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生心理特征进行音乐教学反思

2024-1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进行音乐教学反思(推荐6篇)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进行音乐教学反思 篇1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是指人对事物的喜怒哀乐的情绪表现和爱憎好恶的情感流露,如激情、热情、心境等;意志过程则是把想象、理想设法变成现实的心理过程。

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能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过程,即要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引发他们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教给学生感受、理解与掌握音乐内涵的本领,要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合理安排音乐教学的程序和方法。

小学低年级,这时的孩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简单具体的事物易于接受,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活动的教具所吸引,以机械记忆为主,思维主要是根据直观形象的外在属性进行概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让他们在游戏与娱乐中学习初步的音乐知识。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进行音乐教学反思 篇2

学习兴趣是人们根据自己的认识需要产生的情绪表现, 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四种:自觉兴趣、操作兴趣、因果兴趣、理论兴趣。前两种兴趣属于直觉兴趣, 不很稳定, 基本处于对外部感兴趣的阶段, 只是对物理现象本身充满好好奇, 而不是为了了解自然现象的实质与规律。而后两种兴趣属于理性兴趣, 比较稳定, 能帮助学生自觉的将一些具体的因果认识转化为有效的分析物理过程的理论, 并能自觉利用概念规律解决物理问题。学生兴趣一般都是从直觉兴趣逐步转化为对事物内部规律的的理性兴趣。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首先着眼于学生的直觉兴趣, 巧妙创设教学情境, 有意识的把学生引入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以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

一、情境的创设

1.通过演示实验, 创设教学情境

根据学生喜欢观察鲜明、生动、不平常事物的心理特点, 安排新奇的实验, 实验现象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相违背, 产生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理性兴趣。

例1.在机械能守恒定律中, 一老师把一个大铁球悬挂在天花板上, 将它拉至偏离竖直位置, 紧靠自己的头, 在学生目不转睛之时, 把球放开, 球开始运动, 下面的学生为他捏了一把汗, 不知老师能否避免这一“灾难”, 而老师一动不动, 球摆回时毫发无损, 学生必将被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所吸引, 对这样的情境发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情不自禁的去思考其中的奥秘。

2.联系社会生活, 创设情境

针对学生对熟悉的社会活动感兴趣的特点, 利用我们所熟悉的社会活动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 既激发了学生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知识的意识。

例如:展示问题:清晨起床后, 我想吃完方便面后再去学校, 暧瓶中又无热水, 但时间已经不多了, 我是烧开半壶水来煮方便面呢, 还是烧开一壶水煮方便面?学生议论纷纷, 都选择烧开半壶水。再问:若现在有温水, 也有凉水, 应该选择哪种水呢?学生答:用温水。又问:将水烧开所用的时间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得出结论 (教师板书) :水的质量越大, 水升高的温度越大, 水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所以烧水所用的时间就越长。

3.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 创设情境

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播手段于一体,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真实感。结合学生喜欢观察鲜明、生动的事物的这一特点, 利用多媒体对一些抽象、不可见、难理解、难解释的概念、原理, 创设情境, 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甚至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在讲离心运动时, 单纯的通过公式讲解极为枯燥, 并不能很好的说明事物的内在规律, 借助多媒体, 播放刺激的赛车运动, 特别是赛车中的常用的技术动作——漂移, 学生必将被这生动的场面所吸引, 对这样的情境发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情不自禁的去思考其中的奥秘, 这比单纯讲解更能使学生去理解并掌握其规律。

4.创设情境, 将问题转化为实验

将问题转化为实验, 利用实验给学生创设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 使学到的理论、推理的判断, 通过实验来验证真理性, 通过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推理、判断能力, 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通过验证实验, 否定错误, 正确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解电动机工作时对电路的影响时, 学生往往对于纯电阻与非纯电阻问题理解不深, 常常出现错误, 教师可以将此问题设计成实验教学过程:首先讲解纯电阻与非纯电阻之间的区别, 电动机转动时, 电动机为非纯电阻, 电动机消耗的功率有热功率和机械功率 两部分, 当电机不动时, 只有热功率。然后考察电动机工作状态变化对电路能量分配的影响:

(1) 调节变阻器, 电路中电流增大, 电动机转速加快, 灯泡变亮, 反之, 转速变慢, 灯泡变暗。热功率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2) 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 使小灯泡达到一般亮度。用手捏电动机转轴, 转速变慢, 灯泡变亮。反之, 电动机转速加快, 灯泡变暗。

分析实验“矛盾”结果的原因。

学生参与到实验中, 将能更好的加深对非纯电路的认识。

5.借助认知矛盾, 创设情境

学生的认知是在不断的平衡和破坏平衡中前进与发展的。通过借助学生在认知上的矛盾, 产生冲突,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因果兴趣的目的, 可使学生在渴求解决问题的心理状态下学习。

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 教师可以以提问的形式创设认知冲突。教师问:轻、重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谁落得快?按照经验学生肯定会回答重的物体下落快, 教师不立即点明问题, 在黑板上写下此结论。接着问:这两个物体绑在一起与较重相比谁下落得快?学生很容易回答两个物体比较重, 下落得快。老师带着学生共同分析引出矛盾:一方面, 重的比轻的下落快, 另一方面, 当轻重不同的物体绑在一起时, 重的物体带动轻的物体, 使轻物体下落加快, 但轻物体同时也应将重物体带慢。这样的话就引出了矛盾, 接下来请学生自己进一步分析,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对研究物体的关注, 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渴望。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进行音乐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生心理特点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09)4-0073-01

1好奇——兴趣的先导

人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等方面的精神需要,这是众所周知的,好奇作为思维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既能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成功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引发,有效地利用这一特点来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1.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组织的教学

精心设计好第一堂课,争取给学生留下一个“新鲜好奇”的印象,让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学的感觉。

1.2利用好奇心,组织好新课导人

物理课堂教学中引课的方法有很多,诸如开门见山法、故事导人法、矛盾悬念法、实验引人法、置疑引人法、引探法等等。只要认真钻研教材,注意搜集教材,有效地运用各种新课导人方法,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学习“浮力”时,先给同学讲授阿基米德巧解皇冠之谜的故事,然后留下一个“小尾巴”来启发学生思考:阿基米德是怎样鉴别皇冠是否掺假的呢?这样设下悬念,引发好奇,以好奇刺激探究愿望,有效地组织物理教学使学生感到物理课生动有趣。从而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也点燃了学生好学的火花。

1.3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开展问题讨论

用提问来引发学生好奇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所提出的问题新疑有趣,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水平相近,极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如:静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静坐没动,路旁的孩子们赞叹他前进得真快,一个说他静止,一个说他运动,谁说得对呢?通过问题的讨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好问——开拓思维的途径

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色。俗话说:学问,学问,是一学二问。如果只学习不能提出问题,不进行思考,这样的认识是肤浅的,只有通过认真思考,开展讨论,集思广益,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思维认识的飞跃。

在课堂教学上,有不少学生常常与周围同学交头接耳或不时举手发问。教师要善于鼓励。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己辨别正误,并引导他们注重对物理现象的深入分析。培养学生思维习惯,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好问的积极性不但要得到鼓励和尊重,而且教师还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今天的学生往往对事物的认识,有一定的批判性,他们对书本上写的或教师讲的知识,往往会提出疑问,产生批判性的独特见解。但他们考虑问题往往还欠周密和深入,容易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甚至有些是错误的。对于这些,教师应给予肯定,以鼓励为主,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闭锁,不愿提出问题。现在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内课外好问的人数在逐渐地减少,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当今的学生在群体活动中非常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特别是中学生,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考虑别人(特别是异性)对自己的评价,他们不大愿意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自尊意识逐渐增强。二是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心,不具有批判精神。三是教学民主气氛差,师生处于不平等的状态。要想使学生勤于思考,在物理教学中应创造良好的民主氛围,改变教学方法,将“满堂灌”转变为“启发”探究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3好动——活跃思维的源泉

中学生获得新知识常要借助具体的实际经验做为支柱。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会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眼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1设计探索性实验,让学生有好动的空间和机会

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每一步中,熟悉对现象、过程的观察方法,并不断地自问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实验结果是什么?内在联系是什么?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实验的全过程中。

3.2积极开展课外活动,适应学生的好动心理

通过成立课外活动小组、搞小制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应用物理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好胜——培养自信心的纽带

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他们在同龄人中,一点小事也不甘示弱,总喜欢争论。他们有上进心、自信心,对荣誉有强烈的追求。根据初中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抓住学生的竞争心理及时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习知识。如,在应用欧姆定律解决有关问题时,可采用抢答竞争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般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按课堂会答问题的多少正确与否,给每一小组评定成绩。当堂公布结果。实践表明,只要在教学中合理地引进竞争机制,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上,还可以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难解的习题、不易做好的实验等,有意识地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

当然,课堂提问会因人而异,确保有较高的答对率。特别是中差生。一有所长,应及时给予鼓励表扬,教学检测或考试时,要注意层次和梯度,适应不同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满足好胜的心理,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信心。努力营造一个竞争环境,可促使学生为进一步上进而奋发努力。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进行音乐教学反思 篇4

一年级学生,经过一到两个月的拼音教学,就进入的很重要的识字教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识字教学,对学生刚入门,就要求会写的字有100个,会认的字有400个,当中要教会学生认识笔画、偏旁部首、还要交学生学会笔顺、间架结构等,识字任务是很重的。如果没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就会觉得非常枯燥,厌倦。如果学生没有过好识字的这一关,将会给学生未来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更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因此,识字教学一定要注意要有趣性。那么些有趣识字要从何引导呢?我是这样做的:

1、从造字源头说起。中国文字几千年,文字是有一个演变过程。有些字是要跟学生简单讲一讲造字过程。如象形字:“口耳目,羊鸟兔,木禾竹”这些独体结构的字。就给学生讲述造字的演变过程,给学生一个深刻的记忆。再如教学《日月明》这一课生字时,发现这些生字都是单独的字加起来的合体字,而且还是会意字。大部分学生对一些简单的造字是很感兴趣的。老师要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一规律。老师一定要把这些字,讲清楚这些字的造字规律,要给学生分析造字思路,让学生思考造字原理。如果学生发现这一特点,识字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2、用同偏旁方法识字。当学生智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老师可以适当交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识字。如“木”旁的字有——树、林、森、机、桥、杏、松等;“艹”头字的字有——花、草、苗、苹、萝、蓝、落等;“氵”的字有——海、沙、河、洋、洗、清等,这些字只要交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很有兴趣去认识很多字,识字教学也会变得轻松。

3、课外识字。老师要鼓励学生多用课外识字,如利用电视、广告、招牌、商标等方法识字。现在社会是一个发展的社会,学生的智力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也会增进发展,接受能力也会相当快。让学生从这方面识字,增长学生识字兴趣也是一个好办法。

4、此外还可利用读课外书进行识字。现在教育观都要求学生读课外书。学生通过读课外书,会根据字的意思组词;从组词中可以识字,或是从连词成句读一读中也会认识很多字;从跳读课文过程中认识一些生字。因此老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读课外书,如每周一节课余时间读课外书,利用图书角作用,读图书角的书;还要要求家长配合读课外书。学生通过多读课外书,不仅会提高学生的读书的兴趣,也是大提高学生识字量,是一个识字的好办法。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进行音乐教学反思 篇5

有关心理学家曾对全国近三千名大中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发现42.73%的学生感到做事容易恐慌和紧张,55.92%的学生感到经常对一些小事过分苦恼和担忧,47.41%的学生觉得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感到无法与人相处,48.63%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无法忍受。因此积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心理和生理有着密切联系,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深入挖掘教材,做好课堂辅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钻研教材,在教材和心理上架起一座金桥,让学生既能掌握知识,又具有健康心理。

讲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时,结合到我校是“无烟学校”,并针对个别学生认为吸烟是“成熟的标志”、“潇洒的表现”等幼稚心理进行剖析,重点讲述吸烟的危害和禁烟的意义,从而让学生对烟草有正确的认识,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顺利完成学业。

讲《生殖系统》时,端正教态,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解决他们生活中的疑惑。首先让学生有正确认识,性知识是一类科学知识,不应该回避。可通过个别谈心等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获得适合自己发育水平的性知识,从而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身心变化,求得心理平衡。引导学生在男女同学相处时,互勉互助,共同进步,建立真诚的友谊,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自尊自爱。

二、调查分析个案,加强具体指导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可塑性较强,心理发病较快,但也容易治疗,只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合理指导,可解除他们的困惑。

懒惰是惰性心理的表现。这样的学生图安逸,怕吃苦,追求享受。他们在家中多是“小皇帝”“小公主”,随年龄的增长,惰性、任性日益显现。学习怕动脑筋,作业靠抄袭,考试靠作弊,学习任务难以完成。教学过程中引导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利用“生物钟”知识树立时间观念,学习和生活要有计划性。

有的学生因家庭生活关系紧张,有的.家庭教育不当,有的受不良外界刺激等,使他们疑虑重重,忧郁苦闷,性格孤僻,与人不合群,从而对教师、家长、同学有一种排斥力,为此及时指导他们认清事实,并开展班级、校际间的交往活动,增强他们与人相处的能力,如开展生物夏令营活动,让他们在集体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氛围中克服心理缺陷。

嫉妒是在与别人相比较中产生的一种狭窄的自私的心理现象。这样的学生气量狭小,心胸狭窄。他们对胜过自己的同学轻则藐视,重则仇视,甚至攻击报复对方。对这样的学生采取亲近大自然,组织野外生物考察活动,有条件的可进行生物野外实习。让森林、高山、大海之伟大衬托出个人的狭隘渺小,把他们的心灵创伤抚慰平复。 自卑的主观原因是意志薄弱和性格软弱,客观原因是现实与自身的需要出现矛盾时得不到应有尊重。这样的学生性格孤僻,做事畏缩,不敢冲在前头,生怕别人耻笑。生物教学中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卑心理的根源,同时用温柔、谨慎、灵活的方式接近他们,掏出心里话,找出原因,再创设特定情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性心理变态,这种现象的产生,不仅有生理因素,还有社会因素,如不健康文化传播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比较微妙,尤其对情爱方面的信息更为敏感,稍受暗示,就会有所发展。他们所处的环境则时时诱导他们:有的从网络、影视、剧照、人体摄影、人体画像中寻求刺激;有的从文学作品,医学书刊中寻找有关性知识的文字图象;有的丧失理智,走上犯罪之路。对于他们首先进行性知识教育,让他们从生理的角度去理解,并引导他们远离不健康的环境,同时开展各种积极有意义的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三、介绍成功事迹,激发进取心理

科学家是科学成果的创造者,他们取得成功,除了正常的智力外,在理想、情操、胆识、毅力、勤奋等方面也具有优良的品质,更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习的楷模。达尔文智力并不超常,却凭着顽强的毅力,经五年环球生物科学考察,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孟德尔八年苦战,从一粒粒豌豆种子中数出了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袁隆平也突破重重困难先后培育出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目前中国、美国等国家联合进行的“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将在基因水平上揭示人体的奥秘,从而使人类的遗传病、癌症和心血管等疾病可能在基因水平上得到治疗。为此我们开设《生物科技园》,专门介绍生物学家及其成果,使那些有自卑心理和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认识科学,学习科学,同时激发学生的进取心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实施挫折教育,提高应变能力

生物教学中还应向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按常规教学,学生的学习就会停留在仅仅听懂或掌握老师讲过的知识水平上,解决问题时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把自己当成学生,模仿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有意在解题时表现为思想受阻,并借此向学生演示在经过若干次挫折后克服思维上的障碍而获得成功的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解题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应变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安排一些活动,设计一些方案,让学生在挫折中得到锻炼,培养他们坚强、吃苦、耐劳的性格。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进行音乐教学反思 篇6

课堂教学设计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行为。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从课堂教学设计人手。而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把握学生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的特点。

课堂教学设计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从课堂教学设计人手。布鲁姆曾说过:“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也常说:“学要有目标,赶要有方向。”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教学之前,教师要明确: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结果,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该首先要求教师对新课标要烂熟于心,其次,还要把握教学内容,弄清楚课程标准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的确定除了基于课标以外,还应该遵循学情,而这一点是不少老师所忽视的,基础点确定好,目标才能更有实效。同时要吃透教材,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此外还要积极与伙伴校进行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尽最大可能优化教学目标。

最后设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其学习目标是不相同的。因此不能按统一标准来设定目标,否则,必然难以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虽然要制定面向全班每个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现实的,但是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则是可行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就是教材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学难点,是难于理解或领会,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的内容。“难”还包括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由于学生难学致使教师难教。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但是,教师在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当我们把教学目标从认知向非认知扩展的时候,也需要重点和难点的相应扩展,当我们把教学重心从认知向非认知转移的时候,也需要重点和难点的转移。

三、教学策略的设计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启示我们: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认知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不断地组织和再组织过程,在新水平上整合新、旧信息以形成新结构。只有当所教的东西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探究和进行再创造的愿望和行动时,才会有效地被学生所同化。因此,教学策略的设计上应按照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的特征,进行实践和创新,不断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当配角,学生当主角,从根本上加以改变。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着重思考下列问题:

一是变“指挥者”为“引导者”。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思考如何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程序,制定学习计划,为自主学习定向;思考如何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基础和习惯、水平和能力,去读、想、做、说、议、画,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目标,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思考如何让学生寻找学习差距,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策略和方法,以促进目标的达成;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学习成功,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

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也认为,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个体都会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该问题引起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与危机。而初中生所面临的问题就是难以始终保持自我一致性,容易失去目标,丧失信心。所以教师必须考虑到如何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所提高发展,都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样才能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保证他们有继续学习的信心。由于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学习起点落差较大,课堂教学准确定位是保障不同层次学生都吃饱、吃好的有效方法。没有分层的教学过程是难以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的。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积极创设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机会,如设计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的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设计分层次的练习和作业,安排难易适中,梯度明显的练习或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学情,有弹性地加以选择和完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学业成就评价方法,以增强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四、教学媒体的选择

教学媒体是教学设计中要涉及到的物质条件。如传统的挂图、模型、标本、实验设备、现代的录像、投影、录音等设备,这些多媒体运用不再是新鲜的事。但我们还需要在教学媒体设计上作进一步的拓展。如计算机的多媒体课件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大多数课件在交互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直接带领学生网上冲浪的更少。因此在研究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运用时,要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上花功夫、特别要尽量创造条件进行网上的教与学。带领学生到网上去收靠信息资料,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活动课的设计,要把视野指向校外,把社会有教育意义的场所纳人教学设施范畴,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些长期合作的教学实践基地和一些用于学生实践活动的场所,使学生的实践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上一篇:十七大感想体会之医疗改革下一篇:班班通电教设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