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培训学习笔记——反恐怖融资(精选4篇)
一、恐怖融资与反恐怖融资
(一)恐怖融资概念
恐怖融资就是资助恐怖主义。恐怖融资具体是指任何人以任何手段直接或间接的,非法或故意的,为恐怖主义活动提供和募集资金,其意图是将全部或部分资金用于或者明知全部或部分资金将用于恐怖主义活动。当有关资金还没有被实际用于实施恐怖活动时,不影响资助恐怖活动事实的成立和犯罪性。
试图资助恐怖活动、以共犯身份资助;试图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指使他人资助恐怖活动、组织团体资助恐怖活动的,都能被定义为恐怖融资。
(二)资金来源
第一,通过贩毒、走私、军火贸易、人口贩卖等有组织犯罪获取非法收益。第二,利用商业组织从事经营活动、非营利性组织募集资金或接受支持者赞助获取合法收益。
恐怖组织不仅需要隐瞒、掩饰非法收益的来源和性质,而且需要掩盖、混淆有关资金流向的恐怖主义目的,使之成为貌似合法的资金流动,从而最终为恐怖主义所利用,所以恐怖主义和洗钱有着天然联系。凡是缺乏有效反洗钱措施的国家和地区,要么是恐怖主义资金的主要来源国和中转国,要么自身就存在严重的恐怖主义活动。
(三)反恐怖融资与反洗钱关系
反恐怖融资与反洗钱有联系,美国遭到911恐怖袭击之后,国际社会对将反恐怖融资与反洗钱作为一项并列的工作,达成了共识。从实践方面看,对恐怖融资的资金活动监测标准以及监管要求等,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基本上是重叠的,各国和地区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同时也承担反恐怖融资的监管职责。
第一,有效控制洗钱是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的重要手段;
第二,反洗钱的基本制度和措施,如洗钱行为刑罚化、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识别客户身份、报告可疑交易、保存交易记录等,对于发现和打击恐怖融资活动具有积极作用;
第三,反恐怖融资和反洗钱也有明显的区别。反洗钱措施只能监控犯罪来源的恐怖融资活动,而恐怖融资的很大一部分资金来源于合法的捐赠。传统的反洗钱措施是针对金融机构制定的,但恐怖融资多利用非正规的资金转移体系和非营利组织达到融资目的。国际社会在充分利用控制洗钱机制的基础上,还在制止恐怖融资方面采取了专门的针对性举措。例如:联合国制定《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制定针对反恐怖融资的专门建议、我国《刑法修正案
(三)》将恐怖主义犯罪列为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反洗钱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对涉嫌恐怖活动资金的监控适用本法;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我国还颁布了《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通过了《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对涉恐资产进行冻结。这一系列措施,对于掐断恐怖融组织的资金活动,遏制恐怖主义,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恐怖融资的表现形式
(一)哪些行为我们可以界定为恐怖融资呢?
《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第二条将恐怖融资的表现形式分为四类:第一,恐怖组织、恐怖分子自身的融资行为;第二,其他组织或个人协助恐怖活动的融资行为。以资金或其他形式财产协助恐怖组织、恐怖分子以及恐怖主义、恐怖活动犯罪。金融机构的客户即使不是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也可能涉及恐怖融资。第三,资助恐怖主义或恐怖活动的融资行为。为恐怖主义和实施恐怖活动犯罪占有、使用以及募集资金或者其他形式财产;第四,资助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的融资行为。为恐怖组织、恐怖分子占有、使用以及募集资金或者其他形式财产。较第三类融资行为更为广泛,即使该项资金或财产没有真正用于恐怖主义和恐怖活动犯罪的实施,但只要是实际接收和使用资金或财产的对方是恐怖组织或恐怖活动,金融机构都应将其确定为恐怖融资行为。
(二)恐怖融资界定遵循的原则是
尽最大努力切断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的一切资金来源,从经济上彻底消除恐怖活动犯罪的生存土壤,从而达到有效遏制恐怖活动的最终目的。
三、涉恐资金需求
(一)《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恐怖融资类型研究报告》认为,恐怖融资需求包括两类:一是实施特定的恐怖活动所需的资金;二是维持组织的基本运作以及宣传恐怖组织的意识形态所需要的费用。恐怖活动所需直接费用还包括恐怖分子成员的培训费用、生活费用及通信费用等。
(二)近年来几次恐怖袭击所花费的直接费用
除直接费用外,恐怖组织还需要有维护恐怖组织基本运作的费用,如招募成员、采购物资、发展组织、恐怖宣传等。这部分资金需求按美国国家遭遇恐怖袭击委员会对基地组织911袭击以前的估计,每年大概花费3000万美元。可见,维持恐怖组织运作的资金需求远大于直接实施恐怖活动所需资金,是金融业反恐怖融资机制重点监控的方向,也符合提前发现,预防暴力恐怖事件发生的处臵原则。
四、涉恐资金的筹资方式
(一)合法渠道
1.通过恐怖组织所有的或控制的慈善机构或合法企业,获得的收益部分或全部被用来作为支持恐怖活动的资金来源。特别是现金密集型企业,如新疆南北疆季节性的大额农产品及干鲜果蔬的收购、珠宝玉石的加工与买卖、牛羊肉及皮革等附属制品的采购与销售。
2.通过利用宗教名义,或冠以宗教课税的形式获取钱财和物品。基地组织经费来源的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清真寺的捐款箱。
3.来源于暴力恐怖活动分子个人的积蓄、收入,甚至是发给个人的低保收入。4.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先富起来的少部分具有极端宗教思想的人群将其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合法收入提供给恐怖组织作为活动经费。
(二)非法渠道
主要指恐怖活动资金来源是通过各种犯罪活动取得,如抢劫、诈骗、偷窃以及毒品犯罪所得。1.恐怖分子通过贩卖毒品筹集资金
2.恐怖组织及其成员打着宗教的幌子,向本民族个体经营商户收取“保护费”
3.恐怖分子私设“讲经堂”,进行非法宗教活动,并要求信教群众捐款,作为恐怖组织活动经费。
(三)境外组织支持涉恐资金入境的渠道
1.由恐怖分子非法越过我国边疆漫长的国境线,直接携带入境,再通过地下美元黑市,兑换成人民币;
2.将资金掺杂在正常跨境贸易中,甚至通过虚构贸易的方式,经合法结算通道进入国内。
五、涉恐黑名单来源
涉嫌恐怖融资监测难点在于没有特别的行为特征和规律。借助行为和交易特征来识别恐怖融资的难度非常大。通过涉恐黑名单开展监测是一项有效的方法。
(一)涉恐黑名单的来源
定义:涉恐黑名单是指有关组织和部门列明的恐怖组织、恐怖分子名单。涉恐黑名单通常来源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机构、司法机关、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国人民银行。
2006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转发了联合国安理会1267委员会制裁名单,该名单要素包括名称、称号、职务、出生日期、出生地、高匹配型名字、低匹配型名字、国籍、护照号码、身份证号、地址、列入名单时间、其他信息。
六、涉恐黑名单的监测与报告
金融机构应制定涉恐黑名单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将涉恐黑名单嵌入业务系统,在办理业务时匹配比对名单,实现黑名单及时更新、事前预警、事中监控和事后报告管理功能,对于符合名单信息的客户,应当及时报告。
就名单中包括的范围、涉及名单人员开户的审批流程、管理权限、涉及名单人员身份识别、风险等级管理、涉及名单人员可疑交易分析报告、信息保密工作等作出明确的规范。
(一)具体涉恐黑名单的监测和报告步骤包括四部: 1.将涉恐黑名单嵌入业务系统
金融机构在收到有关部门印发的涉恐黑名单之后,应当立即将名单所列个人信息、实体信息要素嵌入业务系统。当名单更新时,金融机构应当相应更新系统中的名单,完善客户,包括控制客户的自然人,或交易的实际受益人身份识别制度,采取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对于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的多个名字,须在名单匹配系统中全部体现。如果主管部门转发联合国安理会涉恐黑名单,金融机构也可查询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反洗钱网页的风险提示与金融制裁栏目,链接到联合国安理会网站,下载有关名单的电子版。
2.办理业务时匹配比对名单
搜查确定客户是否属于涉恐黑名单上的人员。3.及时提交涉恐可疑交易报告
将上两个环节筛查出的人员纳入反洗钱业务系统监控名单,并将其涉及的交易资料及时形成可疑交易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和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报告。
4.采取适当的后续处理措施
金融机构对符合联合国安理会涉恐决议名单的交易,应根据风险为本的原则,建议考虑暂行交易等限制措施,控制风险。
(二)涉恐黑名单监测报告的案例
A国金融机构从联合国安理会获得了恐怖人员和恐怖组织名单,名单中的一个组织在许多国家以同一名称的不同变体进行运作,该组织属于非营利性组织,其宣称的目的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运作人道主义救济项目,联合国名单列出了该组织分支机构的多个地址,其中几个分支机构位于A国,金融情报中心接到某金融机构提交的关于该非营利组织的可疑交易报告,报告显示了该组织在A国的银行账户以及拥有控股权的三个自然人股东的地址,其中一个人M先生的地址与联合国涉恐名单中所表明的地址相同,其他两个人的地址在另外两个不同的国家,金融情报中心调查后发现,M先生与这些组织及其他四个国际非营利性组织有联系,金融情报中心接收到的报告详细指出从上述慈善机构的各个分支机构发出了多次电汇,汇款的收款人均为M先生。
七、非涉恐黑名单资金监测与报告
(一)根据《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第八条:
(二)在哪些情况下金融机构须提供可疑交易报告?
1.怀疑客户为恐怖组织、恐怖分子以及恐怖活动犯罪募集或者企图募集资金或者其他形式财产的。
2.怀疑客户为恐怖组织、恐怖分子、从事恐怖融资活动的人以及恐怖活动犯罪提供或者企图提供资金或者其他形式财产的。
3.怀疑客户为恐怖组织、恐怖分子保存、管理、运作或者企图保存、管理、运作资金或者其他形式财产的。
4.怀疑客户或者其交易对手是恐怖组织、恐怖分子以及从事恐怖融资活动人员的。
5.怀疑资金或其他形式财产来源于或将来源于恐怖组织、恐怖分子、从事恐怖融资活动人员的。
6.怀疑资金或者其他财产用于或者将用于恐怖融资、恐怖活动犯罪及其他恐怖主义目的,或者怀疑资金或其他形式财产被恐怖组织、恐怖分子、从事恐怖融资活动人员使用的。
7.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合理理由怀疑资金、其他形式财产、交易、客户与恐怖主义、恐怖活动犯罪、恐怖组织、恐怖分子、从事恐怖融资活动人员有关的其他情形。
目前,最常用的涉恐资金转移方式是:通过慈善机构和非营利性组织进行转移,不仅转移迅速,手续简便,还能达到掩饰最终收款人的目的。因此保险业金融机构应特别关注涉及慈善机构、非营利性组织的保险合同。
具体的报告要素、报告格式、填报要求,参照《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三)案例
某人为M国公民,在N国有一个活期账户、一个储蓄账户,上述账户开户行注意到其账户从2001年4月底开始不断取出存款,于是决定对其账户进行更进一步关注,该开户行的怀疑很快得到了印证,有个与此人名字非常相似的名字出现在联合国安理会对阿富汗有关个人和实体制裁的综合名单中,该银行立即向N国金融情报中心进行了报告,N国金融情报中心通过从该银行获取的记录,分析了与该客户账户有关的金融活动,发现两个账户皆为此人1990年开立,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现金存入,2000年3月,此人从他的储蓄账户转了一大笔钱到他的支票账户、活期账户,这些钱用来购买一份趸缴的人寿保险保单以及存款凭证。2001年4月中旬以后,此人从储蓄账户转了多笔大额资金到他的活期银行账户,这些资金被转给了临近国家及一些其他地区的个人、公司。2001年5月和6月,此人将其前期购买的存款凭证卖出,将所得收益转往一些亚洲公司和M国的一家公司,此人还在其人寿保险单到期之前,提取了现金价值,存入其国内一家银行的某账户中。最后一笔交易是在2001年8月30日(美国911事件前不久),最后M国反洗钱部门通报了关于此人以及接收其汇款的公司存在可疑交易的有关信息,其中有许多名字也出现在N国金融情报中心的档案中。
八、涉恐资产的冻结与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 2014年1月联合发布《涉及恐怖活动资产冻结管理办法》(【2014】第1号令),明确了涉恐资产冻结的程序和要求,规定公安部公布恐怖活动组织及恐怖活动人员名单后,金融机构,特定非金融机构对名单所列组织和人员的资产应立即采取冻结措施。
金融机构应当制定冻结涉及恐怖活动资产的内部操作规程和控制措施,对分支机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关注并及时掌握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名单的变动情况。完善客户身份信息和交易信息管理,加强交易监测。
同时履行资产冻结义务,一旦发现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拥有或控制的资产,应当立即采取冻结措施,对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与他人共同拥有的或控制的资产,采取冻结措施,但该资产在采取冻结措施时,无法分割或无法确定份额的,金融机构应当一并采取冻结措施。
冻结措施是指金融机构为防止其持有、管理或控制的有关资产被转移、转换、处臵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包括终止金融交易、拒绝资产的提取、转移、转换,停止金融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和使用等。
资产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汇款、邮政汇款、房屋、车辆、船舶、货物、信用证、提单、旅行支票、仓单、银行支票、股票、汇票、保单、债券等其他以电子或者数字形式证明资产所有权、其他权益的法律文件、证书。
对按规定收取的以下款项或受让的资产,金融机构也应当采取冻结措施:1.收取被采取冻结措施的资产产生的孳息以及其他所以;2.受偿债券;3.为不影响正常的证券、期货交易秩序,执行恐怖活动组织及恐怖活动人员名单公布前生效的交易指令。
金融机构采取冻结措施以后,应当立即以书面形式报告资产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和市、县国家安全机关,同时抄报资产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容包括:资产数额、权属、位臵、交易信息等情况。
金融机构的境外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也应当按照驻在国家(地区)法律规定和监管要求,对涉及恐怖活动的资产采取冻结措施,并将相关情况及时报告金融机构总部。金融机构总部收到报告后,还应当及时报告总部所在地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同时抄报总部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
金融机构采取冻结措施后,除另有规定外,应当及时告知客户并说明理由和依据。金融机构有合理理由怀疑客户或其交易对手相关资产涉及恐怖活动组织及恐怖活动人员的,应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报告可疑交易,并依法向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报告。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协助、配合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的调查、侦查,提供与恐怖活动组织及恐怖活动人员有关的信息、数据以及相关资产情况。
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与采取冻结措施有关的工作信息应当保密。不得违反规定向任何单位及个人提供和透露,不得在采取冻结措施前通知资产的所有人、控制人或者管理人。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泄露工作秘密,导致有关资产被非法转移、隐匿,冻结措施错误造成其他财产损失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涉嫌构成犯罪的,已送司法机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恐怖资产的解冻及被冻结资产的管理
(一)金融机构不得擅自解除冻结措施,但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立即解除冻结:
1.公安部公布的恐怖活动组织及恐怖活动人员名单有调整,不再需要采取冻结措施的;
2.公安部或国家安全部发现金融机构采取冻结措施有错误并书面通知的;
3.公安机关或国家安全机关依法调查、侦查恐怖活动,对有关资产的处理另有要求并书面通知的;
4.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决对有关资产的处理有明确要求的;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在被冻结资产的使用、管理及处臵方面的明确规定 因基本生活支出以及其他特殊原因需要使用被冻结资产的,资产所有人、控制人、管理人可以向资产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公安机关应当按照程序呈报公安部审核,公安部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审查处理,审查核准的,应当要求相关金融机构按照特定用途、金额、方式等处理有关资产。金融机构对根据此办法,对采取冻结措施的资产的管理及处臵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相关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参照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的相关规定执行。
资产所有人、控制人、管理人对金融机关采取的冻结措施有异议的,可以向资产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提出异议,受理异议的公安机关应当按照程序呈报公安部,公安部在收到异议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并书面通知异议人。确属错误冻结的,应当决定解除冻结措施。
境外有关部门以涉及恐怖活动为由,要求境内金融机构冻结相关资产、提供客户身份信息、提供交易信息的,金融机构应当告知对方通过外交途径或司法途径提出请求,不得擅自采取冻结措施,不得擅自提供客户身份信息及交易信息。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执行《涉及恐怖活动资产冻结管理办法》实施监督检查。
为有效防范和打击利用银行资金进行非法洗钱活动,提升综合柜员对重点可疑交易的识别能力,能准确从管辖内对公客户的交易中识别重点可疑交易,支行组织全体营业部人员进行公业务反洗钱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们深刻体会到反洗钱工作是一项与自身工作息息相关的活动,我们要牢固树立反洗钱法律责任和依法合规经营的思想,工作中保持警惕,做到反洗钱活动从柜面做起,从自身抓起。
理财经理做为反洗钱工作的第一线,应为反洗钱工作筑起第一道防线。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性、严谨性,各项业务操作要严格遵照行内制度执行,此外,在日常工作中还应做好以下几点: 1.重点关注异常行为
日常工作中应重点关注交易过程中的异常行为,如客户经常到柜台办理业务,由于业务量大,银行向其推荐VIP卡方便办理业务,该客户却拒绝办理的行为;客户办理存款时有类似其他人对其进行业务指导,指定将资金存入某一账户;客户办理业务时东张西望,表现心理紧张,客户有意避开监控录像,低头办理业务、戴口罩,墨镜、帽子等进行伪装等等,这些行为是识别重点可疑交易的一项重要指标,必要时还要向主管人员汇报。2.善于利用客户的资料识别可疑点
对于个人帐户,除了通过银行联网核查身份证,判断客户身份的真伪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形:
1)发现几个帐户的户名姓氏相同,住址一致,则开户人之间可能存在亲属关系,有可能利用亲属进行洗钱活动;
2)多个开户人住址一致或多个开户人所留联系方式一致,应分析开户人是否有涉嫌团伙犯罪 3)多个开户资料的代理人一致,应分析是否存在收购身份证或收购帐户用于先钱活动。
对于单位帐户,我们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 1)通过企业注册资本与其帐户交易规模进行比较,需特别留意那些企业注册资本很小,而帐户交易规模很大的单位帐户,这类帐户很可能被利用为洗钱帐户。
2)通过企业经营范围、规模与其资金流量进行比较,需特别留意那些经营范围、规模与其资金流量明显不符的单位帐户,这类帐户通常被利用进行洗钱活动。
3)通过上网查询或实地探访验证单位地址是否真实存在,该单位是否是空壳公司。
4)对于多家企业法定代表人一致的单位帐户,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应通过对帐户交易记录的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洗钱活动。
为了更好地推进反洗钱各项的相关工作,进一步改善反洗钱社会环境,巩固反洗钱的工作基础,按照人行的规定和公司的要求,我部在2012年初制定了各项反洗钱工作计划。而在一季度我部主要举办了一次场外宣传活动和全体员工的反洗钱工作文件学习。
为配合当地监管机构开展的广东金融业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大型公益宣传月活动,我部在3月20日于佛山禅城东方广场中央广场举办了一次户外宣传活动,活动除了宣传要积极保护消费者权益,更宣传了应该如何防范洗钱行为的发生并教导消费者在日程生活中发现洗钱行为后要提供线索给相关机构,提高消费者的反洗钱能力。在3月13日我部参加了总部举办的反洗钱合规员季度例会,这次风控例提出了对2012年的总体工作要求和培训宣传计划,并传达了监管机构的精神和最新动态,加强实务研究,要求各网点认真遵照执行,会议上还邀请了其他营业部的优秀合规专员分享合规管理和反洗钱工作经验。会后会规专员也对我部的反洗钱工作和合规工作进行总结与下一步部署,反洗钱工作小组成员认真听讲并予以执行。
根据监管要求,我部还进行了全体员工的反洗钱文件学习。主要学习了公司一季度的合规风控动态,让各位同事了解最新的法规速递、监管动态和行业动态,及时有效掌握了解监管机构的最新监管要求。还学习了佛银办发[2012]22号《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表彰全国反洗钱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了解全国各单位机构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并学习努力以获表彰的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
样,在工作中继续发扬奉献精神,进一步落实各项反洗钱奉献防范措施。另外还学习了佛银办发[2012]27号《转发人民银行反洗钱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让反洗钱工作小组成员学习实务操作,更好地按照监管要求做好日常工作和报送工作。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于11月18日,邀请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总分析师柴青松老师为上海的反洗钱工作人员作了一次精彩的培训,听完这次培训的培训的感受是非常给力,但又觉得无助于反洗钱实践工作。
基于柴老师是总分析师,所以这次的培训侧重于可疑交易分析工作。柴老师对目前金融业上报的可疑交易工作基本持否定态度,认为中国金融业的可疑交易报告是无效垃圾的堆积,根本就是在浪费资源,没有任何用处。根据人家的权威统计,金融机构上报可疑交易有效性不足1‰,重点可疑交易最后可能有案件价值的不足5%。这个数据是令人震惊的,金融机构和人民银行投入的巨大的资源,而产出的是什么,这种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值得所有的反洗钱工作人员深思?
柴老师认为,首先是制度和整个机制方面出现了问题,这个判断从央行的领导嘴里讲出来,令我非常意外,却与我的一些想法吻合。曾经在网络上报道,香港的梁爱诗女士列席反洗钱法草案分组审议时,曾提出反洗钱牵头机构应当设在国家权力机关,比如公安部门,这样才能有效地打击洗钱犯罪,可惜这个建议未予采纳。现在由金融机构负责上报可疑交易,人民银行审核,再交公安部门侦破,费时费力,大量线索都被浪费了,连反洗钱分析中心都很无奈。据说修改《反洗钱法》已列入人民银行12-5规划,说明监管单位也已经发现了问题,但修改法律可能不是5年内能够办到的。
还比如现在的反洗钱工作给金融机构造成的非常沉重的负担,如在识别客户身份时强行要求留存客户的身份证件(注:此条内容实际上07年2号令制订的比较宽松,没有明确的方式,但最近央行的文件却有明确的要求需要留存复印件);大额交易的要素项过多,如果没有填补就会被强制退回等。这是困扰我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前段时间对我们上报大额交易进行检查,发现还有一部分信息只能手工填补,无形中带来很大工作压力。央行对大额报告的要求很细,很具体,比如需要上报客户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我真的不太明白,以累计金额为单位上报的大额交易利用价值又有多少呢?
第二,培训中提及了现场检查问题,认为现在的反洗钱现场检查过多过滥,而且罚款过于严厉,不利于反洗钱工作开展,对这个意见,我感同身受。反洗钱工作人员就怕央行检查,来检查肯定有很多问题。既有法律、规章较为模糊无法执行的问题,还有执行尺度没有量化或准确的依据,再有反洗钱工作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冲突等问题,总而言之,只要有检查肯定有问题。这样就会触及反洗钱工作人员的根本利益,使反洗钱工作人员噤若寒蝉。柴老师认为应该减少现场检查次数,除非有故意行为,否则以不处罚金融机构为基本准则,不能将反洗钱工作作为央行的执法价码。
第三,对于非现场监管问题。柴老师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开展非现场监管或者说非现场监管的各项指标都是扯谈,对此我深有同感。例如,统计可疑交易笔数与金额,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金融机构已经将数据上报人行,再叫我统计一遍,不知道有什么实际意义。还有就是客户身份识别的数量统计,一是人民银行的相关系统完全能够自行统计,商业银行再统计只能浪费人力,二是统计的数据对反洗钱工作无实际意义。
第四,可疑交易报告问题。06年2号令规定了18条可疑交易标准,这个文件是公开的,也就是讲所有人都能见到,洗钱者还会沿着你设计的路线进行洗钱吗?而且金融机构上报的案件大部分是地下钱庄或者非法外汇买卖,至多是7类上游犯罪的一种,其他6类犯罪金融机构绝无可能发现,所以可疑交易报告流于形式,基本无用。
第五,谈到反恐问题。我国虽然对反恐工作比较重视,但迄今为止未见一个完整的由我国政府颁布的黑名单,根据国外的经验,还要收集政要的名单,这在我国简直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认为名单收集倒是反洗钱非常需要强化的一项重要环节,金融机构有了名单才能有的放矢的做好客户身份识别,否则把“好人”和“坏人”放在一起,怎能有效识别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