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电影节的营销模式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戛纳电影节的营销模式(推荐8篇)

戛纳电影节的营销模式 篇1

自1947年创办戛纳电影节以来,戛纳已逐渐从一个海滨小城变成世界上吸引

商业团体和个体游客最多的城市之一。戛纳电影节每年吸引至少6万名电影界专 业人士和20万名游客,电影节的11天中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达2亿欧元,间接 经济价值高达7亿欧元。

获得戛纳“金棕桐”奖是许多电影业者的无上光荣,但很多人不知道,戛纳

电影节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是全球电影界专业人士的一次重要聚会,电影节期间举 办的各类交易会是全球各电视台及电影公司推销或选购片子的重要渠道。高昂的 场租费自然是戛纳回收电影节支出的第一笔可观收入。

除交易会场馆外,戛纳的旅馆业无疑是从电影节中获益最多的行业。电影节 期间,戛纳城内和郊区的各大旅馆纷纷提价,这段时间的客房早在去年底便已基 本预订一空。

由于许多美国展商和游客纷纷预订了本次电影节期间的客房,当地旅馆业人 士认为今年将是他们收入最好的年份之一。据悉,今年电影节期间普通客房的住 宿费为每天490欧元到900欧元。高级一点的旅馆如卡尔顿,以肖恩。康纳利、阿 兰·德隆、索菲娅·罗兰等知名影星命名的高级套间每天价格为1.2万欧元。更有 马丁内斯旅馆推出面向大海、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超豪华套间,其价格甚至高达 每天2.8万欧元。据预测,本次电影节期间的客房收入将达到当地旅馆业年收入 的15%。

此外,戛纳的各大餐馆在电影节期间也是人满为患。蓝色海岸除风景绝佳外, 还以美食出名,人们在参加戛纳电影节的同时,免不了要品尝一下地中海的海鲜 以及当地特制的葡萄酒。

戛纳的交通工具租赁业也要红火一阵。以欧洲汽车租赁公司为例,该公司蓝 色海岸分部有4000辆汽车之多,但每到电影节开幕之际,这些车必定被租赁一空, 这段时间公司业绩往往要上升30%以上。

2002年的第5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给这座仅有7万人口的法国南部小城带来 了1.1亿欧元的财富。一年后的第5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戛纳市政府仅为举办 电影节花费了500万欧元,在12天的时间里,据估计,每年的戛纳电影节创造的 直接和间接经济价值高达9亿欧元。

一位会展业资深人士曾如此评价,“如果在一个城市开一次国际会议,就好比 有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撒钱。”同样,如果在一个城市举办一次成功的影视节庆 活动,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撒钱。5.2.2戛纳电影节的整合营销传播

戛纳电影节之所以能给这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带来如此大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是因为戛纳电影节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号召力,它是怎样建立戛 纳这样的品牌呢?当然少不了整合营销传播手段的应用: 第一,在戛纳电影节举办初期,当然少不了在电视上、报纸上、杂志上放广

告来提高其品牌认知度。因为在电影节创办初期,观众对这个品牌的认知度还是 很小的,主办方通过广告来树立其品牌形象,达到广泛地认知度。

第二,通过公共关系来树立“戛纳”的品牌,每年在电影节举办之前,主办

方都会邀请世界各地的媒体来召开新闻发布会,而且各国送去的参展的影片剧组 也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这样一来,不仅给送展的电影做了宣传同时也给戛纳电影 节这个盛大的节日做了无形的让人信服的宣传。戛纳电影节主办方和当地的政府 也有着良好的关系,政府在多方面给予电影节支持,如2007年5月25日日下午 1时,戛纳市长及副市长在旧城区一所旧堂附近设宴,招待500名外国传媒及政 府官员品尝地道法国菜,现场还有穿上地中海民族服装的人吹奏乐器,相当热闹。每年的戛纳电影节,为小城里的居民、宾馆、咖啡馆都带来了非凡的经济效益, 这就更加增进了主办方和社区之间的关系。电影节最大的合作伙伴和最重要的媒 体伙伴Canal+电视台巧年来一直独家转播电影节的开幕式和颁奖典礼,而且合 同已续签到了20n年。虽然Canal+电视台对其付费多少讳莫如深,但据推测, 它每年为报道电影节的投入至少为600万欧元。

第三,活动赞助。戛纳电影节属于那种发展的比较成熟的节庆产业,人们传 统地认为,影视节庆活动的盈利主要是票房,而作为一个成熟的影视节庆品牌和 商业化程度十分高的戛纳电影节则主要通过广告商的赞助,世界各种顶尖品牌希 望通过这样一个顶尖影视节庆品牌让更多的时尚精英认识它们,让更多的媒体关 注它们从而让更多的观众熟知它们。例如,巴黎欧莱雅是他们长达12年的指定彩 妆合作伙伴,很多明星的妆容都是巴黎欧莱雅打造的,另外还有惠普、雷诺、Chopard、AKAMAI等等。

第四,销「售促进。戛纳电影节作为一个产品发展期,主办方己经不需要通过 门票促销的方式来增加经济效益,因为戛纳开幕式的入场券成为当日影展的“抢 手货”,由于所有的门票全部以赠票的形式向与会嘉宾发送,组委会同时要求所有 持门票入场的男士必须着西装,打领结,而女士则要着晚装,作为回报,他们将

和那些国际明星一样享受穿越红地毯的最高待遇。然而2000张门票注定只能满足 一小部分人的需要,于是在会场入口处,不少穿戴整齐,气度不凡的绅士颇为不 合时宜地站在那边,每每看到有人准备入场,便低声说道:“有多余的票吗?”另 有一些不那么含蓄的干脆高举牌子—“一千欧元求票”。

第五,关系营销。无论是政府对戛纳电影节的关注与支持,还是Canal+电视 台15年来一直独家转播电影节的开幕式和颁奖典礼,而且合同已续签到了20n 年,这样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主要还是电影节组委会通过

戛纳电影节的营销模式 篇2

一、“题材决定论”的胜利

纵观历届戛纳电影节上华语电影的获奖情况, 不难发现, 名导演、大制作显然不是评委关注的重点。因为无论是早期的张艺谋及其《菊豆》、《活着》, 陈凯歌及其《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 王家卫及其《花样年华》、《春光乍泄》, 还是后来的姜文及其《鬼子来了》, 所谓有名、大场面都只是对华语受众群适用, 而在西方人眼里都是小众和边缘的, 更遑论王小帅、娄烨、贾樟柯、伍仕贤、廖琴等。事实上, “第六代”在戛纳的获奖影片大多采用的是非职业演员、小成本制作。因此, 华语电影在戛纳的成功另有原因。一个直观的经验是, 上述导演的获奖影片在题材上确有几分共性, 概括起来有如下类型:

(一) 中国形象片。或者说对“中国形象”进行符合西方想象的书写。通常, 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电影生产, 要想在国外获奖, 完全不考虑西方人的趣味诉求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实上, 除了个别影片, 如王家卫的《蓝莓之夜》, 绝大多数华语获奖影片都极具“中国特色”。譬如张艺谋《菊豆》、《活着》、《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均取材于旧中国的人和事, 尤其是《活着》对“文革”大胆的描写, 极大满足了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和《荆轲刺秦王》, 一个极度渲染“文革”的暴力、非人性, 另一个则将英雄的壮举描写成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而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也是以60年代的香港作为背景, 并在其中穿插当时发生的政治事件。这些电影都非常符合欧美电影偏好的“政治后景中的爱情叙事”模式。近些年, 戛纳等西方电影节又有青睐中国第六代之趋势。如继2005年王小帅的《青红》获第58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后, 《春风沉醉的晚上》的编剧梅峰获第62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王小帅的《日照重庆》在63届戛纳电影节入围“金棕榈奖”主竞赛单元, 贾樟柯的《天注定》则获得了第64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而这些影片的共同点就是关注那些基于社会禁忌而不可言说的中国现实, 显示出了西方人对华语电影取舍的新标准。

(二) 话题性影片。与“中国形象”书写相关, 在戛纳获奖的华语电影尤其是内地电影, 大多极富话题性。早期的如张艺谋的《菊豆》, 其直指传统伦理道德对人性的压抑。《活着》及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则是刻意选择“文革”话题大做文章。王家卫的《春光乍泄》和娄烨的《春风沉醉的晚上》, 选择的是同性恋这一国际性的敏感话题。荣获第53届评委会大奖的姜文的《鬼子来了》, 立足对中日战争中人性愚昧的批判。王小帅的《青红》在一段爱情故事背后植入对“知青”史的深刻反思。而第六代另一位领军人物贾樟柯的《天注定》, 更是将国内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直接搬上荧幕。这些具有话题性的影片在戛纳引起了强烈共鸣。作为艺术电影的殿堂, 事实上, 戛纳电影节与奥斯卡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非对立的。由于艺术电影受众群有限, 所以更加需要特定平台来宣传。而每年选送戛纳的影片数不胜数, 想要从中脱颖而出, 话题性的选材就成了非常关键的一点。尤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中国而言, 想与其他国家的电影竞争, 在话题上取胜可以极大增加获奖的几率。同时, 为了扩大其影响力, 戛纳也需要话题性强的影片作为宣传的手段。

(三) 艺术性影片。在戛纳获奖的华语电影中, 具有较强艺术性的作品也深得评委青睐。如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描写了两位已婚男女之间微妙的情愫, 而这段“发乎情, 止乎礼”的感情更是涉及到道德与情感如何选择这一道德伦理层面的话题。不仅如此, 这部电影的剪辑和服装设计都十分的细致和精美。陈凯歌的《霸王别姬》除了具有话题性之外, 其对中国传统京剧文化的发扬和传承也是不可否定的。相较于前辈, 第六代在戛纳获奖的影片大多艺术成就不高, 主要以话题性取胜。这除了和第六代导演大多推崇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写实风格之外, 也与资金、设备的匮乏等有关。戛纳电影节作为艺术电影的最高殿堂, 以艺术性取胜的获奖电影具有更大的含金量。

二、“罗拉”疾走后的尴尬

一个国家的艺术文化被国际所认可, 很大程度上是与其经济地位的上升正相关的。正是由于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日益崛起, 使得国际电影节不得不暇顾华语电影的存在。而经济强势并不等于文化优位, 因此, 华语电影在戛纳屡屡获奖的背后, 无法否认有“同情分”的存在。回顾二十年来华语电影在戛纳的奋斗史, 同样不难发现, 生态失衡与后劲不足是突出问题。具体观之, “繁荣”的同时伴随着尴尬与遗憾:

(一) 第六代积极参赛并获奖, 而老导演却大多无果而归。近些年, 在戛纳获奖的华语电影呈现出第六代导演“霸占”奖项的趋势。的确, 自2000年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在戛纳获最佳艺术成就奖之后, 老导演基本就在戛纳销声匿迹了。而在姜文的《鬼子来了》打响第一枪之后, 第六代导演开始在戛纳崭露头角。如在2002年举办的第5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 伍仕贤的短片《车四十四》成为首部入选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华语影片, 廖琴的《哭泣女人》则获得了“一种注视”特别提名奖。随后, 王小帅、贾樟柯、娄烨的作品屡屡成为了戛纳电影节的新宠。而在此期间, 老导演并非没有参赛, 如陈凯歌携《梅兰芳》、《搜索》多番参赛, 但最终均颗粒无收。最近, 张艺谋的新片《归来》又未能在戛纳参赛。王家卫于2007年拍摄的《蓝莓之夜》虽入围了“金棕榈奖”主竞赛单元, 但最终毫无收获。究其原因, 除了戛纳对中国新锐导演的扶持之外, 老导演作品的退步也是其难以获奖的重要原因。与之相比, 第六代导演在戛纳获奖的作品, 大多怀着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密切关注。当然这也和第六代导演的电影在国内的尴尬处境有关。早期第六代的作品大多制作粗糙, 内容也是局限在个人情感上, 艺术性和思想性都不高。而我们从近年在戛纳获奖的影片可以看到, 第六代的作品已经不再局限于个人情感, 他们更倾向于关注社会问题尤其是边缘人的生活。但是由于他们的作品往往争议性较强, 很难在国内通过审查, 所以他们希望能通过在国外获奖以获得国内公映的机会。再加上戛纳电影节在评选过程中非常注重话题性, 甚至有时候作品争议越大, 得奖的几率越高。而第六代导演恰恰是以话题性取胜, 这也是第六代导演在屡屡戛纳获奖的重要原因。

(二) 新锐导演参赛以求解禁, 但在国内的反应并不理想。第六代导演青睐戛纳基本呈现为一种“参赛——获奖——获得投资”的循环。好在最近几年, 他们在戛纳的表现十分出色, 这大大改善了其在国内的生存处境。例如, 王小帅的《青红》获第58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春风沉醉的晚上》的编剧梅峰获第61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王小帅的《日照重庆》在第62届戛纳电影节入围“金棕榈奖”主竞赛单元;贾樟柯的《天注定》入围“金棕榈奖”主竞赛单元并获最佳编剧奖。然而, 这些电影虽然屡屡获奖, 但却难以在国内公映。第六代导演之所以出国参赛, 初衷本就是希望通过在国外获奖取得知名度, 从而可以在国内成功解禁, 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原因之一, 正是这些影片争议性太强, 审查通常难以通过。如《春风沉醉的晚上》, 由于同性恋题材被禁;贾樟柯的《天注定》, 目前也只能在视频网站上看到。即使是那些勉强公映的影片, 票房也十分惨淡。如王小帅的《青红》, 票房仅400万;《日照重庆》, 票房不足500万。第六代导演拍摄电影的资金来源往往依赖于自筹资金和国外资金。而这些资金毕竟非常有限, 这对第六代导演的后续创作是非常不利的。

(三) 题材、内容过于狭隘, 缺乏深层的人文关怀。由于近几年在戛纳获奖的华语电影大多出自第六代导演之手, 其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局限性也造成影片艺术价值不高, 尚缺乏人文关怀的沉潜与砥砺。王小帅的《青红》虽试图展现“知青”下放政策对一代人命运的影响, 但无奈着眼点过窄, 将一代人的命运仅仅浓缩到了一对情侣身上。虽然这一事例具有典型性, 但并没有完整、深刻地表现“知青”及其后代的命运。在这部电影中, 导演更多表达的是近距离的控诉, 而不是深层次的反思。王小帅的另一部电影《日照重庆》试图描写一个父亲的忏悔, 但整部电影显得十分拖沓。贾樟柯于2013年在戛纳获奖的影片《天注定》, 是一部反思现实的佳作, 相对于前面的两部作品视野广阔了很多, 将近几年发生的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串联起来, 但依然是控诉大于反思。

戛纳电影节中国电影的卖场 篇3

一年一度的戛纳电影节如期举办。电影节总监迪耶里·弗雷茂抱怨中国电影人报送的选片数量很有限,积极性不高。其实,这种现象也反映出近年来中国电影人对国际三大电影节的态度变化——从之前的趋之若鹜,到如今的从容淡定,甚至有些漠不关心。不要说报名没有以前那样踊跃,即便报名,也不像过去那样迫切期待电影节的艺术认定,而是为了在中国电影市场卖个好票房做些暖身活动。如今戛纳电影节在中国电影人眼里,多多少少有些电影卖场的意思。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中国人感兴趣的可能是杜琪峰和施南生成为评委,以及范冰冰走红毯时的中国红礼服,以及唯一入围展映环节的《武侠》。除此之外就是《龙门飞甲》《大闹天宫》等诸多国产影片的大声吆喝。其实这种以市场为目的亮相戛纳的做法,早在2005年陈凯歌的《无极》就开始了。

这次有媒体问施南生,为什么近几年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的作为越来越小?她很淡定地回应:一种电影风格的开端,或者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总是容易受人注意的。而现在的中国电影已经融入国际电影的范畴,不是那个浪潮兴起的时代,如此表现不足为奇。

也许这种过于官方的回答让人不太“解气”。在笔者看来,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社会在快速发展,经济实力迅速增长,电影业开始从感性的艺术创作发展到理性的产业操作,三大电影节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工具而非艺术的终极目的。

事实上,三大电影节无论如何标榜自己对艺术创新的作用,其结构依然是一个产品博览会:首要任务是市场交易,其次是为获得交易应该做的评选和展示。只不过,在过去的年代里,中国电影人把评选展示放在最神圣的位置,而核心的交易则变得无足轻重。现如今的这种改变,是中国电影产业和电影人整体认知的改变,是以获奖为荣到票房为王的根本转变,是产业观念的改变。与迪耶里·弗雷茂先生相反,我认为中国电影人的这种表现比以往更加积极。

微电影的营销模式 篇4

目录

一.对微电影以及商务微电影的介绍及见解 1什么是微电影 2什么是商业微电影 3微电影和商业微电影的差别

二.商业微电影的营销模式分析

1.商业微电影的出现

2.商业微电影出现的原因和产生背景 3.商业微电影的发展 4.商业微电影的特点

5.商业微电影相对于普通广告的优势 6.商业微电影的商业价值 7.商业微电影的传播机制 8.微电影营销的注意点 9.行业现状及其弊病 10.商业微电影的发展方向 11.企业微电影营销成功的必要条件

正文

一.对微电影以及商务微电影的介绍及见解 1.什么是微电影?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Wiki给出的解释:微电影(英语:microcinema,在其名词发源地中国通常称之为Micro film)为短片分类之下的另一分支,华语地区对于微电影之时间长度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在中国,通常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如Youtube、土豆等视频网站),适合在移动状态或是短时间休憩状态下所观看,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短片。其时间长度通常低于300秒,可以单独成篇,但也有成系列的微电影。现今,每年有连续三天会在分属全球十几个不同国家的50多个城市同时举办“国际非常短片节”(Very Shor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参展作品的限制为不超过三分钟的短片为限。内容型态包含:公益推广、形象宣传、商业订制、个人创意等等,因其模式是在网络上以超短时(30~300秒)且有完整剧情的影片呈现,对民众来说是受欢迎且具有吸引力,因此近年来微电影以各种形式被社会各界广泛地使用中。

虽有“微电影”一词,但此类影片类型在各方面上,并不具备与“短片”一词所代表的影片类型作区别的特质。在国外此类型影片,一般还是以"Short film"(即“短片”)来称呼。有人认为“微电影”一词,仅是华人媒体业者为了商业考量,在“短片”一词上作装饰来区别一般的短片,强加独创的名词,事实上微电影并非短片的分支,但依然是短片。

事实上,百度和wiki分别从不同侧面解释了微电影这个名词,百度的解释很明显是国内人士编辑的,也代表了我们眼中的微电影的概念,我们认为它是指那些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相对于普通电影微型化的视觉作品,该作品不限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以连续成剧或者系列,也就是说,它拥有普通电影拥有的大部分性质和特征;但是,wiki却不这样认为,wiki认为它只是短片的一个分支,说是微型电影还太勉强了。这很显然是外国人或者是其他方面的见解,体现了文化之间的差异。虽说一方坚持是电影而另一方觉得比较牵强,不过正好双方又恰恰是互补关系,我们可以认为微电影既具有微型电影的性质在其本质上又分为短片的一种,有了这种性质,它的伸缩性和扩容性就变得很强大了。

2.什么是商业微电影?

所以,假如以如此概念定义微电影的话,那么,商业微电影的概念也就很好判断了。虽然百度百科里并没有明确的对什么叫做商业微电影做出明确的解释,但是我们自己也能够解释的很明白。

我对商业微电影的见解:我觉得商业微电影就是利用微电影的嚼头人为制造出的为营销效力的新型商业广告。

是的,追究其本质,它还是广告的一种,但有别于电影,与其它媒体植入的广告不同,商业微电影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广告,整个影片全过程可能说的都是一个产品或者为某一方面做的宣传,可是,却冠以微电影的名号,来吸引人气,推销产品,不是做得很好么!商业微电影必然拥有微电影拥有的一切属性,也在一些层面对微电影做了创新,其引起的新型广告热潮带我们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3.微电影和商业微电影的差别

我觉得二者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是否为了商业利益而制作”,因为微电影一般都是草根级的普通大众制作出的,为了表达一定的感情和内涵以及主题而创造的非商业性作品,而商业微电影则是为了推销自己的品牌或者产品而有意创造的,引导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营销性质的作品,所以,两者的区别关键就在于是否为了商业利益而制作这个字眼上了。

二.商业微电影的营销模式分析 1.商业微电影的出现

商业微电影乃至微电影的雏形其实是2010年凯迪拉克和中影集团携手吴彦祖斥1.3亿巨资创作的《一触即发》,影片中吴彦祖在短短的90秒的“微时间”内,在凯迪拉克赛威的帮助下,甩开对手,最终与合伙人成功交易。整部影片的时间虽然较短,但是颇有好莱坞大片的风范,跳伞、追车、爆炸等多种电影特技形成独特的视觉体验。整个影片中除了广受欢迎的明星吴彦祖外,恐怕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逃脱工具凯迪拉克赛威了,因为它从头到尾,风头出了个遍,实在是叫人难以不对其感兴趣啊!

没错,如果你对这部电影里面的汽车感兴趣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对于制作方来说就开始起作用了,它本来的目的就是唤起那些汽车迷的共鸣。在这部微电影的背后,制作方总是在用更多的时间思考产品的受众是谁,他们自身有着怎样的故事,他们记忆里最深层的感动来源自哪里,产品本身的属性回归到用户身上,就可以找到很多共鸣点,《一触即发》把梦想与激情贯穿在整部电影中,锁定了汽车爱好者——年轻人和中年人。

一个好的商务微电影首先它是一个能够让人记住的电影,其次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广告,然后是关注植入产品的属性。看了吴彦祖在电影中的视觉体验,你是不是想驾着车在一望无际的公路上飙车了?而这辆车,当然是凯迪拉克赛威了!

所以,这个《一触即发》的出现,即代表着商业微电影的兴起。它不仅为什么是商业微电影做了一个较为完美的定义,更为今后商业微电影的发展方向以及制作方向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模板。

2010年,商业微电影作为新兴之秀崛起了。2.商业微电影出现的原因和产生背景

商业微电影的诞生看似是在一个短期过程中完成的,其实则不然。

首先谈谈它的诞生背景吧。首先商业微电影是新的广告发展形势的需要,广大网民对于广告的容忍度越老越低,尤其是那些生硬的、直白的、叫卖式的硬广告。其次是网络视频平台竞争的推动。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在视频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热门影视剧的版权也随之水涨船高。再者是碎片化传播时代的需要,现代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娱乐时间零星、短暂。

其次还有很多从其他方面阐述的微电影的诞生原因及背景,主要是以下几方面。Web3.0的必然产物

高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广告的新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历史条件,可以一句话概括为Web3.0 造就了微电影。企业广告的演变离不开媒介形式的演变,企业的广告形式在Web3.0时代需要创新,传统的硬广告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尤其是2011年广电总局更是颁布了“限娱令”,“限广令”更是进一步压缩了电视植入式广告的空间。此时,活化的软性植入方式必然是未来企业广告的走向。

影视技术的更新和普及是微电影产生的直接驱动力

影视技术突飞猛进,影视设备的购置成本大幅降低,技术壁垒越来越低,甚至用照相机、手机就可以拍摄制作微电影。例如《纵身一跃》就是蔡康永用Sumsung Galaxy拍摄出来的。影视技术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尝试微电影的制作、发布,这也正是微电影能够发展壮大的直接驱动力。没有影视技术的进步普及就不可能有微电影,这是微电影制作的最现实的物质基础。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但真正把它提升到“电影”层次的,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登堂入室,上升到电影的层次。投资规模也从几千几万上升到几十万不等。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商业微电影显然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而是很多矛盾纠缠了许久后稍稍解开诞生的适应了新时代要求的“异形”商业广告。从本质上来讲它是由时代的发展培育出来的富有无限生命力的新生儿。

3.商业微电影的发展

从最初的带有汽车广告性质的作品到现在扩散到个行业中来,已经出现了很多有别于上面介绍的商业微电影,而事实上,商业微电影的也确实做得越来越动感流畅了,虽然我还得举一个跟汽车相关的例子——莫文蔚为凯迪拉克拍摄的广告《66号公路》,但是人家做的就是很带感啊,起码我是想开着他们的新车在公路上“撒野”了,而其他的食品类微电影虽然也一定程度上令人垂涎三尺,可是还是差强人意吧!总之,现在商业微电影正在蓬勃发展,发行数量虽然不是呈直线型上升吧,也是增长很快的,而且质量普遍提高,创新程度也随之增加,关键是越来越引起电影受众群体的共鸣了。

4.商业微电影的特点

商业微电影最常见的地方当然是微博了,尤其是新浪微博。这样的特性不光是因为二者都是微时代下的产物,最关键的是微博是当前网络广告流通最快最广的地方,大家当然喜欢把自己的作品投入到有宣传价值的地方啦!

说起微电影的特点,就不得不提一下微传播,因为微传播是微电影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微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集合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特点,在互联网上平等、去中心化和反权威精神的基础上,融入了个人性、及时性、互动性,将网络媒介打造成为信息交流的平台。微电影正是流淌于这种微传播当中的新血液。借着微传播的力量不断地被广为人知。

抛去微传播,商业微电影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即:草根互动性、微营销性、借微博之势和广告电影化。没错,通过和平民大众之间的互动,借着“微”力量,以微博微靠山,电影化的新型广告就是商业微电影!

微电影有着“三微”特性。即:微时、微制作周期、微投资规模,这也是他的三个优势。微时即意味着制作时间短,省成本,而为制作周期即意味着流通的迅速化。微投资规模有利于一个企业节省它的广告制作费用,也是节省成本的一个好方法。

5.商业微电影相对于普通广告的优势

更具吸引力。每个人都可能仅仅因为对微电影内容的好奇而播放、欣赏,而 普通的企业广告宣传片却无法吸引不相关观众的目光。

更具亲和力。普通的企业宣传片纯粹以宣传自身为目的,容易引起观众的抵触情绪,而企业微电影的剧情、内容更容易让人接受。

更具可看性。剧情赋予了企业微电影更丰富的表现形式,相对于千篇一律的企业宣传片,企业微电影可以包含更丰富的创意元素。

更具传播力。好的微电影作品能够将企业品牌融于故事情节,与观众情感共鸣,因而观众的参与深度更有利于传播。

6.商业微电影的商业价值 商业微电影对于受众的价值

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软性广告营销方式向受众宣传自己企业的形象或产品功能,迎合自我意识时代下人们反抗填鸭式生硬宣传的需求。对于一部好的商业微电影,观众觉得它并不是令人厌烦的广告,而是能令自己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的小电影!

商业微电影对于企业的价值

大量消费者转移消费阵地,开始网购,为了追踪网络上的目标消费者,微电影成为了众多知名企业塑造品牌的不二选择。是的,微电影正在成为一个企业展示自己的新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表现出色,你有可能就成为一代新的王者。

商业微电影对于广告公司的价值

微电影营销的项目周期短,资金回笼快,广告效果易于监测评估。为广告公司找到了新的营销手段。

7.商业微电影的传播机制 渠道

第一类是视频门户网站如优酷、搜狐 第二类是官网,权威、目标受众集中

第三类是微博,门槛低、多平台、传播快、互动性强 第四类是社交网站、论坛等其他传播渠道

对比各类传播渠道,我觉得对于中小型企业,首选微博以及官网。不过无论是哪一种,都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微电影传播机制的内在分析 营销目的

商业微电影兼具病毒视频的自传播性和电视广告的制作精良,同时还能将品牌和产品诉求巧妙地融合在一个故事里,并且,其主题是产品的核心价值观可影响观众的情绪,帮助品牌建立与观众间的感情纽带。

目标受众

根据相似的特性、需求和需要,将目标受众的细化,对受众目标分类越细,就越能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内容、制定宣传战略和鼓励措施,并由此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媒体渠道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手机媒体、数字杂志、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等,都是当今时代涌现的新兴媒体。商业微电影凭借着本身具有的趣味性和感染力,选择低成本的网络视频微电影则是一种理性选择。

广告策划

广告策划的核心内容是广告的诉求策略、定位策略、表现策略和媒介策略。向消费者传达清晰有力的销售讯息,提供利益给消费者,并且解决消费者的问题,从而实现一个优秀策划方案的成功。

商业微电影的营销模式

简单的来说,商业微电影都是遵照一个营销模式创造出来的。这个营销模式就是“商家—微电影—消费者—购买力”。也就是说,根据细分的市场以及潜在的购买人群,商家创造出微电影,然后微电影通过传播媒介的流通传播给大众,大众消化吸收微电影当中的产品内容讯息并不断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发生购买产品的行为,而购买行为促成新的商务微电影的诞生,不断循环。

商务微电影的营销模式也可以从线上和线下两方面进行研究

线上:立足于网络媒体,建立独特的网络化模块,将销售网站嵌入到网络化模块之中。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化模块必须是以微电影为主题,销售网站占很少的比重,以此产生不自觉的购买力。

线下:企业将商业微电影、广告公司和网络媒体集成,开发出一款移动终端APP。定期更新,以电影打动消费者,不是以产生购买力为显性目标,而是让消费者来期待微电影的心理来产生直接购买力。

商业微电影营销模式目前还处于一个比较混沌比较单一的阶段,无非就是在微电影中宣传自己的产品,促使购买力的直接增长这一单调的模式,企业还需探讨今后作微电影的新方向,比如,在自己的微电影中同时宣传几种产品,或者在微电影中为广告(电影)赞助方也做一些宣传从而拿取更多的利润啊,以及和同类企业合作形成双赢的局面啊等等等等,此外微电影的制作方应该积极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拍摄手段,争取吸引更多的人气。

8.微电影营销的注意点

首先是必须要坚持原创,然后注重电影的实际质量和趣味度,不能一味的追求技术性和商务性。

然后制作的电影必须要和受众相匹配,必须要能够引起受众的共鸣。

再然后应注意成本的控制以及拍摄时间、制作周期的控制,否则一旦微电影宣传不起作用,那么,你的亏损就大大的了。

最后应注意微电影和实际产品品牌的匹配,切记不要在电影中夸大自己产品或者企业的形象,而是要实打实的突出自己才对!

9.行业现状以及其弊病

随着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视频业务的壮大,微电影(商务微电影)的狂潮正在席卷全国,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大量涌现,各大网站也纷纷开启微电影计划。不过,尽管其影响力快速扩大,但是其商业模式至今仍未尽清晰。很多企业只是听说微电影的成本很低,效果很大,而动心。作品点击率倒是上去了,但最终只是博大家一笑,事后很少有人能够提起品牌名称,更别说品牌定位及文化了。而且过度商业化的运作令创意微不足道也是一大弊病。

现在制作微电影的公司虽多,但是能把它拿得出手的却很少,竞争很激烈,任务也很艰巨,总体而言,现在,这个行业的发展还在摸索的初期阶段。

10.商业微电影的发展方向 内容为王,创意制胜

微电影的“微”决定了它必须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吸引观众并让观众产生继续看下去的兴趣,如果电影质量越来越烂,消费者慢慢就会失去兴趣,广告效应也就无法实现。

平衡数量和质量,避免过度商业化

微电影要沿着艺术的路线继续走下去,商业化的市场运作当然也还需要,但艺术成分要充分保证,唯有如此,微电影的生命才会继续延续下去,才会在将来进一步大放光彩。

差异化经营,打造微电影品牌

微电影是大众流行消费产品,大众品牌消费的今天,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11.企业微电影营销成功的必要条件

必须依据自身条件和优势打造自己独特的品牌和产品。

根据自己品牌和产品的特性创造出具有个性和创新意义的微电影,微电影应该具有充分宣传自己的必要条件

必须注重电影本身的质量以及特色 配合其他营销模式进行宣传 注意营销模式的创新以及完善 利用免费媒介广泛传播的特点制胜 微电影的受众化 线上线下宣传的配合 与传统广告的有机配合

戛纳电影节,不只是电影 篇5

莎拉?加顿&积家时计

出演电影《星图》的加拿大女演员莎拉·加顿白天佩戴积家Rendez-Vous Night & Day约会系列日夜显示女装腕表亮相电影发布会,晚间佩戴积家1955年白金古董腕表亮相电影首映式。

娜嘉·奥尔曼&万宝龙

90年代传奇超模娜嘉·奥尔曼此次高盘起金发,佩戴万宝龙摩纳哥格蕾丝王妃系列项链及手镯亮相戛纳红毯。

索尼亚·罗兰德&万宝龙

“法国小姐”索尼亚·罗兰德佩戴万宝龙摩纳哥格蕾丝王妃系列耳环、手镯及戒指华丽亮相戛纳红毯。

Yassine Azzouz&万宝龙

法国演员Yassine Azzouz身着一身黑红拼接西装,佩戴万宝龙时光行者世界标准时间计时码表亮相,其手持香蕉的搞怪逗趣造型令他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巩俐&伯爵

《归来》剧组展映主红毯上,巩俐特意选择了Piaget Rose系列高级珠宝,分别搭配Piaget Limelight Gala珠宝腕表与Rose Passion高级珠宝腕表,玫瑰盛放的优雅风采与珍贵宝石的璀璨光芒辉映,让人不由想起影片中遥远时光背后的爱情故事。

黄然&卡地亚

中国新锐导演黄然执导的电影短片《对荣耀的管理》以黑马之姿成为唯一一部入围第6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他佩戴优雅经典的卡地亚Tank MC腕表出席作品首映式,导演夫人著名造型师Lucia Liu则选择卡地亚Juste unClou手镯和红色扭索饰纹珠宝手包亮相,举手投足间尽显独到品味。

梅拉尼·罗兰&尚美巴黎

曾出演好莱坞大片“惊天魔盗团”的法国著名女影星梅拉尼·罗兰佩戴CHAUMET 12 Vendome系列耳环与CHAUMET 镶钻手镯。

Nanna Ohland&尚美巴黎

丹麦流行音乐女歌手、电影演员Nanna Ohland佩戴CHAUMET Hortensia 绣球花高级珠宝 白金耳环与Liens 缘系·一生 白金镶钻钻冕。

蕾蒂西娅?卡斯塔&尚美巴黎

法国著名女演员蕾蒂西娅?卡斯塔佩戴CHAUMET 12 Vendome系列白金镶钻手镯尽显奢华浪漫气息。

奥黛丽?塔图&尚美巴黎

法国著名女演员奥黛丽?塔图佩戴CHAUMET白金镶钻耳环展现高雅气质。

杰拉丁?派拉丝&尚美巴黎

戛纳电影节的营销模式 篇6

法国相当地时间5月15日,第66届戛纳电影节拉开帷幕。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领衔,包括李安、妮可·基德曼等在内的八大评委阵容亮相开幕式。由巴兹·鲁曼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开幕片展映。代表华语势力入围的贾樟柯新片《天注定》主创亮相红毯,章子怡作为一种关注单元的评委走上开幕式红毯。

本届戛纳电影节于法国当地时间5月15日至26日举行。

贝托鲁奇出任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主席

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组委会日前公布,曾执导《末代皇帝》《戏梦巴黎》的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将成为今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主席。这是已73岁高龄的贝托鲁奇第二次担任威尼斯电影节主席。

贝托鲁奇已过古稀之年,威尼斯官方力邀贝托鲁奇“出山”,或可看出电影节组委会在马可·穆勒离开、多伦多影节日益崛起的大背景下重振旗鼓的决心。今年正逢威尼斯电影节的“70大寿”,选择意大利尚在世的导演中地位最高的人担任主席,也在情理之中。

较早前,威尼斯电影节已公布美国导演威廉·弗莱德金将获本届威尼斯的终身成就奖。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将在今年8月28日至9月7日举行,主竞赛单元片单将于7月底公布。

雅虎与推特达成合作

据科技博客TheNextWeb报道,雅虎近日宣布与推特达成合作协议,将在其主页上整合推特内容信息。未来几日内,整合后的内容将在雅虎的桌面端和移动端页面上同时呈现。

雅虎计划在其页面上推出“定制化推文”,但目前仅针对美国用户,未来可能会向海外扩展该项服务。雅虎认为,社交网络是新闻的一大来源,此次与推特合作将进一步扩大该公司新闻方面的业务。

双方尚未透露合作细节,但目前看来,有可能是雅虎向推特支付费用来获取信息内容。如果雅虎的网络编辑能根据推特的信息流选择适当内容,并及时进行发布,那么此次合作将为雅虎主页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推特也能从合作中获益:用户将能在雅虎的页面上接触到推特内容,可以在该平台上看到更多他们感兴趣的人,并在推特上进行关注。

英国电影电视学院奖揭晓

5月12日,英国电影电视学院(BAFTA)电视奖在伦敦揭晓。本·威士肖凭借在《理查二世》中的表演突围,成为2013年英国BAFTA电视奖的“视帝”。“视后”最终花落《比格斯夫人》女演员谢里丹·史密斯。英国女演员奥莉薇娅·柯尔曼凭借《殊途同归》与《二零一二》,同时获得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喜剧女主角。

剧集奖项方面,《哈利法克斯最后的探戈》战胜《开膛街》《皇家律师》和《重案组女警》获得最佳系列剧;而《权力的游戏》则获得了“观众投票奖”。备受各大颁奖礼好评的《衰姐们》战胜《权力的游戏》《国土安全》等对手斩获最佳国际剧集奖项。

迪士尼Q2净利15亿美元 同比增长32%

娱乐业巨头迪士尼日前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受益于主题公园,游乐场和电影业务的强势表现,公司本财年第二季度中实现15.1亿美元的净利,相比去年同期的11.4亿美元有32%的增长。

财报显示,排除特别项目的第二季度每股净利是79美分,相比去年同期的每股58美分净利业绩,增幅是36%。当季收入105.5亿美元比96.3亿美元的去年同期业绩有10%的提升。受益于体育频道ESPN的增長,电视网业务收入在第二季度有6%的增长至49.6亿美元;主题公园业务的收入有14%的增长至33亿美元,电影业务收入13.4亿美元,同比增长13%。

《24小时》

将以迷你剧形式复活

经历了种种传闻后,Fox电视网官方5月15日对外宣布,经典反恐美剧《24小时》将回归。原版剧集的主演基弗·萨瑟兰也将回到剧中,重拾旧角色“小强”杰克·鲍尔。Fox电视网娱乐部总裁凯文瑞利(Kevin Reilly)在FOX upfront见面会上正式宣布了这个“复活”计划,FOX将该剧定名为《24小时:再活一天》(24: Live Another Day),将用12集迷你剧形式呈现,初步定于2014年5月播出。《24小时》制作人霍华德·高登领衔的原班制作班底也将回归。

2020年YouTube营收

预计破200亿美元

北京时间5月16日,美国投行摩根士丹利估算认为,YouTube今年的总营收预计将达到40亿美元、而运营利润预计将达到7.11亿美元。摩根士丹利还预计,到2020年,YouTube的营收将突破200亿美元,届时运营利润将达到50亿美元。另据报道,5月16日Youtube宣布向所有订阅者超过1000的合作伙伴开放视频直播平台。

2011年Youtube首次推出名为YouTube Live的直播功能,允许用户边拍摄边上传视频。此前,该功能仅对部分频道和合作伙伴开放。

英国天空电视台注资Roku

跟着“戛纳”看电影 篇7

肯·洛克时隔十年再折桂

今年共有21部电影角逐金棕榈奖,即将年满80岁的英国导演肯·洛克凭借《我是布莱克》问鼎金棕榈,是他继2006年《风吹麦浪》后相隔10年再次折桂。

《我是布莱克》延续洛克电影关注社会底层民众的一贯主题,讲述了因患心脏病不能继续工作的木匠布莱克在为自己争取福利的过程中,结识了独自抚养一双子女的年轻妈妈蕾切尔后发生的故事。影片细腻动人,塑造了一个富有个性的小人物形象,反映了英国福利机构的官僚作风和不近人情,也体现了底层民众之间互帮互助的深厚情谊。

洛克是戛纳电影节名副其实的老朋友,曾先后18次参与戛纳电影节,其中13次入围主竞赛单元。他在颁奖仪式上说:“能获金棕榈奖在意料之外,影片的灵感源于底层民众,不应该忘记他们。电影是放飞想象力和梦想的空间,但同时也能呈现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

亚洲电影斩获三项大奖

今年亚洲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上收获颇丰,曾因《一次别离》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伊朗导演阿斯加尔·法尔哈迪再次征战,凭自编自导的《推销员》获最佳编剧奖,影片男主角谢哈布·侯赛尼获最佳男演员奖。

44岁的阿斯加尔·法尔哈迪已是当今伊朗电影的领军人物,与屡遭政治迫害的导演贾法·帕纳西相比,法哈蒂的电影关注普通的伊朗家庭的生活,并以此折射伊朗社会的面貌,也因此更容易被接受,擒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并曾引进国内电影院的《一次别离》就是例证。

《推销员》继续关注伊朗中产阶级面临的社会压力与道德困境,影片回到德黑兰拍摄,被形容为“由一对夫妻演绎的《推销员之死》(阿瑟·米勒的经典名剧)”。阿斯哈·法哈蒂早前对媒体透露:“如同我此前的作品,《推销员》讲述的是社会压力如何将某些人推向崩溃。”值得一提的是,在《推销员》之后,法哈蒂还将到西班牙拍摄一部新片,由佩德罗·阿莫多瓦为其担任监制。

菲律宾影片《玛罗萨》女主角贾克琳·何塞凭借“打动人心”的表演获最佳女演员奖。 影片讲述的是罗莎和内斯特以及他们的三个孩子住在马尼拉的贫民窟,表面上开香料店的他们实际上在干着贩卖冰毒的勾当,这一夜,罗莎和丈夫在进行买卖时遭到警察逮捕,他们的儿女们开始四处奔波筹钱,向腐败的警察交换父母的自由。

有“戛纳金童”之称的加拿大导演格扎维埃·多兰凭借 《只是世界尽头》斩获评审团大奖,这位27岁的年轻导演曾在2014年凭借《妈咪》获得评审团奖。他在颁奖仪式上几度哽咽,“感谢评委感受到了影片的情绪,和别人分享情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展映期间《只是世界尽头》口碑一般,被场刊《银幕》点评为“情节冗长,缺乏长久吸引力”。多兰则表示,“获奖让我更加坚定,不管别人怎么说,要坚持自己的表达”。

此前夺冠呼声颇高的德国影片《托尼·厄德曼》和美国导演吉姆·贾木许的新作《帕特森》则意外落败,未获得任何奖项。评委会主席乔治·米勒在记者会上表示,主竞赛入围影片诸多,很难抉择,且评委会也会尽量避免受到外界影响。

获奖名单引质疑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本届戛纳电影节的评奖,那无疑是“冷门”,几乎各大媒体都用“质疑”、“嘘声”、“爆冷”这些字眼来报道最终的获奖结果。最终的结果让媒体和影迷大失所望,法国杂志《电影手册》甚至在官方推特上吐槽:“一届相当不错的戛纳主竞赛被一群眼瞎的评委毁了。”

大面积的嘘声从最佳导演奖诞下双黄蛋开始,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乌作品《毕业会考》被看作是金棕榈奖的热门种子,却获得了最佳导演,而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的《私人采购员》口碑两极,却能并列获奖。此后,女演员、评审团大奖……几乎每个奖项都能引起媒体人的骚动。《我是布莱克》则只引起了中国媒体人大范围的质疑。

中国电影绽放戛纳等 篇8

5月11-22日,第64届戛纳电影节在法国小镇戛纳绚丽开幕。今年,海推公司继续租用了展台和帐篷,免费给国内20余家国内制片、发行公司提供宣传、推广、销售的平台,让他们可以在大中国的展台上展示自己的电影,同时还有足够的空间和场地让他们与片商交流谈判。在今年的电影市场上,《寻龙夺宝》《兔侠传奇》《麋鹿王》《万有引力》《歼十出击》《鸿门宴》《钢的琴》《关云长》《遍地狼烟》等数十部国产影片受到了众多片商的关注,其中不少影片都现场签订了多份销售合约。

电影市场之外,还举办了“中俄电影基金会发布会”“中加制片人午餐会”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宗旨就是让中国电影人拥有更多的平台和机会与国外电影人对接,让更多的外国人通过更多的渠道去了解中国电影、了解中国。

《浮出水面的影子》美国收获多个奖项

第5届布法罗尼亚加拉电影节于4月8-17日在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尼亚加拉大瀑布举行。我国导演贾东朔新作《浮出水面的影子》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外语片、最佳女演员三项大奖。据悉,这是一部关于一个监狱中的年轻女子游离在过去、梦境和现实中的心理片,充满了压抑的事件。

据了解,布法罗尼亚加拉电影节创办于2007年,致力于推动美国以及世界独立电影的发展。每年都将在电影节期间放映超过35部影片,除此之外,还特别设有论坛和讲座,邀请资深电影人、剧作者以及娱乐产业专业人士进行座谈。电影节期间还有为期一周的电影交易市场,可供电影制片人和发行商建立联系,帮助扩大影片的全方面影响力。

在4月份举行的第44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上,《浮出水面的影子》还夺得了最佳外语片评审团大奖。本届电影节主题是“讲一个好故事”,共有来自37个国家的数千部影片报名参选,《浮出水面的影子》是入围本届电影节的唯一一部中国故事片。

横店影视发动“群众”

《遍地狼烟》更名征集活动在京启动

近日,记者从浙江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获悉,由该公司斥巨资打造的贺岁电影《遍地狼烟》已拍摄完毕。5月30日,该公司在北京举行影片更名征集活动发布会。活动现场,该公司董事长刘志江向外界透露,横店影视今年推出四部电影,发力电影制作端。并呼吁观众参与电影《遍地狼烟》更名征集活动,“让电影真正回归大众”。

据悉,电影《遍地狼烟》根据同名网络热门小说改编。该小说网上点击量超过3000万,在去年首届全国网络原创小说大赛中,从十几万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今年更是以唯一一部网络小说的身份,荣膺由国家出版总署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的小说政府奖;并从数万部小说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入围参赛作品。刘志江表示,为了让数千万读者和观众满意,并能够深度参与互动,横店影视联合《综艺报》、新浪娱乐、《法制晚报》和《南方都市报》在全国发起影片更名征集活动。“观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希望借力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智慧,为本片起一个拍案叫绝的好名字”刘志江说。

《绝代-末代女土司》

揭幕贝尔格莱德

中国电影周

5月28日,即将在国内上映的新片《绝代-末代女土司》成为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电影资料档案馆中国电影周活动的开幕影片。此次活动由中国驻塞使馆、南斯拉夫电影资料档案馆和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联合举办,已连续举办多年。电影周其间,还有包括《李米的猜想》《云水谣》《我们俩》等11部国产影片将先后亮相。

《绝代-末代女土司》改编自黄晓萍的小说《绝代》,讲述了美丽善良的彝族少女彝兰在残酷现实和跌宕命运中成长为统领九山十八寨女王大土司的故事。继《战国》之后,导演金琛对该片的市场表现寄予厚望。作为云南人的艺术总监杨丽萍对彝族文化并不陌生,并影响着《末代女土司》的整体格调。片中几场祭祀、庆典等大场面的重头戏在渲染了影片庄重气氛的同时,也让观众对云南民俗有了更深了解。杨丽萍坦言,希望能通过参与《末代女土司》让更多观众了解云南文化和风土人情。

电影《遍地狼烟》更名征集活动细则

自5月30日起,全国读者和观众可登陆横店影视官方微博(http://weibo.com/hdysgfwb)和《综艺报》(http://weibo.com/1198531673)《南方都市报》《法制晚报》的官方网站及官方微博参与活动及互动。具体细则如下:

第一阶段(5月30日——7月30日):从读者、观众和网友推荐的片名中挑选出人气最为火爆的10个影片名,另外由横店影视与原小说作者李晓敏共同挑选5个影片名参与投票;参与投票的10名幸运网友与票数最高的10个片名作者,可获赠横店影视城双日游(含门票和住宿)以及明星签名照,并获邀参加电影的全球首映礼庆典,与明星亲密接触。

第二阶段(8月1日——9月30日):获选的15个片名在影片新浪官方微博上进行公开投票,最终挑选出3个候选片名。这三个片名的作者可各获得IPAD2一台,并获赠横店影视城双日游(含门票和住宿)以及明星签名照,同时获邀参加电影的全球首映礼庆典,與明星亲密接触。

10月初,影片片名正式发布。

上一篇:新文化运动的教案下一篇:当代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