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红色旅游区发展现状及创新开发对策

2024-1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甘南红色旅游区发展现状及创新开发对策(通用9篇)

甘南红色旅游区发展现状及创新开发对策 篇1

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把红色旅游资源汇入旅游产业中,通过革命精神和旅游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产生了“红色旅游”新型旅游模式。甘南州

旅游资源类型全、品位高,五彩斑斓的旅游资源构成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其中就有以红色为代表的革命遗迹旅游资源。红色旅游是旅游经济的新血液,开发甘南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甘南红色旅游品牌形象,既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旅游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甘南红色旅游区只有结合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创新思路,合理开发,其红色旅游才能持续火红,发挥应有的价值。

一、正确认识红色旅游

(一)红色旅游的概念和界定

红色旅游就是“红色”和“旅游”的有机结合。“红色”是内涵,“旅游”是形式。“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界定,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

(二)红色旅游的形成红色旅游最早是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发展演化而来。起初,革命圣地和纪念地只是用于政治思想教育,供人们学习和缅怀先烈。到了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凭借已有的知名度和良好的接待设施,转变观念,将革命圣地和纪念地由单一的政治教育模式向市场经营模式转变,逐渐将“红色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推进市场,从而产生了“红色旅游”的新型旅游模式。红色旅游的发展说明革命传统教育不仅能够与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还可以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形成当今一种独具魅力的旅游活动形式。

二、红色旅游开发的优势

(一)革命遗址历史地位

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于1935年9月、1936年8月,先后两次经过甘南的迭部、临潭、卓尼、玛曲等广大地区,在甘南大地上留下了他们战斗的足迹和革命遗址。这些革命遗址吸引着大量游人,现已成为甘南州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腊子口战役遗址: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腊子口地区,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抄的战术,经过浴血奋战,胜利突破重兵扼守的天险腊子口,打开通道,实现了中央红军北上抗日的伟大目标。从此,腊子口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1980年省政府在腊子口南侧修建了“腊子口战役纪念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俄界会议遗址:1935年9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途经高吉村,党中央在村里召开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做出了决定红军前途命运的重要战略方针的报告。俄界会议对确定红军北上进入甘肃的战略方针,胜利完成红军长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使其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地名,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茨日那革命遗址:茨日那村位于迭部县旺藏乡政府驻地东南侧。1935年9月13日—15日红军到达旺藏寺,一军团住进旺藏村,三军团和军委纵队住在旺藏寺,毛泽东主席住在该村一家普通小院的木楼上,并在这里向红四军团下达了“以三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

临潭县苏维埃政府遗址:1936年8月19日,在城隍庙成立临潭县苏维埃政府,这是甘南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之后,又在隍庙内召开了“洮州会议”,讨论了中央关于“命令四方面军停止西渡”的指示。9月29日,朱德在隍庙戏台上作了整军报告,并下达了北进的命令。临潭县苏维埃政府遗址作为工农革命民主政权的象征,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临潭人走上了争取自由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崔古仓放粮遗址:崔古仓原称“谷卡”,是卓尼土司杨积庆设在迭部的一处粮仓,红军过境前开明的杨土司将藏兵秘密撤走,将崔古仓所贮粮食作了红军战前的补给,为红军攻打腊子口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

甘南农牧民起义泉滩遗址:临潭县冶力关乡的泉滩,位于关街西南侧的冶木河畔。1943年,肋巴佛率领的甘南农牧民在此誓师起义,攻打了临潭县城新城,打开监狱释放犯人,开仓接济贫苦百姓,后与陇南各地起义军会师,9月,起义军溃散。

(二)优异的自然生态环境

甘南红色旅游区发展现状及创新开发对策 篇2

延安以民族圣地黄帝陵、中国革命圣地延安、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 (“两圣两黄”) 为主体的旅游资源驰名中外。市内有历史遗迹5808处, 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革命旧址350多处;珍藏文物达3万多件, 历史照片近万张;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信天游、安塞农民画、陕北剪纸、安塞腰鼓等民间艺术文化积淀深厚, 黄土风情浓郁。2003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由于延安有着丰富的红色经历并流淌着革命的血液, 国务院于1982年将此地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成为中国六大历史文化名城中声望较高的一个。

延安是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最多、内涵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 以“两圣两黄”为特征的旅游资源闻名于世。依据红色旅游产品的特点, 将延安市的红色旅游产品分为四个方面:纪念馆旅游产品, 陵园旅游产品, 旧址旅游产品, 衍生旅游产品。

延安市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1. 延安市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印发了贯彻此《纲要》的通知之后, 全国红色旅游的发展突飞猛进。延安作为革命老区、三大教育基地, 其红色旅游资源异常丰富, 资源的开发也得到了重视。在延安这片黄土地上出现了一批除黄帝陵和壶口瀑布之外的新的旅游景区, 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游客。

从数据上来看 (表1) , 延安市近几年的旅游业发展相当迅速。特别是在红色旅游全面开发的近几年, 延安市每年的旅游接待量以及旅游综合收入都在飞速增长, 仅从2010年和2011年的统计数据相对比来看, 其中国内的旅游接待量增长了367.81万人次, 比2010年增长了49.53%, 将近增长了一倍的数量;海外接待量增长了4629人次, 相比同期增长了14.26%;全年的旅游综合收入方面, 相对2010年增长了13.15亿元人民币, 相比同期增长了30.56个百分点。

2. 延安市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在我国, 对于红色旅游的体验型开发很少, 甚至没有。就陕西省延安市红色旅游目前的开发状况来看:在开发内容上, 主要是对延安市的部分革命旧址、烈士陵园以及延安的文物收藏地进行了开发利用和修缮, 以伟人居所为多;在开发方式上, 仅仅对一些客观存在的伟人旧居以及物品进行了保护和规整, 或者采用图片展览的静态方式展现了伟人的丰功伟绩;在旅游者的参观方式上, 基本上都是由讲解员或者导游员带领游客“走马观花”式的参观。陈列单一, 静态为主, 旅游者只是以看、听为主, 没有亲自参与到一些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之中去, 无法真正体验战争的残酷和获胜后的喜悦。那么本研究将针对这一现实情况, 对延安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体验式开发。

数据来源:《延安年鉴》[2]

3. 延安市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第一, 景观的开发方式单一。几乎所有景观都只是静态的展示和讲解员的口述, 游客对红色旅游景观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一遍之后便匆匆离开, 景点给游客留下的印象难以深刻。

第二, 景观的开发内容单一。仅限于对伟人旧居、战争遗址、会议旧址等景观的展示性开发, 旅游者无法获得充分的体验。

第三, 游客停留时间较短。由于延安各景观的相似性和旅游产品开发的不足, 来延安旅游的游客一般停留时间为2-3日, 甚至对于类似的旧址选择放弃参观, 从而缩短了游客在延安的停留时间。

第四, 红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单一。仅仅局限于对当地土特产及民俗产品的销售, 无法体现红色旅游产品的纪念性, 并且没有任何地方特色, 对于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红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缺乏创新, 也没有进行系列性开发。

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对策与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 产品开发应注意红色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同类资源的相似性和产品的衍生性。在此基础上应将红色旅游产品与土色、绿色和文化演艺等旅游资源的完美结合, 设计出能满足不同类型游客需求的全新的红色旅游产品, 使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从而到达红色旅游与绿色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三方面的共赢。

1. 依据资源的特殊性, 设计合理的开发方式

延安市的红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 应根据当地旅游资源自身的属性以及游客体验的需求, 开发并选择适合各类景观自身的恰当的开发方式, 使游客获得比较深刻的红色旅游体验。下表列出了延安市各类红色旅游景观的较为合理的开发方式。如表2所示:

注:“※”表示该类型的红色旅游产品最为恰当的开发方式

要使红色旅游与旅游体验能够达到更加完美地结合, 本文根据研究提出, 要提高延安红色旅游的体验性, 可以从游客切身的吃、穿、住、行、游、忆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3]。那么看“红色”影片、走“红色”路线、吃“红色”饭菜等, 这些方面都可以很好地达到体验的目的。

在延安市的红色体验旅游开发过程中, 在强调延安旅游资源的个性的基础上, 着重挖掘当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突出红色旅游产品的体验功能。同时, 对参观线路、地理环境和所涉及的人物故事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达到满足各层次类型游客的体验需求。依据不同类型的红色旅游资源现状, 设计出可以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红色体验之旅的全新的旅游产品, 以达到游客在延安停留时间延长的目的, 最终提高游客的重游率以及向亲朋好友推荐的概率。主要的体验型旅游景观开发方式有:农家宾馆及特色饮食, 体验陕北独特的民居——窑洞, 鼓励附近村民改善窑洞的住宿条件, 以“农家乐”的形式吸引游客入住、用餐等[4]。举办各类活动, 利用节庆节日, 举办有宣传、教育和纪念意义的文艺活动, 可以增强游客对于红色旅游景区新产品的认识程度[5]。

2. 科学规划延安红色体验旅游产品开发过程

根据对来延安游客旅游动机的分析, 游客对延安红色体验旅游的产品开发的期望和评价有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出于单位组织活动的游客认为精神层面的教育意义是最为重要的;出于体验目的的游客, 普遍对景点的参与性活动要求较高;年龄较长, 且有着革命渊源的游客, 对景点设施设备的完善情况、建筑的修建格式以及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情况有着比较高的要求。

为了同时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在对该市体验型红色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过程中, 根据不同旅游景观的特性, 确定适合该景观的开发内容, 设计合理的、高质量的开发方式[6]。从空间分布上来看, 应保持原有革命旧址的完整性和可进入性, 其他具有参与性的、表演展示类的红色资源应根据地理情况进行安排, 尽量位于旧址的边缘地带。动态地设计此类旅游景区的旅游线路, 游览过程要符合自然、协调、独特的特点, 要有较强的可参与性, 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演艺类旅游产品的开发注重结合当地的历史情况、地域特色, 并且将这类旅游产品能常态化、固定化, 同时注意演出时间的设定, 尽最大可能满足游客夜间欣赏的需求。

3. 注意延安红色体验旅游开发时序的合理性

通过分析可知, 延安市红色旅游的优势在于资源丰富, 在革命战争中作用显著, 并且景观建筑保护完好, 所以游客对于大部分旅游景观给予了基本肯定, 但是并未达到非常满意的体验效果, 目前应继续加大对延安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 完善景观的体验性。游客比较看重《延安保卫战》[7]景区、特色饮食、导游讲解等因素, 但是这些因素没有完全引起旅游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导致类似的旅游产品相对比较缺乏。还有一些红色的演艺类的产品只是针对特殊的节日而特别制作, 没有将这些演出固定化、常态化, 另外, 电子触摸屏、语音讲解等设备缺乏, 不能满足游客自主游览的需求, 这些问题都亟待改进。由传统的民俗衍生而来的与红色资源相结合的艺术表演、手工制作等情态景观的开发是几年来大部分游客所青睐的对象, 应加大对此部分景观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投资。

4. 设置延安红色体验旅游的解说系统

所谓的解说系统一般包括导游员 (讲解员) 讲解、电子触摸屏、影视介绍、便携式导游讲解扩音器、宣传手册等。要完善解说系统, 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 要提高导游人员的讲解水平, 加深导游对红色资源内涵的理解, 使其有调动游客领悟力的能力, 可以让“静态景观”动起来、活起来。

第二, 研发自助式解说工具, 为游客配备适合各类人群使用的语音讲解设备, 从而满足游客的在红色旅游景区多样化需求。这样的方式不但经济, 而且游客的自主性比较强, 不受导游员的约束。

第三, 在景区内设置电子触摸屏, 使游客可以提前了解景区内的具体情况。电子触摸屏可以以文字、视频、flash动画等多种展示手段相结合的形式, 凸显景区内的重点和详细信息。以方便游客在旅游景区内快速掌握旅游信息。

第四, 在景区内利用高科技技术, 建立5D影院, 将“红土”、“红绿”等相结合的旅游产品通过5D电影的形式播放出来, 以提高游客的旅游兴趣。

第五, 印制并发放宣传手册, 以帮助游客了解信息。宣传手册是以静态的方式展示景区的详细信息, 同时, 宣传画册图文并茂, 体现了景区的特色和精华, 又易于携带, 也可以扩大宣传效果。

5. 完善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

延安市红色体验旅游的配套设施亟待完善, 其中包括门票设计、旅游工艺品 (纪念品) 开发、导览标识等方面, 都要体现出革命特色[8]。门票设计上一定要有特色, 可以将各景点门票个性化, 根据不同景点的标志设计不同的门票图案, 让游客有纪念意义和永久保留的价值。

此外, 旅游景区的导览标识要清楚、简单, 以方便游客进行自主游览。导览标识一般包括全景图、线路图、路线指示牌等。这些导览标识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对照性和稳定性, 可带领游客游览陌生的旅游景点。在开发过程中, 其材质可以选用仿木材料, 造型设计可以与革命时代的物件、人物等相像。

结论

第一, 本文在研究延安市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着重考虑了游客的参与性、体验性和互动性, 以及游客期望体验到的旅游产品的类型, 以满足游客的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 以期游客的期望与实际体验之间能达到完美结合。

第二,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针对游客的体验以及体验质量进行开发, 从而对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的现状及开发程度进行了探究, 在现有的开发基础上进行了产品的深度开发, 提高游客的体验质量, 为长远发展提供了基础。

第三, 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的形成。在对文献研究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延安当地红色旅游资源情况, 以及其他类型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 对延安市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合理开发, 为延安市红色旅游长远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董宪民.陕西导游新编[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8:452-454.

[2]延安市人民政府·延安年鉴[G].西安:陕西年鉴出版社, 2010:113-118.

[3]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4:15-16.

[4]戴罗莉.基于旅游体验的“农家乐”游客满意度研究——以湖南常德柳叶湖周边“农家乐”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5]延安市旅游局.延安旅游[OL].http://www.youabc.com/yanan/jingdian/.

[6]芮田生.旅游体验与旅游产品策划研究[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7]人民网-延安保卫战景区[OL].http://chinapic.people.com.cn/frame.php?frameon=yes&referer=http3A//chinapic.people.com.cn/viewthread.php%3Ftid%3D304044.

甘南红色旅游区发展现状及创新开发对策 篇3

关键字:东北;旅游商品开发;创新

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有许多的重要工业基地,它们形成了独特的北国风情,因此,也吸引了不少的国内外游客到此参观。那里的冰雪、森林、湿地、农业以及民俗等都是旅游资源,它们的丰富使得旅游商品的开发也发展到了很多的方面。但是,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商品的开发在目前还是十分不匹配的,旅游商品的开发是极其落后的,相比于其他的地区,东北地区的旅游商品十分少,因此,它的提升空间也是相当大的。薄弱的旅游商品也在一方面上制约了旅游经济的发展。怎样去应对东北地区的旅游发展以及旅游商品发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对旅游商品不断的创新,联系东北地区的现状大力提高旅游商品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东北地区旅游商品开发的现实意义

1.提高旅游业整体经济效益

在旅游市场中,旅游者的消费主要体现在旅游者的吃住行三个方面,与此同时,旅游的购物和娱乐也是消费的两个重要方面,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旅游客流量条件下,怎样做好旅游商品是做好旅游收入的一个主要方面。由于旅游中的购物并不是游客消费的一个必需方面,所以,它的影响对于旅游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旅游中的商品发展,如果可以不断的创新和提高,那么对于旅游收入是不可限量的;在旅游中,如果地区性和景点的特点吸引游客,那么游客就会停留较长的时间,从侧面提高旅游市场商品的消费;旅游商品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物品,所以,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也是扩大游客消费市场的一个方面。

2.推动相关产业及提高劳动力就业

目前在东北地区旅游商品的发展对于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仅可以推动食品的加工产业,还会对旅游娱乐以及相关传统手工和交通运输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更好的加快东北地区旅游商品开发的进程,更好的发挥旅游商品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以旅游业为基础的产业圈,积极有效的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旅游商品开发和销售行业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旅游商品的开发可以很好地缓解劳动力压力。为东北地区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加合理有效的解决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3.促进东北地区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

东北地区旅游商品开发可以说是地区的文化艺术以及工艺和物质结合的文化产物。所以发展旅游商品是可以传播地方传统文化艺术的,促进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者在进行旅游商品交易过程中,经过鉴赏,就可以增加对地区的了解和印象,就像是大连的贝雕以及岫岩的玉雕和满族、朝鲜族等特色旅游商品等,这些都是东北地区优秀文化与民族风格的传播。

东北地区旅游商品开发创新策略

1.提升旅游购物文化品位

当今社会的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不断增加的精神文化要求我们提升旅游购物文化品位。不过在目前过于物质的市场经济中,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功利性销售方式基本上已经过时了,不再能够吸引旅游者注意力了。所以建立高质量的旅游购物场所,就需要整合旅游商品,完善旅游购物的设施,提高商品销售人员的素质,最好是增加旅游商品的享受功能,很好地满足旅游者的购物体验,所以为购物者和旅游者提供舒适温馨的购物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促使游客在购物中更好的感受特色文化,实现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

2.增加旅游商品销售服务的文化内涵

文化竞争逐渐成为了以后旅游者购物竞争的主导,在以后的旅游购物的竞争过程中,价格竞争和质量竞争已不再能够起到很好的竞争效果了,文化竞争成为了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我们在进行旅游商品销售过程中,要积极的提倡有着东北地方文化以及价值观和生活特点的销售方式,我们不仅仅是在进行销售,更是将销售看成是一种文化的传播,销售人员成地方文化的代表,以地方文化气息吸引旅游者。所以旅游商品销售企业就需要更加完善的地方丰富的文化内涵。

3.重视售后服务,实现销售方式的创新

既然是销售,我们就需要对于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全方位的完善和提高,在进行旅游商品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清楚的知道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时,在旅游地逗留时间是比较短暂的,而且最大的特点就是流动性是非常大的。所以对于针对游客购物数量较多以及商品易损毁的,我们可以为旅游者提供送货和代购代邮等形式的售后服务,这样创新销售方式就可以很好地促进地区的销售,积极的刺激旅游者的购物热情,所以如果只是单一的专卖制度,只是单一进行体现区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就不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销售,在销售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杜绝仿制品,在实行旅游商品开发过程中实行出售标记制度,就是可以满足游客的要求,在出售现场加注游区特有标记,赢得游客的认可和信赖,也可以依据旅游景区的特点来设计和制造生产旅游纪念品进行出售,这也是一个新型的旅游地区商品销售的方式,更好的促进商品的销售,带动东北地区的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广孝,旅游商品开发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2010(5)

[2] 宁越敏,中国旅游消费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9,(9)

[3] 马治鸾,我国旅游商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8

(作者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甘南红色旅游区发展现状及创新开发对策 篇4

甘南州处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黄土高原接壤的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带,有拉卜楞寺、郎木寺具有藏文化特点的寺院和则岔石林、尕海湖、桑科草原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据统计,全州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约7类,分为33种,共计146处.其中自然景观56处,占整个旅游资源的38.35%;人文景观90处,占整个旅游资源的.61.65%,有些资源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这些资源种类全、品位高、存量大、特色浓、适应国内外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并以原始性、多样性、神秘性著称,开发潜力巨大.因此,甘南州对外旅游服务人员对外语尤其是英语的学习和使用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经验,这对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有很大的启发性和借鉴性.本文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

作 者:杨华堂  作者单位:合作师专,甘肃,合作,747000 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年,卷(期): 27(5) 分类号:G465 关键词:甘南州   旅游服务人员   英语水平  学习方法  

甘南红色旅游区发展现状及创新开发对策 篇5

优质的代表性的纪念品具有标志性,深受广大游客欢迎。

游客看中的主要不是商品的外在品质,而是附加在产品上面、能够代表当地文化品质的深厚内涵;他们的消费意愿,不是有形商品的结实与耐用,而是其中流露出来的精神蕴涵。

因此,应当研究好旅游商品市场的特点,揣摩游客的心理,在旅游商品的“特”和“精”上下功夫,讲究设计、工艺,将新技术、新艺术、新时尚注入其中,做到独具特色,精致美观,耐人寻味,百看不厌。

安徽省围绕黄山研发的黄山刺绣屏在借鉴苏绣传统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创造了具有黄山刺绣特色的双面乱针绣工艺。

它以黄山、古黟自然景观为主要题材设计生产,产品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投放市场后,深受社会各界及广大游客的赞赏和青睐。

(2)积极研制开发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首要的是无污染。

针对当前国内外游客注重健康、养生的需求,研制开发绿色食品,不仅可以推出特色品种,也可解决当地经济的发展。

如天柱山的栝楼子、宁国的山核桃、霍山的野生葛粉、明光的大闸蟹,黄山的山珍、茶叶,巢湖的四珍等。

(3)增加政府投入,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要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建立完善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体系,要总体规划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这是旅游纪念品创新开发的保障。

同时要提高旅游纪念品知名度的宣传力度。

安徽省旅游纪念品市场要取得长足发展,就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各地游客都知道安徽的特色商品。

可利用参加旅游商品交易会、旅游节等提高知名度;除导游等人员宣传促销外,还应当借助巨幅广告、旅游网站广告、宣传短片、电视广告等广告形式广为宣传。

(4)完善旅游商品的销售渠道。

一方面要建立完善中国(芜湖)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交易会中心;另一方面还要建立黄山旅游商品综合购物中心。

旅游商品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文化性、情绪性以及层次性等特征。

所谓地域性,就是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主要表现在特色的原料、设计、工艺以及特定地区的特产等。

反映安徽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很多,如皖南、皖西各种名茶,亚热带山区各种名特产,民间的各种工艺美术品等。

旅游商品能表现出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即文化性。

安徽省地接中原,长江、淮河横贯其中,是多种文化圈的交错区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古徽州为中心,所形成的徽文化体系,除藏学外,是地方历史文化中最有魅力的1支。

安徽旅游商品的文化性大有潜力可挖。

旅游商品还具有很高的情绪价值。

由于旅游商品除具有一般商品的价值外,还具有艺术、欣赏、纪念、地位价值等,统称为情绪价值或称第2价值。

旅游商品还是旅游目的地的标识,是旅游目的地所特有的。

安徽的古井贡酒,祁红、屯绿等名茶,舒席、芜湖铁画等,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对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

可见,将黄山建成安徽最大的旅游商品综合购物中心,集全省旅游纪念品、工艺品之大成,与黄山风景区相匹配的旅游产品十分必要。

购物中心建筑应突出徽派建筑风格,建筑物内应集中省内,包括国内具有代表性、优质的旅游商品,按照地域性、文化性、情绪性、层次性和实用价值、欣赏价值、珍藏价值分类摆放,从而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旅游商品是旅游地创收的重要手段,是宣传旅游地文化特色的重要工具,其开发与创新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相关制度的完善下,安徽省的旅游商品市场会日趋完善,蒸蒸日上。

4参考文献

[1]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 冯万荣.旅游纪念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太原大学学报,(1):38-41.

[3] 王子燕.江西旅游工艺品及玩具产品特色开发的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8):25-28.

我国红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篇6

摘要

近些年来,红色旅游的异军突起,对中国的旅游市场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发展红色旅游,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使老区的旅游品牌和形象更加鲜明,自然环境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得到更好地整合。发展红色旅游对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推动老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及现状进行梳理的同时,提出了红色旅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寻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红色旅游 现状 问题 发展策略

Abstract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the “ Red Tourist” developed so fast and made a great change in China’s tourist market.Through the“ Red Tourist”,We can offectivety protect and make use of revolutionary historic cutural heritage and make tourist brand, and combine enviromental resources with historic resources of human.Developing the “Red Tourist” contributes to th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devolopment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real condition of China’s “Red Tourist” and bring up some problems, and then propose some development strategies.Key Words:the Red Trip;Status;Problem;Development Strategy

目录

序言„„„„„„„„„„„„„„„„„„„„„„„„„„„„„„„ 第1章 我国红色旅游的现状分析„„„„„„„„„„„„„„„„„„„ 1.1 红色旅游的定义 1.2 红色旅游的物质载体分类 1.3 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 1.4 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轨迹 1.4.1 建国初期的瞻仰、参观活动

1.4.2 “文革”期间革命纪念地的“朝圣”活动 1.4.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新转变 1.4.4 新世纪红色旅游全面发展

第2章 我国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 2.1 盲目发展,一拥而上。

2.2 行政区划壁垒,不利于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

2.3 景区所在地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欠佳,可进入性差。2.4 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游览形式以静态参观为主。

第3章 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策略„„„„„„„„„„„„„„„„„„„ 3.1 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3.2 加强红色旅游行业规范

3.3 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加强区域合作

3.4 融入地域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序言

红色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它由有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孕育衍化而成。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支持下,“红色旅游”在中国大地上迅猛发展着,不仅初步显示出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且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道亮丽的文化奇观,引起世人高度关注。据国家旅游局网站消息,2011 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国内旅游人数23 亿人次,增长9%;国内旅游收入1.4 万亿元,增长12%。在国内旅游急速升温的形势下,在建党90 周年的大背景下,2011 年的红色旅游活动必将升温。

1998年,随着“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旅游宣传促销口号在江西省率先提出,红色旅游便逐渐兴起而发展。2004 年初,江西、陕西、福建、河北、广东、北京和上海联合发表《七省市共同发展红色旅游郑州宣言》,决定就发展红色旅游进行区域协调,打造红色旅游精品链。200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2004-201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真正把红色旅游提升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发展战略的层面。2005年2月,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召开全国发展红色旅游工作会议,对全国范围内深入持久地发展红色旅游进行了全面部署。从而使得红色旅游更加蓬勃发展,成为促进我国旅游业更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发展红色旅游的指导思想是: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主要载体,进一步加强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改进和完善薄弱环节,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开发和管理水平,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中,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因地制宜、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多方参与的基本原则。坚持多方参与的原则,就是广泛利用社会资源,采用多种方式,广开融资渠道,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1章 我国红色旅游的现状分析

1.1 红色旅游的定义

2004 年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曾颁发了《2004—2010 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将红色旅游定义为: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在实践层面上,以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以红色资源为依托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往往都被视为红色旅游的一部分。至于何谓“红色”?近期重庆市宣传部部长何事忠的解释颇有新意。他认为: 谈到“红”,少数人反对,以为是搞“左”的一套,甚至与走“文革”老路联系起来。这完全是错误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红色。“红”是汉语中褒义色彩最强烈的词。红色代表生机、活跃、青春、热情,代表明亮、鲜艳、力量、奔放和充满生命力。所谓红色文化,从理论上讲,是指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及建设、改革开放时期所形成的时代精神。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就是“红色中国”。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它既包括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精华,也包括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是先进文化、进步文化的统称。1.2 红色旅游的物质载体分类

目前,红色旅游的物质载体包括纪念地、旧址、遗址、纪念碑、陵园、故居、纪念馆、惨案遗址、历史遗产等等,不仅存量庞大、内容丰富,而且分类较细、针对性较强。一般可以分为“旧址”类、“遗址”类、“祭奠”类、“遗产”类。

“旧址”类红色景区是指我们党在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中经历过的重要会议、伟人故里、重要事件和党、人民军队的驻扎地等,一般都内涵丰富、时间跨度较长。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旧址、韶山毛泽东故居等。

“遗址”类红色景区是指战役、战斗、惨案、重要事件发生地等。这类景区的共性是时间跨度较短、事件背景深刻、感染力强。如:平型关大捷遗址、南京大屠杀遗址等。

“祭奠”类红色景区包括纪念碑、纪念馆、陵园、雕塑性建筑等。这一类景区的共性是文物资料存量较多、观瞻性鲜明。如: 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西 柏坡纪念馆等。

“遗产”类红色景区包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遗留下来的历史遗产和自然遗产。这类景区的特点是,容易激发爱国主义感情,增强红色旅游对游客的叠加效果。

因此,对于游客来说,要依据自身需要有选择地安排目的地,才能满足 自身的需求。此外,我们更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红色旅游的形成和发展。1.3 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

我国现阶段红色旅游的开发与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将目的地建设成为以观光为主的传统旅游目的地体系的传统开发模式;二是将目的地建设成为注重游客参与和体验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体系的体验经济开发模式;三是混合开发模式,将传统型与体验经济型有机结合,使旅游目的地既有传统项目,又有新项目。

1.4 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轨迹

总体上说,由革命纪念地演化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演化为红色旅游景区,就是中国红色旅游的发展轨迹。1.4.1 建国初期的瞻仰、参观活动

中国国际旅行总社于1954年成立,并成立了15家分社,主要从事涉外接待。1964年7月22 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成立了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几乎与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步,1951年,文化部和内务部联合发文,要求修建革命事迹纪念馆和保护革命文物。1960年3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含33处革命纪念地和遗址,主要是接待国内外参观访问者,包括外国的国家元首和贵宾。比如: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在1951年2月6日对外开放,1961年改书“毛泽东同志旧居”。在新中国成立及以后一段时间内,中国旅游工作一直属于民间友好往来的范畴,对宣传新中国成就、加强国际友好往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国内民众而言,这一时期的瞻仰、参观、学习,并不具备旅游的属性,革命纪念地也只是政治接待而不是旅游经营。不过,这一时期为红色旅游的形成提供了一些基本物质条件。1.4.2 “文革”期间革命纪念地的“朝圣”活动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相较而言,6 革命纪念地倒是幸运的受到了保护和利用。在这一特殊时期,以红卫兵大串联为主要形式,全国大中学校学生大批拥到革命圣地参观学习,使革命纪念地接待工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1966年11月,红卫兵大串联达到高潮,毛泽东同志旧居和纪念馆昼夜开放,该年的参观者达290万人次。虽然,这些游客是以“朝圣”为目的的,也没有休闲、消费、娱乐的旅游属性,但这为后来红色旅游的开发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1.4.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新转变

“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以当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更名为中国国家旅游局。1983年,中国被世界旅游组织接纳为会员。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全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被认可。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崛起,国家在计划安排的旅游基本建设投资中,每年都要安排一部分资金,帮助革命老区和革命纪念地发展旅游产业。1997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了第一批110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推动了革命纪念地逐渐从政治接待向旅游接待、旅游经营转变。1.4.4 新世纪红色旅游全面发展

进入21世纪后,全国很多地区都把本区域内的红色旅游资源作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2001年,国内部分革命纪念地发起成立了区域性的红色旅游协作组织。2004年11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河北考察工作时,对发展红色旅游的重大意义第一次做出了全面、深刻、权威的阐述。同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2004—2010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国红色旅游由此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

第2章 红色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自2004 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红色旅游工程开始,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中共中央高度重视,部门大力协同,城市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并带动建筑、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我们仍然要清晰地认识到红色旅游火爆场景背后存在的问题。2.1 盲目发展,一拥而上

低水平重复建设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受到区域经济基础、旅游基础设施、可进入性、管理体制和景区知名度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从而导致各地红色旅游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事实上,红色旅游景区除了少数地方,如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开发较好,大部分则刚刚进入市场尚属开发初期,但却随着“红色焰火”大兴土木, 纪念馆、碑林、广场项目偏多,甚至贫困地区的名人故里也要建规模宏大的纪念地,环境容量不足的地方也要坚持建大纪念馆、大广场,盲目过度和不分重点地开发,以致造成自然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有的甚至为了政绩而劳民伤财,十分不利于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红色旅游业的健康发展。2.2 行政区划壁垒,不利于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

当初的中央苏区、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大多建立在几省交界处。新中国建立至今,许多革命老区仍属于不同的行政单位管辖,有的甚至跨越数省,这对于红色景区的发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各省市为发展本地经济,往往忽视景区间差异,阻碍生产要素的跨行政区域流动。从而造成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边界共有资源争夺等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

2.3 多数红色景区所在地经济基础薄弱,旅游基础设施欠佳,可进入性差

基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我国大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位于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 基础设施的不健全仍然是阻碍其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区位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公共设施落后、服务质量较低是制约一些红色旅游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有限的资金制约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客源市场的拓展。红色旅游热潮的突起,使得景区的综合配套服务上的问题凸现出来,影响了红色旅游的发展。

2.4 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游览形式以静态参观为主

多数红色景区的开发未能融入到当地特定的地域文化中,深挖红色文化内涵, 展现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和地域文化的独特,带有显著的政治色彩。主题单一,在展现形式上,以革命活动、名人故居、纪念馆等传统平面的、静态形式的展览陈列为主,开发方式粗糙,表现手段落后,枯燥乏味,不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和渴望更多参与性和自主性的旅游者的消费倾向,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2.5 红色景区经济来源单一

票收入是红色旅游景点进行维修和日常开支的重要来源,然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不买门票在许多红色旅游景点成了常事,有的地方只有三分之一的来客买票,在一些地方借“红色旅游”刮起了一股吃喝风,下到基层要吃要喝,增加了当地的经济负担,有悖于红色旅游教育的初衷。

第3章 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策略

3.1 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先选择一批资源价值高、发展基础好的重点景区,率先开发,加快培育,形成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红色经典景区,提高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发展红色旅游要突出产品特色,不能片面强调建设规模,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必须坚持合理开发和积极保护的原则。要根据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价值品位、交通区位等因素,制定可行的旅游发展规则,按照发展次序,分步推进,合理布局,防止无序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使作为旅游吸引物和主要载体的红色资源得到保护,并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的维修和进一步开发,实现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双向互动和谐统一和良性循环地发展。3.2 加强红色旅游行业规范

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时,要特别注意协调好红色旅游与相关区域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交通建设、环境保护、风景名胜、文物保护等规划的衔接,使红色旅游的发展真正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更大作用。红色旅游区域应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加大本土特色的红色旅游商品研制和开发力度,提高旅游购物品的文化品位和科技含量,同时,要加强对旅游购物品销售流通环节的管理工作,建设大的旅游购物中心,按照“小商品、大市场”的思路进行行业规范管理和监控。3.3 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加强区域合作

突破行政划分界限打破行业壁垒、地区封锁,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统筹兼顾区域内、区域间的旅游资源开发、景区经营和宣传促销等。加强区域内旅游合作区域间交流互助,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使旅游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上自由合理的流动。同时,在区域内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集聚效应,在全国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的联系互动效应。3.4 融入地域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

旅游资源还不是旅游产品,要把红色旅游资源变成旅游产品,必须进行产品创新。高度重视红色旅游的特色打造,在“红色”中再挖“特色”,避免出现产品的单一化和雷同化。将红色旅游的主题融入到当地的地脉和文脉中去,将红色旅 游资源与当地特色资源有机结合,开展生态旅游、地质风光游、民俗风情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从而与革命观光旅游一起形成优势互补的综合性旅游产品,产生叠加效应。由此,保证了旅游产品的独特性,丰富了旅游的内容,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结论

红色旅游是一项重大的政治、文化工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也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经济工程,还是培养红色下一代的重大教育工程,充分认识到发展红色旅游是新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的一种创新,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开发红色景区的过程中,要善于协调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做到开发和保护相互协调,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谋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走一条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甘南红色旅游区发展现状及创新开发对策 篇7

1 攀西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攀西地区包括攀枝花市和以西昌市为首府的凉山彝族自治州, 位于川滇交界的金沙江畔, 总面积6.7万平方公里, 它北起四川冕宁县, 南至云南元谋界, 南北长300公里, 东西宽100余公里1。长期以来, 这里因相同的地理特征和相似的文化习俗, 就已建立了紧密联系。20世纪上半叶, 先后经历了红军长征、解放战争以及剿匪运动, 留下了大量的革命事迹和革命遗迹, 如:红军长征过攀西时留下的会理会议遗址, 礼州会议遗址以及彝海结盟遗址等;解放战争时期金江支队的斗争活动以及女英雄丁佑君英勇不屈的光辉事迹等, 为攀西历史积淀了深厚的红色底蕴。因此将攀西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旅游规划, 加强地区整合力度, 以达到优势互补、合理配置旅游资源、节约开发资金, 是实现攀西地区红色旅游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 攀西地区红色旅游的开发建设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着。

1.1红色历史遗迹的复原与保护方面

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 一些重点红色旅游目的地红色文物的复原、保护与建设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地已修建了一批纪念馆、纪念碑、展览馆以及塑像等, 并在各个景点设置了相应的路牌标识, 初步作了相关宣传介绍工作。如入选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会理县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会理会议遗址, 以及冕宁县彝海结盟遗址、红军长征纪念馆等, 其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铺垫性工作, 为下一阶段红色旅游的深入开发提供了重要条件。

但在其它一些地方, 红色历史遗迹的复原与保护工作就显得任重而道远。就以礼州为例, 中央红军曾这里召开过紧急军事会议, 留有许多红色历史遗迹, 可是相关保护和复原工作却不如人意, 如周总理住过的静院, 小小的屋子, 门关着, 只能从窗缝子里看到一张空床、一张木椅、一盏油灯, 据说那是总理当年用过的东西。再如边家大院的栓马石和喂马槽虽闲置在大院门口, 却无任何标志, 两块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石头太容易被忽略。又如当年红军为解决当地吃水问题而修的“红军井”, 井口却被封住, 井前只立一石碑表明是红军井;边家祠堂是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当年开会的地方, 里面展示着朱德、邓小平、蒋介石等的电令或笔记, 却均是图片。开会旁边的屋子用作了储粮室, 屋子的角落摆放着当年伟人们开会用过的桌子, 已比较陈旧;文昌宫曾是当年聂荣臻元帅打土豪分粮食的地方, 现在被用作礼州小学教师宿舍。文昌宫内建筑木质完好, 工艺精湛, 规模较大, 但由于年久失修, 部分房屋损坏严重。本应得到更好保护与复原的红色资源, 境遇竟然如此凄凉。

1.2 相关配套服务的开发建设方面

目前, 凉山地区的红色之旅已按照红军长征过凉山的情况分别开通了三条红色旅游线路:

1.2.1 中央红军主力过凉山的红色旅游线路

金沙江皎平渡→会理战役遗址→半站营战斗遗址→黄水塘战斗遗址→礼州会议遗址→泸沽分兵→冕宁县城→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1.2.2 中央红军第九军团过凉山的红色旅游线路

金沙江树节渡口→宁南披沙→松林坪→普格大水塘 (红军树) →普基镇→下坝→古家坝→扯扯街→鱼水→波洛坪→五道箐→海门桥→龙家屯→小庙→礼州

1.2.3 泸沽分兵, 奔袭大树堡的红色旅游线路

泸沽镇→孙水关→冕山→登树营→小相岭→南箐→中所→越西→新民→梅花→大树堡→罗盆→石棉→安顺场2

但现实的发展情况却很不理想, 据旅游咨询点和部分旅行社介绍, 红色旅游组团情况基本没有, 大部分去这些地方的游客都选择自己游览。虽然攀西地区自2005年就已全面启动红色旅游, 但依据目前西昌市各旅行社的带团情况来看, 所组团的形式主要以节假日的省外游、市外游为发展对象, 接待的外来客中也主要是参观卫星基地, 螺髻山等非红色旅游景区, 要想扩大游客的规模, 达到发展要求, 攀西地区的红色旅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攀西地区发展红色旅游的制约因素

尽管攀西地区的红色旅游要做大做强, 还需要一个过程, 但这一地区有山有水有文化, 更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此难得的一个旅游胜地, 如果长期坚持发展旅游业的政策不动摇, 不断完善相关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 实现红色旅游的发展与繁荣, 应该说是不难实现的。目前制约红色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还比较低

攀西地区, 特别是在攀枝花和西昌两个中心城市之外的广大地区, 大多处于极度落后的山区, 少数民族众多, 而且地质条件恶劣, 群众生活水平低下。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因素, 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以来都较为落后,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红色旅游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2.2 旅游成本较高, 减弱游客吸引力

攀西地区的旅游业尚处于刚起步阶段, 因此吸引客源, 促进旅游业的稳步发展是关键, 政府应协调好旅游主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 共同把游客的旅游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下来。目前, 旅游成本过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一些主要旅游景点周围, 收费站设置过多或设置不当, 不仅阻碍了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旅游业的热情, 而且导致游客进入成本过高;其次, 相关部门对在景区从事食宿等基本旅游服务的行业, 在税收、场地或房屋租金方面收费过多, 结果这部分负担间接转嫁到游客身上, 从而增加了游客的消费支出;最后, 门票费用过高。目前许多景点尚处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 应该说其提供的服务明显低于其门票价格, 这也极大地减弱了游客的吸引力。因此旅游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 应从游客的角度来进行旅游规划, 摒弃各种短视、狭隘的部门利益, 从把旅游业做大做强的角度出发, 为旅游业的发展扫除各种制度和人为的障碍, 最大限度地降低旅游成本, 从总体上增强红色旅游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

2.3 优秀导游员、解说员缺乏, 旅游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五大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和《新五大旅游区建设试行标准》的通知 (川办函[2006]第196号) 要求:“导游 (讲解) 人员均应具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其中本科以上不少于30%, 全部持证上岗, 人数及语种能满足游客需要, 普通话达标率100%, 外语类导游 (讲解) 人员占总数的15%以上;饭店、汽车公司80%以上高中级管理人员取得相应的岗位培训证书。”可是时至目前为止, 一些纪念馆和文展馆尚未配备专职讲解员, 而具有两个入选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攀西地区, 尚无一部系统完整的红色旅游专著问世, 这极大地影响了红色旅游质量的提高, 游客和一些临时讲解员, 他们只能通过各地的县志和旅游景点的简介来获取一鳞半爪的知识, 这既无助于实现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 更不能有效吸引游客, “江山美不美, 全靠导游一张嘴”, 深厚的红色文化更要通过导游高质量的讲解。目前, 攀西地区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 出现了优秀导游员、解说员严重缺乏的现象。

3 对策分析

3.1 加强基础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提高综合服务接待能力

要加快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与现代旅游相适应的多层次的旅游运输体系和旅游信息网络, 构建安全、快捷、方便和舒适的旅游交通客运网络。加快攀昆、雅攀高速公路建设, 形成快速、便捷的对外通道。积极争取开通和增加攀枝花、西昌到其他旅游城市的航线、航班。配套完善交通沿线的通信、邮政、电力、银行、医疗、供水、餐饮、厕所、停车场、环保等服务设施, 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在食、住、行、游、购、娱上, 满足和适应不同游客群体的需要。

3.2 继续深入丰富和挖掘红色旅游资源, 创建红色品牌

为了增加攀西地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 可以在原来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和参观的基础上, 着重体现旅游特色, 逐渐改善和提高纪念馆和各个展室的档次, 改变简单图片展示和橱窗文物的陈列, 更新展览形式, 整理、挖掘、充实新的陈列内容, 改进图片加文字的“老脸孔”展览的旧模式, 利用声、光、电等多种展览手段, 增加新的展示设备, 使展示方法更加科学化、新颖化、现代化和多样化。在主要红色景区, 结合重大历史事件, 树立蜡像景观, 扩大景点内涵和外延。比如, 多建一些革命前辈的雕塑群、故事廊, 也可开设更多的体验试的参与活动, 让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体会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让他们学会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珍惜生活。此外, 还可以创造一些有特色的旅游项目, 例如红色歌舞表演、红色革命故事、革命传统教育课, 红色小电影等。这样, 不仅将红色旅游产品具体化、有形化, 而且从传统、历史、文化、道德等多方面感动消费者, 创造深层次心理愉悦。

3.3 重新调整红色旅游线路

原有的三条红色旅游的线路划分, 太过机械古板, 其中罗列的一些景点在当前毫无吸引力, 而且数百公里的线路, 长而枯燥, 相信游客获得的心里不会是愉悦, 而是出钱找罪受。因此建议相关部门, 把现有的按三支红军长征过攀西而开辟的三条红色旅游线路改为按现实可行性的两条, 走复合式开发红色旅游的道路。具体是:第一条, 以攀枝花和会理为中心, 将皎平渡渡江遗址、会理会议遗址等主要红色旅游景点和当地的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连接, 如会理的龙肘山——仙人湖景区, 二滩电站, 攀枝花钢铁基地等;第二条, 则以西昌和冕宁为中心, 将卢山-邛海, 礼州会议遗址, 卫星发射中心, 灵山寺, 以及彝海结盟遗址等连接起来。以此实现红色旅游资源与其它旅游资源的有效链接, 从而提高红色旅游景点的知名度, 增强其对游客的吸引力。

3.4 将具有地缘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的古

镇——礼州, 打造成一座集红色、绿色、古色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地, 以增加旅游景点的数量和质量

作为扼守西昌北大门的礼州, 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自古以来就是西昌的一个重镇, 因此留下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化建筑, 给礼州平添了悠悠古意。而红军长征过西昌时礼州会议的召开, 又为礼州增加了光彩。现在礼州人又凭借与西昌相邻的地缘优势, 积极发展水蜜桃, 石榴, 葡萄, 柿子等各种水果业, 这又为礼州的发展披上了浓浓的绿意。因此旅游规划和主管部门是否可以考虑结合古镇风貌和绿色生态, 以及接近西昌的地缘优势, 将其打造成一座集红色、绿色、古色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景区。

3.5 对攀西地区的红色历史进行统一汇编整理

攀西地区革命遗迹较多, 但对红色历史的整理和研究却较为散乱和滞后, 除了一些县志和州志如《冕宁文史》、《会东文史资料》、《凉山文史资料选辑》以及《挺进凉山》等有一些零星记载外, 目前尚无专门的系统收编攀西地区红色历史方面的专著出现, 这不仅落后于其它重点发展红色旅游的省市对红色历史档案、遗迹和故事的整理工作, 而且也落后于现实发展红色旅游业的需要。其结果是导致目前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 既缺少专业化的导游及管理人员, 也无可供学习和了解的权威性著作。因此建议参考河北省委宣传部编撰《燕赵红色之旅丛书》的做法, 由有关方面召集本地区文史工作人员及档案管理人员编撰一部内容详实, 结构完整的红色旅游专著, 以尽快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

3.6 把宣传工作做强、做活

发展旅游业需要宣传, 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不能仅把宣传放到路边、杂志和电视广告上, 可以考虑以召开各种会议的方式进行宣传, 比如研讨会, 经贸洽谈会等方式。此外还可以通过创作文学、艺术作品, 甚至影视剧的方式来进行宣传, 这样效果或许更好, 一部好的文学、影视和戏剧作品, 不仅开发了红色历史, 而且起到的宣传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

参考文献

[1]王东峰.我国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6.4.

[2]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五大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和《新五大旅游区建设试行标准》的通知, http://www.sc.gov.cn/sczb/lmfl/szfbgt/200706/t20070610_186276.shtml.

[3]雷召海.红色旅游理论梳理与实践建议[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9.

[4]王伟年, 宋宇新, 白竹岚.区域文化与红色旅游发展研究[J].企业经济, 2007 (5) .

[1]攀西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组.攀西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 (2001—2015年) , http://www.sss.net.cn/ReadNews.asp?NewsID=6731&BigClassID=2&SmallClassID=2&SpecialID=0&belong=sky

甘南红色旅游区发展现状及创新开发对策 篇8

大别山坐落在中国安徽省, 湖北省, 河南省交界处, 是国内少有的横跨三省的景区。大别山历史悠久, 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古书对其进行记载, 大别山一带自古就有很多传奇故事。发展到中国近现代,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大别山成为中国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 1947年,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守转为战略进攻, 中国革命逐渐走向胜利。在这里, 中国革命历史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异常珍贵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别山沧桑古老的历史, 弥足珍贵的红色旅游资源, 众多的英雄豪杰和革命先烈, 各种神秘的遗址遗迹使其成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

二、大别山红色旅游业发展优势

1. 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是中国革命历史重要的战略位置, 近几年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2007年12月, 鄂豫皖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域联合体正式成立, 涵盖了三省六市的39个县。之后三省先后签署了《大别山区域六安政府红色旅游合作协议》等多个文件, 共同进行区域旅游创新。。2012年“两会”期间, 制订了《大别山区振兴发展规划》探讨加快大别山红色旅游业一体化发展。2015年8月, 第八届鄂豫皖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年会召开。

2. 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大别山作为一个革命老区, 是中国红军的故乡。这里孕育了无数的革命先烈, 创造了中国革命历史重要的领导人物。在这里, 分别发生了黄麻起义, 立夏节起义等重要的起义,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 这里建成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址和历史文物, 例如商南暴动指挥中心-胜利镇、刘邓大军军团干部会议旧址等。除此之外还有广为流传的传奇故事和革命精神。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 这里走出了以李德生、郑维山为代表的300多名优秀的将军, 有“将军故乡”的美称。

3. 具有良好的的生态环境

大别山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资源, 其还具有一定的绿色资源, 在大别山境内, 植被覆盖率较高, 且由于其海拔的差异, 使其植被有多种类型, 形成了令人惊叹的森林奇观。区域内有著名旅游胜地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 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大约有300平方公里, 同时还有万佛山生态旅游区, 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还有引人注目淠史杭水利工程。这些都说明了大别山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也说明大别山旅游业是一种“绿色无烟”的产业。

三、大别山红色旅游业发展现状

1.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经济发展落后

经济落后制约了大别山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大别山是革命老区, 所处的地区较为贫穷, 经济尚不发达, 其所处的皖西地区, 涵盖的几个县都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贫困县。2014年, 安徽省生产总值 (GDP) 达到20848.8亿, 全省人均GDP为34576.27元, 与其他省相比较低。因此, 地方政府可动用的资金十分有限, 资金匮乏使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一些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不能的到很好的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缓慢, 一些历史文物和历史遗址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这也是大别山发展比井冈山和延安等其他红色旅游景区缓慢的原因。

2. 三省各自为政, 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大别山是国内少有的横跨三大省的旅游景区, 鄂豫皖三省在经济上实行地方保护主义, 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缺乏实质性的联合。例如六安市的金寨以及湖北省的新县不断在争夺“将军县”这一称号。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域是一个整合的区域, 它是在长期的革命历史中逐渐形成的, 需要各省之间共同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区域协调和合作。而三省之间并没有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 曾经签订的区域合作协议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并未真正的落到实处。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被三省分开孤立开发, 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发展方向。这严重制约了大别山红色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3. 交通不便, 旅游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大别山是地势较为崎岖的山区, 交通并不发达, 大别山区域内只有少数几条高速公路, 并且由于常年未进行维修, 路面破损较为严重, 如遇到不好的天气状况, 可能会出现山体滑坡等问题造成交通困难。另外景区内的基础设施也较为落后, 一些重要的烈士陵园布局较为混乱。同时景区的配套设施较为低下, 休闲娱乐场所较少, 在住宿方面, 景区内的宾馆条件较差, 三星级及以上的宾馆少之又少。大别山景区里的管理人员大部分由当地村名担任, 他们并没有受过正规的旅游管理人员培训, 对于改善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一定的概念。

4. 景区景点开发程度低, 吸引力不足

大别山对其旅游资源开发只局限于红色旅游资源的部分, 只依赖于历史留下的革命遗址, 这就导致了大别山红色旅游业的产品单一。对于景区内一些自然风光景点也只进行了一些简单粗略的开发, 对游客吸引力较小, 景区获得的旅游收入就较低。由于大别山跨越三省, 景区内的景点较为分散, 知名景点也较少, 所以大别山红色旅游景点在全国的知名度较低, 就不能吸收更多的游客。

四、大别山红色旅游业发展对策

1. 广辟资金渠道, 形成多种资金来源

大别山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和旅游资金的多少密切相关, 大别山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而门票的收入远远不能弥补其所需要的维修和景区基础设施的费用。因此当务之急是扩大资金来源, 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的扶持和民间企业投资相结合的方式, 使旅游资金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同时也可以征收一定的区域旅游资源说, 既向与旅游相关的交通运输和商业餐饮的集体或个人征收旅游税, 税率一般不超过百分之五。以此来解决大别山红色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的缺点。

2. 加强区域性合作, 构建大别山红色旅游共同体

由于大别山特殊的地理位置, 决定大别山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走三省区域经济合作的道路。大别山三省应该打破行政壁垒为实现共同利益而加强区域合作, 共同策划大别山未来的发展方向, 进行资源的共享和保护。三省应一起抓住发展机遇、加强资源整合发展, 创新区域内的景点, 实现大别山红色旅游业的组合发展。

3. 进行资源整合开发, 加强景区内的资源开发力度

对于大别山红色旅游业来说, 不断加强对革命遗址、历史文物保护性开发, 并提高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也可以适当的开发区域内的自然景观和休闲娱乐场所对其进行辅助。同时, 应该将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和其他产业有机的结合起来, 要把这些红色旅游资源周边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联动开发, 例如, 将大别山旅游业和六安市的茶叶产业有机结合, 这样可以带动六安瓜片和霍山黄芽的销售。由于湖北也是李时珍的故乡, 在这里有大量珍贵的中医药材, 可以将旅游业和药材的销售结合起来。还有家喻户晓的皖西黄梅戏, 可以建立相应的民俗文化村, 不但可以向全国各地传播鄂豫皖的文化精髓, 还可以将大别山红色文化和和当地的传统文化相结合, 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景点的多样性, 在吸引更多游客的同时提升知名度。

4. 改善交通条件,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对大别山这种景点较为分散的景区来说。大别山并不是只位于一省区域内, 只有形成区域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才能使各个景点都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在加强交通建设的同时, 也要重视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是一个旅游区域良好发展的根本。因此要在区域内建设档次较高的宾馆, 提高景区的住宿和餐饮水平, 并建成一定的休闲娱乐场所, 提高游客的旅游消费水平。

五、小结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革命老区, 大别山红色旅游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大别山应该充分利用挖掘自己的红色旅游资源, 绿色资源, 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 将红色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相结合, 充分发挥各种产业的优势, 建设独具特色的大别山旅游经济产业链。同时三省应该加强区域内的联合, 实现互利共赢, 共同培育出精品创新的名牌景点, 满足游客多方面的消费需求, 提升大别山红色旅游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和知名度, 促进大别山红色旅游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喜元.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17) .

[2]刘汉成, 夏亚华.大别山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问题及对策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2) .

[3]王胤颖, 王春阳.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J].前沿, 2013 (21) .

甘南红色旅游区发展现状及创新开发对策 篇9

一、淮安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淮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也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 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淮安留下光辉的足迹, 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周恩来纪念馆和周恩来故居是淮安红色旅游的品牌, 是淮安开发“红色旅游”的核心。苏皖边区政府旧址,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苏北、苏中、苏南、淮北四大解放区创建的唯一民主联合政府的所在地;刘老庄烈士陵园是为纪念抗日战争在华中淮海区刘老庄牺牲的82位烈士而设立的陵园;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是为纪念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也付出了重大牺牲的新四军战士而建立。淮安的红色旅游景点还有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盱眙革命烈士纪念馆等。

据统计, 淮安的红色旅游资源共有129处, 按照遗址类别分: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30处, 烈士墓21处, 革命领导人故居5处, 纪念设施40处, 损毁遗址33处;按保护级别分类,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 未定级别的有93处;按照开发利用级别分, 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处。

二、淮安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淮安的红色旅游资源已有了初步的开发, 红色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在开发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 旅游产品单一

由于资金匮乏, 淮安红色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目前淮安所开发的红色旅游景区还是处于粗放型的开发阶段, 景区的旅游功能不足, 没有形成吃、住、游、娱等旅游服务, 部分纪念地周围由于交通道路问题可进入性差。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这样4A级的旅游景点接待人次主要集中在节假日, 客源利用率低, 游客停留时间短, 旅游业效益不高。在旅游产品的生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等方面也略显不足, 这就造成了旅游产品不能对参观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

(二) 红色旅游景区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面对迅速发展的“红色旅游”热潮时, 淮安各红色旅游景区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需要的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和服务的不完善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如进入景区的交通不便、基础公共设施落后且不完善等因素是目前制约着淮安红色旅游景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交通建设薄弱, 道路等级低, 路况差, 目前主要以汽车作为到达旅游景区的交通工具从一个旅游点到下一个旅游景区的交通极为不便。这些交通不畅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各红色旅游景区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三) 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不够得当

淮安的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也出现了保护力度不够和保护方法不当的现象。不少红色旅游景区的现有保护方式不利于资源地的发展, 一些富有价值的红色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如部分刚修建的纪念馆、名人故居, 在没有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 开始对游客开放, 让一些珍贵的展品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陈列着, 这样使有价值的展品将遭受到损坏, 甚至丢失。

(四) 红色旅游商品品种少、优势不突出

在旅游消费中, 购物消费是弹性最大的一项, 而淮安目前的红色旅游商品开发是红色旅游发展的一大瓶颈。淮安的红色旅游商品品种少、优势不突出。目前淮安红色旅游景点 (区) 购物中心的红色旅游商品主要以周恩来像章、领章、书籍著作、明信片、邮票钱币珍藏册, 仿制的草鞋、军事器械, 红军衣饰等, 这和全国其他旅游纪念品也有许多类似, 品种少, 地方特色不明显, 个性不足;纪念价值和内涵不突出;一些纪念品缺乏创意, 设计雷同, 做工粗糙, 没有适合大众的多层次商品, 优势不突出。

二、淮安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 加大资金投入, 加快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进程

资金匮乏是目前阻碍淮安红色旅游开发的瓶颈之一。由于淮安处于苏北地区,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各红色旅游资源地又分散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严重制约了红色旅游的开发。因此, 淮安发展红色旅游, 就必须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的资金, 探索建立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有效投资体制, 调动各方的投资积极性, 吸收各方的资金, 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资金投入。

(二) 建立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为全面提升淮安红色旅游产业和推进红色旅游发展, 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尽快建设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进一步完善通往城镇景区公共交通、护城河水上游交通、市内各类红色旅游公共信息标识、旅游自驾车营地等基础设施;三是将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旅游项目、旅游交通网络纳入城市空间布局, 规划建设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商贸街区, 提升淮安红色旅游品质。

(三) 培养淮安红色旅游的经营管理人才, 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根据淮安红色旅游的发展需求, 加大对各级旅游管理者的教育培训力度, 培养一支重视并善于做好红色旅游工作的高素质行政管理队伍;加强对红色旅游景区经营队伍的培养, 培养一批熟悉旅游市场需求、善于经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导游培训, 提高导游员讲解技巧, 造就一支业务熟练、知识丰富的红色旅游景区导游讲解人员队伍。

(四) 开发与保护结合, 促进淮安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金属厂长演讲稿下一篇:新员工入职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