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精选8篇)

农村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篇1

农村体育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很多农村中学体育设施相对缺乏,这就要求我们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呢?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从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由“依赖型”向“自主型”过渡,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的教育,重视对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需要的引导,使学生懂得运动兴趣是需要激发和培养的,不是天生的。通过对体育的学习和锻炼培养间接的兴趣,直至形成运动兴趣、爱好和终身体育的意识。“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课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这是新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之一。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系统的、成人化的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轻视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以及个性的发展。课堂上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系统的运动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常常采用传统的说教(讲解),优美的示范,反复练习的“三步曲”形式,所有这些都是想引起学生对运动技能产生兴趣。事实上,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是被动的,“身顺心违”的被迫式学习。何以谈得上兴趣呢?

体育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定位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追求的是兴趣——爱好——习惯——终身发展的递进过程,所以我们提出“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是让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和爱好,更强调学生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养成经常的、不间断的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体育教学最主要的是加强对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努力和运动参与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然而,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各不相同的,任何一所学校,条件再好,都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兴趣需要。就学生目前已有的某些运动兴趣而言,是较为有限的,且不太稳定,大多数尚未形成兴趣中心,体育的运动兴趣是可以通过各种教学途径来拓展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运动实践进一步培养,使之逐渐形成运动兴趣和爱好。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改变教与学传统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在教案设计上,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或“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课堂教学中教的设计相对较多,忽视了学生在“学”与“练”过程中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对如何让学生“乐学”、“乐练”考虑得比较少。导致学生始终是被动学习、被动参与,使学生感觉不到参与运动的欢娱、乐趣,运动的兴趣培养不起来,有些教师的教案设计甚至于根本就没有考虑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因此,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从学生运动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运动兴趣,结合学校的实际,选择健身效果好、锻炼价值大、多数同学感兴趣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法和多样的科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掌握科学的终身锻炼身体的方法。教者首先要完成由“演员”到“编导”的角色转变,真正把学生作为主角推到前台,促使他们敞开心扉,尽情发挥,与学生一道去探索,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其次多研究学生,带领学生去学,深入研究学生这个主体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的主导性越强,学生的主体性也越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理解、掌握、创造知识技能的方法,其思维能力、观察想象力、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和开发,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要,开辟一条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就目前的体育教学而言,绝不能忽视技术教学和技术练习,要通过学习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在进行技术教学前,要以学生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同时合理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引导者。

在教学实践中的篮球运球教学时,本人把多种运球的方法演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自主练习中根据本人实际水平,选择练习内容,进而掌握和提高运球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增加一些篮球小游戏,如绕体、胯下运球,八字绕环等等来使学生对篮球充满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法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不是按照传统的模式说什么、做什么、练什么的被动接受。当然亦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纠正和指导,使之正确、有效地掌握技术、技能起到举一反三之效。

2、“学会”到“会学”的引导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见到部分学生“喜欢课外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这种现象尤其在农村学校更为突出。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多样的,除场地器材和体育设施的严重缺乏外,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造成的。我们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级选项教学”,这也是前几年我的一个课题所研究的,目前已结题,并在大多农村学校推广。如教师教育理念的滞后,教学方法的陈旧,知识的老化,教学能力、组织能力低下,手段的不科学性,“学会”到“会学”的引导不到位,注重“学会”忽视了“会学”的教学过程。要实现这一过程,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科学健身的锻炼方法;运动处方的制定、修改;各运动项目的锻炼价值;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重要性;„„我们有很多教师是为教而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更没有考虑到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得主动、练得积极。要改变这一现象,选择教学内容是重点,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都有所得,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所以,我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我们学校是令辉星际学校),大多数学生都爱打乒乓球这一特点实施教学,效果很好。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关键,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乐学”、“乐练”、“会学”为出发点,力争人人爱体育运动,人人爱上体育课,人人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如:在田径教材中跑的内容教学时,跑这一项目是枯燥的、单一的、且易疲劳,学生积极性不高,练习不认真。针对这一项目的特点,我就采用各种游戏跑、接力跑、越野跑、障碍跑、合作跑等练习,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当然在跑的练习中也不要千篇一律地重复某种方式、手段,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练习提出不犯规为胜,第二次练习提出既不犯规又跑得快为胜,第三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调动学生。所以,教学方法的改进有利于学生的“乐学”、“乐练”,有利于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再如,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生理、性别、年龄、爱好分别采用不同层面、不同要求、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分层次教学,激发各层次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掌握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这样既解决了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吃不了”的矛盾,又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自信心和运动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3、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

体育课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和个体差异,运用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否则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持续。如一堂课中,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味的机械模仿、强调课堂纪律、统一行动等约束学生,要求学生严格按老师讲的去做,按老师的示范去练,只考虑学生“好好练”、“不要违反课堂纪律”等,这种“传习式”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组织上较为规范,在系统化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能产生较好的效果,但却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积极性,看上去学生是“练起来了”、“动起来了”,其实他们更多的是不情愿的被动式参与。这种单一的、枯燥的、一层不变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学生在活动中能愉悦吗?能主动、积极参与吗?能锻炼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吗?因此,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大胆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不断地进行摸索,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充分发挥教师的独创能力,从而创立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经常运用游戏、竞赛、直观教具、模仿练习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鼓励学生自学自练,互助互学,还要利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启发学生积极学习。如:在篮球的投篮教学中,首先提问投篮在篮球比赛中有什么作用?怎样才能投得准?同学们纷纷动脑筋,你一言我一语,讲自己的见解,有的说:“跳起来,离篮圈近了,才投得准”。有的说:“瞄准某个点。”有的说:“球飞行要有一定的弧度。”„„这些想法,尽管不全面也不很准确,但都是同学们自己创新思维的一种体现,结合学生的见解,再与投篮的动作要领及方法进行比较、练习,不但让学生理解了投篮动作的要领和过程,而且感受到了动脑筋的乐趣,还了解了自己的不足,开阔了思维空间,活跃了课堂气氛,完成了教学的任务,满足了学生的欲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又有教、有导、有评、有动,努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感到“堂堂有别,课课有异”,真正地既喜欢“体育”又喜欢“体育课。”同样,在足球教学中运用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先让他们进行小型的不规范的足球比赛,抓住他们由于不会控球失掉很多进攻和防守的机会而苦脑时,再讲明掌握基本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进行正确的示范、讲解,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练习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所以,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着眼于学生,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才能使他们既动体又动脑积极地参与学练的全过程,才能使学生获得终身体育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和体能条件。

4、合理运用激励和评价手段

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激励,少一点责怪;多一点表扬和肯定,少一点批评和否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练,特别是对那些运动能力差的同学,哪怕是微小进步的“闪光点”要给予充分肯定,即时表扬和评价,恰当的评价和指导对学生学习和改正错误技术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增加其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和保持学习的动力、激情和兴趣。如果一个学生不停地受到激励的驱动,就能不断产生兴趣和激情,就能不间断的参与,敢于创新。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方法很多,如:形象激励、语言激励、竞争激励、影响激励和评价激励等,就体育教学而言,我以为语言激励尤为重要,言为心声,是人们社会交往中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工具,语言是学生兴奋和抑制的调和剂,诸如“你怎么跑得这么慢?快点。”“真笨”等,这样的语言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和勇气,失去创新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兴趣就会被扼杀;反之,“快!加把劲!”,“我相信大家经过努力应该完成得相当出色!”“你一定行!”,“好样的!”„„。这些充满鼓励、期望和启发的语言,就会给学生营造一种快乐向上的氛围,给学生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精神。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适时的学习评价,能有效地激励和培养学生学习激情,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运用课堂教学的平台,提供学生展示自我水平、能力、张扬个性的机会,并鼓励所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欣赏、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及时的多形式、多内容的评价,促进学生体能的不断提高,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使之在挫折面前自信心更强、意志更坚定、对他人更理解和尊重,学习效果更明显。

农村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篇2

一、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 点燃体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中, 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是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先决条件。实践证明:有些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 是从对体育教师的不信任开始的。因此, 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 注意关心学生, 热爱学生, 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学生自然会尊敬, 拥戴老师。这样, 师生相互信任, 相互吸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就会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燃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二、巧妙地导入新课, 引发体育兴趣。

导入新课题是一堂体育课的主要环节。根据不同的课型与教学目标, 可先用直接导入、实验导入、体育游戏导入、体育图像直观导入、问题导入和故事导入等具体形式。在体育教学中, 巧妙地运用导入, 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强化学习动机, 从而激发体育兴趣, 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收藏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诱发体育兴趣。

新奇的刺激是引起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 可使教学气氛变的轻松愉快, 有利于激了学生的体育兴趣。相反, 单调呆板的方式、方法, 只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只要课中出现新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生就会精神振奋、跃跃欲试, 利于青少年的这种心理就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四、利用风趣精彩的课堂语言, 调动学生的体育兴趣。

风趣、幽默的语言或有个性的“口令”具有强烈的召唤力和感染力。凡是优秀的体育教师, 教善于利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 调劝、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如在教横箱的分腿腾越动用时, 教师为了预防学生两手撑箱时间过长, 导致没有第二腾空的错误, 教师在讲解时, 将“箱体”比喻成“烫手的铁板”, 学生两手一触及到箱体就会迅速推开, 这样既形象又生动, 学生练习时就会兴趣盎然, 教学效果也好。

五、创设情知交融的学习情境, 激发体育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 专项技术的学习或练习有时是十分枯燥的, 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 就要求教师教师善于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 将知识技能融于愉快的气氛之中, 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如在耐久跑教学时, 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无兴趣。教师在教之前可行描绘一种令人向往的情景, 如在夏令营中骑车去领略各大城市的美好风光, 有此同学可能不能参加, 原因是耐力不行坚持不下来, 耐久跑项目可锻炼心血管系统的机能, 提高耐久性力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龄前习耐久跑。这样的情景很有倾向性, 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 激发其迫切需要去感知新教材, 并努力学习的强烈动机。在这种情景中, 学生练习就会十分刻苦, 但身体上的基能转变为情感上的乐, 短暂的、直接的兴趣将转化为持久的、间接的兴趣。

六、利用游戏与竞赛, 激发体育兴趣。

游戏与竞赛以其特有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很受青少年的喜爱。青少年学生求知欲旺盛, 求胜心切, 喜欢鼓励和表扬。根据这些特点,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多设计带有趣味和竞赛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如在快速跑教学中, 教师可采用追逐跑比赛, 迎面接力跑比赛、十字接力跑比赛等,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体育兴趣。

体育兴趣的产生, 实际上学生内在动力的体现, 是伴随着学生自身参加体育活动的成功的内心体验而逐渐产生的。学生往往希望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学习情境, 倘若教师制订的学习计划超出其能力太多, 学生就会畏难发愁, 根本无法无兴趣可言。如果学习目标与其能力相符, 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 即“跳一跳, 搞到桃子”, 学生就会享受到由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 这种内心成功喜悦的体验积累就会逐渐动力定型为体育的兴趣。

八、利用体育教师的师德、师能的影响, 激发对体育的学龄学习兴趣。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篇3

一、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喜欢活动,但是对体育课却提不起兴趣

初中生学业相当紧张,缺少锻炼的机会,所以大部分学生一旦有机会去户外活动,就喜欢打打闹闹、追追跑跑。相反,一旦到了体育课上却没了劲,或者自己搞点活动还有点劲,可一到规定的练习、任务就没有了积极性。

2.真正热爱体育的学生不多

基本上除了几个足球迷外,真正能参与到日常体育活动中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小。而且,即使是足球迷,可能也只停留在电视观看上,对球星、球赛虽可以作肤浅的评论,自己却不会去参与,也难以有欣赏品位。

3.学生把体育当作一种被动的不得不做的任务与负担

假如说没有考试,或者说不计入学生的成绩和档案,可能连最起码的活动也不乐意参与,一旦出了校门,可能就不再对体育有什么兴趣。这种应试观念扎根于学生的脑海里,就是在学校也难以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增强初中生体育兴趣的方法和策略

1.多样性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堂好的体育课一定要重视课的导入。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体育课也和其他课程一样,需要好的导入。有经验的老师,会用精练的语言明确授课目标,或以小故事创设某一情景导入,使学生感到好奇和新鲜,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思维也会随之跃动起来。

2.内容教法新颖,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只要有新教材的出现,学生就表现出兴高采烈、跃跃欲试的状态。如果再安排一些新颖有趣且学生喜爱的练习项目,那么就更会增加学生的兴趣。如果没有新教材,不管是复习巩固还是改进提高,学生则没有什么良好反应。学生对新教材十分敏感,根据这种心理状态,堂堂出现新内容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制定教学进度时,应遵循学习教材为主、介绍教材为辅的原则,进行合理搭配。

3.师生间和谐互动,拓展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热情积极的态度、亲切和蔼的笑容、准确精练的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老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一个让大家喜欢的老师,无论是语言或是眼神,总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有种被重视的感觉,积极性就会从内心深处被激发出来。这样,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上课自然就轻松了。

4.科学化评价方式,延续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程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在课上,笔者经常用等级分评价,也经常进行学生间的互评,这些评价以肯定优点为主,在教学中能起到较好的效果。科学的评价使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努力程度,对自己有了信心,这样他的积极性就会继续延续下去。学生心中有目标,下一节课就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这就是评价的推动作用。

5.因人而异,维护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质及运动能力等差异,对他们区别对待,“一刀切”的要求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偏高,会让水平低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难以达到要求和目标,容易挫伤练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已获得的练习兴趣丧失:而要求偏低,又使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觉得无需努力,同样不感兴趣。因此,要维护不同学生的练习兴趣,所提出的要求要因人而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需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小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篇4

04小教(2)班 杨瑶

学号:045130169

提纲: 引论: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因此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成为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只有使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变“苦差”为“乐事”,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写,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提高。本论:

一、应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习作兴趣。

(一)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三)写实际生活,激发兴趣。

(四)、课堂激趣。

二、力求以情感人,唤起说的兴趣,以说带写。

(一)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

(二)领略语言教材美的情感。

(三)从生活见闻引说。

(四)从自我体验中引说。

三、尽量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习作的动机和兴趣。

四、侧重鼓励,激发兴趣。

(一)评语要以正面鼓励为主。

(二)作文评分标准宜宽不宜严。

(三)讲评作文宜多表扬、形式多样化。

结论:

让学生发现在自己的身边就有作文优秀者,就有不怕写作文的人,从而激起他们向榜样学习的力量,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他们能从这些例子中得到很大的鼓舞,甚至会作起当“小作家”的梦。这是一种极大的驱动力,可能他们会跃跃欲试地模仿,把这些同龄人“小作家”当作自己的“偶像”。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写作的主人。

作文教学,作文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小学生如果能真正视作文为“乐事”,不再怕作文,能真正发自内心地愿意去写作、真正对习作产生兴趣,那么他们的写作能力就一定能够提高。

小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04小教(2)班 杨瑶

学号:045130169

[摘要]: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在教学中应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习作兴趣;还应力求以情感人,唤起说的兴趣,以说带写。要尽量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习作的动机和兴趣。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任何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在他们学习写作的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如果作文教学使学生对写作失去了兴趣,甚至害怕作文,那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关键词]:习作

兴趣

激发

培养

小学生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因此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成为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只有使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变“苦差”为“乐事”,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写,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提高。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呢?

一、应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习作兴趣。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学”(叶圣陶语)。表面上看,小学生每天从学校到家里,两点一线,上课、下课、作业、考试,如此循环,颇有单调乏味之感。但他们的生活同样是丰富多彩的。

(一)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丰富作文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全方位的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品质、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比如组织学生春游——写游记,演讲——写演讲稿,参观访问——写访问记。当小记者采访家长、老师、同学——写消息、通讯等等,让学生养成勤观察、善思考、多动笔的好习惯。这样,学生由于有话可写,感到作文并不困难,逐渐也会熟能生巧,“下笔如有神”了!

课外活动还包括一些游戏,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练笔。游戏一般在室外进行,形式多种多样,如:老鹰捉小鸡、丢沙包、跳皮筋等。这些活动都深受学生喜爱,他们尽情蹦跳,心情无比欢畅。回到教室后,教师便可不失时机地提问学生。学生们会你一言,我一语,绘声绘色地讲起来。由于给学生创设了最佳情境,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投入、高高兴兴来习作的氛围,学生的作文水到渠成。

(二)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是进行情境作文教学的前提。所谓创设情境,就是由教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创设情境的途径有:语言描述情境、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作文情境、实际生活情境。

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多采用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际生活情境的方式。到了中、高年级以后则以语言描述为主。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情境,学生展开想像、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说、写欲望的目的。如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练习5中有一篇习作例文《我爱我家的银螳螂》,学后要求写一写自己的玩具,这堂作文课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出现,使学生兴趣盎然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玩玩具,使他们产生旺盛的求知欲;夸玩具,就得情注满怀地进行描述,才能让人确认自己的玩具最有趣。再把自己所描述的玩具写具体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三)写实际生活,激发兴趣。

小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发愁没材料可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小事,去写一写实际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丰富多彩,小学生作文如能在交际生活中派上用场,他们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到作文的重要,认识到作文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契机,结合班队活动,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布置学生写竞选演说辞、儿歌、童话、寓言、笑话、广告词等等,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又将大大激起学生写作和创造的热情。

(四)、课堂激趣。

要想使学生对作文感兴趣,老师上课也必须有趣。传统的作文教学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师生双方都犯“把写作文当作是完成任务”的错误,一贯只注重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开头结尾等布局谋篇的技巧问题。关注的是遣词造句的本领,重心是单纯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甚至当作是应付考试的捷径。把作文批改当作是每次作文的终结。不仅是简单的记叙文,就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文也只是在作文本上装模作样地训练。比如:给亲人写一封书信吧!也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老师也不组织学生投寄,亲人根本无法收到。像这样的应试作文训练,让学生毫无兴趣可言。

在实习时,我在教学《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的习作课时,针对有些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这种状况,抓住孩子们思念父母的心理,首先布置了一道学生给外地打工的父母打一次电话的家庭作业,激发起他们想表达思念之情的欲望。然后发给同学们每人一个信封和一张邮票,告诉他们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全写在纸上,写好后再寄给父母。同学们纷纷拿起笔来,迫不及待地在信纸上抒发着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三十分钟后,同学们都满意地把信装进了信封。

二、力求以情感人,唤起说的兴趣,以说带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一)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

在教学中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也要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即愿说。为写作打下基础。

(二)领略语言教材美的情感。

语文教材,篇篇佳作都是情感的结晶,情文并茂,反映出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文本、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把学生引入作品的意境中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感情。只有走入了作品的意境,使学生的、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并能主动说出自己的情感,养成愿说的好习惯。到学生自己写作时才能够有真情实感。

(三)从生活见闻引说。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一周来的所见所闻、奇闻异事说给大家听,不仅能提高说话的能力,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平时注意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再把觉得有意义的内容写下来,写时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了。

(四)从自我体验中引说。

体验是一个人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所引起的一系列感受,它能引发强烈的表达欲望。如:过生日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且大多经历过,让学生以模拟打电话的形式互谈过程、谈感受,这样就把学生的生活和说话训练有机的联系起来。学生不仅能说,而且还善于发挥。那么如果把这件事写出来就变得很容易了。

三、尽量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习作的动机和兴趣。

教师应按照难易程度设计训练方案,并给学生观察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使学生有“物”可写。还要注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由浅到深,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接受,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因此,在作文课时教师应尽量采用台阶式的练习,使学生逐步由怕作文向爱作文的方向转变。如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班上某人的外貌特点,并把他写下来,但先不要写出其姓名,让同学们猜一猜写的是谁。要是同学们一听就知道是谁,说明他的描写是成功的,否则是失败的。这样有针对性又较为新颖的训练方法,能使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侧重鼓励,激发兴趣。

信息反馈要及时,否则很难起到作用。作文批改要越快越好,不仅如此,反馈时还必须做到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正反馈,而不是负反馈。

(一)评语要以正面鼓励为主。

作文教学中,老师给作文写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也就是说,教师的评语应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加强,而不是削弱。因此,必须坚持鼓励原则,以情诱情,以情激情。

评语,就学生个体而言,具有个性特征。评语若能产生正面的激励作用,学生可以在心理上认同,逐步培养作文兴趣。很多老师在给学生作文写评语的时候,往往指出毛病的评语较多,指出优点的则较少。比如一般的评语就是“主题不明,层次不清,语句不通,不具体、生动”等,有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却不一定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得到的只是一个低分或者几句无关痛痒的评语。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往往还是不清楚自己的毛病在哪里,结果还是扔到一边,不了了之。时间一久,提到写作文,学生就会觉得是一件很难的事,以致产生一种畏惧、害怕的心理。若老师的评语能在指出优点的同时,具体指出存在的不足,则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认识,修改缺点。尤其是对后进生的一点儿进步,都要及时肯定。老师对一个词,一个句子的肯定与表扬,都会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即使学生的作文真的一无是处,也要尽量去发现。哪怕是只有一句通顺的话,也要及时鼓励,这样做远比“字迹潦草,语句不通”这句评语的效果要强得多。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也很敏感。一句不恰当的评语可能会浇灭他们的写作热情;一次否定,可能就使他们永远也不想写作文了。

(二)作文评分标准宜宽不宜严。

在给学生作文评分的时候,如果根据自己——一个成年人的标准去评判,是不恰当的。应该根据这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水平来评判学生的作文。学生在用心写完一篇作文之后,总是怀着一种期待、肯定的心情等待老师的评判。如果老师统统只给六、七十分,那么就会使他们产生失望的心理,逐渐对作文失去兴趣。作文评判宜以“优、良、中”或者“甲、乙、丙”等级评价为好,以免影响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要多采取高分政策,不打不及格分数,因为低分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高分则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只要符合本次作文的要求就理直气壮地打高分,让学生尝尝作文的“甜头”。还应把学生中的佳作向全班公布,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让他们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断进步。这样做还可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气氛,激励班级群体作文能力的进步和提高。此外,还应利用第二课堂、组织作文竞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产生对作文的莫大兴趣。

(三)讲评作文宜多表扬、形式多样化。

讲评作文是一种群体活动。若能坚持多表扬,形式多样,就会起到激励整个班级写作兴趣的作用。在讲评作文时,应多表扬写得好的同学,还可以扩大表扬范围。即使写得不好的同学,也应该指出他们作文中的点滴进步,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然后选择一两篇作为范文在班上讲评,在指出优点之后再指出具体不足之处。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此外,讲评集训的方式应该丰富多样:除了教师讲评外,还可以请学生自己来讲评自己的作文;也可以点评别人的作文,要求指出优点和不足,老师可以采用提问式的引导法让学生进行点评。通过让学生参与进来的讲评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对怎样写好作文有一个具体、真实的感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对作文感兴趣,老师的评价方式也很重要。作文评改是老师对学生习作的一种特殊指导。教师的批改思路直接引导着学生习作的发展方向。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作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由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在评改中,要多注重欣赏,不能随意抹杀学生的灵性、个性和热情。首先,在评价等级时,可以实行“A--AA--AAA”制。优秀的为A,特别优秀的且达到上一个年级作文水平的为AA,作文出色可以达到在报纸刊物上发表的,评为AAA。其次,评改作文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可以采取自批自改、互批互改、合作评改等,还有在批改过程中,应注重面批、重批,要让所有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最后,我们还要实施分层要求,进行差异指导。

作文教学,重在激趣。激趣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多多总结,多多完善。只有激发起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才不会害怕写作文,甚至喜欢上写作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为使学生全面发展,将来立足于社会,学到更多更大的本领,培养更多的建设人才和接班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让学生发现在自己的身边就有作文优秀者,就有不怕写作文的人,从而激起他们向榜样学习的力量,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他们能从这些例子中得到很大的鼓舞,甚至会作起当“小作家”的梦。这是一种极大的驱动力,可能他们会跃跃欲试地模仿,把这些同龄人“小作家”当作自己的“偶像”。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写作的主人。

作文教学,作文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小学生如果能真正视作文为“乐事”,不再怕作文,能真正发自内心地愿意去写作、真正对习作产生兴趣,那么他们的写作能力就一定能够提高。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 第5章 136—137页 [2] 叶萍.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M].福建教育2001年第8期32页

[3] 童建儿.把作文权还给学生(《小学语文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第9期 [4] 叶萍.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M].福建教育2001年第8期33页

农村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篇5

摘要:

按照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教学必须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为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方法。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简要论述,以期对课改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关键词:

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游戏/故事/歌曲

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新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英语是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能否从小培养浓厚的兴趣是小学英语乃至以后各阶段英语学习的关键。就英语学习本身而言,语言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而单一的“师讲生听”教学模式又极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心理厌倦。所以,作为英语教师,就必须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信息技术教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能充分向学生展示适当的语境,呈现准确语言信息,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进行合作互助学习,会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好的和谐高效的教学过程。

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既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吸引力,使学生进入主动参与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学习活动的最佳状态,又使教师讲课水到渠成、轻松自如。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模拟各种情境,综合运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直观、生动的内容展示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形成接受知识的愉悦心态,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What colour is it?》这一课时,笔者不是单纯死板地讲七种颜色,而是把这七种颜色用在学生最感兴趣的七种物体身上,并把他们串成一个既贴近生活实际又有趣的flash故事。一上课,本人就用英语告诉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这时,每一个学生都议论纷纷,都露出了好奇的眼神。紧跟着,教师打开flash课件,给学生介绍故事的主人公--Monkey, a brown monkey。这时便引导学生学习第一种颜色--brown。出于对故事和猴子的好奇,学生很快就学会了brown这一生词。然后,本人又介绍说: what does the brown monkey like?(这只棕猴子喜欢什么?)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就完全被激活了,挣着抢着要说出自己的猜想。有的同学用中文说:苹果、梨、西瓜,有的用英文说:apple、banana等。教师一边肯定学生的回答:Yes, he likes apples, bananas and water-melons,同时屏幕上出现了苹果、香蕉和西瓜,自然地引出了red apple , yellow banana, green water-melon三种事物,red, green, yellow这3种颜色学起来也格外地轻松。后来,随着白雪公主snow white、警察black cat(黑猫警长)和警车blue car的一一出现,学生一方面被故事的情节发展所吸引,另一方面又急着想知道这些他们在生活中所熟悉的颜色该怎样用英语表达,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达到了高潮。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由于故事的吸引

而记住了其中出现的七个事物以及它们的颜色,使得原本枯燥又容易混淆的七个颜色的单词具体清晰了起来.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听、视、说等感官同步活动,增强教学感染力,集中学生注意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丰富了教育教学的手段,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对现代教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达成教学目标。

二、游戏教学法

玩是孩子的天性。古代教育学者王守仁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天性,把特定教学内容融入游戏活动中进行,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例如,本人在讲授单词nose, ear, eye, leg, hand, arm, finger等单词后,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些单词,我设计了摸鼻子的游戏。老师快速说出这些单词,学生听到指令便用手触摸这个部位,最快最准的获胜,当学生做得非常熟悉后,还可以增加难度,可要求学生听到哪个单词不许摸哪个部位,如教师说“nose”,学生不可以摸鼻子,但可以摸眼睛,耳朵,嘴等其它部位,这个游戏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每组抽一名学生到前面作动作,做错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或两人为优胜。

当然,“游戏教学法”并非让学生真正去玩游戏,而是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中,在激烈的竞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教材的内容或课外科学知识。它是游戏和教学二者的巧妙结合体。教师以游戏为载体,为教学服务,用小游戏做出大文章。

三、故事教学法

每个孩子都在故事的陪伴下长大的,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儿童的重

要精神食粮。把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演故事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无疑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故事教学中,教师首先编排好新奇美丽的故事,并让新词汇在故事里呈现出来。一方面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词汇,掌握词义;另一方面又可以较好地锻炼学生听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理解故事的能力。

听完故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复述。这一过程可以延伸至较大范围,如可以在课堂上讲,可以在课下讲;可以对老师、同学讲,也可以对朋友、家人讲。总之,教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去展示、去再现,以培养、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和勇气。

在学生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疲劳的现象。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故事进行改编、创造,进一步表演、再现,让学生以创造者和参与者的身份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能极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表现欲望,会踊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另外在进行故事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如:必备的道具、桌椅的摆放、学生听课的方式等等;其次教师在编排故事时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最后也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节奏、语气的变化和表情的应用。

四、歌曲教学法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儿童心理特征来讲,学生在唱歌时,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在感到轻松、愉快、满足的同时会产生兴奋情绪。而在小学阶段,恰当地在教学中运用英语歌曲就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在歌曲教学中,歌曲的选择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选择歌曲时要注意以下原则:内容有趣并为小学生所理解、内容健康并能用动作表现、歌词要有重复发展的余地、多选用歌词为第一人称的歌曲。

歌曲教学可采取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教师可利用现在的磁带或影像资料播放歌曲,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的印象,同时对歌曲中部分歌词进行简短的解释,消除学生听学中所遇到的障碍,避免产生畏难心理。

其次,教师在学生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说、唱。说、唱时教师要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如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夸张的表情,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

最后,对学习过的内容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避免遗忘。复习时要想办法采用各种吸引小学生的方法达到预想的目的。如采取跟唱、模仿唱、齐唱、领唱、部分轮唱、对唱、表演唱、说唱等方式进行强化。

综上所述,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综合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让枯燥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精神享受。只有这样,才能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赵红丽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第9期

2、崔维 《兴趣,小学英语的羽翼》 《甘肃教育》2008年第5期

3、柯永婧 《兴趣——小学英语教学的催化剂》

《中外教学研究》2007年第9期

4、李莉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外教学研究》2005年第7期

5、蒋永华 《新课改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今日中国教研》2007年第6期

农村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篇6

莒县第四实验小学

蒋玉艳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仍不同程度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老师包讲、学生包练的单调、枯燥机械重复的教学模式中,而是要针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习主体的个性差异来设计适合使不同学生得到相应发展的教学方法和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来不断激发兴趣,挖掘学习的动力。我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和方法: 一 学校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二 家庭生活中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培养 兴趣 策略 方法

综述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推动他奋发地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他们将来一生的发展。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内容,使人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而且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动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种成份是学习的目的性和认识的兴趣性。后者对于学生更为现实。因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是在和谐完善的教学组织下,自愿学习的。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总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而觉得学习非常的轻松;相反,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就不会有惊奇和喜悦,这种学习是枯燥难熬的、沉重的苦差。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在于以兴趣激发动机,促进思维和想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至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善于激发表扬和鼓励学生,逐步培养浓厚的兴趣。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何使小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学习过程中成功的喜悦?这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崭新问题,也是为我们的教育研究指出的努力方向。一般地,兴趣的激发培养主要通过学校、家庭等途径,采用多条途径综合培养模式,以学校教学为主,同时辅之积极有效的家庭活动。下面就针对学校教学与家庭活动两条途径来探讨具体的激发策略。

一、学校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很大关系,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求我们“寓教于乐”、“教学有方”,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

(一)、从培养师生间的感情入手,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有恰当的教学方法、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外,微笑往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每当我面带微笑走进教室上课时,学生也以同样的微笑回报我,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瞬间拉近了,学生紧张的情绪减少了,和蔼的语言打动了学生,大家都乐意和我交流、研究和讨论。从而消除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地位,有的只是一个大姐姐在和他们一块学习,一块交流,做他们的好朋友、好伙伴。教师的微笑,能感染学生,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微笑可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可增加师生的情谊,可使学生“爱屋及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让学生多看、多动手、多体会,以加强数学的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对直观、具体、形象和生动的实物很感兴趣,能在人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通过直观实物来了解、说明数学概念、性质和公式等,不仅能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我在讲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具体实物,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讨论、交流,得出了长方体的面、棱的特点和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让学生观察、测量、分析对比后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增强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在教学中,将抽象的学习知识,寓于学生的乐趣之中,寓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之中。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深信不疑、记忆深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设计游戏则要因势利导,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度、适当地组织一些竞赛性的小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小熊卖文具”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戴上头饰做小熊,大家当顾客,到文具店买东西。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他们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望着商店里想买的东西,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我及时的把商店里要买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元、角、分换算,看着价格单上的价钱就能买到你想买的东西。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把祖冲之是怎样发明圆周率的;华罗庚是怎样成为著名数学家的;童弟周、阿基米德的童年生活,利用精彩的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讲授新课,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树立了光辉榜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又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五)、采用自编口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顺口溜学得快,记得牢。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自编口诀,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在讲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时,我在学生学完新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规律,总结出: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零头有点就是九,零头无点就是十”。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能够牢固准确地记忆,有利于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培养其学习兴趣,使“苦学”变“乐学”。这样使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由抽象变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设置陷井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设“陷井”,是针对学生由于对某些数学知识不够理解而表现在判断、推理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失误等现象,有的放矢地编出一些有迷惑性的题目,布设“陷井”,借以考查学生对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在“落入”和“走出”误区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得以提高。在数学实践中我发现设“陷”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经努力学生跳出“陷井”获得成功,从成功的喜悦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倍增。他们在欣赏自己成功的过程中无形的进行了兴趣的自我培养。

(七)、利用作业评语激发学习兴趣。

恰当的评语,不仅能给学生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如,对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真聪明!你肯定还有高招,因为你是老师的骄傲!”表扬优等生但也不能责骂较差的学生,相反,应抓住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如“好样的,有进步,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付出了劳动”、“你准行,老师相信你!”,这样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对他充满了希望,从而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八)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着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能够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静态或动态图像、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多媒体教学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教授“10的认识”时,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九)、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优等生是班集体发展的“领头羊”,更是班集体的宝贵财富,怎样调动他们,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既能充当学生,又能充当老师,是尽快提高班级成绩的一条非常便捷的途径。让优等生带动、影响、帮助自己周围的同学,这可是一股很强的力量。课堂中尽量避开整体讲授的方式,有时会浪费优等生时间,尤其针对于学困生的问题,我们就可以采用分层教学,个别指导,同时优等生还可以帮助一些学困生,这样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家庭生活中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培养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如:孩子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后,让孩子自己去理解,家长可问孩子:“家里有哪些东西的性状是长方形的?那些东西的性状是正方形的?”“地板砖是正方形的,„„”“那怎么样确定地板砖是正方形呢?” “用尺子量。”„„在家长和孩子的讨论下,再对新发现的正方形进行测量。再如:孩子知道了米、厘米长度单位后,家长列举牙刷、铅笔盒、床、裤子、冰箱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他先估计出每种物品的实际长度是几厘米、几米或几米几厘米,然后再用尺子进行实际测量,看实际测量的结果与估计的结果差距有多大。这样,不仅可以逐渐培养孩子估算、估计的能力和测量能力,巩固在学校中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可以使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边,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1)以生活中的普通常识为起点。

孩子们的兴趣有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倾向于与自己关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因此,在他们生活中学习数学,会引起极大的兴趣,更容易产生共鸣。例如,家长应该常带孩子一起购物,在购物中,问孩子:你对人民币有那些了解?孩子们会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就被调动起来。家长可再告诉孩子一些关于钱的知识,如:各国的钱是不同的,钱的产生及其发展,如何辨认真假等。

可见,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这不仅使孩子想学、乐学、会学,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2)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引导孩子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孩子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比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天天上学要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外出旅游得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在孩子参与处理家务事的过程中,不但能发展智力,还能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如:大扫除,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一起计算水费、电费等家庭帐目。让孩子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家长布置给孩子“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家里一天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有意识地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孩子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孩子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农村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篇7

1 加强排球理论教学, 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 排球运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日渐受到冷落, 学生对排球运动的了解程度远不及篮球、足球和羽毛球, 甚至连最基本的比赛规则都不清楚。因此, 在进行正式的排球课堂教学之前,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宣传排球运动知识, 以及本校历届排球队学生积极参加排球运动并荣获佳绩的典型事例;了解我国女排的辉煌历史,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集体荣誉感, 通过榜样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培养学习兴趣[1]。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高水平的排球比赛, 通过精彩激烈的比赛感受排球运动的激情, 通过比赛的胜利来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排球比赛并展示自我的潜能, 提高他们对排球运动的兴趣。

2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引入多种教法, 提高学生兴趣

2.1 准备活动部分适当增加排球游戏的比重

在教学的起初阶段, 尤其是在学生初次接触排球教学时, 如何给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比如在准备活动阶段, 传统的排球课堂教学中, 准备活动慢跑之后教师会安排自编球操来让学生熟悉球性, 同时达到使学生在后面的正式练习中避免受伤的目的。其运动形式和课程内容安排往往有衔接问题, 特别是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过于陈旧和古板, 一开始便使学生降低了参与的兴趣和热情, 进而影响到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实施和安排。毕竟初中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时期, 游戏带给他们的欢乐和兴致肯定超过传统的准备活动。因此, 教师在准备活动部分就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 按照从简单、易学的编排顺序, 让学生从简单快乐中慢慢探索排球运动的快乐。

2.2 排球技术教学部分应该手段多元化, 以激发学生兴趣

2.2.1 适当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排球技术包括传球、垫球、扣球、发球和拦网等多项技术, 每一项技术的动作要领都需要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过程来逐步掌握。以传球技术动作为例, 上课时老师先将完整的传球动作示范出来, 然后从传球手型、击球点和发力顺序等环节进行分解并详细讲解, 但在讲解传球发力顺序时较为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 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此时, 如果引入多媒体教学, 教师可以播放高水平运动员传球的完整动作, 让学生对传球整个动作有个清晰完整的印象, 还可以把整个动作慢放或定格, 让学生仔细观察传球的手型、击球点和发力顺序, 然后教师再根据多媒体画面的动作再进行讲解, 并分析每个动作环节的注意点及易犯错误, 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传球技术动作要领, 使学生在后面的传球练习中练起来更有劲, 更积极主动, 掌握技术动作更快,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2.2.2 安排小型竞赛, 适当降低标准, 体验快乐排球

中学生都有好胜心理, 喜欢展现自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适当增加教学内容的竞争内容, 提高学生的竞赛意识。但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尽量降低比赛难度、组织方法简单易行, 利于顺利地组织和开展。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经常组织小型排球比赛, 给学生提供相互展示的平台。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竞赛中提高和巩固排球练习的基础技术, 还能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并能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意志品质以及增强彼此之间的合作精神, 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参与排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目的。

但由于排球技术的竞技性相对较高, 学生掌握排球的基本技术需要较长的时间和不断的练习, 同时, 由于比赛对于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比赛的组织实施难度较大, 从而导致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因此,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体能特点及身体发育水平, 有针对性地分组安排教学内容, 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其中, 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排球运动的兴趣。

此外, 教学中教师应该寻求各种教学手段, 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不断采用新颖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样可以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促进排球技术的提高, 做到“寓教于乐”,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排球学习的快乐, 从而提高排球学习的兴趣。

2.2.3 采用配对互助教学法, 及时反馈, 激发学生潜能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有目的地安排技术较好的学生与较差的学生自由组合配对练习, 让技术好的学生充当技术差学生的小老师。学生之间相互配合与帮助, 你追我赶, 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一定的调动。在这种形式的排球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并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锻炼身体、情感交流、竞争意识和协同意识等方面都极大地丰富了排球教学内容。体育教师需要想尽办法尽可能减少或清除学习中的障碍, 以发挥教学的最大效能, 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3]。

3 教师要不断自我提高, 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丰富自身的知识视野, 提高运动技能, 正确熟练地掌握排球基本技战术。教师良好的技术动作和标准的动作示范, 可以让学生准确直观地学习动作技术, 加之教师的简要精炼的讲解, 更加能使得学生在脑海里建立清晰的技术动作影像, 从而让他们建立一个美的感官体验, 进而提高他们的热情和情绪[4,5]。

教师的业务素质、技术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 教师的一言一行不断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教师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断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运动魅力, 这样才可以引导学生的参与欲望。而对于存在心理和技术差距的学生, 教师需要多给予关心和引导, 克服他们的心理, 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让他们能体会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 这样才能够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另外, 在排球教学中教师最好能和学生一起参与练习和竞赛, 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 学生一旦喜欢老师就会发自内心地喜欢这门课, 这样就能从内心激发学生参与这项运动的兴趣。

4 发挥校队榜样作用, 做好家长和班主任工作, 鼓励更多学生参与

排球教学不应该孤立地进行, 应当与校队的课外训练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增强对排球教学项目的兴趣, 更主动地在课外进行练习, 与球的接触增多了, 球性就更加熟悉了。现在的中学生喜欢展现自我, 喜欢自我表现。恰好我们学校有专门的排球队。因此, 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分批安排更多的学生观看学校排球队的训练与比赛, 观看的学生一多, 排球队员的表现欲望就会增强, 训练和比赛的积极性就会高涨, 这样训练的效果就越好。此外, 观看比赛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激发他们跃跃欲试的心理。这时, 教师就要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心理给予指导, 给他们自信心, 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更加主动地在课外进行排球练习。

在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下, 体育教育需要大家的共同的关注, 要让家长和班主任能正确地认识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让他们能带动学生孩子参与带体育中来。有了家长和班主任的支持, 学生就能更安心地参与到排球练习中去, 对排球运动的兴趣自然就会慢慢培养起来。

5 结语

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最根本有效的途径还是要从课堂教学着手, 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与排球运动的乐趣。但同时排球兴趣的培养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想要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加强排球理论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外, 还应该尽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比如采用配对互助教学法, 及时反馈, 来激发学生潜能。此外, 还可以适当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降低练习与考试标准, 经常安排小型竞赛, 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主张快乐排球, 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兴趣, 促使学生在情感上真正地喜欢上排球运动, 为终生体育学习打下基础。

摘要:排球的教学安排和课程设计是初等教育阶段重要的内容,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排球运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改善学生的心理, 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 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因此, 在教学中, 中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通过对中学生参与排球现状的调查研究, 并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全面的剖析和分析, 依次给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和实际分析, 从训练学和教育学角度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索并给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培养,中学生,排球,兴趣

参考文献

[1]牟延帮.高校女生排球兴趣培养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4 (1) :137-138.

[2]朱海军.浅谈在排球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益处[J].科技信息, 2008 (31) :219.

[3]张建平.谈如何在排球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信息教研周刊, 2011 (7) :99.

[4]侯朝晖.软式排球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53 (1) :122-123.

农村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篇8

一、需要激趣法

让学生理解国家为什么要把英语学科作为三大主科之一的原因,明确英语的重要性和学好英语的必要性。教师可用数字来说明英语使用的广泛性,也可结合时事宣传英语的重要性。

二、内容激趣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心和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愿望。因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结合教材及教学需要,选择图文并茂、能反映时代生活、内容新颖有趣的其他教学素材。2.内容的深浅要适度,内容过深或过浅都会使学生丧失兴趣,要不同学生都能摘到相应的果子。3.通过引人入胜的导入,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4.将幽默故事、个人经历、趣闻轶事融入课题中。5.设计一些发散性的问题。6.经常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7.对有些枯燥的内容,也要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具或體态语,或者编写顺口溜等将其趣味化。

三、媒体激趣法

媒体指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直观教具包括实物、图画、地图、图表、卡片、模型、简笔画、教师、学生以及师生的体态语言等。媒体可为教学提供各种教学情境和真实的交际场面,有助于创造英语环境,使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并增加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个感觉器官的共同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活动激趣法

活动就是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的机会所开展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组织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激发兴趣。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把握中学生好新、好奇、好动、好玩、好胜、好表现的特点,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运用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常见的课堂活动有:值日报告、问答、对话、朗读、复述、角色扮演、情景对话、专题采访、辩论、讲故事、猜谜、游戏等。如教学Book 4 Lesson 25和Lesson 30课时,结合课文我与学生共同做了大气压强和燃烧两个实验,把化学实验在英语课堂上做,学生兴趣倍增。另外我还组织学生观看李阳老师在丹凤中学的疯狂英语讲座,讲座之后同学们记住了李阳老师的“吃苦就是吃补药”等励志性语言、“三最肌肉训练法”等英语发音的方法等等,学习英语的劲头确实疯狂了一阵;还有举办英语背诵赛后我感触颇深。当然,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要有新颖性,无论哪一种活动都离不开长期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要以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前提。

五、兴趣迁移法

兴趣迁移法,就是以学生直接感兴趣的某项活动为基础,有意识地用“迂回包抄”的方法,使学生对英语产生间接兴趣。我针对学生英语单词难记设计了“英语单词接龙游戏”,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单词,另外一个同学以单词的后一字母说出一个单词,以此类推,说错表演节目,学生兴趣盎然;还设计了“英语单词连连看游戏”,学生以前记单词的中文意思觉得枯燥乏味,将英语单词和中文翻译放在电脑上做连连看游戏,规定时间并且评奖,设立奖项,学生记单词的兴趣大增,尤其是一些男生,平时懒得记,此时也饶有兴趣。

总之,初中英语教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研究和打磨的艺术,我愿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尝试,不断探索英语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总下一篇:以朋友为题目的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