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常规健康教育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护理常规健康教育(精选8篇)

护理常规健康教育 篇1

休克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以致细胞代谢障碍、重要器官受损的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源性和过敏性休克五类。低血容量性休克分为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两类。【临床表现】

临床上休克可分为休克前期、休克期和休克晚期。随着病情的逐渐变化,各期的特点表现如下:

1.休克早期:是机体对休克的代偿,相当于微循环的痉挛期。病人神志清醒、精

神兴奋、躁动不安、面色苍白、脉搏增快、血压变化不大,舒张压升高脉压差变小、尿量正常或减少。2.休克期:机体失代偿进入微循环扩张期,精神由兴奋转为抑制,表情淡漠、感

觉迟钝、皮肤黏膜由苍白转为发绀或出现花斑。四肢湿冷、呼吸浅促、脉搏细数、血压进行性下降、脉压差更小、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并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3.休克晚期:病人神志不清、无脉搏、无血压、无尿、体温不升、呼吸微弱或不 规则、全身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出现瘀血斑,提示已有DIC的可能。此外见鼻衄、便血、呕吐、咯血、腹胀,继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评估要点】

1.休克的原因与分类。

2.生命体征:血压与脉压、体温脉搏、呼吸型态,意识状态。

3.尿量、尿比重,皮肤粘膜颜色及温度。

4.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血气分析,电解质测定,中心静脉压,心排量。5.药物效果及副作用。【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与大量失血失液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微循环障碍、缺氧和呼吸型态改变有关。

3.体温异常:与感染、组织灌注不足有关。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力低、抵抗力下降,侵入性治疗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微循环障碍、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有关。【护理措施】

1.执行危重症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发现患者休克后,分秒必争进行抢救,设专人护理。3.采取去枕平卧或中凹位,注意保暖。

4.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5.遵医嘱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根据血压情况按医嘱使用扩容及血管活性药物,并应注意补液速度,以防脑水肿。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记录出入量,尤其注意观察尿量,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7.对心源性休克病人,注意心率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不超过40滴。

8.对过敏性休克病人,遵医嘱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加入5%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或用0.1%肾上腺素1ml皮下注射。

护理常规健康教育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多发性肌炎患者。其中男22例, 女38例;年龄18~72 (平均48) 岁;病程40d~11年;患者均存在肌无力, 其中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25例, 肌无力伴肌肉疼痛 (或吞咽困难) 30例;合并肺炎9例, 合并心脏损害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患者施用激素冲击, 丙种球蛋白以及相应的一些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法, 观察组则再予以健康教育, 具体操作如下所示:

1.2.1 心理评估以及健康教育护理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详细信息进行了解, 多多跟患者沟通交流, 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个很好的把握, 勤查房, 以便对患者的实际病情发展情况进行观察, 继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患、护患之间的熟悉程度, 降低陌生感。医护人员应多主动的关心、关爱、关护病患, 主动与其交流、沟通, 以了解其心理状态, 且通过各种方式来对病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行疏导, 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接受治疗的配合度与依从性。大部份患者并不明白疾病是因为什么而引起的, 同时还有非常多的不好的生活习惯,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把病因以及一些护理方面的小知识告知患者, 让患者能够养成好的习惯。同时还要指导患者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运动, 同时还要让患者有轻松愉悦的心情。

1.2.2 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在治疗多发性肌炎的时候, 会用到糖皮质激素, 为确保药物治疗效果, 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不可擅自更改药物服用剂量与时间;同时, 在治疗期间, 应对病患临床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 例如大便颜色、体温变化以及血常规等, 对电解质进行定期复查, 避免并发症出现, 如消化道出血、感染等[2]。

1.2.3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在多发性肌炎患者的恢复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患者住院期间, 更应当注意饮食。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饮食的重要性, 继而强化其对饮食的注重, 耐心、详细地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饮食常识。患者出现肌纤维炎症损伤后, 须补充大量蛋白质。因而在饮食上应多食用容易消化且含有丰富蛋白质及维生素的食物, 食用如马铃薯、瘦肉以及豆制品等含钾量比较高的食物, 不可食用带有刺激性的食物。针对吞咽难的患者, 可给予半流质或者是流质食物, 并且应当采取半卧位亦或者是坐位, 从而有效地避免气道呛入食物, 最终诱发吸入性肺炎。

1.2.4 并发症护理

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一定要仔细观察, 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精神状况以及意识状态, 要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在本次的研究中有9例患者是合并肺炎, 所以应对他们进行加强护理, 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的控制患者的肺部感染。

除此之外, 在本次的研究中还有4例患者是合并心脏损害。在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 医护人员要嘱咐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太过劳累;要让患者保持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情。对于这类的患者而言, 在进食的时候一定要缓慢吞咽, 饮食要保证清淡[2]。另外, 一些可能会刺激心脏血管的药物一律禁用。

1.3 疗效判断标准

(1) 满意度观察:自行设计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主要分三个等级, 即满意、一般、不满意。 (2) 依从性观察:对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进行评分, 依从性主要包含7项, 即饮食合理、运动干预、坚持服药、服药次数、定量服药、按时服药等, 采取4分制评分, 即完全做得到为4分, 基本做到为3分, 偶尔做到为2分, 根本做不到为1;其中>22分为优, 16~22分为良, <16分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 (%)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的满意度为90.0% (27/30) , 对照组中患者的满意度为76.7% (23/30) , 组间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优良率为93.3%, 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3.3%, 组间比较存在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近年来, 多发性肌炎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该疾病临床特征为:肌组织 (如颈肌、咽肌) 发生变性变化或炎症, 继而造成对称性的肌无力, 以及肌萎缩, 同时累及人体的诸多器官, 部分患者还可引发肿瘤。疾病发生原因现今尚未明确, 有学者认为其和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紊乱、遗传等有一定的关联性。多发性肌炎通常情况下为亚急性发病, 各个年龄层次都能患有该疾病, 但是以中年及以上的人群较为多发, 其中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在一般情况下, 该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高峰, 即出现全身性肌肉无力, 病情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呼吸肌无力, 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4]。因此, 及早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欧逸华, 李福兰, 洪小平, 等.66例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 2009, 8 (4) :31-32.

[2]苏孙妹.多发性肌炎并发吞咽困难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内科, 2012, 7 (3) :325-326.

[3]穆清华, 吴叶荣, 穆文芹.多发性肌炎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 (2) :204-205.

骨质疏松的常规护理方法 篇3

1、药物护理方法如果骨质疏松者体内代谢异常,可以用药物进行调整,如果老年性骨质疏松者存在着骨钙的丢失和某些维生素的缺乏,可以服用一定量的钙制剂和维生素制剂,来补充体内的不足。

2、激素护理方法严格地讲,激素治疗也属于药物护理方法,但有其特殊性。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所用的激素不同于常用的固醇类激素,而是性激素(如雄激素、雌激素)。性激素可刺激骨骼的形成,减少骨质分解,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对于女性绝经后产生的骨质疏松,性激素的治疗更为重要和有效。

3、物理护理方法简称理疗,是将声、光、电等现代化理疗仪器作用于人体及骨骼之上,促进骨骼形成。主要是通过超声波、超短波、磁疗热疗等。

4、体育护理方法简称体疗,是通过体育运动调节全身代谢状态,改善骨骼血液循环状况。增加外力对骨骼的刺激,从而缓解骨质疏松。对于长期从事室内工作者,应该每天至少保持2小时的户外体育锻炼,最好做一些个人有兴趣的运动项目,如网球、门球、地掷球等。运动的强度一定要因人而异,如果体能较好者,运动量可适当加大,较大的运动量可以刺激骨钙的吸收,骨皮质增厚,

母婴同室护理常规 篇4

1、新生儿入室后立即体表检查,查看全身有无损伤、残缺、畸形,核对腕带上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床号,测量腋温,完善婴儿病历和登记。

2、按时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呼吸、反应性,肌张力、有无呕吐,脐部有无出血、渗液,了解其吸吮、进奶量及次数、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新生儿卧位取头偏向一侧,右侧卧位为宜,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4、注意保暖,体温保持在腋温36~37.2℃,室温保持在20~24℃,相对湿度在55%~65%。

5、每日测体温两次(腋温为宜)。

6、正常新生儿回室体温稳定后即可新生儿沐浴,沐浴时测量体重。

7、每日做好眼部、口腔、脐部、皮肤、臀部护理。

8、指导产妇掌握母乳喂养技巧、新生儿正确含接姿势,做到按需哺乳。

妇科术后护理常规 篇5

妇科术后护理常规

1.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采取不同卧位。

2.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时通知医生。

3.巨大卵巢囊肿或大量腹水者,术后放置在腹部的沙袋12小时后去除。

4.观察阴道出血量,并进行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如有引流管者,应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5、留置尿管期间,保持尿管通畅,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及性质。保持会阴清洁,每日擦洗会阴及尿道口2次,每日更换无菌引流袋。如发现尿少或血尿,应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一般24小时后拔除尿管,协助患者离床活动,督促自行排尿并记录尿量。

6.观察患者肠蠕动恢复情况,一般术后48小时左右可自行排气,如有腹胀可肌注新斯的明或进行肛管排气。排气前,禁食产气食物,食用流质饮食,少量多餐;给予温水泡脚,促进肠蠕动。排气后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7.疼痛的护理:

(1)按椎管内麻醉患者护理要点。

(2)保证充足的睡眠,手术切口疼痛严重者科遵医嘱用止痛药缓解疼痛,病因未明患者禁用止痛药。

(3)取舒适卧位。

(4)正确使用腹带,减轻伤口张力。

(5)教会患者有效咳痰,咳嗽时轻按伤口,减轻伤口张力。

(6)操作应集中、轻柔,减少移动患者,有引流管的患者搬动时要扶住引流管,防止牵拉引起疼痛。

8.鼓励或协助患者勤翻身,鼓励患者咳嗽并协助排痰。遵医嘱下床活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体质虚弱或大手术后,适当延长离床活动时间。

产前一般护理常规 篇6

一.产前护理

1.保持病室整洁、舒适、安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时开窗通风。

2.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睡眠,左侧卧位,适当活动,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3.给与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4.密切观察产兆及胎心变化。5.定时计数胎动、吸氧。

6.妊娠晚期有阴道流血、流水者应保持外阴清洁,防止感染。7.已正式临产者送产房并进行交接班。二.产前健康教育

1.消除孕妇对于分娩产生的紧张、恐惧心理。

2.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方法以及母婴同室的规章制度,取得理解配合。

3.讲解妊娠晚期进行胎儿自我监护的方法及意义。

二.产后一般护理常规

一.产后护理

1.严格交接班,了解分娩经过,核对产后医嘱。2.做好心理护理,使产妇愉快接受自我角色转变。3.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清淡饮食,少食多餐。4.适当活动,促进恶露排出及肠蠕动。

5.密切观察子宫复旧、宫底高度、阴道流血、膀胱充盈等情况。

6.树立母乳喂养信心,帮助掌握正确母乳喂养方法,了解母乳喂养效果。

7.督促产后排尿,如产后6小时不能自解应对症处理。8.保持外阴清洁,观察会阴切口和恶露的性质、量、颜色、气味等。二.产后健康教育

1.讲解保持室内的适宜温度、定时开窗通风的意义。2.注意与新生儿同步休息,坚持母乳喂养。3.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防止受凉。4.做好计划生育,产褥期禁止性生活。

三.新生儿护理

1.新生儿入室时,详细交接班,了解新生儿的全身情况并记录。

2.认真核对新生儿手圈、性别、床号、母亲姓名。3.观察新生儿吸吮母乳情况。4.详细做好新生儿护理记录。

5.新生儿每日沐浴一次,观察全身情况,做好皮肤、脐带、眼部的护理。

6.按要求测试体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7.每日磅体重一次,如新生儿体重下降较明显,需观察24小时大小便情况,了解哺乳效果。

8.新生儿按计划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9.有医学指征需要人工喂养的新生儿,根据医嘱喂奶。

四.前置胎盘护理

一.一般护理

1..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左侧卧位,定时吸氧。

2..向患者解释病情,稳定情绪,减少恐惧。3..禁止肛查,慎做阴道检查,避免引起大出血。4..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

5..期待治疗期间加强营养,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二.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休克发生。2..注意腹痛出血情况,观察性质程度。

3..注意宫底高度,了解内出血情况及阴道流血量。

4..注意产程及胎心情况,计数胎动,防止胎儿宫内窘迫及早产。

5..阴道流血量增多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维持血容量,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密切监护胎儿宫内情况。三.健康教育

1.坚持避孕,做好计划生育,减少引起前置胎盘的因素。2.妊娠期间正规产前检查及产前教育,出现阴道流血及时就诊。

五.产后出血的护理

一.一般护理

1.保持环境安静,平卧、吸氧和保暖。2.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取得配合利于康复。3.准确记录出入量。

4.做好输血、输液、急救物品的的准备。二.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变化,警惕休克发生。2.观察流血量,注意有无凝血块及残留物。3.观察恶露的性质、量、气味、子宫复旧情况。

4.准确估计出血量,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三.预防感染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2.合理应用抗生素。3.注意外阴清洁及皮肤护理。四.健康教育

1.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服用铁剂禁饮茶。2.做好计划生育,进行病因治疗。

3.产后如无泌乳,长期食欲不振、乏力、畏寒、脱发、闭经等,应及早就诊。

六.剖宫产手术护理

一.术前准备

1.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消除紧张恐惧心理。2.禁食6小时,禁水4小时。3.备皮及皮试。4.协助完善各项检查.5.观察宫缩、胎心、体温、血压变化。6.留置尿管,扎手圈,7.术前用药。8.备齐新生儿用物。二.术后护理

1.去枕平卧6小时,次日改半卧位。

2.禁食6小时后改流质饮食至半流质,禁食产气食物,肛门排气后给普食。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

4.观察腹部切口,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5.保持尿管通畅,观察尿量及颜色。6.做好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的护理。7.保持外阴清洁。三.健康教育

1.保证充分睡眠,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2.勤哺乳,加强营养,促进乳汁分泌。3.鼓励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4.做好计划生育,严格避孕两年。

七.子痫护理

一.护理

1.置单人房间,避免声光刺激,谢绝探视,各种医疗护理集中进行,动作轻柔,防止再次抽搐。

2.注意安全,防止坠床及舌咬伤,不要强行按压,以防骨折。

3.保持呼吸道通畅 取左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义齿取下,必要时用拉舌钳。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抽搐次数、持续间隔时间。5.患者躁动不安时注意有无产兆及胎心变化。6.氧气吸入。

7.准确记录出入量,保持尿管通畅,注意尿量、颜色。8.保持口腔、皮肤、外因清洁,防止并发症发生。二.健康教育

1.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2.做好计划生育,受孕后应定时进行孕期保健及检查。

八.妊高症护理

一.护理

1.保持病室安静、舒适,使患者轻松愉快。

2.卧床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左侧卧位,抬高下肢,增加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3.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减轻紧张焦虑情绪。

4.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注意钙和铁的补充,高度水肿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

5.定时吸氧,测量体重。

6.准确记录出入量,正确留取标本,及时送检。二.病情观察

1.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2.注意有无头痛、头昏、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3.定时计数胎动,注意胎心变化及产兆。4.注意有无胎盘早剥、心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5.使用硫酸镁期间注意观察疗效,毒性反应,若出现膝反射消失,呼吸<16次/分,尿量<25ml/h时应立即停药,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 ml解救。

护理常规健康教育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随机选取2014年度在我院产科足月分娩的100例新生儿,孕周38~41周,体质量2200~3700 g,依据依据Agpar评分判断,有轻度新生儿窒息者28例(Agpar评分4~7),正常新生儿72例。

1.2 72例正常新生儿常规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在出生时立即清除口、鼻和咽部黏液和羊水,保证呼吸道的通畅,以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另外,护理人员应经常清除新生儿鼻孔分泌物,保持新生儿正确舒适的体位。(2)体温监测:新生儿由于皮下脂肪层薄而具有产热低、散热快的特点,体温调节能力差,护理人员每天监测体温,做好记录,注意做好新生儿的保暖工作。(3)皮肤黏膜的护理:新生儿一般生后12 h内排便,起初为墨绿色胎便,经2~3 d后向金黄色过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若24 h未排便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肛门闭锁问题。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臀部红疹。(4)脐带残端消毒与清洁:一般新生儿脐带残端会出现黏液与渗血,每天用碘伏擦洗消毒,换用护脐贴,防止化脓感染,一般5~7 d脱落,有的可延至2~3周。(5)预防感染:由于新生儿机体免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所以应该格外注意预防感染。例如在亲密接触新生儿前应严格洗手,护理人员或亲人患感染性疾病者应立即隔离,保持空气流通,使新生儿尽量保持在无菌的环境中。(6)合理喂养:生后0.5 h进行第一次哺乳,提倡母乳,无母乳者,间隔3 h一次,奶量应从小量渐增,以婴儿哺乳后安静,无腹胀为理想。新生儿易出现呕吐、溢奶现象,应得到高度重视,防止发生意外。

1.3 28例新生儿窒息抢救措施:(1)复苏方案(ABCDE方案):严格执行ABCDE方案,即尽量吸净呼吸道黏液,建立呼吸,维持正常循环,药物治疗和评价,其中药物治疗包括肾上腺素、扩容剂、碳酸氢钠和多巴胺等,复苏5 min后依据肤色、心率和皮色进行Apgar评分来判断复苏效果和预后。(2)复苏后护理:复苏后要严格监护,包括新生儿的心率、呼吸、体温、肤色等,注意做好保温工作,维持体温36.5℃,预防感染。

1.4 2例复苏后并发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护理人员经常给婴儿翻身,防止肺内分泌物堆积,以及促进受压肺部的扩张。另外,从上到下,从外周向肺门叩击婴儿背部,有利于吸痰的彻底,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室内温度在22~24℃,尽量彻底清理呼吸道内痰液及分泌物。为了改善缺氧症状,给婴儿持续低流量吸氧(1 L/min),密切观察,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结果

100例新生儿中,72例正常新生儿在常规护理下健康出院;28例轻度窒息的新生儿采用有效复苏措施后,26例恢复健康,2例复苏后并发新生儿肺炎;2例并发新生儿肺炎的婴儿及时清理呼吸道、吸氧等也健康出院。

3讨论

新生儿有其自身的特点,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全,呼吸节律不规则,心率快且波动范围大,婴儿仅从母体通过胎盘获得免疫球蛋白Ig G,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均较差,因此新生儿易发感染,需要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我院护理人员严密看护新生儿,监测体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保持皮肤黏膜及其脐带残端的清洁等,保证了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常伴有多有并发症,它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新生儿窒息即为胎儿娩出后1 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采用及时有效地抢救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我院护理人员严格执行ABCDE抢救措施,在有限时间里采取有效的措施,争取最佳的治疗时间,28例经抢救仅有2例出现新生儿肺炎并发症[3]。

新生儿肺炎多为感染性肺炎,除了需要药物治疗外,加强护理工作也尤为关键。我院采用物理疗法包括翻身和叩击背部,因新生儿肺炎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所以应及时清理呼吸道,给予低流量的氧以改善缺氧症状[4]。在护理人员的悉心照顾下,2例新生儿肺炎婴儿均获得很好的疗效,健康出院。

参考文献

[1]裴小瑜.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4,16(6):155-156.

[2]裴小瑜.浅谈新生儿窒息护理研究现状[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1):117-118.

[3]叶鸿瑁,虞人杰,黄醒华,等.新生儿复苏指南[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4):224-228.

护理常规健康教育 篇8

【关键词】整体护理;常规护理;高血压病;血压波动

【中图分类号】R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66-01

随着我国进入老年社会,高血压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可达40%~60%[1]。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主要是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征,临床危害性极大。临床研究发现血压波动性大极易诱发高血压脑病、脑出血、急性肾功能不全等急症,故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应以控制血压波动,平稳降压,使血压达标为原则[2]。整体护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有益处,本研究即比较整体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血压波动性影响,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我科接受治疗的86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32例,平均年龄(63.1±10.6)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WHO/ISH制定的高血压病诊治指南。排除标准:①其他重要脏器器质性疾病;②继发性高血压病;③不能坚持3个月的定期门诊随访。

1.2 分组

按照给予护理方案不同,分为整体护理组,45例,予以整体护理治疗;常规护理组,41例,予以常规护理治疗。两组年龄、性别、其他内科基础性疾病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

1.3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采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型号:MEIGAOYI 1.0),监测时间为24小时,设定早晨6时至夜间22时为白昼时间,每隔20min自动充气测压,夜间22时至早晨6时为夜间时间,每隔30min测压1次。24小时内有效监测次数在总次数的80%以上,血压数据不少于50次。监测期间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

1.4 观察指标

记录并计算两组前后的收缩压变化量(ΔSBP)、舒张压变化量(ΔDBP)、平均脉压值(MPP)。根据夜间血压均值与白昼血压均值差值将血压曲线分为:杓形即下降超过10%或大于10mmHg;非杓形即小于上述值。计算非杓型昼夜血压曲线的比例。

1.5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行成组设计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入院时动态血压数值的比较

整体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在入院时ΔSBP、ΔDBP、MPP及非杓型曲线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入院时两组动态血压数值的比较

2.2治疗后动态血压数值的比较

经治疗及门诊随访3月后,整体护理组的动态血压数值,如ΔSBP、ΔDBP、MPP及非杓型曲線比例明显较常规护理组减少(P<0.05) (见表2)。

表2治疗后两组动态血压数值的比较

2.3护理措施总结

2.3.1心理状态护理:由于研究中患者年龄较大,易出现易怒、急躁、孤僻、多疑等不良情绪,易引起血压升高,波动加大,故护理人员需耐心解释,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及致病性心理因素,使之心态轻松、稳定。定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对提出的疑问做到热情、耐心的解释,消除恐惧心理及悲观情绪,使患者由配合治疗改为主动参与治疗,提高疗效[1]。

2.3.2生活方式护理:患者居住安静环境,避免噪音。讲解日常生活放松的方法,如可通过音乐疗法、呼吸锻炼等方式,放松全身肌肉,使脑部充血减少,神经松弛,减少血压波动。日常运动时不可过度,要循序渐进。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排便困难时不要过度用力[3]。

2.3.3饮食护理:饮食应以低钠、低脂肪、低胆固醇及高维生素为原则。低盐饮食,若盐摄入过多,可使血压升高,波动增大,血压控制困难。严禁患者摄入酒精及吸烟。食物应多样化,以谷物为主,可以粗细粮搭配,多进食富含钾类及钙的食物,可拮抗高钠对血压波动的影响[3]。

2.3.4出院指导:要求患者定时门诊随访,测量血压,并记录于病历档案中。指导患者测血压时正确体位及部位,告之患者不能以症状不适程度来估量血压水平。强化住院期间的教育内容、服药目的和方法及安全用药知识,对家属做好日常指导工作。若出现目眩、头晕、肢体麻木等不适时,应立即就诊,以免造成严重后果[2]。

3. 讨论

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高血压病发生率与日俱增[1]。高血压病严重的并发症包括:高血压脑病、脑梗死、脑出血、急性肾功能不全等,会造成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故降低高血压病并发症是临床诊治的重点[3]。而血压的昼夜波动较大是诱发上述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因而控制血压波动至关重要。由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波动与患者的心理、情绪、以及日常的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因而对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必然对血压波动产生影响[4]。

整体护理是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创优质服务的护理模式,是目前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其不仅只是生理方面的服务,而是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服务,是护理学科拓展的必然。整体护理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调动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护理工作,全面提高护理质量[5]。

在本研究中,整体护理从患者所处社会环境、心理因素、躯体状态等方面同时干预,可以产生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所不能达到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三个月的整体护理,高血压病患者的ΔSBP、ΔDBP、MPP及非杓型曲线比例都明显降低,表明患者的血压波动小,也提示高血压病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因而高血压病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能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丛丽文,孙立滨.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相关问题及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24):383-384.

[2]张宜,田晓芳,苏芳.出院指导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们[J].全科护理,2009,1(7):228-229.

[3]朱家祯,董亚杰,曲国香,等.56例高血压病整体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1):159-160.

[4]杨若玲.高血压的整体护理体会[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9,9(3):34-36.

上一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感受下一篇:XX年计生半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