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现代人物画》(精选8篇)
教学目的:
通过对中国现代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20世纪上半叶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学习我国著名画家关心社会、关心人民,为人生而艺术,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画的赏析,使学生得到审美教育,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学习画家们刻苦钻研,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难点:
要运用“讲述”、“引导”、“启发”、“提问”等方式,介绍不同画种的欣赏方法。要引导学生讨论并独立欣赏,但要掌握内容的难易程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录象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常规)
二. 导入新课: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上海、广州等辟为通商口岸,商贾云集,经济繁兴,许多画家亦聚集于此,卖画为生,形成了商业气较重、雅俗共赏的“海上画派”与“岭南画派”。
1919年“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出“美育代替宗教”的革命口号,蔡元培在杭州西子湖畔创立了中国第一所国立高等美术学府--国力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从此画家兼美术教育家(即“学院派”或“教授派”)成为画坛的主流。
面对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形势,一些有革新精神的画家,坚持弘扬中华传统艺术,增加学养,不断推进绘画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人称“齐黄潘傅”。另一些留洋归国的画家,主张中西兼溶,吸收西画优秀成分,推进中国绘画的改革。代表人物有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吴作人,世称“林徐刘吴”。
抗日战争结束后,有的画家向海外发展,弘扬中华传统艺术,并借鉴海外艺术的长处,不断探索水墨画的创新。他们孜孜以求,使世界进一步认识了中国绘画的魅力,张大千就是其中的典型。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好评,有人称他为“东方的毕加索”。
活跃与大陆的学院派画家,也经过不懈的努力,推陈出新,逐渐形成南北互相呼应的局面。历经极左路线与“文革”的摧残,画家们坚持发展传统艺术的赤诚之心更坚,心胸更为广博,学养也愈为丰厚。“笔墨当随时代”,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崇尚艺德、不断创新的李可染、陆俨少是其中的佼佼者,经过他们艰辛的努力,中国绘画艺术由古典向现代转换,进入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更新的境界。傅抱石(1904年-1965年),江西新喻人。曾受徐悲鸿器重,推荐赴日留学,归国后任教于国立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善绘山水、人物、工意兼具。线描或细挺,或秀柔,面部具体,衣着姿式泼墨写意,尤擅长历史人物,既有晋、唐古雅之风,又有现代浪漫气质,如《九歌图.湘君》。
“五四”以来,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健将都按照各自的观点倡导美术革命。有的提出改革国画的纲领,有的留学归国后办新学,画模特儿、办展览、出画报,形成一股力量,向以模拟四王山水为代表的“正统派”展开进攻。兼溶中西的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吴作人等教授即为其中的杰出人物。
林风眠(1900年-1991年),广东梅县人。少年时以《芥子园画谱》习画,后留法,研习西画。归国后,1928年被蔡元培派赴杭州,创立“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任首任校长。他艺通中西,对中西的审美情趣皆有深刻的领悟,以调和中西复兴中国艺术为己任。长于人物、花鸟、山水,所作富有韵味,且通俗易懂,他的孤鹭、秋雁、水汀、美女等水墨画,设色浑化自如,浓艳处多加积色和复色,清雅处纯净透明,厚而不浊,淡而不薄,光影色彩自然柔和,具有诗一般的美感,和盎然的生命力。晚年定居香港,弟子遍及海内外。
徐悲鸿(1895年-1953年),江苏宜兴人。早年赴日本和法国游学,1927年归国。历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擅长人物、动物、花卉 等。主张学习素描,讲究造型之严谨、结构之精确、整体感之强烈,并认为应吸收西画优秀技法,丰富中国绘画的创作。所画人物、动物,笔墨放纵,形神兼备,往往还寓以热爱祖国、嫉恶如仇的情感。
吴作人(1908年-),安徽泾县人。年青时受徐悲鸿帮助,赴欧留学。归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立艺专。善于溶会中西技艺,所作骆驼、牦牛等,构图简洁,造型生动,有清新、洗练、柔和、秀美的特点,水墨色彩变化微妙,格调高雅,耐人寻味。历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
1937年日寇侵华,烧杀掳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爱国主义画家蒋兆和(1904年-1986年)目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现实,心痛万分,乃创作《流民图》以表达他对沦陷区人民流离失所生活的深深同情。《流民图》从1941年开始构思,至1943年完成,高2米,长约26米,表现逃难群众悲惨的生活。画家塑造了一百多个无家可归的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形象,与真人等大,构图多为半身特写,重个性刻画,使形象有呼之欲出之感。笔墨则侧重悲怆氛围烘染与愤慨情绪的渲泄,缩短了艺术形象与观众间的距离,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为民写真”的现实主义杰作。
该图在北平(今北京)太庙展出,不及一日,就被日本军宪勒令停展。1944年移至上海租界展出,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蒋兆和先后任教于南京中央 大学艺术系、北平艺专等,1950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近百年来,在继承传统、开辟时代新风的众多画家中,张大千(1899年-1983年)无疑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代大师。他是四川内江人,年青时游学日本,后归隐四川青城山,潜心于石涛、八大及董源、巨然、王蒙等古典风格,又赴敦煌临摹壁画,技艺大进。中年达到可与古人争雄竞胜的水平。张大千于山水、人物、花鸟、鞍马无所不精,工意兼具,勤奋创作,乐此不疲,且于历代宫廷画、文人画、民间画以及西洋画皆有汲取,取精用宏,晚年由传统派画家而成为融和西法的变革派画家。作品早、中、晚年风格不同,但都以浓郁的东方情调而被受世人瞩目。1956年他与毕加索在欧洲相识,被画坛称为“东方的毕加索”。晚年病逝于台北“摩耶精舍”。
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的激烈变革,在全盘西化、中西融合,以及新儒学思潮浸润的二十世纪后期,中国绘画不断发展的进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李可染(1907年-1989年)、陆俨少(109年-1993年)就是推动当代中国绘画发展的南北二位著名教授。李可染,江苏徐州人。曾就学于杭州“国立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后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本世纪中国绘画的传统主义大师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及改良主义大师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都是他的老师。在错综复杂的文化环境中,他“以最大的功力打 入传统,以最大的勇气打出传统”;并将西洋画中的明暗法、几何造型法、封闭立体主义构图法等技巧,透过自己的理解,适切地融入个人的绘画中,不但塑造出具有创造性及成熟的绘画风格,并成功地完成中国绘画的改革。李可染的绘画讲究点、线的搭配,注意点线面的节奏感,山水构图圆中见方,饱满严谨,画面明暗层次丰富,云烟朦胧,亮点活跃;人物、动物、墨块笔痕清晰有力,简练拙朴,生趣勃勃,尤多农家自然清新气氛。他主张苦学,主张深入学习传统、深入观察大自然、深入思考、深入实践,人称“苦学派”。
王式廓(1911—1973)出生于山东掖县,193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西画系,1936年考入日本国立东京美术学校。回国后,将他学到的绘画技巧运用于创作实践。解放后,王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继续他的艺术追求,创作了一批反映中国革命和根据地面貌为题材的作品。他的作品备受徐悲鸿先生称赞,还被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誉为可与俄罗斯画家列宾并列的画家。
王式廓是一位热爱农民,热爱农村题材的画家,被任誉为“农民画家”,于是在的创作中出现了大量农村题材的作品。他始终用他锐利而又充满热情的眼光捕捉最纯朴、最自然、最生动的描绘对象,用他极深的绘画功底去追求朴实无华的自然之美,将他的全部心血献给了他热爱的农民。
1954年,王式廓先生开始《血衣》的创作,《血衣》是公认的王先生的代表作,是反映中国农民觉醒的纪念碑性的作品。此画的创作长达20年之久,王先生为此耗尽了心血。为了这幅画,王先生做了大量前期准备,绘制了一系列的人物素描,这些单幅的素描作品本身已经表现出了王式廓先生素描的功力和成就。经过长实践的酝酿和严肃的探讨,王先生数易其稿,终于在1973年创作完成了这幅现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的,纵1.92米,横3.45米的巨幅素描《血衣》,以它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
王先生不仅对油画、素描有精深造诣,而且木刻、速写、水墨、书法各方面的创作也有相当高的水平,可以说他的修养和才华都史全面的,而他对农民的热爱,对农民的理解,以及他为此而付出的心血更是令人难以忘怀。
董希文(1914—1973)浙江绍兴人。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大多数中国人都熟悉《开国大典》这幅描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大典的巨幅力作,作者便是董希文先生。董希文作品有两个重心:一是革命理事历史画,除了《开国大典》之外,还有《红军不怕远征难》、《百万雄师下江南》等;另一个重点则是藏区写生。董先生分别于1954年、1955年和1961年三次入藏,尤其是后两次,在藏区生活长达数月以上,对藏区的山水、人物实地写生,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像《草地黄河源》、《山歌》、《翻身农奴》等。这批作品充分展现了高原特有的秀丽景色及人民的精神面貌。
一、美术教学融入现代媒体艺术的基础
现代媒体艺术是指运用影像设备与技术、计算机设备与技术以及互联网资源表达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兴视觉艺术形式, 它包括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等方面的内容。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 家用电脑和数码相机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计算机技术与数码影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作为高中美术欣赏教师的我恰在摄影、摄像方面有特长和爱好, 并对视频编辑等计算机应用软件都能熟练运用;学校教学设施的改善……无论软件还是硬件方面都具备了相对成熟的条件。因此, 在美术欣赏课中融入现代媒体艺术作品欣赏便得以实现。
二、寻找开展现代媒体艺术教学的突破口
在欣艺术赏作品时最容易出现抽象思维和语言表达两方面的障碍, 学习兴趣更是美术欣赏课的最大障碍。在向学生介绍一些名家作品时, 学生常常出现兴趣缺乏的表情, 究其原因, 他们觉得这些作品离自己太遥远, 与自己的生活关联不大。可见,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引导尤为重要。在教学中首先要找到媒体艺术与学生兴趣的结合点, 因为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作品是很难引起他们共鸣的。由于摄影与绘画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都属于视觉艺术、平面艺术, 绘画鉴赏的一些经验同样适用于摄影, 而摄影又拥有对绘画而言更为广泛的题材和内容。因此, 教学先从摄影入手, 从学生身边寻找教材。
实例1:从生态摄影入手
生态是近年来社会的热点, 生态摄影是我一直喜爱拍摄的题材, 平时积累了大量这方面的作品和经验, 这样的内容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市郊的教育基地进行的学生军训是学校一项常规活动, 周围环境优美, 植被丰富。我每年会随队做拍摄工作, 利用空暇时间我在基地周围寻找和拍摄到不少昆虫。军训结束后, 同学们回到安静的课堂, 军训时的艰辛与快乐依然留在脸上。我趁此机会向同学们展示我拍摄的“战利品”。艳丽的色彩, 千奇百怪、生动有趣的造型, 不起眼的小虫被拍得这么美, 这是学生们没想到的。照片中有凶猛狡猾的螳螂, 有小巧可爱的燕凤蝶, 有滚粪球的“屎壳郎”, 有一身靓丽的金斑虎甲等, 我首先从自然知识入手向同学们介绍这些昆虫的有关知识。如燕凤蝶是我们南方特有的物种, 是我国体型最小的凤蝶, 因后翅形似燕子而得名, 大家也许从来没见过它, 可它却是本地的常见物种, 它飞行的时候长长的尾突像两条丝带样舞动, 非常漂亮……同学们对美术老师懂得这么多昆虫知识感到很意外, 因而听得津津有味。学生对如何拍摄它们同样十分感兴趣, 我进而对摄影器材和拍摄技巧做了介绍, 如拍摄昆虫, 通常使用微距镜头, 它具有非常短的拍摄距离和最高的放大倍率, 可以捕捉到体型细小的昆虫。同时在景深的作用下杂乱的背景被虚化得非常干净, 因而我们可以得到一副主体突出、背景柔和的画面。
这一次尝试让我看到了同学们对摄影的兴趣和对课外知识的渴求, 在欣赏美的同时收获了知识。在结束时, 我引用了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句名言:生活中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实例2:从学生活动入手
学校运动会是最能拍出好照片的地方, 不少同学举着相机捕捉着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我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绝佳机会。运动会结束后, 我挑选了几张人物特写和角度独特的照片, 特写以表现人物在运动中的表情为主, 生动地归纳为:愤怒型、快乐型、炫耀型等几种。当同学们看到一张张夸张的表情, 既兴奋又新奇。这时我说道:“在赛场上看到的是一个高速运动的形象, 动作瞬间即逝, 摄影却能抓住那些微妙的瞬间, 真实记录下同学们为班级荣誉奋力拼搏的形象, 也记录下同学们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悲伤, 同时把我们的记忆留得更久远, 这就是摄影的奇妙之处。”于是向同学们介绍长焦镜头的使用, 介绍利用低角度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的方法。
通过这节课, 学生了解了镜头、光圈和快门的相关知识, 认识到如何在混乱的场景中选择拍摄对象, 如何利用角度获得新颖的视觉效果, 让学生感染到了摄影的乐趣。
实例3:从校园环境入手
从前两次尝试介绍摄影艺术的效果来看, 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 摄影已经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相机的镜头、角度、构图、用光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几周后, 我又带来了一组我在校园里拍到的野生小动物的照片。当同学们看到猫头鹰、蜥蜴这样的动物时非常惊讶, 除了常见的鸟类之外还有松鼠和蛇, 学校一下子成了动物园, 但是自己却从来没注意他们的存在。我又出示一张照片, 片中色调深沉而压抑, 一棵枯树和落了一地的叶子, 树根旁躺着一只死去的鸟儿。“学校办公楼的这棵树没有枯萎?”学生诧异道。“这并不是一次成像拍出来的作品, 而是经过了电脑合成, 制作出来的创意摄影作品。”我说道。接着我在屏幕上打开photoshop软件, 向同学们介绍如何通过软件合成制作创意影像。
以上三个实例, 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运用学生身边生动的影像, 向学生传授现代媒体艺术的相关知识, 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现代媒体艺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 审美能力的培养。
鉴赏具有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 让学生学会运用现代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将平凡的事物赋予人的思想、情感, 使学生生动地感受、理解美的内涵。通过具体的审美形象, 让学生感受现代媒体艺术的魅力, 并产生新奇、愉快、向往的审美感受;在探索艺术美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的审美体验, 创造美的冲动, 实现在美的情感中获取知识、技能, 发展智力。现代媒体艺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体验, 有利于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 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逐渐形成和审美品味的提高, 并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2. 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 让学生学会运用艺术创作的表现技巧和手法, 促使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现代媒体艺术实践活动。与绘画相比, 摄影具有简便、易操作、直观的特点。在生活之余, 利用所了解的知识指导自己的拍摄活动或创作活动, 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进而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细微观察和洞察力, 发觉、提炼生活中的美, 并自发地学习影像编辑软件的使用, 掌握影像素材的处理方法来完善艺术创作。
3. 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现代媒体艺术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艺术创意, 是在创作观念指导下的想象、思维, 以形象、情感、创造为特征, 与形象思维密切联系。从创作观念、创意和制作技巧等多方面进行学习和研究, 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艺术创意能够开拓人的视野, 激发人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现代媒体艺术可以通过计算机快速地改变影像, 保持思维的持续性和流畅性, 利用各种素材的重新组合创造新的视觉形象, 通过艺术再创造, 表达自己的审美思想。
4. 知识结构与能力的培养。
现代媒体艺术作为一种应用性学科, 涉及的知识广泛, 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许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因而, 在教学中通过对相关知识的传授, 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但课堂上的时间有限, 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教师只是在其中播下一粒种子, 促使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想办法自己去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 在美术欣赏课中融入现代媒体艺术教学的相关内容, 体现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上适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是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也体现了美术教育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发挥教师的特长和优势, 贴近生活, 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课程, 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联系;结合;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60-01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到作用,尤其是高中开设美术欣赏必修课目后,美术欣赏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是层出不穷,口新月异,同一堂欣赏课,不同的老师由于教学观念、审美观念、知识修养、学生状况的差异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般说来,高中美术欣赏现代课堂教学应重点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要把握学科特征
我们知道,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是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一种重要的意识行为,高中学生通过对美术欣赏的学习、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陶冶情操,了解和形成以美术学科为特征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个性。
把握学科特征,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学科的特征。如上课大量使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将学生本来以为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美术欣赏课,上成深奥难懂的学术研究课,这既不符合高中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不符合美术欣赏的学科特点,学生享受美的愿望得不到满,美术的学科目标也难以实现,并将导致学生对美术欣赏兴趣的丧失,其原因在于美术老师没有将教材知识融会贯通,自我消化而深入浅出的表述出来。
另一方面就是要防止一味迎合学生兴致,将美术课上成历史课或政治课而失去学科特征,对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忽视了《大纲》中规定的美术欣赏的目的,教师口若悬河,学生也兴致勃勃,殊不知已误入歧途。如有的教师过多介绍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轶闻趣事或过多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等,这都忽视了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功能,造成喧宾夺主。
要把握学科特征,教师还要准确把握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特别是子学科内在联系的研究,从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共性,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切入,让学生随老师设计的思路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中来,顺理成章、逐渐深人。如高中教材《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中对什么是形式美的教学可采用如下方法:先放一段事先准备好的外国流行歌曲(学生不熟悉的)。然后设问:你觉得这段歌曲美吗?(要选择学生喜欢的),它表现了什么内容呢?(由于学生不熟悉,对外文歌曲表现的内容一般不能描述),教师以此继续发问:你不知道歌曲表现的内容,那它美在哪里呢?(学生一般都能问答出它美在旋律、节奏、音色、音质上来)。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旋律、节奏、音色、音质就是歌曲内容的存在方式,它所产生的美感,我们就把它叫做形式美。美术也有形式美……进一步展开。
这样从学生兴趣所至的子学科入手,既把握了学科特征,又在欣赏美中深入浅出地传授了审美知识,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地形成知识系统和审美经验。
二、要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知识学习重在研究为什么美。美术基础知识是美术欣赏所必需的“拐棍”,如果说欣赏是一把锁的话,基础知识便是一把开锁的钥匙。如果美术欣赏课教学只重视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而忽视广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作品的形式要素的探究,其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欣赏方法难以掌握,欣赏能力难以形成。
美术欣赏只是停留在简单甚至肤浅的层面上,高层次的美术欣赏应以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为理论支撑,就像欣赏一辆好车,如果不了解汽车的构造原理、引擎马力、气缸容量以及驱动方式、安全措施等技术性能,那就不能感受到一辆好车的真正魅力。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仅以“像”和“不像”、“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品,就是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并重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的表现。“像”和“不像”对于再现性作品来说,尚有可言,而对于表现性作品,特别是十九世纪以后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远不只是为了象形,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如欣赏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若以“像”和“不像”去评判这件作品,而不去分析作者如何运用点、线、面的纵横交错以及色彩的冷暖、面积的大小等形式要素,给人造成的心理感受与爵士乐、百老汇特有的属性的联想和分析,学生是不会正确理解这件作品的。同样,以“美”和“不美”来评述美术作品,对高中生而言可以说是肤浅的。我们知道,“美”给人的感受是多样的,和谐之美,悲壮之美,崇高之美;有形式之美,也有内容之美。美具有多元性、复杂性,不少的“美感”是通过不美的形式来表现的,如挪威画家蒙克的作品《呐喊》,正是通过极不协调的色彩和近乎可怕的形象来表现出自然给人的不安和恐惧的,使人们在19世纪末压抑的情绪在此得以释放而获得特有的“美感”。
本节课内容较多,应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形式,着重从《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入手,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及思想内涵,并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历史沿革贯穿其中。通过对典型画家的代表作品的讲授,使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有一个既较为深刻,又较为全面的认识。本节课课堂节奏应由“松”渐“紧”,再由“紧”入“松”,环环相扣。在讲授的过程中,应注意从学生兴趣入手,大胆设疑,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赏析一些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目标
1、感受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2、提高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
2、以点带面,着重鉴赏分析《韩熙载夜宴图》讲授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并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引导法、启发法、互动探讨法相结合
五、学生情况分析
鉴赏是一种能力,是鉴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层次上鉴赏艺术作品,鉴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鉴赏允许鉴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而这些对于一个高二学生来说,还显得较有难度。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去鉴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地内涵实则也是重点。这样,也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地能力,达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
提问:同学们对于中国画了解多少呢?
讲授: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传统的中国画在世界画
坛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中国画的分类:
(1)按表现内容可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
媒体映示作品,山水画《溪山行旅图》、人物画《泼墨仙人图》、花鸟画《桃竹锦鸡图》等,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山水画,什么是人物画,什么是花鸟画。
(2)按表现形式又可分为:工笔、写意
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二)探讨交流
提问:哪位同学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讲授:(一)古代人物画发展阶段:
1、人物画的早期发展阶段----战国
《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帛》这是我国现已发现最早的绘画了。体现出墨笔线条是我国古代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
1949年在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我国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帛》,是我国现已发现最早的绘画,帛画是画在丝织物上的画。据考证,此帛画是当时的一种葬具,它的作用是引导死者的“灵魂”升天。画中宽袖长裙,双手合十,体态婀娜的女子是死者的象征。在妇女上方的龙和风,据说是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一种神奇力量。这当然是当时迷信思想的反映。
从艺术表现手法上,可以看出墨笔线条是我国古代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那妇女苗条的体态反映了当时“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审美时尚。
2、人物画的进一步提高阶段----魏晋南北朝
如果说战国时期的线描还只是表现了物象的轮廓,那么到了魏晋南北朝时,随着文人画家的出现,其线描在体现造型功能的同时,还具备了更大的表现性,并渗透出画家自身的审美追求。如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卷》。
(与学生共同回忆顾恺之其人)简介顾恺之,晋代杰出画家,他在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提出了“以形写神”这一绘画理论。(出示幻灯片《女史箴卷》)
《女史箴卷》那细劲、圆润如“行云流水”般的高古游丝描,以及他对于人物画所提出的“以形写神”的艺术主张。
3、人物画的成熟阶段----唐朝
提问:同学们知道的中国唐朝人物画有哪些?
讲授:唐朝的人物画又有了新的发展,更注重对象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刻画,其线描能根据不同物体的质感,变化力度与速度,风格趋于稳练坚实,用线工细劲健,设色富丽匀净,多用石青、朱砂等矿物质颜料,浓丽而不俗艳,工整而不繁琐。代表作品《簪花仕女图》《历代帝王图》
4、人物画的承前启后阶段----五代(重点鉴赏)
在这一时期人物画取得了一定成就,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画家和一些流芳百世的名作,如《韩熙载夜宴图》。
(二)重点作品赏析
提问:同学们谁了解《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包括年代、作者)
讲授:《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
A.介绍作者:五代时期南唐的杰出画家,他擅长人物画、故事画。
B.简述此画背景:南唐后主李煜想用韩熙载为相,但又对他不太信任,于是派画家顾闳中,周文矩夜至其家,窥看他与门生、宾客夜宴的情景。
C.鉴赏分析
提问:《韩熙载夜宴图》可以分为哪几个场面?
此画分成五个独立画面:听乐、观舞、歇息、清听、散宴。
(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a.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
提问: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这些人都在做什么?(师生互动)
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醉。
b.第二段,观舞(映示画面)
提问: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这些人又都在做什么?(分6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每组派代表来讲述他们所讨论的结果)
画面局部放大韩熙载为助兴站起亲自击鼓,舞伎翩翩起舞,众人也站立,击掌,打板,合着节拍。
c.第三段,歇息(映示画面)(老师讲述此片断)
夜宴中休息的场面,此段情节轻松,使《夜宴图》有张有弛,富有节奏变化,是整个宴会情节上的一个间歇。
c.第四段:清吹(映示画面)(老师引导学生对此画面进行鉴赏)
描写韩熙载鉴赏乐伎演奏的场面,休息后的.韩熙载更换了衣服,袒胸露腹,盘腿而坐,右手挥扇鉴赏管乐。故作不拘小节,疏狂自放的姿态。
(教师引导学生说)学生讨论、分析人物心理,从而得出画的主题思想(师生互动)
e.第五段:散宴(映示画面)
提问: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这些人都在做什么?
这段收尾用一对男女隔着屏风对话的情节,自然过渡到最后一段送别。
讲授:老师对《韩熙载夜宴图》进行综合讲授,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艺术特色,总结鉴赏中国人物画的方法。
七、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赏析作品
(1)阎立本《步撵图》《历代帝王图》
(2)张萱《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课件展示
先一个学生讲,然后可再请2-3个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补充。
学生讨论或“七嘴八舌”的发言,分组讨论允许“自说自话”
(课件展示)学生鉴赏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说)学生讨论、分析人物心理,从而得出画的主题思想(师生互动)
八、课后评析
人物画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简单的概述,接着对五代人物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进行了重点分析,把长卷分为五段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并分别进行详细介绍,把重要人物都用图像软件进行局部处理,拉近,放大,比原画更清晰,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把学生的思维不由自主地带进充满遐想的绘画艺术境界中。最后点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通过这节课的鉴赏,同学们也许积累了一些审美经验,也看得出同学们从先前不会鉴赏到能自己理解作品的内涵,这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当然。这不是说就一节课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就可以提高多少,但至少体现了一个过程,这就是审美的过程。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生总结回顾鉴赏过程,感受作品的时代特征,从而找到一种正确地鉴赏方法。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传统戏曲艺术,掌握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方法。
2.欣赏、总结戏曲人物的服饰、动作、道具等相关造型及色彩的特点。向水墨戏曲人物表现名家学习他们的表现方法,尝试用简练的墨色效果进行表现。
3.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和用水墨画来表现戏曲艺术的快乐,增进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倡导在结合戏曲艺术人物造型、水墨戏曲人物美术作品欣赏的基础上加以展开。戏曲是一项中华民族古老且流传广泛的艺术活动,其人物造型、服饰、化妆及道具等,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审美趣味。采用水墨这一传统绘画方式来表现戏曲人物,我国的艺术家曾作出过广泛探索,形成了丰富而各具特色的艺术精品,可以启迪学生的水墨表现和个性创作。为此,我们要善于用好戏曲艺术、水墨表现戏曲人物作这两大课程资源,通过课前收集戏曲人物图文资源和课堂的典型图片导引等办法,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强化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抓住戏曲人物的艺术造型特点,并采用水墨方式加以童趣表现,这是本课关键学习点。为此,我们要善于选取典型图片引导学生以角色体验等方式感受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在创作上,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戏曲人物的典型动作,并把其服饰、眼神、脸谱等加以夸张表现。水墨画的表现上,不仅要借助教师的局部示范获得创作所需基本表现技能的支持,更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其多样个性的表现方式,从而使之获得稚拙、天真、自由的水墨造型表现信心与热情。2.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
难点:对具体的戏曲人物造型特征的捕捉、把握及个性化的表现。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及其相关故事等资料;水墨画的相关工具。
(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水墨画工具。教学过程
1.欣赏水墨微动画,趣味人课。
(1)引导学生边欣赏水墨微动画边想一想这段动画片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的?用水墨表现的戏曲人物给你怎样的感觉?
(2)引出学习主题:(戏曲人物)2.欣赏戏曲人物.获得感知:
(l)以“我的戏曲印象”为话题,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戏曲。戏曲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资料研讨、发表个人独特看法。
(2)引导学生说一说戏曲人物有哪些特点。请他们秀秀戏曲人物的有趣造型:谈一谈这些戏曲人物在服饰、化妆和道具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3.探究水墨表现,增长技能。
引导学生探究关良的作品《戏曲人物》,思考:艺术家是用怎样的笔墨来表现戏曲人物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结合图片解构,进行必要的提点和示范,从而使学生获得多种水墨表现技能:
4.借助比较欣赏,发展个性。
(l)比较陈九和韩羽的戏曲人物水墨画作品,说说其不同之处(如线条、墨块等)。
一幅以淡雅点缀为主)。
(2)比较这两幅儿童水墨戏曲人物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如一幅色彩比较艳丽浓重,(3)再看这组儿童水墨戏曲人物和前一组相比,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如这组纯粹以墨色的变化来加以表现)?这样的水墨画创作需要注意什么(如水的比例控制、墨色浓淡变化等)?
5.我画戏曲人物,个性表现。
(1)学生选择收集的戏曲人物图片,截取最佳的表现角度。(2)引导学生用简练的墨色效果表现戏曲人物。6.展评结合拓展,激活学习。
(1)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水墨韵味、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方面赏评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从而使学生在参与自我、他人的作品评议过程中,获得对于本课所学的“活用”。(2)我们再来欣赏几种表现戏曲人物的不同艺术表现方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和喜欢的理由:想一想:我们还能怎样表现戏曲人物?以此激发学生持续创新表现的积极学习情感。
反思:
舞蹈人物速写
教学目标:
学习速写的表现方法,用简洁的线条迅速地表现出人物的动态特征和精神状态,画出较成功的速写作品
2通过速写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教学重点:
训练人的观察对象的能力和以迅速,简单的线条画出对象的主要特征的能力让学生学习速写,对学生进行绘画的技能训练
教学难点: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练速写贵在坚持,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问题
前准备:
教师:放大书中范画,收集画家速写作品准备油画,素描的人物画作品
学生:速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揭示题—《人物速写》,观察范画,教师作启发性谈话:
这些画在以前你看见过吗?它们有什么特别的2、出示几幅人物画作品
油画人物画,素描人物画,速写人物画
观察和欣赏三幅画后,共同讨论不同画种的表现特色、艺术特色、作画时间
油画: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可长达数年
素描:形象逼真,明暗丰富
速写:想象概括简洁,线条流畅。
从对比中让学生了解速写的特点
3,出示画家的作品,进行欣赏教学加深学生对速写的理解
4,学习用速写的方法来描绘人物
教师示范作画,让学生看清教师是怎样把握住大形象,大构架,大比例的,怎样用长线表现主要特征,怎样省略那些表秒的繁琐现象……
讲解要点、指导学生练习提示:
站七坐五盘三半,坐着看书时,坐高是五个头高不管你看到的是正面或侧面,重点要表现出头,手与书本之间的微妙关系,这样才能画出看书时的动态
2,进行速写练习时,要做到这样几条:
锻炼自己的眼力,认真观察,抓住对象的基本特征
千万不要看一眼画一笔,应先画出大形象,大构架,大比例,力求寥寥几笔勾出对象的概貌
提倡默画
训练对形象动态的记忆能力,将观察到的形象和动态,在记忆尚未消失之时,凭借印象和记忆,及时默画下来经过这样多次训练,能强化对形神动态,记忆力和作画的中和概括能力
学生作业
教师作好个别的辅导
作业讲评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归纳小结
执教者:张斌
执教时间:第十二周
一、高等美术院校中写意人物画教学现状
回顾几十年的教学状况, 高等美术院校写意人物画教学成绩显著。同时, 大部分高等美术院校在写意人物画教学中亦存在很大的缺陷, 究其原因大致如下:一是早期受苏联艺术的笼罩, 中国画专业过分推崇素描光影写生, 学生以线造型的意识较弱; 二是在写意人物画教学中忽视对笔墨语言、形式感和形式法则的研究, 忽视对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三是在教学中只强调传统, 导致中国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狭窄, 对西方艺术不了解;四是学生对写意传统理解的还不够, 还处于表面模仿阶段; 五是书法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高校往往更关注学生对传统的临摹与写生, 对创作课往往强调不足。学生在四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普遍缺乏对创作意识的培养, 体现在写生中, 其作品往往千篇一律, 缺乏自己的独特感受。多数院校中国画课程设置单一, 学生知识结构简单, 对西方艺术的认识普遍不足, 不利于学生从更高的视野来审视写意人物画发展的趋势, 这一切均使写意人物画的创新和发展步履维艰。
二、写意人物画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1.中国画教学的困境
艺术类人才需求规模的增加导致高校扩招, 引起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近年来非常规性扩招, 导致美术已并非为小型规模的教育, 并且入学门槛的降低, 考生基本功普遍不够扎实, 依靠记画法、背套路而应试入学, 何谈素质高下之说?此乃对高校美术教学造成影响的最初因素。
盲目而又单一地进行素描、色彩的强化训练, 导致中国画基础普遍匮乏, 谈及中国画艺术观念则更是无所是从, 从而给高校中国画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一切亦使中国的美术教育不讲民族艺术传统和国情, 不自觉地用西画模式限制了中国画的发展。传统的师徒传授教学逐渐被大规模的学校教学代替, 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专业的基础课设置了素描课程, 对我国20世纪以来的美术影响深远, 更影响了近现代写意人物画的发展。苏式写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契氏素描以及当时为政治服务的宣传要求等等, 涤荡了中国画的传统体系。故而, 从全国美术院校的中国画教学看, 主要问题是对传统主线的偏离, 在“创新成为时代的要求”的冲击之下, 凸显出松散性与随意性。因此, “回归传统本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写意人物画教学改革采取的措施
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 符合高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必须对中国画教学进行改革, 调整写意人物画教学课程安排,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 中国绘画最大的特点是讲究笔墨。笔墨作为中国画的表现手段, 讲究书法入画, 推崇书法用笔的趣味, “画到高度是写”, 画画如同写字一般, 这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艺术现象, 更是西方艺术中所没有的特殊要求。
其次, 对画面形式感的培养, 要求学生改变面面俱到的观察方法, 进行有选择地观察,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个性。元代肖像画家王绎, 主张要在“呼啸谈话之间”观察对方, 不主张“正襟危坐”, 其写像“非惟貌人之形似, 亦具得人之神气”。画面形式感的培养亦需要画家的想象力, 因为想象力是创造的基础, 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能搞好创作。要把想象力的训练作为造型基础来对待, 可以通过看书、读画, 随笔记下感受, 做想象造型训练。通过小品练习可以培养创作才能。石鲁曾对向他请教创作的人提出要求, 每天画一张小品画, 推敲构图和研究笔墨。画的多了, 在进行大创作时便可水到渠成。
第三, 中国画是以线造型的艺术。高校素描基础课的开设, 完全用块面去塑造, 这与中国人物画的造型要求相对立, 学生在进行写意人物画学习时看不到线, 不会概括凝练线条, 线面打架, 终究画不下去。中国画用线要求简练、概括, 而基础素描以铅笔排线的方式造型, 当转化为毛笔时就显得束手无策。这表面看是工具的不同, 关键还在于教学要求。所以, 要求学生从“素描眼光”向“国画眼光”的思维转变, 强调以线造型和意象造型, 我认为这是写意人物画教学应坚持的方向。
第四, 重视书法在写意人物画教学中的作用。书画相通, 练习书法, 不只是为了题款签名, 更重要的是通过练字, 深入研究线的艺术趣味和形式美感, 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第五, 开设的课程不仅要有西方美术史、美学、艺术概论, 亦要有色彩构成、绘画形式语言等课程, 加强学生们从写生向创作转换的能力培养, 以及“以形写神”的精神性表达。不断地从中国画形式发展的本体论角度加以重新思考和审视, 对整个教学体系的框架进行适度调整和完善, 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三、写意人物画教学改革的思考
写意人物画专业的深化和教学改革的一体化发展, 与高校教师的整体水平息息相关。教师不仅自己要画的好, 亦需更高的学术思维和艺术主见。每一种臻于成熟的艺术, 在历史的发展中都会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对写意人物画的教学改革, 重在自身修养的提升, 注重对学生人品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发散性、思考性和创造性学习, 为学生拓展新视野, 开创新体系, 提升高校学生对写意人物画的整体把握, 使每个学生享受写意人物画的创作乐趣和绘画的成就感。针对中国画专业的学生, 可以适当调整外语、政治课的比重, 更多提倡以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曲艺等作为美学基础, 提高学生国学及美学修养。
当下, 进入“适应扩展期”的中国画传统精神, 将逐步明确自身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点——从写意人物画的学科规律出发, 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写意人物画的本质, 掌握符合写意人物画独特审美的有效学习方法, 不但直接关系到写意人物画教学目标的实现, 更是中国写意人物画发展的长久之计。
参考文献
[1]潘公凯.《限制与拓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关键词]美术教学 人物画 观察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4-068
《美术课程标准》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传统的小学美术人物画教学局限在涂涂画画上,没有对方法和技巧作明确的规定,谈不上欣赏,更无创意,不能充分体现美术教学的教育功能。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人物画的教学呢?
一、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人物画对方法和技巧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美术理论和美术素养,用自身对美术的热情感染和带动学生进行人物画的创作。比如,在进行人物创作的时候,什么情况下使用工笔,人物五官的绘画技巧,不同人物情态的描绘等,这些绘画的知识和技能都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才能在课堂上删繁就简,传授给学生。
二、让学生走进生活
传统的人物画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画人物的时候,往往以比较熟悉的老师或者同学做模特,可供选择的素材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把学生带进生活的广阔空间,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不断丰富大脑中的人物储备。比如,把学生领到大街上观察早上急匆匆上班的人群。学生只有深入生活捕捉不同的人物,人物的各种情态才能在他们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行创作的时候才能轻松地驾驭不同人物的绘画。
三、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在人物画的教学中,要把人物画得栩栩如生,最重要的就是会观察。教师可以先教给学生整体观察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整体中进行比较,最后让学生观察人物的局部,尤其要细致地观察人物的细节部分,比如眼睛、动作、神态,同时告诉学生,只有把人物的细节画出来,才能传达出人物的情感,人物才能活起来。
在指导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来确定观察的任务。比如,高年级学生观察能力较强,教师可以指导高年级的学生对人物进行整体观察;而低年级的学生观察能力较弱,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对局部较简单的部分进行观察。
四、教给学生人物画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只有前期的观察和头脑中的储备还不能进行独立的人物画创作,必须从老师那里学习方法和技巧。比如,脸部的轮廓怎么画,嘴角的情态怎么画,眼神怎么画,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技巧。
第一,重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和艺术理论的梳理。人物绘画,要突出造型特点,突出绘画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选择恰当的时机示范。实践证明,只有教师恰到好处的示范,学生才能模仿,才能在模仿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第三,不断修改。一幅好的作品不可能一次成功,需要反复修改才能达到完美。因此,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画人物画的技巧。比如,人物的主体部分怎么安排比例,哪些用笔是多余的,哪些用笔还需要补充等。
五、尊重学生的差异,分层教学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划定统一的学习标准、学习内容,而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审美标准和各自的审美表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在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升学生人物绘画的水平。
人物教学与其他教学不同,它有着充足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在学生创作时不能主观臆断,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学生身上,通过评价机制改变学生的风格反而会导致另一种极端的出现,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长进行分层教学。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给予激励,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争取更大的进步;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要细心、耐心地教学,给他们充足的绘画时间,教给他们绘画的技巧。
同时,要注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对学生的限制和要求不能多,不能束缚学生的个性和思维,要将作品意识融入绘画训练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实现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美术《现代人物画》】推荐阅读:
[高中美术论文]美术高考色彩谈10-28
高中美术鉴赏题库09-19
高中美术教师教学总结09-27
高中美术会考复习题06-03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反思06-17
高中美术社团活动总结06-24
高中美术个人教学教研计划07-27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09-10
高中美术专业培养方案10-04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