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财务管理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寺院财务管理(推荐8篇)

寺院财务管理 篇1

寺院管理 2009-07-04 08:39 阅读148 评论0

赵朴初会长今年2月在中国佛教协会六届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及省级佛教协会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肯定了我国佛教为社会主义服务取得的重大成绩之后提出“佛教内部还存在着忧患”、“突出表现为信仰淡薄,道风不正,戒律松弛,学修不讲,追逐名利,这些问题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和严肃对待”,“维护佛教纯洁,保持道场清净,坚持正信正行,制止社会不良之风的侵袭”。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圣辉法师来湖南省佛协主持工作还不到一年,就作了大量的工作,效果很好,改变了湖南佛教的面貌,僧众的宗教生活走上正轨,佛教刊物《正法眼》已经发行,寺院执事进修班第二期即将结业,培养了爱国爱教的管理人才和研究骨干,促进了佛教事业的发展。我在中国佛教协会做佛教财务管理工作四十多年,成为高级会计师。我很荣幸受湖南省佛教协会的邀请,写湖南省佛教协会执事进修班讲稿,提供参考意见,乞望有助于寺院财务管理。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拜金主义,亨乐腐化思想造成道风败坏,沾污了佛教的声誉,违反了佛教的法规,少数佛教内部人员与社会上不法分子相互勾结,严格损害佛教的利益,是寺院财务管理混乱造成的。

寺院财务管理是寺院管理的基础,寺院财务搞的好坏,直接影响佛教事业的)1:展,影响教徒的生活和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为此,国务院宗教事务局(1981)178号文件和中国佛教协会制定的《汉传佛教寺庙管理试行办法》都作了“寺院应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实行经济民主”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国家现行财务管理的政策和规章制度,结合寺院的特点,对如何进行寺院财务管理作简要的阐述:

第一:加强寺院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寺院财务管理必须贯彻精打细算、勤俭办事的原则;这是佛教的优良传统,也有悠久的历史。

例如:我国最早的会计档案,已经发现了唐朝的档案。苏州大学历史系将卫荣在《档案工作》1990午七期撰文介绍,经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从三、四万件(确切数字无法统训„,有的尚在整理之中)的唐代档案文献中,整理数十件唐代会计文书,这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会计档案,(大多为纸的)原件主要有:

l、开元九年(721)年于阗(填)某寺支出簿;

2、斯坦文书五七五三号口口寺硙(畏)课等帐;

3、斯坦文书四七八二号乾元年间口口寺则:物收支帐目;

4、中和四年(884年)正月沙州上座比丘口园等会计牒;

5、后唐敦煌寺院三件寺院三件会议文书等等。

其中8至13件系法国人伯希和窃走的一组较完整的会计文书,现藏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宋朝比较软弱,有西夏、辽金的军事压力,面临强敌,时刻都有覆灭的危险。朝廷为了巩固它的江山,对国内进行整顿,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包括帐、证、实、核算的规范化,以巩固它的统制,宋以前的帐,用骨、竹、木、帛及部分用纸。因此,必然影响寺院财务管理。

元朝德辉法师编写的《百丈清规》,对寺院则务加强管理,是长期延续和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当时有财务副司、库头、库司、司帐等是掌管常住钱、粮、布生活用品的,有进行系统核算的组织领导,相当于现在的会计主管,会计人员、出纳、保管员等各司其职。并有 清正廉洁,勤俭办事的良好道风。

二、寺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全国有部分寺院财务管理是好的或比较好的,有健全的组织领导和会计人员(会计、出纳)各司其职,大致能按有关规章制度办事,基本做到民主理财。由于道风好促进了爱国爱教和佛教事业的兴旺发达;但是,有相当多的寺院财务制度不健全,或者无章可循,由于财会人员没有经过业务技术培训,加之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和不正之风的影响,以致寺院财务管理混乱,严重的铺张浪费,给贪污盗窃以可乘之机,把本来清静的寺院搞的也不清静了,违反教规戒律的事屡禁不止,破坏了佛教的优良传统,沾污了佛教的形象,使佛教事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综合如下:

(1)有的寺院财会人员素质差,缺乏职业道德;业务技术不熟练,帐目混乱,家底不清,情况不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放弃原则,违纪行为严重。

(2)有些寺院资财没有统一管理,搞帐外帐,设小金库,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胡支乱用。

(3)少数寺院公私不分,收受布施、捐款给寺院常住和供养个人的混在一起,该交常住的不交,收受巨额捐款也不上报,甚至傍落到个人手里。

(4)有的地方主管部门向寺院伸手,揩寺院的“油‟,挤占寺院的财物,乱摊招待费等。

(5)有的利用寺院修建工程,营私舞弊,它们使用个体不法户,由于承包手续不完善收取回扣或好处费,对工程质量的验收走过场,发生质量事故无从追究。

(6)有的寺院内部法制观念淡薄;过于追求寺院利益,用寺院的财物拉关系,买名声。

三、加强寺院财务管理,树立廉洁道风

佛教界必须树立良好的道风学风,才能护持佛法,不断提高佛教界自身的素质,抵制社会上各类不良影响。寺院内部所发生的问题,究其根源,多发生在经济问题—上。为此,加强寺院财务管理是当务之急。将寺院逐步建设成为清净廉洁,遵纪守法,增收节支,爱国爱教的道场。

四、必须认真贯彻《汉传佛教寺庙管理试行办法》提出的要求:

“寺庙应根据本身财力,积极兴办佛教文化和教育事业,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举办安老、施诊、修桥补路等利生事业,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寺庙应根据国家有关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健全现代财务管理制度,设置会计、出纳人员,各司其职,一切收支,均凭证记帐,严格手续”。

“寺庙实行民主理财,凡大宗开支,必须经由寺务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定期向常住大众公布帐目,接受群众监督”。

“寺庙物资,必须指定僧团有关执事专责保管,造册登记,严格采购、发放手续”。

以上办法,对寺院财务管理有是力的促进,因此,寺院管理有关人员要认真学习。切实贯彻执行,不能用各种借口进行抵制。

五、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以及会计业务技术水平,促进寺院财务管理规范化。

寺院财务管理的好坏,是关系到佛教存亡的关键。根据目前寺院财务管理的现状,必须大力进行清理整顿。挑选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能为佛教献身,热情为寺院服务的人做财会工作。这项工作是“光荣的岗位,艰苦的任务”。要做到收支依法,核算公正,帐表真实,理财廉洁,忠诚可靠,不合适的人要进行调整。

收支依法,核算公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天职”。做好会计工作要依照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要依法收支,秉公办事,对于那些违反财经制度,非法的收支,如果你不收不付就有人骂你“呆板”,这里有舆论压力、有人情压力、有上司权威,这对每一个会计人员在执行财务制度问题上都是一个严竣的考验。只有依法为“闸”,才能力排纷繁,择正而从。因此,要有为佛教事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献身的精神。

关于公正的问题,说明财会工作的重要性,在需要与可能相适应的情况下,对正当的开支,要积极支持,主动配合,不能设卡,不能刁难,要“戒欺”、“戒霸”,对合法合理应报销的,不能任意降低标准,掌握制度,要防左防右,防松防紧,做到上下左右,亲疏一个标准,这是财会人员应尽的职责,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

要求实事求是,必须真实、准确,会计的责任是为寺院常住管家理财,如家底不清,数字不实,余亏不明,怎能管好家、理好财)怎能真实体现寺院利益。寺院会计是为佛教服务的,必须真实的反映资金活动情况,有喜报喜,有忧报忧,钉是钉,铆是铆,来不得半点虚假。会计资料反映真实,为发展佛教事业提供可靠的信息,会计人员应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的模范。理财廉洁,这对会计人员有特殊重要意义,整天和钱打交道,处于这样的工作岗位上,要求遵纪守法,一尘不染,正道直行的品德就显得特别重要。“红包”、“回扣”,各种馈赠:对此,绝大多数会计人员眼不红、手不长、嘴不馋,经得起钱财关的考验;也有极少数会计人员执法不守法,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甚至贪污盗窃,置国法于不顾,但最终也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总之,遵纪守法,‟清正廉洁,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财会人员为寺院管家理财,是为佛教事业服务,为促进佛教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寺院会计人员的职能和作用。

1.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是:组织领导完成寺院财务管理任务,发挥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为会计人员依法理财提供保障。为了鼓励会计人员稳定发展,对于会计人员的福利工资、升级、达标和评定技术职称等,要经常给以关怀,条件许可时适当解决;对素质差和不宜担任会计工作的要调离工作岗位。

必须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技术专职人员的水平。这是管好各项寺院资金,保护寺院财产,增收节支,发展佛教事业的关键。

2.会计人员的职责:会计人员要全面掌握寺院经济,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改进工作措施。因此,会计人员不仅是收支活动的记录者,同时也是寺院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3.每个寺院发生的每一笔收支业务,都必须通过会计人员集中办理。会计人员通过一系列的会计核算进行计算、汇总和上报,为加强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而月.会计人员不仅是寺院管理的命脉,也是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

4、会计人员的工作是处在经济工作的第一线,结合寺院的特点,维护国家方针政策,进行把关守口。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监督各项收支活动是否按照国家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办事,监督寺院的财产和资金的使用保管是否合理和安全。并同一切违反财经纪律、贪污盗窃、挥霍浪费等非法行为作斗争。会计人员对于违反国家政策的事项,不拒绝执行,又不向领导人或上级机关报告的‟,应同有关人员一起有连带责任。

第三,寺院财务收支核算。

寺院是僧侣学修弘法的道场,是联系信教群众的纽带,也是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场所。全国各地的重点寺院,大部分已经开放,为把寺院管理好,必须把财会工作做好。

1.现金的管理:寺院所有收入现金,必须按规定向银行开户存入银行。一切现金收时:均由出纳人员按照国家规定管理,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一)现金使用范围:工资、津贴、生活费、福利费、对个人的劳务报酬;出差人员随身携带的差旅费;本市单位之间100元以下的小额支付等。执行现金使用范围的规定,有利于加强对货币的管理,节约现金的流通和使用,稳定市场物价,维护财经纪律。

(二)核定库存现金限额。为防止现金积压,便于日常零星开支,库存现金都应核定其限额。库存现金的限额由寺院提出计划,经开户银行审核批准,一般不超过三天的零星开支所需现金。库存现金核定后,不得突破。如因业务发展变化,需要调整限额时,应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

(三)加强现金收付的管理和监督。

为了加强现金的管理,出纳员专管现金收付和保管工作,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同出纳必须分清责任,互相监督。按照钱帐分管原则,出纳员除负责登记“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帐”以外,不得兼管“总帐”的全面处理帐务工作。非出纳人员不得经管现金收付和银行往来业务。

严格禁止发生个人借支,单位之间相互借用现金、假造用途套取现金、以转帐支票套换现金、借用银行帐户为其他单位或个人存入或支取现金、将公款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私设“小金库”保留帐外现金等都是违反财经纪律的。

(四)出纳员负责审核现金收付原始凭证。审核手续是否完备、数字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合理合法。通过审核发现违反财经政策和规章制度,应坚持原则,进行抵制。出纳员只能根据有关领导批准后,经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办理收或付。

(五)出纳员办理收付业务时,必须当面清点现金,应建立复核制度,防止差错。根据现金收付凭证,逐日逐笔顺序登记“现金日记帐”,并在帐簿中详细记录每笔现金收付的来源和用途。每天业务终了应结出余额,做到日清日结,同实际库存现金核对,确保帐款相符,但不得以白条顶替现金。在盘点时,如发现长款或短款,应查明原因,分清情况,认真处理。

2.银行的管理按照银行的规定进行结算。寺院在处理各种经济往来的结算业务时,应采取以下几种结算方式:

(一)转帐支票结算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同城结算,优点是方便。但易丢失而出现差错。现在市场流行不少假支票。这是过去没有的事,应严格手续,提高警惕,(二)托收无承付结算方式: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银行接到通知后,立即将款项划拨给收款单位,不需付款单位承付。优点是有利于收款单位,它适用于同城结算。

(三)委托付款方式: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由付款单位开出委托付款书送开户行,然后由开户银行划拨,它适用于同城结算,优点不易出差错。

(七)寺院开支下列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报销。

1.无税章发票不报销;

2.无收款单位盖章不报销;

3.无经手人、验收人签字不报销;

4.发票未复写不报销;

5.数量、单价、金额不符不报销;

6.内容说明不清不报销;

7.违反财经制度不报销;

8.无领导签字不报销;

9.白条不报销。

(八)接受捐赠或布施的规定。

寺院应根据《汉传佛教寺庙管理试行办法》以及有关政策,对于外宾、港、澳、台佛教界人士的捐赠或布施钱、物,要严格按照以下规定办理接受:

1.贯彻自愿的原则,不得以任何方式和名义向对方勒捐;

2.凡附带政治条件的捐赠或布施,不能接受,要婉言拒收:巨额捐赠或布施,要上报有关领导机关批准后,才能接受;

3.一切捐赠或布施除明确供养个人的以外,均归常住:

4。殿堂的捐款箱按时启)于,启开时要有会计人员参加,三人以上共同启开,清点数额,签字后交出纳人员收帐。

第四、往来款项的核算。

寺院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会发生同其他单位和本单位有关人员或部门之间的资金结算业 务,所谓往来款项,就是指停留在结算过程中的资金。这种结算资金按其性质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本寺院暂收到或应付未付外单位和个人的资金,叫暂付款,属于寺庙应归还的款项称为债务;另一类是寺院暂付款或应收未收单位和本单位有关部门或个人的资金,叫做暂信款,属于寺院应收回的款项称债权。这类被占用的资金,应及时通过结算或报销收回的款项。对上述往来款项应加强管理,及时结算。应上缴的款项要及时上缴;应报销的要及时报销;应付的款项要及时清偿;应收回原款项要及时收回。在结算过程中要建立定期对帐制度。如果长期不清理,不对帐,容易造成坏帐损失和资金积压等不合理现象。

暂存款或应付款):寺院发生的暂存款项属于临时代管款项。如:暂存福利费、代其他单位扣收的房租水电费。为了反映和监督暂存款项的增减变化情况,应设置“暂存款”帐户。总帐户下,应按照暂存的单位或个人开设明细帐户,进行核算。

暂付款(或应收款):所谓暂付款,就是指预先支款事后报帐的结算款项。如:预付购置费,业务费、差旅费等,对所属不独立核算的报销单位的备用金,也作为暂付款处理,为加强对暂付款的管理,应当做到:

1.根据领导批准取得合法借据后支付,对超过实际需要申请领借款的,应讲明道理予以全部或部分拒付。暂付款项不许用于个人借支或用于与业务无关的单位或个人。

2.为防止拖欠或个人变相占用资金,在借款人有结余款应同时结清。各项暂款项原则上应一借一清。

第五、寺庙固定资产的管理。

寺院的固定资产,是寺庙财产的一部分,它是保证完成寺院各项业务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为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各寺院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1.固定资产的分类。

寺院的固定资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两个条件的物资设备:(一)单价在l00元以上;(二)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不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用具,则作为低值易耗品处理。但对单价虽不满100元,而耐用肘间在一年以上的大量同种类财产,如:图书、桌椅、凳子等,也应视为固定资产。寺院的固定资产,按其自然属性、用途和管理的要求,分为下列四类:

(1)房屋和建筑物。

(2)专用设备,包括仪器和机械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图书等。

(3)一般设备,包括僧装、卧具、办公与寺院使用的设备和家具、一般文体设备等。

(4)文物和陈列品、法器。

在业务活动过程中,会因种种原因使固定资产发生增减。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都必须按统一的计价标准。所谓固定资产的计价,就是确定资产的价值,以便用货币量度来综合反映其增减变动情况。固定资产统一的计价标准是:

(一)新建和购入的固定资产,分别按造价和购进价入帐;

(二)自制固定资产,按所开支的实际工料费入帐;

(三)有偿调拨。为了适应固定资产有偿调拨的需要,促进寺院合理节约地占用固定资产,一律作价收款;

(四)无价调入和旧存的固定资产,不能查明原价的,可以估价入帐;

(五)调出、变买、报损和报废的固定资产,都按帐面原值注销;

(六)拆除和毁损部分房屋、建筑物,按面积计算,减少原价。

寺院使用的固定资产,一律不计折旧。因此,必须对固定资产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验收,领发、使用、保存、物尽其用,修旧利废。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要求是:

l,必须及时地、正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

2.加强维修保养,延长其使用年限;

3.定期盘点,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保护其安全和完整。

第六,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所谓低值易耗品是指单位价值在固定资产规定的限额以下(单价在100元以下的),使用年限在年一年以内的物品。其分类可按其用途分为以下几类:

一、一般工具,指各种工具、辅助工具;

二、使用年限较短、数量较多:更换频繁的物品,例如玻璃器皿、仪器仪表等;

三、劳动保护用品,如工作服、工作鞋和各利,防护用品;

四、事务用具,指管理上使用的各种家具用品和办公用具。

五、其他不属于上述各类的低值易耗品,如灭火器等。

各寺院应根据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的划分标准,制定低值易耗品的目录,列明各种易耗品的类别、名称、规格、计量、单价等项目。其价值随着实物的磨损而逐渐消耗的。但是,由于低值易耗品价值低,使用年限较短,品种多,数量大,经常需要补充和更换,购置,入库,领用时制定办法,进行管理。

第七,发扬佛教“农禅并举”的优良传统。

中国佛教从东晋南北朝开始,僧众生产自养与修行相结合,以适应国情民俗,促进了佛教事业的兴旺发达。百丈、怀海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树立了“农禅并举”的规范,改变了以往僧众坐食租米,信施为生,不信佛教者视作不劳而获的寄生阶层。因此,中国佛教不仅能够保存下来,而且做出了丰功伟绩,给我国留下了大量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1949年解放以后,佛教界进一步发扬“农禅并举”的优良传统,与不劳者不得食社会主义基本政策融洽起来。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发展,全国重点寺院广大僧众三产劳动也有相应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寺院经济由小到大,出现了多种经营,如:办素斋、旅店、商店、法务流通处;有的寺院承包油茶山林、水果、糖、菜、竹木:有的创办医务诊所、安老院等福利牛业:有的办工厂,由手工生产发展为机械生产。僧众参加生产劳动,并雇用居士和社会人士参加工作。生产收入不仅解决了自养,而且将余款用来修建寺院、殿堂,为佛教事业以及社会福利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佛教协会为了推动佛教事业的发展,在《汉传佛教寺庙管理试行办法》中,进一步提出根据农禅并重传统,因寺制宜,举办符合寺院特点的农业、林业、手工业等生产事业和法务流通,素斋、客舍等自养事、叭逐步做到“以庙养庙”,在当前深化改革的形势下,促进寺院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财源后劲充足,使佛教事业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寺院所属劳动生产单位,进行企业管理和核算:

1、加强管理和核算。

寺院所属企业是僧众集体性质,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一方面通过僧众参加生产劳动,发展寺院经济,解决以庙养庙;另—·方面满足信徒宗教信仰提供方便,创办为佛教事业服务的企业。

2.流动资金。

是保证企业完成生产和经营任务的周转金。流动资金的筹集(一)寺院投资;(二)僧众入股;(三)信徒资助;(四)银行贷款。资金使用必须认真贯彻“钱出去货进来。货出去钱进来,钱、货两清”的原则。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不准挪用流动资金为外单位套购物资;不准用作私人借款;严防铺张浪费,切实执行银行和现金管理制度,比到现金均需存入银行,库存现金日清日结,核对相符,不得以白条顶现金。经常清理往来帐目,对一切应收的款项必须及时催收;应付的款项必须及时偿付。

3.固定资产管理。

(一)企业的房屋建筑、设备、工具、器具、交通工具、服装、家具、图书等,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的为固定资产,即: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有些设 备每件的购置金额,虽然低于规定的固定资产标准,而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仍应列为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采用单项平均折旧法,即: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月。

固定资产从使用入帐之次月份起,计提折旧,连续停用在三个月以上的固定资产,除房屋继续提取折旧外,设备一律不提折旧,未按装的固定资产不提取折旧。属于季节性生产使用的机器、设备可计提折旧。

(三)属于正常原因经领导审查批准报废的固定资产,可提足折旧。由于停产、改产、更新设备以及风、火、水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一律不能补提折旧,所产生的损失冲减“公积金”。

(四)企业的固定资产,要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帐(卡),正确、全面、及时地记录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维护和合理使用,防止损坏丢失。

(五)固定资产,每年清查盘点一次,发生盘盈、盘亏、丢失,要认真查明原因,属于流动资产部分,经领导批准,主管税务机关审查属实的作为当年的营业外损益处理;属于责任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根据造成损失的程度和情节,由责任者赔偿全部或部分损失。属于固定资产正常盈亏部分,相应的增减“公积金”。

4、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低值易耗晶的性质属于劳动资料,但因其数量大,价值低、使用期限短,需要经常补充和更换,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制度,包括领用、报废、以旧换新,损坏赔偿以及定期盘点。

使用部门还应设置低值易耗品明细帐(卡)、分为“在库”和“在用”两个阶段。摊销方法主要有:

(一)使用摊销法

每月平均摊销额=原价+耐用期限(月数)

(二)一次摊销法现行制度规定,对单价在l00元以下的低值易耗品,可以采用一次摊销法,也就是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一次将其价值全部计入当月生产费用。

(三)五五摊销法

对不属于以上两类的其他低值易耗品,均用此法进行价值摊销。五五摊销法是指低值易耗品领用时先摊销50%的价值,报废时再摊销其余50%的价值。

材料和包装物的管理和核算办法与低值易耗品同类,管理和核算原则相同,所以不另叙述。

5、利润(或亏损)。

利润总额组成。一般是由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和营业外收入组成。全部收入抵补全部支出的盈余就是利润,如果全部收入不足以抵补全部支出,即表现为亏损。利润或亏损是考核和分析企业经营情况好坏的一项综合指标,都是经营活动的财务成果。

利润分配:应本着寺院、集体、个人三者利益都满意的原则。按照各行业不同情况与有关领导商定提取比例,如:上交寺院最高不得超过税后利润的25%;公积金应不少于税后利润的45%;公益金不超过税后利润的200%奖励基金应不超过税后利润的10%。

利润使用范围:

①上交寺院的利润:维修寺院殿堂及生活用房、改善环境、寺院管理费支出等。

②公积金:主要用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不得用于个人分配;

③公益金:为企业内部劳动群众集体及个人福利事业,医药费、困难补助费等;

④奖励基金:根据劳动贡献大小,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行奖励。

中国寺庙经营管理

寺院管理 2009-07-04 08:25 阅读139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

一 寺庙与寺庙活动

第一 寺庙与僧人

第二 寺庙的传戒与受戒

第三 寺庙的清规

第四 寺庙衣食住行

第五 寺庙管理习俗 第六 寺庙礼俗

第七 寺庙慈善习俗

第八 寺庙生活趣事 二 寺庙僧人与佛事活动

第一 日常生活

第二 僧人的日常行事和佛事活动

第三 僧人的生、老、病、死、葬

三 寺庙僧侣制度

第一 僧侣

第二 僧侣组织

第三 学经制度

第四 **体系

第五 藏密观修

第六 修行

第七 灌顶

第八 法会 四 寺庙布局与寺院文化

第一 前殿

第二 大雄宝殿

第三 殿堂陈设

第四 梵呗法音

第五 法事 五 寺庙经济管理

第一 概论

第二 寺庙经济管理和分配

第三 寺庙经济的指导方针

第四 寺庙经济现代化

第五 现代寺庙经济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第六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寺庙经济

第七 寺庙经济发展

六 寺庙日常活动礼仪

第一 伊斯兰教礼仪

第二 佛教礼仪

第三 道教礼仪

第四 基督教礼仪

第五 宗教节日礼仪

第六 其他宗教礼仪 七 寺庙宗教与教派

第一 藏传佛教

第二 道教

第三 基督教 第四 伊斯兰教

第五 天主教

第六 其他宗教和信仰 八 寺庙宗教事务与宗教政策

第一 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第二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第三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第四 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作用

第五 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

第六 巩固和发展党对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第七 防范和取缔邪教

第八 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 九 寺庙工程建设与管理 第一 寺庙工程项目管理

第二 寺庙工程项目策划与投资决策管理

第三 寺庙工程项目管理组织 第四 寺庙工程项目的招标与投标 第五 寺庙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 第六 寺庙工程项目的计划管理 第七 寺庙工程项目的控制与协调管理

第八 寺庙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 十 寺庙古建筑设施维护与修缮

第一 寺庙古建筑 第二 木作 第三 瓦作 第四 石作 第五 油漆作 第六 彩画作 第七 搭材作

十一 寺庙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

第一 财务管理 第二 财务核算 第三 固定资产投资 第四 负债核算

第五 收入、费用和利润核算

第六 收益分配管理 第七 财务控制

十二 寺庙景区旅游与环境保护 第一 寺庙环境承载能力建设与评估

第二 寺庙旅游区环境质量的适宜性评价与环境标准建设

第三 寺庙旅游区环境保护规划 第四 寺庙旅游区管理理念与体制创新 第五 寺庙旅游区开发与经营管理 第六 寺庙旅游区的安全管理 十三 寺庙总务后勤管理 第一 日常用品管理 第二 车辆管理 第三 财产管理 第四 宿舍管理 第五 安全管理

十四 寺庙电气安全与消防及防盗管理 第一 寺庙古建筑常用电气装置的火灾预防 第二 应用先进技术 提高安全用电可靠性

寺院财务管理 篇2

佛教组织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 要确保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寺院经济的开展中就必须有健全的收支管理制度, 以保证有限资金和经济资源的合理使用。从历史来看, 佛教寺院早期一般实行“三纲制”, 即设立寺主、上座、维那具体负责僧团与寺院的管理, 也包括寺院的财物管理。唐宋以降, 佛教丛林制度形成, 建立了以住持为核心、东西两序为弼辅的管理制度。寺院财产的管理也变为主要由东序知事负责。寺院丛林制度发展至近代, 虽然寺院所需要处理的各种事务越来越复杂, 但寺院的财产管理基本还是沿用了唐宋以来的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寺院农林业、工商业以及寺院服务等经济的日益发展, 加之香火、捐赠等收入, 寺院的收入也日益多样化, 所以, 之前与丛林制度相对应的司库制度已远不能满足当前寺院经济的运作和管理了。因此,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才能保证当前寺院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当前寺院的主要收入来源, 笔者把寺院经济的收入管理分为寺院自养经济收入管理和捐赠收入管理两个方面。

1. 寺院自养经济的收入管理

这方面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寺院从事农林业生产、工商业经营和宗教服务等收入的管理。当前, 大部分佛教寺院都建立了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 并且对寺院经济中的每一项收入管理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比如, 寺院经济中所有经营所得的现金和支票收入都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入账, 由寺院设立的财务处统一管理, 并且要建立银行存款、现金等账户, 做到逐笔登记, 日清月结, 严格管理账户。另外, 所有实物如旅游纪念品等经营所得收入须先由寺院库房清点核对, 然后确认入账价值并填写缴款凭证, 最后交财务处核收入账, 进行统一管理。有的寺院如上海真如寺在完善寺院财务管理制度同时, 对各项收入管理还做了具体规定:其一, 门票收入管理。门票要编号印制, 售出要按编号顺序, 售出款项每天当日交出纳, 由出纳出具收据, 月终结算, 售出总金额减去成本, 得利润作为收入中之一。其二, 法物流通收入管理。购进法物要有发票, 销售法物每天终了或次日款项要交出纳, 出纳出具收据, 月终盘点, 法物数量再由会计结算销出金额减去成本, 求得利润也作为收入中之一。第三, 宗教礼仪服务收入管理。收入金额全部交出纳, 由出纳出具收据, 月终会计结算总收入。

2. 社会各阶层的捐赠收入管理

有学者曾指出, “巨额捐赠几乎成为各个寺庙动产收入的主要构成。而于一般平民百姓的零碎捐助, 就更是永远无法理清的一团乱麻了。”[1]特别是随着工商业的发达, 寺院来自工商阶层人士的大量捐赠更是多如牛毛, 无以统计。因此,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将这部分收入管理好, 自觉接受信众和其他组织机构的监督, 就显得非常重要。《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宗教活动场所接受境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 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并给捐赠者出具财政部门印制的收据或本场所统一印制编号的收据, 加盖本场所印章。接受的捐赠应当及时入账, 捐赠的是实物的, 应当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核价入账。”举例言之, 如上海真如寺在捐赠收入管理中, 统一把以各种名义、各种形式的捐赠, 均列为“香金收入”科目, 并可另立明细账。具体管理如下:香金收入 (包括现金、存折、外币) 均由出纳签收入账, 且所有香金收入, 均须出具收据在“事由”栏内注明来源;节日和平时开放香金柜必须由两人以上共同开启、清点, 开列清单一式三份。清点人清点后分别由负责人、出纳和清点人各执一份, 如有必要, 并可在香金柜上使用两把锁, 由两人分别掌管;香金柜中现金当日连同清单交出纳, 由出纳出具收据交开启清点人员;香金柜中外币, 应在清单上列明与现金同时交予出纳, 由出纳在现金收据上注明外币种类和数量, 并另行立账记录, 各类外币兑换按国家规定处理;香金柜中的贵重物品 (黄金及其他饰品) , 清点后开列清单及时会同保管人员装入编有顺序的信封, 注明内装物品的名称形状数量, 加封后由开启及保管人员共同签章, 连同清单交保管人员, 在返回开启人员的清单上签章, 保管人员应立账记录, 贵重物品的保存期不得超过一年。信众非投入香金柜乐助费, 一律出具收据, 乐助款直接交予出纳的由出纳开具收据, 其他人收取乐助的由收取人出具收据, 然后将乐助款连同收据中的记账凭证联交出纳入账, 出纳应在收据的存根联上签章表示款项收讫[2]。

二、寺院经济中的支出管理

古时丛林寺院, 三衣一钵, 粗茶淡饭, 百衲衣只求蔽体, 生活简单, 物质生活降至最低线。因此, 当时一个司库制度就能确保丛林寺院经济的正常运转。然而, 当今寺院在经济支出方面表现为越来越多样化, 不管是小庙的“量入为出”还是大寺院大丛林的“量出为入”方式, 寺院经济发展中对财务支出的管理日益重要。特别是当前许多寺院已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除了僧人的衣、食、住、行日常性支出和寺院工作人员工资开支外, 寺院建设、殿宇维修、文物保护、文教事业和慈善事业等支出是寺院经济支出中的主要部分。因这部分支出数额巨大, 对于不少寺院来说还不是那么轻松的。“根据1992年台湾地区宗教团体的普查报告, 台湾地区共计有2 238所佛教寺院、33 298名僧侣神职人员, 以及有登记的信徒人数为106 191名, 合计平均每万人拥有1.08所佛教寺院;寺院的支出规模仍以50万元以下居多 (66.4%) , 不过, 也有6.12%寺院的年度支出规模高达500万元以上;……而这也直接说明了每一所佛教寺院背后实则背负着育养常住僧侣庞大、沉重的经济生计压力。”[3]所以, 在寺院经济发展中必须严格按照寺院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支出管理, 节约开支, 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 寺院经济支出管理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上根据支出的不同情况实行民主管理, 接受僧众监督。需要听取信教公民意见的, 应当征求信教公民意见。

1. 寺院经济支出的宏观管理

改革开放以后, 佛教寺院的经济来源和僧众的生活来源已经不是出自国家政府的财政拨款, 而是依靠经营农林工商以及从事宗教服务来实现生产自养。然而, 与中国在经济、社会地区间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一致, 寺院经济也存在着地域上的不平衡。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寺院经济自然要比西部等落后地区的经济状况要好的多, 城市寺院相对乡村寺院, 各项经济收入也较多。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同, 寺院经济实力较弱的寺院在资金需求与供给不足上的矛盾非常突出, 而寺院经济实力较强的寺院往往又因为大力发展文教事业等出现财务赤字的现象, 所以, 建立相对集中的资金管理体制, 对寺院的财务支出进行统一管理, 在保证日常开支的情况下, 集中所有资金确保大型宗教活动或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也即“集中力量办大事”, 解决寺院经济中的资金供求矛盾。再者, 对于寺院的经常性支出, 如水电费、办公费、僧人外出学习培训费等开支实行定额管理。由于这部分支出比较固定, 因此, 严格控制该项支出, 可以节约寺院经济的总支出数额, 把结余的部分运用到其他项目上。此外, 对于僧众的生活费以及教职人员、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等支出实行定员管理。也即按照事先定制的标准准确统计该项支出的总额, 并根据支出标准的变化 (如物价升高) 适时调整支出数额。

2. 寺院经济支出的微观管理

从微观上来看, 寺院经济的支出管理应细化为更为具体的管理流程。如寺院因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日常办公所需现金或实物等费用支出须由经办人填写付款凭单连同原始凭证交主管负责人签章, 也可在发票背面由经办人、验收人、财务主管负责人同时签章, 方能领取。需要用支票方式支出的, 必须填写支票领用单并经财务主管负责人签字后才能领用。再者, 预定工资、奖金、福利等费用, 人数和金额如有变动, 需由主管负责人或其受权人书面通知财务。此外, 白发票不能报销。如在执行中确有困难, 须经办人员写明原因, 经主管负责人审批方可报销, 但也应该在金额较小、次数较少的范围内从严掌握。最后, 寺院添置财产价值在100元以下的由有关部门负责人审批, 100元以上的由主管负责人审批, 超过500元的必须申报主管部门审批。

总之, 当前佛教寺院经济发展应根据国家有关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结合自身特点, 建立健全寺院财务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库房管理制度以及会计制度, 并且各项开支要严格执行寺院各项管理制度以及国家有关财经的法律法规, 科学合理安排寺院的资金, 从而最终使寺院经济以及佛教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发挥其积极的社会作用。

参考文献

[1]段玉明.中国寺庙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2]上海真如寺释妙灵.真如寺志[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 2006.

寺院财务管理 篇3

这个平台是一个智能化、数字化、开放式的互联网管理软件,具有互动性、人性化、快捷化、一体化等特点。平台的运行,让古老的佛教文化和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结缘,可以使普安禅寺的法事信息传播得更快更广,让更多的香客了解普安禅寺,提高普安禅寺的知名度。四众弟子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互动交流,深入研修佛法,弘扬佛教文化。八方香客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恭请法物,随喜功德,为大家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礼佛形式。一经推广,必将大大便利弘法、便利修行、便利信众、利益众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举。

该寺院主持释果德师父告诉记者:“我们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佛教文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正如学诚法师所说,佛教如果排斥互联网就不会有发展。下一步我们要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弘法护法,济世报恩,庄严佛净土,悉发菩提心”。

仪式结束后,四方信众纷纷到服务处扫描网站二维码进行注册体验。

来自潍坊的张女士是一名居士,在普安禅寺学习2年多了,她告诉记者,只要有时间就会带着女儿来到这一片清净之地修身养心。她说:“山东沂源普安禅寺是一处地理文化和自然景区中心,是一座具有一千五百年历史的皇家古刹。坐落于淄博博山东南五十公里处,东望临朐,南观沂水,西邻莱芜,荆山凤凰山卧龙山一脉相连,寺北一公里摩崖罗汉雕像于汉隋时期,历史悠久,寺前千年古银杏树三人围抱多余尺,枝叶繁茂,充满灵气,山水涌泉,人文荟萃。相信插上网络这双翅膀,普安禅寺定能吸引更多佛学爱好者。”

相关链接:一座见证了千年历史的皇家古刹

秋收冬藏,春和景明,枯木逢春,万物复苏,阳春三月,我们穿越了城市的喧嚣,径直奔向前方的目标——坐落在山东沂源县荆山脚下的“沂源荆山普安禅寺”,仅为寻访一番佛家的静谧。

春日中的沂源普安禅寺掩映在绿水青山中,寺院内佛音缭绕、人潮涌动,原来正是沂源普安禅寺智能网络管理平台发布上线的日子。又正值观音菩萨诞生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信众和香客们正在普安禅寺虔诚拜佛祈愿,寺院内佛音缭绕、人潮涌动。

沂源普安禅寺的主持果德法师表示,沂源普安禅寺作为淄博首家寺院智能网络管理平台平台的运行,让古老的佛教文化和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结缘,可以使普安禅寺的法事信息传播得更快更广,让更多的香客了解普安禅寺,提高普安禅寺的知名度。四众弟子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互动交流,深入研修佛法,弘扬佛教文化。八方香客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恭请法物,随喜功德,为大家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礼佛形式。一经推广,必将大大便利弘法、便利修行、便利信众、利益众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举。

皇家寺院

普安禅寺环境优美,正如碑文所载:“尽日迎阳,春花早发,秋深脱寒,冬生暖气,夏有凉风”。普安禅寺曾是一座蜚声四方的千年古刹。上饶进士、沂水知县游荆山寺(普安禅寺)后,曾作《游荆山寺》一诗,描绘荆山寺景色之美及佛事之盛:“闻说荆山胜,荆山此日游。灵泉通地脉,怪石出林头。老衲和云卧,昙花入液浮。谁能解心相,我亦学藏修。”

荆山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名为“无相寺”,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金主又颁诏敕建,改称“普安禅院”。明朝时期,将寺院更名为“普安禅寺”。广于唐、宋,极盛于元、明,延于清,多次重修扩建,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千佛阁、十二层砖塔等。

相传,隋朝一位公主前往泰山朝拜,回朝途中下榻于荆山,不幸暴病身亡。皇帝悲痛不已,将公主埋葬于此(今沂源县城西侧),又唯恐爱女独留此处影只孤单,便在荆山修建了“无相寺”,该寺院又被称之为“皇家寺院”。

普安禅寺遗址

据考,普安禅寺原址庙门在荆山银杏树南,大门是走廊式三间,两边各塑“四大天王”像,也叫天王殿,意即“四大天王镇守山门”。进内五大间横列为千佛殿,继而是观音殿,再进内是大雄宝殿,中间为释迦牟尼像,十八罗汉分列两旁,本院两侧是东西厢房,作仓储用,大雄宝殿的后面有十多间僧舍禅房。庙门西侧有古银杏,再西为荆泉溪流,过溪之西山梁为墓地,原有经幢墓塔十多座;庙门南有敕建碑、八棱碑,大小碑碣林立两侧。庙门东侧有塔一座,整个庙舍布局错落有序,以山势而叠增,恰当得体,所有建筑石刻雕凿细致精湛,雕梁画栋彩焕斗拱,高脊矗立,飞檐凌空,其规模宏伟壮观。该寺庙地处沂州西北,蜚声四方,旧时鲁中东南部的僧、道、尼俗赴泰山进香者莫不于此驻足,或挂禅或奉香,因而四时香火鼎盛,极盛时有庙地五十多亩,分佃于傅家庄、西台、栗行等四邻村民,有僧人百余。至清朝中叶,普安禅寺渐衰。民国时,古建筑因年久失修,大部圮毁。1950年前后,所剩僧人相继还俗,佛事活动泯灭。1952年辟为国营荆山园艺场,1954年古建筑全部拆除。

2003年沂源县政府开始重建皇家古刹“普安禅寺”,2008年9月敬请果德法师担任普安禅寺住持,以净土誓愿成就众生,弘法普度。于旧址之上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千佛阁等,山门道场一改旧貌,八方香客络绎不绝,寺院香火日渐旺盛。

普安禅寺文物古迹

摩崖造像

位于普安禅寺北面方向的荆山南侧悬崖上的摩崖造像,是沂源县四处造像之一,也是荆山有名的文化遗存之一。

白银杏树往北,穿过一条两边翠松高耸的林荫道,即到荆山公墓,经过公墓,沿杂草丛生的一条羊肠小道上山,大约二十分钟,即到罗汉摩崖处。

据有关资料介绍,造像共有十八尊,皆浅浮雕,分为两组。第一组十六尊,雕刻在峭壁下端的长方形石龛之中,石龛长约6米,高约0.7米,进深0.4米。十六尊造像一字并排,皆坐式,像高0.4米左右,身披通肩袈裟,内著僧祗支,姿势不同,形态各异,有的双手叠放于腹前闭目诵经,有的手持各种器物交头接耳,也有的东张西望。由于日晒雨淋及人为的损坏,面部残损严重,几乎无法辨清。

石龛上方约1.5米处的崖壁上十分规则地横排着十六个长方形石孔,石孔上方有一条波浪形石槽,似为安插木椽和覆瓦之用,说明造像前曾有过类似殿堂的建筑物,以保护造像不受雨水冲刷。石龛右上角有一长方形凹面,平整光滑,上面应有题记之类,因风雨剥蚀,字迹已不可辨。据资料记载,由此往西行百米之外另有两尊造像,造型与十六尊相同。从此处造像艺术特点及荆山寺敕建碑推断,当为隋唐时代的作品,现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银杏树

拜佛上香之后闲游于寺庙之中,一股无形的牵引力将我们引向寺庙中这颗见证了千年历史的古树。寺内这颗银杏树,胸径1.8米,胸围4米,高28米,树冠覆盖800多平方米,按一般习惯建庙植树,估计这颗银杏树已达1400多年,如今依然生机盎然。尤为奇者,在树的主棵间生有藤科植物一株,粗如鸡卵,攀援而上,枝叶繁茂,蔚为奇观。

三项措施 确保寺院社会化管理 篇4

为进一步明确寺院管理的社会责任,??镇积极整合社会力量,全方位指导都兰寺社会化管理工作,促进寺院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高??宗教团体抵御分裂渗透的能力,在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地区发展的同时,全面推进寺院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一、健全组织,完善管理机制。一是加强寺管会组织建设。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当中,与村、居委会班子同等对待,实行长期动态管理。5月中旬,在县委统战部、宗教局和镇党委的指导下,民主选举产生了都兰寺寺管会新一届成员,由5人组成,任期三年。二是明确都兰寺寺院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任务。寺管会在自觉接受县委、镇党委和民族宗教事务等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和管理下,其教务工作受上级宗教团体的指导,不受其他任何组织的领导和非法干预。并督促宗教教职人员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寺规戒律,防范本寺院内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发生违犯宗教禁忌等伤害信教群众、宗教感情、破坏民族团结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三是明确寺管会成员职责。寺管会各成员按照各自的分工,协助寺管会主任,负责管理寺院内部事务,处理相关社会事务,积极开展民族团结、维护稳定和“平安寺院”建设活动。不断健全完善寺院内部管理制度,严格依章循事。鼓励和支持宗教界人士进行诊疗等合法经营行为,帮助寺院提高自养能力,改善僧侣生活。

二、健全制度,完善工作机制。针对新选举产生的寺管会,??镇党委以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帮助新的组织机构健全完善寺院管理规章制度,在指导的同时促进寺院社会管理的对口衔接。一是建立完善了由县统战部门牵头的协调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由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完善目标责任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党政领导联系宗教界人士等制度,确保寺院社会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强了寺院寺管会内部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建立健全人员、财务、会计、治安、消防、文物保护、卫生防疫等10项管理制度,不断促进寺院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三是健全和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上半年,配合专项治理及维稳需要,截止目前,先后开展6次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介入调处纠纷2起,在关键时刻和敏感时期,以宗教特有力量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四是强化对宗教教职人员的外出及流入的管理,实行严格的登记、准入及审批制度,时刻以底子清、数字明、去向真为标准,防患于未然。

寺院财务管理 篇5

佛教从东汉传入中国,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传统的佛制戒律与丛林清规是寺院的基本准则,也是寺院得以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然后整个寺院活动的管理,长久以来缺乏一套有组织有计划性的高效的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现代的理念包括现代化管理理念也随之影响寺院,寺院的传统化管理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佛教寺院面对的不再是传统的封建时代,而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在当今的形式下,如何能逐渐脱离传统人为低效率的寺院管理方法呢?则是当今寺院所应积极思考的问题。

源于此,上海菩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历时三年多,探讨研究当今社会各寺院管理的困境,从理性到实务以及科学信息化的观点出发,成功研制出一套<寺院事务管理系统>,并成功应用于二十多家寺庙中,在此期望能让更多寺院的事务活动在寺院事务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能有更加合理、简单便捷、快速高效的管理。同时也期望能让寺院本身注入更新的生命力与活力,使其能够在当今科技发达的信息化时代里,继续扮演着民间民俗文化与社会道德秩序的重要角色。

菩佑寺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科技支撑的操作平台,采用internet技术、C/S架构和windows操作系统,覆盖寺院日常事务管理的工作,包括信众,日常法务,大型法务,捐赠,放生,皈依,义工,常住挂单,会员,财务,库房,点灯,法务流通处,档案管理等等,这些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管理的复杂性。因此如何能逐渐脱离传统人为低效率的寺院管理方法呢?若想寺院未使用软件系统来管理善信资料、法务、捐赠,点灯、账务、库房等,势必要在活动前后,花费众多人力,进行手工管理,活动结束后的成堆手写资料,还需要花费人力来分类归档;在年复一年的循环劳师动众之余,您可曾想过:若是能用软件系统来协助管理,那该有多好!

菩佑寺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特点:

一、继承传统管理 超越传统管理

菩佑寺院信息化管理的模块设计从寺院事务实际出发,涵盖了从信徒、法务、供奉、捐赠、人事、接待住宿、库房、流通处、财务等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下面以法务中的佛事接待为例来讲述下实用高效。法务中的佛事接待。佛事接待种类多,人数多,而且预订周期长,在传统的纸质记录方式下,查询非常不方便。但是菩佑寺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佛事接待的管理,不仅记录详细,而且可以通过日历来展示哪天有佛事,哪天有了几堂佛事,并且可以看到某天,某个时间段是否有佛事,还具有方便的查询和提前发短信通知斋主功能。对实用管理人员而言,只须点击进入法务管理/ 日常法务管理模块,就可以看到本月以及每天的佛事,点击当天可以看到当天某个时间段,某个殿堂是否有佛事。另外系统具有群发短信功能,能够使寺院在佛事前有充裕的时间准备佛事的相关情况,如通知斋主、安排佛事人员等等。斋主功德统计对于斋主而言,如果需要查询相关的功德情况,他们只要进入信众模块,输入姓名或者手机号码,就可以准确的知道自己在寺院的所做的功德,如法务,牌位安放,捐赠,功德会的等。这种快速的查询与提醒功能,恰是传统手工管理模式所不具有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信息化管理是寺院管理从传统到现代的一次飞跃。所以,从理念上讲,它继承了传统;从管理上讲,它又超越了传统。可以说,它是信息化与传统佛教理念相结合的产物。

二、操作简单 费用适中 维护方便 菩佑寺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想要得到更广泛应用,就需要更多的寺院来使用,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更好的体现它的实用价值。而推广的程度取决于系统本身的成本与操作的难易。菩佑寺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专门为寺院量身定制的系统。

在开发过程中,已经考虑到使用主体的相关情况。鉴于国内寺院整体财力不足与僧人的整体对电脑熟悉程度相对较低的情况,菩佑科技一直向费用低,门槛低,操作简单,高效实用这个方向努力,并且能够起到比传统管理方式更好的效果。费用低是指让寺院用得起菩佑信息化管理系统。

本产品在研发时已经考虑到以上了两点:虽然菩佑科技的寺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产品的研发耗费了4年的时间,通过20多家寺院的实践使用,已经日趋完善稳定了,也帮助寺院的管理上解决了很多问题,费用按产品算的,不是为某个寺院定做的费用,所以各寺院不用考虑会投入太多的钱,因为是产品了,可靠稳定。

菩佑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的设备的费用也低。有的寺院可能会想是不是这个系统配备的硬件设备费用很高,我们的回答是:不会。为什么?因为我们在开发这个系统之初,就进行过讨论,将系统的操作环境简单化。为此,只需要在我们日常办公使用的电脑上安装此系统,便可运行。操作简单就是对使用者电脑使用水平的要求不高,掌握起来容易,操作起来方便。考虑到很多僧人对电脑技术的陌生,我们在研发之初,将程序简单化,即使一个僧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也可使用。傻瓜式操作。

下面以一名知客的工作内容而言说明系统的实用性:寺院知客的工作职责一般来说,包括常住僧人档案管理、皈依弟子管理、信众信息管理、佛事预定管理等,在传统管理中,一名知客师即使非常有经验,也需要一个大本子,随时记录,随时查阅,而且查阅起来非常不方便,还容易遗失。但是在菩佑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中,就不需要如此,知客的工作内容都在系统上,点击就可使用,有事就可以随时进行记录。查询时,也不需要翻笔记本,输入关键字点击查询即可,非常便捷。新老职司交接的过程,也简单方便。而且新知客可以按照系统明确工作职责,熟悉业务内容。

最后,系统维护也很方便,本系统带有客户端,傻瓜式安装,跟安装QQ一样,不管使用者的电脑何时出故障,恢复电脑后,只要重新安装即可,双击,点击下一步到底。

三、管理科学 实时高效

寺院的管理,涉及到法务、人事、财务、库房、信众等诸多方面,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涉及的人多,还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内部的团结安定,不利于弘法利生。因而,过程公开透明,管理的规范标准,就不得不重视。传统的丛林也讲究管理的规范标准,公开透明。但是由于人工操作的局限性,往往很难实现。但是菩佑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以寺院中的库房为例:传统是记在本子上的,采购入库登记在本子上,有人要领料,就是出库,记录在本子上,也有些物品借出去要过几天要还的,到月底统计的话,是拿着本子来计算的,入库多少,出库了多少,库房剩余多少,没有办法实时统计,但是菩佑信息化管理系统库房模块,对于库房管理而言,不仅记录详细,而且方便查询物品数量,领用人,采购人,经办人,入库通过入库单登记入库,并且打印入库单(一式四联),实时变化库房数量,出库时候,打印出库单(一式三联),出库了,物品减少,库房数量实时变化,管理人员轻松管理,如接触需要归还的,系统可以看到哪些需要归还的,当有人来借的时候,库房物品数量不够了,系统提示,然后同时未归还的,及时归还。这是传统无法比拟的。

再以寺院中的收款付款为例。而传统的寺院收款付款模式大多数是直接印刷一本收据,手开收据,容易写错,效率低下,而且以后查找也不方便,然后菩佑信息化管理软件,可以让开票人点击开票按钮,以开具一张佛事收据为例,点击开票,输入金额1800,大写自动生成,收款方式输入现金,收款类别选佛事,付款人输入张三,收款事由输入地藏经一堂。就会生成一条记录。然后就可以通过事由,付款人,收款编号等随时查询,无论何时。最终是生成收款报表,可以按类别,按天统计。

付款凭证是输入点击付款,输入金额20000,大写自动生成,付款方式输入现金,付款类别选单资,收款人输入李四,付款事由输入一月单资。就会生成一条付款记录。然后就可以通过事由,收款人,付款编号等随时查询,无论何时。最终是生成付款报表,可以按类别,按天统计。

本系统的钱流模块已经和其他模块集成,一体化开票,比如登记佛事,登记完佛事保存后可以可以直接开票,然后数据直接进入钱流模块,收款报表里就有这条记录了。这是传统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一体化管理,效率高。菩佑寺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寺院中的运行效果

运行菩佑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寺院在管理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 在节日问候,生日提醒,重大活动通知,可以更好的联系信众,服务信众。快速的登记各类佛事,接待住宿,更好的服务信众,服务社会。

快速的查询捐赠,牌位供奉,佛像认捐。信众足不出户,点击寺院网站就可以看到的,可以更好的了解寺院的活动,认识佛教,了解佛教,净化心灵。体验交流,联系佛事、查阅功德等。

在人事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僧人与职工的情况,在寺离寺。以及皈依子档案,义工的档案。实时更行,方便查阅。

在库房方面,可以超越传统,电脑化入库,出库,了解库房物品实时动态。

在点灯方面,可以通过在殿堂刷卡,点亮佛灯,很快找到供奉的灯位,也可以在家里通过网站,输入卡号,直接点亮认捐的灯位。

一个寺庙如同一个企业,人事需要管理,业务需要管理,财务需要管理,文档资料也需要管理;如何让更多的信众光临、如何将佛科学传播给信众、如何慈悲为怀、如何统筹收支、如何管理各类档案等等,无一不需要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管理,如今的寺庙已经不是“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典故所能释喻的,寺庙需要应用高科技的设备、信息化的手段、MBA的课程来管理和发展。

三盟软件经过多年开发和完善的寺庙信息管理软已经成功应用于上海的一些寺庙,现经过整理后计划推广到整个寺庙行业,希望能引领寺庙行业的信息化管理。

三盟寺庙信息管理平台系统架构

寺院年终总结(推荐) 篇6

(2011年1月23日)

各位领导、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2010年渐行渐远,2011年正向我们走来。回眸2010年我禅院在各级领导及广大护法善信的鼎力支持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标志着我禅院的发展全面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站在一个新起点,弘法工作取得的新进展令人振奋,令人鼓舞。我受常斌法师委托,现将禅院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向各位汇报如下:

工作回顾

1、爱国爱教,为构建和谐寺院、和谐惠州服务

一年来,我禅院在市民宗局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常组织大众收看新闻,了解时事政治,学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和宗教政策,紧密联系四众弟子,用实际行动积极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时俱进、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4月18日,当我禅院僧众从新闻得知甘肃省玉树县发生强烈地震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后积极响应号召踊跃为地震灾区捐款,并以佛教的方式启建法会超度在地震中遇难的

定。另外诵戒制度上,在没有其它任务的情况下我们都能如法坚持,通过诵戒让大众牢记以戒为师,如法修持,时时刻刻自检自惭、常思己过,始终以僧人的德行在做人做事,秉承佛陀的优良传统,常守出家本分。

禅院管理方面,作为一座年轻的、现代化的庙宇和一代年轻的僧人,在以常斌法师为首的寺院执事管理班子下,我们深感建立道场和弘扬佛法任务之重,尤其是明治长老的圆寂,让我们失去了前进的明灯。但这也迫使我们尽可能本着开拓与探索的思路,去营造一个清净、和谐而又契合时代因缘的弘法环境,欣慰的是我们的成绩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我禅院被评为2008-2009度惠州市文明宗教活动场所。今年6月10日惠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吴少忠局长、朱观荣副局长等一行四人亲临我禅院视察工作,这也是吴应熊局长到任后首次视察我禅院,住持常斌法师陪同领导参观了佛堂,向领导介绍了我禅院从创办到如今规模的发展历程。吴局长详细听取了常斌法师的汇报,经过实地视察惠州市民宗局决定同意我禅院提出的更改“惠州普陀莲花精舍”为“惠州普陀莲花禅院”的申请,可以说此次场所名称的升格,是主管领导对禅院发展的认可。同时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普陀莲花禅院各项管理制度,顺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各级领导对我们佛教界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在 “精舍”升格为“禅院”后,依据《宗教事务条例》、《汉传佛教

团威仪,弘法利生,接引初机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010年我禅院可以说是法务兴隆、佛事连连。10年上半年,在我禅院举办的比较大型的法会有4月2日至6日为魏招如大护法启建的为期五天的梁皇忏法会,从各地礼请法师12人,并恭请弘法寺首座白云长老主法,与常住法师一起圆满成就了是次发会,整个法会自始至终如法如律、威仪齐整、大众悍劳礼忏、精进佛事,大功德主非常满意。5月为香港新天伦集团林长泉及泰昌玩具有限公司王观强两位大功德主启建了三千佛忏,礼拜三千佛洪名,这在我禅院还是首次,影响颇大,法会过后就有护法提出也想举办这样的法会,现已经安排在明年了。还有为迎接释迦佛圣诞,农历四月初六我禅院还举办了首次传灯法会,近千盏酥油红灯摆成一个大的爱心图形和“和谐”二字,形象逼真。整个法会传统仪轨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既有佛教梵韵,又有佛教现代歌曲《燃灯之歌》,当大众一起唱起《燃灯之歌》时,法会达到高潮,所有信众的心灵都被深深感动,油然生起如歌词所唱的那样“点一盏明灯,燃希望之火,照亮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慈悲之心。此外还有东江大型常态化放生活动,4月11日,为大功德主王观强先生及其公司近百名员工冒雨举办放生活动。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是初次接触到佛法,通过对放生法会的耳闻目睹,极大的增养了他们的慈悲之心。9月份为宝星磁电董事长朱浴龙先生及其公司公司职工100多人举办放生法

做了详细的预算,勤俭办事,处处精打细算,杜绝铺张浪费,并呈报慈辉以及旭日杨勋先生过目。今年在何如春女士确定出资支持举办法会后,我们又做了广泛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都能来参与华严法会同沾法益。同时筹备组及时的列出了举办法会所需物品的清单,逐项准备或购买。以上措施为圆满举办法会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二)坛场布置力求创新。法会前一周开始布置坛场。由于我们禅院受空间环境的限制,所以在借鉴以往法会的基础上,坚持小地方也能办大事的理念,因地制宜,自己设计坛场的布局,力求创新,我们设计了把无方五佛殿和地藏殿串联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利用有限的空间。坛场装饰上我们大胆尝试用新的色调组合,给人眼目一新的感觉。坛场庄严的鲜花多数采用了盆景,减少插鲜花的数量,节约了开支,事实证明效果也很好,不少信众赞不绝口。

(三)如理如法的佛事仪规。由于是第一次举办华严法会,因此法会的仪轨对大家来讲是一个新课题,为此我们参考了各大丛林的华严仪轨,请教了不少法师,最终根据《卍字续藏》中《华严道场起止大略》确定法会仪程,保证佛事了的如理如法。其次法会中所有华严文疏全部根据华严仪轨和法会目的重新撰写。特别是唱诵华严四十二字梵韵,华严梵韵经过一千多年来的传承整理和弘扬,已成为中华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又是佛教梵呗的一颗明珠,堪称东方文明最完美的“歌乐”之一,过去唱诵字母大家都

加,常斌法师通报了全体人员的工作安排,并要求禅院全体人员鼎力协助、配合,集团举办法会,如同禅院之事,自己之事,服从分配,尽心尽责,为法会能够圆满举办做出了我们自己的贡献。

4、对外联谊

一年来,我禅院积极加强对外联谊工作,学习交流学修新经验、新方法,探索创新寺院管理工作新思路,扩大了我禅院在佛教界的影响,取得了较好成绩。主要有:3月16日,应旭日集团杨勋先生的邀请我禅院常斌和常云两位法师到河北参加了柏林禅寺“护国镇灾般若万灯法会”,使他们领略了柏林禅寺这所大丛林法务活动的庄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闻。3月18日,杨氏家族及香港慈惠佛教基金会部分会员到杨洪大德墓地祭拜,我禅院真法及隆禅两位法师随喜参加,缅怀了杨洪大德对佛教事业的巨大功勋。4月25日,由我禅院组织的广州佛寺一日朝拜之旅18位居士在住持常斌法师的带领下朝拜广州四大寺,并拜见了耀智大和尚,此次朝拜之旅增长了信众道心,广结善缘,消除大众业障。6月18日,马来西亚上座部菩提洒甘露长老光临我禅院,受到了住持常斌法师的热情接待,与长老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向长老介绍了大乘佛教寺院日常的法务情况,赞叹上座部至今仍保持著佛陀时代的许多好习

5、发扬佛教慈悲济世精神,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佛教徒报效祖国、服务众生,实践“慈悲济世”的最好体现。一年来,一年来我们支持的社会公益事业主要有: 4月27日,我禅院和市民宗局商议,根据惠东县宝口镇龙坪村的建桥预算,出资32000元修建一座小桥,方便当地村民的出行,按计划,小桥应该已经完工了。12月14日,为惠州博罗杨村患骨头坏死病的27岁女孩朱爱斌捐款1000元,希望能为她解点燃眉之急。1月21日,我禅院到博罗杨村为当地贫困户赠送了棉被和利是,为他们带去了新年的祝福。1月24日我禅院再次到惠东县为当地困难村民送去棉被和利是,让他们能欢欢喜喜地过新年。另外,市佛教协会的年前慰问活动我禅院也表示了自己一点心意,这些行动将佛教慈悲精神融入到了社会道德和文明建设当中,为惠州和谐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6、其他方面

2010年国家出台了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结合我禅院的情况,对职工工资作了一个小的调整,在原有基础上有三位职工每人每月再加100元,另外一位加80元,会后执事会议

12、加强自身建设与寺院管理,不断提高僧众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

3、继续做好弘法利生和文化交流工作。

寺院财务管理 篇7

寺院里一般设有“上座、寺主、都维那”三个职位, 号称“三纲”, 他们是寺院里发号施令的掌权者。“三纲”以下, 设“典座”主管寺院总务;设“直岁”主管寺院会计;设“库头 (或佛事) ”主管寺院出纳, 以上三职为财权的把持者。事实上, “直岁”早在东汉末年就已出现, 但最初其主管事务繁杂, 并不专注于财计。随着经济活动在寺院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直岁的职能逐步专一起来, 成为寺院的“主管会计”。直岁掌管寺院的经济事务, 负责寺院的收支, 并详细记录, 每年年终还要写出年终结算报告, 向众僧汇报。考虑到财务直接影响到寺院的存续和发展, 因此直岁都是从受教育最多、书法最好的和尚中选择。

据敦煌文书记载, 敦煌寺院基本的簿历是入历和破历。除此之外, 还有便物历、各种凭证、唱卖历、官斋历等。便物历, 即借贷账目;唱卖历, 即寺院唱卖施主布施和死亡僧尼的衣物等所得的收入账;官斋历指官府施斋时的破用历。凭证, 指各种契据以及算会后所立的欠物凭、交付回残物凭、掌管回残物凭, 交付纪录、领得回残物凭等。

所谓入历, 即收入账, 分为序时流水式入历、汇总的诸色入历、分类入历三类。序时流水式入历, 即按日期顺序依次记载的收入日记账 (注:诸色即各种、各类) 。汇总的诸色入历, 是供编造“会计报告”用的, 数据的重心在会计年度。因此, 除在起首部位写明年月日外, 每笔收入账一般都不记日期, 这是它与“序时流水式入历”显著的不同点, 这也符合现代会计成本收益基本原则。分类入文书, 系由汇总的入历过账而成, 按照分类对象的不同, 有麦入、粟入、油入、米入等, 为数颇多。与入历对应的是所谓“破历”, 即支出账, 又名破用历、付历、出历等。破历也可分为序时流水式破历、汇总的诸色破历、分类破历, 其基本结构与入历大致相同。汇总的诸色破历, 是供编造诸色入破历算会第三柱沿寺破除用部分用的。

“寺院诸色入破历算会牒”, 用现代语言来讲, 它就是寺院的会计报告。专家从敦煌文书考证, 在唐五代时期, 敦煌寺院就广泛采用“四柱结算法”应用于会计报告。数量最多的是四柱式的, 非四柱式的数量很少。典型的四柱式“会计报告”的结构可分为:起首、第一柱、第二柱、第三柱、第四柱、结尾六个部分。起首部分, 包括上状的单位、执掌僧的寺职、法名、算会起讫年月日、地点、在场参加者, 上一会计年度结存和本会计年度收入的项目、物品名称以及总数和分类数。分类数相加等于总数。第一柱名为“承前账旧”, 即上期结余, 包括物品名称、总数和分类数。第二柱部分为“自年新附入”, 即本期收入, 其汇总数据来自于“汇总的诸色入历”, 包括本期麦粟油苏米面等新收入总数, 其分类数和明细账数据来自于分类入历。第三柱为“破用”, 即本期支出, 包括支出总数、分类数和明细账, 其中总数来自于汇总的诸色破历, 分类和明细账数据来自于分类破历。第四柱为“破除外应及见在”, 即本期结余, 包括结余物品的名称, 总数及其分类数。总数以斛斗为单位计算。总数控制分类数, 分类数控制明细账, 层次分明, 钩稽清楚。结尾部分包括牒状套语、上状年月日、上状者的单位名称、职掌僧法号, 以及徒众和僧官具名签字。

上述六部分, 其核心由四柱分隔组成。其结算公式为:承前账旧 (上期结余) +新附入 (本期收入) -破除用 (本期支出) =应及见在 (本期结余) 。应及见在转入下会计年度即成为承前账旧。其形式, 四柱都顶格起写, 直至行末, 形似一条柱子, 分类数居中偏下起写, 新附入和破用明细账, 起首书写高度在第二、三柱与分类数之间, 按麦粟等货物分类顺次记载, 记完一类, 再记一类。每笔账只记物品名称、数量、来源或用途, 不记日期, 形式非常清楚。

在寺院的佛事中, 月考、岁计是尤为重要的佛事。月考俗称算账。由上座僧召集禅堂班首、都维那、客堂知客、僧值、库头、都监及监寺等员到丈室聚会, 监听直岁僧宣读月度会计报告。大家听后如有疑问, 便可当场发话, 要求直岁僧解释清楚;如无疑问, 便签字通过。寺院一般以旧历正月初一日为岁首, 以旧历十二月末为“算期”, 于新春正月十五日左右举行全寺决算会议称为岁计。只有通过岁计考量, 直岁才算是完成了任务, 考核合格。

敦煌寺院不仅有全面详细的财务记录, 还建立了完善的内部牵制、岗位轮换和责任审计制度。寺院里的各项财物, 实行划类分仓保管的制度, 现金居其一, 衣食占其二, 其他财物居其三。凡现金出纳由一库头掌管, 但每开钱拒必得三人在场。三人合掌礼佛而开, 合掌念经而锁, 不可错乱。寺主、直岁等主要职事僧人总管寺院的常住什物 (日常用品) 和诸色斛斗 (各种粮食) , 同时又有若干僧徒结伴、结团集体执掌, 分工负责, 实行定期轮换差替制。执掌僧上任取得领物凭, 作离职结算时的底账凭证。执掌期间由入历、破历等记载财务收支变化, 并定期结算。离职时, 对在职期间执掌的财物及其变动情况, 要造具“常住什物交割历牒”、“诸色斛斗入破历算会牒”等, 面对本寺徒众和上级僧团派来的僧官, 进行宣读, 听取质疑、审查。宣读通过后, 上报河西都僧统, 经审勘无误, 再由都僧统签具“勘算既同, 连附案记”才能结案。离职结算时, 如发现财物缺少, 执掌僧要承担经济责任, 或以现物赔偿, 或作为欠债入账。这一点类似现在的离任审计制度。

建立完善的财产管理和财务会计制度, 是敦煌寺院存续和兴盛的必要前提。这一点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也正是由于寺院经济在我国封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导致了寺院会计在我国民间会计中一度处于领先地位, 在我国会计审计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郭道扬:《中国会计史稿》 (上册)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

[2]公维章、文澜:《敦煌寺院中的会计──直岁》, 《敦煌学辑刊》1997年第2期。

寺院教学与习业山林 篇8

隋唐的私家讲学早已开始,它的规模和理想可以说是自两汉而来,而官私学之间也不容易划分清楚。这种情形实在与门第的社会结构有关系,一直要到中唐以后才逐渐式微。因此隋和初、盛唐时代的私人讲学基本上和两汉以来的习惯没有特别的不同。聚徒讲学,徒众数百人,或由公家征聘私学教师到中央官学去任教的情形十分的普遍。当时有名的私学教育除了维持经学的传统之外,也旁及其他各种新发展出来的学问。

盛唐之后,政府提倡文教,中央官学有学生数千人,而地方官学在开元(713——741)时更发展到设置里学的规模,因此私家讲学就逐渐减少,专经教授的风尚大为低落。但是在这一段时间,仍然有相当的私人讲学活动,例如尹知章、王义方、高子贡、萧颖士、李云恺、庐鸿、陈贶、元德秀等。从这些人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出私人讲学的几个特征;

1.私人讲学有集中于深山幽谷,隔绝外界的趋势。庐山仍然是很受人喜欢的地方,其他如卢鸿的“庐嵩山”,元德秀之“爱陆浑(今河南嵩县附近)佳山水,乃定居”,也都是有名的例子。

2.讲学的内容已从狭窄的经学中大为扩大,特别是所谓的文选学。其他如史记(高子贡)、书法(卢鸿“善篆”),谱系(萧颖士)等也都是教学的内容。

3.学生的数目日渐减少。

上一篇:《过零丁洋》原文及译文下一篇:信贷管理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