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队伍建设的意见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队伍建设的意见(共8篇)

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队伍建设的意见 篇1

为进一步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检察干警的素质和法律监督能力,促进全市检察工作的全面发展,实现“争创全国一流”的奋斗目标,为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工作大局服务,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市检察队伍建设实际,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检察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和工作原则

1、检察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以公正执法为核心,以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为重点,以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为目标,充分发挥检察政治工作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检察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机制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检察队伍。

2、检察队伍建设的基本任务:

认真落实中央11号文件精神,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检察队伍思想政治建设、领导班子建设、专业化建设和规范化建设,使检察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执法水平明显提升,整体形象明显改观,工作效果得到增强,更好的发挥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3、检察队伍建设的工作原则:

坚持党管干部,加大上级院对下级院的领导力度,确保检察队伍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高度统一;坚持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并重,提升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坚持从严治检和从优待检相结合,以人为本,提高人性化管理水平;坚持自觉接受监督,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队伍建设的根本标准。

二、加强检察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

4、抓好检察干警的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和完善干警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保证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提高检察干警的政策理论水平,增强检察干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检察工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5、抓好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长效机制,用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科学、先进的法治理念统一检察干警的执法指导思想;强化检察干警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 “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检察干警的职业责任意识、廉洁从政意识和爱岗敬业意识。

6、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坚持典型引路、弘扬正气的工作思路,抓好向王书田同志学习和向莲湖区人民检察院学习的活动,通过积极开展“五比五看五倡导”活动,在全市检察机关形成“争当人民满意检察官、争创全国一流检察院”的良好氛围,为检察工作发展注入强大的思想动力。

7、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检察工作实际,突出教育重点,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检察机关领导班子建设

8、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以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为目标,教育引导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学习者生存、学习者发展”的理念,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建立健全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把集中学习同专题研讨、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学习效果;创新学习方式,通过自学、专题培训、学习研讨、开展调查研究等方式,不断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驾驭全局、领导发展的能力。

9、认真落实中央11号文件精神。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加强与地方党委协调沟通,积极反映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争取党委支持,切实加强检察机关领导班子建设,逐步提高领导干部的职级待遇。切实配齐配强基层院领导班子,统一配备专职的政工科长、纪检组长和反贪局长,健全班子的整体功能;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基层院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班子平均年龄一般应控制在45岁以下,且班子成员中有1名35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

10、加大对基层院领导班子的协管力度。坚持把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德才兼备作为选任检察长的首要标准,按照《检察官法》规定的学历、经历、专业条件以及中央、省、市委关于检察长候选人的年龄条件,积极参与考察,把好新任检察长的任职关,切实做好检察长换届人选的选拔工作;认真执行《中共西安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关于重申基层人民检察院领导班子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基层院领导班子成员的任职程序,切实履行干部协管职责;积极主动的向区县党委推荐人选,协助区县党委做好提名工作,并参与考察,选好配强基层院领导班子。

11、做好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的选拔任用工作。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必须符合《公务员法》、《检察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具有较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主持过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检察工作,且担任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员2年以上。市、区(县)两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的人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同级党委审批。

12、加强中层领导班子建设。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通过竞争上岗、考试考核等方式,把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中层领导岗位上来,充分发挥干部工作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建立和完善中层领导班子的学习、教育、培训机制,提高中层领导班子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按照《国家公务员职位轮换(轮岗)暂行规定》的要求,适时对中层领导干部进行职位轮换,促进合理搭配、优势互补,不断增强中层领导班子的合力。

13、加大领导干部交流力度。担任同一基层院检察长职务满十年的必须交流;新提拔担任基层院检察长职务的,一般应当易地交流任职。健全检察机关领导干部交流机制,加强市检察院与基层院领导干部之间的合理流动,促进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在政法系统和党政机关之间交流。

14、加大对基层院领导班子的监管力度。对基层院班子及班子成员一般每年考察一次,考察工作应与地方党委沟通,主动提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或建议。切实抓好任前考察、平时考察、换届考察、届中考察和专项考察,充分利用考察成果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上级院检察长和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同下级院检察长谈话制度、上级院派员参加下级院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上级院对下级院的巡视制度、下级院检察长向上级院述职述廉制度。建立和完善区县院领导班子的日常管理和年终考核机制,以考核促管理,切实加强基层院领导班子建设。

15、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严格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领导和监督,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保证领导班子民主议事、科学决策,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和领导能力;严格执行廉洁从检的各项纪律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增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检的自觉性。

四、加强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

16、严格执行检察官职业准入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全省检察机关统一招录检察人员制度、检察机关进人审核制度,对通过司法考试的可优先录用,确保进人质量,杜绝招录和调入不符合《检察官法》和《公务员法》规定资格和条件的人员。

17、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等法规文件,探索干部任期、交流、轮岗的制度和办法,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干部辞职等制度,积极推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以落实检察干警“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为重点,扩大民主,促进干部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创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

18、大力实施人才强检战略。建立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加快培养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检察业务专家和复合型、专门型业务人才。加大培训力度,认真落实教育培训计划,抓好专项业务培训工作,开展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比赛活动,提高干警的职业素养;继续加强学历教育,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未取得国民教育序列本科学历、年龄在45岁以下的干警,参加国民教育序列本科学历教育。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干警参加研究生教育,力争在三年内有一半以上的基层检察院有取得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的干警。

19、进一步加强检察官队伍建设。积极推行检察官遴选制度,市院要拿出一定数量的编制从基层院遴选检察官,为基层院检察官提供发展空间;大力提高司法考试通过率,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给予表彰奖励等方式,逐年提高通过司法考试的人数,为检察官队伍储备后备人才;进一步规范检察官的选拔任用工作,严格检察官职务的任职资格和条件,参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建立健全检察官选任机制,把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实绩突出、作风优良的检察干警充实到检察官队伍中来,进一步优化检察官队伍结构;要把具备执法能力的检察官逐步调整到业务部门,补充办案力量,实现检察官资源的合理配置。

20、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积极协助地方党委,按照正职1:

2、副职1:1的数量,共同确定区县院领导班子后备干部人选,与区县党委共同管理、培养和使用。从检察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出发,以提高检察业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通过各种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为检察工作发展储备人才。

21、切实解决检察队伍的职业保障问题。以贯彻中央11号文件精神为契机,认真落实“从优待检”政策。通过加强协调沟通,争取党委支持,积极落实检察干警津贴标准、履行职责的经费保障标准以及干警的公休假制度,并相应提高检察干警的职级待遇,不断改善检察干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以“两房”建设和信息化网络建设为重点,加大基础建设力度,努力改善检察机关的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执法条件。

五、加强检察队伍规范化建设

22、建立健全各项队伍管理机制。按照《西安检察工作发展报告》的要求,认真落实《西安市人民检察院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以选人用人、目标责任综合考评为重点的队伍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以分类培训为重点的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和完善以内、外部执法监督为重点的监督制约机制,促进检察队伍的规范化建设。

23、规范检察干警的日常行为。认真落实《检察官行为规范》,继续做好规范的学习落实工作,使遵守执行规范成为检察干警的自觉行动,通过贯彻落实规范,提高队伍管理水平,树立检察官的良好形象。

24、规范检察队伍的岗位目标考核。细化检察人员的职位分类、职位标准及职位要求,强化干警的责任、数量、质量、时限、效率意识;坚持日常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把考核结果作为干警奖惩和晋升的依据,对年终综合考评中排序在区县院或市院处室最后一名以及被确定为较差等次的区县院、市院处室的负责人要进行诫免谈话,促使其限期改进;对连续两年出现上述情况且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基层院班子和市院处室班子,按干部管理权限予以调整或建议有关部门调整,充分发挥考核工作的导向作用、监督作用和激励作用。

六、切实加强对检察队伍建设的领导

25、建立和完善检察队伍建设领导责任制。市、区(县)院检察长是抓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队伍建设负总责,班子成员是直接责任人;两级院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领导干部要坚持“一岗双责”制度,做到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把“一岗双责”与考核、领导干部的提拔任用相结合,增强各级领导班子抓队伍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6、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政工、纪检监察部门和机关党组织的职能作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形成队伍建设的合力。要抓住重点,注重实效,着力解决检察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纪律的贯彻执行,把加强检察队伍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队伍建设的意见 篇2

举措一: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以县为主”进一步理顺

据了解, 以往我省的乡镇中小学和村教学点, 不少是由乡镇甚至是村来管理, 由于缺乏相应的资质, 农村中小学教师招聘、考核和校园维护等方面难以实行长期

政有效的规范管理。

策胡光辉介绍说, 《意见》明确要求我省进一步理顺速“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各市县教育行政

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中小学教师统筹规划和综合管理, 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管理等职能。

此外, 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选拔、聘任、培训、考核、交流也归口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

4

举措二:教师“全员招聘”打破铁饭碗

根据《意见》, 我省还将加大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力度, 积极推进中小学校教职工岗位设置管理和岗位聘任工作, 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科学考核、合同管理, 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师‘全员招聘’, 通过签聘用合同的方式, 打破以往教师的‘铁饭碗’, 激活教师队伍。”胡光辉说。

在此基础上, 我省还将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举措三:严把教师“入口”关打破终身制

“随着绩效工资的提高, 我省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基本与当地公务员拉平。在享受‘准公务员待遇’的同时, 中小学教师也要实行‘准公务员’管理, 建立教师资格准入、退出和新任教师补充机制。”胡光辉说。

一是严把教师“入口”关, 严格执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 教学人员必须具备与教学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严禁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任教。

二是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 对不符合教师任职资格条件的人员取消其教师资格, 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对师德表现差、业务水平低, 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绩效考核不合格的教师, 采取脱岗培训、调离教学岗位等措施。对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教师, 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教师,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 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此外, 从今年开始, 全省各市县中小学补充新任教师全部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 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

举措四:实施农村教育工作者“千百十”培训工程

《意见》还提出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和改革培训方式, 强化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和农村短缺学科教师培训等专项培训, 要求五年内对全省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全部轮训一遍。同时, 实施农村骨干教师、校长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千百十”培训工程, 省级每年组织1000名农村骨干教师、100名校长、10名市县教育局局长进行培训。

举措五:本科师范生任教农村大学学费可代偿

有志于服务基层的大学生注意了, 为了给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 我省将实施“普通高校师范专业本科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任教学费补偿计划”。

在今后5年内, 每年从省内外重点师范院校招聘一批师范专业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到我省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县学校任教, 服务期5年。其中没有享受国家代偿学费的学生, 由省、市县财政从任教第2年起按每人每年5000元代偿学费, 连续4年。

举措六:中小学教师住房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统筹安排

“住有所居”是老百姓的最大梦想之一。据胡光辉介绍, 我省着力解决教师住房问题, 将全省中小学教师住房纳入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统筹安排, 各市县政府在分配经济适用房、双限房、公共租赁房等住房时, 对符合条件的教师要优先安排。

浅谈如何加强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 篇3

关键词:检察文化;基层检察院;地方特色;法律监督

近年来,检察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日益成为各级检察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2009-2012年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加强检察宣传和文化建设”。检察文化是检察工作的灵魂,大力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对推进检察事业科学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检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在传统的思维和习惯中,人们认为检察文化就是指检察机关开展文学艺术、文体活动、调研宣传等活动,其实,这只是检察文化的一种初浅的表现形式而已。检察文化渗透在检察机关以及其组成人员的一切活动之中,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系统。当前普遍的观点认为,检察文化应当把价值、理念、制度、形式、载体等丰富的文化符号、文化内容涵盖进来,构造出立体式、全方位的大文化建设格局。故笔者认为,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在长期的法律监督工作实践和内部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检察机关特点、并得到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规章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物质载体的总和。

从结构上看,检察文化应当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三个方面,其中,物质文化是检察文化的基础,精神文化是检察文化的核心,管理文化是检察文化的保障。检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是指检察机关为实现其职能,通过依法实施法律监督而在工作中创造出的物质文化的总和。管理文化是指检察机关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精神文化是指检察机关在法律监督活动、教育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独具检察特色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是检察人员素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二、加强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必须提高对检察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1)要以检察文化建设来推动检察工作。基层检察院要立足职能,坚持把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作为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途径,努力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基层检察文化建设要突出重点,准确把握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对检察工作的要求,找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与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把工作标准定位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

(2)要以检察文化建设促进检察机关的观念转变。基层检察院要牢固树立先进执法理念,形成实体法和程序法并重、打击与保护并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并重的执法观念,坚守“公正、高效、廉洁、文明”的检察精神,牢记“服务大局、让群众满意”的工作宗旨,坚持“公正执法、加强监督、依法治检”的工作方针,秉承坚持标准、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立检为公、执法为民,体现新时期检察人员良好的精神风貌。

(3)要以检察文化建设推进检察队伍规范化建设。检察文化是全体检察人员共有的价值体系。要使检察队伍成为检察文化的实践者和先进文化的代表者,让检察文化内化为检察人员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标准,只有通过开展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活动,切实强化职业自律,陶冶职业情操,不断提高全体检察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廉洁高效、业务精湛、执法公正的检察队伍,全面推进检察机关的规范化建设。

三、基层检察院应当如何开展好检察文化建设

检察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且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鉴,需要基层检察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悉心经营,不断总结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工作机制,取得阶段性成绩。

1.解放思想,达成共识

首先,基层检察院要从思想根源上摒弃“检察文化建设无用论”和“检察文化建设无关论”的错误观点:一是要广泛宣传,使广大干警认识到开展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二是要教育引导,使广大干警意识到检察事业是全体干警的事业,引导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检察文化建设中来。其次,要树立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执法理念。检察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使全体干警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明确自身所肩负的神圣使命,从而树立正确的共同的执法理念。

2.精心规划,加强领导

要在充分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立足自身的检察文化建设现状,着眼于检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精心谋划检察文化的阶段性发展目标,确定具体思路,制定发展纲要和具体实施方案,并根据进展情况不断修正方案,保障检察文化建设扎实、有序、健康地开展。要成立检察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机构,由院党组统一领导,检察长负总责,政工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广大干警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3.总结经验,学习先进

要总结以往在检察文化建设上的成功经验,也要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看到与先进基层检察院的差距。要借鉴其他先进基层检察院开展检察文化建设的成功作法,但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集思广益,循序渐进,摸索出一套有地方特色的检察文化制度。

4.创造品牌,追求卓越

基层检察院要集中集体智慧,通过阶段性的努力打造阶段性的品牌,以阶段性的成果支撑检察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循序渐进,先发掘出本院的“龙头”文化品牌,不断追求卓越,巩固其领先地位,再创造新的品牌,以点带面,组建文化品牌的“联合舰队”。

5.营造氛围,文化育检

一个和谐的文化环境,对检察干警思想的沟通、个性的熏陶、情感的激发、精神的升华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基层检察院要以营造文化氛围为依托,发挥检察文化的渗透功能,在构建检察文化价值体系的同时,着力进行文化环境的营造,使无形的文化思想有形化、环境化,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养,增强检察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在检察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许多美好设想难以化为现实,导致效果各有差异。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着力于调查和总结,及时调整,不断巩固检察文化成果;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坚持自己的个性,使检察文化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袁志光.12345――云检文化建设扫描.广州检察.2007(4).第22页.

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队伍建设的意见 篇4

抚顺市矿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曲懿

按照省检察院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具体安排,结合“检察长专题调研”活动的实施意见,笔者通过到本院政治处查阅人事档案,与市检察院相关部门进行分析研究,到组织人事部门走访等形式,在进行全方位判断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加强矿区检察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矿区检察院队伍建设的现状

抚顺矿区检察院成立于1993年4月,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检察机关派驻企业检察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有31人。人员主要来自抚顺矿业集团的干部,多数同志是“半路出家”。经过十几年检察机关的学历教育和培训,基本上适应了检察工作的需要。但大多数干警缺乏较深的法律功底,对业务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首先,从干警年龄结构上看,31名干警的平均年龄是51岁。经过统计,到2015年,有16名干警要退休。目前有三名在2010年初就要退休的老同志还在反贪、刑检和控申一线办案岗位工作。由于上级规定,招录人员要求空编以后的50%才可以上报,招录过程要一年以上的时间,实际上到了2010年就要有将近两年的空档,如果加上

58岁就不再承担具体业务工作,那么实际上就有四年的时间无在编人员工作,严重影响了全院的检察业务。队伍年龄老化已经成为严重困扰本院的实际问题,这又是本院自身无法解决的。其次,没有优胜劣汰的竞争和辞退机制。本院现有的办案人员由于有法律资格的人员少,业务量大,形成了“你不用我,你还用谁”的尴尬境地。现有有资格的人员没有竞争意识,缺乏危机感,除了部分责任心强、素质高的人员外,大量的人员要领导哄着工作,行不行你都得用。第三,一方面从事检察业务的一线检察官在闹“人荒”,另一方面,办公室、政工、人事、纪检、后勤等部门的负责人,大都有检察官职务却不从事业务工作,内部的优秀人才面临着严重的“流失”。

二、加强矿区检察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检察队伍职业化、人员老龄化、尽快解决检察人员“进口”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一个基层检察院——矿区检察院来说尤为迫切。从目前本院的实际情况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遴选的局限性。面向社会、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任职资格的人员中公开选拔初任检察官的制度提高了检察官进入的门坎。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第一位选择进入律师行业,第二位选择进入法官行业,第三位的选择才是进入检察官行业,而报考基层检察院的寥寥无

几。与此同时,省、市检察院实行的在基层检察院遴选优秀检察官的做法,进一步加剧了基层检察院人才的缺失。

2、有效的“进出口”机制。一是基层检察院没有进人的决定权。从建院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本院只有2007年招录了一名大学生。目前还空余3个行政编制。从2008年全省招录公务员的信息看,上级只给本院一个招录名额。

3、权、责、利的统一。要调动干警的积极性,体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利多利少不一样,就要认真总结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积极促使检察人员工作评判标准的科学完善,把工作成绩和利益挂钩,既要在检察院内部形成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制度,又要在检察院外部缩小干警与律师、企业家等阶层之间收入的差距。

4、招录检察官应当与招录公务员在年龄上有所区别。目前检察人员的管理是参照公务员法进行,但由于检察队伍的职业特殊性,目前的管理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检察官队伍的专门化建设。《检察官法》的实行,使检察官的专门化管理具备了法律上的基础。对于取得统一司法考试资格的人员,应当确立其具备检察官的后备人员的当然优先资格。在检察官的职位出现空缺时,应该从通过司法资格考试的人员中直接选拔,不必再受公务员考试和年令的制约。

5、适当降低对基层检察院检察人员的录入标准。原因在于,基层检察院受理案件的类型相对案情简单,标的也小,涉及的法律法规有限,提供给会外语、懂经济、通晓国际惯例的专家型、复合型、精英型检察官施展才能的舞台不大,这就决定了基层检察院的检察官素质不必向中高级检察官看齐;另一方面,由于基层检察院、特别是一些地处偏僻的基层检察院在现行经费保障体制下物质装备落后,工作环境欠佳,待遇偏低,因而不能吸引高素质法律人才已是不争的事实。鉴于基层检察院的实际情况,可以在基层检察院招录一些符合一般性工作的人员做为检察官助理。

6、重新核定检察官员额。应将办公室、政治部、研究室等部门具有司法资格职称的干警单列于行政管理,让出检察官的编制,重新招录检察官或者检察助理。这些部门的干警思想人品、法学功底、检察业务俱佳者并不罕见。由于轮岗交流、组织安排等诸多原因而未在检察业务部门工作。如果将其全部调到业务部门,其目前的行政级别又无法解决。

7、在司法考试中为目前已经在检察院工作的人员适当增加分数。检察机关实行的是书记员晋升检察官制度,初分到检察院的正规院校法律本科毕业生,甚至硕士、博士,都要先从事书记员工作,以致出现了书记员素质超过检察官的现象。检察院招纳这部分书记员的初衷显然不是让其长时期担任书记员工作。但由于其缺乏实践经验、且未通过统一司法考试,暂

时还不能担任检察官职务,形成了这些人在检察院的二等公民身份。就目前的情况看,应当尊重历史,尊重现实,让这部分已经在检察院工作的人员有机会成为检察官助理和检察官,否则将是人才的浪费。应该在司法考试中适当增加已有检察工作实际经验人员的加分值,即给这部分人进入检察官行列以机会,同时也可以缓解基层检察院人才“断档”的压力。

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队伍建设的意见 篇5

规范化建设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以下简称《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结合人民调解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民调解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是化解社会矛盾的中坚力量,对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穿用。依法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促进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充分认识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采取邮箱措施,抓紧抓好,抓出实效。要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夯实人民调解工作基础,强化人民调解员责任意识,调动人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切实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预防化解工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二、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

(一)组织建设规范化、【调委会设立】人民调解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乡镇、街道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设立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

2、【调解小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在自然村、小区、楼院、车间等单位,设立人民调解小组,开展调解工作。调解小组隶属于人民调解委员会。

3、【调解室】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在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等场所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承担专门特定的纠纷调解任务。人民调解工作室隶属于人民调解委员会。4、【设立备案】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乡镇、街道、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将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人员组成等情况,自设立之日起三十日内报送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5、【变更登记】人民调解委员会发生撤销、地址变更,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选任、换届,人民调解员聘任、解聘等情况时,应自发生变化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

(二)人员队伍规范化、【人民调解员组成】人民调解员包括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的人员。

2、【委员推选】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经推选产生,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居民会议或者居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组织推选产生。乡镇、街道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区域内有关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推选产生;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委员由有关单位、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推选产生。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有3 至9 人组成。其中应有妇女委员,多民族居住的地区还应有人数较少民族的成员. 3、【调解员聘任】人民调解委员会应根据化解矛盾纠纷的需要,从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中聘请一定数量的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员可以兼职,也可以专职。根据工作需要,有条件的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可聘请至少1 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可聘请至少2 名专职人民调解员,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可聘请至少3 名专职人民调解员。4、【佩戴徽章】人民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应佩戴人民调解徽章和人民调解员胸卡。

(三)组织名称规范化、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名称由“所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名称”和“人民调解委员会”两部分内容依次组成。

2、企业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名称由“所在企业事业单位名称”和“人民调解委员会”两部分内容依次组成. 3、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名称由“所在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名称”和“人民调解委员会”两部分内容依次组成,、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名称由“所在市、县或者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名称”、“行业、专业纠纷类型”和“人民调解委员会”三部分内容依次组成。

5、人民调解工作室名称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名称”、“派驻单位名称”和“人民调解工作室”三部分内容依次组成。

(四)工作场所规范化

按照“谁设立、谁保障”的要求,积极协调有关单位或组织,切实落实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等,为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办公条件和必要保障。、【调解场所】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应当为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供调解室,作为接待群众、调解纠纷的场所。

乡镇(街道)、企业事业单位及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方便群众、便于开展调解工作的地方建立独立的办公场所。人民调解工作场所应包括人民调解室、人民调解员办公室、资料档案室.、【设施设备】人民调解委员会应配备照相机、办公桌椅、档案柜等必要的办公用品。根据工作需要,应积极创造条件配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监控录像等设备。3、【规范标牌】有独立办公场所的,在办公场所外悬挂人民调解委员会名称标牌。标牌为竖式外挂标牌,白底黑宇,悬挂于人民调解委员会正门左侧合适位置,通常规格为长165cm、宽31cm,字体为“文鼎CS大黑”。可结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用房实际,按比例缩放,但不得改变颜色和字体。

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设在司法所的,在调解场所门左侧或上侧合适位置悬挂人民调解委员会名称方形标牌.白底黑字,字体为“黑简”。可结合调解室办公用房实际,按比例缩放,但不得改变颜色和字体。

4、【规范标识】人民调解工作场所内应悬挂人民调解标识,标识两侧悬挂“依法依理、互谅互让”等标语。人民调解标识按照司法部样式和规格执行。可结合调解室用房实际,按整体比例缩放,但不得改变人民调解标识的图案、颜色和比例.

5、【墙上公示】人民调解委员会组成人员、调解原则、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应在调解室内上墙公示。

(五)工作制度规范化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建立以下制度:

1、岗位责任制度.明确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和每名调解员责任分工,确定具体任务,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对调解员进行考核奖惩。、纠纷登记制度。对群众来访、咨询。纠纷排查、受理、调解作情况进行登记。、档案管理制度。人民调解档案包括工作档案和案件档案.

工作档案: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各项工作制度、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及聘任人民调解员名册、人民调解小组、人民调解工作室等组织情况、人民调解组织队伍经费保障情况统计表、其他应当归档的人民调解工作文件、材料。

案件档案:人民调解员调解案件登记单、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案件汇总登记表、人民调解案件情况统计表、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卷宗。档案包括纸质文件,图像和视听资料。借阅、复制档案应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或确定的档案负责人批准,办理登记手续,并按时归还,保证档案完整和安全. 4、纠纷排查制度。定期组织人民调解员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在重大活动、重要节日、社会敏感期等时期要开展专项矛盾排查化解活动,排查摸清矛盾纠纷重点人、重点事和矛盾纠纷多发区域的状况。

5、统计分析制度。人民调解委员会应按照统计工作要求,及时统计、汇总,认真分析、掌握矛盾纠纷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提供依据。

6、工作例会制度。人民调解委员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人民调解工作例会,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工作例会可以安排学习培训、工作情况交流、重点案件研讨、工作任务部署等内容.工作例会应做好会议记录,载明调解人员出席情况和会议内容.

7、案件研讨制度。疑难矛盾纠纷应由三名以上人民调解员组成调解组进行调解。对于关系复杂、专业性强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可以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分析讨论,确保调解质量。

8、回访督促制度。对已经调结的纠纷适时进行回访,督促当事人诚实守信,严格按协议履行义务。对于分期履行的或长期执行的或容易反复的纠纷,必须进行回访。回访的内容包括了解协议的履行情况、影响履行的因素、当事人的思想状况和情绪变化、有无新的纠纷苗头、调解工作的社会反响和预期效果、当事人对调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三、加强对人民委员调解会规范化建设的指导

人民调解工作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是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贵。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是夯实人民调解工作基础、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有力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把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人民调解工作,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推动把人民调解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和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为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工作及人民调解工作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要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按照意见的要求,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扎实推动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要建立健全工作落实机制,分解细化工作任务,强化目标责任,落实监督检查,切实抓推进、抓落实、见实效。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人民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新期待,了解广大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对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新要求,掌握情况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升人民调解工作水平。

(二)深入检查督导。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履行对人民调解指导的法定职责,按照意见要求,对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一是检查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情况.要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名称、地址、调委会委员、聘任的调解员进行登记造册。同时,将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情况报送基层人民调解,作为人民调解协议书司法确认的依据。二是检查办公场所及办公设备的配备情况。配备必要的办公场所和设备是人民调解正常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对本行政区域内容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办公场所和设施的保障情况进行摸底,对无场所、无设备的“虚拟”人民调解组织,要协调督促设立单位履行法定职贵,切实解决办公场所和设施问题,为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同时,将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场所和设备配备情况向党委政府进行专题汇报,力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保障。三是检查名称、标牌、标识、公示内容的规范化情况。要指导、督促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名称、标牌、标识、人民调解员徽章,以及上墙公开的内容。对已经制作并使用的不符合要求的人民调解标牌、标识等要下决心彻底更换,做到统一。

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队伍建设的意见 篇6

中共中央办公厅

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

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现就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

1.重要意义。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广泛协商、凝聚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协的性质、作用被庄严载入宪法,党中央对加强人民政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民政协以宪法、政协章程和相关政策为依据,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保障,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是

—1—

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有利于广纳群言、广谋良策、广聚共识,有利于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指导思想。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重点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拓展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规范协商程序、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广泛凝聚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3.重要原则。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宪法和政协章程确定的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切实提高协商实效;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努力营造良好协商氛围。

二、明确政协协商的内容

4.政协协商的主要内容。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的重要举措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各党派参加人民政协工作的共同性事务,政协内部的重要事务,以及有关爱国统一战线的其他重要问题等。

5.制定政协协商计划。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协商计划,对明确规定需要协商的事项必须经协商后提交决策实施。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议题、专题协商会议题及其他协商形式的重要议题,应列入协商计划,做到协商议题和协商形式相匹配。

建立健全制定协商计划的工作机制。政协办公厅(室)在广泛征

—2—

求政协参加单位、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协商计划草案。党委办公厅(室)会同政府办公厅(室)、政协办公厅(室)修改完善协商计划草案。经政协主席会议审议后,报党委常委会会议确定。

6.在实践中丰富协商内容。鼓励各级政协根据形势发展,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结合实际丰富协商内容,拓宽协商范围。政府起草一些重要法律法规的过程中,视情可在政协听取意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等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

三、规范政协协商的形式

7.完善政协全体会议协商制度。政协全体会议期间,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领导同志出席开幕会、闭幕会,参加界别联组和委员小组讨论;党委和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听取大会发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界别联组和委员小组讨论、听取意见。可安排跨界别联组讨论;界别联组和小组会议应安排时间讨论界别提案、推荐界别大会发言。规范会议活动程序和机制。完善大会发言遴选机制,提高发言质量。改进会议成果报送工作,如实反映委员意见建议。

8.健全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制度。全国政协一般每年召开2次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地方政协可视情安排。会议按专题分组讨论,进行大会发言。根据议题需要,政协邀请党政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会议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并可与委员互动交流;邀请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参加讨论。会议成果以政协党组报告、大会发言专报、政协信息等多种形式报送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

9.规范专题协商会。全国政协一般每年召开2次专题协商会,地方政协可视情安排。根据议题需要,政协邀请党政分管相关工作的领导同志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听取意见,与委员互动交流。组织相关委员和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发言应充分反映政协专门委员会专题调研、委员视察、界别调研和民主党派调研等成果。会后,相关意见建议以政协党组报告、政协信息等形式报送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

10.完善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全国政协应选择内容具体、针对性强的问题作为双周协商座谈会的议题,部分重要议题列入政协协商计划。视情每年召开若干次双周协商座谈会。根据议题需要,政协邀请有关部门

—3—

负责同志参加并介绍情况。优化参会人员结构,以委员中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为主,视情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会前,全国政协相关专门委员会和有关方面应深入开展调研。会后,及时将会议主要内容、形成的共识和重要意见建议,以信息专报等形式报送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参阅。推动协商过程和协商成果公开,增加影响力和共识度。地方政协可结合实际,对协商座谈会等活动作出安排。

11.开展对口协商和界别协商。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与对口联系的有关部门以议题为纽带建立健全对口联系工作机制,开展对口协商。加强走访交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定对口协商议题。对口部门根据情况邀请政协相关专门委员会参加重要工作会议或重要活动,政协组织的视察和调研活动可邀请对口部门参加。

充分发挥界别在视察、调研、提案、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中的作用。完善政协领导同志和专门委员会联系界别的制度。专门委员会根据工作整体部署组织界别委员开展专题调研,举行界别协商会、座谈会等活动。政协主席会议成员根据工作需要参加界别协商活动。健全政协办公厅(室)和专门委员会服务界别协商的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

12.健全提案办理协商制度。修订提案审查工作细则,严格立案标准,提高提案质量。加大专门委员会和界别提交提案力度,增加集体提案比重。建立交办、办理、督办提案协商机制。在提案交办环节,建立共同交办机制,召开提案交办会,做好落实责任的协商。在提案办理环节,建立健全联系沟通、办理询问、研讨交流机制,把沟通协商作为提案办理的必经环节。在提案督办环节,建立健全跟踪督查和成果反馈机制,做好成果转化的协商。建立和完善台账制度,把提案办理纳入政府督查计划。完善提案办理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将提案办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落实提案及办理结果公开的有关规定。制定政协提案办理协商办法。落实政协办公厅(室)和专门委员会参与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的工作制度。全国政协完善主席办公会议协商督办重点提案的做法。

13.拓展协商形式。政协在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形成过程中及时召开专题座谈会,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建议。在视察、考察、专题调研等活动中开展协商。通过视察报告、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等形式

—4—

开展协商。整合现有网络资源,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

四、加强政协协商与党委和政府工作的有效衔接

14.规范协商议题提出机制。认真落实由党委、人大、政府、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提出议题的规定。建立党委同政府、政协重点协商议题会商机制,议题可由党委和政府交办,可由党委召开的秘书长联席会议研究提出,可由政协与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协商提出。建立政协内部选题机制,通过常务委员会会议、专门委员会会议以及座谈会、发函等形式征集议题,积极探索由界别、委员联名、委员小组提出议题。

15.健全知情明政制度。党委召开的有关重要工作会议可安排政协领导同志参加。国务院或地方政府召开全体会议和有关会议,可视情邀请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列席。有关部门召开的重要会议可视情邀请政协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参加。建立相关部门定期通报情况制度,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责提供便利、创造条件。政协全体会议召开前,根据需要可组织情况通报会,请有关部门通报工作情况。协商活动举办前,有关部门应提供需要协商的相关材料。组织委员视察调研,可邀请有关部门同志介绍情况、交换意见。

16.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办法。协商后形成的视察报告、调研报告、政协信息、大会发言专报、重要提案摘报等成果,党政领导同志作出批示的,应及时告知政协办公厅(室);对领导同志要求有关部门落实的,应将落实情况抄送政协办公厅(室)。

五、加强人民政协制度建设

17.政协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规范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具体意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对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加强政治协商的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作为重要环节纳入决策程序,明确党委、政府和政协在协商活动中的职责。

适时制定民主监督的专项规定,完善民主监督的组织领导、权益保障、知情反馈、沟通协调机制。重视发挥协商会议、视察、提案、建议案、专题调研、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委员举报等在民主监督中的作用。政协各种协商活动特别是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专题协商会、协商

—5—

座谈会等,增加民主监督内容,加大民主监督力度。政协办公厅(室)和专门委员会应开展监督性的视察和专题调研。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调查和检查活动。政协可应有关行政执法部门邀请推荐特约监督员。密切与党委和政府监督机构以及新闻媒体的联系,加强工作协调和配合。总结推广专题民主监督、民主评议的做法。

建立健全参政议政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和改进经常性工作。修订专门委员会通则,发挥专门委员会在政协工作中的基础作用。修订视察工作条例。做好党委和政府委托政协开展的重大课题调研和邀请委员参与的重大项目研究论证,集中优势资源,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形成整体合力,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

18.研究制定规范委员履职工作的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明确委员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委员履职服务管理,建立委员履职档案,实行委员履职情况统计,将委员履职情况作为换届时继续提名的重要参考;严格会议请假制度,委员出席会议和参加活动的情况书面通知本人并在一定范围通报;探索建立委员每届任期内就履职情况向本级政协报告的制度。强化廉洁自律,逐步建立委员履职的利益冲突回避机制,制定委员违反政协章程的处理办法。

19.在政协建立健全委员联络机构,完善委员联络制度。建立覆盖全体委员的联系网络,充分发挥政协参加单位、专门委员会、界别、机关、所在地全国政协委员活动召集人等联络服务委员的作用。完善发挥全国政协委员作用的意见。各级政协领导考察调研,可视情与当地同级政协委员座谈。政协的视察考察和专题调研活动可安排当地相关同级政协委员参加。全国政协定期向京外委员和港澳地区委员通报工作情况。建立健全与委员联络的具体机构,明确职责,做好委员日常联络工作,为委员履行职责提供服务管理,依法维护委员依照政协章程履行职责的权利;配合专门委员会,联系政协参加单位和界别召集人,及时通报政协会议精神和工作情况;做好接待委员信访的工作。

六、提高政协协商能力

20.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完善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和主席会议学习制度,组织委员专题学习研讨。加强委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的学习,—6—

在履行职责的实践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判断形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增进政治认同。

21.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坚持问题导向,重视调查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调研工作实施办法。视察和专题调研课题应与政协协商计划和政协重点工作相衔接,由主席会议或主席办公会议统筹审定。优化调研队伍构成,采取集中调研、分散调研、蹲点调研等形式摸清真实情况。加强对调研成果的研究论证。加强人民政协智库建设,整合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委员等各方面智力资源,发挥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作用。

22.提高联系群众能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健全社情民意表达和汇集分析机制,畅通和拓宽各界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修订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条例。密切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与人民团体等界别的联系,积极组织委员参与协商、视察、调研等活动,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其提供的相关信息和意见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可推广委员联系点、委员网上信箱等联系群众的新形式。委员应主动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疑释惑,引导群众理性有序合法表达诉求。

23.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完善工作机制,搭建更多平台,加强政协组织与党委统战部门的沟通协调,为民主党派委员和无党派人士委员在政协履行职能、协商议政、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建立政协主席、副主席联系各界别委员制度。强化政协开展统战工作的职责要求。政协委员中的共产党员和政协机关中的共产党员应广交、深交党外朋友。在工作中既增进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共识,又包容不同意见的存在和表达,提高合作共事的质量和水平。

七、加强和完善党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领导

24.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人民政协事业要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支持人民政协依照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重大意义,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

—7—

治组织和民主形式为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服务。

25.建立健全党领导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工作制度。各级党委应把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纳入总体工作部署和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并统筹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各方分工负责的原则,统筹制定加强党委和政府工作与政协协商有效衔接的相关制度。支持政协制定并实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专项制度。建立健全党委常委会会议听取政协党组工作汇报,讨论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协商计划等的制度。深入研究发挥政协界别作用的思路和办法,拓展有序政治参与空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条件成熟时对政协界别适当进行调整。完善委员推荐提名工作机制,优化委员构成。改进委员产生机制,严把委员素质关,真正把代表性强、议政水平高、群众认可、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士吸收到委员队伍中来。加强政协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干部选拔、交流和任用,加大干部培训学习、挂职锻炼的力度。加强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26.发挥政协党组领导核心作用。政协党组肩负着实现党对人民政协领导的重大政治责任,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关于人民政协的方针政策,把党的有关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贯彻到政协全部工作中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确保协商依法开展、有序进行。健全政协重大工作向党委报告制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抓好委员队伍建设和政协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正风肃纪、反腐倡廉。

27.营造全党全社会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良好氛围。坚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的方针,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大力推动关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将其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计划。把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宣传列入各级党委宣传部门的工作计划,积极宣传各级政协和政协委员履职的生动实践,形成有利于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良好环境。来源:中国政府网

http://

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队伍建设的意见 篇7

一是要充分认识天津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检察机关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职责。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深刻认识检察机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所肩负的维护稳定、促进公正、保障开放、服务发展等方面的神圣使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服务点,积极履职,主动作为。

二是要准确把握铁路企业在天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找准铁路检察机关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要自觉将铁路检察工作融入战略大局去谋划、去推动。在服务中,要坚持维护稳定为先,促进公正为先,法律服务为先,预防犯罪为先,积极为天津市“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职能服务。

三是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沟通,了解检察服务需求。主动与北京铁路局、天津市交通委员会、天津市发改委、天津市商务委有关职能部门联系沟通,通过建立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及时了解掌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规划部署、政策举措、工作要求等,使铁路检察工作更具有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要集中力量查办涉铁职务犯罪,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廉洁法制环境。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严肃查处发生在铁路运输生产和工程建设中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犯罪行为。依法及时介入铁路运输和铁路建设过程中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坚决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犯罪案件,为天津铁路地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五是要坚持“三立三全”工作机制,围绕铁路重大项目建设提供预防服务。按照“树立大局观念全员参与;建立工作机制全程同步;创立新的模式全面融入”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思路,在工程建设的重点环节和岗位积极开展预防调查、预防咨询、腐败犯罪风险预警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等,帮助和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完善内部防范机制,堵塞制度和监管漏洞,确保重大铁路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六是要深入开展平安铁路建设,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铁路运输安全,盗窃铁路运输物资的各类刑事犯罪,配合铁路系统开展专项集中整治行动;按照北京市检四分院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试点“双轮驱动”的部署,积极推动大交通案件的管辖理顺,确保“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安全畅通。

七是要加大涉铁民事诉讼监督力度,处理好保护国资安全和平等保护各类民事主体的关系。加强与铁路生产建设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帮助铁路单位树立维权意识、提高维权能力,引导铁路单位通过合法有序的司法渠道,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同时,通过公正高效的法律监督,有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保护机制建设,激发“一带一路”框架内各类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力。

八是要加强符合国际化、专业化标准的队伍建设,做好日常法律咨询服务工作。及时收集涉铁单位在境外国家或地区涉及境外投资合作、工程承包等方面的相关法律规定,编制专题性预防手册。对“走出去”中国企业在境外并购投资、项目洽谈、合同签订等方面给予法律风险提示,对重大跨境项目通过聘请专业人才组成检察顾问团的方式提供专门检察法律服务。

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队伍建设的意见 篇8

摘 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将担负起更加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就全国检察机关而言,80%的案件在基层,80%的人员在基层,执法办案的主要任务也由基层检察人员承担,所以基层检察院法律监督作用发挥如何至关重要。笔者结合个人所在县级检察院干警队伍和业务工作现状,就如何解决当前基层检察干警隊伍面临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困惑和设想,不妥之外,欢迎批评指正。

关键词:基层检察;队伍建设;编制;人才

一、我院干警队伍情况

我院目前共设14个科室,实有66人,实际在岗61人,其中从事检察业务工作共计49人,综合科室共计12人。笔者用图表的形式对现有法律职务、职级、年龄构成情况作下总结:

二、检察队伍建设面临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上下编制部门政策理解不一

按照县机构编制委员会规定,根据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统一要求,全院人员将缩编10%、内设机构缩编7%,因此全院编制人数将从70人减少至63人,内设机构也从14个减少到13个。但从2016年全省政法干警招录情况来看,省机构编制部门仍为我院公开招录1名工作人员,人员编制总数也增加到71人。市县机构编制部门与省机构编制部门作法出现差异。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本次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中未明确法检两院是否例外,所以各地按照各自理解执行。从实际效果来看,从法检两院缩编的中央政法专项编制也都无法调剂和使用,只能将编制压缩后闲置待用。

(二)人员补充周期过长,存在滞后性与空档期

目前基层检察机关一般采取公务员招录、政法干警招录和调动三种方式补充人员。其中周期最短的公务员招录也需接近一年时间,政法干警招录更需二年以上,且人员补充必须以空编为前提,所以必然出现一至二年的空档期。再加上遴选人员半年试用期内仍占用原单位编制,遴选人员的补充周期将后更长。我院明后两年退休人员相对集中,势必对后两年检察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三)解决干警职级待遇和法律职务空间更小

目前县级检察院解决干警职级待遇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领导干部提拔,二是根据陕西省1988年有关规定,参照法律职务解决对应职级待遇,三是通过非领导职务序列解决工资待遇。

从各县院实际情况来看,参照法律职务解决职级待遇是过去主要途径,我院根据这一政策也争取到了9名正科级、9名副科级检察员职数。自清理超编制配备领导职数以来,参照法律职务解决对应职级待遇已被取消,受此政策影响最大的将是县级检察院。因为县级检察院为正科级编制,副检察长仅为副科级别,内设科室负责人无法通过行政职务确定职级。而区以上检察院的副检察长、科长、副科长均可对应处级和科级,所以目前县院绝大多数同志只能采取“熬年限”方式通过解决非领导职务来提高工资待遇。法律职务对应职级政策的取消,既减少了一条解决干警待遇的渠道,也对基层院队伍管理增加了难度。

(四)异地婚姻和生活压力偏大造成人员流失严重

2011年至今,我院共补充检察人员13人,但同期流失6人,目前仍有2人正调往铁路检察院。流失人员中辞职1人、调往城区3人、上级遴选2人。造成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异地婚姻,以及由此导致的生活压力偏大等。

由于婚恋观和婚姻登记政策的变化,部分干警在进入检察机关工作前,就已经结婚、生育或已谈婚论嫁,异地婚姻十分普遍。因为身边两地造成的婚姻、住房、子女、交通等不便无形之中增加了年青干警的经济负担,较低的经济收入促使他们产生流动的需求,而遴选制度无疑又加剧了流失的速度。今后随着遴选工作常态化,经济相对落后检察院的队伍管理难度将会更大。

(五)队伍年龄老化,职业病、常见病高发频发

我院干警平均年龄44岁,科长平均48.5岁,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其中30岁以下仅有9人,50周岁以上干警就有23人,2017年底前就有7人到达退休年龄。

年龄老化和职业特点对队伍管理造成诸多不便:一是部分老同志无法适应网上办公及办案;二是心脑血管等老年性疾病对工作影响较大;三是身患脊柱、视力等疾病的干警人数不断增加。全院经常性患病人员多达13人,5名同志因身体原因不得不进行岗位调整或病休。年龄老化、长期伏案工作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疾病高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六)部分干警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标准不高

往年在全市检察机关考核考评工作中,我院部分干警习惯于与九区四县中的县级检察院相比,科室负责同志与上级院及对口处室联系较少,对全市及至全省最新检察工作动态、考核考评标准和业务工作重点等工作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院内理论调研、检察宣传等综合性工作相对被动,部分同志甚至用职级待遇、人员素质和案件数量作为借口。思想观念落后,工作标准不高。虽然2012年初全院就提出了“规范、创新、团结、奋进”的工作理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品牌创建工作,但进展一波三折、效果难如人意。

(七)职业荣誉感不足,社会地位受到冲击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敏感期和深水层,社会矛盾凸显多发,传统职业面临巨大挑战。检察机关队伍素质和工作能力与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心理期待仍有很大差距。仇官仇富仇社会等不良心态仍有一定市场,受不良风气和负面宣传影响,部分人员仍对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有一定的偏见。个别干警工作缺乏热情和干劲,对人民群众态度冷漠,甚至因为收入不高而自视低人一等,仅把检察工作当成谋生的饭碗,检察职业荣誉感不足。

三、加强队伍建设要从六个方面下大功夫

(一)争取区县同级和检察官等级去行政化

目前检察机关人员职级和检察官职务都有较强的行政色彩,更多是参照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确定的,所以单位级别与个人职级密切相关,个人职级又与检察官等级直接对应。目前,北京市等其它省份实现了区县同级,较好地解决了区县检察院同职不同级现象。我们认为,省以下检察院垂直管理后,已经基本具备在检察系统内解决同职不同级问题的条件,可适时考虑破解这一难题。同时,检察官等级也不应简单与行政职级对应,基层检察院干警只要具备较高的能力和水平,也应能够被评定为了较高层次的法律职务,甚至应将高层次检察等级更多地向基层倾斜,这样才能保证基层检察机关作用得到更大发挥。

(二)保持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相对稳定

依法治国已经作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被提到更高位置,检察机关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将承担起更加重要的角色,当前检察机关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在当前司法体制改革即将全面推开,法检两院是否缩编没有明确的情况下,应从检察机关实际出发,维持人员编制和机构现状,等司法体制改革明确后再统一进行改革更为合理。

(三)提高招录预见性,增强遴选科学性

我们认为,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检察人员的招录一定要提高科学性与预见性,根据招录周期提前编报招录计划,力争人员补充不出现断档现象。上级院遴选也应提前编报遴选计划,保证基层检察院遴选人员得到及时补充。

同时应将目前以“考试”选人调整为以“考核”选人。具体建议为:建立备选人才库,通过检察内部案管系统对入库人员平时办案质量和数量、专业知识和理论文章进行量化、统计及排名,并结合业务竞赛等方式确定最终遴选对象。这样,既能保证基层遴选干警主要精力在“干工作”而非“考试”上,通过遴选来促进基层检察院工作开展,同时,还有利于遴选过程的公开、公正和透明,真正努力形成以工作实绩评价人、以能力素质选择人的遴选新机制。

(四)生活待遇向边远和基层院适当倾斜

从目前司法体制改革趋势来看,全省检察人员工资待遇将基本统一,但上下级检察院和区县之间的差距将长期存在,所以给予基层检察院,特别是边远地区县级检察院生活待遇倾斜十分必要。目前有些省市对于边远地区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受惠人群包括教师、乡镇干部等。我们希望在今后检察系统的改革中,也能够给予基层和边远地区检察院工作人员一定的照顾和关爱。

(五)加强队伍教育和培养,提高干警能力和素质

领导班子是基层检察院的政治核心,在队伍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引领作用,要下大力气抓好这些关键中的少数,提高班子决策、执行、公信、创新、廉政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同时还应加强同级院之间、上下级院之间的挂职交流与提拔锻炼,克服内部流动不足、上下交流不对称的现状,努力调动基层院班子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把干警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開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大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工作力度,切实改进和完善检察业务考核考评机制,重视考核结果应用和奖惩,激励优秀干警脱颖而出。加强和完善干部管理机制,用制度管人、感情暖人、目标激励人,提高干警队伍整体素养和能力水平,切实增加干警的荣誉感和自豪感的。

(六)关心干警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认真执行年休假、婚假、产假等国家政策,保障干警休息权。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关心干警身心健康,改善机关食堂伙食,增加工间操,实行年度例行体检,组织保健知识讲座,提高干警身体素质。绿化美化办公环境,科学调整办公桌椅高度,培养健康良好的工作习惯。关心干警家庭生活,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具体困难。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干警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真正把单位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紧紧结合在一起,促进基层检察院和个人更好发展。

县级检察院占到全国基层检察院的70%以上,加强县级检察院队伍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但又面临不少困难的老问题,本文提出的一些观点和建议,是根据笔者所在的县级检察院具体情况而言的,难免有偏颇不妥之处,而且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许多问题也正在探索和破解之中。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和上级机关的大力支持下,影响和制约县级检察院发展的主要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包括县级检察院在内的各级检察机关,也一定能够在“四个全面”的战略部局在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益明.光明法制,我国基层司法人员人才流失严重。[DB/OL],http://legal.gmw.cn/2014-03/12/content_10652970.htm,2014-03-12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 中办发〔2015〕4号,学优网文库。[DB/OL],http://www.gkstk.com/article/1422965778185.html,2015-04-21

作者简介:

胡笑(1967~),男,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人民检察院政工科,科长。

上一篇:结婚送红包写贺词格式下一篇:二年级下语文期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