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成真的反义词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梦想成真的反义词(精选7篇)

梦想成真的反义词 篇1

事与愿违、白日做梦、梦想破灭、梦想破坏、南柯一梦、黄粱一梦

二、【英文翻译】

1. dream come true

2. A Dream Comes True

3. Dream comes true

4. You Wish!

5. Be true

三、【短语造句】

1. 教大家说英语实在是梦想成真。

2. 梦想成真的十个步骤27 07 02

3. 感谢师父让我们的梦想成真!

4. 睡懒觉永远不能让你梦想成真。

5. 我很感谢您能让我梦想成真。

6. 得到这个奖项真像是梦想成真。

7. 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一切梦想成真!

8. 若要梦想成真,就别睡过头。

9. 这是一个能让梦想成真的地方。

梦想成真的反义词 篇2

一、反义词的定义及分类

传统语义学认为, 反义词是词义相反的词, 而现代语义学强调, 词与词之间存在着相反或对立的语义关系是反义关系。词义相反或对立的词叫做反义词。对于反义词的分类, 语言学界并不统一, 但最为广泛接受的、概括性最强的是将其分为互补反义词、级差反义词和逆向反义词。

1. 互补反义词。

互补反义又称二元反义, 是一种狭义的反义关系。这种反义关系由两个相对的元素组成, 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的中间值, 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互补反义词表现的是一种矛盾对立的关系。一个词被否定, 就意味着另一个词被肯定, 反之亦然。

2. 级差反义词。

级差反义词是一种语义相反但语势可变的反义词。两个词处于轴线的两极, 两极之间存在着某种中间状态, 也就是说它们有程度之分, 两级之间呈一种逐渐递增或递减的关系。这类反义词的词对在语义上互不相容, 但并不相互矛盾和相互排斥。

3. 逆向反义词。

逆向反义词在词义上是反向对立的关系, 即一个词描述两种事物间的某种关系, 而另一个词从相反方向描述这两种事物间的同样的关系。这些反向对立关系主要表现在行为进程上、社会关系上和方位上。

二、标记概念

标记性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由布拉格学派的Jakobson和Trubetzkoy首创于20世纪30年代。标记性起源于音素分析中, 现在已被广泛运用到语言分析的各个层面。广义地讲, 语言标记性是指语言范畴相关关系对立项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对立中的一个成分因具有某种特性而被赋予正值, 而另一个没有这种特性的成分则被赋予负值或中和值。这种对立的被赋予正值的成分称为标记项, 被赋予负值或中和值的成分则称为无标记项。有标记项具有非普遍的、有倾向的特性, 传达一种明确的、限定的概念, 无标记项具有普遍的、中立的特性, 对概念传达不置可否。即有标记项肯定传达某个信息, 无标记项却未必传达某个信息:可以认为传达, 也可以认为不传达, 或与此无关。

三、反义词标记性分析

1. 互补反义词的标记性

互补反义词以动词和形容词居多, 但是这两类反义词一般都没有标记性的区分。具有标记性区分的互补反义词主要是那些指称高级动物的名词反义词。由于它们区分性别, 因此指称它们的互补反义词多以性别为意义相反的基础。在这类反义词中, 无标记项的一方通常是多义词, 具有泛指和特指两个意义;而有标记项只有特指一个意义。以dog和bitch为例, dog既可以泛指“狗”又可以特指“雄狗”, bitch只能特指“雌狗”。因此, dog是无标记项, 而bitch是有标记项。换句话说, 无标记项的词义比有标记项宽泛, 前者既可不区分性别地泛指所有成员, 又可指称相关实体中某一性别的成员, 而后者只能指称该实体中另一性别的成员。

在一般语境中, 这类反义词中的无标记项多取其“泛指”的意义, 事实上, 这种意义也是它们最主要的词义。请看下面这句话:He loves dogs.这句话只是告诉我们“他喜欢狗”, 至于是雄狗还是雌狗, 我们并不知道。这里的“dog”取其泛指意义, 是一个统称雄狗、雌狗的上义词。但是, 在无标记项与有标记项相对使用的语境中, 无标记项往往取其“特指”的意义。如下句:It is a dog, not a bitch.在这句话中, 无标记项dog和有标记项bitch对比使用, 由于这种对比是在同一层面的同质事物间进行的, 所以这里的“dog”的含义是特指雄狗, 这实际上也是取了“狗”的一个下义词意义。

在这些以性别为意义相反基础的互补反义词中, 无标记项的确定不是非常规则, 有时是以雄性一方为无标记项, 如dog和bitch中的dog, man和woman中的man等;有时又以雌性一方为无标记项, 如cock和hen中的hen, bul和cow中的cow等。根据词源学,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先出现并使用的, 也就是受到重视的应该是无标记项, 相应的有标记项是为了表达精确而后来创造并使用的。于是, 我们可以对无标记项的不规则分配现象这样解释:以凶猛见长的动物、野兽等, 其雄性一方往往占主导地位, 因此无标记项落在雄性上;由于多种原因, 女性多受到性别歧视, 而男性则被视为人类世界的主导者, 因此无标记项也是男性一方;而对于家禽家畜, 主要饲养的还是雌性动物, 雄性的饲养数量远远小于雌性的数量, 因此无标记项实现在雌性一方。

在互补反义词中, 不同的无标记项的标记程度是不同的, 有些无标记程度高, 有些则低。我们可以用“The+无标记词+is a (an) +有标记词”的句型来区分无标记程度的高低。

2. 级差反义词的标记性

级差反义词大部分是形容词, 只有少数是动词, 它的标记现象具有普遍性。在级差反义词中, 无标记项通常表现为正面的、积极意义的、量多的高值, 而有标记项则常常为表现消极意义的、量少的低值。比如high和low中的high, wide和narrow中的wide, good和bad中的good, 均为无标记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 从认知角度来说, 有特点的、数量多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信息处理中更容易被识别和贮存。表现在语言上, 就是那些价值高的词成为无标记项, 而价值低的词则成为有标记项。其次, 在人类社会, 普遍存在以肯定现象为取向的价值观念和心理习惯。心理语言学的实验证明, 儿童对肯定评价的掌握通常较早, 使用也更频繁 (至少是在10岁以前) 。令人愉快的词语更容易记住, 能刺激更多的联想。正是以肯定现象为取向的价值观念和心理习惯使得表示积极意义的词语为无标记项, 而表示消极意义的词语为有标记项。最后, 从语用的角度考虑, 在交谈中, 为了给对方留面子, 谈话者会较多地使用表示肯定评价的词语, 而较少使用表示否定评价的词语。即便是在指出对方缺点, 或对缺点进行批评时, 通常也不太会直接使用贬义词, 而是用not加褒义词来代替, 或者干脆使用委婉语。正是这种交谈心理和语用策略使得人们使用积极词语的频率大大超过了使用消极词语的频率, 久而久之, 反映在语言上, 积极词语就成了无标记项。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会长束定芳认为, 在级差反义词中, “通常只有无标记的形容词可以用来对所描述的性质的程度进行提问”。如下面两句话:A.How far is it from Beijing to Luoyang?B.How near is it from Beijing to Luoyang?在far和near这对级差反义词中, far是无标记项, 因此句A用How far进行提问合情合理, 其实这是形成了中和性语境, 把far原来的意义给中和掉了。说话者这样提问不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 只是单纯的询问距离;而句B用有标记项进行提问, 效果就大不相同了。由于有标记项的词义比较绝对, 相对于无标记项来说比较有“力度”, 因此它们的意义中和不了。句B实际上在询问距离的同时, 暗含了说话者的感情色彩, 即从北京到洛阳是非常近的。

3. 逆向反义词的标记性

对于逆向反义词标记性进行讨论的文献并不多。在研究逆向反义词标记现象时笔者发现, 当逆向反义词成对出现时, 人们往往倾向于把反义词对中的某一方置于前, 另一方置于后。而且这种倾向具有普遍性和持久性, 是被持同种语言的多数人所接受并运用的。比如, 我们常说“come and go”“above and below”, 却很少有人反过来说。英国语言学家利奇用支配性的概念解释了这种现象。他认为, 逆向反义词的标记性实际上表现为一种支配性。按照这种说法, 上例中的come和above分别在它们各自的反义词对中具有支配地位, 因而可把它们视为无标记项。

参考文献

[1] (英国) 杰弗里.利奇著, 李瑞华等译.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

谁是“老”的反义词 篇3

小灰兔随口答道:“‘新 ’呗。”小花鹿笑着说:“你错了,应该是‘幼’。” 小灰兔急了:“我没错,我们老师刚讲过!”两人争执不下,便一起去找山羊老师,请他判个对错。山羊老师捋了捋下巴上的一撮胡须说:“不要争了,你俩谁都没有错。”被山羊老师这么一说,两人更加迷糊起来。

正说着,公路上驶来两辆货车。只见一辆货车锈迹斑斑,发出“突突突”的噪声,另一辆货车开起来声音很小,烟雾也很少,一看便知道是辆新车。山羊老师指着货车说:“你们看,这辆货车已经是老掉牙的了,那一辆呢——”“是新的!”小灰兔和小花鹿齐声回答。

山羊老师领着他们继续向前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只见一位阿姨左手扶着老人,右手搀着一个小孩,山羊老师便问道:“你们说,他们三人这情景,用哪个词形容最恰当?”

小花鹿抢着说:“扶老携幼!”

“我明白了, 在这里‘老’的反义词又变成‘幼’了。”小灰兔高兴地叫了起来。

山羊老师告诉他们:“有些词的反义词不止一个。做反义词练习时,应当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然后再确定它的反义词。这样答案才会准确。”

说完,山羊老师又出了三道题,让他俩练一练:

1.爷爷是种地的老手。

2.在车上,我给老奶奶让座。

3.爸爸把鸡烧老了。

以上三个句子中“老”的反义词分别是

( )( )( )。

清醒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篇4

醒悟:1.亦作“醒寤”。 2.谓从麻醉﹑昏迷﹑睡眠等醒悟

清楚:①易了解和辨认:道理已讲得很清楚了|稿面清楚|我清楚

苏醒:1.从昏迷或沉睡中醒过来。亦用于比喻。苏醒

清醒的反义词

发昏:神志不清:头脑~。发昏

糊涂:①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他越解释,我糊涂

模糊:1.亦作“模胡”。 2.不分明;不清楚。 3模糊

晕迷:1.犹昏眩。晕迷

恍惚:①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精神~。 ②(记得、听恍惚

昏迷:因大脑功能严重紊乱而长时间失去知觉。严重的外伤、昏迷

清晰:清楚分明:图像十分清晰。清晰

迷失:1.弄不清方向,走错道路。 2.丢失;丧失。迷失

昏沉:①暗淡:暮色~。 ②头脑迷糊 ,神志不清:喝醉昏沉

麻木:①身体某部分感觉发麻或丧失感觉:脚在冰冷的水里,麻木

迷糊:神智或视力模糊不清:烧酒使他更迷糊了,辨不清天地迷糊

迷乱:迷惑错乱:眼光迷乱|心神迷乱。迷乱

睡觉:1.进入睡眠状态。睡觉

入迷:对人或事物喜欢到不能控制情感的地步:对歌星倾倒入入迷

陶醉:1.唐崔曙《九日登仙台》诗﹕"且欲近寻彭泽宰﹐陶陶醉

清醒的造句

1、他清醒过来后表示道歉。

2、你稍稍清醒一下,我会告诉你一切的。

3、这些血的教训总会令大多数人清醒了吧。

4、对我们而言,不存在现实,对你,或者对你清醒的锁。

5、我也许应该早晨去探望罗宾,那时她会有更多的精神头儿,更清醒些的。

6、而且有一次在他喝醉的时候曾和一个男人一起睡觉,然后在清醒的时候又和另一个男人睡觉。

7、孩子一个接一个睡着了,除了伦纳德,他强迫他自己保持清醒直到午夜。

8、我实在是喜欢清醒的性爱,但是我要怎么样才能说服他?

9、每天,我们都是在假象的阴影下生活,即:我们清醒的心智是自主的,在我们的身体和判断的掌控之中。

10、在你清醒的时候,你的脚是否有些无意识的动作?

11、作为夫妻,你们一定要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做出清醒的决定。

12、一方面,我们要对自身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同时还要对我们周围的世界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13、我的看法是,做为科学家能提供有用的信息,但也需要对其局限性有清醒的认识,并努力提升将来所能提供的信息。

14、因为穴居鱼可能并不需要睡得更少——它们可能需要保持清醒,以便更经常地在食物短缺和食物不常出现的环境中觅食。

15、他曾经说过去扮演醉汉的方法就是设想你自己是一个喝醉的人试图表现得清醒。

16、这个原则是指你向自己保证在接下来的十分钟里保持清醒。

17、他的智慧在于,想要睡眠好,保持清醒很重要。

18、让自己做做白日梦,但在这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意识。

19、那么你就需要食用更多的适当种类的能量来帮助你提升注意力,或者你需要额外的工作来保持你的清醒。

20、因为她觉得丈夫清醒的时候是个好人,而且有朝一日能把毒瘾和酒瘾戒掉。

词语解析

1.(头脑)清楚,明白。

唐 范摅《云溪友议》卷下:“ 卢子发 :‘ 白帝 城头二月时,忍教清醒看花枝。’”

巴金《爱的摧残》:“我到了静卧在冷月下的街上,我的脑子突然清醒了。”

2.引申谓白日,白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庚娘》:“市儿初合卺,亦须一杯薄浆酒;汝家沃饶,当即不难。清醒相对,是何体段?”

3.(神志)由昏迷恢复正常。

《英烈传》第十八回:“我女儿日间亦是清醒,但到得晚上,便见十分迷闷。”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生蒙瞳中,觉有人揣而抗之。略开眸则花姑子立牀下,不觉神气清醒。”

洪深 《飞将军》:“请你好好地看护他,等他清醒,好好地向他解释。”

4.清晰;不模糊。

李广田《金坛子·冬景》:“﹝新娘子﹞虽已是三十几岁的人了,却还眉目清醒,手脚伶俐。”

猜想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篇5

估计: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估计

探求:1.探索寻求。探求

推求:1.寻求;探索。 2.追究。推求

预见:①预先推测到将来:预见一切|早有预见|他预见到此预见

猜测:1.推测;凭想象估计。猜测

揣测:推想;估计:难以揣测|事实证实了他的揣测。揣测

推测:1.依据已知的测度未知的。推测

揣摩:仔细推想探求:揣摩出他的心思|揣摩这幅画的主旨。揣摩

料想:猜测(未来的事);预料:~不到ㄧ他~事情定能成功料想

预想:1.预先推想或测定。 2.指事前的推想。预想

预料:①事前推测:难以预料|我预料这事能成功|非我所能预料

推断:1.判断。推断

猜度:1.推测揣度。猜度

料到:1. 料想,预期。如:他怎么也没有料到理智居然能料到

揣摸:1.估量;推测。 2.玩味;研究。 3.摸索揣摸

揣度:推测忖度:我揣度了好一会,才明白她刚才一笑的含意揣度

忖度:1.推测。 2.思量。 3.量度。忖度

测度:1.猜测,料想。测度

臆度:1.主观推测。臆度

臆想:1.主观想象。臆想

推度:1.揣测;想象。推度

推想:1.揣度;推测。推想

猜想的反义词

确信:1.确切的消息。 2.坚定的信心。 3.确实确信

断定:下结论:我敢~这事是他干的ㄧ这场比赛的结果,还难断定

肯定:肯定

确定:1.固定。 2.明确肯定。 3.坚定。确定

猜想的造句

1、她的猜想不一定准确。

2、不靠猜想,而要根据事实。

3、下这么大的雨,我猜想他不会来了。

4、赞恩:那我猜想它很贵,对吗?

5、这个猜想是拓朴学发展的关键。

6、下这么大的雨,我猜想他不会来了。

7、看弟弟那高兴的样子,我猜想他准是得了满分。

8、她的猜想不一定准确。

9、研究人员猜想,光晕内到处有白矮星。

10、我猜想最好自愿去唱第一首歌开个头。

11、我怎么也猜想不出究竟是谁在厨房里弄得叮叮当当地。

12、他立刻猜想到,她已经侦察到他的行动。

13、这艘古沉船的身世之谜一直引人遐思猜想。

14、犹大回想起席丽雅的娇容,无奈的猜想着。

15、我们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凭主观意识去猜想。

16、我猜想,当我考上重点中学的时候我一定会欣喜若狂的。

17、看弟弟那高兴的样子,我猜想他准是得了满分。

18、我看她脸色异乎寻常,猜想她一准碰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

19、我们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凭主观意识去猜想。

梦想成真的反义词 篇6

一、《内经》平行语料库

平行语料库 (parallel corpus) 是为搜集某种语言的原语文本及目的语文本而创建的语料库。平行语料库是语言学家用以对比两个文本在词汇、句子和文本等层面上的差异。[1]南京中医药大学较早建立了《内经》语料库, 不断有专家学者在语料库的基础上研究中医典籍的翻译, 成绩不菲。笔者通过多年研究, 以李照国的英译本为句子对照, 将汉语及其他的全英译本的前34章在相关软件的辅助下进行句对齐, 以便迅速在庞大的汉语版本中找到相对应的汉英译文。图1是笔者借助软件Ultra Edit获得的10个“逆从”实例, 确定之后逆从的汉英对照即可轻易得之。

二、《内经》反义词分析

反义词是在一种语言的共时范畴内, 在一定的义位上, 语义相反或相对的词。[2]反义词经常处于并举、对待位置, 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有助于义位的判定, 有助于词义的辨析, 有助于了解词义的发展演变”[3]。而最早研究《内经》中反义词的是钱超尘, 统计出174对反义词, 以形容词最多, 动词次之, 名词更次之, 还有少量的副词反义词, [4]他说《内经》中的反义词具有相当大的稳固性, 但还有一些反义词之间的关系又不是绝对固定的。后来黄巧玲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和总结, 指出《内经》中有239组反义词[5], 其多成对使用, 或反义连文, 或反义对文, 呈现出辐射交叉和不平衡状态, 聚合复杂多变, 且联合式复合词数量只有24个。如阴阳、逆从等反义连文现象在《内经》中出现不止50次之多, 而且不仅词性连意思也大都完全不同,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逆从”的连文现象的英译

“逆从”连文现象在《内经》前34章出现10次, 其中名词7次, 动词3次, 表1为三位译者在全文英译中“逆从”的相应译文, 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进行翻译。

根据上下文语境, “逆从”不管是名词还是动词, 其意义全然不同, 倪多采取意译加以解释说明, 而李和威斯翻译时, 多直译, 即翻译时对应词序、调整词序, 亦有因境择义的情况;由于“逆从”在原语中有特指, 故李译中又增加了音译的方法。如“逆从阴阳”中“逆从”意为顺应阴阳的变化, 即在语境中偏重于“从”, 李译和威译都较为贴切, 而“脉有逆从四时”与“逆从阴阳”一致, 二位译者却将“逆”和“从”分别直译, 则较为不妥。又如“此阴阳反作, 病之逆从也。”威斯调整词性, 将名词“逆从”反义动词结构, 准确无误。

由于医学知识结构的不同, 译文中不乏理解偏颇之处, 尤其是当“逆从”作为名词时, 亦有将动词翻译为名词的情况。例如:当“逆从”指脉象、经络、下针时, 意义则不可丝毫有误, 否则目的语语义将无法准确传达, 如威斯的翻译, “obedience or disobedience”“a place and a name”“be stubborn or curable”, 而李译则采取音译加释的办法, 准确简洁, 不失原语之风骨。

《内经》中像“逆从”这样的反义连文现象比比皆是, 不同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从“逆从”的翻译实例可以看出, 上下文语境对于准确传播中医文化的重要性, 译者可以采取词序对应、词序调整、词性改变、因境择义等各种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Mona Baker.Corpus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3.

[2]高守纲.古汉语词义通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4.

[3]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4]钱超尘.内经语言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

梦想成真的反义词 篇7

关键词:字词释义;同义词;反义词

字词释义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释义的正确,直接关系到我们对篇章文意的理解,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如何把握字词意义,其中有个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同义词、反义词的比较来挖掘每个词的词义特点。本文拟以《曹刿论战》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所谓同义词或反义词,是指至少在一个义项上存在同义或反义关系的词。《曹刿论战》中,共有3组词存在同义关系,4组存在反义关系,即:

同义关系:1.牺,牲 2.驰,逐 3.信,孚

反义关系:1.克,败 2.专,分 3.小,大 4.视,望

下面逐一加以分析。

一、同义词

同义词的主要作用是加强语意或者增强表达的新意,因此,同义词多以并用或替换共现。本文中1组是同义词的并用。2组、3组是同义词的替换。形成同义关系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词义自身的发展。分别分析如下:

1.牺,牲

《说文二上·牛部》(P53):“牺,宗庙之牲也。”段注引毛传、郑笺等诸家解释,多家大体认为“牺,毛纯也。”《说文二上·牛部》(P51):“牲,牛完全也。”段注:“引申为凡畜之称。《周礼·庖人》注:‘始养曰畜,将用曰牲。’”则“牺”和“牲”在本义上均指祭祀之动物。因此,两者在本义上构成同义词。这类同义关系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古人由于生活需要,对同类事物作了更为细致的分类。古人重祭祀,故祭祀之物的分别很细致。上古汉语中,“牺”和“牲”用本义的地方很多,一般不并列出现。如,“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非礼也。”(《左传·文公十五年》P559)后“牺”引申出“死”义,如,“牺者实用人,人牺实难,己牺何害?”(《左传·昭公二十二年》P1423)而“牲”则引申出“畜牲”义,如,“古者六畜不相为用,小事不用大牲,而况敢用人乎?”(《左传·僖公十九年》P394)因此,“牺”和“牲”只在本义上构成同义关系。

2.驰,逐

《说文十上·马部》(P467):“驰,大驱也。段注:《诗》每以驰驱并言。……驰亦驱也,较大而急耳。”又《说文十上·马部》:“驱,驱马也。”《说文二下·辵部》(P74):“逐,追也。”又《说文二下·辵部》(P74):“追,逐也”则“驰”本义为“坐马车快速行进”,和“驱”为同义词,为不及物动词。

3.信,孚

《说文三上·言部》(P92):“信,诚也,从人言。”又曰:“诚,信也,从言成声。”则“信”字为会意字,则可推词“信”的本义为“诚”,为“忠”,和“背”相对。如:“仪刑文王,万邦作孚。”(《诗经·大雅·文王》P489)本文中“小信未孚”句,杜注:“孚,大信也。”孔疏:“孚亦信也,以言“小信未孚’,故解‘孚’为‘大信’,以行之。”则,“孚”亦“信”也。杜解为“大信”,只实因和“小信”对举而作的随文之解。综上,“信”的本义和“孚”的引申义在“诚”义上构成同义关系。

二、反义词

反义词一般是对举。使用反义词主要是为了使语意更加鲜明。反义关系从意义角度可以分为“相对反义”和“绝对反义”。若从反义关系形成的原因角度来看,反义关系可以分为“一般反义关系”和“语用反义关系”。前者如,(1)克,败;(2)专,分;(3)小,大;后者如;(4)视,望。

1.克,败

《说文七上·克部》(P320):“克,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则“克”字为象形字,本义为“肩”。段注:“《释诂》云:‘克,肩也。’……凡物压于上谓之‘克’。……《释言》曰:‘克,能也。’其引申之义。”(P320)段又云:“木坚而安居屋下,契刻之。能事之意也,相胜之意也。”(P320)则依段言,“克”之“相胜”义,为本义“肩”义之引申。《说文三下·攴部》(P125):“败,毁也。从攴贝。贼败皆从贝。”则“败”为会意字,本义为“坏”义,引申出“打败”义。故“败”和“克”在引申义上构成反义关系。

2.专,分

《说文三下·寸部》(P121):“专,六寸薄也。”段注引《广韵》云:“擅也,单也,政也,诚也,独也,自是也。”则“专”之“独”义、“擅”义等义均为引申义。如,“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左传·昭公二十年》1406)《说文二上·八部》(P48):“别也,从八刀。”则“分”之本义为“分开”或“分予”。如,“大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焉得立。”(《左传·闵公元年》304)在本文中,“专”的引申义“独用”和“分”之本义“分予”义构成反义关系。

3.小,大

《说文二上·小部》(P48):“小,物之微也。”段注解“小”为会意字。又《说文十下·大部》(P492):“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焉。象人形。”故“小”和“大”在本义上构成反义关系。《左传》中“小”“大”对举例子颇多,如:“小所以事大,信也。大所以保小,仁也。背大国,不信。”(《左传·哀公七年》P1641)

4.视,望

《说文十二下·亾部》(P634):“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该文中“望”和“登”连用,又:“登铁上,望见郑师众,大子惧,自投于车下。”(《左传·哀公二年》P1621)“孟氏使登西北隅,以望季氏。”(《左传·昭公二十五年》P1460)故“望”之本义应为“登高远看”义。而“视”为“临近之看”,故和“望”之本义构成反义关系。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上一篇:卑微的反义词下一篇:会动的线条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