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难忘九一八》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难忘九一八》

教案《难忘九一八》 篇1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难忘九一八》是鲁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属于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第一课,在此之前,教材已经讲述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各个阶层对近代化的探索,在近代化探索失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共产党诞生,与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但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被迫长征。本课讲述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都和前面的内容有关,同时又为后面抗日战争做了铺垫,因此本课在全书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九一八事变,知道中国局部抗战从此开始;了解西安事变,认识其历史作用。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培养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为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以及西安事变的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启发式、谈话法、读图识图、辩论法、学练结合。教学思路: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导入本课,出示学习目标,请学生对照学习提纲自主学习第一部分九一八事变并进行展示,然后结合地图、历史材料、图片对知识深入学习,讲述杨靖宇的抗日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视频播放西安事变的片段,导入第二部分西安事变的学习。出示学习提纲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展示,出示西安事变及张学良、杨虎城的图片,结合问题让学生复述事变的相关知识,提出问题:蒋介石杀害了许多革命者和共产党,现在张学良和杨虎城已经把他扣押了,是杀还是放?把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再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从而认识到共产党是一个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的大公无私的党。出示知识结构,让学生对照复习,结合材料题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解题的能力,并通过谈感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最后完成当堂测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首歌,请大家一起来听一下。(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

生:很沉痛、很悲惨、很凄凉等等。

师:对,这首歌叫《松花江上》,它唱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对日寇侵占东北的仇恨。为什么歌曲中说,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请看16课《难忘九一八》。

目标出示:

多媒体出示并让学生朗读以下目标:

1.九一八事变,知道中国局部抗战从此开始;

2.了解西安事变,认识其历史作用。

过渡语:九一八事变到底是怎么回事?请看:

自学指导一:请阅读课本84-86页,预习九一八事变的知识,完成以下的问题:

1.九一八事变的时间____地点___

2.日军的借口是____事件

3九一八事变爆发时,驻守沈阳的__军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但是,国民党当局下令__.4.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了沈阳城。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__.5.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__。中国共产党派__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6.九一八事变的意义:中国人民的__开始了

生自主学习以上问题,完成后举手展示。

看图说史:

出示九一八事变形势图,让学生提取有效信息:时间、地点、借口、结果。

历史材料:

出示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分析蒋介石实行什么政策。

侵华暴行:

多媒体出示万人坑、日军集薪焚烧刺杀我幼童图、731部队拿中国活人做实验等图片,了解东北人民的惨况。

抗日英雄:

让学生讲述杨靖宇抗日的故事,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过渡:蒋介石不抵抗,但是国民党内所有将领都这样吗?请看视频。(视频播放西安事变片段)。这时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生:西安事变。)请看:

自学指导二:请对照提纲自学西安事变的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______的主张,要求 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为了____,____日,伟大的爱国者____和____联合行动,扣押了____,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____.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又称_____。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____出发,主张_____。

4.党中央派____等到西安调停。蒋介石被迫接受_____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____。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生自主预习并展示。

新闻小记者:

出示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图,让学生根据信息(原因、时间、发动者、扣押人物、结果)做一次新闻报道。

小辩论:

蒋介石曾杀害了许多革命者和共产党,现在被抓住了,是杀蒋还是放蒋?

把全班同学分为两方,先小组讨论后进行辩论。

师出示自己观点:放蒋。理由:

1.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

2.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

设问:中国共产党持什么态度呢?为什么?

生答并认识到共产党代表全民族的利益,是一个大公无私的党。

各抒己见:

出示周恩来图片,总结其历史活动。

小组交流:

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小结:日寇入侵,制造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知识结构:(多媒体出示)请同学们对照复习。

时间九一八事变地点

借口

结果

意义

难忘九一八目的西安事变时间

人物

结果

意义

学以致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请回答:

1.当时日军在东北有何行动?

2.蒋介石对日本侵略采取什么政策?造成了什么后果?

3.今天重温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

通过学生的回答,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认识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小试牛刀:完成当堂检测,并当堂反馈。

结束语:国共两党合作,能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我们下一课要学习《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教案《难忘九一八》 篇2

【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听音乐《松花江上》

教师讲述:这首歌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境况,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恨。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再回到当年“九一八”的悲壮场面。

展示课件:柳条湖爆炸图———日本人引爆自己修建的铁路,却嫁祸给东北军,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 城,发起对中国东北的进攻。

教师讲述:刺耳的爆炸声震痛我们 的心,痛斥着祖国母亲多灾多难的命运。

二、讲解“九一八”事变

1.教师引导:面对日本的侵略,当时中国 不同身份的人持有不同的态度,找三名学生上讲台扮演蒋介石、共产党、东北人 民。这三名 学生分别 表明态度:蒋介石———坚决不抵抗;共产党———派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战争;东北人民———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或抗日义勇军。

2.教师引导:当时全国人民的态度怎样?让全班学生起立,扮演全国人民,学生说出全国人民的态度(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3.教师提问:“九一 八”事 变 的 结 果 如 何?学 生 答:东北三省沦陷,教师放东北三省沦陷图。

4.教师过渡:“九一八”事变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影响?

教师问:(1)日本刚侵略中国时,国内矛盾 是什么?(2)日本侵华后,中国国内 的矛盾又 发生怎样 的变化?学生答:(1)国内矛盾———阶级矛盾。(2)民族矛盾———中日矛盾。

5.教师讲述:日本侵占东北三省 后,又将魔爪 伸向华北。这时候,全国人民的态度和共产党与国民党对日本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教师问学生答)

展示课件:全国掀起抗日救亡高潮。共产党要求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6.教师过渡:面对蒋介石 的 态 度,国 民 党 内 部 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看第二个内容———西安事变。

三、讲解西安事变

1.教师问:什么是西安事变?(学生答)

2.默读第 71-72页,找出西安事变的时间、人物、目的、解决方式及意义。

3.展示课件:时间———1936年12月12日;人物———张学良、杨虎城;事件———逼迫蒋 介石抗日;结果———和平解决;意义———结束了 十年内战 (1927~1936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教师过渡: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战,不管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作出很大的努力,请看活动与探究。

5.课件展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为什么?

提示:(1)杀死蒋介石会引起内乱。(2)内乱引出外患,使日本有机可乘。(3)表明共产 党以民族 大义为重的立场。

6.教师过 渡:那 么 国 民 党 方 面 又 做 出 怎 样 的 努 力呢?请同学们看“议一议”课件展示。

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提示:因为他们都有强烈的爱国心)

7.教师过渡:随着西安事变的和 平解决,十年内战结束了,可战争留给全国人民的创伤是永远抹不掉的,人们常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面对着日本罪恶的侵略,我们该怎么做?(让学生全体起立,举起右手,握紧拳头,一起读:“国耻永不忘,民族当自强。”)

8.教师过渡:在祖国母亲内忧外 患的情况 下,张学良、杨虎城敢于冒死犯上的强烈的爱国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现今的中国,也正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威胁,国内恐怖分子猖獗,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纷争不断……面对这些形势,青少年该怎么做?

展示课件:3月1日恐怖事件图片、钓鱼岛图片、黄岩岛图片。

【知识升华】

讨论:中国正处于 新形势下 内忧外患 的复杂环 境中,青少年应该做些什么?

【总结】

笔谈“九一八”(节选) 篇3

本期出版时,临近“九一八”。这是个给中国人留下痛苦记忆的日子,看看当年人们是怎么谈论的吧。

二战结束后,美国恣意扶植日本。不仅要在政治上、军事上使其“能夠有力量对远东极权主义作战”(美陆军部长罗雅尔语),而且要在经济上形成:美国资本—日本工厂—中国原料的格局,从而控制整个亚洲。宦乡以犀利的笔锋剖析了美国不可告人的目的,及其对亚洲、对中国的危害。

正是由于美国的纵容,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潮及温床才没有得到彻底清算和铲除。今天的战争罪行问题、劳工问题、慰安妇问题、教科书问题,无不源于此!

宦乡(1909~1989)

我国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杰出的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

1938年,年仅29岁的宦乡就出任国民政府第三战区《前线日报》总编辑,投身抗战宣传,发表了许多具有鲜明战斗性的文章。

抗战胜利后,他来到上海,1947年担任《文汇报》副主笔,194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上海解放前夕,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来到刚刚解放的天津,担任《进步日报》总编辑,不久即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任筹备组副秘书长。

新中国成立后,宦乡从新闻界转到外交界,任外交部欧非司司长。1954年奉调出使伦敦任代办。1962年回国后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兼研究室主任。1976年恢复工作后,奉调出使欧洲共同体兼任驻比利时、卢森堡大使。

1978年回国后,又从外交界转到学术界,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82年组建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1988年更名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并任该中心的总干事。这一时期,他在组织和推动全国国际问题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建立和发展我国的国际关系学科、培养研究国际问题的年轻人才、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和民间外交方面作了大量工作。1978年~1989年这10多年,他发表了大量研究报告和学术论著,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九一八”事变有双重的重大意义。第一,它是日本武装征服中国的起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第二,它是促进中国人民求生存、求独立运动热烈展开的刺激因素。我们今天纪念“九一八”,必须继续17年来的一贯精神,一方面致力于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复活,以求确保世界和平,一方面加紧展开我们求生存、求独立的运动,务须把中华民族从帝国主义的桎梏下完全解放出来。

不用说,今天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机是确实存在着的,但同时也是可以克服制止的。这危机来自两个地方,在欧洲是德国,在远东是日本。但这危机只有一个根源,那就是美国对这两个前敌国中战争潜力以及侵略势力的拼命扶植。假如不是美国的扶植政策在作祟,假如管制德日的所有盟国协定能够名符其实地完全履行———无保留地切实履行,那德日两国就不足以构成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也不足以构成惹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危机的酵母。所以,为了保卫世界和平,为了根本克服新的大战危机,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美国政府当前抛弃一切管制德日的协定,而从事扶植德日反动侵略势力、培养并复兴德日战争潜力的错误政策。

在美国扶植日本的政策之下,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就是中国和朝鲜。

美国明知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朝鲜统一政府是决不会听任美国摆布,替美国作复兴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的帮凶的。所以,为了要使朝鲜能够毫无抵抗地变成复兴日本战争潜力政策的一块垫脚石,美国就分裂了朝鲜,大胆地、公开地鼓励南朝鲜进攻北朝鲜的内战(麦克阿瑟在李承晚就职典礼上的演说是多么充满了火药味啊!),同时迫使南朝鲜的资源为日本战争潜力的复兴服务,使朝鲜经济成为日本战争经济的附庸的一部分。

同样在中国,美国通过美援迫使中国供给日本以军需工业的原料(汉、冶、萍的铁矿砂,开滦的煤以及其他农产品原料),要中国承认“中、日、韩必须合作”、“中国应利用日本工业复兴中国”、“日本为远东的唯一工厂”等等荒谬原则。一句话,今天又恢复了“美国资本、日本工厂、中国原料供应及市场”的殖民地时代。在经济领域内,中国成为美日两国双料殖民地的可怕景象又来临了。为了中国工商业的生存权利,为了保卫中国经济主权的完整,我们不能不反对这种“利用美援促成中日韩经济协同体”的办法。

《难忘九一八》说课稿 篇4

兴凯湖中学 张忠红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制),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课是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主要知识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发动对根据地的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导致西安事变最终爆发,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性,同时又理解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动机和目的,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培养学生从视频中捕获信息的能力;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3、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案:(1)、九一八事变是本课的第一个重点。方案:学生观看视频,然后回答。

教师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由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通过出示阅读蒋介石的密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很快沦亡的原因。(2)、西安事变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同时又是难点。

方案:通过观看西安事变的影视资料,让学生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出西安事变。引导学生分析西安事件背景、时间、过程、结果、意义。通过讨论: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从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怀。

二、说教学方法

从激发学生的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自制课件,利用多媒体、视频再现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从中获取相关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与兴趣,使他们融于家乡、融于历史、融于国家的命运,并以此产生共鸣。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力图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指导:

根据教学目标,本课主要培养学生以下能力: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透过现象分析实质的能力、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初步掌握用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从视频、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视频音乐片段。这首歌曲中“我的家”是指哪里?是什么事情使东北发生了变化?是谁使得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学生回答)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东北人民赶走日本侵略者,重返家园的渴望。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苦难的历史。学习第14课《难忘九一八》(大屏展示)1931年9月18日,是一个炎黄子孙不能忘记的日子,是一个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日子。学习新课: 一、九一八事变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 “九一八”的一段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大家捕捉这样的信息: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过程、结果(播放《九一八事变》视频)教师:引导分析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大屏幕展示)学生回答

教师:面对日本的侵略,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不会无动于衷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时,驻守沈阳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但是蒋介石的态度怎样呢? 学生回答。(大屏幕展示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教师:由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了沈阳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4个多月后,结果怎么样? 学生回答(大屏幕展示东三省沦亡)

教师:东北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又是如何对待我们的同胞呢?(大屏幕播放日本罪行图片)教师引导分析: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教师:面对日本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做的?(展示大屏)

引导学生归纳:东北军和当地人民组成了义勇军,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这时涌现了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一些抗日英雄。谁能讲一下抗日英雄的事迹。出示嫩江之战材料。

二、西安事变

教师指图说明:东三省沦亡后日本侵略者在长春建立什么政权?有什么企图?

教师:动画演示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日本侵占东北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爱国者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下面我们开看一段,西安事变的视频资料

教师:西安事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发生于什么时候?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结果和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山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课堂小结(大屏幕展示)利用图来进行小结,将知识落实到图中简化知识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在1931年9月18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沦亡。而东北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英勇抗敌,涌现了抗日义勇军和抗日游击队两支主要的抗日队伍。日军侵占东北后,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企图将东三省从祖国的版图中分裂出去,接着又向华北进攻,华北危急,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教师:学习了本课内容,有没有哪些历史事件让你印象深刻的?有没有哪些历史人物令你感动的?我们能忘记这段苦难的历史吗? 学生回答。

教师: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以史为鉴,勿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大屏幕显示)

课堂练习。创新与探究练习册

五、说板书设计: 一、九一八事变

1、时间:1931年9月18日

2、地点:东北沈阳

3、过程: ①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 ②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5、结果:东三省沦亡

二、西安事变

1、背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过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逼蒋抗日

3、结果:和平解决

难忘的九一八作文 篇5

今天是九月十八日,我们班在召开“不忘国耻”主题班会。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等历史事件。让我们了解了近代史上这一件件耻辱的事情。同学们听了都义愤填膺,纷纷发表自己的感言。由同学们的愤怒的眼神和话语中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大家都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是呀!谁不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为了接好上一辈子的班,建设新生活,更好地迎接明天,我们不但不能忘记昨天,而且要好好地珍惜今天。

九月十八日这一天,我们不禁会回想起1937年9月份18日这一天,日寇的铁蹄践踏了中国,实行了灭绝人性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举起了团结抗日的大旗,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近代史上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然后中国人民又发扬“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进行了气势磅礴的解放战争,打倒了蒋家王朝,推翻了“三座大山”。1949年10月1日,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到来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建设新中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了勃勃生机。现在,中国人民正在斗志昂仰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教案《难忘九一八》 篇6

教版

第18课难忘九一八

一、课程标准: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知识与技能: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过程与方法:多渠道收集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地图、音像等,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基本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爱憎分明;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

三、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四、学法指导:

抗日战争是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最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期。课文三个子目内容紧密联系,围绕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展开: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开始;此后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中国人们开始了局部抗战;民族的怒吼反映了民族危机加剧背景下中国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了;西安事变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在民族危亡、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发动的,事变的和平解决初步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一、局部抗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一个重要步骤)

、原因(补充)

2、经过:

时间

年9月18日,借口: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有预谋地炸毁

铁路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污蔑中国军队搞破坏,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称为

。面对日军的进攻,国民政府采取了

政策,导致

的沦陷。

3、国民政府不抵抗的原因:

不抵抗的恶果

4、影响

二、民族的怒吼(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进一步扩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背景:1933年,日本侵犯

,国民政府

。1935年,迫使

签订

,中国驻军

随后在五省策划,妄图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表现:一二九运动:

(时间)在

爆发一二九运动,口号:

3、影响:

三、西安事变、背景:(补充中国面临的两种前途;原因;目的)

2、经过:

2月12日,国民党将领

发动“兵谏”,扣押了

,并通电全国,要求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又称。

3、问题解决:中国共产党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主张,并派出了以

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到西安调停。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4、意义:

五、练习检测

(一)达标反馈、下面不属于一二九运动的口号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D、反对华北自治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的人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朱德

D、周恩来

3、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是在()

A、上海

B、北平

c、沈阳

D、长春

4、西安事变又称()

A、七七事变

B、双十事变

c、双十一事变

D、双十二事变

5、XX年是九一八事变发生()

A、75周年

B、72周年

c、71周年

D、70周年

(二)延伸拓展、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A、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B、打击国内投降派

c、取蒋而代之

D、逼蒋抗日

2、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是()

A、缓和国内社会矛盾

B、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

c、摆脱经济危机

D、英美忙于应付本国经济危机

3、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卢沟桥事变

B、台儿庄战役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九一八事变爆发 4、1931年,导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的侵华事变是()

A、西安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九一八事变

(三)巩固练习阅读下面材料: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此”指什么时候?

材料体现了一种什么政策?

教案《难忘九一八》 篇7

一、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率众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斗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了辽宁和吉林的部分地区,原有的地方政权遭到了破坏,社会秩序混乱。在东北生死存亡之际,部分军政官员率先领导东北军和民众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唤起了东北及其全国的抗日救亡热情,掀起了东北义勇军抗日高潮。

辽宁的抗日义勇军的活动风起云涌,虽然其“构成较为复杂,但是居主导地位仍是以东北军军官为首领的各支队伍。其中尤以黄显声的作用不可低估”。[1]黄显声曾经担任东北军第二十旅旅长。1930年就任辽宁公安管理处处长兼任沈阳公安局长。1931年9月在中日关系紧张之际,他将库存的东北军历次入关缴获的20万旧枪紧急发放给各县。正是这些枪支成为各地民众起来抗日的有力武器。9月末。他主持召开了辽西八县公安局长会议,要求他们回去组织民团,抵抗日军侵略,保卫家园。10月初,他又以警务处长的名义委任各县抗日义勇军司令,这是辽宁民众抗日义勇军出现之始。[2]至1931年底,辽宁抗日义勇军发展到22路,主要活动在辽西地区。它们袭击日军军车,围歼日军,消灭投敌的伪军等,有力地支援了东北军的锦州抗战。此后,抗日义勇军的活动发展到辽东和辽南地区,其中著名的有邓铁梅、唐聚五分别领导的义勇军。邓铁梅是辽宁省凤城县公安局长。九一八事变后,回到家乡组织起了抗日武装,即辽宁民众自卫军。起初这支队伍只有200多人,以后发展到1万多人。[3]从率众抗日到1934年9月牺牲,邓铁梅率部与日伪军进行了数百次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伪的殖民统治。唐聚五是辽宁省防军第一旅第一团团副。1932年4月,他联络志同道合的东北军政官员在桓仁县举起了抗日的大旗,建立起了辽宁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组织起辽宁民众自卫军,并被众人推举为总司令。由于准备工作较为充分,自卫军声势浩大,人员众多,达到了十万人,[4]影响到14个县,建立起了辽宁省政府,直接威胁到日伪的统治。与此同时,自卫军进攻通化、新宾、临江、宽甸、辑安等县城,威震东北,声名远播全国。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最后调集重兵将唐聚五的抗日队伍打散。

据统计,辽宁和热河的义勇军共编成了58路,其中由原来东北军政官员领导的就有26路。[5]

冯占海领导的抗日义勇军是吉林省最早的抗日武装。冯占海是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团长。1931年9月24日,他多次拒绝日伪吉林政府高官厚禄诱惑率所部在吉林官马山举起抗日的旗帜,发表抗日通电,指出:“日寇侵我领土,杀我同胞,……希我吉林爱国军民,团结一致,坚决与寇逆抗战到底,……我团全军敢效前驱,愿与我吉林全省爱国同胞共勉之。[6]随后率领军队来到了吉林北部蛟河县一带,联合其他抗日队伍共同抗日。1932年1月,日军进攻哈尔滨。陆军中将依兰镇守使兼东北军第九旅旅长李杜、陆军中将滨江镇守使兼东北军第十八旅旅长丁超、陆军中将东北军二十六旅旅长邢占清及冯占海等人率部组成吉林自卫军,与日伪军队进行了惨烈的哈尔滨保卫战。哈尔滨失守以后,李杜率部撤回宾县、方正一带继续抗日,直至1932年末在日军残酷围剿下退入苏联。冯占海率部转战于五常、榆树、拉林等地。多次与日伪军交战,甚至攻打吉林、长春,引发伪满全境震动。以后在日伪军队联合绞杀下被迫撤到关内。

1931年11月,日伪军队侵略齐齐哈尔。新任黑龙江省省长马占山毅然率领黑龙江守军在嫩江桥与其进行了半个月的艰苦激战,重创了日本关东军,打响了中华民族抗战的第一枪,唤起了全国各界民众的抗日热情,凝聚起了全民族的抗日精神和力量。1932年4月,马占山抛弃了日伪的高官厚禄,遣散了家眷和资财,重新举起了抗日的大旗,集结起了黑龙江的抗日力量与日伪军队进行了艰苦地鏖战,九死一生,进一步鼓舞了黑龙江人民的抗日斗志。他们积极响应马占山的号召,纷纷拿起武器,与日伪军进行殊死的斗争。1932年10月1日,中东铁路哈满护路军司令、呼伦贝尔警备司令、东北军第十五旅旅长苏炳文和张殿九等领导驻扎于海拉尔和满洲里的东北军奋起抗日。著名的海满抗战爆发,给日本关东军以重创,最终因寡不敌众撤退进入了苏联。

九一八事变后,率先起来抗日的基本上都是东北军政官员,其中既有手握大权,统辖一方的封疆大吏,也有中下级官员。他们是东北军政集团重要的统治基础,作为统治集团中的成员,其本身坐拥良田,开办工厂,财源滚滚而来,物质生活丰裕,也染有聚敛钱财、招妻纳妾、抽大烟等坏习气。然而在国家危亡之际,他们抵御了日本侵略者高官厚禄地诱降,散尽家财,抛下亲人选择了抗日救亡的艰难之路,并为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血染白山黑水。他们的抗日精神和斗志极大地鼓舞了东北、乃至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而名垂青史。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东北最高军政长官张学良执行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指示东北守军放弃对日本侵略的抵制。然而9月23日他就在锦州重新组建了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和辽宁省政府。11月12日,在他的支持下吉林省政府在宾县建立。它们与日本扶植的伪临时政权相抗衡,领导辽宁和吉林部分地区的抗日斗争。同时张学良在北平支持东北抗日救亡组织的活动,为其提供经费,为东北义勇军提供武器,并且组织东北军进行热河抗战。由于他始终不与日本侵略者妥协,坚持抗战,在其身边凝聚起了抗日力量,他率领的20万东北军官兵也保持着抗日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抗日的重要力量。

二、卖国投降,助日为虐,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实行殖民统治的帮凶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暴行受到了世界各国的谴责。为了永久地占领东北,将其变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决定利用亲日汉奸组织起傀儡政府,以此迷惑国内外各界民众,掩盖侵略本质,麻痹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而这些汉奸大多是东北军政集团的各级官吏,掌握着各种权力,熟悉东北社会民情,在社会上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为日本侵略者摇旗呐喊,很有欺骗性和煽动性,迷惑了部分民众拥护伪政权,蒙蔽了国际社会,掩盖伪政权的傀儡性。

日军于1931年9月18日深夜占领沈阳后,于9月20日建立起了以关东军驻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为伪市长的临时市政府。这个伪政府的主要官员完全由日本人担任,表明日本妄图对东北实行直接的殖民统治,但是遭到了国内外舆论的抨击。10月20日,日本决定赵欣伯接任伪奉天市长。赵欣伯是臭名昭著的亲日派人物,东北法学研究会会长。但是他的资历、威望尚浅,影响力有限,因此日本侵略者更多地寄希望于袁金铠和于冲汉等人的亲日活动。袁金铠和于冲汉,一个是通古博今的“关东大儒”,一个是东北文治派的代表,在东北社会很有声望,素被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所倚重,任命为政治顾问,为奉系军阀出谋划策,在东北军政集团中位高权重,政治经营多年,门生故吏遍布于军政各界。日军占领东北以后,袁金铠成立了伪奉天维持会,亲任会长,组织起伪警察队帮助日本侵略者维持社会秩序,勒令银行、商店继续开门营业。于冲汉降日卖国也是不甘人后,抱病出任伪奉天地方自治维持会副会长,积极鼓噪东北“独立”于中国,并发表了《告东北四省三千万民众书》,公然鼓吹“满蒙独立”,还将一些日本的自治指导员派遣到辽宁20多个县夺取地方政权,为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实现全面的殖民统治准备。然而,无论是赵欣伯之辈,还是袁金铠、于冲汉之流,他们在东北社会及其官吏中的政治影响力都无法与辽宁省长臧式毅相比。臧式毅是东北军政集团新派核心人物,张学良的肱骨心腹,机智有谋略,备受信赖,委以重任。九一八事变后,他被日军软禁起来。1931年12月15日,在日军的威逼利诱下,屈膝投降,出任伪奉天省长,组建伪奉天省政府,极大地推进了日本殖民政权建立的进程。

九一八事变前,熙洽是吉林省政府代理主席,执掌吉林省政权。日军占领沈阳以后,他欣喜若狂,于9月21日主动将日本侵略军迎进了吉林城,建立起伪吉林省长公署,自任伪长官,极力拉拢各级官吏为日本效力,同时向全省各地发布告示,要求各级政权听其命令。28日,他又公开发表声明,宣布与张学良政权和南京国民政府脱离关系,抢先在东北宣告“独立”,致使吉林部分地区被日军占领,成为日本侵略者极力标榜树立的“榜样”,影响极为恶劣。与此同时,他还派人拉拢张景惠、臧式毅、于芷山等军政高官与张学良政权决裂,降日卖国,使处于彷徨犹豫中的官吏彻底倒向日本的怀抱,成为可耻的汉奸。

张景惠是东北军政集团的元老,东省特区的长官,在社会各界具有广泛的人脉,因此他的举动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囿于中苏合办东省铁路的因素,不敢贸然侵占哈尔滨。张景惠甘受日本侵略者的驱使,在哈尔滨培植亲日力量,明目张胆地使用日本提供的武器建立起了亲日武装,亟待日军侵占哈尔滨。同时将东北爱国官员组建的吉林省政府驱赶到宾县,不让他们在哈尔滨立足,向抗日力量施加压力。此外,日本关东军占领齐齐哈尔以后,张景惠秉承日本侵略者的意旨,出任伪黑龙江省省长,一方面以其地位和资历维持黑龙江省的秩序,稳定局面,另一方面对以马占山为首的黑龙江抗日力量进行打压和诱降。他多次打电话或会晤马占山,以高官厚禄诱其降日,并且强行将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引见给马占山,动摇马占山抗日的意志和决心。

1932年2月中旬,在日本关东军的操纵下,臧式毅、熙恰、张景惠、马占山等人在奉天召开了东北行政委员会会议,发表了《满蒙新国家独立宣言》,宣称“从此与党国政府脱离关系,东北省区完全独立”[7],为伪满洲国的建立彻底扫除了障碍。3月9日,伪满洲国建立,这些汉奸摇身成为伪政府的高官,成为日本统治压迫东北人民的帮凶。在伪满最初的政府机构中,前东北军政官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协助日本建立殖民政权、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力量。1937年出版的《满洲帝国人名鉴》收录了819名伪满政界科级以上、军界营级以上军政官员的简历,其中412人曾经是原东北政权的官员。[8]他们分布于伪满政府的各个部门,成为日本殖民统治的帮凶,也真切地反映了部分东北官员在东北沦陷以后的政治态度和取向。

三、坚决不与日本侵略者合作,也不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无咎无誉

持有此种政治态度和立场的东北官员保有民族气节,拒绝日本侵略者高官厚禄的利诱,不与日本侵略者和汉奸为伍,洁身自好。可是他们也逃遁现实的政治生活,对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持谨慎观望的态度,其中的缘由比较复杂,既有对抗日斗争前途的忧虑,丧失了抗日的信心和勇气,也存在着派系争斗遗留的矛盾和隔阂无法释怀,消极观望,再就是无法彻底摒弃个人利益,患得患失。

张作相是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待人宽厚,政治地位仅次于张学良,是张学良倚重的政治元老,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1932年热河抗战失败以后,张作相拒绝日本侵略者的威胁利诱,寓居天津,甘守清贫。他的雄厚家产大多在东北,被日本侵略者封存没收,所以他在天津的生活相当窘迫,粗茶淡饭,事事亲力亲为。日本多次派人到天津以高官厚禄引诱张作相,均被他严词拒绝。关东军提出“只要他在政治上与张学良断绝往来,才同意将其房产土地归还一半。张作相不肯。”[9]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在华北筹组伪政权时,再次派人威胁劝诱张作相加入伪政府,甚至炸毁了他的祖坟,但是仍然遭到了张作相的拒绝。他在天津寓居的原则是:“不管是伪满派人来也好,日本关东军派人来也好,让我卖国当汉奸不干,但是表面上不得罪他们。”[10]日本侵略者始终不放弃对张作相的利诱,寻找各种机会拉拢利诱。1943年伪华北政权头目王辑唐在北京设宴款待军政界的要人,邀请张作相参加。张作相以重病在身为借口加以拒绝,并且一再告诫家人及亲朋好友不要与汉奸往来,保持作为中国人的尊严。

王树翰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倚重的高官,曾经担任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的财政厅长,以后又担任吉林和奉天省长、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秘书长,是东北政治舞台上非常重要活跃的官员,具有很强政务管理能力,不变不惊,参与了东北易帜、中东路事件等重要事务的处理,其才华和能力受到了蒋介石的赞许,任命他为南京国民政府文官长。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鉴于王树翰的地位和能力,多次派人利诱其为伪满政府效力。尽管此时王树翰与张学良政见不同,甚至有些抵牾,但是仍拒绝道:“吾仕至监司,谬膺方面者屡矣。且进为中央党委兼国府委员,位不谓不高,讵肯下侪于石敬瑭、张邦昌之流,为万世唾骂乎”。[11]表明了他拒不做汉奸的政治态度。至此他寓居天津,甘守寂寞,老守田园。

东北沦陷以后,在京津地区聚集着一批东北军政集团的官吏,除前述张作相等人外,还有米春霖、董其恩、王世选等高官,组成了所谓的“东北同乡会”,不定期地进行聚会,互通信息,加强联系,生活上互相关照。这些人宦海沉浮多年,交游广泛,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长期以来一直是日伪拉拢利诱的重点对象。但是他们拒绝与日伪合作,始终坚守不做汉奸的道德底线,甘守寂寞和清贫。

此外,在伪满政权统治下的东北,也有部分官员保有民族气节,冒着生命危险,坚守不做汉奸的道德底线,拒绝在伪政府中担任职务。马德恩曾经担任过吉林永衡官银号总办、吉林省实业厅长、农矿厅长、吉林省政府委员。九一八事变后,他坚决主张抗日,与诚允(宾县吉林省抗日政府主席)、潘鹤年等爱国官员抵制熙恰的降日卖国活动,拒绝担任伪吉林省长和伪满实业部大臣之职,为此被捕入狱。后来迫于舆论的压力,日伪将其释放。出狱后,马德恩闭门谢客,潜心佛事。

总之,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政集团官吏的政治态度和立场是较为复杂的,由此形成了泾渭分明的政治力量和团体,其对东北社会的影响是迥然不同的:坚持抗日者领导民众抵御侵略,浴血奋战,给日伪殖民统治以沉重地打击;甘当汉奸卖国求荣者,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帮凶,将东北推入了殖民地的深渊;既不抗日也不甘当汉奸者,坚守民族气节的道德底线,但是消极遁世,挣扎于殖民地痛苦和苦闷之中,无法真正逃避家国苦难的生存状态。

参考文献

[1].解学诗.新编伪满洲国》.第196页.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 .潘喜廷.东北抗日义勇军史.第95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 .赵冬晖.苦难与斗争十四年.第260页.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5年版

[4] .潘喜廷.东北抗日义勇军史.第267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 .潘喜廷.东北抗日义勇军史.第100—106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 .政协吉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吉林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24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7] .陈觉.九一八国难痛史.第695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8] .日本外务省情报部.满洲帝国人名鉴.转自《吉林文史资料》第18、19辑.政协吉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7年版

[9] .孙贵田.辅帅逸闻纪实》.第231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10] .孙贵田.辅帅逸闻纪实.第231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勿忘“九一八” 保持强国势 篇8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全面侵略中国的序幕。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就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有统计显示,日本近代史上发动的10余次对外侵略战争中,绝大多数针对中国。一个国土面积还不到中国3%的岛国,为何胆敢一再进犯我中华?这既有侵略者欲壑难平的贪婪和残忍,更有旧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积贫积弱,一盘散沙”,“有国无防,有海无疆”,使得日本对中国步步紧逼。弱肉会被强食,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我们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沉痛教训。

也正是这一天,中华民族彻底觉醒了。所有的爱国力量同仇敌忾,投入了救亡图存、全民抗战。历时14年,中华民族付出3500多万人的巨大牺牲,凭着不屈不挠的顽强抗争,赢得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不仅洗刷了丢疆亡国的历史耻辱,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且使我中华从此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新途。

历史证明,中华不自辱,谁人能辱之?

82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抗日战争中培育起来的抗战精神助推中国走过艰难险阻。中国在探索符合自己发展道路的进程中,走过弯路,栽过跟头,最终找到了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中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起步,短短的几年就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没有改革,亿万农民的温饱有谁能够解决?中国的改革推进至城市,进一步奠定了中国崛起的基础。没有改革开放,中国何时能够走上富民强国之路?

中华走上强国之路,给周边地区和整个世界注入互利共赢的正能量,但也使一些国家对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产生了焦虑。美国对华采取接触、合作加防范、牵制的两手政策,既想从中国的发展中多分得几杯羹,又担心一个崛起的中国挑战美国在亚太乃至世界的主导地位。于是,美国的对华政策包含了明显的遏制成分。但美国意识到,要完全遏制中国根本做不到。对当前的中国,美国有“包围”和“遏制”之心,无包围和遏制之力,更无包围和遏制之果。日本的安倍政府幻想着用所谓“民主安全菱形”的战略构想实现对中国的战略优势,频繁搞针对中国的“合纵连横”。但其结果可想而知。

历史昭示,中华要强国,谁人能阻之?

中华强国之路是和平发展之路。中共十八大提出两个“百年目标”给“中国梦”绘制了实实在在的蓝图,中国决意抓住发展战略机遇期,今后的路可以走得更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实惠,其他国家可以从中获得更多利益。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的新挑战同步增加:从内部讲,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任务十分艰巨;从外部讲,国际战略竞争和博弈局面更加错综复杂,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和日本右倾之路带给中国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这需要中国更冷静,更努力。中国走稳强国路,保持好中华强国之路的“势”,既要坚持自己的道路自信,同时也要坚守自己的底线。关键是要用行动告诫那些“负能量”太盛的国家:中国追求和平发展与捍卫核心利益之间并不矛盾,绝非二选一。中国绝不允许侵害中国利益的“负能量”再次大行其道,肆意嚣张。

历史呼唤,中华强国之路,我辈更需努力。

教案《难忘九一八》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历史的意识。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难点:西安事变如何解决。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启发引导 教学准备 《松花江上》歌曲、《西安事变》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课前我先播放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听后想想:这首歌反映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懑。九一八事变这一国耻,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没齿难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二、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生预习。(出示预习要求:预习时,请认真捕捉有效地历史信息: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原因(背景)等。)

四、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主完成“导学案”的“独立试航”。——然后请一个同学在全班交流答案。

五、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我找到了哪些历史知识点、提出了哪些历史问题)。

2、思考:动脑筋(第70页: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活动与探究(第73页)

六、班内小组交流

1、小组抢答: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要先制造柳条湖事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出示“九一八事变”地图,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师:“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对待日本的侵略是什么态度?(不抵抗)。我们可以从他发给张学良的密电可以看出:(出示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并分析)

2、蒋介石为什么要实行“不抵抗政策”?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引导学生分析:当时国共两党正在内战,蒋介石提出“先剿共、后抗日”的主张。)危害:只有四个多月,东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师:东北沦陷后,在日寇的铁蹄下,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同时日本在东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下面看一组照片。(出示日军杀害中国东北人民的照片)。

师:面对日本的侵略屠杀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做的呢?(学生根据P70-71页的内容回答)

过渡: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并不满足于在东北的既得利益,接着把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下面先看一段视频,请结合教材的内容分析:

3、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事变的时间、地点?你如何看待? 学生看视频后回答、分析。

师:蒋介石被捉到了,究竟怎样处置蒋介石呢?请同学们分析。

4、西安事变发生后,全国各界有什么反应?

教师出示提示:从日本、美英、何应钦、宋美龄、中共等角度去考虑。

师:西安事变的最终结果是得到和平解决。请同学们讨论:(活动与探究题)(出示题目: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那些历史知识?“两大事件——两个时间——两种政策—五个人物——一个开始——一个形成”这些你知道吗?

八、作业:练习册习题。

附:板书设计

第14课 一、九一八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 经过 结果 局部抗战开始

难忘九一八

二、西安事变 背景:

时间:1936年12月12日发动者:张学良 杨虎城

结果:和平解决

上一篇:高考语法模拟题及答案下一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