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生职业规划教育刻不容缓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校生职业规划教育刻不容缓(共13篇)

职校生职业规划教育刻不容缓 篇1

职校生职业规划教育刻不容缓

作者:许海东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08年第02期

近几年,职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许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一些职业院校的初次就业率虽然很高,但能找到长期固定工作的学生并不多。据统计,毕业生在一年之内跳槽的达到50%,两年之内跳槽的有75%。笔者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职校生在校学习期间普遍缺乏职业规划。

有数据表明,虽然90%以上的职业院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就业工作部门,但80%以上还仅停留在毕业前简单地开几场就业讲座上。而且这些讲授式的就业指导,着眼点多是教学生如何面试,如何写简历之类的自我推销术,或者是关于就业形势的空话套话。这种简单的就业指导,要么使学生很短视,只顾及到眼前的就业,要么感觉离自己很远,很难激起他们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进一步思考。正是由于在校期间缺乏必要的职业规划教育,缺乏自我认知以及确定的职业方向,许多学生在毕业离校后,要么自视过高,要么妄自菲簿,形成了在社会上不断碰壁、不断摸索、不断跳槽的局面。

笔者认为,在职业院校广泛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职业院校应尽快将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纳入到常规教学计划之中,并形成系统的、长期的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在这方面,高等院校的一些举措值得借鉴。2001年起,湖南大学就开始把职业生涯辅导纳入到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向全校推广。该校从大一开始就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相对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辅导,帮助学生有一个理性的自我认识,清晰的自我定位,从而合理规划人生。每逢大学新生报到,该校就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验和心理测试,让同学们更全面地认识自我,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准确定位。该校给每个年级配一名导师或特聘专家教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导师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心理倾向,帮助学生选择成才方向。在该校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每一位同学从大一开始就要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并两周上一次职业生涯辅导课。此外,该学院还多方聘请企业界、金融界的成功人士担任“职业导航师”,通过这些成功人士与大学生座谈成功经历,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职业规划教育的开展使湖南大学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赢得了先机。据统计,该校这几年的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处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前列。

职校生职业规划教育刻不容缓 篇2

学校对在校生应进一步加强职业生涯忠诚度教育, 提高职校毕业生的专业素养。

1. 职业学校加强职业生涯忠诚度教育, 要抓思想观念转变。

职校毕业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固, 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应该看到, 学生的思想不稳固, 与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陈旧及其影响不无关系。有学生认为, 自己在职业学校学习是迫不得已, 将来没出息, 要吃亏吃苦, 有自卑感。很多人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认同感, 存在失望情绪, 难以具备在校专心学习和毕业工作后钻研技术的热情。这是企业招聘职校毕业生以后, 表现出来的“招得进, 留不住”的根本原因。

2. 职业学校加强职业生涯忠诚度教育, 要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学校的团委、学生会要把职业生涯忠诚度教育列为工作目标。通过学生自己组织广播、专业比赛、技术比武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 把职业生涯忠诚度教育, 贯穿于学校日常工作之中;通过播映技术比武专题《状元360》系列影像资料, 激励学生钻研专业知识, 终生从事职业技术工作;有计划地邀请优秀往届毕业生回母校, 介绍他们在学校学习, 特别是职业生涯中的成材的经历、经验;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 将学校特别优秀的毕业生照片, 悬挂在学校荣誉榜、校史室。

二、企业是金边蓝领的熔炉

政府引导企业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教育职校毕业生要忠于岗位, 精于专业, 奉献企业, 提高职工的综合素养。

1. 以感情留人——引导企业社会责任, 争做企业优秀员工。

解决职校毕业生“招得进, 留得住”的问题, 要依靠企业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改善用工环境, 善待员工, 是企业基本的社会责任。灌输、建立“员工第一, 企业第二”的企业管理理念, 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文环境。尊重员工、爱护员工、关怀员工, 造就稳定、优秀的员工队伍, 造就邗江区的良好投资软环境。

2. 以事业留人———引导企业建立“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的观念, 争做企业优秀人才。

做好职工教育, 实行继续教育、终生教育, 全面提高员工素养, 是企业哲学文化的起点, 也是企业提升质量壮大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当员工不断享受到技术、文化培训的福利, 员工才会对企业产生感情和依恋;企业要注意培养生产能手和革新能手。要具备一定规模的传统优势产业、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键工种、关键岗位、关键工序中技术密集的工种和岗位, 可以设置“首席工人”席位, 享受一定待遇, 体现个人价值, 同时突出标杆作用, 激励技术人才健康成长。

3. 以待遇留人———引导企业改善用工环境,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要引导企业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通过工会组织职工业余学习、技术比武、劳模评比活动, 以及组织青年职工的业余文化文娱生活;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 提高职工的人文素养、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 应当看到技术———业务型岗位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方向。

三、优秀的蓝领队伍是宝贵的发展资源

政府需进一步加强舆论和政治宣传, 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 打造优秀的招商环境。

1. 进一步宣传“劳动最光荣”。

应当进一步加强对铁人精神、孟泰精神, 以及许震超、徐虎等优秀工人技师的优秀事迹的宣传, 一方面改变社会观念, 另一方面鼓舞职校毕业生扎根企业, 以专业知识, 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去拼搏、去进取、去创造。

2. 进一步提高一线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运用激励机制, 体现工人的劳动、创造价值。在评选劳动模范时, 增加一线职工的比例;增添、增加生产一线工人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中的席位, 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组织全区重要工种的技术比武, 设置邗江区“首席个人”荣誉称号, 政府给予技术津贴。

3. 整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力量。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带领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在劳动创造中实现自我价值, 应当是各级工青妇组织工作的起点, 是终极目标。敢于深入、善于深入独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 精心指导、协助企业的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 组织职工教育和职工活动的网络, 普及继续教育, 丰富职工生活, 关心职工疾苦;鼓励企业员工爱厂如家, 开展技术革新, 提升劳动价值。以贴近员工的途径、手段和载体, 建立和发展企业和谐劳动关系, 稳定职工队伍, 提高劳动者素质, 提高生产效益, 建设学习型班组、学习型企业。

社会是人生的大课堂。优秀的企业, 良好的用工环境, 更是对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生涯忠诚度教育的大课堂。通过学校、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 存在于职校毕业生的“招得进, 留不住”的就业现象将会得到根本改变。

摘要:扬州市邗江区的职业教育开办独居特色, 在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方面有着不少值得总结和推广的做法, 通过对辖区内的一些企业员工中职校生所占比例较多的单位进行调研, 加强职校生职业生涯的忠诚度教育是逐渐消除“招得进, 留不住”, 解决职校生爱岗敬业, 发展自身的切实有效的好方法。

关键词:职校生,职业生涯,忠诚度

参考文献

[1]徐健.校企合作: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实然状态与应然趋势[J].职教论坛, 2004 (1) .

[2]雷正光.现代职教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职教论坛, 2003 (4) .

职校生职业规划教育刻不容缓 篇3

关键词:职校生;职业生涯;忠诚度

一、学校是合格职校生的摇篮

学校对在校生应进一步加强职业生涯忠诚度教育,提高职校毕业生的专业素养。

1.职业学校加强职业生涯忠诚度教育,要抓思想观念转变。职校毕业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固,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应该看到,学生的思想不稳固,与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陈旧及其影响不无关系。有学生认为,自己在职业学校学习是迫不得已,将来没出息,要吃亏吃苦,有自卑感。很多人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认同感,存在失望情绪,难以具备在校专心学习和毕业工作后钻研技术的热情。这是企业招聘职校毕业生以后,表现出来的“招得进,留不住”的根本原因。

2.职业学校加强职业生涯忠诚度教育,要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学校的团委、学生会要把职业生涯忠诚度教育列为工作目标。通过学生自己组织广播、专业比赛、技术比武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把职业生涯忠诚度教育,贯穿于学校日常工作之中;通过播映技术比武专题《状元360》系列影像资料,激励学生钻研专业知识,终生从事职业技术工作;有计划地邀请优秀往届毕业生回母校,介绍他们在学校学习,特别是职业生涯中的成材的经历、经验;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将学校特别优秀的毕业生照片,悬挂在学校荣誉榜、校史室。

二、企业是金边蓝领的熔炉

政府引导企业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教育职校毕业生要忠于岗位,精于专业,奉献企业,提高职工的综合素养。

1.以感情留人——引导企业社会责任,争做企业优秀员工。解决职校毕业生“招得进,留得住”的问题,要依靠企业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改善用工环境,善待员工,是企业基本的社会责任。灌输、建立“员工第一,企业第二”的企业管理理念,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文环境。尊重员工、爱护员工、关怀员工,造就稳定、优秀的员工队伍,造就邗江区的良好投资软环境。

2.以事业留人——引导企业建立“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的观念,争做企业优秀人才。做好职工教育,实行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素养,是企业哲学文化的起点,也是企业提升质量、壮大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当员工不断享受到技术、文化培训的福利,员工才会对企业产生感情和依恋;企业要注意培养生产能手和革新能手。要具备一定规模的传统优势产业、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键工种、关键岗位、关键工序中技术密集的工种和岗位,可以设置“首席工人”席位,享受一定待遇,体现个人价值,同时突出标杆作用,激励技术人才健康成氏。

3.以待遇留人——引导企业改善用工环境,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要引导企业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工会组织职工业余学习、技术比武、劳模评比活动,以及组织青年职工的业余文化文娱生活;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职工的人文素养、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应当看到技术——业务型岗位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方向。

三、优秀的蓝领队伍是宝贵的发展资源

政府需进一步加强舆论和政治宣传,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打造优秀的招商环境。

1.进~步宣传“劳动最光荣”。应当进一步加强对铁人精神、孟泰精神,以及许震超、徐虎等优秀工人技师的优秀事迹的宣传,一方面改变社会观念,另一方面鼓舞职校毕业生扎根企业,以专业知识,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拼搏、去进取、去创造。

2.进一步提高一线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运用激励机制,体现工人的劳动、创造价值。在评选劳动模范时,增加一线职工的比例;增添、增加生产一线工人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中的席位,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组织全区重要工种的技术比武,设置邗江区“首席个人”荣誉称号,政府给予技术津贴。

3.整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力量。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带领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在劳动创造中实现自我价值,应当是各级工青妇组织工作的起点,是终极目标。敢于深入、善于深入独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精心指导、协助企业的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组织职工教育和职工活动的网络,普及继续教育,丰富职工生活,关心职工疾苦;鼓励企业员工爱厂如家,开展技术革新,提升劳动价值。以贴近员工的途径、手段和载体,建立和发展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稳定职工队伍,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生产效益,建设学习型班组、学习型企业。

社会是人生的大课堂。优秀的企业,良好的用工环境,更是对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生涯忠诚度教育的大课堂。通过学校、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存在于职校毕业生的“招碍进,留不住”的就业现象将会得到根本改变。

参考文献:

[1]徐健,校企合作: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必然要求,突然状态与应然趋势[J],职教论坛,2004(1)。

[2]雷正光,现代职教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职教论坛,2003(4)。

职校生职业规划教育刻不容缓 篇4

许多职业教育院校有能力进行科研,有高级专门人才,有较为先进的实训设备,记者在走访山东万通汽修学校时,就注意到了学校对“研”的重视,不仅老师们参与进来了,学生也在积极参与,研究、创新成为学校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记者在山东万通汽修学校了解到,从学生一入学,学校就注重对学生创新、思考和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去年开始就陆陆续续的产生了学生、老师们自己研制的作品。学校各项设备齐全,为学生和教师的创新研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搜集了汽车废旧零件进行组装,目前为止组装成功了两台发动机,已经运用到旧车改造里面,其中一辆车已经改造成功,被誉为“万通一号敞篷车”,这是学生和老师智慧的结晶。学校通过这些在实施产学结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研究、创新的能力,在此也可以看出职业教育院校“研”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另外,山东万通汽修学校教师们,三位教师只用了五天的时间就绘制出了桑塔纳3000轿车一整套的电路图,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电路图、组合仪表与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电路图、ABS控制及空调系统电路图等等教学用全面、详实的电路图,红绿指示灯精细到每一个线路点,这给电路的教学带来了更加形象的图解,在汽修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了更符合学生心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演示设备。

研究型大学主要是对国家重大项目进行研究,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研”主要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一些迫切需要解决、但常不为普通本科与研究型大学所关注的技术难题。山东万通汽修学校正在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研”迈进。

职校生自我鉴定 篇5

过去错过的我要在职校里面补回来,在学习中,我积极的与老师联系沟通,遇到不会的问题,不会藏着,而是会选择尽快解决,尽早的询问老师,由被动变主动,虽然学习成绩提升不多,但是我一直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想要在职校考出好成绩。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进入职校后,多次拿到学校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两次,二等奖学金三次。

在学习时牢记老师的叮嘱,戒骄戒躁,不因为自己有进步就高兴,一直都在学习,积极赶超比我成绩好的同学,每个学期我都会给自己找一个超越的目标,期待自己经历一个学期的努力超越他,有更多的进步,学习时,不抽烟,不喝酒,更不会耽误时间去做其他没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我的目标就是学习。

积极锻炼身体,经常在学校跑步,喜欢打篮球,每周都会抽时间到学校操场与同学打篮球。因为学习同样不能缺少锻炼,多锻炼才能够有好底子,让我们继续在学校学习。因为自己良好的习惯,在职校期间我很少生病,身体还是非常健康的,甚至,还参加过学校篮球杯赛,为我们学校取得了荣誉,获得了三等奖,成为我们学校篮球队的一员。

我每次考试都积极反省自身,从过去考试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如果哪一门课程下滑,我就会去分析,找出成绩下滑的原因。正是这份危急意识,让我能够长时间位于学校全年级前十名,成绩好了学习的任务一样很重,毕竟我明白我们三年后就要进入到社会工作,如果不多学点如何应对竞争。而且技多不压身,学的多才能够多一条大道,多一个选择。

在职校我积极申请成为了校学生会一员,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成为了学生会副部,最后成为了体育部部长,在自从担任部长后经常会体育部发展努力,对待新人从不偏袒,给他们学习和锻炼的要求,我们体育部招募新部员都有要求能力越强越好。

动手能力,职校生的命脉 篇6

梁艳四川省射洪县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职校及职校生能否立足于社会,能否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关键看学生是否学到了过硬的本领,这本领既包括扎实的理论知识,更指过硬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融“教、学、做”为一体,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动手能力;主动学习;技能考核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应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目标上,并以能力为本位,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肯干、够用、会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肯干”体现了德育标准;“够用”体现了专业要求;“会学”体现了发展潜力。并按照“适应市场,服务社会,立足当地,适度超前”的发展思路,重点在培养宽基础、复合型、智能型人才架构上下功夫,把学生培养成为“艰苦行业留得住,实际操作、管理都能干,转岗换位适应快,经过努力上得去”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知道,数控专业更强调技能,因此技能的培养是个核心,强技能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呢?

一、扬起自信的风帆

自信即是相信自己的才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的稳定心理。“天生我材必有用,重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的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是毛泽东的自信。自信是个人精神风貌的良好展现,更是角逐竞争的必要条件。只有具有自尊、自信的人,才敢于挑战勇于竞争,从而取得成功。因此,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不仅

重要,而且必要。

每期开始,我便对学生提出“我能我行”的口号,并充分运用班会这个教育阵地,组织实施“树立自信心”的班会系列活动。

首先要明确奋斗目标。许多心理研究表明,最成功的往往是那些目标最具体、最明确的人。所以我常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分成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数控专业学生三年后要求达到车工中级,数控中级,每一学期也有每一学期的目标,如第一学期要学会锯、锉、磨等钳工操作和车外圆,普通螺纹等车工操作。教学实践

表明,明确的目标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要积极自我暗示。反复地、经常地积极自我暗示,对建立一个人的自信非常有效。我要求学生在每做一件事前都能说一句自我鼓励的话。如“我能行”、“我是有能力的”、“我是最优秀的、最聪明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进行反复练

习,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定会明显增强。

再用身边的实例来教育、引导学生。邓建军原来就是一名中专生,后来通过

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金蓝领,从一名中专毕业生成长为高级技师,先后获得“全国

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被誉为“知识型产业工人”。

二、变学生为课堂的主人

培养了自信心,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要放手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实践,同时,教师要不忘适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如在数控专业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为主体的局面,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划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每位学生都独立承担一项或多项具体的子任务,按照项目任务的要求,通过小组的分工协作,学生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完成项目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工作责任心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模拟仿真时出现了问题,让学生自己检查是编制的程序出现了问题还是对刀出现了问题;加工出的零件不合格,让学生寻找原因,是工艺的原因?刀具的刃磨?还是测量的误差问题,本组的学生会研究对策。

与工厂相仿的教学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规范作业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自我检验评价培养了学生熟练使用常用量具的能力和质量意识;分工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自我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也认识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随机处理能力、加工工艺能力均能得到一定的锻炼。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仅仅起一个指导和辅助的作用。项目教学法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使其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

三、专业课堂小班化

小班化作为与国际化接轨的优质教育对提高教育质量起了巨大作用,其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以人为本突现学生个性的教学思想与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不谋而合。学校以学生整体全面发展为本,关注他们个性化成长,树立并践行本校的“小班化教育”理念:一是教育观。关注每位学生,激励每位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二是学生观。学生是有潜力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三是师生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师生是共同成长的伙伴。小班化教学,听得最多的就是在小学开展;特长生培养,但教学方式从来都是开放性的,只要适合学生、对学生有利,职高都可以借鉴过来、灵活运用,即使需要投入人力财力,学校也非常乐意去做。职高生优势在哪?毫无疑问,动手能力强。原来在上AutoCAD课时,一个班平均50个人,两三个同学共一台电脑,45分钟的一堂专业课,等老师讲解演示之后,再请学生一个个操练,学生还没有轮完,下课铃声已经响了。学习的效果不太理想。要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得做一些改变,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怎么办?把班级缩小,实行小班化。上专业技能课,从

一个班分成两到三个班,每班大约20人。为了能充分的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一种办法是将一个班的一部分学生进行钳工实习,另一部分学生进行车工实习。实习一段时间再反过来。另一种办法增加老师,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班,班级一小,每个学生都有一台机床,都有动手机会。以前学生多,专业课堂场地又开阔,几个人共一台车床,有的学生想想老师管不过来,就自己开小差甚至“溜号”。而现在整个课堂氛围就非常好,学生跟随着老师认真学习技术。

老师们感受很深,实行小班化以来,从用人单位那里也传来了好消息,从职高走出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顶岗快,到了企业后师傅提个醒,就能很快上手了。一堂技能课,从一名老师增加到三名,从一个教学场地增加到三个,这些都意味着学校每年要多投入几十万元,尽管如此,还是非常值得的。

四、重视考核管理

中专类、高职类的学生毕业前都要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如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5项综合能力,8项专项能力、9项专业技能。三年制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应具备以下证书:(1)计算机能力: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2)专业能力:车工技能等级证书(中级);机械 CAD/CAM证书(初级);数控操作技能等级证书(初级)(注:专业技能突出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等方式获得相应工种的高级工资格。)新生入学后,将此能力目标分发给每一位学生和任课教师手中,使学生和教师都明确技能考核的具体项目和内容。为保证按技能项目考核,可制定《技能考核实施办法》,对技能训练与考核有关事项做相关规定,如各专业技能考核方式、考核内容、组织实施、考核原则、评分标准、成绩评定、考核场地与设备、考核进度等提出有关要求。这就要求每个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技能考核是检验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技能考核的目的是督促,以严格的技能考核把关,促进学生对掌握专业(下转211页)

(上接210页)技能的高度认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技能考核要按学期进行,为使考核便于操作,每个学期要制定专业技能计划和实施细则。如考核名称、考核内容、考核时间、地点、考核方法及步骤,主考教师名单、成绩、计分方法、考核纪律等作出详细规定,同时可以印制“学生技能考核成绩表”,每生一张,在该表中体现考核项目及内容,各位主考教师评分情况,学生回答或操作情况,记载考核成绩计算过程与结果,考核结果可装入学生档案。

为了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校先后组建了电子实训室、电工实训室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机电专业的钳工实训室、车工实训室、数控实训室、电子电工实训室、机械电子制图室、液压实训室。学校新添置了线切割机床、钻床、刨床等设备。各个专业的学生在接受了专业课堂教学以后,再进入各类实训室现场操作,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学生还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到大型企业开展见习活动,锻炼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同学们获益匪浅。学校还通过开展“学生技能节”、“技能比武”,以赛促练,提高学生和教师的技能水平。近年来,学校多位教师和学生参

加技能大赛,并获得一定奖项,在2008年常州市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数控车技术中职组我校的张明云同学获三等奖。

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和培养,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独立工作能力也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A].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

职业指导与职校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篇7

一、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环境

培养职校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要不断创造有利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环境。开拓创新精神、探索冒险精神, 在一定意义上说, 是一种民族文化心理。因此, 提高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也是国民心理的转变过程。要在全社会倡导“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有所前进”的精神, 改变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鼓励和支持冒尖, 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 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有了一种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环境, 就能为中职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提供坚实的社会支撑。

二、教师应不断提高创业素质, 努力培养创新精神

创造性是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之一, 也是塑造教师完美人格的重要内容。一个具有完美人格的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 以及大胆的创新精神, 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具有开拓进取的意识和创新求异的品质。新的世纪, 职校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竞争, 学会适应, 要正确引导学生懂得时代的发展到了必须由自己来求出路、求发展的时候了, 必须用超前意识去进行考虑, 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将自己在社会中定位, 以便在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关系中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的位置, 确定谋生方向, 选择最佳职业。这是真正意义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竞争。职校教师如果本身没有创业素质和创新精神, 是难以正确引导学生的。

三、应帮助学生了解社会,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树立学生的创业精神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绝大多数的职校生, 都注定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沉浮。特别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市, 市场经济的浪潮更是激荡澎湃。因此, 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目前的社会, 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 要使学生意识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通过市场调节配置。要帮助学生牢牢树立“不找首长找市场”、“不靠上帝靠自己”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者事业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创业意识的人, 不可能去创业, 更不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1994年德国总理科尔曾经说过:“新的毕业生要早日成为一个独立的经营者, 不仅是自己创业, 还要能为别人创造就业岗位。”1995年亚太地区在澳大利亚召开的职业教育研讨会上, 把“小企业家人才的培养问题”当成了一个重要议题。面对国内外就业形势, 面对世界潮流, 我们要引导学生早日培养创业意识, 争取在日后走出社会, 成就一番事业。要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精神。使学生理解创业的意义, 使学生转变依靠国家、依靠学校、依靠父母就业的依赖思想, 树立创业光荣、自谋职业大有前途的观念。如何树立学生的创业精神呢?除了尽量采用案例教学外, 还要让学生走上社会, 自己调查研究, 通过访问成功小企业, 尤其是向职业学校毕业生中的成功者请教, 自己感受特区社会的创业大潮, 自己教育自己。

四、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创业知识、创业技术

创业知识是创业成功的必备前提。为了日后的成功, 必须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但创业知识的获得要有一个积累过程。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期间根据本专业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有层次地进行知识的积累。针对自己日后准备从事的职业, 打好专业基础。其次, 要指导学生学好相关知识。同时, 还要学生注意外围知识的学习。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 为学生在日后的创业积蓄强大的后劲, 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为使学生成为复合型、实用技能型的创业型人才, 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职校毕业后能找到一条生存之道, 职校应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 使他们尽量多掌握一些技术、掌握创业的本领。要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学科的整体优势, 充分利用社会职业技能培训资源, 培养学生的多种创业技术。针对不同学生各异的兴趣爱好, 引导他们掌握尽可能多的职业技能。根据特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指导他们学会记帐、打算盘、使用计算机财会软件;指导他们学会驾驶汽车、保养汽车;指导他们学会电工实际操作技能……提供各种条件和可能, 让学生考电工证、电脑等级证、驾驶证, 甚至会计师证……

五、指导学生尽可能掌握企业创办、企业经营的知识和技能

目前, 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也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业空间。社会呼唤着创业者。企业,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细胞, 它的活跃, 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 有着极为强大的推动力。因此, 职校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创办小企业的前期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要教会学生如何作市场调查, 信息收集, 商情分析;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小企业创业方式, 在作全方位摸查之后, 再作一番实事求是的冷静的分析。从而决定是独自创业, 还是联合创业。要尽可能地指导学生掌握企业经营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小企业人财物的一般管理知识、具体操作方法及工作程序。指导学生掌握小企业运作方式、初步的管理知识。利用各学科的综合力量, 不断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从而为培养未来的众多的“小老板”、“小经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

目前, 我们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国要实现现代化, 急需大量的创造型人才。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新能力, 就难以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造型人才越多, 创造速度和效率越高, 他们就会在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为了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为了提高明天创业者的素质, 我们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没有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的学生, 是绝对难以成为明天成功的创业者的。那么, 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呢?一是应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教育首先要强化意识, 要树立坚定的信念, 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职校生虽然总体素质差些, 但他们的可塑性还是比较强的, 对他们来说, 一旦坚定了信念, 再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 创造型思维水平是会与日俱增的。实践证明, 激发强烈的创造动机, 是强化创造意识的中心环节。培养创造性的心理动机应注重求知欲、进攻性、兴趣与爱好这三个方面。二是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思维方式上的特征是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统一, 它巧妙地结合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使新设想脱颖而出。三是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作用。学校教育对创造力培养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从现实的可能性出发, 我们认为应该进一步致力于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知识积累;元认知的开发;人格培养;问题解决与问题发现的技能训练;创造一个激励性的环境;促进发展性创造力向生产性创造力的转换。

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我们应该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通过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对自身潜能的发现和对未来的信心。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深入码头、工厂、企业等, 让学生亲身领略创业的艰辛和幸福, 积累经验, 提高技能, 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年职校生,四十载职业人 篇8

假设小张是一名职业学校学生,他从学校一毕业(18周岁)就在一家汽车厂工作,一直工作到退休。又假设小张的工作岗位是钳工,主要任务是加工汽车零部件,并把加工出来的汽车零件按照装配工序要求进行组件、部件装配,且通过调整、检测和试车等程序使之成为合格的产品。再假设小张工作的岗位和这家汽车厂的汽车制造技术四十年没有变化,不仅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和汽车生产工艺流程没有变化,而且汽车零部件加工所需要的工具也没有变化。果真如此,职业学校的办学就简单了,它只要对汽车厂钳工岗位进行工作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应的课程,然后组织教学就可以了,当前流行的“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原理大概就是如此。如果小张在三年职校生期间掌握了钳工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便不愁度过四十年的职业生涯。

关键是上述假设几乎都不成立。第一,职业学校学生在学校里学什么专业,离开学校未必就从事与此相关的工作,也就是说学服装专业的,不一定就去服装厂的流水线上缝制加工衣服。前些日子到一所职业学校调研,有老师就跟我说他们学校服装专业的学生很多都到酒店当服务员了,原因是嫌服装厂工作辛苦。《2012年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上说,中职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达到73%(高于67%的全国2009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我看这个数字有点高,即使这个数字是真实的,那也还有27%的学生学非所用。

第二,职业学校几乎没有一个学生毕业后在一个单位一直干到退休。“从一而终”的员工现在很难找,尤其是大多数到二、三产业工作条件和薪酬皆不理想的岗位就业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留得住”更是一句空话。虽然,我没有找到职业学校毕业生转换工作的精确数据,但在当今这样一个工作不稳定(以美国为例,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经济系主任斯蒂文斯说,一个人一生从事七份工作;据美国劳工部门估测,美国现今的大学生到38岁为止做了10到14份工作。其中四分之一的人每份工作时间不超过1年,二分之一的人每份工作时间少于5年)成为常态的情况下,职业学校毕业生频繁更换工作怕也是普遍现象,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的“短工化”就是个证明。

第三,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明,以及新工艺、新工具、新装备、新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生产过程的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看一看最近几十年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便可明了一切。汽车本来是偏向于机械配合的一项技术,可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汽车已经由单纯的机械产品转变为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汽车电子技术已经全面覆盖汽车行业:电喷发动机、电动车窗、电动座椅、电控车身稳定系统、电子显示屏、电控悬架等等,汽车电子技术已经成为汽车技术进步的最大源泉。汽车如此,其他产品也不例外。

在这样一个工作时间漫长、工作变动不居、技术更新迅速的社会,在短暂的职校生涯中需要掌握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才能为漫长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呢?根据个人的经历和对周边人的观察,我认为职业学校最重要的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某种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进入职业的敲门砖;二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学习方法,这是进一步发展的有力武器。前者培养起来容易一些,后者要费点功夫。

职校生惰性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篇9

摘要:惰性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乏责任感,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如今的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惰性尤为突出。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学生的惰性心理就像智慧之门的锁,打不开它,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就无法谈起,因此本文对职校学生的惰性心理的形成及对策的研究谈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职校生 惰性心理 成因 对策

高尔基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古今中外的人们无不意识到劳动是人生存的基本要素。一个人是否热爱劳动、是否勤奋努力,是影响他未来发展的关键。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主要是面向企业,培养在基层

环境的影响,或因个人非正常心境的影响,或因大脑皮质的兴奋周期处于低潮的影响而产生的惰性。这通常时间较短。当影响情绪的事件过去之后马上就能恢复正常,惰性也不随之消失。二是疲劳惰性。这是在学生的学习紧张或家务劳动过多时出现的。这时,思维困乏,精神涣散,精力不集中。热衷于自己的爱好,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对于主要事物只是应付,在学校时表现出作业敷衍和拖拉。三是习惯惰性。由于缺乏严格要求,长期懒惰敷衍而形成习惯。这种惰性具有顽固性的特点,一般表现在家庭富裕,娇生惯养或好说好动不守纪律的学生身上。四是生理惰性。这是因身体有病,生理发育不全所表现出来的惰性。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表现在少部分有生理或身体负病的学生身上。

二、学生惰性心理的表现

1.心理自卑,不自信。学生表现出自我迷失,怀疑自己的能力,大多由于生理惰性引起,长期的失败心态加上缺乏表现机遇就会让学生形成“照猫画虎、照本宣科”的生活学习方式。宁可和别人一起错也不愿出一把风头。

2.思想懒散,甘守平庸。对学习生活不肯下苦功,懒得动脑、动手;对学习上遇到的难点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敷衍塞责,遇到问题爱找客观原因,推卸责任,得过且过,安于现状。

3.自以为是,盲目自满,不思进取。不愿接受新的事物,以为自己处在“高位”,盲目地乐观与自信,沉湎于过去的成绩上,不思进取,不愿接受新的学习方法甚至对新事物产生抵触情绪,采取逃避或排斥。

4.因循守旧,思想僵化。把所有事物都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胆小怕事,不敢创新,总走“套路”“老路”,学习模式化,人格奴隶化。

三、克服职校生惰性心理对策的研究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结合懒惰心理的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孩子的懒惰心理进行矫正。

1.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水平低表现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为学习动机的不足所产生的惰性心理

所抑制。要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学习动机是一个关键.具体来说是:

(1)要巧用奖励与惩罚。对惰性较强的学生而言,最大的奖励莫过于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微笑等社会性强化。惩罚包括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和取消某种喜爱的刺激(如取消娱乐活动等)。

(2)要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目前教学中的弊端之一是过于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而竞争中优胜者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学生是竞争的失败者,极易诱发学业不良学生的自卑、自暴自弃心理。因此,应通过采用鼓励性评价,淡化竞争气氛,用类似分层作业的方法提倡互助与协作,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3)进行有效的归因训练。德威克指出:“习得性无能学生常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低下;而自主性学生则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程度不够或策略不对。”两类学生的目标和信念不同,其归因也不同。

(4)创设成功的机会。惰性心理强的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同时要给他们树立一些成功的榜样,因为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5)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胜任感。将学生改变为用自己的现在同自己的过去比,就能使之从自己的进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因此,在对懒惰学生个别辅导中,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制订个人的目标与计划,并制订出落实这些计划的具体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进步,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2.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的方法、师生关系、教学效果、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注意和了解程度、赏罚情况等。调查表明:27%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

一、枯燥;26%的学生是因为应付各科学习和作业太累失去了学习兴趣;13%的学生觉得学好学坏一个样;34%的学生认为学习

是件痛苦的事情。一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他们或者对学习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或者对学习产生焦虑,或者对学习产生恐惧,或者会由于连续的失败而逃避或回避学习,或者出现学习抑郁症如食欲不振、孤独、懒散、过敏、闷闷不乐等,由此学业就会下降甚至学业不良。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在传授这些知识时,有赖于教师用新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有趣的内容与枯燥的内容交叉进行,并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东西。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教学内容过深,学生畏而却步,会减低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过浅,唾手可得,也会丧失学习兴趣。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注意深浅得当。

(3)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特点,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往往是由该学科特别有趣所引起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掘学科知识中那些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诸如语文的文情诗意,数学的奇思妙想等,以期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特殊兴趣。

(4)及时帮助学主解决学习困难。学生在各科学习的初始阶段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即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度过这些难关,学生就能顺利地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兴趣也会渐趋稳定。闯不过这些难关,学生在学习上就会困难重重,学习兴趣就会锐减,甚至会感到味同嚼蜡。难点或关卡是学生兴趣和成绩的分化点.3.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差错,有利于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攻克难关的习惯。在学业不良的学生中,有的学生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同学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目光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他们去攻克困难。此时,教师或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于

鼓励的话,都可以使他们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其次,帮助他们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学校里的学习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此外,教师要教会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使之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总之,关注学生生命的和谐、全面发展,在时间上要求我们不能只盯着职校生的今天,而应该更多的思考职校生的明天。惰性对于职校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理顽疾。此病最易感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一旦遇到难题,意志稍一松懈,就易滋生惰性。如不及时克服,还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惰性对职校生带来的严重危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发挥学生的良性心理的积极作用,抑制惰性心理的发展。用智慧的教育培养出勤奋的职校生,才能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会做人、会学习的人才,为社会主义中国的繁荣着色添彩。

小议职校生创业教育 篇10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内涵;创业能力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带来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巨大的就业压力就是其中的一个颇为头疼的问题。而每年中职学校都有大量的毕业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这在这种强大的就业压力下,能顺利地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职业教育,应该把职业教育引领到一个新的高度,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就业型的教育,更应该是一种创业型的教育。

什么是创业教育呢?它是培养被教育者的创业意识、思维以及技能等各种创业所要求具有的综合素质,并最后让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对于中职学校来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强化他们的专业实践教学,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基础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创造能力的自觉创新创业者。

中职学校如何能在这么短的三年时间之内就培养出学生各方面的创业基本素质呢?

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个关键的问题: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中考的失败者,在初中时常常是被别人嘲笑轻视的对象,所以必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意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们也是可以通过创业获得成功的。

曾经有调查称,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来自“三无”家庭,所谓“三无”就是指既无钱、也没权、更无势,所以在创业时他们不会有太多的强有力的后盾去支持他们,所有的困难都要靠他们自己去解决。

正因为以上的一些因素,作为职业学校更应该注重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去弥补他们“先天的不足”。如何做呢?我们应该根据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以加快以下四个方面为抓手,来不断地向目标靠近。

一、加快教学与课程内容的更新

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和手段是课程,而处于教育教学改革核心地位的就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所以我们开展创业教育设置教学与课程内容时应该以“加厚基础、掌握技能”为主要原则。对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要详细研究,例如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如何联系,实训课与专业理论课之间怎样结合等。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和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有机的创造性的组合,加强教材中对于创造力培养的课程内容的积极地开发,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思维或能力的环节,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创新思维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合理设置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

二、注重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

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其实都离不开过硬的专业技能,职业学校的中心任务就是专业技能水平培养,专业技能更是学生参与激烈社会竞争的根本。在这种情况下职业学校应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方式,转变原先的重视理论知识传授为重视培养专业技能水平。在培养的过程中应努力提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及反复现场操作、揣摩技能的机会,通过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创业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职校生除了具有基础理论知识之外,更掌握了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在顶岗实习时也练就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能够自我创业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三、营造创业教育的氛围

比如说可以在校园内开展一些跳蚤市场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加,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创业的艰辛;也可以请已毕业学生中的创业者来为学生做讲座,介绍他们创业成功的过程、体会,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知道创业是艰苦的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为学生树立走创业道路的信心;还可以开展一些系列就业指导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看到,就业形势严峻,竞争越来越激烈,激发一些具备创业能力的学生敢于走创业道路。也可以开展一些主题为创业的活动,结合各个专业不同的特点,确定一些创业特色内容,给学生营造出特有的创业教育的氛围,形成颇具特色的学校校园文化。

四、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虽然职校生在某些方面比普高类的学生要落后一些,但我们应该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无限的潜力,职校生也不例外,他们也具有创造的能力。职业学校只要能够对学生内在潜力进行充分的挖掘,对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进行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就能被充分的激发,从而实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当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就是创业教育,它是伴随着知识经济的降临而萌发的。同时它也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因为它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更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当职业学校面对挑战时,想要扩大创新创业意识在学生中的影响,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积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努力营造人人思创新、个个能创造的良好氛围,这样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才能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志刚.网上创业理论与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3.

[2]姜国荣.创业导论-创业意识与企业家精神.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04.

[3]侯慧君.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11.

浅析职校生的礼仪教育 篇11

一、对职校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一) 礼仪教育是当代社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

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激烈的环境下, 用人单位愈来愈重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考查。在众多的求职者中, 常常是温文尔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彬彬有礼的学生更能获得考官或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 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文明素质, 更有助于他们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

(二) 礼仪教育是塑造职校生良好职业形象的需要

良好的员工职业形象是打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员工的良好形象常常是企业形象的最佳代言。对即将走进企业成为企业员工的职校生进行礼仪教育, 能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既充满自信, 又富有热情和责任感, 既举止优雅大方, 又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 从而在他们身上体现现代企业的良好形象。

(三) 礼仪教育是提高职校生情商的需要

情商是人的情感或社会技能, 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职校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成长期, 他们的情商特点表现出鲜明的成长性、不稳定性、可塑性。而对职校生进行礼仪教育, 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掌握自我情绪规律, 提高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形成不骄不躁、充满自信、乐观向上的品格, 做事富有热情, 善于用各种礼仪技巧与人沟通,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情商, 可为学生的发展播种成功的因素。

二、当前职校生礼仪缺失现象和原因

近年来,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 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 尽管职校生的思想状况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趋势, 但是职校生中一些缺乏礼仪规范的不良行为习惯依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些学生缺乏社会公德, 不关心别人, 不尊重别人, 以自我为中心, 在仪表行为、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尊敬师长、集体活动、社会交往等方面不懂礼仪规矩, 甚至随心所欲。

究其原因:一是家庭方面。一些家长不重视礼仪, 特别是在他们情绪不好时就简单粗暴地打骂、讽刺、挖苦孩子, 给孩子做了错误的“礼仪示范”。二是学校方面。在德育教育中, 对学生灌输道理多, 行为训练少, 缺乏爱心、耐心和疏导。三是社会方面。拜金主义、垃圾文化对学生造成了强烈的不良示范。

三、对职校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 以学生为主体, 注意因势利导

对于职校生来说, 他们同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期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礼仪修养, 在社会上展现出个人的风采。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应该因势利导, 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 从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仪容仪态入手, 通过学习讨论、观察思考和训练模拟, 让学生在学习思考和展现自我的过程中, 认识到什么是当代职校生美好的精神面貌和个性形象, 什么是有悖于礼仪和社会公德的个性形象, 从而达到矫正不良习性、展示良好仪表形象的目的。

(二) 以兴趣为老师, 调动情感学礼仪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教师应运用以情激情、情感共鸣的方法, 调动学生情感, 让学生主动带着自己的主观情感去领悟礼仪行为。如在教学中, 笔者用带情感的语言和学生互动, 用规范的接物方法、走姿、坐姿、手势做示范,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对学习礼仪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制定《礼仪常规》, 建立有效评价机制

人们常说:“学校无小事, 事事教育人。”要使礼仪教育的内容具体化, 制定《礼仪常规》是一个好办法, 它可以对学生的基本行为起到引导、约束的作用。

建立礼仪有效评价机制, 将礼仪表现作为职校各类评优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规范职校生自身行为, 使他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逐步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例如, 南开学校的创始人严修就非常重视礼仪教育, 并使其制度化, 他制定的《客止格言》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基本的仪表举止做起, 加强礼仪修养, 从而培养出了举世公认的有非凡气质和优雅风度的政治伟人周恩来。

中职生健康性取向教育不容忽视 篇12

1 当前我校中职生同性恋状况

为了解我校中职生同性恋状况, 笔者采用自编问卷, 对2012级不同专业共250名学生的性取向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双性恋学生占6.0%, 同性恋占2.6%。这表明, 我校有相当部分学生有不健康的恋爱倾向。如不及时引导, 势必会影响其他学生。2011级有一对女生公开在班内谈情说爱, 学生有反感、默认等反应, 还有部分学生是观望、不理解。扮男生角色的女生穿衣打扮越来越男性化, 言行举止也刻意效仿男性特征。据了解, 该生刚入学时, 着装打扮都是女性化的, 并没有性障碍倾向。在一次大病期间, 她得到了小兰 (化名) 同学无微不至的照顾, 此后她逐渐依恋上小兰。病好后她俩也一直延续这份友情。周围的同学常常开玩笑说她俩像一对小夫妻, 说她俩是同性恋。同学们发现她俩形影不离。男性角色的女生不允许小兰与任何男性交往, 甚至连异性电话都不能接, 并开始为将来毕业后两人在一起生活做规划。这个案例说明, 同性恋已经在中职校园内发生。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教授在2001年做的全国同性恋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 在心理方面有同性恋倾向的大学生占11.4%, 其中女生则多达16.0%, 在男生中占7.9%, 在大学时期同性之间首次发生性接触的大学生占6.0%左右。调查中有同性恋心理倾向和同性性接触的男生与女生无明显差异[1]。另有调查显示, 大学生有过同性亲密行为者占总样本的23.6%, 且初中、高中、大学阶段具有明显的连贯性。大学阶段有连贯行为者占该行为的43.2%;在性行为体验上, 4.5%的人心理存在同性亲密性行为愿望, 大学阶段有5.1%的人获得过同性性体验[2]。

2 对性取向障碍的认识

性取向障碍是指起源于各种性发育和性定向的障碍, 表现为性对象选择上的异常。同性恋指在正常生活条件下, 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对同性成员持续表现出性爱倾向, 包括思想、感情及性行为。在人类同性恋中, 表现程度不同, 一个极端是纯粹的同性恋, 只对同性产生性爱而对异性毫无兴趣;另一些则既对同性, 也对异性产生性爱, 只是偏向程度不同而已。青少年时期是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关键和敏感阶段, 在此阶段开展性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1 中职生同性恋现象产生的原因

2.1.1 个人家庭环境的影响

由于在幼年时期性别角色尚未形成, 家庭环境、幼年时受过的性刺激及反性别抚养和教育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性取向。例如, 一些家长由于对子女性角色的期待, 把女儿当作儿子养, 或是将儿子当作女儿养, 从小在称呼、打扮、玩具、游戏和体育活动方面进行错误的性角色认定, 很容易使他们形成心理定式, 终生难改。

2.1.2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我国性教育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多数家长认为给子女灌输性知识会污染他们的心灵, 而更愿意让子女一门心思地学习。在中国传统社会中, 老师的要求、家长的期望逐渐改变了一些孩子对恋爱对象的定位。

2.1.3 个人行为的决定

一个正常性取向者在与异性交往中受挫, 异性恋感情得不到正常的发展或有过不愉快的感情经历, 由于同性之间方便接触, 容易使异性恋感情空位的正常性取向者陷入这种充满诱惑和刺激的暖昧中, 产生同性恋倾向。

同时, 媒体、网络的迅速发展, 各种书籍、动漫、电影对同性恋的揭露和公开, 误导中职生认可和崇尚同性恋, 认为是校园的一种“时尚”, 致使一些正常性取向者愿意并乐于称自己是“同性恋”或“双性恋”。

2.2 中职生同性恋的弊端

有些中职生开始同性恋后, 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会因为同性恋引发自我认知障碍, 认为同性恋是不好的但又无法纠正, 引发心理冲突不能调和, 于是成为了心理疾病。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 甚至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有的同性恋学生担心被同学嘲笑、贬低, 有的担心受到家人的反对, 还有的担心艾滋病、传染病等, 这些困扰使他们无心学习, 每天生活在彷徨迷茫之中, 给自己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

3 措施

大部分中职生正值青年前期———性心理适应期, 此阶段性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在性教育领域一直处于摸索中, 多年来对性教育问题一直是遮遮掩掩, 因此, 我国青少年在性生理和性心理方面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的调查结果显示, 同性恋者的身份认同时间最早在14岁, 最晚在29岁, 中位值是18岁[3], 正是我校学生在校的阶段。按照各年龄段人群心理发展的特征及其心理卫生的规律, 女性从十一二岁左右生殖器开始发育, 至十三四岁出现月经初潮, 这标志着女性发育即将成熟, 男性15岁时睾丸的重量才接近成人, 16岁左右出现首次遗精, 意味着男性性机能的成熟。性器官和性机能的成熟, 一方面刺激了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觉醒, 另一方面也给青少年带来与异性交往和性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青春初期 (15~18岁) 随着性生理的发育及性心理的发展, 青少年产生了性意识萌芽, 并逐渐出现了性意识、性欲望及性冲动。青年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身体发育基本成熟, 在这一阶段, 人的性成熟过程已经完成, 因此青年期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少年期减慢。青少年期生理发育的迅速及心理发展的滞后, 使得青少年生理成熟早于心理成熟, 因而常显得身心发育的不平衡。如出现性心理问题, 有些因为在少年期对性心理的无知、性欲求的过分压抑自责导致性心理障碍, 有些学生便通过不健康的网站等渠道获取相关知识, 造成不良性倾向。所以学校应在学生入学开始就进行性教育, 使青少年具备性道德观念, 学会控制本能的性要求, 不对他人造成骚扰, 不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3.1 拓宽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领域

当今社会, 媒体、网络发达, 使学生接触的事物纷繁复杂, 而他们的心理尚不成熟, 缺乏一定的识别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班主任应经常深入班级, 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做学生的朋友。这些“90后”的中职生思想非常超前, 自我意识很强, 与年纪大的班主任有一定的代沟。所以班主任应主动接近他们, 尤其对那些来自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学生, 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怀, 在其彷徨迷茫的时候及时拉他们一把。因为这些学生更容易受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蛊惑, 容易盲目效仿, 因而班主任应更深层次地去教育引导这些学生。最令班主任头疼的就是学生的恋爱问题, 虽然严禁在校生谈恋爱, 但还是屡禁不止, 有些学生因为恋爱问题而滋生打架事件, 有些学生因为失恋而对生活失去希望, 有些同性恋者因一方对其他同性或异性有好感而产生怨恨心理等等。面对学生恋爱问题, 作为班主任, 宜导不宜堵, 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耐心细致地讲明道理, 切不可简单粗暴责备, 因为那样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 还会使事情走向反面。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恋爱是不能禁止的。”苏联姆林斯基也认为:“对学生精神生活和他们隐秘的角落采取粗暴的态度, 最容易从男女青年的相互关系中驱逐出一切高尚、有道德的、明快的审美情感, 并把爱情的生物本能的一面推到了首位。”所以, 班主任要注意把握分寸, 要有体贴入微的态度, 让爱情作为一种能使人高尚的珍贵情感, 走入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去。

3.2 积极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校应积极主动地加强健康文化宣传教育, 引导和鼓励两性之间正常的交往。开设中职生性知识与文化课程, 让中职生了解个人的心理和生理现象, 掌握科学的性知识, 树立健康的性观念, 拥有一个道德的、符合现今社会的正确的性取向。

3.3 提供多种专业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1) 专业的心理咨询。有些中职生同性恋者是非常排斥异性恋的, 而有些则不是。对于排斥异性恋的中职生, 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角度为其分析压力的来源, 提供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2) 开展校园内网上咨询。心理咨询教师通过聊天的方式, 能及时准确地了解中职生同性恋者的心理状态, 从而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其解除心理上的困扰。通过网络心理咨询, 同性恋者能够放松心情, 敞开心扉, 诉说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3.4 用真挚换取中职生同性恋者的信任

心理咨询教师或班主任用真挚换取同性恋者的信任, 使其道出内心感受, 缓解心理压力, 慢慢地形成正确的信念, 这是“人本中心”疗法的观点。

3.5 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由于中职生同性恋群体是一个弱势群体, 当发现有人处在心理危机时, 要及时提供帮助, 使其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 及时解决危机。性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职生同性恋教育可以采取开设专业课程, 办讲座, 召开主题班会, 办校园科普板报等形式, 使同性恋中职生掌握必备的性知识, 自觉养成良好的性心理, 形成自尊、自强不息的优良品格。通过充实和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 用知识滋养他们的身心。

总之, 加强中职生健康性取向教育, 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不断完善和健全人格, 拥有与社会相适应的身体、心理素质, 顺利完成学业, 走上工作岗位。

摘要:中职生恋爱问题一直是中职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尤其是目前出现的同性恋现象, 更是我们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从分析同性恋产生的原因入手, 提出解决这一难题的措施。

关键词:中职生,性取向,心理教育

参考文献

[1]潘绥铭, 杨蕊.性爱十年:全国大学生性行为的追踪调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2]严由伟.两所师范院校大学生同性恋亲密行为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3, 24 (2) :141-142.

为职校生职场通行提供教育支持 篇13

为什么职校生出现频繁跳槽现象?究竟是职校生的职业道德缺失,还是企业对职校生容忍度和耐心的缺乏?我想没有必要对职校生太过苛责,关键是为职校生职场通行提供教育支持。

完善职业道德教育。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职校生的技能和业务能力,更需要的是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职校生要想学成学精成为企业骨干,至少要经过3~5年的苦练和打磨。而一些职校生显得过于浮躁、急于求成,满足于一知半解、盲目跳槽。这是一种不尊重企业投入和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职业学校有必要加强学生工作责任感、企业主人翁意识、工作先付出后回报等方面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明确的就业目标选择、朴素的职场价值观、忘我投入的专业志趣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的工作态度、务实的作风和良好的职业品质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只有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能吃苦耐劳的员工才会真正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才能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员工。

补上职业操守教育。职业操守是员工从事职业活动中必须遵从的最低道德底线和行业规范。工作上多数职校生的智力和工作能力相差并不大,工作效率和业绩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因此职业学校要补上学生“职业操守”教育。教育学生树立诚信的价值观——在业务活动中一贯秉持守法诚信;养成遵守公司(单位)法规意识——遵守一切与公司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公司资产安全——保证公司资产仅用于公司的业务;正确并诚实地制作工作报告——这是每个员工的基本责任;不要泄密给竞争对手——不要将所知悉的有关所在公司或其他公司尚未公开的消息泄露给竞争对手。始终坚持职业操守,以诚信的方式待人处事,是职校生的立身之本,也是自身的切身利益所在。

上一篇:经济学经济博弈论论文下一篇:杏林子散文《生命,生命》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