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小故事孩子,慢慢来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庭教育小故事孩子,慢慢来(精选16篇)

家庭教育小故事孩子,慢慢来 篇1

明阳天下国际教育培训

黑衫黑裤的老妇人把我要的二十几支桃红色的玫瑰从桶里取出,交给小孙儿,转身去找钱。

小孙儿大概只有五岁,清亮的眼睛,透红的脸颊,咧嘴笑着,露出几颗稀疏的牙齿。他很慎重、很欢喜地接过花束,抽出一根草绳绑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绳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男孩。他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我不打扰他,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这是个很让人动容的故事,“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句话当时在我的脑海里不知萦绕了多少遍。它让我想起了一个孩子的请求:“我的手还小,请别要求我在整理床铺、画画和打球时做得很完美。我的腿还短,请你走慢些,好让我能跟上你的步伐。我的眼睛还没有看到你所看到的世界,请让我自己观察。我的年纪还小,请拿出时间和耐心向我解释世界上的精彩事情。我的感情还很脆弱,请照顾我的需要,不要一天到晚指责我。”

一直爱花,可一直都不能把花养好。一个秋日,闻到一股醉人的香味,我知道定是桂花开了。赶忙放下手中的包,来到桂树前,细细地欣赏着,贪婪地呼吸着„„这时我忽然发现小区花坛中已栽了几年默默无闻的茶梅正悄悄地孕育着一个个花苞,那些花苞如同调皮的孩子,有的羞答答躲在绿叶下,有的大胆的欣赏美丽的世界„„我心里一阵惊喜,想象并期待着茶梅绽放枝头的美景,同时,心里也一阵庆幸,庆幸当初管理员没手快将茶梅赶出花圃。原来等待会给人带来惊喜。

仔细想想,作为教师的我,面对学生时,不是更需要耐心地等待吗?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卡住时,教师不要立即否定他,而应用鼓励的目光与他交流,等待一分钟,他定能给你一个精彩的回答。课后遇到学生发生矛盾时,不要立即发火,而要耐心地等待他们的解释,并适时教育,他们定能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等待是一个过程,等待更是一种智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等待。好像不觉间,时间在催促着这世间的一切,“快点„„快点„„”一晃眼,我已有近七年没教过一年级的孩子了。今年暑假,我得知我将要成为一年级小朋友的新班主任,内心的滋味很复杂。这些孩子聪明吗?会不会很调皮?家长会配合我的工作吗?一个接一个的疑问不断涌现。算了,家访过后,应该会有所了解吧。冒着酷暑,我家访了一家又一家,了解到有的孩子基础不错,不但会写名字,而且拼音认识了大半,数学加、减法也会做。也有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学前教育及各方面的独立性相对差一些。还有个别孩子,因为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平时忙于生计,孩子由姐姐照料,学前教育几乎为零。

开学不久,班里的一个男孩吸引住了我,使我格外注意他。他叫林兆嘉,尽管他的座位在第一排,可是他上课总是走神,一节课听不了五分钟。他很安静,下课也不调皮,上课时也不说废话,可是眼神显得空洞,目光不随老师而走。有时我故意点他名,请他站起来回答问题,他支支吾吾连问题都没听清。看到他的情况,我很着急,“他总是这样‘失魂落魄’,那上课能听进什么呀?”我必须找他家长谈一谈,想一些办法。

放学后,我和她妈妈碰了面。“老师,您跟我讲的这些情况我也发现了。有时在家里,他也这样。跟他讲话要讲几遍他才听到,我也没办法。我们家里经济条件还可以,要不,给他找个老师教教他吧。”他的妈妈也面露难色,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希望我上课多关注他。“孩子还小,先不忙请家教,我们之间经常保持联系。你把他每天在家的情况做个简要记录。我呢,在课堂上多点点他,我们互相配合,看看能否激起他对学习的兴趣。”他妈妈连连点头。

几天后的晚上,我们又通了电话:“林兆嘉妈妈,这两天课堂上,当我让他一排的小朋友在识字中做‘开火车’的游戏时,他很来劲。我又请他做‘小老师’,他也很高兴,说话声音很响亮,我表扬了他,还奖励了他‘笑脸’。看来你在家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试试。” “老师,真的,一放学,他就告诉我了,今天被老师表扬了,还得到了‘笑脸’。”电话那头,她妈妈也很兴奋。

“你可以在家里墙上也贴一张评比表。帮他制定一个作息时间,只要他能完成,就给奖励。例如:家务(扫地、倒垃圾、叠被等这些他力所能及的劳动项目)、学习(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老师的作业)。一开始,让他慢慢来,要求不必过高,只要稍有进步,就可以奖励,给他贴上五角星。孩子天天能看到这张评比表,他会有动力的。等他满了十颗五角星,就达成他一个小愿望。孩子会很有满足感的。”作为老师同时也身为母亲的我给了她建议,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他能一天比一天有所进步。“另外,作为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孩子学习时,家长也可以在一边看看书、报。久而久之,你们和孩子一起做到专时专用,他会知道一天中的这一段时间是大家学习的时间。在他脑海中形成一种家庭习惯。另外,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也很重要。哪怕只是一个小角落。这都会帮助他集中注意力。”我俩这样的交流每天在继续,这给我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方便,我能及时掌握这个孩子每天的状况,这样双管齐下,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几天后的体育课结束,吴老师就告诉我:“今天我表扬了林兆嘉,他学广播操时很认真,眼睛没离开过我。”我高兴极了。语文课上,我也在注意他,不过这一节课,他没有像以前一样,破天荒地听得很专心,提问也答对了,我感到有点惊奇。放学后,我将他的变化告诉了他妈妈。“老师,您的方法真管用。尽管这两天他刚学的拼音还不太会拼,但我已经很高兴了,因为他进步了。他床头的五角星也不断增加,他好一点了,我就帮他贴一颗,他很高兴,嚷嚷着要我国庆节带他去森林公园呢!”我由衷地笑出来:“不错,不错,你现在不要让他跟别人比,你的眼里先看到他的进步就好。慢慢来。他会给你更大的惊喜。” 反思我们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当老师和家长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些孩子做什么总是落在别人后面,所以生气了。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脾气性格其实是在母亲肚子里就已经形成,有些东西是孩子自己也无法改变的,如果知道这些,家长们是不是就能平静地对待。当家长不能理解,为什么老师讲解了那么多遍的题目,有些孩子还是不会,所以说话语气重了。心理学早就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商确实存在差异,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快慢,如果老师和家长们能充分认识到这点,当孩子不明白的时候,就不是着急地帮孩子补课,而是给孩子更多理解的时间。当老师不明白有些孩子为什么讲过很多次道理后还总是惹是生非,所以狠狠地批评孩子了。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淘气包含了各种因素,不同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充分了解;不同的孩子,更需要我们去了解和分析孩子的思考方式,如此才能做出恰当的处理与适当的教育。„„

理解孩子,不光是用和蔼的语气,蹲下来和孩子交谈,更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一则公益广告是这么说的,“乘电梯时,向右一小步,文明一大步。”为什么乘电梯的时候要靠右,不能靠左或并排站呢?我想很多人不明白。当我去过香港,我才知道,原来电梯的左半边是给那些需要快速通过的人留的,所以在香港乘电梯时,你的左边常有人步行快速通过。可是在国内,人们似乎还没有这样的习惯。所以这样的公益广告如果仅仅是标语式的,人们不知其所以然,其结果要么是盲目地执行,要么就是充耳不闻。我们的教育也一样,如果给孩子的是标语式的道理,又怎么能把这样的规范融入孩子自己的品德行为之中呢。我们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教育的服从者,应该让孩子自己该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不可一概而论,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学会了解孩子心理。让我们放慢教育的步伐,等等孩子,给他们更多成长的时间,他们才能走得更扎实,走得更远。

家庭教育小故事孩子,慢慢来 篇2

———幽静、悠闲。清晰的封面, 多么有吸引力。

“我, 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 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 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 用他五岁的手指。”看, 小小人儿, 手指绕来绕去, 正努力打着蝴蝶结, 阿婆的谩骂声似乎隔着很远。

———简单、温暖。细腻的文字, 多么有感染力。

两个三五岁的孩子, 如此稚嫩, 却又如此独立。是的, 他们是鲜活的生命, 有自己的思想, 有自己的渴望。

也许是我初为人母, 拿到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书, 读了一篇, 便放不下了。那一段段深情款款的文字, 那一幕幕似曾相识的场景, 让我爱极了这本书。书中的文字如水般婉转, 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带着女性细腻的美与善, 又有令人倾慕的大智慧。

我想说, 是龙应台让我有了勇气, 有勇气揭开曾经痛楚的人生经历, 重新认识生命。

身边的小小人儿———女儿, 时不时呼唤着“妈妈”, 不是让我陪她一起剪纸, 就是一起捏橡皮泥, 抑或背她摇晃着唱儿歌。就是这个可爱的小生命, 曾经让产后不久的我天天、夜夜以泪洗面。一场大病, 一次大手术, 一次大治疗。这一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老天居然都抛给了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生命———我的女儿。

在撕心裂肺的现实面前, 我无助、绝望过, 甚至求神拜佛, 把希望寄托于看不见摸不着的老天爷身上。漫长的医院生活, 使我内心痛到麻木, 麻木而又复痛。然而, 怀中的小人儿却总是睁着出奇大而亮的眼睛, 打量着一处处陌生的环境、一个个陌生的人儿, 即使是难闻的消毒水味和严肃的医护人员也不例外。除了治疗时偶尔的哭闹, 她总是有用不完的精神头儿, 咧着嘴朝着每一样新鲜事物微笑。她的笑容灿烂, 声音洪亮, 两只小手胡乱却有力地摆动着。看到她的人总要感叹一句:“这个小孩的眼睛真有神, 真漂亮!”

挨过了那段岁月后, 当日子恢复平静, 女儿的笑容依然灿烂, 每天如此。

回首时, 面对大难的脆弱母亲———我, 由衷敬佩生命的力量。这是女儿教给我的生命意义:每个生命都有生息, 决定这一切的人, 是自己, 不是别的任何人。

于是, 当我重回教师岗位, 面对一个个孩子、一个个健康鲜活的生命时, 我想说:每一个独立的生命, 都有其成长的规律, 我们只要沿着规律, 慢慢来, 等待他们迈过一个个的坎, 终会迎来成长的一刻。

书中的第一篇文章《孩子你慢慢来》, 给我感觉最强烈。街头卖花的老妇人, 大声呵斥着自己的小孙儿, 为他努力地想把扎花的草绳打成一个蝴蝶结而耽误了时间。在那时的教育中, 孩子们没有尊严可言, 有被罚头顶一满盆水双腿弯曲站半小时的, 有因成绩差而必须将写着“我是懒惰虫”的牌子挂在身上绕校园一周的, 更有学生因家境贫困交不起补习费而受到老师的反复刁难与体罚。那种冷酷让小女孩对世界彻底失望, 于是, 有一天她带着自己的三个弟妹一起跳了河……

当看到这个悲惨得令人心痛的结局时, 我震慑于教育“力量”之巨大。纯真而鲜活的小生命就可以这样在被“教育”下枯萎、凋落。而我就是拥有这样权力的一个人———教师。

爱自己的学生, 是教师的本能, 给他们尊严, 却不是每一个教师能够做到的。有没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能不能和孩子平等地对话?有没有因为贪图一时轻松敷衍了孩子、一转身却又忘了对孩子的承诺?有没有因为心情不好而无端迁怒于孩子?开始问自己这些问题时, 答案让我怵然心惊。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 孩子并非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 教师也没有将孩子和成人平等对待的习惯。

社会发展到今天, 似乎成了一列太拥挤的地铁, 人人必须马不停蹄地赶着往前走, 否则掉队了, 就似乎永远赶不上了。我们的孩子早早被父母、教师拉入这个赶车的行列, 几乎没有例外。现行的教育推行快餐文化, 不论孩子是否消化、是否反胃, 依然不断地坚持“填鸭”。在“不能让孩子在起跑线上掉队”的口号声中, 孩子们变成了集万千期待于一身的无奈选手。

有一天, 当我们尝试和孩子像朋友般聊天, 学用他们的语言、聊他们关心的话题时, 就会渐渐听到许多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事情。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那样丰富, 耐心倾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 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 真正帮助他们成长。

正像华飞评价母亲时所说:“尽管我们之间一直有这种成长的拔河, 母亲却仍然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 把我教育成了一个, 用她的语言来说, 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孩子慢慢来 篇3

首先谢谢你,在人群中选择妈妈当你的母亲,妈妈觉得珍贵且幸福。这种感觉从你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存在了。转眼十多年过去,你长成一个大孩子了。还是孩子。你还将长大,更大再大,你永远都是妈妈的孩子。所以,妈妈要成为合格的妈妈。在你很小时,妈妈就决定要给你一个完整的人生。

孩子,在这封信最重要的部分,妈妈想告诉你,你的人生就是你的,不是别人的。你要慢慢学习着承担你的人生。

还记得有一天去社区医院打预防针么?其实作为小孩子的你怕打针,小小的针尖刺进肉里,通常都要大哭。有一次,妈妈骑自行车,你坐在后座,穿过人潮,阳光远远地甩在后头。路上你对妈妈说:妈妈,打针疼,我不要去。妈妈说:嗯,是有一点点疼。可是你也可以用哭来缓冲疼痛,也可以呢,皱一下眉头,忍一忍,你就把疼痛打败了。你没有回答说好,也没说不好。

一路上是欢歌笑语。那时妈妈就在想,你也许不记得这样一个清晨,但你可能隐约记得坐在妈妈自行车后座,笑语欢歌,一路的欢愉在你生命的最细微处。于是妈妈愿意亲力亲为,总想给你留一点什么,不是物质的,而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意外的,打针的时候你没哭。你真棒。

然后你在念书的时光中渐渐长大,当别的孩子学得焦头烂额时,妈妈常想着要反其道为之,尽量粗养着你。不强迫你学习你不喜欢的。只教你做一件事情锲而不舍,至于知识,身外之物,人生那么长,学什么知识都来得及。先学会为人。先为人后做事。

妈妈一直对你说,孩子,我们要善良乐观,不抱怨,不贪求,有独立的风骨,又能与世界妥善相处。亮烈而风高,俗气的时候亦能席地而坐,大口吃肉,言谈欢笑,性情中人。相信美好,在追求真与善的路上执着而行。善是福报。因为在妈妈的观念里,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对外界事物不抱多余的幻想,一切从自身出发,以德行,善,以乐观,必要的隐忍,适度的张扬,相得益彰地描摹一幅自我的人生愿景。人只有一辈子,要将意义注入进去,不做行尸走肉的人。

孩子,当你迫不及待地想长大时,妈妈其实仍希望你慢慢地长,慢一点。人生中的少年时期,有时也许别人看来,妈妈有时过于溺爱了你。与严苛相对,妈妈愿意温情地妥协。要那么严厉干嘛。没有人是完美。妈妈总是觉得要宽容地面对教育的本质,它其实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妈妈鼓励你读“无用”的书,做一点“无用”的事情。要有愿心而无目的。与如今功利的时代,有时候要反其道而行。年少之时应该辟出一大段时间用来阅读。越往后,阅读显得越加困难。因为有成千上万的事扯着你的精力,分掉你的心思。无杂念与欲望地阅读。

现在你已经是初中生了,你有自己的同学,在同学中又会有情投意合,在岁月中逐渐变成你的知己。要珍视每个对你好的人,因为他们本可以不这样做。你要有自己的朋友,能交心的,真诚的朋友。要得到这样的朋友,首先你要成为这样的人,真诚、善良达观、乐于助人、孜孜以求、有一团暖暖的乐观精神。是正能量的人。

你也会面临一些小小的低谷。亲爱的孩子,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像抛物线,起起伏伏。有高歌一曲的高亢之时,也飘着黯淡低落只想落泪的时刻。有时生活简直糟糕透了,甚至都想任性地大喊大叫,可生活就是生活,大喊大叫依旧无法改变它的面貌。在低潮时要善于哄哄自己的心,告诉自己低潮的好,在于等会就能遇见高潮了。而在你觉得在“巅峰”状态时,也要提醒自己最坏的情况。不骄不躁,不卑不亢。

你一向是独立的人,人生之中所有的事情都将自己拿主意。只是妈妈作为一个年长者,有些妈妈辈的看法和建议,妈妈也要提出来供你参考。你在做决定时可以参考一下妈妈的建议,但你要做了决定,妈妈不预备发出声音,完全尊重你的决定。因为妈妈相信你所做的决定是思前想后无数次的结果。

当人生有很长的路要走的时候,反倒不要着急。在我们漫长的人生中,很多时候,决定无所谓对和错。妈妈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在你年轻时不要过于克制你,有时甚至不要功利地管是不是浪掷了时光,人生并非只为有用而活。我们每个人都允许在人生的路上不断调整脚步。

有时你也许觉得妈妈有不理解你的时候。觉得妈妈没能“感同身受”。亲爱的孩子,妈妈内心是与你一同“感同身受”。但我们人与人只能存在于自己的境况,走自己的道路。寻求各自的自我解决。

要有一个酷酷的儿女,必须有酷酷的妈妈做底子。妈妈始终认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任何身份至上,妈妈首先是母亲,母亲的主要责任是教养好儿女。但妈妈其实又是那种豪放的妈妈,完全放的了手,有时将你留在家里,夜宿朋友家,一觉也是香甜。

妈妈想,既然做件事情,洒洒脱脱去做。然后才是其他的身份。也许你也看得到,有时妈妈因为工作,关在书房里,一个转身,天已微明。反复地想着,想着,有时几乎一宿没睡。既然要做一件事情,就要投入忘情地去做。

在这之前,妈妈把很长的人生放在累积与生命体验上。事业上,我不急躁前行,慢慢地收心,沉淀,养大格局,养心,养眼力,养智力。时光真好。让深的东西越深,让浅的东西越浅。

你看的到,妈妈也会经常出门,见朋友,看展览,逛书店,出去旅行。人要多游历,多见识。不只停留在书本里,而试着走出去。去触摸那些真实的人,那些活着的人,他们呼吸、有感觉、遭受痛苦、并且相爱。

每一次出门,都有新的收获。不断学到新的知识,了解不曾了解过的资讯,分享生活感悟,于是在各种知识的化学作用下,才能置换出一个新鲜有力郁郁葱葱的自己。那个从不曾抵达过的自己。

最后以木心先生的话作为结尾“生活大节,交朋友,认老师,生孩子,出国,都要拿艺术来要求,要才华横溢。”慢慢地读生活。美是健康。健康是寻常,无事,一种纯朴而正当的状态。享受当下。用艺术的方式过每一天。哪怕艰难。

你的母亲:一一

家庭教育孩子的大道理小故事 篇4

我发现张军没写作业,便找他谈话,到他脑子里去找另一个勤奋的张军。我说:“张军哪,咱们刚刚交往,彼此还不了解,咱们聊聊吧!你到魏老师班来的那天,听说留了作业,当时你很想立即就写,可拖拉的思想说:在学校先轻松一会儿,回家再写吧!到了家又想写作业,拖拉的思想又说:吃完饭再写吧!吃完饭拿出书和本子正想写,电视里放好节目了,拖拉的思想又说:看完电视再写吧!等看完电视,再想写时,又实在太困了,就想明天早晨再写吧!没想到早晨起来晚了……”

我还没说完,张军就说:“老师,我真是这么想的,您怎么知道呢?”我说:“懒人的心理一般都这样。本来都想勤奋,就是没有办法管住自己拖拉的心理。结果拖拉的心理越长越粗,越长越壮,在心灵的田野上占了好大地盘,勤奋对它也没办法了。”

家庭教育小故事孩子,慢慢来 篇5

在浑然不觉的时候,我们开始了父母之旅。“呀呀”学语的婴儿,没有自己的思想,唯父母之命是从。那时候,父母就是一切,是孩子的天和地,孩子无论做什么都会一心向着父母。这时的父母,是幸福的,有一种上帝般的成就感。

不幸的是孩子会慢慢长大。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活生生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的能量。她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喜好,有了自己的选择……而父母却没有成长,仍然像以前一样发号施令。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加上孩子到了青春叛逆期,此时有的父母与子女简直水火不容。

所以,父母要跟孩子一起慢慢成长。

首先,父母要不断接受新事物。孩子的世界日新月异,稍不留神,父母的识见就会落后。儿时,父母在孩子的心中是神圣的,是无所不能的。随着孩子认识世界的能力增强,父母在孩子心中的神圣地位便开始慢慢瓦解。如果父母对新生事物不感兴趣,最终会被孩子淘汰。柳柳从学校回来,总是时不时地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麦田圈”,大S小S等,我只能大眼瞪小眼。此时,柳柳都会嘲笑一句:“你奥特了!”回想不久前,孩子总是用仰慕的眼光看着我们,期待着我们说出一个答案的情景,是不是特别悲观?当然,术业有专攻,父母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答孩子的所有问题,尤其是课本知识。但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父母,可以尽可能地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比如与孩子同看一本书,共听一首歌,陪看一本杂志,一起看一部电影……对孩子好奇的事物也充满好奇心,孩子就会打心眼里亲近父母,崇拜父母。

其次,父母要诚实守信,心地善良。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曾经看过这样一组漫画:第一幅画着一位母亲手背在身后,拿着一根大棍子,对孩子说:“过来,妈妈不打你了!”第二幅画着母亲边打孩子边斥责:“我让你撒谎!”这样的母亲教出的孩子,能好到哪里去?孩子会信服母亲吗?自小我们就要求金柳诚实,答应别人的事尽量去完成,即使有特殊情况,比如她答应了朋友的生日邀请,我们却反对她去参加,也要打电话向人家告知,表示歉意。

同情弱小是孩子的天性,富有同情心的父母,会赢得孩子的极大尊敬。每次散步的时候,只要遇到乞讨的人,我都会掏出一元钱,让柳柳恭恭敬敬地捐给他。久而久之,善良的种子就撒播在孩子的心田。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一个对陌生人都能关爱的人,会不关心父母吗?昨天,我们在路边遇到一位女生,背着书包,蹲在路边,埋着头,面前写着:“给我一元钱,买包子吃!”柳柳毫不犹豫地拿出我的钱包,边掏钱边问:“给一元,还是两元?”我说你看吧。她给了两元。路上,我在与柳柳讨论她为什么乞讨时,还乘机进行了一番生活教育,让她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再次,父母应适时地读一些专业杂志。时代飞速发展,世界日新月异,教育子女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想我们小时候,物质相对贫乏,所以大多人的心思都集中在生存的层面,很少出现什么逆反期呀,青春期呀什么的。而现在的孩子,物质极大丰富,精神世界便出现许多危机——早恋,抽烟,沉迷网络游戏等等。这也正应了“饱暖思淫欲”的古话。同时,孩子这代人,最显著的特征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容易养成很多坏毛病,比如家中姊妹多的时候,任何一种东西不可能独享,不知不觉间就养成了分享的习惯。而独生子女,往往是六个大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惯着,她从一出生起就根深蒂固地以为所有的东西都是她一个人的,于是自私、霸道、任性等毛病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家中子女较多的时候,孩子在与兄弟姐妹打闹玩耍的过程中,渐渐学会与人交往。即使遇到什么委屈与挫折,也可以与同龄人进行沟通,从而得到宣泄与排解。而独生子女很难有一个伙伴,于是他们极易得封闭症,产生与人交往的障碍。独生子女在家里父母依着,到学校老师依着,出社会了呢?残酷的现实不会依着她。这些被宠惯的孩子,一旦有人不宠她,反应就异常激烈。最近,金柳与她的同桌矛盾重重,就是这个缘故。几乎一放学回家,柳柳就会花很长时间,在我们面前对同桌进行声讨。我耐心地倾听之后,都会教育她,如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呀,学会宽容呀,学会道歉认错呀……但这些纸上的兵法,会起多大作用呢?金柳往往脱口而出:“凭啥要我认错?”“我会向全世界所有人认错,但绝对不会向他认错!”“我知道错了,改了就行了,认什么错?”不过,我觉得这也是好事情,这也是一种成长。我们除了正面引导之外,不会出面干预,让她在这些纠葛中慢慢学会与人相处。

长此以往,部分孩子的心理便开始出现问题,前几年的马加爵、药家鑫都是这样。如果家长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也许会提前了解,防患未然。我曾经做过一次家访,是个女孩。我走进孩子的卧室,发现孩子的床上整整齐齐地摆着布娃娃。这是孩子孤独的表现。后来,我详细地了解了孩子的成长情况,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比如带小孩子去找朋友,出外旅行的时候有意与有小孩子的家庭结伴等。当然,最主要的是让孩子的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得到家长的重视。后来,这个女孩顺利成长,出国读大学。

还有一位学生,喜欢用各样书籍在座位上垒起一个堡垒,整天埋在“堡垒”里。这是自闭的表现。当我跟家长谈话的时候,家长根本不以为然,只是片面地以为孩子不想认真听课,逃避老师的监督。后来,孩子的情况越来越来严重,发展到了自言自语(心理学上叫幻说),不与人交往的时候,家长才开始重视。

很多父母抱着僵化的思想,一成不变,口头禅总是“我们那时候……”殊不知,景随时迁,时殊事异,如果老抱着一本经,在教育子女的时候难免捉襟见肘,问题不断。如果父母读一些教育专业方面的杂志,面对孩子的新问题,就会找到新的对策,从而避免积重难返,有时还能起到未雨绸缪的效果。我读过的书籍有《卡尔·威特的教育》《好孩子,好妈妈》《怎样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会说》《好孩子,好习惯》《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等。包括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也是可以与孩子一起共读的。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做父母更是如此。跟着孩子一起慢慢成长,把为人父母的幸福保持到底!

哄女孩子睡觉小故事 篇6

这天,乌鸦站在树上又叼着一块肉,准备美餐一顿。这时,狐狸悄然出现在树下。乌鸦心想:甭想打我的坏主意,有了上次的教训,我才不听你的奉承呢,你就是把我吹嘘成神仙也没有用。

正当乌鸦心里盘算着如何防备狐狸吹捧的时候,忽然听到狐狸说话了。狐狸说:“乌鸦你这个大傻瓜、大笨蛋、大白痴,你还记得上次你上了我的当,把美味白白地送给我的事吗?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你们乌鸦是天下最没有用的动物,你们有何颜面活在世上,不如死了算了。”

听了狐狸这番话,乌鸦气得直哆嗦。它气愤地说:“你们狐狸坏事做尽,没有资格指责我们乌鸦。你们这些坏了心肠的家伙,早晚会得到报应的。”乌鸦还想继续往下说,可它忽然发现,自己的口中肉又落人了狐狸口中。狐狸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又上当了,乌鸦十分懊恼。它告诫自己,不但要有抵御奉承的能力,还要有抵御谩骂的能力。于是,乌鸦经常练习对付奉承和谩骂的本领。经过反复练习,乌鸦面对任何奉承和谩骂,都能做到泰然处之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一天,树上的乌鸦又获得了一块肉。忽然,它发现狐狸正待在树下,立马提高了警惕,它告诫自己,不论狐狸说什么,自己坚决不开口,看它有什么办法。于是,它叼着肉静静地等待狐狸出招。

可是,乌鸦等了好久也没有听到狐狸说话。乌鸦心想是不是狐狸没有发现自己。必须让狐狸知道我叼着一块肉,让它表演一下花招,出一次丑。于是,它对狐狸说:“你有什么花招,赶快使出来吧。”没待它说完,猛然发现口中的肉又掉了下去。

天哪,又中计了。乌鸦捶胸顿足,但于事无补了。

孩子,你慢慢来 篇7

如今随着(爱马的)妹妹的成长,我越来越后悔在爱马一岁时进行的哭声免疫训练,虽然两天就成功让她学会睡整觉,可她一岁半时又开始反复,睡着后总会醒一次,哭着拍手求抱抱,发现没人理之后只好再哭着睡着,而我就固执地在黑暗中盼她快点睡着,麻痹自己去漠视她的无助,甚至以为她长大了就不会记得这些哭泣的夜晚。这种煎熬于我于她于全家人都是巨大的折磨,最后听我妈妈的劝,让爱马的床紧挨着我的大床,她半夜醒来就伸手拍拍她,从此我们和她都睡得无比踏实。

回想2008年时中外流行的育儿理念是多么扭曲的:从出生起就不让多抱孩子也不让摇晃,怕孩子从此依赖大人的怀抱,否则不肯入睡。喂奶要三个小时喂一次,导致大部分母乳喂养的妈妈看见宝宝刚喂了一个小时就饿了,便以为是自己的奶水不够而开始加奶粉。殊不知母乳极易消化,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一个多小时喂一次很正常。还有月子里训练定时把尿,偶尔把到了就以为孩子学会了,其实孩子两岁左右括约肌才发育好,才懂得控制大小便,过早的把尿训练既对婴儿的脊椎不好,又容易造成孩子尿频……各种规矩无疑是在制造军事化管理的标准宝宝!

更可怕的是一本英国著名皇室育儿师的书,当时极为流行,书里严格规定了出生后孩子各阶段的吃奶、睡觉、作息时间,并要求哪怕早上六点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果断拉开窗帘把孩子弄醒,晚上入睡前要求妈妈面无表情,不许说话,不许跟孩子有任何眼神接触,以防孩子兴奋。作者言之凿凿地说,任何孩子只要严格按照她的方法训练,基本上都可以在满月时就睡整觉!多么可笑的目标啊!只要是一个人,总有一天会睡整觉的,自己亲生的宝贝,在他最弱小、最需要你的时候拥抱他、安抚他,即使夜不成寐,相比他漫长的一生不值得吗?

现在的(爱马的)妹妹,未经任何训练,哭就抱,饿就喂,满一岁就已自然睡整觉了,也不吃夜奶。想来六年前的那些夜晚,我到底在急什么呀?

给孩子讲的小故事 篇8

有一天,老夫妇又和往常一样,出门打渔去了,小鸭子觉得很无聊,想出去玩玩,于是便离开了家。他走着走着,来到小河旁。小河的水清澈见底,小鸭子想:“在这里洗个澡一定很舒服吧。”于是便跳了下去。正洗得高兴呢,突然看见一只小螃蟹在捉小鱼,但怎么也捉不住,于是便游了过去,对小螃蟹说:“我来帮你吧!”说着就捉住了小鱼给小螃蟹吃,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小鸭子每天都会来到小河边同小螃蟹玩耍。这天,小螃蟹和小鸭子在河岸上玩捉迷藏。小螃蟹提议通过剪刀、石头、布来决定谁赢谁先藏。结果每次都是小螃蟹赢,他在背地里偷笑小鸭子的愚笨。这件事被小兔子发现了,就告诉了小鸭子,说:“你上了小螃蟹的当了,你出的总是布,他出的总是剪刀,你怎么会赢呢?”可是小鸭子一点也不生气,反而笑了笑对小兔子说:“其实我早就知道了这个秘密,只要大家开开心心地在一起,输赢都不要紧。”站在一旁的小螃蟹听到后,羞愧地低下了头。

家庭教育小故事孩子,慢慢来 篇9

一件件事情仿佛还在昨天,可是三年级下学期已经悄悄结束了,这学期过得真是太快了。回头想一想,这半年里自己曾因生病和外出学习耽误了好多天的课程,对他们来说在学习和纪律上有些松懈了,班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小问题,这是我工作中的遗憾。但也正是这样时常离开他们,又让我体会到了孩子们对我的真情和依恋。

(一)班级日志

参加工作第一年外出听了任小艾老师的讲座,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她为孩子开拓了写班级日志的先例,回到学校以后我就一直有个想法,要在我的班级里开展学生自写班级日志。但由于经验不足又被种种教学琐事困扰,所以一直没有实施。另我欣慰的是在这一学期,我的班级日志工作终于展开了。我自己拿钱在网上订购了实用的空白活页纸和活页夹,拿到之后我一直在想该用什么样的封面来装订我的第一本班级日志呢?最有我花了三个小时的时间自己手绘了一个封面,封面上是一个女孩站在自己亲手浇灌的花园里,花园里开满了心形花朵,我想我应该就是这个女孩,我用心浇灌我的学生们,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绘图完成之后写上四个大字“班级日志”,想了想我又在下面添上一句话:记录生命,珍藏岁月。这就是我开展班级日志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班级日志按名单轮流发给孩子们,每个孩子只有一天的时间来完成属于他自己的日志,第二天他们自己主动传给下一位同学。由于时间有限每个孩子每学期可能只轮到一次,所以每个孩子都很珍惜这个机会,他们早早地在心里盘算着,等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迫不及待地去完成。孩子们有的在日志上介绍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有的勾勒自己的梦想,有的写班里面发生的事,他们用笔书写自己最想说的话。班里有个别孩子平时调皮捣蛋不太受大家的待见,但在班级日志上他们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露出来,原来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天使,每人心中都有一个童话般的梦。

(二)出游活动

入学三年以来,我们的这群孩子从来没有参加过集体外出实践活动,他们特别想一起出去走走,通过孩子们的交流和日记,我了解到他们迫切地希望学校能组织一次外出活动,我们年级原本定于四月份的春游计划在孩子们急切期待中破产了,看着孩子们失望的表情,我于心不忍。在六一儿童节之际,应家长们的要求和支持,我们班终于鼓起勇气自发组织了一次绿博园之旅活动。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参与进来,有十几个家长自愿陪同为孩子们服务。在嘹亮的歌声和忍不住的叽叽喳喳的欢笑声中,我们踏上了美好旅程。一路上孩子们像放飞的小鸟一样快乐,看着他们如此开心我也为他们高兴,孩子们一个个向我表达爱意,原来一次活动就能让他们幸福指数倍增。在游玩过程中,十几个家长忙不迭地为孩子们服务、组织纪律。最辛苦的是家委会的妈妈们他们一周前都开始认真筹备了,交通问题,孩子们的饮食,门票消费等等。还有许梦涵的爸爸妈妈也为孩子们带来了好玩的运球游戏、拔河比赛、谁是凶手、撕名牌等活动,他们一个是幼儿园老师,一个是大学老师,在我们的活动中两人完全变成了孩子们的总指挥,看着他们不停地耐心讲解游戏规则,声音沙哑了但依然为孩子们乐此不疲的状态,我感动极了。

(三)特色课堂

我的课堂是灵活多变的,我经常“突发奇想”,借助合适的机会让孩子做课堂的主人。比如在学习《练习6》时有一个认识各种各样的花的环节,于是我让岳靓和韩墨一提前两天做准备,这节课由他们来给大家上,因为他们的妈妈都是花艺高手。课堂上两位孩子从妈妈的店里带来各种各样的鲜花,还有制作精美的ppt,实物加课件,虽然两人的讲解还稍显稚嫩和胆怯,但这节课所有的孩子听得都格外认真,大家收获颇多。有了这样的资源,我们为何不利用呢?事实证明我的“偷懒”让孩子们获得了更多。鲜花人人都爱,在讲《花瓣飘雪》一课时,我又灵机一动,把自己的办公室的一束鲜花拿到教室,把一朵朵美丽的小花奖给遵守纪律回答问题积极的孩子,结果孩子们喜欢的不得了,没得到的孩子还央求我“给根小草也行啊”,一些得到小花的孩子学着课文里小姑娘的做法要把自己的花送给爸爸妈妈。晚上家长们纷纷在班级群里交流,大家一致赞扬我的新奇课堂,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又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同和支持,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四)转学生心里辅导

平时我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尤其是转学生,他们在进入一个新环境时通常心理波动较大,需要一个适应期,我们班的四个转学生在刚进入这个大集体时都表现出种种不适应,甚至有厌学的情绪,于是我经常与他们谈话,聊他们的生活,拉近我们的距离,同时也跟班里一些活泼的孩子单独谈话,请他们多“照顾”一下新同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与家长沟通,我与家长一起密切关注孩子心理变化,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这几个转学生终于顺利融入我们的大家庭了。

孩子,你慢慢来 篇10

这是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的话。

是的,孩子,你慢慢来。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还得从一件事说起。

小侄子四岁了,和他同龄的孩子已经能唱整首的儿歌了,可他还是说不清楚话。他会把姥姥喊成“妖妖”,把姑姑喊成“嘟嘟”,超过四个字的词汇就卡住了。他不能正常地和小朋友交流,也就越来越孤僻。幼儿园老师向家长反映:每一次喊他,他总是低着头不答应,也从来不参与小朋友们的活动。为此,家人一次次向老师解释:“让他慢慢来,我们回家带他好好练习。”因为,我们知道,他的舌头曾经有点小问题,发现后进行了手术,但已经影响到他的语言发展了。很多对别的孩子来说非常容易的事,对他来说就有困难,他需要时间去学习,去追上别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焦急,更无法代劳,只能慢慢地等待。

教育不就是学会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会尊重孩子的独特性的过程吗?

我也曾遇到张万丽老师描述的这类学生。记得几年前刚接班的时候,班里有个叫帅的男孩,上课的时候不是睡觉,就是茫然地看着远处,偶尔交一次作业,也看不清楚他写的是什么。放学后留他在校补作业,稍不留神他就跑得没影了。他的考试成绩可想而知,从来没有超过20分。怎么办?

为此,我真是伤透了脑筋。作业我给他开了小灶,每天让他听写五个词语,只要能听写对,就免作业。写对五个词语,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要认真一点,还是可以做到的。他开始在课间找小组长听写生字了。这说明他在努力进步。一段时间之后,我在私底下和他谈话,肯定他努力改变自己的态度,并悄悄问他,有没有什么想要的奖励。他很不好意思地说:“老师,能不能让我当一回升旗手?”

升旗手?在学校工作几年,我知道无论哪个班的升旗手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每次升旗几乎都是优秀学生的“专利”。但我不想放弃这次和他“谈条件”的机会。

我说:“我答应你当升旗手,但你以后要努力学习。”

他答应了:“好,没问题。”

于是,我试着说服同学们:“我经常说,我对你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绝不以成绩的好坏把你们划分成三六九等……我想给帅一次机会。”最终,升旗的光荣任务交给了帅。

我知道只有获得他的信任,才能走进他的内心。只有摒弃以成绩评价学生的功利思想,以发展性的评价来激励他成长,教育才是塑造真正的“人”的工程。升旗这件事对于提高他的成绩来说,可能没有直接的作用。但是,被爱、被尊重是每一个儿童的权利,帅也有同样的权利。满足他升旗的意愿,会让他感受到被爱、被尊重,会给他进步的力量。我鼓励他:“你能行!只要努力,你就会进步!”我在耐心地等待着他的进步。

作为班主任,我们会遇到出现各种问题的学生。有些孩子发展会慢几拍,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快与慢不是唯一的价值标准。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让一个孩子慢慢把话说完,也许将来,他的发言会准确、精彩;如果我们能多一点耐心去等待一名学生,给予他自尊与自信,他就会慢慢跟上来,并变得自立、自强。

孩子睡前的励志小故事 篇11

它来到屋子里,提着两盏红红的、圆圆的灯笼问妈妈:“妈妈,这是太阳吗?”

妈妈说:“不,这是两盏红灯笼,太阳在屋子外面呢!”

小兔子来到菜园子里,看见三个红红的、圆圆的萝卜问妈妈:“妈妈,这是太阳吗?”

妈妈说:“不,这是三个红萝卜,太阳在天上呢!”

小兔子抬起头,看见天上飘着红红的、圆圆的气球问妈妈:“妈妈,这是太阳吗?”

妈妈说:“不,这是红气球......”

小兔子焦急地喊:“真急人,太阳到底在哪儿呢?”

妈妈说:“瞧,太阳只有一个,还会发光呢!”

给孩子讲的历史小故事 篇12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即出自于此,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伯牙有一次观海,只见海波涌动,巨浪奔腾,轰隆隆如雷鸣;海面上各种海鸟随波翻飞,鸟叫声清晰入耳,清脆脆如鸣金;这种浑重与清脆互相融合,却谁也掩盖不了谁,形成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出随身携带的琴弹奏起来,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

但是曲高和寡,没有人能听懂他的音乐,这让伯牙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

某天,伯牙又在海边弹琴,当弹到赞美高山的曲调时,突然听到有人叹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弹到表现惊涛骇浪时,那个人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你完全听懂了我的琴意、琴音,真是知音啊!

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后来钟子期死了,俞伯牙就把琴摔了,并且以后再也不弹了,因为知音没了,继续弹琴有什么意思?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我们给孩子讲这个故事,是告诉他:我们一生中一定要交一个知心朋友,这样的朋友不在多,而是能互相欣赏、互相理解。

家庭教育小故事孩子,慢慢来 篇13

一只狮子躺在树下打盹,一只老鼠过来问:“大王,您需要我帮忙吗?”

狮子斜视着老鼠说:“呵呵,真好笑,快滚开!”

过了几天,狮子中了猎人的圈套,被绳索吊在树上,正当它痛哭不已时,老鼠跑过来,用牙齿咬断那些绳索,让狮子获得了自由。

启示:一只小老鼠给强大的狮子以自由,有时一点小小的投资也会给我们带来一生的幸福。

小鱼与湖水

在洞庭湖旁边的一个小水池里,住着一条小鱼,它总是担心遇上大旱,自己的小水池会很快干涸。

天上的大雁对它说:“小鱼,你搬到洞庭湖里去吧,这样你就不用担心了。”小鱼问:“洞庭湖就一定不会干吗?”大雁回答:“洞庭湖连着长江,长江连着大海,大海的水干不了,湖里的水怎么会干呢?”

启示:保险就是聚众人之力的“大海”,有了它,你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小水池”会干涸了。

消防栓的故事

斑驳古旧的消防栓,孤独无奈地蹲踞在街角,熙来攘往的过路人,谁也不会吝惜地望它一眼,在夜黑路暗时,不小心被它拌了一跤,您还会唾骂它一顿呢!

但是,有一天,当您路过火灾现场目睹火舌肆无忌惮地吞噬人的生命和财产时,平时最不起眼的角色——消防栓,那时却成了万众瞩目的救命工具。在心有余悸之下,真希望自己家门口也能摆上这么一尊救命神。

启示:其实,保险在一般人。中的定义又何尝不是消防栓呢?

生命的希望

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病房里看着窗外的一棵树,叶子在秋风中瑟瑟掉落,病人的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

病人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离开人世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这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有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启示: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保险是人类的伟大发明,重大疾病保险为生命垂危的人们燃起了重新康复的希望。

不要把钱放在一个口袋里

一个小偷在商场行窃时,被人抓住了。小偷被抓到警察局,在审讯室里,警察发现这个小偷是个惯偷,而且很少失手,于是好奇地问他:“你能告诉我大家应该怎样才能减少被偷的损失吗?”小偷回答:“很简单,只要不把所有的钱放在一个口袋里。”

启示: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多一个篮子少一分风险。

蚂蚁与蚱蜢

秋近尾声,一群小蚂蚁辛勤地寻找食物储藏,蚱蜢先生却在一旁笑它们傻。

“现在才秋天,冬天还很远呐!看你们一群小家伙吓忙活。”蚱蜢先生说。

“冬天就快到了,所以我们要赶快准备,大家加把劲啊。”蚂蚁一边说,一边满头大汗地搬运食物。

这一年,冬天在一场大雪中提前来临了,在蚂蚁们享用丰盛美食的时候,那位潇1洒的蚱蜢先生却在寒冷的天气里饿死了。

给孩子科普的励志小故事精选 篇14

每天清晨,啄木鸟先生总要飞到白杨树项上,看看天气情况,然后,坐在小圆桌边喝一杯露水。

“铃,铃铃!”电话铃响了,啄木鸟先生每天都会接到许多要求治病的电话。

“我是啄木鸟,知道了,马上就来。”啄木鸟对着话筒说。

啄木鸟飞到生病了的梧桐树跟前,仔细地瞧瞧,噢,看见蛀虫了,“啄啄啄”,啄木鸟医好了梧桐树的病。

啄木鸟刚回到家,电话铃又响了,他来不及喝口水,又匆匆地飞了。

一直到天黑,啄木鸟才喘了口气,不过,他已经累得说不出话来了。

吃了晚饭,啄木鸟对着电话左看右看,心里想:“这电话机要是能随身带多好。”

于是,啄木鸟剪断了电话线,然后,捧着电话机走到门边,想试打一下电话,可一点声音也没有,没办法,只好重新接上电话线。

想呀想,啄木鸟怎么也想不出改装电话的办法,他随手打开电视机,咦,电视机里的人手上拿着什么,他怎么边走边打电话?

“电话上没电话线呀。”啄木鸟看得可仔细了,他真激动。

第二天,啄木鸟进城了,他到电话商店,挑了一只移动电话,还把铃声变成“啄啄啄”。

现在,啄木鸟医好一棵树的病,便在这棵树上休息,听到“啄啄啄”的电话铃,他问清方向,就再飞到另一棵树上。

森林里的树们,把啄木鸟的移动电话叫做“啄啄啄”电话,啄木鸟听了很开心。

老树怪爷爷:啄木鸟真忙呀,这么多树等着他去医病,别的鸟就不行,啄不鸟为什么会治病呀?

红小树怪:是不是啄木鸟的嘴像老鼠的牙一样,需要不停地磨磨,顺便也吃些虫子。

黄小树怪:你真没劲,老是不把别人往好处上想,你自己也和树有关呀,你不知道啄木鸟啄虫是为了帮树治病吗?

绿小树怪:啄木鸟吃虫子是不是饿了呀?

老树怪爷爷:哈哈,这回是红小树怪答得一点不着边。啄木鸟喜欢吃树身上的虫子,如果发现树里有病害,他就用尖利的嘴啄出一个洞,将舌头伸进去,把虫子勾出来吃掉,1只啄木鸟每天能吃1000多条害虫和虫卵,他自己饱了口福,树的病也医好了。

★ 推荐暑假阅读的好书

★ 给孩子祝福语

★ 孩子阅读座右铭

★ 我给大家推一本好书范文

★ 感恩节祝福语给孩子

★ 给孩子的经典寄语

★ 六一祝福语给孩子

★ 给孩子的诗

★ 给孩子的祝词

给孩子讲的历史小故事2020 篇15

给孩子讲的历史小故事1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三国时东吴的吕蒙,原本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鲁肃觉得很惊异。吕蒙解释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意思是说,他短时间内通过努力,进步很快。

给孩子讲的历史小故事2

捉襟见肘

春秋战国时的曾子非常有名,他高唱《商颂》的声音充塞天地之间,象敲响的钟磬。然而他衣服破烂,生活困难,常常三天也做不了一次饭,十年也没做一件衣服,整一整帽子,帽带就会断,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可是即便这样,他也不愿意接受国君的施舍,表现了可贵了气节。

给孩子讲的历史小故事3

自惭形秽

晋朝时候,有个骠骑将军名叫王济,相貌英俊,才学很好,在城里也颇有名声。有一年,王济的外甥卫玠和他的母亲来投靠他。王济一见卫玠如此眉清目秀,风度翩翩,学识渊博,简直惊呆了。他对卫母说:“人家都说我相貌漂亮过人,才学一流,现在与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块与明珠宝玉放在一起,我真是太难看了!”

给孩子讲的历史小故事4

凿壁借光

从前有个叫匡衡的人,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没钱上学,跟亲戚学会了认字看书。长大后,匡衡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只能利用晚上来看书。可是他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邻居家的灯光就透过来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最终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

给孩子讲的历史小故事5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一双鞋,他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座位上。等他走到集市,看中了一双鞋子时,才想起:我忘了拿尺码了。于是他又回去拿。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没有买到。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呢? 他说:“我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成语比喻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给孩子讲的历史小故事6

有恃无恐

春秋时,齐孝公看到鲁国遭到了灾荒,便想攻打鲁国。鲁僖公得知消息,便派展喜带着礼品去犒劳齐军。齐孝公傲慢他说:“你们鲁国人感到害怕了吗?”展喜不卑不亢地回答说:“当初齐鲁两国的祖先曾经立下盟誓,告诫后人要世代友好,大王您怎么会废弃盟约,进攻鲁国呢?我们正是依仗着这一点,所以一点也不害怕。” 齐孝公听了,就打消了讨伐的念头。

给孩子讲的历史小故事7

忧心如焚

周幽王是个大昏君。他宠爱美人褒姒,烽火戏诸侯;他对百姓重重剥削,使得人民痛苦不堪;他重用大奸臣尹太师,致使朝廷混乱。有个叫家父的大臣非常着急,希望周幽王能有所改变。他写了一首诗中形容自己的心情是“忧愁得像在火上煎熬”,感慨国家将亡,国君却看不见。然而周幽王不听劝谏,依然我行我素,终于被杀。

给孩子讲的历史小故事8

一毛不拔

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墨子,他主张“兼爱”,他认为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就应当去奉献。有一个叫杨朱的哲学家,反对墨子的观点,主张人就应该为了自己。有一次,墨子的学生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 杨朱默不作答。“一毛不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给孩子讲的历史小故事9

沧海桑田

传说仙女麻姑早年在姑余山修行得道,千百年的过去了,长得仍如十八-九岁的姑娘,头顶盘着发鬓,秀发垂至腰际,身上的衣服光彩夺目。一次和友人举杯欢宴,麻姑说:“我自从得到天命以来,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为桑田。这次去仙山蓬莱,见海水比以前浅了许多,大概又快要变成陆地丘陵了吧!” 这个成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给孩子讲的历史小故事10

以身试法

西汉时,有一位廉洁奉公的官员叫王尊。由于他执法严正,后来做了安定郡大守。当时,安定郡非常混乱,一些官员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王尊一到那里,立即整顿吏治,并严令所有官吏必须忠于职守,以身作则。法律无情,不要用自己的身体去尝试一下法律。后来,他又惩办了一批罪行严重而又没有悔改的官员。这样一来,安定郡开始太平起来。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 篇16

我做好饭后,儿子还未出来。我走到洗手间一看,儿子的小手放在水桶里面,正玩得起兴,小手袖和小裤腿都湿透了。“你到底在干嘛?洗个手都不认真洗!!”我把他拖起来,往屁股就是一顿打。儿子哇哇大哭了起来。

晚饭时,儿子他爸回家,儿子似乎有意避着我,带着泪痕的小脸,嘻嘻哈哈跟他爸爸玩得很亲热。到了晚上10点,儿子还在那里搭积木,拆了搭、搭了拆,我忍住怒:“10点了,还不睡?”儿子收好了积木,跑到我面前,怯怯地叫“妈妈……”他凑近我的脸亲了亲,说了句“妈妈,晚安!”然后就跑着回房间睡觉了。

我突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残忍——原来我一直忘记了,他还只是个孩子啊!有多少父母忘记了作为大人的我们,也曾经用脏手吃东西、也曾经玩水……但从没见过一个成年人会继续用脏手吃东西,或者是沉迷于玩水。

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孩子就是一只蜗牛,而父母的责任是牵着蜗牛去散步,蜗牛已经爬得精疲力尽,但是父母还嫌慢,不停地催、不停地唬、不停地责骂,蜗牛受了伤流着汗,父母却看不到。

孩子的成长有一个过程,允许孩子慢慢地成长,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快乐地享受每一分每一秒,就是我们父母需要做的。

上一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方案下一篇:关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