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残疾儿童制度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爱残疾儿童制度(精选6篇)

关爱残疾儿童制度 篇1

宋世乐

20***

在假期即将到来时,我参加了班里组织的关爱残疾儿童的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对残疾儿童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更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有了深入的了解。当我回顾自己的生活时,不禁想到了这样一句歌词:怎么去拥有一道彩虹,怎么去拥抱一夏天的风,天上的星星笑地上的人,总是不能懂不能知道足够„

我们去的是杭州临平的残障儿童福利院,去的同学分小组和小朋友们沟通,几个同学负责一个小朋友,大家分工很明确,一部份的人去帮忙打扫,一部份的人去陪孩子们玩。福利院的布置看起来还是很温馨的。墙壁以蓝色为主体,上面绘有各种美丽的小鱼、海带、海星、听说这是孩子们自己画上去的,会让人有一种广阔明亮的感觉,这也许就是这个福利院的用心之处。在大厅中有一个很大的镜子,地面很干净,再加上光的反射,屋子显得明亮的多。

我的心里有一些忐忑的感觉,因为我从来也没见过这些孩子,和这些孩子们也没接触过,不知道怎样才能和他们相处好。当我们踏进大门,第一眼看到这些小孩子的时候,感觉到他们在外表上和我们没有什么太多的不同,只是有的孩子肢体上不太协调,后来在逐渐的接触当中,我慢慢的开始发现他们的不同之处。

之后福利院的护工给我们找到一个教室,拿来了一些球、粉笔、还有各种的玩具。就这么点东西他们就已经很开心很满足了,这就是他们最简单的幸福了。我们玩的很开心,因为他们真的很容易满足。他们很喜欢在黑板上写字画画,而且写字真的是很棒,其中一些特别喜欢照相,喜欢摆出各种pose,还有一些特别有领导能力,组织我们表演各种节目。可是也有一些不愿意说话的孩子,我记得有一对双胞胎小姑娘,一个还比较开朗,另一个一句话也不和我们说,只要我们过去,她就走开,以至于我们都不敢接近她,怕她不喜欢,怕她害怕。还有一个男生看起来像是成人的模样,可是他不会说话,交流起来很费劲。就问他多大了就用了有十几分钟。最后告诉我们是17岁。在交流过程中看出他很着急和我们交流,他的眼睛里也会表现出各种表情,看到孩子想说话说不出,想表达却又表达不出来的样子,我们不仅着急,而且更难过。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不经意之间我发现一个小女生,竟然在垃圾桶里找东西吃,我阻拦她,她很不理解也表现得很不高兴,就那么跑开了,留我一个在那里想,孩子们身上或许有太多太多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而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他们比起来真的是太幸福了。他们无奈的生活在这种环境,这都不是他们的错,却要默默的承受。他们也许还小,不知道也不明白自己和别人到底有什么不同,但长大以后他们会有充足的勇气和信心生活下去吗?

我们要走了,当护工试着要把玩具收回去时。他们的表现和开始变得不一样,他们显得有点暴躁,不愿意把玩具还回去,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护工的表情由和蔼变得严肃,然后你就看到他们只有乖乖的站好队拿出自己的小手,向前看齐。一个一个地走回寝室,他们真的也不舍,其中一个同学安慰他照顾的小孩子不要哭,还有相互约定我们会经常来看他们的,也有一些在挣扎的不愿意听老师的话,我们就在他们这样的回寝室中的背影中,和他们告别了。

经过一天的相处,这时的我才真正的明白他们的不同。因为语言的那一道坎,他们也许很努力很努力也不一定能够能和你说一声“姐姐好”,那抹胆怯是他们抹不去的,也许他们是想的,可是有些行为真的就不是他们能控制的,乱抓、乱抢、乱扔„„

和他们分别以后,不知不觉的大家都变得低落起来,莫名的伤感溢上心头。是因为不舍,也是因为悲伤,真的只有接触了,才会知道那份刻骨铭心,真的因为经历了,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幸福。当你亲眼目睹了这些神情言行举止各异的孩子时,心里有一种无法言语的酸楚。虽然我没有去救助这些孩子的大能力,但我要尽我所能奉献的绵薄之力。通过这次实践,我的心为残疾儿童们触动着。他们给了我太多的心痛与感动,我知道只有感性的理解与支持是不够的。要积极地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对。所以,我会积极帮助智障病人的家庭正确认识疾病的性质,减少家庭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和对孩子生病的自责和内疚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与专业人员配合一起训练和教育孩子,而不是将他们遗弃!

关爱残疾儿童制度 篇2

1. 残疾儿童的入学率低。

在我国的特殊教育教学中, 残疾儿童的入学率相对较低。而所谓的入学率则是反映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一大重要指标。在我国的残疾人抽样调查中, 我国只有60%的适龄残疾儿童正在接受义务教育, 而未能适龄入学的残疾儿童多达40%, 由此数据说明我国的残疾儿童入学率是十分低的。而在我国一些相对较为偏远的地区, 没有入学的恰好是残疾儿童, 由此可见, 残疾儿童自身残疾的障碍直接导致了儿童生活的各种障碍, 从而导致了残疾儿童入学率低下。

2. 教育教学水平不齐。

在我国的特殊教育教学中, 最大的特色在于其进行着融合教育, 为了更好的探索我国残疾儿童教育出路, 我国在1987年开展了“随班就读”的教学实验。尽管此政策已经推行了20多年, 但是仍然面临着众多的困难, 而随班就读的政策也并未真正的落实到地方, 其保障体系也未能真正形成。诸如:管理制度、工作制度以及教育教学保障机制等相关的教学体系。同样, 小学残疾儿童教育教学中存在众多的特殊需求, 例如:英语教材的需求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器材。正是因为如此, 我国才出现了随班就坐以及混读等现象。

二、如何有效改善小学残疾儿童英语教学质量

1.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是进行日常教育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教学形式, 同样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进行的主要学习活动, 因此, 课堂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 以学生心理特点为基准。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中, 应当从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角度出发, 有效的制定相关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备课的时候, 应当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 同时, 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 有效并且全面的设置相关的英语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仅应当注重优生的需求, 同时应当注重学困生对学习的畏惧心理, 有效的进行英语教学, 从而使得全部同学都能拥有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注重对师生关系的维系, 同样,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是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 因此,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环境的关键。那么, 如何有效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呢?尊重理解是首位。在进行英语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当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 学生无论是在何种阶段都有着自身的看法以及见解, 他们有自己的尊严以及想法, 教师如果想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其前提务必尊重学生, 尤其是针对自信心不强的学生而言, 教师更应当表现出自己对学生的关心以及尊重、理解。 (3) 有效的开展合作式教学。教师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当充分的认识到英语是一门实用的语言学科, 是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有效工具, 从英语的学习特点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平等的, 同样, 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积极和谐的、宽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真正没有心理压力的进行学习, 勇敢的表现自己, 取长补短, 从而在不同的思维碰撞下产生智慧的火花。

2. 调动课堂教学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 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但是现如今的英语教学, 教师往往一味的追求英语成绩的好坏, 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使得学生对英语课产生了应付心理。同时,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自控能力较差, 残疾儿童自卑, 注意力难以集中, 英语学习非常困难。正是因为这样, 教师更应该注重课堂教学活跃度的营造, 让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良好的学习。为更好的营造氛围, 教师应当采取各种措施来引导学生, 鼓励学生。首先, 教师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 应当合理利用英语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及比赛竞赛活动, 来进行教学。如在讲解动物英语名字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动物扮演, 这样一定程度上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目光,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其次, 教师可以采取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你来比划我来猜”这样一种比赛, 让学生参与其中, 在快乐中成长学习。总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同样, 兴趣更是推动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 因而, 教师应当充分的利用英语学科特征以及学生自身特征, 对残疾儿童进行平等教学, 采取各类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3. 配备相关的教学器材。

由于残疾儿童自身的限制,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残疾儿童对教学器材有着特殊的要求, 例如:盲板、盲笔以及盲文打字机等相关的特殊教学器材。因此, 特殊学校应当配备充足全面的特殊教学器材, 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 真正从根本上关爱残疾儿童, 让残疾儿童体会到温暖以及希望,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小学英语学习。

4. 普及全民教育。

在我国的特殊教育教学过程中, 应当全面的普及全民教育, 呼吁仁爱, 为帮助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教学做好准备, 全面的加强宣传的力度, 更好的让残疾儿童体会到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 秉承“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残疾儿童教育现状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尤其是小学残疾儿童的英语教育教学。英语是小学教育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而我国的特殊教育教学正处于起步阶段, 其发展速度缓慢。同时, 我国的残疾儿童的教育教学现状中存在着众多的缺陷, 也正处于特殊教育不断发展以及尝试的阶段。因此, 在我国的残疾儿童教育教学过程中, 应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配备全面的教学器材, 更好的保障小学残疾儿童英语教学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邱丽.残疾儿童家长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1.

[2]张朝志.广西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现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1.

[3]谷长芬, 陈耀红, 曹雁.北京市0~6岁残疾儿童家长教育需求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12, (04) :14-20, 43.

关爱残疾人共享社会成果 篇3

摘 要: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是我国面临的复杂社会问题,要想给残疾人一个更好的就业机会,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教育。在职业技能教育过程中,根据残疾人心理特点—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观念,接受多元化技能教育。带残疾人走进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其更好的融入社会,独立与社会。为残疾人塑造完美人格,共享社会成果。

关键词:残疾人;技能教育;残疾人就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382-01

一、促进残疾人职业技能发展的重要性

在第二十四个全国助残日到来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梦也是残疾人的梦。为残疾人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这不仅关乎残疾人的生存状态,更关乎国家的稳定和谐。残疾人就业已是迫在眉睫的难题。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需要稳定作为前提,残疾人是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只有社会的每个部分都健康、良性地发展,社会才有可能向健康、进步的方向发展,也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

古今中外,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自尊自立、奉献社会的奋斗事迹不胜枚举。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在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残疾人中涌现出一大批像张海迪那样的自强模范,他们身上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之义。

二、发展残疾人职业技能教育的途径

1、针对残疾人心理特点——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劳动意识培养

在德育课中灌输残疾学生初步具有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生活与劳动课的兴趣,是劳动意识深入心灵。我们的学生要经常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来了解社会,学好本领,将来去改造社会。

引导学生去体验父母生活的艰辛,了解父母的职业特点。作为老师要让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做亲身体验,并交流畅谈体验的酸甜苦辣……学生心灵中那份对父母长辈的亲情必然被激活、催化起来,产生强烈的深刻的生命力,为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创造条件。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要通过一定的劳动实践来进行,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每天给学生安排一定量的劳动,由简单到复杂。不光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还要求“家里的事情主动干”,“不会的事情学着干”“集体的事情抢着干”等。

“言教不如身教”,在学校大环境中,教师不要做指挥,更要作榜样,起带头作用。再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教育方法。比如:奖励教育、主题班会表扬、行动感染。

2、开展劳动技能课,改变单一教学模式,创造多元化学习环境

由于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要想让残疾人拥有一门技术性的技能,必从教学的根本上进行改变。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模式就是对残疾人技能培训的教育理念。就现在我们该校的实际情况举例:残疾人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边学边练;实习与社会岗位相结合;学校与技能培训学校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并兼顾残疾人生理心理特点设置多元化模式课程。在多元的职业教育过程中,我校就取得了完满的成绩。例:我校与技能培训学校联合办学。照顾学生不同的残疾状况,分为不同的职业教育。有的进行汽车维修;针对女生进行面点师培训,针对男生进行汽车保养培训,有一技之长的进行计算机培训、冰壶、飞镖培训,使学生的潜质得到最大的发展。教育过程中,由专业导师和专业手语老师翻译,一边指导和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研究氛围浓厚,有的学生参加全国面点师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结业成绩更是硕果累累。这也充分证明了多元化职业教育为残疾人培训打开了一扇窗。

3、带残疾人走进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帮助残疾人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在校期间,多组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我校举行的活动如下:帮助农民伯伯摘棉花;自己制作工艺画进行义卖活动;自己制作陶艺进行展览;学习面点师,参加残疾人面点大赛;跟着汽修师傅学技术。这些多种多样的活动不仅充实了残疾人单调的学习模式,还丰富了他们的阅历经验。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要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发生改变,调整自己眼高手低的心态,懂得只有肯吃苦、能干、勤快,就一定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4、开展职业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辅导

残疾人实操能力薄弱,缺少忧患意识,缺少兴趣的方向性和职业规划。在他们心中,认为学校给找不到好工作,我也没办法,能动性差,找不到好工作,工作辛苦、环境差,他们就认为学校是骗人的。在进行职业教育之前。要先给残疾人进行思想教育。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举一些师兄师姐成功的例子,用眼前人做榜样能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看一些法律宣传片和生活教育片,让残疾人了解就业形势,珍惜学习的机会。

5、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为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管理,规范培训程序,提高培训质量。我校在高中阶段提前进行理论学习的衔接和培养,让残疾人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接受多元化的知识。针对这些问题,在培训前、培训中老师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了解残疾人不同的特点,为职业技能教学做准备。考虑到他们学得慢忘得快的特点,老师在技能培训过程中强化残疾人基本功的训练。在练习指导时,多督促,严要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残疾人学习的兴趣。同时注意理论教学与训练相结合,做到每次既接受新知识,也动手实际操作。

6、增强残疾人法律意识教育,帮助其更好的融入社会,独立于社会

关爱残疾留守儿童策划书 篇4

一、项目:抚尘暖心行动,关爱残疾留守儿童使者培养计划

二、项目类型:为儿童服务类

三、执行机构

四、活动背景:

智障儿童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占我国总人口的1%。1000多万双天真的眼睛等待着另外99%的关注和帮助,虽然社会上关于智障人群有所关注,但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不尽了解,关爱智障儿童的成长和生活,他们需要我们更多人的尊重和呵护。

五、活动目的:

关爱智障儿童,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尽志愿者之力让他们在更多的呵护中茁壮成长。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关心,我们的微薄力量,让那些单纯、无忧无虑的孩子可以拥有美好而健全的童年,可以快乐的生活、成长。与此同时,发扬工商学子关爱他人,积极奉献的精神,培养无数学子有耐心,有爱心的美好品德。用我们的一点点时间为需要我们的儿童创造一个愉快、完整的童年。

六、活动时间:

2016年4月至12月

七、活动地点:

奎文区儿童福利院及相关贫困家庭 负责任人:李荣利,鲍硕,周瑞发,牟文瑞

八、活动准备:

1.志愿者招募。为项目的开展组建志愿者队伍。

2.志愿者培训。提升志愿者的综合素质,以为服务对象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保障项目安全、顺利开展。内容包括志愿者上岗培训和岗位能力培训,如志愿者的基本素养和礼仪、阿兹海默症的相关知识、基本的社工理念和服务技巧等。

3.4月1日,志愿者根据无课表的情况,一定量的人数固定一天到残障院志愿服务。

4.4月-12月组织人员,在活动中负责拍照,活动后写新闻稿以及在校园网上进行积极宣传。5.宣传海报准备义卖海报;

6.联系外联部,为残障儿童六一儿童节表演节目拉赞助。

九、活动安排: 活动一

1.在奎文区中共清池街道东风东街儿童福利院,进行定期的志愿服务。

2.每次10个志愿者(最少限定人数,也可增加人数),分两组,两个活动地点分别5人,每组各一个负责人。

3.儿童福利院主要是年龄在10岁以下的低龄儿童,生活不能自理,多患脑瘫、自闭症等疾病。志愿者主要负责: 方案一: 14:30-15:15在室内上课期间指导儿童和老师互动,领导他们做出老师指示的动作,引导他们回答老师的提问; 15:30-16:15在室外上课,保护儿童的安全;

16:30-17:20制作简单教具,例如简单几何图形剪纸,还可以像残障院提供废纸供画图使用; 17:20-17:30打扫室内清洁。方案二: 14:30-16:00带往超市教他们认识生活用品;

16:30-17:30教他们学习体育运动,例如:篮球、羽毛球等 4.对年龄较大的青少年,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志愿者主要负责: 方案一: 14:30-15:15教他们制作手工艺品; 15:30-16:15教他们绘画; 16:30-17:20教他们唱红歌; 方案二: 14:30-16:30带往超市教他们认识生活用品;

17:00-17:30教他们学习体育运动,例如:篮球、羽毛球等。5.6月份儿童节时在福利院中进行志愿服务(具体服务任务听从残障院老师的安排)。

活动三:给予他们身体上的按摩,精神上的辅助,与他们进行面对面,心对心的交谈,使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找出问题原因所在,并及时处理,以保证他们健康的成长。

活动四:与儿童做力所能及的游戏,让儿童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1:猜谜语 2:做表情 3儿童互助游戏

十、活动的目标

短期目标:改变儿童悲观的心里,除去其心中的阴暗

中期目标:增长他们的知识,发展他们的特长,丰富其生活,改变其生活方式。

长期目标:使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形成一种社会关注,爱心人士关心的氛围。

十一、1、直接受益人群 18名留守残疾儿童,人员在18岁以下,部分在相关机构接受照顾。

2、间接受益人群 30名留守残疾儿童家属或其照顾者,给予他们生活的照顾,给他们做好思想工作。

直接服务 实行错时 志愿者培训和团队建设 宣传

十二、“关心残疾留守儿童“宣传活动

活动一:编制“关心残疾留守儿童”宣传手册。该活动旨在增强市民对该留守儿童的认知,提升社会知晓度,加强项目的影响力。

关爱残疾儿童制度 篇5

“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救助流浪儿童”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社会现象。据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这些儿童在生活、教育、安全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残疾儿童由于自身的残疾,也缺乏融入社会,融入学校的动力,也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急需学校的支持和教育,在这方面,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在教育中,我校采取了多项措施,保证了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了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功能。

一、多措并举关爱留守儿童

每逢过年过节,学校都会为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送去慰问款物,使孩子们切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学校积极组织关爱活动,为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学校组织优势,协助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切实维护了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各项权益。

二、家教环节不容忽视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教育。如何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家长怎么看待考试分数„„为有效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成立了“家长学校”,通过组织参观、培训等,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三、开辟“帮扶通道”,学校教职工对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进行帮扶,注重解决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心理访谈,用真心呵护爱心缺位,用细心牵手监管缺位,用耐心关注学习缺位,用热心弥补生活缺位,用真诚的话语重燃残疾儿童的生活希望,用谆谆的教导指引留守儿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刻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四、引导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建立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关系,利用课余时间对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促进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学习成绩的提高;利用假期组织和带领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我校在关爱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问题也比较突出,有些问题需要亟待解决,在今后工作中,要不断提高学校关爱工作的实效,将工作落到实处。

潍坊外国语学校

学校残疾儿童关爱机制及措施多篇 篇6

[篇一:开发区二中关爱残疾儿童工作制度]

2014年开发区二中 关爱残疾儿童工作制度

根据《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残疾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残疾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残疾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将目标落到实处。

1、千方百计使残疾儿童增强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2、真情关爱残疾儿童,开展教职工帮扶活动。

二、主要措施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关爱残疾儿童组织机构,加强对残疾儿童的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班主任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残疾儿童的底数,加强对残疾儿童管理。

3、确保“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要从学习方面对残疾儿童逐一进 行辅导。由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

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残疾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残疾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残疾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残疾儿童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残疾儿童参

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4)、建立谈心制度,要求班主任加强与“残疾儿童”谈心注重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5)、注重心理辅导,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残疾儿童,老师要与学生多谈心,着重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矫正活动。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使残疾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开发区二中 2014年3月20日

[篇二:关爱残疾儿童方案]

古阳中心小学关爱残疾儿童活动方案 促进残疾儿童健康成长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事关社会和谐长期任务,为进一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市、县有关做好关爱残疾儿童工作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学校广泛联系家长的优势,构建农村残疾儿童教育、监护和资助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援助渠道,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优化留守守儿童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本着“动真情、想实招、办实效”的原则,推进关爱活动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家庭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村风、民风建设融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与学校教育各类家庭教育活动相结合,引入亲情电话、心理辅导等载体,依托村委会、家长学校广泛开展多类亲子互动活动。

二、总体目标

以帮助残疾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弥补残疾儿童感情缺失,提高残疾儿童道德素养为目标,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残疾儿童为

重点,广泛开展残疾儿童关爱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残疾儿童工作网络,通过实施关爱活动,使残疾儿童教育成长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创造有利于残疾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对象

全校学生中父母长年或连续3个月外出务工的在家儿童和孤儿、遗弃儿童及单亲家庭儿童。

四、活动内容

(一)建立“残疾儿童活动之家”

学校建立“残疾儿童活动之家”,做到“四有”:有宽敞安全的活动场所,有乒乓球、羽毛球、象棋、扑克等活动器材,有一部亲情电话,有图书室等;设立“三室”:图书室、亲情室、活动室。管理实行“八个一”:一份倡议书、一份成长档案、每学期一封亲情书信、做一次家访、一张爱心联系卡、一个心理咨询台、一部亲情电话、一套规章制度,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活动之家的亲情和温馨。

(二)推行“四个一”计划,广泛开展社会关爱活动。

开展一次征募志愿者行动,在活动期间开展“心手相连”结对帮扶活动;以先进乡镇为示范点开展一次交流观摩活动;对班主任、临时

监护人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知识,家庭教育知识培训活动;1月份开展一次关爱残疾儿童工作评比表彰活动。

1、摸准信息,建立台帐。学校组织班主任对残疾儿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残疾儿童档案。清楚残疾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清楚残疾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清楚残疾儿童病史状况;清楚留守残疾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清楚残疾儿童临时监护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

2、建立残疾儿童监护人的教育指导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班主任或临时监护人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宣传普及家教知识。在残疾儿童家长中广泛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利用节假农忙时节,组织召开返乡家长会,引导残疾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

3、开展关爱残疾儿童的志愿帮扶活动,广泛发动学校力量,组织教师担当“爱心家长”,积极开展针对残疾儿童的各种志愿帮扶活动。邀请“五老”担任校外义务辅导员,积极开展对残疾儿童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和成长教育的“大手牵小手”活动;加强与教师、监护人的联系,保持与残疾儿童对话、沟通,随时掌握残疾儿童的思想动态。积极为残疾儿童提供心理疏导、作业辅导、生活帮助等服务,弥补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做残疾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保

护人,使每一名远离父母的残疾儿童都能“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4、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对残疾儿童进行救助。

5、实施步骤 关爱活动分三个阶段

(一)安排部署阶段(2015年9月1日~31日)。重点做好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全校残疾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10月8日~12月31日)。全面开展残疾儿童关爱活动。

(三)活动总结阶段(2016年1月)。总结活动开展情况,进一步探索建立关爱活动经常化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领导机构。学校成立残疾儿童关爱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留守残疾关爱工作,每月召开一次会议。

(二)构建关爱残疾儿童工作网络。健全以残疾儿童亲属为主体的监护网络,督促临时监护人履行法律责任;建立以教职员工为主体 的学校帮助网络,加强学校与临时监护人和法定监护人的密切配合,建立和完善与监护人的沟通联系制度。

(三)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学校建设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家长学校,加大对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培训力度,提高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育人水平,保障残疾儿童享受平等的义务教育权利。

(四)建立结对关爱志愿者与残疾儿童联系卡制度。

定期召开志愿者、残疾儿童、监护人或临时监护人座谈会,要求志愿者通过书信、电话、面谈等多种形式与结对的残疾儿童进行联络谈心,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要及时填写“爱心联系卡”,记录孩子取得的进步和存在问题及相关活动等。

古阳中心小学 2015.9

[篇三:学校制定关注弱势群体制度及措施]

关注弱势群体的制度和措施

为切实关注弱势群体的工作,保证残疾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和外来务工子女完成学业。学校制定了相关的文件制度及措施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克服困难,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理清工作思路,把握工作重点,努力实现各项指标稳中有升

本期的工作重点是:全面核实我村村民的文化状况,特别是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就读情况;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进一步抓好保学控掇工作;努力完善在外就读学生和十五周岁、十七周岁完成率印证材料的收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三园”式学校;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学校内部管理;进一步做好扫盲工作。

三.工作措施

1.完成对文化户口册的进一步核实工作。9月5日-8日,全体教师进村入户,进一步完成对各片文化户口册的核实工作,核实内容包括人口的生添死减;举家外出和返回情况;新增户;全村人口文化状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

况和辍学情况;文化户口册的滚动情况;户口册的填写情况;四签字手术等。核实要求:规范准确地进行更改,并将更改情况用书面形式向学校汇报。

2.切实做好保学控掇工作。

“保学控流”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为了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校要根据实际,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与镇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村委会的联系,对七至十五周岁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又未入学的少年儿童进行认真清理,并责任到人动员入学,确保入学率达标,(2)加强对在校学生学籍管理,做好未入学学生的动员工作和交叉入学学生印证材料的索取工作。

(3)做好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追踪管理工作,确保小学毕业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入学率达98%以上。

3.关注弱势群体少年儿童的入学控掇工作

(1)关注留守儿童的保学控掇工作,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帮扶制度,深入细致的做好留守儿童思想教育工作,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家庭、生活、学习情况。建立代理家长制,把留守儿童纳入教师视线管理。学校还要建立留守儿童帮扶制度,通过向留守儿童发放“致留守儿童的一封信”,教育留

守儿童坚强留守,铸就辉煌。开展“手拉手”活动,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温暖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确保留守儿童的学额巩固。

(2)要关注“双困生”的保学控掇工作。对于部分家庭经济比较贫困的学生,学校要实行免费就读,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帮助。还要开展“手拉手”活动,向学生捐款捐物,给予适当的减免,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使其感受到学校的温暖,确保学生不辍学。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教师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做到“三个优先”,即课堂上优先提问、课堂外优先辅导、活动中优先照顾,多鼓励、多表扬,努力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真正实现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3)关注残疾儿童

全校师生都要关爱残疾儿童,要尊重残疾儿童,不歧视残疾儿童,来嘲笑残疾儿童。要关注残疾儿童的生活,要给予残疾儿童生活上的帮助。要关心残疾儿童的学习,要成立残疾儿童互助组,要定期帮助残疾儿童辅补由于体残而欠的功课。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的素质,实施义务教育,重在学校教育,关键在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

高教学质量,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保证。

(1)学校要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自身职责,增强依法治教,依法从教的自觉性,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要切实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教学大纲》和各地教学先进经济,使广大教师教学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3)继续加强教师基本切训练和教学法律法规的学习,使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小学教师第二阶段继续教育培训,努力提高教师基本素质。

(4)组织教师继续参加学历提升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层次。

[篇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贫困学生的制度和措施] 戈塘中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 子女和贫困学生的制度和措施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安龙县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精神,落实义务教育的实施意见,切实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贫困学生的“三关“儿童工作,大力开展社会关爱活动,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以下措施: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围绕“三关”儿童让他们得到更多关爱、得到更多扶持、得到更多锻炼,努力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家庭服务。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三关“儿童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关爱学生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作网络,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杨廷江 副组长:韦云霍 成员:肖祥 李其周

三、工作对象与主要目标(一)工作对象

关爱“三关”儿童工程实施工作的对象: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贫困学生。

(二)主要目标:

1.建立“三关”儿童档案;

2.100%的留守儿童都有临时监护人;

3发放一份调查表,调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情况、父母工作情况、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情况。

4、开好一次座谈会,通过交流,向农民工朋友宣传政府对农民工子女的关爱政策,介绍学校情况,了解农民工朋友在教育方面的困惑以及对学校的要求。

5导全校学生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学生,引导和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助残志愿行列。

6通过活动培养残疾孩子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工作措施与办法:

1、密切关注、增强情感投资。学校是他们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

2、对这三类学生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

3、学习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4、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他们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

5、确定监护人员、家校通力合作。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

6、健全档案、及时掌握他们的信息。

7、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感情沟壑。

五、制度与方案:

1、启动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教育,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各年级办公室电话为留守儿童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

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2、各班教师每周与1—2名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3、由年级主任牵头,各班班主任及时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里的烦恼,及时对其进行解答和帮助。

4、成立心理咨询室,聘请有教育经验的老师主动接近问题学生,对其学习、生活加以关注,建立档案,有意识的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在学习习惯、道德认识、思想状况上有所提高,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5、开展关爱残疾小伙伴“五个一”活动:开一个帮助残疾小伙伴的博客;搜集讲述一个残疾儿童的故事;送给残疾小伙伴一个甜甜的生日蛋糕;做一件好事帮助残疾小伙伴解决一个生活小难题;与残疾小伙伴结成帮扶对子成为朋友。

6、教师在班上要大力开展赠一张生日贺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逢假日还可以举行生日party、卡拉ok、讲故事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三关”儿童学生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五、具体要求

1、全校广大教职工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义,要从办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和高度出发,扎实抓好关爱“三关”学生工作。

2、各年级各班要结合本方案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3、明确职责分工。党支部、工会、政教处、教务处、后勤处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密切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活动收到实效,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让我校所有“三关”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4、不断总结经验,突出特色,大力宣传,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关爱“三关”学生。

戈塘中学

2014年6月24日

[篇五:小学特殊群体关爱制度]

小学特殊群体关爱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 “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和教育工作,根据教育局的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及片区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依据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实施教育和教学,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平等对待特殊群体学生,以崇高的师德和深深地关爱促进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时化解学校“特殊学生”可能引发的各种矛盾,达到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二、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八类“特殊群体学生”的界定:

(1)家庭贫困学生;(2)学习困难学生;(3)单亲及孤儿学生;(4)外来务工人员子女;(5)留守儿童;(6)随班就读残疾儿童;(7)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学生;(8)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

四、工作要求:

1.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每学期初,各班班主任老

师对自己班级全体学生摸底排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八类特殊群体学生特别档案,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要求班主任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完成,并由教务处汇总。

2.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经常找特殊学生个别谈话,及时了解思想和心理动态,了解他们的需要,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做好每次的谈话记录。

3.每月通过学生座谈会及家访等方法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爱和跟踪教育,并记录下教育策略、教育效果、经验与教训,学校将定期组织相关的“班主任交流会”。

4.班主任要经常向任课教师、学生了解特殊学生在课上、课后以及作业完成等各方面的情况,征求任课教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形成共同关注、教育特殊学生的氛围。

5.班主任要经常与特殊群体学生的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学生在家、在校表现情况,争取监护人的支持。

6.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要唤起班级全体学生的爱心,让这类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平等的力量,并有计划地帮助残疾学生进行康复训练。

7.实施个性化教育。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在学习方面的特殊要求,通过选课走班制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促进他们的成才和成长。

8.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集体心理辅导,心理课,或者个别咨询等方式,帮助他 们形成健康心理,构建体现包容、平等、关爱等教育理念的校园文化,用学校的文化感染和塑造学生。

9.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特殊学生家长(监护人)座谈会”,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方法交流,家校共同寻找有效策略。

10.每学期结束时,班主任要对一学期以来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写出详实的教育案例。

五、完善保障机制:

1.加强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指导特殊群体学生的能力。

2.完善评价措施。对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在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班主任和教师优先评优并进行表彰。不能出现对特殊学生的歧视和偏见。

[篇六: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具体措施]

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具体措施

多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困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学习与生活,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树立生活自信,使他们时刻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学校的关爱、教师的关怀,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作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 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我校全体同志始终把关心特殊群体学生的事当作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来抓,不断拓宽爱心助学的思路,用我们扎实的工作信服人,用我们真情的行动打动人,让孤残儿童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友善,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增强他们逆境中立志成长、成才的信心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加强领导,我们将爱心助学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工作中来。学校成立了“爱心助学”领导小组,校长郭瑞华同志亲任工作组组长。鼓励教师与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

①建立孤残学生档案,制订各项助学工作制度并对特殊群体学生家庭状况、学生思想、学习情况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进行登记,以便让需要帮助的学生能够得到帮助。②建立受资助学生档案,对凡受资助的特殊群体学生在受资助前后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对比登记和其资助人的情况进行登记,便于帮扶对子及时联系沟通。

③建立“爱心手册”,我们将每一位曾经帮助、资助过特殊群体学生的社会上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登记,附上他们的照片,并肯请他们留下充满激励与爱心的话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捐资助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通过爱心手册让师生去感悟仁慈友爱之士爱的情操,弘扬爱心助学的良好风尚和宣传捐资助学的典型事迹。

④建立跟踪调查制度。这项制度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受资助学生成长跟踪,一是资金使用情况跟踪。学生受到资助,他们的成长氛围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是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帮助一个困难学生,就是挽救了一个未来。保存孩子 的自信,就是保住了一份希望。保证将资金全部用在孩子学习成长上是深入持久推进的爱心助学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将受资助学生学期所产生的费用及时向资助人反馈,向家长宣传“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是家庭社会的希望,挪用孩子的学习费用无疑是在打碎孩子明天的希望。

⑤信息反馈制度:引导受资助学生向资助单位或个人定期汇报学习情况,表达感激之情。教育学生满怀感恩之心,使广大捐助者及时了解受助学生立志奋发学习的情况,增强对爱心助学的了解与信任。爱心助学领导小组还经常召开会议,总结经验,制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帮扶计划,利用媒体大力弘扬捐资助学的良好风尚,大力宣传捐资助学典型,动员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统筹规划 注重实效。

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求真务实、统筹规划。

①精神资助与物质资助相结合。一个人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挺起高傲的脊梁。我们在积极帮助孤残生与资助人结成帮扶对子的同时,在学校内大力营造奋发有为的良好学风,教育学生从小立志,努力学习,长大成材。

②受恩与感恩相结合。开展写汇报信、问候卡等活动引导受助学生“受恩”时坦然,避免学生受到资助时诚惶诚恐,造成极大心理负担,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困难之时,别人的帮助要用心感受,用行动去回报。今天的回报是好好学习,明天是报效祖国。我校的孤残贫困生在资助人的感召下都养成了一颗善良感恩之心。当别人有困难时都能伸出友爱之手,做力所能及的帮助。自己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之时,总是不忘给帮助他的叔叔阿姨寄去汇报信,分享成长的快乐。③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一个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养护、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帮助,我们广泛发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奉献爱心,捐资助学,凝聚全社会的力量,为更多的贫困生解决困难,为贫困生解决更多的困难,让每个人都成为爱心助学的支持者、参与者和监督者。

[篇七:XX镇残疾儿童入学保障制度]

石桥镇学校

2010年秋-2011年春残疾儿童入学保障制度

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为搞好我镇残疾儿童入学工作,切实维护残疾儿童基本权益,保 证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根据我镇实际,现制定如下制度: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根据法律规定,我国适龄儿童 均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 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科技、卫生保健、福利等水平的 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及其文明程度的窗口。因此,各校要切实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向残疾儿童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条件和机会,严禁对残疾儿童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二、加强法制宣传与管理。各校认真组织学习《宪法》、《义 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教育 基本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强对学龄儿童的管 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

三、加强师资培训。继续抓好随班就读,加强师资培训,增 强教师对残疾儿童的关爱意识,不歧视残疾儿童,并寻找对残疾 儿童进行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四、制定有效措施。各校点根据《义务教育法》、《残疾 人保障法》及《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条例,结合自身实际,制定 具体工作措施,以保证各校“残疾儿童入学工作”顺利进行。-1-

[篇八:关心残疾儿童教育 造就平等发展机会]

《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以及学校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点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新中国成立后,特殊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滞后于社会经济教育的发展水平。1988以来,国务院相继批转了原国家教委等部门拟定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年—1992年)①、《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意见》,199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4年又公布实施《残疾人教育条例》,国家三次召开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并设置特殊教育的专项补助费,各地教育部门都配备了主管特教工作的干部。特殊教育从此有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特殊教育,由教育系统、民政系统、卫生系统和残疾人联合会系统共同举办特殊儿童教育和训练的可喜局面。我国的特殊教育从早期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体系正逐步形成,特殊教育的师资培养和特殊教育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有专为视障、听障、智障儿童设立的特殊教育

学校1551所,比2002年增加11所,在校残疾儿童共计36.47万人。

1988年我国教育部门根据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方针和我国多年教育实践发展的经验提出:“坚持多种形式办学,逐步形成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新格局。”2003年,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的残疾儿童在校生数占特教在校生总数的

66.23%。

1、随班就读投资少、见效快,有利于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

我国虽然已在人口覆盖超过90%的地区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但残疾儿童入学率同正常儿童有较大差距,在边远的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残疾儿童的入学率甚至低于40%,巩固率也低。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问题已成为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如果全部通过建立特殊学校来解决残疾儿童就读的问题,需要一笔相当的可观的费用,这是短期内难以解决的。而我国的普通中小学分布全国各地,如果每个普通班都接受1-2名残疾儿童,依靠这些学校的良好基础,可以迅速大面积地提高残疾儿童的入学率,提高教

育质量,促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普及。

2、随班就读方便残疾儿童就近入学,深受家长欢迎。

有些残疾儿童,如脚残儿童、盲童等,因为自身的残疾,行动不便,特别是在交通条件比较差的边远山区、农村,给他们上学带来了困难。随班就读这种形式有利于他们就近入学,给他们带来方便,同时也减少了他们住校食、宿及交通的费用,节省了家庭经济的开支。因此,随班就读这种形式特别受到贫困地区家长、特困户家庭的欢迎。有些智力残疾儿童的家长担心孩子进入特殊学校,客观上被贴了标签,影

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孩子将来择业就业,因此也希望残疾子女随班就读。

3、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的“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能为他们提供最少受限制的社会环境,他们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对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很有好处。实现教育的融合,也是当今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只要有可能,所有儿童就应该一起学习,但学校必须了解学生的不同需要,并通过灵活的课程、组织安排、教学策略、资源利用等来满足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要,让每一个

学生都受到优质的教育。目前,我国的随班就读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现就以智障儿童为例,来谈一谈残疾儿童的教育教学问题。

随班就读的智力落后儿童是特殊儿童中的一部分,这类儿童的心理发育较差,智力低下,并伴有一定的适应性行为障碍,由于这部分儿童的高级神经发生病变,大脑皮层功能减退,不易形成比较稳固、正常的条件反射,而使大脑的抑制受到一定损坏,分化联系神经受阻碍,致使神经反射缺少灵活性、机敏性,这些都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学习,并导致儿童心理上的缺陷和异常。因此,提高智力落后儿童的基础素质,补偿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缺陷和不足,就要注意培养和形成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课堂教学 的主渠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为他们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目标,并提出具体要求。首先,使每一名学生在培养、教育和能力的发展上都能较好地达到他在该时期内所达到的最佳标准水平;其次,师生都能遵守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规定的时数,这就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计划,而达到相应等级的标准,从根本上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在普通教学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结构,个别辅导等。把两类学生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使普通学生的学习得以提

高,就读学生的学习也得到发展,缺陷得到矫正和补偿。

二、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创设情境教学法,引发儿童学习兴趣。

游戏是所有儿童的天性,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活动来组织学生学习,并化解在学习中难以理解的知识,这样才使学生可以在较为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学得愉快,记得扎实,使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与此同时,也可依据实际,将音乐引入课堂之中,以此来减轻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疾劳,增加教学色彩。例如,阅读课文,复述课文,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能充分给予儿童以美的感受,增加

儿童学习情趣。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

智力落后儿童由于抽象思维能力差,感知事物往往以直观形象为主,采用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就比较容易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声音、画图的方式展现出来,并超越时间以及空间的局限,把智力落后儿童难以接受、理解的知识展现在他们面前。例如,讲《可爱的草塘》一课,普通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得比较快,而智力落后儿童对草塘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理解困难,如何把课文中所述的草塘美景展现给学生呢?教师在讲解课文时,配上录像带,有形有声、充分地把草塘的美丽、诱人的景色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对“草塘、浪花、特产、物产”都有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草塘是一幅最美好的画卷,是一座物产丰富的宝库,充分理解草塘可爱的真正含义。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能激发智力落

后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更主要的是能够补偿他们在思维能力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三、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智力落后儿童的思维是以直接的思维为主,离不开感知对象,更离不开自身行为,所以说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基本素材。儿童通过各神经器官的活动,不但能刺激大脑皮层兴奋,而且能促使同一内容的学习在大脑皮层中多处留下印迹,把注意力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手脑并用,能使智力落后儿童初步建立起较为鲜明、清晰、正确的表象,促进大脑生理机制的和谐发展。因此,个体对事物所做出的动作有其练习和获得经验的作用。按照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儿童之所以喜爱机械玩具,是因为学会操作本身发挥了内部强化物的作用。因此不难看出,儿童的认识能力是在这种不断操作中获得发展的。为此,在智力落后儿童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身体机能的有效康复,也是

非常必要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尽力为智力落后儿童创造较多的条件,进行操作学习。

发展残疾儿童的教育事业,不仅在于增强经费投入力度,加大法律法规的建设力度,更关键的是要努力提高师资水准。普通教师要加强学习,适应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现代教育的准则不仅是具有高、尖的技术设备,还必须用现代的眼光,领会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深远意义,要加强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研究现代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使残疾儿童的全面康复不仅仅是肢体上的康复,应是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使其不仅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更重要的是潜能得到开发利用,能

独立接受挑战。

残疾人是一个弱势群体,需要我们特殊的关爱和支持。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事业,进一步推进特教改革和发展,让更多的

残疾人和正常人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接受良好教育。

[篇九:全免费残疾爱心学校]

全免费助残爱心学校

全免费助残爱心学校全称为——曾都区爱心(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中心(2011年4月、7月分别加挂“曾都区爱心阳光家园托养中心”、“曾都区爱心职业培训学校”,以下简称“爱心学校”),)创办于2010年1月,属于民办非企业性质。学校位于齿轮社区,现有教职工15人,在校学生和托养人员基本稳定在90人左右,其中曾都籍约40人,随县籍约30人,广水籍约10人,开发区籍10人。开展寄宿托养、基础教育、技能培训、康复训练、庇护性就业等服务项目。由于绝大多数残疾人家庭困难,学校实行含生活费、培训费、学杂费、日常、学习用品等在内的所有费用全免政策。此措施得到残疾人家庭的一致好评,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得到市、区两级政府的首肯和赞扬。2011年学校被评为全省优秀机构,其个人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中残联表扬。

学生经过近三年的学习、训练、培训、生活,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爱,学到了自己所需要的能够自我立足的初步知识,增强了自我掌控的信心,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由于残疾人就业的局限性,同时为了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学校筹资100多万兴建了实习就业基地。创办了洁具加工厂(生产各类型的拖把,竹扫把)、烙铁画工艺厂、电子来料加工、种养殖等项目,加盟了广水市五林山泉纯净水有限公司,为学校创收奠定了基础。近三年来,创办人倾尽个人10多年积蓄,由于学校对残疾学生实行全免费,为维持学校运转不惜借贷,虽说各部门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扶

持,目前仍然面临着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此现状迫切希望各级领导从政策上多给予倾斜,从资金上多给予扶持;在产品销售方面,诚盼社会各界给予支持。

[篇十:三残儿童保障制度]

三残儿童保障制度 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之人权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而教育则是残疾人通往享有平等人权社会的必由之路,因此,为了帮助残疾儿童这群弱势群体,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制度:

一、转变观念和认识。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科技、卫生保健、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及其文明程度的窗口,而不是可有可无或施舍。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残疾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因此,社会、家庭要转变观念与认识,在残疾儿童受教育的问题上应一视同仁,学校更不应该有先后、多寡、厚薄之别。

二、加强法制宣传与管理。从《宪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到《教育基本法》,无一不渗透着对残疾人教育的关怀与具体要求,学校应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强对学龄儿童的管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教员的权利。

三、加强师资培训。继续抓好随班就读,加强师资培训,增强教师对残疾儿童的关爱意识,不歧视残疾儿童,并寻找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四、制定有效措施。学校根据《义务教育法》、《残疾

上一篇:装修用工合同下一篇:个人计划书范文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