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事,诚信为本(通用11篇)
诚信为本
人生活在社会中,免不了与他人交往,而如何与人交往,这就关系到为人处事的态度。是利益至上,还是以诚为本;是虚伪势利,还是信用当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特别是作为一名革命军人,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处事原则。
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诚信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许诺或誓言既是人们表达诚信的方式,又是人们正常交往的保证
诚信是治国之道。以“诚”治天下、取信于民是古代君王和大臣确保政令畅通的基础,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嫩取得巨大成功正取决于人民的信任。当时七国连年战争,秦国并不是最强大的国家,秦王为使秦国强盛,令商鞅推行新法。商鞅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为了立信于民,他命人在都城南门立一木桩,并告诉百姓谁能把木桩从南门搬到北门赏银十两。人们听说此事后很诧异,不相信有这样的怪事情,所以没有人愿去搬。看到这种情况后,商鞅又命人重新张榜,说“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木桩搬到了北门,得到了五十赏银。商鞅以此证明,国家的政策法令是不会欺骗百姓的,是有令必行、言而有信的,随后下令变法,秦国因此而大兴。
诚信是教育之本。古人特别注重诚信教育,无论在课堂
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不断向下一代灌输诚信的思想。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买东西,她的儿子哭闹着要一起去,曾妻就哄孩子说:“你要是回家去,妈妈回来后就给你杀猪吃。”曾妻回来后,曾子就拿着刀去杀猪。曾妻急忙制止说:“我只是哄孩子玩的。”曾子说:“孩子可不是和你玩的呀!他不懂事什么都要向父母学,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他以后骗人。”最后,曾子把猪杀了。将猪连同诚信一块奉献给了儿子。
二、诚信是立世之本
诚信是做人立身之本。从小到大,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告诉我们要做个诚实的人。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诚信是追求自我实现的保证。人生活在社会上,都希望实现人生的价值,都希望获得重如泰山的人生。从政者希望位高言威、权倾于世;经商者希望腰缠万贯、锦衣玉食;治学者希望学富五车、桃李满天下,这些愿望的实现无不通过诚实经营、辛勤耕耘才能换来。可能有些人通过投机取巧或者钻法律的空子获得了一时的成功,但那绝不会长久,因为这些不诚之举必将难逃群众的法眼。人们评价一个人,除了对他的功过是非进行评价外,还包括对其为人处世的态度和精神的评价,而后一种评价对人物的形象和喜好的认识影响尤甚。事实上,人们虽然看重一个人做过什么,有什么建树,却更看重一个人为人处世诚实的人格风骨。
诚信是社会运转的重要前提。社会的正常运转表现为政治上的有序、经济上的高效及人际交往的和谐等多个层面,而每一个层面的目标实现都要依赖于社会诚信的广泛建立。社会的政治活动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诚信是实施民主政治的前提,惟有诚信老百姓才会在信赖当政者的前提下行使参政议政的权利。由于民众的民主权利得到认可和尊重人们的意志得到真正体现国家政权才会在热敏的拥戴中得以巩固额加强,政府的施政活动才会顺利进行。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更离不开诚信。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经济经营者之间商品和货币持有的不平衡性,商品生产和销售的季节性等原因,企业为了产、供、销的衔接和平衡,发生赊账、赊购、预付等商业行为,商业信用关系就不可避免。这样,诚信就成为企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的客观要求。在日常生活领域,诚信的基础地位同样不可动摇。诚信的建立有利于促进朋友的相互信任,大大增强公众的心理安全。
三、军人应作诚实守信的榜样
以诚修身。堂堂正正的人格是做人的根本,做人要有威信,要有尊严就必须首先完善个人修养,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为行为准则,用科学理论清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思想污垢,摒弃各种与“三个代表”格格不入的人生哲学,把功夫下在出色完成部队各
项工作任务上,靠正道、凭真本事赢得上级领导的了解和信任,赢得广大战友的拥护和信赖。交朋择友以诚为先。
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本质内涵及其发展
1944年9月8日, 毛泽东在张思德烈士追悼会上做了《为人民服务》的讲演, 第一次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他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的七大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的总纲, 标志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全党的确立。从此,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它要求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同志之间, 要始终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特别要求党的领导和每一个共产党员要做到3条: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毛泽东对党的执政为民理念做出了正确的探索,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党同志为实践这一宗旨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 始终坚持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精髓, 并强调“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而不是片面地、教条主义地或功利主义地理解。所以, 他能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代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在改革开放中判断的标准应该是“三个有利于”, 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中国第一次从人民利益目标层次上界定了社会主义本质。此时的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让中国老百姓走出穷困, 共同奔向小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然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这是邓小平对为人民服务思想内涵的贡献与发展。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20世纪90年代的特殊国情, 又完整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 江泽民深刻指出, “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三个代表”的归结点是实现人们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反映了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 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为人民服务新的表达式。
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在正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 认真总结中国发展经验后,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出发,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 进一步发展了执政为民,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和谐主要是指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自我3个方面的和谐。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集中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核心。党的十七大, 科学发展观还第一次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核心价值与行为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基点上,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对为人民服务的继承和发展。
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中, “以人为本”是核心, 全面协调和可持续都是由“以人为本”派生出来的。“以人为本”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阐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走共同富裕道路,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 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手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方针决策, 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都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 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依靠力量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 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 密切联系群众, 始终相信群众, 紧紧依靠群众, 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 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 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 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 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 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使我们的事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 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 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 因此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 集中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 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 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使人民群众成为建设中国经济社会的可靠的主体动力。
(三) 实现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就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 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 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 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上, 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一定要使人民群众得到应该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 而且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有所增加, 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
三、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当代体现和新发展
(一)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对为人民服务中“人民”概念的扩展
以往我们在为人民服务思想中所讲的“人民”主要是一个政治概念, 是指广大的支持共产党执政的劳动群众, 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在建国以前, 对“人民”概念的如此界定是十分有必要的, 可以表明共产党鲜明的阶级立场。历经半个世纪至今, “以人为本”重要理念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深化和具体化。此时, “人民”的范围就不再局限于“人民群众”这一含义了, 而是扩展为“所有的社会成员”, 包括了所有的社会成员, 是个人、群体和类的统一。具体是指社会主义国家中的每一个人, 包括中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新社会阶层。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人民”的一个新的界定。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使整个社会全体成员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得到新的满足的发展观。因此, 坚持“以人为本”理应以社会成员, 以至人类为本, 这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性质及社会成员的共性所决定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动力。所以, 坚持“以人为本”, 把实现和保障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行为准则和最重要的价值标准, 这也就是我们党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的根本原因。
(二) 以人为本中的“本”对为人民服务中“服务”提出的新标准
以往在为人民服务思想中所讲的“服务”内容与今天的情况也有了很大不同。“以人为本”的提出更加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在当今中国, 我们党要服务人民, 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单纯的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式, 进而大力发展生产力, 创造出更丰富的物质精神财富, 从而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区别于毛泽东时期人们普遍认同与遵行的“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革命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以人为本”着重强调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这不仅是其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点的践行, 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深化, 更是对为人民服务思想提出了新的时代内涵和考查标准。
(三) “以人为本”中的“以”是对为人民服务中的“为”的实践主体的根本转换
为人民服务思想主要针对中国共产党人, 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 “以人为本”思想则更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当然, “以人为本”作为党的执政理念首先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 但也是对全社会人们提出的倡议。它主张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所共享, 主张发挥每一个人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主张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等。在这里,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出来。
(四) “以人为本”实现了坚持党的宗旨和倡导新的社会风尚的有机统一
为人民服务所倡导的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的党风, “以人为本”所倡导的则是更具普适性的新的社会风尚, 即倡导一种新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 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 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发展人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同时使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 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权、维护团结、保护自然、共建美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新价值理念。“以人为本”还是建设和谐世界、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重要价值理念。
(五) “以人为本”还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开拓了为人民服务的新境界
“以人为本”不仅是处理个人与人民, 人民与政党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 而且也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所必须坚持的原则。任何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的人, 都要尊重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都要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合理利用资源, 特别是从尊重自然规律的角度看, “以人为本”是有普遍性意义的。“以人为本”强调人对一切实践活动的主体性、主导性。因此, 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 更要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争取实现人和社会、人和人之间以及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人和自然和谐, 同样关键在人。它要求人们既要关心人类, 又要关注自然, 热爱自然, 实现人与自然的携手, 生物与非生物的共进, 过去与现在的统一, 现在与未来的对接, 时间与空间的协调。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 维护自然的平衡, 确保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无疑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应有之义。
“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 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置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中心地位和全过程, 作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和基本要求, 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和其根本利益为本, 突显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当代的新发展。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也体现了我们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更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当代体现和新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继承,发展,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 (第3卷) [M].人民出版社, 1966.
[2]、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人民出版社, 1993.
[3]、江泽民文选 (第3卷) [M].人民出版社, 2006.
诚信价值观的实践要求
诚实劳动。诚信绝不只是单纯的守约与履约问题,更是劳动创造的态度和品德问题。诚信要求人们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尊重客观事实不作假,不投机取巧、偷奸耍滑。如果说劳动创造世界,那么,只有诚实劳动才能创造出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和增强人们幸福感的美好世界。
真诚待人对己。诚信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求实不骗人、对己不自欺,反对虚伪和欺骗。因此,诚信是忠于本心、真实无妄、信守承诺的态度和品行。按照真实要求为人做事,即为人实在、实诚,才会有好的工作作风和社会风气;人们唯有信守约定、践行承诺,才会心里踏实有安全感、彼此信任有幸福感。
恪守诺言和约定。诚信要求人们遵守诺言、契约,反对毁约和违背诺言的行为。这里所说的诺言和约定,既包括由人们自己承诺而引发的特定权利和义务,也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政令、规章制度等规定的普遍权利与义务。
培育和践行
诚信价值观的着力点
发挥政务诚信的示范引领作用。古人云:“政者,正也。”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风向标、定盘星。取信于民是为政之道。应通过管理和教育,使行政人员树立法治思维,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行政;依法公开政务信息,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避免违背社会公平正义的腐败行为;确保制度科学、合理、有效,履行对公众的承诺,避免“朝令夕改”和“新官不理旧账”等失信现象。领导干部要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树立诚信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
营造讲诚信的商业文化氛围。社会成员的诚信观念、信念和品行,与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产品掺假作伪、商品价格欺诈等虚假商业行为,不仅会加重社会成员普遍怀疑和猜忌心理、加大交易成本,而且会消解社会成员的诚信道德信念和意志、诱发欺骗失信行径。培育和践行诚信价值观,应加强监管力度,引导、教育人们在商业活动中诚实守信,不造假、不掺假,做到童叟无欺等,积极营造讲诚信的商业文化氛围。
开展生活化的诚信教育。围绕诚信方面的法律规定、信贷业务、信用卡办理、信用消费、职业发展等,开展针对性强的诚信教育,使人们进一步明确在信用经济时代如何利用“信用”为自己生活服务、如何通过诚信的收益累积增强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从而增强人们诚实守信的行为动力,真正“让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加强社会组织的诚信建设。培育和践行诚信价值观的主体,不仅包括社会个体,也包括各种社会组织,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职业活动的社会成员分属于不同的社会组织,组织对内对外是否遵守诚信原则以及是否形成诚信的工作氛围,直接影响社会成员个人诚信品行的形成。组织诚信的缺失,无论对社会个体诚信理念还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都是巨大的。因此,培育和践行诚信价值观,应加强社会组织的诚信建设。
人这初,性本善。诚信是人类的本性。古今中外,有识之士无不视诚信为人生成功的利器之一。当今喧嚣的世界和眩目的霓虹灯下,也演绎着尔虞我诈和笑里藏刀,诚信的缺失,无疑是社会文明和发展的绊脚石。“智诈不如拙诚。”其实,诚信是人生成功基石,拥有诚信,是人生的基本要素,选择诚信,你的人生必将充满希望。
我们常说诚信为本,要做一个诚信的人。然而,诚信是什么?诚信的人士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现在让我来解答这个问题吧:“诚”是诚实,指表里如一,说话老实,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信”是信用,指说话算数,言行一致。“诚信”即诚实守信用。培根说过,“诚实守信当为人处事第一原则”,诚信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纽带,是人们心灵间彼此相通的大桥。我们只有诚信对待每一个人,他们才会把我们视为知己。因此,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说:“人的最大美德莫过于诚信”。作为父母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我们中学生更应该诚信待人,以诚信感人,以诚信服人。
孔子曰:“民无信而不立。”他把“信”摆到了关系国家兴亡的位置上,认为国家的朝政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
在国家经历多年战乱,人们信任感缺乏的状况下出任秦国宰相的商鞅,可谓临危受命。为治理国家、增强国力,他首先设法让国人相信自己是个言出必行、守信用之人,而后在全国创导诚信之风。终于成功实施了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使秦国一举成为诸候国中的强国。
常常会想起这样一个故事,国王为了挑选一位诚实的男孩做他的继承者,便把煮熟的种子发给每个小男孩,并特意指出谁种出的`花最美,谁就能继承王位。半年后,几乎每个人都捧来了一盆五彩夺目的鲜花,只有一个男孩低着头,捧来的是只有泥土的花盆。于是,这个诚实的孩子理所当然继承了王位。这个故事很简单,却告诉了世人一个深刻的道理:拥有诚信,你终将拥有机遇、成功和美好的未来。
孔子的论述和商鞅的实践,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诚信是治国方略的基石;小男孩的故事,告诫我们诚实是事业之根本,也是人生为人处事的准则。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一个道理:诚信不可丢,拥有诚信是人类最基本的美德。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诚信作为民族的精神财富而世代相传。处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更应该把这一传统美德传承下去,使之发扬光大。
朋友,不管你身处何处,是涉世未深还是历经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你都应相信诚信、保持诚信、坚守诚信。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守住心灵的契约;才能 将心比心,欣赏美好的世界;才能拨开乌云,迎来阳光,守住这片阳光!
我们呼唤诚信,向往诚信,摘掉虚伪的面具,换上诚信的笑脸,其实你就会发现诚信就在自己身边。比如捡到东西还给失主;考试过程中相信自己,不作弊;做错了事勇于承认错误……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更具内蕴。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来得可靠。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
选择诚信,有太多的理由,在你一一权衡、层层过滤之后,会猛然发现,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那没有修饰、最朴实、不花哨的诚信!
古往今来,诚信一直被奉为人的立身之本。始终如一地践行诚信,成就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回眸历史深处,春秋霸主晋文公在流亡途中受到了楚王的礼遇和帮助,于是一句“退避三舍”的承诺便造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秦朝变法,商鞅立木为信,用自身的诚信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对新法的支持,为秦朝的强大作出了贡献。唯有诚信,一个个伟大的灵魂在芸芸众生之中脱颖而出,留给世人的是心灵的震撼与感动。
通往顺畅的事业之路,必不可少的便是这诚信。北宋词人晏殊亦是如此。在他十四岁时,有人将他做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他后,让他与千人一同考试。由于考题是晏殊曾做过的,他把实情告诉给皇上,皇上重出考题。晏殊当堂作文,结果,获得了皇上的好评。从此“同进士出身”,拥有了一份好的事业。
或许晏殊本可以隐瞒这一真相,或许也能够在考场上名列前茅,然而他并没有这么做,面对诚信的自我,不顾一切风险,坦率地说出一切,为世人所敬仰。
古人尚能如此明白,然而现在的社会,有些人“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在生活中迷失了自我,图一时之快,拼命透支着自己已经不多的诚信。
20xx年中秋节前夕,“冠生园”用一年前的发霉馅制作的月饼。一夜之间,“南京冠生园”成了假冒伪劣、坑骗百姓的代名词。人们看见“冠生园”如同见着了瘟疫,商家也纷纷远离“冠生园”。最终,南京冠生园向法院申请破产。
冠生园欺骗了广大人民,违背了诚信,诚信也赠予它的一份特殊的“礼物”。
回想起大楚王陈胜,他发了家,却忘记了当年“苟富贵,勿相忘”的诺言,结果也不堪入目,一命呜呼。
太多人因背信弃义而身败名裂,甚至泱及生命。扪心自问,诚信真的不重要了?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鲁迅曾经说过:“诚信为人之本。”诚信可以让我们品德变得更好,诚信可以让我们交到好的朋友,诚信可以让我们眼界更旷阔。然而在我们身边,有一些同学却不讲诚信,比如,有些同学不完成作业,说话不算话,借到钱不归还,借东西不还给同学,甚至有些人考试都迟到……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一件事啊!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朋友不讲诚信的一件事,告诉大家:诚信为人之本。
诚信,使我学到了做人讲诚信的道理。记得在小学五年级时,我朋友的老师给他们班的同学布置了一篇习作,要求是500字,题目自拟,不可套作,不可抄袭,他来我家写作业,写到吃饭,我写完了作业,而我的同学还剩下一项作业,那就是——作文,作文是他最讨厌的作业,我们吃完饭,他问我要作文书,我告诉他以后,他忙去把作文书拿来了,坐下就开始抄,我说:诚信为人之本,你这样抄袭,岂不是没有认真对待吗?第二天,老师知道后,骂了他一顿,还把他的家长请去了学校。所以说,无论如何,做人一定要讲诚信。
在初为人师的这两年里, 我真正体会到了酸、甜、苦、辣、咸, 真可谓是“五味俱全”。找不到有效管理课堂纪律的方法时头疼不已, 想不出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思路时绞尽脑汁, 心中也曾掠过一丝沮丧。可是当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快乐学习、不断进步时, 又是多么心满意足, 由衷地感受到一切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初为人师之“酸”
我来到控江二村小学, 担任二年级体育教师, 初为人师的喜悦很快被“无情”的现实冲淡。学生上课时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课堂纪律很难把控, 甚至把队伍排整齐也成了一件费劲的事。加之体育课是室外教学, 一有风吹草动, 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马上被吸引过去。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 使我这个课堂管理经验本就缺乏的新教师对低年级的体育教学感到头疼至极, 内心既无奈又酸楚。初为人师的我感到茫然无措, 不知该如何有效管理课堂纪律, 推进课堂教学。经几番尝试与努力仍不见效后, 主动请教“带教”的曹老师。试图从曹老师那儿取取经, 学学妙招。曹老师非常耐心地传授经验, 并给予了莫大的鼓励, 让我重拾信心。首先, 她鼓励我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 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 千万不能以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其次,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 我们对学生承担着保护、引导和教育的责任, 需要确立教师的权威性, 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再次, 教师在树立威信的同时还应该自觉减少权威意识, 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朋友、好玩伴。曹老师的一番教导让我如获至宝。通过进一步地理解和实践运用, 我开始摸索针对不同班级的不同方法, 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同时也一步步在向学生心中的好教师、好伙伴努力前行!
二、初为人师之“甜”
看到学生的成长, 一定是做教师最幸福的事!最初的接触, 便对那个运动能力约等于零的学生印象深刻, 30m跑20多秒, 跳绳时连甩绳都不能连续, 更别说其他的运动项目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着急之余, 通过该生的班主任主动联系到了学生的父亲, 经过一番沟通后了解到, 这名学生没有任何器质性的问题, 只是从小体弱多病, 缺乏运动, 平时也没有加强练习, 以至于各项发育指标均低于同龄人。从专业的角度看, 他的协调性、平衡性等基本素质较差, 无法适应该年龄段的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因此, 我在体育课上不再刻意地要求他要达到什么标准, 只是在教会他要领和方法后, 不断地鼓励他坚持练习。在家长的配合和学生的自身努力下, 三年级的第二学期, 在组织学生练习跳绳时, 惊讶地发现这个曾经不会跳绳的小男孩现在已经能够一口气跳上十来个, 继而二十个、三十个甚至四十个。惊喜之余, 感到了一丝莫名的感动, 幸福之感油然而生。从这一例教学实践中领悟到,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作为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信心, 相信他们能够努力也会进步。只要我们不操之过急, 给予学生足够的成长空间, 耐心教导, 耐心等待, 有一天他们定会茁壮成长!
三、初为人师之“苦”
学期临近期末, 迎来了见习期的第一节汇报课。整个设计准备的过程真是愁煞了我这个见习教师。从选教材到整理设计思路, 从撰写教案初稿到一次次修改终成定稿, 从一遍遍试教纠错到最后把课完美呈现, 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辛苦和煎熬。或许正是这样一个艰难的过程, 才显得结果如此珍贵与精彩。记得当时学校正好新进了一批器材, 里面有泡沫做的小火箭, 这个器材拿来进行二年级的投掷练习最为适合, 安全又有趣味, 学生一定很喜欢。和曹老师沟通商量之后, 我开始着手写教案。为了精益求精, 仅是教案我就反复琢磨, 花了一周的时间来撰写, 从初稿到最后定稿共修改了四稿;接下来就是试教了, 经过几次试教后, 发现游戏环节非常混乱, 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于是又对游戏进行了调整。不得不说, 一个人准备课确实是很辛苦的, 小朋友们不会好好配合, 反而觉得游戏好玩不自觉地疯起来, 很难收场。再者, 选哪个班级开课也是件头疼的事。若是选乖巧一点的班级, 那么这节课可能会比较沉闷;若是选好动一点的班级, 则担心纪律会把控不好, 再三斟酌之后, 我还是决定选择稳中略带活泼的二 (4) 班。我想把学生爱玩的天性释放出来, 并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经过长达三周的筹备, 在曹老师与我的共同努力下, 这节汇报课终于瓜熟蒂落, 得到了区教研员和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至此, 我才长舒一口气, 感叹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真是“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我也在这磨练的过程中进一步成长, 感受到认准的事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 遇到困难也不能轻言放弃, 因为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柳暗花明。
四、初为人师之“辣”
午后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 体育教师们仍坚守在操场上履行着教师的使命。每每看到这热火朝天的景象都让人无比振奋, 充满动力。2015年下半学期, 学校四年级迎来了全国学生体质测试组, 体育组的教师为此奉献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由于学校固定的立定跳远场地不够, 体育教师每天都要顶着太阳在课间活动前画好16个立定跳远训练场地。炙热的太阳烤着大地, 大家都是汗流浃背。一天天一遍遍地划线虽然辛苦, 但一想到接下来四年级的学生能够在划好线的场地上顺利进行练习, 心中也是满满的动力。炎炎夏日, 同组体育教师对这份职业的热情, 对这份职业的尽心尽责让初为人师的我深受感染。我暗暗告诉自己应以前辈们为榜样, 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待工作不敷衍塞责, 定要全力以赴、高度负责。
五、初为人师之“咸”
做教师当然也有受委屈不被理解的时候, 那种感觉涩涩的, 有点不好受。有位家长就曾向我提出质疑, 反映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总是玩游戏, 没有真正地去学习某项技能, 是否会影响学生以后的体育成绩。细想之下, 我却感到欣慰, 家长的质疑, 说明她很重视学校的体育教育。家长之所以提出质疑, 说明家长与我的教育理念产生了分歧, 这就需要我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为她进行详细、耐心地解释。现如今, 小学体育教学追求的是体育兴趣化, 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为主,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他们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 只能去完成与其年龄段相适应的运动项目和达标要求, 不可拔苗助长。同时, 在面向全体的时候, 每个学生的自身条件不一样, 体育教师会注重个别差异, 会结合每个学生实际的身体素质配以不同的运动强度和密度来满足学生身体发展的需求。通过和家长的沟通, 我更多地了解到家长是如何看待体育课, 他们心目中的体育课应该是怎样的, 这对体育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 也让我意识到, 体育教师也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沟通, 形成家校合力, 推动小学体育教学蓬勃发展。
初为人师, 体会到了教师这条道路充满了酸甜苦辣咸, 五味杂陈, 苦乐相生。我知道还有很多困难和挑战要去面对, 更有太多的幸福和甜蜜要去体味。我坚信, 这所有的付出定会换来学生们一天天快乐茁壮地成长!
点评:
小王老师的《初为人师》道出了许多一线青年教师在工作中体会到的五味杂陈之感。他把自己的切身经历向我们娓娓道来, 语言质朴, 情感真挚。他用一个个教学实例诠释了初为人师的酸甜苦辣咸。从教学设计到课堂管理, 从师生关系到家长工作, 他有过困惑、迷茫和无奈, 也收获了甜蜜、喜悦与幸福, 在不断地自我反省与自我超越中实现着人生的新突破。针对每个教学案例作者也进行了认真、详细的反思总结, 相信对广大青年体育教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特此向栏目组推荐。
【关键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写好作文,重要的不是文字的功夫,而是生活的积累,德行的提升。因为应试的要求,导致教师的作文教学大都迎合应试的要求,学生的写作也脱离了自己的生活。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写作中都无法将自己的思想结合自己的生活展示出来,写出的作文脱离现实,内容空洞,缺乏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缺乏自己的思想。现实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现况: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不足。学生在校学习的课文很多,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学生的头脑中可用的素材太少,写出的作文大都空洞无味,满纸白话,主旨表达缺乏个人鲜明思想。
有人说,“文章千古事”“妙手偶得之。”说得很玄,好像普通人就做不了文章似的,其实“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有生活,即可作文章,文章就是生活的反映,初中生,让他们把文章当日记来写,文章也就不再玄妙,一切皆有可能。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每一件事都可以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生活厚实的人,做出来的文章才有积淀。学会了为人,处事,下笔才有话写,才知道往哪个方向写。
一、生活是源泉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可以通过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明白很多书本上不明白的观点和思想,同时也让学生更能了解课本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只要学生乐于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生活中很多细节都可以被用来作为写作的素材,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关于写作练习,学生更应以自身为出发点,积极观察生活,通过了解周围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社会生活作为教学内容,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例如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演讲竞赛、口头演讲、写人物传记等活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关注生活,多角度看待事物,学会及时捕捉写作灵感,让学生学会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并学会用语言将自己所感所知表达出来。教师还应当组织一些活动,如参观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劳动实践,让学生发现一些新的生活的美,精炼自己的文笔,让自己的写作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现。
如:《观察各种车辆》教学,现在太多的车辆,太多的诱惑,让学生总有一份好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我们学校的车子是什么样子的?接着说出平时还看见过什么样的汽车?然后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车辆,然后激发想象:你们想拥有自己的新汽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大胆想象,给自己设计出式样新颖、功能奇特的神奇汽车。说说自己认识的汽车的样子和作用,最羡慕的人以他的口气来向大家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种汽车,然后画一画,说一说你这样设计的理由和构思过程。有的学生说道:“我的汽车是深蓝的,车顶上有一个大大的螺旋桨,看上去有点像一架直升机。你一定会问我:车顶上的螺旋桨有什么用啊?听我来告诉你吧:当我开着汽车去上班的时候,正好碰到路上堵车。这时只要我按一下上升电钮,螺旋桨就会不停地转动,我的汽车就飘飘悠悠地飞上了天空,越过堵车地段,我再按一下降落电钮,它就能平稳着地,继续驶向前方。欢迎你使用我设计的多功能环保汽车,让人类不再受汽车尾气的困扰,让地球母亲青春常在。”。用生活的多面性,引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我们要抓住生活的精彩处,加以引导,让生活成为写作的原料,写出生活的真味。
教师应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的蓝天,让他们展翅翱翔,还给学生一个自主的舞台,让学生自己来扮演作文活动中的主角。
另外,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除了要给学生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外,还应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作家的作品。如背诵赏析古代诗歌,让学生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让学生多阅读中外经典名著,丰富学生的知识,了解不同领域的思想,培养人文素养。还可以赏析一些文质优美的散文或人生感悟,培养学生细腻的文笔。通过让学生了解各种类型的作品,让学生形成自主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博览、阅读、思考与背诵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观点中所提倡的,能够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化氛围下做到语言的积累与感悟的培养,为学习语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人情练达即文章
“粪土当年万户侯”是年轻人,写出这样的诗句,不仅是文采,更是胸怀,先有做人的大追求,而后才有这样的好句子。“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中年人的淡定,烛照遥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如何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总结生活经验,不仅给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生活的坐标,做人、做事的准则,而且还可以指导学生写出有闪光点的文章。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在中国古代就早已被人们奉为信条。当时“一诺千金”的季布就因诚信而深受人们敬重。后来及至季布获罪,即使刘邦以千金悬赏,他的朋友也甘愿冒着巨大危险,助他渡过难关。季布的朋友放弃得到重赏的机会而选择与其患难与共,足以证明,诚信可以让你的人生路走得更加顺遂。
回望现代社会,人人追名而来,逐利而去。但那些在真君子们心中开出的诚信之花却愈加芬芳,其实诚信可以创造财富,而不诚信则会损失惨重。当海尔集团还是一家小公司时,曾生产出一批质量有点小问题的冰箱,老总张瑞敏得知后,立即带人用锤子把冰箱一一销毁。之后此事便成一段佳话,为海尔集团的名片镀上一层诚信的金光。海尔集团的发展由此蒸蒸日上,成为了中国电器行业的领头羊。诚信难道不是商家的第一生命,不是他们的致富法宝吗?
去年年底,违约更换胸前广告牌这一小小举动竟使得恒大这个冠军球队黯然失色。不久前“魏则西事件“也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声讨虚假宣传,百度公司因此遭到强烈质疑。如果一个公司不能做到诚信二字,即使再大的公司也禁不住舆论的风吹雨打。欺骗只能得一时利益,唯有诚信才能让商业大厦历久弥新。
诚信不但对个人和集体而言至关重要,它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高考在即,“史上最严”考场纪律即将开始执行。将高考作弊列入《刑法》,足见国家对诚信的高度重视。罗斯福总统曾这么说:“失足,你还可以站立;失信,却永远无法挽回。”在决定人生的考场上,我们更应守护诚信,令其永远闪烁耀眼光芒!
诚信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我国成语典故就有好多讲诚信的成语,如“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等。都是为了告戒我们:要言出必行,遵守自己对别人的诺言。
诚信是为人之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密切而频繁,各中合作越来越多,诚信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小民家最近开了一家饭店,其美名曰“兴隆饭店”,由于他爸爸经营有方,妈妈待人诚恳,生意越来越红火了。来本店吃饭多是公务繁忙的人。有时候,几个大男人聚在一起总要喝喝酒,解解乏。所以店里的米酒最为销售。因为小民家是一个三口之家,小民还上高中,平时很少有时间帮父母的忙。店里只有他父母两人看管。每天店里“客似云来”,小两口都忙的不亦乐乎。
时间一久,原先预备好的几坛酒,都见了底。为了满足客人们的要求,每当送走最后一桌客人后,他的父母便开始酿酒。但为了明天的生意,不得不一人看火,一人睡。最后他妈妈选择了留下。连继几天都是这样。丈夫眼看着妻子一天比一天消瘦,眼睛布满了血丝,丈夫心里很不是滋味。突然他眼前一亮,一条妙计从他的脑海里掠过。“要不然……”他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脑海里只有两个小矮人在争论不休。一个小矮说:“不行,你这样会失去客人对小店的信任的”。另一个小矮人说:“为什么不行啊?你难道忍心看着你老婆受苦吗?”……终于,第二个小矮人占了上风。他毅然决定要……
晚上,小民刚从学校上晚修回来。突然,他看见一个身影在厨房里一闪而过。他以为是自家出了强盗,顺手拿起旁边一支木棍,镊手镊脚地走向厨房,以免打草惊蛇。他把头伸进里面一看。“矣!这个身影好熟悉啊!好似在哪见过。会是谁半夜三更进厨房呢?”小民正疑惑着。这时,从厨房里传来倒水“哗啦,哗啦”的声音。原来有人正往酒坛里灌水呢!他刚想制止,但那个人已经返回了。小民连忙躲起来。那个身影渐渐靠近爸爸的房间,借着灯光他看清了,啊!那个人原来是他的爸爸。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爸爸为什么要往酒里倒水?而且是偷偷摸摸地干呢?小民是个高中生,他当然不允许自己的父亲这么做。
第二天,小民把昨夜亲眼目睹地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的妈妈。妈妈看了看酒坛,似乎明白了什么,悄悄对小民说:“这阵店的米酒显得有些不够了,为了满足客人们的要求,你爸爸偷偷的往酒里灌了水。”小民听了更加生气,反驳道:“难道往酒里掺水是为了顾客吗?做生意应该以诚信为本,我找爸爸评评理去。”妈妈拉住了小民说:“你这样只会让你爸爸更难堪的`,你爸爸是个‘文盲’,你更他讲大道理,他一时也转不过弯来啊!要不然我们趁你爸爸不注意时,把那些酒坛‘调包’了吧!”“恩!这个主意好!”没有二话,小民和妈妈赶到集市,去买了一些坛子和酒。把原来的酒给调换了,他爸爸也没发觉,小民和妈妈也没说。
一个月过去了,小店地生意越来越红火了。这个月比前个月的利润还要翻了一翻,他爸爸妈妈都乐得合不拢嘴。他爸爸高兴的说出了他的“杰作”,妈妈示意小民把那几坛酒那出来。他妈妈说:“要不是你的‘杰作’被我们发现,现在我们的生意还能那么好吗?”小民的爸爸惭愧的低下了头,并赞扬了他们两做的对,他也保证了以后再也不这样了。自然“兴隆饭店”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了。
这一音乐文化发展道路有多方面的特点。其特点之一是主张音乐要为人民。吕骥同志在自编文选的《自序》中说:“我以为无论音乐创作,还是音乐理论,都不能离开人民,音乐创作应该歌颂人民的斗争和胜利,歌唱人民的欢乐和苦难,歌唱人民的希望和未来;而音乐理论则应该研究人民的生活,音乐与人民、时代的关系,为人民当前的利益而思考,为人民美好的未来而思考。”吕骥同志创作的一系列激励人民斗志的音乐作品,正是音乐为人民的思想的生动体现。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吕骥同志等致力于救亡歌咏运动的音乐家们的带动之下,抗日救亡的歌声响彻中华大地,有力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斗志,体现了音乐为人民而产生的强烈的精神力量。
第二方面的特点是创作方法的特点。为了歌颂人民的斗争和胜利,歌唱人民的欢乐和苦难,音乐家在进行创作时遵循着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从人民的丰富生动的生活中汲取音乐创作的源泉,运用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来塑造生动感人的音乐形象。
吕骥论述了聂耳、冼星海的作品中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的体现。他提出,《黄河大合唱》是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的一部典范作品,他说:“不论是对于人民的战斗意志的歌颂,或者是对于象征着我国人民的像黄河一样的英雄性格和它的光辉历史的描绘,或者是对于当时的民族敌人的残暴行为的仇恨,这部作品都达到了真实的高度和理想的高度。作者运用了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当时人民处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精神面貌既真实又理想地反映了出来。这里,我认为只有革命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才能使作品反映生活达到高度的真实,只有革命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才能使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达到理想的高度,两者的结合,就使得作品在两方面兼而有之。《黄河大合唱》鲜明地具有这个特点,所以我们认为它是两者相结合最典范的一部作品。”
吕骥同志在音乐创作方面努力实践他对创作方法提出的主张。大合唱《凤凰涅槃》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这一作品的词采用郭沫若的同名长诗。诗人用寓言性的手法,以凤和凰作为主人公,通过对凤凰自焚而更生的描绘,表达了这样一个理想:黑暗恶浊的旧中国必将灭亡,在它的废墟上将会出现光明美好的新中国。诗中所刻画的艺术形象是凤凰和群鸟以及它们活动的背景,这显示着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特征,但通过这些艺术形象,诗人表达了他对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表达了他所体会到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他们的理想和希望。在这方面,又体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精神。吕骥在音乐创作中采用了合唱、重唱、独唱等多种声乐表现形式,同时运用了变化音旋律进行、复调手法、对比鲜明的调性变化等创作手段,以营造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境界和表现强烈的感情。这部作品在运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方面,在掌握大型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方法方面,都体现出吕骥在音乐创作上的创造性探索精神。
第三方面的特点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对待民族音乐遗产,继承发扬其优秀成果,以作为创造今天的新音乐文化的借鉴。
在继承民族音乐传统的业绩方面,吕骥同志可说是我们的典范。早在1936年他发表的《中国新音乐的展望》一文中,就提出了救亡歌曲为了让工农群众易于接受,要创作“民族形式,救亡内容”的歌曲,并进行整理改编民歌的工作。1937年5月至7月间他在绥远省归绥工作时,开始进行收集民歌的实践,采录了一批蒙古族民歌和绥远地区汉族的民歌。1938年7月,在他的倡导下,延安鲁艺音乐系的一些师生成立了民歌研究会,1941年2月改名为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1942年吕骥为进一步推动民间音乐研究工作的发展,写了《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文中提出:“我们研究中国民间音乐主要的目的,应该是了解现在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流行的各种民间音乐的状况,进而研究其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演变过程的历史,从而获得中国民间音乐的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作为接受中国民间音乐优秀遗产,建设现代中国新音乐的参考。”
由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收集、整理、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四大民族民间音乐系列,在我国和世界音乐历史上都是空前规模的工作,它使我国数千年流传下来的优秀音乐文化遗产得到保存和传播,它将成为我们继承发扬民族音乐传统,创造新的社会主义音乐文化的深厚的基础。
吕骥同志担负了这一史无前例的收集、整理民族音乐遗产的组织领导任务,参加了收集、编辑工作过程一系列重要的业务和学术活动,并亲自担任《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的主编。
吕骥同志在革命、战斗的一生中,满怀对共产主义坚定不移的信念,始终忠诚于党的事业,认真贯彻、实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音乐文化发展道路,为争取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全面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业绩将永载史册。
*本文为作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于2006年5月26日共同主办的“吕骥作品首发座谈会”上的发言。
伍雍谊:曾任中国音协书记处书记、《人民音乐》副
【为人处事,诚信为本】推荐阅读:
为人处事哲理名言10-07
为人处事之标准10-08
为人处事的名言警句06-09
大处事原则07-26
处事能力09-28
为人师表以德立教06-09
为人子女要《孝顺》父母06-12
廉洁从教,为人师表12-09
为人民服务教案(林莘)05-26
学为人民服务心得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