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乔园导游词介绍作文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泰州乔园导游词介绍作文(推荐2篇)

泰州乔园导游词介绍作文 篇1

“乔园”前身最初为明代陈鸢旧居。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其孙太仆寺卿陈应芳倚宅建园,取晋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园日涉以成趣”句意,命名为“日涉园”。这即是该园的最初一段历史。从这一时期的地方文献上看,明《万历泰州志》的残本以及稍后的明《崇祯泰州志》对“日涉园”均只字未提(《崇祯泰州志》对宋代几处私园遗址有详尽记载),直到《道光泰州志》中,当时已更名“三峰园”的“日涉园”才始见略载。可见“日涉园”其间,园林名声尚未彰显。相较之下反园主陈应芳比日涉园更为时人所重,《崇祯泰州志》卷六《人物志》即对陈应芳有详细记载。

日涉园的最初两次转手在陈应芳去世六十多年后,先是于清圣祖康熙初年转手归于田氏,旋即又在清世宗雍正年间(1723-1735)转为高凤翥所有。日涉园也在高凤翥手下经营得最久,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高氏的家业财力与文人造诣使得日涉园经过其苦心经营后,文化品位和造园艺术已然可属上乘。而在仁宗嘉庆年间,高凤翥又多方寻购,终得石笋三支,皆拔地盈丈,增立在园内。这时,园林达到最盛期,而高凤翥也不再满足于沿用前代“日涉园”的园名,因其新置的三石笋而将园名改为“三峰园”。

此时三峰园,占有大片住宅,园林盛极一时,有皆绿山房、数鱼亭、囊云洞、山响草堂、绠汲堂、松吹阁、因巢亭、二分竹屋、午韵轩、来青阁、莱庆堂、香蕉雨轩、文桂舫和石林别径等十四景。这一繁盛时期的景物一直延续到清道光年间,其间一山、一石、一树、一景皆为道光五年(1825年)周庠所绘“三峰园四面景图”及其题记等图文资料详尽记录了下来。

嘉庆道光年间的三峰园的园林部分主要分东西两部分,中间有院墙相隔,通过可以“览全园之胜”的来青阁来连接两大组团。其中西部庭园与住宅部分相连,如同别院,起到过渡作用,东部庭园才是其主体及精华所在,而东部庭园又以山响草堂为布局中心,周庠所绘“三峰园四面景图”即是以三响草堂为其主要视点绘其四面景色。三响草堂其前凿池叠山并正对“三峰”构成主景。后部隔一小园,绠汲堂居高正对三响草堂,方正严整之余又别具曲笔,令人兴起“庭院深深深几许”之感慨。陈从周先生对此庭园评价为“厅事居北,水池横中,假山对峙,洞曲藏岩,石梁卧波等,用极简单的数物组合成之,不落常套,光景自新。”

同时,园林一大特色为景点注重花木的配置,各建筑物的命名也往往于此有关,二分竹屋、皆绿山房、松吹阁、因巢亭、蕉雨轩、文桂舫等皆如此。其中核心景区以乔木为主,假山之上古柏重点突出;松吹阁、因巢亭等高阁旁多辅以高松,梅林;山坳后隐藏竹、屋,庭前后栽腊梅丛桂,轩周围以牡丹、芭蕉,从时间配置上也可适应四季景色的变化。陈从周先生评其:“在意境上还是以幽雅清淡着眼,如芭蕉分绿,疏筠横窗,天竹腊梅,苍松古柏,交枝成图,相掩生趣,皆古画中的粉本,为当时士大夫所乐于欣赏的。”

咸丰九年,吴文锡以三千六百缗买得三峰园,接着又用三个多月时间,耗资一千五百缗对园林进行了修缮。工程结束后,吴以“荒园藏身有所”,将三峰园更名“蛰园”,他认为修复的蛰园“其地甚小而外之山环水抱无美不备”,从此自己可以象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藏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吴文锡将买园造园的过程记于《蛰园记》,并绘有《三峰七老图》。

吴文锡的蛰园相比全盛时的三峰园已有所缩减,原西部庭园的景点多已不提,或是更为“植竹”、“艺蔬”之所在,单精华所在的东部庭园却基本承袭了三峰园时的模样,只对各个建筑物的命名做了较大的调整。其中主体的“山响草堂”改为“三峰草堂”,可以看作是尚友古人,对原园的尊敬和纪念;其他将高耸的“来青阁”改叫“一览忘尘”,退居高台之后的“绠汲堂”改称“退一步想”,山颠梅丛中“数鱼亭”改为“疏影亭”均是将原来直白形象的文字改造得更为雅致和隐喻。从中可见吴文锡相较其前后园主更深的文学修养与恬退隐逸的心态。然而吴文锡长期蛰居于蛰园的想法也未能实现,这些建筑物的命名也只存在了极短暂的时间。只有几年功夫,园林就从吴文锡处转到了两淮盐运使乔松年手上。

此事起于咸、同之际,太平军一度占领扬州,清朝的两淮盐政机构被迫从扬州迁来泰州,大批盐官和盐商同时涌向泰州城,使得泰州城变得异常繁荣,一时冠盖之盛,商贾之多酷似扬州。诗人朱宝善就此在《海陵竹枝词》中称“眼底烟花太寥落,淮南赖有小扬州”。两淮盐运使乔松年(两淮盐政机构最高官员)从扬州来到泰州后,便迅速开始购置地产及兴造建筑。先是于清同治元年,将原来城西泰州画家顾坚的住所,购买作为盐务公所所在地,并在其间兴建了“小香崖”花园,在太平军占据扬州城,时局动荡日子里,与众盐官聚集泰州的小香崖花园中,继续从事他们的盐政事务。按《安乐康平室随笔》记载,“泰州西门内有小香崖者,中供先贤管子塑像,为淮鹾官、商宴集之所,拓地约十余亩,亭馆池柑,位置井然”。

“小香崖”建成后,乔松年在此地日了公事,夜接词人,而吴文锡也正是此时为乔松年结交的文士名流之一,同治二年“小香崖”建成之时,乔松年便是请吴文锡为斯园题额并跋。

而两淮盐务转运使署在泰州稳定下来之后,乔松年为自己另谋居住与休闲的宅园,便将新结识的吴文锡所居“蛰园”买下,改名“乔园”。“乔园”的景物与“蛰园”并无二致,但正值仕途上升阶段的乔松年自然不喜蛰园景点的名称,又将名称悉数改回原“三峰园”时的称呼。然此时的“乔园”毕竟不比前“三峰园”的盛况,但山石,树木却均是前代之物,看起来更为古拙,故而乔松年对自己的“乔园”评价为:“小园虽陋,而嘉树可誉,青土苍官,胜于绮阁雕萝多矣。”

泰州桃园导游词介绍 篇2

从学校出来,沿着迎春路走,一会儿就到了。来到桃园,迎面便是扑鼻的芳香,这甜甜的香气是从哪儿来的呢?路旁有着大片大片的粉红,原来是桃花。花瓣中间,夹着小小的“黄帽子”,甚是可爱。在枝头上的桃花婀娜多姿:仰脸微笑的、低头含羞的、迎风引蝶的……各种各样,看都看不过来。颜色也各有不同: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粉的似霞……微风吹过,香风迎面拂来,令人神清气爽,花瓣也像仙女散花般的,纷纷扬扬地落了下来,撒的满地都是。

来到桃园沿着小路走,向左拐就到了来凤楼。那是一个两层的飞檐翘角的楼宇,上面有块匾额写着“来凤楼”,两侧还有一副对联,是典型的青砖黛瓦,走进了来凤楼,看到了一口高大的钟,这口钟比一个人还高。听说这口钟还有着“十个兄弟抬口钟”的小故事。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了陈庵。走进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刻着“孔尚任旧居”这五个大字的匾额,两边的墙上还刻着奇特的东西,听导游讲,这面墙的意思是风调雨顺。来到堂前,一块大石碑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仔细端详,原来上面写的是《陈庵记》。顺着小路,来到了第一展厅,版块上写的是孔尚任简介,大致地读了一下。孔尚任是孔子的第64代子孙,来淮扬这一带治水,治水不成被罢了官,来到陈庵住下,在泰州写成了《桃花扇》。桃园的名字就是根据《桃花扇》而来的。来到陈家后花园,正中有块小池塘,池中还有座小桥,旁边还有些假山。这些假山上的石头奇形怪状的,虽然说不上些什么有趣的东西,但也形体各异。假山上还有个小亭子,一路走上小亭子,放眼望去,整个陈家后院都尽收眼底。池塘两侧还有原先主人休闲的地方,桃韵轩、听雨斋……

后来,我们还参加了鱼状园、清风阁等景观。原来桃园里不仅有着优美的景色,还流传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泰州乔园导游词介绍作文】推荐阅读:

泰州城市发展规划06-03

上一篇:成语接龙比赛资料下一篇:汽车市场交流会发言稿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