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困生转化(精选12篇)
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于一身的基础学科,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具备,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且对其它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关心学困生的心理需求,多与这些孩子进行交流,及时表扬他们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非常时期,孩子在这个阶段能够形成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个阶段的孩子脆弱又敏感,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会成就一个学生的人生,也可能极大的伤害一个孩子的自尊,因此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非常重要。现阶段社会、家庭、学校对孩子都有一个非常高的期望值,一旦孩子达不到这个期望值,周围的环境对孩子更多的是责备和埋怨,在这方面学困生承受的压力更大。
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各个方面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学困生比优等生更加有集体荣誉感,更加真诚、更加善良、更加乐于助人和大公无私等等。我们一旦发现他们身上的独有美德,就要毫不吝啬的给予鼓励和表扬,增添他们的自信心。
2、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全面调查了解,充分辨别分析,认真摸准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困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对心理障碍型的,重在端正态度或治疗心理疾患,相应方式为个别谈话、心理辅导;对意志薄弱型的,重在意志锻炼;知识断层型的,重在接上知识链。
3、主动辅导,人格感化。对学困生要用爱心、耐心教育。学困生是在学习上出现了困难,在自觉遵守纪律上出现了问题,他们在困难之际,最需要的是恩师的教诲、感化。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是每一个教师教育工作者在努力追求的目标, 尤其是对数学学习上较弱的学生, 让他们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 形成必要的数学技能, 是每位数学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从七年级开始, 学生的数学成绩就会出现明显的分化趋势, 如何有效地帮助他们学好数学, 是提高整体数学水平的一大关键问题, 也是目前初中学校的教师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数学学困生只是在数学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 学习差并不等于智力差, 更不等于就是差生。本人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重点关注了这些学困生的发展, 并努力去寻找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针对原因探索改进的策略。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 思维的缺陷让一部分学生成为数学学困生。一部分学生擅长形象思维, 擅长语言的学习, 但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让他们无法胜任这一学科的学习任务, 造成数学成绩的落后。
(2) 教师教学方式不当, 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降低, 影响成绩的提高。有些教师不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一味地追求习题的深度挖掘, 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获得成功的体验, 也就失去了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积极性。还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者追赶教学进度, 课堂上采用满堂灌, 使学生没有练习的时间, 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整节课思维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 缺少创新的活力和积极参与思考的能力。调查中发现, 很多数学学困生无法摆脱教师常常教导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 无法适应数学开放式学习的模式, 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所学的知识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 由此形成了数学学困生学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
再有就是部分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学困生的歧视, 使得这些学生也不自觉地产生了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的心理, 慢慢地成为了数学学困生。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 消除自卑心理, 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作为教师, 要特别注重对这些学生的情感教育, 用爱去感化他们, 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给予他们更多关注的关心和帮助。教师对待他们一定要细心,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承认他们自身的优点, 肯定他们微小的进步,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 教师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找他们谈心, 经常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 关心他们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2) 实行一帮一活动, 学生互助辅导学习, 带动学生的全面进步。教师要注意适当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让一些学习成绩优异、具有良好管理能力的学生做“小老师”, 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对这些学生进行辅导, 这从某种程度上讲更能被学生接受。
(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数学学困生基础差, 是因为他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出现漏洞时没有及时补救, 导致出现了学习上的障碍。再者由于他们缺乏自信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往往导致他们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 对学到的知识容易健忘, 所以他们的成绩也没有明显的进步。与优等生相比, 数学学困生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求知欲, 因为他们也希望能学好, 也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发现。因此, 我们应该用心去打开他们智慧的大门, 对他们表现的积极性和微小的进步都要加以肯定、给予表扬, 有时一两句赞扬的话语比一顿严厉的批评更有效。
(4) 教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 做到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数学学习上也就一定存在着差异, 教师要坦然接受这一事实。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真心帮助学生。为了便于向学习困难者施教, 教师可根据班上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来实施分层教学, 使这些学生不断看到成绩, 看到进步, 不断强化“心理优势”, 促成良性循环。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 并进行分层教育。数学学困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都相对较差, 在知识的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很明显的差距, 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最大可能地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 不搞一刀切, 对于较难的题目应降低难度, 只要能正确运用即可。如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时只要求数学学困生记住这个定理的内容, 能够正确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就行了, 定理内容的证明不作要求。
学困生在我们的教学中是不可避免的, 作为教师, 我们要始终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 一视同仁, 没有优生和学困生的差别, 并认真总结教学上的经验和教训, 提高自身素质, 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学工作中一项复杂的工作, 我们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始终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给学困生创造更多的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学, 自己去摸索科学的学习方法, 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进而成为在数学方面有一定成就的人才。
一、研究他们,看看他们为什么对数学不感兴趣
通过和他们交流,交朋友,谈心,我知道了他们为什么对数学不感兴趣。
1.家长的原因
家长不重视或不知道怎样重视,认为孩子读几本书,识几个字,就行了,书读得再好,将来还是打工;有些家长想重视却不知道怎样重视,他们认为重视就是管吃管喝管穿,学不好那是你的事或是老师的事,更有甚者孩子成绩不好,就骂一顿或揍一顿了事。
2.学生的原因
学生对数学有一种畏惧心理,怕动脑,怕思考,久而久之就破罐子破摔。
3.教师的原因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重视成绩中上等的学生,忽视了班级中的数学学困生。
二、关爱他们,让他们亲近你
学生如果乐意和你亲近,那他们就一定会慢慢喜欢上你所带的学科。首先,教师在态度上,一定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最注重这一点,你如果略有偏心,他们就体会得到,因此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体会到你对他们的关爱,对他们的重视。其次,教师要真心地爱他们,批评中暗含鼓励的话语,课堂上关爱的眼神,作业本中关心的评语,课外真诚的交谈等等。其三,教师要了解他们的个性,了解他们的好恶,了解他们的朋友,一句话,就是和他们交朋友,让他们亲近你,这样你和他们就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三、转化他们,让他们的数学成绩一天天好起来
1.转变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明白我能行
由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多次失败,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有自卑感,心理也脆弱,这就要求教师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提简单的问题,回答不上来,耐心启发,一旦答对,大加鼓励。并要求其他学生也尊重他们,鼓励他们。教师同时要发现他们其他方面的长处,他们当中,有歌唱得好的,有表演天赋的,有其他学科学得好的,有善于做具体事的,有爱做好事的……一旦发现,大加赞赏,使他们消除自卑感,克服脆弱心理,让他们知道“我能行”。
2.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让他们数学学习好起来
这是个先难后易的过程,初开始,要根据他们的能力给他们布置作业,难度逐步加深,让他们在学习数学时一直有一种“跳起来能摘着桃子”的感觉,让他们不要与别人比,只和自己的过去比,这样就会使他们越学越有劲,越学能力越强。
3.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略)
我班学生王正浩同学在低年级时,数学常考二三十分,严重影响班级及格率。因此,我在综合评估之后将王正浩列为数学学困生转化名单之中,经过这一学期的转化工作,他的数学成绩已经由之前的二三十分,提高到现在趋于及格,之间虽有反复,但总体来看,还是有所提高,重要的是该同学在学习态度方面,学习习惯上的变化是难能可贵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该同学的数学成绩完全有希望达到班级平均水平,甚至更高。
开始的时候,将该同学列为转化名单也是心存顾虑的,作为一名刚工作三年的新教师,在教学经验以及转化学困生所拥有的经验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在经过对该同学的观察与和与老教师交流之后,认为该同学在数学方面还是有潜力的,因为他在其他科方面的成绩还是不错的,所以决定将他列为转化对象。对教师来说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对于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日的事,要长抓不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找到教好学生的方法,学困生的形成都是有其原因的,对于他们,教师要用一句话、一个暗示,给他们关爱和信任,启发他们智慧的潜能,激发他们求知的热忱,让他们充满激情地学习,满怀信心地面对生活,尽可能早的将学习成绩赶上来。
一、初一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1.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
经过对多年来的初一学困生的分析,发现学困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普遍缺乏兴趣,求知欲低,意志薄弱,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定理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有些学困生,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
2. 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调查表明,学习方法、策略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又一因素。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最优解答,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伸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注重数学的理解,偏重于课本上定义、公式、定理的记忆,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归纳,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操作系统,他们尚未从小学手把手教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初一数学的学习,最终逐步形成了学困生。
3. 考试障碍
调查发现,不少初一数学学困生往往在数学考试中无法得到正常发挥,这种心理障碍大体在考试中表现为:①惧怕心理,考试时速度慢而来不及完卷 。②心理焦急造成审题马虎,发生各种审题错误,甚至漏做题目。③处理不好,造成全题失分。考试障碍严重影响学困生正常数学水平的发挥,使学困生得不到满意的数学成绩,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
4. 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一数学教学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下列情况:(1)教师教学上要求“一刀切”。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几十个知识、个性差异的学生,常常发出同一个指令,很少考虑到高、中、低不同水平的情况。这种划一的要求,必然出现大量学困生。
(2)教学方法上灌输型盛行,教师讲得过多,学生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况,缺乏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忽视知识的形成,使一些知识在理解上出现片面而又得不到及时矫正的学生渐渐分化成了学困生。
(3)作业布置过多或偏少,学生作业抄袭现象严重,作业有效度极低,学生普遍把作业当作“任务”对待,因此难以反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教师难以据此对学困生作针对性的辅导。
二、初一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兴趣、毅力、独立性格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与强化。因此教师在学困生的转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转化的重任就落到了教师的肩上,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 更新教育观念,优先实现面向学困生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尽管升学客观存在,尽管升学必然导致“淘汰”,但数学教育教学的目标决不是“淘汰”要实现数学教育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优先面向数学学困生,以此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困生转化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对学习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努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转化。
(1)激发学困生的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兴趣不是天生,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2)创造条件让学生体味成功的乐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如果学习总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就会产生失败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适当难度的提问、板演、讨论和测试的机会,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的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
三、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困生转化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每堂课应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学要求,做到“堂堂清”,才可以促进学困生转化,所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是转化学困生的工作重点。
1.教学创新,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策略,改变陈旧的、不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主体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和启发。因此,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应以启导学生思维为立足点。
2.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
现代教学观认为:开展数学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沟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研究现实数学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的开展探究性活动。
3. 适当开展合作学习
对于一些未定论的、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学习内容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的内容;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的、学困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应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如学生练习过程中有一判断题 “ ( -3x ) 2 =6x2” ,班上有 1/3 的学生都认为是对的,这时教师应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容易出错的问题。
4. 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学习数学也有积极性,且他们并不比其它学生少下功夫,但是他们的数学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陶行知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学生觉得易懂、好记、轻松。二是数形结合法:先通过画线把各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再看数轴上被各条线都覆盖的那一部分所表示的数,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学生感到这样的方法形象、直观,便于操作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 掌握反馈信息,精心设计练习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掌握反馈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缺陷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为此,我们在一堂课内安排两次反馈,第一次反馈——尝试练习。如发现问题,及时补充讲解,起强化、调节作用;第二次反馈——课堂作业,如再发现缺陷,当堂就能补救。这对学困生特别有利,课内补强于课外补,大大减轻了学困生的负担。
四、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
重视过程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具体策略:
1.重视“学困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对在作业或考试中取得进步的同学要大力表扬,而且还给予学习与德育考核方面的加分,并发“表扬信”给家长,要想办法让他们保持坚持不懈的努力状态。
2.每次测验或一阶段学习结束后,要把后进生分组进行谈话鼓励,帮助树立目标,鼓励他们相互竞争。
3.制定帮教计划,定期分批确定重点帮教对象,通过树立成功典型以点带面,带动全班“学困生”的学习。
4.引入小组竞争机制,把学困生转化对象分成几个小组,每天根据当天学习内容设计过关检测题,利用课余时间交换题目抽测竞赛,并把小测的成绩计如平时考查成绩,允许考得不好的学生有第二次补测的机会。对取得好分数同学给予平时成绩加分及大力表扬,促进他们重视每天的知识过关。
三年级数学学困生辅导记载(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辅导教师:郑吉福
二〇一二年九月
王 官 小 学
三年级数学学困生辅导计划(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辅导教师:郑吉福
二〇一二年九月
三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计划
教师:郑吉福
一、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该群学生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一半平时作业不认真,不能及时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工作,并且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认真学习。了解到该群学生学习习惯差,接受能力弱,因此成绩不够理想。
二、学困生名单:
徐永伟 王玉珍 王梦婷 王淑琴
三、辅导时间安排:
每周数学自习时间及所有的空余时间
四、辅导方法及策略:
针对上述原因,为了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特制定如下帮扶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2、加强思想教育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如果认为从主科学习中树立自信心
比较困难,可以从副科入手。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3.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五、在转化中注意的问题: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应一视同仁。
2、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根据他们的能力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以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对于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4、讲究教法。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寻找原因,区别对待
由于学困生的个人差异及形成原因不同,老师在转化学困生时要先对学困生进行整体研究,认真分析,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制订不同的转化策略。如:因动机较弱造成的学困生,要激发动机,确定更高的期望值;因学习困难的学困生,要补充知识,交给化解困难的方法,使其在战胜困难的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适当降低要求,帮助学困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因基础知识贫乏屡遭挫折造成的学困生,要把“破网断链”的知识补充起来,教给必要的方法,严格保持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逻辑性。教师应尊重和赏识学困生,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进步,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找出“困”的原因,再提供“脱困”的途径,持之以恒地给予关注才能达到有效转化的目的。如我的学生蓝某某,我刚执教这个班的数学时,看到她的一双眼睛闪闪发亮,坐得端端正正地在听课,发言看似也积极,作业做得很工整,所以,我一度认为她是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在这种意识下我平时就比较少提问她,一直到了第三周在改第一单元的试卷时,才发现她竟考了26分,我一下懵了,急忙找她来了解情况,经过询问找到了成绩差的原因主要有:(1)低年级基础没打好。在一到四年级的时候,没有把掌握好基础知识。(2)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发现她在学习上存在“等、靠、要”的坏毛病———等老师来教,靠别的同学来帮忙,甚至动歪脑筋,给成绩好的同学刘某一些钱,让他把每次的作业答案抄给她,所以上课一拿到题目,不是想着我要快点想、快点做,而是磨磨蹭蹭地拖延时间,一到下课,连忙抄上答案算是准时交作业了。(3)家庭缺少必要的辅导、教育。她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做生意,每天跟着祖父母生活,加上家里的生活比较富裕,每天一放学回家,就急忙打开电脑玩游戏、上QQ,玩得不亦乐乎,根本就没有人来管她的学习。
针对她的现状,我转化她的方法是:(1)加强心理沟通,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我利用课余时间找她谈心、交流,尽量使他与我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和排斥感,渐渐地,她比较愿意向我敞开心扉,对数学不那么害怕了,学起来也认真多了。(2)为他补上前面落下的功课。一有时间,我就请她到办公室来辅导,想尽各种办法:画线段图、利用学具等形象化手段帮助她理解题目,教给她解题的方法。除了补现在学的内容,还结合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以前她缺漏的知识,使她的基础尽量坚实一些。(3)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我对她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以朋友的立场去引导他,增强他的学习自信心。(4)联系家长一起教育。我与他的家长经常电话联系,及时汇报她的点滴进步,使家长对管好自己的孩子有一定的信心,增强教育的合力作用。通过转化,她对数学不那么排斥了,每次布置作业她都能自己先认真做,如果不会的还会请教成绩较好的同学,脸上也浮现出一种“乐意做”的神情,自信心慢慢地树立起来了,成绩在逐渐地上升。在最近一次单元考试中考了56分,虽然与别人没法比,但跟她自己比已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加强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数学老师不要以为教数学只要教公式、教计算、教画图等就行了,其实教会他们阅读也是一门学问。从长远的角度来讲,低年级就要加强每个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理解水平。从近期的角度来讲,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少读题、少释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增加学生说题能力的训练和强度,学生看过题之后,能大体说出题意。通过说题,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抓重点的习惯,日积月累,就会逐渐构建起学生自己分析问题的思维体系。
数学老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数学名词的内涵。如在教学除法时,在学生对乘法和加法的混淆问题理清后,就该给学生讲解除法的初步认识了。这时一定要强调的是“平均分”这一概念,一旦理解了“平均分”这一概念,除法这个难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大半,当然,要让学生自己对“平均分”有个形象的认识是有很多教学技巧的。理解了“平均分”这一概念后,除法应用题可以尝试让学生讲给老师听,你会发现学生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很清晰的份数和个数的概念,这个时候只要老师稍稍点拨一下除法和乘法的互为逆运算关系,学生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也就不会和减法混淆了。
数学老师应尽可能帮学困生搜集一些专门供他们阅读的书籍,让他们经常阅读并思考,那么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肯定会越来越敏锐,转化的工作就事半功倍了。如我班的詹某,他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在60分左右徘徊,拿出他的试卷就会发现他的计算能力不比别人差,此类题的得分都较高,但是一遇到填空题、判断题、解决问题这类阅读型的题目时就无从下手了,这就是缺乏阅读能力的原因所致。针对这种现象,我强化他每做一道题都要认真读完,再思考,遇到读不懂时老师才点拨,直至理解清楚意思后再做题,并找了一些对他的阅读能力提高有帮助的书籍让他看。经过一段时间后,他的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三、在课堂上照顾学困生,促进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的主阵地,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困生。每节课的基本知识,尽量要让他们在课堂上过关。在40分的课堂上,我的主要方法是同步教学、分类指导、适当照顾。让学困生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课堂学习,但要求不同,评价各异,让学困生多参与回答和练习。特别是复习引入时的提问、练习以及新授后的提问、板演。课堂上老师应多观察学困生的反应。小组合作学习时,我让小组长安排学困生参与讨论、操作,鼓励学困生作为小组代表汇报。通过这些手段,提高了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热情,使他们品尝到了学习成功的愉悦,从而诱发他们获得成功的欲望。如我班的学困生蔡某,我了解她上课经常会开小差、走神,为了使她能专心听课,所以每节课对她的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提问的题目主要是选择一些较为基础的问题让她回答,让她体会到上课认真听了,老师讲的内容也就容易记了。老师关注了她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及时鼓励她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逐渐树立了她继续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转化学困生的基本理念,也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要全面贯彻的,我们要正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效地转化学困生,在学困生成长的道路上多拉一把,多扶一把,或许就能够成就一名学困生的未来。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 数学; 学困生;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138-001
通常我们将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称为“学困生”。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中职数学的教学工作,在转化中职数学“学困生”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兹介绍如下,以期与各位同仁共享。
一、加强目的性教育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某些学科缺乏学习积极性,往往是由于对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一旦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系,理解了所学内容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就会油然而生.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是为学生就业而进行的定向教育,学生职业兴趣定向较早,他们一进校门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兴趣集中于固定的专业。由于这种心理特征,不少学生在学习中,重专业轻基础,对数学课的基础作用认识不足,甚至产生学不学无所谓,只要能混过去就行的心理,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数学的意义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调动学生的求知需要。
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般说,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而这种学习效果的满足感又进一步强化了学习的兴趣。相反,缺乏学习兴趣必然减弱学习的动机,影响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产生较差的学习效果,这种学习效果的不满足恰恰又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并抑制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问题情景,恰当地设置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牵引下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如一位教师在讲授“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时,首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一个大富翁和一个年轻人订立了一个合同,一个月内年轻人每天需给富翁10万元,而富翁第一天需付给年轻人1分钱,第二天2分钱,第三天4分钱……以后每天富翁付给年轻人的钱数都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30天期满,请问这合同对谁有利?
这问题一提出就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他们很急切地想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效果就像章回小说“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那样吸引着学生。
三、让学生在成功中重塑自我
相对普高生,中职生多数存在“升学无望,升学失败”的心理,他们的自卑感较重,总摆脱不了中考“失败”的心理阴影,总认为自己是“落榜生”,一进了职业学校的大门,就成了“二等公民”,就断了上正规大学的希望,总觉得前途渺茫,因而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这种不良的情绪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常多采用应付、消极的方法。另外加上以往学业上的失败和学业上的困难,也产生了不少的学习障碍,使他们丧失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在学习中极易陷入非良性循环的轨道。
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特别是在以往数学学习中屡屡碰壁的中职生更需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创设竞争和取胜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教师不能只关注好学生,而应把更多的注意力偏向差生。对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不强求统一。教学要求上要克服“平均主义”,切忌“一刀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例题、课堂练习题、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采取不同的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注意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能力;对差生则着力基础知识的过关,做到“段段清”,因材施教,既让尖子生更加拔尖,又能让差生“正常发育”,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
四、及时反馈
反馈就是将学习结果提供给学习者。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对调节、保持和强化学习动机有重要的作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包括学习进度的快慢、运用知识的成败、解答问题的正误及考试成绩的好坏等。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一位考试专家认为,没有评分,学生的学习就缺乏引导,而且也丧失了一定的学习动力。
及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有关的实验表明,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是显著的,尤其是每天反馈,较之每周反馈效果更佳。
及时反馈原则是一条重要的学习原则。贯彻及时反馈原则需注意两点:
第一,及时性。在每次作业、测验、考试之后,学生对成绩评价的期待较为急切,此刻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考核情况,领略到成功的喜悦或体验到失败的不快与思考,就能收到明显的反馈效果;否则,延时过长,期待下降,反馈作用就会减弱。
第二,全面性。反馈信息要全面而具体,评定不能过于笼统,如批改作业不能只给“对”或“错”,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一个有针对性的评定,这样的反馈效果较好。
五、结语
总之,职校的数学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根据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注意培养、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等.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许长捷.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中国科学教育,2005(2)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数学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困生”由于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好动、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较差,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信心,导致学习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另外,我们的学生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低,对学生学习不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放任自流,使这部分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的地位。
二、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俗话说“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学习上的不同程度的障碍。帮助学困生树立自尊、自信的信念,逐步转变失败的心态,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内部动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学困生,要用“爱心”温暖学困生,要有信心相信学困生有成功的潜能,也有成功的愿望,要用平等的态度帮助学困生,使学困生多方面提高素质。
三、转化措施:
1、以长补短,鼓励表扬为主
面对后进生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即使是点滴进步,也应及时给予充分肯定,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比如史丽亚、陈嘉聪明表现欲强,偶尔上课时又举手又上黑板,显得很积极,说明这类学困生转化时只要认真听课一定能听懂。因此在课堂上我采用以下办法改变他:每天上课至少提问3到5次,让他没有开小差的时间;做作业时选一些他会做而且感兴趣的题,面对面的批阅并写好鼓励语言;学习小组组长也给予一定的帮助......转化这些学生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粗暴,随意惩罚。上课时遇到简单的问题多给他们机会,多用闪光的语言激励学生,通过疏导促使后进生积极向上,同时在班内开展“一帮一”,“优帮差”的帮扶小组,多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竞赛,以激发后进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问中找学困生到乐趣,享受进步的喜悦。
2、用点滴的恩爱关心后进生,唤起他们学习的愿望
比如于思奇、卫阳、雷雨、张国盛、李鑫、何一萌智力不是太弱,但基础知识很差,上课听不懂教师所讲内容。他们在低年级的知识缺漏多,做作业时,不会做的只能抄好学生的,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以下方法对一些学困生进行教学:
(1)上课提问多采取层次化。如简单计算,多给机会板演等;
(2)在作业布置上也采取层次化。给他们布置一些和好学生不一样的简单的、基本的练习题
(3)课下多辅导,以优带困。内容主要以计算,画图和概念性为主。主要加强这部分学困生的基础知识的训练。
3、通过面批的方法,让学困生学会数学思维方
一些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主要是对自己要求不严,遇到运用所学知识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时不闻不问,做错也不找原因,不订正,这样久而久之,越来越多,便不会解决所有数学问题,从而对学好数学失去了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作业适当的进行面批是教师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及时帮助、鼓励学困生的一种有效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到底是为什么错,错在那里?以后应怎样思考这种问题?逐步让学困生学会数学思维,学会解决数学问题,消除对数学的神秘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缩小两极分化。使他们在本学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4、加强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根据数学教材系统性强的特点,学困生有了知识缺陷,就必须及时查漏补缺。课外辅导可以解决课堂教学没有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课外辅导也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课外辅导的形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有针对普遍性问题的集体辅导,有针对部分学困生小组辅导,有针对个别学困生个别辅导。辅导内容包括给学困生解答疑难,指导他们完成课外作业,每次辅导要有针对性,以解决一两个问题为主,防止随意性。
5、建立同学“手拉手助学活动”。为学困生同学找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他们,平时学困生同学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直接询问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并安排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手拉手助学活动”为学困生和优等生建立了友谊的桥梁,也促进了班内和谐学习气氛的形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有较强的求知欲,就能自觉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如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趣味数学的作用;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二)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些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观念;二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学法和学习的心理辅导。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要注意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教学一开始就进行抽象逻辑能力训练,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探求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学习奠定基础。
(四)亲密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92-01
一、注重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为了调动起“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变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提高听课效率,要做到几结合。动口、动手与动脑;直观形象与抽象;知识能力与应用等。在新课的引入中,应尽量有亲身感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身边处处有数学,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重视和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我让学生用纸板做一个正方体,以便上课时剪开探究正方体展开图的形状,当我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时,有一名数学学困生的制作给了同学们很大的启发,她用12张扑克牌折叠成一个正方体,便于拆卸,组装,这样每人只需准备一个这样的正方体就可以变换出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不同形式。
这名学生的制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她自己也找到了自信。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它就会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数学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他们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与他们一起共同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小目标,用这些目标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在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2、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是指教师给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学即要注重“情感”,又要提倡“学以致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在拓展的、宽阔的数学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其教学效果可谓“百问不如一做”。
例如,在讲《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时,通过多媒体播放小明星期天和妈妈去商店购物,甲乙两家商店都在搞促销活动,其中甲商店:凡在本超市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乙商店:凡在本超市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选择哪家超市购物能获得更大的优惠?这这样的情境设计不仅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而且起到使学困生精力集中,记忆深刻的作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教师要关怀学困生,使自己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较单纯,好恶倾向明显,学生对一个老师的尊重程度往往与他学这个老师所授科目的动机水平是成正比的,这在学困生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献爱心、树信心”的做法。首先,不断地施与学生情与爱,给他们爱心。对于学困生,批评、训斥、嘲笑乃至体罚都是徒劳的,其结果只能是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形成对立面,厌学思想更强,在行动上表现为不配合课堂教学,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更关心和理解学困生,平时要常找他们交心,多给他们一点情感,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向学困生传递亲切、理解和信任的信息。 例如,给学生一个微笑, 打个手势,拍拍肩膀, 时而在练习中写几句赞扬话等都会给学困生无形的力量。耐心细致地帮助学困生,直到弄懂弄通为止,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让教学的双边活动在情感交融中进行。
三、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自信心
针对学困生学习动机水平低,有明显的厌学、畏学情绪和逃避学习的行为,让他们选择其愿意完成而且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这是激发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法之一,它能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缓解学困生的畏学情绪,使他们产生一种被优待的感觉,从而就激发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配合教师教学。反之,如果一贯地硬性规定高难度的学习任务,很可能就会造成学困生逃避学习的行为;或者通过抄袭、作弊等不正当的方法来应付学习任务,这无疑加剧了学困生的厌学情绪,导致不良的后果。故合作的课堂环境不宜硬性规定学习任务,应给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并要鼓励他们敢于接受挑战性的任务。班杜拉认为,挑战性的任务就是指具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个人的努力就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学困生去应付低水平的任务,就不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过分容易的不具有强化的价值,因而就达不到强化教学的目的。所以要让学困生有所进步,就必须鼓励他们敢于接受挑战性的任务。
四、注重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意志和学习的主动性
学困生依赖性强,不爱动脑筋,简单题目他们照猫画虎应付着做,对那些稍难一点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了,作业完不成,也就无法按时交,教师还一定要收,他们只好一“抄”了之。所以我就研究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作业要求,精选课本习题、练习册习题以及补充习题,布置作业时,低起点、低要求、小坡度,在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侧重于知识的直接应用和基础练习,以及与例题所讲内容相仿的基本题。
1. 数学学困生的界定
对于数学学困生的界定是我们教师首先必须认清的一个问题.笔者本文称数学学困生是智力正常, 学习成绩低下, 未能达到学校规定要求的学生.他们当中有些是数学能力的问题, 指那些比其他学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勉强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生;也有些是因有其他问题, 例如, 学习数学的环境、动力及兴趣、信心等心理问题;另外还有数学的基础不扎实等知识积累问题.但是, 他们共同的表现是不能掌握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数学成绩低下.因此, 本文的界定主要以学生数学成绩为主, 兼顾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方面.
2. 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方法
2.1 尊重与鼓励数学学困生, 让他们体验成功
数学学困生有多方面的需要, 其中最迫切需要满足的是爱的需要, 在其成功愿望的背后所反映的是尊重的需要, 学习的目的往往也是以较好的成绩赢得老师与同学的赞赏, 从而满足尊重.这需要教师对“学困生”的尊重和接纳, 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一般来说, 学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 经受不住刺激, 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 不歧视, 不讽刺, 不打击, 不揭短.学困生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 只有对学困生抱有诚挚的爱, 平等的尊重, 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 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学困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 要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比如, 在数学课堂上, 老师提出问题时, 随之对学困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 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等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老师心中有“学困生”, “学困生”心中才会有老师, 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 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 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 教学效果最佳.从这个角度出发, 关心和帮助学困生最基本的是要对其人格的尊重, 不要因为他们在学习或纪律等方面存在问题, 而另眼相看.
有时他们无法正确认识自己, 激励自己, 往往认同外界对自己的评价, 以失败者自居, 即使是自己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也由于缺乏学习的内部动力因素而采取消极、退缩的行为或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所以成绩落后是必然的.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为了避免以上失误, 应对学困生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成功时要鼓励, 失败时也需要鼓励;另外, 对学困生的评价还应实施以个体为参照标准的形成性评价, 即在具体评价过程中, 强调学生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充分重视个体参照标准, 即使学困生只要他在原有基础上有新发展, 不断得到正确评价, 就会促使他产生自我有效感, 不断发现自己, 逐步增加内动力, 从而不断接近达到乃至超过其他同学, 达到适应当前的学习.
2.2 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数学学困生认识前提差、思维能力差,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尽量降低学习坡度, 分散难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 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数学中的美.“哪里有数, 哪里就有美.”数学知识系统内在的和谐美、结构美;数学思维方法的奇异美、独特美;几何图形的直观美、对称美;数学符号、公式的简洁美、统一美;黄金分割的比例美、巧妙美;计算上的精确美等.从而使数学学困生乐听愿听, 爱学敢问, 勤动脑动手, 为学生创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情景.
因为兴趣是入门的向导, 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有了兴趣, 才能好学、爱学、乐学, 学而不厌.因此, 教师在上课时, 应从多角度、多方位培养数困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3 改善评价, 培养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动力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评价中应当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具体内容的特征, 选择恰当有效的方法.比如, 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利用成长记录、数学日记等评价方式, 对于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在一段时间的成长与发展是必要的.
2.4 注重师生的平等交流
我们老师一般对于好的学生总是偏爱, 同样数学学困生也有这样的心理, 为此, 作为我们教师一定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名学生.“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 一个班里的学生, 他们的成绩也是有好有差的, 学生的学习水平更是有高有低, 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对学生态度优劣的依据.尤其在数学学科方面, 要求越来越高, 教学越来越难, 唯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才能有助于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也才能推进数学教学深入发展.
3. 结语
【数学学困生转化】推荐阅读: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09-30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初探10-13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实施方案07-04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结题报告09-15
学困生转化07-19
小学数学微课学困生07-12
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06-03
英语学困生转化措施06-15
农村学困生转化感想07-02
英语学困生转化总结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