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绿色生活教案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造绿色生活教案(共11篇)

创造绿色生活教案 篇1

9创造绿色的生活(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总案序:

教学目标:

1、了解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的科学知识‘并结合造型表现得方法大胆创作;

2、认识低碳环保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创造绿色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积极理念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造型表现等多种形式,表现低碳、环保对绿色生活的作用。

教学难点:思考并体会低碳、环保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造型方法大胆表现这一主题。

媒体使用:

多媒体课件展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布置课前调查任务:查找有关绿色环保的资料)

1、欣赏污染环境的图片;

2、欣赏绿色环境的图片; 学生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出示课题——创造绿色的生活。

二、点拔升华:

1、出示课件,分析各种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观看可见图片,思考。学生谈感受,分组讨论、汇报。

2、请同学们观看课件,思考有哪些因素使环境恶化。(水质污染、森林破环、垃圾污染、食品污染、空气污染……)

学生谈感受并分组交流。

3、了解绿色生活的含义。学生发表自己对绿色生活的理解。倾听教师对绿色生活的介绍。

4、思考并讨论:如何养成绿色生活的习惯?

学生分组对怎样节水、节电,怎样循环利用等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讨论。

5、现代科技是怎样创造绿色生活的? 出示图片,启发学生讨论。

6、我们能为创造绿色生活做些什么? 学生边欣赏边回忆,思考并回答问题。

7、分析以环保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三、个性创作: 1.作业要求:

用绘画的方法,创作一幅以绿色生活为主题的作品。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四、互动评介: 自评、互评、师评。(评价学生未完成的作品)

五、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创作。

板书设计:

创造绿色生活教案 篇2

道路运输需要清洁化、绿色化

“十一五”规划即将划上一个句号, 交通运输行业正在紧张总结过去、规划“十二五”计划。《运输经理世界》杂志社能够在这个特定的时期组织此次年会, 是很有意义的。我们知道, 道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础环节, 在现代交通运输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 道路运输生产力持续快速的增长, 尤其是在即将过去的“十一五”当中, 道路运输不断创新发展模式, 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城乡道路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进, 这使得道路运输行业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 我们也要看到道路运输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 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困难, 面临着诸多的新变化、新情况带来的新课题。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形势依然非常的严峻。

据统计, 道路运输业所消耗的成品油占全国成品油消耗总量的30%左右, 在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建设低碳道路运输体系, 推动绿色道路运输产业链的科学发展, 不仅要继续在全行业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活动, 深入挖掘节能减排的潜力, 还应结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新要求, 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运用, 倡导节能消费。“十二五”期间, 将大力发展道路运输节能减排指导方针, 强化节能减排监管力度, 优化运输生产组织管理, 尤其在运输产业链的整合以及节能减排的各项技术、政策、制度的落实上, 道路运输行业还需要持续探索清洁化、绿色化之路。

客车产业如何创造绿色

作为道路运输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的客车领域, 同样承载着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更和谐的使命。在道路运输行业传统的理解上, 客车使用只是基于乘客出行的应用工具。而在现代道路运输体系中, 客车的使用绝非仅仅体现在普通的客户价值理念, 而是被赋予了更大的社会价值。而客车行业的大发展也正是基于社会价值的真实体现。在绿色道路运输产业链中, 客车又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客车企业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支持绿色道路运输?我想客车企业应该思考如何从制造绿色到创造绿色的跨越, 而这一命题也使得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一是充分理解并贯彻国家绿色道路运输行业的政策。

交通运输部已明确表示, 将严格执行道路运输车辆消耗量检测及监督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燃料消耗量检测、车型动态管理及相关核查等配套监管制度。建立道路运输证配发与车辆燃油消耗检测紧密结合的机制, 将节能减排统计指标纳入交通运输部门的统计体系, 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降耗的宣传活动, 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在全国开展燃油消耗超高车辆的技改工程, 加大资金引入力度, 鼓励运输企业加快淘汰老旧高耗能、高排放的车辆, 推广运用先进成熟的节油型车辆。

客车企业作为车辆的制造企业, 在生产制造、技术匹配等多个方面都必须考虑政策的软性和硬性的要求。更要配合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各项行政管理制度及政策的制定。发挥自身车辆的优势, 为管理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相关数据, 全力支持、配合道路运输企业开展绿色道路运输的宣传活动。

二是深入研究并理解道路运输的绿色。

道路运输越来越倾向于多样化一体化的发展, 面对愈加复杂的城市交通格局和道路运输不断变化的差异化需求, 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客车企业必须加强产品及市场的调研, 深化客户与社会的需求, 研究并理解绿色交通运输的实际需求, 帮助客户进行道路运输市场的分析。从城市建设、道路规划、运输条件、路况环境、客流统计等多方面帮助客户提出解决方案, 强化车辆运营过程中的绿色、低碳等社会价值观。只有真正了解实际需求, 才能制造出更加实用、高效、可靠的客车精品。

三是绿色道路运输新能源客车与传统客车两手齐抓。

当前新能源客车主要应用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 而未来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据了解, 汽车行业的“十二五规划”已经提出: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发展的重点。同时, 正在制订中的“道路运输十二五规划”也强调:将鼓励并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实际运用。种种迹象表明, 新能源汽车的大发展时代必将会来临。虽然我们新能源客车技术尚不成熟, 技术配套不够完善, 制造成本过高等问题也对产业化进程形成一定的阻碍, 但是这也必然是我国客车行业与世界最接近的一个领域。

大力发展新能源客车

近年来, 黄海客车以及其它的一些客车企业都推出多款新能源特色产品, 并陆续投放到了市场。不过对于新能源客车的产业化发展, 客车企业还需要持理性的态度对待。

首先, 客车企业需在国家新能源政策的引导下实施新能源技术的突破, 并在新能源客车节能的基础上注重实用性与可靠性, 不可偏离航道。

其次, 客车不同于货车, 要注重与核心零部件厂商的合作。目前核心零部件欠缺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一个最大短板。我们作为整车企业来讲, 要呼吁政府相关部门除补贴外也要加强对关键零部件科技攻关的支持力度。

另外, 燃气客车也被中国市场采用。在公共客运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燃气客车。

其实我们也很清楚, 无论是新能源客车的使用还是燃气客车的普及, 其根本意义仍在于节能减排。据统计, 2009年我国客车的销量达到了16万辆, 而新能源客车与燃气客车加起来不足2万辆。显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传统客车的节能减排仍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客车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传统客车的节能减排, 二者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对于客车企业来说, 节能减排不只是技术的问题, 而是一项包括企业管理、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应用的复杂工程。

推动绿色道路运输产业大融合

道路运输是一个产业, 更是一个体系, 它几乎囊括了整个社会资源。在这个巨大的板块中, 车辆只是其中的一块, 是非常小的一个品种, 但这一块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我们仅靠自己生产节能减排的绿色产品, 对于绿色道路运输来说很难;因此, 推动绿色交通产业链大融合才是我们的康庄大道。对上游领域, 要密切关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 要强化自主研发, 加大用于新产品实验测试的投入等环节, 力争生产出更绿色、更低碳的客车精品。其次对于公交、客运、旅游等下游企业, 要深入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 理解客户的节能减排压力, 强调产品研发与市场研发的结合, 将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贯穿于整个车辆的采购、维修、保养等各个环节。通过自身的纽带作用推动客车产业上下游的融合, 同时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不断创新并实现更大的使用价值。

发现生活 创造生活 篇3

这一番话深深地震撼着我。我们常说,生活是写作之源。聆听了老师的教诲,明白了一个道理,这是有意义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道难题,体会了成功的喜悦,这是有意义的;与同学密切合作,玩了一次有意思的游戏,这也是有意义的……为什么这么多的写作素材,学生视而不见?这种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我们一直认为作文教学要“读写结合”,于是在教学中会不由自主地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如首尾呼应、承上启下等。殊不知,学生连“写什么”都摸不着头脑,谈“怎样写”岂不是让他们难为“无米之炊”!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学生的写作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素材的眼睛。管建刚老师认为:作文教学需要着眼于发现,要使学生始终保持“发现的敏感”,经常处于“写作的发现”中,不把作文看成外在于生活的事。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具有“发现的敏感”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求真”,唯有那些学生们亲身经历的事,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味道;其次要“求小”,唯有写生活中以小见大的小事,才会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是素材,他们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一、具有发现之敏感,发现生活之小

1.范文引路,勾起学生发现“小事”的欲望

精心准备之后,我给学生读了一篇短小的文章,是本班楼天琦同学的《充满笑声的中午》:

午饭之后的一段时间,是我们班同学的欢乐时光。这不,赵舒凡正在教室里闲逛,于是我走上去,大喝一声:“大胆番薯糕,午饭时间不在地里待着,跑到人间,所为何事?”

他也不甘示弱:“千年奇宝宝,你又来干嘛?”

……

一串串熟悉的外号,一句句无伤大雅的玩笑,引得学生们爆笑连连。

笑声中,我告诉学生:这是本周我着重推荐的文章,可得5A,并加上3分(这是开学迄今,写作得到的最高奖励)。

不出所料,底下“啊——”声一片。

我暗自窃喜,学生们的惊诧,正是我想要的效果。选择这篇文章的目的,首先在于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必须是真实的,切忌“编造”——你自己都没亲身亲历的事,单凭“编造”又怎能写出味道来呢?其次是要告诉学生嬉笑怒骂皆成文,世界上所有杰出的作家最擅长的,就是描写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能否发现这些容易被人忽视的小事,能否写好这些所谓的小事,充分显示出作者是否有“发现生活”的敏感,是否具有洞察生活的能力。只有学生具有这种发现的敏感,他们才会时时感觉生活处处皆素材。

二、叙写生活真面目,发现生活之广

当然,仅凭一篇范文,就想改变学生写作的现状,那是不太可能的,但假如教师时时对这类文章加以关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整整一个月,只要有学生在周记中写到这些生活小事,我就以范文的形式在班中朗读,并相应地为这些学生加上学习分。于是,他们便不由自主地去挖掘、去寻找这类小事:

陪妈妈买衣服——《漫漫陪购路》

同学之间的小摩擦——《人“猿”大战》

挂在脖子上的钥匙丢了——《倒霉的傍晚》……

接着,我又在班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强化训练”:

——学校午餐是喷香的蛋炒饭,学生们欣喜若狂。于是我让学生写《哇!蛋炒饭》,把吃饭这一司空见惯的事,收入学生的素材仓库。

——循环日记发下来了,因为全组只要有人得5A,可加上一分,这与期末评优密切相关,于是最后一位学生的最终得分就成为整组人“念念不忘”的事情。于是,我让学生写写循环日记发下来之后的故事。这样,《让我欢喜让我忧》《冰与火的考验》《从天堂到地狱》……一篇篇引人入胜的佳作就这样诞生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的敏感性提到了明显增强。因此,只要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关注生活中的小事,“发现”的能力就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升。

其次,对可写的小事进行归类。每周我都会仔细阅读学生的文章,并和学生一起郑重地推荐10篇文章作为本周班级的“佳作”,张贴在班级的“美文共赏”一栏。一周下来,我又和学生们对这些文章进行归类:

看到的小事: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我们日常接触的人、事、物,虽然每天似乎一成不变,但假如你用心去看,你会发现这些人、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听到的小事:听也是很重要的本领。教师可把学生听的范围适当地扩大,引导学生关心、了解国家大事;述说周围的人和事;甚至闲言闲语、家长里短均可入文。教师还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诉说的平台,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积累素材的渠道,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玩耍的小事: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玩都是他们不可或缺的主题。假如教师能引导学生把这些好玩的事儿记录下来,那会给学生的作文仓库增添多少素材啊!

再次,让学生具有对写作的“牵挂”。管建刚老师说得好:作文教学要成功,就要使学生经常处于“写作的发现”中,每天都有写作的“牵挂”, 每天都在“寻觅”写作的内容。于是,在班级中,我提倡让学生写“便利签”作文,每天用三五句话简要记录一件事,并附上自己的心情指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然后双休日的作业就是从“便利签”作文中选择一则,把它写长写深。这样做表面上是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实际上是让学生每天“牵挂”写作,保持写作的状态。有了对写作的牵挂,学生便会留心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写作的敏感性便渐渐增强,写作的洞察力便慢慢敏锐。天长日久,写作文对学生来说也不再是难事了。

三、创造生活多滋味,丰盈发现之源

便利签作文实施一个学期以来,学生的写作欲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学生的写作内容渐渐大同小异。在他们看来,写完了吵架、拌嘴、换座位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之后,还有什么可拿来写呢?因为学生的生活毕竟是平淡无奇的,每天重复着“学校—家庭”式的循环,恰似一条平静的小河波澜不惊。此时,教师假如不给学生的这条生活之河投些小石子,设置点流动的障碍,学生的素材之河便会渐渐枯竭。

我的做法是为学生创造生活的多种滋味。

第一周的周一,我针对最近班级的热点现象——学生爱养蚕,在一个学生的抽屉里偷偷放了一个小小的茧。周二早上,我在班里宣布了寻找这一神秘礼物的任务,学生们一下子沸腾了。他们大声地讨论着,迫不及待地寻找着……傍晚的作文《神秘礼物》便水到渠成。周三的作文仍是围绕着这一事件展开,但不同于周二的叙写事情经过,而是展开合理的想象,猜测老师为什么要送一个茧。周四的作文则是遐想这个茧会在自己的抽屉里干些什么?这既是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对他们思维水平的提升。整整一周,学生们始终沉浸在教师为他们创造的津津有味的生活中。此时的作文是对他们真实生活事件的如实描述,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感悟就变成了鲜活的文字。

接下来整整一个月,我们的“蚕茧之旅”继续展开: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成“养蚕小组”,观察蚕在盒子里的生活,了解蚕是怎样一天天成长的;遐想两条蚕会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干什么;蚕变成茧之后会如何继续成长……学生们始终兴趣盎然,再也没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对事件的真实记叙,又有学生想象空间的充分拓展;既丰盈了学生的素材仓库,又增进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当然,为学生“创造”生活,首先必须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觉得趣味盎然。其次,创造的形式可以出乎意料,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样,让学生每天怀着期待走进教室,带着趣味对待生活,不知不觉间,他们就积累了大量生动活泼的写作素材。有了这一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再教给他们“成炊”的方法,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成为“巧妇”的!

高二作文:创造生活 篇4

高二作文:创造生活

有些人总感叹地说:自己的命运怎么总是不如别人的好呢?因为他们的生活质量总是没有别人的好。可他们为什么不好好想想,生活是自己创造的,命运的掌握是在自己手上的呢?如果他们是一心一意地去创造自己的生活,结果或许不是这样的。

现在我们正值得努力学好知识,为未来美好的生活奋斗的最佳时期,其实这就是在建造自己的生活,生活就像一幢房子,房子的一砖一瓦就是学识,现在我们把该学的,该做的都做好了,就相当于保证了那一砖一瓦的质量,若一砖一瓦以及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地完美,整个房子就不会是粗制滥造的了,你说对吗?要给自己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那就要从现在做起,做好一砖一瓦,建造一个好的房子?

有两个画家,年轻时是很要好的两个朋友,后来为了谋生,一个去了北京,一个去了上海,两个都是在街头卖画为生。两人的手艺并不是特别好,但也说得过去,有些人欣赏了他们的画,就劝他们说先去练好再来卖,生意会更好。结果,一个听了别人的话,另外一个心里却想:那不是会浪费很多时间吗,还不如就这样下去,也能维持生活。那个接受别人建议的人,用自己不多的钱,去了一个画家那儿学习,学习期间很刻苦,也受到了别人的赞赏,说他很有发展的前途。另一个知道后,却去劝他,你难道还想成名不成?你还是老老实实地做好自己吧,别痴心妄想了!可他还是在刻苦地学习。最后,那个接受了建议并努力学习的人,成了一个有名的画家,而另一个呢,他只开了一家画吧。靠一个月一千多的收入生活,那个画家却拥有一个月一万左右的薪水。

一个努力地创造生活,一个安分地、漫不经心地建造生活,结果是那么地不同!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对于建造生活,若不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那你只能永远地困在自己建造的生活中了。

劳动创造生活作文 篇5

“出锅啦,出锅啦!”我从锅里一铲一铲盛出菜来,忍不住夹上一口——自己做的菜就是香。

这是阳光明媚的早晨,太阳把最温和的一束光射进厨房。虽然全国人民为了疫情防控,都呆在家里,我可不能游手好闲啊。我练了一周拿手菜,今天要给妈妈露一手了。

想想我第一次切胡萝卜,直接拿起菜刀,“唰唰唰”,妈妈慌忙阻止:“可怜的胡萝卜,再被你砍下去,只能剖心了。用旁边的削皮刀。”怪不得厨房刀具大大小小这么多,原来各司其职。现在我可是削皮高手了,薄薄一层打掉,胡萝卜丝毫没有伤筋动骨。然后发挥我的极大耐心,把胡萝卜切成薄片。哎呀,炒菜不难,刀工太费时间了,好歹我没把手指伤了。

西兰花先用手掰好,大块的用菜刀中间剖开。身为十字花科中的抗癌明星,西兰花操作中要避免营养流失。妈妈秘方来了,那就是锅里倒入一定量的水烧开,滴几滴色拉油,然后把洗切好的西兰花入水焯一下,变成亮绿的颜色就赶紧捞出。食材备好了,然后是调味料。干燥的炒锅里倒上适量的山茶油,取一小把花椒炸一下,然后把变色的花椒用铲子去掉,这就是自制花椒油。“砰刺”热热的花椒油里加入切好的蒜片、胡萝卜片,加入西兰花瓣,翻炒。炒菜要用中火,不然胡萝卜会焦给你看,西兰花会变“黄脸婆”——一道拿手菜出锅啦!

创造生活的作文 篇6

驼走大漠, 虎啸深山,显出冲天豪气;鹰击长空,鲸翔碧海,唱出动地浩歌。人生在世,顶天立地,创造别样的生活。

追求-孔子-仁爱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是谁,尽其大智大慧,有教无类,桃李满天下?

手不释卷,韦编三绝,是谁,修《史》《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薪火相传?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窘于匡城,颠沛流离,厄于陈蔡,餐风饮露;倾情社稷,百折不回,感念苍生,乐而忘忧。孔子,仁爱的胸怀似天地博大,深邃的.思想如春风化雨。他用仁爱恒定出一个民族的道德标尺,他用追求构筑起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一部《论语》,滋润了炎黄子孙的心田,几千年来,仁爱之花越开越灿烂。

“礼之用,和为贵”,孔子,为自己,更为后人开辟出一条仁爱之路。

拼搏-李宁-精彩

洛杉矶奥运竞技,体操、鞍马、吊环,三金二银一铜,体操王子独领风骚;

北京鸟巢开幕式,高空、行走、飞人,手擎祥云火炬,点燃熊熊圣火。

捷报频传称英雄,汉城一败罩阴影。平庸之辈或许就此放弃,真心英雄却敢于重塑自我。用坚韧撑起昨天,靠拼搏笑傲未来。曾经的体操王子一个华丽的转身,潜入商海搏风击浪,“让运动改变我们的生活”,“李宁”,一个全新的运动品牌,伴随着国歌声声,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民族的骄傲。

运动场上是冠军,生意场里是赢家。李宁,既为自己,也为国人,创造出精彩的生活。

开拓-小平-富足

挺进中原,大别山里施韬略;决战淮海,千里战场显神威。

三起三落,路曼曼其修远;白猫黑猫,上下求索创“特色”。

这绝对是天才的奇思妙想。阅遍中外典籍,不见经传;访尽古今形胜,亘古无有。“一国两制”,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绝对是前无古人震惊来者的创造。改革开放,搞活经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立足实践,坚行不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

驼走虎啸山河壮,鹰击鲸翔日月新。满腔的仁爱矗立起永远的丰碑,顽强的拼搏谱写人生壮丽的乐章,不懈的开拓开启盛世的大门。

生活与创造 篇7

●培植生活情趣, 激发创造欲望

低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 所以让他们通过电视、录像、电脑中大量的图画及声音等, 再让他们模仿动手创作, 与学生的心理, 思维特点相吻合, 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如在组织开展《秋天的乐趣》这一活动时, 教者先让学生看录像再次感受到秋天的美丽, 并回忆一下亲自收集漂亮的树叶的情景, 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几幅老师事先创造好的叶贴画。运用了媒体使他们大开眼界, 产生许多联想, 个个都想动动脑筋创作作品。紧接着启发他们想想这些颜色、形状各异的树叶还可以创作成什么?通过分组讨论, 让他们敞开智慧的大门, 有的说树叶像一个动物, 可以用它来做面具, 有的认为可以做书签、做树叶画、布置教室等等, 接着让学生自由创作, 通过自己灵巧的小手把它们制作成一幅幅漂亮的作品, 由于各种树叶的组合形成了许多新的画面, 形成新的生活情境, 增强了创造的欲望。

●训练生活技能, 拓展创造空间

掌握技能是发展创造力的基础, 是实现再创造的条件。如学习第二册《春天来了》这一单元时, 结合要求开展了与风筝有关的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到网上了解风筝的历史, 欣赏各种各样的风筝等等, 学生掌握了如何固定支点、扎骨架以及懂得如何把竹篾弯成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简单图形, 学生对这样的创作感到新鲜有趣, 他们展开想象, 自由创作, 把学到的技能重新组合加工, 进行新的设想、新的创作, 同学们制作了飞机、猫头鹰、蜻蜓等十几种作品, 课后组织学生在操场上试飞风筝。让他们比比谁的风筝放得高, 谁得风筝放得远, 谁得风筝最漂亮。这样给学生拓展创造思维的空间, 发展了创造能力。

●启发引导, 提升创造能力

做任何事情, 没有兴趣不行, 但光有热情也是不够的, 生活课何尝不是如此。在学生兴趣很浓的时候, 启发引导创造新形象,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尝试用提供资料、教给方法, 发展创造力。如组织《和影子一起玩》这一活动时, 学生见到能在室外尽情地玩, 兴趣很高, 可动手量起影子的长短来就感到力不从心。因此, 我将在不同的时间如何给影子量长度做成一个课件, 直观地通过电脑给小朋友演示, 并给他们设计了表格, 告诉他们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可能不一样, 有时和小朋友的个子一样高, 有时比小朋友的个子还要矮等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有趣的资料, 使他们很快找出了其中的规律, 并还发现了其他特征。

●回归生活, 开发创造的源头

生活课的内容源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 都是大自然中、现实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在平日的课堂活动中, 由于种种限制, 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一双双好奇的眼睛, 因而限制了他们的视觉范围, 使他们往往不能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事物, 活动过程中就不愿大胆创造, 因而活动容易程式化。因此, 让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生活, 留心自己身边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 并通过观察、了解、研究自然界中不熟悉的事物, 不断探究、不断创造。如在学习《环保和我们的生活》这一单元时, 让学生带着相机, 聪明的学生还请家长扛上录像机拍摄下来, 带回课堂交流讨论。通过对生活的调查, 发现了自然中许多环境污染的问题。还进一步调查了造成这些污染问题的真正原因, 学生的感受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深了, 明白了环境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由此学生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该怎么去拯救被破坏的美好环境呢?于是有的建议为了减少汽车的污染, 改乘坐公共汽车;有的建议身边的人买菜时使用菜蓝;有的设计标志进行宣传;有的主动参加植树护树活动……由此可见, 让孩子融入生活, 为孩子的创作提供直接素材, 有了不竭的创造源头, 他们的创造力定会大大提高。

设计创造精彩生活 篇8

墙面双子洗碗柜

设计者设计这款洗碗柜的出发点来自于生活中洗碗时的烦恼——把洗好的碗从洗碗柜里一只一只拿出来是一项沉闷的工作。这款节约空间的墙面双子碗柜,左右两侧的碗柜中有一只用来放置和清洗肮脏的碗盘,而干净的则放置在另一只洗碗柜中。

这款碗柜使用超声波技术,可以更加有效的清除各种污垢,且相比起今天我们所使用的碗柜,它更加环保。

户外洗衣机

“自然洗衣机”是一台无水洗衣机,使用负离子清洗纳米涂层织物。设计者为这款卧式洗衣机设计了三个触摸屏功能键:洗涤,青草芳香,鲜花芳香。用户只要坐在或躺在机器的水平面上,无需脱掉衣物,就可以清洗他们的衣物。如果需要深度清洁的话,将衣服平放在机器上,会有更好的效果。

“Cocoon”(茧)

设计者设计这款作品的初衷是为减轻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和随之而来的对鱼肉的消费的巨大需求。

它可以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加热食品,并为用户准备预包装了的基因工程食品,如鱼或肉类。RFID(射频识别)还可以探测并估计出烹饪食物所需要的时间。

利用这样的技术来准备食物,可以减轻人们在农业和渔业上进一步开发的负担。

飞舞的雨水捕手和净水器

美好生活,科技创造 篇9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农业专家们为了应对蔬菜农药残留问题,开发了蔬菜智能种植技术。以后,人们可以从超市买到他们发明的“智能菜盆”和蔬菜种子,菜盆里装有自动滴管,能够根据蔬菜成长的需要自动供给。只要在菜盆上插上电源就可以“坐享其成”,瓜果蔬菜会自动成长,于是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绿色的阳台,种满各种自己喜欢的蔬菜,不仅可以解决蔬菜的安全问题,还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将来,不仅有绿色蔬菜,可能还会有绿色牛肉、猪肉呢!

吃固然重要,穿着也不可缺少,未来将会流行起一种衣服,它可以将你身上的汗和污垢统统吸走,起到洗澡般作用,让你免受汗与污垢的折磨,那我们就不用怕炎炎夏日了。

智慧生活,最重要的就是日常生活智能化。每天柴米油盐,肯定心烦意乱。当你早上想吃上热乎乎的早餐而又不愿意早起时,你可以在临睡前告诉智能化管理系统,它会帮你通知电饭煲准备好可口的早餐。炎炎夏日,可在你下班回到家时,定时空调早已工作,晚餐也准备就绪,优美的音乐在房间里飘荡,这些都是家里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准备好的。随身携带的掌上电脑,可以程序设定、无线电遥控,让你心想事成。不仅带来生活便利,给带来美好心情。

“时间就是金钱”,当你要出行时,你可以通过智能预报获知当天的道路畅通情况,你可以有三种选择出行通道:天上、水上、地上和地下。所以你永远不会遇上交通拥堵。未来的每一辆车会装备发电系统,它用的是太阳能和风能,它带有翅膀,能浮在水上,可以在离地面30米的轨道中飞行,也可以像轮船般在水中行驶。它带有自动导航和驾驶系统,只要说出目的地,它就带你去,而且不会发生交通事故:当两辆车即将相撞时,它们的驾驶系统会提醒其中一辆腾空而起,而另一辆加速驶过。

《创造宣言》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4.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学重点】

1.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2.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作用。3.自信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2.引导学生了解运用典型事例驳斥错误观点的方法。3.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心。【教学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2.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对比体会,感悟自信。【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给文章和阅读提示中不熟悉和无把握的字词注音并解释。2.复习有关议论文知识。

3.通过网络或课外书籍,查阅有关作者及文中涉及到的人物的资料。设题意图:

1.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

2.巩固已有的议论文知识,为更好地学习课文作准备。3.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与文中的人物近距离接触,感悟自信。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关于自信的心理测试题。(见多媒体课件)2.学生自测,教师统计自测结果。3.教师根据自测结果,导入新课。

从调查的结果看,有部分同学对自己缺乏自信,而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如何重树自信,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也包括今天我们许多进入职业学校的同学所关注的问题。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检查预习作业(课堂练习)1.词语解释。(见多媒体课件)2.检测有关议论文知识。(1)议论文三要素指什么?(2)论据有哪几种类型?(3)有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4)议论文有哪几类?

(5)驳论文中有几种批驳的方法?(6)驳论文中需要有作者的正确观点吗?

三、研读课文,整体把握 1.作者简介。

(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作者,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补充总结。)

2.学生朗读课文。

3.学生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

总结:在文章中,作者围绕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这五种错误观点是: ①环境太平凡; ②生活太单调; ③年纪太小; ④太无能;

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2)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总结: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也就是说,此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具体事例。)(3)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事例所涉及的人物。

(不要求面面俱到,每个学生只要能讲出熟悉的一两个人物或事例就行。学生作答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主要人物或事例的简介。目的是让学生从这些人物身上感受自信,感悟创造。)(4)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有,是什么?

总结:作者在批驳了五种错误观点后,直接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鼓励人们进行创造。

(此题主要是为了让同学更好地明确,在驳论文中,除了对方的错误观点之外,必然有作者的正面主张。)(5)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总结: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以上五个思考题,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则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

四、第一课时小结

在文章中,作者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展开了有力的批驳,提出了“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最后发出了只要有一丝热情,一滴血汗,都应该创造,都能够创造的创造宣言。

五、课后作业

1.思考文章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要求能举例说明。2.思考本文运用的主要的表达方式,并能结合课文具体分析。3.寻找当代或身边现实生活中与课文主题有关的实例。第二课时

说明: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品读鉴赏课文,分析文章表达方式及语言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自信,感悟自信,从而在生活中扬起自信的风帆,驶向自己理想的彼岸。

一、品读课文,体会特色

1.思考:文章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总结: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则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达观点时采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又如批驳了第五个错误观点后的分析。

(在学生分析时,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抓住其中的一两点加以展开即可。教师则在学生分析后,对答案进行整合。)

2.品味文章语言,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以下提供的例句是文章中出现的运用修辞手法的主要例句。学生不一定都能涉及,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的思路,在学生的讲述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总结。)排比

(1)“有人说„„不能创造”五个段落。总结:突出强调缺乏自信的危害性。

(2)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国际歌》。总结:强调在单调的恶劣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出惊世之作。

(3)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总结:强调有志者排除万难也可取得巨大成就。

(4)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创造出来的。总结:强调开辟生路首先靠的是勇气。

(5)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总结:强调创造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基本能力。(6)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 总结:强调没有创造力就如同没有了生命力。

(7)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森林。

总结:强调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比喻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总结:在这句话中,作者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说明了当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教师总结:

本文叙议结合,运用大量的排比,层层深入地剖析了缺乏自信的危害,鼓励我们树立自信,勇于创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鼓动性。

二、感悟自信

(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关张海迪的资料。)

教师导入:这里是有关当代保尔张海迪的介绍,她身残志坚,没有向命运屈服,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不平凡人生。请同学们结合课后找的资料,对比自己的生活和环境,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为了让学生勇于发言,也为了让个别无准备的学生有话可说,故先引入了张海迪的事例。设计此环节的意图是:一方面替学生树立榜样,另一方面,通过对比感受,让学生树立自信。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再作简单的总结。)

三、总结

同学们,大家看到了,也听到了许多环境不如我们,健康不如我们,或者和我们一样平凡的人,都创造出了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所以只要我们有勇气,有自信,敢创造,同样也能书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精彩的人生篇章。

当然,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文中所言,除了勇气、自信之外,要创造还得有智慧。而智慧,主要来源于学习。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努力,为将来更好地创造奠定厚实的基础。

四、课堂练习

1.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

2.作者所举的“不能创造”的五种借口是从哪些角度提出来的?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五、课后练习

1.请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望洋兴叹

哑口无言

遁辞

自暴自弃

众叛亲离 2.阅读下列文段,回答相关问题。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1)用“——”划出错误观点并说明其使用的是()表达方式。(2)用“[ ]”标出反驳过程的语句,并说明其使用的是()表达方式。(3)用“~~”划出事实论据并说明其使用的是()表达方式。(4)用“()”标出理论论据并说明其使用的是()表达方式。

创造美好生活 篇11

你多久一次会有意识地慢下脚步,让自己能看一看身边的世界?你是否注意到了存在于每一天生活中的美?享受美好生活,创造美好生活,对于我们有着何种意义?

2015年圣诞节期间,我和丈夫在巴黎街头散步的时候,我反复思索着这个问题。几年前我们来过巴黎,但是我们几个月前刚刚结婚,这次是携手而行。

巴黎有一种特质吸引着我们再次前来,并且在我们的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次来时我不完全确定巴黎的这种特质是什么,但是这次我们故地重游,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的心里似乎清晰了很多:巴黎的美。

我所说的巴黎的美,指的不仅仅是夜色中光华璀璨的埃菲尔铁塔,经历了岁月洗礼至今巍然富丽堂皇的建筑或者行走在街头的时尚美女。巴黎的美具有更深的内涵,呈现于外的是,巴黎人选择了一种更舒缓、更知性和更精心的生活,他们能让每一天都变得别具一格。

巴黎人每天再忙也会好好吃饭,他们在午饭时会边吃边聊,一顿饭享受很久,在吃喝上,他们更看重菜肴和饮料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巴黎人都对自己城市的商品引以为自豪,从研制到销售的过程中,他们都会注重产品的美感。

我们平时住在公寓里,买食物只去公寓附近的几家面包店、肉店和奶酪店。店主会把我们买的肉和奶酪包装得整整齐齐,为的是保持它们的形状和美感。从美学上来说,最微小的细节也是重要的。

在巴黎,我感受到了人们对于平衡生活的喜爱,人们也会精心精意地享受生活,他们的这种生活理念甚至也会在法律中体现出来:法国政府规定,人们每周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35小时,这样少的工作量让巴黎人得以享受到多数城市人梦中才能过上的高品质生活。

重新“连接”世界

来到巴黎后,我发现自己需要将生活理念调整为“巴黎模式”。过去的一年我废寝忘食地经营生意、筹办婚礼,已经感到疲惫不堪。日常生活中有那么多简单事情可以让我接一接地气、感受到快乐,我却已经将它们搁置,比如每个星期练一次瑜伽、乘船出海、睡个懒觉、跟朋友和家人喝咖啡、读一本好看的小说。

对于住在快节奏的城市悉尼并且在商海中拼搏的人来说,每天工作好多个小时、永远身不由己地去完成更大目标是我们的常态。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导致人不堪重负,让你片刻不得安宁,而又让你感觉对自己的生活很有“成就感”。这样的生活方式会让人疲惫,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

旅行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看到了别人怎样生活,并且让我与自己的生活拉开了距离,从而看清了我的生活状态以及我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改变。在巴黎看到了一些令我耳目一新的生活方式之后,我知道,如果慢下生活的脚步、花时间营造能给我带来快乐的简单事情,我的生活可以比现在美好得多。

我研究过人的大脑和最新的神经科学,知道从经验和科学角度上来说,你对一种事物有所关注,它在你心中的比重就会加大,从而形成你的生活基调。我在生活中一直在忙碌,觉得似乎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结果是我将大脑训练成了看生活永远是欠缺,永远没有满足的状态。我想回到一种知足常乐的状态,巴黎通过诠释如何让生活更知性、更精心,告诉了我如何生活,如何做出更有益的选择。

什么是美好的生活?

美国《韦氏大词典》对于“美”的定义是:“能够让人的感官或者心理产生愉悦情绪的品质。”然而,想到生活中的美时,我相信,美之为美,一定要能够同时愉悦人的感官、心理和精神。

生活中的美来自这样一些时刻:感到生活舒适时、感到被爱时、有明确目标时、你的感官敏锐并且能感受到幸福和愉悦时。我曾问过6个人,美好生活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描述出这样的体验:看到孩子微笑、看到大海、实现向往已久的目标、厨房里有一束漂亮的鲜花……总之,都是“小幸福”。

当我闭上眼睛,想像我心目中美好生活的样子,心里油然生出了一种深深的满足感。没有疲于奔命的忙碌,没有殚精竭虑的算计。我的心胸变得宽广起来,我感受到了自己真实的存在,心旷神怡。我能看到身边的美,也能花时间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在阳光下喝咖啡、练瑜伽、欣赏绚丽的夕阳、享受丈夫的拥抱。在这些美妙时刻,人的内心是充实的。你感到了快乐、幸福、兴奋、满足,感恩上天对你的眷顾。

知性与感恩

生活中的美妙事情一直环绕在你身边,只要你留意,就能够感知到它们的存在。不过,你关注的目标可能不会总是和美好生活有太大关系,特别是当你和我那样忙碌的时候。马修·约翰斯通在其所著《捕捉专注》一书中这样写道:“对于有些人来说,这种美好时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美好时刻始终在我们身边。问题是我们经常是太忙碌、太执着于自我而又心不在焉,对眼前发生的事情熟视无睹。如果我们能培养自己多专注于当下,不起眼的事情也会变得妙不可言。”

你在生活中是否愿意按一下“暂停键”,好让你能够反思自身,和能够给你带来快乐的事情再次连线?你是愿意花时间品味生活中的简单时刻,还是匆匆度过,对那些时刻的内在美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澳大利亚卡通画家、诗人迈克尔·罗尼格对此有他的真知灼见,他说:“你若匆匆,永远不会看到美好的事物。”慢下脚步,欣赏身边的美,你就调整好了大脑,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和世界,而不再纠结于紧张、怨恨和你所没有的东西。

你是否正在做一些找回自我的事情,并且让你感觉焕然一新?你是否会花时间静坐一会儿、旅行、做做园艺、泡个热水澡、慢跑、品一杯茶、坐在阳光下看看报纸、学学瑜伽、练练乐器和绘画?

一旦你肯花一些时间做这些事情,一旦你开始在平凡之中看到神奇,生活就会变得真正美好。从一点一滴的知性开始,你能让自己对于生活的心态升华到发自内心的感恩,这会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根本性的改观。

nlc202309082142

有研究显示,对生活感恩会让你的大脑与快乐相连,改变你看世界的态度。一位名叫杰西卡·斯提尔曼的女士在网上发帖说:“培养感恩之心似乎能够在人的大脑里开启一个有益身心的、自我完善的循环圈,细数你此时的幸福,会让你在以后更容易注意到并记住你的幸福。更多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你就能更快乐、更成功。”

过美好生活,你不仅要明白应该关注什么、花时间做什么,还要选择好你的空间,因为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你的心境。

自由与真实

度蜜月期间,我和爱人住的是一座巴黎小公寓,回家后,我意识到我拥有的“物质财富”太多了。谁都看得出来,我的家里到处是东西,空间的匮乏带来的是紧张和烦躁不安。我不是在享受拥有的东西,而是感到厌烦。我在巴黎体会到了“少就是好”和“质量高于数量”的真实不虚,现在,我真想把这一规则当成我的生活理念。

明尼苏达州大学网站的一篇文章中说:“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研究显示,环境就能增加或减轻我们的心理紧张,进而在很多方面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比如视觉上的‘乱糟糟’会加重紧张情绪。 一个拥挤、肮脏或杂乱的环境能让我们产生一种焦虑、郁闷或无助感。”

创造并享受美好的生活,意味着你不但要考虑你在身边积存一些什么,还要考虑这些东西会对你的心理和生活产生的影响。我希望待在家里时,看到的是美好的事物,受益于并享受一个明朗的心境。我看到过日本家政女皇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这本书帮我改变了生活空间。

我起初觉得,把多余的东西扔出去,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但事实证明,说时容易做时难。我很快发现,每一种事物的存在都有一定理由,包含着能量,但不是所有的能量都是正面的。近藤麻理惠在她的书中写道:“执着过去、忧虑未来不仅会控制你对事物的喜好,也会影响到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所做的选择。”

我以前从没思考过这些,但是,当我想到抛弃一些东西时,我的心里有了一种负罪感,这时候,近藤麻理惠的话引起了我的共鸣。一提到扔掉东西,我总是觉得那是一种“浪费”。但是我没意识到,留存的东西多了,它们就会在情感上拴住我。

美国职业生活顾问、作家彼得·沃尔什说:“如果你的房子里堆满了东西,那么所有的美好事物就没有了位置。物质占领了你的空间,它在心理上劫持了你,让你不得安宁。”

清楚自己正在创造一种新生活,并且始终不忘初衷,你就有可能放下那些不再对你有用的东西。放弃的过程,成为了找回自我的过程,让我知道了什么对我来说才是真正重要的,以及我在生活中想要得到什么。法国时装设计师可可·香奈儿的一句话令我难忘:“美,开始于你决定做自己的那一刻。”

假如你在过一种奔忙、昏昧而又“麻木不仁”的生活,你就会离真正的自我、离让你的生活真正美好的事物越来越远。在巴黎度过的这段时光让我找回了在繁忙中失去的东西,那就是对于存在于日常小事中的美的欣赏。

创造美好生活,你就要学会抑制住对于忙碌的渴求,并且抑制住做那些会有损幸福的事情的欲望,就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你行走于世间的脚步要慢一些,安定心绪,这样你就能注意到、感受到、品味到和看到存在于你身边的美。创造美好生活是一种艺术,或者说是一种“魔法”,是一个化平凡为神奇的过程。

[译自澳大利亚《幸福》]

上一篇:五年级下期末评语下一篇:名师谈初中生英语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