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邮政局工作思路(精选9篇)
2007年邮政通信生产车辆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关于邮政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学习贯彻邮政机动车辆管理办法、制定车辆管理工作标准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邮政车辆基础管理;以提高车辆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手段,全面推广应用邮政车辆计算机管理系统;以降低车辆运行成本为目标,加强车辆监督检查促进成本核算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开展邮政车辆的巡检和做好日常的检查、管理工作。[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工作目标:建立健全邮政通信生产车辆管理、使用、维护等规章制度;落实车辆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车辆完好率;加强车辆使用管理,提高车辆的利用率。
一、加强车辆基础管理,做好车辆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工作
目前,各单位的车辆管理、维护、监督检查等工作普遍存在标准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随着各类业务的不断发展,使用单位车辆配置标准亟需调整,而且在当前邮政车辆的管理和使用中又出现一些影响全网车辆管理工作中的新问题。
为此,今年车辆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完善、落实车辆管理办法,制定车辆管理规范指导意见,规范统一各级管理部门的车辆管理办法、检查考核办法、成本核算办法等。加强车辆维护和驾驶员操作规范管理,健全邮政车辆一、二级维护规范,保证车辆维护工作规范统一,提高车辆的完好率;健全车辆驾驶员操作规范,规范“三检”工作,降低车辆的故障率,确保安全运行。
二、规范邮政车辆的使用
由于各类业务的不断发展,生产单位采用多种方式来解决邮运车辆的投入不足问题。这些车辆虽然解决了邮政生产的部分困难,但也给邮政车辆的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给邮政企业的信誉带来影响,存在着安全隐患。
为进一步规范邮政车辆的使用,今年各邮政车辆使用单位要规范邮政生产车辆的使用,对用于邮政生产并使用“中国邮政”标志的非本企业车辆应全部理顺车辆的产权关系,清理非邮政企业车辆使用“中国邮政”标志的问题。同时要加强邮政车辆的属地管理,对省际固定邮路进行归口管理。
三、做好邮政车辆的维护工作,确保车辆运行安全
车辆的二级维护是根据车辆规定的运行里程,对车辆进行全面系统的维护,国家和地方对二级维护运行里程和作业规程都有详细的规定,按规定对车辆进行二级维护能有效的保证车辆总成性能的完好可靠,降低车辆故障率,确保车辆运行安全。今年集团公司将加强车辆二级维护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各单位要按《邮政车辆管理办法》的要求,健全车辆二级维护制度,定期下达车辆维护计划,所有生产车辆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维护,确保车辆完好。
四、推广邮政车辆管理系统的应用,做好车辆的运行成本核算
通过车辆管理系统,完善车辆静态数据(数量、车型、用途等)的收集,确保所有生产车辆卡片齐全,结合各单位使用系统的情况,逐步深入,达到车辆动态数据的管理。上半年完成全国所有生产车辆静态数据的录入工作,下半年开始根据应用情况,分步进行车辆动态数据的统计录入工作,重点完成部分单位的干线邮路车辆运行情况统计工作,为今后车辆运行的成本核算,提高车辆利用率打好基础,为信息集中、统计分析、统一管理和动态调度在技术手段上做好支撑。
五、做好邮政车辆的监督检查工作
为加强监督检查力度,防止拼设备现象的发生,确保设备良好运行,届时将组织全国性车辆巡检工作,对车辆的管理、使用、维护等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监督、检查、指导省局、中心局的车辆巡检工作;对个别局进行跟踪和不定期的检查;并结合实际情况,增加日常的抽查工作。
1.1 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到2007年底, 垦区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4%, 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 其中旱田仍保持95%;水田达92%, 比2006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发展目标。此外, 畜牧和经特作物生产机械化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还从国外引进了甜菜、马铃薯、芸豆和其它杂粮等经特作物种植和收获机械103台。
1.2 农机装备水平较大幅度提高
2007年, 农机更新换代以旱田用大功率拖拉机与配套农具和水田用中型拖拉机为主。全年实现了农机更新总投入10.4亿元, 其中国家财政购置农机专项补贴资金6720万元;新增各类农业机械47321台 (件) , 其中新增了大中型拖拉机5552台, 大中型联合收获机1864台, 水田搅浆整地机3601台, 机动水稻插秧机8837台, 玉米收获机248台, 其它农业机械 27219台 (件) 。年内组织实施了46个旱田现代农机装备示范区, 总投资1.6亿元, 通过国际招标从国外引进了大型、现代化农机设备242台 (件) , 于2007年8月底之前全部到达项目农场, 用于农业生产。由于购置大量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机械, 大大地改善和提高了垦区农机装备结构优化水平。
1.3 水稻生产机械化有新突破
新增水田大中型拖拉机5844台, 配套农具7456台 (件) , 各种水稻联合收获机5329 台, 其中半喂入水稻收获机803台。此外, 投资2829.5万元, 从日本引进了水稻钵育摆栽机、水稻钵育播种机94台, 购置国内外钵育秧盘65.4万张, 分别在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齐齐哈尔分局的10个农场进行了试验和示范, 取得了初步成效。
1.4 场县共建农机跨区作业大见成效
继续贯彻了省人民政府[2006]89号《关于发挥垦区示范带动作用, 促进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文件。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总局领导的要求, 各级农机部门组织少、精、强的管理人员重点抓此项工作。截undefined止到2007年11月18日, 垦区共出动大型农业机械5843台, 其中拖拉机3475台、联合收获机 2368台, 完成农机跨区作业95.9万hm2, 有利地推进了全省农村秋整地的进度。
1.5 2007第四届中国 (黑龙江) 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举办圆满成功
2007第四届中国 (黑龙江) 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暨第三届北大荒现代农业机械与装备展览会, 是庆祝垦区开发建设60周年一系列活动之一, 由省农委和省农垦总局承办, 具体由总局农机局和北大荒农机有限公司负责落实。8月17日农机展开幕式在哈尔滨国际会议展览体育中心隆重开幕。展会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多家企业参展。此次农机展占地总面积3万m2, 其中室外展场面积2万m2, 室内展馆1万m2。此次展会的突出特点:一是参展的机械设备种类齐全、品牌众多、大型化、科技含量高。从旱田到水田, 从粮食作物到经特作物, 从种植业到畜牧业, 应有尽有, 许多是目前最高档次的, 如参展的拖拉机最大功率达367.7kW, 联合收获机227.3kW。二是国外参展的企业比较多, 国际化程度高。据不完全统计, 此次农机展参展商190家, 参展机械种类42种, 共计2900台, 贸易成交量1647台, 成交额12605万元, 共有来自省内外的2万多人参观了展览会。
1.6 农机标准化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首先是利用多种不同形式, 大力宣传了农机标准化管理工作在垦区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特殊作用。通过宣传, 使各级领导提高了对开展农机标准化管理达标与创新活动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农场总投资的60%~70%是用于购置农业机械, 而且农牧场的农业生产主要依懒于农业机械, 如农业机械技术状态不佳, 根本谈不上农机田间标准化作业, 更不可能获得农业抗灾丰产丰收。二是又深入开展了农机标准化管理达标与创新活动。各分局和农牧场严格按标准对照和检查工作, 管理标准不断细化和提高, 涌现出了一批农机标准化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有13个农牧场新跨入了农机标准化管理标兵农场行列, 有20个农牧场新跨入了农机标准化管理农场行列, 有19个农牧场被授于继续保持农机标准化管理农场行列, 有14名同志被评为农机标准化管理先进个人。三是强化了农机基础设施“场、库、棚”建设力度。全年总投入近1.15亿元, 改建和新建了场、库、棚75.9万m2。垦区绝大多数农牧场的农机“三库一场一棚”建设实现了设计规范化、建设标准化、功能多样化、管理科学化, 外观美观大方, 已成为新时期农牧场“四个文明”和新农村建设的壮观亮点。四是强化了农机队伍的技术培训。年内总局、分局和农牧场共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129718人次, 在农机正确保养维修和操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1.7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效果明显
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在总局安委会的正确领导下,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2007]1号文件提出的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精神, 坚持了“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 开展了“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垦区新农村建设”, “垦区农机专项行动隐患排查与整治”, “五整顿、三加强农机专项整治”, “拖拉机登记、驾驶员发证专项清理整顿”等活动。一是层层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 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年初总局农机局和各分局农机局签定了《2007年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 分解了农机事故控制指标。二是加大了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和培训力度。年内总局分别集中培训了农场以上农机管理干部和农机监督外业人员120人、110人。各分局和农牧场农机部门培训了管理区以上农机管理干部5633人, 培训农机驾驶员82503人次, 印发了农机安全监理宣传册22140册, 到中小学讲农机安全课230次。还继续开办了《黑龙江垦区农机化信息网》, 通过网站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活动, 刊登农机安全宣传稿件60余篇。三是加大农机安全检查力度。各级农机管理和农机监理部门, 认真贯彻国家、省“五整顿、三加强”精神, 农机局和农垦农机监理站组织2次农机安全大检查, 多次参加了总局安全局组织的安全大检查。全年共计纠正农机违章8574台次, 清理“黑车”5353台, 清理“非驾”1605人, 有效地预防了农机事故的发生。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和农用拖拉机、自走式联合收获机持证率和挂牌率均高于95%;四是积极换发了农机“2005式”新牌证。各级农机监理部门克服了人员少、工作量大、网络速度慢的困难, 已完成换发牌照90%, 完成换发驾驶证95%, 此项工作已走在全省的前列。
1.8 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推广成效明显
根据年初制定的农机新技术推广计划, 着重推广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青贮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和经特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等15项新技术和新机械, 实现了农机节本增效6.5亿元。重点投资近3000万元, 引进了日本全套水稻钵育摆栽设备和技术, 在5个分局的10个农场进行了生产试验和示范, 取得了初步成果, 为今后推广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1.9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创新
继续完善和推广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四不出区”和“六不出组”的经验, 壮大和扩大了农牧场农机“110”快速流动服务队, 逐步规范了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关于核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 现正和垦区工商物价局、总局劳动技能鉴定中心协商中, 待条件成熟后开始核发。
2 2008年农机化工作思路及目标
2.1 工作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把发展垦区现代农业、繁荣垦区作为首要任务;增加农业投入,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不断提高农场和职工的收入;继续加快农机更新换代步伐, 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继续抓好农机安全生产, 千方百计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积极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农机新技术和新机械, 使农机节本增效效果显著;继续深入开展场县共建农机跨区作业, 促进职工农民双赢;继续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 尤其是农机“三库一场”建设, 明显提高农机标准化管理标准和管理水平, 坚持高水平的农机标准化作业;加强农机技术培训, 提高农机队伍的整体素质。
2.2 工作目标
全年农机更新换代总投入10亿元, 新增国内外农业机械3万余台 (件) ;水旱田农机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 其中水田达到93.3%;继续从国外引进一批大型现代农业机械, 组织实施30余个旱田现代农机装备示范区;全年农机作业节本增效6.5亿元;场县共建农机跨区作业面积达106.7万hm2;农业航化作业面积66.7万hm2以上。
虽然垦区农机化工作, 在前进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垦区农机化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如大宗作物和经特作物生产机械化;农机更新换代有效资金满足不了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农机用油价格上涨幅度大, 农机作业成本上升;农机管理人员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迫切需要提高等。
2.3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2008年4月11日,贵州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召开第八次全体会议。会议肯定了2007年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取得的成绩。他们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认真履行职责,圆满完成了2007年年初制定的老龄工作目标,推动了全省老龄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7年底,全省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0.9万人和221.5万人,全省养老、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收入分别达到52.05亿元和16.5亿元。制定下发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等政策措施,拟制《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险工作的意见》,养老保险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及时划拨了全省百岁老人生活补助费;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并筹措了2.8亿元资金专项用于提高52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连续三年调增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将114家省属国有企业2000多名离休干部“两费”纳入财政支付范围,分别安排专项资金4862万元和700万元,确保困难企业离休人员离休费按时足额发放,医药费按规定实报实销;共分配军休经费9405万元,确保了军休干部生活待遇落到实处;对农村五保老人和70岁以上老人增发20-30%的保障金,农村五保老人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7年全省88个县(市、区)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前3年实现了以县(市、区)为单位的全省覆盖;2007年全省已有106.09万户、256.7万人纳入农村低保,发放农村低保金近5.9亿元。
二是为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2007年,全省共筹集安排敬老院资金3515万元,各地新建、改建、扩建农村五保供养机构130所;全省共有13.7万农村五保对象纳入供养范围,农村敬老院862所,集中供养7242人,比上年增加508人,床位利用率从2006年的62.29%提高到70%;启动了17个贫困县的建设计划,共投入补助680万元,老干部活动阵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形成以街道、社区为主的为老服务格局,初步建成覆盖全省的社区老年福利服务网络。
三是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关爱老年人的利益。每年组织一次老年人《法律援助条例》宣传月活动,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开展了关心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关怀空巢老人活动,建立联系关爱制度;开展“三支一扶关爱老人、共创和谐”、“春晖映晚晴”活动。
四是老年思想教育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各成员单位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学习中央、省委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重要文件精神,及时通报本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认真听取离退休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
2007年是全面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区的重要之年。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按照年初确定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振奋精神,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确保了财政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大力推进收入征管,努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
1、扶持企业发展,培植开拓税源
创立税源经济发展新思路,加大税源培植的力度,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安排和向上争取专项资金支持高新技术领域中自主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市
场前景好、能够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培植了更多税源。
二是会同税务部门为企业办理退税,重点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发展,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做大做强,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强化征收管理,积极组织收入
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强化目标考核,规范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
一是加大对街道的考核力度。加大街道奖惩力度,充分调动街道抓财政收入的积极性。
二是定期召开财税分析会。每月定期召开财税分析会,认真分析收入走势,查找原因,明确要求,按照时间、进度组织税收入库。
三是关注税收大户的动态。我们开发利用财税分析软件,建立了信息服务平台,实施税收情况跟踪管理。
四是抓好零星税源委托代征。通过完善内部监管机制和分成机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征收的工作质量和积极性。今年,重点在私房出租户税收管理上取得了突破。
五是搭建专门班子主抓房地产企业税收入库。针对跨区销售不动产企业缴纳营业税情况难以监控的问题,我局搭建专门班子主抓房地产企业税收入库,加强与税务部门的信息交流,在城建局、各街道的支持下,深入到一个个企业做了大量的过细工作,了解情况、宣传政策、搞好服务,争取房地产企业进区纳税,扩大了税基,争大了税收盘子。
六是抓好非税收入征管。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的管理,规范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性收费和罚没入库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及时入库,取得良好的成效。
二、大力推进支出管理,努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按照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和增收节支保平衡的总体要求,坚持“调整结构、确保重点、压缩一般、加强管理”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强化运转性支出的保障能力。今年由于公务员工资改革及规范津贴补贴后离退休人员大幅增资,支出增幅较大,资金调度非常困难,我们积极筹措资金,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增资政策,保证了干部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二是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坚持“以人为本”方针,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帮助,确保低保 全覆盖、小孩老年人进医保、部分街道集体人员进社保医保、失地农民进社保、半知青保障等各项改革措施及时保障到位。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
三是教育、卫生支出不断增加。全面落实了义务教育杂费减免政策和外来工学校公用经费补贴政策,设立校舍维修基金,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
四是增加对城市长效管理经费的投入。为实现“让水更清天更蓝,让人居环境更优,让百姓生活更加舒适满意”的城市建设管理要求,及时下拨城市长效管理资金;围绕建设生态目标,努力创建生态园林单位,“八路八口四河”绿化工程和生态园林居住区财政确保资金及时到位。
四、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努力深化财政各项改革
继续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和资金管理水平。
一是全面实施区机关会计集中核算。按照区政府在区级机关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要求,抽调10人组建了财政结算中心,完成了银行账户清理、财务移交等工作。在不改变各单位原有预算和资金支配权限前提下,从2007年1月1日起,区机关已有57个单位的财务核算统一纳入结算中心,实行集中管理。结算中心在开展正常业务的同时,全力推进制度建设,为实现依法理财,规范管理打好基础。目前,财政结算中心运行基本正常,在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严格预算执行管理,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效能建设和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是全面启动政府非税收入改革。制定出台了《天宁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天宁区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使用规程》等一系列关于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性文件,采取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形式,先在区本级选择2个单位,于上半年正式启动政府非税收入改革的试点工作。从调整职能、加强制度建设入手,以票据清理、非税收入项目清理和编码为基础;以建立区级非税收入征管信息化体系,开通运行“天宁区非税收入征管信息化系统”为依托;以确立“单位开票、银行代收、实时入库”的非税收入征管模式为根本;以加强人员培训,加大宣传力度为保障,进一步探索、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机制和管理办法,使全区非税收入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三是按照上级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和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的总体要求,在清理现有津贴补贴的基础上,建立规范化的津贴补贴发放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为实现公务员工资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打下基础。完成了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测算和新增工资的发放工作。进一步扩大财政工资统发范围,随着六个街道和开发区职工工资纳入区财政工资统发范畴,至此,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工资统发扩面工作告一段落。
四是政府采购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工作围绕“加强宣传,深化改革,扩大规模,积极探索”等重点内容展开工作。不断拓宽采购范围,完善采购法规建设,加强监管力度,提升服务质量。1—10月,区采购中心直接组织了80 次集中采购活动,采购金额 7647万元,节约资金 705万元,综合节支率约为 8.4%,充分发挥了政府集中采购、规模采购的优势。采购中心与区人民检察院制订了《关于在政府采购领域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力争从源头上防止政府采购领域职务犯罪的发生,为打造我区“公正、公平、公开”的政府采购环境提供保障。
五是积极探索街道财政工作的新机制。按照“加强基层财务管理,转变基层财政职能,服务基层社会事业建设”的要求,在全区六个街道财务科增挂了财政所牌子。为了加强财政所内部制度建设,确保基层财政所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区局对街道财政所岗位设置、工作职责、内部制度和制约牵制等方面开展了调研。出台了《街道财政所内部制约、牵制制度》等规章制度。
六是全面启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根据国务院决定,自编制2007年预算起全面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区财政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顺利地完成了业务培训、数据转换、软件调整等基础工作,增强了预算透明度。
五、大力推进财政监管,努力规范财政运行秩序
一是严格“收支两条线”制度。通过组织收费年检、加强对财政票据发放稽核、完善“票款分离”制度等手段,确保了所有部门和单位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是加大了国有资产监管力度。按照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全面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加强资产的账卡管理、实物管理、统计报告管理,并建立了资产管理数据库。按照“规范管理,有偿使用”的原则,加强对经营性资产的监督管理,及时纠正违章违纪行为。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工作,严格把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出口关”。开展了改制企业清欠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是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和会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按照省财政厅《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耐心细致地做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和变更工作,到10月底,累计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达652人次。严格代理记账设立准入关,对代理记账公司进行了资格审核,39家代理记账公司通过审验。对185户外商投资企业进行联合年检,及时纠正了年检中发现的问题。根据《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要求,区财政局共举办22期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4500多名在职会计人员和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参训率达到82%。
继续加强了财政自身的监管。有重点地开展了局内审和财政资金的专项检查,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促使内部控制机制进一步规范健全。
六、大力推进内部管理,努力加强财政队伍建设
财政干部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财政形象,关系到财政工作质量和财政政策的落实,今年以来,区财政局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财政队伍建设,使财政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财政改革工作的开展。
一是以“作风建设推进年”为契机,促进效能建设。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开展了以“推进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创优发展环境、构建和谐天宁”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推进年”活动。召开了局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大会,制定了《天宁区财政局机关作风建设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以征文的形式开展了机关作风建设大讨论,营造了“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良好氛围。在查摆问题、组织整改的过程中,主动征询各方面对我局作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对梳理出来的突出问题,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做到边建设边整改,以建设带整改,以整改促建设。对照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九项制度要求,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深化作风建设成果。
二是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印发的《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把加强学习作为今年的一项突出工作来抓,以学习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引导认知,调整行为,以学习为“起搏器”,推动素质的全面提高。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不放松,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修订完善了理论学习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学习日制度,确保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坚持财经知识培训常抓不懈,认真组织财政干部参加财政改革、财政管理业务培训。继续鼓励大家学习深造,不断提升学历、职称层次,有力地促进了干部职工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三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通过廉政教育和自律措施,促使财政干部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珍惜自己的岗位,珍惜自己的事业,抗得住诱惑,守得住勤俭,做清白人、做干净事,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增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自觉性,及时落实了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解任务,对我局承担和反腐败源头治理主办、协办责任目标,细化到各科室,责任到人,并抓出成效。
七、大力推进各项发展,努力做好其他方面工作
一是圆满办理提案任务。切实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重视、目标明确、措施到位。今年区局共办理提案、建议7件,圆满完成了提案办理任务。
二是重视网络安全建设。按照金财工程网络建设规划和技术标准,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在对现有网络进行必要的改造、优化和完善的基础上,尽快建立起包括局域网和外网在内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运行稳定的网络功能体系,重点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工资统一发放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等工作专网的完善工作,完成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工作。切实加强设备、网络、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等的安全防护,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确保财政核心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
三是积极探索档案归档工作。切实加强对财政档案工作的领导,使财政系统档案工作得到平衡发展。以巩固一级创先成果为目标,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在做好区局档案归档的同时,探索并加强对街道财政所档案管理的指导和督办,及时交流经验,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担负起反腐倡廉的神圣使命
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干部要按照国家局党组安排,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中央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把思想统一
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任务,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强化监督检查,严明党的纪律,保证和促进中央决策部署的全面贯彻落实;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与落实中纪委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结合起来,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认真落实相关责任,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是思想政治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最重要的底色。全系统要在2009年“打好底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创建特色、保持本色”上下功夫。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按照“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的要求,把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作为领导干部的人生必修课,继续在准确定位、提升状态、提高能力上下功夫,自觉做到政治坚定、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
要增强宗旨观念,做到心系群众、执法为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监管为民”的理念,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力争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要提高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之有效。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政治业务学习,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把握规律,推动发展。
要强化责任意识,做到依法履职、尽心尽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切实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恪尽职守,自觉奉献。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断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念和科学发展理念,对工作要统筹安排,整体推进,不图虚名,不急功近利。
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做到淡泊名利、严格自律。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以对邮政管理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珍惜自己的政治和职业生命,提高修养,坚定信念,爱岗敬业,廉洁从政。
要增强纪律观念,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纪检监察干部要充分发挥监督检查职能作用,统筹兼顾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确保工作到位、责任到位、纪律到位。
(三)构建惩防体系,切实增强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综合效能
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强调要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组织要从邮政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切实抓好内容科学、有效管用、配套完备、注重防微杜渐、可操作性强、具有长期作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制度建设中,要更加注重教育、预防、监督等制度的建立,以及更加注重制度的落实。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和直属单位的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牢固树立做好党风廉政工作是本职、抓不好不称职、不抓是失职的思想,高度重视并自觉承担起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完善配套制度。要发挥专题工作会议制度的作用,准确掌握和全面分析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坚持责任报告制度,定期向国家局党组和纪检组监察局报告有关情况。建立健全专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要互通情况,密切配合,群策群力,共同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四)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各级党组织要把国家局党组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落到实处,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增强廉政文化的导向性、辐射性和渗透力。加强和改进学习方法方式,努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全系统内营造崇尚学习、自觉学习、刻苦学习的浓厚氛围。
深入推进廉洁教育。进一步完善廉政教育工作格局,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宣传教育的总体部署,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分层次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工作。同时,要开展经常性的法纪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动,增强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的意识。
深入推进廉政从政。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当前,特别要大力抓好“五严禁”的落实,即严禁违反规定为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在就业、投资入股、经商办企业等方面提供便利谋取不当利益,严禁领导干部违反规定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严禁违反规定收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
证,严禁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或借机敛财,严禁用公款或接受与其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邀请进行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
(五)强化监督制约,切实推进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
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加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制度的执行力,保证党内制度的权
威性;严格加强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促使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章党规,维护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加强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落实到位,确保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加强《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严肃问责,绝不姑息迁就。同时要继续落实“三谈两述”制度,充分运用任职谈话、任期谈话、诫勉谈话以及述职述廉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监督,特别要强化对行业执法权、行政管理权运行的监督检查。围绕《邮政法》及相关配套法规的施行,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强对市场准入、行政许可、职业鉴定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制约。
(六)坚决惩治腐败,切实发挥严查案件的威慑作用
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继续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发现问题严肃处理,不搞下不为例;坚决纠正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加大信访举报工作力度。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群众信访举报工作。根据“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要高度关注、仔细分析和研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和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的突出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员干部在执法监管、审批准入、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治在事前、防患于未然。要通过谈话提醒、诫勉教育、通报批评等,促其改正。对干部考察、举报受理、来信来访中发现的问题,要深入调查核实,区分对错是非,认真加以解决。
(七)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在市场准入、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等关键环节中利用手中权力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及时纠正和治理向企业乱摊派、拉赞助、“吃拿卡要报”等不正之风,继续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庆典活动。认真排查化解由损害企业利益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取得纠风工作新成效。
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要按照马军胜局长“争取明年此项工作有大的起色”的要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原则和方针,完善“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企业自律”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员的积极作用。把行风建设与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职业道德建设结合起来,认真组织创建“青年文明号”等活动,不断深化行业整体和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深入基层了解行风建设情况,提高群众对邮政行风建设的公信度。建立行风建设协调机制,推动企业常抓常新、常抓不懈,从源头上防范行业不正之风。继续发挥邮政12305消费者申诉中心社会之窗、民意晴雨表的作用。
(八)严格履行监督职责,切实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执纪能力
全系统纪检监察干部要一如既往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助党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要着眼于作风建设和素质提高,深入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贴心人”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坚持从严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以优良的作风、优秀的品格、优异的成绩,树立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2007年,全市经贸系统要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经贸委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省、市党代会精神,持续“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发展战略,着力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企业,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加强资源能源节约,不断改进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大工作协调力度,积极推进城市流通现代化和农村流通组织化建设,深化经济技术协作活动,不断加强经贸系统党的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推动经贸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为促进闽北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作出新的贡献。2007年全市工业工作的主要思路是:围绕建设海峡西岸重要工业基地和“持续突出工业、实现突破工业”的工作总要求,坚持老企业扩张、新企业引进两手抓,以开展创业竞赛活动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节约能源资源为切入点,着力扩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培育产业集群,注重招商选资,突出中心城市工业集聚,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不断改革创新,加强协调服务,注重和谐建设,推动绿色腹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协调。2007年全市主要工业经济指标的预期目标是:全市GDP增长11,工业总产值完成438亿元,比增16,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要完成383亿元,增长20;工业增加值增长15.3;实现产销率9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0;年产值千万元以上项目新增118项,新增产值34亿元;规模企业新增10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新增10家;七大产业集群规模企业实现产值225亿元;全市工业项目投资增长20以上;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低于1.34吨标准煤,确保实现节能降低率3.8;二产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2007年将重点抓好“三个突出、三个注重和一个加强”等七项工作:
一、突出“四个一批”,着力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继续改进和完善领导挂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度,深化下派工业企业官员工作机制。重点扶持南铝公司、南纸公司等一批产值上亿元重点企业的扩张与提升;重点培育三三药业、天富化工等一批市场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的生物(医药)化工企业的发展壮大;紧盯抓实年新增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118项新增长点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168项“四个一批”项目;突出抓好南铝公司、南孚公司、南缆公司、南纺公司、浦城正大和光泽圣农等6家年新增产值超亿元的新增长点项目;重点推动南纸四抄、南纺水刺针刺和超细短纤、南电风力发电、康丽达针纺园、邵武中竹浆纸扩建、建阳武夷味精复合肥和顺昌天耀环保快餐盒等一批总投资上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做好项目跟踪、落实和协调服务工作,着力解决重点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我市工业加快发展。
二、突出平台建设,强化招商选资理念。认真谋划工业平台建设。加强“一点一线一重心”平台建设、重点产业、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和园区拓展土地开发等课题的调研;强化产业政策引导,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工业平台建设;建立中心城市工业管理工作机制,完善工业发展规划,健全工业园区的投资管理体制和协调服务机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充分用活有限的土地资源,建立工业项目审查机制,完善园区项目准入政策,强化投资强度、节能、排污等指标的控制,切实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引进和鼓励投资者建设标准工业厂房,注重运作,努力实现平台开发的资金平衡和良性滚动发展。转变招商观念,创新招商方式,注重招商选资,努力实现招商工作的“三个转变”:从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组团招商转变;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从提供优惠政策向优化投资环境转变。紧紧围绕产业规模做大、龙头企业壮大和地方财政增收,精心策划一批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引进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性强且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重大项目,创造条件引进生物制药、软件信息和环保节能等新兴产业项目,提高招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加速推进“一点一线一重心”工业平台建设,重点抓好闽北经济开发区、大横绿色产业区、南平工业园区(江南工业园)的项目招商,力争平台建设、项目招商、产业集聚“三同步”。
三、突出产业培育,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按照市政府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意见和“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编制产业重大项目目录,培育发展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产业集群薄弱环节和空白点项目,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引导优势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有实力、有市场的企业争创名牌,发挥名牌的带动和示范效应,带动产业链的延伸和集聚。竹木制品产业要重点抓好闽北林产工贸园建设,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产业集中度。食品加工
产业要重点抓好建瓯笋竹城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省级笋竹、木制品检测检验中心的建立,力争在大型肉联加工项目上有所突破。精细化工产业要重点抓好中心城市精细化工园、浦城生物医药特色基地建设,加强生物(医药)化工和矿产资源政策研究,提高氟化工、生物(医药)化工产品的附加值。电线电缆产业集群要重点抓好高压、超高压和特种电缆项目建设,推动国家级电
线电缆检测检验中心的建立。纺织服装产业要着力打造自主品牌,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汽车及配件产业要突出抓好中心城市华闽汽配退城进郊二、三期工程、邵武正兴武夷轮胎摩托车(电动车)轮胎生产线二期扩建工程、建阳武夷汽车重型载重汽车生产项目、松溪精密铸造(汽车配件)产业扩张、三泰机械改制等重点项目的实施,加快产业总量和规模的做大,促进产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四、注重能源资源节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三不底线”标准,适当提高环保门槛和产业准入门槛,强化环保“三个一律”硬约束,即没有经过环评的企业一律不得开工,没有通过环保验收的企业一律不得投产,污染治理没有达标的企业一律关闭,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发展质量。重点推进南纸公司、嘉联化工、光泽圣农、邵武化肥、顺昌炼石水泥、武夷味精、光泽沪千等7家列入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示范试点工作,树立一批循环经济的典型。大力扶持发展一批矿产资源节约、使用和“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着力提高我市建材、化工、竹木加工等行业的资源利用水平。积极开展以节电、节煤为主要内容的节能降耗工作,确保万元生产总值标准能耗降低率3.8目标的实现。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活动,创建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力争申请清洁生产审核企业6家以上。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节能重点项目和清洁生产项目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项目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
五、注重措施落实,健全工作机制。注重国家宏观政策研究。密切关注工业发展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强对土地、信贷、财税、出口退税等国家宏观政策的解读,认真分析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影响,及时采取对策措施,确保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效益分析,建立经济运行联络员制度,健全经济运行监测、项目跟踪、通报督查和协调服务工作机制,促进项目早日投产、早日达产、早出效益。强化政策落实。认真抓好中央、省、市有关促进工业发展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加强对中央、省上资金、项目扶持政策的研究与对接,加强对省经贸委“十大工程”、“十五个专项”工作内容的分解落实,用足用好政策,促进企业加快发展。搭建好银企会商电子信息平台、联动服务平台和创业培训平台,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融资、用地等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中心城市工业管理机制。建立统一协调、分级负责的中心城市工业发展规划和投资开发机制、工业招商体系、项目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市、区两级政府的沟通联系,充分调动两级政府的积极性,进一步形成市区合力,推动中心城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六、注重和谐建设,开展平安企业创建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部门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力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网络体系,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安全生产工作。强化日常安全生产监管,加大危化品专项整治力度,努力查找、发现、消除各种安全隐患,跟踪落实重大隐患整改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措施落到实处。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开展和谐企业平安创建活动,着力解决企业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引导企业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平安发展的理念,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安定安全、诚信经营、增强活力,实现企业和谐、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七、加强组织保障建设,不断深化“六创”活动。围绕“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发展战略,扎实开展经贸系统机关党建“三级联创”活动,深化学习型机关创建,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养;深化服务型机关创建,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深化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创建,不断激发党组织的内在活力;深化廉洁型机关创建,构筑拒腐防变的防线;深化和谐平安机关创建,营造和谐平安的工作环境氛围;深化创业竞赛活动,积极完成项目引进工作。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为加快全市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
这次评选的范围是全国普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在职在岗的校长和体育教师。
“中学体育工作优秀校长”应是“教育思想领先、教学业务精通、管理能力高超、办学实绩突出, 对学校体育教育有良好的理解和思想”的管理专家。评选的基本条件为:
1.依法治校。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办学理念, 对体育教育改革及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有开拓性的思考和独创性的决策。在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有计划、有设想、有实施,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学校工作能真正围绕青少年健康成长开展。
2.科学管理。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领导能力, 熟悉现代学校行政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关注学校体育, 支持学校体育建设和发展, 能准确地思考和把握学校体育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能有效地调动教师积极性, 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3.队伍建设。具有率先垂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领导风格, 能以身作则, 诚实守信, 是学校体育教育的践行者、带领者和先进者。关心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 能带领学校教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创造一切条件让教师、学生快乐的运动。带出一支为学校体育献策献力、任劳任怨、持之以恒、考虑学生终身体育发展的学校管理者队伍;带出一支团结和谐、奋发向上、敬业爱岗、工作踏实的教师队伍。
4.质量保证。能根据国家方针政策与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 实施学校体育工作, 能够有效地督促和检查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完成的情况, 体育课教学效果好, 教学质量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手段;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 认真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有制度, 有措施, 效果好, 课余训练有成效;充分发挥体育场地使用效能和作用, 为开展体育工作提供保障经费。
5.教学科研。具有思考和运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能力和实施基础教育改革的能力, 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课程和学校体育改革与创新, 保证学校体育教育的质量, 重视学校体育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 全面具体地进行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等课题研究。
“优秀中学体育教师”应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业绩突出、社会公认”的优秀学校体育工作者。评选的基本条件为:
1.师德高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有崇高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关爱学生, 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献策献力。为人师表, 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作风严谨, 吃苦耐劳, 任劳任怨。
2.业务精湛。具有扎实的体育技能功底和体育学科基础, 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有驾驭新课程改革和教学的本领。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体育新课程和新教材的理念, 并运用于体育教学之中。
3.业绩突出。能够有效地组织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 教育学生热爱体育、参与锻炼, 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增强学生体质健康, 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效果好, 并能够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4.教学科研。在体育教学中能善于思考, 积极创新, 大胆改革, 成绩突出, 并得到专家和同行的一致认可。能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教学科研, 撰写有一定水平的论文。
一、2006年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一)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指导
按照中央提出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搞好总体规划的要求,2006年,各省(区、市)都下发了贯彻落实中发〔2006〕1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意见,陆续编制完成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规划,并调整充实了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机构,各地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作,全国上下形成了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一些地方还对农村干部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宣讲中央文件精神,引导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有关部门也结合自身职能,出台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性意见,重点从抓好规划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投资整合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做好试点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对地方发展改革委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
按照中央提出的全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的要求,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预算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切实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2006年全年用于农村建设的中央投资超过600亿元,所占比重较上年继续提高,其中用于粮食生产、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农村沼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资比上年大幅度增加。地方各级政府也普遍增加了对“三农”的资金投入,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国约有2/3的省份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比上年增长20%以上,个别省份增幅超过了40%。
(三)着力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生活设施
紧紧围绕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设施,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抓好“水、路、气、电”四件事。为确保“十一五”期间解决农村1.6亿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国家加大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力度,2006年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中央投资比上年增长2倍,当年可解决近29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安排农村沼气工程中央投资比上年增加15亿元,新增农村沼气用户约260万户;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支持西部地区县通乡油路改造和东中部地区乡通村油路改造。国家还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无电地区电力设施建设,完善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
(四)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继续大力支持粮食生产。2006年以来,继续加强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启动了西部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对中部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4省大型排涝泵站进行更新改造。继续实施种养业良种工程和植保工程,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全年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4.9亿吨以上,在前两年累计增产粮食5000万吨的基础上继续稳定增产。
(五)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国家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增加,明确提出要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3年内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至2006年上半年,全国已有3.96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标准分别由10元提高到20元,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4880万学生全部享受免学杂费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认真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有条件的地方正在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六)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各地、各部门继续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2006年,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继续扩大。中央财政还安排125亿元资金,对种粮农民生产资料增支部分实行综合直补,补贴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继续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种粮收入预期。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农资生产和市场,继续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调控,深入开展化肥等农资市场检查,稳定农资价格。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对保障农民工各项合法权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农民务工收入继续提高。预计全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量有可能接近200元,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比上年增加300元以上,实际增幅超过6%,是继2004年和2005年之后,连续第3个农民收入增幅超过6%的年份。
(七)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进入综合改革的新阶段。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对下一阶段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做出具体部署。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国务院对进一步完善改革政策措施,健全体制机制,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提出了具体意见。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入,农业保险试点稳步推进。国有林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国家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做出重大调整。积极推进支农投资整合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推进县级政府支农投资整合的指导性意见,明确了“规划先行、加强衔接、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务求实效,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整合思路,并在全国确定了50个整合支农投资试点县(市),支持和鼓励试点县(市)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创新体制机制,目前各试点县(市)工作进展顺利。积极探索在新农村建设领域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建后管护,落实管护责任,努力改变重建轻管现象。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新农村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性和完整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将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庄建设,注重形象工程,没有抓住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根本;一些地方急于求成,提出了要在3—5年内建成新农村等不切实际的口号;一些地方不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广大农民的参与度不够、热情不高,个别地方还借新农村建设之名,随意调整农民土地,动用农民宅基地,侵犯农民合法权益。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引导和克服。
二、200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
2006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明确了2007年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2007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向前推进,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第一,继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我国农业基础薄弱、主要靠天吃饭的基本状况还没有改变,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势头仍没有根本扭转,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为此,要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逐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2007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努力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要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方式,继续加大支农投资整合力度,抓紧建立支农投资规划、计划衔接和部门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努力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继续实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力度,完善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率。
第二,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区域化布局、优质化生产和专业化分工水平大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科技水平不断得到增强,但我国人多地少,农户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农业总体上仍然没有摆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投入来实现增产的外延型、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48%,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70—80%的水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30%多一点,比发达国家大约低了50个百分点。综合机械化水平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07年,要继续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继续建设国家大型粮棉油生产基地,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支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及中部排涝泵站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继续实施种养业良种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以及旱作农业节水示范工程。继续实施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加强对农民建设现代农业的引导和示范。在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同时,发展健康养殖业,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推进生物质产业发展。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工程。
第三,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步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公共服务滞后,是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突出表现之一,也是长期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要坚持从最有利于农民、最需要解决、最有条件解决的问题入手,明确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优先序,因地制宜地加大支持力度,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2007年,要继续抓好水、气、路、电建设。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力度,优先解决人口较少民族、水库移民、血吸虫病区和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确保“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任务如期实现。继续加大农村沼气投入,积极发展适合各地特点的农村清洁能源。支持县乡公路改造和通村道路建设,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的筹资建设和养护机制。抓好中西部农村电网改造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落实城乡同网同价政策。同时,加强生态建设,加大村容村貌治理,建设整洁、舒适、文明的农村人居新环境。
第四,继续抓紧解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扭转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2007年在全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提高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标准。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继续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快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要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民培训和权益保护,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支撑。全面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各项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第五,不断创新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逐步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必须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这是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扎实推进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保证。2007年,要继续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和部署,逐步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加快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和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探索确保农民现实利益和长期稳定收益的有效办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支持国有林场改革和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搞好水权制度改革,推进农垦体制改革。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继续加快推进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好中求快全面协调稳中求进惠民富民全力推进__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市委的开局之年。[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
站在手,写作无忧!]明年我市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执政能力”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目标,全力实施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战略,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生态建设、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深化“平安__”、文化大市和法治建设,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努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召开。在具
体工作中要突出好中求快、全面协调,稳中求进、惠民富民的总体要求。好中求快,就是要把“好”摆在首位,进一步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在增长方式转变上做文章,在增强创新能力和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上花力气;同时,快也不能忘记,要从__经济总量还不大、综合实力还不强的实际出发,力争在好的基础上发展得更快一点,能快则快、好上加快。全面协调,就是在工作中要兼顾方方面面,注重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内源与外源发展,努力推动“三个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稳中求进,就是要认真贯彻宏观调控政策,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防止大起大落;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惠民富民,就是要把民生问题放在更
加重要的位置,既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多办实事;又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同时,更加重视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具体的说,明年工作将围绕“七个加快、两个加强”,突出抓好以下九个方面:
一、加快结构调整,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继续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打造四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十个先进制造中心,加大工业有效投入,加快实施工业经济“二三三”结构调整方案。深入实施“项目推进年”活动,整合有限的资源要素,集中实施一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大项目,扶持培育一批大企业和名牌产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项目和产业承载能力。继续做好省级开发区扩容准备,加大__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的申报力度。推进中小企业和特色产业向工业功能区和中心镇集聚,加快技术标准和品牌建设,提升块状经济发展水平。
2、加快发展服务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特别要高度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使之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引擎。以南太湖带的开发建设为龙头,加快“三带十区”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培育城市商贸中。心、特色街区,改造提升重点特色专业市场,大力培育和引进新型业态,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培育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3、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继续抓好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三大行动计划和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开展节能降耗年活动,以“四节”为重点,探索建立促进节能降耗减排的体制机制,狠抓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坚持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并重,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新“双控”标准,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开发复垦,积极探索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新路子,抓好土地资源整合、内部挖潜和盘活存量工作。
4.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深化“225”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和环保能力建设,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继续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产业准入制度,严格限制高污染项目,深入整治小化工、小造纸、小印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加快生态市建设,完成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实施“1122”生态建设工程。
二、加快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切实提高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水平
l、全力推进实验示范区建设。围绕建立“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深入实施“1381行动计划”,抓好“一县十镇百村”实验示范重
点区域的试点和55个欠发达村新农村建设重点帮扶工作,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健全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工商企业积极参与,切实加大农业投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放在重要位置,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手段、农业经营方式、农民就业领域、农民收入来源、农产品市场的“六个转变”。大力推进十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规范发展“农家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鼓励跨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农产品供沪工作。
3、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市、县(区)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和村庄布局规划、建设规划修编。加快农村公路、城乡公交、电力、供水川政、信息、电信等“七大网络”的建设和改造提升,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实施“百千”工程,全面整治村庄环境。推进户集、村收、乡镇运、市(县)集中处理,力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加快推进老虎潭水库、合溪水库和“千万农民饮水”、河道清淤、小型农田水利等水利工程建设。
4、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省淡水所、市农科院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巩固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开展各种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实施“百千万”人才培育项目,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3000人,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10万人,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
三、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
l、科学完善城市规划。按照一城两翼带状组团式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城市定位和“生态、文化、和谐、精致”的特色定位,进一步实现长兴、南得两大组团与如心城区的规划衔接,搞好快速通道的规划。抓好中心城区东部新区、南太湖度假区、__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建设,着手开展南郊风景区规划。统筹考虑近几年中心城市整治改造方案,进一步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彰显__文化特色。认真编制三县县域总体规划,启动县、乡镇控制性详规编制。
2、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努力提升与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快速交通能力,加快申嘉湖、申嘉湖杭、杭长高速公路建设,推进杭湖宁城际轨道、湖嘉乍(沪)铁路、长湖中航道建设,抓好“三线一枢纽”和__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湖苏沪城际轨道项目。完善中心城市路网系统,规划建设南太湖滨湖大道,加快“五路五桥”骨干工程建设,打通城市内环,完善城市框架。加强供电、供气、给排水、通信、公交、环境卫生、城镇防洪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新增绿地120公顷以上,加快建设步行区和改造老城区,提升商贸服务和文化旅游功能。
3、优化城市环境。推进城市综合执法,加大城市管理和环保执法力度,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推进“城管进社区”,积极探索“数字城管”,深化中心城市“四边”、“四化”工作,深入开展“中间整治”,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美化家园活动,综合治理市容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全力营造城市新形象。
四、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升经济的外向度
1、着力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坚持内外并举,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国内外重要研发机构、海归创业人士的招商力度。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为导向,实行招商选资,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战略投资者和“大、好、高”项目。实行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度,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招商引资的方法,认真组织好各类招商活动,办好第四届国际湖笔文化节暨南太湖经贸洽谈会,进一步提升招商水平。
2、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积极调整和优化外贸产品结构,提高纺织品等传统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扩大机电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稀缺原材料。巩固外贸传统市场,不断开拓新兴市场。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
3、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以国务院制定长三角区域规划为契机,加强发展规划的研究对接,按照发挥优势、错位竞争、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开通的机遇,深化接轨上海工作,努力在产业转移、农产品进沪、旅游合作、接轨世博等方面取得突破。
五、加快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发展的内在活力
l、深化农村改革。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深化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化解债务矛盾。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积极探索农业政策性保险。
2.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能。深化审批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市、县区、重点乡镇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网络的三级联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加强对中介机构的依法管理,规范服务行为。
3、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土地、技术、劳动力、水、电对污权等资源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改革。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制度、技术、管理等方面创新,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鼓励企业上市。
4.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与大院大所的科技合作交流,加快建设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继续推进与中科院、中电15所合办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以及市县区科技创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建设。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高新化、农业科技创新等重点,实施技术创新计划。围绕提升块状经济水平,加快建设区域经济技术服务平台。
六、加快文化大市建设,积极构建和谐文化
1、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和弘扬__传统文化中“开放、务实、创新、和谐”的元素,培育__时代精神。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诚信教育,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
2、加强宣传舆论的领导和管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建立健全新闻发布、信息通报、新闻报道协调制度,抓好舆论阵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不断提高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
3、广泛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深化“四城联创”,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认真实施“四八六”工程,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做好双拥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4、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实施文化大市“八项工程”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完成__大剧院。市民健身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抓好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快数字化进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成报业、广电、文化三大产业集团组建任务,大力培育传媒、娱乐、文化旅游、体育健身等重点文化产业。抓好文化精品生产,深入实施群众文化“十百千万”工程,推进“小康健身工程”,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体育强市。
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切实改善人民生活
1、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强化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做好全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工作。健全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针对不同就业困难群体的再就业援助长效机制,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零就业”家庭的问题。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劳动监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按照均衡、优质。公平的要求,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巩固提高普及十五年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水平。
3、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突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两大重点,深化体制改革,统筹发展城乡卫生事业。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三条医疗保障线”,人均筹资达80元,参加率90%以上。全面建成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六位一体”服务。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五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重点推进工伤保险扩面,全面试行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建立覆盖城镇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以解决低收入家庭最低保障、城乡困难群体就医、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孤寡老人集中供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全市“4+1”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探索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
八、加强民主法治和社会建设,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l、完善领导体制。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完善“一个核心”、“三个党组”、“几个口子”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认真做好市四套班子换届工作,进一步探索党委决策、人大决定。政府执行、政协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社会各界主动参与的决策运行和执行监督机制。
2、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领导,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全面推行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依法履行公民权利。
3、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努力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增加公共服务投入,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积极建立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发挥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作用,积极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4、深化平安创建。建立常委会定期分析社会稳定形势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和大信访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平安细胞110工程”创建活动,不断强化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打防控一体化体系和城乡社区警务新机制,织密社区、阵地、卡点和街百四张防控网,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经济犯罪和境内外敌对势力、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的新办法。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整治好以织里“三合一”为重点的全市重大消防隐患,严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九、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着力提高执政能力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切实把理论武装放在首位,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继续抓好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等主题教育。
2.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换届为契机,选好配强县局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加快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注重用好各年龄段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3、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完善人才工作政策,深入实施党员人才工程,推进“5155”产业英才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抓好长效机制的落实。深化“三级联创”,健全以乡镇(街道)党委为龙头,村、社区和“两新”党组织为主干的基层党建格局。深化农村“先锋工程”建设,探索建立党的社会工作委员会,试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积极创建乡镇、村“五好”党组织,推进非公企业党建组织和工作“双覆盖”。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在全市组织开展以“学党章、明党纪、讲正气、促和谐”为主题的集中教育活动。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化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2007年邮政局工作思路】推荐阅读:
2024年上半年某邮政分公司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06-03
邮政发展思路07-07
广州市邮政局2011-2012年工作报告07-25
邮政支局长近三年工作总结07-20
市邮政局局长工作汇报11-23
邮政局18年度工作总结09-08
邮政局创建文明行业工作汇报12-16
邮政职工2014年思想汇报11-10
邮政局人力资源工作总结06-02
关于邮政局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