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教育的智慧和真情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读教育的智慧和真情(推荐7篇)

我读教育的智慧和真情 篇1

肖川教授的又一部力作《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每读一篇,细细咀嚼,不由得心潮起伏,并引起了我对教育的新的思考,其中的点滴表现如下

《教师的解放》中,列出了当前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的七大原因:我们工作量最大,我们身处的环境没有活力,我们人际交往单纯,我们学习的时间空间少之又少,反过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加剧,我们的婆婆太多。可每天必须面对学生,必须掩饰或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把是社会家庭的压力忍着不能带进课堂,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很容易让人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甚至产生情绪障碍和疾患。但我们不放弃不抱怨,我们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天地宽的育人良知。我们是一个甘做人梯的奉献者。《名师不可仿》,旨在提醒我们教师不要简单第模仿名师,其实名师我们是一时半会学不到什么的,一个名师一个风格,而重要的是学习名师的教学思想和个性修养。他们所代表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值得学习的,他们的经验之果和成长之路也是值得研究、借鉴的,但他们的示范课的招式是不可简单模仿。我们参加了很多名师的现场示范,我们知道功夫在平时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成型教学的策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才能驾驭课堂游刃有余、教书育人左右逢源”。

《教师的五项修炼》中,明确提出了构筑教师魅力的“五项修炼”,就是教师要加强在仪态、表情、口语表达、着装、眼神等方面的修炼。仪态是指人的举手投足、站卧坐行的姿态。生命的活力青春的气息是从人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中展现而出的,年富力强朝气蓬勃,才能带给学生有益的影响,也才能创造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表情从容、镇定,能控制冲动,使满意持久,这是表情修炼的应有之义;即使遭受冤屈,仍然能保持微笑,这就是修养,就是境界。教师的情绪变化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和情绪上的变化,并影响教育的效果,我相信一个沉着稳健从容微笑的教师一定能吸引他的学生的。口语表达的修炼不仅包括措词、表达的规范和个性化,也包括语速、音量与语调——在什么样的场合用什么样的口气、语速和音量。怎样使自己的讲话富有美感动听,令人入耳入心,这是教育艺术与智慧的重要方面。如果教师的着装非常得体,富于美感,能有一种素雅、高洁的品位,那也是教师力量的重要源泉。最为传神的就是教师的眼睛了,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能传达出许多的信息。教师的眼神应该是友善的、慈爱的、温情的,透着智慧,透着真情。如果教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他一定更有亲和力,更具有个性魅力。教师的“五项修炼”将是打造魅力教师的第一道风景。我们在坐的必须具备。《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也是一篇好的随笔,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倾注于心血主动的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和书本对话和大师对话,也只要好好的阅读,才能和别人进行心灵碰撞才能不断的进步。反之,没有博览群书,整天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容貌可憎,枯竭才尽。要做有思想的教师,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要随着时代变化而注入新的思想,星星还是过去的星星,月亮还是过去的那个月亮,《海上日出》还是六年前的那个《海上日出》,《草原》依旧是往日的《草原》没有变化,没有心思想,那就是思想的禁锢,就是教师的悲哀,我们是时代的领舞者,活跃在第一线,有的是经验,有的是空间,在不断的反思中,一点一滴的总结经验,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都得反思,都得挖掘,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不断的去思考。通过学习,当我试图透过文字去捕捉作者思想的来源时,我发现,用“智慧”与“真情”真的是最为恰切不过的了。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包括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困顿;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撑,“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同样,教育也需要智慧与真情。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我们将变的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祝福教师》,教师是一种职业,一种将与人类共存的职业,正是他传承着人类文明的薪火,我们无疑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最有教养、最为纯洁和最为善良的一个群体,也是我们社会中最大的知识群体,我们的劳动也是及其有意义的,关系着民族的未来,关心着我们这个社会的安全、和谐与温暖,关系着每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关系着每一个生命的质素,真诚的祝福温我们教师,也呼吁一切有良知的人们关注教师,真诚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教师,让他们在奉献自己的同时也深切的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世界的美好。

用智慧和真情打造人格魅力 篇2

杨明国,1963年出生于湖北恩施,中国商业道德委员会会员,武汉大贵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经营专家。由他开发的《杨明国总裁训练营》教程具有学之能用、用之能赚、赚之能发展的特点,为华联集团、香港新一步等企业解决了发展中遇到的许多经营难题。

今年50岁的杨明国回忆起过去三十年的人生历程,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我不是天才,也不是伟人,但我愿意忍受成为天才和伟人前的那份孤独和苦难。”三十年间,他分别在中学任教十年,经营实践十年,企业培训十年。三十年的人生积淀,成就了他睿智和谦逊的独特魅力。

从教师到经营实践者

做教师的十年,是杨明国感觉最充实和最快乐的十年,因为那十年,他与学生们在一起,陪伴着一批又一批学生成长。就如一棵棵小树苗,经过自己辛勤的浇水、施肥,然后,看着他们一天天长成大树。那种感觉,不止是“满足”和“幸福”这些词语可以形容。

然而,在陪伴学生成长中获得极大的满足和欣慰之余,杨明国也常常在思考如何才能为自己家人创造更优质的生活,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更大的提升。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在报纸上登出,杨明国反复阅读那篇讲话稿,从中,他敏锐地意识到南方将是获得发展的理想之地。经过慎重考虑,他放弃了虽然深爱但是仅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教师工作,只身前往深圳这个充满希望、充满竞争的城市寻找发展机遇。

初到深圳这个陌生的城市,举目无亲,杨明国怀揣着仅有的600元积蓄,每天奔波在求职的道路上,饿了吃个馒头,渴了,喝点自来水。虽然节约了再节约,两个星期后,600元还是用得所剩无几。工作无着落,钱也没有了。杨明国更加焦虑地奔走在求职的路途中。当他身上只剩下25元钱的时候,终于有一家公司通知他去上班。可是,如果去上班,起码先要保证有一个月生活费。这一个月生活费从哪里来?总不能刚去上班就同公司申请预支工资。

怎么办?现在要解决的不是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也不是学生提出的英语问题,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生存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经营问题,如何从25元开始,实现在深圳的生存保障?

杨明国揣着仅有的25元钱来到沙头角,看见了一个可爱的玩具,当时批发价只要0.45元一个。杨明国从这个玩具中看见了商机,他毫不迟疑地批发了50个玩具,步行到香密湖广场去卖。当天晚上,杨明国回到住处清理自己口袋的钱,发现已经从早上的25元变成了96元。初试成功,第二天、第三天杨明国批发了更多玩具,继续沿街叫卖。

就这样,杨明国坚持卖小玩具,三个月后,他一共挣了10000元。

杨明国拿着这10000元租了一个小门面,与一个大型装饰公司合作,以这个公司的名义去拉业务。两个月不辞辛苦地奔波,他幸运地接到了第一个大单:一个24万元的业务,从中赚得9万元。这笔业务给了杨明国更大的信心,他开始更加辛勤地工作。他的真诚、踏实和锲而不舍赢得了更多客户的信赖,使他获得了更多业务。一年过去,杨明国便赚得了100多万元。

当杨明国想继续在这一行深入发展时,却发现一个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三角债,装修行业的三角债问题使得杨明国的经营难以为继。经过考察,杨明国发现广州的餐饮比较好赚钱,关键是没有赊帐现象。因此,杨明国又改行做餐饮。1997年,杨明国的餐厅在广州白云区开业,由于周边工厂工人多,人气旺,因此生意很不错。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餐厅周围的工厂因为经济危机而纷纷人去楼空,生意一下子降到零点。杨明国只好忍痛割爱,将餐厅转让出去。

这次让杨明国尝到了经营亏损的滋味。

经营是什么?三角债不能化解吗?有没有方法可以让我们经营长兴不衰?有没有一个经营之道让我们永续繁荣?杨明国陷入深深地思索中……。

从经营实践者到经营问题研究者

杨明国的困惑不是一个人的困惑,而是身边许许多多经营者的困惑。比如娃哈哈为什么能长兴不减?三株为什么突然倒下?海尔为什么能重振雄风?爱多为什么昙花一现?这些问题反复出现在杨明国的脑海中,他想得到答案。

当杨明国学完哈佛MBA课程,觉得没有解开心中的疑惑;他又去华中科技大学听老师讲解企业管理课程,可当他学完了所有的管理课程,还是觉得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答案在哪里?杨明国开始了调研企业的长途旅行……

杨明国每天走一栋写字楼,与企业家交朋友,与企业家谈心,向企业家请教——您觉得自己经营最成功的地方在哪?您觉得自己为什么会成功?您是如何成功的?如果有了资金,您将如何使用这些资金?……

就这样,杨明国坚持从一栋写字楼到另一栋写字楼,从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当杨明国拜访完1083家企业之后,从这一千多家或成功或失败的企业中,杨明国终于总结出了经营成功的奥妙。

杨明国说,全中国都在教企业家学习管理,但事实上,他们要的不仅是管理,更重要的是经营。如果你将管理学院所有的课程学完了,你就是“总监”,人力资源总监、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生产总监、项目总监等。换句话说,这些课程都是让老板学完之后变成总监,而不是成为一个真正的经营者。其实,这些企业老板要学的是如何经营。

“把钱经营好,可以做买卖;把事经营好,可以做生意;把人经营好,可以做事业。”这是杨明国的经营感悟,“没有意识,经营不会成立;没有方法,经营不会成长;没有能力,经营不会成功;没有思想,经营不会成熟。”经营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明白了经营的道理,经营的奥秘,杨明国便开始以自身行动,针对中国的特色,开发出经营类的学习课程和学习方法,从而让企业家们有一个正确的经营心态,一个高水平的经营技能,一个高标准的经营思想。

从经营问题研究者到经营培训专家

杨明国潜心整理出自己的一套经营培训课程后,开始在大学里开展培训。他希望把自己的经营思想推广出去,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创业者盈利。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学生王钊,学完杨明国的课程后投资两千元,在杨明国的指导下,完成了三年内从两千元到五百万的跨越。接着,杨明国又到企业去做经营咨询和企业内训,华联集团、沃尔玛、香港新一步等大型企业都是杨明国培训咨询的对象。搜狐、佳众联、爱慕等都成了杨明国服务的客户。

几年间,累计有三百多家企业接受过杨明国的培训和咨询,十万多人次聆听过杨明国的经营演讲。杨明国以一个传播者的身份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以一个责任人做着企业经营的传道者。杨明国的行为吸引了许多媒体的关注:《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商道》杂志对他做了专访,湖北经视直播也对他的培训现场作过现场直播……

一年年积累,一天天成长,一步步研究,杨明国开发的经营培训课程不断完善,不断完备,其实用性、实战性、实效性也明显体现出来。很多企业家在接受过杨明国经营培训课程的指导之后,解决了企业中遇到的诸多经营难题,使企业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现在,杨明国作为武汉大贵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经营专家,通常情况下就客户对企业经营的困惑描述进行分析。首先从中抽取问题,将问题一个个摆出来;其次核对是不是这些问题;再次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最后才做方案,用方案来解决问题,从而解除了客户的经营困惑。这也是杨明国多年来摸索出的咨询式培训四步曲。

这四步曲让一个个学员从中享受到学习的回报,一家家企业从中找到经营的奥妙。当杨明国看着自己培训、咨询过的企业重新兴旺或者更加兴旺的时候,当杨明国看到自己的学员经营成功的时候,杨明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是什么成就了杨明国?是什么使杨明国让更多企业获得成功?

有人说是杨明国对经营的智慧,有人说是杨明国对学员的真情。也许,正是他身上所具有的智慧和真情打造出的人格魅力。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篇3

一本真知卓见的好书,一个敢于说出真话的学者,精彩处太多,选择几处谈谈收获。

一、体育的价值

也许是由于奥运会正在进行,也许由于自身体质不太好,所以对这一篇更加关注,每次升旗仪式只要时间稍长一点我们的医务室就会被送满晕倒的学生,而这些学生问题在什么地方,营养不会缺,只会过剩或不均衡,最主要的是缺乏体育锻炼,而实际上体育的价远远不仅与促进身体发育,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培植、释放和提升人心灵深处潜存着的狂热与痴迷,充分调动我们的感官投入生活,是心灵丰满和生活圆融。所以我们不仅要让我们的学生重视体育运动,我们自己也应该投入健身活动。

二、民主的课堂首先是开放的课堂

民主是保障全体公民充分平等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与决策的政治制度,但民主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态度,他是为人处事的个性与风格,而这种个性和风格一般在0~20岁通过民主的生活形态和生活氛围来严惩。所以民主的课堂很重要。我们教师要经常引证和发挥由学生提出的观点,学生提出的创意、建议和合理要求均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当然还要有能力调控课堂,引导课堂的进程。再举一例,在学期末的各项评优活动中,教师能当堂唱票也是民主的体现。

三、教师真的需要解放

肖教授列举的几条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条条真实,条条无奈。我们常常叫苦连天是否是教师已经不再崇高?在面对过多的课时,还有那么多的检查、考评之后,我们有多少真正静下心来备课,全心考虑学生收效的时间呢?难怪教师的职业倦怠慢慢成为了一个不再陌生的词语,难怪我们还没有下班两条腿已经不想再走了。

读《教育的真情与智慧》有感 篇4

读着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集,让我接受着对心灵的洗礼,让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让人觉得是在与一位智者聊天,他那谦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几乎每一篇文章部是一个诱惑,引领我进入一个神奇的风景线。书中的每一个文字,无不再表达这样一个内容:“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肖川教授在《名师不可仿》说到:不要简单的模仿名师,重要的是学习名师的教学思想和个性修养。他们所代表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值得学下的,他们的成长之路也是值得研究、借鉴的,但他们的示范课的招式是不可简单模仿的。我们只有“着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地生成教学的策略,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作为新教师,起初我是以取经的目的去拜读这本书。但在书的篇末,肖川教授说:“功夫在诗外”,没有任何一门课程可以直截了当地教给你教育的智慧。教育的智慧只能从深厚的精神修养中内在地孕育和生长出来。看到这里,我并没有失望,我读到了“学问变化气质,知识滋养人生”;我知会了“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

1《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报告 篇5

感悟“名师不可仿”

对于一名美术学科教师来说在上一次的读书活动中肖川老师的作品太难了。这到不是说个人的文化修养实在太差完全看不懂书中所讲的经典内容,只是兴趣未至又很难应用于实际工作,所以无法深入其中。这次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从多角度出发,反应不同的教育生活感悟,更加的接地气,也就颇有读书的乐趣了。其中很多对教育教学生活的感悟尤其是“名师不可仿”颇是耐人寻味。

“名师不可仿”从字面意义来说应是“名师”不可以模仿,也可以让人联想到“名师”是模仿不了的或不应该去模仿的。而本文的内在含义却恰恰是希望年轻教师去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智慧。既然不可“仿”那为什么还要去“学”呢?

本文不长,开篇先引用了陆国强先生《慎仿名师》中的案例。案例中的年轻教师模仿于永正先生的做法提高学生课业评价时的分数却没有得到良好的效果,并遭到多方的非议。肖川先生用事实来证明了名师是不可“仿”的。可同时他又说明了听名师的课是很有价值和必要的。这个看似矛盾的论证却揭露的一个目前全国教育系统中所风行的“经典迷信论”。这种观念认为经典的教学名师、经典的教学思想、经典的教学方法、经典的教育理念都应该被广大的教育者所膜拜、所推崇、所模仿。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人或一种思想理念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那它一定是非常成功的,是值得所有同行业者去学习的。但同时能够走上巅峰的“经典”事物同样存在着另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可复制性,所以他们才能成为经典。

记得我父亲给过讲过在大跃进时期国家倡导全国学习兰考,于是广大农村公社都学习焦裕禄同志治沙种粮的方法“深翻地”,结果广大的东北黑土地被无情的埋在了沙土下,造成东北大面积粮食减产持续影响数十年,直至全国普及化肥后才改观。焦裕禄同志埋下的是沙而我们埋下的生活。而后来倡导的“学大寨赶小乡”也同样没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那是因为只考虑了正确的方法却没考虑实施的条件。教育远比耕种所涉及的环境条件复杂的多,既然耕种照搬经典行不通那教育又怎么能行的通呢?所以“名师不可仿”!因为“经典”的不可复制性;因为我们只能模仿“名师”们的方法与理念却不能模仿他们精心营造的教学环境;我们可以模仿他们的教学思想与策略却不能模仿他们的教育历程。将一个“经典”的成果移栽到另一片不同环境的处女地上是不会结出同样的果实的,即使能结出果实那减产也就在所难免。

经典毕竟是经典,名师也毕竟是名师,他们的成功是不可辩驳的事实,因此在他们身上必然有丰富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肖川先生对此从语文学科领域做出了分析。他并没指给我们该走什么样的路,但他分析了为什么所有学科中语文学科出现的名师最多。除了语文学科所特有的浩瀚与庞杂的特质外,最重要的就是这些名师都各具特色,他们都成功但又各自不同,因此他提出“教育内容的人性化”、“教师的个性表现力”。这些不同的成功“经典”又同样具有共同点,那就是“创新”!人性化的教育内容是创新、个性化的教育表现也是创新,而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向“经典”的,是真正的教育成长之路。所以“名师不可仿”但可“学”。

“名师不可仿”不能照搬他们的成熟方法与策略,但可“学”学习他们走向成功的经验和实现创新成果的思路。近年我国的教育思潮来了一波又一波,教学方法推广了一个又一个,频率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建国66年所更新的教育思想比五千年的中华教育历程的总和还多。要知道任何一个成功的教育思想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这样快的革新只能说明我们思想不成熟。我们近年都是在“仿”,而不在“学”!“学”不是目的,学是开始,而目的是如何去“用”,如何去再创造,如何去创新。春秋时期之所以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因为他们知道模仿是没有意义的,到了极致也只能成为另一个别人而不是成功的自己。所以他们学,学习别人的思想与经验,来探索自己的人生。

通过肖川先生的《名师不可仿》为我开启了一条新的学习名师之路,用他们的教育智慧来武装我的思想创造属于我的课堂。学习名师不能流于表面要发现他们成功的本源,发觉他们走向成功之路所抓住的契机。学习他们对教育环境的认知与分析的方法,学习如何在已有的教学环境中去寻找突破点,学习如何选择性的提高知识范围并用其重造属于自己的教学策略。我们要学习的是走路的方法,而不是去走别人的路。学习别人的知识,走出自己的人生。

永吉实验高中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1 篇6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1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肖川博士继《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之后推出的又一本教育随笔集。肖川博士的文字优美、自然、含蕴丰厚、耐人寻味。本书虽为随笔集,却并不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时时闪耀着思想的火花;读来都耐人寻味。 书中讲到,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包括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困顿;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撑,“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同样,教育也需要智慧与真情。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我们将囿于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智慧的教育和教育的智慧 篇7

早在2008年,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解放思想,至今已经过了四个年头,如今,习李联手重燃中国梦。中国梦,复兴梦,复兴梦教育梦。

诗人王国维将治学分为三种境界,并引用前人的三句诗加以形象地描述,与此相仿,有人将人生也分为三种境界:大智慧、大抱负、大手笔,将学习也分为为三种境界:知之、为之、乐之,或者说是为知、为己、为人。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见识和智慧;为学就是修身、正己,培养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为人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做事,造福社会和人民。

科学技术将对自然宇宙的探索向广袤与细微这两个极端发展,得道高人将修炼的境界向精微与高深这两个极端发展。同样,在教育界,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也将教育的境界研究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孔子的平民化教育思想观,开中国全民素质教育的先河,有教无类,教无定法,学习六艺,切合实际,学以致用,体用双修,德才兼备,礼仪孝悌。自孔子始,各朝各代,国学鼎盛,博大精深,大师辈出,桃李天下,诸子百家,儒家独尊,从民国到如今,教育改革家们都在努力探索适合中国近代教育、现代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你方唱罢我登场,好戏连台锣鼓响。而国外的教育家们更是走思维路线,人本路线,探索和创新路线,科技和发明路线,成就斐然,无须复述。于是,中西文化教育的交流和碰撞,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成了时下的重要课题。

中国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大的问题大到对教育的方向、目标和本质的探索,小的问题小到对学生个体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又如,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教育的均衡发展与城乡教育的差异,教育的管理和教师的职业道德自己的矛盾,教育的体制与教育的社会环境等等问题,数不胜数。其实教育的许多问题大多数归根结底是社会问题,或者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

要想解决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一样,无一离不开智慧——教育的智慧,教育者的智慧。教育者通过教育的智慧,让每一个受教育的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思想、有纪律”的合格公民,从而培养出健全人格的人,培养出体魄强壮的人,培养出特立独行的人,培养出敢想敢干的人,培养出创新能力的人,培养出有智慧的人,进而培养出“大写的人”。

譬如,如何才能够培养出有智慧的人?

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培养出有智慧的人,不懂得培养出有智慧的人,所谓有智慧的人,教育不但需要热情,更需要有知识水平,处事能力,思想智慧,教育的思想才是教育发展的生命,教育的智慧才是教育发展的灵魂。

又如,如何才能够培养出“大写的人”?

如果教育工作者培养出“大写的人”的观念,不懂得培养出“大写的人”的方法,只看到学生考试的高分数,只要求学生成为乖孩子,只求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那么将来培养出来的也许是考试机器,他没有个性,没有自我,没有自信,没有独立能力,更没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而只能是自傲自恋或自卑自弃的人。

所谓“大写的人”,“胸装日月,放眼世界,情系天下,心怀众生”。怎样培养“大写的人”?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是一个“大写的人”,他要有大智慧,大气魄,大勇气,大能量等等;其次,他必须要有一颗致力于教育的赤诚之心,要有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时间奉献给教育事业的心;第三,要懂得培养“大写的人”方法和措施,同时采用一定的教育教学手段;第四,要有培养“大写的人”的人的外部环境,即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大前提需要“大写的人”,“大写的人”能进能退,能上能下,能曲能伸,能前能

后,既可以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又可以做平平凡凡的小事情。有人曾详细剖析了在无欲横流的社会里,“人”是怎么看不见的,这个“人”其实指的是人性、天性和本性,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人”是怎么看不见呢?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最终实现精神生命的主动发展”,只有在社会趋向于良性发展的大前提下,教育有了智慧,教育站到了培养人和成就人的角度,“人”就看见了,“大写的人”就出来了。我们相信: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大写的人”。“大写的人”是有智慧的人,“大写的人”,思想很高尚。

总的说来,中国教育在不断进步,在向前发展,在日益完善。湖南,衡阳,耒阳教育也是如此,其中,有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做法,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反,是大好事,这正是教育不断进步、向前发展、日益完善的标志,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和自豪,太多的例子证明,有争论,有争鸣,有争执,甚至有争吵,才有繁荣昌盛,如花似锦的局面出现。

象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鼎盛,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象欧洲的文艺复兴,美国的言论自由等等,无一不说明,只有思想的碰撞,才能激发思想的火花,才能点燃智慧的光芒,只要思想和智慧的光弧,才能映照出教育的春天。

教育到了教育者们和被教育者们真正走出一纸公文的桎梏,摆脱了一张死脸的恐怖,消失了课堂呆板的说教,淡化了试卷分数的牵引,那时,或许教育改革的春天就真的来临了。

用教育的智慧培养智慧的人才

李清云

早在2008年,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解放思想,至今已经过了四个年头,如今,习李联手重燃中国梦——中国梦,复兴梦;复兴梦,教育梦。要想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想,必须要振兴教育,努力实现教育的伟大梦想;要想实现伟大的教育梦想,必须要具有博大的教育情怀和同样博大的教育智慧!

近代国学大师、诗人王国维在所著《人间词话》里,引用前人的三句宋词来形象地描述治学的三种境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与此相似,有人将人生分为三种境界:大智慧、大抱负、大手笔,还有人将学习也分为三种境界:知之、为之、乐之,或者说是为知、为己、为人。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见识和智慧;为学就是修身、正己,培养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为人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做事,造福社会和人类。

同样,有人将教师的教书生涯也大致分为三种境界:

一、教书匠,二、教育智者,三、教育大师。认为我们大部分教师已经摆脱了教书匠的阶段而步入了智者的境地,我认为这是对广大教师的鼓励、期待和鞭策。而事实上,要想成为教育的智者,还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形象直观,清楚明白,有不少字,观其形而知其意。所谓智慧,是由智和慧合二为一组成的。

智者,从文字结构来看,知与目合而为智,即一个人如果具备一定的知识而又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以独特的眼光来分析、判断、和处理所遇到的事情、问题,则此人可称为智者,故曰:“行而得知,知而获智。”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充满智慧,三教九流,七十二行,智者甚多。道家崇尚老庄哲学,倡导“静生智,智达远”;儒家则强调“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蜀相诸葛亮有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字句浅显而寓意深远。而在佛家的眼光中,对智者的要求更高,“知世谛者,名之为智;照第一义者,说以为慧。”世谛者,尘世间的真理也,不知世谛,又安能称智者?故而,为了祖国的建设和民族的未来,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培养一大批智者,而不仅仅是只有文化知识的知者。

慧者,心系于事,家事离心最近,是最容易接触的事,也是最起码应该做的事,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这个道理。慧字的两个“丰”字齐平在家事之上,说明家事、国事、天下事一样重要,要事事关心。心系于事,就是要把这些事放在心上,用心去做,去想,去琢磨。慧是智的基础,智是慧的更高境界。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不乏智博慧能之士,在此约略不表,大凡智慧者,无一例外皆为知识渊博、眼光独到之人,入世则超凡脱俗,出世则独具慧眼。

故而,要想成为教育的智者,必须知识渊博、眼光独到,而要成为教育大师,则非自成体系,匠心独运不可!

“小智在慧,大智在德。”我以为教书也是如此:作为教师,树立崇高的道德情操,辅以较为渊博的专业知识,逐渐脱去愚昧,开发智慧,则离智者不远矣。苟能“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不能,”即能知人之不可知,为人之不可为,唤醒沉睡,引领未来,则为真智者。若能纵观天下,放眼世界,于治世中安定社会,造福人类,创新思维,觉悟民众,或于乱世中济国安邦,为民解悬,救民水火,平定天下,则可以称为大智慧。

科学技术将对自然宇宙的探索向广袤与细微这两个极端发展,得道高人将修炼的境界向精微与高深这两个极端发展。同样,在教育界,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也将教育的境界研究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孔子的平民化教育思想观,开中国全民素质教育的先河,有教无类,教无定法,学习六艺,切合实际,学以致用,体用双修,德才兼备,礼仪孝悌。自孔子始,各朝各代,国学鼎盛,博大精深,大师辈出,桃李天下,诸子百家,儒家独尊。从民国到如今,教育改革家们都在努力探索适合中国近代教育、现代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好戏连台锣鼓响,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国外的教育家们更是走思维路线,人本路线,探索和创新路线,科技和发明路线,成就斐然,无须复述。于是,中西文化教育的交流和碰撞,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成了时下的重要课题。

中国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大的问题大到对教育的方向、目标和本质的探索,小的问题小到对学生个体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思考;又如,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教育的均衡发展与城乡教育的差异,教育的管理和教师的职业道德之间的矛盾,教育的体制与教育的社会环境等等问题,数不胜数。其实教育的许多问题大多数归根结底是社会问题,或者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

要想解决教育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一样,无一离不开智慧——教育的智慧和教育者的智慧。我们可以说是教育,才能够培养社会的各个领域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严格地说,只有教育的大智慧,才能够培养出治世安邦、造福人类的大智者。教育者通过教育的智慧,让每一个受教育的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思想、有纪律”的合格公民,从而培养出健全人格的人,培养出体魄强壮的人,培养出敢想敢干的人,培养出创新能力的人,培养出特立独行的人,培养出有智

慧的人,进而培养出“大写的人”。

譬如,如何才能够培养出有智慧的人?

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培养出有智慧的人观念,不懂得培养出有智慧的人方法,只看到学生考试的高分数,只追求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只要求学生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那么将来培养出来的也许是只会读书只会应考的考试机器,没有个性,没有自我,没有自信,没有创新精神,也没有独立能力,更没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而只能是自傲自恋或自卑自弃的人。

教育不但需要热情,更需要有知识水平,处事能力,思想智慧,教育的思想才是教育发展的生命,教育的智慧才是教育发展的灵魂。

又如,如何才能够培养出“大写的人”? 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培养出“大写的人”的想法,不懂得培养出“大写的人”的方法,就不可能培养出“大写的人”。所谓“大写的人”,“胸装日月,放眼世界,情系天下,心怀众生”。社会大前提需要“大写的人”,“大写的人”能进能退,能上能下,能曲能伸,能前能后,既可以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又可以做平平凡凡的小事情。

有人曾详细剖析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是怎么看不见的,这里“人”其实指的就是人性、天性和本性,要是一个人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人”怎么看得见呢?

那么,怎样培养“大写的人”?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是一个“大写的人”,他要有大智慧,大气魄,大勇气,大能量等等;其次,他必须要有一颗致力于教育的赤诚之心,要有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的心;第三,要懂得培养“大写的人”方法和措施,同时采用一定的教育教学手段;第四,要有培养“大写的人”的人的外部环境,如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等等。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最终实现精神生命的主动发展”,只有在社会趋向于良性发展的大前提下,教育有了智者,教育有了智慧,教育站到了培养人和成就人的角度,“人”就看见了,“大写的人”就出来了。

我们相信: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大写的人”。“大写的人”是有智慧的人,“大写的人”,思想很高尚。

总的说来,中国教育在不断进步,在向前发展,在日益完善。湖南,衡阳,耒阳教育也是如此,其中,当然有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做法,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反,是大好事,这正是教育不断进步、向前发展、日益完善的历程和标志,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和自豪。太多的例子证明,有争论,有争鸣,有争执,甚至有争吵,才有繁荣昌盛、如花似锦的局面出现。象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鼎盛,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象欧洲的文艺复兴,美国的言论自由等等,无一不说明,只有思想的碰撞,才能激发思想的火花,才能点燃智慧的光芒,只有思想和智慧的光弧,才能映照出教育灿烂的春天,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教育到了教育者们和被教育者们真正走出一纸公文的桎梏,摆脱了一张死脸的恐怖,消失了课堂呆板的说教,淡化了试卷分数的牵引,那时,或许教育改革的春天就真的来临了。

用教育的智慧培养智慧的人才

李清云

早在2008年,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解放思想,至今已经过了四个年头,如今,习李联手重燃中国梦——中国梦,复兴梦;复兴梦,教育梦。要想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想,必须要振兴教育,努力实现教育的伟大梦想;要想实现伟大的教育梦想,必须要具有博大的教育情怀和同样博大的教育智慧!

一、智慧是什么?

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形象直观,清楚明白,有不少字,观其形而知其意。所谓智慧,是由智和慧合二为一组成的。

智者,从文字结构来看,知与目合而为智,即一个人如果具备一定的知识而又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以独特的眼光来分析、判断、和处理所遇到的事情、问题,则此人可称为智者,故曰:“行而得知,知而获智。”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充满智慧,三教九流,七十二行,智者甚多。道家崇尚老庄哲学,倡导“静生智,智达远”;儒家则强调“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蜀相诸葛亮有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字句浅显而寓意深远。而在佛家的眼光中,对智者的要求更高,“知世谛者,名之为智;照第一义者,说以为慧。”世谛者,尘世间的真理也,不知世谛,又安能称智者?

慧者,心系于事,家事离心最近,是最容易接触的事,也是最起码应该做的事,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这个道理。慧字的两个“丰”字齐平在家事之上,说明家事、国事、天下事一样重要,要事事关心。心系于事,就是要把这些事放在心上,用心去做,去想,去琢磨。慧是智的基础,智是慧的更高境界。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不乏智博慧能之士,在此约略不表,大凡智慧者,无一例外皆为知识渊博、眼光独到之人,入世则超凡脱俗,出世则独具慧眼。

二、教育的三重境界

近代国学大师、诗人王国维在所著《人间词话》里,引用前人的三句宋词来形象地描述治学的三种境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与此相似,有人将人生分为三种境界:大智慧、大抱负、大手笔,还有人将学习也分为三种境界:知之、为之、乐之,或者说是为知、为己、为人。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见识和智慧;为学就是修身、正己,培养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为人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做事,造福社会和人类。

同样,有人将教师的教书生涯也大致分为三种境界:

一、教书匠,二、教育智者,三、教育大师。认为我们大部分教师已经摆脱了教书匠的阶段而步入了智者的境地,我认为这是对广大教师的鼓励、期待和鞭策。而事实上,要想成为教育的智者,还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因为,要想成为教育的智者,必须知识渊

博、眼光独到,而要成为教育大师,则非自成体系,匠心独运不可!

三、教育的问题与教育的智慧

科学技术将对自然宇宙的探索向广袤与细微这两个极端发展,得道高人将修炼的境界向精微与高深这两个极端发展。

同样,在教育界,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也将教育的境界研究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孔子的平民化教育思想观,开中国全民素质教育的先河,有教无类,教无定法,学习六艺,切合实际,学以致用,体用双修,德才兼备,礼仪孝悌。自孔子始,各朝各代,国学鼎盛,博大精深,大师辈出,桃李天下,诸子百家,儒家独尊。从民国到如今,教育改革家们都在努力探索适合中国近代教育、现代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好戏连台锣鼓响,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国外的教育家们更是走思维路线,人本路线,探索和创新路线,科技和发明路线,成就斐然,无须复述。于是,中西文化教育的交流和碰撞,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成了时下的重要课题。

中国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大的问题大到对教育的方向、目标和本质的探索,小的问题小到对学生个体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思考;又如,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教育的均衡发展与城乡教育的差异,教育的管理和教师的职业道德之间的矛盾,教育的体制与教育的社会环境等等问题,数不胜数。其实教育的许多问题大多数归根结底是社会问题,或者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

我们知道,为了祖国的建设和民族的未来,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培养一大批智者,而不仅仅是只有文化知识的知者。要想解决教育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一样,无一离不开智慧——教育的智慧和教育者的智慧。

四、教师如何才能够具备教育的智慧

“小智在慧,大智在德。”我以为教书也是如此:作为教师,树立崇高的道德情操,辅以较为渊博的专业知识,逐渐脱去愚昧,开发智慧,则离智者不远矣。苟能“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不能,”即能知人之不可知,为人之不可为,唤醒沉睡,引领未来,则为真智者。若能纵观天下,放眼世界,于治世中安定社会,造福人类,创新思维,觉悟民众,或于乱世中济国安邦,为民解悬,救民水火,平定天下,则可以称为大智慧。

可以说是教育,才能够培养社会的各个领域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严格地说,只有教育的大智慧,才能够培养出治世安邦、造福人类的大智者。教育者通过教育的智慧,让每一个受教育的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思想、有纪律”的合格公民,从而培养出健全人格的人,培养出体魄强壮的人,培养出敢想敢干的人,培养出创新能力的人,培养出特立独行的人,培养出有智慧的人,进而培养出“大写的人”。

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培养出有智慧的人观念,不懂得培养出有智慧的人方法,只看到学生考试的高分数,只追求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只要求学生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那么将来培养出来的也许是只会读书只会应考的考试机器,没有个性,没有自我,没有自信,没有创新精神,也没有独立能力,更没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而只能是自傲自恋或自卑自弃的人。

教育不但需要热情,更需要有知识水平,处事能力,思想智慧,教育的思想才是教育发展的生命,教育的智慧才是教育发展的灵魂。

五、如何才能够培养培养出“大写的人”和智慧的人?

如何才能够培养出“大写的人”? 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培养出“大写的人”的想法,不懂得培养出“大写的人”的方法,就不可能培养出“大写的人”。所谓“大写的人”,“胸装日月,放眼世界,情系天下,心怀众生”。社会大前提需要“大写的人”,“大写的人”能进能退,能上能下,能曲能伸,能前能后,既可以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又可以做平平凡凡的小事情。

有人曾详细剖析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是怎么看不见的,这里“人”其实指的就是人性、天性和本性,要是一个人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人”怎么看得见呢?

那么,怎样培养“大写的人”?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是一个“大写的人”,他要有大智慧,大气魄,大勇气,大能量等等;其次,他必须要有一颗致力于教育的赤诚之心,要有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的心;第三,要懂得培养“大写的人”方法和措施,同时采用一定的教育教学手段;第四,要有培养“大写的人”的人的外部环境,如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等等。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最终实现精神生命的主动发展”,只有在社会趋向于良性发展的大前提下,教育有了智者,教育有了智慧,教育站到了培养人和成就人的角度,“人”就看见了,“大写的人”就出来了。

同样,智慧的人是具备一定的知识而又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的人,是以独特的眼光来分析、判断、和处理所遇到的事情、问题的人,是心系于事,把家事、国事、天下事放在心上的人!

教育的目的,站在自身的角度来说,就是为了提高文化素质,加强自身修养,站在社会、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来讲,就是为了培养“大写的人”、智慧的人,我们相信: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大写的人”。“大写的人”是有智慧的人,“大写的人”,思想很高尚。

六、教育改革的春天的来临

总的说来,中国教育在不断进步,在向前发展,在日益完善。

湖南,衡阳,耒阳教育也是如此,其中,当然有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做法,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反,是大好事,这正是教育不断进步、向前发展、日益完善的历程和标志,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和自豪。

太多的例子证明,有争论,有争鸣,有争执,甚至有争吵,才有繁荣昌盛、如花似锦的局面出现。象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鼎盛,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象欧洲的文艺复兴,美国的言论自由等等,无一不说明,只有思想的碰撞,才能激发思想的火花,才能点燃智慧的光芒,只有思想和智慧的光弧,才能映照出教育灿烂的春天,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教育到了教育者们和被教育者们真正走出一纸公文的桎梏,摆脱了一张死脸的恐怖,消失了课堂呆板的说教,淡化了试卷分数的牵引,那时,或许教育改革的春天就真的来临了。

路过某学校,见学生写的“厌学诗”以后„„

路过某学校,见墙壁上有三首打油诗,现分录如下:

其一

青山青水青少年,某某学校混三年; 浪费青春浪费钱,不如回家种份田。

其二

人在教室心在外,天天想着谈恋爱; 不知不觉三年过,恋爱不成真悲哀!

其三

狗屁老师狗屁校,照本宣科真无聊; 课堂学不到东西,只是课间做做操。

我见后微微一笑,和诗三首附于后: 其一

青山青水青少年,某某学校学三年; 珍惜青春珍惜钱,学成回家再种田。

其二

人在教室心无外,一心向学最应该; 刻苦努力三年过,追寻梦想志不改!

其三

老师学校皆无奈,课改还需体制改; 学海处处有知识,成就智慧幸福来。

诗还没有和完,早引来了众多学生的围观,有好些学生嘀嘀咕咕,议论纷纷,还有几位同学一字一句地念出了我和的诗。我冲他们打了个响指,见旁边有一面小红旗,上书:“打

倒小日本”,又在后面添上:“还要本领硬!”

从学生随手写在墙壁上有三首打油诗来看,中国新一代的学生中,的确有一部分学生缺失了很多宝贵的东西。请学校和老师注重加强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思想观道德观社会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是不是可以在追求高分数和升学率的同时,也兼顾一下那些后进生、学困生和潜能生,让他们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以达到全民素质普遍提高的目的。

上一篇:纪检监察月学习资料下一篇:技术创新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