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书笔记初中

2025-03-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初中(精选5篇)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初中 篇1

林海音在这本书中纪念了逝去的童年,而我从中品到的却是满满的甜蜜。她的`童年是美好的,无忧的,当然也少不了苦恼的主旋律。她要为了温饱烦恼,也要因为父亲过早离世而不得已挑起重担。客观地看她的童年无疑是不幸的,然而文中的一件件琐事串在一起就像老北京的糖葫芦,泛着一丝甜味儿,换言之也许她并没有觉得这些不幸是痛苦的,她还是那么快乐。

她生活在那贫苦的年代,要为了一切烦恼着,但她却能品出生活的甜。而我们呢,用一句老话来说吧,还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呢。

我们坐在书声琅琅的课堂中,抱怨着痛苦的生活,枯燥的学习,世间的不公。浪费着生活,却可笑的抱怨着这,抱怨着那,难道不曾想过多年后我们回首往事,也许会哭着后悔,为什么自己把生命浪费得如此淋漓尽致。

但是若是我珍惜着,快乐地活着也许在我老了,动不了了,像林海音一样的回首往事,也会发现生活没有想像的那么好,却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我还是我,只是不一样的精彩,不一样的快乐罢了。

书是知识的源泉,记忆的沉淀。是老人的回忆,是每个人心头的故事。快乐是自己寻找的,在生活里我们总会有些许忧伤,但我们或许可以像个孩子那样,一笑而过。每天过得天真烂漫,又何必埋怨?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初中 篇2

班级读书会,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如先读封面,再读目录,回顾主要内容,点击主要人物,最后说说自己的感想或收获。程式的固定,对于学生来说容易形成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法,但同时也让学习没有了意外的惊喜。而没有创意的教学极容易让学生感到疲惫,从而失去探索的欲望。所以,笔者希望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走进一本书,即让书与人生链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城南旧事》是一本讲述林海音童年故事的成长小说,贴近学生的心理。尽管它的年代有些久远,可是童年的心理历程都是相同的。站在童年的角度,我们可以探寻些什么成长的话题呢?笔者开始搜索一些资料,开掘出“送礼物”“帮助别人”“友谊”等话题,打通书与现实的壁垒。让孩子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寻找自己,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增长生活的智慧。

【教学目标】

1.以《城南旧事》为载体,开掘出聊书话题,让学生体验聊书的快乐。

2.以成长为主题,引导学生从书中寻找成长的感觉,直面成长的困惑和问题,获得成长经验。

3.在聊书中学会与人分享自己的思考,倾听别人的想法,构建自己的思想,获得心灵的成长。

【教学过程】

1.谈一谈阅读后的感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聊一聊《城南旧事》。告诉大家,你喜欢读《城南旧事》这本书吗?为什么?

生:我喜欢,这是一本读来有趣的书。

生:喜欢,这是一本语言朴实、读来有真实感的书。

生:喜欢,主人公小英子很有同情心,善良,很有好奇心,感觉她身上有自己的影子。

师:其实,喜欢一本书的理由有时很简单,一句话,一个故事,或是因为其中的一个人物。可以说,《城南旧事》就是作者林海音童年的成长史,这样的小说也叫成长小说。阅读这样的小说,其实也就是在阅读我们的童年,感受我们的成长。

(设计意图:阅读后用一句话、一个词来谈自己的感受其实是引导学生明晰自己的阅读快感,提炼自己的阅读心得,是把书读薄的一种训练。)

2.比一比童年里的不同

师:童年,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人生阶段,它的独特和丰富往往在比较中才能更好体会。让我们开始第一个话题。

(1)同桌讨论一下。

(2)指名交流。

预设:(相机追问)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不同呢?

师:可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环境就可能有不一样的童年经历和成长经验。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比一比的路径来思考童年,读者和故事就容易产生情感融合,使学生在梳理中获得一种全新的阅读感受,在无形中获得阅读方法,提高认识能力。)

3.聊一聊成长中的经验

师:但不同的人也许会遇到一些相同的成长困惑。课前,老师做了调查,发现同学们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些困惑,如:34.29%的同学会有“送礼物”方面的困惑;22.19%的同学在“帮助别人”时遇到困惑;34.29%的同学常常有“交朋友”方面的困惑;还有4.3%的同学有其他的一些生活困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许《城南旧事》会给你一些经验和启发。下面就根据自己选择的话题,重新分组聊一聊,最后每组派出一个代表来汇报你们的成果。

(学生分组热聊,教师巡回,并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一组聊书,最后组织全班逐一交流各个话题。)

预设:

师:聊完这个话题,你对送礼物有什么新的想法吗?(生交流,略)

师:我有一点想法,想听听吗?你送的礼物可以是朋友需要的,如手表、衣服;也可以是自己最珍贵的,如象牙小佛珠,或是你的朋友很喜欢的一样东西,如西瓜灯;还可以是自己有而对方也喜欢的,如宋妈老公黄板牙送的挂落枣。当然,礼物有的贵重,有的普通;有的稀罕,有的寻常。送礼物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用心地、真诚地来表达你对朋友的情谊。“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的典故就是说明这一点的。

预设:

(生交流,略)

师:看来帮助别人,有时会越帮越忙,有时会惹祸上身,像妈妈照顾兰姨娘,差点让爸爸移情别恋,给家庭带来麻烦。有时好心办的不一定是好事,如妞儿和秀贞相见了,结果在去寻找思康叔的路上,惨死在火车轮下。帮助别人要注意方法,也要量力而行。但是朋友有困难,一定要伸出援手。

预设:

(生交流,略)

师:交朋友,不一定都是交同龄人,如可以交比自己年长的,如秀贞、厚嘴唇青年……这些人在别人眼里都是些与众不同的人,但英子还是与人为善。当然跟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你不一定是心情最好的时候,如英子看到妞儿身上被她爸爸打出的伤痕,伤心得都想哭了。更让我们认识到:友谊不是一件很单纯的事情,是有点复杂的,需要我们好好去体会和对待。

(设计意图:怎样读书?这是个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这三个话题,使学生在书与现实世界中往复来回,连通起读书与生活,乃至人生的关系。引导他们在书中寻找童年智慧,获得成长启迪。这也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指导。)

4.人总是在离别中成长

师:英子在成长中还遇到了一次又一次的“离别”,你对“离别”是怎么看的?

生:我觉得每一次离别都让人很难受。

生:有的离别是暂时的,有的离别却是永远的。那种永远的离别很让人伤心。像英子爸爸的离世、童年的逝去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所以我要珍惜现在。

师(小结):人的一生总要经历无数次的离别,无论是一段时间的分离,抑或是永不再见的分别,都会令人感伤,但每一次离别都会见证你的成长。离别在所难免,让我们珍惜童年,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经历的每一件事。

(设计意图:离别是这本小说不可回避的主题,结课时轻轻叩击它,把阅读感受的触角深入小说的深处,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认识能力都是一个提升。)

【课后反思】

1.阅读思辨力的拔节成长

阅读的质量,既体现在对书本内容的识记把握程度上,更体现在思考上。本次教学中涉及的几个话题,都是在尝试一种新的思考:链接现实、结合自身的辨别性思考。这种思辨在学生阅读实践中都是极其缺乏的。从学生对几个话题的探讨来看,他们确实都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有了不同的收获。尽管由于他们阅读深入不够,很多思考还比较肤浅,但是这种思辨的开始就是一种拔节成长。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思辨力之后,我们才能宣布阅读指导是有效的。

2.话题探讨力的可贵历练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一直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既要平等开放,又要积极有效。综观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还是令人满意的,是一次话题探讨力的可贵历练。这主要得益于学生较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他们都在“阅读任务单”的引导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阅读和准备,形成了阅读主见。但是在讨论的有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记录、整理等,需要借助一定的讨论技术来平衡。这需要加强平时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讨论的技巧。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初中 篇3

在偌大的北京城中,有数以百计的胡同,在这些斑驳的胡同里珍藏着许多老北京的回忆,一位可爱的小姑娘把童年的欢乐与疑惑刻在了老北京的经纬线上。优美的文笔,真挚的情感都注入了《城南旧事》之中,她——就是林海音。

北京城的晴日依然像往常一样热闹,六岁的小英子和宋妈在买菜的途中与惠安馆的疯姑娘秀贞偶遇,在多次的接触和交流中,英子和秀贞成了好友,得知秀贞的悲惨遭遇后,英子帮秀贞寻找失散的女儿。相逢是短暂的,找到女儿的秀贞却不幸惨死在火车轮下。这样的结局让英子备受打击,为了忘记这悲伤的回忆,不久在家人的陪伴下英子迁往新帘子胡同开始新的生活。

在新生活的开始,荒园里那个厚嘴唇的年轻人闯进了英子的生活。为了供弟弟上学,这个厚嘴唇男人被迫以偷窃来维持生计,这让单纯善良的英子疑惑不解,对善与恶的理解有了新的思考和判断——善与恶在于心的感悟,情的包容。可这位年轻人最终被巡警带走,这又是生活带给英子的一场情感历练。

生活在充满快乐的同时也会穿插着悲伤,英子九岁那年,宋妈的丈夫带来了儿子溺水身亡,女儿被卖的噩耗。在英子感受到宋妈悲伤的同时,她更多的是疑惑: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不是人人渴求的吗?为何宋妈要抛弃家人出来做别人家的佣人?年幼的英子在经历了形形色色的喜与悲后告别了快乐中装满疑惑的童年。

《城南旧事》虽在写英子的童年,但在那温馨快乐的童年里隐藏的却是生活的辛酸和生存的逼迫。冬日里不远万里运煤的骆驼队,执著于寻找小桂子的秀贞,为供弟弟上学偷窃的年轻人,还有撇下家人、孩子出来做佣人的宋妈,他们向往着幸福的生活,却迫于社会的禁锢,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活着,幸福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奢望。天真无邪而又多愁善感的英子如何能懂得生活的艰辛,她用那双纯真的双眼在观察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正因为她的纯真和善良,让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恰如那冬日里的骆驼队,在人生的沙漠中努力行进,也许会迷失,但生命的轨迹却如烙印一般历历在目。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篇4

主要讲了英子在惠安馆认识了疯子秀贞和在油盐店认识的小伙伴妞儿。原来这两人是母女,她们一起去寻找小桂子的亲生父亲。然后英子发了高烧,醒来之后她们家要搬家了。我们看海去:

英子在新家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年轻人。他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感觉他很善良,但不知道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她送给了那位年轻人,后来年轻人被警察发现,并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兰姨娘:

兰姨娘开始时嫁给了一个老头子,由于她前夫处处为难她。于是,兰姨娘一气之下逃了出来,来到了小英子家住下了.后来,兰姨娘在英子的影响下嫁给了德先叔。

驴打滚儿:

宋妈的丈夫,是一个爱赌博的人,宋妈生下一对儿女后,就去林英子家做了奶妈。他丈夫把她的女儿送给别人了,儿子掉到河里淹死了。过了好几年,宋妈才知道,之前宋妈还在一直给她的儿子——小栓子做新衣服,新鞋子往家里带。几年后宋妈在大雪天又跟了那个丈夫回家去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

英子小学毕业了,终于如爸爸的期望作为学生代表上台领取毕业证书,但是爸爸得了重病,在医院里没办法参加英子的毕业典礼。英子拿着毕业证书回到家,才知道爸爸已经去世了。就在这时,英子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篇5

我一向对名着不太感兴趣,往往是刚翻开一两页便将其束之高阁了。《城南旧事》却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叙述着一个个平凡的故事,将我领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影片中的主角英子(林海音),生活在北京城南四合院内一户温馨的大家庭中,英子有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过着属于她自己的童年生活。随着一页页翻过,一个个故事情节也展现在我眼前:缓缓走过的骆驼队,英子也慢慢度过她的童年,英子的朋友“妞”,她喜欢的“秀贞”,草丛里的小偷,家里的佣人“宋妈”,和因肺病去世的爸爸······一幅幅童年的画面,一件件童年的往事,英子的童年就像一个个装着童年酸甜苦辣的百味瓶。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英子和宋妈分别的凄凉景象:英子坐在洋车上,不停的回头望着骑着小毛驴的宋妈,直到宋妈的背影消失在尽头。这幅画面好像真的出现在我眼前,我看见了路旁的枫叶,听见了英子的哭泣,感到了心碎的悲痛。

合上书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城南旧事》带给我太对太多的感受。小小的英子,那么的天真可爱,本应该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却要像大人们那样思考,有很多事是不该在她那时发生的。父亲的去世,让一个12岁的孩子撑起了半个家,不仅要哄弟弟妹妹们开心,还要照顾妈妈。思考,让英子瞬间变成了大人,也让她的快乐童年背上了沉重的担子。

回头想想我们自己的童年生活,谁不比英子小时候过的好呢?我们既不用操心家务,也不用为快乐发愁,以自己为中心,却从来没有想过别人的感受。我们小时候没有遇到过的事,英子遇到了;我们小时候没有经历过的事,英子经历了。老子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英子这样早就遇见了这些事,在日后抗打击抗挫折心肯定比一般人要强,她必定变得很乐观。再回头看看童年,也许英子会很感激童年里经过的种种挫折,让她变成生活中的“强者”。

上一篇:英语培训学校企划案下一篇:助学金感恩励志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