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试卷(精选8篇)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B、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C、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D、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3、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总是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客观总结了教训 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5、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6.”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7.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 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8.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人个的性格
9.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这表明()A.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 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10.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刻舟求剑③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④祸兮福之所倚 A.① ③ B.① ④
C.② ③ D.① ②
11.“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是告诫我们()A.知人知面就行了 B.一个人的外表容易认识
C.认识一个人的外表就可以了
D.不要轻信一些人的外表,要透过其外表看其本质
12.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这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 ④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A.吸取旧事物的精华 B.强大和完善的
C.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14.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 ﹚
A.事物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思维规律
15.人生行动是运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实现﹙ ﹚的过程.A.目的和理想 B.方向和目标 C.路线和计划 D.计划和方案 16.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 ﹚
A.联系的观点和物质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意识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 D.运动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 17.1999年9月,英国BBC广播公司通过新闻网页举行公开投票,有公众推选过去一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前三名依次是:马克思、爱因斯坦、达尔文。他们推选的依据应当是()
A.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程度 B.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依赖性 C.个人活动摆脱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程度 D.个人活动是否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18.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19.“刀子嘴豆腐心”、“笑里藏刀”,这表明要了解一个人,必须()A.透过假象抓住对真象的认识
B.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放弃感性认识或不经过感性认识,直接抓住理性认识 D.假象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20.关于矛盾的正确说法是:()
A.矛盾既存在于事物内部又存在于事物之间 B.事物自身既对利用统一的关系
C.矛盾仅仅存在于社会人类之中,自然界不存在矛盾。D哲学上的矛盾就是生活中的矛盾,两个概念是一样的
21.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是对旧事物的全判抛弃,而是“扬弃”,这里“扬弃”是指: ﹙ ﹚ A.既克服了旧事物消极过时和腐朽的因素,又保留了其中积极的合理因素并增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势性。B.全是新事物,完全抛弃旧事物 C.全盘否定旧事物,全面扶持新事物 D.继承旧事物中合理的因素。
22.人生发展同样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句话是说()A.人生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曲折发展过程 B.人的发展有时是前进的,有时是倒退的 C.人生发展只有上升,没有下降
D.人生发展复杂多变,只有成功不能失败。
23.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是:()
A.顺境和逆境 B.前进新与曲折性 C.前进与落后 D.进步与后退
24.人生发展包括的重要两个方面是:﹙ ﹚
A.生理发展和精神发展 B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 C.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 D.个体发展和集体发展
25.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培养科学的()
A.行为习惯 B.工作方法 C.思维方法 D.认知态度 26.下列关于人生目标的说法不正确()A.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只要符合个人实际就行 B.人生目标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校正
C.人生目标的确立关系到人生奋斗的方向,一旦确立就要坚持到底,不能多变 D.正确确立人生目标要靠自己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提高
27.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说明()
A.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B.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
C.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 D.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28.理想信念是一种()现象
A.精神现象 B.物质现象 C.经济现象 D.逻辑现象 29.理想变为现实需要()条件。
A.有政治理想 B.自觉的责任 C.有道德观念 D.生活有追求 30.信念是()等的有机休统一体。
A.心理和认识 B.认识和情感 C.情感和意志 D.意志和认识 二.分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
1.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莫泊桑在一部小说中需要细腻地描写一个被踢过的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觉得实在是难以下笔。于是他信步走到大街上,迎面正好遇到一个乞丐。莫泊桑迎上前去,言辞恳切地说:“喂,请踢我几脚吧?”那乞丐被说的莫名其妙,愣住了,以为他神经不正常。莫泊桑继续赔笑,又从口袋里掏出钱说:“你踢,我给你钱。”那乞丐见钱一把抓了过去,伸脚踢了莫泊桑的屁股一下。莫泊桑忍痛揉着屁股,跑回屋子,飞快地记下了这一真实被踢的感受。
“莫泊桑花钱买踢”的事例说明认识的来源是什么?这对我们的人生成长有什么启迪?
2.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栋高楼。”第三个人边干活边哼着小曲,他满面笑容开心地说:“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仍在在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面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结合“三个工人砌墙”的事例,请你谈谈确立目标对我们人生成长的必要性。
3.面对我国就业政策的改变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有的同学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没赶上“包分配”的好年头;还有的同学把对现状的不满都归罪于家庭,说什么:“不怨天,不怨地,就怨爹娘不争气。”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哪些条件?怎样对待这些条件?
4.大家盼望已久的班级篮球比赛开始了,高三(2)班是夺冠呼声最高的班级,因为这个班级的队员在身高、技术上占明显优势。赛场上,高三(2)班的队员在全班同学的欢呼声中,都想给大家露一手,却把比赛前制定的方案抛在了脑后。特别是参加过全市中学生篮球比赛的队长张明同学,一抢到球就急着突破上篮,由于缺乏其他队员的配合,几次都被对手拦截了。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场上队员情绪急躁,互相指责和埋怨,最后出人意料地输掉了第一场比赛。(1)高三(2)班输掉比赛的原因是什么?(2)在后面的比赛中要想获胜,应该怎么做?(3)谈一谈个人如何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附答案:
一.1.---5.CDDAC 6.---10.CBDBB 11.---15.DCCAA 16.---20.BAABA 21.---25.AAACC 26.---30.AAABB 二.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完成。主观感受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也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毛泽东说过:“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2.人生目标可以规划人生发展;人生目标可以推动人的进步;人生目标可以激发人的潜能。
3.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既包括人生环境的客观条件,也包括个人的主观条件。国家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个人的家庭环境都都是客观条件,都会影响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但在客观条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个人不应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素质越高,人生就会有更大的价值。
4.(1)队员想出风头,没有团结起来。(2)要紧密团结,队员之间要配合。
(3)历史发展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集体不论大小,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团结可以使集体欣欣向荣,因此生活在集体中的每个人都要维护集体的团结,互帮互助。这样个人的作用才能够在集体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我们生活在集体中,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需要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牢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在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绝不做损害集体荣誉和利益的事。
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更应该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在生活中要懂得关爱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维护集体的团结,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要尽职尽责地完成集体分配的每一项任务。要积极发挥个人的特长,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创造性的劳动和优异的成绩,为集体增光添彩。
1 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的比较
(1) 教学目标的变化。旧版教材旨在给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并进行哲学基本观点教育;新版教材则侧重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做人。
(2) 教材表现形式的变化。新版教材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首先, 栏目丰富。除理论知识外, 有名人名言、各抒己见、人生感悟、点击链接等多个栏目, 其中多用生动典型、喜闻乐见的事例增强哲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 图文并茂、色彩明快、版式生动活泼,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比之下旧版教材表现形式较单一。
(3) 教材内容的变化。旧版教材有一条主线, 即人类要达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必须正确处理好主观和客观、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围绕这条主线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新版教材有2条主线:一条是人生;另一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新版教材虽然也力求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 但却不苛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哲学知识的系统性, 它更侧重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 《哲学与人生》所讲的哲学内容是与学生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
(4) 内容设计的变化。新版教材在每章篇首根据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设置问题情景, 由此引入新课, 且课后设计了基本概念、要点提示等版块, 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使其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复习和巩固。
(5) 引用案例的变化。旧版教材所用案例大多是一些生活中的普通案例。而新版教材增加了许多与职业相关的案例, 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 更具有吸引力, 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
2 新版教材的特点
(1) 突出了德育课的时代性。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职业教育也在不断发展, 党和国家对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哲学基础知识》到《哲学与人生》就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的特点。
(2) 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新版教材编入学生感兴趣、对学生人生发展有借鉴与指导作用的知识、原理和方法, 从而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3) 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新版教材紧扣学生发展的主题, 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 把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中, 力求实现学科知识和生活现象、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4)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版教材并不是像旧版教材那样直接把结论呈现在学生面前, 而是提供案例、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让学生思考、体验、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判断是不是、能不能、该不该、值不值, 使学生经历知识生成过程, 从而更好地感悟人生的真谛。
3 新版教材存在的不足
(1) 部分内容生搬硬套, 且前后重复, 加大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如在第2章中将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硬套在一起, 又与第3章“人的自觉能动”重复, 因为人的行动本身就具有自觉能动性;第5章“人生发展中的顺境、逆境”与第6章中的外因重复, 因为顺境、逆境对人的发展来说都是外因。
(2) 个别内容的编写有明显错误。如第6章课后基本概念中有:两点论、两分法;要点提示中有:主流。可是这些词在教材正文中只字未提。第8章中将现象区分为真相、假象、幻象, 而后面的讲述中“真相”又变成了“真象”。还有第9章课后要点提示中有“科学思维方法在认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里的“科学思维方法”应为“科学的思维方法”。因为根据教材内容“科学的思维方法”可根据思维对象和方式的不同分为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也就是说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是不同的概念。
(3) 有些哲学知识点的编写没有旧版教材清晰、易懂。如第6章中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次面方面, 旧版教材中除讲述它们各自的含义、区别、联系外, 还用一些典型事例、名言警句、俗语等使抽象的理论通俗易懂。而新版教材只讲述含义, 这使得哲学知识非常抽象, 再用其指导学生发展无疑是难上加难。
4 使用新版教材的体会
(1) 深刻认识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哲学主要解决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 哲学对人生具体有哪些指导作用, 这是教师在运用新版教材进行教学前必须深刻领会的问题。
(2) 准确理解、把握教学大纲精神。如果教师不深入研究新教学大纲, 势必会造成对教学目标的模糊认识和曲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导致新版教材使用困难。
(3) 摆脱传统知识框架的束缚。应突破原有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摆脱传统知识框架的束缚, 按教学大纲要求认真研究教材编写的意图, 深入分析和掌握教材的多重价值, 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成长需要紧密联系。
(4) 灵活整理、重组甚至删除部分教材内容。教师要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要求对教材进行整理、重组甚至删除部分内容。同时, 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生活经验纳入课堂, 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使教学内容成为贴近学生生活, 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且富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材料。
(5) 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积极探究开放式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及各种竞赛、文艺等活动, 把德育与职业活动、学生活动相结合,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改进“重理论传授, 轻学生实践”的教学模式,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教学目标。蒉
【关键词】哲学与人生 首因效应 游戏教学 教师情绪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200-01
《哲学与人生》是对中职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在中职德育课程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如何上好这门课,笔者根据自己数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中职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目前的教改目标,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利用首因效应,上好第一堂课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哲学与人生》以什么样的形象登场,第一课非常重要。因为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将会持续地影响学生其后的学习行为。学生认为哲学板着一副说教的面孔,晦涩难懂,他们会从心理上疏远、排斥,避之唯恐不及;如果哲学课能让学生感觉亲切有趣又有用,就会抓住学生的心,为今后的学习做良好的心理铺垫。
二、心理游戏进哲学课堂,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玩,因此游戏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活泼性,马丁·加德纳指出,唤醒学生最好的办法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吸引力的教学游戏、魔术、悖论、笑话、智力题或某些呆板教师避开的认为是无意义的东西。马丁·加德纳对游戏教学的认识,对当前中职德育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在游戏教学中,能够让学生置身于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中,不仅符合中职生表现欲、求知欲非常强的特点,也解决了哲学教学抽象、枯燥与学生心理特点的矛盾。
1.课前破冰活动比如趣味游戏“明七暗七”、训练反应的“口是心非”、“时针分针”等等,在课前做些小游戏,有助于创设活泼欢乐的学习气氛,学生情绪快乐时,思维会变得灵敏,思路开阔,记忆力增强,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
2.在授课过程中设计游戏活动在游戏中,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游戏中隐藏的知识,揭示游戏中的知识原理和教学理念,让学生的快乐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热闹中,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触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西方有句谚语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做,我才懂得。”
例如,在讲“人生行动”时,笔者设计了一个“丈量人生长度”的心理游戏。一张纸条的长度,代表个人的人生长度,请同学依次计算并剪去“你已用去的时间”、“退休后的时间”、“睡觉所需的时间”、“吃饭所需的时间”,剩下的长度是你拥有的可用于学习和工作的时间。望着手中余下的短短的纸条,学生惊叹,“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感叹一定要珍惜时间,把握现在。
在“折纸游戏”中体会“人际关系沟通”、在“掌声响起来”中领悟“人的潜能知多少”等等,学生在游戏中乐此不疲,也在游戏中理解、思考、领悟。
三、挖掘学生生活经历,把学生经历作为宝贵的德育教学资源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更有部分学生有过打工、参军或上其他中职学校后又重新择校的经历,这是一笔宝贵的德育教学资源,挖掘它,让学生从自己的或同伴的经历中学会反思,澄清价值,从而获得成长的经验和智慧。
在学习《人生行动》时,笔者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了一次新产品推销活动,学生摩拳擦掌,踊跃参与,有的组推销的是楼盘,有的组推销适合宿舍用的床头灯,有的别出心裁,推销的是自己,有的竟然推销的是一种理念,最出色的一组推销的是“养生煲”,推销者从该煲的配料、特色,讲到定位,还设计了与同学之间的互动环节,原来这是他打工的亲身经历。随着他的讲述,热烈的掌声不时地响起来,使这个小组的学生倍受鼓舞,在愉快的笑声中,也触发了同学们真正地思考如何有效地行动,如何更好地与人合作。
四、教师要带着精气神进课堂
有不少德育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影响,也就没有考虑过应使自己在教学中保持怎样的情绪状态为最佳的问题,处于一种自然的、随意的状态,而且由于工作的繁重、学生的特殊性等等因素,中职德育教师极易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上课时教师或表情冷漠,或怒气冲冲,或萎靡不振,试想,这样状态的教师走进教室,能引起学生的愉快情绪吗,只会引起学生更加萎靡、低沉的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感染功能,教师在教学中的情绪状态会感染学生的情绪,也影响着教学效果。师生在课堂上有情绪互动现象:当教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时,学生会感到温暖,亲切,更好地接受新的信息,由于情绪感染的互动性,学生的情绪反过来也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反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造成教与学的恶性循环。教师的情绪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十分强调教师的情绪状态,他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而来。所以你要尽可能使自己习惯于蓬勃地生气。”
五、情感性作业教学评价
笔者在作业环节做了一些改革,一方面,作业形式活泼多样,内容力求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和需求,比如,有小组合作的产品推销活动,有辩论赛,诗朗诵等等;另一方面,每次作业赋值,期末计总分,即总成绩,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积分情况。同时,笔者把学生作业也作为评价的渠道,对学生的每次作业,笔者都会努力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小小的努力与改变,给出鼓励性的评价。
笔者认为,中职生个性、家庭和人生经历差异较大,这种作业形式有利于学生从自己对人生、社会的独特看法和体验感受出发,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呵护学生的努力,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与努力,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增强自信。每个学生都有上进心,但中职生有其特殊性,浅尝则止,稍遇困难,便退缩,所以教师要有敏感性,能感受学生的点滴努力,并及时肯定,促使他继续努力;作业本同时也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的桥梁,是倾听学生心声,交流意见,融洽师生关系的有效渠道。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二版
[2]《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
教材上的定义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却说: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两者的论述不同是因为角度不同。前者是从哲学的构成方面来说的,后者则强调了哲学对人生意义。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冯友兰先生的观点。
学习哲学的目的是指导人生,只有学以致用才是哲学最高的境界。
二.比较各哲学流派,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最为直接有效。
下面,我将简单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宗明义,他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他要求我们的实践活动都要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看待我们的世界。可以说,马克思的唯物论思想是对唯心主义最彻底的打击。他对人们的思考方式,实践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人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实践的前提是认识我们的世界。有人把实践建立在“想当然”的基础上,论文格式因此有了空中楼阁这样的闹剧;有人把实践的成败寄托给“神仙魔法”,于是有了邪教这样的社会毒瘤。可见,认识的偏失直接导致实践的失误。好在,马克思主义用强有力的证据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认识方法,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神仙魔法,要改变世界,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因此,我相信,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可以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他不但指出了事物的联系,还提出了科学的方法论。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表明唯物辩证法有着科学的本质和惊人的魅力。对人生而言,辨证的看待人生,规划人生也极为重要。比如,眼下正处于高中阶段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清楚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勿容置疑,生活里处处都是哲学,处处都有辩证法。
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可以理解并运用这些辩证法,按规律办事,势必会有所斩获的。钱学森先生曾在一封信里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他的工作和生活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一个懂得规划人生的人,就要辨证的看待自己的人生,为人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在不同人生的环境里用不同的方式自我发展。
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格塑造也极有帮助。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贡献。历史也证明,任何违背人民意愿,伤害人民利益的行为都会被人民的力量所消灭。因此,马克思主义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作为这个国家的一员,我很欣赏里根总统的那句名言:不要问祖国给了你什么,先问问自己为祖国做过什么。是呀,当我们这样或那样抱怨我们的社会时,我们问过自己的责任吗?问过我们为国家贡献过什么吗?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这样的人生还算有意义吗?古往今来,死去的王侯将相多得多,但能被人记起的又有几人。能被人们记住是大义凌然的民族英雄,是甘于奉献的正人君子。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赋予人生以目的和意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心灵深层的伟大创造,其主旨即在于使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地升华,论文格式在精神境界的升华中崇高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修养与创造,是人们追求崇高的过程,也是使人们自己崇高起来的过程。参考文献:
《哲学常识》——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哲学的概念、哲学和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难点】 1.什么是哲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4.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5.学好哲学与掌握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为主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这学期开始,我们要来学习一门新课——哲学与人生。在前面的学习中,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我们学会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我们学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而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究竟要教会我们什么呢?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成为一个有头脑、勤思考的人。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板书)
(一)哲学是什么?(板书)
教师活动:那么哲学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我想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大家。①人与动物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同学们举出了许多人与动物区别的例子。但是人与动物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具有思想,能够思考。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
②人都在思考什么问题?你可以举一下你现在所想的问题作为例子。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不管同学刚才说的思考中午吃什么穿什么怎么赚钱的问题,或者是等下会不会下雨,天气会不会降温,地震会不会到来,实际上归结起来都是思考如何生活得更好更加有意义。为了要活得更好更有意义,我们不仅要思考我们自身,同时也要思考我们身边的世界。而思考的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我们懂得具体的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要一些哲学知识。
事实上,哲学是一门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学问。它的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哲学理论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两个字组成,意思是爱智慧;在汉语中,“哲”字解释为“聪明”的意思。人们往往把哲学称为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定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疑人偷斧)举例:疑邻偷斧
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居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孩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后来,他的斧子找到后,再看那邻居家的孩子,怎么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了。
提问: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什么错误?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 他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我们学习哲学,能够:
1.培养智慧 :通过学习哲学,可以增长知识、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2.发现真理 :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在了牛顿的头上,经过认真的探索,他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我们的同学也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用所学哲学基础理论和科学的分析方法,思考人生、得到领悟、发现真理。
3.印证价值:哲学往往能够通过思考得出一定的规律甚至是真理,利用这些规律,往往能够获得我们所想要的结果,所以学习哲学是可以印证最后的结果的。比如老人说头一天的傍晚有彩霞,第二天有天气会比较好,这个是一种规律,是生活常识,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中的哲学。大家可以印证一下,绝大多数的时候真的是这样的。
(二)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板书)哲学都在讨论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并讨论。
1.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板书)
教师活动: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了一个笑话“保安是最懂哲学的人,因为他们每天都思考三个终极哲学问题:你从哪里来?你做什么?你要到哪里去?”保安是否真的是哲学家?哲学是从何而来的?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发言。
教师点评:实际上,保安不见得就是哲学家。但是保安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所接触的人比较多而且复杂,所以对所谓的“哲学”应该比其它的一些人所感悟的多,从这个角度来说,保安是懂得一些哲学的。但在另外一方面,多数保安的“哲学”多是类似于“明哲保身”之类的东西,在这个角度上就不能认为为他们懂哲学,甚至可以说这是在歪曲哲学。
但是这个笑话也告诉我们:对于同学们来说,只要细心观察,仔细品味生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哲学家,其差别只是对哲学的认识程度深浅不同而已。
我们国家的成语典故中就包含了很多的哲学寓意: “拔苗助长”---不尊重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 “郑人买履”---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 “刻舟求剑”---否认事物的运动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板书)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对于每个人而言,都要处理三个关系:
A.自己和自然界的关系(气温变化增减衣物、打雷不能躲在树底下、地震泥石流中人要如何逃生、自然环境的恶化对我们会有哪些影响等等);
B.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我在这个社会中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工作中对病人的责任、遵守法律的怎人和义务、遵守社会公德、我的行为是否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等);
C.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学习、家庭、事业、情感)。而哲学就是人们在处理这三大关系时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教师活动:在改造三大关系的过程中,人们总会通过思考,追问许多为什么,在这些思考中,有一些问题就带有哲学性质。比如有同学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对哲学的思考。
远古的人们仰望星空,产生了很多疑问,开始思考一些问题(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它们的交替有什么规律?为什么会有打雷和闪电?怎么样才能打到更多的猎物?等等),这些爱思考的人们就是我们说的“智者”,这些“智者”经过思考,得到了很多思考的结果,慢慢形成了不同的哲学体系。所以说,哲学是人们在实践和生活中获得的具体知识,即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的各种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使一部分人有时间有可能对世界的一般问题作理论探讨的时候才产生的。
因此,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一直伴随着我们,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哲学产生后对具体科学的产生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中职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哲学(板书)
(一)我国哲学史源远流长,涌现出许多的哲学家(板书)
古代中国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佛教禅宗等为主要的哲学流派,其中尤其以儒、释、道三家影响深远。近代引入并发展了西方哲学,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主要的社会意识形态。
中国哲学分为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中国古代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独特的思想价值观远远走在历史的前沿。
孔子、老子、孟子、毛泽东、胡适、冯友兰等等
(二)哲学对我们有什么用?(板书)
1、因逻辑分析而言行条理。作为方法论哲学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人们条理化思维、讲话和行为的能力。
2、因反思活动而思想深刻。作为反思性的思维活动,哲学以批判性思维为己任,思索时代、现实、社会以及个人的局限性,使人们的眼睛不断投向更加理想的境界,因而哲学能够拓展人们的视野,从而提升人们独立或自主思考的能力,提升人们观念和实践创新能力。
3、因辩证思维而头脑灵活。作为提倡辩证思维的唯物辩证法,哲学可以帮助你在变化无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把握基本的方向和立场。
4、因憧憬理想而满怀希望。作为根本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哲学为人类以及为每个人的存在、生活、发展提供安身立命之根本。、因高度概括而精神丰富。作为文化的灵魂,哲学能够以最凝练的方式提升人们的人文素质。
6、因理性信念而品格坚毅。作为思想中把握了的时代,哲学历史观能够帮助人们通晓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有了规律性的认识,人们就往往具备科学而坚定的信念。
7、因追求智慧而生活豁达。作为爱智慧的思维活动,哲学尽管不能垄断智慧,但却是爱智慧的代表,它可以帮助你摆脱无谓的烦恼。
(三)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哲学(板书)
课本《写在前面》Pⅲ 苏格拉底和几个学生的故事
“人生是一次无法重来的选择”,这句话充满了哲理。我们说,哲学就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一个人的一生就好比一条路,要走好人生的路,就需要哲学这个老人,在我们遇到困难、感到迷茫的时候,为我们指点迷津。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人和事,我们对这些人和事再熟悉不过了,但是我们熟悉并不等于真正的认识。哲学就是要对这些人和事打破砂锅问到底,探索出个究竟,探索出个所以然来。懂得了这些世界、人生的大道理,我们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再去解决那些具体的问题,就不会觉得力不从心了。
所以,哲学对我们的同学们来说,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每一个人一生至少需要一次哲学的沐浴。当我们学会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世界这类大问题的时候,大家就是真正的进步和成熟了。
三、怎样学好《哲学与人生》这门课(板书)
(一)《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的特点(板书)Pⅶ
1.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作为知识的载体的基本线索。2.以分析解决中职学生最切要的人生问题作为主题和落脚点 3.用哲学引导人生,用人生体验哲学
4.既注重哲学基础知识和人生哲学基础知识的完整性,有注重贴近学生,面向学生的人生实际问题
这门课程的前身是《哲学基础知识》,侧重点在与对哲学基本原理的学习和理解,虽然其中也会穿插案例、讲解等内容,但相对于目前的这本教材,在方法论问题上谈得比较少。而《哲学与人生》是为我们中职学生量身定做的一本教材,它既包含丰富的哲学基础知识,有从同学们的学习、工作、就业等多个角度,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具体有效的解决同学们面对的很多具体、实际的问题,帮助大家学会思考、学会解决、学会担当、学会成长。可以说,这本书将哲学这个高深的学问和人生的具体问题极其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是一本非常好的教材。
(二)如何学好《哲学与人生》课(板书)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
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让做人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二年级学生,对就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和方法
技巧认识不够,甚至对就业形式和某些职业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错误,因此
应该结合我校的特点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生选择指导。
三、教学原则和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宜涉及过多过深的理论,应该紧密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坚持知行并重、知行统一的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从知识到能
力的转换,结合理论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完成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坚持针对性原则。本课程应根据中职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与企业特点,针对多
数学生对就业与创业有关知识了解不够,创业精神与创业心理素质不强等实
际,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四、教学提高
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做好课堂管理。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备课,提高自身能
力。
先给学生一个信服的理由去看《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或者影视剧。
90后的年轻人大都是“手机控”, 很少有人看小说, 更别说看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了。因此, 要准备好功课, 说服学生主动去看, 可以先借几个“高、大、上”的理由, 比如理由一: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力荐这本书, 他这么写道:曾经,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 《平凡的世界》是无数人的精神食粮, 他们借助着孙少平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奋斗、拼搏, 追逐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如今, 在这个富足幸福的时代, 依然有很多人喜爱它。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是年轻人所需要的, 不论在过去、现在, 还是将来。理由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其也进行了如下报道: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以细腻的手法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著小说的时代背景、社会形势、家族矛盾、陕北农民生生不息的奋斗经历, 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真实的生活习俗, 构成了一幅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 是一部平凡人对抗苦难的正能量史诗。据说连百忙的习近平总书记对该剧都给予了巨大的关注。再来个比较现实的理由:看《平凡的世界》, 在课堂和学生分享心得, 就是德育学科过程性评价成绩, 写好心得体会, 也可以作为考试成绩。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 在课堂上随着学生交流作品里头感人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 一小部分人也逐渐被感染, 也主动去阅读或欣赏了。
学生愿意去看作品时, 教师就要随着授课内容的推移, 在课堂上、在课外生活中, 通过学习群、朋友圈和学生分享作品, 感悟平凡的人生。
分享之一: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中国, 在土地贫瘠的西北, 生活的艰难是现在的90后孩子难以想象的, 孙氏两兄弟的家庭是这样的:家里的光景现在已经临近崩溃, 有位年近80半瘫在炕上的老祖母;父母亲也是差不多花甲之年, 挣不了几个工分;妹妹升入了初中, 吃穿用都增加了;还有个不务正业的姐夫, 生了两个小孩, 常常过来“蹭吃”……一句话:穷困潦倒。因为“穷困潦倒的家庭状况”这客观实际决定了孙少安作为长子的应尽责任, 13岁上完五年级就被迫无奈辍学了, 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虽然孙少安很聪明, 小学期间是品学兼优、出类拔萃的好学生, 在同学、老师乃至同村人的印象中是棵好苗子, 但他知道自己只属于荒凉而又贫瘠的黄土地, 都市生活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梦。“一切都毫无办法。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 只好听命于生活的裁决, 这不是宿命, 而是无法超越的客观条件。”孙少安很坦然地面对客观实际。他深刻地意识到,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 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 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者实现。孙少安根据客观实际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从队长到村长, 从潦倒的家庭到最后带领全村人致富, 验证了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是走好人生之路的前提。每个人都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生活, 都要受到客观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人生总有一条适合自己走的大道。青年学生要向孙少安一样立足于现实性, 更要着眼可能性, 只有付出努力才能把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分享之二:用辩证的观点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 也要看到它的反面, 事物的正反面都有不同的意义, 都是处在永恒的变换之中, 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转化,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拥有积极的心态, 而积极的心态是人生发展的巨大引擎, 它会给人信心和力量。这个哲学原理在孙少安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孙少安知道他作为长子、父亲、队长, 他的肩上所承担的责任是重如山的, 面对种种困境, 他充满理想, 尽管经历了磨难, 但他依旧仰望星空、寻找希望, 从生活中执着思考未来, 在平凡中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双水村, 国家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 分别是承包到组和包干到户, 大家疑问重重, 孙少安就给大家分析利弊, 用辩证的观点告诉大家实行责任制肯定利大于弊, 大家听了忠厚实诚的孙少安的意见, 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孙少安虽然只是个农民, 但他深谙为人处世的真谛, 用淳朴的人生哲学, 给自己、给村民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作品里, 类似例子很多。我们都是平凡的人, 过着平凡的生活, 正是因为平凡才最真, 才能淡定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才能知难而进。青年学生要向孙少安学习,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思考人生, 积极探索, 敢于冒险, 即使失败了也有勇气重新面对生活。
分享之三:坚持实践与认识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孙少安做梦都想摆脱贫困, 可那贫瘠的土地就算他累死累活地苦耕, 最多也只能让家人勉强填饱肚子。他把一家人辛苦攒下来的二千五百块媳妇本来要箍几孔新窑洞的钱, 偷偷挪用办砖厂, 最后成了双水村的第一个能人。是什么让孙少安敢这样闯?是来源于实践的认识。孙少安在城里打工拉砖的时候, 看见到处搞建筑, 砖瓦一直是紧缺材料, 有多少能卖多少。他当时就想过, 要是能开个砖厂烧砖窑, 一年下来肯定能赚不少钱。这来自于他亲身实践中的认识使他破釜沉舟, 坚定自己的抉择。即使在后来由于烧砖师傅的失误, 所有千辛万苦烧制的成品砖成了废品, 造成了孙少安的破产, 他都没有被困难吓倒, 毅然到处凑钱, 东山再起!孙少安的成功也是个典型的创业案例, 在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形势下, 让学生学习孙少安在劳动实践中提高认识, 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很有现实意义。
分享之四: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成长的源泉和动力, 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能点燃人的激情, 催人奋进。中职生很多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 不少人没有学习目标, 盲目地游荡, 延续下去就会蹉跎一生。其实他们所谓的“打击”和孙少安、孙少平比较, 简直不值一提了。当主人公孙少平面对困境, 差点迷失自己时, 他遇到了人生的知己———田晓霞。田晓霞告诉孙少平“只有永不遏止地奋斗, 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 也是壮丽地凋谢”。孙少平答应田晓霞, 他会永不遏止地奋斗。他刻苦学习, 胸怀远大理想, 他上不起大学, 但他立志要走出双水村!终于在大牙弯煤矿新工人入职考试中, 孙少平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一名正式的煤炭工人, 大牙湾煤矿条件恶劣, 又脏又黑, 所有人都失望至极;孙少平却觉得这是一个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地方, 一个令人振奋的生活大舞台。许多人忍受不了艰苦的工作, 逃跑了;孙少平却没有动摇, 他看到这里好的一面:不愁吃, 不愁穿, 工资高。闲暇之余, 难以遏制的求知欲, 他看书、写作, 渴望了解外部的世界, 通过读书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 跟自己的自卑斗争!他后来又光荣地当上了煤矿工人, 当上了工段长, 成了模范。中职学生也要跳出中考失利的阴影, 要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起“人人皆可成才”的成才观。
分享之五:在社会中发展自我, 创造人生价值
《平凡的世界》通篇故事告诉我们, 只有在劳动奉献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职校学生是动手的技能型人才, 只有辛勤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如何对待劳动, 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人生没有不劳而获, 如今现实生活中, 有不少人都想不劳而获, 毛主席说过, “一切坏事都是从不劳而获开始的”, 劳动体现了人的一般本质, 同时又不断提升着人的各方面能力。孙少平在井下当矿工时, 感慨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 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 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他觉得劳动在那时候不仅仅是生活的要求, 更是自身的需要, 他认为甚至“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比得上劳动更能医治人的精神创伤了”。劳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不在于自己获得多少,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 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对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孙少安的人生价值就很有意义, 他18岁就因为精明强悍和肯吃苦的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 成为双水村的“能人”。他面对种种逆境, 舍小家、顾大家, 想方设法带领全村人们共同富裕, 他内心里对生他养他的黄土地的眷恋、对双水村人们的热爱, 使他有无穷的勇气和力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他家富裕了, 村民富裕了, 他能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 这是超出农民狭隘门户观念的。从他担当一队之长到后来招揽村民到自己的砖厂上工, 以及慷慨捐资助学可以看到这一点。而他对自己初次创业失败村民对他的“背叛”更表现出令人敬佩的胸襟, 在二次创业成功后仍不计前嫌地帮扶他们, 孙少安是作者极力塑造的“仁者”的典型。孙少安的人生价值实现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平凡的世界》这部通篇折射出哲学原理的鸿篇巨制, 让人们看到美好和希望就在前方。这样能鼓舞大众的作品, 不但具有更长久的传播力量, 也为我们德育教师在今后消化德育教材, 改进德育方式方面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迪。
参考文献
[1]路遥.平凡的世界[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
课程改革实例研究。以《正确认识和学会处理矛盾》一课为例,我是这样实施课程的。
一、团队破冰—活动引领吸引兴趣
拓展游戏——心心相印
比赛要求:略
比赛场地:学校篮球场
比赛评价:第1名四次抽牌机会、第2、3名三次抽牌机会、第4、5名两次抽牌机会。第六名1次抽牌机会。
二、小组讨论——活动分享引出新知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团队里,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以对方为依存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对抗又互相支持才能让整个团队顺利前行。
事物具有两面性:成功与失败、先与后、快与慢等等。
尊重规则、才能事半功倍。
一分为二看问题、一分为二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深化理解不断掌握。
下列成语、俗语或名言各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1. 居安思危
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3.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4. 乐极生悲
5.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生活中处处有矛盾
其一、不要把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其二、怕麻烦、怕问题、绕着问题走,都是否认、回避矛盾的表现,这样的心态和行为对我们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视频《扁鹊见蔡桓公》
合作探究—承上启下启动新知
面对感冒我们该怎么办?
1.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学生活动——打破节奏改善注意力
小游戏(略)
视频《白马非马》—激发兴趣引出新知
(1)矛盾的特殊性
《医生给猪打脉》漫画
(2)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
量体裁衣的故事
①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
合作探究——请你想想在生活中有哪些说人用简单教条方式处理矛盾的成语?
②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习小结—总结归纳把握重点
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要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矛盾又是具体和特殊的,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要学会应对矛盾、解决矛盾;还有懂得不同的矛盾要善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作业布置——活学活用学会感恩
教师举例关于三行诗
课外作业:给妈妈写一首“三行诗歌” (建议内容上体现今天学习的矛盾观点)。
三、《哲学与人生》中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概述
我结合哲学中的知识,设计拓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建立起初步对知识的感受。小组讨论教师务必有较强的引导能力,能运用适当的语言引导学生往新课题上思维,并通过拓展活动渗透职业素养的教育。
以各种行动导向教学方式:包括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头脑风暴、项目教学等方式实施教学行为。主要考虑中职学生学习注意力下降的问题,开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小活动或者小游戏,1-2分钟为宜。是以辅助性练习为主,让学生能够得到适度的应试能力。初步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把“学”回归到“做”即实践中。这是一切教学的目的与归属。
【哲学与人生试卷】推荐阅读:
哲学与人生试题10-26
哲学与人生读书心得07-20
哲学与人生复习提纲09-10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10-25
哲学与人生第九课11-08
《哲学与人生》课程期末教学总结06-10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三课10-27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9课11-01
哲学与人生第四课教案11-15
多媒体在哲学与人生高效课堂教学运用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