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总结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总结

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总结 篇1

二、对超期服役的客运车辆强制退出运输市场,排放不达标的老旧车辆强制报废。鼓励发展封闭、箱式、罐式专用货车运输,引导运输经营者逐步淘汰老、旧车型,20xx年累计淘汰黄标车车辆816辆。

三、新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车辆必须在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燃料消耗达标车型内的车型。严格《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禁止高油耗客、货车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和车辆检验标准,积极推广节能型、环保型车辆,对技术落后,单位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的车辆,逐步淘汰出运输市场。货运车辆百公里燃料消耗量比2005年下降了10.6%。

四、加大宣传、鼓励出租车、公交车油改气,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等清洁燃料汽车,减少道路营运车辆的二氧化碳排放污染,倡导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公交汽车天然气燃料车辆已达100辆,区华润公交车用燃气有限公司已建设完成,日供气30000方,全区499辆出租汽车全部更新为双燃料车辆。

五、强化车辆二级维护制度。为进一步提高我区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水平,减少燃料消耗,推进资源节能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加强道路运输车辆节能降耗管理。我局建立并落实了车辆燃料消耗限值标准执行工作目标责任制,与各相关单位签署了车辆燃料消耗限值标准执行工作目标责任书,并通过电视台、张贴宣传单、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引导道路运输经营者主动淘汰高油耗车型,各基层站所能够强化对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的监管力度,运输经营者能够严格按照《省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对营运车辆进行周期性二级维护;维修企业、检测站严格按照《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对车辆进行二级维护作业和竣工后的检测,严格按照检测合格后方可发放二级维护竣工出厂合格证之规定办理。汽修所能够严格加强对二级维护的监督和检查,一经发现违规行为将按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罚,直至取消经营资质。

六、创建节约型机关,为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做好表率。我局组织各科、室、队、所认真学习、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精神,广大干部职工,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积级参与能源短缺体验活动,上下班停开公车、私家车,提倡干部职工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不开办公楼门厅及走廊的照明设施,不开或少开办公室、会议室照明灯,停开办公区域空调,开展以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和节约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建设节约型机关活动,在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同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努力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建立节约保障体系和机制,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

七、我区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大多属于老路改建。能够按照《市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的要求,在今年的农村公路建设中做到了:

1、扩建工程老路利用率100%;

2、养护大修工程旧路利用率100%;

3、建设养护工程临时占地复垦率100%;

4、循环利用老路材料100%;

5、在工程建设中,合理安排工程机械,减少机械台班用量。

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总结 篇2

关键词:化工行业,节能减排,路径,探索

化工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做好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对我们的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我国化工行业节能现状, 提出了一些节能减排的措施和途径。

一、我国化工行业节能现状

化工行业主要包括基础原材料工业和进行化学工业开发、生产的能源工业。在我国, 作为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部分, 化工行业影响着人们日常的生活、经济发展和国防事业。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的化工产业快速稳步的发展, 但是在生产中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如排放污染物的数量较大、种类较多、毒性很高,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很大的危害, 这些主要是由于化工行业本身的缺陷所造成的。目前, 由于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不到位, 缺乏有效的节能减排技术和措施, 使得我国的化工行业生产一直呈高污染、高耗能的状态, 这也导致化工行业成为整个工业领域中对能量消耗最多的产业之一, 化工行业的污水排放量处在第一位, 其余污染物的排放也都处在工业领域的前几位。这种严峻的形势, 对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以实现生产的高效率、低污染。

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新的路径探索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问世, 有越来越多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路径可供选择, 下文仅列举几种, 以供参考。

1、发展化工行业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将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上, 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建立的基础是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循环经济的目的就是建造产业发展的循环生态产业链模式, 也就是以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切入点, 促进化工行业所产生的废物循环进行有效的再利用, 使废物的产出率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目前, 越来越多的石油化工企业开始认识到环境污染的重要性, 并且逐步认可了循环经济理论, 这些企业开始了在建立循环经济模式上的尝试和探索, 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效果。例如在重庆已经形成一条循环经济的产业链。其中建峰化工主要负责天然气—合成氨—尿素—胺类衍生物, 川维厂主要负责的天然气—乙炔—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维尼纶纤维。经过实践证明, 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这种模式来进行能源的再利用和控制化工行业的废物产出量, 既能有效的促进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 实现最低限度的污染, 同时对资源再生项目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2、采用空气冷却器用于化工生产

空气冷却器在石油化工塔顶蒸气的冷凝工业和炼油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不断的完善, 化工行业已经对空气冷却器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同时, 空气冷却器对节能环保也产生了一定的有利作用。但是, 纵观整个化工行业, 并没有在很大范围内使用或推广空气冷却器节能技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空气冷却器存在着较多的优点, 使用冷却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对环境的污染、节省大量工业用水、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还能降低建设成本。尤其是在水资源不充分的地区, 使用空气冷却器, 能够减少对水资源的使用, 用空气代替水来进行冷却, 能够适当的缓解水资源的不足问题。综上所述, 空气冷却器对于节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在化工行业中对其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加大宣传的力度。

3、采用节能型生产工艺用于化工生产

节能型的生产工艺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在生产化工产品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就要对现有的生产工艺和技能进行提高和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 不能忽视生产工艺的节能环保性, 要注重生产工艺的长久性和持续性, 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中断现象, 从而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尤其要做的是在改造和提高的过程中, 注意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对装置进行冷却或加热时能量的损耗, 要把这部分能量的损耗减小到最低。

4、采用生物质基节能技术用于化工生产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资源枯竭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各个石油化工企业在未来要想有良好的发展, 就必须重视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 生物质资源具有很好的环保性, 并且数量十分充裕。而且从生产转化的角度来看, 化石资源和生物资源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共性, 二者可以适当的结合在一起, 采用兼容的模式进行发展。目前国内外都已经开始重视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工作, 并且在逐渐的加大开发的力度。目前主要是通过运用热化学的方法来处理生物质资源。在对其进行处理时, 首先把它转化成为一种中间物质, 然后再对这种中间物质进行加工, 使其最终转化成生物质基产品。并且, 对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和余热, 我们还可以对它们进行简单处理, 用于发电等, 从而进一步的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此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余能资源, 加紧对这方面的技术研究, 加大人们对余能资源的重视程度, 在对余能资源进行回收和再利用时使用先进的技术, 使得能量的消耗降到最低, 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同时, 要推行清洁生产, 从生产源头和整个的生产过程对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进行有效控制, 以减少资源的消耗。

总结:

本文通过对我国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现状的简要分析, 对如何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旨在帮助石油化工企业更好地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这在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 还能更好地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 减少化工生产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危害。由于笔者个人能力有限, 对节能减排新路径的探索还不够完善和深入, 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有更多的专家学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孙伟善.关于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J].河北化工, 2007 (30)

[2]陈春兵, 贾小梅, 谢刚.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行和实践[J].节能与环保, 2008 (4)

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稳步推进 篇3

会上还授予浙江汇丽印染整理有限公司“节能减排优秀企业”称号,同时为张家港三得利染整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颁发了“第七批中国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推荐目录”证书。

显著成果节能减排不断深化

孙瑞哲在会上作了题为《从“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展望纺织工业下一步发展》的报告,他强调,节能减排是纺织产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部分。“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指标基本完成,资源循环利用指标按计划进度完成。2012年,全国再利用纺织纤维用量520万吨,比2010年增长30%,年均增长14%,基本达到《规划》目标增速。2012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综合能源消耗6174万吨标准煤,较2010年下降4.2%,单位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标较2010年下降幅度均为25%,也已完成《规划》目标,纺织企业应继续努力,创造更大成绩。

众所周知,广东省是我国纺织印染的大省,纺织印染行业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地政府对节能减排也尤为重视。王大力表示,纺织印染行业是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都比较受关注的行业,因此加快推进纺织印染行业转型升级,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是环保部门一直以来非常重要的工作。随着纺织印染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专业度不断增强,专业间,学科间,业界间交流合作更加紧密,特别是国家发改委2008年出台的《印染行业准入条例》,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深入发展节能减排,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

浙江省是我国印染产业最集中的省份,浙江省印染行业协会马知方秘书长表示,目前浙江省将提高重复用水率、废水排放提标改造、定型机加装消烟除尘余热回用、淘汰大浴比染色设备、实施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改造、热定型机高温热源煤改气工程、锅炉脱硫处理等作为节能减排开展的重点工作,成效不错,得到企业的良好反馈。

科技进步成为节能减排有力推手

近年来,印染行业把依靠科技进步作为开展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力争从根本上突破行业节能减排、能源消耗的共性关键技术,实现行业清洁化生产和循环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印染企业在节能减排上涌现出的新技术、新设备不胜枚举,如生物质能源在印染行业的应用,污泥低温真空脱水技术、污泥焚烧技术、棉针织物低温染整技工工艺。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环保专业委员会专家沈立教授为大家做了题为“无污泥(微污泥)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污泥的治理一直是业界的一个难题,”沈立说,通过该工艺处理的废水可以达到低有机物、低含盐量、低含钠离子、无色透彻、硬度不高的水,只需经适当的处理就能很好地回用于印染生产的各个工序,这才是好的节能减排技术。

“当下,环保仍是印染企业关注的焦点,但如何实现环保也就成了企业最难解决的问题。”鲁泰纺织有限公司环保处主任车普保谈到,技术进步是企业实现环境保护的最有利武器。企业只有不断改进环境控制管理体系,对污水处理设施及工艺改进升级,才能从源头控制,实现循环经济。

科技进步离不开两化融合,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大背景下,要想让印染企业节能减排方面实现新的飞跃,就必须实现企业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网络化。常州宏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既是两化融合的优秀企业也是国家印染数字化系统技术研发中心。董事长顾仁表示,新建印染企业想要赢在起跑线上,就必须要在节能减排的技术开发上加强两化融合的深度,才能增快印染企业节能减排的步伐。

会上,广东新大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爱民为大家介绍了纺织印染工业大气污染物分析与治理,北京服装学院龚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中国纺织印染工业大气标准制定情况,两位专家的报告提醒印染企业要加快技术改进的步伐,提前应对废气治理的问题。

石油与化工行业节能减排 篇4

内容摘要:节能减排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迫切要求。在石油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石油工程专业课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可通过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科研工作结合等方式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

关键词: 专业课;石油工程;节能减排意识

“节能减排”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

求,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迫切要求。石油与天然气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高能耗和容易产生污染的产业。目前全行业的节能减排正面临着严峻挑战。首先,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的能源年消费量大,在2006年的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石油的消费构成为20.8%,天然气的消费构成为2.8%其次,由于能源供求矛盾突出,能源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升。另外,由于生产设施、工艺水平等问题,我国石油与天然气行业中比较普遍地存在天然气/伴生气排放现象。排放的天然气/伴生气中绝大部分是甲烷气体,而甲烷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强效的温室气体。因此,在石油与天然气行业中,节能减排工作尤显重要。要实现节能减排,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培养石油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应责无旁贷,承担起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重任。

一、培养“节能减排”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节能减排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据有关资料显示,如果以世界人均

水平为基本单位计算,我国资源除煤炭占58.6%以外,其他重要矿产资源都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50%,其中石油与天然气的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7.05%。中国地质科学院曾发表报告称,除了煤炭之外,20年内,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累计需求总量至少是目前储量的2~5倍。报告说,中国的主要油田都已接近生产结束期,到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5亿吨原油和1 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分别占国内消费量的70%和50%。由此可以看出,只有节能才能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国际上要求我国节能减排的压力增加。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05年我国原油日均需求量约为665万桶,占全球日均需求量的近8%。从2005年上半年到2006年上半年,我国石油需求增量约占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的80%,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石油市场供求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为33%,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因此,我国节能的压力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大,特别是,我国还是世界上能源浪费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各个国家目前在很多领域(如石油与天然气、建筑、电力、农业、林业、垃圾处理 等)正采取相应对策和技术来减排温室气体。所以,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这就要求石油工作者应该具备“节能减排”意识,也只有这样,节能减排技术才能得以顺利实施。作为石油教育工作者,通过石油工程专业课教学所培养的学生是具有一定石油工程专业知识和生产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是石油与天然气行业未来的技术骨干,甚至是若干年后的决策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将来的工作,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石油工程专业课教学中教师除传授专业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节能80减排”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节能减排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尽可能地应用节能型、环保型设备,大胆探索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新方法、新工艺,这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环境质量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此外,在石油工程专业课教学中,注重节能减排意识的培养,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自觉收集和研究有关节能减排工艺等方面的技术资料。这不仅会使学生查阅科技文献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上台的胆量得到提高,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一种体现,同时也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参考。所以,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具有不可低估的多种价值。

二、培养“节能减排”意识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在石油与天然气行业中大力推广使用节能型技术和设备,减少油气的跑、冒、滴、漏现象已深入人心。这将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节能减排意识的教育培养。结合讲授“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海上油气开采与集输”、“有杆抽油系统”等专业课程,在教学和科研中可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专业课教学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充实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油气田现场应用情况,把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新产品、新工艺等及时补充到教学体系中。比如,在讲解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过程中, 专业石油论文网 从抽油机井系统的能耗分析入手,寻找潜在的节能点,同时将一些新的抽油机(如双驴头、偏轮、双六连杆、摆杆机)、电机、蓄能器等技术引入课堂,探讨节能的方法和措施;在讲解油气处理与输送过程中,将国内外先进的高效脱水技术、管线泄漏检测技术、油气增输技术、潜在的甲烷排放源以及减少甲烷排放的技术等内容介绍给学生;在油气井生产和作业环节中,讨论潜在的甲烷排放源,分析采用伴生气回收技术、绿色完井技术、带压管线修复技术等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等。并对涉及的各种主要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教学内容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出节能减排意识的培养。

(二)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探寻式教学方式的实践,让学生走上讲台。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石油与天然气行业中潜在泄漏源分布的问题、重视设备工作性能对能耗影响的分析以及甲烷减排对环境和经济影响的分析等,及时引导学生查阅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积极寻找替代技术,评价新方法的可行性,开发学生节能思维,创新节能技术,并让学生走上讲台,以报告的形式汇报自己的研 究结果。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节能减排的意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站在讲台上体验到当老师的感觉,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高,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

教师的一些科研课题,如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技术研究与应用、石油与天然气行业中甲烷减排的可行性研究等均与节能减排技术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科研取得的成果和心得,结合实际案例介绍给学生,同时利用毕业论文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这不仅能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理论联系实际,更能加深学生对节能减排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更加有利于牢固树立节能减排意识。

三、培养“节能减排”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需求和消耗的速度逐渐增加,严重影响着国际

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国家的能源安全,加上国家对生态环保的高度重视,在石油与天然气行业中推行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作为培养石油与天 然气工程专业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义不容辞。虽然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注重了对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培养,但这种意识的培养绝不是一门课程或某几个人就能做到的,需要贯穿于专业课教学的始终,需要行业大环境节能减排技术的大力推广,因而任重道远。在今后的专业课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一如既往地注重对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培养,并利用多种形式(如学生深入现场调研、邀请国内外现场专家开展有关“节能减排”的科技讲座等)培养这种意识,使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在生产实践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自觉探索经济合理的“节能减排”方案,为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成章:《天然气的利用与中国的节能减排》

[2] 孙伟善:《关于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

[3] 王克群:《节能减排的意义及对策》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方向及措施 篇5

王茹桂

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综合竞争力有所提升,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主要生产力的钢铁行业也开始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实现降低能耗、提升经济效益的目标。本文主要研究了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中的问题和改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经济效益;降低能耗 引言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钢铁行业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年中,钢铁行业在技术与结构方面不断作出调整,为我国近年来的钢铁行业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然而,我国的钢铁资源二次利用率低、耗能大、环境污染加剧,这些问题使我国钢铁行业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16年来钢铁行业发展过程中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基于此,下文就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方向及措施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1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意义 1.1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就给钢铁行业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然而,最近我国钢铁行业遇到了发展瓶颈,出现了钢铁产能过剩、人们对钢材的需求减少以及原料成本升高等问题,导致钢铁经济发展因此受到阻碍。与此同时,我国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问题比较严重,钢铁行业发展中的问题不断恶化,在企业中推行减排是必然趋势,必须将其作为现阶段钢铁行业的首要任务。

1.2钢铁企业节能减排

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更好体现了社会责任。节能减排是中央从经济发展全局出发,以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做出了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决策。科学发展的稳步向前,是所有钢铁企业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及长期坚持且务必抓好的政治任务。在实现自身企业利益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把节能减排真正融入到企业发展中来,使节能减排取得大成效,在节能减排中占取优势。

2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 2.1钢铁工业能源结构不合理

我国钢铁行业中所使用的一次能源主要为煤炭资源,这一资源所消耗的比重较大,而且其硫分和发热量等指标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钢铁行业主要以铁矿石、煤炭为源头的高炉转炉热轧深加工为生产流程。天然气和石油类使用率比其它国家低15%-25%,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能源利用率相对较低,经过计算因此导致的能耗差距为15~20 kg标准煤/t钢。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废钢资源剩余量较少,这一情况下就会使电炉钢的比例降低。通过钢铁数据可知,长流程能耗比短流程能耗高出二倍多,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短流程的3.8倍。和国外比较,我国的电炉比重较低,这就导致了钢铁行业出现污染严重、能耗高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美国电炉钢比大概为百分之五十五,德国大概为百分之三十,日本大约为百分之二十五,而我国仅仅有百分之十,这就使我国铁钢较多,按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实际情况测算,铁钢比每提高0.1 t钢,综合能耗上升约20 kg标准煤,因此中国比其他国家铁钢比高0.4左右,钢铁工业能源结构很不合理。

2.2对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不够

对钢铁的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钢铁行业作为以工业导向为主的重工业,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的实施难度小、成本低。然而,从各企业的能源利用的状态看,我国钢铁行业的二次能源回收使用率还是严重落后的,我国大多数钢铁行业对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率在30%-50%,与钢铁行业领先的各国相比是比较低的。

3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方向及措施 3.1鼓励企业研发新的技术

现阶段,我国很多钢铁企业所使用的节能减排技术都比较落后,而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发工作,除了需要大量的研发人员之外,还需要大笔资金支持。为此,钢铁企业要引入大量实力较强和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专业团队,让他们研发出具有自己产权的新型节能减排技术,当新型的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成功后,小企业可以引进他们的设备,从而使钢铁行业能够进一步发展。另外,政府还应该多给钢铁企业提供一些专家交流平台,成立课题进行研究讨论,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交流分享成果。3.2大力加强企业环境管理力度

钢铁行业要想实现持续和稳定发展,就要遵守自然环境的法则,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能源浪费的控制。钢铁企业要建立和节能减排主题相符的工作制度和规范,并成立监管部门,加强对二次能源回收利用以及资源浪费情况的监管和控制。另外,钢铁企业要树立系统节能理念,全面和深入分析节能措施,避免出现只追求单一指标的可能性,从全局考虑节能,这样才可以使节能措施真正的发挥其价值。

3.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钢铁的节能减排问题上,必然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在财政、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以及对企业技术的支持;牢抓对能源的回收利用及循环经济项目,对项目过程进行严格把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保障机制,为能源利用等相关工作进行规划管理。对于我国钢铁工业协会所提出的“三干”及“三利用”现已成为了钢铁企业主要的发展方向,“三干”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能源的使用率和回收率,可能的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及粉尘和污水的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

3.4加快淘汰钢铁落后产能

加快推进中国钢铁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节能减排进一步深化的关键。严格落实国家和省节能减排的有关规定,制定分地区、分淘汰钢铁落后产能实施方案,按照品种、质量、整合的方针,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抓好精品钢铁基地、改造升级等项目,就地整合重组中小钢铁企业,培育壮大一批技术一流、产品高端、装备大型、指标先进、循环经济、环境清洁的大型企业集团。定期公布淘汰企业名单及各地执行情况,加快形成依靠治污工程削减存量、依靠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容量、依靠提高准入门槛严控增量、依靠加强监管控制总量的污染排放治理体系。

结语

钢铁行业是典型的高耗能行业。中国钢铁业产能分散,大量中小型钢厂技术力量薄弱,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加快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唯一的出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日本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经验及启示 篇6

日本钢铁行业针对钢铁整个生产流程与节能减排有关的生产环节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了一大批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的技术,全方位降低钢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和环境负荷,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日本钢铁行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成功经验,值得我国钢铁行业参考和借鉴。日本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发展历程

1.1 各阶段介绍

上世纪60至70年代日本工业迅速发展,钢铁工业在1973年达到顶峰,粗钢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然而这个时期也是日本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其中最典型的事例是“四大公害诉讼”。即由于工厂废水中的水银引起的熊本县水俣病案诉讼、新泻县水俣病案诉讼、由于工厂废水中的镉引起的“痛痛病”案诉讼和四日市哮喘案诉讼。日本政府也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自1960年至今,日本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情况和基本措施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60年代初期到70年代中期)是重度污染时期。虽然节能减排没有多少进展,但实行了公害防止措施。国家陆续颁布实施了许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特别是1970年日本国会审议并批谁了14个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该次国会在日本被称之为“公害国会”

第二个阶段是石油危机以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日本钢铁行业实行了许多有效的节能措施,其中主要措施有干熄焦、高炉炉顶余压发电(TRT),废热回收、连续铸钢、热装炉轧制和连续退火等技术,并改善了生产结构,实现了钢铁生产的集中化和大型化,实现了大幅度节能。

第三个阶段(80年代中期到9 0年代中期)。实施了更全面更先进的污染控制与节能,采取了软焦煤大配比炼焦、高炉喷煤、加强废热回收、提高电厂和氧气厂的换能效率等节能减排措施。

第四个阶段(90年代中期至今)是集成度更高的绿色制造时代。面对全球变暖的局面,日本钢铁行业把原先“以节能作为降低生产成本”的思维,转变为“降低CO2和所有温室气体排放是钢铁工业的重大任务”的观念。开发降低CO2排放的节能重要技术,使用生命周期评价(LCA)和更深入的废弃物回收以买现可持续发展。为完成“京都议定书规定的2010年比1990年减排6%的目标,1996年12月日本制定了“钢铁工业针对环保的自主行动计划,其目标是:将2010年度的能源消费量,消减到比1990年度低10%的程度。为此日本钢铁行业拟定了以下5项措施:(1)在1990一2010年间的,生产环节节能10%。(2)在当地政府确定搜集和处理的条件下,生产环节有效利用废塑料,每年达100万吨,相当于节能1.5%。(3)通过发展高效钢材为用户节能2%,通过低温余热供社区节能2 %。(4)通过国际技术合作为节能做出贡献。(5)利用邻近地区未利用能源。

1.2未来目标

在1997年“京都议定书”签订之前,日本钢铁联盟和下属各钢铁公司已共同制定一项针对全球气候变暖加强环保的规划,并还以当时即将签署的“京都议定书”为蓝本,规划现阶段及未来各阶段节能和环保的目标。这些工作在各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日本钢铁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未来目标是建成绝对污染零排放的钢铁生产体系。为了建成循环型社会的目标,日本钢铁行业从2003年起针对钢铁生产流程制定了一整套资源回收循环系统,努力实现污染的零排放。以日本新日铁钢铁公司为例,该公司2005年粗钢产量为3167万吨,铁矿石消耗量为4618万吨,煤炭消耗量为2161万吨,与此同时,还产生了2053万吨的副产品,其中的高炉渣、粉煤灰利用率达到100%,转炉渣、除尘灰利用率为98%,废炉材利用率89%,污泥利用率较低,只有74%,综合利用率达到98%,但还有34.7万吨填埋处理。新日铁公司的目标是到2010年填埋处理量较1997年降低5 0%,减少到30万吨。日本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经验

2.1正确的发展战略

如果说最初是由于石油危机迫使日本钢铁业为保持竞争力而采取了技术节能和淘汰落后井举的节能措施,那随后的“技术立国”战略则保证日本钢铁待业长达几十年的技术领先地位,使得日本钢铁行业始终站在节能减排的最前沿。最近一个时期,日本正在调整其治国的方针,即正在由多年遵循的“技术立国”向“环境立国”的方向转变,突出强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着手建立完善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和绿色产业支撑链,从原料采购、产品制造、实物流通、市场销售、服务的每个环节都进行精心设计,尽可能地节省资源(能源),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另外还积极促进再生资源和以能源、水和固体废弃物为主的管理,形成资源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循环产业。这一次日本成功的转型,不仅可以有效地设置和应对“绿色”贸易壁垒.降低贸易风险:而且还登上了“道德”的制高点,成为改善地球环境的急先锋,在国际节能减排合作中赢得了有利用的话语权。

2.2 强有力的组织引导

日本政府一直对钢铁行化进行着称之为“指导”的有效控制和管理,钢铁行业和政府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日本战后成立的钢铁联盟是以主要钢铁公司为会员的公益法人,在钢铁产业上下沟通、横向协调、监督、联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钢铁联盟主要通过由企业会员组成的下属各执行委员会推动布能减排事业,先后成立了“工厂废水委员会”、" 工厂环境公害委员会”、“钢铁行业NOx防除技术开发本部执行委员会”、“钢铁渣资源化委员会”(目前已取消)、“地球环境问题对策委员会”等组织机构。

日本政府则主要通过制定环境基本法体系,制定环境标准,与各钢铁企业策订公害防止协议,倡导绿色采购、第三方环境评价、现场检查以及融资支援等手段加强对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管理和支持。日本的公众参与也作常有特色,如建设乡土之林的植树活动,与区域居民的畅谈会,聘请居民担当监督员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违法的行为,社会监督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日本一家钢铁公司就曾经因为偷排污水,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社长被迫辞职。此外日本社会也十分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使得企业主动地将社会、环境问题加进企业的基础活动中去,从而保证企业连续、稳定增长,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2.3 超前的环境经营理念

所谓环境经营指的是连续不断地推进环保,以同时实现环保和经济效益的经营。是由日本理光(Ricoh)集团最旱提出的。基本含义是:(1)将环保定位于企业战略的重要因素来经营,加强环境竞争能力和环境信誉,提高经营效益,实现可持续的发展。(2)环境经营注重质量,从“活动”的定性评价转为“成果”的定量评价,通过连续不断地减轻企业活动所致的所有环境负荷,提高“环境效率”,同时降低“环境风险”。环境效率是环境经营的指标,目的是在减轻环境负荷的同时,使环保效果与竞争能力或经济效益相结合。环境效率的公式是:环境效率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经济价值/环境负荷。

发酵制药行业节能减排对策 篇7

发酵制药行业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产业部门, 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支柱产业, 对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但是, 在发酵制药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量大、利用效率低、工艺复杂, 并且产生大量的污染物, 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是国家环保部确定的重点治理的污染行业之一。《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于2008年8月1日起开始实施, 这是国家环保部首次专门针对制药工业污水排放发布的强制性标准。新政策提高了现行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要求新建制药企业必须按新标准设计和生产, 老企业则在3年过渡期内完成整改。目前, 我国对发酵制药行业污染物的治理, 主要着眼于末端治理, 投入的治理费用高, 增加了发酵制药企业的生产成本。只有采用节能减排技术, 才能够做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 最终实现“十一五”规划中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发酵制药企业的能源消耗及污染物产生情况

1、水和废水

发酵制药过程中水的消耗量和排放量非常大, 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可分为发酵废水、提取废水、洗涤废水和冷却废水, 是单位产品排水量较大的行业;另外该类废水有机物浓度非常高, COD在8000-80000mg/L之间, 并且含有药物残留等生物毒性物质, 处理难度较大。

2、能源和废气

发酵过程需要供应压缩空气, 还需要机械搅拌混合, 培养基的无菌消毒需要高温, 这些都消耗大量的蒸汽和电能, 部分企业采用自备燃煤锅炉发电或供蒸汽, 燃煤过程会排放高浓度烟尘和SO2, 对环境空气造成污染。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沼气, 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风险, 还有严重的温室效应。

3、原材料消耗和固废

发酵过程菌种的生长和繁殖要消耗很多营养物质, 包括淀粉、豆粉、玉米浆等农副产品和氯化钠、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等无机盐类, 发酵制药发酵液提取后所剩的药渣 (废菌丝体) 、燃煤后所残留的炉渣和粉煤灰、废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泥等固体废弃物, 直接排放环境也会造成危害。

4、噪声

生物发酵过程所用的压缩空气在压缩和释放过程会产生较大噪声, 发酵罐搅拌电机也会产生一定噪声。

三、发酵制药行业节能减排对策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污染物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 “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节能减排技术的实施应具备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三个要素, 要求人们综合地考虑和分析问题, 以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一体化的原则为出发点, 既要了解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又要熟悉部门和行业本身的特点以及生产、消费等情况。对于实施节能减排的发酵制药企业来说, 要从制药工业的特点出发, 在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生产设备、操作规程等方面分析减少污染物产生的可能性, 寻找节能减排的机会和潜力, 促进制药工业节能减排的实施。发酵制药工业节能减排主要从以下途径进行分析。

1、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实施清洁生产

企业是否采取节能减排环境战略被两个主观因素所左右:一是企业的成员特别是企业家对节能减排问题的观念;二是企业的价值观。节能减排问题若得到企业家的重视, 会有利于企业节能减排战略的制定;若企业家的节能减排意识进一步与企业的价值观达成一致, 企业形成节能减排战略便成为可能。只有企业家的高度重视, 企业才能形成节能减排的环境战略, 才能实实在在的推行“绿色管理”, 确保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节能减排的实践表明, 强化管理能削减40%污染物的产生, 而实行节能减排是一场新的革命, 要转变传统的旧式生产观念, 建立一套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 (EMS) , 使人为的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量减至最少。

2、采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完成动力, 进行节能减排必须使用清洁能源。能源使用的改进, 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减少排污创造了条件。应综合利用能源、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管理、调整产品结构和改革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率。发酵制药行业是蒸汽、制冷以及电能等资源能源消耗大户。制药企业若在工业园区统一供热、供汽, 则更好;若为独立的能源系统, 最好实现热电联供, 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浪费, 可采用燃油锅炉、燃气锅炉或采用高效低硫煤以及洗煤节煤技术, 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蒸汽利用后应进行汽水分离和凝结水回收再利用等, 可实现蒸汽余热的利用和水资源的节约。

3、采用合适的原材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原料准备是产品生产的第一步。原材料的选择与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量有很大的相关性。对于药品来说原料的选择由多种因素决定, 但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或高昂的费用来处理、处置生产过程产生的大量废弃物来弥补选择的缺陷。原材料的选择对制药工业生产是非常重要的, 直接影响生产的产出率和废弃物的产生量。由于发酵制药发酵过程所使用的原料以农副产品为主, 农副产品的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艺会影响其内在质量 (如采用热轧法和溶剂萃取法生产的豆油、豆饼粉的质量有很大差别) , 农副产品成分的复杂性及其对发酵菌种代谢过程影响的不确定性, 会在很难查清原因的情况下影响到发酵水平和药品质量, 因此, 对原材料质量的把握非常关键, 除了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外, 模拟生产条件下的摇瓶考察尤其重要。一些品种 (如红霉素) 发酵培养基预处理中用到的絮凝剂ZnSO4等会使药渣难以处理, 而一些环境友好性絮凝剂已经使用成功。

4、采用先进技术改造设备和生产工艺

发酵制药过程有很多大型设备, 工艺流程较长且非常复杂, 工艺参数控制严格, 因此存在很多节能减排机会。节能减排要求根据环境价值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全部潜力改革生产工艺, 更新生产设备, 尽最大可能提高每一道工序的原材料和能源利用率, 减少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物的排放。监测生产过程、原料及生成物的情况, 科学地分析、研究物料流向及物料损失状况, 找出物料损失的原因所在。遵循节能减排的原则与要求, 药品生产要在原料规格、生产路线、工艺条件、工艺选型和操作控制等方面, 加以合理改革, 并积极创造条件应用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效催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树脂和膜分离技术、隔离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 创造新的生产工艺开发全新的流程,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实现清洁生产, 彻底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在设备和工艺流程方面, 有以下具体改进措施:一是使用电机变频控制技术可以节约大量电能;二是增加冷却水的回收利用装置可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 以避免水源浪费, 减少废水排放;三是发酵培养基的消毒可由实灌消毒改为连续消毒, 可以节约蒸汽用量, 并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四是采用DO、PH、温度等在线监测设备, 达到对发酵培养基所需要的风、蒸汽、搅拌速度等的自动控制, 可以节约风、蒸汽、电能, 减少污染物排放;五是关键技术的革新, 采用先进、高效的设备, 提高产量, 减少废物的产生;六是改革设备布局, 避免操作中工件 (半成品) 传递带来污染物流失, 减少运转过程造成的产品损失;七是工艺操作参数优化, 在原有工艺基础上, 适当改变操作条件, 可延长工艺溶液使用寿命, 提高物料转化率, 减少废物的产生;八是工艺更新, 采用新工艺, 改变落后旧工艺, 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 从而提高物料利用率, 从根本上杜绝废物的产生;九是配套自动控制装置, 实现过程优化控制, 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污物产生。

5、废弃物循环利用

制药企业药品生产过程中物料输送、加热中挥发、沉淀、跑、冒、滴、漏、误操作等都会造成物料的损失———这就是产生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来源。实施清洁生产要求流失的物料必须加以回收, 返回到流程中或经适当处理后作为原料回用, 建立从原料投入到废物循环回收利用的生产闭合圈, 使工业生产不对环境造成危害。制药企业厂内循环有以下形式:一是将回收流失物料作为原料, 返回到生产流程中;二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经适当处理后作为原料的替代物返回生产流程中。废料经处理后作为其他生产过程的原料应用或作为副产品回收。

四、搞好末端治理是清洁生产的重要补充

1、废水的处理

利用微生物方法处理发酵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是最经济有效、也是目前已经大规模推广并成功运用的办法, 它符合自然环境的代谢规律。依靠对进入水体的有机物进行生物氧化或厌氧消化的自然净化作用, 可以将有机物氧化变成CO2, 或厌氧消化变成甲烷和CO2, 主要处理工艺包括好氧法 (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生物氧化塘等) 、厌氧法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法、厌氧生物膜法、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厌氧复合床反应器等) 以及两种方法的组合工艺, 它具有处理成本低, 处理量大, 不加入化学药剂等优点, 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中对废水处理的主要工艺。已经有实验证明, 通过使用氧化剂 (空气、臭氧、氯气等) 、还原剂 (硫酸亚铁、铁屑等) 可以把发酵制药行业废水中的污染物有效降解, 采用膜过滤等物理方法也可较好的处理这类废水。根据发酵制药行业废水特点, 采取适当的水质均化、絮凝、沉淀等预处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2、废气的处理

锅炉废气中所含的烟尘可通过静电除尘、布袋除尘、文丘里除尘、塔板除尘等方法除去, SO2可采用湿法脱硫、半干法脱硫、干法脱硫等去除, 都有显著的效果。沼气作为清洁能源可广泛用于民用燃气、锅炉或烘干炉燃气、沼气发电等。

3、固废的处理

发酵液处理后产生的废菌丝体可二次发酵作为肥料, 但应考虑其中重金属的影响;还可采取焚烧法处理, 但成本较高, 焚烧后排放的废气的除臭和无害化处理也必须注意。燃煤所产生的炉渣和粉煤灰可作为建筑材料综合利用。污水处理设施所产生的污泥可作为肥料、厌氧消化后制沼气或做建材用。

4、噪声的处理

可通过完善建筑布局、采用噪声较小的设备、加装消音器和减振措施、种植绿化带、建隔音墙和双层隔音玻璃等措施, 从噪声源、传播途径和影响受体等方面综合考虑减轻噪声。

目前, 我国大部分发酵制药企业生产能耗较大、环境污染严重、附加值较低。作为我国六大重污染行业之一, 原料药行业的环保问题业已越来越受到群众和政府的关注, 三废处理、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大。因此, 在发酵制药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战略是非常必要、非常紧迫的, 需要企业高度重视, 积极应对, 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 对产品生命过程全周期进行全面分析, 找到能资源消耗环节和产排污节点, 大力推进环境管理和实施清洁生产, 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钧、李志宁:药品的清洁生产与绿色认证[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杨军、陆正禹:抗生素工业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环境科学, 1997 (3) .

东岳化工:把节能减排做向全球 篇8

这个乡镇企业,就是现在的山东东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岳化工”)。

10月27日,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傅军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专访时,讲述了其旗下控股公司东岳化工是如何把节能减排工作做向全球的。

傅军说,在产品上,东岳化工创造了很多人们熟知的“第一”,但它在节能减排方面创造的“冠军”事迹却鲜有人知。

技术改变东岳

成立于1987年的东岳化工,在10年前迎来了第一次转机。

1996年,新华联集团控股东岳化工。在傅军看来,东岳化工生产的无水氟化氢和制冷剂的产品是氟化工行业的基础性产品,军事工业、航天航空、石油化工、机械、建筑、汽车、环保、电气仪表、信息产业、生活用具等行业和领域都与它密切相关,市场十分广阔。

但此前的东岳化工因为资金、体制等问题无法自主发展,且依靠国有企业淘汰下来的两台无水氟化氢小转炉更无法壮大。

傅军有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技术价值最大化”。他认为:“只有实现技术价值最大化,才能借助技术的创新,实现产品的升级、企业的升级。”

对此,东岳化工从氟化工基础产品无水氟化氢起步,通过技术的创新,把产品结构调整、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链条、奉献绿色产品作为重点,相继开发出绿色环保制冷剂和氟化盐系列、含氟高分子材料系列、氯碱系列、有机硅系列四大循环经济链条。

此外,东岳化工与上海交大合作研发的以聚四氟乙烯为主要原料的全球高端的离子膜核心技术——全氟离子交换树脂生产技术,曾被列为原化工部四大技术难题之一,这一技术的研发成功被称为“打破了数十年的美国、日本技术垄断,对中国氯碱行业、燃料电池和未来新能源革命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目前,东岳化工已形成了上下游产品接续成链、关联产品复合成龙、资源闭路循环为特色的生态工业体系,实现了产品及其废弃物在体系内的再资源化。东岳化工主导产品绿色环保制冷剂、PTFE高分子材料规模、技术、市场占有率居全球首位,成为全国最大的氟化工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

由此,东岳化工跻身2006年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排名第4位,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百强第52位。

投一个亿治污

制冷剂是东岳化工的主打产品,世界产量第一。在与新华联合作之初,双方就达成了共识:做绿色化工,坚守住节能环保的发展底线,企业内部制度规定,“不符合环保的项目不做,破坏环境的钱不赚”。

傅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东岳化工曾经生产过一个氟利昂的早期产品——F12,那时全国仅有4个厂可以生产,市场供不应求。但在2005年,东岳化工带头关掉了生产线,同时也关掉了年盈利700万的一条“财路”,原因就是这种产品严重破坏臭氧层。

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巨大,除了造成温室效应,为人类生态带来灾难以外,它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连锁反应,比如它会破坏平流层,从而导致白内障疾病的发病率增加,每年新增1万多名的失明患者。1998年,臭氧层保护问题得到了全球的关注。东岳化工审时度势,开始把绿色制冷剂作为自己的研发重点。

在傅军看来,“企业要尽可能多的承担社会责任。”

当东岳化工的董事长张建宏得知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明善教授在制冷剂替代品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之后,他从中看到了企业的未来,为了走出这条路,他每月数次往返北京,终于打动了清华的专家到东岳做实地考察。

1999年底,双方组建了“东岳-清华绿色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绿色环保制冷剂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家空白,还被美国SNAP计划(美国国家环保局新替代物项目)认可推广使用。

这是我国唯一自行研制开发并被美国、西欧等国家环境保护署认定并推广的带有绿色标志的制冷剂替代品。我国政府和联合国多边经济组织也因此将东岳化工确定为重点环保企业给予扶持。在悉尼召开的第20届国际制冷大会上,东岳清华绿色制冷剂1至4号被大会组委会认定为21世纪重点推广的项目。

随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市场通行证的东岳化工,其绿色环保制冷剂系列产品被广泛用于军工、电子、家电、汽车、航天、医药等行业,并成为春兰、海尔、格力、美的、长虹等100多家家电集团公司的供应商,制冷剂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6%以上,产品三分之一以上销往欧美、中东、澳洲、东南亚等地。

化工行业,因为与环境因果相连,唇齿相依,成为考验企业家环保意识的试金石。为了治理污水污染,东岳化工投入了1个亿的巨资。“这对于企业来说,是绝对没有任何经济收益的事情,但是它的社会效益很大。”傅军说。

CDM是如何建成的

由于生产制冷剂等化工产品必然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东岳化工作为国内最大的HFC22(传统氟利昂的替代物)生产企业之一,每年可副产上千吨HFC23(生产HFC22时所排放的废气,气候变暖潜能值是二氧化碳的11700倍),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不小。东岳化工很早就成立了一个机构,专门研究如何节能减排。

2003年,东岳化工敏感的捕捉到了CDM项目背后的重大机遇。根据《京都协定书》的内容,2012年以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当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以项目合作为载体的机制,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的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削减温室气体,所削减的部分可以作为自身的排放权使用。

傅军认为,这是一个合作双赢的项目。经过一番调研,东岳化工选择了日本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新日铁、日本最大的综合性贸易商社三菱商事作为合作对象。

经过中日双方3年的艰苦谈判和近半年项目建设,CDM项目于今年2月1日正式点火试车,各项参数也在随后的运行和调试中趋于稳定,并达到国际标准。

东岳化工采用了新日铁开发的HFC23分解技术,投资8000万元,建设了全球最大的CDM环保项目,目前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000多万吨,东岳化工从联合国一年获得8亿元的补贴,除了上缴国家和联合国环保组织以外,每年仍能获得几千万元的资金。而减排量如此之大的项目,全球仅有2-3家。这一项目标志着东岳化工在“科技、环保、国际化”的道路上实现了新的跨越。

据《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了解,新华联集团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投资已经超过了2个亿,“(企业)环保是要付出代价的,但这个代价是必须要付出的。”傅军说。

此时,《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从多方获悉,在东岳化工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和荷兰银行霸菱亚洲投资有限公司签署股权投资协议获得4720万美元的投资之后,近日,通过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聆讯,不日将进行初步推介。由此,以东岳化工为主的新华联集团化工板块浮出水面。

CDM项目

上一篇:寒假见闻五年级作文下一篇:质检部经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