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作业1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马克思作业1(共11篇)

马克思作业1 篇1

美索不达米、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

材料2: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克服各种浪费现象。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材料3:2002年 9月中旬,英国外交部国务大臣麦克沙恩博士访问重庆,当他看到餐饮业还在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时发出一声惊叹:“难道他们还在„吃森木‟吗!”(见9月16日《重庆晚报》报道)的确如此,仅重庆市每天使用的一次性木筷至少有200万双,而一棵成材大树只能制作4000双木筷。也就是说,每天重庆人至少“吃”掉500棵大树,一年就是18万多棵树,就是整整一片1800亩的大森林啊!而就全国来看,数量就更惊人了——据资料介绍,国人一年要吃掉一次性木筷450亿双,且每年还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约150亿双,算下来就要砍1500万棵树!对此,有关专家们已经多次

作出预警:照此目前的木材消耗速度,我国现存的森林资源将在10年内消耗完。 据说我国目前出口木筷能换1亿多美元的外汇。其实这也是得不偿失的买卖。据专

家测算:一棵50年的大树,能为人们创造生态价值、社会价值20多万美元,而如果将其砍掉做成木筷出售,仅能换回2000多美元。就因为出口能换回一点“现利”,就不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而不惜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此举太短视了。

马克思作业1 篇2

一、“1对1”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数学作业的特点

我校“1对1”数字化环境下的数学作业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这不仅仅是因为作业的形式比传统丰富,更因为它具有如下两大特点。

1. 蕴涵激励性

“1对1”数字化环境下的数学作业成果很多是开放的。和传统作业相比,它有面向全班的展示平台,所以每个人都不是封闭的,而是生活在一个学习社区里的。每个学生的作业都会得到很多同伴以及家长的关注。为了获得更多的肯定,学生们便会更积极地应对每天的作业。此外,一些闯关类的练习也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好胜心理,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再如,一些搜集信息类的作业,即在教师学习单的指导下采集图片、文字、视频等,能让学生有全新的、丰富的学习体验。总之,这些作业能从情感上和学习成果上激励学生深度参与学习。

2. 增强互动性

和传统作业相比,“1对1”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学作业加强了互动性。首先是人机互动,对于学生作业的完成结果,机器马上会作出评判。如一年级的口算作业就是学生登陆“小学口算练习”平台,题库自动推送题目,学生每做完一道题就能立即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对还是错。这使学生学习变得自主、自由、轻松。其次是人人互动。作业不是一种结果,而是学习交流的资源。学生搜集的资料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同伴间的分享;设计出的作品也是为了与大家交流和展示。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地互相学习、分享与借鉴。“1对1”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数学作业的互动性使得作业功能有了新的增长点。

二、“1对1”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数学作业新范式

“1对1”数字化学习环境带来了学生数学作业形式、内容和反馈方式的新变革。这些变革也产生了“1对1”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生数学作业的新范式。

第一,作业+交流,这是预习作业常常使用的范式。教师为了第二天的教学内容,会让学生回家先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如文字、图片、音频等。这些资料的准备是为了让学生在第二天课上能进行充分交流。

第二,作业+评比,这是闯关类作业常用的范式。“1对1”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作业有时是在软件上完成的,并常是以闯关的形式完成。对于完成的对错,机器会自动作出评判,所以作业和评比常常是融为一体的。教师通过完成的情况评选“计算小达人”“超级设计师”等,以此来激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

第三,作业+互评,这在数学作业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只要是能在平台上展示的作业就可以进行互评。学生们可以互相点评完成的作品,或是针对每个问题展开讨论。互评的目的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第四,作业+展示,这是实践类或动手操作类作业常常使用的范式。学生通过活动获得一定的成果,可以是实验日记,也可以是一幅作品。这些成果最好的反馈形式是通过班级的平台进行展示和交流,大家互相欣赏、互相学习。这种范式可以使作业的反馈更充分、更有效。

马克思作业1 篇3

打开五(4)班学生的英语作业,你会惊讶地发现:里面没有分数,也没有"优秀"、"良好"、"及格"等等级评价。如果再细心一点,你还会发现:有五角星、笑脸、卡通粘贴画的评价,还会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生活表述语:真酷、超级棒、好极了、真想抱你一下、今天的作业帅极了、你的规范书写给你的作业化了彩妆、这些字母需要"减肥"了等。还有花样翻新的英语评价语: Good/Good example/A good answer/Nicework/Excellent/That'scool/Exactly/Great/Wonderful/Congratulation/Good job/Super/ You are so clever…你瞧:作业发下的那一刻,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互相传看着不一样的评价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幸福套餐", 这样的作业评价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反思]

评价是一把双刃剑,当新课程理念刷新教师的教学思想时,学生作业的评语也随之展开了一场质的改革。弱化了作业评价的等级划分和筛选功能,发现并放大学生的闪光点,使评价成为因材施教的调节手段,扬长避短,发挥作业的最大教育功效。

小学生喜欢新奇事物,对一些前卫或另类的事物感兴趣。抓住孩子的这一心理,作业评语一改往日的百分制或等级划分,有的是充满人性化的学生喜爱的语言及卡通符号等,这些赏识性的批改符号,既呈系列,也可独立;既有鼓励,也含梯度;既有共性符号,也有个性张扬……根据实际需要,还可采用师生换评、小组评、自评、家长评;表现形式也是多元的,有书面、有口头、有符号、有标点、更有语言和心灵的对话。这些丰富多彩的评价常带给孩子意外的惊喜,在"爱你没商量"中引导孩子更专注于下次的作业。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 2[案例]

能者不必"多劳"

通常情况下,新知识完成后,老师都会安排一组用重点句型仿编的练习,从机械操练到仿编练习直到最终的实际运用,能者-----学优生们都是独占鳌头、独领风骚的人。这些学生表现得思维敏捷、表达清晰、个性张扬,他们是课堂的宠儿,老师的问题一般都被他们抢去回答了;课堂表演、上黑板练习也大多由他们完成了,正所谓"能者多劳"。

针对上述情况,我一改往日做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能者和中等生、学困生们组成一个个学习合作小组,从课堂到课下作业辅导都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测检测也以合作小组的总成绩和平均分来计算,这样就有责任有义务帮助组内其他同学。一些学困生们在完成新课的学习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不是很到位,处于心未通而求解、欲言语而不能的状态中,正渴求得到老师和学生的帮助。

[反思]

"能者多劳"有诸多不妥。因为能者多劳了,其他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们就势必"少劳",甚至无劳可"劳",这实际上剥夺了这部分学生平等参与学习的权利,影响了学业的发展,最终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马克思原理作业 篇4

--马克思主义视野中当代大学生四观研究

林嘉颖

工科试验0948班

390100768

作为一个人,我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思考自己对祖国的贡献与责任;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我思考学习与生存发展能力管理之关系;作为一个工科生,我思考当今科学领域对人类的意义;作为一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思考中国科技领域之现状与发展方向… …以上便是我对四观的一个总体看法,由于知识,经验缺失,观点显得稚拙,还请包涵.马克思立志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这也应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一个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很大,像马克思一样写出一本超越时间空间维度,影响了全世界并具有遇见作用的巨著;这个目标也可以更小,想白求恩一样全心全意救助中国病人.无论是大是小,他们都怀有兼济苍生的心胸,都志存高远.国际主义观在我看来是一种人人生而平等,人们抛开国籍与肤色的差别,相互尊重敬爱,的观念.而这种理念便接近于孔子提倡的仁.由此看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有其普世价值理念是有理可循的。

作为一名工科学生,我认为发明出更优质的产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效率,使人们的生活更便捷更高效,让更多人生活得更好,便是个人对国际主义观的一个具体看法。但是当遇到民族矛盾问题与意识形态问题时,我们又该如何选择?这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如国家间的科技资源共享问题,与战争遗留问题等,在我们选择铭记历史的同时,又该怎样兼顾国家安全与各国友好往来之间的平衡?也许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看问题,既需要以直报怨,在自己国家利益受到侵害时要坚持自己的立场,也应该有宽阔的胸襟,跨越国家的鸿沟,增强国际间合作。

曾参加赢在中国节目并被认为是最牛选手的黄艳泽在我们学校演讲时,他的开阔的胸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当被问及如今很多真人CS俱乐部都是模仿他的俱乐部建成,关于模仿与抄袭他怎么看待时,他淡然一笑:我成立这些俱乐部的原因,就是希望能让更多复员军人再就业,同时希望这个项目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也许百年以后,它能替代常规射击项目成为奥运项目中极具观赏性的比赛。如今全国各地都纷纷建立了真人cs俱乐部,其中数百家与我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他们也招聘了许多复员军人,也让这项运动有了很好的发展,这样就足够了。当我们有很好的点子但我们却一时无法实现时,我们应该贡献出来,让这个点子能造福更多人,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也许他对创造与分享的理念也无形中代表了我们应该拥有的国际主义观念:全人类有福同享,当然这是在保证自己国家的福利的基础上的。也就是首先我自己的真人CS俱乐部能维持我的生活。

如今的时代似乎并不单纯,我们马原班上的同学也做过两个有关爱国主义的讲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和在网络时代的爱国主义,他们都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在这两个大背景下我们当今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态度。在我看来,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国,只不过太长的和平年代使我们淡化了作为一个整体的意识。这个世界有太多的风向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于是爱国主义就表现出空前多元化的趋势。就像一块去了磁的磁铁,但是一旦有一块吸铁石放在旁边,让磁铁重新磁化,那么他又会恢复很大的磁性了。汶川地震时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就是个很好的证明。

在集体主义观上似乎也有这样的磁针规律:前不久我们系组织参加学校的拔河比赛,赛前许多队员都有点不愿意,有的表示只是为纪实考评加分而来的,但是当我们拿起那根绳子的一刻,所有人都只想着胜利,每个同学都是尽全身的力气,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只有共同的目标——胜利。落后一场,我们赶紧讨论新战术,领先一场,我们相互鼓劲再接再厉,最终我们力压群雄夺得了冠军。那一刻,大家都疯狂的叫喊,像一群孩子一般,欢呼着来之不易的胜利。这一切都能体限我们新一代年轻人特有的集体主义观:也许我们不会将以集体利益为重挂在嘴边,但是我们“该出手时就出手”也许我们会对集体表现的不屑一顾,但是我们有强烈的责任感,将每一件事做到最好。这也许就是年少轻狂的我们吧。

绍兴文理学院马克思实践作业 篇5

一、设计问卷

现在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赚钱是做兼职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赚钱并不是大学生做兼职的唯一目的,不少同学把做兼职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为了调查我们在校大学生的勤工俭学情况,我们对周围的同学进行了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情况》的调查问卷,主要对大学生参与勤工俭学的态度、频率和动机进行了调查。

二、个人总结

马克思作业1 篇6

班级: 580姓名:蒋金平学号:09510158026 摘要: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无产阶级经济学,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经济理论。西方经济学实际上是指资产阶级经济学,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也就是为 少数人利益服务的经济理论。所以经济理论的两大思想体系,严格说应该是无产阶级经济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或者说是劳动的经济学和资本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研究框架、方法论、利益立场等方面。

关键词:对象;框架;方法;立场;

主要内容:

一、具体研究对象不同。

不管是马经还是西经都是研究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但是具体的研究对象不同,或者说切入点不同。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序言中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对马克思的这一论述存有不同解释,但是一般认为,马经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联系生产力来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政策问题。相对来说,马经更侧重对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性的社会关系的分析,其建立的各种经济范畴都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而西经更侧重对表层的经济现象的解释和预测,按萨缪尔森的规定,西经首要任务是对生产、失业、价格和类似的现象加以描述、分析、解释。当然,随着理论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这种具体研究对象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而是有交叉的,西经也会涉及到制度层面的深层分析,马经也会分析经济运行。

二、研究框架不同。

贯彻马经的主线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马经正是联系生产力来研究该矛盾中的生产关系变迁规律。马经从商品入手,以严格的逻辑得出其理论大厦的基石——劳动价值论,并依商品-货币-资本的逻辑分析了资本的产生;随后,把目光从生产转向流通,剖析了资本的周转、循环和流通过程中本质和规律;最后,老马从整个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转向分配领域,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剥削的本质,并说“资本自从来到世界,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马经那里,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主线,由价值、使用价值、剩余价值、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等构成了其基本分析框架。

在西经体系中,以供求的现实矛盾为出发点和主线,供求理论为核心,“经济人”假设为前提,来展开分析。依次提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企业行为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等等,构成了微观经济学体系。大危机和国家垄断资本的现实要求,脆生了从总体上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的必要,这就是宏观经济学体系,也是以总供求理论为核心展开的,卢卡斯革命以后,基于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学分析成为了主流。国际经济活动的实践要求,使得微观和宏观分析体系延伸到国际经济领域,构成了国际经济学。可见,在以供求理论为核心的西经那里,看不到马经分析框架中的价值、使用价值,更看不到剩余价值,看到的是由供给、需求、效用、成本、收益、边际、均衡等概念构成的不同的分析框架。

三、方法论上的不同。

从19世纪20年代左右的李嘉图悲剧以后到70年代左右的边际革命和《资本论》的问世这段时期里,经济思想领域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没有一个亚当·斯密或者后来的凯恩斯式的核心人物,即使出了个约翰·穆勒,也不过是个折衷主义罢了。著名经济学家樊刚称这段时期为经济学的“真空”。可以认为,李嘉图悲剧后经济学的这种分化路径中,一个主要的不同在于研究方法上,或者说,经济学说分别走上了马经和西经的道路,这种分化是以科学研究方法的进步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为前提。这种研究方法的进步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和边际分析的数学方法。

从此,依哲学和数学不同的方法论,经济学踏上了两条不同的路,并且越走越远,形成了两个不同体系。当然,时至今日,这种方法论上的区别也开始走上融合,具体方法上,都遵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现代人也在为马经的数学化不懈努力,西经细想领域中也涌现出像哈耶克这样的哲学大师。

四、利益立场不同。

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无疑具有一定的利益立场。马经和西经是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立场的学说体系。

马经是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企图证明商品价值进而社会财富是工人阶级的劳动创造的,被资产阶级占有和享用的财富理应归工人阶级所有。西经继承古典主义的阶级立场,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企图证明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关系是合理的,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全民福利,有利于把财富这块蛋糕做大。即使出现了大萧条和垄断甚至国家垄断,自由主义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出了个凯恩斯,呼吁国家干预,这还是在证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合理性,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政府采取干预措施,就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像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人更是自由主义的卫道士和资本主义私有制关系的坚决捍卫者。

马克思作业1 篇7

关于《2012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有很多,现在就其中的某些来评论一下。

2011年的成绩中大部分都已经成功达标,其中通胀控制失败,计划cpi4%,实际5.4%,食品价格上涨11.8%,发改委张平已经做检查;节能减排目标失败,计划万元GDP能耗下降3.5%,实际2.01%。

2012年施政目标的原则是:稳中求进(实际就是平稳交班),扩大消费需求。实际就是提供一些财政补贴给几个产业,类似以前的家电下乡补贴,应该没什么用。

目标其中有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这个数字说明就业压力开始大幅缓解,201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1221万人,说明刘易斯拐点来了,也说明GDP减慢增长速度有条件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这个目标基本不可能完成,因为食品供需平衡仍然紧张,全球粮食供应价格仍然会走高;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实际上这个目标是很困难的,据商务部数据,今年1月份我国进口、出口贸易额出现罕见的“双降”局面。1月份,我国出口额为1499.4亿美元,下降0.5%;进口1226.6亿美元,下降15.3%。显现出了我国外贸的形势严峻;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这个难度也较大,因为上海同业拆借利率开始下降,说明资金需求或配置不平衡,制造业订单不乐观,企业流动性不理想。

2012年的主要任务有:一.GDP增长。当中很多口号都是吹牛皮,实属空谈,有的就连文件都出不了办公室。二.通胀。主要有货币政策,食品供应,流通网络,市场监管等政策。其中M2增长14%,这个难度很大;流通网络需要财政大投入,目前已经投入不少,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现象;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操纵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把握好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预期,这个可以有,实际去年就动手好多次。三.三农。农业补贴,这个实际上也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现象;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这个是必需的,全世界所有大国都如此;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完善农业技术补贴制度,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到田到户,这个又是空话,喊了10年了;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与以工代赈结合,可以缓解一部分就业压力;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这个是对那些试图搞土地流转的人一个回答,中国还是TG在当家。四.工业。主要是整合能源,信息,高科技技术,和落实各种政策,提高城镇化进程。其中有利也有弊。五.科教。经费方面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实际是不够的,因为这里面折扣太多;科技方面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这个早就应该干了,大学和研究所都是出工不出力。六.民生。增加就业岗位,这个需要更多的配套激励机制,否则企业寿命太短,不过增加很多临时工而已;全覆盖新的社会保障,这个主要看地方政府财力,有钱的地方政府会落实好点;卫生方面主要是覆盖全民医保,提高医疗辅助,这主要是钱方面的问题;房地产方面比较有难度;户籍政策的实施应该是比较简单的。七.文化。这个方面就是老生长谈,没什么变化。八.改革。主要围绕市场,价格,分配,和事业单位进行。九.对外。主要是外贸,外资,对外投资,国际事务和港澳台几个方面。实际上中国出口导向型模式将难持续,2011年11月份中国出口增速已降至13%,考虑出口产品涨价因素,实际增速接近零。1--11月出口退税额接近同期外贸顺差,故实际顺差也接近零。此外,出口占比中50%为外资企业加工出口,虽有利就业,却只赚血汗钱,但出口第一的代价却是污染、货币创造过量造成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的血汗工厂大国历史正在慢慢发生变化;引导外资已经不欢迎低附加值的外资;国际事务方面不管愿不愿意,为了自己利益,都得承担维护国际秩序的责任;港澳台方面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建设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推进横琴新区建设,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其实有价值的,并且会行动的就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只是福建能不能抓住机会,拭目以待。

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作业 篇8

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 姓名 学号2011202011级 班

题目及要求:

1、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2、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3、为什么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任选两题,层次清楚,论述全面,5号宋体,A4纸打印(1页))

1、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理由和重要性归纳起来有三点:第一是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的需要。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只有创新才能够提供发展的无穷动力,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第二点重要性,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挑战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我国现在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要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加快科技发展和创新,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说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这个压力不仅是贫穷落后就要受限制,受欺负,最大的压力是“落后就要挨打”。四是科技成果转化滞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很低;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缺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只有创新才能够提供发展的无穷动力,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以说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统一的需要,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建设创新型国家。2,、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一点丝毫不能含糊。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的旗帜和主心骨。

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大作业 篇9

1,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不是生来就是资本,当它能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

2,流通中的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劳动力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创造超过自身价值以上部分的价值。

3,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

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它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使用价值。资本家的货币只要和劳动力进行交换,就能使其带来剩余价值。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结合实际,从社会基本矛盾的一般原理出发,分析改革对于我国现实社会的重要作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又能对经济基础起到能动的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需要的时候,它就会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需要的时候,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已迈出了重大步伐,但当前在上层建筑中仍存在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如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等。如果不改革,这些方面就会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需要,并进而压抑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进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无论当时我们采取什么样的经济体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都需要进行改革。因为,如果生产关系不超前,那么它一定要逐渐走向滞后,形成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方面同已经向前发展了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那么,仍然是需要进行改革的。如果无论何时何地,生产关系始终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生产力每向前发展一步,生产关系也紧紧跟随生产力前进一步,那么,就不需要任何改革了。然而,这种情况是根本不存在的,这只是我们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因为生产关系永远也不可能与生产力的发展完全同步。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取得完美成功以后,紧接着就会逐渐出现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造成的生产关系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所造成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将不断地得到解决而又不断地重新出现,而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进行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不断地对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环节与方面进行改革,并在十六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加快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建议,强调要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改革我国上层建筑中那些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以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有客观的必要性,也存在很大的艰巨性。

一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着客观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积极稳妥地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同样走过的是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为了解放生产力,努力调整生产关系,改革那些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原有经济体制。但是,调整和改革原有经济体制,只能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的道路。在探索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上,我们先后采取了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等等做法,但这并不是中国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十三大时,虽然我们认识到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应该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且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规划和部署,但是还没有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应当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政治体制改革应当如何进行,我们并不十分清楚,很难在实践中操作。1992年春小平同志南巡发表重要谈话之后,党的十四大把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这才确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十四大虽然明确提出要围绕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但是由于发展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我们对其规律还缺乏把握,也无法完全明确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到了党的十五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们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因而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到了党的十六大,我们开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把握,因而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从整体上进行了规划和部署。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形势总体稳定,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将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提上日程,是必要而且具备一定客观条件的。二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也存在很大的艰巨性。

一般地说,高度发展的政治民主最终有利于社会稳定。但是,政治作为上层建筑,它总是涉及一些敏感的问题。如果在推进政治体制的过程中操作不慎,就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这是因为:

第一,新旧政治体制转换时期的矛盾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政治体制改革是政治权力运行机制上的推陈出新,在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新旧体制的因素同时存在,相互间存在矛盾,处理不好,容易诱发不稳定因素。

第二,政治参与过当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政治参与的扩大,而政治参与不适当也会引发不稳定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及其广泛的社会动员过程,它把亿万人民群众引导到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来。在这场变革中,社会成员有着自己不同的利益要求,如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和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形式作补充的分配制度相联系的经济多样化必然产生政治上的多元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还没有高度发展,政治组织系统和政治沟通渠道还不可能十分完善的情况下,不良的政治要求就容易引发政治**,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民主的过程容易引发某些不稳定因素,这就使我们陷入深入的两难境地。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又要实事求是,谨慎从事,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进行。

党的十六大指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十六大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规划,特别是提出关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及此后十六届四中全会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所进行的部署,表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党的原有的领导方式和领导习惯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和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历史要求。必须看到,党领导人民发扬民主不等于代替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所以,必须适应新的历史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以往 “政策治国”的执政方式转变到依法执政上来,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但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任务十分艰巨、极其敏感,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步完成。

现实昭示人们,坚持党的领导和维护党的权威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内部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利益要求通过平等协商和按照多数人意志决定的原则进行表达和集合的过程。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运行活动中,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团体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要求表达和实现。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协调各个方面、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治核心在中间起着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民主就不可能健康顺利地发展。在中国,这个政治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同时,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现实情况错综复杂的国度里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现现代民主和法治,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各种深层次矛盾同时存在,问题层出不穷。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得到全国各族人民、各个阶级、各种社会阶层普遍拥护和一致认可的政治领导核心,政治发展就难以能够平稳、顺利地转换和过渡,政治建设也就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政治权威,对于我国的政治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果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问题上不能实事求是地审慎行事,循序渐进,则可能伤害党的领导地位,影响党的政治权威。所以,现阶段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三在中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执政党作为政治领导核心,应当善于统筹全局、合理规划,才能保证政治体制改革顺利和成功。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过程,所以,应当有一个渐进性的发展规划,对于近期的任务、中长期的目标、具体的方法和步骤等等,都需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思考、合理确定。对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等重大问题,应当积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在把握客观规律、真正深思熟虑的基础上,逐渐提出改革的措施。对于目前影响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则应该抓紧进行改革。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是适应经济改革,解决政企不分,真正消除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的问题。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努力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是当前政治生活中的当务之急。如,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的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是防止腐败的根本途径。如,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各级决策机关都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馈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等等,应当不失时机地推出改革措施。

马克思作业1 篇10

1、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A、民主社会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E、德国古典哲学

2、唯心史观的错误是()

A、否认阶级斗争,否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B、只考察人的思想动机,不考察它产生的物质根源,从而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否认人们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E、否认思想动机的作用,否认英雄的作用

3、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A.否定是继承和变革的统一 B.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C.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E.否定是扬弃

4、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E、真理是具体的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构成社会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

A、概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B、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 C、贯穿于人类和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D、包括了一切社会现象 E、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6、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统一的

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劳动过程

E.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二、辨析题: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种不同的真理。

2、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

3、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创造的。

4、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根本属性。

三、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是什么?

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含义及其表现。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要求:

多选题只要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并标清各自的序号即可;辨析题对该命题先作出判断(正确或者是错误),然后说明理由;简答题只要将答案要点写出即可,不必按照论述题的要求作答。

一、多选题

答:

1、BCD

2、ABCD

3、BCDE

4、CDE

5、ABCE

6、CE

二、辨析题

1答: 观点错误。每个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同时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第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反映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每一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接近。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从认识的广度上说,任何真理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的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的正确反映,世界上还有很多事物,人们没有认识。第二、从深度上说,任何真理都是对事物一定程度和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它带有反社会主义的性质,事物还有更深刻的本质、更深层次的规律,人们没有认识。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二者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个不同方面或两种不同的属性,它们各有不同的规定性,是不能加以混淆的。同时,二者又是相互联系、不可侵害的。相对真理之中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真理总是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相互转化的。真理是一个过程,人类认识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真理的两种属性。任何真理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答:观点正确。经济全球化是在生产发展、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超出一国和地区范围而相互联系和依赖的一体化过程。科学技术进步、跨国公司发展和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等都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家贸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内在动力。

3、答:观点错误。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创造的。预付资本仅仅是给工人在用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它本身不创造价值。因为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结晶,因此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价值。

4、答:观点正确。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

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三、简答题

1、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为基础,在全面总结哲学史和科学史的基础上,对世界的本质做出了科学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客观实在的观点,正确地揭示了包括自然、社会和人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无论具体特点如何,都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它们所具有的共同本质就是客观实在。

2、答: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他们的钥匙;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第四,不得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3、答: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又反作用 于物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仅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而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总是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意识虽然是物质的反映,但它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能动的力量。如果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没有作用,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的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总有基于某种实践需要,并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所要达到的思想蓝图,构成准备行动的计划。这就是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而且是人所特有的。第二,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积极主动地进行加工制作,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性。意识的主观创造性,还表现在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不仅能够“复制”所反映的对象,而且还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和幻想的世界。第三,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意识的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目的、计划、蓝图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还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无论如何巨大,归根到底,它仍然受客观物质世界所决定和制约。意识能动作用的产生,意识能动作用的大小,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一刻也离不开物质运动及其客观规律的决定作用。人的意识只能在物质运动及其客观规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发挥能动作用。

马克思作业1 篇11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是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如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就是理论创新。但是并不是任何新的观点、新的思想都是对的,并不是任何“创新”都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产物。我们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想时,都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衡量一下,并通过实践加以检验,看它们是不是正确,站得住站不住。在这个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处理好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一切否定和放弃马克思主义的言行都是错误的,都必须坚决反对。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要在实践中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和推动工作,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和推动当今社会的进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当今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存在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目的。马克思在自然唯物主义和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发现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规律以及在空想社会主义基础上提出的以经济平等和政治民主为根本原则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模式,这都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做出的卓越贡献。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以及社会主义理想的内核(根本原则),我们应当继续坚持和发展;而对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我们应当结合当今社会环境和条件及社会状况,去不断修正、充实和完善,切不能搬用其僵死的教条。

马克思主义认为,符合实际的认识应当坚持,不符合实际的认识应当毫不吝惜地抛弃。但问题是:这里所指的实际,究竟该由谁来描述和提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意识,从不同的角度去判断实际,会导致对实际的判断的不同结果。因此,最后还得归结到人的思维和认识上。一切从实际出发,毫无疑问是对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情形,这个实际,是很难被普通人确定和掌握的。普通人要想了解到这个世界的实际或真相往往是困难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有的甚至会牺牲生命。因此,在现实社会里,从实际出发就容易成为某些拥有确定并掌握实际这种特权的人的专利

马克思主义对解决中国建设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针对目前中国存在的许多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我们应当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虔诚地研究如何解决这些摆在面前的实际问题,这才是有深远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否则,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成了无的放矢。如不认真解决这些问题,社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会倒退;如不妥善处理这些问题,社会矛盾就会越来越尖锐、复杂、激化,不断加深、加剧、恶化,直至导致巨大的社会震荡。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代表”的提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在时代和形势发生了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回答我们党和国家事关发展全局的新的重大战略问题,保证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我们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要求,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来思考这一重大问题。

之所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精神,最根本的在于,在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向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正是体现了这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精神。应当指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的宗旨,一直体现在党的光荣传统中。但是,适应于形势发展的需要,要使这些光荣传统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的完整纲领而系统提出来,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从根本上回答了在世界走向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在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党如何进一步认识、加强、提高自己,更好地肩负起领导重任的问题,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党接受新世纪的考验,赢得新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党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而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就要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就要重视体制创新,变革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或者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生产关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这些都是现阶段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必然要求。

在发展社会主义道路上,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致力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本质所决定的。而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大力提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特别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和推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由我们党作为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体现工人阶级大公无私的品质,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党没有任何私利的本质决定的。而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而无私奉献,使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不断提高

本学期我们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不仅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哲学理论知识,也为自己构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参考。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做的更好。

071702001107交工李东辉

上一篇:以人为本: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理念下一篇:宁波市专利资助管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