音乐课《春游》教学反思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音乐课《春游》教学反思(精选9篇)

音乐课《春游》教学反思 篇1

这时,我在黑板上写出几种不同的6/8拍节奏型,先让学生熟悉各种节奏型的特点,然后进行分组练习,集体合拍。

学生的兴趣点一下被找到了,在激烈的分组、合奏,加上比赛过程中,同学们的节奏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他们积极踊跃的参加到打节奏这一环节中,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看来,这种教学形式以及这样练习节奏的方法,对这些孩子们来说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有效的。同时,在节奏训练中,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进行肢体协调的训练。

音乐课《春游》教学反思 篇2

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我国的教育改革在大力推进, 但是, 应试教育的思想仍然在左右着教学改革的进程, 教师在改革课堂教学实践中, 仍然有应试教育的痕迹。比如, 教师主宰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 学生在被动地接受, 教学方法单一, 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世界, 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 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注重理论, 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过分知识化和理想化, 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音乐教学评价以分数为标准, 忽略了学习的过程评价, 轻视音乐能力的发展,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 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途径入手, 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进行教学反思

传统的音乐教学, 教师以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 教学束缚在书本按部就班的套路中, 按部就班地灌输式地教给学生书本知识, 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学习变得单一, 思维束缚在课堂和书本上, 不能发现音乐学习的乐趣, 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在对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前提下, 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 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潜能。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 音乐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心态。

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多媒体是音乐教学的辅助手段, 它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各种功效, 由教师根据不同课型的要求, 灵活地制作成课件进行教学, 让枯燥的音符活跃展现在面前, 给予学生强大的视觉和听觉刺激, 将抽象的音乐变得通俗易懂, 使音乐形象化。同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搜集课本以外的音乐素材, 增加了音乐课教学的信息容量。多媒体的这些优越性让学生对音乐有了更直观、全面的认识, 促进了学习欲望, 兴趣大增。

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封闭的课堂学习让学生感到乏味, 学习有压力,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 拓展思维, 陶冶学生的情操, 启迪学生的智慧, 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掌握, 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增强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培养。学校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织课外活动小组, 学生可根据最近的兴趣爱好, 来选择不同的活动。 (1) 参加学校的合唱活动。合唱队成员由音乐教师在各班级挑选, 让在声乐方面有特长的同学参加, 每周进行活动, 并对学生进行发音位置、练习合理呼吸、咬字吐字清晰、声音独立稳定等演唱技能的训练。 (2) 组织器乐队。乐队要在上学期的基础上, 进一步训练音准, 并掌握多种常用曲调, 合奏多首小乐曲。 (3) 参加舞蹈队。主要以基本功为主, 锻炼形体, 加强韵律感, 逐步渗透各种风格和民族舞蹈的基本要领和音乐节奏的特点, 并采取集体辅导、个别纠正的教学方法。在训练一定时间有了一定的基础后, 进入规定动作训练, 再进行规定曲目动作练习。辅导教师要认真准备好每一次活动, 保证训练时间、保证人员到位, 所教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二、从思想道德教育入手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 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 我们要反思是否尽到了育人的责任。智育和德育平行并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音乐教育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音乐知识、技能, 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获得身体、智慧、情感、个性、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德育教育应在乐声中潜移默化地逐渐渗入到人的心灵深处, 净化人格。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曾经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少数伟人、天才, 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每个小孩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和完美的人格。”

三、从教师自身教学素质入手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的自我反思可以通过教学案例, 发现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 把自己的一些在上课过程中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的一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 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教师通过与其他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心得体会, 会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教学工作, 起到了“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 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 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 会有什么不同, 什么相同, 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

四、从教学评价入手进行教学反思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琴韵 感受音乐 幽静 意境

《华夏音乐之光》是一堂中国古典音乐与传统美学的交流。如何合理把握短短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引领高一学生畅游充满浓郁人文情境,从经典传神的古曲中领会博大精深的华夏神韵,通过学习和教学笔者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领悟。本文记录下课程构思与教学的点滴,在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美学的领悟,彰显新课程理念更进一步。

面对认知水平、逻辑思维已明显接近成年人的高中生,仅仅介绍八音、了解几首古曲和背景,这些浅薄层面上的教学已满足不了丰富知识储备的学子和新课改后的高效音乐课堂。站在更高的层面从音律鸣响中感受华夏古曲的意境之美,文化、美学、伦理与音乐融为一体。这种淡而有味、淡而有致的隽永与深邃才散发出古曲的神韵,成为中国古典音乐延绵不断的生命力之所在,更有待我们细细品味。

直接单刀直入会让喜爱流行音乐的学生们难以入味,课前笔者选用了带有中国风的《青花瓷》和震撼心灵的《千手观音》引入。《千手观音》中梵音弦乐、晨钟暮鼓的天籁之音由远及近的穿透心灵,萦绕着佛教的冥想和光环,对渲染整个课堂气氛意义重大。这样学生们会快速安静了下来,他们感受到了这种宁静、祥和之美。接下来可以选用两首学生熟知的中国传统器乐名曲,古筝曲《渔舟唱晚》和笛子曲《梅花三弄》,先听音频片段聆听音色再展示乐器图片揭晓答案,再运用由近及远的视角和引思质疑法和学生一同追溯远古时代的音乐足迹。继续让学生聆听音色,并从音色中探究乐器的材质,选用了骨笛、编钟、编磬、笙、埙、鼓、木鱼的音频,由于学生对这些器乐不熟悉,揭晓答案时笔者选用视频,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它们的演奏形式。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聆听、观看、探究了解了中国古代乐器的八种分类。在乐器的选择上选用学生不太熟悉但偶尔也接触过的,音色在材质上也很具代表性,这种伸手可及的高度学生探究起来兴致勃勃,充满了好奇感。

文人琴韵与古琴歌韵是这一课的重点。笔者安排了粗听《流水》、细听《酒狂》、吟唱《阳光三叠》的内容。千年的传承,历史的长河中,先人留给我们太多的“思古”空间。时空的隧道里,丝弦凝结成了中国独有的味道,它能让每一个龙的传人所深深的打动和着迷,这就是古琴的声音。笔者选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中国泼墨山水画的片段作为古琴的导入,在龚一老师弹指拂弄间的“清淡远虚”中舞者时而起舞时而匍匐,国画的写意浪漫与古琴的平和冲淡浑然一体,学生们立刻被这超然脱俗的音乐所震撼,接下来结合历史上“知音”的典故,“流水遨游太空”的故事后欣赏《流水》,并将流水所描绘的场景按abcd分成不同文段,让学生根据聆听将音乐内容排序。此曲欣赏可以选用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古琴丰富的演奏方式和音色效果。古琴滚、拂、棹、注的手法奏出深沉、浑厚、流畅的旋律和清澈的泛音,将流水的不同姿态演绎得惟妙惟肖,精湛的技巧、丰富的内涵、优美的意境学生不禁感叹自然之力,无不啧啧称奇。在形象鲜明的《流水》中学生已被这最古老、深邃、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所征服,这时再品味教科书中的《酒狂》,要先讲述阮籍与《酒狂》的背景再让学生整曲完整品味,提示学生小声随乐哼唱体会音乐中的醉者形象,伴着高低音的大跳与轻重颠倒的节奏一个步履蹒跚,一颠一倒的醉酒者引入眼帘。在惆怅与愤慨的一声声长叹中就能看到一颗孤芳自傲的心和执着的信仰。

当然古人不仅仅是拂琴宜兴,数不尽的诗歌名篇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无穷尽的灵感和歌词来源。笔者先让学生聆听乔珊的一段古琴弹唱《阳关三叠》,再对比欣赏钢琴伴奏合唱版的《阳光三叠》,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版本交流讨论后发言,通过对比古琴琴韵与声韵的张弛、呼吸……悠远而凝重,树下两袖清风、抱拳永别的友人依依不舍之情更为传神。让学生们模仿余音的表现,滑音的处理,气息的支持,慢慢的古韵越来越浓。唱惯了流行乐的孩子们偶尔听到如此古朴的歌声异从自己口中发出掩饰不了欣喜。最后欣赏一曲周杰伦的《东风破》找出音乐中的中国传统器乐,谈论乐曲中的中国风如何诠释和发扬,以及其他具有中国风的乐曲,孩子们会发现华夏古乐其实离生活并不遥远,流行的中国风正透露着几千年音乐文化的精髓。

如何能让学生愉悦地接受华夏古韵,并品味中华音乐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邃的哲理内涵,笔者总结了一下几点:

1.曲目的选择

欣赏曲目的选择及内容的安排要遵循音乐欣赏能力形成的规律,从声到情再到意;利用音乐中鲜明的形象和獨特的音响效果打破学生心目中深奥、难懂、沉闷、枯燥的印象,同时结合学生的音乐涵养,通过音乐间的类似点进行知识牵引,如由学生熟悉的竹笛追溯到远古的骨笛,编钟联想到编磬。

2.音画结合,创造意境

古曲的神韵在乎于意境之美,与音乐贴切的画面无不让人心旷神怡、置身其中,展开更丰富的联想,帮助学生体会音乐中独特韵味吗,引发思绪与音律的碰撞。同时对古乐的表现形式、演奏方式都有直观的认识和探究。

3.教学内容由熟悉到陌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音乐先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入手,拉近距离后再提高层次加深理解和认识。既解决了高不可攀的排斥也避免了俗不可听的轻视。

4.听唱结合体验

这一点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并不适合,多余浮动的课堂活动尽量减少。有的是静静的体味分享,多的是听后的吟唱、感言、讨论。

5.音乐与文化融合听赏

华夏古乐人文底蕴厚重,结合历史、唐诗、宋词等进行人文教育,挖掘音乐中的自然之美与文人的人生态度和处事风格,音乐中彰显着人性的光辉。

《春游去哪儿玩》教学反思 篇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双向互动性是口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谈口语交际课以“春游去哪儿玩”这个学生极感兴趣、又贴近学生生活的“热点”话题为素材,整堂课自然流畅,学生情绪高涨,精彩纷呈。在教学设计时,力求充分体现“互动”这一特点,在真实有效的互动中激活思维,让学生获得平等交际的权利,培养合作精神;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建立平等交流的交际平台。

本节课在教学时,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和研究点,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小组交流,组际汇报和相互补充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交际中。

本课学习要求:“班级准备组织一次春游。这次春游去哪儿?可以安排那些活动?春游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请你就以上问题在小组会上提出建议。”这次口语交际,既要使学生学会把自己的建议准确、明晰地表达出来,又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独特的活动方案,还要在讨论中让学生明白春游中要谦让、文明等。

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读懂题目,自己先思考就哪方面提建议。接着,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要求组长组织好,让每个同学都发言、交流,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落到实处。学生对春游的建议很有兴趣,在交流中学生将自己的游历经历说了出来,并且讲了出去春游的原因。但是,由于提有先让一个小组示范一下,很多小组在讨论时,一个小组成员发言,其余成员没有做到认真倾听,甚至是随意打断别人讲话,没有养成文明合作的习惯。最后,我组织学生集体讨论,以小组形式向全班汇报,由组长或小组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作补充或修改。由于汇报前我没有强调要求学生语言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语速适当,所以站起来汇报的学生声音不够响亮,条理不够清楚。而刚才小组讨论中不认真倾听,甚至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的现象又出现了,课堂秩序有些混乱,虽然我及时进行了调控,但是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没有完全达成。

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由单向个体转化为不同的多向组合,并在双向的有效互动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练。本次口语交际教学的互动方式很多: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同学们都积极地参与其中,畅所欲言。

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关注全体同学还做得不够好:只注重了放手让学生交流,而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提升不够:评价学生的方式太单一,激励学生的思维不够好。

音乐课《春游》教学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形成,知道7添上1是8。

2.理解7和8之间多1少1的关系,理解8的实际意义。

3.在操作、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幼儿的思考力和推理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大骰子?大灰狼头饰?

2.每位幼儿一份花片操作材料、数字卡片;可以贴在身上的数字、点卡、实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PPT(1)

以游戏口吻:“春天来了,羊羊们要去春游啦”引起幼儿兴趣,通过观察羊羊的外形、装饰、背包等的不同复习7以内的数。

二、展开

1.出示PPT(2、3)教师操作蝴蝶与花图片,学习8的形成。

师:羊羊们出发啦,他们来到了望春园,那里的花儿开的可好了。

(1)出示7朵花排成一排,请幼儿跟随老师正确点数说出总数。

(2)出示7只蜜蜂,与花一一对应,请个别幼儿点数练习。

提问:蝴蝶和花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3)出示1朵花,添在花一排的最后,请幼儿点数验证说出总数。

(4)出示数字7和1,7只花用数字7来表示,添上的1只花用数字1来表示,分别放在相应位置上,7添1是几?(幼儿反复复述7添1是8)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复习7的形成,初步感知发现8的形成。

2.幼儿操作:你怎样把7朵蓝花变成了8朵?(我又添上了1朵)请幼儿将添上的1朵拿走放回,反复感知添1的环节。

3.游戏:丢骰子

师:羊羊们走累了,就在草地上玩起了游戏。

教师操作骰子,幼儿根据骰子六面上显示的图案、点、数字进行相应的身体动作练习(如拍屁股等)

4.出示PPT(4、5)

师:羊羊们来到了小树林,有许多小树来与羊羊们游戏。<来.源快思教.案网>

(引导幼儿点数、说出总数,并通过拍手次数来“欢迎8、欢送7” 反复感知添1的环节)

5.游戏巩固:狼来了

玩法:保育教师扮演大灰狼,说出今天要抓数量是几(幼儿的春游门票上的数字、点数、或实物图片)的羊羊,这些羊羊就赶快要和妈妈一起躲起来。其他羊羊在位置上装木头人。(两位教师验证幼儿游戏结果).通过演示PPT(6、7),理解8里面有8个1。

师:忽然一阵风吹来,蝴蝶和花飞走了,这时天空中飘来五颜六色的气球,播放课件:画面出现8个颜色不同的气球,幼儿点数验证,引导观察,几个红色的?几个黄色的?……,问:“1个红色的气球用数字几来表示?播放课件,8个不同颜色的气球分别用8个1来表示,点数1,问:“8里面有几个1?”小结:8里面有8个1。

三、拓展理解8的实际意义。

1.师:8只蝴蝶、8只花、8个气球都用数字8来表示,8还能表示8个什么?播放课件,出现多个数量是8的画面,2.小结:8能代表所有数量是8的物体。

3.引导:8还能代表8个什么呢?请幼儿手拿数字8,到老师布置的场地中去找数量是8的物品?找到后与同伴、老师分享交流(轻音乐伴奏)。

教学反思: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幼儿数学教育的新的目标和教育价值逐步得以体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已成为我们现代幼儿数学教育的宗旨,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个宗旨,我设计了这节教育活动,我以故事和游戏为双重因素,让孩子们在故事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8的形成和实际意义,并在实际的操作和游戏过程中让幼儿巩固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通过不断的游戏操作,从中获得自信,真正感受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根据本主题的大目标和本活动内容,我为这节教育活动制定了三个教育目标:一是学习8的形成,知道7添上1是8,二是理解7和8之间多1少1的关系,理解8的实际意义,三是在操作、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幼儿的思考力和推理能力。

在组织过程中,我采取了三个步骤:一是通过故事画面,让幼儿在表象认知中,初步感知8的形成及数数,并进行初步的等量差量判断。二是通过故事语言提示,让幼儿亲自操作,在实物认知中,理解8的形成及数数、知道7、8之间的关系。三是通过游戏,让幼儿在抽象符号的认知中形成8的数概念,达到对8的实际意义的理解。通过本次的活动,我感觉我的三个教育目标基本达到,而且孩子的情绪非常投入,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喜欢这种形式,因为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做游戏,我认为幼儿数学教育以这种故事情境和游戏的形式进行传授,幼儿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但是我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交流沟通少一些,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还不能很好的关注每一个孩子,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活动组织中都有待加强。

音乐课《春游》教学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愿意拉着自制玩具在户外走走、跑跑,感受春天阳光的温暖。

2.初步学会边看边讲述,并向“小狗”介绍园中植物、花朵。

3.在拖拖、拉拉、走走、跑跑中感受到运动的快乐。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课前已请每位幼儿回家自制一个玩具“拖拉小狗”(方法:将易拉罐洗净,在瓶口和底部各钻一洞,用绳子穿过。在易拉罐中放黄豆或小石子,幼儿一手拉住绳子易拉罐向前滚动发出响声)春天的风景画。

选择阳光充足的日子进行此活动。

活动流程:

启发谈话-引出玩具-欣赏介绍-去春游

(一)启发谈话

1.出示一张春天的风景画,引起幼儿的兴趣。

2.小朋友看,这里的风景美吗?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二)引出玩具

1.春天到了,太阳晒在身上暖洋洋的真舒服啊。你们想出去春游吗?

2.你们听,谁叫起来了?(小狗:汪汪汪,我也想去,我也想去。)

3.谁也想去呀?那我们一起带小狗去好吗?

(三)欣赏介绍

1.引导幼儿边欣赏风景边向小狗介绍自己看到的事物。

2.可是,小狗跟我们去,它什么都不认识,连树叶、花朵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向它们介绍呢?

3.老师示范向小狗介绍春天里的小草小花。

4.请个别幼儿拉着小狗做介绍,并集体学说。

(四)去“春游”

1.将拖拉小狗分给每位幼儿,集体出去春游。

2.这里的风景我们都欣赏过了,让我们每个人带一只小狗春游吧。让小狗认识其他景物好吗?

3.我们出发了,可是到达那里还很远呢,让我们跑步前进吧。

4.哎呀,跑累了,小狗也跑不动了你们瞧,它很累了,我们先不要跑了,拉着小狗慢慢走走吧。

5.到达目的地,让幼儿在园内自由地走走、跑跑。并引导幼儿向小狗介绍园内的景物。

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的不断进行,感觉自己还存在着太多的问题,于是进行了反思,怎样才能把这节课上好呢,根据他们提出的问题,我对此教案进行了修改,希望自己能做的更好!努力了就会有收获的,相信自己!加油!

以生为本反思音乐教学 篇7

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认识到,只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会喜欢我们的教学。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感悟音乐中的美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小学生正处富于想象的年龄,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我们音乐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而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不少的音乐课类似文学课,或是欣赏课。老师按教参的“解释”进行讲解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留给学生思考、领悟的少;用音乐激发学生去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得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美,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对音乐课失去了热情。

本人认为在课堂上老师必须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感悟音乐中的美。在欣赏《老虎磨牙》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过程,用分段欣赏的形式引导学生感悟音乐形象:

欣赏1聆听“老虎觅食”,它是全曲力度最弱的片断,充分体现动物为了生存机智觅食时的安静、仔细、有耐心的本性。我用轻而弱的声音启发学生:“你们想用什么动作表现老虎觅食?”学生讨论开了,有的模仿老虎轻轻走路,把头慢慢贴近地面,有的静悄悄地在树丛中等待,有的做出了捉到小动物时的动作,等等。我重播了这段音乐,静悄悄的教室里只有打击乐声伴随着孩子们无声的动作,等等。大家立刻感受到音乐紧张神秘的情绪。

欣赏2“老虎磨牙”是全曲力度最强的音乐,表现老虎的霸气、凶狠的本性,在音乐的伴奏中我扮演老虎走在最前面,所有的学生模仿小动物走路的姿态跟在后面,他们跟着节奏有力地踏步前进,边走边高兴地说:“虎!虎!虎!虎!”互相助威,充分体现了音乐雄壮威严的情绪。通过引导学生用动作对比来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学生就会进入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体验音乐的情感。

同样,音乐课不仅仅要唱会歌曲,而是唱好歌曲、把歌曲唱得有滋味。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很多时候课堂的后半节的时间里唱歌总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地反复练唱。目的只是让学生反复熟唱,而没有引导学生从歌曲中感悟音乐的味道,从感悟中熟记歌曲,造成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这也是造成当今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偶象歌星的原因之一。在教学中我强调充分有效地利用好每一分钟,在指导学生熟唱歌曲时指导学生有情感地唱好歌曲,用老师的激情和演唱的能力让学生感悟到课堂音乐的美和味,在愉快的学习和提高中熟记歌曲。有时候还可以进行歌曲处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种太阳》的教学中我安排了一段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试着将自己的愿望编成歌词,将这首《种太阳》变成自己的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兴趣来了,也喜欢了音乐课堂的学习。

二、平等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在我们的音乐课里,不少教师由于长期超工作量工作 (专业的音乐教师缺乏, 班额严重超编所造成) ,使得在进入课堂前不能调节好心情做到“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几乎都是坐在琴凳上,按照已备的教案和时间表授课。“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授的关系,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要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堂,就必须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用健康愉悦的心态进入课堂,主动与学生交流,到学生中去,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用积极向上的情趣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就会成为空话,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老师除了认真备好课,做足做够“教”字这篇文章,还要积极地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到学生中去同学生一起唱,一起表演,体验教和学的双向互动过程。

三、改善教学方法,回归音乐课堂的“活跃”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而最难教的则是最活的“教学教法”,即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知识的方法。因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异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观察学生们课间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是一句口令便能“步调一致”地去做一件事情。如在做“找领袖”游戏时,他们边玩边念口诀,“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些口令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指挥学生跟着我学做和唱,建立一套音乐课常规“用语”。如用一段音乐指挥学生做发音练习,用一段节奏指挥学生做节奏练习……这样不但提高了音乐课的“音乐含量”,活跃了课堂,也使得课堂“井然有序”。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象思维。又如我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时,也像其他老师一样用一个乒乓球在桌上抛几下,让学生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从中感悟顿音的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难了,唱起来就比较容易掌握。又如,我教学生唱《春天》这首歌,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春天时万物竞相生长的视频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在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往往会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但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而老师动脑筋创造一些巧妙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如在教学生认唱音阶时用“柯达伊”的手势教学法,让学生在动作的帮助下唱准自然音节,又如在教学生背读《少先队鼓乐小鼓乐谱》时还可采用“柯达伊”节奏读法,让学生在单调无味的鼓谱中读出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摘要: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作等。本人认为在课堂上老师必须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主动感悟音乐中的美, 要积极地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的、平等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到学生中去同学生一起歌唱, 一起表演, 体验教和学的双向互动过程。

解析音乐教学中的反思教学 篇8

关键词:音乐教学;反思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40-01

反思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我批评,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观察、回顾、诊断与自我监控等方式予以强化,学会教学与学习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的合理性与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新课改之后,反思教学成为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一个教育实践方式之一。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对自身进行教学反思,分析课堂教学存在哪些不足,并用笔记记录下来,以便对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一些策略进行调整,进而改进音乐教学。音乐教师该怎么样反思教学,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考验。音乐教师需要对自身教学有反思意识,培养自身评价习惯和能力;完善自身教学过程的能力,培养学生课堂反应的敏感度等。在反思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学会处理各种突发情况,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最终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反思教学的相关情况

首先,反思教学的含义。所谓反思就是主体者对某一件事进行思考,考虑其是否符合事件发生规律,进而得出结论。反思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方法、教学理论、假设、课堂中学生的表现进行一系列的思考,在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分析教学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这样一个过程。其次,反思教学的类型与方法。第一,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教师需要对学生实践操作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对教学过程的方法、方案、手段、理论等进行修改,使教学过程更易受到学生的接受。第二,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开展交流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兴趣所在,并对学生进行引导。第三,个体反思与总结法。教师需要在课后、周后、月后与期中后进行反思教学,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第四,同事的集体反思和对话法。教师之间相互反思,集体讨论研究,使得自身专业能力得以提升。最后,反思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第一,可以增强音乐教师的职业感。缺乏职业感的教师,一般不会反思自身教学行为。音乐反思教学有利于改善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第二,理性回顾教学过程。音乐反思教学有利于把握学生的情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音乐实践教学提供参考。第三,帮助教师自我反思教学得与失。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教学结果。第四,音乐教学反思为以后教案完善提供实践依据。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应用教程,这样有利于教学。第五,音乐反思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二、音乐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第一,音乐教师重形式轻实质。在音乐教学中,一些教师把反思教学当成是一种浪费时间的活,他们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勉为其难的完成任务,这种反思不会注重自己教学哪里存在问题,也会忽视学生到底哪里存在问题,这样反思存在于形式中,不利于反思教学策略的完善,更不利于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二,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质的课堂,有效的教学成果,不仅需要教师教授好的知识,还需要学生主动接受教师的知识,达到两者很好的结合,这样才利于教学效果的达到。然而,音乐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的吸收度,一味的输送知识,忘记学生的吸收能力,没有关注学生的情绪,这导致教学知识的浪费,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教学效果适得其反。第三,音乐教师叙事多,分析少。有的音乐教师一般罗列几个事例对一些知识进行总结,很少去发现反思的重要性。反思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反思教学行为和理念,还要分析一些情感体验,总结一些知识,形成文字性的东西,为今后教学提供依据。但是,音乐教师很少分析课前、课中与课后的相关情况,这不利于音乐反思教学。

三、完善音乐反思教学的策略

如何做到在音乐教学中反思教学呢?我们不仅要看到音乐教学中不好的地方并进行修正,还要吸取其成功之处,进而找到优化的策略进行完善。首先,音乐教师做到完善。第一,学会更新教学理念,增强反思意识。反思教学有助于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素养,通过反思教学,让教师从教学目的、手段、工具;从教学前、中、后等环节进行情感、态度、能力、行为等方面进行体验,提高教师进行反思,获得反思的能力,养成反思的习惯;音乐教师还需要把以往的经验教学转换为研究性教学,这样可以避免封闭性的教学定势,有利于与合作伙伴、设计者、开发者等相互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实现教师自身的创造价值和人生价值;教师的反思教学有利于带动学生对学习目的、兴趣、方法、习惯等反面进行思考,有利于帮助学生很好地学习音乐之声,有利于今后的音乐实践教学。第二,学会掌握教学方法,提高反思能力。音乐教师需要不断地、积极有效的反思教学,如:把教学分为不同阶段进行反思,把握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励学生愉悦学习,对学生表现的一些现有情况进行反思,用心和情感去感受学生是否学习到音乐的美,能否感悟到音乐的灵感,并对症下药,进一步明确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分层反思教学,通过小组学习、内容组合、课堂活跃等反思,提高教学的综合效益;分类反思,一般通过录像、录音、日记等反思法,不断认识自身、学生,让其共同进步,探讨一些有用的教学方法,进而优化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学效果。第三,注重实践教学,形成反思习惯。音乐教师需要加强道德素质、奉献与改革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参加实践教学。如:设置音乐阅读记录本;听课随感交流;组织论坛交流,探索中反思;开展本校教研活动,在合作中反思;教师通过教后感,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总结反思,共同成长;活动实践,反思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在音乐课题中反思教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帮助学生走进音乐课堂。其次,学生自身努力完善。学生要不断完善自我,多听听感兴趣的歌、多观看一些文艺节目、参加一些歌唱比赛等,提高个人音乐兴趣,不断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反思自我,与音乐教师共同成长。

总之,要想反思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很好地运用,不仅需要我们发现其相关情况与问题所在,还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优化反思教学。

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9

音乐课教学反思1

一、教师教学方面

我这节课在导人方面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朝鲜族语言演唱了《桔梗谣》并表演了朝鲜族舞蹈的基本步伐,让学生仔细的观察舞步的规律,引出三拍子的特点,并教授学生三拍子的指挥手势,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了三拍子的韵律特点。由于我课堂上的语言表达非常切合孩子们的话语,让学生感觉老师很有亲和力,在教授过程中走到学生当中,缩短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这也是新教师所占有的优势,学生觉得很新鲜,注意力也相对要集中些。当然,在听取了教研员的反馈后更是感觉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与不足。学生随音乐律动进入教室时的音乐选择、学生动作方面都有所欠缺,应选择时间很充分的音乐伴奏,否则学生没等做完动作就已经停止了音乐,使课堂缺乏完整性。教师进行发声练习时的过度语言要巧妙的连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不要求很死板的进行一项一项的教学环节。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也应该选择很柔和的音乐作为一种动令音乐,绝对不能影响课堂的气氛。在指导学生演唱时,如果能有效地运用三拍子的强弱关系进行处理,会让学生更容易进入歌曲意境。

二、学生参与性

导课时穿插了一句韩国话“加油”,让学生觉得很新鲜,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们稍有不集中时,用语言和动作马上就能使学生精神起来。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的时候,需要同学们给老师指挥,这就使学生们起了劲。在歌曲编创动作时,大胆的进行的编创,使学生在老师的关注和鼓励下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并以此激发全班学生的创作欲望,使音乐课堂成了孩子们学习的天堂。所以,在这节课上同学们都参与到了课堂中,配合很默契,课堂气氛非常的好。

三、思想教育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灌输任何思想,而是在歌曲的意境中让学生充分感受畅游在夜空中的快感,鼓励学生们要好好的学习,长大了去圆自己的旅游梦。这节课我为学生们创设了一种意境,让学生们在优美、宁静的旋律中去体验和表现歌曲的诗情画意,让学生走进朝鲜,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特的创造行为。

不足之处在于提出问题的都是教师,还没有达到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度,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还不够充分。在学生自我评价这一方面也体现得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待进一步实践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音乐课教学反思2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带来了音乐教育发展的新纪元,它改变了音乐课无地位、无组织、无核心的局面,音乐教育正在走向日益完善和系统的道路。

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资料,我发现此刻的学生喜欢唱歌,但是却不喜欢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喜欢唱象周杰伦等一些现代的流行音乐,难道是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与学生此刻的心灵差距太大了吗?透过我的观察不是这样,以前所谓的“唱歌”,就是老师教会学生唱会旋律就能够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状态,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教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做简单的介绍,比如有的歌曲离我们此刻的是生活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像一些抗战时期创作的歌曲,如:《松花江上》《游击队之歌》,此刻的孩子们包括我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显然对歌曲的感情就很难掌握了,那么学起歌来的兴趣自然就没有那么高涨了,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这种题材的歌曲时,就应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做详细的介绍,最好是结合DVD等有关影像资料让学生真正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这样本来单调的课程就会丰富起来。

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明白自信心对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那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而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那要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到达的。比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进行纠正,这是每个声乐教师的职责,但是要切忌挖苦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就应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持续和培养学生的细信心。

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良好的导入会使学生从上课之初就被深深吸引。

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过程,音乐课要生动活泼,务必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光靠老师能说、会唱、会跳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动起来,不能闲着,那可动的资料可真不少。

节奏模仿,节奏模仿的好处在于能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们期望准确地模仿老师的节奏,以便炫耀自己的反应潜力,因此他们会很安静地听老师的示范。节奏模仿的好处还在于能够解决歌唱中的节奏难点。教师把歌曲中的复杂节奏拿来拍一拍,学生透过模仿,对节奏进一步熟悉,歌唱中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画旋律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乐谱下画,一种是用手在空中画。在听范唱时,除了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外,我经常让学生看着谱子画旋律线。在视唱乐谱时,我会学生一齐用手描出旋律线。这样,学生“有事做了”,听得就比较专心,而且透过画旋律线,能够感受到旋律的起伏对表达音乐情感作用。

总之,在唱歌教学中,只要我们摒弃长期构成的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唱歌教学的审美功能必须会得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也必须能得到发展。

音乐课教学反思3

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学都是以“美育”为核心,音乐专业领域的视唱、练耳、乐理、歌唱等基础课程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教学。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如何让这些满怀憧憬的但是又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专业”学生持续不断地努力向前?相信所有的高中音乐专业教师也都在思考着这些问题

一、在欣赏和鼓励的氛围里实施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

这些高中音乐专业学生大多数对音乐专业知识一无所知,他们有很高的学习热情,但是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学习音乐专业,也不知道自己的专业之路能走多远,他们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选择音乐专业。因此,可以这样说:学生非常看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老师的激励就是他们坚持向前的最大动力。

但是,对于这些音乐初学者,他们在各个方面都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是要特别注意:不说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不说影响学生自信心的话。老师一定要做到:就事论事、就问题谈问题。千万不要对学生的智力、人格、或品德进行评论批评。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老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不同根源进行分析,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老师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教学行为要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了解、关心与帮助。

二、视唱练耳—音乐高考的另一主科

“视唱练耳”是重中之重。何为“视唱练耳”:视唱,即考核一个人的唱(奏)乐谱的反应力和准确性。练耳,即是考核一个人对单音、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的听辩与记写能力等。

大多学生都不太喜欢视唱练耳,因为视唱练耳与声乐、器乐专业的训练相比,枯燥无味了许多。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学习训练,特别需要坚持不懈地练习,而且成绩的提高不像其他科那么明显。再加上高中生本来学习时间就很紧张,所以有些同学在此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况且还有的学生似乎在此项上“先天性不足”。要把视视唱练耳提高到与主考项同等重要的地位,既要集体训练,更要个别辅导,要认真研究学生在学习态度、识谱、听音、记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老师一定要坚信学生在此方面是没有“先天性不足”的,引导学生在此项上狠下功夫,只是要下功夫、找方法、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学好。

总之,音乐高考专业的科目繁多,每一科都需要进行系统而又科学的学习;高中生的文化学习任务很重,大多数音乐专业生的专业基础又比较差,他们的思想情感很容易波动;再加上高中音乐教师较少,一名教师大多兼上多种专业课。

高中音乐专业教师只有具备了超凡工作热情、严格的专业精神、坚定的教学信心和不竭的爱生之心,才能够在“艺考热”不断升温的的今天,体验成功的喜悦。

音乐课教学反思4

作为合唱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在训练中我发现,发声技巧与和声训练是合唱教学环节中不容忽视的。

学生的合唱观念淡薄,缺乏发声,对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经验,因而兴趣不高。既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提高学生能够清晰的演唱好多声部合唱歌曲,合唱教学让我亲身体验到了,它真是一门既要持之以恒、又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教学。我想如何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和声训练呢?我今后将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

1、先唱准单音,及带有升降记号的单音。

2、先学唱简单的.二声部练习,在掌握好的基础上在唱多声部练习。

4、多采用“干扰”听觉练习

5、多听辨旋律

6、多欣赏好的合唱作品。

7、在合唱课上开展声乐擂台赛。一个合唱节目,它不是任何一群人的歌唱都可称之为合唱团,名副其实的歌唱团是一个应充分掌握那些必不可少的合唱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段,以表达作品中所蕴藏的那些思想、感情和思想内容。合唱应该避免歌星式的表演形式,而应强调共性。

童声合唱以其高雅、清纯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普及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育论文《合唱教学训练》音乐课教学反思》。实际上,训练学生用童声合唱,在指导学生发声的技巧方面,许多学校还有一定的困难。一些学校的合唱队往往不大注意少年儿童发声的特点,不懂得怎样合理、科学地使用嗓音,常常是随教师或歌曲的情绪高声喊唱。少儿时期孩子们的声带是娇弱的,这种唱法对其嗓音发育很不利。另外,这种歌唱方式缺少色调变化和层次感,声音炽白、不柔和,使童声合唱缺乏协调性,破坏了合唱优美、动人的童声美感。通过多次观摩学习,我对童声合唱的发声技巧有了一些了解。我认为:

1、运用“轻声”唱法,能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轻声”实际上是人体各发声器官协调地发声的基础,这种发声有它的形成条件和发展步骤。“轻声”的合唱训练,有效地克服了发声状态中不必要的紧张和僵硬。总结其中的规律,遵循它生成的过程去发展童声合唱,对防止学生的喊唱,形成正确的发声方法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在合唱训练之前必须要做好放松练习。如打呵欠,长叹一声,让喉咙打开,颈部放松,气息流畅自如。

2、训练正确的气息支持,形成气声结合的歌唱状态。学生唱起歌来有时感到气力不足,容易用胸部呼吸去歌唱,这样,容易出现气僵、喉紧的现象,导致声音不稳定,歌唱不流畅。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在同一首歌中,教师也要确定要呼吸的地方,使学生形成声音的共性。因此,在歌唱之前教师指导做一些呼吸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以上是我个人在训练合唱后,得到的一些启发和经验教训。知识永无止境,经验要在实践中积累。相信,只要不断学习实践,我必定能获得更丰富的经验知识。

音乐课教学反思5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显示:现在的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

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这里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讲出一大串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反思我们的教育,凭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

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

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站在讲台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

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

他们只想课堂40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教学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及模式单一,教学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一边是“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铺天盖地而来,令我们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谁的忙碌惊呼四起之势;而另一边却为音乐与素质教育有什么联系、音乐教育如何渗透德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该用什么谱等“重大问题”争论休。这令第一线的音乐教师们无所适从,还大有望不到穷尽之态。

一边是高保真立体声音响、钢琴、家庭音乐教育;而另一边是简易的手提录音机加劣质的教学磁带。

一边是歌厅、音乐会、mtv尽情享受;而另一边还在我唱一句你跟一句,先认谱再唱歌,剩余时间听录音。

如此强烈的对比、反差,再加上管理水平与意识,家长们的“务实”,社会对音乐教育的偏见,还有新闻媒体的导向,足以能把我们的课堂音乐教学挤进可有可无、被人遗忘的角落。

音乐课教学反思6

《小鸟小鸟》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10册第一单元“春意”里的第一课时,曲调欢悦而又奔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为6/8拍,二段体结构。第一段(8小节)为齐唱,第二乐段为合唱。每段均由两个变化重复的大乐句组成,音乐素材十分精炼而集中。

本堂课将二声部合唱定为教学重点,并采取了“借班教学”的形式,在一课时内完成。总体来说,有一些成功的尝试,但也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现对其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一、备课思路

1.合唱是“重中之重”的思路偏差。

由于《小鸟小鸟》这首歌曲的二部合唱占了较大的篇幅,涵盖了歌曲整个B部分,再加上班级合唱教学是我几乎不曾接触的领域,在看到这个课题时,歌曲中的合唱部分就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我在设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时,一切都以“合唱部分”的教学为主,将其视为本堂课的“重中之重”!我甚至认为要节省一切的时间来解决二部合唱的问题,而歌曲齐唱部分的学习、情境的引导都应该以最简略的方式及最短的时间来完成。然而从课堂的效果来看,这样的思路是有所偏差的。首先,一节音乐课应该是完整地呈现一首音乐作品,而不是“去头掐尾”的某一部份内容的学习,这样会使教学失去平衡,也缺乏完整性。第二,忽略作品音乐形象、情绪的引导,过分的强调技能、技巧,既没有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将教学目标细化到“班级合唱”的准确定位。

当我将“二声部合唱”的教学设为重点时,更是将目标细化到“班级合唱”。因为普通合唱团的训练与班级合唱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普通教学班的孩子不像合唱团的孩子那样大都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能受到长期、系统的训练,所以他们的起点不一样,接受能力也无法相比。因此,我在设定教学环节时,一直紧紧围绕“班级合唱”来进行,避免过于专业化的训练手法。在进入合唱之前,我设计了很多让学生逐渐适应多声部旋律的环节,如先以比较形象的方式解释两条声部间的关系、抗干扰聆听练习、与乐器配合唱、分别在两个不同的乐器引导下唱等等,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二声部合作的能力。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确实能够逐步适应多声部旋律的加入,有所成效。

二、本节课的成功尝试

1、深入挖掘教材,在课堂中渗透对音乐的理性分析

在备《小鸟小鸟》这一课时,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一个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挖掘,如歌曲的情感内涵、结构、创作手法、旋律走向、二声部旋律间的关系等等,然后以图谱、画旋律线、比喻等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理性分析音乐的能力,也提高了课的深度。

2、抗干扰聆听练习

在进入这一堂课的二声部合作之前,我设计了一个“抗干扰聆听”的训练,即将高、低两个声部的旋律分别用电子琴中两种差异性较大的乐器音色进行录制,先让学生分别熟悉自己的引导乐器,然后再同时播放两段旋律让学生听辨,培养学生多声部的听觉能力,在能从两条旋律中听辨出自己声部的基础上,再逐步尝试二声部的合作,效果较好。

3、根据学生的演唱灵活调配声部

在借班上课时,对学生的嗓音条件不了解,且由于时间的关系,高、低声部都只能是临时按组分配。但这就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有些音准不好的学生被分配到了低声部,而个别音域较低的学生又被分在了高声部,难以达成较好的演唱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本节课进行了一个在分声部前,根据学生的演唱现场调配位置的尝试,尽量将学生安排在其适合的声部,效果较好。

三、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弱化了对歌曲情绪的引导

前面提到过,在设定《小鸟小鸟》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时,将合唱教学设为“重中之重”,以致于一堂课下来,除了合唱这一部分,其它所有内容都被弱化,包括对歌曲音乐形象的分析及情绪的引导这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情绪没有被调动起来,对歌曲学习的投入度非常不够,而且由于对音乐形象的体会也不够,难以通过歌声准确表达歌谱的要求,最后反而影响了歌唱技能的掌握,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教唱环节不够扎实。

在这节课中,不管是歌曲齐唱部分还是合唱部分的教唱,都显得不够扎实。由于担心学生的识谱能力有限,不敢在唱谱的这个环节进行细扣,只是带学生唱两遍感受音高,便直接套入歌词演唱,且每次演唱都只是一带而过,缺乏层次感,没有落实好重、难点的解决;另外,教唱过程中,一个声部练两次后,又轮换另一个声部进行练习,原本对旋律的掌握就不够扎实,再加上声部的交替学习过于频繁,学生容易混淆,不利于其唱稳自己的声部。

3、过于“走教案”

回顾这一节课,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好每一个环节,过于“走教案”。如歌曲齐唱部分的学习,在学生还没有掌握的情况下,就继续进入下一个环节,导致后面完整演唱歌曲时,齐唱部分出现较大的音准问题。以上的问题同样出现在后面的教学中,虽然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有其相应的作用,但没有落到实处,切实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最后只是流于形式。

4、语调过于平淡

在进行这堂课的教学时,我还存在着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语音语调过于平淡,缺乏抑扬顿挫的变化,不够生动,无法调动学生的情绪,自己抛出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四、改进方向

1、始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合理平衡技能与情感的关系。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一堂课的完整性。

3、注意教学过程中的“生成”,用心关注学生的“学”,将“型教案”转化为“心教案”。

4、丰富自身语言及语音语调的变化。

5、始终保证对学生音准、音质等质量的要求。

音乐课教学反思7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没有反思,教师的教学就会仅仅是一种重复单调的工作,教师像工人,学生像产品千篇一律地生产出毫无创新的产品。所以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如在设计“民歌”课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等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笔者事先考虑到学生喜欢扮演动物角色的心理制作了一些头饰,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两名学生扮演狮王,其余学生扮演森林里的各种小动物,不料一个班级的小朋友竟无人愿意演“可怕的大狮子”,最后只好由我自己戴上头饰张牙舞爪地演了一回狮王才得以收场。而另一个班级的小朋友却争先恐后地要求演狮王,还有模有样地表演了狮王出场,小动物们四散躲避的场景。演了一遍不过瘾,要求再来一遍。两个班级的天壤之别让我领会到了反思的重要性。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区别?是教师引导的方法不同引起的,还是学生的个性不同造成的?这都是反思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

反思最常见的方式是教师的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往往能够最迅速地使教师获取反馈信息,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课堂小结最有效的写作时间是在刚上完这节课时。因为此时的感触最为鲜明,要趁热打铁,如果隔了几天,可能感触就完全不同了,淡化了。而且每一个平行班的课程相同,效果却可能完全不同,应针对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来写课堂小结,我写了下面一段文字:“感受到一班、二班如此之不同,我是否应该思考一下引导的方式呢?对于平常就不太活跃的一班,我应该换一种导入,先让他们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创设出威武庄严的狮王形象,或者用一段他们喜爱的动画片《狮子王》的录像来激发起他们对狮子的喜爱,而不是仅仅让他们认为狮王凶猛可怕,就不会出现没人愿意演狮子王的尴尬场面了。”

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如:在教授《春天里》这节课时,有一个环节是创编歌词。不少学生编出了诸如“春天里小草眯眯笑”、“春天里小鱼游呀游”之类的歌词,偏偏有位调皮的男生编出了这样的两句:“春天里苍蝇嗡嗡叫,春天里蜈蚣爬呀爬。”同学们都笑得炸开了锅,他却得意非凡。我顿时生了气,训斥了他几句让他坐下了。下半节课他一直很不服气地在咕哝着什么。下了课,我把他留下问他为什么会写这么恶心的句子,他说到老家乡下(他老家在南方)春天的时候是见过苍蝇和

蜈蚣的,还说苍蝇和蜈蚣也是小动物,为什么不可以写到歌词里?我被问得愣住了。对呀,没人规定歌词中不能提到苍蝇和蜈蚣呀,我这么做,不是抹杀了一个学生的创作欲望吗?如果我当时让学生换个角度考虑,讨论一下苍蝇和蜈蚣创编在歌词中的可行性,不是可以让学生自己探讨一下关于美和丑、善与恶的问题了吗?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最好也能在听完全课后写成文字。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发挥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取长补短。

反思还可以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来实现。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总有不同之处,因此,教师应该多针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共同讨论解决的方法。孔子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教师的交流可以促进相互的了解,发现彼此的长处,也有利于教师间的彼此合作。例如,笔者上《小雨沙沙》一课,事先安排了学生人手一个自制沙球,模拟下小雨的声音,并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结果上半节课效果不错,下半节课学生的注意力却还是停留在自制沙球上,上得很是吃力。课后,有教师就告诉我,完全可以让学生小组长将自制沙球收起来上交,或者换一种方式来玩沙球,而不必局限于歌曲的教唱上。换句话说,学生喜欢沙球,就干脆利用沙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将节奏、速度、力度等要素统统玩个遍。在以后的平行班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进行了调整,获得较好的效果。

教学反思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学工作者!

音乐课教学反思8

从《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的内容看,要理解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材料加以补充,显然难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在学习课文前布置学生搜集大量的资料,如各音乐家的生平、业绩,维也纳的公园、剧院,城市的装饰,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等。老师在课前也搜集到了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提供大量图片和音乐,拉近学生和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

在教学中,一幅幅展现美丽的维也纳迷人风采的图片,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交替呈现,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情境,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下,学生诵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自然有了独特的感受,真切地感悟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

课文的学习中,用摇篮说句话时学生的思维有些窄,说不出来,想想也确实不好说,即使出示了填空“学校是的摇篮。少年宫是()的摇篮。”仍然开拓不了学生的思维。急!另外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环境的变化,使得一小部分的学生注意力有了些许的分散,游离于课堂外了,觉得遗憾。

《音乐之都维也纳》公开课教学思考:

在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这课时,我个人觉得比较注重营造音乐之都的氛围,通过图片的展示、作曲家的介绍、金色大厅的渲染让学生走进音乐的`圣殿。同时,同时还设计了一些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对书中的语言进行提炼和运用。可上好后感觉节奏较快,很多该深入领悟的地方还不够扎实。就拿第一节的教学来讲。我重点讲解了“首都”和“音乐之都”中“都”的意思。但对于“阿尔卑斯山”“盆地”“多瑙河”等地名却未做介绍。讲解了“麓”是山脚的意思,但未放在“北麓”这样一个语言环境中让学生来理解。后来想想,一张地图就可以解决以上所有问题。其实整个小节可以穿起来讲解,一气呵成。既让学生对国家、城市、山脉、河流的方位有所了解,又能烘托气氛,把学生带进音乐之都的场景。

《音乐之都维也纳》反思

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维也纳,了解维也纳,课堂上我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欣赏精美的图片,可以省略许多语言的渲染。比如:王宫花园草坪上的那个用玫瑰花组成的“高音谱号”、国家歌剧院的“宏伟壮观”、金色大厅的“金碧辉煌”等,学生一看图片就明白了;另外,文中出现了一些大音乐家,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我就适时地配上他们的经典作品,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舒伯特的《小夜曲》等,学生还进行了一次音乐之旅。

音乐课教学反思9

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不可多的机遇。面对改革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一味跟风,照搬和完全抹然的做法大概都不可取。只有认真学习。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并经常在自己的实践中进行总结,反思、研究、改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变革。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不愿落后于其他学科,因此,在基层音乐学科教学中,也开展与其他学科相似的各种竞赛,当然也少不了“说课”这一内容。

其实,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的东西不是*说出来的,它要借助一定的环境影响,渲染一种气氛,让学生身林其境感受一种东西,再通过老师的演唱、演奏,以老师的情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情感就会自然的流露。这就是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不同点。音乐教学就是要用“情”去感染人、打动人。课堂上学生真实感情的流露在“说课”中是无法“说”到的,更是无法去想的。

音老师应该走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将自己融入学生这中;怎样使自己成为一名组织者、参与者,并能留余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想像,自由地创造。我觉得,老师的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交上反映出来的。我们的音乐教学才会有质量和希望。

音乐课教学反思10

今天,上了一节八年级的音乐课《节拍的类型》,感受波多,以下就是我对自己上的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首先, 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用录音机、MP3播放音乐。在课堂中惯穿音乐。

其次, 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在练习各种拍子的时候,我用做游戏的方法进行,学生兴趣提高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课内让学生主动上台表演,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最后,觉得不足的地方就在于:

利用典型的一首歌曲,边打节拍,边进行演唱,这一环节少花了时间,下的功夫太少。争取以后更进步。

音乐课教学反思11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不涉及入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非常重要。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呢?

一.备课时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课和数学课,不需要过分注重对某些知识点或技能的掌握。在设计教学计划时,我们可以先设计几个问题进行自我反思。例如,“我不知道;学生们对本课民歌的熟悉程度如何;如何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法将更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和演唱民歌的教学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这些症状。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感到有针对性,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由于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因此备课中设计的反思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如果你发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异常感兴趣或漠不关心,你应该问问自己原因是什么,积累经验和教训,并尝试不同的平行班教学方法,以获得最佳效果。

二、在课堂上验证反射。

教室不是车间的装配线。它保持不变。50名学生可能对相同的教学方法有50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不断验证备课中设计的反思,并将医学应用到案例中。课堂教学是一门令人遗憾的艺术。无论教学有多好,都有其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因此,课堂上的各种“事故”都可以成为教师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探索的良好反思材料。

三、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语言、文字、自我反思和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最具参考价值的反思方式之一是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教学案例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案例虽然有其个性和特殊性,但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教师以文字的形式对这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而且可以为同龄人提供参考。

除了自我反思之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他人的例子来进行反思。所谓“他山之石,可攻玉”。自我反思和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立在自己的基础上的,很多事情旁观者都很清楚。因此,教师应该观察和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堂,了解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反思如果我上同样的材料课,会有什么不同,会有什么相同,我从中学到什么灵感,等等。最好听完课后再写。音乐教师往往有自己的优势,因为他们的条件不同,如器乐,如声乐。他们应该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他人的长处可以作为自己的参考,以了解他人如何利用自己,并思考如何利用自己。

音乐课教学反思12

在《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里,通过聆听、欣赏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也通过分析作品,使学生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为了能让学生深入到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品中,整节课的听赏程序是:分段聆听——整体聆听。兴趣是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所以在开始导入的设计中运用了互动游戏导入,一是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拉近师生的距离,二是为了能激起和调动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三是在游戏中学到有关音乐的知识。

初听三个音乐片段,(其实是《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中的主题、变奏一和变奏二的旋律)并让学生用音乐要素等语言来谈谈片段二、片段三音乐与主题音乐的异同点。这个问题设计的出发点能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找出旋律变化、调式变化、力度变化等方面,让她们理解同一条旋律通过不通的变化,这样的创作手法叫做变奏手法。学生的素质比较的好,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基本能说出异同点。但是在完整聆听之时,让学生用音乐要素的语言来填写音乐表格,可学生边听边犯糊涂了,因为他们不知道音乐在哪里开始时变奏一,哪里是变奏二的旋律。原本想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给他们提示,但是,这样感觉又缺少了欣赏音乐的完整性。所以学生只能在一片茫然中在填写音乐表格。之后,老师在分析音乐表格时,重复了上一环节,分段聆听分段分析。我想如果在分段和完整欣赏这两个环节在巧妙一点的设计,就不会出现重复的感觉,说不定也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什么是变奏曲等音乐知识。

一堂课除了精美的设计之外,还有教师的个人素质也很重要,所以我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素养。

音乐课教学反思13

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艺术,音乐课堂教学也是教师施展才华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的艺术.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学生主动参与面广,有效程度就高,教学效果就好,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应十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试想,如果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音乐在他们心中永远是一条凝固的、毫无生气的河流,他们情感的浪花就无法自由自在地飞腾——我们所说的现代化课堂教学,首先是指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主动参与的程度,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则是我们应努力探索的教学艺术了。比如在给学生们上《云》这一课时,道德提出: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或你喜欢的那一句歌词记住,并说明为什么喜欢?欣赏完后,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说出了蓝天、白云、春雨、田野的春景图。他们已经采集到了那属于他们自己的图片。

通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主动学习与自我表现,不断净化着心灵,使其在感受美、理解美、鉴赏与表现美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达到音乐教育的本体目标。因此,创新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有了落实的基础。

音乐课教学反思14

课后很多时候颇有感触,今天师生互动的不错,今天的课堂效果很好,而更多时候是课后的困惑“今天的课堂纪律有点乱,今天的结尾有点拖泥带水,今天启发性的语言还少了一点”等等,我都会将这些记录在课堂反思录中。

如镜头一,在去年新授完《小红帽》之后的课堂小节中,我写道:我感到二班三班如此不同,我是否换一种方式进行呢?对于平常不太活泼的一班,我先让他们听一段故事,并且配合画面,让他们沉浸在音乐视听的氛围中,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而不仅仅认为狼的凶神恶煞而无人演,告诉学生你是最棒的。

如镜头二,我写道:二(3)班的泽宇上课创编了:小花狗,拉大便”的歌词,我生气的训斥他坐下,他在下面反嘀咕、被我叫到办公室。我问他,为什么写了这么不文明的句子?他回答说:上星期我回家看到我家的小花狗是拉大便了,为什么不能写呢?我被问住了,对呀,没人规定歌词中不能提小花狗拉大便,我这么做,不是抹杀了一个孩子的创作欲望吗?如果当时换个角度考虑,讨论一下“小花狗,拉大便”在创编歌词中的可行性,不是可以让学生探讨一下文明与不文明,美与丑,善于恶的问题吗?就因为一句话的改变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

音乐课教学反思15

《劳动歌》是美国动画片《白雪公主》的插曲,歌曲演唱的是7个小矮人劳动时的情景。在聆听歌曲之前,我先请学生讲了白雪公主的故事,引起学生听音乐的兴趣。接下来就开始聆听乐曲,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初听全曲,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听完乐曲后,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有的说听到锤子敲打的声音,有的说听到钻石发光的声音,有的说听到小矮人劳动时发出的“嘿嘿”的声音。

2、播放动画片片段,复听全曲

在观看影片时提醒学生关注音乐,通过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学生就能更理解音乐。

3、第三次聆听,结合自己的理解,表演小矮人劳动时的情景

通过前两次的聆听感受,学生已经能初步体验音乐的情绪及表现的劳动情景,在这一次的表演中,学生把小矮人劳动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一篇:《赤壁赋》课后练习题下一篇:老师,我想对你说的毕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