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辅班会课(精选6篇)
一、团辅班会课的概念 班会课是德育的重要途径,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进行互动启发和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促进成长。结合班会课和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和优点,我们认为,团辅班会课是以班级为主体,利用团体的磁场和力量,以游戏、体验、分享等团体辅导形式营造民主、活泼的团体氛围,让学生在参与和创建更合理的团体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潜力,实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并使班级的发展成为个体获得成长空间的重要条件。
把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引入到班会课中,是使传统以说教为主的班会课变得更有趣味、更有活力、更受欢迎、更有效果的重要教育革新,促进个体成长与集体发展成为一个相互依赖、共同促进的过程。
二、团辅班会课的特征
团辅班会课不同于传统的班会课,除了对班主任的管理、沟通能力有较高期望以外,更从心理学角度加入了掌握团体辅导技术的要求。团辅班会课的特点如下:
1.亲和力
由于采用了团体心理辅导的技术,团辅班会课首先要有心理辅导的氛围。因此,在团辅班会课上,教师必须坚持尊重、真诚和理解的原则。对学生真心、用心、耐心,才有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实现团辅班会课的目标。只有以诚相待,理解学生,才能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准确把握他们的情感和需要。当学生切实感到真实的温暖和
安慰时,才会愿意把心底的秘密与大家分享。而分享越多,他们的收获也会越多,安全感、自信心也会接踵而来。因此,以师生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使团辅班会课具有十足的亲和力,是班主任在课堂上的首要工作。
2.活动性
活动是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参与、促进学生体验的成长过程,是课堂有效达到教育目的的重要教学形式,也是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组织形式。传统德育通常采取灌输式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将道德要求以说教方式传输给学生,不仅效率低,效果也不显著。而体验式的团辅活动依靠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充分开发潜能,让学生通过体验、交流、碰撞、分享来改变认知并规范行为,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内化基础上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实现了教学统一和知情意行的统一。
3.团体性
既然是团体辅导班会课,就主要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展开。团体辅导区别于个体咨询,它作为一个整体,有很多个体咨询没有的优势,而其魅力和效果也正是来自于团体的神奇力量。因此,团体辅导班会课摆脱了传统德育课教师主导、关注个人、忽视集体的旧模式,大胆开发团体潜力,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在大家的分享、冲突、理解、领悟中达到更好的班会效果。
4.开放性
团体活动是一种参与者之间相互建构的过程。团辅班会课不是规范、预设和说教,不是计划或蓝图的演绎,也不同于学科知识的传承,它让学生主动参与、自由创造,通过相互作用实现自我规范、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控,最终实现心灵的成长。因此,团辅班会课必然不能预设性太强。相反,它一定是开放的、自由的、没有思想束缚和限制的。这也是团辅班会课的必备要素,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放性、建构性特点。
三、团辅班会课的主题来源
团辅班会课的主题通常是班级中亟需解决的中心问题或学生需要发展的重要能力。因此,主题的确定要结合班
级建设目标和学生的发展情况而定,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1.班级中最突出的问题
班主任通过观察和了解,发现、提炼班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学习懈怠、人际紧张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对于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状况、健康水平、舆论班风等,班主任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进行团辅班会活动时,其主题才具有针对性,能贴近学生实际,提高团辅班会课的实效性。
2.班级中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 在确定团辅班会主题时,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由师生共同商讨确定现阶段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对其加以探索。此种方式确定的班会主题一定是大家都愿意积极参与并热情投入的,学生会感受到此次班会与他们密切相关。带着这样的好奇和兴趣,学生会有更多的准备,也会在团
辅班会中发挥更大的潜力,班会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教师评估学生最需要发展的能力和解决的问题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发展任务,中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还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学生发展特征的了解,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评估出学生在现阶段最需要发展的能力和品质,解决其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或人生课题,如建立自我同一性等,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开展一些预防性的团辅班会活动,如以“我是谁”“初恋”“与父母对话”等为主题共同探讨,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四、团辅班会课的阶段
团辅班会课通常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各阶段层层递进、自然发展,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和发展能力的教育
目标。教师也可根据具体情况作灵活调整,以达到更优的效果。1.定向阶段
顾名思义,这是一个为团辅班会课奠定情感基础,探索发展方向的阶段。刚开始进入课堂的团体彼此间一定有距离,成员相互之间会有一些心理防线,或者说不信任、不开放,在这样的氛围里,课堂可能会出现尴尬、沉默等问题,不利于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一定要在团体间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打破僵局,使团体熟悉起来,为主体活动作好准备和铺垫,起到暖身破冰的作用。组织者通常会在这一阶段设计一个小巧灵活且与主题相关的活动,使学生们迅速建立初步的安全感和
归属感。
2.冲突表达阶段
这是主体活动的实施阶段,也可以说是暴露问题的阶段。此时活动设计和实施是难点和关键,应与团辅班会主题密切相关,体现其活动内涵。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如情景剧、游戏等来展现团辅班会课的主题,从而进行后续的发展和处理。在这一阶段,成员可能会由于尴尬变得被动,甚至不愿意合作。因此活动的设计、气氛的营造,以及如何使学生们自愿分享自己的故事、相互理解
和共情就变得特别重要,组织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3.整合阶段
虽然活动是团辅班会课的关键,但仍然只是载体和工具,活动中的体验和之后的分享才是团辅班会课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整合阶段应鼓励学生分享其体验和感受,并从理性层面提升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整合阶段的主要任务。这一阶段,学生在正视自身问题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精神上得到升华。这个阶段同样鼓励创新,运用更加新颖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冲突阶段产生的问题,可以达到训练和灵活学生思维的目的。
4.巩固总结阶段。
在团辅班会课的最后,教师要在学生思考和感悟的基础上,总结其精髓,对主题加工达到深、透、化的程度,加强课堂效果。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花一部分时间继续处理前一阶段还没有完成的工作,然后进行总结、回馈与祝福,与学生一起积极维护团辅班会课的成果,方式可以是小游戏放松、互留祝福、写愿望贴纸等。
五、教师在团辅班会课中的角色
虽说团辅班会课以学生团体为主,较传统班会课更自由、自然,更民主、活泼,教师似乎隐退二线,但团辅班
会课对教师的要求却不降反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在课堂上的角色更加多元和复杂,难以把握。
1.主持人
教师在课堂上首先是一个主持人的角色,从一开始导入到中间把握其流程和发展方向,根据课堂情况灵活调整其进度都需要教师的主持。另外,突发状况的处理和结束的安排及方式也要由教师来把握,以避免场面失控,并达到团辅班会课的良好效果。
2.观察者
团辅班会课中需要一个观察者的角色,通常由组织团辅班会的教师或助教来担任。在团辅班会进行过程中,教师要能充分观察团体中每个学生在每个阶段的表现。如定向阶段大家的安全感是否建立,哪些学生特别不愿意敞开心扉;冲突表达阶段大家的情绪表达情况是否正常,是否有表现特别的学生,原因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场景令大家不太舒服等。这些都需要观察者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以局外人的角度随时仔细观察,发现团体中的问题。
3.引导者
团辅班会课上教师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引导者,在课堂上起着辅助和引导学生的作用。团体引导者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提供机会让团体成员表达和分享因各种原因或场景而产生的情绪情感,使成员能释放自己的消极情绪;引导团体成员调适自己的情感,注重气氛的缓解与消极情绪的淡化;在课堂后期巩固学生在先前阶段形成的情感支持与自我探索的成果;在适当的时候引领提炼和进行总结;提供机会让团体成员处理团体中还未解决的问题;根据时机和发展提供时间与空间让成员自行处理事务等。
4.咨询师
教师在团辅班会课中要把自己定位为心理咨询师,用咨询师的技能和素养与学生共情,利用语言、眼神、行为等各种途径认真倾听,积极关注学生。不但关注学生最突出、最优秀、最精彩的表现,同时也要关注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教师应对学生以诚相待,真诚关心团体成员。让学生感觉团体是一个值得信赖、可以表达不同意见、解决冲突的安全场所,使团体成员不用刻意隐藏自己或压抑自己,在团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接纳其他成员。
5.朋友
在团辅班会课上,教师还应该是学生的朋友。朋友角色的塑造是优化课堂效果的催化剂。只有真正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交流,才能理解学生的心理和想法,才能彼此坦诚相待,共同分享和探索人生的主题。因此,教师要放下身份,拉近自己与团体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以朋友的心态,与学生站在同一阵线,更好地交流与理解彼此。
六、团辅班会课的评价
作为班会课的新形式和新趋势,团体辅导班会课的操作和进行都需要不同于以往的新思路。怎样的团辅班会课才是成功的、有效的呢?班主任应该从哪些课堂特征入手去评价和优化一堂团辅班会课呢?
1.逻辑性
与其他课堂一样,团辅班会课的进行也需要完整有序的逻辑。课堂的丰富多样、自然发展不能以牺牲逻辑性作为代价。一堂优秀有效的团辅班会课一定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线索清晰的。逻辑性强的团辅班会课的安排会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自然过渡,流畅发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思路和情绪的发展,但并不承担说教、分析和评价的任务,只是带着逻辑“穿针引线”
。因此,团辅班会课的内容是否经过精心设计、不失逻辑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
2.各种教育资源的利用
教师在进行团辅班会课的策划时,要对各种教育资源加以合理利用,团辅班会课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甚至是出人意料的惊喜效果。而在选择教育资源时,需要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要选择什么样的教育资源?是视频资料还是团体中的真实案例?教师想要从这些资源中获取什么?希望学生能从中体验到什么?要如何利用此资源,更好地打动学生,引起共鸣?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澄清使用这些教育资源的目的和手段形式。而对教育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则是团辅班会课的另一个重要评判标准。
3.学生情感的诱发
团辅班会课是以学生的体验感受为入口来引导其认知行为改变的,因此不同于传统教育对学生参与度的重视。
对活动的参与不代表学生全情投入其中,情感的共鸣才是教育的目的。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集体中情感的宝藏是极其丰富的,教师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因此,有没有贴近学生实际,让其感到格外亲切,深入其内心引发感悟是团辅班会课的又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参考文献:
[1]张冬梅.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开展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0(6):26 ̄28.
[2]王雅倩.高校主题班会的创新研究———引入心理辅导技术与技巧[J].校园心理.2010(8):201 ̄203.
[3]殷金桃.“神、形”兼备,寓教于乐———提高高校主题班会的实效性[J].科教纵横.2010(1):114. [4]王文娟,赵小刚.团体心理辅导在主题班会中的应用探索[J].世纪桥.2010(13):115.
[5]祝明.主题班会形式浅探.中国校外教育[J].2009.8: 436. [6]余春霞.班会课的情感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在这门课中, 谢老师首先给我们描述了两种较为传统的班会课:
班会实录A:昨天学校开会强调了以下几件事情:一是学习, 号召各班掀起学习热潮, 争取期末取得优异成绩。上周, 我们班有些同学目无班规校纪, 表现很差, 损害班级荣誉, 给班级扣分、抹黑。刘××、王××上课时不认真听讲惹老师生气, 张××和郑××课前不做好准备, 仍然说笑打闹被教导处发现…… (被点名的同学一个个低着头, 趴在桌子上, 不敢发出一丝声响) ;二是安全……十是…… (下课铃响, 班主任还意犹未尽。)
班会实录B:期末考试快到了, 所以我首先强调一下学习。你们是学生, 学生的任务是什么?就是学习。成绩不好, 就对不起养育你的父母和关心你的老师, 也对不起你自己, 为此我决定, 自本周开始, 每天7点30分必须到校早读, 不准迟到;一律不准再看课外书, 全力准备考试。第二是纪律, 纪律是学习的保障, 没有良好的班级纪律就不可能搞好学习, 所以上课必须……好了, 别的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下面, 我发一张试卷, 大家迅速完成。 (学生一阵骚动, 有的唉声叹气, 有的紧张地找文具, 考试开始。我看了一下时间, 刚好6分钟。)
结合上面的两种班会课, 谢老师指出, 每个班主任都知道班会是进行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 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大多流于形式。往往是“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 爱要不要。”班会课就会变得无序、无效又无趣。
接下来, 谢老师重点给我们讲述了如何召开主题班会。主题班会要有明确的主题、以班级为本、要体现活动特色。要实现这一目标, 要做到真选题、好素材、巧活动、精过程、新形式、成系列。
第一, 真选题。谢老师指出, 选题切莫太大, 每次班会要着眼于解决一件小事, 要学会以小见大, “聚焦凡人小事——关注社会观察自然景象——感悟人生捕捉细小情节——诉说真理”。
第二, 好素材。一堂好的班会课必须要有充足有效的素材来支撑, 我们可以尝试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音乐歌曲、摄影绘画、科学发现、社会传奇中去寻找我们需要的东西。谢老师给我们看了他从“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超强大脑”、“出彩中国人”、“感动中国”等电视综艺节目中搜集的班会素材, 不但有趣, 而且实用, 学生容易产生共鸣, 更容易接受。
第三, 巧活动。一个好的班会活动设计, 会让同学爱上班会课。比如, 在新班级组建后, 第一节班会课, 我们往往会让学生逐个站起来做自我介绍, 其实我们可以用活动将这个过程趣味化。例如:我们可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第一步:每人保持安静、不说话;每人手里拿到一份儿歌, 注意不要告诉别人;班主任宣布开始后, 请大家以哼唱自己手中儿歌的形式, 来找同组的伙伴, 找到1个人后, 两人继续寻找其他人, 直到小组成员集合完毕, 并选定一个区域坐下。寻找过程中只允许哼唱, 不允许说话。看哪个组先集合完毕。第二步:彼此认识一下 (3分钟) ;共同练习本组的儿歌 (2分钟) ;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成员;小组成员集体演唱本组的儿歌;看哪个小组介绍、演唱得好。这样的形式不但有趣, 也可以从中快速地找出有责任心的孩子去做自己的小助手来管理班级。
第四, 精过程。班会课要精心准备、环节精彩、展开精妙、延伸精彩。在班会准备上, 老师切莫大包大揽, 要给学生参与的机会, 让班会准备的过程成为班会的一部分, 对认真准备的学生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奖励。另外, 教师还要在具体的环节上下功夫, 要紧凑, 切中主题, 在实施过程中要积极的延伸和引导, 比如一堂关于感恩的班会, 除了在班会课上给学生讲道理外,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给妈妈写封信, 回家给妈妈做顿饭等等, 通过延伸, 让学生有所思、有所获。
第五, 新形式。传统的班会课程一般在教室展开, 其实还有很多地方我们可以开展班会, 尤其是一些微型班会。我们可以把班会课放在室外举行。
第六, 成系列。谢老师告诫我们作为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 要学会积累, 坚持积累, 努力把自己的班会课上成一个系列。
最后, 谢老师用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激励我们:“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这也正如我们的班会课, 要想上好, 就要高度重视、用心准备、注意积累、锐意创新!
摘要:班会课是班主任针对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班会上, 班主任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外, 还集中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审美、个性心理及社会实践等各种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增加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 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
5月27日星期日晚,在团辅小组的积极参策划和熊老师的指导和每个同学的努力下,我们小组在高一(9)班成功进行了团辅活动。
热身活动和约定活动由陆建东主持。热身活动有序又热烈,通过简单的活动,学生融入活动氛围,全身心参与活动,开放自我。约定活动约定了本班的口号为:“17九班,自强不息”,听到约定口号,学生积极回应并能暂时安静下来,达到了约定的效果。
分组活动由李书城主持,将男女生分别组队,避免了高中男女生敏感时期的肢体接触以及更多不必要的误会。这个活动中每队还设计了属于自己的队名口号loge和队形,在设计的过程中加强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稍加的指导更促进了每个同学的参与性,学生的积极讨论产生了思想的碰撞,达到交流、创新的目的。
主题活动由刘锦秀主持,第一个游戏是‘’一指神功“,刚开始宣读完规则,学生感到不可完成,前期经过学生自主讨论和勇敢尝试,后期加上老师的稍加指导,每个队伍都能成功尝试,体会”想要得到成功就应该做好规划,让自己站到合适的位置上。团队合作时,应该团结协作一起努力。“成功地突破难题使学生收获到了成就感和喜悦感。第二个游戏为‘’盲人指路“。意在启迪学生向目标前进的时候会经历许多的干扰,成功并不像我们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前行时要看清目标同时要不断调整方向,要相信自己的团队,并为之不断努力。
最后的分享环节由黄恩防主持,给每位同学分发了便利贴,并使其匿名写下今天活动的感想,部分学生起初不愿参与,经过鼓励后也参与到了其中,敞开了心扉融入了班级。
优点与亮点
小组分工明确又互相协助,每个成员都参到了该次团辅活动中。在团辅进行时遇到游戏规则与本班情况不符时,能够及时调整规则,保证了公平性。学生遇到瓶颈时,首先让其自由发挥进行思考,然后再加以引导,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有怠慢情绪时,能够及时处理。与学生平等友善相处,得到学生的喜爱和信任的同时又恪守教师基本原则,保证了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性。
不足与改进
每个环节的时间把握不够恰当,稍有延长一些,应增强时间管理,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学生每轮游戏结束后做完分享,没有能够非常流畅地总结,理论知识还还需加强丰富扎实。做主题游戏时全班基本分成四队太过分散,小组的整体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爱的抱抱”是第一个游戏,要求同学们首先围成一个大圆圈,随后由班主任下达开始的指令,下达指令后,同学们一致向右绕圈跑。当班主任说“爱的抱抱,抱两个”时,同学们各自找到另一个同学并紧密地抱在一起(抱的个数由班主任随机决定)。
在游戏过程中,我观察到女生只会找女生抱在一起,男生也同样,宁愿被淘汰也不会去抱异性。这个游戏的意义是启示同学们要多和身边的人做一些亲密的行为如爱的抱抱,经常向他们表示自己的爱,对他们的感谢等等……然而我觉得,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已经明白性别的差异,他们对异性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有人会被吸引,有人则会排斥……在没有一个完美的承接过程之前,直接就开展这个游戏好像根本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个游戏“你好,陌生人”比第一个游戏的情况稍好。这个游戏需要同学们分成两组,面对面站着,当班主任下达开始的命令时,需要双方同时伸出手,由其中一方先介绍自己:“同学,你好,我是某某某”,保持握手姿势并对视30秒后,由另一方介绍自己。
握手这个行为并不算亲密,因此这个游戏开展的还算顺利,但是当问及游戏感想时,同学们就没有什么想说的,仅仅觉得这个游戏很无聊。然而当初设立这个游戏,是想启示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神的交流,可以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更好的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
最后一个游戏则是我认为最好玩的,“你划我猜”。一个同学要根据班主任给出的词语做动作,让其他同学们猜这个词语。仅仅通过身体语言去表示自己时,猜词的错误率很高;而当班主任允许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时,同学们能飞快的猜出词语。
在第一次上团辅课的时候,我的内心其实是犹豫的。之前有参加过团辅的活动,每次都感觉有些格格不入,我知道是我自己放不开的问题,但又不知道怎么办,只能选择逃避。于是,对团辅还真有点排斥心理。
最后,考虑到是第一次团辅课,我还是去上课了。走入团辅教室,老师在放音乐,放的歌我会唱,紧张的心情有所缓解。后来看到班上几乎都是女生,还几乎都是小教的,是我的专业,感觉又好了很多。在高中的时候,我是一名文科生,班上男生很少,再加上我的位置是在前排,高中的日子又很繁忙,跟他们接触的机会几乎没有。这让我跟男生接触总有一丝无措,尴尬,因此就会有些不愿跟男生接触,也习惯了不与他们相处。
第一次团辅的主题是“沟通”,我跟一个男生成为了搭档。刚开始宣布我和他一组的时候,我的心里直呼“怎么办”,很想放弃,想干脆坐在位置上,等这个活动结束。可看到周围的人都在两个一组的很好地玩着“我是你的镜子”,也有一个女生跟我一样被安排跟一个男生一组,她就很放得开,两个人玩得很好。我也想尝试一下,小心翼翼地跟他搭了话,先有我来当他的镜子,他很爽快的答应,也积极的配合我,我感觉不是很尴尬了,就玩得挺愉快的。到“你是我的影子”,我们两个好像已经相识,一点都不尴尬,很好地完成游戏。接下来是“让我看你一眼”,刚开始是我跟老师对视,我不能控制的笑起来,这其实是我对与人对视的逃避。后来老师说,与人对视时,要先看对方的额头,同时想着对方很好,再看对方眼睛。按照老师的方法做,我真的不笑了,也能与人对视了。还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自己的影像,感觉很愉快,顿时觉得这个人很和善,两个人的关系也亲近了很好。最后的活动还要握手,我已经能应对自如,玩得很愉快。这次活动,打开了我的心扉,让我对团辅不再恐惧,反而有了一丝期待,我渴望我能从团辅中学到更多东西,我也能很愉快地与陌生人接触了,真的很棒!
第二次团辅的主题是“信任”,对于这次的活动,不比上次的紧张、畏缩,我很兴奋,也很激动。刚开始的破冰活动中,有一个活动是蒙上眼罩,要摸索教室的四周。蒙上眼罩后,四周一片黑暗,刚才教室里那么多人好像都不见了,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心里是有些害怕的。我暗暗对自己说:没关系的,这只是一个游戏,我只要摸到四周,完成任务就好了。我慢慢地走,双手张开,摸索前面,感觉好了点。四周渐渐地响起笑语声,其它人好像都找到自己认识的人了,我的心有些慌起来,想赶紧摸完,可路真的好长,我怎么摸都摸不到尽头,心里很焦躁,明明那么小的教室,我却走不完。后来我想到自己的眼睛可能会掉到地上,被踩碎了就不好了,于是我赶紧摘了眼罩,整个人一下子轻松、快乐起来。我发现我仅仅才走了教室的一半,我摘掉眼罩,一是为了眼镜,另一个原因其实是为了逃脱恐惧感。另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不倒翁”,因为看一个人在圈内转来转去,被我们推来推去,感觉很恐怖,很被嫌弃,我最终还是没有鼓起勇气尝试。后来听他们分享感受,说只要自己站直,相信队员,其实像个不倒翁转来转去很舒服。有点遗憾啊!让我感到愧疚的是“盲人拐杖”,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拐杖”当得很好,听到别人的分享,我才知道自己错了,我让相信我的人受伤了。我之前考虑的只是怎么用指示帮她行走,却没考虑到怎么不让她受伤。后来她脚碰到桌子,很痛,真的感觉很抱歉。我以后会对相信我的人更加一心一意,从他们的角度出发,绝对不让她受一点伤害。真的很抱歉!我会努力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信任的人。
第三次团辅的主题是“距离”,最有感触的活动是“滚雪球”,刚开始记6个人的姓名、爱好等觉得还好,后来扩大到12个人,我就有些不行了。每说一个人的名字和爱好时,那个人就会热切地看着你,到12个人时,我就把有些人的名字忘了,但她只是看着我亲和地笑,提醒我她叫什么,没有一丝责怪。我很感动,也有一丝抱歉。对于他们,真的感觉很好,好像跟自己的亲友在一起,不压抑,不用担心自己被责怪,不用担心丢脸。“里圈外圈”讲了自己很多私密的东西,不管他们问什么,我都毫不犹豫地回答,脑子里没考虑他们是不是会笑我,他们会不会泄密。我们对彼此充满信任,什么话都可以说,真的感觉很好。
第四次团辅的主题是“认识别人”,“蒙眼排队”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在蒙着眼,我需要伸开手去摸索,以防止碰到其它人。在碰到一个女生的前肩膀的时候,她用力地打开了我的手,我感受到了“拒绝”,心里很难过,之后就有些畏畏缩缩,不敢迈出步伐,我害怕拒绝的滋味。因此,对于他人真的不要轻易做出一些行为,有时候就会伤了他人。“单项活动”也让我感受颇深,对于别人的描述,我总感觉不到位,因为她的描述会有很多种可能,我总画不对,颇有些抱怨。后来又有几个很自信的同学自愿上去描述,但还是出现问题。听老师
说,我们才明白,这个活动是很难成功的,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所以,在于他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换位思考,你这么觉得,别人也许不这么觉得,又上了一堂重要的课。
第五次团辅的主题是“自我认识”,“自画像”真的暴露了很多我的问题。我的自画像又拘谨又小,相对于别人的又大又明朗,其实暴露很多我性格上的弱点。我是个有些内向和自卑的人,哎,真的很苦恼,我要继续的努力了。加油!通过“小小动物园”和“自我概念”,我没想到我还有这些特点,仔细想想好像我还真的有这些特点,还挺开心。不错!
第六次团辅的主题是“自我接纳”。热身活动“自我肯定训练”,刚开始讲“我爸爸爱我,我妈妈爱我,我现在生活得很幸福,我越来越自信,我越来越热情,我越来越漂亮,我真棒”还有些不好意思,越往下讲,心里越放松,越高兴,讲的越来越大声,讲到后面,真的觉得自己很幸福,自己真的很棒,心情愉快呀!对于“人格特质回应”,真的很感谢佳慧,对于我的阴影,佳慧都给我做了很好的解释,让我豁然开朗,真的很感谢。最后的“戴高帽”,我觉得其他人讲到我的内在还是比较少的,后来同学说,是因为跟我相处的不多,这让我下定决心,不要再影子般的活着,不要再逃避,我要让大家更多的认识我。加油!
最后一次团辅了——(大团圆),“找家”,“大树松鼠”“我毕业了”“同心圆”每个活动都感触良多,特别是在背后写字,看到了很多人的真心话,也感受到了很多人的祝福,真的很感动,真的很感谢!
曹健迫不及待地说:“我在报纸上看过《黑心果贩真够黑》的报道,就是采用注水、催熟剂等方法给水果催熟。他们为了让香蕉好看,就用二氧化碳作为催熟剂,再用30度至40度的炉火熏烤后藏置约四十八小时,香蕉就变成了金黄色。原来只卖七八毛钱的香蕉可以卖到两块钱1斤。”
“这些厂家、商贩在损害消费者健康安全的基础之上追求高额利润,真是恶劣至极。”徐江宏咬牙切齿地说。
…………
六(1)班“食品安全,警钟长鸣”主题班会正在热烈地进行着。
班长吴贤说:“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不得不和这些假冒伪劣产品打交道,例如油条,那油经过多次高温,已经产生了有害物质;商家明明知道已经过了保质期,可是仍然销售这样的食品;学校门口小摊上卖的辣条、羊肉串都是极其不卫生的。对此你是怎么看的?今后应该怎样做呢?”
这一热点问题的引出,一下子激起了我们的兴趣。很快,同学们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这些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商贩实在太可恶了,一定要好好地惩罚他们。”一向内向的汪倩第一个站起来发言。
徐琦也按捺不住了:“有的消费者贪图小便宜,结果给了一些商家可乘之机。”
“我们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学校门口小摊上的那些零食再也不能买了,不仅浪费了我们的零花钱,还让我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言十分踊跃。最后,班主任汪老师总结说:“从大家的发言可见,食品安全这道防线,要在我们心中首先筑起,千万不能等到假冒伪劣食品危害到我们生命的时候才引起警觉。课后,我们还要一起思考,我们小学生可以为全社会的食品安全做些什么?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
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而持久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