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估材料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评估材料(推荐8篇)

教学评估材料 篇1

------冀州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学评估汇报材料

冀州市第一实验小学是我市建校最早的一所市属小学。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学生2019名,教师81名,占地63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303平方米。

我校以“和•雅”为核心打造学校特色文化,以“三个有利于”为办学宗旨,即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与快乐成长,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幸福,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围绕“在校六年,受益一生”的办学理念,以“美丽一小、实力一小、活力一小、魅力一小”为学校发展愿景,努力实现校园环境优雅靓丽、教学质量过硬有实力、师生身心健康有活力、整体工作创特色有魅力的工作目标。

我校坚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强化德育工作为首,拓宽德育渠道,突出德育实效,优化育人环境。以小红花、成长树等赏识教育活动为载体,班级管理改革成效显著。突出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导学卡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抓手,着力抓好师生“一主两翼”培养提升目标。教师群体“一主两翼”主要是“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为主线,以抓实校本教研开展好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反思为双翼”着力提升教师素养与教科研能力;学生“一主两翼”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以经典诵读为主体,以写字教学与课外阅读活动为双翼”,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写字与积累的好习惯,以校本教材《经典润泽童年》为载体,开展了疯狂诵古诗及古诗韵律操活动。拓展语文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导航作用,实施“四加一”教学教研工作制。目前学校已完成省重点“十五”课题两个,四个衡水市级课题,其中一个课题被评为省“十五”规划课题一等奖。

学校工作获得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获“教育部科研兴教示范单位” “河北省创新教育实验学校”“河北省德育教育先进学校”“衡水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衡水常规管理先进”“冀州市教育工作、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等荣誉称号。

下面我按照评估标准的五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将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向各位领导做如下汇报。

一、教学管理

1、管理能力

学校领导是全校师生的核心,是教学管理、实施素质教育的排头兵。其管理理念是否先进,办学思路是否清晰,业务底蕴是否深厚,将直接影响到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的办学品位、发展方向和进程。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我们以此为座右铭,时时鞭策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因此学校领导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准确把握新动态,捕捉新信息,以新的教育理念为向导,努力做到先学习一步,先动笔一步,先

运动一步,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提练,在日常工作锁碎而繁忙的情况下,坚持多渠道搜集学习素材,广开学习之路,通过阅读各种教育书籍、杂志、上网浏览多种途径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修练。我们学校班子成员每年都会从自己阅览的报刊中精选几十篇有关教学改革的好文章推荐给老师们共同学习借鉴。学校领导经常深入第一线听课、教研,两位副校长每周半天的校本教研几乎每次都会全程参加,共同与教师交流、探讨、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在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更加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思想,丰富了实际管理经验,提升了研究能力。

2、管理目标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均衡开设课程;并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年级组的作用,建立“教、学、研”一体的校本研修制度,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以保证课程的全面实施,每学期都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导处按计划督导、落实,保证各项教学工作圆满完成。

3、管理机制

学校全面落实课程计划,面向全体学生,开全开足课时,严格控制在校时间及课外作业量,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建立了《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学校业务领导、教研组长、年级学科组长的工作职责,注重加强对教学常规的管理,积极推进高效课堂,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导学卡四环节”教学模式的推进,以学定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了“教”与“学”关系的根本性转变,下面我们从课堂、学生、教师三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们实施新模式以后的几点体会

第一,课堂因合作而精彩。新模式推进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渐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助、情趣共融的和谐氛围。课堂实现了五个转变:变以教师“讲”为主为以学生“学”为主;变以学生“听”为主为学生“说和做”为主;变学生的个体封闭学习为互动交流开放学习;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教学实现了从“多讲”到“精讲”的过渡。

第二,学生因自主而发展。课堂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真正赋予了学生一片“灿烂星空”,师生的智慧在课堂上律动。每颗心灵都在飞翔,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绿洲,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翱翔,真实地去生活、学习、体验、探索、成长与完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团结合作意识、组织管理能力、自学探究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动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学生初步养成了质疑问难、独立思考、交流沟通、默契合作、善于总结、勤于反思、科学评价、赏识同伴等受益终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常态中研究,整体素质、教学水平稳步提升,每周两个半天的校本教研我们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交流互

动,思想碰撞,观念更新,教师与课改共同成长。同时教师拥有了职业幸福感。

4、教务管理

学校的各个功能教室及仪器设备都有专人管理,并能充分利用;学校档案资料齐全,有反映学校教学研究、计划制度、教师评估、学校评估等学校教学工作全貌的档案资料。

5、学生管理

学校有一支爱岗敬业、责任心强的班主任教师队伍,学校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班主任老师的辛勤工作,为强化班主任队伍的管理,我们制定了《班主任职责》《班主任一日常规》学期初各班根据学校工作大事安排结合本班实际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和班级活动计划,按计划组织活动,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培训,每学期举办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师德报告会演讲活动,为强化班级管理,我们制定了《班主任量化奖励实施方案》《班级量化评比标准》,成立了班级卫生、纪律、课间操监督小组,每周一次评比活动,将评比结果张榜公布,并将评比结果与评比模范班主任、模范班集体及班主任津贴相挂钩,全方位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1)实施课改以来,我们学校最明显的两大变化就是教师理念的转化和班级管理的民主化。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们设立了班级管理平台,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法”,实行分层管理.常规班级事务由班委及组长自主承担,班主任管理班干部及组长,组长管理组员,而由学生选举产生的"督导组"对班委及组长起着规范、监督、制约的作用。这样在班级中,全员参与,相互制衡,内外协调,有序运转.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完全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而且我们学校的课改工作与班级管理改革相辅相成,组组之间相互竞争,组员与组员之间互帮互助,小组“互助+竞赛”式管理模式,班级呈现出“各具特色,活泼有序、和谐共生、百花齐放”的蓬勃景象。

(2)以环境文化引领学生成长。我们学校校园文化体现了环境建设与安全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学校校本课程的同步。我们楼道文化北侧全部为班级文化,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南侧以校本课程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同步,每楼层一个主题,一楼为国学诵读系列,二楼为学习习惯养成和有关历史、地理方面的课外知识系列,三楼为行为习惯和礼仪常识系列,四楼为科技文化名人和高科技成果系列,我校每学期都在开学初开展 “让学校文化走进每一个孩子心灵”系列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欣赏校园美景、品味名言警句、感受师生、生生和谐之爱,让这些文化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成为引领其健康成长的航标。

(3)抓主题活动,陶冶学生品质。我们学校的德育活动以感恩教育为主题丰富多彩,我们先后开展了“迎元旦送祝福”的自制贺卡活动,春节期间开展“感恩父母,与爱同行”道德实践活动,布置了“感恩父母”孝敬作业,在五

六年级中开展了走访冀州名人、成功人士及优秀高中生、大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在全校每学期开展“评选十名最佳孝星”“百名优秀孝星”活动,还有清明节网上祭扫,以及观看邹越老师的《让世界充满爱》大型演讲片,并成功举办了四届感恩教育演讲比赛;我们学校连续多年获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荣誉称号,同时被省市命名为“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常规管理先进学校”。

二、课程管理

我校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方案和我省课程计划及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学年课程(包括国家、地方、校本)实施方案,开足开全国家课程,根据我省课程实验计划和有关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地方课程,结合德育教育及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开发了校本课程。我们学校以经典诵读为核心,按照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编写了六册校本教材《经典润泽童年》,一年级以《弟子规》为主,二年级以《三字经》为主,三至六年级以古诗词诵读为主,学生不仅从古典诗词中汲取精神和知识的力量,而且又强健了体魄。我们学校的学生背诵经典有两个特点,一是背诵与健身为一体,一二年级配合有手操,三至六年级配以韵律操,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寓教于乐,兴趣盎然。二是我们学生在校六年,能熟练背诵古诗300余首,学生背诵充分利用“三闲”时间,课前、课间、课余,每天课间,全校师生聚集校园诵读经典。古诗韵律操使经典文化与快乐健身融为一体,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教学条件

1、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现有教职工83人,其中省骨干老师5名,市级骨干教师8名,具有小学高级职称45人,占专业教师总人数的79 %,并有78%的教师达大专学历,其中15%的老师达本科学历,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政治业务培训,教师无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全员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师岗位设置及学科专业合理,能满足新课程全面实施的需要。前面我提到课改给我们学校带来的两大突出变化一是教师理念,二是班级管理。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老师们一是增强学习进取的意识,尤其是通过网络学习,优秀教师视频课、特级教师家园、教育博客等等都成为许多教师每天的必修课,二是赏识激励教育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内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一理念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尤其是我校成长树、小奖状、小红花、小贴花的推广使用与班级小组积分融为一体,使赏识教育在我校全面铺开。

2、经费保障

学校有较充足的教学经费保障,基本能满足课程资源的开发需求、教学设施配备、教学资料、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交流活动的经费需要。

3、教学设施

2013年学校在校园东侧新建1300余平米的功能楼,结束了我校功能室、活动室不足的历史,现在学校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音美教室、微

机室、少科室等功能教室正在搬迁完善之中,室内各种教学仪器配备均按省标准配备,各功能室及室内仪器都能充分利用,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学校现共有微机160台,23个教室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教师微格办公,人手一机。每年学校投资万余元,对学校的楼房院落进行净化、绿化、美化。

4、教学资料

学校及时为教师购买教学必需的学科课程标准及教学用书、教学挂图及相关资料,学科教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的教具、实验材料、多媒体课件、光盘等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

四、校本研修

1、研修规划

新模式推进带动了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我们坚持“以研促教,以研育师,以研强校”的原则,实施“四加一”教研工作制,学校领导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形成了“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制度约束”的教科研体系。近几年,我校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共承担省地市级课题十余次,其中《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低中年级作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小学数学家庭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在艺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研究》《小学语文随堂激励性评价的研究》《小学数学分层次的研究》及《小学生优秀品质培养策略的研究》《培养小学低年级阅读习惯的策略研究》八项省地市课题已通过各级专家的验收,其中省级课题获省二等奖。衡水市重点课题《促进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高效参与的研究》即将进行阶段性验收,衡水语文学科基地课题《经典诵读校本化的实践与研究》正在实验之中。学校要求全体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在研究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各年级组也更具自己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开展了教师问题卡制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困惑及时记录于问题卡,并作为年级小组研究商榷的主题,如小组内不能解决或达成共识则上升为教研组或学校研究专题,有的成为年级组研究小课题,所以说我们的校本教研时效性很强,问题来源与课堂,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解决的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参与积极性较高。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涌现了一大批年轻优秀的教师,在去年市举办的全省科学讲课大赛中,我校张琳娜老师作为衡水市唯一代表赴省参赛,获省一等奖,为我市乃至衡水市赢得了荣誉。

2、组织建设

为了使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建立了由校长担任第一责任人,副校长、教导主任任、教研组长参加的领导小组,并且将此活动放在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为经常研究、反复探索的课题,同时明确了教研组长的职责和先进教研组的评选条件,大大激励了教研组长和组内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3、制度建设

学校每年暑假积极参加文教局教研室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其中包括理论培训、业务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学校每学期对教师培训四至五次,各教研组也要利用教研活动开展理论学习、教材探讨,理论学习笔记不少于10000字。各年级组对本年级本学科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探讨研究和集体备课,每学科每周半天的校本研训。通过学习,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学到了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预设的能力。另外学校领导亲临课堂,参与听评课活动,并经常深入教师之中,一起探讨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课后研讨、行动改进、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主题研究

(1)以问题为切入点确立研究主题。在校本教研实践中,我们以解决课改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鼓励广大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收集教学中的问题,确立研究主题,然后在年级组开展以课例为主的研究活动,活动流程为:提练问题——合作设计——教学行动——研讨反思,教导处做好宏观调控的同时,将重心下移到教研组,目前我校教研组基本上形成了提出问题、确立主题——收集资料,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合作设计——课堂教学展示——教研反思,课后研讨——生成新问题的教研模式。本学期我们的教研主题紧紧围绕“导学卡四环节’的推进这一主线来开展,活动效果非常明显。

五、评价研究

1、教学考查

学校制定了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师首先要从教学内容的组织、导学卡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技术的应用和专业水平的体现等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优势和不足的分析,这是自评;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不足,制定出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每学期教研组或学校通过听课、评课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互评,主要从导学卡的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学生参与程度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全面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考查教师教学改进的情况,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目的。

2、教师互评

(1)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为目的评价制度,用发展的眼光从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出勤、专业发展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建立了教师评估制度,每学期一次,把教师的教学评估作为教师工作考核、任用的依据和标准。

(2)每位教师每年都要制定自己当年的工作目标,如每月撰写教育、教学随笔各1篇;提一个有研究价值的教学问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0节。每学年制定教学工作改进计划,每年至少要有两篇研究性论文(教育、教学各一篇)在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或获奖。学校在年终考核中,根据获奖情况给予不同等次的奖励。

3、学生评价。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在学生评价上,我们为每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开展了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活动,学校专门设计印制了A4特色奖状、作业小小奖状、小红花,每位学生一棵成长树,设置了20种奖励果实,哪一方面有进步或表现好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果实,每周一总结评比,记入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这些激励措施的实施得到了孩子、老师和家长的一致认可,效果非常好;

4、命题研究。学校每学期对学生进行阶段质量评价,命题体现了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我们在考评项目和方式上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和培养,从语文学科的考评改革入手,加强写字、阅读、写作三个项目的考核,对学生阅读、写字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各学科设置卷面分,卷面分由原来的5分制改为加减2分、1分制,最大限度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方面进行课题研究。

5、质量评价。学校每学期对学生进行阶段质量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优良,办学效益得到上级和社会、家长的认可。

六、学校特色建设

1、抓好师生“一主两翼”培养提升目标,打造语文学科基地特色

着力打造语文学科基地特色。2013年4月份,我校被命名为衡水市学科教研基地校,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抓好师生“一主两翼”培养提升目标。教师群体“一主两翼”主要是“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为主线,以抓实校本教研开展好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反思为双翼”着力提升教师素养与教科研能力;学生“一主两翼”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以经典诵读为主体,以写字教学与课外阅读活动为双翼”,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写字与积累的好习惯,拓展语文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着力开展以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在这里我只谈一下我们在推进视频课方面的作法。常规听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之一,但如果每年老师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这样讲过来讲过去收效甚微,再加上教师参加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又极少,为此,我校几年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优质高效资源促进教师学习成长,一是学校为全体教师定制听课网,上万节全国特级教师优秀教师视频课、讲座视频、全国赛课特等奖、一等奖授课视频供全体教师免费观看二是充分利用每周半天的教研时间,每位教师每学期精选一节自己认为最实用、优质高效的视频课供本教研组老师分享,这样下来每学期老师们能共同鉴赏特级教师授课视频15节课以上,我记得一位特级教师说过,用心研摩特级教师授课500节,即使不是特级教师也能赶上特级教师的授课水平,确确实实老师们反映这项活动对改进自己的课堂收获很大。

2、成立学校教师教学研究学会,该学会由业务校长亲自组织主管,教研主

任主抓,首批教师由学校精选业务基础较好、年富力强、善于学习的语数英三学科十名教师入会,重点开展业务学习、课外阅读、写作积累,规定学会成员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用于阅读和写作,该学会成立以来。学习氛围浓厚,参会教师都说读书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真是受益匪浅,随着学会活动逐步开展,学校将调整人员队伍,建立奖惩机制,让更多的教师享受读书的快乐,逐步壮大教学研究的队伍,自觉地参与到课改的行列,从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享受从事教师职业的幸福。

3、抓好课堂教学反思工作。结合该校在师资配备上的实际情况,实行一至三年级、四至六两个学段小循环授课,也就是说学校每位教师基本上是每三年轮一轮,绝大部分教师教材内容比较熟,鉴于教师把大量宝贵的办公时间用于低效的照抄教案这一现实,我们对教师的备课、听课等实行分层次要求,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有一套完整详细认真的备课本,然后在其上面在其上面做好二次备课、三次备课,做好批注、修改,将课堂教学的反思作为检查重点,以此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理论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在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上,首先是抓好经典诵读课题研究这一重点。经典诵读是我校的校本课程,在此基础上,学校充分利用小学阶段这个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拓展诵读内容,为每个孩子积淀人生的财富。做好校本教材的补充修订与推广,积极探索学生喜闻乐见、活动特色显明、效果利于推广的经典诵读特色活动,力求使经典诵读成为学校的特色与名片,5、抓实写字教学,要求全校师生全员参与。首先开展师生全员练字活动,定期开展评比、展评,我们将每周周一、周三下午守班确定为全校练字时间,确保每周一课时的写字课,全校师生伴着优美的乐曲享受写字的快乐。二是做好正确“三姿”(坐姿、写字姿势、握笔姿势)的引导与矫正,班班有写字姿势提醒口号,做好时时提醒与监督,使每个学生养成正确的“三姿”习惯;三是改进平时作业试卷批阅方式,推行“一次作业,两项评价”。一项是对作业正确情况的评价,按优、良、中、差等级进行,打在课题前面;一项是对作业书写情况的评价,以奖励2分、1分,减2分、1分制打分,“一次作业,两项评价”是一种由只重结果评价向既重结果又重过程评价的转变,是一项简单、实用、有效、持久的举措;四是开展学生书写水平A级认证活动,首期计划将有100名学生获得该项荣誉,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全校师生的书写水平有明显的提升,达到从冀州一小毕业的每一名学生人人都能写一笔好字,人人有一个好的书写习惯。

6、大力推进课外大阅读活动。在高年级开设美文鉴赏课。每学期、每月、每周各位语文教师结合学期教学进度、单元训练重点及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学校微信、QQ群、校讯通等形式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大力推广班级图书角这一高效实用的阅读形式,班级向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图书角向学生全面开放。提倡家长参与阅读活动,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定期开展“阅读小明星”评

比活动,通过课外阅读拓展以图文教学的内涵与外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实现阅读改变孩子人生的梦想。

落实“一主两翼”师生培养提升目标,打造高素质师生群体,让教师享受职业幸福,让学生快乐成长,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让教师和学生从课堂中、从经典中、从练字中、从阅读中感悟人生,享受学习,提升思想境界,陶冶高尚情操,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语文大课堂已成为该校领导和教师共识与不懈追求的最终目标。

下一步工作设想

1、进一步打造学校“雅文化”特色,学校已出版印刷了《雅文化教育读本》,从本学期开始在四年级开设雅文化教育课程,凸显学校“雅文化引领、精细化管理、内涵式发展”的办学目标。

2、设立班级特色奖。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立这一奖项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学校的教师教学安排,一般一名老师跟班三年,我们想每位教师三年坚持让本班学生做一两件学生受益终生的事情,足以影响孩子的人生。所以我们的做法是在学校安排的经典诵读、写字教学、课外阅读三条腿走路基本特色的基础上,各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师个人特长、爱好,每位教师至少有一项特色项目,如写字功底好且爱好书法的老师耿福义、孙烨君几位老师就以写字教学为特色,重视课外阅读和自己酷爱读书的李香平、张淑静老师就以课外读书为特色,吴俊红老师从接四年级班开始,每天一至两个成语故事,按学号人人登台讲故事,全班积累,现已积累成语近200个,三年估计学生能积累成语2000个,还有的老师每周三句名人名言,一年100句,三年300句,还有二(4)班从一年级入学开始抓写字姿势,现在全班学生基本都能掌握正确的握笔和写字姿势,这些虽然试卷上没有这样的考题,但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老师的能力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教师都去做这些事情,所以我们就想通过特色奖之一评价导向,让我们的小学教育回归理性与本位,在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给学生更多的的引领。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谋划推进中。

教学评估材料 篇2

关键词:非材料类《工程材料》,教学方法

《工程材料》是机械类、油气储运、建筑等非材料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这些专业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从机械工程的应用角度出法, 阐明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 了解材料的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介绍常用机械工程材料及其应用等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学写, 在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具备根据机械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 对结构零件进行合理选材及制定零件工艺路线的初步能力。

该课程一般作为非材料类学生大学二年级必修专业基础课进行学习, 对这些非材料类学生来讲, 《工程材料》课程类似一门独立的课程, 没有材料类课程的基础也没有后续的专业课程支撑, 在学习中很难提起兴趣, 并且课程中许多知识点都进行了简化, 因此在对该课程进行授课时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

归纳列表法的大量使用

本课程内容庞杂、头绪多、原理规律多、概念定义多以及理论计算少,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师应积极引导、循序渐进, 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定义原理多, 涉及的基本概念较多, 可以采用归纳列表法将相近和相互关联的定义结合在一起为学生进行总结。例如在晶体结构部分可以将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的主要特征用列表+图例的形式体现出来;在相图部分, 可以将三种基本的共晶相图、包晶相图和共析相图列出, 一目了然三种相图的不同, 让学生了解三种相图从反应母体到生成物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除去在相关联的知识环节进行归纳外, 教师还要进行章节小结和回顾。纵观本课程的整体结构, 可以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基本理论, 阐述工程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其内容为工程材料的结构、组织和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在这一部分中大量采用归纳列表法能将课本中看似繁琐复杂的零星知识点汇总成一条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知识线。

多媒体教学的关键作用

对于非材料类学生, 本课程内容繁杂枯燥, 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内容应以应用为核心, 以实用、实际、实效为原则, 尽可能多的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教室, 为学生用动画和录像的形式演示和说明某些过程和原理, 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能将课本纸面上枯燥的内容转化为有声音有图像具体的直观内容, 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 在晶体结构部分, 三种典型的晶格结构中原子排列的位置和晶格结构的特征, 就可以采用flash动画的形式给学生直观演示, 让学生明确体心立方晶格中有一个原子是在立方体的中心, 面心立方晶格中在立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有一个原子, 同时晶格的名字也是由这些在特殊位置的原子带来的。同时在讲述晶格结构特征时, 涉及到四面体间隙和八面体间隙, 如果只是凭空说明, 学生可能不是非常了解这些间隙的位置, 如果采用动画的形式, 学生就可以直观明确的了解形成四面体间隙和八面体间隙顶点的几个原子是晶格构中的那几个原子。再例如后面第二章中的钢的热处理中热处理的工艺过程和方法都非常具体, 但是从课本纸面上的描述上没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 但是对工程应用来讲有非常多的实例, 因此在讲述这一部分的时候可以大量采用工程实例录像来给学生演示。

遵循与学生实际专业相结合的原则

学习这门课程的专业很多,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保证教学计划要求的授课内容的前提下, 应尽量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坚持这样的原则多数情况以工程实例的形式出现。这样做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还可以作到理论联系实际。

比方说油气储运专业, 他们所学大量的集输管道、站场建设, 学生们以前学到的可能是包括集输管道的铺设, 站场建设标准等等这些, 但是这些管道架设, 站场建设所用到的材料是什么, 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原来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 在讲授第三章金属材料时, 当讲到不锈钢这一部分时就可以举出大量的油气管线破损的实例, 并引入分析埋地管线和架空管线腐蚀情况的不同, 使学生不仅仅明确不锈钢耐蚀的原理, 并对他们本专业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例如对车辆专业授课时, 专业设计汽车变速箱齿轮选材, 给定汽车齿轮变速箱使用工况, 让学生选取合适的材料, 并制定该材料的加工工艺路线, 指出该工艺路线中各个加工工艺的目的, 并说明该工艺结束后工件中的组织。

课程教学与试验教学相结合

《工程材料》属于技术基础课, 内容多, 实践性强, 试验教学在课程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试验教学体系以系统的材料科学实验技术理论为主线, 包括实验技能训练和科学方法论的教学任务。可通过开设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 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一是课堂演示实验。教师结合所讲授内容, 在课堂上做些简单的演示实验。二是基础实验。根据教学大纲对课程的实验要求, 可安排“金相试样的制备”、“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观察及硬度测定”等实验。这些基本实验对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三是与实践结合的研究型试验。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不同, 设置简单的研究型试验,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并与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陈曦, 彭光俊, 王志海.《工程材料》课程部件的有序重构.理工高教研究.2006, 25 (6) :119-121.

[2]刘均波.《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探讨和思考.潍坊学院学报.2008, 8 (2) :133-135.

参悟———凸显材料教学价值 篇3

在“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两位教师都运用了材料教学。两位老师课堂容量相当,教学思路大致相同,但教学效果却有着明显差别。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一、材料要有“参”的价值———典型

在介绍“林则徐、魏源的开眼看世界的背景”这部分内容时,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选择补充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教师甲使用了大段的文字,给人的感觉比较繁琐。究其原因,甲教师在材料运用中呈现两个问题:其一是教学中材料运用不够精简,如材料一中的文字材料和图片反映了同一问题,但教师甲却两者都用,有罗列材料之嫌。其二是对材料展示后设计的问题没有切实的结合材料和主题内容,有点浮于表面,没有点中要害,关注重难点。

而老师乙使用两则图片,反映了“开眼看世界的”时代背景,让人感觉轻松、利落。两幅图片充分展示了近代的时代特征,让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习热情高涨。

通过两个材料的处理我们应该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运用材料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时间因素,文字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生的兴趣。生涩难以理解的材料运用于上课,学生读不懂,也难以发挥其功效。即使是简单的文字材料运用于课堂,也要精炼、直观。降低重要历史概念的难度,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中材料选用一定要典型。

1.趣味性。课堂教学中,我们使用最多的往往是文字材料,而文字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生的兴趣。生涩难以理解的材料运用于课上,学生读不懂,也难以发挥其功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对文言文中的个别生僻字加以释义,或者选择一些史料故事等阅读材料呈现给学生,使材料既具有趣味性,又能够使学生感悟。使历史课堂鲜活,有深度。

2.多样性。实实在在、生动有趣的材料可以激活历史,更有助于学生感悟历史。单一的文字材料往往不能满足历史课堂教学的需要。除文字材料以外,图片、表格甚至是音频视频都可以作为特定的史料。数据表述转换成图形图表,促进学生读取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能力;漫画等方式的出现,使历史课堂更具有鲜明个性,更能激发学生思维。

3.针对性。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历史材料更是繁多。历史课堂教学不能简单罗列材料,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选取材料必须依据课标,紧扣教学重点、难点,揭示教学主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心概念,感悟历史。结合材料设问时,要紧扣重点,瞄准课堂教学的靶心。使历史学科趣味性和深度相互撞击,促进学生思维火花迸发。

二、材料要有“悟”的可能———理解

1.取材释疑。讲解“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这一内容时,两位老师都选用了材料。教师甲引用了康有为的:“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于光绪十七年刊行,他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把东汉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有利地打击了守旧派“恪守祖训”的思想。

该设计通过材料展示了康有为的核心思想和宣传其思想的方式和特点。加深对教材中康有为思想特点的理解。使学生深刻理解该思想特点。教师甲的两段材料梯状展示,通过材料分析抽丝剥茧,设问逐层深入,康有为思想特点以及该特点产生的原因的呈现水到渠成。

教师乙引用的材料是:“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教师乙运用的材料抽象,这一段反映康有为思想特点的话艰涩难懂,学生很难心领神会。教学中我们使用材料教学要对于历史课堂教学中艰深难懂的概念、理论,选择材料帮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使课堂活跃,有助于学生自己感悟历史。使用材料慎思审问,用之得当。对于所用材料要深入浅出,降低核心知识难度,加深学生的理解。

2.因材感悟。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次爱国主义运动。如何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呢?两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教师甲运用谭嗣同的话显示其“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无奈,“死得其所”的悲壮,体现了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敢为人先的奉献精神,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同时,国民的无知的围观反映了思想的滞后,使学生感悟到:光变革制度无法改变中国,促使国人觉醒成为第一要务。使历史课堂生动鲜活,更能够激发学生情感,产生共鸣。

教学评估汇报材料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小屯小学校长,今天由我汇报一下我校2015——2016学年度的教学工作开展情况:

一、学校教学工作的总体改进及效果

在2015——2016学年度,我校在原有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解决了部分教学工作中的问题,现汇报如下:

首先,在学科教学效益提升方面,我们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提升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我们主要是利用教育局提出的高效课堂的平台,通过带领老师们参加教研室组织的网上教研、参加各个学科的网络研修,提升老师们的理论水平;然后走进老师们的课堂,采用“听、评、议、改”一条龙的环节,对老师们的每节课进行分析研讨,让大家在讲课、听课、评课、改课的过程中,发现不足,提升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教学了质量。

其次,在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方面,我们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抓住每一次锻炼、提升老师的机会。上学期,我们承担了丰润镇的教学评估示范工作,邀请教研室高主任、焦阳老师到我校对老师们进行培训指导,邀请有经验的李丽川校长到我校进行经验介绍。在数学、语文、英语方面老师们有的疑难问题我们通过电话、QQ咨询教研室的周广忠、刘亚双、杨翠金老师,扫清老师们的障碍,增强老师们的自信,抓住老师们的积极性。此外,我们在师资很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派出王晓青、张乃英、王琳、刘凤丽等多名老师赴外地、本地,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我本人也是不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认真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成回来后,老师们写出学习心得,交流感受,并对本校老师进行二级培训,我们坚信,一个人走路不会走得太远,大家一起走才能走得远,让大家的水平共同提升。最后,全员网络研修的线上、线下活动,我们都认真组织老师参加,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老师们的教学水平。

第三,在学校教学管理方面,我们解决了老师们教学方法老化,教学态度消极的问题。坚持每学期的听课、评课、教研制度。同时针对我校教师老龄化的特殊情况,我们采取中年骨干教师,带领老年教师转变多年的教学方法,掌握多媒体的使用方法、新的教学软件、平台的使用方法,让他们也与时俱进的赶上时代的步伐。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老教师掌握了多媒体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了利用呱呱、QQ群、微信群的一起作业等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学习。

教学效果评估材料 篇5

XXX同志自2000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农村小学任教。她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献身于教学第一线,诲人不倦,勤恳育人,脚踏实地,甘把青春洒教坛。14年来,她无时不想着柳屯教育的振兴和发展,无时不在关怀着学生的发展,无时不在认真总结学科教学经验,履行着教育教学聘约,她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为柳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XXX同志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一创双优”,以一个人民教师的奉献精神,对教育事业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她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体现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修养。

该同志授课非常讲究艺术,她普通话娴熟,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抑扬顿挫,语速适中,主次分明。表情自然亲切和蔼,课堂活动多变得体。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地位,同时还注重学生智力发展,经常采用“启发、诱导、设疑”等教学手段锻炼学生,使他们的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教学中还注重联系社会实际,将思想教育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无形之中受到陶冶,身心健康得到发展。她还热心课改,积极参加教改实验,大胆进行课堂改革,她还经常做公开课,观摩课,深受老师们的好评,2006年、2010年、2011年、2012年等多次被评为市、县级优质课教师。XXX同志十分注重学法指导,着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她努力改进传统授课方式,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该同志还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次组织教学,分类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优势,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心,增强他们的心胜信念,很好地贯彻了因人施教、顺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培优补差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该同志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方法得当,能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善于把思想教育渗透于教学工作中结合实际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所教的学科和所带的班级的合格率、后进生的转化率及素质测评的合格率都比较高,能做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培养合格人才。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其特点,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对特长生做到单独辅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使之特长得到有效良好的发展。她还大胆创新,积极推行“班级量化管理”及“两委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该班形成了一个团结,奋发向上的班集体。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该同志2010年、2011年被评为柳屯镇级优秀班主任,2012年还被濮阳县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

在努力做好本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该同志还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2006年9月所撰写的论文《合作学习和竞争机制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被评为市级优秀论文一等奖;2006年9月所撰写得论文《开设健康“超市”,落实体育课程标准》被评为省级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9年7月所撰写的论文《探讨“健康—创新”型体育教学模式》被评为县级优秀论文一等奖;2009年8月所撰写的论文《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研究》被评为县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她带头进行教改实验,发挥自己的领导和骨干作用,热心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耐心传授教学经验,帮助他们积极改进教法。几年来她所指导的青年教师焦美周、刘静静二人被评为县、乡级优质课教师,多次给全县同行上了观摩课。正是由于在她的带领下,青年教师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提高我校课堂教学质量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受到全体师生的广泛赞誉。XXX同志教学效果优良,工作量饱满,在2009-2010学年,2010-2011学年,2011-2012学年2012-2013学年教学效果优秀。所教学科成绩突出,及格率达10000,优秀率45%以上,考核连续多次是被评为优秀。

乡镇教学评估汇报材料 篇6

一、基本情况:

我乡共有5所小学,其中4所完小,1所初小,下设2个教学点。共有学生686人,分30个教学班,其中3个蒙语教学班。在职教师55人,其中35周岁以下教师30人,教师队伍年青化;现有小学高级教师36人,小学一级教师11人,二级教师8人。现有十五期间省省级骨干教师1人,朝阳市骨干教师6人,北票市骨干教师10人,乡级骨干教师15人。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核心,以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全面巩固、提高“普九”成果,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和速度、规模、质量、办学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主要工作:

(一)深入开展行风建设工作。

本学期我校将“三满意”工程确定为长期的工作目标,把行风建设的各项要求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位干部、每一位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是推进我校行风建设工作的立足点。

为保障行风建设工作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成立了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组长担负起行风建设工作的主要领导责任,全面领导负责;汇同少先队等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承担具体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主动抓,各部门密切配合具体抓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从而保证了行风建设工作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与此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做到行风建设、依法治校和行政、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工作有计划,有措施,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2、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是推进我校行风建设工作的切入点

学校行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把多年来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加以巩固下来,实现学校行风建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学校行风建设工作才能持之以恒、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因此,我校在推进行风建设工作进程中,首要任务是注重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审时度势,经过多层次多渠道的调查研究,最后确立了校长亲自挂帅,由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职能部门专门抓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机构。在充分发挥全校师生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条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在学生管理方面,有《班级管理条例》、《学生一日常规》、《优秀生、优秀小干部和三好学生评比办法》等;在教职工管理方面,有《教师学习制度》、《考核办法》、《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作业批改规定》、《学科教学常规》、《中层干部考核制度》和校长、主任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岗位责任制》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从而为我校行风建设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石,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工作头绪井然有序,学校事业蒸蒸日上。

我校全体中层以上干部都能带头执行教育局制定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学校能严格按规定征订学习用书,没有任何形式的向学生推销辅导材料的行为,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的事情发生,没有有偿家教和违规补课的现象发生。老师们能认真落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及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规定,积极推进新课程的实施进程,我校校风、教风、学风积极向上,教育教学秩序井然,有着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

3、提高素质,崇尚师德,是推进我校行风建设工作的着力点。

我们认为首先必须加强学校领导队伍建设。我校把德才兼备,教师信得过的同志担任学校各个层面的领导,在培养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上都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把关的原则。

其次,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在推进行风建设工作过程中,全校教职工是推进行风建设工作的基本力量,教师师德的优劣,直接影响学校行风建设工作的进程。为此,近年来,我校制定了行风建设工作学习计划及实施方案,有计划地组织每位教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我心中的师表形象”演讲比赛和“我的教学反思”学术沙龙活动等,使全体教师能严格执行师德规范,为人师表,尊重学生家长,与学生家长交往时大方,从而增强了教师的崇尚师德的观念,为全力推进学校行风建设工作和依法治校奠定了良好基础,找到了工作的着力点

教学评估材料 篇7

一、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

为保证材料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必须根据当前材料化学教材的特点以及苏州大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首先, 目前虽然已有一些材料化学教材出版, 但这些教材还不像其他基础化学课程一样有一个统一的内容, 不同的材料化学教材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如席慧智等主编的《材料化学导论》[2], 其内容包括材料高温化学、金属的相变和析出、材料电化学、材料表面化学、材料激发化学、硅酸盐材料化学、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和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等;唐小真等主编的《材料化学导论》[3]则包括材料化学的理论基础、材料结构的表征、材料制备化学、材料的结构与物理性能、新型结构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等;其他教材都是以材料的制备、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各种材料为主要内容进行编排的, 但其基础理论部分的侧重点却不同。朱光明等主编的《材料化学》[4]是以化学热力学、相图、溶液与固溶体等一些物理化学课程中讲述的内容为基础理论部分侧重点, 李奇等主编的《材料化学》是以晶体学基础为基础理论部分侧重点, 而在曾兆华等主编的《材料化学》和杨兴钰主编的《材料化学导论》中都含有化学热力学和晶体学基础理论知识。

其次, 材料化学课程是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第六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此时学生已基本完成了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学习, 与材料化学课程同步开设的课程还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结构表征、材料物理 (性能) 等课程。后续将开设材料加工、复合材料等专业必修课程。因此, 材料化学在内容选择上不仅要考虑与其他课不产生重复和冲突, 还要考虑各课程之间的衔接。

最后, 通过比较, 我们选择了席慧智等主编的《材料化学导论》作为教材, 并以唐小真等主编的《材料化学导论》作为辅助教材。考虑到教学内容多而授课时间只有36学时, 我们选择了材料高温化学、材料电化学、材料激发化学、硅酸盐材料化学和聚合物的化学反应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 为了满足学生对材料化学领域里出现的新材料、新理论和新方法的求知欲望, 不仅增加了材料制备化学一章, 而且还在相应的章节中增加新内容。例如, 在材料电化学一章增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内容;在材料激发化学一章增加光致发光材料、电致发光材料和等离子发光材料等内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合理使用

材料化学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比较多, 概念较难理解。为提高课堂效率, 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 积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教师主动地灌输知识,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整个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 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材料化学教学中, 从灌输知识的讲授向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讲授转变, 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教师应认真备课, 根据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进行设疑, 然后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解答问题。例如, 在第一章区域精炼教学中, 利用课堂提问, 引导学生利用物理化学中的热力学知识来回答固溶体和液体两相的平衡条件, 让学生自己从成分的不均匀性来理解偏析出函数的概念和区域精炼的方法。通过设疑、解疑和释疑过程,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使教学任务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完成。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的核心是主体性教育, 其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生动, 更有趣。多媒体能将文字、图片和动画等在课堂上展现出来, 使原本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和概念形象化,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材料化学中的教学难点。笔者从2006年起, 按照教学内容制作了电子课件, 并在教学中不断补充和修改。2010年, 在校园网上建立了材料化学课程建设网页, 并把电子教案、课件和教学录像等资料放到网站上, 方便学生复习与交流。然而, 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 不能把课件当成教案照本宣科, 更不能因为有了课件就使讲课节奏超越学生的思维节奏, 忽略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否则, 无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 激发求知欲望, 培养创新意识。材料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基础学科,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还要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应适当引入一些实践知识和当前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知识, 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回答实际问题。这样一方面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另一方面, 会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 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 离不开对新知识的追求。在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往往过于被动, 往往满足于老师所灌输的知识, 没有追求教材以外的知识的欲望与激情。为打破这一弊端, 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让学生感到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文献查阅, 同样可以得到满意的答案。另外, 也可以把讲台留给学生,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 在材料电化学一章讲授完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后, 将增加的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教学内容留给学生。因为这些内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学生很愿意主动查阅相关资料, 撰写报告, 最后利用整理好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通过学生讲解, 教师点评, 同学讨论, 学生不仅获得了科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探索知识的方法, 增强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考试方式的合理调整

传统的考核方式以试卷考试为主, 导致有些学生平时不上课, 不复习, 考试靠死记硬背, 很难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更谈不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如所周知, 考试不是最终目的, 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但没有考试, 学生就没有压力, 所学知识就不能消化巩固。材料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要使学生对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有一个很好的掌握, 不仅要考核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还要考核学生探索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 材料化学课程考核可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平时成绩, 包括学生的出勤率、课堂上参与讨论和作业完成的情况;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包括学生按要求查阅文献、制作课件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堂上的演讲情况;三是期末考试。期末考试试卷的内容偏重于学生能力的考核, 其中基础理论知识占40%, 应用分析题占40%, 综合题占20%。

参考文献

[1]朱光明.材料化学课程的内容设置及其与材料科学的关系[J].大学化学, 2004, (6) .

[2]席慧智, 邓启刚, 刘爱东.材料化学导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 2001.

[3]唐小真.材料化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探索 篇8

关键词:建筑材料 课程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079-01

《建筑材料》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民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主要介绍各类建筑材料的基本组成、性质、生产过程、技术性能、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储运和保管及使用等基本知识。它为《建筑构造》《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预算》等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重要基础。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材料的性能,准确地评定材料的性质,以便使学生能够掌握材料的选购、验收、保管、检测检验等技能,这些技能是今后从事施工员、质检员、试验员、材料员、预算员等岗位应当必备的专业技能。

1 课程的特点

(1)理论性强,实践动手少。建筑材料课程叙述性理论内容较多,计算少,实践动手内容少,看似道理简单易懂,但内容叙述平淡枯燥,再加上繁多的條文叙述及经验公式,往往调动不起学生学习兴趣,产生烦躁、厌学心理。

(2)内容多,学时少,系统性和逻辑性差。建筑材料课包括的内容很多,有材料的基本性质及水泥、混凝土、砂浆、砌块、钢材、防水材料、石灰、塑料、石材、木材、装修材料等各种传统材料的讲解,内容很多,但因为学时少导致很多实验课不能实际开设,而且各章节之间内容相对独立,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2 中职学生的特点

(1)文化基础较薄弱。目前,中职学生的成分较为复杂,既有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又有往届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具有初中学历的社会青年等。因为招生政策等原因,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薄弱。

(2)自控能力较差。中职学生平均年龄偏小,思想尚不成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及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

(3)缺乏学习主动性。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入学校的首要愿望是让老师看护好孩子,不惹事,不闹事,不出事就行,学习知识和技能则置于次要位置,加上多数学生学习基础差,导致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理论联系实践能力较差。建筑材料课内容多,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由于学生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弱,学生学完建筑材料后,不知道怎么应用,不能把各种建筑材料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工程工作实践。

3 教学探索

(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的老师的课堂上讲、写、留作业的传统教学方式。主动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和“讨论环节”。例如:在讲了材料的基本性质后,设置问题,卫生间等多水房间墙体用什么性质的建材,建筑中有保温要求的材料宜用什么性质的建材等等。最后教师将学生们讨论的结果总结,使学生了解材料的物理性质与建筑工程的实际联系,掌握施工中应怎样正确选择建筑材料。启发式教学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已有知识来主动学习新概念和新理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2)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建筑材料课叙述内容多,理论教学内容繁杂,学生不爱听,而且也不易理解。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直观的手段教学,例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中的图片、动画、视频、声音等加强理解和记忆。如:烧结普通砖的泛霜是指可溶性的盐在砖表面的盐析现象,一般呈白色粉末、絮团或絮片状,又称为起霜。单纯的文字解释,学生也能理解,如果能够让学生看到实物或实物图片,则学生对墙面泛霜后是什么样子,墙面泛霜后对清水砖墙形象及结构有什么影响,不仅一目了然,而且理解记忆深刻。另外,教师也有必要带一些真实的建筑材料到课堂上,让学生去先看后讨论,学生会很兴奋,表现出强烈学习兴趣,会主动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介绍过火砖、欠火砖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实际样品,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倾听这两类砖的外观、颜色和敲打时发出的声音,就能很快掌握这两类砖的特点和区别,印象也会非常深刻。

(3)加强动手实践。中职学生的特点是活泼、爱动。利用这一特点,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实践。如:在介绍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评定时,可以先让学生看一段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评定的录像,掌握了实验步骤及实验要领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混凝土,按实验步骤去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直观评定粘聚性和保水性,进而评定混凝土的和易性,使学生掌握实际工程中评定混凝土和易性的方法。

(4)采用工程实例教学法。教学时多结合实际工程讲解材料的特性、使用方法及效果、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等,这不仅是教学的客观需要,同时也可以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例如:在讲生石灰的形成时,若锻烧温度掌握不好,就会产生过火石灰和欠火石灰,过火石灰对墙面的影响就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工程实例来说明。生石灰与水反应(也就是淋灰)形成熟石灰,熟石灰抹墙面时,墙面易出现隆起、开裂等现象,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就这个问题,可以请学生们先讨论出现隆起、开裂的原因,教师帮助分析,搞清这一现象是由过火石灰造成的。进而讲解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石灰陈伏来解决,从而使学生掌握陈伏的概念和陈伏的必要性。

(5)改革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多元化,不必局限于试卷考试。教师可以采用考试与答辩、作业、实验、工程案例解析等多种考核方式,辅以考勤、平时学习表现等综合评定学习成绩。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改革内容。

(6)开发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教材。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的劳动人才。随着科技进步,新型的建筑材料不断涌现,迫切需要专业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实际,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乃至教材体例格式。教材理论知识应少而精,加大实验、操作比重,培养学生正确合理选用材料、鉴定材料质量和检测材料性能的能力。新型教材应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常见常用建筑材料的组成、性质、性能、检测方法,注重实践技能培养,以便于零距离就业。

教育教学改革本身就是一项工程、一门学问。立足于中职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实践,因材施教,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教材的开发、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就会收到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任立海.中职《建筑材料》课程考核改革的探讨[J].教师,2011(5):61.

[2]李丽琴,韦芬.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2):73.

上一篇:关于团结友爱的诗朗诵下一篇:计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