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秀华《摇摇晃晃的人间》有感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余秀华《摇摇晃晃的人间》有感(精选2篇)

读余秀华《摇摇晃晃的人间》有感 篇1

——读余秀华《摇摇晃晃的人间》有感

杨元凤

去年年末时我读了余秀华诗选《摇摇晃晃的人间》。买这本书的当天我在书店无所事事地闲逛,随意从陈列得琳琅满目的书架中抽出了它。翻开序言,自序的末尾写到:“而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这极符合我对诗歌的理解。于是我把它从货架上取下来,和余秀华一起走了一遍这“摇摇晃晃的人间”.事实上我不怎么懂诗,更不会写诗,但这不妨碍我喜欢诗。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可以很恰当地表达我对诗的态度。我一直觉得文字有逻辑却也最随意,文学作品不同于我每天接触的法条,法律语言要求绝对的精确和逻辑缜密,而文学作品不需要我每个字眼都去一一琢磨,逐字逐句分析往往会破坏它们的美感。尤其是诗歌这种体裁,诗人的成就感来源于感动读者而非读者分析出他想表达的意思。诗歌的语言是飘逸的,它不受章法的约束,诗将那些难以通过寻常语言表达的情绪表露纸上,诗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美。因此读诗时比起追求诗的含义,我更在意自己内心的解读和诗带给我的感受。《摇摇晃晃的人间》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感,这本诗集里的诗,无论是对生命的思考还是对生活的观察,再或者是对开在春天里的一朵杏花亦或屋顶上跳跃的几只麻雀的描写,全都既质朴又奢华,每一首诗都有让我赞叹的句子。余秀华用恰到好处的词句、自然流畅的语言及舒服流畅的行文感动着我,让我感受到诗的美感的同时震撼于灵魂的强大。

余秀华生活在农村,出生时因难产缺氧导致脑瘫,在写字都非常吃力的情况下,她仍旧凭借着对诗歌的热爱写了很多好诗。诗的创作本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们不难想象一个不安于生活却热衷写诗的残疾农妇会遭受周围多少村民的非议和不理解。自身条件及生活环境的限制让余秀华的写诗之路变得雪上加霜。万幸的是这些阻碍都没有减少余秀华对诗的热情,身体的缺陷限制了她枝枝蔓蔓地向外生长,但思想的深邃却支撑着她在诗歌的路上走了很远。性格的执拗和不懈的坚持最终使得余秀华的诗被更多人所看到,生活里的苦痛都风干成了诗,涅槃后的她用一首首漂亮的诗告诉世人她在诗歌上的造诣。余秀华的诗风格独树一帜,语言娟秀朴实,诗里既有伤痛的鞭挞,也有瑰丽的向往,她将伤痛、苦难和美好通过诗的形式表达给世人看,向我们展示着一个摇摇晃晃在人间行走的灵魂究竟有多伟大。

《摇摇晃晃的人间》第一首诗《我爱你》里写到:“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读这几句诗时是去年年末,工作的繁杂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恐慌包围着我,这首诗让正处于焦虑中的我慢慢静下心来,在以后的夜里,我继续阅读了书里其它的诗。余秀华诗里选取的意象均为一些生活里常见的事物:稻子和稗子、村庄的风和河流、墓地价和坟头草、清晨的狗吠和短暂的黄昏……这些被人忽略的无比平凡的存在在她的诗里变得鲜活起来,我们日常看到的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开始变得有生命力,每一朵花,每一滴雨,每一丝微风都有了它们的语言,它们都在表达,而这些表达又通过余秀华的诗传递给了我们。天蓝得广阔,云白得纯洁,花开得鲜艳,蓬勃生长着的草绿得清新迷人,万物皆有灵,它们既美又浪漫,用心去看就会发现它们的诗情画意。光阴皎洁,我们应该欣赏,而不适宜肝肠寸断。

我不是余秀华,对她的境遇不能做到完全的感同身受,但我理解她的不甘与热忱,懂得在诗歌里爱着、痛着、追逐着、喜悦着的她从诗里获得的快乐和慰藉。写诗时的余秀华不再是那个口齿不清、行动不便、其貌不扬、不听劝告的脑瘫的村妇,她是完整的、快乐的、才华横溢的,“诗歌一无是处啊,但是,诗歌通向灵魂,灵魂只能被自己了解”,思想让余秀华闪闪发光,诗让她的灵魂变得耀眼。

余秀华曾在诗里说到:“我请求成为天空的孩子,即使它收回我内心的翅膀”.她确实也是这么做的,“作为我,一个残疾得很明显的人,社会对我的宽容度就反映了社会的健全度。所以我认为只要认真地活着,我的诗歌就有认真出来的光泽”.没有受限于身体和环境,余秀华将自己的思想无限放飞,用诗来应对生命给她的挑战。我不确定处于和余秀华同样境遇的话我能否如她一般不屈从于命运,毕竟做到泰戈尔说的“生活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并非易事,所以我敬佩余秀华。“保持很多的热爱和一点点野心”一直是我很喜欢的生活状态,余秀华做到了这一点。不囿于田间地头,不甘于被残破的身体及旁人的愚昧所困,她选择为诗去奔赴,去披星戴月,去不撞南墙不回头,她向我们露出她千疮百孔的伤疤,也带我们看了开满繁花的枝桠,她对诗的偏执以及对世间万物的悲悯铸就了这些优秀的诗歌。

海子在《夏天的太阳》里说:“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希望这一生,除为俗事所累外,我们能多看看这个璀璨俗世,再多热爱一点世间的美好事物,比如桂花开时的微风,皎洁月牙旁的云朵,静谧深夜里的雨声,春天第一根抽枝的柳条,夏天第一杯冰爽的柠檬汁,秋天第一片红色的枫叶,冬天第一朵晶莹的雪花,希望行走在这摇摇晃晃的人间遍历山河后,我们依旧觉得人间值得。

读余秀华《摇摇晃晃的人间》有感 篇2

“人老了, 哭出来就可耻了”, 因为不能哭, 因为这倔强, 所以余秀华选择了诗歌, 诗是对她唯一的救赎, 摇摇晃晃的人间唯一的拐杖。她由于出生时倒产缺氧造成脑瘫, 一生与不幸结缘, 她用了很多年才学会走路不摔跤, 写下一行歪歪扭扭的字要用上好大的力气, 她至今说话仍然口齿不清。

读她的诗, 那里是诗意人间, 真实、苦涩而浪漫, 一颗雨珠抱着一颗雨珠, 一层意象裹着一层意象, 一种希望透着一种希望。我在余秀华的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中, 没有读到评论界所言的粗砺、放纵、泥沙俱下, 也没有想象中她对苦难的声声指斥, 相反一个女诗人的浪漫、细腻、温情、深爱流淌于字里行间。她是那样的深情, 那样的唯美, 连平常的雨水、露珠、野草、蜻蜓在她笔下都是那么的诗意盎然。母亲头上的白发, 中年男子捧着的大肚子, 吠叫的小狗……平常的农村生活在她笔下别有一番韵致, 现实一经落到她的笔上就具有了震撼人心的魔力。她看见了现实, 而我们平常是看不见这悲苦人间吗?

生命的苦难经诗意的勾兑, 无望之中便也有了希望。文字在笔尖绽放, 生命的浪漫在心头绽放, 它们连着生活却又超越生活;它们承载着她那么厚重的感情。苦难落到她的诗里, 就化了。诗意落到笔上, 就把眼神点亮了。余秀华已艰难地在人间行走了近四十年, 而读她的诗, 仍是一派小女子模样, 透着可爱、俏皮、倔强、坚强, 分明就像邻家诗情盎然的妹妹, 绝顶聪明, 坚强脱俗。她说她是农妇, 也会骂街, 少不了劣根性, 但在她的诗里, 我看不到那样的影子。掩卷合书, 余秀华喜欢的月光似乎还停留在窗子上, 沾她的灵性, 诗意也住进了我的心里。

余秀华在诗的世界里, 把困苦写得有声有色, 把所有的悲伤、不甘、固执, 写得就如同风吹稗子的自然歌吟。在摇摇晃晃的人间, 她最需要的是读懂她的人, 而不是对她好奇、说三道四, 甚至盲目消费她、质疑她的人。读余秀华的诗, 或许不同的眼睛读到的便是不同的景象。但我相信, 除却对一个才华横溢女子的欣赏, 除却对一个诗意灵魂的理解, 还需要太多的东西才能读懂跳跃的诗句里寄托的无限情感。她的诗轻灵如白云, 又厚重如土地。深爱的执著与尖锐的反叛就这样矛盾、和谐地同时出现在她的诗里。

余秀华在乡间的土地上自然地生长, 诗意不需要刻意地雕琢, 也不需要学院化的指点, 坦坦荡荡、原汁原味就是余秀华的诗。她并不需要把诗写得圆融, 也不需要把诗写得像“艾米莉·狄金森”, 她就是她, 没有人可以替她消化一遍苦难, 她也绝不会去重复别人。或许我们对诗人、艺术家表达尊重的方式需要改一改, 为什么一定要成为别人呢?假若成功的标志就是成为某人第二, 那还不如不要这虚名, 不要这成功, 不要这样被重视。

“连江水都缓慢了, 光阴到了这里就有了停泊的愿望, 它允许一个女人在小巷里慢慢走, 允许她慢慢地爱, 慢慢老。”余秀华笔下的女子不同于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另有一番韵致。她也玲珑优雅, 有着一份从容, 但我们看不清她的面容, 她也有哀愁, 却隐忍在骨子里, 外溢的却是冷冷的、尖锐的词, 在她这里, 没有眉尖心上的那一抹娇羞。几分坦荡、几分锐利、几分深情, 这个尖刻的女子, 把诗歌写得这样生动, 把凡俗的物品统统召唤进诗歌里, 毒素、酒瓶子、烟头, 甚至还有坟头, 她把前辈诗人剥得远远的苦难又悉数召了回来, 任性、乖张、痛疼, 对爱的呼喊、期待, 就这样醉在了每一行歪歪扭扭的文字中。

明月光照亮离愁, 但余秀华的离愁在哪儿?她像生了根一般, 长在横店, 长在乡村, 长在苦难之中。纵便是她的心能飞翔, 双腿却不能奔跑。但她止不住的悲悯, 对自己、对他人, 也对自己眉尖心上想象中的恋人。在她的诗里, 有一不小心就被痴呆女儿的白发绊了一跤的母亲, 有唐诗里的月色, 有为灵魂指路的游鱼, 甚至还有翻动春色的蚯蚓, 还有一个恍惚的、夜夜前来看不到面容却不断离别又复归的男子。请勿嘲笑她的单相思, 一个女子一生未曾得到真爱, 一生不曾拥有一个真正理解自己、欣赏自己的爱人, 是何其悲凉。除却诗歌, 世间还有什么能慰藉一个女子的七窍玲珑心?诗是用来诉说的, 但假若这一生的诗情能换一种方式表达, 与一个有情郎共同把盏话一窗月光, 哪怕仅仅是疏影横斜的几根树枝, 一点明露, 一缕清风, 怕也不是今天笔下的清冷倔强吧?若生活给余秀华一点温暖, 她的诗情喷薄当有另一番景象。

才华是需要相爱的人相互激发的, 而将之用来做今生的拐杖, 支撑外表强大而内心孤独的灵魂, 谁能不在心底发出一声叹息!

她在诗歌里过活, 在诗歌里过独属她的慢时光。慢慢变老, 也是不能承受的啊。一颗诗心未老, 一片诗情还未来得及全情绽放, 任何的突然、慢慢, 对这样的女子不是都太残忍了吗?“她提着竹篮。而日子在篮底漏不下去”, 漏下不去的篮子, 漏不下去的日子, 全部拎在手上, 不是太沉重吗?好在“抬头就见云朵往江边飞去”。那一抹飞去的轻盈, 其实是长在心上的, 飞翔, 往江边飞去, 再飞过一座山、一座城市, 去找你“金黄的呼吸”。余秀华隐居在自己的诗里, 活在真实的苦难之上。她想飞, 让诗情纵越, 却总是还差那么一点点, 没有人为她的诗情, 点上一把心灵之火。或许这就是求之不得的爱情。

“不一定, 每个人都有一个春天。不一定他的肋骨上, 会长出一个女子。不一定这个女子妩媚, 在风起之时挥动手帕。”每一个女子内心深处都会渴望一个春天, 渴望自己如同花朵般的一次绽放, 渴望一次真正的爱情, 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未等到真爱, 自己就要枯萎了, 未待到绽放就要憔悴了。而至余秀华这样才华灵秀的女子, 更痛苦的事情在于没有人懂得她的诗情, 身边的人更无法理解她诗意的世界。几年、十年、二十年……余秀华就这样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生活的苦难, 默默在诗歌里吞吐内心万象。

【读余秀华《摇摇晃晃的人间》有感】推荐阅读:

余秀华诗06-19

上一篇:建筑电气专业细则下一篇:发生停电应急预案演练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