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分组记录表(精选8篇)
乐桥镇初级中学吴金龙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形成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锲而不舍,顽强探索的良好作风,同时还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和学生对其认识不足,往往轻视分组实验,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区。
一、存在误区
(一)不明不白、盲目实验
每个学生实验都有明确的实验目的,一定的操作顺序和特别的注意事项,在实验时,有的学生往往一无所知(或许是教师没有吩咐学生预习,或许是学生认为不值得预习)无从下手,要么坐在一边袖手旁观,要么模仿同学,要么看着实验报告“照方抓药”,边看边做。旁观者,怎能谈得上操作技能的培养,他们常常手忙脚乱,时时顾此失彼,何谈得上观察能力的提高,其结果,不但不能实现实验目的,反而损坏了实验仪器,制造了实验事故,例如:有位学生在做“氢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时,看到其他同学已经将氢气点燃了,他没有将氢气验纯就立即去点燃,结果发生了爆炸,幸好试管还算结实,橡皮塞又塞得不紧,只是将橡皮塞冲开,响亮的爆炸告诉了所有的学生,盲目实验是非常危险的。
(二)一闹一静,二个极端
许多教师都有同感,分组实验的课堂纪律很难维护好,学生说话声特别大,有讨论问题的,有询问这一步或下一步该怎样做的,有实验成功的惊喜叫声的,也免不了有一些戏言,更有甚者,出于种种原因,擅自离开自己的实验桌,对于这种乱哄哄的现象,有的教师置之不理,放任自由,有的教师勃大怒,严禁学生说话,讨论问题也不可以,于是整个实验在肃静中进行,有的学生明知同桌做错了也不敢帮助指正,有的学生不知道这一步或下一步怎样做也不讨论,有的学生对实验有疑问或有改进的意见也不敢提出,有的学生敷衍地摆弄一番,没有观察到实验的现象草草了事,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时,明明倾倒二氧化碳没有使蜡烛熄灭,就用嘴一吹了结,如果二个人讨论一下,或许能找到失败的原因,重新实验就能成功。
(三)好看好玩,忽视现象
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都隐藏着不同程度的“好玩”心理,对分组实验的积极性停留在好看好玩上,化学反应中的燃烧、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放出热量都能使他们兴奋不已,所以在实验中充当了一个看热闹的角色,如在进行氧气性质的实验时,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使他们神情振奋,然而让他们说出实验现象,则不知所云,他们根本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现象观察上,没有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现象,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实验现象,这样的实验只能算是走过场,无大的收获。
(四)死搬死套,扼杀创新
为了顺利地进行实验,教师常常强调实验一定要按照实验册上的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册上怎么说就必须怎么做,不允许学生“胡思乱想”,其实学生的许多“胡思乱想”中常常隐含着使教师耳目一新的“高招妙策”,严格地按照实验册上的规定进行实验,果然能有利于实验的成功进行,但也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不规不范,随意操作
学生实验时常常不拘小节,细小的不规范的操作时常出现。例如,倾倒液体时标签朝上,取完药品后瓶塞没有及时盖上,试剂瓶到处乱放,用过的火柴乱扔在地上或水槽中,试管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使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液体的操作
错误,用铁架台的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不正确等等,虽然上述现象对实验并无大的影响,教师也不应该视而不见。
(六)不探不究,草草过场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自觉地进行实验的探究活动,他们进行实验只是按照实验册上的要求,一项一项地实验,一步一步地观察,一条一条地记录,只是把实验草草地过一遍,根本达不到实验的目的。
(七)一忙一闲,你做我看
有的学生对实验存在恐惧心理,动手实验害怕,往往看着旁边同学做,而自己闲一旁,有的学生很喜欢实验,一直抢着做,久而久之一组中便是所有的实验一人包下。
二、应对措施
(一)预习报告,明确目的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实验,实验前应让学生复习好有关的课本内容,预习实验报告,明确实验内容,熟悉实验步骤,要求学生写预习报告,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取用的仪器和药品、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应观察的现象、现象的解释和实验的结论、对本实验的疑点分析和改进的方法,通过预习报告的书写,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记忆深刻,各步所需的仪器、药品清晰,各实验应观察的现象了如指掌,这样,学生对实验胸有成竹,不会再“照方抓药”了。
(二)开展讨论,秩序井然
实验时要严肃纪律,杜绝吵闹现象,要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言行,使实验能在井然有序中进行,在保持实验过程井然有序的前提下,允许同组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探究,欢迎学生对实验提出改进的方案,创设一种边实验边研讨的氛围。
(三)注重观察,记录现象
学生经过预习实验报告及教师的指导,已经有了充分的观察准备,知道了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当然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强有弱,所以对同一实验现象的描述也会有不同的结果。例如,在试
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在烧杯中点燃一支蜡烛,然后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观察能力弱的学生描述为:“蜡烛火焰熄灭”,观察能力强的学生描述为“蜡烛火焰由大变小,最后熄灭”,所以在进行现象观察时,教师要悉心指导,及时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放过任何细微的现象,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要及时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书本知识而不顾实验事实猜想现象。如在记录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时,有的学生按课本的描述记录为“淡蓝色的火焰”,其实氢气在钠玻璃的导管口燃烧时产生“黄色”的火焰,所以教师在实验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奇思妙想,鼓励创新
在教导学生认真地按照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实验提出改进的方法,允许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实验,为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提供必要的仪器和药品,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氢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分组实验时就有学生提出了许多的奇思妙想,在制氢气时有位学生加好药品后不小心将试管底砸了个小洞,硫酸流了出来,他立即把试管放入小烧杯中,这时他惊奇地发现试管中的药品仍在反应,于是产生了用在个装置继续制取氢气的想法。我表扬了他一番,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这个装置可以制备氢气?用这个装置怎样加硫酸?这个装置能否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经过一番思考,这位学生一一作了正确的回答,并且得出了这套装置优越于实验中的简易装置的结论。如果一发现学生砸破了试管就严厉地指责学生,那么学生也不可能有此创新。又如,在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有的学生发现导管口有一段铜镜,就引发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把氧化铜直接装到玻璃导管中不是更方便吗?我给学生一根新的玻璃导管让学生试试看。怎样向细小的导管中加入氧化铜呢?想了一会儿,终于有了办法,把导管往氧化铜中一插,导管内有了一段氧化铜,轻轻地敲了几下,没有散开,怎么办?用圆珠笔芯小心地往里捅,氧化铜终于平展在导管里了。他兴奋地将导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不多时,红色的铜就生成了,成功了!但是由于加热部位在导管中一端,怎样能观察到实验中有水生成这一现象?我提出了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想不到在实验报告中有许多学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还有的提出了其它改进实验的方法。所以在实验中鼓励学生奇思妙想,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五)规范操作,巡视指导
学生在实验中常常会出现不规范的操作,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不时巡视,时刻注意学生实验中的不规范操作,及时加以纠正。不会操作的,一定要耐心地教。看到不良的实验习惯,一定要及时指正。这样,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形成规范的操作技能。
(六)提倡探究教师引导
实验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分组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在学生实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思考进行实验的全程性探究,实现实验目的。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不可能完全独立地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在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方法上加以引导,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如在进行“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实验时,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加以引导:(1)生锈铁钉表面的颜色如何?(2)能否用水除去铁锈?(3)加入稀盐酸后,反应速度如何?(4)如何加速反应?(5)加热后的铁钉上的铁锈怎样?(6)稀盐酸的溶液颜色有何变化?(7)如果要除铁锈可以用什么物质?(8)除了上述现象还有何现象?(9)放出的气体是什么?(10)上述每个反应中生成的盐是否相同?(11)由此你可以得出盐酸的哪些化学性质?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实验同步进行,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解答,探究热情自然会高昂起来。
(七)人人实验,教师督促
对于有恐惧心理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实验,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有些仪器可以多放一些,尽可能地满足二人同时实验需要,有些仪器只有一套,教师
要督促学生轮流实验,使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完成实验。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化学实验
一、高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教学的意义
1. 调动学生积极性
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丰富的教学工具, 将抽象、难懂的化学知识通过实验, 让学生观察其具体的化学反应, 从而将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实验相结合. 某些化学物质在实验中发出的响声或是产生物理性质的变化, 如颜色、烟雾等反应现象, 这些实验现象都吸引着学生的兴趣和眼球, 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学习理论知识, 并且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 因此, 教师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 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提高化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2.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在高中化学中开展分组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它能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其主要是由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学时, 必须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 然后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 将学生进行合理分配, 综合学生化学学习水平, 平衡各小组的综合素质. 当学生受到教师重视和关心时, 学生就会努力向教师展现自身优秀的一面,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激情, 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 推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高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方法
1. 分组要科学, 分工要合理
分组实验教学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分组和分工. 在一般情况下, 教师为了避免麻烦会按照座位顺序进行分组. 但是这种方法科学性不够, 无法充分发挥分组实验教学的效果. 采用分组实验教学模式的原因就是因为部分化学实验的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几个人互相协助才能完成. 然而由于分组的不科学或是分工的不合理, 导致整个实验中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插手的机会. 因此, 在分组的时候,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需要完成的任务来进行分组和分工.
例如, 在进行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时,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4人小组, 让四个人中最懒惰的学生去准备实验器材, 让动手能力最差的学生执行实验操作, 让四个人中最不细心的学生负责观察实验现象, 让语言表达能力最差的学生负责对所看到的实验现象进行描述. 这样的分工不仅可以让每位小组成员的比较薄弱的环节得到锻炼, 也可以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其他学生的提点, 大家互帮互助, 共同进步. 实验过程中, 4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全程观察, 并且在最后进行实验总结的讨论, 得出最终的实验结论, 然后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学习和讨论, 回归到课本知识的学习中.
2.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 好奇心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推动力. 而探究式教学正好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 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开展化学实验课程可以减少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参与度, 让学生在团队内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如, 在进行氯离子的对比试验时, 将硝酸银溶液滴入到碳酸钠溶液中会有棕色与白色相间的沉淀物出现, 然后在滴入稀硝酸试剂以后沉淀会慢慢消失并伴随大量气泡的出现, 并且溶液依然是浑浊的. 对于白色的沉淀物质, 教师先不要告诉学生, 让他们通过探究来弄清楚白色沉淀物的成分. 根据碳酸钠的物理性质学生会认为可能会是硫酸根、亚硫酸根、氯离子等. 进而教师可以然后给学生设计实验来亲自验证白色的沉淀物质. 可以设计如下的实验步骤.
第一组学生可将氯化钡溶液滴入至碳酸钠溶液中, 进而在溶液中添加稀硝酸. 该实验会产生气泡, 气泡量较大且溶液中产生的沉淀完全消失, 所以可知, 该实验中并无硫酸根产生. 第二组学生可将酸性高锰酸钾加入至碳酸钠中, 可观察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没有褪色现象, 所以可知, 该实验中并无亚硫酸银产生.
第三组学生需准备一定量碳酸钠溶液, 将一定量稀硝酸加入其中, 直至溶液无气泡出现, 最后滴入硝酸银观察. 通过观察可知, 溶液有白色浑浊物出现, 所以可知, 该实验中有氯离子产生. 通过上述实验, 只有第三组学生在原硝酸液中加入硝酸银后, 可观察到溶液会有白色沉淀物出现, 所以可知, 硝酸中是含有氯离子的, 因此, 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进行实验教学, 能够达到对比学习的目的, 能够确保学生理解分组实验教学的深层含义, 更有效地学习到化学知识.
综上所述, 教师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合理分配学生成员, 组成化学实验小组, 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情况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 通过这种分组教学的方式, 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还能全面提高学生成绩, 实现教师教学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杨锦峰.小议高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J].考试周刊, 2012 (22) .
[2]杨莉.谈中学化学分组实验教学模式[J].读写算 (教研版) , 2013 (2) .
[3]吴文华.化学分组实验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J].广东化工, 2010 (8) .
关键词:化学分组实验;重要性;适当指导;创造条件;完善评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5-0094-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5.036
化学学科的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决定了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也是教师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利用化学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一、 教师应充分认识分组实验的重要性
化学分组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是重要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化学实验特有的生动性无法在教学及学生的学习中体现。教师存在“重讲授,轻实验”的偏向,分组实验“走过场式”,这极大挫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分组实验是学生与化学物质、与反应的近距离接触,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身临其境地体验化学验证的过程。如果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经常进行分组实验,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就会受到激发,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学生的实验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二、 教师应为分组实验做适当的指导
学生由于认知的不足及经验的缺乏,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情节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伤害。我在进行“高锰酸钾制氧气”这个分组实验课时,学生发生了如下意想不到的状况:①不会使用火柴点燃酒精灯;②水槽中的水变红了;③不知如何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④有一位学生的手甚至在将玻璃管插入橡皮塞中时被割伤。课后反思,我发现这些状况的发生与教师实验前的指导不充分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每次分组实验都发生以上类似的情况,那么学生参与分组实验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如果教师能为分组实验做适当的指导,那么实验中产生的意外就会大大地降低,学生由此而产生的不良情绪也会大大地减少。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只是为分组实验做适当的指导,坚决不能越俎代庖,把学生该做的都做了,这样会限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三、 教师应尽力为分组实验创造条件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条件有限的学校,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可替代的化学试剂给实验创造条件。在复习“酸碱盐的性质”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运用酸碱盐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教学中我用分组实验来突破了这一难点。事先在学生实验桌上准备了以下五瓶失去标签的溶液:紫色石蕊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钙溶液,引导学生不借助其他化学试剂鉴别出这五种溶液并贴上标签。学生在实验中体会了利用酸碱盐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熟练了试管、胶头滴管等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品尝到了团结合作完成实验的这种成就感。教师只有尽力地为学生创造实验的条件,给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学生才能走进实验室,近距离地接触药品和仪器,亲身去参与实验过程,切身体会实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只有体会了化学实验带来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才会积极地参加分组实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通过分组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 教师应不断完善对分组实验的评价
教学评价对学生起着主要的引导作用,评价方法的科学与否对学生的智育成长以及科学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实验能力评价体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设计分组实验评价表时,我比较注重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实验过程的评价。如在对“探究金属活动性”的分组实验进行评价时,我要求对几个方面进行评价:①探究Fe、Cu、Zn的金属活动性的方案设计;②药品的取用是否规范、合理;③实验现象的观察、题记录是否及时准确;④金属是否回收、废液是否处理;⑤仪器清洗、整理桌面;⑥是否与他人合作;⑦是否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只有关注实验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实验能力发展的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所做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可能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地指导。二是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学生自主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有机结合,特别重视学生的自主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有助于学生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学生的分组实验以其生动的直观性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认识分组实验的重要性,善于引导学生把实验中的好奇、好玩心理引导到科学探究上来;要对分组实验做适当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要尽力地为分组实验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不断完善对分组实验的评价,保护好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爱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1:48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互联。
2.在大型复杂网络里熟练使用Vlan的划分、路由的配置。
二.实验原理
1.路由器与二层交换机互联的配置方法。
连接如图,ROUTE的F1/0与SWITCH的F0/0相连,SWITCH的F0/1,F0/2,F0/3分别与
PC1,PC2,PC
3相连接,PC
1分到VLAN10,PC2,PC3分到VLAN20。
2.路由器的配置
二层交换机的Trunk端口与路由器子接口配合,一个路由器物理接口内的每个子接口对应交换机的一个VLAN,通过路由器内部子接口之间第三层包的相互转发,实现VLAN之间的第三层互通,是此类组网的目的。
这是因为二层交换机没有路由功能,无法实现多个VLAN之间的第三层互通。
3.配置说明
在此类组网中,路由器以太网子接口在一个VLAN中充当网关的作用。
在配置时,其IP地址的子网地址一定要正确,属于同一个VLAN的交换机各端口上的PC机的默认网关应该设置为该子接口的IP地址。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10 注意的地方,在子接口先要先描术DOT1Q,再配IP地址,DOT1Q后面的数字是VLAN的号码,根据交换机的配置不同有所不同。
4.子接口的定义
所谓子接口,就是在一个物理接口上配置出来的多个逻辑上的虚接口。
这些虚接口共用物理接口的物理层参数,又可以分别配置各自的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参数。
因为这样的多个虚接口可以对应一个物理接口,故常被称为“子接口”。
Router(config)#int f0/0.1
Interface ethernet interface-number.subinterface-number Undo Interface ethernet interface-number.subinterface-number 其中,interface-number为接口编号,包括槽号、卡号、端口号。
subinterface-number为子接口编号,取值范围为0~4096。在实际使用中,一个父接口可创建的子接口数目最大为256。代码:
Router>enable
//系统模式
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int f0/0
//端口模式
Router(config-if)#no shut
Router(config)#EX
Router(config)#int f0/0.1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10
//绑定Vlan10
Router(config-subif)#ip
add 192.168.1.254
255.255.255.0
Router(config-subif)#exit
Router(config)#int f0/0.2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20
//绑定Vlan20
Router(config-subif)#ip
add 192.168.2.254
255.255.255.0
Router(config-subif)#exit
Router#copy
run star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保存配置的简写
5.交换机的配置
Switch>enable
Switch#vlan database Switch(vlan)#vlan10 Switch(vlan)#vlan20 Switch(vlan)#exit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ig)#intf0/0
Switch(config-if)#switch portmode trunk
//把接口设成trunk模式, Switch(config)#intf0/1
Switch(config-if)#switch
port access
vlan10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f0/2
Switch(config-if)#switch port
access
vlan20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f0/3
Switch(config-if)#switch
port
access
vlan20 Switch(config-if)#exit
6.PC机的配置 ◆PC1:IP地址:192.168.1.1
子网掩码:255.255.255.0
默认网关:192.168.1.254 ◆PC2:IP地址:192.168.2.1
子网掩码:255.255.255.0
默认网关:192.168.2.254 ◆PC3:IP地址:192.168.2.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默认网关:192.168.2.254
实际的配置中路由器子接口要根据要求配置。Vlan的划分也要根据网络中节点的数量以及功能的划分设置。
三.实验要求
通过单臂路由的方法,让网络中节点互通。
1.规划子网地址分配表;
2.设计实验拓朴;
3.设计实验内容与步骤;
4.完成实验步骤与测试;
四.实验数据
1、路由器实现单臂路由的拓扑结构图:
连接如图,ROUTE0的F0/0与SWITCH0的F0/1相连,SWITCH的F0/2,F0/3分别与PC0,PC1相连接; ROUTE2的F0/1与SWITCH0的F0/1相连,SWITCH的F0/2,F0/3分别与PC2,PC3相连接。PC0分到VLAN41,PC1分到VLAN42,PC2分到VLAN43,PC4分到VLAN44。
2、配置router0:
Router>enable
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int f 0/0
Router(config-if)#no shut Router(configure-if)#ex Router(config)#int f 0/0.1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41
//绑定Vlan41 Router(config-subif)#ip add 192.168.41.254 255.255.255.0 Router(config-subif)#exit Router(config)#int f 0/0.2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42
//绑定Vlan42 Router(config-subif)#ip add 192.168.42.254 255.255.255.0 Router(config-subif)#exit Router(config)#exit Router#copy run star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保存配置的简写
3、配置router2,同理可得:
f0/1.1 ip 192.168.43.254
f0/1.2 ip 192.168.44.254
4、配置switch:
Switch>enable
Switch#vlan database
Switch(vlan)#vlan10
Switch(vlan)#vlan20
Switch(vlan)#exit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ig)#intf0/1 Switch(config-if)#switch portmode trunk //把接口设成trunk模式, Switch(config)#intf0/2 Switch(config-if)#switch port access
vlan41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f0/3
Switch(config-if)#switch port access
vlan42
Switch(config-if)#exit
5、设置PC:
PC0:192.168.41.1网关192.168.41.254 PC1:192.168.42.1网关192.168.42.254 PC2:192.168.43.1网关192.168.43.254 PC3:192.168.44.1网关192.168.44.254
6、设置router:
Router0:f 0/1 ip 192.168.45.1 Router1:f 0/0 ip 192.168.45.2 Router1:f 0/1 ip 192.168.46.1 Router2:f 0/0 ip 192.168.46.2
新课程实施后,首先可以发现在教材的编排上已将分组实验课有机地融入到新课的教学进程中,或安排在相应物理规律的学习之前,或安排在规律的学习过程中,这使实验活动在教学中起到动力和导向的作用,促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得物理知识,为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及实验能力提供了时间与空间,突出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其次,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分析,分组实验课堂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下面就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设计,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是新奇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实验课的问题情境时,要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要通过研究解决的问题,选择既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又和所研究的问题有密切联系的事物。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又可使学生体会运用理想化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的重要作用,并为课堂中主要问题的研究建立基础。
例如,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教学中,首先可以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对物体位移、速度的研究方法,利用实验中需要的器材:小车、纸带、长木板及学生自带的铅笔、手表,布置“研究小车运动的位移和平均速度”的任务。通过该任务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用静态现象研究动态问题的方法,并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为该实验的深入研究打好基础。
又如,在关于“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对电流表的认识,先提出通过什么方法可以使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的问题。
通过思考和讨论后,针对用电源为它供电的方案引导学生进行体会,既可使学生认识电路中发生电磁感应现象时有“电源”的存在,解决了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电流和电动势的来源问题,也可以使学生了解电流计的主要功能,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电流方向、感应电动势大小等实验做好准备。
二、根据学生的实验能力,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运用实验方法进行自主的科学探究是分组实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应享有比一般课堂更大的自由度。为了实现有效的科学探究和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及实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应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从对实验研究问题的猜想与假设、实验实施方案的制订、实验的操作、观察与记录等方面为学生顺利地进行实验研究做好准备。
为了适应各类学校的教学实际,使教学目标更易达成,一般学校使用的教材和实验册对实验研究的问题都有较为直接的方案设计或提示。如果实验研究按照这些既定方案进行,虽然可以保障研究的顺利开展,提高研究的效率,但容易使实验研究走入按部就班操作的老路,缺乏对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实践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适当脱离教材与实验册的束缚,通过情境设置或任务布置,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大胆进行猜想与假设,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可使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更客观、全面。然后再通过对学生提出的猜想与假设的讨论、分析论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根据需要选择重点进行研究。
例如,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教学中,除了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本提供的实验方案外,还可引导学生用比较熟悉的运动类型作为研究的载体。如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研究,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师生交流,确定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运动过程,并根据纸带记录的情况选择几个运动过程,然后通过测量、记录,分析各过程中的速度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实践表明,这种方案从实验操作、数据测量和规律探索等方面都更适合学生的独立研究,且实验结果的精度也相对较高。
三、通过研究结论的交流与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物理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实验研究在探究物理知识过程中的重要性,还应使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每次实验研究之后,仍然应该重视实验的结论。而实验结论的归纳过程,应充分考虑每位学生实际研究的差别,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师生互评的方式来进行,使每位学生都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研究情况:成功的关键在什么?是否还可以进一步改进?结果不理想或失败之后,又获得了什么经验?这样,既使实验成功的学生树立了信心,得到了继续学习的动力,也使暂时未获得成功体验的学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使他们懂得经验的积累是学习必须经历的过程,同样是实验研究的一种收获。
协庄学校物理组
一、研究的目的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学好物理就要做好实验。好的实验能使物理学习变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使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1、在课前预计30分钟学生可以完成的实验,结果实际操作中,到了下课铃声响起,学生还没有完成,致使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进度搁浅。
2、实验中的数据处理不当,记录的数据无效或存在很大的误差,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甚至造成对学生的误导,致使在分析数据时不得不进行修正、误差的分析,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好事,但费时太多,有时还是不能很好地说服学生;
3、实验时不能高效的分工协作,有的学生做,有的学生光在一边看,成了一个旁观者。
三、解决的办法
1、教师有效的示范、指导、点评。在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操作技巧之前,教师有必要在学生实验前进行示范操作、对每一个实验环节提出具体的要求、强调和指导。
2、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评估。教学生学会思辨,对实验进行及时的反思、评估。实验的数据是否合理,从实验数据中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学会从实验数据中发现问题。
3、合理分组、走上讲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获得充分的体验,都能发挥自己的功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其思维的参与程度,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给学生充分展示空间,享受学习的快乐,改变学生听、教师讲的被动的学习状态。
4、适时变式、注入新的探究因素、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设计问题,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5、综合开发实验设备、器材、实现多功能实验。在进行复习课教学时,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对一些内容的复习时常会采用实验复习法。此时的实验,不仅仅是对原有实验的简单的回顾、重复,而是综合开发、挖掘、组合,以求得实验复习的最大效益,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四、改进后的效果
一、分组合作学习的实在意义
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的教学不足, 对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更加重要。分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 使一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帮助一部分成绩差的同学, 知识技能互补, 达到互教互学、相互取长补短之目的。
在化学课堂中开展分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师生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 能够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 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变, 学生从被动服从转向主动参与, 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 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深刻、全面, 从而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 各抒已见, 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二、怎样合理分组
在组建小组时, 教师首先要对班级学生素质情况有所了解。如性格方面:包括兴趣爱好、活泼程度、是否热心帮助别人等。能力方面: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在对学生素质综合评定后方能分组, 分组时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分组时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 在此原则的基础上, 首先确定小组长, 这是分组的关键。小组长一般由学习成绩较好, 乐于助人, 且有一定创新意识, 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 小组长可由教师任命或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小组的人数即为班级分组的组数, 一个50多人的班级, 小组人数以8—10人为宜, 一个小组设正、副组长各一人, 正组长主要负责活动安排, 包括活动时间、地点等, 同时也是本组学习交流时的发言人;副组长主要负责维持纪律, 保证合作学习的正常进行, 同时负责记录学生在分组学习中的表现与合作态度等。
再就是确定组员。一种办法是教师组织安排, 即由教师按学生个体的成绩及大体素质分组, 做到各活动小组之间整体水平相当, 小组内成员素质互补。另一种办法是由学生自主选人, 即让各小组长按一定顺序在班上一个一个公开召集“自然”形成。也可以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确定组员。组员的确定应以尊重学生的自愿为原则。组员人数以6—8人为宜, 组与组之间人数应大体相等, 素质无明确差异, 力求均衡, 便于公平竞争。小组建成后, 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 平等互助。这里所要强调的是要适时组织一些化学游戏, 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 便于今后小组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
三、分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化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化学教学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展开。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充当“促进者”、“咨询者”、“引导者”、“组织者”等角色。在分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 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 应建立一些基本
的小组合作的规则, 讨论前, 要求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 把各自的想法写下来, 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他人倾听。化学分组讨论时要求发言者言之有据, 言之有理, 通过讨论形成集体的共识。这样可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思考和时间探讨, 避免少数学生“言霸”包场现象。
2. 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具有新颖性、启发性和讨论的价值。
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有价值的思考, 有价值的问题才能诱发学生去发现创造。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3. 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 教师应深入到小组合作之中
去, 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 并及时发现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梳理, 找出具有代表性或难度大的问题先解决。最好通过引导、提示由学生自己去探究。
4. 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
不论哪种类型学习活动, 都会有一些积极参与者, 也有一些被动参与者, 甚至还有根本不参与者,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多采用鼓励表扬等激励方法, 把学生引导到正常的活动中来, 尤其“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真诚地关怀, 耐心地指导和不断地激励, 想方设法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与喜悦, 让所有的学生进入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5. 在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的主见、激发学生的创见。
要重视学生在相互交往中表现出的尊重、沟通、包容、成果分享、互补、竞争的气氛, 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交往能力。
四、分组合作学习实践的尝试
化学新课程中有很多关于实际应用的化学问题, 是开展化学分组合作学习的好素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操作, 相互研究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成果共享, 使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这是新课标对我们的要求。
我们在授完“化学实验” (选修6) 后, 让学生以组为单位, 开展了一项实践活动:测定学校周围大气中SO2的含量。事先让每个学习小组制定好实验方案。实验要求每小组要在学校的不同位置多次取样测量。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 进行了具体的分工, 两个学生负责取样, 两个学生负责实验装置及实验操作, 两个学生负责记录、计算, 正组长负责指挥协调, 副组长负责数据检查。活动中学生们的热情空前高涨, 有的弄脏了衣服, 有的忙得满头大汗……经过30多分钟的共同努力, 各组很快得出了实验数据, 并运用化学原理计算出空气中SO2的含量。在实践活动中, 教师自始至终在现场观察指导, 及时解答学生们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实验结束后进行班级交流, 由各小组长汇报本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实验结束时间及本组学生合作中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各小组活动进行了综合评估, 当然以表扬为主。最后由全班学生举手表决, 评出本次分组合作学习的优胜小组。
这样的活动巩固了化学知识, 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精神, 增强了竞争意识, 也充分体现了分组合作学习的独特魅力。
分组合作学习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策略和手段,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它并不是万能的, 更不能无限地使用, 要正确处理好它与各种学习理念、方法之间的关系, 科学地进行整合, 使它们之间相互兼容互补, 才能相得益彰。
摘要: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下, 分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这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笔者在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化学分组合作学习, 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组实验;学生主体;实验能力
实验是学生认识和感知化学科学的窗口,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是关注点。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给学生提供实验条件,教师常常会以分组来开展实验。但作为以学生为为主体开展的实验教学形式,分组实验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恰当地实施一系列的策略,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分组实验有效的开展。
一、合理分组和分工
一般来说,我们不主张随意的搭配分组,而应当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指导性的进行分组,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可以避免各个实验小组之间能力的差异过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小组自身的实验综合能力。除了分组,明确小组分工也是分组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知道,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力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果在实验开始前缺乏明确的分工,很容易造成实验过程中的任务分配不均,这样就违背了分组实验活动的本意了。因此,教师在组织和设计分组实验时,一定要明确实验小组成员的职责。组长负责总领实验进度、维持实验过程中的纪律、调节成员间的合作、与教师或其他小组进行沟通,操作员主要负责组装实验器材、拿取药品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员负责观察实验药品反应前后的性状特征及变化、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生成物、操作员的操作是否符合要求等,记录员一方面要客观记录下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步骤和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协助观察员进行观察活动,报告员负责总结实验结论、撰写最后的实验报告。以上这样几个职位,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配。另外要注意,虽然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职责,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参与其它成员的活动,例如,在实验反应过程中,并不是只有观察员才能观察实验反应过程,小组成员中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观察活动中来,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提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
二、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工作
在分组实验中,每个步骤都要由学生自己决定和动手操作,因此,必然要求学生对自己所要做的实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每个实验成员都要知道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内容、实验过程的具体操作方法等,而要想知道这些,课前充分的预习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验开始前,教师要求每个学生都围绕着实验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预习和准备,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实验操作中做到游刃有余,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成功性。很多的化学实验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和不安全性,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可能会对实验者造成很大的损失。曾经有一次,有一名学生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就出现过意外。因为该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他只能一步步地模仿隔壁小组的操作步骤,当他看见别人点燃酒精灯以后,也按部就班地学样,结果却发生了爆炸,询问之下才知道,该学生没有将空气排尽,才造成了此次事故。由此可见,开始化学实验前认真进行预习工作至关重要。
三、尊重学生实验主体地位
在分组实验中,学生毋庸置疑是实验活动的主导者,虽然在实验开始前,为了保证实验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师都会给学生提出一系列的实验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应当有一些主体意识,相反,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教师发现学生有一些创新的奇思妙想,应当给予肯定,这可能会是实验活动中学生获得的最大的收获。例如,有一次,学生开展“氢气的制取”实验,在此过程中,有一个小组弄破了试管底部,因为害怕教师责罚,该小组学生决定继续用破了的试管进行实验,他们将试管放在了小烧杯中,结果药品依然继续反应,这时候,小组中有个学生产生了就用这样的装置继续进行氢气的制取的想法。当学生把这个想法告诉我的时候,我也给予了积极的鼓励,并且给他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就这样,在教师的鼓励和学生的大胆创新下,该小组竟然琢磨出了一套优于原先的实验装置方案。这个意外的收获就得益于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实验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大胆创新,这才有了这样的收获。
四、多维度评价实验小组
在分组实验结束以后,对该小组进行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在以往,教师往往只是对各个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这显然过于单薄,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们倡导对传统的评价方式进行改进,努力从多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实验的结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是否仔细、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束后的实验报告数据、结论是否科学,对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分析是否合理等都要作为教师评价的内容,只有这样全面的评价才能更好地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从而以此评价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提高训练。
总之,分组实验的开展很简单,但高效的开展却并非易事,它需要教师进行方方面面的协调,需要学生做精心的准备,这样才可能对一次有效分组实验的形成打好基础。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认真对待分组实验这一教学形式,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教学水平,以更好的发挥分组实验应有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文广.对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的分析[J].学生之友(最作文),2011年第1期
[2]钱利新.初中化学分组实验的现状与对策[J].学苑教育,2011年05期
【化学实验室分组记录表】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实验室总结05-24
分析化学实验室05-31
初三化学实验室作文07-11
化学实验室国家规范10-03
化学实验室管理总结01-03
化学实验室实验员职责07-09
浅谈化学实验室管理09-11
2019年化学实验室总结10-24
化学实验室废水处理12-11
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总结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