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煤矿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10篇)

煤矿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从煤炭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改革管理体制,还是引进煤炭深加工技术,最需要的是人才。谁拥有了优秀的人才谁就会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并立于不败之地。人才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落后,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匮乏正是制约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人才竞争劣势的煤炭企业,形势不容乐观。从总体上看,煤炭企业现有人才状况已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人才总量少、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短缺;人才开发机制不够健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人才外流严重,人才断档,特别是关键岗位人才流失已经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建设和进一步发展。煤炭主体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梨园坝煤矿应清醒的认识到在没有技术、资金和产品优势的情况下,搞好企业内部管理,重视人才和对人才的妥善管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煤矿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机制不健全,管理体制僵化。

大部分煤炭企业缺乏人力资源规划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人才缺乏整体管理和自主开发。有些企业在人才管理上大多延用组织配置、任命的单一模式,在调节人才供求上还沿袭着计划经济的行政运作模式,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在人才配置中还没有起到主导作用,人才的价值和作用难以在企业中得到实现和发挥,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尚未真正形成。

(二)人才引进困难,流失严重。

煤炭企业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加上世俗偏见,造成人才引进困难,而工资待遇低使人才引进更是难上加难。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原煤炭部所属的十几所煤炭院校因生源紧张,纷纷改名,并压缩煤炭主体 专业设置,压缩招生数量,每年的主体专业毕业生除部分考研、改行外,能够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平均到每个煤炭企业(指企业集团公司)还不到2人。在社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才竞争激烈的形势下,煤炭企业尤其老煤炭企业,由于资源枯竭,矿井相继衰老报废,煤炭产量逐年减少,人员多、包袱重,企业经济效益不好,员工工资低、增长缓慢,导致人才竞争处于劣势,吸引不来人才成为必然。而人才引进困难的背后还面临着现有人才“跳槽”外流的境遇,使人才特别是煤炭主体专业人才呈现负增长的态势。

(三)缺乏激励机制。

目前,大部分煤炭企业仍然缺乏完整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长期的计划管理,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留有深刻的行政管理的烙印,工人和干部之间有严格的界限,在管理人员中实行比照政府机关的级别制,专业技术人员地位、待遇与之不相匹配,这种模式强化了技术人员的“仕途”观念,使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去追求管理职位以获得较高的收益。这就使企业大部分技术人员失去发展空间,企业对技术人员的激励不足,从而影响企业技术进步,降低企业的竞争力。近年来,部分企业改革了单一制的职务结构而实行职务双轨制,即将职务分为职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两个系列,给专业技术人员以发展的空间。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问题。

企业没有创造留人的优越环境,薪酬待遇相对较低,贡献和报酬不对等,同岗位、同管理层面,存在分配不合理、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有的企业想在人才激励上有所作为,因求稳怕乱,放不开手脚,不是不敢作就是没力度,因此,煤炭企业的低待遇不但留不住人才,相反影响和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人才发展空间不足,煤炭企业多年来的用人制度使得一部分人的优势难以发挥,价值不能体现,在晋升无望的情况下,许多人为 了个人的发展纷纷“跳槽”,去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新环境,跳不了槽的,也因此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对人才及员工成才危害深重;有的企业虽然重视了对人才的开发和引进,但在情感留人方面做的还不够,对人才的学习、生活等相关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导致他们与企业的感情淡薄,不能与企业荣辱与共。

(四)教育培训工作基础薄弱,体系不健全。

梨园坝煤矿作为新井建设,为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不得不把注意力转向企业内部,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实施员工培训教育,利用各种形式,采取多种渠道,开展高、中等学历教育、自学考试、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文化技术教育培训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问题依然存在:一是经费投入不足。即使是员工工资总额1.5%的规定标准,不少企业也难以保证;二是缺乏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规划,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需求分析预测、培训规章制度、教育培训网络、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评价体系;三是机制不灵活。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没有形成良性循环,不利于员工成才和人才的升级上档;四是质量不高。企业的培训走过场,往往是声势浩大,不见效果,特别是培训后质量效果如何,工作、技能、水平有没有提高,无人问津。

二、煤矿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一)做好职务分析,以工作为中心设置岗位。

要改变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缺乏的情况,首先必须做好职务分析与设计,通过职务分析,以工作为中心设置岗位,从根本上改变因人设岗的情况。在进行职务分析与设计时必须注重责任与权力的统一,在双轨制的基础上,分权才是解决专业技术人员激励问题的根本办法,没有分权,职务双轨制就是空谈。国有企业中管理职位的权力过于集中,而专业技术职务几乎没有任何对人、财、物的支配权力。因此,在重新进行职务分析的过程中应根 据职务的需要合理分配权力,权力与工作内容、工作责任相匹配是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的前提条件。

(二)加大员工培训力度。

由于难以吸引外部人才,只有依靠自主培养才能保证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培训也是留住人才的一种手段。煤炭企业应认识到人员培训关系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作为严重缺乏人才的煤炭企业,在保证培训资金充足和按时到位的前提下,应建立有本企业特色的培训计划,培养对企业有认同感的员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

在培训内容上可以减少学历学习,而向本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倾斜,尤其应重视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特殊人才的培养。许多煤炭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接受专业培训,知识老化严重,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对他们要定期轮训,形成制度并与个人收入挂钩。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必须有严格的人员选拔制度和培训考核指标,尽量避免走过场和混文凭的现象发生。

在培训形式上可以采取在职培训、进修、委托培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应尽量做到培训计划具有特色,能反映本企业的风格、特点和文化,努力建立有特色的内部培训体系。

(三)实行灵活的分配制度。

煤炭企业一方面面临人才短缺,外部的人才不愿到煤炭企业来工作,另一方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不满现状,大量流失的问题,必须建立健全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为了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问题,除了认真做好工作分析与设计,做到责任和权力统一外,还要改变专业技术人员现有的分配制度,实行向专业技术人员倾斜的灵活的分配制度。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可以实行科研成果的利润比例提成、节约成本奖励等多种分配制度。

(四)建立和完善长效激励机制、分配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煤矿要拓宽传统工资概念,建立全方位的激励机制,突出薪酬多元化的特点,实行适合煤炭企业特点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工资分配向苦、脏、累、险岗位和高技术岗位倾斜,真正做到按岗位责任绩效、考核结果来确定薪酬,合理拉开各类人员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对企业经营者实行合理的激励性薪酬,合理确定其薪资水平,建立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的分配办法,充分调动经营者积极性,促进企业改革发展。

三、结论

煤矿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2

一、资源整合煤矿地面消防普遍存在的问题

1.企业领导从思想上对地面消防安全管理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 表现为对地面的消防安全投入不足, 不认真落实消防管理制度, 造成地面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的局面。

2.组织机构不建全。有一些单位没有保卫科, 也没有专职保卫人员, 专职消防员形同虚设, 不发挥作用, 导致地面消防隐患叠加形成大的隐患。

3.从业人员专业不专, 消防安全意思淡薄, 消防知识缺乏, 导致大量人员伤亡、财产的损失。

4.煤矿大都只求能遮风避雨缺乏合理布局, 多就地取材、采用木结构建筑, 可燃材料装修、造成耐火等级低, 抗御火灾的能力差, 致使这些先天隐患长期存在。

5.消防通道不畅, 无消防通道和防火间距,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 消防车到不了现场, 没有消防水源和室外消防栓, 紧急情况消防车无法加水, 灭火器数量不足, 维护保养差, 特别是生活区, 一旦有初起火灾无法扑救。

6.我国大多数煤矿消防制度体系不健全, 自救知识缺乏。更加缺少专业性的培训所以一段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人员情绪高度紧张, 秩序混乱。一方面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扑救, 反而给自身安全和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二、整合煤矿地面消防问题多原因分析

1.先天不足。资源整合煤矿整合前都是分散的小煤窑, 井下安全设施也并不完备, 地面消防安全管理根本是一片空白。

2.企业对消防安全未能引起重视, 对隐患缺乏认识, 保卫人员停留在看场下夜看大门的水平。

3.因整合煤矿大多都处在山区, 地面建筑设施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

4.企业只注意井下生产和经济效益, 忽视地面消防安全, 顾此失彼。

5.在消防安全问题上存在侥幸心理。

6.矿区处在山区, 周边由乡村包围, 但政府与企业没有形成消防安全合作机制。

三、整合煤矿地面消防对策

1.思想重视

企业主要领导, 应重视日常消防设施的检验, 对职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 让职工从意识上增加对消防安全的认知理解, 切实改变之前不闻不问的状态。应从根本上重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切实改变原来对待消防工作“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认识, 带头树立消防工作的重要地位。

2.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保卫科, 设专职保卫人员和专职消防员, 提高专业素质。要有加强建设管理消防设施, 宜建消防水池和消防管网及消防栓, 同时配备相应的消防水泵, 机具并不得挪作它用。各种电器设备, 设施的安装必须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杜绝乱拉乱接, 按要求合理选择安装地域或接地保护, 短路和漏电保护, 过负荷和切压保护等装置。库房、机修房、配电房、充电室要做到地面墙面无油污、无酸液且不得任意堆放杂物各种物品、机具设施要按规定有序存放。

3.依托消防宣传“六进”工作

有效搞好资源整合煤矿内部宣传教育, 视不同情况按需施教, 统一接受培训, 统一考核发证;对一些非重点岗位人员在就业前的上岗培训中, 把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其中, 努力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4.做好日常检查工作

主要对各煤矿的办公楼是否经消防设计备案、竣工备案;仓库物品摆放、消防设施、灭火器和易燃易爆物品仓库消防安全管理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员工的消防常识“四会”情况, 即“是否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会处置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人员逃生自救”, 并要对灭火器材维护管理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 应该责令被检查单位限期改正或当场改正, 及时消除隐患。

5.评出好典型, 推广新方式

整合煤矿主体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必须有对立的消防部门, 加强日常管理, 严格要求监督消防部门的检查, 通过检查可发现哪些单位管得好、哪些单位做得好, 结合工作例会将好单位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进行推广, 保证辖区消防安全稳定。同时, 通过消防部门绩效考评、竞赛评比、年终考核等方式能进一步刺激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整合煤矿消防安全管理走上轨道后, 将极大地减少火灾隐患。

6.探索民办消防队伍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通过政企联姻整合资源共用消防队伍, 达到“双赢”的良好效果

政府消防部门应该将本辖区乡和驻地整合煤矿作为典型试点单位, 建立消防队伍。并在尚不具备条件建队的乡镇村, 由当地政府谋划组建多种形式义务消防组织, 发挥自身优势, 利用农业小型拖拉机、机动三轮车等车辆, 并配备简易灭火器具, 进行初期火灾扑救。

论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 机电管理;问题;对策

一、前言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产煤大国,煤炭产业对于维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以及社会的繁荣和稳定都有重要意义。随着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管理在煤矿生产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贯穿于矿井生产的各个环节,遍布于煤矿企业井上、井下各个生产角落。同时,使用种类和范围也越来越大,从而对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因管理不善等原因所造成的煤矿机电安全事故越来越频繁,已开始成为制约我国煤矿生产及煤矿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清楚的了解煤矿生产中发生机电事故的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在煤矿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机电管理事故发生的原因

1、机电技术管理体系不完善:从我国现在的煤矿生产来看,很多企业没有将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管理理念十分落后,管理力度远远不够,没有意识到现代化的机电设备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在生产过程中未能及时引进先进技术,机电技术更新速度慢,长期下下就使得企业的竞争力不断降低。其次,很多企业对待安全检查工作,只是例行公事,进行简单的机电技术检查,而对于机电技术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而为煤矿的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这也是我国煤矿机电水平长期得不到有效提高的主要原因。

2、专业人才缺乏,在岗人员素质偏低:由于煤矿行业条件艰苦,环境差,风险大等因素,缺少对机电专业人才和技术熟练工人的吸引力,企业常年招不到专业的毕业生,而企业受内部人员素质的影响,培养专业人员难度比较大,致使企业的管理、技术人才力量薄弱。目前,大多数煤矿企业机电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未系统学习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在日常的煤矿机电管理过程中很少是依照科学的专业知识進行指导的,而依靠的是经验。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违章作业导致机械事故频发的现象时有发生。

3、机电设备老化现象严重:煤矿机电设备陈旧老化,不能保证设备的及时更新和必要的安全投入,是发生机电事故的重要原因。我国煤炭行业的设备制造业,因科学技术、工艺设计、原材料、加工制造及检测手段等综合配套能力较低,涉及到的材料、电子等机械配件与行业能力不匹配,使煤炭行业整体装备相对落后,陈旧速度较快。其次,由于煤矿机电设备在建设投入时必须成套投入,而且相互之间必须配套,所以一次性投入金额相当大,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都难以承受。现很多煤矿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重产出轻投入,对机电设备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煤矿机电设备更新速度较慢,设备相对老化,大量超过服务年限的设备仍在超期使用,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标准要求的设备仍然存在,并且在一定时间内难以解决。

4、设备维护检修不到位:当前煤矿生产正在逐步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正规煤矿大多采用了采煤机、运输机、掘进机、支架等一系列的先进设备,由于长时间的运转工作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等原因,设备损坏现象严重,这就要求经常性进行全面、细致的检修工作。但由于煤矿检修人员的素质较低,加之设备陈旧,维修工作量大等原因,使定期检修的机制无法执行,往往是哪里有问题就修哪里,导致一些小问题无法预防,逐渐病演变成大问题, 给煤矿安全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据统计,我国煤矿发生的机电设备事故约有75%-80%是由于操作不规范、检修不到位而造成的。

三、预防机电管理事故的对策

1、建立健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体系:要使我国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企业应该尽快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针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体系,可以针对不同的机电管理科室分别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法,逐级分配技术管理任务,并把机电技术管理落实到实际的生产实践中,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企业应组织技术骨干,认真总结分析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进行功关解决,提升企业的机电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部要灌输安全生产的精神,要加强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安全生产的氛围,尽力避免生产过程中相关事故的发生。

2、稳定机电专业人才队伍,提高操作人员的文化素质:作为煤炭企业,要想引进和留住人才,首先要舍得对人才的投入,从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水平入手,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及施展才华的机会,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留在企业。其次,要引入竞争机制,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和迫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再次,加强在岗人员的培训,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多种培训方式对其实际操作技能、安全规范知识等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使员工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习惯化的正确理念,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

3、加大投入,及时更新设备:随着煤矿生产对机电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要有效的加大对机电设备资金投入,不断对设备的选型和运行进行优化升级,坚决改造落后的机电设备,淘汰高耗能、低效率、不安全的机电装备, 维持设备的新度系数水平, 为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企业可采取以下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第一,把好煤矿机电设备的进入关和维修关, 保证按标准要求购买、安装、使用和维修设备, 杜绝伪劣机电产品、非防爆产品和无煤安标志产品在煤矿的使用, 坚决从源头上消灭事故源。第二,严禁拼装、改造机电设备,果断地淘汰安全运行性能差的旧设备、老设备,严格按照“科技保障、灵敏可靠”的要求,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来更新代替老式的设备。第三,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大力发展、推进煤矿机电装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机械化进程。

4、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可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防止突发故障和事故,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因此,企业必须加以重视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一方面要加强维修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在检修工作中要做到预想、预查、预判、预测、预知,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地解决,尽量把检修工作向前移。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标准化的设备管理制度,科学的设备保养措施,实行日常与定期维护保养相结合, 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磨损程度, 按要求对所使用的机电设备进行有计划、按步骤、全方位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四、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机电管理作为煤矿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日常生产中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煤矿机电的发展好坏,不仅关系着煤矿机电工作者的安全,而且是事关煤矿生产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做好煤矿的机电管理可以达到改善煤矿生产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加速煤矿现代化建设。因此,煤矿企业必须要认清形势,以安全第一为原则,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加大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力度,加快用新技术、新的管理理念来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采取措施有效地预防煤矿机电事故,为煤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敖敏骏。探索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与实践[J]。企业技术开发。2011 年8 月。

[2] 艾井石。煤矿机电事故原因探析及对策思考[J]。科技信息。2008 年第2 期。

作者简介:彭雷,男,(1972-),专科,新疆昌吉市,初级助理工程师,现任职于兖矿新疆矿业公司硫磺沟煤矿分公司,从事煤矿机电现场管理工作

煤矿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摘要: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关系到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在新的市场形势下,我国国有煤矿企业要转变观念,要充分重视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目标。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煤炭企业;经营管理;重要意义;强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 A

一、进一步提高煤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提高煤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落实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很多的煤矿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都采用粗放的找矿方式,因此,需要煤矿企业强化经营管理,采取先进的管理方法,并且依靠科技的进步,有效的提高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促进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二是,强化煤矿企业经营管理是为了更好的确保我国煤矿资源的安全。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煤矿资源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对于一些矿产品的依存度在不断的提高,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煤矿企业需要不断的加强经营管理,才能够进一步提高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煤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经营决策的管理问题

大多数的煤炭企业的经营决策严重不足,决策失误频频。大多数的煤炭企业决策层只注重产量与安全等生产环节,对于经营渠道建设,企业运营风险等方面认识存在偏差。大多数的煤炭企业的经营审核制度以及经营过程中的防风险预案等制度都相对薄弱,缺乏建立完整的经济风险的评估、预防、响应、问责等机制,造成决策与市场要求不符。由此可见煤炭企业在经营决策层面上的重点在于综合企业市场变化、自身实力、生产规模、交通等多方面的因素,科学的制定经营战略方针,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

2、煤炭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对目标成本的有效控制

在煤炭企业经营过程增支因素多样化的大环境下,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成本压力。如果仍然沿用落后的目标成本控制机制就会导致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煤炭企业在目标成本层面上的重点在于充分的对企业实行内部挖潜,把握住企业的成本目标,根据市场变化,科学的确定考核措施。

3、煤炭企业产品的营销方式

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普遍沿用产运销的营销方式上来,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与产能浪费。也对我国煤炭价格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所以煤炭企业在资金管理层面上的重点在于将产运销的营销模式转变为以销定产,将销售量作为产量的重要指标,避免资源浪费与企业的产销结构不合理现象。与此同时,煤炭企业营销过程中要注重对市场的研究,充分的研究市场、预测煤炭走势,按照市场的需求量变化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结构与产品形式。培养能够提高企业营销模式的专业人员,与客户建立长期密切的联系,还要注重企业售后服务的建设,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增加企业新的销售点,占据更多的市场。

4、煤炭企业的质量管理仍然存在问题

产品质量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是占据市场的重要因素,而现阶段煤炭企业以为的注重产量,对于产品的研发与质量的提升仍然不够重视,造成了我国煤炭企业无法走出中国,部分产品仍然依靠进口的局面。由此可见煤炭企业在质量管理的层面上的重点在于尽量协调企业产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将产品的品质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目标。要对煤炭企业各个生产环节以及岗位工作实现质量监督机制。

5、缺乏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手段

员工是实现企业生产与销售的重要要素,所以企业应当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但是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仍然没有将员工考评进行科学的量化,考评的手段过于单一化。大部分的煤炭企业忽视了对本企业的员工平时考评以及群众考评等。单一的领导考评不能够客观的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缺乏促进员工努力工作的监督机制,不能够挖掘员工的素质潜能。由此可见煤炭企业在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的层面上的重点在于强化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建立煤炭企业的弹性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完善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系统。不断的鼓励员工进行创新,以人为中心才能成就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气息。

三、强化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考

1、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煤矿企业经营

煤矿企业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发展集约型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尽快改变传统的靠增加资金投入,拼设备、拼人员、拼能力,改变单纯追求产量优势,而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破坏环境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建立起依靠科技进步,科学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提高煤炭产品质量,改善区域环境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努力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益,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明确经营目标,增强经营管理意识

每个煤矿企业都要制定比较明确的经营目标,每项活动都应该充分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一核心目标开展。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针对每一环节都要创建比较明确、切实可行的控制指标。在确立明确的目标以后,还要明确每个职能部门所对应的责任,并由管理部门而对智能部门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调控与监督。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还要不断的增强经营管理意识,将一些比较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引入到企业当中,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经营管理的重要性,选用科学有效的经验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手段,从而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

3、创建健全的成本经营管理体系

对于每一个国有煤矿企业而言,其在制定以及实施煤矿成本管理体系之前,必须要先制定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分析方法体系。要客观深入的考察煤矿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具有的内部条件以及当前煤矿市场的发展形势,同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找到企业所具有的内部优势以及外部机会,而且还要发现自身存在的弱点以及可能面临的外部威胁,这样企业就能够明确其成本经营管理的重点,找到比较切实可行的战略措施[4]。例如。煤矿企业要进行比较科学合理的成本优势分析、价值链分析以及成本抉择分析等等,这样企业才能够比较客观的认识自我,从而在目标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出比较精准的预算。

4、建立企业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为了加强与调动煤炭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人员的管理,煤炭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激励约束制度。对参与煤炭经营的工作人员业绩进行合理有效的考查与评价,并且按照其工作的业绩进行分明的赏罚制度。对在经营管理工作过程中处表现较突出的人员通过奖金、人员调动等手段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不能够承担煤炭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要进行通报批评或者调离岗位等处理。这样才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不断学习的动力。

结束语:

总之,煤矿企业只有逐步推进经营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通过转变观念、强化责任、严格考核、建立健全人本管理机制,切实开展好人本管理过程等一系列工作,才能提高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只有这样煤矿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才能真正实现煤矿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杨,刘德才,王则行,胡成忠.如何加强煤炭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1)

[2] 齐晓娟.基于逻辑模型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

[3] 戴卫东.澳大利亚煤矿生产安全保障制度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煤矿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5

【 文章摘要】从国企多年实际的管理经验来看,我国国有企业长期以行政的人事管理代替人力资源管理,缺乏人 力资源规划,缺乏科学规范的员工绩效考评标准和程序,长期忽视 员工的个人 生涯发展,强调单一的精神激励而缺乏物质激励的后续支持等等,这些是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关键词】国企人力资源问题对策

一、现阶段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缺乏完善. 科学. 规范的人力资源规划纵观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从整体角度出发,未能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在评估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掌握和分析大量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和资料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人力癸源规划。仅仅按照指令来进行相关的人事工作,根本谈不上考虑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的工作。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制度性和规范性。,缺乏有效的人才开发,培训机制我国多数国有企业在人才的开发与培养上还缺少明确的长远规划,忽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和效益的核算。往往不是根据企业总体的发展战略对未来中长期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类型、素质、数量、结构等做出总体规划,而是习惯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管理的那套做法。对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本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情况不能做到心中有数,只根据企业 目前生产经营的实际岗位缺 员情况,到人才市场上去招聘,没有人才储备,更谈不上什么远大 目标。、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

我国国有企业在人才的选拔任用机制上还未能完全突破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用人模式,还未能建立一个有利于人才选拔任用的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最突出的表现是我国缺少发达而完备的经理人市场。目前,国有企业领导人的产生方式主要是由政府和上级组织部门任命,由于在经营制度上的政企不分,企业没有完全脱离行政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亏损由国家负担。即使企业经济效益不好,企业领导人没有业绩照样可以异地为官,因此直接鼓励了一些领导人只经营 “ 领导”,少有甚至没有精力经营企业。

二、导致国有企业竞争力落后的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因素分析

1、企业的经营规模就经营规模而言,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很难与一些国际知名企业抗衡。根据近几年世界5 0 0强统计,我国最大国有企业一中国石化集团销售收入约 7 5 0 . 7 6亿美元,仅相当于世界五百强首位沃尔玛公司的 2 6. 0 7 %,相 当于同属石 化行 业的英国石油或埃克森美孚的四分之一左右。进人世界五百强的国有企业大多属资源垄断『 生或服务性行业,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只占5 0 0 强营业收入的2 %,平均规模存在着明显差距。

2. 企业的知识产权

与世界著名企业相比,我国国有企业严重缺乏 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一个企业的技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国际竞争地位的高低。研发投入水平还没有达到维持企业生存的水平。技术的滞后必然导致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在支撑性不足,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市场竞争变动的需要。、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反映了一个企业将技术转化为商品的能力,包括创新度(新产品产值率)、专利拥有数量两个指标,我国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其它类型的企业相比也存在着很大差距。

三、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的 对 策,以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为导向,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是保持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开发人力资源,重新定位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塑造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环境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以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为导向,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即国有企业必须对企业现今和未来各种人力资源的需求、配置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规划。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国有企业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2、改善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善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必须对国有企业委托代理机制,法人治理结构进行改革,建议可从委托方、监管机构、第二级委托代理以及外部环境等四个角度人手,理顺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从改善国有企业的领导层(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等)之间的关系人手,完善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3,以 “ 知识资本” 理论促进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进入2 l 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面对知识经济、加入 WTO双重挑战的国有企业来说,实施知识资本管理已是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并获得竞争优势的必然现实的选择。国有企业对知识资本管理 了解甚 少,要切 实提 高企业 竞争力,必须 引入知识管理,结合企业 自身情况进行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4. 建立高效,多层次的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支柱。只有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绩效管理体系才能够充分发

挥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才能使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得以

顺利地实施,从而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在前面提及的程序控制模型当中,绩效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结合 “ 程序控制”模型,开发,激励国有企业员工

“ 程序控制” 模型当中,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效率是顾客满意度的根本保障,只有不断开发员工的潜能,运用多种手段激励企业员工,使员工的满意度提升,才能出现国有企业生产效率、所生产的产品或是提供的服务得到顾客认可的结果,这样才能使顾客对国有企业的忠诚度提高,从而实现企业知识资本的积累。同时,国有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知识资本的拥有者和知识资源的驾驭者,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调动以及发挥程度的如何,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最终决定着企业能否获取并保持竞争力。圃

煤矿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6

【摘要】本文就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重视程度、机构设置、激励机制、培养人才与任用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从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以及企业文化三个方面着手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及对策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和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脚步的迈进,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性的问题,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才问题,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而,如何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我国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甚至没有人力资源管理。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思想,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和对人的认识上问题更为严重,表现为重物轻人;重生产管理,轻人力资源管理。再加上中国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下岗人员多这一特点,招聘就显得特别轻松。结果是你进我出,人才不稳,恶性循环。其次,机构设置不到位。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大都由总经理办公室兼任。民营企业多数老板认为人力资源部只增加成本,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迫使他们极力压缩部门编制。办公室主任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精力主要放在行政事务上,工作范围只限于人员招聘、选拔、委派、工资发放、档案保管之类较琐碎的人事管理工作。

第三,只管使用人才,不管人才的培养。老板不想更不愿在员工培训上下功夫,认为对员工培训投入大量资金不算,弄不好还会培养出“白眼狼”,翅膀硬了就会走人。所以企业便实施“不用不招、现用现招、不行再招、只用不养”的功利措施。

第四,中国人固有的“血浓于水”的传统情结制约下,民营企业的“任人唯亲”异常普遍。企业各级管理层多半都是老板的亲属,企业管理中出现的矛盾往往演化为大家族内部的“家务事”。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关系”的亲疏来进行问题的处理。优化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3.1 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

(1)人力资源管理实现部门化,打造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民营企业需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使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运作。同时企业在加强人力资源部门化、专业化运作的同时,也要着重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要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总体协调部署下,提高其他各部门的管理能力,培养一支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性人才团队。

(2)评估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做好人力资源规划

民营企业在初期通常依靠强大的核心团队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当企业初具规模后,就必须要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步骤。企业现有的核心团队已开始发生实质性的一些变化,通常难以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企业要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客观的调查和评估,结合企业总体经营战略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以实现人力资源推动、整合和利用企业的各项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3)加强核心员工的管理使用,稳定专业人员队伍

核心员工最熟悉企业实际状况的,他们的经验和技术最能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企业应加强对他们的开发使用,使他们能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相应转变角色,形成企业的内部“培训师”、“教练员”,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4)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建设企业人才梯队

企业人才配备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合理搭配。人才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上的优势互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适应,发挥出其整体协同效应,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企业在优化人才结构的同时要注意建设企业的人才梯队,这样来明确企业人才的成长阶梯,树立员工成长目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更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3.2 做好工作分析,明确员工的责权利

(1)做好工作分析,并保持工作说明书的动态调整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做好工作分析才有可能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各大板块的工作,诸如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世界上不变的唯有变化,工作也在动态的变化中运行,因此工作说明书的动态调整显得尤为重要。静止不动的工作说明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危害性在民营企业管理中屡见不鲜,它往往成为非正规管理的始作俑者。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扩大,民营企业必须合理的进行组织架构设计,科学的分工作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这就要求企业要突破血缘、地缘关系的约束,建立责、权、利明确的现代契约关系,明确劳资各方的各项权利义务。要确保组织中的任何人都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彻底地摆脱“人治”,实现“法治”,这样才能保障和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在一个平等和谐的企业环境中更好的为达成企业各方目标而努力工作。

(3)完善多渠道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员工不但单单有经济方面、物质方面的追求也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创造条件,完善多渠道的激励机制,根据不同的员工类型,满足他们在物质利益和社会心理的多方面需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成长环境,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谋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成为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劲动力。

3.3 塑造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

(1)转变用人观念,重新认识人力资源管理根本所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根本,就在于充分开发运用“人”的价值。企业要将传统的偏重于对人的“管”上转移到对人的“开发使用”上来。民营企业企业管理者要彻底抛弃“任人唯亲”的用人模式,代之以“任人唯贤”。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管理者要重新定义对人性的假设,要相信企业员工都是愿意承担责任和积极进取的人,是愿意并且能够自我领导和控制的人。

(2)加强企业沟通管理,促成和谐的工作氛围

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搭建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等多方向的立体沟通渠道,形成一个开放的信息流通环境。管理者要注意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也要注意认真听取员工对公司和部门管理的建议,提高普通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同时要注意信息的反馈,保证沟通的实际效果和结果。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沟通渠道将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也将解决问题的方式探讨出来,在沟通中消除劳资双方的误会和隔阂,拉进企业与员工的距离。

(3)培养企业和员工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员工只有在心理上和行动上与企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不遗余力的为企业做贡献,才能保证其自身现在和将来的稳定的经济收入、获得的各项福利及社会保障,以达成企业和个人的“双赢”局面结语

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在现在的煤矿企业中, 机电设备的作用越来越多, 而机电设备的管理是机电设备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中的关键, 做好机电管理工作才能够良好的提升机电设备的效率以及机电设备的安全性。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造成了煤矿企业的安全事故频发, 危及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

1 煤矿机电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

1.1 机电管理部门自身意识薄弱

在我国的煤矿企业中, 各地的企业都设立了专门的机电管理部门, 机电管理部门的主要责任和主要职能是对机电的生产只能以及管理机电的职能。但是绝大多数煤矿企业的机电管理部门工作人员, 都将自身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机电生产的方面, 对机电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 从而忽略本身的机电管理只能。此外, 煤矿企业对机电管理部门的工作也不予重视, 裁减机电管理工作人员的人数, 使得我国煤矿企业中机电管理人员的数量严重的不足, 并且没有一个专业的组织机制和管理体制, 没有机电管理的配套网络。因此机电管理的观念和意识就会被煤矿企业的各级工作人员淡化, 从而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1]。

1.2 机电标准化工作不够

在机电的管理中, 标准化管理是重中之重, 我国的煤矿企业虽然有一些专门聘请了机电标准化管理的工作人员, 但是绝大多数工作煤矿企业中的标准化管理工作人员都是兼职。这些工作人员不能够对煤矿企业的油脂管理、配件管理、小型电器管理、电缆管理、设备管理、防爆检查、电气管理等项目做到全方位立体化的管理, 甚至有些工作人员还会放弃对这些项目的管理。此外, 煤矿企业的机电部门的员工对于机电的标准化管理也没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在进行管理工作时, 不能够有意识的进行标准化管理, 不能够按照我国的有关标准以及规定对设备实施管理, 使得设备不能够被良好的应用。

2 解决煤矿机电管理问题的对策

2.1 提升机电管理意识和工作

要提升对机电的管理, 必须首先重视机电管理的工作。煤矿企业的领导要从自身做起, 对机电管理的工作进行重视。机电部门的管理人员要定期汇报机电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 以及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 并且提出机电管理工作的建议, 使企业的领导能够支持机电管理的工作, 提升全员的机电管理意识。此外, 我国目前的机电管理仅仅停留在对设备的维修管理, 而要全面的提高机电管理的工作就必须要提高机电设备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要实现机电设备的最大化使用寿命[2]。因此, 机电管理人员在进行机电管理的时候要积极的借鉴国内外对煤矿机电管理具有优秀经验的企业的管理方法, 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实行一套适合自身煤矿的机电管理体制和方法。同时要建议领导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让全体员工参与到对机电的管理工作中, 使煤矿的机电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2 加强职工培训

要解决煤矿机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要对员工进行良好的培训, 职工是机电管理和良好应用的主体, 做好职工的培训工作, 才能够做好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要对接受培训的职工进行机电方面专业基础知识的培训, 并且培训员工机电设备管理的一些常识性知识和一些简单的设备修理和维护的知识, 让员工在操作机电设备的时候形成对机电设备管理的意识。在对职工进行培训时, 要根据煤矿的具体情况, 在对全员培训的时候, 针对不同的因素针对不同的员工进行重点的培训, 保证培训的质量。同时采用业余培训结合脱产培训, 内部培训结合外部培训的方法, 形成“三结合”的培训方式, 这样既能够对职工产生培训的作用, 还能针对职工的分工起到深入培训的作用, 让职工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对机电设备的管理, 从而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

2.3 实行标准化机电管理

在机电管理的过程中, 要遵守煤矿企业以及国家制定的设备管理制度, 对设备的管理实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建立设备的档案,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 并且实行责任到人的管理方法, 对于出问题的设备要追究设备使用人的责任, 同时实行一套严格的奖惩制度[3]。

总而言之, 我国的煤矿机电管理中还存在着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意识不强, 机电标准化工作实施不到位等问题, 造成煤矿企业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 所以煤矿企业应该加强全员的机电管理意识, 并且对所有职工展开机电管理方面的培训, 同时实施机电标准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存在于机电管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并且提高煤矿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欧阳攀奎, 黄光辉.有关煤矿机电管理标准化建设和事故预防管理研究[J].河南科技, 2014, (24) :188.

[2]张玉亮, 王雪玉.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机电管理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5, (8) :101-101.

煤矿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关键词:社区建设;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社区是社会有机体的基本内容,社区从微观上展示了社会全貌。社区实际上就是一定区域内人们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随着社区对人们生活的关注,社区的工作人员与百姓接触日渐频繁,社区出现了工作人员队伍和人员基本素质的相关问题。社区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新课题,是人力资源在社区管理中的新应用。社区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不断整合,使社区人力资源更具活力,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多重性工作。

一、社区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社区人力资格管理缺乏正确的认知。社区逐渐成为社会生活重要的参与部分。我国设置社区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具体而细致的管理,实现人民生活性的服务。社区具有多重功能,主要可以包括管理功能、服务功能、保障功能、教育功能、安全稳定功能。社区人力资源管理是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们普遍都认为社区工作是日常性事务,只要是具有普通能力的人都能胜任社区工作人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社区工作的重要性,更没有认识到社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阻碍了 社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进步。

2、社区人才资源使用与选拔配置不合理。2013年开始厦门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招聘等开始逐步走向规范化。招聘社工要求全市统一招考,大专以上学历,年龄限制在35周岁以下。一般应试报名的都是大学应届毕业生,有创新精神、专业理论知识、活动策划能力都较强。但他们走入社区后由于工资与企业相比较低,实际从事的又都是“婆婆妈妈”的群众服务工作,“大学生社工”刚出入社会与群众沟通能力较差,理想与现实的心理落差较大,因此流动性较强,好高骛远、责任心不强。早期从各行各业或因企业改制、或因热心社区公益进入社区队伍的“老社工”,由于进入门槛低,社工理论专业知识不强,服务策划、创新提升都略显不足,但这部分“老社工”与群众沟通协调能力强、责任心强、人员稳定性强。当下街道针对社工所采取的选拔晋级、“社工师”的聘用都得通过专业理论考试实现,对于“老社工”来说,由于他们文化程度低,年龄较大,在职位与薪酬上均无法得到很好的激励。

3、社区人才资源专业性培育缺乏有效机制。社区工作内容繁杂,日常性工作有近十项,例如计生、民政、卫生、劳动保障、全民医保、党建、综合治理、统计等工作。临时性工作有进百项,如全国人口普查、二代证办理等。基层社工和群众面对面打交道时,要应对各种难题,小至邻里纠纷,大至征地拆迁、赔偿纠纷等。一句解释不到位,就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如果宣传不到位,一些上级决策将无法落实到位。如社区要加强对医保的管理,就需要社区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各类型居民的医保类型,实施具体的引导性使用。当前,街道各口各条虽然都对社工进行了专业知识的培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更加专业领域的培训。以社区调解员为例,在调解过程中,涉及涉法涉诉、征地拆迁等都需要深入学习相应的法律知识,因此调解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提高社区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对策和方法

1、树立为民情怀的社区人才培养观。社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就是社区的具体工作。社区人力资源培养需要在具体工作中进行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观念。树立正确的社区人才培养观,是意识领域对社区工作的重视,更是社区工作能够在新时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标准。社区工作人员虽然成分多样,但是,主要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进行的工作考核也是公平的,社区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在正确的理念下,进行整体性的升级。社区工作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居民性工作,而是与群众联系紧密的工作、学习、生活上的引导,要充分培养社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站在群众的角度,设身处地为群众切身利益解决问题、开展服务。

2、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用技能。社区工作是具体而细致的,社区工作涵盖了群众生活的很大部分日常性事务。社区工作人员要实现工作的快捷和高效率,就需要对社区工作有足够的了解,并且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实用技能。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用技能,需要对社区人员的整体队伍进行培训。按照社区工作的变化,进行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的培养。社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更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得以验证,需要在具体化的工作中得到升级,实现社区管理工作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3、提高社工隊伍的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社区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以人才的实际能力为选择标准,以服务型人才和专业性人才为标准。要充分发挥“老社工”与群众协调沟通的优势作用,根据工龄提高薪酬,根据实际工作能力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也要发挥“大学生社工”和“社工师”队伍的理论作用,设立职称工资,加强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建设。同时,也要引入相应的专业机构辅助社区的专业化道路,如筼筜街道就通过建立“法官诊所”等加强矛盾纠纷的指导。四里社区通过引进专业社工机构,在社区形成“社区内照顾为主”和“机构内照顾为辅”两种居家养老“一站式无忧养老”服务机制。

结语

社区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性质,也需要进行特殊类型的区分。街道等主管部门应注重社区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实际能力,有效地将“大学生社工”和“老社工”形成合理的“老青搭配”。要制定周密和培训计划,从价值观与工作能力上帮助基层干部提高素质,更好地为居民管理与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基层社工的关怀机制,上级部门下放工作时要同时给予经费和人员支持,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才能使社区从繁杂性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促进社区工作能够与时代相融合,与群众的生活相适应。(作者单位:厦门市思明区筼筜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纪茜,尹保华,浅谈社区公共服务的概念[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年09期。

煤矿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9

在我国当前职业教育体系中,技工院校以其教学模式的专业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人才培养机制的职业性,成为了整个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技能的员工,为社会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途径。从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机制来看,高技能人才是通过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学习摸索、总结创新,积累大量的经验形成的,符合教学一体化要求的教师队伍也因此成为最为关键的因素。但是当前我国技工院校大多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对技工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特别是在数量众多的普通技工院校(指非国家重点技工学校)中,对于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教师队伍的管理理念与方法都较为落后,直接影响到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将从技工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问题入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提高技工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强化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帮助。

一、当前技工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大多数技工院校的教师配置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最为显著的是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员工结构中的比例失调,学校管理、后勤人员和兼职教师的比例偏高,专职教师的数量相对较少。特别在普通技工院校中,高技能的专业教师资源更为稀缺,一体化教师队伍从数量上来看呈现出绝对缺少的特点。另一方面,在现有的教师队伍内部,人员结构相对不合理的现象同样存在:首先,高技能、高职称、高学历的专业教师数量较少,特别是对于某些开设时间较短但是专业性要求很强的专业,缺少中高级以上的讲师、学科带头人或教学骨干等精兵强将,教师队伍中水平结构相对不合理。其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相对不合理也是目前影响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的年龄断层十分严重,中年教师偏少,年轻教师不具备充足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年龄较大的教师缺乏新的教学理念与技术,技能和年龄梯队之间又缺乏互动链接,特别是某些学校在一些专业上只采用聘用社会退休人员的方法,无法形成经验和技能的有效连接。此外,不少学校仅有数量极少的实验人员和图书管理员,基本上也都没有专职科研人员。第三,教师职业化水平较低,教师的专业和工种分布不合理,特别是受到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基础课教师的工作量较少,而一些热门专业的教师则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教师的工作效率较低,工作模式亟待优化。第四,兼职教师中相当一些人是多处兼课,每周授若干节课,授完课就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学生;部分兼职教师从未走上过学校讲台,甚至连老师的初级职称也没有,难以达到授课质量要求,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教学事故,严重地影响着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

2.管理观念落后。目前大多技工院校尚未建立统一的、与技工教育发展战略和目标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特别是大多数技工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具备人力管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缺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与先进的管理理念,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只是简单的招聘、录用、考核、社保、工资、退休等事务,涉及到教职工激励、培训、福利改善等方面的深层机制及其原理的原则和方法理解不深,制约了技工院校人力资源职能的充分发挥。

3.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首先,对学校以学科带头人为中心的核心员工激励机制和力度不足。技工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在于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直接体现在学校学科带头人和核心教师身上。目前技工院校对于核心员工的激励机制大多是单一的物质激励,激励机制和方式都呈现明显的不足。其次,当前大多数技工院校在普通教师激励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一,激励措施欠缺公平,分配方案不公平,缺少良好的竞争环境;其二,激励措施单一,缺少针对优秀员工的个性化激励机制;其三,缺少有效的考核机制,特别是在普通技工

院校中,大多没有公平合理的岗位评价制度,很难体现员工的个人努力,也就无法满足员工的激励需求。

4.师资流动性大。在市场经济中,师资不可能不流动。即便是985、211等重点大学,师资也会出现流动。但是我们是技工院校,由于体制原因,师资流动性更大。学校与教师个人之间,一般来讲,除了聘用合同关系外,没有别的联系,况且现行的聘用合同关系也很难对教师随意辞职或不辞而别的违约行为进行有效制约。因此在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队伍更加容易流失,难以形成稳定的教师团队,没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就难以得到保障,更谈不上学科建设的稳定发展。而我们学校的校长则不以为然,认为无所谓,从以前的经验来看,只要一登报纸招聘,有会有大量的应届生来应聘,不管有没有教师资格证,也不管有没有任课经验,甚至连试讲都不需要,看一下简历就聘用为教师,认为只要能把课堂胡起来就行,也不管学生有没有什么反映。所以他不愁没有老师,对教师辞职也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正如俗话说的中国多的就是人。其实他没有考虑过这些应届生往往比老教师缺乏经验,而且这样大的流动性会造成频繁的换老师的现象发生,这也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对学校长远的发展是不利的。

二、当前技工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相当多的技工学校创办者办学动机不端正,我们学校也不例外。

当前,相当多的一部分技工院校的创办者投资办学校动机,是为了迅速收回投资,获得丰厚回报,因而反映到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就是搞短期行为。投资者的这一目的,决定了他们普遍没有一个创建名牌学校的长远目光和思想境界,使得不少技工院校尽可能多地聘请代价不大的兼职教师和低层次师资,而不愿意花较大代价聘请需要支付固定月薪和为其购买各种保险的全职教师,不愿花更大代价聘请高层次的师资,更不愿意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上投资。

(二)体制障碍

由于我们学校是技工院校,层次比较低,而且又是民办学校,所以其办学历史比国有学校短得多,资本比国有学校少得多,文化沉淀也比国有学校薄得多。而且,师资、占地面积、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办学条件,也比国有学校差得多,再加上政府对民办学校没有任何资金支持,致使社会上普遍对民办学校没有认同感,把它视为“不正规”的学校。

三、解决当前技工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1.提高教师比例,增强师资力量。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认为应当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挖掘师资潜力。一方面,对外开发师资力量,具体来说,聘任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广开员工渠道,在创业教育理念之下扩展师资来源,将校外资源与校内挖潜有机结合;另一方面,重视内部挖潜,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技工学校教师应该十分重视自身知识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技工院校应当建立专业化的培养机制,挖掘现有的教师团队的潜力,提升技工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2.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质量。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面,技工院校要牢固人力资源是核心竞争力这一理念,一手抓教学质量,一手抓人力资源管理,将教师视为资源而非成本,将开发人力资源的理念渗透到院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具体来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应当得到提高,通过制订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等方式,引进优秀人才,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到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当中,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条件与环境。

3.引入先进手段,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激励和工作绩效考核机制,能够使得员工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感,特别是对于核心教师来说,建立客观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将环境激励、职业激励、事业激励等非物质激励与物质激励有机结合,是营造良好职业环境的关键。

4.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学习环境。营造适合教师发展的校园文化、创造教师自我学习的环境是从内部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重要举措。首先,技工学校要重视校园的文化建设,通过表彰和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具备较高专业知识的教师,形成良好的学习型氛围。其次,注重

学校自身的品牌建设,将建设优秀技工学校的理念深入到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当中去,使得教师产生认同感和使命感,更加注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在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基础上,解决教师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困难,使教师能够将精力集中在教学活动中,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煤矿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0

摘要:人力资源的优劣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因此,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摆在企业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更新观念,建立正确的人才观;加强员工的培训,重视员工的个体成才;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和平等的竞争机制;建立科学的分配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改良企业文化,营造人力资源建设的良好氛围。关键词:人力资源 竞争力 对策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否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的众多资源之一——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综合,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企业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使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以保持企业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是摆在众多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但当前我国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不够,尤其是占我国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我国中小企业有3980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占就业数的75%。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有必要找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绩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最终带动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在我就以日照中小企业为例来研究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却令人堪忧,以日照地区中小企业为例,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滞后就人力资源而言,在企业中可有三种存在形态:一是成本,即企业给予他的报酬高于他创造的收入;二是资产,即既不赚钱也不赔钱;三是资本,即他创造的收入高于企业给予他的报酬。只有以资本方式存在的人力资源才能称其为人力资本,而且只有异质型的人力资本才是稀缺资源。现阶段,绝大多数企业把人力仅仅视为一种资源,这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两方面的弊端:一方面,不承认人力资本的贡献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使得企业内部失信状况严重;另一方面,人力资本得不到承认,就必然引起非理性的反抗。人力资本的非理性反抗必然导致货币资本的非理性镇压,其结果必然导致高级人才的流失,而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蒙上阴影。鲁青塑料公司原来有四个主要领导人,他们四人合资开办的公司,但是其中的杨经理因不满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最后带着公司的技术离职了,自己在开发区开了一家塑料公司,现在他的生意很红火,基本与鲁青公司相抗衡。

(二)缺乏科学有效的人才引进、培育和利用机制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没有一个长远而又行之有效的规划,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引进、培育和利用机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人才引进渠道过窄,随意性大,针对性不强,效果不理想;(2)缺乏完整的人力资源培训计划;(3)岗位设置与人员配置不尽合理,缺乏科学规范的岗位职务分析,没有完整的职务说明书。这些都不利于人才的优化配置,不利于人才的挖掘。

(三)人事任用与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受我国传统思想的束缚,在人才作用上,不少中小企业,尤其是传统产业、乡镇企业还具有强烈的“情感经济”意识,在人员配置机制上,具有较强的个人情感色彩,成为典型的家族式企业。在这样的企业中,血缘关系成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纽带,高层次管理者和财务等核心职位大多为亲朋把持,使得一些优秀人才远离企业核心管理层而难以发挥其才能。在国有中小企业中,也普遍存在着“论资排辈”、“能进不能出”和传统文化中的“任人唯亲”、“任人唯近”的裙带关系现象,大量平庸之辈占据着企业的要职。鲁青公司就是个家族企业,它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四)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不完善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缺乏科学、严格的绩效考评制度,这不仅会扭曲和削弱激励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也将使企业陷入管理监督的困境。实践中,中小企业员工对薪酬现状不满,难以有效激励他们积极地工作。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薪酬分配上不公平现象严重;二是缺乏相应的福利制度,使员工没有安全感。此外,激励手段单一,忽略员工需求的多层次性,以物质激励代替一切;忽略高层次人才对精神激励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结果造成能人留不住。鲁青公司的激励机制非常不健全,公司的赵主任

地位在公司仅次于副经理,每天她需要干很多活,负责很多事情,但她每月的工资只有一千多元。因此她的内心非常不平衡,工作也失去了原有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五)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运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企业价值观及企业精神,它对员工的行为方式和习惯会产生强烈的影响。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这往往会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理念的错位。

二、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与措施由上所述,我们可知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而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对提升中小企业的绩效又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有必要制定以下对策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一)更新观念,建立正确的人才观首先,中小企业应树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企业战略性管理的观念。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部门应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同时应纳入企业经营总战略和总决策中。其次,树立人力资本观念。人力资本理论的先驱——西奥多•舒尔茨也认为“人力资本是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质量的提高对经济成长的贡献远比物质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最后,正确的人才观还必须建立正确的求才、用才、留才机制及合理的人才流动政策。

(二)加强员工的培训,重视员工的个体成才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新信息层出不穷,而旧信息、旧技术以同样快的速度被淘汰。研究表明:10年前的知识到现在有90%已老化。所以,学习不可能是人生某一阶段的事情,没有一种知识可以终身受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和进取,才能跟上朝代的步伐,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企业应该不断为员工创造学习的机会,重视员工的个体成才。企业不重视员工的培训开发,将无法适应以人力资源竞争为基础的市场竞争挑战,同时也是对员工不负责任的表现。对员工的培训并不仅仅是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更重要的是开发人的能力。通过不断培训,使人才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更新,使员工向智力型、复合型人才发展。

(三)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和平等的竞争机制中小企业应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逐步实习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使人员能进能出、职位能上能下,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为此,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公正、公平、择优的员工竞争上岗制度。再次要建立反映竞争结果的晋升、培训、薪酬奖励制度,以发挥竞争机制对员工的导向作用。

(四)建立科学的分配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分配制度设计是搞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首先,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以考核结果为依据,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其次,贯彻以按劳分配为主,按要素分配等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报酬制度,并重视核心员工的知识、技术、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这些要素应参与企业的分配,并以此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

(五)改良企业文化,营造人力资源建设的良好氛围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运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其对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和习惯会产生强烈的影响。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是将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牢固结合起来的潜在力量,但同时,企业文化也要在适应新的工作和报酬方式中不断作出调整和改变。

上一篇:六年级学生操行评语下一篇: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