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法学专业怎么样就业前景好不好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宁波大学法学专业怎么样就业前景好不好(精选5篇)

宁波大学法学专业怎么样就业前景好不好 篇1

[四川师范大学的英语专业师资力量怎么样?就业前景好不好?]

★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评价好不好

★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录取分数线

★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招生章程提供参考

★ 师资之忧

★ 工艺美术简历表格

★ 工艺美术的发展

★ 工艺美术的美学要义

宁波大学法学专业怎么样就业前景好不好 篇2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发展的过程中,对民航人才需求不断加强,但从目前民航大学法学院本科生就业状况来看,并不是很理想。主要暴露出三个问题:一是总体就业率低;二是行业内就业率低;三是行业内就业专业对口率低。从2016届法学专业本科生就业数据来看,截至2016年6月底,总体的就业率为41.77%,而行业内就业率仅达到34.17%,行业内就业专业对口率更是低至3.8%。近三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民航大学法学专业学生在民航行业就业情况总体呈下降趋势,今年更是跌至不足40%。例如:法学院2014年毕业总人数72人,一次就业率55.6%,行业内就业率40.8%。2015年毕业总人数75人,一次就业率57.4%,行业内就业率24.7%。2016年毕业总人数80人,一次就业率41.77%%,行业内就业率34.17%。

就业问题直接导致了法学专业学生对于专业自信心不足,自主学习动力不足等学业问题。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对本专业抱有怀疑甚至抵触的情绪,这集中体现在入学教育满意度低、转专业申请人数多等方面,因此更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找准方向,树立目标。

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首先,法学教育民航特色不突出,与民航行业结合度不高。目前我校法学专业虽然有统一安排的实习,但是实习单位只面向法院、检察院等公检法机关,而没有让学生们接触到更多具有行业特色的民航单位。其次,教学体系与民航行业实务的结合度不高。目前法学院的课程设置仍主要围绕国家统一的法学14门核心课程,辅之以配备相关航空法领域课程,但这些课程并不是行业内一线的实际工作中能够经常运用到的,理论学习和行业实务存在脱节的现象。第三,学生求职缺乏引导,求职方向存在误区。很多毕业生只关注狭义上的“对口”岗位,即各民航单位的法务部门。但事实上,民航单位的法务不仅岗位少而且人员流动率较低。其实航空法律实务中涉及更多的人力资源和商务领域才应该引起更多毕业生的关注。

三、加强法学专业学生职业教育路径设想

1、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入学教育效果,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工作。新生入学之初是建立专业自信和专业认同感的最好时机,我们要抓住这个时间节点做好入学教育:首先,邀请专业负责人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角度对学生的培养计划和专业未来发展前景进行详细的讲解,为建立专业认同感奠定良好基础;其次,让高年级优秀的学长学姐介绍成功经验,在如何规划大学四年时间方面给出意见和建议,引导学生们向优秀看齐,向榜样靠拢,为建立专业认同感提供现实条件;第三,邀请优秀校友通过讲座、沙龙等形式为同学们介绍职场的真实情况,为学生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立发展目标、获取社会资源和人际关系资源提供方法和依据。

2、依托社会实践,尤其是行业内的实习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现阶段法学专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实践能力有所欠缺,与民航行业和社会现实需要脱节。改进这种现状的根本方法就是要加强实践育人的功能,尤其是要加大行业内的实习实践,一方面,利用现有资源,加强校内实践环节,将现有的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法律实践活动真正办好、办实发挥其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积极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开放思路,争取与航空公司、机场等行业内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争取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岗位,争取内部招聘机会,积极且有针对性地向行业内单位输送优秀人才。在联络实习和就业岗位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放宽视野,从原来只跟法务部门接触到更广泛的与人力资源、商务部门等相关部门洽谈并争取建立合作机会,更积极主动地推动职业教育有序开展。

3、改进奖励激励制度,引导学生注重综合素质的发展。法学教育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扩展综合性知识、交叉学科知识的教育。作为民航类院校尤应如此,为配合这样的育人目标,应该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激励制度,在保证学生本专业学习绩点高、学习能力强的前提下,着重奖励那些在课外注重发展综合素质的同学,在评奖评优过程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有创新创业项目、或在专业竞赛中获奖的同学,引导学生们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课外知识,掌握多门技能,真正实现全面综合的发展。

4、建立和拓展课外学习平台,鼓励学生拓展行业知识学习,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就目前看来,仅仅单凭一门《民航概论》课程要使学生真正了解民航还远远不够,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些民航专业类的课程,鼓励学生参与民航类科技竞赛、学术讲座等活动。同时将管理学、经济学、民航工程、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等学科知识引入商法学、经济法学、工程法学、刑法学以及其他部门法学的教学当中,建立跨学科多元化的学习平台。

综上,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校法学专业学生在行业内的就业率及影响力,归根结底是要加强专业认同和自信教育,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入学效果、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化行业内实习实践、改进奖励激励制度、拓展课外学习平台等多种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开拓视野,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将法学专业与行业特色相结合,为我国的民航事业做出一个法律人应有的贡献。

摘要:近年来我校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就业专业对口率低,法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够。这主要是法律人才培养目标未能与社会需求和民航发展相对接,民航特色不突出等原因造成的。本文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探讨加强法学专业学生职业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民航,法学专业,就业,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林泉.民航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J].理论建设.2013(1)

[2]郝秀辉.中国民航学院法学本科教育的研究与思考——法学本科教育目的的探讨[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2,20(02):44-47.

[3]包姝妹,王凤珍.论民航类院校法学教育的跨学科多元模式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21:88-89.

法学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篇3

法学教育缺乏准入机制

蓝皮书指出:中国的法学教育至今没有制定出统一的教育准入制度,更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国家和省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通过控制学校的校级官员任命、人员编制、招生人数、教育经费等重大事务,对学校的法学教育行使着直接的控制权,学校在很多方面只是主管部门履行教育职能的一种方式,难以自主发展。

院系设置利益驱动明显

近年来,法学教育的经济导向更趋明显,各院校纷纷设置法学院系,不同成本却获得相同的收益,同样学位不同“含金量”,出现了经济学上所称的选劣不选优的“逆向选择”现象。

蓝皮书同时指出,过去中国的法学教育集中于高校的法学院系,教育层次也以本科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各种形式的法学教育纷纷出现,呈现出从中专、大专、本科到硕士、博士共5个层次,法学教育层次、形式和机构之多、之乱罕见。一些院校在缺乏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的情况下也开办法学院系或者法律专业,师生比例严重失衡,图书资料严重不足,影响了法律人才的培养。

法学教学脱离实际

我国法学教师和科研人员大多都属于某一固定的“专业”,终生从事该专业的教学和研究,而不涉足其他专业,成为制约中国法学发展壮大的一大瓶颈。加之各法律院系的教师绝大多数以理论知识见长,对法律的实际运用所知甚少,法学教师在知识结构上的弊端越来越多地被暴露出来。

法学就业率文科中最低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法学专业怎么样 篇4

,经云南省教育厅和云南省计委批准建立一所公办民助的新型综合二级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创办。20,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独立学院。

截至4月,学校有三个校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校区、昆明杨林校区和昆明阳宗海校区),占地面积859099.76平方米,建筑面积244127.46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7230.07万元;校图书馆藏书212.24万册;校园网络信息点共有2.4万余个;有8个学科门类,56个本科专业;设置12个分院、1个公共教学部;全日制在校学生达24000余人;有专任教师1198人,聘请校外教师370人。

宁波大学法学专业怎么样就业前景好不好 篇5

一、财经类院校法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1、财经类院校法学专业社会认同度较低

财经类院校开设的法学专业一般都起步较晚, 培养的毕业生社会认同度同专业法学院校、综合类大学法学院系的毕业生相比, 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下, 财经类院校的法学专业如何明确自身定位, 结合自身优势, 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和单位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实现法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是一个急需解决和探索的问题。

2、法学专业相关单位日趋饱和

当前大学毕业生受“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 法学专业毕业生求职的首选单位是政府机关、公检法司机构等传统行业。公务员考试是法学专业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的唯一渠道。但国家招收公务员的职位有限, 门槛较高, 而法学专业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 必然导致大部分法学专业毕业生会被淘汰。

法学专业对口就业需要具备法律职业从业资格, 毕业生需要顺利通过司法考试。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将是否通过司法考试作为一个重要参考条件。所以, 司法考试要求高、通过率低无疑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又一道门槛。

3、社会对法律专业人才需求偏低

社会各企业单位对法学专业人才需求较低, 岗位设置有限, 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法学毕业生专业就业的求职要求。大部分中小企业不会招聘专职的法律人才参与企业管理, 而宁可选择在发生法律纠纷后聘请律师, 所以产生了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低迷的现象, 这就导致了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

4、财经类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有误区

法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职业选择上, 过分追求专业对口就业, 尤其是政府机会、公检法司单位就业。部分法学毕业生长期准备公务员考试, 暂不就业现象;求职区域上, 少数大学生盲目追求大中城市, 不愿去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在职业预期上, 盲目追求高薪高待遇, 盲目的从众心态使得法学专业毕业生始终看不到就业出路。

二、提高财经类院校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1、结合财经类院校特点, 培养法学+财经法学人才

财经类院校法学专业应该充分挖掘利用院校特色和专业优势, 紧密结合社会市场需求, 将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扎实法学理论功底, 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具备必要的经济学、管理学等知识背景的厚基础、宽口径、用型专业人才。财经类院校应该引导法学专业毕业生在学好法学专业的基础上, 学习会计、金融、管理等专业知识, 扩充专业能力, 提升就业竞争力。

2、强化职业生涯教育, 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

财经类院校法学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应该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化法学专业大学生的职业意识, 培养职业素质。大一时帮助大学生树立法学专业意识, 引导学生剖析自我, 向社会从业人员了解专业抉择对人生的影响;大二、大三引导学生了解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科规划, 理性规划大学生活。高校要积极组织“企业家论坛”、“校友讲座”等系列报告会, 邀请社会知名企业家、事业有成的校友来校宣讲, 介绍当前社会对法学人才的素质要求, 引导法学专业学生提高专业能力, 为法学专业毕业生搭建职业生涯平台。

3、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 转变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财经类院校应该不断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转变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首先引导法学专业毕业生建立合理的就业观。首先高校要引导法学专业毕业生突破行业限制, 拓宽就业渠道, 树立到基层就业、到企业就业的理念。其次, 财经类院校积极引导法学专业毕业生充分发挥财经类院校优势, 积极探寻财经行业、企业就业机会。邀请企业入校宣传, 召开专场校园招聘会, 为法学专业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高校充分调动院、系全体教师为法学专业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献计献策。

4、以就业为导向, 实施创新与实践教育体系改革

目前高校的法学本科教育依旧重理论、轻实践, 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 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高校要以法学专业就业为导向, 依托职业需求, 注重提升法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开设专业实践课程, 组织法学专业学生到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见习, 引导学生了解公、检、法、司办案的流程, 培养他们的法律思维和实务能力。组织专业校园文化活动, 如“模拟法庭”、法律文化节等专业活动。对法学专业学生进行案件审理模拟训练, 培养他们的法庭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在寒暑假, 引导法学专业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社会实践。组织社会调研、职业人物访谈等活动, 主要培养学生与社会对接、与人沟通的能力。

面对法学专业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财经类院校要积极分析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不断探寻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新方法, 充分挖掘和发挥财经类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科优势, 不断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 使法学专业毕业生满足社会的需求。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对就业压力不断增强的现实, 财经类院校如何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分析了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针对原因提出了解决财经类院校法学专业就业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财经类院校,法学,就业能力,就业观念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2]、关凤荣.法学专业本科教育: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 (9)

[3]、彭卫朋.如何转变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3)

[4]、黄若君.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实施法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8 (1)

[5]、周秀准, 范军等.法律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铜陵学院学报, 2007 (5) :128

上一篇:监理单位竣工自评报告下一篇:《睡觉安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