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物权法案例分析(推荐7篇)
BOT建成顶目系何种资产
案例介绍:
某上市公司采用BOT方式投资建设一条隧道,用若干亿元的募股资金投资成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隧道建设和在特定年限内的运营管理维护,并以项目公司名义向银行贷款筹集其余建设资金,贷款合同中订明分18年还清。政府有关部门与该项目公司签订的隧道投资建设营运合同中,明确项目建设完成后,由政府授予25年的管理维护权,并每年支付项目公司1亿多元款项,作为隧道建设资金的偿还和提供管理维护服务的报酬。对于该项目的建设成本,项目公司在隧道建成后,应转入哪一项资产并以何种方式转销资产价值?专门借款的利息应如何处理?收到政府的偿付款项又该如何划分?由于BOT投资建设方式在我国尚属新型经济业务,该上市公司迫切希望注册会计师能对其会计处理提出合理的、可操作的参考意见;有关证券监管部门又要求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对相关会计处理提供充分的理由及依据。
案例背景:
BOT方式是国际上已流行的政府依靠企业和社会来融资建设公共市政项目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定义,所谓的BOT方式实际包括BOT(Build Operate Transfer)、BOOT(Build Own Operate Transfer)和
BOO(BuildOwnOperate)等三种具体形式。此外,在实践中又派生出BT(Build Transfer)、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等形式。上述项目融投资建设方式也逐渐应用于我国交通、能源等行业以及特许办学项目等。
为了改变城市基础设施的面貌,加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促进投资体制改革,我国部分企业以BOT方式参与了原本由政府承担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BOT方式下,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用招商方式,中标企业通过成立项目公司完成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和建设;政府授予项目公司对该建设项目一定年限内的特许经营权或服务权,在政府授予的特许权限期间,项目公司并不拥有该建设项目的所有权;政府授予的特许权限期满,建设项目无偿交还给政府,该项目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企业为投资BOT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而组建项目公司,除按规定配备必需的资本金外,其余建设资金可通过项目公司向银行贷款取得。
但在BOT方式实施过程中,有些问题至今未有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并存在不同观点。在实务中对于采用BOT方式建设项目运营后企业如何恰当地反映资产、成本、运营收入等,直接关系到对有关企业的投资建设项目效益评价是否合理,关系到有关上市公司能否获得再融资机会,对于保护企业投资建设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及相关法规:
1.《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2.《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
3.马贤明、郑朝晖:“用益物权会计初探:以路桥收费权为例”,《会计研究》2004年第7期。
4.IASNo.16 PROPERTY,PLANT AND EQUIPMENT.
5.IASNo.38 1NTANGIBLEASSETS.
6.IASNo.23,Borrowing Costs.
案例思考题:
1.BOT项目建设完成后应当作为何种资产入账?说明理由并做出分析。
2.BOT项目公司为建设项目而发生的贷款利息支出应如何处理?
3.BOT项目公司因建设项目而收到政府的偿付款项应如何划分处理?
讨论与分析:
1.BOT建设项目完成后作为何种资产人账涉及资产的属性问题。资产的属性关系到其成本计量及价值摊销方式,从而影响到与收入的配比方式。
(1)建设项目作为固定资产处理合适吗?
目前拥有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经营权的上市公司,其路桥类资产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大多数采用车流量法在被授予权限期内计提折旧。从表面上看,将BOT方式所建设的项目作为固定资产人账,折旧方法的选择空间相对较大,后续支出的问题也能得到较合理的解决。但是,这里BOT的O为Operate,并非Own;Transfer仅指资产的移交,并非意味着所有权包括资产的支配权、处置权的转移。由于在特许经营、服务期限内,投资建设企业不能随意支配、处置该项资产实体,而且特许经营、服务期限往往明显短于所建造资产的全部有效使用期间,因此,投资建设企业通过BOT方式取得的是有期限的使用资产的收益获取权,即用益物权。若作为固定资产处理,与我国现行会计规范,如《企业会计准则——租赁》对租赁种类的划分原则等,存在矛盾。
此外,企业对折旧方法的选择,应建立在对未来经济利益流人企业的模式的估计基础之上。车流量法归类于工作量法。虽然工作量法是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允许使用的方法,但能否使用车流量法计提折旧的关键,是能否对未来的车流量进行合理的估计并及时根据新的信息进行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
(2)建设项目作为无形资产处理合适吗?
将BDT方式所建设的项目,作为无形资产人账,可以比较恰当地反映企业获得的特许经营权,如路桥收费权。但是,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所发生的费用,除登记注册、聘请律师等费用外不予资本化;为取得无形资产发生的借款利息不能资本化;摊销方法仅限于平均年限法;对确认无形资产后发生的后续支出一概不予资本化。因此,在如何完整地反映取得专营权的成本、寻求收入与相关费用配比的合理模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3)建设项目作为长期债权投资处理合适吗?
实务中有人主张将BOT方式所建设的项目,作为长期债权投资人账(前提还是该项目不向公众收费而由政府向企业偿付),以反映投资建设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融投资关系,即政府向企业融资,企业对政府欲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并向银行再融资的关系。但是,债权投资的投资收益应当为投出资金的利息收益,而企业从政府取得的款项中,计入企业利润的是运营管理及项目维护收入,而非利息收入,即企业是靠服务获益,而非靠代融资得利。因此,建设项目作为长期债权投资核算,与企业从该项目获取收益的性质有不相符合之处。
2.BOT项目公司贷款利息支出的处理问题。影响BOT投资建设企业损益的重要问题是利息的处理。按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除了房地产企业所开发的商品房之外,我国目前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仅限于固定资产,时间范围的截止时点是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建设项目投入运营管理后,在分期还本且贷款期限小于授予经营或服务期限的情况下,运营管理前期分期还贷的本金余额大,利息支出也就相应大;后期分期还贷的本金余额逐渐减少至零,利息支出也就相应减少甚至没有。如果建设项目作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人账,并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或摊销,在不考虑其他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很可能发生前期利润明显小于后期,甚至前几年因此而亏损,使得BOT投资建设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益在各个会计之间未
能得到合理反映。如果是上市公司募股项目,由于募股项目的效益未能得到合理反映,还会给其再融资带来障碍,影响投资建设企业的积极性。
3.政府偿付款项的划分问题。有些公路、桥梁和隧道项目建成后,获得服务权的建设单位不直接向使用者收费,而是从政府取得所承诺的款项。对这部分政府偿付款项如何合理划分,即如何划分运营收入赚取和垫付资金收回,也会影响到对项目运营期内各期效益的评价。
提出可供参考的实务操作方案和建议:
1.区分所授予收益权的具体形式进行资产确认及价值转移的会计处理。
(1)不直接向公众收费的项目建设成本作为长期应收款处理。
在我国,采用BOT方式建设的部分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营运管理期间,往往对社会公众不收费,这在国际上也很少见。项目公司通过政府每年所支付的款项收回该项目贷款本金、利息并取得运营管理服务收入。可见,该建设项目未来带给企业的经济利益是直接从政府流人的。项目公司取得的政府偿付金额,由企业通过竞争投标方式获得政府确认,并且按央行利率调整而调整。可见,以BOT方式投资建设不直接向公众收费的公共基础实施,且政府偿付与央行利率挂钩的业务,其实质可以理解为企业(项目公司)代政府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和建设,并因此而获得特定期限的服务收益权。
采用BT方式或虽采用BOT方式,但如果建成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不直接向社会公众收费,而由政府在特许服务期间每年向企业偿付,根据代政府融资的实质,将项目建设成本作为应向政府收回的长期债权处理更加恰当。作为长期债权处理的另一重要理由是:该项资产未来经济利益流人企业的风险较小,与车流量大小无直接关系,根据与政府确定的协议,其收回的货币金额是可确定的,是符合长期债权的货币性资产特征的。此处BOT的“O”更偏重于维护服务。政府每年支付的款项中,除了偿还向企业融资的本息外,其余部分为支付企业的项目运营管理、维护费。企业将建设成本和运营期间各期的代融资利息计人长期应收款,每年收到政府偿还的本息,冲减长期应收款;收到路、桥、隧道的维护管理费补偿,在提供服务时计人营业收人,与相关的费用配比。
(2)直接向公众收费的专营权作为无形资产处理。
采用BOT方式投资建设项目,若项目建成后企业具有直接收费权,如路桥收费权,其投资回报主要来源于该建设项目投入运营后直接收取的营业收入。此种专营权属于特定期限内的用益物权,而非所有权,并且其在未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将其作为无形资产处理更为合适。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第83条(有关摊销期)的示例中,就有一项无形资产为收费高速公路的专营权。
通过BOT方式取得的、以获取使用收益为目的的路桥类收费权,或称用益物权,对于BOT投资建设企业而言,有待进一步探讨的会计问题主要有:用益物权的成本计量,包括自行建设成本资本化、专门借款费用资本化等会计处理;用益物权的价值摊销等问题。
通过BOT方式取得的用益物权的成本计量,不应等同于一般自创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计量,不应视同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成本。有关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的建设成本,往往就是取得相关专营权的投入成本,两者不可分割,而此项专营权是在相关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并经政府验收合格后授予的,因此,其建设成本应视为取得专营权的外购成本予以资本化。
上述路桥收费权或类似的用益物权的价值摊销,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第88~89条(有关摊销方法)、第94~96条(有关摊销期和摊销方法的复核)的规定进行处理。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应能反映企业消耗无形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方式,或无形资产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由于路桥、隧道建成通车后,车流量受到周边地区路况、交通管理、其他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确定性较强,很难一次准确预计未来较长时期的车流量。部分路桥、隧道通车后,实际车流量与预计车流量有较大差异,若不及时调整,容易造成使用前期成本或损失少计,利润前移。如果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不能可靠确定,则应采用平均年限法。如果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摊销方法应及时改变以反映这种变化,并按照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会计处理。车流量法容易被用来调节利润,该方法的使用应受到相关会计规范的限制。
2.BOT项目公司贷款利息支出的转移及资本化。
不直接向公众收费的项目的建设成本作为长期应收款处理,项目公司专门借款的性质为代政府融资,其利息完全由政府承担,建设期间和运营期间的发生额均可计人应向政府收取的债权,在收到政府偿还利息时冲减该项债权。在此种情况下,BOT项目公司专门贷款的利息支出不会影响其损益。
直接向公众收费的专营权作为无形资产处理,企业所发生的该项目建设成本属于代建成本,即代国家建设固定资产,建议项目公司专门借款的利息能适用购建固定资产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处理原则,按规定予以资本化。BOT项目建设完成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专门借款的利息应停止资本化,计人发生各期损益。
3.以BOT方式投资建设的企业收到政府偿付款项的划分依据。
企业在收到政府偿付款项进行划分和会计处理时,对于利息,应按照企业为该项目融资本期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冲减债权,以反映代为融资的特点;对于本金,也应根据企业与贷款银行双方约定的本期还资金额冲减债权;对于服务补偿,则应按本期收到政府偿付款项扣除该期实际还本付息后的余额确认收入。政府每年支付的款项总额往往是均衡的。由于运营前期偿还利息多,后期偿还利息少,因而给予的维护管理费补偿很可能会前期少,后期多。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等项目建成通行后的初期,车流量通常较小,有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发生的维护修理费用相应也逐渐增加。这样,在建设项目全部运营期内,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总体仍较为合理。
值得注意的是,收到的政府偿付款项如何划分,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所签订的投资建设运营合同是重要依据。在实务中,部分合同的有关条款比较含糊,用词不准确,甚至与相关企业会计制度或准则存在矛盾,给以后的会计处理带来困惑和麻烦。所以,在BOT投资建设过程中,从签订合同开始,财会人员就应及早介入。尤其是项目运营期间企业从政府取得的款项,有关合同能否在融资和提供服务两类业务之间进行明确划分,是企业能否进行上述会计处理的必要前提。
结论:
对于不直接向公众收费的基础设施项目,BOT投资建设企业应将其作为债权反映,并对政府偿付款项合理划分融资与运营服务进行会计处理,以如实反映代政府融资和建设的业务性质。作为代融资业务处理,BOT投资建设项目运营绩效的评价不会受到企业为该项目代融资利息的影响;作为债权核算,BOT投资建设项目运营绩效的反映也不会受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折旧、摊销模式的影响。
对于直接向公众收费的基础设施项目,作为无形资产处理更为合适,但应当合理解决其成本计量及价值摊销问题。
本案例的现实意义及启示:
《物权法》的诞生 (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使上述案例中的问题似乎已不再是问题。多数学者会很自然地得出以下结论:宅基地调换协议成立且生效, 但是被告的物权因为没有进行变更登记而未设立。这一结论似乎是基于《物权法》的当然结论, 而且, 至少应当予以肯定的是, 认定宅基地调换协议成立且生效是我国民法的重大进步。但是, 历史上案例原型的一审、二审、再审 (1) 对“适用法律”的分歧, 让我们有必要再次从物权法的视角重新审视相关法律规范。
一、首先要澄清的问题: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
上述案例中, 原告、被告争议对象是宅基地使用权。然而, 县政府颁发的是《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 即县政府确认的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那么, 双方当事人争议的到底是什么,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抑或宅基地使用权?这样“较真”依据何在?本文认为, 案例的争议对象是宅基地使用权, 而不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其一, 《土地登记办法》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而原告、被告都是2006年取得土地权利证书。在2006年, 县政府没有《土地登记办法》这一适用依据, 没有条件将各种物权仔细划分。所以, 县政府将宅基地使用权的土地权利证书颁发为《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也在情理之中。
其二, 《土地管理法》自2004年8月28日起施行, 根据其第4条之规定, 2006年, 国家普遍将“城乡住宅用地”称作“建设用地”。所以, 县政府将证明宅基地使用权的土地权利证书颁发为《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也在法理之中。
基于以上两点理由, 本案的争议焦点为宅基地使用权。需要指出的是, 历史上案例原型不存在此问题, 因为那时候 (2002年——历史上案例原型的原告起诉时间) 尚未出台《物权法》;也正因为如此, 当时的法院直接以“宅基地使用权”行文, 不存在上述疑问。但本案发生在2012年, 由于《物权法》的面世, 由于物权法定原则, 这个问题需要澄清。
二、相关法条的重新解读:一切的一切都“怪”《物权法》
讨论的相关法条需事先列出:《合同法》 (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44条第2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 (一) 》 (1999年12月19日起施行, 以下简称《合同法解释一》) 第9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 (二) 》 (2009年5月13日起施行, 以下简称《合同法解释二》) 第14条、《土地管理法》 (2004年8月28日起施行) 第12条、《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第6条。根据下述理由, 宅基地调换协议成立且生效。
(一) 传统路径———不考虑《物权法》
首先, 《土地管理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按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位阶原则, 适用《土地管理法》。
其次, 《土地管理法》第12条只规定了办理登记手续, 未规定登记后生效。根据《合同法解释一》第9条, 协议生效, 物权不发生变动。同时, 《土地管理法》第12条也不是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因此, 协议不因《合同法》第52条第5项的规定而无效。
(二) 新型路径———考虑《物权法》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6条中的“生效”, 是指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生效, 亦即, 是指物权变动 (设立、变更、消灭) , 而非指债权的效力。再者, 《土地管理法》第12条只规定了办理登记手续, 未规定登记后生效。根据《合同法解释一》第9条的规定, 协议生效, 物权不发生变动。同时, 《土地管理法》第12条虽然是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但是它是“物权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不是债权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所以, 前述论断既不违反《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6条, 协议也不因《合同法》第52条第5项的规定而无效。
以上两点理由, 换言之, 《土地管理法》第12条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6条所规定的“登记手续”都是《合同法解释二》第14条所说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但是, 都是“物权”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不是“债权”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或者, 反过来说, 应对《合同法》第52条第5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进行比《合同法解释二》第14条进行更加进一步的解释, 即“强制性规定”不仅是“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更是“债权”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所以, 当未变更登记时, 只是不发生物权变动, 依然产生债权效果。
但是, 这样的解释也有其弊端, 即《物权法》第155条规定已经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 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而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是“申请———审批”手续, 这种取得方式原本就不需要以登记为其生效要件。若把《物权法》第155条的规定理解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则可能意味着转让宅基地使用权必须登记, 否则不发生物权变动, 这与其“申请———审批”的取得方式不自洽。那么, 如何克服这一弊端呢?
三、进一步的思考:被告取得宅基地使用权
以上的分析, 得出了大多数学者都能得出的结论, 即本文开篇所说“宅基地调换协议成立且生效, 但是被告的物权因为没有进行变更登记而未设立。”然而, 本文认为, 被告享有宅基地使用权, 亦即虽未变更登记, 仍然发生了宅基地使用权的变更。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 (设立、生效) 采取“申请———审批”的方式, 而不是依照民事合同;既然不是基于法律行为取得的, 其变动 (设立、变更、消灭) 就不以登记为其生效要件。[1]
因此, 《物权法》第155条的规定是物权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但只是“对抗善意第三人的”物权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不是“发生物权变动的”物权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这样的基于体系性分析的限缩解释, 既解决了本文第二部分最后一段所提到的弊端, 也使得被告虽未进行变更登记, 但仍然取得了宅基地使用权, 从而实现了《物权法》的鼓励土地流转的立法目的。
四、结论
基于鼓励土地流转, [2]《土地管理法》第12条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6条所规定的“登记手续”都是《合同法解释二》第14条所说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但是, 都是“物权”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不是“债权”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合同法》第52条第5项的“强制性规定”是“债权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物权法》第155条的“变更登记”是“对抗善意第三人的”物权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不是“发生物权变动的”物权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案例中, 宅基地调换协议成立且生效;被告取得宅基地使用权, 有权在此宅基地上建造房屋, 对原告不构成民事侵权。
摘要:《土地管理法》第12条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6条所规定的“登记手续”都是《合同法解释二》第14条所说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但是, 都是“物权”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不是“债权”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合同法》第52条第5项的“强制性规定”是“债权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物权法》第155条的“变更登记”是“对抗善意第三人的”物权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不是“发生物权变动的”物权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关键词:宅基地使用权,互换法律效果,物权法
参考文献
[1][日]近江幸治.民法讲义Ⅱ:物权法[M].王茵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关键词:物权法 基本理论 意义与作用 典型案例 发展创新
物权法是调整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物权法律制度未能得到应有的确立和发展。2007年10运1日正式实施的《物权法》,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宏伟目标,提供了基础性制度安排与长效机制,是我国立法史上的十分重要的里程碑,也标志着我国民法典的制度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下面就从基本知识、重要意义、新问题的应对、案例分析等多方面对物权法进行全方位的剖析。
1 物权法的基本理论
所谓物权是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其客体主要是动产和不动产。物权法是规范民事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包括明确国家、集体、私人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以及对物权的保护。
2 物权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1 有利于防止国有财产的流失、集体财产的被损、私人财产得到公平和及时的保护,巩固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2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物权法通过界定不同财产主体财产的范围,取得的方式,特别是确立对私人财产实行平等保护的原则,这就为市场交易提供了安全的保证,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条件。
2.3 进一步调动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调动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这是我们这样一个经济上贫穷落后的国家要走向繁荣富强必须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物权法完善了对私人财产保护的制度,强化了对私有财产保护的措施,使人们更好地放心创业,安心致富。
2.4 《物权法》的颁布进一步的完善了我国的法律体系,是我国的法律更加完善,促进了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并符合我国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物权法的制定,在物权领域填补了法律的空白,在以前我国没有完善的相关法律,很多事件的处理都没能处理好,而《物权法》的颁布,填补了我国民事法制物权法缺位的空白,使我国的民事法律形成了从民法通则到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婚姻法、继承法等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为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打下了基础,是我国法制建设中的又一次飞跃。
物权法的颁布,全面准确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名曲人了对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实施平等保护,也保障了农民的权利,巩固了农村改革的成果,具有划时代意义。
3 新问题的不断出现
物权法实施这么久以来,很多房产企业和物业公司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不少棘手的问题,如开发建设遗留问题造成的矛盾如何解决;公用设施、设备产权不清晰;相邻关系处理不当带来的纠纷;物业服务不规范引起的纠纷;物业管理基本主体缺位和错位引发矛盾;个别业主侵权等各种为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将在物权法的不断完善中逐个被解决。
4 案例分析
案例1:关于物权优先权的纠纷
中国某远洋运输公司,以400万元的价格购得“远洋号”货轮一艘,由于资金流轉困难,于2003年7月将此货轮抵押给某工商银行,货款100万元,未登记。后来为了扩建港海码头,又把此货轮抵押给某商业银行,货款150万元,并予以登记。远洋运输公司于中国外贸出口公司于2004年8月签订50吨刚才买卖合同,价款50万元,约定同年十月份付款。远航公司取得刚才后准备把其转卖给某国外建筑公司,于是使用“远航号”货轮于2004年9月将此钢材运往目的地,在途中遭遇暴风雨导致远航号严重受损,不得已船长下令抛弃了部分钢材并在广州某修理厂修理,共花费50万元。“远航号”修理好后准备返航,但修理厂以其修理费未付为由,留置了改船舶,后来通过电报得知刚公司已为严重亏损企业,已无力支付所欠款项。因此修理厂请求法院对其货轮以拍卖优先支付所欠维修费,而获得消息的某工商银行与商业银行请求法院判令优先支付所欠借款,此时某外贸出口公司也即是赶到请求法院判决支付所欠货款。法院经查,原来“远洋号”货轮的员工工资巩共60万元一直拖欠,而此时的员工也提出了集体诉讼,要求优先支付工资,法院经拍卖所得价款340万元,拍卖费用10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13条第1款规定:设定船舶抵押权由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共向船舶登记机关办理抵押权登记,未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第22条第1款规定:下列各项海事请求具有船舶优先权:
①船舶工作人员依法享有的工资报酬、保险的费用。
②发生的人生伤亡赔偿等。
③船舶在运营过程中因侵权产生的财产赔偿请求等。
第25条第1款:船舶优先权先于船舶留置权受偿,船舶抵押权后于船舶留置权受偿。
法院根据物权的对内效力、对外效力遵循的“先来后到”、“法定担保物权优于意定担保物权”、“物权优于债权”、“特别法优先实用”等基本原理审理结果为:拍卖价格340万元在支付司法拍卖费用10万元后,首先偿还员工工资60万元,再偿还商业银行150万元,而后再偿还工商银行该款100万中的70万元,工商银行剩下的30万元和外贸出口公司货款一起列入普通债权平等就远洋公司其他财产受偿。
案例2:善意取得的纠纷
李女士与张先生原为夫妻关系,共同贷款购买楼房一套,产权登记在张先生的名下。张先生与2006年5月31日以16万元的价格将楼房卖给刘女士,2006年7月3日办理了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手续,但李女士一直居住在该楼房并拒绝腾房,李女士于2006年7月8日提起离婚诉讼,刘女士则于2006年8月30日向法院提起财产权纠纷诉讼,要求李女士立即腾房,同时要求给付房屋使用费20元。法院于2006年9月29日判决李女士于张先生离婚,对该楼未作处理。财产权属纠纷诉讼中李女士辩称:该楼房是其与张先生的共有财产,张先生在他们离婚纠纷期间,在不持有房屋权属关系凭证下,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出售他人,并且过户手续瑕疵明显,因此刘女士与张先生的房屋买卖属于恶意串通,应当无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9条规定: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的义务,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一般无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项资产,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利,要赔偿第三人的损失,由擅自处分该偶那个鱼财产人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20条第2款:合伙人在合伙企业清算前擅自转移或者处分合伙财产的,合伙企业不得以此对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张先生与刘女士的房屋买卖签订合同并履行,已办理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李女士主张刘女士与张先生之间的买卖行为是恶意串通证据不足,无法认定,因此刘女士善意取得该楼房所有权,李女士不能对抗刘女士对该房屋享有的所有权,亦应支付房屋使用费,故判决李女士腾房,并于腾房日支付过户之日始至腾房之日止的房屋使用费。
5 结束语
物权制度具有明晰产权、激励约束、有序交易、化解风险等多种功能。我国法律对物权的保护是维护我国法制的基础,保护人民财产安全是关注民生的核心内容,我国法制对物权的保护虽然没有直接的创造出财富,但是通过对人民物权的保护进一步的激励和引导人们合法获取财富的权利,并防止或者解决了很多权利纠纷和财富纠纷的出现,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制支持。物权法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宏伟目标,提供了基础性制度安排与长效机制,相信在今后物权法会得到更加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飏.论我国物权法对私人财产权的保护实施[D].江南大学 2009.
[2]尤莉.物权需要在阳光下实现[J].中国建设信息.2007(15).
[3]许智来.《物权法》:房地产行业秩序和诚信的基石[J].城市开发.2007(07).
[4]姜永生.《物权法》带给房地产开发“四大利好”[J].城市开发. 2007(10).
[5]叶盛荣.我国他物权体系的构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6]史浩明.我国民法物权制度的立法完善[J].青海社会科学.
1994(01).
[7]陈晓筠.论我国他物权制度的构建[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甲(债务人)向乙(债权人)借款1000元 并以自己的牛质押,并交付。(没签订书面合同) 一日丙路过乙家,见该牛强壮,便问来由,乙称自己所有,丙随愿意以1200购买该牛,乙同意,约定三日后付款。乙又提出付款时方可交付该牛
第二日该牛被丁盗走转手(在公开市场)卖给不知情的戊,戊刚牵牛,牛被雷劈死 备注(质押合同为要式合同)
问题1,甲乙之间的质押,因合同没有书面而无效 是否正确 为什么?
2,该牛意外灭失的风险由谁承担,为什么?
3,该牛的所有归属请做说明
4,乙丙之间完成交付了吗?如果是属于哪种交付?如果没完成交付 为什么?
第一问,不正确,质押合同虽然是要式合同,但因为已经交付质物了,因此可以消除形式上的瑕疵(参加物权法210条第一款,合同法第36条)!!
第二问,公开市场没有交代清楚,因为是盗窃物比较复杂(现假定为有资格的经营者)!牛灭失的风险虽然由戊承担,但不是因为善意取得,因为根据新物权法规定,我国对盗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虽然盗窃物合法取得情况下所有权人有权追回,但也要给付取得人支付的相应费用,这并不是善意取得,而是出于对取得合法占有之人的`一种补偿制度),而本案之前的情况是,质权有效,因此乙取得质权,虽然丙和乙的买卖合同成立,但由于没有实际交付,因此该买卖合同成立但不生效!出质人承担意外灭失的风险,但被丁盗走后属于恶意非法占有,因此此时风险转移到了丁,所有权人和质权人都有权要求丁承担赔偿责任(现实中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总结,第二问风险虽由合法取得人戊承担,但甲,乙的损失有权请求丙承担!!!
第三问,理由同上,牛的所有权仍然是甲(戊是支付了相应费用的合法占有人,并不是善意取得人)!!!
请回答:
(1)丙公司是否具有厚味美牌商标专用权,为什么?
(2)甲与乙饭店的行为是否侵权?为什么?
(3)哪一方当事人应承担民事责任?应承担什么民事责任?
2、甲厂研制一种N23型高压开关,于1987年8月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1988年5月
专利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乙厂于1978年5月下达N23型高压开关试制任务书,但该任务书未涉及具体技术方案。1987年12月乙厂所在县工业局向乙厂下达通知,决定将N23型高压开关列入1987年新产品开发计划。1988年6月乙厂试产,产品其主要特征之一与甲厂专利产品相同。1989年4月乙厂完成产品定型图纸,至同年底共销售20台。甲厂发现乙厂销售行为后,经交涉无效向法院起诉,请求依法保护其专利权。乙厂以其在甲厂申请专利前已作好生产该产品必要准备为由,请求法院确认其行为合法并驳回甲厂诉讼请求。
请回答:
(1)依据专利法的规定,乙厂请求法院确认的是一种什么行为或权利?
(2)依据专利法的规定,乙厂请求法院确认的行为的法定条件是什么? 3、1992年8月,某省艺术博物馆向省内外画家和书法家发出几千份邀请函,称明年5月10日是该馆建馆40周年纪念日,邀请届时参加庆典。一些画家和书法家收到邀请函后,纷纷作画或赋诗以示祝贺,并将作品赠与该博物馆。至1992年12月底,博物馆收到字、画共计1000幅,遂从中挑选100幅作品编辑称纪念画册,出版1万册公开销售:
问:(1)博物馆的行为是否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为什么?
(2)博物馆是否可以将上述赠与的作品展览?为什么?
4、原告方某某根据历史记录与考证文献按照公元纪年、干支纪年、帝王年号、农民起义等编辑的一部纪年表,首次登录在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的《辞海》一书的附录中;被告王某某未经许可,直接在其主编的《语言大词典》中影印了此表。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而被告认为纪年表里的数据全部来源于已有的历史纪年表和他人已发表的历史考证文献,没有原告的创造性智力劳动,纪年表属于“历法”,不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
问:该案中历史纪年表是否构成作品?是属于何种作品?
5、某轻工学校退休教员高某利用业余时间设计完成“服装角线裁尺”,并被授予专利。1987年5月高某委托某市发明协会协助将此项技术转让,双方为此签订了意向书,但两月未有结果。同年7月,高某又与某市服装工具厂(简称工具厂)协商签订了利用该项技术联合生产的协议,协议主要内容为:协议有效期5年,协议期间专利权不得向他人转让,由工具厂独家生产;高某负责专利技术和销售产品,另一方给予协助;双方每月召开工作会议,协商生产计划,纯利润按50%分成;任何一方违约,应赔偿对方经济损失等。该协议签订后不久,市发明协会根据曾与高某签订的意向书,建议高某将该项技术转让给宋某。为此,高某与宋某签订了“服装角线裁尺”技术转让合同,技术转让费除交税和付发明协会手续费外,高某实得8千元。随后,高某、宋某按规定办理了专利权转让手续。1988年3月,国家专利局正式公告该项专利权的转让。不久,宋某发现工具厂正在生产该专利产品,并在市内几家商场出售该产品。经与市发明协会交涉未果,拟向法院起诉,以制止侵权行为。
现问:
(1)宋某向法院起诉时,应以哪一方为被告?为什么?
(2)对联合生产协议和专利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应如何认定?
6、A厂于2001年7月3日成功研制出一种漏电触电保护产品,并于7月25日进行了小批量试产,销路较好。于是,A厂于同年9月1日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B公司于2001年8月20日向中国专利局提出漏电保护器申请。经专利局审查,两种漏电触电保护装置的构想、结构、性能相同或相近。于是,确定B公司的专利申请,并予以公告,同时驳回了A厂的专利申请。B公司获得专利申请后,立即提出A厂继续生产该类产品是侵权行为,要求A厂立即停止生产,并赔偿损失。问:
1、该专利申请依法应当核准授予A厂还是B公司?为什么?
2、A厂继续生产是否构成对B公司的专利侵权?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答题要点:
(1)丙饮食公司享有厚味美商标专用权。丙饮食公司的该商标已经国家工商局注册登记,其有效期10年虽已满,但未过6个月申请续展期,仍应认为有效。
(2)甲与乙饭店的行为构成侵权;属于“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侵权行为
(3)甲与乙应承担责任。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2、答题要点:
(1)乙厂请求法院确认的是一种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也可答先用权。
(2)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即构成此种行为。
3、答题要点:
(1)博物馆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根据《著作权法》第18条的规定,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并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因为作者将字、画赠与博物馆,字、画的所有权移转,但著作权并不当然移转。
(2)根据《著作权法》第18条的规定,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并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是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美术作品原件的所有人享有。所以,本案中,博物馆享有展览权。
4、答题要点:该历史纪年表属于作品;属于汇编作品。《著作权法》第14条规定,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片断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为汇编作品,本案中的历史纪年表即属于此汇编作品,不是《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的“历法”。
5、答题要点:
(1)应将高某列为被告,是因为高某事先曾与工具厂签订了独占许可协议,因而导致高某与宋某的合同无效,使宋某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宋某正是基于此而起诉高某。
(2)联合生产协议有效,专利权转让合同无效。因为本案高某与工具厂签订的联合生产协议在先,且内容真实合法,具有约束力。高某与宋某签订专利权转让协议在后,该协议违反了之前其与工具厂签订的独占许可协议的约定,构成了对工具厂权益的侵害。
6、答题要点:1.该专利申请应当核准授予B公司。根据专利法的规定,专利取得采用先申请原则,只有在申请日为同一天的情况下才辅之以使用在先原则。本案中A厂虽然于2001年7月3日就成功研制出该产品,但其提出专利申请却在同年9月1日,而B公司于2001年8月20日就提出了专利申请,明显先于A厂申请,根据先申请原则,该专利申请应授予B公司。
2.A厂继续生产并不构成对B公司的专利侵权。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为在先使用人,并不视为对专利权人的侵权。本案中,A厂于B公司的专利申请日之前就开始制造该专利产品,并且只在原有的范围内继续制造该产品,因此并不构成对B公司的专利侵权。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复习题(附答案)
1.大磨坊公司于1991年1月由我国商标局核准注册取得了“大磨坊”注册商标专用权,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面包。1992的10月大磨坊公司与太阳城商场签订了为期3年代销协议,约定由太阳城商场设专柜出售面包,由大磨坊公司提供名、优、特、新的注册商标商品。1993年4月起,大磨坊公司停止向太阳城商场供货。同年6月大磨坊公司发现太阳城商场在大磨坊专柜上,仍在销售与其类似的面包,商品价签上注明产地大磨坊。大磨坊公司以侵害其商标专用权为由诉至法院。请回答:
(1)太阳城商场在大磨坊公司不供货时,仍在其大磨坊专柜销售商品价签上注明产地为“大磨坊”的面包,是否构成对大磨坊公司商标专用权的侵犯?为什么?(2)大磨坊公司是否构成违约?
(3)商标的使用方式与构成侵权有关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题.[参考答案]
(1)被告太阳城商场对大磨坊公司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
(2)大磨坊公司构成了对双方协议的违约。
(3)商标的使用方式与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无关。因为商标权利人可以根据商品特点,自由选择注册商标的使用方式,他人无权干涉。
2.1994年12月,H化工研究院工程师梁某在一次技术洽谈会上与G化工厂厂长张某结识。张请梁帮助解决污水净化重复利用的技术难题,梁某答应试试。1995年春节,梁某与其在大学读书的儿子在H化工研究院院内一个废弃多年的人防工程里,用三个箩筐、一堆渣土、扫帚、水桶等工具,还自费购买了十余种试剂、试纸、电炉等物品,对G化工厂的污水水样进行净化实验。实验结果达到了G化工厂的技术指标要求。
梁某将实验资料交给H化工研究院一份,院里认为梁某为该院工程师,污水净化又是其业务研究范围,此成果应是职务技术成果,便以研究院的名义于1995年5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交了“HI—PQ703污水净化方法”专利申请。1998年7月,研究院获得专利权。在此期间,梁某一直认为自己的成果是非职务发明,故强烈要求办理专利权人变更手续。双方争执不下,梁某诉至法院。
请分析:梁某和H化工研究院,谁的主张成立?为什么?
2题.[参考答案]梁某的主张成立,即该发明为非职务发明,梁某享有专利申请权和专用权。
根据我国专利法(第6条):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本案中,梁某虽然是H化工研究院的在编职工,污水净化也是他的业务研究范围,但案中涉及的发明创造既不是梁某在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时完成的,也不是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梁某做实验的时间是在1995年春节期间,他本人和他的儿子利用休息时间而非工作时间从事的实验活动并取得成果,不是执行本单位任务,而是个人接受他人委托完成的技术成果;再者从他的实验条件看显然不是利用其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所以,梁某要求变更自己为专利权人的主张是有法律依据的。
3.《休闲》为国内一份文摘杂志,请一学生L翻译了美国5年前在X报纸上发表的一篇署名为S的散文,登载在该文摘杂志上,署名作者S。另一家国内文摘报《饭后茶余》转载了《休闲》杂志上的这篇译文,注明转载自《休闲》。S发现后,认为《饭后茶余》报及《休闲》杂志未经其同意,翻译并使用了其作品,也未向S支付报酬,遂诉至中国法院。《饭后茶余》报辩称,《饭后茶余》报转载《休闲》杂志上的译文属于法定许可范围,只要向供稿人支付报酬即可,无须向S付酬。《休闲》杂志社辩称,S散文首先发表于国外,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且《休闲》杂志在译文上已署名S,尊重了作者人身权,杂志社只需向译者L付款即可。你认为二被告的抗辩是否成立。
4.著名歌唱家刘某于1971年被迫害致死,临终前将其回忆录手稿送给好友王某。该手稿扉页上写有“吾将不久于人世,仅以此绝笔赠吾挚友,望珍藏密室,令其永不面世”的字样。王某依遗嘱密藏之。1995年王某病故,其继承人王子-获得该手稿。1998年,王子将该手稿借给学者孙某,供其研究刘某生平时参考。王子在出借时声明“根据作者遗愿,手稿不得公诸于世”,孙某应允。1999年,孙某在征得刘某的继承人刘子的同意后,将手稿以内部资料的形式刊印400册,在一定范围内散发。
根据著作权法及其它法律的相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刘某在手稿扉页上题字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遗嘱,并不丧失著作权)
(2)王某对手稿是否享有著作权?为什么?(物权,并不享有著作权)
(3)王子对该手稿是否享有著作权,为什么?(不享有)
(4)谁对手稿享有著作权,为什么?其中哪些著作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刘某及刘子,除发表权以外的人身权)
(5)刘子对手稿享有哪些权利,为什么?(著作权中的财产权)
孙某刊印手稿并在一定范围内散发是否侵权,侵犯了谁的什么权利,为什么?(刘某的发表权)
3题.[参考答案](1)不成立
(2)《饭后茶余》报转载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用经原作者许可,但必须支付报酬
(3)美国与中国同为版权公约成员国,在美国发表的作品同样受中国著作权法的保护
(4)《休闲》杂志社未经作者同意擅自请人翻译S的作品,属于侵犯S翻译权
(5)《休闲》杂志社应向译者付酬还应向原作者S付酬
5.某酒厂生产的“天下景”牌葡萄酒,其包装正面和两侧的图形,商标的字体及色彩均与已在我国注册的驰名商标“万宝路”牌卷烟的包装极为相似,其封口上印的标识也与“万宝路”卷烟的封口十分相似。万宝路生产厂家发现后,向酒厂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控告,要求酒厂停止使用天下景牌商标,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请问:
(1)酒厂的行为是否是侵权行为?法律根据是什么?
(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如何处理此纠纷?
(3)我国商标法规对驰名商标有哪些特殊保护措施?
6.某收藏家购得某著名画家年轻时习作一副,后来收藏家在某学院举办一次个人收藏画展览。此时恰遇某画家来学院讲学,见到画后认为不能代表自己的水平,要求收藏家撤下该画,但收藏家不同意。画家认为收藏家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故提起诉讼。
请问:该收藏家是否侵犯了画家的著作权?为什么?
7.某企业向《中华商标》编辑部写信咨询,内容如下:
编辑同志:
我们是湖北省某县的一家乡镇企业,自1995年以来,一直使用“武汉”或“梅花”商标生产冰块、雪糕、冰淇淋等商品。原来我们企业的生产规模很小,一直也没有申请注册过该商标。今年,我们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准备申请注册一个商标。我们开始打算在第30类冰块、雪糕、冰淇淋等商品上申请注册“武汉”商标。但当我们委托一家商标事务所代理申请注册时,该事务所称“武汉”商标不符合商标法的规定,不能作为商标申请注册。于是,我们又研究决定,把“武汉”改为“冰凉”进行申请注册,但该事务所还说不行。
请问:我们企业为什么不能把“武汉”、“冰凉”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1)如果你是编辑,你应当如何回答该企业提出的问题?
(2)分析该企业未注册使用“武汉”商标和“梅花”商标的行为是否合法?
8.东吴丝绸工学院蚕桑系的施奉瑞教授是国内著名的研究蚕病专家,他历20年的潜心研究,在蚕病的诊断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在蚕病的病源、蚕病毒的传染规律、防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根据施教授研究出的防治蚕病的药物和科学施药方法,对防治蚕病有独特功效。这些研究成果已收入施奉瑞教授的专著《蚕病的病理及防治》一书并正式出版,有关研究成果也已获得了多国专利。
李治提在进修时曾于施教授门下学习,因感到从事农业工作收入少没出路,一心想出国。为了筹得自费出国学习所需费用,找到濒临倒闭的裕丰制药厂,将抄自施教授专著中所载药物配方制成的蚕药样品出示,双方一拍即合,裕丰制药厂向李治提支付了技术转让及咨询费20万元。裕丰厂将根据该药方配制的蚕药命名为“蚕宝”,李治提将从施教授专著中摘录的有关内容改写成“蚕宝”的使用说明书和宣传品提供给裕丰厂,并将宣传品广为散发。由于该药物对蚕病的防治确实有疗效,再加上裕丰厂猛烈的广告攻势,蚕宝由此旺销。裕丰厂面对蜂拥而来的订单决定寻找联营厂扩大生产规模。经人介绍,宁水农药厂以每瓶药向裕丰制药厂支付技术使用费1.8元的价格获得蚕宝的生产销售权。宁水农药厂在销售中发现裕丰制药厂并未将“蚕宝”商标注册,于是抢先将“蚕宝”作为本厂的蚕药商标向工商局申请注册,其后通知裕丰制药厂,如其生产的蚕药再以“蚕宝”销售,需向宁水农药厂支付每瓶1.8元的商标使用费。裕丰制药厂一怒之下要求解除技术使用合同,双方由此发生争议对簿法庭。在审理中,李治提及双方使用施教授药物配方的事实被发现,施教授又将李治提和两厂家推上了被告席。
问题:
(1)施奉瑞教授的研究成果中(划线部分)哪些可以申请专利?为什么?
(2)李治提的行为侵犯了施奉瑞教授哪些权利?
(3)分析裕丰制药厂和宁水农药厂生产或销售“蚕宝”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4)根据《商标法》,宁水农药厂能否获得“蚕宝”的商标权?
9.张某与杨某准备合作创作一部中篇小说,反映当今社会的情感问题。小说初稿完成后,取名《阴晴圆缺》。由于该两人对初稿均不满意,就商量待修改后再发表。之后,张某就买了新房子,一直忙于装修,抽不出时间过问讨论修改事宜。鉴于此,杨某请了李某帮助共同修改初稿。其间,辽某曾帮助收集过一些资料。稿件完成后,改名为《情感真空记录》发表,署名为杨某、李某。
该小说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在读者中颇受好评,不少图书馆均将其作为文学藏书予以收藏。某学院文学专业还从该学院图书馆中复制了几本用于教学。
英文爱好者江某将该小说翻译成了英文出版,江某的朋友常某知道后也动了翻译之心,就将该小说翻译成了蒙古族文字出版,但是,该两人均未征得小说作者同意。某制片人万某征求小说作者同意,请作家商某将该小说改编成了电影剧本。万某拿到电影剧本后请导演曾某将其拍成了电影。
该电影上映后,社会反映也很不错。影片中的两首插曲分别为唐某和姚某创作,这两首插曲很快成为流行歌曲被群众广为传唱。
某音像出版社看到电影的插曲如此被看好,就将其收录进一盘言情歌曲的磁带中出版发行并将其中一首作为主打歌曲,为此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面对该小说和电影的轰动情况,某报社发表了一篇评论员文章,随即这篇文章就被多家报刊和杂志社转载。
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1)如果出版后小说确实和初稿大部分相同,张某能否要求享有著作权?
(2)辽某能否要求享有著作权?
(3)某学院文学专业从图书馆复制小说原著的行为是否属于《著作权法》允许的合理使用?
(4)本案中江某和常某的翻译出版行为是否侵犯了小说作者的著作权?
(5)对于经小说改编后的电影剧本,商某是否享有著作权?
(6)万某作为制片人,对影片享有什么权利?曾某作为导演,对影片享有什么权利?
(7)唐某和姚某作为电影插曲的创作者,享有哪些权利?音像出版社的行为是否侵权?、(8)多家报刊和杂志社未经许可转载影评文章,是否侵犯了某报社的权利?
10.甲单位的工作人员乙在业余时间里主要利用本单位专有的技术资料研制成功一种保健饮料。甲乙双方因该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发生争议,于1998年7月1日同日向专利局提出发明专利申请。1998年9月13日,某外国公民丙也向中国专利局就同样发明创造申请专利,并出示其于1997年8月16日在本国申请专利的证明,要求优先权。经查,该外国与我国订有相互承认优先权的条约。
问:专利局应当将专利权授予何方,为什么?
11.北京图书馆工程师陈某于1986年6月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了“卡片抽屉穿条装置”实用新型专利,1987年3月被授予专利权。1990年5月,陈某发现某科学院图书馆新加工的目录卡片柜使用了“卡片抽屉穿条装置”专利技术,经了解得知该批目录柜系某县木材厂加工生产的。故向法院起诉,要求木材厂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受诉法院在审理该案时查明:木材厂曾于1989年与北京图书馆签订过目录柜加工合同。在加工生产过程中,经专利权人陈某同意,该木材厂一次性使用陈某的专利技术。之后,该木材厂即掌握了此项专利技术。于是同某科学院签订加工目录柜合同,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未经陈某同意,擅自使用了陈某的专利技术。当陈某发现时,该厂已经生产侵权产品1700套。在诉讼中木材厂承认其行为侵犯了陈某的专利权,表示愿意遵照法律规定,立即停止生产侵权产品并赔偿陈某的损失。经过法院调解,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由木材厂赔偿陈某经济损失2500元;木材厂不得再利用该专利技术生产产品,并对该专利技术负有保密义务;诉讼费100元,双方各自承担50元。
问题:
(1)木材厂曾得到专利权人同意,使用“卡片抽屉穿条装置”专利技术为北京图书馆加工目录柜,这种“一次性使用”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2)既然木材厂已实际掌握了“卡片抽屉穿条装置”技术,那么其以后使用该技术的行为,还需要再经过专利权人同意吗?
(3)本案调解书中“保密义务”的约定有无必要,为什么?
12.伟华公司是1990年2月成立的经营销售液体鞋油擦鞋器等产品的台商独资企业,其使用的商标是“POCKET皮盖特”。1992年5月6日,向国家商标局提出“MKE皮盖特”中、英文两种文字的商标注册申请,1993年国家工商局在第11期《商标公告》予以公告,并核发了“POCKET皮盖特”商标注册证。1992年5月12日该公司向专利局提出“液体鞋油擦鞋器”实用新型专利申请。1992年10月7日国家专利局经审查对该专利申请予以公告,并于1993年5月6日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大华公司于1991年5月开始生产皮盖特液体鞋油擦鞋器,使用“意达”牌注册商标。在其生产销售的“意达”牌液体鞋油擦鞋器的商标标识上印有“POCKET”字样,大华公司在伟华公司该项专利申请日之后仍在原有范围内继续生产销售,而且既无扩大生产规模,也未将此项技术转让他人;在伟华取得“POCKET皮盖特”商标专用权后,公司既没有立即停止使用印有“POCKET”字样的商标标识,也未收回其已投放市场的带有“POCKET”字样的商标标识的液体轻油擦鞋器或更换商标标识,公司尚有库存约20万个带“POCKET”字样的商标标识产品。伟华公司在取得商标专用权和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后,发现被告在其生产的擦鞋器上使用原告注册的“POCKET”商标,而且生产、销售的擦鞋器同原告已经取得实用新型专利的液体鞋油擦鞋 器相同,认为是对其商标专用权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严重侵犯,因此向秦皇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
问题:
(1)根据《商标法》规定,分析大华公司是否侵犯伟华公司的商标专用权?
(2)根据《专利法》规定,分析大华公司是否侵犯伟华公司液体鞋油擦鞋器的实用新型专利权?
(3)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分析商标使用与商标注册的关系?
13.甲乙两人合作创作一部著作,1993年出版时,双方约定署名顺序为甲、乙。1996年甲、乙在原作的基础上共同修订准备出第二版。在该书付印之际乙未经与甲协商,即通知出版社调整署名顺序,将乙署名为第一作者,甲为第二作者。图书出版后,甲见署名顺序被调,便告乙侵犯了其署名权。
试问甲的主张是否成立?为什么?
13题.[参考答案](1)侵权。理由是:
①作为合作作者,甲乙对作品都有署名权,即表明其作者的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2分)
②享有署名权的人有权决定以何种方式在作品上署名,例如是否署名、署真名还是署假名等。署名顺序也是署名的内容之一,因为作者姓名顺序排列先后的不同反映了作者对合作作品的不同贡献,它所带来的精神利益、社会评价也有区别。(3分)
③合作作者甲乙都有权行使其署名权,但是任何一方行使其权利时不得损害另一方的利益。乙在行使自己的署名权时损害了甲的利益,因而构成侵权。(3分)
④在合作作者双方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协商解决,既有的协商结果应该得到双方的共同遵守。第一版的署名顺序是双方协商的结果,乙擅自改动署名顺序也是违约行为。(2分)
(2)不侵权,本案中乙的行为只是有些欠妥。理由是:
①作为合作作者,甲乙双方对作品都有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2分)
②表明作者的先后顺序并不影响合作作者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故本案中乙调整署名顺序即使有误,也没侵犯甲的署名权。(4分)
③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署名权并未明确包括决定作者署名顺序的权利;著作权法也没有将变更作者署名顺序列为侵权行为。(2分)
④本案中甲乙双方虽对署名顺序有明确约定,乙擅自改动署名顺序也只是违反约定的问题,而不构成对署名权的侵害。(2分)
14.公司甲与业余发明人乙订立了一份技术开发协议,约定由乙为甲开发完成一项电冰箱温控装置技术,由甲为乙提供开发资金、设备、资料等,并支付报酬。在约定的时间内乙完成了合同约定的任务,并按约定将全部技术资料和权利都交给了甲公司。此外,乙在完成开发任务的过程中,还开发出了一项附属技术T,并以自己的名义就技术T申请专利。甲公司知道此事后,认为技术T的专利申请权应归甲公司所有,因此,甲、乙双方就技术T的专利申请权归属发生争议。请你根据本案所提供的材料,分析以下问题
(1)该技术T的专利申请权应归谁所有?请说明理由。
(2)该纠纷可通过哪些渠道解决?
14题.[参考答案]
(1)该项附属技术T的专利申请权应当归业余发明人乙所有。(2分)其理由为:
①就本题所提供的资料可知,甲与乙签订的技术开发协议为委托开发合同。根据该合同的约定,乙完成并向甲交付了委托开发出来的技术,全部权利归甲公司所有。(2分)
②技术T不属于合同约定的开发任务之结果,故根据专利法的有关规定可知,该项技术T的专利申请权应归业余发明人所有。(2分)
(2)该纠纷可以通过以下诸方式予以解决:
①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以确定专利申请权的归属。(1分)
②由地方专利管理机关进行调处。(1分)
③在双方约定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了仲裁协议的前提下,可由仲裁机构仲裁。(1分)
④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以审判方式解决。(1分)
15.甲厂自1984年起在其生产的衬衫上使用“长城”商标;1986年,乙服装厂也开始使用“长城”商标。1988年3月,乙厂的“长城”商标经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其核定使用的商品为服装等。1989年1月,乙厂发现甲厂在衬衫上使用“长城”商标,很容易引起消费者误认。因此甲、乙双方发生侵权纠纷。
根据案情请分析:
(1)甲、乙两个厂谁构成侵权?为什么?(2)侵权行为始于何时?请说明理由。
(3)侵权方能否继续使用“长城”商标?请你提出可行性建议。15题.[参考答案]
(1)自1988年3月起,乙厂成为“长城”商标的合法所有人,对该商标依法享有专有权。甲乙未经乙厂许可擅自在同一种商品(即服装)上使用“长城”商标,根据我国商标法的有关规定,其行为构成侵权。(3分)
(2)甲厂的商标侵权行为从1988年3月开始(或从乙厂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因为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专用权的效力始于其被核准注册之日,故在此日期之前,乙厂对“长城”商标并无专用权,因此此前不会发生侵权。(3分)
(3)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侵权方应停止侵权行为,不得再在服装或者与其类似的商品上使用。
①与乙厂协商取得许可,双方签订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2分)
②购买该商标的所有权。(2分)
16.1996年4月23日,歌唱演员孙某去作曲家钱某家作客,得知钱某当天刚创作完成歌曲《母亲》,便提出试唱一遍,钱某欣然同意。孙某领悟能力极强,试唱效果甚佳,孙某、钱某皆满意。孙某提出是否可专由他演唱此歌,钱某答复以后再说。孙某于几天后,一次义演上即演唱此歌,并称此歌是由其新创作的歌曲。孙某对该歌曲的演唱引起轰动。第三天其电视台即邀孙某在庆“五?一”文艺晚会上演唱此歌,孙某得酬金500元。此事为钱某得知即起诉法院,诉孙某侵权。请就此案,回答如下问题:
(1)歌曲《母亲》的著作权归谁?
(2)孙某义演歌曲《母亲》的行为是否侵权?为什么?
(3)孙某对其演唱的歌曲《母亲》是否享有表演者权,为什么?
(4)孙某在庆“五?一”文艺晚会上演唱《母亲》的行为是否侵权?为什么?如属侵权行为,侵犯了谁的何种著作权?
16题.[参考答案]
(1)属作曲家钱某。(1分)
(2)属侵权行为。(1分)因歌曲《母亲》未发表,依著作权法规定,表演者使用他人未发表的作品须经著作权人许可。(1分)
(3)不享有。(1分)因其本身就是侵权作品,不能获得表演者权。(1分)
(4)属侵权行为。(1分)因为未经著作权人钱某许可。(l分)侵犯了作者钱某的署名权、发表权、表演权、许可权和获得报酬权。(1分)
17.美国鸿利公司来华投资后,在其经营的餐厅上一直使用在中国北京消费者中有相当知名度的“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名称,在北京设立20余家连锁店。该公司的“红蓝白”装饰牌幅1993年获中国外观设什专利,公司子1993年向商标局申请“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服务商标,至1995年5月仍未获准。某快餐店子1993年4月:日开业,自开业以来在其横幅牌匾上打上了“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名称,其横幅牌匾的颜色依次为红自蓝,其霓虹灯招牌上亦标有“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字样。1993年经鸿利公司请求,北京市某工商所责令快餐厅将其横幅牌匾上的“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以及霓虹灯上的“国”,“州”两字去掉。快餐店则仅将其横幅牌匾及霓虹灯上的“国”、“州”两字去掉,将字样改为“美加牛肉面大王”,“国”、“州”两字在横幅牌匾及霓虹灯上的空缺处仍能模糊辨认。于是鸿利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控告某快餐店侵权。
请问:本案应如何审理?
18.1993年7月31日,市文教小组邀请黄艺仁等8人参加其主办的庆祝“八一”建军节文艺晚会演出,并请市音像出版社将这次晚会的演出作了录音,并于1993年8月出版了这次文艺晚会的专辑盒式音带,出版时未征得其许可,也未向其支付报酬。黄艺仁等8人认为市音像出版社未经其许可以营利目的对其表演录音,侵犯了其著作权。音像出版社则认为自己是应文艺晚会的主办单位省文教小组的要求进行录音,不存在侵权问题。
试问:
(1)出版社是否侵犯了黄艺仁等的权利?为什么?
(2)音像出版社不构成侵权,请说出其理由;若构成侵权,那么侵犯了黄艺仁等人的何种权利?(3)音像出版社与黄艺仁等在出版音带时应办理何种手续?
19.1985年浙江省某电视大学完全按照1984年中央电大的某教授的录音带,自己编制出录音讲义,共计两万余套,其销售范围仅限于本省电视函授大学学员。扣除基本费后,收支基本平衡。该录音讲义未署该教授之名,未取得许可证,亦未支付报酬。该教授发现后,向法院起诉。
问:如何处理此案。20.某制片厂摄制一部电影,由王某人导演。王某拍摄了全片近三分之一镜头时,同制片厂发生矛盾,制片厂将王某换下,让徐某继续指导该部影片。电影公映后,王某发现影片中没有自己的署名便找到制片厂,制片厂称:你只是一名工人,我们有权决定是否让你导演,以及署谁的名字。
问:制片厂是否侵权。
21.是位医学专家,想出版一本细胞学图谱,但不会作图,即与B商量请其作图,B在A的指导下,按A的意图绘制了图谱,A即编排整理成《细胞学图谱》并交付出版,但两人在谁是作者的问题上发生争议,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1)该图谱是否为合作作品?
(2)该图谱的著作权归属如何?
22.1985年4月,红星纺织厂为自己生产的毛巾布申请注册了“山林”商标,由于生产质量好,所以销路也很好。1986年3月,前锋棉纺厂在自己生产的窗帘布上也使用了“山林”商标,同年4月,丽华纺织厂在自己生产的地毯上也使用了“山林”商标,这两个厂使用“山林”商标都没有经过红星纺织厂的许可。
问:前锋棉纺厂和丽华纺织厂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
17题.[参考答案]
(1)被告之横幅牌匾与原告的“红蓝白”外观设计专利在色彩的排列顺序上有所不同,但足以使消费者在视觉上与原告“红蓝白”外观设计专利产生混淆,被告行为已侵犯了原告在中同获得的专利权;(2分)
(2)原告在京设立“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连锁店,这些连锁店的牛肉而在消费者中有一定知名度,应认定为知名商品。被告擅自使用原告知名商品特有的装磺,依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其行为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行为;(3分)
(3)因此,法院应判决被告停止侵害原告“红蓝白”外观设计专利权的行为,停止使用“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名称,赔偿原告有关商誉损失并消除影响。(2分)
19题.[参考答案]属于侵权行为。超出合理使用的范围,两万套非属少量,且又未署名。
20题.[参考答案]制片厂侵犯了王某的署名权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题7道(附答案)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804
更新时间:2009-3-3
1、作家王某写了一部反映“文革十年”的纪实报告文学交某出版社出版,该出版社为该书配发了若干幅“文革”时期的照片作为插图。在审定该书清样稿时,王某觉得照片能使作品增色,便未提出异议。图书发行后,摄影家张某发现照片均是自己过去发表的作品,而王某和出版社在事前未征得他的同意,事后也未支付报酬,书中也没有将他署名为照片作者,故起诉王某和出版社侵犯了其著作权。出版社承认侵权事实,愿承担相应责任。但是王某称自己只是该书文字部分的作者,照片为出版社配发,与自己无关,故否认其侵权责任。
[问题] 王某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
2、2002年1月1日,《音乐家》杂志发表了作曲家赵某创作的一首以民族唱法演唱的音乐作品《朝霞》。
2002年2月1日,某艺术院校的学生钱某看到该音乐作品以后,为完成教师孙某布置的作业,就将该作品改编成通俗歌曲,命名为《太阳升》,并将其提交给老师孙某。钱某并未在作业中标明该歌曲改编自赵某的音乐作品《朝霞》。
孙某也是一位歌唱演员,为提高知名度,他正在筹划举办个人巡回演唱会。看到其学生钱某提交的作业《太阳升》以后,孙某决定在其个人巡回演唱会中演唱该歌曲。由于工作疏忽,孙某未将该决定告知其学生钱某。2003年3月1日,孙某的演唱会如期举行,该演唱会免费对公众开发,孙某也不收取任何报酬。演唱中,孙某向观众表明该《太阳升》为其学生钱某所创作,并对其表示了感谢。
孙某的演唱会引起了李氏音像公司的关注。2003年4月1日,李氏音像公司与孙某签约录制了以孙某的演唱会为内容的录像制品,并公开发行。其合同约定,录像制品的录制、发行所涉及的著作权许可授权事宜均由孙某负责办理,但孙某认为录制自己的演唱会不会涉及其他人的权利,因此也未再处理此事。
2003年5月1日,录像制品以光盘的形式发行后,周氏唱片公司购买了部分光盘。不久,周氏公司拟出版一辑名为《太阳颂》的录音制品,并选中了《太阳升》作为其中的主打歌曲。该公司的法律顾问认为《太阳升》系以发表作品,不需要取得作者的授权即可用以录制录音制品。故,周氏公司直接请其雇员演唱,并录制完成了该辑录音作品。事后,周氏公司按照规定与惯例向钱某寄去的报酬。
天南电视台购买了部分周氏公司发行的《太阳颂》唱片。2003年7月1日,天南电视台在营业中用该唱片播放了歌曲《太阳升》。按照以往习惯,天南电视台也并没有就该播放行为向任何人请求许可,也没有支付任何报酬。地北系当地的有线电视台,在天南电视台播放歌曲《太阳升》时,地北转播了天南电视台的该期节目,并且也没有就该转播行为向任何人请求许可,也没有支付任何报酬。
[问题] 试分别分析以上案例中钱某、孙某、李氏音像公司、周氏唱片公司、天南电视台、地北有线电视台的行为是否属于侵权行为;如果属于侵权行为,则侵犯了哪个(些)主体的权利;并指出著作权法上的相关依据。
3、特别公司是国家某行政机关主管的一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利润部分上缴的独立企业法人。1992年,特别公司经其主管部门批准,拟制作一种特别纪念章。为了使该特别纪念章能够充分表现其特别意义,该特别公司便开始设计其特别纪念章的正面图案。不久,特别公司便从一本杂志上发现了简单先生发表的一幅美术作品《简陋》,该公司认为《简陋》的色彩、图案和创意完全符合其纪念章正面图案的构想,便决定以此为模本。经过精心设计,以《简陋》之图案为正面图案的纪念章制作完成。该特别公司共制作了这样的纪念章2万枚。特别公司在选图、制作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未与著作权人取得联系。1993年10月,简单先生获知自己的美术作品《简陋》被特别公司使用,便与特别公司进行交涉,但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简单先生认为特别公司未经其同意,擅自使用其美术作品设计制作纪念章,侵犯其著作权。而特别公司则辩称,其行为是一种执行国家公务的行为,是《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的一种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
[问题]该特别公司的行为是一种合理使用行为吗?为什么?
4、甲公司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的投影仪,并且立刻申请发明专利权。其最初的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产品包括ABC三个必要技术特征,但在审查过程中,专利局认为该技术方案不具备创造性,为了获得专利权,甲公司修改了权利要求书,将技术方案修改为具有ABCD四个必要技术特征。修改后的技术方案最终获得了专利权。
但后来的实践证明,缺少D技术特征,并不影响该技术方案的技术目的的实现。因此甲公司实际生产销售的投影仪产品仅包括A、B、C三个技术特征。
甲公司的投影仪产品推向市场后,立刻出现了大量功能相类似的投影仪产品。经过分析,乙公司生产的投影仪具有A、B、C三项必要技术特征;丙公司生产的投影仪具有A、B、C、E四项必要技术特征;丁公司生产的投影仪具有A、B、C、D、F五项技术特征,且丁公司已经将具备该技术方案的投影仪申请并获得了专利权;戊公司生产的投影仪具有A、B、H三项必要技术特征;己公司生产的投影仪具有A、B、C、D四项技术特征,但投影仪系采用了一种新的专利方法来生产,该方法完全不同于甲公司的生产方法。
[问题] 试分别分析以上案例中乙、丙、丁、戊、己五家公司制造、销售投影仪产品的行为是否侵犯了甲公司的专利权,为什么?
5、甲厂1996年研制出一种N型高压开关,于1997年1月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1998年5月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权。乙厂也于1996年7月自行研制出这种N型高压开关。乙厂在1996年底前已生产了80台N型高压开关,1997年3月开始在市场销售。1997年乙厂又生产了70台N型高压开关。1998年初,甲厂发现乙厂销售行为后,遂与乙厂交涉,但乙厂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问题] 乙厂是否侵犯了甲厂的专利权?为什么?
6、甲厂去年以来生产土豆片、锅巴等小食品,使用“香脆”二字作未注册商标。现甲厂决定提出“香脆”商标注册申请,使用商品仍为土豆片、锅巴。
[问题]1.该商标注册申请能否被核准?为什么?
2.如果商标局驳回该注册申请,甲厂不服,应在何时向谁提出复审请求?
7、1980年7月,天津狗不理包子饮食(集团)公司取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第138850号“狗不理”商标注册证;1993年3月1日经国家工商局批准续展10年。1991年1月7日,第二被告高渊的委托代理人董凤利与第一被告哈尔滨市天龙阁饭店法定代表人陶德签订合作协议一份,决定由天龙阁饭店聘请高渊为面案厨师,从3月份起经营包子。该饭店开业后,即在店门上方悬挂了一块写有“正宗天津狗不理包子第四代传人高耀林、第五代传人高渊”内容的牌匾,中间大号字书写着“天津狗不理包子”,上款的“正宗”和下款的“第四代传人高耀林、第五代传人高渊”均为小号字。店门附近未悬挂天龙阁饭店牌匾。天津狗不理包子饮食(集团)公司认为,“狗不理”是该公司为自己经营的包子所注册的商标,天龙阁饭店的招牌侵犯了该公司注册商标专用权。该公司遂向有关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在报纸上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
第一审法院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法院和第二审法院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都认为,天龙阁饭店和高渊悬挂的牌匾,全文内容只是宣传了狗不理包子传人的个人身份;他们没有在自己经营的商品上使用与“狗不理” 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商品名称或商品装潢;起诉人的诉讼请求证据不足,故判决驳回。
[问题] 第一、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为什么?你认为应如何分析处理本案?
参考答案:
1、答:(1)王某的理由不能成立,其行为构成了侵权(2)理由如下:
①张某的照片作为摄影作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②王某在自己出版的作品中使用了张某的摄影作品而未征得张某的同意,未向他支付报酬,也未给他署名,故侵犯其著作权。
③王某见出版社配发的照片有利于自己的作品,却未审查照片来源,放任侵权事实的发生,故其主观上有过错,应承担侵权责任。
2、答:(1)钱某的行为侵犯了赵某的署名权,虽然钱某的改编行为属于合理使用,但该行为不得侵犯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
(2)孙某的行为侵犯了钱某的著作权,也侵犯了赵某的著作权。赵某的作品已经发表,而钱某的作品尚未发表,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才可能构成合理使用;
(3)李氏音像公司的行为侵犯了赵某、钱某的著作权,基于合同的相对性原理,李氏与孙某的合同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因而不能免除李氏的侵权责任
(4)周氏唱片公司的行为侵犯了赵某、钱某的著作权,依法律规定,录制者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时,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支付报酬,赵某、钱某的音乐作品系被在先录制为录像制品,而非录音制品,且在先录制行为本身就已经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故不符合此法定许可的要件;
(5)天南电视台侵犯了赵某、钱某的著作权和周氏唱片公司的录制者权,天南电视台虽然可以不经赵某、钱某、周氏唱片公司的许可而播放其作品或录音制品,但应当支付报酬;
(6)地北有线电视台侵犯了赵某、钱某的著作权,周氏唱片公司的录制者权和天南电视台的广播电视组织权,地北有线电视台虽然可以不经赵某、钱某、周氏唱片公司的许可而播放其作品或录音制品,但应当支付报酬,另外,作为广播电视组织的天南电视台享有禁止未经其许可而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转播的权利。
3、答:特别公司的行为不是国家机关执行公务而在合理范围内使用他人已发表作品的合理使用行为,而是一种侵权行为。其理由是:(1)特别公司虽然是国家某行政机关直接领导下的一个公司,但该公司本身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不是国家机关;(2)特别纪念章主要是用于收藏和纪念,不是国家公务行为。所以,特别公司以营利目的使用简单先生已发表作品的行为,不是合理使用,而是侵权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答:(1)在侵权判断中应将被控侵权产品与专利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进行比较,而不是与专利权人实际生产的产品进行比较;
(2)甲公司在专利申请过程中通过修改或者意见陈述所明确放弃的内容不能被重新囊括到其保护范围之中(禁止反悔原则)
(3)乙公司没有侵犯甲公司的专利权,因为乙公司的产品所包含的必要技术特征并没有覆盖甲公司的专利技术所包含的必要技术特征;
(4)如果丙公司产品中E必要技术特征与甲公司专利技术中的D必要技术特征是等同的,则丙公司侵犯了甲公司的专利权;
如果丙公司产品中E必要技术特征与甲公司专利技术中的D必要技术特征不是等同的,则丙公司不侵犯甲公司的专利权;
(5)丁公司侵犯了甲公司的专利权,因为丁公司产品中所包含的技术特征覆盖了甲公司的专利技术所包含的必要技术特征(不管F是否为必要技术特征均如此,其中包括从属专利问题);
(6)戊公司没有侵犯甲公司的专利权,因为戊公司的产品所包含的必要技术特征并没有覆盖甲公司的专利技术所包含的必要技术特征;
(7)己公司侵犯了甲公司的专利权,因为己公司的产品所包含的必要技术特征覆盖了甲公司的专利技术所包含的必要技术特征,甲公司享有的是产品专利权,不管该产品是用何种方法制造的,均落入甲公司的专利权保护范围之内。
5、答:(1)乙厂没有侵犯甲厂的专利权。
(2)在甲厂的专利申请日以前乙厂已生产N型高压开关,依法享有先用权。
(3)在甲厂获得专利权后,乙厂因享有先用权,故在原有范围内(每年生产不大于80台)生产N型高压开关不侵权。
6、答:(1)①不能。香脆二字直接说明了土豆片、锅巴的特点,违反商标法规定的禁用条款,或者不具有显著特征。
(2)在收到商标局通知之日起15日内,;商标评审委员会
7、答: 第一、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不正确。“狗不理”商标是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的有效商标,依法享有专有权并受法律保护。高渊虽自称为狗不理包子创始人的后代,但其不享有“狗不理”商标的使用权,亦无权与天龙阁饭店签订有关“狗不理”商标权使用方面的协议。天龙阁饭店和高渊制作并悬挂牌匾,是为了经营饭店,不是为了宣传“狗不理”包子的传人。因此,天龙阁饭店未经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的许可,擅自制作并使用“狗不理”商标,属于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十八条第(1)项规定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商标”的商标侵权行为,构成对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的商标专用权的侵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一)、(七)、(十)项的规定,天龙阁饭店和高渊应当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因此给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造成的损失。原判决对天龙阁饭店和高渊的行为性质认定属适用法律不当,应予纠正。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题(商标法部分)案例一
(一)基本案情
某酒厂在其生产的某种酒上于1994年以长安牌申请商标注册,其商标注册申请能否依法被获准注册.(二)案例分析
回答是依法应当获准注册.原因是虽然我国商标法1993年修订后,在商标的禁用规定中,规定县以上行政区划名称不能作为商标使用,而长安县当时是西安市的一个直属县,好像与商标法的规定不符合,不能获得注册.但该规定还有一种例外,即该地名具有其他含义的除外,尽管长安系长安县的名称,但因其具有古都西京的含义,故不在禁用之列,所以可以获准注册.案例二
(一)、基本案情
甲奶粉厂与乙奶粉厂签订的一份联营合同规定,双方共同投资建立丙奶粉厂,丙奶粉厂成立后生产的奶粉用甲奶粉厂的塑料包装袋.联营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丙奶粉厂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要求甲奶粉厂以合同提供塑料包装袋时,甲奶粉厂以塑料包装袋上印有该厂的注册商标而拒绝提供,遂形成纠纷.案例分析
回答是甲奶粉厂拒绝提供塑料包装袋的行为并无不当.原因是该塑料包装袋上印有甲奶粉厂的注册商标标识,丙奶粉厂虽然是甲奶粉厂投资建立的奶粉厂,但该厂并非甲奶粉厂的车间或者非独立核算的分厂,而是另一个商事主体,对于甲奶粉厂而言是”他人”,按我国商标法规定,他人欲使用注册商标人的注册商标,应与其签订注册商标转让或使用许可合同,由于丙奶粉厂并未与甲奶粉厂签订此类合同,所以无权使用其带有注册商标的塑料包装袋.也就是说原双方签订的联营合同中由丙奶粉厂使用甲奶粉厂塑料包装袋的约定因违反了商标法的规定,应为无效.补充的办法是由丙奶粉厂与甲奶粉厂签订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作为联营合同的附件,并依法报国家商标局备案。
案例三
天津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诉哈尔滨天龙阁饭店、高渊侵犯商标权案
案情
1980年7月,天津狗不理包子饮食(集团)公司(简称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局第138850号狗不理牌商标注册证。1991年1月7日,被告高渊与被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天龙阁饭店(简称天龙阁饭店)法定代表人陶德签订合作协议一份。1991年3月,被告天龙阁饭店开业后,即在该店门上方悬挂“正宗天津狗不理包子第四代传人高耀林、第五代传人高渊”为内容的牌匾一块,并聘请高渊为该店面案厨师。该店自1991年3月起经营包子。
本案审理情况
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两被告签订合作协议和制作、悬挂上述牌匾的行为,是宣传“狗不理”创始人高贵友的第四代和第五代传人高耀林和高渊的个人身份,均不是在包子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商品名称或商品装璜。故原告认为两被告侵犯其注册商标使用权证据不足。
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不服第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事实清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
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仍不服,以天龙阁饭店和高渊已经构成商标侵权为理由,向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原一、二审法院认定的事实基本清楚。另查明,原审被上诉人天龙阁饭店门上方悬挂的牌匾中间大字是“天津狗不理包子”,上是“正宗”下是“第四代传人高耀林、第五代传人高渊”均为小字,未悬挂天龙阁饭店牌匾。原审上诉人天津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于1980年7月已经取得国家工商局商标注册证;1993年3月1 日,国家工商局又批准该商标续展10年。在本案审理期间,经委托国家工商局鉴定,认为天龙阁饭店和高渊签订合作协议和制作、悬挂前述牌匾已经构成了商标侵权。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狗不理牌”商标是原审上诉人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的有效商标,依法享有专有权并受法律保护。原审被上诉人高渊虽自称为狗不理包子创始人的后代,但其不享有“狗不理”商标的使用权,原审被上诉人天龙阁饭店和高渊制作并悬挂牌匾,是为了经营饭店,不是为了宣传“狗不理”包子的传人。因此,天龙阁饭店未经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的许可,擅自制作并使用“狗不理”商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十八条第(1)项规定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商标”的商标侵权行为,构成对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的商标专用权的侵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一)、(七)、(十)项的规定,天龙阁饭店和高渊应当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因此给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造成的损失。原判决对天龙阁饭店和高渊的行为性质认定属适用法律不当,应予纠正。1994年12月28日判决:
一、撤销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1993)哈经终字第295号民事判决和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法院(1993)香经初字第37号民事判决;
二、天龙阁饭店和高渊停止对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注册商标的侵权行为,自本判决生效之日立即摘掉悬挂于天龙阁饭店门前的牌匾并予以销毁;
三、天龙阁饭店和高渊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0日内在哈尔滨市级以上报纸上刊登赔礼道歉的声明,声明的内容由法院审定,其费用由天龙阁饭店和高渊负担。
四、天龙阁饭店和高渊因侵犯商标专用权应赔偿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44800元。此项赔偿为连带责任,于判决生效10日内偿付,逾期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执行。
一、二审案件受理费7380元由天龙阁饭店和高渊共同负担。
本案评析
本案涉及到商标的侵权与正当使用的问题,高渊作为“狗不理”包子创始人高贵友的第五代传人,这是其个人身份,应该可以由高渊享有正当表述的权利。但是,天龙阁饭店和高渊制作并悬挂牌匾,是为了经营饭店,不是为了宣传“狗不理”包子的传人。而且,“狗不理牌”商标是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的有效商标,依法享有专有权并受法律保护。如果“狗不理”被使用在饭店的牌匾上,就会造成消费者的混淆,导致误认,并最终损害商标权人的利益。
我国商标法规定了五项商标侵权行为: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的行为。
这种行为是对商标权人禁止权的侵害,同时也是对许可权和使用权的侵害。该种商标侵权行为具体分为以下四种情况:①未经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这种行为是最严重的商标侵权行为。②未经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近似的商标。近似商标的判断标准,国家工商局1999年《关于商标行政执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近似商标的判断“以普通消费者的一般注意力作为评判的主观标准,采用整体比较与商标显著部分比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判断”。实务中多以商标的音、形、义三方面考察。即读音是否相同;外形是否相近,是否导致直观上的误认;意思是否相同等来判断。③未经许可,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类似商品的认定,我国采用《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以下简称《尼斯协定》),该协定是1957年在法国尼斯签订,其将商品分为34个大类,服务项目为8个大类。④未经许可,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近似的商标。
(2)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
这种行为属流通领域的商标侵权行为,又称销售侵权。该行为严重侵犯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混淆商品来源,损害了消费者及商标权人利益。该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为:①有经销或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事实;②不论行为人有无主观过错;③不以情节轻重及是否获利为要件。我国商标法在第56条第312 款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权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
这种行为又称商标标识侵权。商标标识是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颜色组合及上述要素组合形成的商标物质实体。伪造即仿造他人的商标图样或商标标识;擅自制造是指违反商标印制管理规定,未取得印制资格或未经商标注册人委托或授权而印制注册商标标识;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即买卖、经销违法的注册商标标识。
(4)反向假冒行为
反向假冒行为,是指行为人将他人拥有注册商标的商品合法取得后,未经商标权人同意,撤换其注册商标,并将更换了商标的商品上又投入市场的行为。反向假冒行为是未经许可,在他人的商品上使用自己的商标,借他人的优质商品为自己树立品牌,该行为违反公平竞争和诚实信用的法律原则,其后果使商标权人失去了利用商标建立产品信誉的机会。
(5)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它损害的行为
①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图形等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并足以造成误认的。该种行为属间接侵权,其行为后果造成混淆、误认,损害注册商标的信誉,更严重的是损害了企业的商誉,并给消费者造成损失。②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该种行为也属间接侵权,与直接侵权人构成共同侵权。
本案被告属于以上第一种侵权行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商标”的商标侵权行为,构成对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的商标专用权的侵害,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案例四
“乡巴佬”商标驳回复审案
案情
申请复审人湖南常德市慧天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乡巴佬酒业分公司在第33类酒商品上申请注册“乡巴佬”商标,被商标局驳回不服【(93)商标申驳字13166号】,申请复审。
商标局驳回的主要理由:该商标有贬低人的含义,用作商标具有不良影响。
申请复审的主要理由:“乡巴佬”没有贬低人的含义,使用于酒,有返朴归真之感,该商标出自农民自谦之词,是申请人公司共同心愿。该词是对农民善意称颂,没有不良影响,且来自民间传说。
本案复审情况
处理结果:经复审,商标评审委员会认为:商标一旦进入市场,将面对广大消费者,而消费者并不了解“乡巴佬”一词是申请人集体的心愿。客观上,“乡巴佬”是对农民的鄙称,反映出对农民群众的不尊重,用其作商标易产生不良影响。依据《商标法》第8条规定,商标评审委员会终局决定,湖南常德市慧天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乡巴佬酒业分公司在第33类酒商品上申请注册“乡巴佬”商标予以驳回。
评析
商标本身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为了保障社会公众的利益,体现我国对各民族的尊重,防止利用商标欺骗消费者,宣扬色情、凶杀、暴力、迷信等,维护道德风尚,净化社会环境,我国商标法规定以下的文字、图形不能作为商标使用:
一、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文字、图形不得作为商标。
《商标法 》第8条第1款第(9)项规定,商标不得使用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文字、图形。它是商标注册必须遵守的条件之一,是民事活动必须遵守公序良俗原则的体现。商标法的这一规定是原则性的,在商标实务中需要个案认定。在商标评审中,有悖道德或易于产生不良影响的文字、图形一般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具有不良政治影响的文字、图形。如“台湾联邦”、“造反有理”等。(2)违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字、图形。如“钱拳权”、“金钱万岁”、“二房”等。(3)具有明显封建迷信色彩或有伤宗教感情的文字、图形。如“观音”等。(4)具有色情淫秽含义的文字、图形。(5)侵犯他人姓名、肖像、版权、外观设计专利等民事权利的。如“马拉多纳”等。当然如果权利人同意的或已丧失权利的,不受此限。
本案商标属于违反《商标法》第8条第1款第(9)项的规定,因此,应当驳回其注册申请。因为“乡巴佬”商标涉及对农民的鄙视,如果注册,必然会损害农民的形象。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商标法》第8条第1款第(9)项的规定实际上还起到补充《商标法》第8条的其他规定的作用,对该条前几项没有明确禁止规定,但又不宜作为商标注册的文字或图形,可以依据第8条第1款第(9)的规定予以驳回。
二、带有民族歧视性的文字、图形不能作为商标。
除了《商标法》第8条第1款第(9)项的规定“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文字、图形”以外,带有民族歧视性的文字、图形也不能作为商标。这是《商标法》第8条第1款第(7)项的内容。实际上第(7)项的规定与第(9)项的规定是一致的,体现了国家对多民族相互尊重,共同团结的政策,是基于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共同利益的需要,同样体现商标注册中的公序良俗原则。应当注意,这里的“民族歧视”,应作广义理解,即它不仅指对我国各民族的民族歧视,还包括对世界其他民族的民族歧视;不仅指民族歧视,还包括种族歧视在内。例如商标局就曾经根据《商标法》的这一规定驳回“DARKY”的商标注册申请,因其含义为“黑鬼”。
案例五
东海市一业余摄影者王某在1996年6月给自家的宠物狗拍摄了一幅照片,题名为《我的跟班》。同年又 将其发表在《东海晚报》上。1998年某日,王某在本市一超市购物时发现东海市蓝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饮料上的注册商标使用了该照片;东海市玩具有限责任公司将该照片使用在其生产的玩具上 并于1996年 10月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1998年 4月获得授权;东海市依家饲料有限责任公司将该照片作为包装袋上的装潢使用。上述三家公司的使用王某均一无所知。
问题:(1)、蓝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注册上述商标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2)、东海市玩具有限责任公司申请上述外观设计专利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3)、东海市依家饲料有限责任公司将该照片作为商品的包装装潢使用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4)、如果王某和这 三家公司发生纠纷,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案例六
原告台湾某企业,“爱家”是其在大陆注册的商标,使用在家居类产品上。被告某市爱家超市。原告认为,被告的商号使用了自己已经注册的商标,构成对商标权的侵权,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原告损失。被告辩称:自己使用的企业名称是合法登记注册而产生的商号权,与原告的 商标权都是平等的民事权利,所以不构成侵权。法院判决被告侵权不能成立,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不服,向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一审法院的判决。
问题(1)、本案双方当事人各自的主张能否成立?为什么?
(2)、解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一定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目前我国有无解决这些冲突以及解决知识产权与其他民事权利冲突的法律依据?(提示:如著作权与肖像权的冲突、著作权与物权的冲突等)
(3)我国在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冲突的弊端是什么?
(4)、如何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冲突,请你提出可行性建议。
链接案例及 分析:世纪金花购物中心是西安的一个集百货、名品专卖、大型超市、西餐厅等多种功能一体的高档商业中心。某日,该省榆林市也有一个“榆林世纪金花购物商城”开业。世纪金花购物中心的企业名称为“世纪金花股份有限公司”,并在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1999年“世纪金花”文字获得商标注册,核定的服务项目为第35类:“工商管理辅助业、组织商业和广告展览、商店橱窗布置”。(2002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类似商品喝服务区分表》规定,在的35类中特别注明:“该类尤其不包括:其主要职能是销售商品的企业,即商业企业的活动”,世纪金花所从事的正好是销售商品的商业企业活动,因此不能获得商标法的保护。)榆林世纪金花购物商城的企业名称为“榆林市世纪金花购物有限公司”,经过榆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名称预先核准程序。因此,许多消费者误以为西安世纪金花购物中心在榆林增设营业网点,西安世纪金花购物中心欲寻求法律保护,却遭遇到合法产生的商标权和企业名称权二者的冲突,因为在我国,商标注册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商标局,公司登记注册制度实行分级登记管理。
注:参照的法律依据包括,1999年4月国家工商管理总局的《关于解决商标与企业名称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条、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范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北京高院2002年12月《关于商标与使用 企业名称冲突纠纷案件审理中若干问题的解答》
案例七
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开展一项活动,称其具有申报世界记录的代理权,并且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北京张某经过120次极限训练,从80米高空正在 飞行的飞机中蹦极,欲申报世界记录。飞行前与家人告别,写下遗书,后来才知道自己申报的是“基尼斯”,而非“吉尼斯”,其英文的Guinness是世界驰名商标,并且申报“吉尼斯”是不收费的。张某向上海浦东法院起诉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法院判决张某败诉。法院查明,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隐瞒了其不是“吉尼斯”的真像,实际上“吉尼斯”,在中国的唯一的代理机构上14 辽宁“吉尼斯”,但被告不构成商业欺诈,因为原告与被告的合同是关于“基尼斯”世界记录的而不是“吉尼斯”。
问题:(1)、“基尼斯”与“吉尼斯”是否卫近似商标?
(2)、上海“基尼斯”大世界是否构成商标侵权?主张侵权赔偿者应当是谁?
(3)、张某能够获得法律救济吗?
案例八
南湖灯具厂98年4月1日向国家工商局的商标局申请“南湖”商标,98 年4月10日经审查认为“南湖”为县以上区划名称而驳回申请,98 年4月14日灯具厂收到驳回通知,此时,临县一灯具厂一直使用未注册的“南湖”商标。
问题:(1)、若灯具厂不服商标局的驳回决定,应当采取何种救济措施?采取措施的时间?
(2)、你认为复审的结果如何?
(3)、若复审结果维持了初审决定,不予公告,灯具厂应当采取救济措施是什么?若复审结果改变了初审决定,临县灯具厂能否再使用“南湖”商标?
案例九
A酒厂为了改善生产经营形象,拟推出一种新酒,新酒的名称取材于一著名的历史传说。为进行前期宣传工作,该厂发现著名画家王某曾就该历史传说创作的一幅画,正好可用于宣传品上,为推出的新酒宣传助阵。A厂在未征得王某同意,将该画印刷于宣传品上进行宣传。由于宣传策略对路,加上结合美好的历史传说和名画效应,该酒在附近几个省市销量很大。A厂就将该画作为外观设计向专利局申请了专利并取得了专利权。此后,画家王某对A酒厂提出侵权诉讼,要求A酒厂根据该种白酒的销量赔偿其经济损失200万元。后来,A酒厂与该画家庭外和解,画家同意A酒厂继续使用其画作为外观设计,A酒厂每年支付相应数额的使用费给该画家。在此之后,B酒厂看到此形势,将该画作为装潢的一部分,推出一种新酒,并准备将该画作为商标向中国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B酒厂的行为使A酒厂的产品销售受到一定的冲击。
问题:(1)A酒厂未征得许可使用该画,是否侵犯该画家的权利?为什么?(2)B酒厂是否侵犯A酒厂的权利,如果是那么侵犯了A酒厂的什么权利?(3)B酒厂能否将该画作为商标进行注册,《商标法》中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4)画家王某根据A酒厂的产品销量提出的200万元的赔偿要求,从数额上来看是否有法律上的依据,为什么?
(5)本案中涉及了哪几类知识产权,如何协调这几类知识产权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冲突。
四 商业秘密保护案例
甲公司主管新产品研发的总工程师李某,跳槽到本地的同业竞争对手乙公司。甲公司向法院起诉李某和乙公司共同侵犯其商业秘密。法院应甲公司申请进行证据保全,从乙公司的技术档案中发现了载有甲公司一系列新产品工艺配方等保密技术信息的软盘文件。庭审中,李某辩称,其从甲公司带至乙公司的这些保密技术信息从未在乙公司使用,乙公司尚未生产这些新产品,故其本人的行为不构成侵权。乙公司称其不知道李某带来的材料属于甲公司的商业秘密,不知者不怪,故乙公司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以上案情,请分析:
(1)李某的辩称是否成立?为什么?
(2)乙公司的辩称是否成立?为什么?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题(专利法部分)
案例一
(一)、基本案情
西农8号系某农林大学的两位教授培育的一代西瓜优良品种,因其为职务成果,1993年6月由该大学以一代杂种的育种方法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了方法发明专利申请,1996年获得专利授权.该专利的权利要求为:一种西瓜一代杂种的育种方法,其特征是以ww150为母本,以ww102为父本,配置成杂种一代新品种西农8号.该品种有高产优质抗病耐重差适应性强等突出特点,曾先后获得全国超金钟冠农西瓜优良品种评比金瓜杯等多种奖项.1996年又获国家科委等五部委授予的国家级新品种证书.1997年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中国专利局颁发的中国专利发明金奖.经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新增经济效益十亿元以上,成为国内最走俏,经济效益最佳的西瓜品种之一.15 1998年以来,某农林大学发现某省种子公司在市场销售标有西农8号子样的西瓜种子,而该种子公司并未获得其授权.在经调查取得确凿证据后,遂向某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该中级法院经过审理,认定专利侵权成立,责令被告赔偿原告方的经济损失,并登报声明,消除影响.(二)本案分析:
某农林大学在对西农8号的保护方面,申请了方法专利,后又对其产品的包装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并且均获得了专利权,应当说知识产权意识是比较强的.而对种子这类产品的知识产权发明,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所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还可以多一些知识产权保护的其他手段,如根据1997年3月20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规定,对于具有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和具备适用名称的植物新品种,经过申请,取得授权品种的地位,得到15到20年的品种专用权.对于像西农8号这样的知名商品,还可以申请注册商标,成为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在该案纠纷的处理上,也有值得研究的地方.尽管西农8号是用专利方法直接生产的产品,被告方未经授权经营该产品,应当构成专利侵权.但这样认定在法律上也有值得研究之处.我国专利法第11条规定,方法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可以延及用该方法所直接获得的产品,但这里是有前提条件的,其前他条件就是专利法另有规定者外.这里所谓的专利法另有规定,应当是专利法第25条规定的植物品种不授予专利权.西农8号是受专利法保护的专利方法,依法享有专利权.但作为直接用该方法所直接生产的西农8号并不享有专利法意义上的专利权.故某种子公司未经许可销售西农8号西瓜种子的行为不构成专利侵权.由于西农8号未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所以某种子公司的行为也不构成授权品种侵权.对于某种子公司这种违背商业活动中诚实信用原则损人利己的行为,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比较完备的今天,还是可以找到制裁的法律依据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规定,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簧,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簧,造成与他人的知名商品享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应属于一种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西农8号属于知名商品是明确的.某种子公司毫无掩饰地使用西农8号这一商品名称,侵犯了作为拥有者某农林大学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同样属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种认定与处理,与专利侵权的处理结果可以说是异曲同工,而又可以避免前一种处理方法可能碰到的法律障碍.案例 二
(一)、基本案情
李某研究开发了一无级变速的设备于1994年9月5日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了发明专利申请.王某也独立开发了与之大致相同的无级变速的设备,于1994年3月6日在机械工业部举办的技术会议上首次展出了该设备,并于1994年9月6日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了发明专利申请.法国人伊万,将其在法国研制的与李某,王某相同的设备于1994年9月4日向法国专利管理机关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后又于1995年9月4日向中国专利局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并提出优先权要求.李某的专利申请于1996年3月5日被专利局公开.试问,李某,王某,伊万三人的专利申请哪个具有新颖性,并说明理由.(二)本案分析
本案例涉及专利申请中丧失新颖性的例外情况,专利的抵触申请以及外国优先权的等方面的法律问题,目的在于考察对优惠期,抵触申请的构成,以及优先权日,优先权期法律规定的理解.王某的发明创造虽然在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技术会议上首次展出,在其后六个月内申请专利属于丧失新颖性的法定例外情况,其专利申请应当不丧失新颖性,但由于李某的申请先于王某,且李某的申请在王某的申请后公开,构成抵触申请,故王某的申请损失新颖性.法国人伊万在中国的专利申请虽然比李某的申请迟,但由于中,法两国均属于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成员国,伊万在法国的专利申请日1994年9月4日,在中国申请后又要求优先权,由于未过12个月的优先权期,所以其在中国的专利申请视为在1994年9月4日提出,较之李某的专利申请早一天,与李某的专利申请比较,伊万的专利申请有新颖性,但是由于该发明创造已由王某于1994年3月6日的展出而进入已有技术领域,故伊万的专利申请亦不具有新颖性.案例三
基本案情
张某在甲研究所任工程师期间,研究所安排其开发一种高压阀门产品,1994年10月5日张某退休时尚未完成此项产品的开发.退休后张某与乙工厂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由乙工厂协助张某继续完成此项产品的开发.产品开发成功后,乙工厂有制造该项产品的权利,专利申请权归张某.该产品开发成功后,张某于1995年10月5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得授权.甲研究所得知此情况后,以该产品系职务发明为由,要求张某与之签订专利权转让合同,张某怕影响与甲研究所的关系,遂签订了专利权转让合同,经过登记,公告,甲研究所成为该发明创造的专利权人.当乙工厂按张某开发的成果制造高压阀门产品,并进行广告宣传时,甲研究所遂向有关单位发送材料,声明该产品是其专利产品,阻止他人与乙工厂签订产品订货合同,乙工厂的生产受到16 严重的阻碍.在此情况下,乙工厂遂向法院起诉,以与张某签订的协议为依据,认为其享有该产品的生产权,甲研究所的诋毁宣传,给其造成损失,要求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甲研究所提起反诉,主张该产品是其专利产品,乙工厂应当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需要思考的问题:
1,该高压阀门产品的发明属于职务发明创造还是非职务发明创造?
2,张某就该高压阀门产品与乙工厂签订的合同的效力? 3,张某与甲研究所所签订的专利权转让合同的效力?
4,乙工厂以甲研究所对实施不正当竞争能否成立?
5,甲研究所的反诉能否成立?
(二)本案分析
本案例意在考察对离退休人员所作出的发明创造,如何确定其为职务发明创造还是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法律规定的掌握情况.张某与乙工厂签订的合同虽然是在其退休之后,但由于系在其退休后一年时间之内,而合同所涉及的标的又是张某在职期间尚未完成的产品开发任务,所涉及的成果应当属于职务发明创造,作为完成者本人无权以此与他人签订合同,所以,张某与乙工厂签订的合同应为无效.张某不应享有对该技术成果的专利申请权,其申请权应由研究所享有.而该案中的现实情况是张某已经申请了专利,并且获得了专利权,成为了专利权人.研究所应当与张某通过专利纠纷诉讼,以解决其专利权争议.可是研究所却采取与张某签订专利权转让合同这种形式,在合同签订中存在胁迫的情况,按当时的<<经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采取胁迫的手段所签订的合同应为无效,可这一无效的合同却导致了一个专利权回归的结果,所以也就无需再考虑这份专利权转让合同的效力.正因为研究所系该产品的合法的专利权人,而乙工厂与张某所签订的合同无效,所以研究所撒发材料,说明正确情况的行为,构不成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规定的商业诋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法院应驳回乙工厂的起诉.因研究所系这一产品的合法专利权人,所以其反诉要求法院应予以支持.案例四
(一)、基本案情
王某通过邮寄的方式将其一项发明创造于1996年2月的一天向中国专利局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邮戳上的日期无法辨认,专利局收到申请文件的日期为1996年2月29日,后该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被授权,假定在2006年3月1日,该专利权人发现他人未经其许可制造该专利产品,专利权人能否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二)、案例分析
结论是专利权人不能追究制造该产品者的侵权责任,原因是该产品虽然原来是专利产品,但因其已超过专利保护期限,原专利权人已不再对其享有垄断权.本问题意在考察专利权的有效期限从何时开设计算,以及实用新型专利权的终止时间.按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一般专利权的有效期限从申请日起计算.该专利申请虽是通过邮寄的方式提出的专利申请,但因为邮戳上的日期无法辨认,所以其专利申请应当按专利局实际收到的日期计算,即该专利申请的日期为1996年2月29日,后该申请被批准为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权即从1996年2月29日起计算,按实用新型专利权10年的保护期限,起终止期限应为2006年2月29日,即2006年2月底,可是因为虽然1996年为闰年,2月是29日,但2006年并非闰年,2月只有28日,所以该专利权的终止期限只能是2006年2月28日,他人制造该产品的时间是2006年3月1日,已超过了该专利权的保护期限,虽然未经许可,此种行为依法并不侵权
案例五
甲研究所将其研究开发的长寿命阴极于1984年某月某日在一家全国性的报纸上进行广告宣传,仅声明该产品可以显著延长彩色显像管的寿命,别无其他文字表明该产品的构造等,1985年中国专利法生效后,该研究所就公开的这一产品申请专利能否获得批准? 案例六
一乡镇企业在某技术市场购买了一套有关生产花粉营养品的技术资料,因无法按其生产出花粉产品,遂与某大学签订了一份技术合同.合同约定,该乡镇企业提供经费与报酬外,并提供2公斤花粉作为原料,派遣3名仅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员协助研究开发工作,对于开发出的成果如何申请专利合同未作约定.该大学由一名专业为化学的副教授与一名具有中级职称的实验员进行开发工作,历经半年时间用化学方法开发出了数种峰花粉精产品,后该大学就峰花粉精提取分离技术单独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了专利申请.乡镇企业得知此事后,要求作为共同发明人与某大学共同就此项技术申请专利.试问乡镇企业的这种要求能否依法给予支持? 案例七 某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研制的高氧医用液体治疗仪,使氧气溶解入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溶液中,通过静脉输注高氧液体,治疗各种急慢性缺血缺氧疾病,被称为“液体高压氧仓”,必要技术特征是通过一个量子溶氧发生器将氧气液化,对于严重烧伤后的缺氧和抗SARS给氧的新渠道。在2003年获得发明专利。专利权人发现成都、吉林等地的医院使用的产品和自己研制的专利产品实质特征相同(通过量子溶氧发生器将氧气液化的原理),只是溶氧的出气部位不同,专利产品的溶氧出气口设在溶氧发生器的侧面,行为人的产品溶氧出气口在溶氧发生器的后面。
问题:
1、行为人是否构成侵权?判定侵权的原则是什么?侵犯专利权的何种权利?
2、专利权人应当采取何种救济措施?权利人应当采取的临时保护措施有哪些?
3、该案件的管辖法院是哪里?原告在诉讼中应当采取的策略有 哪些?
4、在专利侵权案件中,被告的抗辩事由一般 有哪些?
案例八
李某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为“改变螺纹钢产品形态’, 申请人指出:现有的螺纹钢产品为9米、12米两种规格长度的,该申请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具体工程的需求将规格化的螺纹钢变为工程所需求的不同长度的规格的螺纹钢,即定向生产定向销售。将螺纹钢生产的无方向化销售模式改变为定向性产品销售方式。国家专利局驳回其申请并通知李某,李某不服。
问题:
1、请分析国家专利局驳回申请的理由。
2、李某对驳回申请不服,可以采取何种救济措施?
案例九
1998年刘某向国家专利局提交了“全封闭式环形列车摩擦动力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为98101009。7,其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增加摩擦力或摩擦力矩来提高输出功率,是一种能量增大装置。国家专利局驳回其申请,刘某不服。向专利局复审委员会提出复审,复审委维持了专利局的决定。刘某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其诉讼请求被一审法院驳回,刘某提起上诉,二审法院驳回其上诉请求,维持了一审判决。
问题:
1、国家专利局的驳回决定是否正确?、刘某应当采取哪些救济措施?如果向法院起诉,向哪个法院起诉,被告是谁?
3、链接案例:有人申请一项发明专利,他主张发明的核心内容是:给轮船一个驱动力,使之启动,产生波浪,波浪通过该发明人的发明的一种设备可以发电,产生的电能一方面可使轮船继续前进,又可供轮船上使用,如照明等,这样轮船可不停的行走,电能也可源源不断的产生。请问:这样的发明能否批准专利,为什么?
案例十
甲厂1996年研制出一种N型高压开关,于1997年1月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1998年5月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权。乙厂也于1996年7月自行研制出这种N型高压开关。乙厂在1996年底前已生产了80台N型高压开关,1997年3月开始在市场销售。1997年乙厂又生产了70台N型高压开关。1998年初,甲厂发现乙厂销售行为后,经与乙厂交涉无果,遂向法院起诉保护其专利权。但乙厂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侵权,请求法院确认其行为合法并驳回甲厂的诉讼请求。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以下问题:
(1)、甲厂被授权的专利可能是何种?
(2)、乙厂请求法院确认的是何种权利?
(3)乙厂主张不构成侵犯甲厂专利权的主张能否成立?为什么?
(4)、若乙厂还继续生产N型高压开关,并在质量上与甲厂竞争,那么乙厂应当采取哪些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5)、假设乙厂请求宣告甲厂的专利权无效,应在何时、以及何种理由、向谁提出?若甲厂对无效宣告的决定不服,应采取何种救济措施?
(6)、若甲厂授权专利时,还要求了外国专利权,甲厂当时应当履行的手续有哪些?
案例十一
西安市李某等三人发明了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并取得专利权。他们发现有 两家造纸厂未经许可,使用其专利产品,但不知是谁生产制造的,于是李某等权利人只能与使用人交涉,并想在使用人处获得证据,但使用人禁止其进入生产场地来取得证据。
问题:(1)、按照我国专利法规定,权利人在向法院起诉前如何保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
(2)、该案件的管辖法院是哪里?
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刘某于2004年5月完成的小说新作《田野新传》,与著名作家赵某于2003年创作并在《新火花》杂志上发表的作品基本相同。2004年赵某在《作家新秀》杂志第5期上发现刘某德的作品后,便认为刘某的作品是对其作品的抄袭,于是就此与刘某交涉。请问:刘某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答:独创性是衡量作品能否依法产生著作权的实质条件,即只有具有独创性的作品才能依法产生著作权,受法律保护。因此刘某维护自己权利的措施主要是举证证明作品是自己独立创作完成的。按照我国著作权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刘某至少要证明以下情形中的一种:第一,自己的作品虽然在赵某的作品之后发表,但却创作完成在先。这一主张若能成立,刘某的权利就能得以最充分的维护。第二,虽然自己的作品创作、发表都在赵某之后,但若能举证证明自己从未见过赵某的作品,刘某的权利也能得到保障。第三,虽然自己的作品创作在后且发表在后,且刘某的确见过赵某的作品,但举证证明自己决没有抄袭、剽窃、复制赵某的作品,而只是自己使用与赵某在创作作品时所使用的相同创作源,或者相同的资料、相同的人物、相同的事件等,两作品的相同或者相似只是一种偶然或者巧合。如果这些证明均不能成立,那么,刘某的权利难以受得保护。从案情中看,刘某的行为已构成对赵某作品的抄袭,所以承担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责任。
第四章
案例分析
1.张力和王洪两人合作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太阳升起的时候》,2003年出版时,双方约定署名顺序为张力、王洪。2005年张力和王洪在原作的基础上共同修订准备出第二版。在该书付印之际王洪未经与张力协商,即通知出版社调整署名顺序,将自己署名为第一作者,张力为第二作者。图书出版后,张力见署名顺序被调换,便向法院起诉王洪侵犯了其署名权。请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判断王洪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张力的署名权并说明理由。
答:王洪的主张不能成立。其理由如下:(1)署名权,是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决定作者署名顺序,并不是该项权利所包含的内容。(2)王洪未经张力协商,擅自调整署名顺序,并没有取消张力的署名,故不侵犯张力的署名权。(3)张立署名在先王洪署名在后的顺序,是双方协商的结果。王洪未经与张力协商,擅自调整署名顺序,是一种违约行为。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张力可以对王洪主张违约责任,但不能主张侵犯署名权的责任。
2.某电视台制片主任任某打算拍摄一部描写和平时期军人生活电视剧,邀请刘某担任导演。刘某负责撰写了电视剧的分镜头,并执导全剧三分之二时,因同制片主任任某在剧情发展上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制片主任任某将其赶出剧组,另请赵某担任导演完成余下的导演工作。不久该电视剧在该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刘某发现没有自己的署名,因此提出异议。问题:刘某是否应享有署名权,为什么?
答:刘某享有署名权。原因在于:我国《著作权法》第15条规定,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但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并有权按照与制片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结合本案,尽管刘某未完成全部电视剧的导演工作,但其对于由其导演的部分是享有署名权的。制片主任任某的行为已侵犯了他的权利,应当采取补救措施,依法维护刘某的署名权,并赔礼道歉。
第五章
案例分析
1.小说《爱与恨的边缘》的原件上只有汪洋一人的署名。试分析汪洋不是该作品作者的可能性。
答:我国《著作权法》第11条第4款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因此,在有相反证明的情况下,在作品原件或者复制件上以作者方式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能不是作者,而没有署名的人,可能是作者。因此,汪洋不是该作品作者的可能情况有:(1)真正的作者因疏忽大意,误将自己的姓名写成了“汪洋”,而且汪洋也不是其笔名、假名等;(2)真正的作者未曾在作品原件上署名,而汪洋是该作品原件的所有权人,于是擅自在该原件上以作者身份署上了自己的姓名;(3)此例所说的原件并不是该作品的真正原件,而是汪洋剽窃他人作品的原件,而后以作者身份在其剽窃件上署上了自己的姓名;(4)汪洋是该作品的实际创作者,但该作品是一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品,其作者应当是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但汪洋却以作者身份在该作品原件上署上了自己的姓名。
2.作家丁某写了一部反映深圳改革开放的纪实报告文学交顺风出版社出版,该出版社为该书配发了若干幅深圳改革开放时期的照片作为插图。在审定该书样稿时,丁某觉得照片能使作品增色,便未提出异议。图书投放市场后,摄影家赵某偶然发现这些照片均是自己过去发表的作品,而丁某和出版社在事前未征得他的同意,事后也未支付报酬,书中也没有将他署名为照片作者,故起诉丁某侵犯了其著作权。出版社承认侵权事实,愿承担相应责任。但是丁某称自己只是该书文字部分的作者,照片为出版社配发,与自己无关,故否认其侵权责任。试问丁某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法院是否可以将顺风出版社追加为第三人?
答:(1)丁某的理由不能成立,其行为构成了侵权。理由是:①赵某的照片作为摄影作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②丁某在自己出版的作品中使用了赵某的摄影作品而未征得赵某的同意,未向他支付报酬,也未给他署名,故侵犯其著作权。③丁某见出版社配发的照片有利于自己的作品,却未审查照片来源,放任侵权事实的发生,故其主观上有过错,应承担侵权责任。
(2)法院可以将出版社追加为无独立请求第三人,因为出版社的行为已经和丁某一起共同侵犯了赵某的著作权。与本案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所以法院应通知顺风出版社参加这一诉讼活动。
3.某市统计局由于日常数据统计事务较多,经该市某大学同意,邀请该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某帮助处理有关统计事务。在协助工作中,李某发现统计局的许多工作是相似的,而且每年都要做同样的统计工作。于是,李某着手研究,开发出用于该方面的统计工作的计算机软件程序,经试用,效果很好。该大学得知后,立即按照职务开发的软件以该大学为著作权人申请办理登记了软件著作权。市统计局认为,该软件系委托作品,且李某系在帮助工作中用该局的计算机设备开发出来的,其著作权应属于该统计局。李某认为,该软件的著作权应属于其本人。
问题:(1)该软件是职务开发作品还是非职务开发作品,还是委托开发作品?该软件的著作权应属于谁?
(2)软件著作权人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答:(1)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规定,公民在单位任职期间所开发的软件,是执行本职工作的结果,即针对本职工作中明确指定的开发目标所开发的,或者是从事本职工作活动所预见的结果或自然的结果,则该软件为职务开发作品,该软件的著作权属于该单位;如果公民所开发的软件如果不是执行本职工作的结果,并与开发者在单位中从事的工作内容毫无关系,且又未使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的,该软件应为非职务作品,其著作权应属于开发者自己。本案中,李某所开发的软件不是执行本职工作的结果,与其在大学从事的工作内容没有直接联系,又未使用该大学的物质技术条件,所以,不是职务开发作品。同时,李某与该市统计局没有委托开发合同,只是在该局帮助工作,该局并没有委托李某开发该类软件,而且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规定,即使受他人委托开发的软件,其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方和受托放在合同中约定,如无书面协议或协议没有明确约定的,其著作权属于受委托方。所以该软件既不是委托开发的作品,也不是职务开发作品,应是李某的非职务开发作品,其著作权属于李某。
(2)李某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一,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规定,李某可以请求国家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协调,如果协调不成,可以依法请求撤销该大学已办理的著作权登记。
第二,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关于“凡当事人以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提起诉讼的,经审查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无论其软件是否经过有关部门登记,人民法院均应予以受理”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控告该大学的侵权行为,请求人民法院维护其合法权益。
4.著名画家张某创作的一幅画作《荷花图》,在一次慈善拍卖会中卖给了赵某。后赵某应某展览馆的请求,将该幅画送到该展览馆展览。在展览中,某出版社见到此画,便于赵某协商并达成协议,约定由出版社将此画复制制成年历发行,赵某由此提成发行收入的15%。此年历发行后被张某发现,张某提出异议。
问题:(1)此画的著作权应属于谁所有?
(2)赵某能否将此画送去展览,能否将其复制制成年历发行并收取报酬,为什么?
答:(1)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美术作品的著作权属于作者。同时,根据《著作权法》第18条的规定,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所以,即使该幅作品的所有权属于赵某,但其著作权仍属于张某。(2)根据《著作权法》18条的规定,美术作品的原件所有权的转移后,原件的展览权归所有人享有。但是作品的著作权并未转移,作者是作品的著作权人。在本案中,赵某享有展览权,可以将画作送到展览馆去展览。但是无权将画作复制制成年历发行,因为他不是著作权人,不能享有著作权人的财产权利。赵某的行为已侵犯了张某的著作权,张某可依法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著作权。
第六章
案例分析
作者张某写了一个单口相声《单身汉的单身生活》,相声演员李某觉得这个段子很有吸引力将其在某晚会上表演,恰逢海天制作公司的录像师赵某在现场进行了录制。不久,海天制作公司与天地音像出版社就这个相声签署了出版合同,并由天地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一相声段子的VCD光盘。该光盘面世后不久,A市电视台发现该作品,遂将其在本台的娱乐节目中播放。节目播出不久,F市的电视台负责人恰巧看到这个节目觉得很好,于是就安排F市电视台转播了A市电视台播放的这个相声。
问题:依据所掌握的著作权和邻接权的知识,分析该案例中出现的著作权、表演者权、录制者权、广播电视组织权之间的关系。(提示:即不同的主体应如何做,才不会侵犯不同权利人的权利)
答:这几者属于顺位关系,一个行为可能要受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权利的控制。(1)相声演员李某使用作者张某的作品演出,要受到作者张某的著作权的控制,即应取得作者张某的许可并向其支付报酬;(2)海天制作公司将相声演员李某的表演录音录像,要受到相声演员李某的表演者权利和作者张某的著作权的控制,即应取得相声演员李某和作者张某的许可并向其支付报酬;(3)天地音像出版社将海天制作公司制作的录有相声演员李某的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复制发行,要受到海天制作公司的录制者权、相声演员李某的表演者权和作者张某的著作权的控制;即应取得海天制作公司、相声演员李某和作者张某的许可并向其支付报酬;(4)A市电视台播放海天制作公司制作的录有相声演员李某的表演的录像制品,耍受到海天制作公司的录制者权和作者张某的著作权控制.即应取得海天制作公司和作者张某的许可并向其支付报酬,但是不受相声演员李某的表演者权的控制;(5)F市电视台将A市电视台播放的海天制作公司制作的录有相声演员李某的表演的录像制品转播,要受到A市电视台的广播电机组织权、海天制作公司的录制者权和作者张某的著作权控制,即应取得A市电视台、海天制作公司和作者张某的许可并向其支付报酬。
第七章
案例分析
澳门著名作家林某就其刚完成的小说《澳门传奇》一书,2004年3月20日与大陆林田出版公司签订了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合同,该合同许可林田出版公司在大陆出版该书的中文简体版。该书于2004年6月10日出版后,大陆的清风出版社见该书销路很好,便私下印刷该书,在大陆市场发行销售。试结合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分析:
(1)著名作家林某能否再许可其他人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该书的中文简体版?林田出版公司能否再许可其他人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该书的中文版?
(2)林田出版公司能否以清风出版社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答:(1)林某和林田出版公司都无权再许可他人在大陆出版该书的中文简体版。因为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是指著作权人授权他人在一定的地域和期限内以特定的方式独占使用作品。著作权人发出专有许可证后,任何人(包括著作权人)都无权以许可证所列举的方式使用该作品。在著作权专有使用许可的条件下,被许可人是否有权将自己取得的专有使用权再向第三人发放专有许可证或一般使用许可证,应当以合同的约定为准。如果许可使用合同没有明示约定,则被许可人只能自己行使权利,不能再许可第三人行使。由于在本合同中,只规定由林田出版公司行使权利,所以林某和林田出版公司都无权再许可他人在中国大陆出版中文简体版。
(2)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在著作权许可使用中,被许可人对第三人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只有在著作权人许可的是著作权专有使用时,才能以自己的名义向侵权人提起诉讼,因为被许可人并不是著作权人。在本案中,林田出版公司与林某签订的恰恰是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合同,授予林田出版公司在大陆出版该书中文简体版的专有使用权。所以,清风出版社侵犯了该书中文版在大陆的专有出版权时,林田出版公司有权以清风出版社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八章
案例分析
2004年某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某应邀到该市某考研辅导班讲授政治课,该考研辅导班为了那些有事未能及时参加听课的同学能听到张某讲授的课程,在征得张某的同意并支付一定的报酬后,将其讲课内容录制到磁带上。由于张某讲授的内容针对性强,内容充实,所以很多学生都想要。为此,该考研辅导班自行决定根据磁带录制《2004考研经典讲义》,向本市考研学生销售,在扣除成本后,收支基本平衡,没有获利。张某发觉后,提出异议。
试根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分析该考研辅导班为教学目的、没有获利地发行《2004考研经典讲义》的行为是合理使用还是侵权行为?
答:本案中,考研辅导班擅自编制《2004考研经典讲义》,虽然没有获利,但是并未构成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而是侵犯教授张某著作权的行为。
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不用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制度。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12种合理使用的情况。其中第六种是关于教学使用的合理使用情况。但要构成此种合理使用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目的是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第二,方式是翻译或者少量复制,但不得出版发行;第三,作品性质是已经发表的作品。结合本案可以看到,辅导班的行为并未同时满足以上要件,因此不构成合理使用,而是侵权行为
第十二章
案例分析
李某经过多年潜心研究,配制出一种抗猪瘟的液态物质,命名为“猪瘟净”。李某与某生物制品厂签订一份技术开发合同。合同规定,由制品厂提供全部资金和场所,李某提供技术和药物制品,共同开发“猪瘟净”系列防止猪瘟的药品。实验分三批进行,第一批实验结果有效率为80%,但第二批和第三批的有效率只有10%--20%。
问:(1)“猪瘟净”能否获得发明专利?
(2)如果“猪瘟净”具有显著而稳定的疗效,能否将其申请为实用新型?
(1)答:不能。发明专利要求发明具有实用性,即该发明能够制造或者实用,并且能都产生积极效果。所谓积极效果,是指良好的经济此合社会效益。而“猪瘟净”的性能不稳定,缺乏显著而稳定的疗效,这样,“猪瘟净”便失去了实用性。
(2)答:不能。作为实用新型必须是针对有形产品,没有确定形状的产品是被排除在实用新型之外的。“猪瘟净”是一种液态物质,无固定形状可言,因而不能授予实用新型专利。
第十三章
案例分析
1.1989年7月12日张全乐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了名为“半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该专利于1990年6月27日公开,公告号CN2058549U。1990年11月26日张全乐、赵民安、郭卫红等5人共同向中国专利局提出“背负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发明专利申请。两个申请均是关于背负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构造,技术方案完全相同。专利局经实质审查后认定该申请不具有新颖性,于1992年11月21日做出驳回该申请的决定。张全乐不服,认为专利局认定其发明专利不具有新颖性所依据的对比文件是其自己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而根据专利法关于新颖性的规定,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故其自己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不能否定其发明专利的新颖性。
请问:张全乐的主张正确吗? 答:张全乐的主张不正确。丧失新颖性有4种情况:①出版物公开;②使用公开;③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④抵触申请。在前3种情况中出现的技术为现有技术,而抵触申请不同于现有技术。因为专利制度中的现有技术,是指在申请日以前已经以某种方式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公开的技术,而抵触申请在专利申请日之前并未公开,而是在专利申请日之后、公开日之前这一阶段公开。
本案中,张全乐的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内容在他提出发明专利申请日以前,已经作为现有技术公之于众,且CN2058549U所载明的内容与其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完全一致,已将其发明专利申请内容清楚、完整地予以披露,故专利局以此为对比文件否定该申请的新颖性的做法符合法律规定。
2.(案情据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04)一中行初字第652号改编)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1年3月7日授权公告的名称为“椅扶手”的00323606.4号外观设计专利权(即本专利),其申请日为2000年7月21日,专利权人为余某。其授权公告文本中公开了椅扶手的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后视图。2003年9月12日和2003年12月16日,吴某针对“椅扶手”的外观设计专利(简称本专利)以不符合专利法第23条为由,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并同时提交了下述证据:
(1)证据1是1999年6月出版的《国际广告》杂志,从该杂志的出版发行信息页上所记载的相关内容可以确定其属于《专利法》第23条所述出版物。证据1的第10页公开了一副照片,该照片的右下角记载了一椅扶手。吴某主张椅扶手的上部是产品的要部,并主张本案应运用要部判断的原则。《专利法》第23条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同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或者国内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不相同或不相近似,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冲突。根据《审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五章的规定:“如果被比外观设计的要部的外观与在先设计的相应部分的外观不相近似,则被比外观设计与在先设计不相近似。”
问:证据1能否证明本专利不符合《专利法》第23条的规定。
(2)证据2是浙江省安吉县公证处出具第977号公证书,该公证书后附有图片,在图片的最后一页标有“流涧计算机工作室制作于2000.5”字样。证据2可以证明2003年10月17日,该公证书所附图片已在毛利强与吴某之间交换。吴某认为,作为公开宣传的出版物,在宣传画册上型号为196的椅扶手与本专利的形状相近似,由此可以证明在本专利申请日前已有出版物公开发表。问:证据2能否支持吴某的无效理由?
(1)答:某些产品上存在这样的部位,其相对于其他部位明显容易引起一般消费者的注意,该部位称作该产品的“要部”。一般的,只有那些在使用状态下相对于其他部位对整体视觉效果影响明显强烈的部位可以作为判断的要部。原告吴某所称椅扶手的上部作为“要部”是缺乏事实根据。故本案采用整体观察、综合判断的原则进行相同或相近似判断。
所谓综合判断的原则是在全面考虑本专利的各视图视觉效果的情况下来确定是否与对比文件相同或相近似,而不是从本专利的部分或局部出发得出与在先设计是否相同或相近似的结论,也不能把本专利的某一部分分割开与对比文件进行相同或相近似性对比。由于证据1中公开的一种椅扶手只显示一个方向的上部视图,而没有反映该扶手的其他方向的视图,也不能确定该扶手下部的具体形状,因此,不能认定证据1所公开的椅扶手与本专利请求保护的椅扶手外观设计相同或相近似。
(2)答:不能。公证书后所附图片是否在本专利申请日(2000年7月21日)之前公开,该公证书没有确认。并且,所附图片系生产厂家自行印刷的宣传图片,并非正规出版发行的出版物,其公开日期不能仅以图片后所印年月而定。在没有其他相关证据证明的情况下,不能确认其公开日期,所以,仅凭证据2不能支持吴某的无效理由。
第十四章
案例分析
2003年7月28日,申请人杨某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了一份名为“自动鞋”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杨某在申请书中对该实用新型作了原理性说明,指出了设计指导思想。
(1)专利局的审查意见认为,该申请是一种还未完成的或者公开不充分的技术方案,不满足专利法的要求。
问:专利局对说明书的意见是否合理?
(2)2004年杨某针对专利局的审查意见,再次提交了修改文本。专利局认为修改后的文本仍没有克服同样的缺陷,驳回了该专利申请。杨某不服,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申请。
问:杨某的申请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吗?
(3)合议组认为,说明书文字部分的句子不通,同时也缺少对附图中公开的某些部件的说明,但两幅附图公开的结构是清楚的。对该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来说,通过图中所示的结构和文字说明,对说明书的理解不会存在问题。
问:该说明书满足专利法关于说明书的要求吗?
(1)答:合理。我国专利法规定,说明书应清楚完整,以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而该说明书没有给出任何完成这种构思的具体实施例。对于这样一种构思,仅按说明书披露的设计方向,需要再作一些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实施。因此,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法完成该实用新型。
(2)答:符合。复审申请权是专利申请人的一项重要权利。专利申请在审查后驳回,专利申请人可以借助复审权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3)答:满足。说明书的附图也是说明书的一部分。如果说明书中的文字语句表达有缺陷,但附图及对附图的说明很清楚,能使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能够通过他们的理解该发明创造的技术特征并能够据此加以实施,则可以认为,该说明书是满足专利法的规定的。
第十五章
案例分析
1.钱某与孙某为一项专利产品的共有人。2000年7月9日,孙某未经钱某同意,就与李某就该项发明专利签订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此后不久,李某将该项专利许可转让给周某实施,于是周某开始批量生产并在市场上销售。2001年7月5日吴某从周某处购进该专利产品,并转手销售。钱某在市场上发现了吴某出售的专利产品,将吴某告至法院。
请问:(1)孙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2)李某能否将该项专利再许可周某实施?(3)周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4)吴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1)答:孙某的行为构成侵权。因为孙某未经专利共有人钱某同意,擅自许可他人实施该共有专利,已构成对钱某权益的侵犯。
(2)答:李某不能将该项专利再许可周某实施。因为李某既不是专利权人,也没有得到专利权人允许其颁发分许可证的授权。
(3)答:周某的行为构成侵权。因为周某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了专利产品。
(4)答:专利法规定“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吴某的行为仍然是侵权行为,但可免除其赔偿责
2.被告王某系上海凯成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法定代表人。一九九六年五月二十八日,上海凯成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甲方)与原告朱某(乙方)签订《合作开发生产智能型玩具协议书》一份,其中约定:为保护双方利益产品投放的同时,由甲方出面申请专利,专利发明权归朱某。同年六月十四日,甲乙双方签订了《合作开发智能型玩具协议书补充备忘录》一份,其中约定:所有双方合作开发投产的产品,在投入市场的同时申办国内外专利,专利发明权归乙方所有,专利代理人为甲方,专利使用权为甲乙双方共有。同年八月二十一日,《金银花牌电子仿声六面画玩具专利申请书》中原告在“产品发明人”处签名,被告在“产品专利申请人”处签名。同月三十日,被告王某作为申请人、原告朱某作为设计人向中国专利局申请“电子仿声六面画玩具”实用新型专利。同年十月,原告写了一份“协议书”,称:“王某已出面申请其产品的专利,但发明权必须归朱某,申请人已有王某,必须立即加上朱某”。但该“协议书”因被告不同意,故未能履行。一九九七年九月二十日,该实用新型专利被授予专利权,专利权人为被告,设计人为原告,专利号ZL96230607.X。之后,原、被告双方发生争执,原告遂诉至本院。
问:原告王某要求将系争专利权予以归还的诉讼请求能否得到支持?
答:原告曾与案外人上海凯成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先后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及备忘录,双方约定专利权由上海凯成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出面申请,专利发明权归原告。但在实际申请专利过程中,专利申请书上“产品发明人”为原告。从原告在被告已申请专利之后所写的“协议书”来看,原告已知道被告作为申请人申请“电子仿声六面画玩具”专利,原告仅要求被告在专利申请人中加上原告,但该“协议书”因被告不同意,故未能履行。综上,原、被告均明确原告为专利设计人,被告为专利申请人,原告对被告申请专利应是明知的。因此,可以视为原告已将申请专利的权利转移给被告,被告作为“电子仿声六面画玩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人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并被授予专利权,故被告是该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合法所有者。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85条规定:“财产所有权合法转移后,一方翻悔的,不予支持„„”,因原告在处分了专利申请权之后翻悔,故其要求将系争专利权予以归还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3.赵某于1999年5月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同年9月赵某在市场上发现了侵犯其专利权的产品。生产厂家说此产品是该厂自行设计研究出来的,与赵某的专利产品并不完全相同。经对比发现,某生产厂家的产品除包括赵某专利产品的全部4个技术特征外,还有3项特有技术特征。请问:某生产厂家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
答:某生产厂家的行为已经构成侵权。因为: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在判断他人的实施行为是否构成专利侵权时,必须将被实施的对象与专利产品进行比较。若被实施的对象与专利的技术特征完全相同,或者其必要技术特征相同,或者多于专利的技术特征,即构成侵权。
本案中,某生产厂家的产品在技术特征上,包含赵某专利的全部技术特征在内,因此,其行为已落入赵某的专利权保护范围之内,构成对赵某专利的侵权。
第十六章
案例分析
1991年9月,张克旭从北京大学调入思达尔公司,在 1991年至1994年间,张克旭在思达尔公司负责叶面肥的制作方法的研制。1994年6月思达尔公司委托津安公司进行该肥料的大田试验,之后津安公司与延津县的农户签订了协议书,约定由津安公司负责高效棉花增果灵试验,负责施肥、施药等,并对农作物喷施该农药的生长情况做了观察记录。1994年11月14日张克旭申请了名称为“一种液体植物叶面肥料及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发明人张克旭、毛宗祺、葛树丰。张克旭称毛和葛两人在1991年9月之前帮助进行过水解毛发的工作。张克旭把在延津县的大田试验情况作为实施例写入了专利申请文件。
原告思达尔公司诉称:张克旭等人是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故请求法院判令该专利申请权属于思达尔公司,我公司同意与津安公司共享该专利申请权。
原告津安公司诉称:“一种液体植物叶面肥料及制备方法”的专利申请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全部由我公司完成。故请求该专利申请权归我公司与思达尔公司共有。
被告张克旭辩称:我在北京大学工作期间就开始从事高效棉铃宝的研究开发,该技术方案形成于1991年4月(庭审中未能提供相关证据),到1994年间主要是推广实施,进行试验。在研制过程中思达尔公司未提供过任何资金,津安公司只是进行大田试验,与叶面肥的研制没有任何关系,该发明不是职务发明。恳请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法院查明,水解毛发是张克旭到达思达尔公司之前进行的试验,是该发明中的一个步骤,且是公知技术。
请问:(1)“一种液体植物叶面肥料及制备方法”是职务发明吗?
(2)毛宗祺和葛树丰二人具有发明人身份吗?
(3)津安公司与思达尔公司是共同发明人吗?
(1)答:思达尔公司与张克旭之间的诉讼实质是职务发明创造与非职务发明创造之争,确定技术方案是否是职务发明创造,就应审查其是否为该技术方案的研制下达过任务或提供过主要的物质条件,发明人是否是在本职工作中做出的发明创造等。张克旭提出该技术方案完成于到达思达尔公司之前,以此主张非职务发明创造,但被告未充分的证据证明他的主张。在没有其他证据相佐证的情况下,技术方案的完成日最迟可推定为专利申请日,而1991年9月至1994年11月专利申请日这一期间内,张克旭就职于思达尔公司负责产品开发;而且在该期间张克旭的主要工作成果是完成该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的研制,据此认定该发明是执行本职工作的结果。
(2)答:确认该发明是职务发明创造的同时,就自然排除了毛宗祺和葛树丰的发明人的资格,因为张克旭举证早在到思达尔公司之前就与毛、葛二人进行过水解毛发的试验。
如果经审理认为水解毛发在该发明中是有突出贡献的一个构思,那么不仅不能排除毛、葛二人的发明人资格,而且该发明的专利申请权应当归属于张克旭,因为水解毛发是张克旭到达思达尔公司之前进行的试验,但由于认定了水解毛发仅仅是该发明中的一个步骤,且是公知技术,才确认了棉铃宝的发明构思主要是在思达尔公司完成的,自然也就否定了毛、葛二人的发明人身份。
(3)答:延津县所做的并不是技术方案的优选,而是化学产品产生以后直接在大田上的测试结果,与技术方案的完成无关。据此可以认定,津安公司不是该技术方案的完成人,也不是共同完成人。
第十七章
案例分析
(案情据最高院(2005)民三提字第1号《民事判决书》改编)
1999年10月13日,“混凝土薄壁筒体构件”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专利权人为王某。2001年,仁达厂与王某及其授权的立信建材公司签订独占实施许可合同,并规定因该专利产品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法律问题由仁达厂独自处理。
该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一种混凝土薄壁筒体构件,它由筒管和封闭筒管两端管口的筒底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底以至少二层以上的玻璃纤维布叠合而成,各层玻璃纤维布之间由一层硫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或铁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相粘接,筒底两侧板面亦分别覆盖有一层硫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或铁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同样,所述筒管以至少二层以上的玻璃纤维布筒叠套而成,各层玻璃纤维布筒之间由一层硫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或铁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相粘接,筒管内腔表面与外柱面亦分别覆盖有一层硫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或铁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
2002年初,仁达厂发现新益公司生产与专利相类似的产品并投入市场。该产品的主要技术特征为:筒管由一层玻璃纤维布夹在两层水泥无机胶凝材料中,封闭筒管两端的筒底亦由水泥无机胶凝材料构成,其中没有玻璃纤维布。与涉案专利相比,新益公司的被控侵权产品的筒管部分少一层玻璃纤维布,筒底部分没有玻璃纤维布。
在专利申请日前,耐碱玻璃纤维布已经在我国得以应用。
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新益公司的被控侵权产品与涉案专利虽有不同,但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被控侵权产品在手段、功能和效果上,与涉案专利基本相同,构成等同侵权。判决新益公司停止侵权、赔偿损失,并赔礼道歉。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一审法院判定等同侵权成立,并无不当。
请问:(1)筒底壁层结构是否是专利的必要技术特征?
(2)被控侵权产品筒管部分在水泥无机胶凝材料中夹有一层玻璃纤维布是否属于与专利相应技术特征的等同特征?
(3)仁达厂认为,随着玻璃纤维布技术的进步,专利申请后采用一层玻璃纤维布就能实现专利的发明目的。专利申请时,只有非耐碱玻璃纤维布的标准,1999年颁布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标准后,才有正式的耐碱玻璃纤维布被使用。耐碱玻璃纤维布抗腐蚀性好,所以筒管部分采用一层玻璃纤维布,就可以形成很好的筒体构件产品,达到与专利基本相同的功能、效果。因此,玻璃纤维布层数的选择多少,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联想到。所以,新益公司的产品属于等同替换。请问:仁达厂关于因玻璃纤维布技术进步导致等同侵权成立的主张是否成立?为什么?
(4)本案是否适用赔礼道歉的责任承担方式?
(5)仁达厂可以是否可以单独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答:首先,从权利要求书的撰写要求看,权利要求书应当清楚.简要地表述请求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书应当有独立权利要求。独立权利要求应当从整体上反映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记载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应当认为,凡是专利权人写入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都是必要技术特征,都不应当被忽略,而均应纳入技术特征对比之列。其次,从权利要求书的作用看,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权利要求书的作用是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即通过向公众表明构成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包括的全部技术特征,使公众能够清楚地知道实施何种行为会侵犯专利权,从而一方面为专利权人提供有效合理的保护,另一方面确保公众享有使用技术的自由。只有对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给予全面、充分的尊重,社会公众才不会因权利要求内容不可预见的变动而无所适从,从而保障法律权利的确定性,从根本上保证专利制度的正常运作和价值实现。本案专利权利要求书只有一项权利要求,即独立权利要求。该独立权利要求对筒底和筒管的壁层结构分别给予了明确记载。所以,专利筒底壁层结构是必要技术特征。
与专利筒底壁层结构该项必要技术特征相对比,被控侵权产品筒底的水泥无机胶凝材料中没有玻璃纤维布。显然,两者并不相同。又因被控侵权产品筒底的水泥无机胶凝材料中不夹玻璃纤维布,而专利筒底的水泥无机胶凝材料中间隔夹有至少二层以上的玻璃纤维布,两者不属于基本相同的手段,故亦不等同。仅被控侵权产品筒底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相应技术特征既不相同又不等同一点,就足以判定被控侵权产品没有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2)答: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由于本案专利权利要求书在叙述玻璃纤维布层数时,明确使用了“至少二层以上”这种界线非常清楚的限定词,说明书亦明确记载玻璃纤维布筒的套叠层“可以少到仅两层”,故在解释权利要求时,不应突破这一明确的限定条件。应当认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无法联想到仅含有一层玻璃纤维布或者不含玻璃纤维布仍然可以实现发明目的,故仅含有一层玻璃纤维布或者不含有玻璃纤维布的结构应被排除在专利权保护范围之外。否则,就等于从独立权利要求中删去了“至少二层以上”,导致专利权保护范围不合理的扩大,有损社会公众的利益。其次,本案专利中玻璃纤维布层数的不同,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数量的差别,而是对于筒体构件的抗压能力、内腔容积以及楼层重量具有不同的物理力学意义上的作用。筒管部分含有“至少二层以上”玻璃纤维布,在增强抗压能力、减轻楼层重量、增加内腔容积方面达到的技术效果应优于筒管部分仅含“一层”玻璃纤维布的效果。应当认为,仅含“一层”玻璃纤维布不能达到含有“至少二层以上”玻璃纤维布基本相同的效果,故被控侵权产品筒管部分在水泥无机胶凝材料中夹有一层玻璃纤维布不属于与专利相应技术特征的等同特征,更不是相同特征。因此,被控侵权产品亦没有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3)答:关于耐碱玻璃纤维布的问题,因耐碱玻璃纤维布早在专利申请日之前已出现,专利申请人对此应有预见,但在权利要求书中仍然使用了“至少二层以上玻璃纤维布”的措辞,故仁达厂关于因玻璃纤维布技术进步导致等同侵权成立的主张,不能成立。
(4)答:赔礼道歉,主要是针对人身利益和商业信誉受到损害的一种责任承担方式。而专利权主要是一种财产利益,故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一般不适用赔礼道歉。而一审法院在未有证据证明新益公司的行为造成仁达厂重大商誉损失的情况下,判令新益公司赔礼道歉,有所不妥。
(5)答:仁达厂是涉案专利在辽宁的独占实施许可合同的权利人,享有独占使用权。根据法律规定,独占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单独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且专利权人对此也有明确授权,故仁达厂可以单独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八章
案例分析
1.如皋酒厂地处如皋市如城镇,20世纪60年代初,如皋酒厂接管了地处如皋白蒲镇的如皋白蒲油米厂为其黄酒加工场。1981年10月,如皋酒厂申请注册了“水明楼”文字加图形商标,核准使用于黄酒等商品上。如皋酒厂生产的“水明楼牌白蒲黄酒”被国家轻工业部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1995年4月荣获“95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以后还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大奖。1995年3月,如皋酒厂利用原黄酒加工场出资成立了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营如皋白蒲黄酒厂(以下简称白蒲酒厂)。1997年,如皋酒厂又申请注册了“白蒲”外加菱形方框的组合商标,核准用于酒精饮料产品。同年,如皋酒厂将“水明楼”及“白蒲”两商标许可由白蒲酒厂使用。白蒲酒厂将“白蒲”商标用于坛装黄酒,将“水明楼”商标主要用于软包装黄酒,并在黄酒软包装袋的中间标有醒目的、字体大小相同的“白蒲黄酒”四个大字。
如皋市白蒲镇巨龙黄酒厂(以下简称巨龙酒厂)成立于2000年9月,经营范围为黄酒酿造,2001年5月开始生产软包装黄酒,使用未经注册的“驰龙”文字加图形的组合商标,软包装袋的中间同样标有醒目的、字体大小相同的“白蒲正宗黄酒”六个字。该产品于2001年7月被江苏省南通技术监督局评为“南通市质量信得过产品”。原告如皋酒厂认为被告巨龙酒厂未经许可在其生产的黄酒软包装上使用“白蒲”二字,侵犯了其拥有的“白蒲”商标专用权。由于被告的侵权行为使消费者发生误认和混淆,给原告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要求巨龙酒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5万元。而被告认为巨龙酒厂事实上位于如皋市白蒲镇,在其生产的黄酒软包装上标明“白蒲正宗黄酒”字样,本意在于表明该黄酒产于白蒲镇,且已通过南通市技术监督局的质量评定,是正宗合格的白蒲黄酒。巨龙酒厂并未侵犯原告的商标专用权,原告的主张缺乏法律依据,请求法院驳回原告如皋酒厂的诉讼请求。
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黄酒系白蒲地区的特产,具有独特的风味,有较长的生产历史。白蒲黄酒使用传统工艺酿制而成,这种工艺在原告接管原白蒲油米厂之前即已存在,并非原告如皋酒厂所独设,也并非仅为原告所掌握,应属于白蒲地区人们共有的无形财产,故被告在黄酒软包装袋子上标明“白蒲正宗黄酒” 是合法使用。被告使用“白蒲”二字仅是表明黄酒的产地来源,并未侵犯原告的注册商标专用权。
“白蒲”系地名,具有公用性特点,没有识别商品的显著性,原告的“白蒲”文字加图形的组合商标虽被核准注册,但原告不能阻止他人对“白蒲”这一地名的正当使用。被告巨龙酒厂亦未在其生产的同类商品黄酒上使用或近似使用该商标,而仅在生产的黄酒软包装标有“白蒲”字样。虽然与原告注册的“白蒲”商标的文字相同,但被告实际地处如皋市白蒲镇,有权标明其产品的地理来源;同时,被告也未将“白蒲”二字特定化,消费者不会因此而与原告的产品及其“白蒲“注册商标发生混淆。
综合上述情况,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巨龙酒厂在其生产的黄酒软包装上使用“白蒲”二字不构成对原告如皋酒厂的商标侵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28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如皋酒厂的诉讼请求。双方当事人均未提出上诉。
问:(1)“白蒲”能否作为商标使用?
(2)“白蒲正宗黄酒”是否侵犯商标权?
(3)“白蒲黄酒”是作为商标、货源标记,还是原产地名称使用?
答:(1)我国于2001年修订的《商标法》第10条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组成部分的除外;已经注册使用的地名商标继续有效。显然,《商标法》对于县级以下行政区划的地名作为商标使用没有做出限制性规定。本案中,如皋市白蒲镇仅属乡镇级行政区划,故“白蒲”商标并不违反我国现行的商标法。原告如皋酒厂依法享有“白蒲”注册商标的专用权。
(2)于2002年8月3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9条规定:“注册商标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或者含有地名,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常使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商标行政执法中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条也规定,“下列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图形的行为,不属于商标侵权行为:
(一)善意地使用自己的名称或者地址;
(二)善意地说明商品或者服务的特征或者属性,尤其是说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用途、地理来源、种类、价值及提供日期。”本案中,被告并无使用“白蒲”文字和图形作为商标的主观意图,而是使用自己未经注册的“驰龙”文字加图形的组合商标,同时,被告也并未将“白蒲”二字突出显示,客观上并不会给消费者造成误认和混淆。因此,被告使用“白蒲正宗黄酒”的标记不能视为侵犯商标权。
(3)货源标记和原产地名称与商标一样,都是表示商品来源的专用标记,其目的在于帮助消费者认牌购货,防止消费者误认。但是,就其基本功能来说,商标表明商品出自于何“人”,它与特定的个体生产经营者相联系;而货源标记或原产地名称表明商品出自于何“地”,它与特定的某类生产经营者相联系。
本案中,“白蒲”系如皋市一古镇,当地生产的黄酒使用传统工艺酿制而成,生产历史较长,白蒲黄酒长期以来被公认为白蒲的特产。原告白蒲酒厂在其生产的软包装黄酒上面标注“白蒲黄酒”,被告巨龙酒厂在其生产的软包装黄酒上面标注“白蒲正宗黄酒”,具有表明其商品来源的作用,在此“白蒲”二字应理解货源标记,而不是作为商标加以使用。只要某类商品真实地源自该地,其生产者一般都有权自由使用货源标记。因此,白蒲酒厂和巨龙酒厂均有权使用“白蒲”的标记。但白蒲黄酒只在如皋地区知名,如皋地区以外的人少有人知道这个产品。因此,原告白蒲酒厂生产的“白蒲”牌黄酒并不符合原产地名称的特征。
2.1992年4月,湖北省某文具厂在毛笔上,向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商标图形为加空心装饰的B字。商标局审查认为:以加空心装饰的B字作商标,尽管有所装饰,仍然是一个B字,并未构成独具特色的图形,缺乏显著特征,决定对文具厂的申请予以驳回。
问:商标局能否审定文具厂的B字商标? 答:本案涉及商标的显著特征问题。商标是区别不同商品来源的标志,显著特征是商标必须具备的条件。不具备显著特征,就没有区别作用(即独特性和可识别性),就不可以作为商标使用。倘若作为商标注册,就会造成与其他标志的混淆,影响消费者利益和第三者的利益。根据《商标法》第7条规定:”商标使用的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应当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审查商标是否具有显著特征有以下四个标准:(1)商标图案的设计不能过于简单,应区别于极其简单的符号。如以一条直线、一个字母这种符号或以极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商标图案的,缺乏显著性。(2)使用国家颁布的统一专用符号作商标的缺乏显著性。(3)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外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相同或近似的,缺乏显著性。(4)同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旗帜、徽记、名称或者和”红十字“等标志相同或近似的,缺乏显著性。本案中文具厂以B字母作商标申请注册,属于极具简单的符号,不具有显著特征,故驳回申请。
第十九章
案例分析
1.1996年底,做服装生意的许国端萌生了开办一家特色餐馆的念头。想到自己小名“齐齐”,自己做的餐饮生意是“吃”,便以“齐齐发”的谐音“778”作为自己餐厅的招牌。1998年8月,武汉市商标事务所根据申请,将‘778’注册餐饮服务类商标的申请送到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当年11月,国家商标局来函,称“778”图形及数字系通用字体,缺乏特殊性,易与市面上常用的数字组合“撞车”,否决了这项申请。针对国家商标局做出的决定,许国端和武汉市商标事务所决定申请复审。在请求国家商标局复审的材料中内容称:“申报的‘778及图’商标不是简单的普通印刷体的阿拉伯数字,从工艺美术图案的法则来看‘778及图’商标是一个适合图案,“778”三个阿拉伯数字经过宝相花卷草纹样的装饰,遵循了现代装饰美的法则。”武汉市商标事务所复审陈述的另一个理由是,“778及图”商标这种形式在中国不是首例,符合商标法“非普通字体的阿拉伯数字构成的商标,或者指定使用于不以数字做型号或货号的商品或服务上的阿拉伯数字上商标不受此限。”2001年4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下达终局裁定,批准“778”的商标申请。问:“778”能否获准商标注册?
答:本案的关键法律问题是商标注册的积极条件,即“778”数字及图形的组合是否符合商标的法定要素以及是否具有显著性,从而决定该标志能否获准注册。按照我国原有《商标法》的规定,商标的构成要素仅规定了文字、图形及其组合。于2001年10月27日修改通过的《商标法》完善了关于商标构成要素的规定,将商标构成要素
0标和证明商标从其本身的性质出发,有时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地名作为商标的组成部分,如涉及原产地名称的证明商标。2001年10月27日新修订的《商标法》进一步扩大了注册商标的保护范围,增加了关于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的保护的规定。根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第6条第2款的规定,以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注册的,其商品符合使用该地理标志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要求使用该证明商标,控制该证明商标的组织应当允许。以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注册的,其商品符合使用该地理标志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要求参加以该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注册的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应当依据其章程接纳为会员;不要求参加以该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注册的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的,也可以正当使用该地理标志,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无权禁止。
(4)对于在1993年《商标法》修订之前已经存在,并经过长期使用在消费者中产生一定识别性的地名商标,为了维护已有的经济秩序,新《商标法》规定,已经注册的使用地名的商标继续有效。如“青岛”牌啤酒,“北京”牌电视等。
3.1995年9月21日,原告冬冬宝床上用品厂有限公司于依法取得“水鸟”商标的注册,核定使用商品为第24类中的床罩及台罩、纺织品台布、枕套、垫子套、窗帘;被套、被子、座套、毛毯、床单、亚麻、围布(床、窗、门),注册有效期限为1995 年9月21日至2005年9月20日止。被告深圳市富安娜家饰保健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8月11日,经营范围为:生产经营床上用品、装饰布和衍缝制品(不含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产品)。1996年7月14日,被告取得第855400号商标注册证,注册商标为椭圆形花纹图案和文字组合,核定使用商品为第24类 即床单、床罩、被子、枕套、鸭绒被、帐帘、褥子。被告在其生产和销售的被子、被套及其外包装上标明了其注册商标。同时,被告还在其中部分被子、被芯的外包装袋上印上“ 水鸟被”字样,在招贴画上亦印有“水鸟被”字样,在产品的购物发票上标明“水鸟被”,在其产品的广告资料中亦使用了“水鸟被”字样。原告以被告侵犯商标权为由起诉至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销毁库存商品的所有侵权标记,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因此所受到的经济损失。被告辩称:“水鸟被”已成为许多厂家生产的轻柔纤维被的通用名称,原告不应当拥有“水鸟”注册商标的专有使用权;被告在自己生产销售的部分被子、被芯的外包装等使用“水鸟被”的字样,并非作为商标加以使用,仅仅说明此类商品的成分,并不构成侵犯原告的商标专用权;原告的诉讼请求缺乏法律依据,请求法院予以驳回。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水鸟”商标为原告的注册商标,该商标从核准注册之日起依法保护。其保护的范围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 用的商品为限。被告生产、销售的被子、被套与原告“水鸟”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属同一类商品。被告在其生产、销售的部分产品上虽然使用了自己的注册商标,但却又在产品的唛头及外包装上使用了原告注册的“水鸟”商标字样,将其作为商品的名称使用,该行为未经原告许可,且足以造成消费者误认,已构成对原告水鸟商标权的侵犯,遂做出责令被告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一审判决。被告不服,上诉至广东省高级法院,二审法院除对赔偿数额y依法做出相应变更以外,维持了一审判决的其他内容。
问:“水鸟被”是否为商品的通用名称?
答:本案一个争议的问题是“水鸟被”是否已经成为“被子”等商品的通用名称,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商品的通用名称属于商标相对禁止注册的情形,从而关系到原告能否合法地享有“水鸟”商标的专有权。根据商标法第11条规定,下列标志不得作为商标注册: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的;仅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缺乏显著特征的。上述标志除非经过长期使用取得可识别性,否则不能作为商标注册。对于已注册的商标,根据商标法第41条规定,由商标局予以撤销该注册商标;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也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事实上,本案中“水鸟”商标的取得可谓一波三折。早在1997年4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就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代理荣利床上用品限公司对原告注册的第767810号“水鸟”商标所提注册不当一案做出终局裁定。结论为:“水鸟”是对在水面 或水边栖息以及从水中捕取食物的鸟类的统称。以此作商标,在“被子”等商品上,没有直接表示该商品的主要原料等特点。目前,尚无证据证明“水鸟”一词已成为“被子”等商品 的通用名称,故第767810“水鸟”商标应予以维持注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则对商品通用名称的地域性问题重点作了阐述,认为在广东省范围内,近年来生 产轻柔纤维棉被的商家较多,有些厂家将此类被子称之为水鸟被,因而在广东地区一些消费者已产生认同,将此类被子称为水鸟被。但是还无证据显示消费者已普遍认为水鸟被是一类被子的名称。水鸟被究竟是何种被子,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其所指并不明确。况且,水鸟被是否属产品的通用名称,在认定时还不能局限于广东的市场情况。因为注册商标的效力是全国性的,而非地区性的,应当考虑全国范围的认同程度来判断。目前,还无证据可显示其他省市的消费者 也将某类被子统称为水鸟被的。因此,上诉人(原审被告)主张“水鸟”是被子的通用名称依据不足。由于上诉人在同种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并产生使消费者误认的后果,属于《商标法》第52条第(5)项所称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理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第二十章
案例分析
1.原告芳芳陶瓷厂于1993年2月28日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了”恒盛“图文组合商标,核定使用商品为第19类”瓷砖“。该厂将此注册商标使用于其所制造的瓷砖上。被告恒盛建材厂在芳芳陶瓷厂上述商标注册之前,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了企业名称登记。1998年10月26日,芳芳陶瓷厂以在市场上发现恒盛建材厂生产的磁砖及外包装上印有”恒盛“字样,以该行为侵犯了其商标专用权为理由,向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问:恒盛建材厂对其商号是否享有在先权利?恒盛建材厂行使商号权的行为是否侵犯芳芳陶瓷厂的注册商标专用权?
答:商号又称厂商名称,在我国的有关法律中,用”企业名称“一词。它是用于识别一家企业的营业与另一家企业的营业的标记,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当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产生冲突时,我国判定侵权所依据的法律规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52条第5项规定,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损害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下列行为属于商标法第52条第5项规定的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解决商标与企业名称中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条规定:处理商标与企业名称的混淆,应当适用维护公平竞争和保护在先合法权利人利益的原则。从上述规定可明确,当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两种权利发生冲突时,应当保护在先合法权利人的利益。这里应指出的是,发生冲突的是两种权利合法行使的情况。本案中恒盛建材厂虽然对其商号享有合法的在先权利,但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0条规定:企业的印章、银行帐户、牌匾、信笺所使用的名称应当与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相同,从事商业、公共饮食、服务等行业的企业名称牌匾可适当简化,但应当报登记主管机关备案。除此之外,在其他范围任何形式的改变使用均无依据,故恒盛建材厂在其产品的包装箱上标注”恒盛磁砖“,是对其企业名称的不适当使用。这种对在先权利的不适当行使侵犯芳芳陶瓷厂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2.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大连分公司依法注册了“向阳牌”商标,核定使用商品为成药、药酒、人参制品、梅花鹿茸片。20世纪70年代未,黑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黑土产公司)在出口人参蜂王浆时使用“向阳牌”商标。1984年,黑土产公司在美国获得“向阳牌”人参蜂王浆的商标注册。由于1985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曰公司大连分公司更名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辽宁省分公司(以下简称辽土产公司),“向阳牌”商标国内注册人也相应变更为辽土产公司。1986年,由于国家外贸体制改革,人参蜂王浆由哈尔滨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哈医保公司)专营,并由哈医保公司直接向黑土产公司接受转让在美国注册的“向阳牌”人参蜂王浆商标。1987年初,辽土产公司将在国内注册的“向阳牌”商标转让给辽宁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辽医保公司)。1987年3月,哈医保公司经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公司同意,将在美国注册的“向阳牌”人参蜂王浆商标转让给美国福马黎公司,期限为十年(1987年11月1日至1997年11月1日)。1989年10月,辽医保公司与哈医保公司签订 “向阳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约定:“向阳牌”商标属辽医保公司所有,辽医保公司许可哈医保公司使用“向阳牌”商标,期限为一年,至1990年10月1日止。合同签订后,哈医保公司使用“向阳牌”商标但未按约定支付使用费。合同期满后,双方就续订合同问题也未达成一致意见。辽医保公司认为哈医保公司、黑土产公司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于是起诉至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辽医保公司自1987年3月30日享有对在国内注册的“向阳牌”商标的专用权。由于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具有严格的地域性,黑土产公司在美国注册并转让“向阳牌”人参蜂王浆商标的行为,不构成对辽医保公司侵权。但哈医保公司在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期满后仍然使用“向阳牌”商标的行为构成对辽医保公司的侵权。但为了维护国家对外商业信誉,避免对外违约,遂判决:哈医保公司可在国内使用“向阳牌”商标至1997年11月1日,自1990年10月1日起,每年支付给辽医保公司商标使用费5000元人民币。辽医保公司不服判决,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认为,一审判决认定哈医保公司擅自使用辽医保公司”向阳牌”注册商标的行为构成侵权正确,但认定哈医保公司的侵权行为没有给辽医保公司造成经济损失不当,判决辽医保公司许可哈医保公司在国内使用“向阳牌”商标至1997年11月1日,亦无法律依据。辽医保公司上诉的部分理由成立,应依法予以支持。
问:“向阳牌”商标到底归谁享有?
答:本案争议的焦点之一是“向阳牌”商标到底归谁所有,这是认定本案被告是否构成商标侵权以及承担何种法律责任的关键。在本案错杂复杂的商标权利用关系中,与商标权属相关的两种利用方式即商标的转让和商标的使用许可,后者还涉及商标使用许可的两种类型,即普通使用许可和独占使用许可。不可否认,“向阳牌”商标的原始归属应当属于申请注册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大连分公司。由于历史原因,“向阳牌”商标为被告黑土产公司所使用,并由其申请在美国获得“向阳牌”商标注册。尽管双方没有签订商标的许可使用合同,但应当认为商标权主体并没有发生变更。同时,这种许可使用方式也不具有排他性,应当认定双方存在事实上的商标普通使用许可的法律关系。而根据商标权的地域性原则,依照美国法律产生的“向阳牌”商标权,也应当归申请人黑土产公司享有。1985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曰公司大连分公司更名为辽土产公司,“向阳牌”商标国内注册人也相应变更为辽土产公司。根据法律规定,此乃注册商标人名义发生变更,并非商标权主体的移转。后来,辽土产公司同时将在国内注册的“向阳牌”商标转让给辽医保公司。显然,辽土产公司丧失商标权,而由辽医保公司作为“向阳牌”商标在国内的合法所有人。1987年由于国家外贸经营体制的改革,人参蜂王浆的经营权转归哈医保公司,并在美国办理移交了黑土产公司在美国注册的“向阳牌”人参蜂王浆商标的手续。无可争辩的是,哈医保公司接受商标转让成为在美国注册的“向阳牌”商标新的所有人。但哈医保公司又将在“向阳牌”商标转让给美国福马黎公司的行为该如何认定?根据法院查明的有关合同内容来看,“在福马黎方不违反本协议书任何规定的前提下,福马黎方可以担任在美国经销本产品的独家进口商/经销商十年,从本协议书签字生效之日算起”。因此,哈医保公司与美国福马黎公司实际上签订的是为期10年的“向阳牌”商标独占许可使用合同,并没有发生商标权的转让。
综上,哈医保公司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商标许可使用费,构成违约;在合同期限届满仍然使用“向阳牌”商标的行为构成侵权,应当依法对辽医保公司承担违约和侵权的相应法律责任。黑土产公司和哈医保公司在美国申请注册并转让“向阳牌”商标的行为不构成对辽医保公司在国内“向阳牌”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其赔偿相应损的请求不能得到法院支持。
3.1991年3月10日,某省甲酒厂和乙酒厂同一天在同一种商品酒上,分别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提出A牌商标注册申请书。1991年3月19日,商标局依照《商标法》第18条和《商标法实施细则》第13条规定,函告该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通知两申请人提出A牌商标最初使用的证据。乙酒厂在4月1日给商标局的复函中只强调其商标在省内是申请在先的,并未提供出使用证明。甲酒厂于3月28日将其最早使用A牌商标日期的证明材料寄交商标局,根据该材料,甲酒厂早在1982年4月就已开始使用A牌商标,并且A牌白酒于1985年曾获该省优质产品奖。问:本案中应初步审定哪家酒厂的商标?
答:本案中商标局根据申请人的复函和提供的最早使用日期证明,初步审定甲酒厂的A牌商标,驳回乙酒厂的注册申请。本案涉及商标申请中的申请在先原则和使用在先原则。根据《商标法》第29条规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商标注册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的,初步审定并公告申请在先的商标;同一天申请的,初步审定并公告使用在先的商标,驳回其他人的申请,不予公告。”本案中甲酒厂与乙酒厂于同一天向商标局提出A牌商标注册申请,但甲酒厂使用在先,故而商标局初步审定并公告甲酒厂的申请。另外,如果双方同日使用或均未使用该商标,则根据《商标法实施细则》第19条规定,“同日使用或者均未使用的,各申请人可以自收到商标局通知之日起30日内自行协商,并将书面协议报送商标局;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局通知各申请人以抽签的方式确定一个申请人,驳回其他人的注册申请。商标局已经通知但申请人未参加抽签的,视为放弃申请,商标局应当书面通知未参加抽签的申请人。”
第二十一章
案例分析
1.张乐平先生创作的美术作品”漫画三毛形象系列“于1996年2月16日在上海市版权处予以登记(登记号为作登字09-96-F-002)。其所创作的大脑袋、圆鼻子、头上仅有三根毛的”三毛“漫画形象漫画的著作权在张乐平先生去世后由其配偶冯雏音以及张娓娓等七位子女继承。1996年初,原告冯雏音等人发现被告江苏三毛集团公司销售的产品上的商标中有”三毛“漫画形象,被告还将”三毛“漫画形象作为被告的企业形象在户外广告、职员名片、报刊、企业内部铭牌上使用。并得知,被告于1995年11月28日至1996年2月28日期间,共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申请38类标有”三毛“漫画形象的商标(已核准31类)。1996年4月15日,原告冯雏音等以侵犯著作权为由,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状告江苏三毛集团公司。
问:本案被告能否取得商标权?
答:(1)大脑袋、圆鼻子、头上长着三根毛的”三毛“漫画形象系已故作家张乐平生前创作,该作品著作权为张乐平所有。张乐平去世后,本案原告作为已故著作权人的继承人,享有在著作权保护期内该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其合法权益应依法保护。
(2)本案中,被告三毛集团的行为违反了《商标法》第31条关于“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的规定,侵犯了原告已经在先存在的著作权,因此自该商标注册之日起5年内,原告可以向商标评审委员会请求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根据《著作权法》第54条的规定:“著作权纠纷可以调解,也可以根据当事人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或者著作权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没有书面仲裁协议,也没有在著作权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本案中,原告并没有向商标评审委员会请求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但可以依法直接向三毛集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著作权侵权之诉,被告不能基于其侵权行为取得商标权。
2.上海振青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海斯鞋业分公司在第25类鞋商品上提出“格拉芙GRAF”商标的注册申请,却被商标局驳回。商标局驳回申请商标的主要理由是,申请商标“格拉芙GRAF”侵犯了他人姓名权。故依据修改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8条第一款第(9)项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第16条规定,予以驳回。申请人不服商标局的驳回决定,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申请复审。申请人认为:“格拉芙GRAF”作为一种姓氏,普遍存在于英语国家和拉丁语国家,尤其是后者。如果说姓名是有所指的话,那么姓氏是没有具体含义的,不存在侵权之说。因此请求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准予其商标注册申请。经评审,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认为:“格拉芙”是“GRAF”一词的中文译音。“GRAF”在德语中表示人物的姓氏,而不是姓名,“GRAF”作为常用的姓氏,并不特指某人。因此,以“格拉芙GRAF”申请商标并未侵犯他人姓名权,申请人的复审理由成立,可以准予申请商标初步审定。
问:本案中“格拉芙GRAF”为什么能够取得商标权?
答:《商标法》第9条规定:“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另外《商标法》第31条中也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本案的关键是如何认定“格拉芙GRAF”商标侵犯他人的姓名权。
姓名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决定、变更和使用其姓名的权利。姓名包括登记于户口簿上的正式姓名和艺名、笔名、雅号等非正式姓名。我国《民法通则》第99条第1款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由此决定了姓名权的主要内容包括:(1)姓名决定权,又称命名权,是指自然人决定采用何种姓、名及其组合的权利;(2)姓名变更权,又称姓名改动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依法改变自己姓或名的权利;(3)姓名使用权,是指自然人依法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它包括积极行使和消极行使两个方面。前者如在自己的物品、作品上标示自己的姓名,作为权利主体的标志;在特定的场合使用姓名,以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后者如在作品上不署名;为特定行为后,拒绝透露自己的姓名。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1)干涉,即针对他人姓名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以妨碍他人姓名权的行使;(2)盗用,即未经权利人的许可或者授权,擅自使用他人姓名实施有害于权利人或者社会的行为;(3)冒用,即冒充他人姓名进行活动。未经他人许可或者授权将他人姓名申请注册为商标侵害了该他人的姓名使用权,在性质上属于盗用他人姓名,这种行为也为《商标法》第9条和第31条所禁止。按照民法的一般原理,判断是否构成侵权的一个必备要件须有特定的损害发生,无损害即无责任。本案中,“GRAF”在德语中表示人物的姓氏,而不是具体的姓名,“格拉芙GRAF”作为一种姓氏,普遍存在于英语国家和拉丁语国家。如果说申请注册的商标侵犯特定人的姓名权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不能获得商标注册,那么由于姓氏则没有具体含义的,不存在侵权之说。因此,以常用姓氏“格拉芙GRAF”申请商标并未侵犯他人姓名权,可以准予申请商标初步审定。
3.2003年北宁市工商局经举报发现,深圳美利制衣有限公司授权许可北宁市第二服装厂使用的“美利”服装上,只标明了深圳美利制衣有限公司的地址名称,未标明商品真实的产地。
问:北宁市第二服装厂行为违反哪条法律规定?应依据哪条法律处理?如何处理?
答:(1)该企业行为违反《商标法》第40条第2款之规定处理,该款规定,经许可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必须在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上标明被许可人的名称和商品产地。
(2)应依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4条处理,该条规定,违反《商标法》第40条第2款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收缴其商标标识;商标标识与商品难以分离的,一并收缴、销毁
4.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华经济委员会(下称新华经委)开办的新华饮料厂是“南极”商标的合法所有人。1994年4月19日,新华经委任命承包人李秉君为新华饮料厂的法定代表人。同年4月27日,李秉君未向发包人新华经委申报,即以新华饮料厂名义与天津亚美保健品饮料有限公司(下称亚美公司)签订联营协议,许可亚美公司自该日起至1996年末使用“南极”注册商标。1994年10月20日,新华经委副主任李国福经新华经委授权,以新华饮料厂名义与天津兴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兴华公司)签订了“南极”注册商标转让协议,并依法办理了商标转让手续,有效期至2003年2月29日。同年11月6日,新华经委免去其新华饮料厂法定代表人职务,同时任命李国福为新华饮料厂法定代表人。1995年4月,兴华公司向亚美公司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要求亚美公司停止使用“南极”注册商标。亚美公司以兴华公司与新华饮料厂签订该商标的转让合同侵犯商标使用权为理由,向法院起诉要求兴华公司停止使用“南极”注册商标。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追加新华饮料厂为本案被告。问:在商标的许可使用期内,转让商标权的效力该如何认定?
答:本案中,新华饮料厂的法定代表人李秉君以新华饮料厂名义与亚美公司签订联营协议,许可亚美公司自该日起至1996年末使用“南极”注册商标虽然属于法定代表人的越权行为,但根据《合同法》第50条的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行为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所以,二审法院认定新华饮料厂与亚美公司签订的合同无效是值得商榷的。新华经委副主任李国福经新华经委授权,于1994年10月20日以新华饮料厂名义与兴华公司签订“南极”注册商标转让协议在形式上是合法有效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商标所有人在商标许可使用期限内又将同一商标进行转让,该行为的效力在实质上怎么认定?2002年10月16日公布实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商标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规定,注册商标的转让不影响转让前已经生效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效力,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该司法解释肯定了注册商标转让前合法订立的使用许可合同不能因为注册商标权人的变更而失效,应当依照合同的约定继续履行,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据此,除非亚美公司与新华饮料厂另有约定,新华饮料厂将“南极”商标依法转让给兴华公司后,原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的效力不受影响。也就是说,亚美公司的继续使用“南极”商标的行为不构成对兴华公司商标专用权的侵犯,相反应当继续维持原许可使用合同的效力。但亚美公司也没有权利阻止商标权的合法转让,不能主张新的商标权所有人(即兴华公司)侵犯其商标使用权。
5.重庆唐肥肠饮食文化有限公司依法注册了“唐”字及汉语拼音组成的商标,核定使用商品为猪肥肠、鸡肠、鸭肠、鹅肠。1998年12月29日,原告李红霞与重庆唐肥肠饮食文化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引进使用“重庆唐肥肠”注册商标、名称字号、肥肠系列特色菜品协议书》,约定由原告在克拉玛依市开设酒家,使用该公司的注册商标和名称字号“重庆唐肥肠酒楼”,使用期限一年,使用费6万元。该公司同时向原告出具了“独家代理”授权书。协议签订后,原告即开始在克拉玛依市经营“唐肥肠”系列菜品。但是,协议签订后,该协议未送交商标局备案,也未由商标局发出公告。1998年12月底,被告克拉玛依市聋哑学校综合服务部(下称综合服务部)也派人到重庆唐肥肠饮食文化有限公司学习“唐肥肠”系列菜品的制作工艺,并于1999年5月开始在克拉玛依市经营该系列菜品,还在其开办的南方大酒店门前竖起一块内容为“重庆肥肠宴引进唐肥肠系列菜品”的灯箱广告。该灯箱广告后于同年6月28日拆除。原告李红霞以克拉玛依市聋哑学校综合服务部侵犯其被许可的注册商标独家使用权为由,向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人民法院起诉。
问:未经备案的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生效吗?
答:我国原《商标法实施细则》第35条对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提交备案的时间,未备案的行政处罚等做出相应规定。违反此规定的,“由许可人或者被许可人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直至报请商标局撤销该注册商标。”这是法律规定的强制性要求,商标使用权的许可人和被许可人都不得违反。法院据此认为本案商标许可使用合同不合法,李红霞未能合法取得该商标的使用权。克拉玛依市聋哑学校综合服务部没有侵犯原告被许可的注册商标独家使用权。但应当注意的是,现行《商标法》及《商标法实施条例》虽也规定许可人和被许可人应当在许可合同签订之日起三个月内将合同副本报送商标局备案,但既没有规定存查和公告程序,也没有规定不报送备案应负的法律责任。将许可使用合同交送存查、报送备案,主要是为了他人查阅,起到公示的作用,是为了第三人的利益。未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报送备案的,只发生该合同被许可人取得的权利不能对抗第三人的效力,而不能导致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无效。
第二十二章
案例分析
1.河南省洛阳市举行洛阳牡丹节,某纺织厂设计了一种款式新颖的短衫,在牡丹节期间投放市场,销路很好,后来许多厂家相继仿制,对该纺织厂的产品销路影响很大。为了维护工厂的利益和把握市场前景,该厂于1994年6月10日向国家商标局提出“洛阳”牌商标的注册申请。在其申请注册期间,某服装厂仍继续生产与纺织厂样式完全相同的短衫,并使用了“洛阳”商标(仅文字相同,图案.字形均不相同)。纺织厂即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保护其商标专用权的申请。1994年7月2日,商标局驳回纺织厂的商标注册申请。纺织厂收到驳回通知后,很不服气,欲申请复议。同时,服装厂看到纺织厂没有取得注册商标,更无顾忌,继续进行生产。问:(1)商标局驳回纺织厂的商标注册申请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2)纺织厂收到驳回申请通知后,可否申请复议?(3)纺织厂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的保护权益请求是否应予受理?理由是什么?(4)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纺织厂的商标使用行为是否有权管理?应如何管理和规范?(5)服装厂在纺织厂的商标注册申请被驳回后是否可以继续生产带有该种商标的产品?为什么? 答:(1)驳回纺织厂的商标注册申请是正确的,因为《商标法》第8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已经注册的使用地名的商标继续有效”。“洛阳”牌显然是违反这一条规定的。地名之所以不宜作商标,原因是地名缺乏显著性,不利于消费者通过商标识别不同商品的来源,容易造成市场混乱,另外也违背国际惯例。所以我国《商标法》作了禁止性规定。在第8条中也作了例外性规定,即“地名具有其他含义的除外”。就是说,有些地名本身另有含义,如“凤凰”县,凤凰本身的意义是神话中的一种鸟名,它有预示吉祥美好的含义。那么,这类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划地名具有显著性,可以作为商标使用。
(2)纺织厂可以申请复议。对商标注册过程中及注册后发生的争议的处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商标评审委员会负责。本案中,纺织厂可否申请复议呢?根据《商标法》第21条的规定,对驳回申请、不予公告的商标,申请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15日内申请复议,由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终局决定。因此,就当事人享有权利方面来说,纺织厂有权申请复审,但因其使用的商标明显违反《商标法》的规定,他的请求不会得到法律的支持。
(3)不应受理。纺织厂在注册申请未获核准之前,并未取得商标专用权,法律对其商标不予保护,更何况其商标本身就违法,所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纺织厂的请求不予受理。
(4)纺织厂使用了商标法禁用的标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管理其使用行为,如禁止其使用,禁止其广告宣传,封存,收缴其商标标识等。在我国,商标注册以后,并不是排除了商标管理,而是商标管理的一部分。不论是注册商标,还是未注册商标,都须接受有关部门的管理。在本案中,因纺织厂用《商标法》禁用的标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禁止其使用,禁止其广告宣传,并有权封存或收缴其商标标识,责令限期改正,并可根据情节予以通报,处以罚款。
(5)不得继续使用。纺织厂的注册商标申请被驳回后,虽然纺织厂未取得商标专用权,但由于该商标本身违法,不仅纺织厂不得继续使用,服装厂继续使用也是违法的。
2.1994年6月9日,北京拓展科技公司(以下简称拓展公司)向商标局申请注册第31类(饲料类)商品“显合”商标,商标局于同年6月13日予以受理,并予以初审公告。1995年11月28日,四川安都企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安都公司)、拓展公司、王海军三方经协商后,签订了一份甲方为安都公司、乙方为拓展公司、担保人为王海军的协议书,约定:乙方向商标局提出撤销“显合”商标的注册申请,并在商标局批准撤销申请日前一日通知甲方;如不被商标局批准撤销,也可在甲方同意下,采取一次转让其使用权的方式办理,最终达到甲方对“显合”二字商标享有永久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甲方在乙方履行完成以上义务后,一次性支付给乙方15万元人民币。协议签订的次日,拓展公司即向商标局提出了撤销“显合”商标的注册申请,王海军亦向拓展公司出具了付款保证书。1996年2月27日,王海军受安都公司委托,以个人名义向商标局提出了对拓展公司申请“显合”商标注册的商标异议。1996年4月19日,商标局作出结案通知,因被异议人撤销对该商标的注册申请,经我局初步审定的825106号“显合”商标不予注册。拓展公司遂要求安都公司按协议约定支付补偿费15万元,未果。
问:(1)拓展公司与安都公司所签订的转让协议的标的是什么?
(2)超越经营范围的商标注册申请如何处理?
(3)拓展公司辩称,商标注册申请是否合法,只应由商标局审查认定,而非法院。对此,该案是否应由法院受理并对合同标的进行认定?
答:(1)从拓展公司与安都公司签订的协议,以及拓展公司向商标局申请撤销“显合”注册商标的行为看,该协议的目的实为拓展公司将申请“显合”二字商标的在先申请权进行了有偿转让,而这一行为的目的就是要拓展公司放弃对“显合”注册商标的在先申请权,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安都公司享有该注册商标的在先申请权。为此,在该协议中拓展公司、安都公司所追求的目标,是最终将“显合”注册商标的在先申请权转让给安都公司享有。因此本协议的标的是商标申请权的转让行为。(2)依照《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其注册商标转让给他人所有。但本案中拓展公司与安都公司签订的协议其标的是将商标申请权进行有偿转让,而拓展公司在申请“显合”商标注册申请时,其工商登记并无饲料类经营权,其申请注册第31类饲料类“显合”商标的行为,违反了《商标法实施细则》关于申报注册商标的商品不得超出核准或者登记的经营范围的规定,故该申请行为无效。因民事行为只有合法才受法律保护,为此,根据此无效申请行为而签订的商标申请权转让的“协议书”亦无效。原告所主张的债权是要求被告给付15万元的商标在先申请权转让费,因原告商标申请行为无效,被告不应该支付原告基于无效行为而要求得到的转让费。(3)本案原告提起的是合同所生之债之诉,而法律赋予了法院对合同效力认定的审判权,对合同效力的审查,又包括对合同标的审查,本案合同标的是商标申请权的转让行为,故人民法院对合同标的商标申请权的转让行为具有审判权。
第二十三章
案例分析
甲厂2001年以来生产土豆片、锅巴等小食品,使用“香脆”二字但未注册商标。现甲广决定提出“香脆”商标注册申请,使用商品仍为土豆片、锅巴。根据上述情况,请回答以下各题:
(1)该商标注册申请能否被核准?为什么?
(2)如果商标局驳回该注册申请,甲厂不服,应在何时向谁提出复审请求? 答:(1)不能。香脆二字直接说明了土豆片、锅巴的特点,违反商标法规定的禁用条款,或者不具有显著特征。(2)在收到商标局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复议申请。
第二十四章/同步练习/案例分析
宝洁公司创始于1905年,是“Tide”注册商标的所有人。早在1976年,“Tide”就在中国获准注册为商标,核定使用商品为“香皂、肥皂、洗剂及擦亮制剂”。自1997年开始,宝洁公司相继取得“Tide和汰渍”文字与图形组合商标以及2个不同中文字体的“汰渍”文字商标的专用权。在宝洁公司的投资努力和精心维护下,“tide”及“Tide/汰渍”商标已经家喻户晓。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宝洁公司制作了网上营销计划,并于1995年7月在国际互联网上注册了“域名。天地集团不服,上诉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称:一审法院超越职权将”tide“商标认定为驰名商标,自己并无侵犯被上诉人商标权和抢注域名的恶意。二审法院鉴于上诉人在二审中提出了新证据证明其在1993年就在其销售的产品上使用”tide“字样,认定其注册并使用”tide“域名有正当理由,并不构成对被上诉人商标权的侵犯,也不构成不正当竞争。由于本案纠纷已解决,已无必要认”tide“为驰名商标。故作出宝洁公司败诉的终审判决。问:(1)“tide”是否属于驰名商标?
(2)驰名商标的权利范围能否扩展到网络空间?
(3)域名抢注纠纷中如何认定恶意?
答:(1)本案焦点是:“tide”究竟是不是驰名商标?如果是驰名商标,根据《巴黎公约》对驰名商标的扩大化保护,被告的行为就构成对原告商标权的侵犯;如果不是,则不适用《巴黎公约》的扩大化保护,被告的行为不构成对原告商标权的侵犯,也不构成不正当竞争。一审法院认定“tide”商标是驰名商标,二审法院没有认定该商标是驰名商标。为什么两级法院对同一商标的认定会有如此的差距呢?我们认为,二审法院没有认定“tide”商标为驰名商标是恰当的。二审法院通过查明事实,认定上诉人早在1993年就在其销售的商品上使用了“tide”字样,应当认为上诉人与“tide”一词有联系,故其在1998年注册有正当理由,并不构成对原告商标权的侵犯,也不构成不正当竞争。至此,本案的纠纷已经解决,已无认定驰名商标的必要。
(2)2002年10月16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认定,“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域名,并且通过该域名进行相关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这一规定为网络环境下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护。
(3)域名注册人存在恶意是法院认定被告抢注行为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的主观要件。被告在一审中主张其注册并使用“”域名具有正当理由,“tide”是其企业名称“天地”汉语拼音“tiandi”的简化。然而,“tide”与“tiandi”无论在字形还是含义上都差距很大,被告的理由难免牵强。二审中,上诉人提出新的证据证明其早在1993年就在其出售的计算机产品上标志有“tide”字样。二审法院据此认为,上诉人与“tide”有联系,其注册使用“”域名有正当理由,不构成对原告商标权的侵犯和不正当竞争。
第二十五章
案例分析
1.香港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生产的金利来系列服装,是享誉全球的优质产品,早已在中国商标局对金利来商标进行注册。1992年4月,香港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发现中国国内市场上有商标为”金莉莱“的衬杉和领带,均有”注册商标“字样。金利来公司即致电商标局查询此事,商标局回复说没有金莉莱这一注册商标。金利来公司经仔细调查,发现标有金莉莱商标的衬衫和领带是由福建省宏华服装厂生产。1992年7月,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声称宏华服装厂侵犯其商标专用权,要求宏华服装厂停止侵害,赔偿金利来公司的经济损失。诉讼中,宏华服装厂辩称,本厂使用的商标为”金莉莱“,而金利来公司的商标为”金利来“,三个字中有两个字不同,不能称为对金利来公司商标权的侵犯。问:本案中宏华服装厂是否侵犯了香港金利来有限公司的商标专用权? 答:本案是一起商标侵权案。根据《商标法》第52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商标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本案中,”金莉莱“与”金利来“两商标所指定的商品属同类商品,商品名称同为三个汉字组成,且三个汉字读音完全相同,写法只有细微差别,极易在消费者中造成棍淆、误认。故而宏华服装厂使用金莉莱商标是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另外,宏华公司以未注册商标冒充注册商标的行为,也应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惩处。
2.建大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大公司)是”KENDA及圆圈标志图形“商标的注册人,商标注册证号为976436,核定使用商品为第12类,注册有效期限自1997年4月7日至2007年4月6日。1999年6月23日,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胶南分局根据原告建大公司的举报,在被告青岛泰发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泰发公司)一分厂,现场查获泰发公司生产带有”KENDA“商标字样的摩托车轮胎250-17型4773条,250-18型3150条,350-10型550条,共计8473条。带有”KENDA“字样的模具14套、印有”KENDA及圆圈标志图形“商标标识的胶带17卷以及印有”KENDA及圆圈标志图形“的商标标识800张。1999年8月27日该工商局作出处理决定:(1)责令立即停止商标侵权行为;(2)没收直接用于商标侵权的模具14套、商标标识800张、胶带17卷;(3)对已先行登记保存的冒牌轮胎在消除侵权商标后,方可销售;(4)罚款四点八万元。1999年8月27日,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城阳分局作出处罚决定,对为泰发公司生产加工模具的青岛前金橡胶模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金公司)罚款26250元,上缴国库。泰发公司系生产手推车、车轮和万向脚轮的专业厂家,有自己的品牌”泰发“牌。2000年8月10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4条、第118条、第13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3条、第37条、第38条第(1)项的规定,作出了(1999)青知初字第159号民事判决:
(1)被告泰发公司、前金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立即停止侵犯原告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2)被告泰发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60000元;
(3)被告泰发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向原告支付其为本案诉讼所支出的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17342元;
(4)被告前金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10000元;
(5)被告前金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向原告支付其为本案诉讼所支出的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3468元;
(6)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
问:如何判断相同与近似商标?
答:根据《商标法》第52条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在本案中,如何认定 “相同或近似商标”,关系到对被告行为进行定性。相同商标指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的商标,其文字、图形、字母、数字、颜色、三维标志及其组合相同。具体又分四种情况。一是商标的文字、图形等完全一样;二是商标的文字、图形不完全一样,但商标名称的读音相同;三是都是由数字组成的商标,只是文字或排列不同;四是组合要素完全一样的标志。近似商标则是指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的商标的文字、图形或数字、字母、颜色等要素的组合或读音基本相同,仅有一些细微的区别。一般地说,判断商标是否近似比是否相同困难得多,不过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一是从外观上判断。近似可以表现为文字的近似、图形的近似,如“大华”与“太华”牌、孔雀图样商标与凤凰图样商标。二是从读音上判断。如“燕”牌与“雁牌”,“雄狮”与“雄师”。三是从意义上判断,如“故宫”与“紫禁城”、“葵花”与“向阳花”等。也就是说,判断商标是否近似要考虑商标的文字、图形、读音、名称、所表达的含义等诸多因素。由于商标权人实际使用的商标与注册商标图样及组合不尽相同,在认定商标是否近似时应以注册商标图样为准。目前我国近似商标侵权问题相当突出,商标实务中能否正确地判定商标是否近似,是能否有力维护商标权人合法权益和商标管理秩序的重要一环。一般来说,判断近似商标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以一般消费者辨别力为准的原则。消费者是近似商标的判断主体,应以具有普通知识和经验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以普通的注意即能鉴别出来为准。第二,整体观察为主、主要部分比较为辅的原则。本案原告注册商标为”KENDA“加圆圈图形,可以看出字母”KENDA“在商标标识中占主要部分,而前金公司印制”KENDA“字样模具,与原告生产的产品相比较其商品的性能和功效是相同的,构成与原告的注册商标标识相似,所以前金公司称其所加工的模具只有字母无图形,与原告注册商标不相近似的抗辩理由应不予采纳。
3.慈溪市师桥欣佳儿童用品厂系经营儿童用品及电器配件的个体企业,为获取非法利润,多次生产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经查明,2002年10月至11月期间,先后生产假冒”SONY“、”maxell“、”KONICA“、”PHILIPS“、”TDK“及假冒”威宝“等注册商标的磁盘4.5万张,非法营业额9万元。经核实,”SONY“、”maxell“、”KONICA“、”PHILIPS“、”TDK“、”威宝“商标系日本索尼株式会社、日立麦克赛马尔株式会社、柯尼卡株式会社等8家企业在我国注册的商标,这些商标的核定使用商品均包括第9类”磁盘“等。当事人生产、销售上述商标的商品未经商标持有人许可。问:(1)该儿童用品厂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其依据什么?(2)工商机关应对其如何处理?
答:(1)该儿童用品厂的行为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其依据是《商标法》第52条之规定。
(2)工商机关依据《商标法》第53条之规定,责令该厂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同时,依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第52条之规定对该厂处以27万元以下罚款。
4.大磨坊公司于1991年1月由我国商标局核准注册取得了”大磨坊“注册商标专用权,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面包。1992的10月大磨坊公司与太阳城商场签订了为期3年代销协议,约定由太阳城商场设专柜出售面包,由大磨坊公司提供名、优、特、新的注册商标商品。1993年4月起,大磨坊公司停止向太阳城商场供货。同年6月大磨坊公司发现太阳城商场在大磨坊专柜上,仍在销售与其类似的面包,商品价签上注明产地大磨坊。大磨坊公司以侵害其商标专用权为由诉至法院。问:
(1)太阳城商场在大磨坊公司不供货时,仍在其大磨坊专柜销售商品价签上注明产地为”大磨坊“的面包,是否构成对大磨坊公司商标专用权的侵犯?为什么?
(2)大磨坊公司是否构成违约?(3)商标的使用方式与构成侵权有关吗?为什么?
答:(1)被告太阳城商场对大磨坊公司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2)大磨坊公司构成了对双方协议的违约。(3)商标的使用方式与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无关。因为商标权利人可以根据商品特点,自由选择注册商标的使用方式,他人无权干涉。
5.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东方学校未经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简称ETS).美国研究生入学管理委员会(简称GMAC)的同意大量复制、出版和发行ETS和GMAC分别享有著作权和商标权的TOEFL.GMAT考试试题。2001年1月,ETS和GMAC以新东方学校侵犯著作权和商标专用权为由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3年9月,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新东方学校侵犯ETS和GMAC的著作权和商标权,并判令赔偿1000余万元。2004年12月,北京市高级法院作出终审判决,维持新东方学校复制并且对外公开销售TOEFL试题的行为侵犯ETS著作权的认定,撤销新东方学校侵犯ETS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认定,判决新东方学校赔偿ETS经济损失374万元。
问:本案如何判断商标侵权与商标合理使用的界限?
答:商标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识别性,用以区分不同商品和服务的来源。商标法赋予商标权人排除他人妨碍其商标权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并非漫无边际的,其排除妨碍的范围仅限于禁止他人将商标用于标志商品来源的作用上,而不能禁止他人其他方面的使用。这既是对商标专用权的限制,也是区分商标侵权与合理使用的界限。本案二审法院认为虽然新东方学校在”TOEFL系列教材“、”TOEFL听力磁带上“突出使用了”TOEFL“字样,但新东方学校对”TOEFL"是在进行描述性或者叙述性的使用。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和强调出版物的内容与TOEFL考试有关,是为了便于读者知道出版物的内容,而不是为了表明出版物的来源,并不会造成读者对商品来源的误认和混淆。新东方学校对原告商标的使用属于对商标的叙述性合理使用的情形,因此不构成对原告商标权的侵犯。
6.2003年1月吉林市工商局检查中发现吉林市食品厂原有食品类注册商标“美月”因企业效益不好已转让给北京美月食品有限公司,未到商标局办理转让申请。
问:该企业行为违反了哪个法律规定?应依据哪个法律处理?如何处理?
答:(1)该企业行为违反《商标法》第44条规定,即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商标局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注册商标: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注册人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的;自行转让注册商标的;连续三年停止使用的。
(2)应依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第39条第1款之规定处理,该款规定,转让注册商标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签订转让协议,并共同向商标局提出申请。受让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3)应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报请商标局撤销其注册商标。
7.丹阳化工厂享有对“玉兔”图文商标和“玉兔”文字商标的所有权。2002年3月19日丹阳化工厂与丹阳市玉兔乳胶厂(下称乳胶厂)签订商标转让协议,并经国家商标局核准。双方约定乳胶厂许可丹阳化工厂继续享有上述商标的排他使用权,并由丹阳化工厂负责处理上述商标相关的所有事务,包括侵权争议的处理事务,所得归丹阳化工厂。五兔王胶水厂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获准注册 “玉虎”与“兔王”商标。2002年2月五兔王胶水厂在其生产销售的产品上组合使用其注册的“玉虎”、“兔王”商标,将其中“玉”和“兔”字故意放大,造成“玉兔”的视觉效果。丹阳化工厂以五兔王胶水厂侵犯商标权为由诉至法院。
问:五兔王胶水厂组合变形使用自己注册的“玉虎”、“兔王”商标是否侵犯“玉兔”商标专用权?
答:被告在与原告“玉兔”商标核准使用的类似商品上组合使用“玉虎”与“兔王”商标,并明显突出强化了玉虎和兔王商标中的“玉”与“兔”字形的排列,法院援引了民法的“禁止权利滥用”原理,认为被告的行为构成对“玉虎”与“兔王”商标的非正当使用,主观上具有使相关公众混淆的故意,客观上在整体结构上造成了与乳胶厂和丹阳化工厂知名商标“玉兔”几乎相同的强烈标识效果,已经给相关公众造成了混淆,使相关公众对所标识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认为五兔王胶水厂生产、销售的该类商品与乳胶厂和丹阳化工厂使用的玉兔商标所标识的商品存在某种特定的联系。五兔王胶水厂的上述行为系超过正当界限行使其权利,其主观恶意明显,构成权利滥用,侵犯了“玉兔”商标权。
第三十章
案例分析
122232425支付报酬,遂诉至中国法院。《饭后茶余》报辩称,《饭后茶余》报转载《休闲》杂志上的译文属于法定许可范围,只要向供稿人支付报酬即可,无须向S付酬。《休闲》杂志社辩称,S散文首先发表于国外,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且《休闲》杂志在译文上已署名S,尊重了作者人身权,杂志社只需向译者L付款即可。你认为二被告的抗辩是否成立。
4.著名歌唱家刘某于1971年被迫害致死,临终前将其回忆录手稿送给好友王某。该手稿扉页上写有“吾将不久于人世,仅以此绝笔赠吾挚友,望珍藏密室,令其永不面世”的字样。王某依遗嘱密藏之。1995年王某病故,其继承人王子-获得该手稿。1998年,王子将该手稿借给学者孙某,供其研究刘某生平时参考。王子在出借时声明“根据作者遗愿,手稿不得公诸于世”,孙某应允。1999年,孙某在征得刘某的继承人刘子的同意后,将手稿以内部资料的形式刊印400册,在一定范围内散发。
根据著作权法及其它法律的相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刘某在手稿扉页上题字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遗嘱,并不丧失著作权)
(2)王某对手稿是否享有著作权?为什么?(物权,并不享有著作权)(3)王子对该手稿是否享有著作权,为什么?(不享有)
(4)谁对手稿享有著作权,为什么?其中哪些著作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刘某及刘子,除发表权以外的人身权)
(5)刘子对手稿享有哪些权利,为什么?(著作权中的财产权)
孙某刊印手稿并在一定范围内散发是否侵权,侵犯了谁的什么权利,为什么?(刘某的发表权)3题.[参考答案](1)不成立
关键词:网络虚拟财产,物,物权属性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 网络游戏日益盛行, 网络信息、网络钱币、网络资源等构成了在网络中的极大财富, 网友们通常为之而“工作”, 为之而沉迷, 网络财产的多少往往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甚至可以为网友带来直接财富, 于是“网络虚拟财产”一词也频繁见诸于报端。同时由于黑客攻击、运营商随意停服等原因, 网络虚拟财产纠纷也随之而产生, 并越来越多, 从2003年李宏晨案到今年的《魔兽》50多日停服事件, 对网络游戏玩家权益的保护, 尤其是对游戏玩家的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目前中国法律上仍属于真空地带, 如何给网络虚拟财产定性以及如何保护网络虚拟财产在我国法律上还是一个肓点, 而前提问题是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
2007年3月16日, 我国《物权法》正式通过, 并未对网络虚拟财产做出规定。笔者认为, 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特殊的物, 其具有物权属性。
1 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
网络虚拟财产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一个新的概念, 一般认为最早是起源于网络bbs, 但真正产生是网络电脑游戏的出现, 在游戏中有可以存储的游戏账号、等级、装备等, 同时人们发现, 这些是可以进行现实交易的, 或要获得这些需要时间和金钱的投入, 于是人们开始将这些作为财产来看待。
关于什么是网络虚拟财产, 目前学界和实务界都没有统一的定义。学界目前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网络虚拟财产一般是指网民、游戏玩家在网络游戏中的账号及积累的“货币”、“装备”、“宠物”等“财产”;另一种观点认为, 网络虚拟财产是网络玩家在网络运营商所运营的虚拟架构世界环境中一切社会关系的客体。它存在于网络环境中, 能够为人所拥有和支配并且具有一定价值数字化、非物化的网络虚拟物, 主要包括网络游戏账号、游戏金币、虚拟装备以及网民的电子邮箱、网络寻呼等一系列的信息类产品。对于第一种观点笔者认为, 从主体上而言不够严密, 这些少了一个重要的主体即网络运营商, 对于外延而言, 并不是所有的网络游戏的账号、装备等都可以转让, 如果不具流通性, 这些财产也就没有研究的价值。笔者在目前没有统一定义, 也很难定义的情况下主要还是倾向于第二个观点, 归纳起来其主要特征有:虚拟性、合法性、价值性、流通性和限制性, 其中虚拟性和价值性是核心特征。
2 网络虚拟财产可以作为物权客体
网络虚拟财产作为物权客体的合理实质上就是网络虚拟财产是否为物权法上的物。罗马法认为:物, 在具体的的特定意义上, 实质外部世界的某一部分, 它在社会意识中是孤立的并被视为一个自在的经济实体。当然由于当时历史限制, 其所说的物为有体物, 但是随之社会的发展, 物权法中的物的范围处于扩大趋势, 在《法国民法典》中就提出了无体物的概念, 将电力、频道等纳入到物权法中, 通过物权法加以调整。当然由于网络虚拟财产的虚拟性, 其应为无体物, 无体物是指, 除有体物的权利之外的其他权利和利益, 如对股票、票据、债券等权利, 都可以称为无形财产。
我国物权法第二条“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 依照其规定”从这条看也包括无形财产, 而网络虚拟财产作为物权法客体无形财产, 其合理性在于其符合了物权法物的条件, 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和能够被人控制。当然从物权法的立法来看, 其核心是价值性, 理由在于:第一, 虽然一些网络虚拟财产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免费注册获得, 是网络游戏玩家在获得注册后通过长时间, 投入一定的精力甚至财力慢慢积累而产生, 虚拟财产是劳动价值的体现;第二, 玩家之所以要通过免费注册进入虚拟世界目的是在于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在当前社会的节奏快、压力大的情况下, 通过虚拟世界, 尤其是虚拟财产不断的积累, 可以在另一种层面实现自己的价值, 从而舒缓现实世界压力, 而网络虚拟财产享有和多少往往直接决定了个人的愉悦度, 因此其符合客体对主体的满足, 具有价值;第三, 部分的网络虚拟财产是通过购买游戏币、Q币的形式获得, 直接可以体现为现实的经济价值, 可以用金钱进行量化。另外, 网络游戏玩家可以在一定场合或直接联系的方式等进行网络虚拟财产的交易, 从而实现了网络虚拟财产与现在的联系, 具有流通性, 从而也体现了一定的经济价值, 在实践中QQ帐号的有偿转让、游戏装备转让等就是很好的证明。
当然有部分的学者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应是具有现实交易性, 对于不具现实交易性则不属于我们要讨论的虚拟财产。对此笔者不认同, 原因在于, 首先, 具有现实交易性与不具现实交易性是很难区分的;其次, 讨论物权属性不在于是否可以进行现实交易, 而是要保护主体的权益;第三, 价值性不是限于现实交易, 不进行现实交易不会影响其价值, 尤其对于网络木马等窃取网络虚拟财产则没有现实交易, 只要是人的劳动成果都要进行保护。因此, 只要是网络玩家通过注册并能够控制的帐号、装备等都为物权法的物, 都可作为物权的客体受物权法的保护。
3 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物权属性的意义
对网络虚拟财产赋予物权属性, 是具有现实意义, 主要体现为:
3.1 促进网络游戏发展的需要。
随着网络进一步普及, 网络产业成为社会一项重要的产业, 而且会进一步发展, 同网络有关的网络虚拟财产会越来越多, 为了使得网络游戏能够正常并进一步发展, 有必要赋予网络虚拟财产以物权属性, 明确界定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归属, 从而为网络虚拟财产所有者进行法律保护提供一个提前, “有恒持产有恒心”, 网络游戏玩家才会参与网络游戏, 网络运营商才会提高网络服务, 从而推动网络游戏以及相关的网络产业发展。
3.2 明确网络虚拟财产归属和解决相关纠纷的需要。
网络虚拟财产是由网络运营商通过网络游戏提供, 由网络玩家通过注册而获得, 并且网络虚拟财产的存在和流通是要借助网络运营商服务器, 因此我们需要首先要明确网络虚拟财产的归属, 是玩家还是运营商, 赋予网络虚拟财产以物权属于则可以很好的解决归属问题, 这是债权说不能很好解决的。同时赋予物权属性后, 明确网络虚拟财产属于网络游戏玩家, 对于发生盗号玩家就可以以此来恢复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占有, 对于运营商随意处分网络游戏玩家的虚拟财产的行为进行限制, 从而可以较好的处理相关纠纷, 使网络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 这对玩家和运营商都有利。
3.3 解决网络游戏相关侵权问题的需要。
网络侵权是一个新的问题, 但是如何保护网络游戏玩家的利益呢?笔者认为是可以借助民法相关规定, 运用民事侵权制度, 而我们在讨论民事侵权制度时, 首先要解决的是侵犯了什么“权”, 而且从民事侵权的构成来看, 这里的“权”应当是绝对权, 而属于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物权属性, 是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结合物权请求权制度, 当网络玩家的虚拟财产被盗号或因为其他原因受到侵害时, 就可以通过物权请求权的行使得以恢复, 因此在当前网络侵权越来越多的情况下, 赋予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物权属于是可以很好的解决网络侵权问题, 保护玩家以及相关主体的权益。
3.4 网络安全的需要。
在确认网络虚拟财产的归属和借助物权请求权制度, 从而使得网络虚拟财产处于一种有序的安全状态, 可以对一些不正当行为进行规制, 也就是网络处于安全状态, 尤其是在确认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物权属性后, 对于网络上一些黑客的窃取行为可以借助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4 网络虚拟财产物权属性的几个相关问题
4.1 网络虚拟财产的有限性问题。
涉及网络虚拟财产物权属性, 其中一个重要的存在分歧的问题是网络虚拟财产是否具有有限性, 笔者认为, 首先从物权的的分类来看就存在有期限的物权和无期限的物权之分, 当然有期限的物权主要是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无期限的主要是所有权, 是否存在期限性, 并不能直接决定是否为物权;其次, 网络虚拟财产是无期限的物权, 网络游戏玩家主要掌握了帐号, 在网络虚拟财产作为物权客体的物没有消灭前对其权限是无时间限制的。当然可能因为游戏停止运行或其他原因被取消帐号, 这只是物的期限性问题, 对于任何物都不是无时间限制的, 物会因为自然损耗、抛弃等原因而消灭, 同时物权由于客体也随之而消灭, 在这一点上网络虚拟财产同现实世界的物权是一致。
4.2 网络游戏运营商与游戏玩家的合同问题。
涉及网络虚拟财产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网络游戏运营商和网络游戏玩家的合同问题, 网络游戏玩家通常在阅读了运营商的有关网络游戏相关合同内容后而注册成为玩家, 而开始获得网络虚拟财产, 并在注册后进一步积累, 因此我们有必要来探讨合同性质的问题和对双方当事人的效力。笔者认为, 合同是由运营商单方面提供, 因此首先不能通过该合同来限制或剥夺游戏玩家的权利;其次, 游戏玩家在使用过程中应当遵守合同相关规定和国家法律的强行规定, 不得损害其他人或社会利益;第三,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合同对运营商的约束力, 笔者认为这里合同, 从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性角度来看, 其应是一个物权合同, 运营商应当严格遵守合同的规定, 并且在没有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是不能限制或剥夺玩家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权利的行使, 这同土地承包经营权产生的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十分类似。
4.3《物权法》对网络虚拟财产保护问题。
物权法一个重要原则是物权法定, 只有在物权法和相关的单行的法律明确规定情况下, 无形财产才能成为物权的客体, 而网络虚拟财产随着其产生和发展, 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一项重要的财产, 在物权法和相关的单行的法律中都没有明确规定其为物权的客体, 目前暂时还不能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 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又迫切的需要, 因此在物权法的适用过程中, 可以通过司法解释扩大法律的适用范围, 将网络虚拟财产纳入到物权法体系中来, 实现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确认和保护。
对网络虚拟财产赋予物权属性, 是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才能更好维护玩家和运营商双方的利益, 这也符合了物权法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利明, 尹飞, 程啸.中国物权法教程[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7.
[2]江平.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精解[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
[3]梁慧星, 唐陈华彬.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4]胡淑芳.论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及其法律困惑[J].安徽文学, 2008.
[5]汤恒俊, 陈明思.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J].江西社会科学, 2008, (11) .
[6]施凤芹.对“网络虚拟财产”问题的法律思考[J].河北法学, 2006 (3) .
【(二)物权法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物权法学习资料07-11
物权法复习题11-28
物权法司法考试真题10-27
物权法与担保法题库06-26
浅析物权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10-01
物权登记制度11-18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物权法时的讲话10-18
合同效力与物权效力11-12
论我国土地物权制度11-17
著作权法重点总结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