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插秧工作会议领导讲话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水稻育插秧工作会议领导讲话(共7篇)

水稻育插秧工作会议领导讲话 篇1

这次全省水稻育插秧工作暨农机推广站长会议是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我省农机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农机推广站长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年水稻育插秧工作和农机推广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农机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明确20**年水稻育插秧工作及农机推广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努力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下面,受项局长委托,我就水稻育插秧示范和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讲两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工作

(一)肯定成绩,认真总结20**年我省水稻育插秧工作的经验。

1、全省育插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在全省水稻主产区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和农机推广技术人员的积极努力下,各地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梯度推进、巩固提高”的指导思想,创新推广方法,探索推广模式,采取各种措施,开展社会化服务,使水稻育插秧工作与去年相比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基本上完成了年初制定的插秧机数量和机插秧面积比06年翻番的目标。特别是18个示范县成效显著,真正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

一是全省插秧机保有量达到2100台,新增插秧机1**6台,比去年增长1**%。其中,18个示范县拥有插秧机1260台,占全省插秧机保有量的60%,新增559台,占全省新增插秧机的51%。同时,水稻直播机今年也有较快的发展。二是全省共完成水稻机械化栽植面积65万亩,其中,机插秧面积44万亩,比去年增加19万亩,12个示范县机插秧面积20万亩,占全省机插秧面积的45.5%。另外,机直播面积有较快的增加,全省达到21万亩。三是经济效益显著。根据18个示范县示范点上抽样测产调查显示,机插水稻平均亩增单产78斤,节约成本68元。据此测算,今年全省机插水稻增产达3460万斤,为农民增收2430万元,节约成本2980万元。

2、今年育插秧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扩面提标。为了认真贯彻落实20**年中央一号文件“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等农机化技术”的精神,今年我们扩大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范围,将部省级示范县从去年的12个扩大到18个,示范推广工作已辐射到全省水稻产区的57个市县和国营劳改劳教、农垦农场。同时,为了提高示范县的标准,省局制定了《**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县实施方案》,对示范县的选定、示范目标、示范内容、保障措施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

二是重视技术培训。今年各地对育插秧技术培训工作抓得早、做得实。不少地方在春节前后就着手进行了对机手和种粮大户的培训。培训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实效,方便农民。如凤台县农机部门针对机手和农民对机插秧技术掌握程度不同,采取集中举办提高班、分乡举办普及班、进村举办宣传班、田头举办观摩对比班,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据统计,全省累计举办各类育插秧技术培训班450期次,培训技术人员1500人,培训农民15600人。显著特点是,各地强化了机插秧的育秧技术、耕整地技术、插秧机操作使用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等四项关键技术的培训。

三是提高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现有插秧机的工作效率,提高单机作业量,积极发展水稻育插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是今年我们的一大亮点。今年各地积极探索有效推广模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的运作机制,引导扶持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作业服务公司等开展集中连片的育插秧服务工作,保证农民有机用,机手有活干,有效地提高了插秧机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如贵池区依托乌沙行政村成立乌沙农机合作社机插秧服务中介公司,与九成农场签订机插秧合同,仅此一地,9台插秧机完成1800亩机插面积,单机增加收入6000余元,怀远、凤台、和县、金安区、宜秀区等县区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开展专业化育秧、带机插秧都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白湖农场农工商公司实行专业化育秧,错开育插秧间隔时间,拉长了机插秧有效时间,使高速插秧机单机插秧面积高达1800多亩。像这样成立农机合作社或机插秧服务公司,开展跨区作业的还有许多县。在这,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今年省局在去年基础上,继续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农民购置插秧机的补贴。补贴办法实行普惠制和叠加补贴,总额补贴率达到50%。对18个示范县还安排了项目专项资金。在补贴的时间上与去年相比作了调整。实行全天候补贴。与此同时,今年各市县政府也加大了对水稻育插秧推广的投入。天长市多数乡镇实行每台再加1000-2000元不等的补贴,五河县采取激励措施,凡是购买插秧机的每台补助2000元,芜湖县在叠加补贴50%的基础上再补贴10%。另外,今年各示范县还普遍实行免费提供育秧盘或机插1亩给予10-20元的作业补助,从而大大激发了农民购买插秧机的积极性。据统计,今年18个示范县中有11个县新增插秧机超过20台。其中,天长市新增158台,保有量达到460台,机插秧面积达到6.5万亩,为全省之首。

五是强化行政推动。今年,为了加大水稻育插秧工作行政推动力度和效果,我们积极争取省农委的支持,将水稻育插秧工作列入了省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内容。省局也将此纳入了农机富民工程加以实施。今年以来,各示范县都成立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领导机构,多数示范县都以政府名义召开了机插秧现场会。据统计,今年全省57个水稻产区市县共召开不同规模的机插秧现场会300余场,其中,以政府名义召开的有20多次。另外,许多市县政府还专门下发了文件。天长、凤台等不少县将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列入了政府年终考核目标,从而大大促进了水稻育插秧工作的进程。

六是农机农艺配合密切。多年的实践证明,水稻育插秧技术是农艺技术和农机技术的集成,只有始终坚持农机农艺的紧密结合,才能保证育插秧技术的有效推广。20**年以来,全省57个水稻产区县都加大了农机农艺结合力度,不少地方成立了农机农艺结合领导小组。许多县水稻育插秧课题组都吸收了当地农业方面的专家参加。如怀远县水稻育插秧课题组聘请了6名高级农艺师参加到项目中来,参与项目实施和管理全过程。居巢区、宣州区等地农机农艺专家经常一起深入示范点,到农民家中手把手地指导农民如何育秧、如何开展秧苗管理。在农机、农业专家的精诚合作下,农机农艺技术集成为机插秧技术的运用和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七是社会宣传效果显著。为了进一步宣传群众、宣传领导,今年各地通过召开现场会、庙会赶集、送科技下乡、电视广播讲座等多形式、多角度介绍宣传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育插秧季节,几乎每天都有关于机插秧技术的知识宣传与报道。宣城电视台《关注》栏目连续一星期播放宣州水稻机械化插秧专题片,芜湖县电视台《田野风》栏目、望江县电视台《科技之光》栏目也都多次播放机插秧技术宣传片。天长市将机插秧技术资料和图片制作成专题片,在广播《农业天地》和电视《致富金桥》栏目中连续播放。为扩大宣传影响,6月初,省农机局召开全省机插秧现场会,集中了国内外8家插秧机生产企业生产的16种型号的插秧机及部分育秧播种设备和大中型耕整地机械,分田块作业,分类型展示。除了农机部门举办现场会外,一些生产企业也积极举办或参与举办机插秧现场会。淮南市开展的“星火杯”插秧能手比赛,选拔出6名插秧能手与机械插秧进行比赛,一改常规现场会的演示模式,吸引广大农民朋友积极参与,宣传影响面极广。各地还充分利用本地农机化网和**省农机化网作为平台,及时发布工作动态,仅省农机化网上关于机插秧的相关宣传报道就达150多篇。

3、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是发展不平衡。今年,就全省水稻产区来讲,育插秧工作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发展比较快,有的发展比较慢,有一些市县还处在试验示范阶段。同样都是示范县,但差距还较大。部级5个示范县中,3个县机插秧面积突破了2万亩,最高的天长市达到了65000亩,最少的一个县不到6000亩。省级13个示范县也是如此,最高的机插秧面积达到2万多亩,最少的只有2000多亩,推广速度非常缓慢。

二是认识落实不到位。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还有不少县农机主管部门工作不主动、不积极,等待观望思想严重,没用把水稻育插秧工作真正摆上议事日程,只局限于开一两次现场会了事,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示范点、示范户,对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的育插秧培训和宣传工作做得也不好。有些县对省局购买插秧机补贴政策宣传不到位,落实不够。省局要求实行全天候的补贴,农民什么时候买插秧机都可以补,不受时间限制,但少数地方还是限制时间,根本就没有把插秧机补贴作为重点,大量资金都补贴到大中型拖拉机和全喂入、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上了。这不是说不对,就是补贴重点没有按省局要求办。

三是农民还存有顾虑。我们示范推广水稻育插秧技术,虽然已经搞了几年了,但对大多数农民而言,仍然还是一件新鲜事物,他们尚处在观望、等待、摸索阶段,真正叫他们自己做起来却心有余悸。特别是育秧环节有20多道程序,操作繁琐,技术性强,要求严格,农民觉得难以掌握。因此,要实现大面积推广机插秧的目标,必须探索和改进现行的育秧模式。

四是地方投入不足。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各市县政府财政支持投入力度不大,有相当一部分市县根本就没有专项投入。许多县农机部门财政供给仅能维持吃饭,没有或很难挤出经费来推广机插秧。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基层的同志,推广机插秧工作,不仅牺牲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贴了汽油费、电话费,他们1000多元的收入是难以长期承受的,这项技术的推广应该由公共财政承担,它是公益性事业,因此,必须想办法解决。

(二)扎实工作,努力开创20**年我省水稻育插秧工作的新局面。

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省局将继续把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全省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力争到2012年,全省水稻栽植机械化水平达到20%左右,全省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加快推广速度,提高推广水平,协调区域发展,壮大服务组织。那么,20**年就全省而言,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在重点推广机插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适度示范机直播。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实施整村整乡推进计划,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力争全省明年水稻栽植机械和机械栽植面积在今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分别达到4000台和150万亩。

1、继续扩大和加强水稻育插秧示范县建设,进一步发挥示范导向作用。20**年,省局在今年实施示范县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示范县实施范围,计划在全省22个县开展水稻生产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其中,部级示范县6个,省级示范县16个。今年13个省级示范县中有4个申报为明年部级水稻机插秧示范县,有1个申报为部级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县;5个部级示范县中有4个已连续实施两年了,按照农业部要求,部级示范县连续实施2年后,就不再申报下一年部级示范县。因此,为了保持工作的连续性,进一步巩固示范成果,省局拟考虑将原肥西、天长、当涂、凤台4个部级示范县仍作为20**年省级示范县。这样,20**年省级水稻育插秧示范县就扩大到16个,新增加3个。希望各示范县都要在巩固两年来已有点的基础上,努力扩大示范范围,进一步发挥示范县的作用。另外,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的原则,对比较适宜机直播水稻的县,明年要继续扩大示范推广范围,加大示范推广力度,总结示范推广经验,显现示范推广效果。

2、加快育插秧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从近两年来实施水稻育插秧示范县的事实证明,加快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是推进水稻育插秧工作的重要保证。第一,各水稻产区市县,特别是示范县,一定要继续坚持以农机大户、种植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为基础,建立示范点或示范片,以实实在在的典型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用农民自身行动辐射、影响和带动周边广大农民自觉应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示范县,20**年要率先实施整村、整乡推进计划,将星星点点集中连片,扩大规模,扩大影响,加速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推广步伐。第二,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明年,各示范县要早谋划,积极搞好当地户营插秧机的组织调配,保证稻农有机用,机手有活干,充分发挥已有栽植机械的工作效率,提高单机作业量。第三,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发展水稻育插秧公司或育插秧农机合作社,实行订单作业,开展规模化育秧、规模化插秧,推进水稻育插秧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进程。怀远、凤台等地的水稻育插秧服务公司的实践告诉我们,拥有20台插秧机的公司去年一年的作业量可达到8000-10000亩,相当于50台单机一年的作业量。因此,省局打算从明年开始,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建立若干个有一定基础、一定规模的水稻生产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合作社,希望各地都要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

3、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20**年,省局将进一步加大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投入力度,继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民购置插秧机的补贴。补贴办法仍然实行普惠制和叠加补贴,即中央购机补贴的县对插秧机实行30%的补贴,省里实行20%的叠加补贴,总额补贴率50%。明年将继续实行全天候的补贴,农民购买插秧机仍然不受月份时间的限制,从元月份开始计算时间,实行补贴。目的就是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插秧机的积极性。各地一定要把这项政策落实到位。

4、继续坚持行政推动,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目前,我省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仍处在示范推广阶段,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这是多年来我们搞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的经验总结。因此,明年水稻产区各市级农机管理部门都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积极帮助协调解决示范县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示范县要成立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或农机局局长任组长,邀请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参加,建立部门联席会议或协调机制,保证育插秧工作顺利实施。就面上的示范推广工作,今天在座的13个市,除了阜阳外,其他都是我省水稻主产区市,我想,你们的工作除了抓好对示范县工作的指导监管外,还要抓好所在市的非示范县的育插秧工作。省局要求,各市、县都要选择好自己的示范点、示范片和示范户,决不能等。我05年就讲过,越等越落后,越等越被动,要想争取重视和支持,首先是要做好工作,我们不是常讲,有为才有位。

5、实行推广任务与项目经费挂钩,进一步调动农机人员工作积极性。经过近几年的示范推广,我省水稻育插秧技术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省局准备从明年开始向各水稻生产主产区市县下达水稻机械化栽植示范推广指导性计划,任务量化,层层分解,对部、省级示范县采取项目经费与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实行动态管理。同时,为了充分调动一线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省局拟定从明年开始设立育插秧先进县和先进个人单项表彰活动。先进县发奖牌,先进个人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具体表彰奖励办法由省局制定。

6、加大技术培训力度,进一步搞好农机农艺的结合。第一,培训工作要早抓。这次会议以后,各示范县要利用春节前后的冬闲把培训工作开展起来,重点还是要强化四项关键技术的培训:一是育秧技术,今年各地重点是要在育秧方式下功夫,探索新的育秧方法,减少程序;二是整地技术;三是插秧机的操作使用技术,插秧机手的技术状况好与差,不仅影响到机插秧的效果和质量,而且也影响到最终的产量;四是机插秧的田间管理技术。这项技术直接关系到机插秧工作的成败,什么时间放水,什么时间施肥,什么时候打药等等,看起来简单,但这却是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的虚假。第二,要进一步做好农机农艺结合工作。一是要在认识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农机农艺结合的力度,成立农机农艺结合专家组、农机农艺技术培训讲师团。二是要在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上加大农机农艺结合的力度。三是要在落实措施行动上加大农机农艺结合力度,特别是水稻种子品种的选择、育秧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都要有农技人员参与,共同研究方案。四是要在技术培训上加大农机农艺结合力度。在举办培训时,农机技术人员讲机插秧技术,讲插秧机的操作使用技术,讲维修保养技术;农业技术人员讲种子的选择,育秧的方式方法及播量和秧龄的控制、水土肥的掌握使用等基本要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机农艺结合。

7、强化服务,扩大宣传,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一是各水稻产区农机管理、农机推广部门,特别是示范县的农机管理、农机推广部门要保证各项服务工作及时到位,农机推广站要不定期地组织机插秧技术服务人员,按照“工作到户、服务到机、指导到田”的要求,协调指导落实机插秧的各项工作。抓住重点环节,跟踪指导水稻育秧,机插秧全过程,为机手和农户提供面对面,零距离服务,确保栽插一亩,成功一亩,带动一片,影响一方。二是扩大宣传,积极引导。各示范县农机部门要有计划,有目的,周密安排一些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水稻机插秧现场会、演示会、观摩会等。省局明年准备有选择地和示范县共同召开1-2次机插秧现场会。各示范县要特别注意大力培育各种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机插秧大户和种粮大户。这些大户和服务组织从某种意义讲是水稻生产、农机化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是示范推广水稻育插工作的生力军。他们既有生产需求,又有接受新技术的思想。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水稻机插秧技术,抓好典型带动,加强对典型示范户的宣传。及时报道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经验,用他们的现身说法来影响、带动和辐射广大农民广泛使用插秧机,为水稻生产机械化、为水稻育插秧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关于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一)客观总结,充分肯定一年来农机推广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年来,全省农机推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围绕新农村建设,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把推广先进实用的农机化新技术和实施好农机化项目作为根本目标,克服困难,创新工作,有力促进了我省农机化又好又快的发展。

1、农机化关键技术推广取得突破,实用技术深受农民欢迎。

第一,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示范进程加快。今年,水稻主产区的各级农机推广部门在主管局的领导下,都因地制宜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和技术小组,增加了资金和技术人员的投入。为配合机插秧技术的推广,今年推广塑料软盘50万张,召开现场会80场(次),送科技下乡2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份。去年元月中旬,省总站组织水稻产区40余名技术骨干,赴江苏等有关企业学习插秧机的调整、故障排除和维修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推广示范能力。在推广过程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技术推广的影响。开辟了多种渠道加强对该技术的宣传。一是依托**农机化网的技术推广栏目,发布技术推广动态,购机补贴政策;二是在**日报农村版刊发启示,提供相关咨询;三是与省广播电台联办技术专题,开通热线电话,解答技术难题;四是在水稻产区巡回召开机插秧现场会,提高广大群众认识。

第二,小麦高产机械化技术普及迅速。今年,以12个县区小麦高产攻关“两深一精”农机化技术核心示范片为带动,各地紧紧围绕省政府小麦高产攻关行动,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演示展示会、发放明白纸等措施,积极推进农机农艺结合和小麦高产各项技术的集成应用,扩大农机化技术辐射普及面,为夏粮丰收作出了突出贡献。初步测算,20**年全省小麦因增产提质降本亩均增收49元,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30元以上。在秋种中,各地农机部门大力开展“少用十斤种,增产百斤粮”活动,大力推广机械化播种技术,加强秋种技术服务,通过购机补贴等方式鼓励引导农民使用宽行播种机等新型农机具,提高播种质量,扩大播种行距,降低用种数量。麦区推广部门近千名农机技术人员,配备服务车96台,组织技术服务小分队310个,深入机播一线,帮助农民改制、改装老式播种机2万多台,培训播种机手2.2万人次。全省投入拖拉机140万台,耕整地机械160万部,播种机25万部,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新型农机具近10万台(套)。完成小麦机播2810万亩,机播率85.2%,为明年夏粮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示范迈开步伐。9月在固镇县召开的“全省玉米机械化收获现场演示及研讨会”拉开了我省玉米生产机械化序幕。为加快推进这项工作,省局在淮北地区9个玉米生产大县进行玉米收割机购置补贴试点,开展玉米机收试验示范,基本确立我省玉米机收技术路线,筛选出适宜我省玉米种植农艺要求的玉米收割机机型。一年来,全省玉米收割机新整147台,总量比上年翻番。

第四,特色农产品生产和粮食烘干机械化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为拓展农机化服务领域,省总站调整推广思路,把特色农产品生产和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推广作为拉动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积极加以引导,培育了一批地方特色机械化典型。枞阳县陈瑶湖镇大力发展粮食干燥产业化经营,每年七、八千万元收益,农民人均增收达1500余元,推动了全镇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各山区市、县农机部门也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多样性特点,在名优茶加工机械化全面普及的基础上,积极研发和推广板栗、苎麻、山核桃、食用菌等生产加工机械化技术以及茶叶、贡菊、蚕茧等山特产品干燥机械化技术,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2、项目核心技术试验示范获得成功,科技成果转化周期加快。

第一,“小麦生产‘两深一精’等农机农艺互适性技术研究”项目效果好。这个项目是由省科技厅2006年下达的**省“**”科技攻关项目。省总站为主持单位,2006年9月—20**年6月为第一个生产年度,共建天长、固镇等12个县示范点28个,示范面积67**5亩,项目区投入机具10913台套,举办培训班18次,培训人员1610人次,召开现场会12次,示范区小麦平均亩产473.12公斤,比非项目区增产31.**公斤,增幅7.03%。完成《小麦旋耕施肥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一个。该项目正处在关键实施阶段,为探索我省小麦产区“两深一精”机械化技术对小麦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出有益的尝试;为因地制宜地制定我省各小麦产区“两深一精”作业技术规范及与该技术实施相适应、配套的其他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二,“**稻麦生产农艺农机双适应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省总站在2006年定向招标中中标,由**省科技厅20**年下达实施,主要针对稻麦不同前茬和连作方式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制约因素,从优化耕作方式入手,将现代机械化作业与培肥地力、秸秆还田等农业技术有机结合,建立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机械化耕作技术体系;目前已完成了BSL-180型双轴旋转施肥播种机三轮样机的研究,取得专利一项(可调节种肥分层厚度的肥料正下位深施复合型开沟器),发表论文3篇,完成8项水稻对比试验,编制了四个待审水稻机械化育插作业技术规范,项目按计划进展顺利。

第三,“农机节油新技术推广”是省局下达的农机新技术推广项目,主要是推广应用优油TSp-C型燃油增效剂,该产品为生物型无污染节能新技术,经过2006年多点、多区域、多机型试验,结果表明节油率在4—13%。其显著的节油作用被农机系统和农机手认可。今年又召开了专题推广座谈会,还邀请有关专家到会讲解了优油TSp-C型燃油增效剂性能。目前,全省已建立8个示范点,共推广优油TSp-C型燃油增效剂2100余盒(25000支),预计节油120吨。

第四,“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是部总站20**年下达我省的农机化新技术示范项目。本项目以“双低”油菜为对象,以先进适用的机械化技术为主要内容,通过试验示范,带动项目区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该项目选择位于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主产区的**省宣城市宣州区,建立“双低”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区,核心示范5000亩,辐射面积5万亩,在种植环节中以推广免耕直播机开沟为主,整地质量高、土壤商情好的田块推广机械直播。

3、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稳步推进,技术推广队伍不断壮大。

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20**〕69号)文件精神,我们争体制、创机制。目前,全省共建立县级以上农机推广站87个,在岗职工828人,中高级职称人数逐年增多,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有所上升,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基本健全。在去年农村综合试点改革工作中,我省怀远县将县农机推广站提升为副科级,并将原先的6个乡镇农机管理站,改为全额预算的6个乡镇农机推广分中心,直属县农机推广站(中心)管理。由于工作到位,目前该县已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县。金寨、凤阳等县实现了推广站和农机校合署。许多地方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注重加强对现有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充分整合资源,优化人员结构,不断改善和提高装备手段,增强综合服务能力。

4、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农机推广理念逐步更新。

20**年,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热点和亮点很多,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就是其中一个。肥西县德敏农机服务社,蒙城县老集黄贺轩的春杰农机作业服务公司、蒙城县路南王家堂兄弟合资的家堂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凤台县星火育插秧公司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公司+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我们农机推广探索出一条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他们主动找市场,实行定单作业,专业服务,拓展了农机技术推广的内涵。面对市场化的局面,我们农机推广系统要研究农机推广与服务的新思路,要充分发挥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推广中的作用,扶持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并依托他们建立各种试验、示范基地,只有这样,农机技术才可能快速推广到生产中,才能体现出农民是农机化发展的主体这一科学理念。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理清新时期农机推广工作的新思路。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十分艰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我们作为农机化的排头兵,有责任和义务为又好又快发展我省的农业机械化而奋斗。当前,我们正处在农机化发展中级阶段的起步时期,因此,大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坚定信心。

1、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农机化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完善,国家对农机化的投入逐年增加,特别是通过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加快,不但加速了农机化的发展进程,而且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

2、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在农机化发展中的定位已经明确,各级领导对农机推广工作日益重视,大家普遍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而农机化的发展农机推广是开路先锋,因此,农机推广的作用和地位不可低估,我们广大农机推广人要挺起脊梁,在服务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3、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农机推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农机化投入结构的多元化,要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也要呈现多样化,因此,我们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4、随着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提速,农机推广的反应机制也要适应,农机推广队伍不仅要能吃苦、善于打硬仗,而且要反应灵敏、快捷迅速,这些除了要求提高农机技术人员本身的素质外,增加刚性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装备手段也十分重要。

5、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对于县级机构的设置,省政府作出一般可实行综合设置的原则规定,这为各地因地制宜设置机构预留了空间。今年9月8日省农委主任毕美家在全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各地在县级农技推广机构设置中,既要符合文件精神,又要实事求是,不能不切实际,盲目捆绑。目前,我省对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实行行业内整合,分别设置农业、畜牧水产、农机和林业等推广中心(站)”也有不少,这种设置既便于管理,也有利于工作开展,值得各地借鉴。

总之,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的形势,既有发展的良好机遇,也有客观现实的严峻挑战,目前,全省的推广机构虽然基本建立,发展很不平衡,推广队伍的人员结构严重失衡,知识陈旧,更新缓慢,市、县推广站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推广手段落后,推广经费严重短缺等等,都制约着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也难以适应农机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但是,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做好本质工作,促进农机推广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突出重点,扎实做好20**年度及今后的农机推广工作。

20**年是“**”计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我们必须按照省局和部总站的要求,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工作重点,扎扎实实地做好20**年和今后的农机推广工作。在深化改革中稳定队伍,在实施项目中提升水平,在服务现代农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推广文化和信息化建设中扩大影响。

1、进一步强化公益性职能,稳定农机推广机构与队伍。

继续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意见》和《**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皖政〔20**〕69号),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技术的集成推广,农机化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服务等。市、县农机推广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在公益性职能上下工夫,在机制创新上做文章,按照产、学、研、推一体化服务的思路,在生产实践中充分发挥农机技术推广的作用,力争农机推广机构和技术队伍的稳定。与此同时,要积极组织和参与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要用勇于面对市场创造性开展这项工作,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要继续抓好《怀远县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工作。

2、因地制宜推广农机新技术,实施好重点农机推广项目

第一,继续抓好省、部水稻机插秧技术的示范与推广项目。按照省局确定的工作思路与发展目标,农机推广系统要全力以赴做好该项目的示范和推广工作,在稳步推进机插秧技术的同时,要因地制宜兼顾机直播技术的示范,做好与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大学协作在**建立机直播试验、示范区工作。20**年要围绕省局确定的水稻栽植机械达4000台、机械栽植面积达150万亩的翻番目标而努力。

第二,进一步实施好小麦“两深一精”技术项目,重点是要在播种机选型和机播质量上下功夫,助推小麦高产攻关取得新成效。

第三,做好油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的试验、示范。油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主要指栽植与收获,我省居巢区承担的农业部油菜机械化示范项目和宣州区承担的农业部农机新技术试验示范——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正在实施,20**年除了抓好两个部级示范项目外,有条件的地方都要加大该技术的试验示范力度,逐步探索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方式的机械化栽植和收获方式。

第四,加快我省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步伐。20**年,省局要求各玉米主产区市县农机部门都要认真做好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的选型示范工作,因地制宜召开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玉米机械化生产现场会议,加强该技术的培训宣传工作,促进我省玉米机械化快速发展。

第五,将烘干机械化技术推广摆上议事日程。20**年,省总站要继续加强对我省烘干机械化技术推广的调研工作,拿出有份量的调研报告,在摸清现状,找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省发展烘干机械化的意见和建议,有关市、县也要及早行动,为做好此项工作奠定基础。

第六,提升茶叶等山特农产品机械化加工能力与水平。这项工作要按照今年3月份项局长在全省山特产品生产与加工机械化技术展示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抓好落实。重点是要显示特色,不断拓宽山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领域,围绕实现山特产品的转化增值,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加收入,做好推广工作。

第七,围绕节能减排大力推广农机节油新技术。农机节本增效新技术是农业部20**年重点推广的十大农业技术之一。当前,柴油紧缺、油价调整,这对广大农机户来说,作业成本增加、收入减少。因此,除了国家应采取相应的补贴措施外,大力推广农机化节油技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0**年,各级农机推广部门要在今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加大推广力度,为广大农机手再做一件好事、实事。

3、增强推广人员素质能力,提高技术推广实战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不断涌现,因此,对从事农机化技术推广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但要注意业务知识的更新,还要增强对政治、人文、心理和身体等素质的培养。从我省农机推广队伍的现状来看,整体素质与快速发展的形势极不适应,因此,计划从20**年开始,结合重点项目的实施,采取多种方法和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开展系统技术人员的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派员到大专院校进行强化学习,省总站将着重加强对市、县推广站长的培训,力争每年轮训一次。各地也要因地制宜做好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通过上下联动,逐步提高全省农机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在生产实践中发挥农机推广的开路先锋作用。

4、树立农机推广文化意识,搞好农机推广信息化建设。

目前,全国农机推广机构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市、县以及乡镇的五级推广体系,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自身系统的文化建设,为此,部总站依法制定了农机推广系统的标识使用规范,这不仅可以展示农机推广系统的良好形象,也是农机推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今年在全省推广系统开展“农机推广标识使用落实年”活动,省总站将首先做好这方面的示范和服务工作,各市、县也要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思想逐步扩大标识使用范围。此外,大家除了埋头苦干推广工作的同时,要注重农机推广的信息化建设,有效利用现代工具和途径,做好宣传扩大影响,部总站筹建的《中国农机推广网》已经顺利上线,我省农机化网中的农机推广网页也准备充实改版,这些都为我们农机推广人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希望大家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其中。《农机科技推广》杂志是全国唯一的农机推广专业杂志,从事技术推广的同志们要深入实际,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多写高质量的文章踊跃投稿,齐心协力做好该杂志的宣传发行和征订工作。

水稻育插秧工作会议领导讲话 篇2

一、水稻机械化产生的效益明显

1. 经济效益

(1) 育秧节省秧田, 育苗用秧田与大田比例达1:90, 秧田利用率比常规育秧提高8~10倍, 可大幅度节约育秧耕地, 增加农民收入; (2) 机械插秧节省成本, 机械栽插比人工手插平均节省成本100元/亩, 提高工效近20倍; (3) 增产增收, 每亩增产32.6 kg, 增加收入95.2元。

2. 社会效益

通过实施推进水稻机械化, 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改善农民生产条件,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3. 生态效益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运作实施, 将节省水稻育秧环节的棚架、农膜、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减少白色污染, 同时在育秧时药剂浸种、秧苗移栽前施用了送嫁药, 减少了以后大田的农药施用, 甚至达到不用农药防治, 降低了粮食的农药残留, 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另外, 可节约水资源, 大大缓解水资源日益缺乏的矛盾,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机插秧发展很快, 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 推广和普及的难度很大。

从技术层面讲:育秧的技术成熟, 插秧机的性能可靠, 机插秧与人工插秧在理论上具备了增产、增效、省工、节本的优势和特点, 但是,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机插秧对农机、农艺要求高, 影响因素多, 抗风险能力低, 同时一家一户种植面积小, 其优势并不能充分地显现。

从推广层面讲:一是农机和农艺结合问题存在农机、农技多头操作, 不能真正地形成合力;二是插秧机投资成本高、作业面积小、回收期长;三是插秧机售后服务不及时、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使用效率低、投资回报率低。

从客观条件讲:丘陵地区田块不平整、不规则;道路不畅通;水源不配套;种植时间、种植习惯和茬口难统一, 导致部分地区、部分田块不具备机插秧的条件。“地块小, 分散经营”是制约水稻机械化发展瓶颈。

三、建议

1. 政府重视是前提

在机插秧推广过程中, 不仅注重推广面积的增加, 而且注重推广机制。实际政府推动机制, 实践证明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工作中, 必须要借助行政推动力量, 只有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才能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这项工作, 才能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这项工作顺利开展, 才能让农业、财政、水利、土地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真正形成合力, 才能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创造条件。

2. 农机农艺融合是关键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是一项系统工程, 光靠农机部门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与农业部门紧密配合, 做到“借力”, 借农业部门财力、人力和智力为我所用, 来推进工作开展, 要坚持农机、农技的协调发展, 优势技术集成整合, 农技推广部门做好水稻品种的推荐、育秧、大田管理, 以及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农机推广部门做好插秧机的选型配套、对比试验及有关技术的宣传、培训。农机和农技共同形成了科学、实用、统一、低成本、可操作性强的技术体系, 用以指导和推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推广。

3. 加强社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是道路

要加快土地流转集中管理, 打破农户各自为战的经营格局, 推进水稻生产规模化、集约经营, 发展机插秧和育秧社会化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农机 (农民) 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的观念和技能优势, 使他们成为机插育秧和机具操作的骨干力量, 从而增强了辐射带动效应。抓住当前土地流转和美好乡村建设有利时机, 大力开展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 以推进服务产业化为核心, 加快构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农机服务产业链, 积极推进机插秧“一条龙”作业、订单作业和跨区作业。全面推进机械化育秧工厂建设, 实现手工育秧向工厂化育秧、一家一户育秧向商品化集中育秧转变, 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4.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种植条件是保障

水稻育插秧工作会议领导讲话 篇3

楚玉兵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湘潭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粮食主产县,是传统的双季水稻栽培区,粮食生产在全县种植业中居绝对优势地位。全县有耕地面积101.4万亩,其中水田94.8万亩,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70万亩,年产稻谷85万吨以上。水稻生产在粮食安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公布施行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政府推动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力度加大,广大农民购置使用水稻生产机械的积极性高涨,水稻生产机械化得到了长足发展。机械化栽植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各种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迅速发展,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水稻生产耕整地、育秧与种植、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均有明显提高。但从三大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总体水平来看,小麦生产机械化问题可以说已基本解决,玉米生产机械化除了机收外,其他主要作业环节机械化作业基本解决,而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最低,就我县来说水稻在机耕和机收两个方面均已达到了90%,但是栽植环节机械化成为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中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我县目前仍然以人工插栽和抛秧为主。随着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收,农民持续增收等等,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特别是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

首先我们先谈谈机械化育秧插秧相比传统的育插秧方式有哪些优势: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一项集农机、农艺于一体的的综合性、系统性技术,既克服了人工插秧的缺点,又兼备了直播的优点,具有每亩基本苗数稳定,比手工插秧分株快、有效穗多、宽行密株、通风透光、便于施肥打药、减轻病虫害抗倒伏、稳产高产等优点。

1、省工节本

机插秧与手工插秧相比,在省工方面,一般人工手插水稻1天只能插1亩左右,抛秧1个人每天可以抛2亩多,手扶式插秧机两个人1天可以插16亩,而每台高速插秧机2个人1天能插60余亩,可见使用插秧机具有明显的省工优势;在节本方面,机插秧和抛秧都是使用塑料软盘育秧,两种软盘面积相等,机插秧每亩只需软盘30个,抛秧则需软盘80个,按每个0·8元计算,可以省40元。另外使用插秧机育秧软盘还可以享受国家50%的补贴。有效地促进农户增收。

2、节省秧田

和常规露地育秧方法不同,机械化育秧采用毯状秧苗,具有密度高、秧龄短等特性,秧田及肥水利用率高。机插秧可大幅节约耕地,一般手工栽植秧本比为1:10(即1亩秧田能栽植10亩水稻),而机插秧本比仅为1:80-100,秧田仅为人工栽插的10%,且秧龄只需15-18天,节约耕地的效益十分明显。

3、避灾增效

水稻机械化育秧用塑料盘育秧,薄膜覆盖,秧苗损失较少(成秧

率高),且机插秧田便于肥水管理,防治病虫害、鸟害、鼠害等,大大减轻了灾害损失。而且,机插水稻抗逆性好,机械化育插秧具有抗倒伏、抗病虫害优点,抗风险、抗倒伏效果明显。

4、稳产高产

机插水稻实现了宽行、浅栽、定穴、定苗栽插,栽后发根力、抗逆性强,采光性好,能够早扎根立苗,早活早发;机插秧具有明显的高产稳产优势,产量超过了人工手插,平均增幅为5%。采用机械化插秧作业,秧苗群体质量易于调控,且适应性广,克服了直播稻生育期短、种植区域受限制及抛秧稻无序性种植、群体质量难以控制的弊端,容易获得高产稳产。大大的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效益。

5、节约水肥

机插育秧在育秧苗期易于集中管理,可大大提高肥、水、药的使用效果,减少施用量。适当调节用肥比例和用肥时机,可大大的提高肥料的使用和增产效果。实践证明,机插水稻节水、节肥、节药效果明显,并能显著提高稻米的质量安全水平。

既然机械化育插秧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在我县还难以推广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农民受传统意识支配。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农民传统水稻种植意识难转变,大部分农民相信手插秧抛秧靠得住,机插秧不过关、不可靠、不高产,他们难以快速地接受新观念,掌握新技术,使用新机具。

2、农村现在水稻种植仍然是农户分散为主的种植形式,每户2—

5亩,对这些农民来说产量多少无所谓,能自给自足就行了,不需使用机插秧技术。

3、农机与农艺难协调。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不是单纯的农机具推广工作,机插种植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农机与农艺技术结合与协调。目前,机插秧最薄弱的环节是配合农艺育秧,包括选种搭配、育秧软盘泥土的厚度、种子处理和浸种催芽、均匀播种、秧苗管理、适当掌握好水稻种播插期等科学方法,这些必须掌握好,运用得当。今年我县就有几个乡镇育秧不是很成功,导致无法用插秧机插和不好插,这也给插秧机的推广带来了困难。

4、技术推广力量不足,特别是基层一线既掌握农机又懂农机技术的人员较少,难以满足大面积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需要

如何才能解决机械化育插秧推广难的问题呢?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耐心与农户沟通,积极引导,搞好技术服务,用心为农民解决问题,通过演示推广使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使他们摆脱传统的观念,接受新技术,新机具。

二是以农机作业合作社为载体,创新水稻插秧机械化推广机制。引导有能力的种粮大户进行推广示范,逐步建立起农机作业合作社为主体、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机械插秧经营新机制。

三是提高技术素质开展技术培训。培训对象以水稻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和科技示范户为主,同时加强县、乡(镇)和村级农业、农机技术人员的重点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水稻标准化育秧技术、机插秧操作技术、田间管理要点和插秧机的使用维护知识等,重点应放在水稻标准化育秧技术和插秧机的使用维护知识培训,培训出一批亟需的育秧能手和插秧机维修能手。我县今年就组织了几次培训学习,加强了与农艺的配合。

四是在插秧机的投资形式上。主要是靠国家购置补贴、少量的财政追加补贴及部门奖补来启动,激发农民的购机积极性,以农民个人购买为主体来促进机插秧推广。

有差距就有潜力,有目标就有方向。今年我县已推广插秧机52台,我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县的机械化育插秧水平一定能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水稻育插秧工作会议领导讲话 篇4

病等病虫害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8月10日)

同志们:

根据省植保植检站调查和各地反映的情况,最近在我省的南平、三明、龙岩、宁德等地的中稻及一季晚稻较大面积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水稻病毒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在我国新发现的由白背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具有发病范围广、暴发性强、扩散快、为害隐蔽等特点。水稻苗期和分蘖前期之前染病,水稻不能正常抽穗,基本绝收;拔节和孕穗期染病,产量损失高达10%-30%。因此今天召开专题视频会议,就是是要向大家通报一下当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在我省发生的情况及防控形势,全面动员和部署双季晚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力求将病虫害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保障粮食安全。下面,我讲六点意见:

一、防控形势要认清

今年早季我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媒介白背飞虱迁入之早,迁入量之大为历史罕见,6月中、下旬单灯平均侯(5天)迁入虫量为21841头,是去年同期的6倍多。特别是6月13-27日我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15天降雨过程,对白背飞虱无法喷药防治,或喷药防治效果不明显,虽然稻飞虱发生预报准确,1

6月底至7月上旬得到及时的补防,白背飞虱的危害未造成大的损失,但是由它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近期却在中稻上迅速传播蔓延,局部暴发成灾,严重威胁中、晚稻的安全生长。据了解,全省有9个设区市、43个县(市、区)的中稻和双晚稻田不同程度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尤其是南平、三明、龙岩、宁德四个设区市发生较为严重,一般发病田块丛病率在10-20%,严重田块丛病率在30-40%,个别田块高达80-90%。发病较重的品种有:花优63、丰两优1号和4号、两优培

9、特优63、两优航1号、扬两优6号、两优916、糯稻等品种。我厅委托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检测6批次90个白背飞虱样本,检测结果均带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20批次180个水稻植株样本检测出95个样本带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带毒率达52.78%。同时,还在霞浦县7月份送检的水稻植株样本中检测到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以下发病特点:中、晚稻重于早稻;育秧移栽田重于直播田;杂交稻重于常规稻;中稻、烟后稻(包括瓜后稻、菜后稻)、单晚、双季晚稻混栽区重于连片稻作区。而我省稻作类型复杂,目前毒源面积大,稻飞虱田间带毒率高,在中、晚稻田辗转为害,极有利于水稻病毒病的传播蔓延。预计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我省中稻及一季晚稻区的流行程度和见病范围将进一步加重与扩展,8月中、下旬双季晚稻区将陆续见病,局部存在暴发的可能性。因此,当前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做到心中有数,防范在前。

二、领导重视要突显

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水稻病毒病危害的严重性,防控工作的艰巨性,要进一步增强防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局长具体抓,把防控工作做为当前粮食生产的大事来抓,特别是受水灾的南平、三明、龙岩等地区不能因病虫害而“雪上加霜”,要按照属地责任要求,层层落实监测和防控技术指导工作责任,确保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人员、物质和技术措施到位;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关键时期,各县(市、区)农业局要组织技术干部进村入户包点包片,巡回进行技术指导和广泛发动群众,实行群防群治和联防联控,确保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危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监测预警要及时

各级农业部门要将南方黑条矮缩病、锯齿叶矮缩病等列为重点监测对象,每个县设立监测站点3~5个,明确监测任务,落实监测责任。要根据省植保站下发的《关于开展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普查的通知》(闽农保[2010]4号)和《关于转发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测报调查送检暂行办法的通知》(闽农保

[2010]28号)要求,及时完成稻飞虱和稻株采集送检工作,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时发布预报信息,为科学指导防治提供依据。要密切监测该病害及其传毒介体早期的发生情况,在搞好系统调查的同时,加大面上普查力度,重点加强乡、村两级监测点的调查,严密监测、及时准确掌握我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

动态。要加强病虫监测动态信息交流,健全测报信息上报制度,逐步完善信息网络,积极推行网络化上报制度。各县(市、区)农业局要及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短信、板报、墙报、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向农民、水稻种植大户发布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趋势预报信息,使农民掌握病虫害防治时间、使用药剂、浓度及方法,取得防治成效。

四、治虫防病要科学

各级农业部门要结合本地白背飞虱发生特点和水稻、玉米种植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技术措施。要采取“抓前期保后期,抓秧田保大田”的“治虫防病”策略。因为今年季节推迟,目前仍有部份双季晚稻还在栽插,重点要保护好双季晚稻秧田和本田初期,早中稻抽穗期前、晚稻秧田期和分蘖期,在带毒白背飞虱传毒前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秧田应采用防虫网覆盖保护,弃用高发病率秧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严重地区的杂交稻要增加移栽密度。田间发现感病植株,要及时拔除或踩入泥中,减少本地毒源,并从健株上掰蘖补苗,重病田应及时翻耕改种。药剂防治应本着治早、速效加持效的原则,在带毒白背飞虱迁入秧田和本田初期时,选用噻嗪酮、醚菊酯、吡虫啉、吡蚜酮等速效和持效药剂进行防治。

五、统防统治要到位

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引领作用,带动广大农户开展群防群治和联防联控,提高治虫防病技术到位

率和防治效率。要在资金、物资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支持专业化防治组织;要加强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要扶持和组建一批规范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专业化应急防治队伍,特别是水稻病毒病可能大发生的区域,县(市、区)农业局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由部门指导防控上升为政府行为,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源区全面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遏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暴发流行势头。

六、宣传培训要普及

各地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农业信息网等媒体,“969155”服务热线以及发放技术资料、明白纸、出墙报、召开现场会、举办夜校等形式,宣传普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水稻病毒病识别和防控技术,提高农民采取预防措施的主动性。同时,要加大培训力度,采取市培训县、县培训乡镇、乡镇培训村级农民技术员等逐级培训方式,对基层农技人员和村级农民技术员进行水稻病毒病识别与防控技术等知识培训,做到每个农技员均能“辨症施治,对症下药”,切实提高防控水平,确保水稻生产安全。

当前是水稻病虫害高发季节,各地在做好水稻病毒病防控的同时,要兼顾防治水稻其他病虫害,当前中稻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山区半山区多雷阵雨天气极易诱发穗颈瘟,要及时喷药预防穗颈瘟。双季晚稻在做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病毒病防治

时要兼治第五代稻瘿蚊。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浅析 篇5

一、八步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的现状

目前, 贺州市八步区拖拉机拥有量13686台, 农机总动力30.8万k W, 农业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7.26%,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02%, 其中:水稻生产机耕率达90%, 机收率达60%。但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方面仍然是薄弱环节, 水稻种植面积为1.53万hm2, 而水稻机插面积只有1866.67hm2, 机插面积占种植面积的12.2%, 影响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 以及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成为制约八步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瓶颈”。

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存在的问题

(一) 水稻育插秧技术难度高, 农民一时难掌握。

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是一种新的水稻栽培模式, 其中尤以育秧环节最为关键。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复杂, 需要农机农艺有效融合。由于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要求高, 农民一时掌握不了, 导致进展缓慢。

(二) 土地经营规模分散, 突破传统种植模式难度大。

一家一户水稻生产规模经营小, 田块过小, 机耕道等基础设施薄弱, 直接影响了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

(三) 插秧机整体利用率低, 农机户经营效益不高。

目前, 水稻插秧机只能用于插秧作业, 用途单一, 一季作用时间20天左右, 季节一过插秧机就长期处于“失业”状态。使用率低, 价格却相对较高, 虽有购机补贴, 但农民仍需不小的开支, 影响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三、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的对策建议

(一) 加强组织与领导。

各级政府和农机部门应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将发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 力争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有一个大的突破, 加快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进程。

(二) 强化技术培训。

熟练的操作技能、适应的机械性能和规范的育秧效果, 是水稻插秧机械化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前提, 尤其是机插育秧技术要求严格。要依托现有的培训体系进行技术培训, 主要培训的内容有:水稻育秧技术、机械插秧技术、水田管理技术、插秧机的构造原理、使用维护技术、故障排除方法等, 使广大农民特别是机手掌握熟练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能。同时要组织各种现场会、观摩演示会, 广泛进行宣传和示范, 农机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巡回技术指导, 辅导农民应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以点带面, 全面推进。

(三) 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

水稻机插秧技术是一项集农机、农艺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技术, 坚持农机、农艺技术协调发展, 加强优势技术的集成整合, 机插秧推广才能成功。因此, 要建立农机和农业部门的合作机制, 农机部门要通过适当方式, 邀请农艺人员参加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工作, 发挥各自优势, 共同做好水稻品种的选择、育秧、植保以及大田管理等技术指导。

(四)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处在发展阶段, 政府的支持推动显得尤为重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作为农机化“富民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措施。调整农机购置补贴的重点和加大补贴额度, 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引导农民和各种渠道资金对插秧机械的投入, 加大对水稻机械插秧的政策扶持力度, 推行体制创新, 探索机插服务产业化。在示范推广机插秧技术的过程中, 建立以农机经营户为基础, 以农机科技示范大户为龙头, 以各种农机服务组织为纽带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新体系, 走服务经营型机械化发展的路子, 加快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发展步伐。

(五) 创新发展模式。

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操作方法 篇6

(1) 用软盘育秧应先将软盘辅放在育秧床中 (用硬盘育秧可将播种后的硬盘直接摆放在棚中) , 装底土1.5~2cm, 并浇水, 水要浇透。

(2) 机械播种。选用半自动播种机或全自动播种机, 播种效率高, 播种密度均匀, 有利于机械插秧。

(3) 播种期。当日气温稳定通过5~6℃时开始播种。高产播期在4月10~20日。

(4) 播量。要坚持稀播种。发芽率在90%以上的种子, 每盘播芽种0.12~0.14kg。

(5) 预防地下害虫。水稻浸种后用35%丁硫克百威粉剂灭虫, 每1000g种子 (芽种) 用药8g拌种, 然后播种。

(6) 覆土。用过筛无草籽的疏松沃土盖严种子, 覆土厚度为0.8~1cm。

(7) 封闭灭草。用苗床每袋250g除草剂, 混细土3~5kg, 撒施20m2苗床进行封闭灭草, 也可用丁扑合剂。

(8) 平铺地膜。播种后在床面上平铺地膜, 保温保水, 苗出齐后立即撤掉。

(9) 搭架盖膜。大中棚盖膜后, 膜上拉绳将膜压紧, 四周用土培, 严拉好防风网带, 设防风障、防风网。

2.苗期管理

(1) 温度管理。

a.播种到出苗期密封保温。b.出苗至1叶1心期, 注意开始通风炼苗, 棚内温度不超过28℃。c.秧苗1.5~2.5叶期, 逐步增加通风量, 棚温控制在20~25℃, 严防高温烧苗和秧苗徒长。d.秧苗2.5~3叶期, 棚温控制在20℃以下, 逐步做到昼揭夜盖。e.移栽前全揭膜, 炼苗3~5天以上, 遇到低温时增加覆盖物, 及时保温。

(2) 水分管理。

采用微喷设备, 每个喷头辐射半径3m, 需配备井、泵等喷灌设施。a.秧苗2叶期前原则上不浇水, 保持土壤湿润, 当早晨叶尖无水珠时补水, 床面有积水要及时晾床。b.秧苗2叶期后, 床土干旱要在早或晚浇水, 一次浇足浇透。c.揭膜后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但不能灌水上床。

(3) 苗床灭草。

没有封闭灭草的苗床, 稗草1.5叶期用敌稗灭草, 每平方米用20%敌稗乳油1.5ml, 兑水30倍, 露水消失后喷雾, 喷药后立即盖膜。

(4) 预防立枯病。

秧苗1.5叶期, 每平方米用移栽灵1.5~2ml稀释1000倍液喷苗。或用3.2%克枯星15g、10%立枯灵15g、3%病枯净15g、兑水2.5~3kg喷苗, 喷后用清水洗苗。

(5) 苗床追肥。

秧苗2.5叶期发现脱肥, 每平方米苗床用硫酸铵1.5~2g、硫酸锌0.25g稀释100倍液叶面喷肥, 喷后及时用清水洗苗。带土移栽的, 起秧前1天每平方米追肥二铵150g, 或三科肥250g, 追肥后清水洗苗。

(6) 预防潜叶蝇。

起秧前1~2天, 每百平方米用10%大功臣粉剂3g兑水3kg喷雾。

(7) 起秧。

起秧前一天要浇水, 水量不能过大或过小, 以第二天卷苗时不散, 加秧时苗片不堆为宜。即用手按下秧片不软又不硬最好, 随起随插, 不插隔夜秧。

3.插秧

(1) 插秧时期。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13℃时开始插秧, 具体时间为5月10~25日, 不插6月秧。

(2) 插秧规格。

根据各试点村的土地、肥力等, 可插9×14、9×18cm或9×21cm, 每穴3~4株为宜。

(3) 插秧质量。

水深2~3cm, 行距误差为±1cm, 衔接行距误差为±3cm, 株距误差为±1cm, 漏播穴数和全漂株数≤3%, 伤秧和勾秧数<1%, 漂秧株数<4%。插深不超过2cm, 插后查田补苗。

4.施肥

(1) 底肥。

每公顷施腐熟好的优质农肥1.5m3, 翻后耙前施入。二铵、尿素、钾肥的施用, 按原施肥量的50%进行化肥深施, 深施肥机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旱整地同时深施肥;也可插秧同时进行深施肥, 二者可采用不同的施肥机械。施肥深度6~8cm, 使用该技术具有节水、节肥、省工、增产、环保等优点。

(2) 分蘖肥。

返青后立即追分蘖肥, 每公顷追施尿素60~70kg。

(3) 穗肥。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篇7

1 塑盘育秧

机插秧育秧包括双膜育秧、软硬盘育秧等, 具有节省秧田、秧龄短、栽植密度大、秧苗成毯状等特点。当地一般采用软硬盘育秧, 可通过育秧机组或人工进行育秧。一般育成的秧苗密度适宜, 整齐均匀, 秧龄15~20 d, 成苗1.5~2.0株/cm2, 苗高15~17 cm, 叶龄为3叶1心, 茎基宽不小于0.2 cm, 无病虫杂草, 根系发达, 盘根良好, 栽后发根能力强。

1.1 育秧前期准备

1.1.1 床土准备。

床土要求细、松、肥, 不含草木灰, 菜园土、熟化的旱田土或淤泥土均可作为床土。在育秧前经过碎土、过筛, 除去杂质僵块, 提前按细土1 500 kg/hm2拌入适量农家肥加壮秧剂7.5~15.0 kg/hm2堆闷待用[1,2]。

1.1.2 种子准备。

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发芽势强、发芽率在95%以上的稻种作种子。大田用种量:育秧机育秧16.5 kg/hm2, 手工育秧18.75 kg/hm2。为保证种子质量, 播前要进行选种、晒种, 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 同时用药剂浸种、催芽, 待种子破胸露白即可播种。

1.1.3 苗床准备。

选择田面平整、田间沟渠配套、交通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作秧田, 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100。秧田要经过干耕水整, 全田平整, 以育秧人员作业在秧板上不留脚印为准, 板面达到“实、平、光、直”。板宽140 cm, 秧沟宽25 cm、深15 cm, 围沟宽30 cm、深25 cm, 保证水灌得上、排得出。

1.2 播种

1.2.1 播种期。

为满足水稻生长的要求, 要根据当地常规栽插时间、水稻适宜机插的秧龄推算适宜的播种期。由于与常规手工栽插相比, 机插秧的返青缓苗期和分蘖期相对较长, 建议播种时间比手工栽插提前7 d左右[3,4]。当地播种一般在5月5日以后, 不能迟于6月5日。

1.2.2 铺秧盘。

机插大田需秧盘225张/hm2, 备用秧盘15张/hm2。铺放时, 把2张秧盘横向排列在秧板上, 以此连片紧密排列。

1.2.3 装床土。

在秧盘铺放2 cm厚的营养土, 将营养土铺平, 均匀洒水, 使床土水分充足。也可用旋耕后秧田的泥浆土代替营养土, 必须细而无杂物, 这样就无需备营养土单做秧沟, 取泥后现沟, 但要注意保证秧盘平整, 播好立即做围沟, 保证进出水顺畅[5]。

1.2.4 播种。

选择适宜的播种量, 要求播种准确、均匀、不重不漏。人工播种每盘80 g, 可分3次播种, 育秧机播种每盘70 g。播后盖未培肥的细土0.3~0.5 cm厚, 以不见芽谷为宜。同时为提高秧苗的发芽率, 上半沟水, 以调节秧田的湿度, 促进秧苗生长。

1.3 秧田管理

1.3.1 肥水管理。

1叶1心期前建立平沟水, 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 调节水汽, 以利于盘根;二至三叶期勤上跑马水, 移栽前5 d控水炼苗。齐苗后及时施尿素45 kg/hm2作断奶肥, 施后洒水, 防止烧苗, 移栽前5 d施尿素75 kg/hm2作送嫁肥。

1.3.2 防治病虫害。

水稻秧苗期注意防治稻蓟马、稻瘟病、螟虫等, 二叶期后期根据苗情, 及时用药防治;为防除杂草危害, 喷施茎叶处理剂, 如秧田一次净等。

2 机械化插秧

机插秧实行定行、定穴、定深和定苗的小苗移栽技术, 满足了高产群体质量栽培中宽行浅栽、合理密植的要求, 能够实现高产稳产。

2.1 大田准备

抢早耕整, 使田面平整, 田面整洁无杂物, 只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泥土上细下粗软硬适度;移栽前沉实不板结, 水清不浑。适施基肥, 耕整需早, 综合土壤的茬口、地力等因素, 结合旋耕作业施用适量无机肥、有机肥[6];整好的田要排水沉实, 沉实时间因田而异, 砂质土沉实1 d, 砂壤土沉实2~3 d, 黏质土沉实3~4 d;栽前化学封杀除草根据秧苗适栽期而定, 对杂草发生密度较高的田块可结合泥浆沉实, 耙后施除草剂并保持7~10 cm水层3~4 d, 可压低杂草发生基数。

2.2 秧块准备

插前秧块床土含水率约40%。为防止秧片变形, 卷秧、运秧时要细心, 以免秧片破裂。运秧时秧片可重叠但层次一般不超过3层, 运至田头立即平放到田间, 使秧苗自然舒展。秧苗要做到随起随运随插, 以免烈日伤苗。

2.3 插秧机作业

2.3.1 插秧前的准备。

插秧前, 仔细检查调试插秧机, 保证机械运行正常。为防止漏插, 装秧苗前需将空秧箱移动到导轨的一端, 再装秧苗。装秧块时使秧块的接头紧密对齐, 同时在秧块、秧箱间洒水使秧块下滑顺畅[7,8]。当地栽植一般株距14 cm, 每穴2~3株苗, 栽植24万穴/hm2。

2.3.2 插秧作业质量。

机械化插秧要求:漏插率、伤秧率、漂秧率、勾秧率、翻倒率分别小于或等于5%、4%、3%、4%、4%;均匀度合格率≥85%;插秧深度小于1 cm。

3 大田管理

3.1 管水

由于机插秧秧苗个体小, 机插后要及时灌水护苗, 防止日晒伤苗;活棵前, 既不能断水, 也不能深水淹苗, 采取浅水活棵, 水深以不淹没秧心为宜。当秧苗总茎蘖苗数达到预计穗数的70%~80%时, 为有效控制分蘖, 要排水轻搁田, 以使秧苗中期稳长。幼穗分化期浅水与湿润交替间歇灌溉, 后期严防过早断水, 以防止粒重下降, 影响水稻产量。

3.2 施肥

在肥料运筹上, 采用“稳前、保中、促后”的施肥策略。施农家肥15 t/hm2的基础上, 用纯N 225 kg/hm2、P2O560 kg/hm2、K2O 135 kg/hm2, 磷肥、70%的钾肥和50%的氮肥作底肥, 30%的氮肥作分蘖肥, 20%的氮肥和30%的钾肥作穗肥, 后期看苗补施粒肥。

3.3 化学除草

由于机插水稻行距宽, 前期秧苗生长量较小, 杂草生长较快。为防止杂草过快生长, 插后5~7 d进行除草, 田间留3~5 d的水层。搁田复水前, 若田间双子叶杂草较多, 可喷雾二甲四氯30 L/hm2防除。

3.4 防治病虫害

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是水稻的主要病虫害, 在生产中注意预防、药剂防治相结合, 具体防治时间见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

参考文献

[1]徐雪军, 朱安福, 毛继华.宁波市镇海区水稻插秧机械推广难点与对策[J].农业机械, 2009 (6) :81-82.

[2]严章林, 李晴, 吕进.实行集中育秧加快机插秧技术推广——对加快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思考[J].农业机械, 2008 (23) :77.

[3]孔庆俊, 马志标.阜宁县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浅析[J].农业机械, 2008 (27) :71.

[4]管文东, 徐国庆, 温建刚.常熟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形势和对策[J].农业机械, 2010 (S3) :22.

[5]木霖, 伍仁岐, 谭敬德.云南省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试验推广研究[J].农业机械, 2008 (14) :69-71.

[6]李克尧.荆门市水稻机插秧现状及优势分析[J].农业机械, 2008 (4) :48-49.

[7]陈景怀, 谢卓均, 梁振宇.江门市积极推广水稻机插秧新技术带动水稻插秧机拥有量快速增长[J].现代农业装备, 2011 (7) :30.

上一篇:团组织调研报告下一篇:神秘的圣诞礼物5年级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