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明号”培训提纲(精选8篇)
------“青年文明号”专题培训提纲
“青年文明号”活动是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内容,自1994年4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亲笔提写“青年文明号”以来,这项活动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团组织和广大职业青年共同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开辟了职业文明建设的新途径。“青年文明号”活动是青年突击队活动的继承和发展,是新形势下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建设者为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的有效形式,是当代青年建设者报效国家的重要途径,是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局的实际行动。
“青年文明号”活动宗旨:“青年文明号”是以青年为主体,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创建的体现高度职业文明、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青年集体(班、组、队等)、青年岗位(监督岗、运行值、机组、设备区、变电站等)和青年工程。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旨在组织和引导广大电力青年立足本职岗位,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敬业爱岗意识、艰苦奋斗精神和安全、质量、效益和服务观念,全面提高自身技术素质、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诚实劳动,无私奉献,争创一流业绩,展现当代电力青年风采,塑造电业职工的良好形象,为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电力系统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的主题口号是:“青春献电业、文明创一流”。
“青年文明号”创建的基本条件:
1、35岁以下青年占70%以上,主要负责人年龄不超过35岁的青年集体或青年集体创建的岗位。
2、近三年该集体无考核事故,无人员责任事故,无违法违纪行为。
3、有发放“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公布承诺内容和监督电话。
4、工作走在本单位前列,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肯定。
“青年文明号”创建的必备标识:
1、标有“青年文明号”字样的创建牌子。
2、“青年文明号服务卡”上注明承诺内容和践诺处罚规 定。
3、争创单位每年都会发放标识牌。
4、“青年文明号”的集体成员照片要上墙。
5、要公布更高一级部门的投诉电话。
“青年文明号”应开展的活动:
1、每年的4月1日定为“青年文明号”的统一活动日。
2、每年的4月1日至5月4日开展“青年文明号示范月”活动。
3、开展“号户”结对活动,每个创建集体都要和一户困难户结对。
4、开展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
“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历程:
1、成立创建领导班子:分管领导当组长,由团支书和业务负责人组成成员。
2、按“服务一流,管理一流,业绩一流,人才一流”的目标来搞创建活动。
3、要向上级的行业主管部门或团组织申报创建活动。
4、批准后才可确认为“青年文明号”侯选单位。
5、从上级确认为侯选单位后,要经三个月的考察期,接受考察。
6、经过考察期后正式授予“青年文明号争创集体”称号。
“青年文明号”的考核:
1、硬件:五个标识和切实便民的措施。如:饮水机、针线包等。
2、软件:每年的创建计划总结及领导班子成员、四个一流方面(管理一流、服务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的材料、服务方面的有关措施的材料和文件的收集、荣誉方面材料的收集证明。
3、能体现“青年文明号”的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青年文明号”是逐级申报的,实行年度考核制度,被投诉的将予以改造或摘牌。凡发生以下情况者均予以摘牌:
1、该集体中有严重违法违纪者。
2、“青年文明号”承诺内容没有践诺者。
3、没计划、无意识、没开展“青年文明号”必须开展的四项活动者。
4、在日常工作中发生重大责任事故责任者。
5、凡被举报或舆论暴光,群众反映不满意者。
6、35岁以下的青年不足70%的予以自然摘牌。
(一) 思维方式
我国绝大部分学生比较灵活、高效、形象;而英国学生思维特点是比较细致、注重逻辑性和创新。
(二) 社会价值取向
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英国注重民主、法治、个人自由、互相尊重、包容不同宗教信仰。
(三) 教育价值观
我国教育价值体现主要是为社会作贡献的现代价值观和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价值观;而英国注重个人、家庭、所属社会群体、社会的多元性及我们生活所依赖的环境的综合价值。
(四) 教育目的
我国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英国看重个人精神、道德、社交、文化、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的途径。
(五) 教育系统
我国是在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下, 通过以下4~5级行政管理系统实施, 教育部、教育厅、市教育局、县教育局、乡教育组校长负责制, 党支部监督;而英国是在教育法律、法规之下通过以下1-2级行政管理系统实施, 教育部、郡教育局、校长负责制、校董事会决策。
(六) 基础教育学校类别
我国学校主要分为公立和私立;英国有公立学校、教育局所属学校、学院学校、自由学校、家教、私立学校 (非盈利机构, 免税) 。
(七) 学校经费
我国的教育经费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部门严格管理;英国是教育部直接拨给学校 (平均每个学生4000多英镑/年) 。
(八) 教育理念
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知识的权威性影响深远;而英国提倡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的影响、反权威、反基础, 自主建构、群体商讨方法和能力的作用。
(九) 教育体系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有国家课程标准, 考试说明、规定教科书, 循序渐进、授课, 注重在大量练习中获取知识;英国有国家教育纲领、课程说明 (包括知识点及考试) 、考试机构提供、模块, 参考书, 笔记, 极少量练习。
(十) 学校教学
我国以大班授课为主, 严格的教学次序, 面向全班、7∶00am-5∶00pm, 5天x40周, 关注习题、试卷的练习;英国主要是小班授课, 宽松的教学次序, 注重面向个体, 9∶00a m-3∶30p m, 5天x37周, 少量练习。
(十一) 义务教育
我国规定9年基础教育 (小学到初中) ;英国实施11年普通中等教育, 英国2年普通高级中等教育 (免费) 。
(十二) 教育评估
我国主要地区都统一标准, 采用标准学科命题;而英国主要采用不同标准, 级别考试。
二、英国学校体育
(一) 总体概况
近年来, 英国学校体育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学生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 肥胖儿童却越来越多。随着职业体育和体育商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学校体育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在学校里, 体育场地小而零碎、器材较少、体育课时没有中国多, 此外肥胖问题严重、体育教师还要上其他学科课程 (教师每周上课数达25节左右) 。学生的体育运动大多由社区和家庭承担和引领,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由政府承担。
(二) 英国体育课程概况
英国的学校体育课程也经历了多次改革。20世纪70年代, 英国广泛地应用了“运动”这一词语, 以此为理论根据建立了新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80年代, 世界上许多国家批评体育课程过于统一, 而英国却于1988年制定了体育课程的国家标准。但据1991年英国下院的文教委员会调查的《体育运动在学校》报告书显示:
1.全国体育课时数呈减少趋势, 71%的14岁学生每周只上2小时以下的体育课。
2.由于国家课程标准的实施, 3%的学校削减了体育课时数。
3.只有52%的16岁学生选择了体育选修课。
4.游泳课时数减少。
5.课余和节假日体育活动不够活跃。
6.51%的公立学校对运动场的排水和运动设施状况表示不满。
7.30%的公立学校在招聘合格的体育教师方面感到困难。1996年教育法同意学校可以选择国家课程以外的教学内容, 但学校在选择体育课程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设定适当的学习挑战; (2) 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3) 对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学习与评价不能有潜在的障碍。近年来, 英国国家体育课程由“学习纲要”和“学习目标”组成。学习纲要阐明了应该教什么, 而学习目标则描述了学习应达到的预期标准。它们为学校怎样选择和设置课程提供了依据。
(三) 英国体育课程特征
1.赋予学校和教师更大的课程设置主动权, 学校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均衡的体育课程, 以满足学生需要。
2.明确了国家体育课程的价值、目标和目的。
3.体育知识、技能与理解力有机结合。
4.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就业相结合。
5.课程内容更精炼、选择性强。
6.国家体育课程评价更系统更合理:简化评价, 注重教师评价。
(四) 英国私立学校 (以伊顿公学为例) 的体育
伊顿公学学生成绩大都十分优异, 也是王室、政界、经济界精英的培训之地, 被公认是英国最好的中学。英国每400名男孩中, 只有一名能进入一般的公学读书, 但要进入伊顿公学的, 每1500名男孩中才有一人。伊顿公学学费高昂, 致使穷家子弟望而却步。伊顿公学对体育高度重视, 甚至发展出了这样一句口号:“运动第一, 学习第二”。伊顿公学注重的是其背后的精神塑造作用, 即所谓“体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威灵顿公爵曾说过“滑铁卢战役取胜于伊顿公学的运动场上”。600年来, 那些小男孩们走进伊顿, 几年的摸爬滚打, 完成的是生理、心理、知识、体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成长。18岁离开伊顿时, 穿西装是绅士, 穿军装是猛士。
1.伊顿公学的体育课程
伊顿公学设有8门必修体育课和27门选修体育课。赛艇、曲棍球、伊顿野地足球;田径、赛艇、板球、网球;足球、英橄榄橄榄球等8门必修课散布于春季课程、夏季课程和秋季课程之中。伊顿每周体育课时达23小时, 基本每天中的半天都在运动, 几乎与文化课时 (31小时) 平分秋色。
2.伊顿公学的体育之最
1841年, 在伊顿公学第一次出现了11人制足球比赛;1860年, 伊顿公学制订了最早的现代曲棍球规则;伊顿野地足球这个活动被人称为“集足球与橄榄球之恶劣于一身”, 你可以踢、推、抱、滚, 好的方面都要弃之不用, 整个场面粗野而刺激。
三、思考与建议
通过此次英国之行, 引发了笔者对我国学校体育现状的一些思考, 并基于这些思考, 提出一些建议, 仅供大家研讨之用。
第一, 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 如何彻底清除重智轻体成才观的影响?显然,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仅靠学校是不行的, 当务之急是转变和提升社会对青少年体育的认识, 尽快清除重智轻体成才观的影响, 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 政府要增加对青少年体育的公共服务投入, 全社会都动起来, 学生体质健康才有改善之日。
第二,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精神?这需要各门学科都要齐心协力, 落实“立德树人”精神, 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 。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运动能力主要包括发展体能、运用技能和提高运动认知, 健康行为主要包括形成锻炼习惯、良好心态和适应能力。体育品德包括体育品格、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
北京西城区教育党校、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干训部自1992年开展青年干部培训工作至今已有17年的历史。多年的干部培训经验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干部培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模式。本文对近年来我们在青年干部培训中创建的培训模式作简要介绍。
一、创新青年干部培训模式的原因
(一)青年干部培训实践的需要
青年干部是指年龄在40岁以下(含40岁)的现任校级干部或拟任后备学校干部。我们在2003年对西城区教育系统青年干部进行的调查表明,青年干部培训工作有效地提高了青年干部的理论素养,89.3%的书记、校长认为,青年干部培训基本能满足学校青年干部培养的需要,99.7%的书记、校长认可青年干部培训对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但在教育改革不断走向深化的大背景下,青年干部的培训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实践经验的介绍较为丰富,但对干部的理论提升不够;“小组挂职锻炼”等新型培训模式在理论层面的研究还不足,影响了新型培训模式的建构和推广。
西城区教育系统正处于干部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年干部队伍建设更是当务之急。培训模式是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层次与目标设计的具体培训方案,是教育培训活动的不同层次要素间的有机组合。培训模式的选择是否妥善,直接关系培训质量的高低,关系培训目标能否有效实现。
(二)青年干部培训模式理论研究的需要
近年来,教育系统干部培训模式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一些学者和培训者对中小学干部培训模式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对青年干部培训模式的理论研究甚少。2006年,为了探索青年干部的培训模式,我们承担了“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系统青年干部培训模式研究”课题。
二、创新青年干部培训模式的实践
我们认为,青年干部学习的主要特点如下:(1)青年干部学习是一种问题性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强调即学即用。(2)青年干部学习是一种反思性学习。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具有独立判断问题的能力,这些经验和判断在其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积极或消极双重影响)。(3)青年干部学习是自我导向的学习。其自主性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4)青年干部学习是一种保守性学习。他们都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对“面子”很在意,在培训中害怕说错话或“露怯”,害怕其他学员嘲笑自己。
针对青年干部学习的特点,在相关培训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在实际中尝试构建了4种青年干部的培训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一)“小组挂职锻炼”培训模式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年轻干部功底扎实、工作热情高,但经历相对简单、经验匮乏。他们大多数成长于一所学校,通过上任领导的言传身教获得管理技能,眼界有限。他们渴望走出本校,在实践中学习管理,在更大的空间思考教育管理问题。2004年,我们从西城区第三期中学青年干部提高培训班开始,尝试了“小组挂职锻炼”培训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是在严格论证、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将本班学员分组,每组3人~4人,深入到我区及外省市管理业绩突出的中学,进行为期一周的教育教学管理观摩、实践活动。在挂职培训中,学员要参与所到学校的各种管理活动,包括参加学校行政会、教研组长会、年级组长会、班主任会、全体教师会,走到师生当中,深入课堂听课,和教师们一起研讨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开展评课活动。这是一种全方位感悟式的深度体验培训模式。
★区内挂职。我们以中学青年干部提高培训班为例,介绍开展区内挂职锻炼活动的具体步骤:(1)在区教育工委组织部及区教委中教科的帮助下,确定4所中学作为活动的基地。这些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特色鲜明,成绩显著。我们在这些学校领导的帮助下,根据每所学校的特色制订了详细的学员活动计划。(2)将16名学员根据现在的工作岗位及学校情况分为4个学习小组。其中,3个小组主要观摩教学管理,1个小组主要观摩德育管理。(3)下校之前,我们要求学员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整理和反思,找到自己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急于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4)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召开总结会,进一步总结和交流学习成果,并将学员学习成果结集出版。
★外省市挂职。在组织区内挂职锻炼的基础上,我们还尝试组织了外省市挂职锻炼活动。在区教育工委组织部等部门的协助下,我们组织了青年干部赴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雅礼中学、周南中学、明德中学(皆为湖南省重点中学)的挂职活动。我们将12名学员分为4组,他们分别走进4所学校,参观了学校的校史展览,参加了学校的各种会议,深入课堂听课,参加评课活动,与师生座谈。在分组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还组织全体学员共同参加了一些重要活动,如长郡中学的青年教师教学片段比赛。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及时召开总结交流会,要求学员将学习的收获汇报给学校领导,并且对学员所在校进行回访,了解学员的学习是否导致了其管理行为的变化,以此作为本次活动的评价指标之一。
“小组挂职锻炼”培训模式具有合作学习、经验共享,深入实践、现场教学,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特点。调查显示:这种培训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学员领略了优秀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和工作风格,学到了具体的管理策略,找到了自己管理工作中的新的生长点。学员所在校领导反映,通过培训,学员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维;学到了一些好的管理方法,管理行为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学员带回的经验可以共享,有利于推动学校整体工作。
同时,我们发现,推行“小组挂职锻炼”培训模式需要注意如下问题:(1)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挂职学校的资源。(2)分析学员差异,实现个性化培训。这种培训模式注重学习小组作为一个群体的学习需要,采用了统一的学习计划,容易忽视学员个体的学习需要。(3)应考虑学校管理活动的周期性特点,科学安排活动时间。
(二)“牵手工程”培训模式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因缺少实际的教育管理经验,新任校长的适应期普遍较长。有的校长被任命后,在学校管理实践上要摸索很长时间。在校长专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学校管理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校长在上岗前应有一段见习期。
名校长、优秀校长是西城区的宝贵财富。为了缩短新校长的适应期,西城区教育工委充分发挥优秀校长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让其他亟待发展的校长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我们采取指导校长“牵手”新任校长的方式,实施了“牵手工程”。
“牵手工程”培训模式的操作
流程:设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校长工作站和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校长工作室”和“校长工作站”。
★“校长工作室”。“校长工作室”是根据名校长的管理风格和带教校长(年轻校长)的发展需求,通过双向选择成立的以资深的优秀校长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工作室通过出版名校长关于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论著,总结、宣传和推广名校长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经验;在区教育研修网上建立名校长个人专区,全区共享其优质管理资源;通过校际教师交流、资源共享等形式,让名校长承担指导带教校长以及促进其所在学校整体发展的任务。目前,北京161中学、北师大实验中学、北师大二附中、北京35中、北京实验二小、北京育民小学6所学校的校长担任了工作室负责人。共有12位年轻校长首批成为带教校长。名校长根据带教校长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为青年校长创设实践机会,为其搭建发展平台;建立配套的“带教校长专业发展档案”,每学期对带教校长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拟订下一步培养方案。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是北京市的知名校长,她的工作室共有6位校长报名参加。李校长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开放实验二小的课堂和行政会议,以便让年轻校长充分感受学校办学特色和管理理念。
★“校长工作站”。“校长工作站”的成员由指导校长和带教校长组成。工作站开通校长热线,对全区教育系统基层干部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工作站聘请优秀校长作为指导校长,以研究讨论、案例诊断等多种形式,对带教校长进行指导和帮助。指导校长每学期对带教校长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后,拟订下一步培养方案,在3年~5年内,使带教校长成长为西城区骨干校长。
“校长工作室”和“校长工作站”成为西城区学校干部交流经验、分析案例、研究问题的根据地,促使优秀校长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进行回顾与反思,为他们总结经验和提炼理论提供了很好的舞台,对其他校长的专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此外,我们还建立了西城教育专家顾问团,区教工委依托区老教协,发挥西城区教育专家顾问的指导和咨询作用,为“牵手工程”提供支持。
(三)网络远程培训模式
我们在培训工作实践和相关调查中发现:中小学干部工作繁忙,工学矛盾突出;不同干部的专业发展程度和需求不同,班级培训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培训资料不够丰富,特别是学员难以有效利用掌握的资料;培训的重要环节——面对面的学员交流——费时、易受拘束。培训中的这些瓶颈问题促使我们开始利用网络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为中小学干部搭建一个便捷、灵活、零时空、零距离的终身学习的进修平台,拓展出与面授培训并行不悖、相互彰显的培训新途径。
★建立干训网页。“西城教育研修网党校干训网页”在2006年10月投入使用。在主页上设有“党校干训工作信息”、“特色活动”、“专题活动”、“校长论坛”、“培训研究”、“学习收获”、“在线学习”等专栏,反映了干训工作者对培训工作的思考,介绍了正在开展的培训活动,展示了学员参加培训活动的体会等。
★建立协作组。针对学员的学习需求,从2008年开始,我们在中学中青年干部研修班、小学中青年干部研修班和青年干部任职资格培训班中分别建立了协作组。每个协作组下设资源管理目录,学员登陆注册学习。我们通常采用专题性培训方式,教师和学员就某一专题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存入“小组资源库”,实现小组资源共享。学员可以随时和其他学员进行网上交流,发表见解,提出问题,回复“问题帖子”,可以就某一问题展开激烈的交锋而避免面对面的尴尬,也可以与培训教师进行网上互动。我们通过在网上提供课程菜单,满足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校长的需求,实现个性化学习。我们在在线学习平台上开设了“互动天地”,为学员提供了自由交流的空间。比如:中小学青年干部研修班赴重庆考察后,每一位学员都写出了考察报告,我们把这些考察报告及时传送到协作组进行交流,并要求每位学员任选3篇写出评价和修改意见。绝大多数学员不仅对其他学员的报告写出了评价和修改意见,还根据别人的意见对自己的考察报告进行了修改。大家认为,这种交流不仅及时,而且促进了自己对学习成果的回顾和再思考。我们在研修网开辟的“特色活动”、“专题活动”、“校长论坛”、“学习收获”、“在线学习”和协作组中的“小组讨论区”等专栏,使蕴藏在校长中的隐性知识流动起来,在校长之间共同分享、提炼、升华,使校长成为教学资源的生成者。
利用网络培训既有效地解决了工学矛盾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等问题,又极大地提高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为加快校长专业发展进程提供了有效途径。网络远程培训模式在干部培训中推广和应用的困难是:网站的建设和课程的开发需要花费很多资金。此外,如何建立健全干部网上培训工作管理制度、如何构建中小学校长远程网络培训课程体系的框架、开发优质网络课程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四)《手册》研读培训模式
由于校长、书记是随时提拔的,而干部培训却是分批进行的,所以如何满足新任校长、书记的个性化需求,帮助新任校长、书记顺利度过适应期,成为培训中的一个难点。在培训工作实践中,教材是影响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中小学校长培训使用的“十五”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的基本课程教材,由于过分强调理论性,与实践脱节,所以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校长培训工作的需要。在“十五”末期,我们在对全区中小学校级干部“十五”培训情况进行调查中发现,在干部培训工作的诸多要素中,校长们满意率最低的是培训教材。
根据我区校长专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我区教育工委尝试在对传统的干部培训教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以实用性、简明性、操作性、新颖性、科学性为编写原则,开发区本干部培训教材,编写了《西城区学校校长实用手册》和《西城区学校党组织书记实用手册》。
《手册》研读培训模式:我们把《西城区学校校长实用手册》和《西城区学校党组织书记实用手册》下发给新任校长、书记,人手一册,供他们随时研读,倡导新任校长、书记把研读与学校管理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有所获。研读《手册》的原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研读《手册》的过程包括“读、议、省、用”四个阶段。读:初读《手册》的新任校长、书记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也可以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来读。议:研读《手册》可以在几个人中进行,也可以以培训班为单位进行。在此阶段,交流、讨论和辩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有助于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省:即把从研读《手册》过程中获得的理论、思想、观点,与自己过去和现在的认识、做法相对照,进行反思,确定改进工作的方向、途径和措施。这是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之间必不可少而又十分重要的环节。用:即把《手册》中的理论、思想、经验和方法结合本校实际灵活运用。
(一)1.中国共产党是何时建立的?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
3.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各是什么?为什么?
4.何人何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它的名称什么? 5.何人何时制定了第一个周详的党纲?它的名称为? 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它是如何体现的?
7.建国前,毛泽东同志在哪次会议上提醒全党同志要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8.我们应如何对待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
9.民主集中制的内涵是?民主和集中之间的关系是? 10.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1.简单说明为什么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1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13.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我党该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二)1.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又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是何人何时创立的?它包含哪些组成部分?
3.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什么?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具体又是指什么? 4.什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为什么我们党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
6.什么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7.邓小平理论对于我们党、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哪些伟大的现实意义? 8.邓小平理论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原因是什么? 9.简单说明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我们应该如何认真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
(三)1.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什么?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又是什么?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 4.何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它的名称是什么? 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7.如何理解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各是什么?如何正确理解党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0.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实际,谈谈怎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四)1.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条件各是什么?
2.如何理解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句话? 3.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4.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应该做到哪几点? 5.如何正确理解申请入党的条件?
6.如何带头贯彻执行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7.什么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员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
8.如何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9.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我们应该如何做? 10.新时期下增强党纪国法观念的原因是什么? 11.共产党员为什么必须遵守国家法律?
(五)1.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主要应解决好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2.对于要求入党的同志来说,端正入党动机的重要性是什么?
3.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对此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4.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员标准? 5.申请入党的同志应该如何做,才能体现出其自觉地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6.如何正确理解和履行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7.严格履行人党手续是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环节的原因是什么? 8.如何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其中一员?
(六)1建国前,毛泽东同志在哪次会议上提醒全党同志要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是什么? 3腐败现象的形式和特点是?
4进行反腐败斗争务必把握哪些机关?哪些部门? 5党内腐败的原因是什么?
6党政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行的对策是什么?
7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么?
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核心是什么?基本要求是什么?根本方法是什么? 9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观,战略观,文化观,民主观各是什么? 10怎么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1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应该注意把握哪几个问题?
聚焦会议主题,就如何学深悟透践行讲话精神、教育引领所在分行团员青年当好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和答卷人,汇报几点认识。
一、学深悟透,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讲话为我们基层一线团组织抓好新形势下团青工作提供了路径和遵循,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动力。
我更加深刻理解了共青团“靠什么立身、立心、立命”,那就是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守“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信念,扎根并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答好新时代“五张卷”。一是忠诚卷,爱党、爱国、爱人民,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二是强基卷,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提升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三是实干卷,不怕苦、不畏难、肯奋斗,以昂扬姿态在各自领域拼搏进取、砥砺前行;四是行为卷,始终保持青年人应有的清澈和纯粹,要有阳光心态,做到光明磊落、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五是自律卷,涵养廉洁自律的道德修为,从小处着眼培养高尚情操。
我更加清晰明确了团青工作“如何走好新长征路”,对于我们基层团组织来说就是,在省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聚焦共青团和青年工作重点任务,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具体讲:一是将政治建团摆在首位,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把牢前进方向;二是聚焦全面从严治团,夯实团青组织基础,打造坚强堡垒;三是正确发挥桥梁作用,服务团员青年需求,搭建成长平台;四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领青年员工建功立业。
二、凝心聚力,团结引领团员青年青春建功,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突击队和主力军作用
青年人多是我行的一大特点特色,所有管理和工作均以青年人为绝对主力。近年来,我行紧跟上级行党委步伐,党建带团建,以坚定的韧劲、务实的举措持续推进团青工作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业务发展、员工成长、机构进步的良性循环。我行团青工作虽有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短板和不足,主要是:思想引领方法还不足、效果不够明显;青年活力和智慧有待进一步激发;等等。
对照“四个始终成为”的殷切希望、探索基层团组织提升“三力”的现实路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向各位领导、同事汇报下一步团青工作的思考和想法:
第一,厚植青年爱国情怀。“爱国爱行”是某某银行永葆基业长青的精神支柱,也正是在爱国爱行精神的鼓舞感召下,广大中行青年不畏难、不避难,主动撸起袖子,躬身入局、埋头苦干,用青春建功的踏实业绩,来证明自己、成就事业。目前看,发展形势严峻复杂,这就需要扎根一线的青年员工穿透“冰冷”的指标和任务,有情怀、有感情地去做工作、促发展,通过解决工作的“痛点”和对客户的“感同身受”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和金融服务的高度。所以,基层团组织要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紧扣时代主题,丰富形式和内容,注重运用青年人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认识逻辑、表现形式、话语体系,多一些地开展思想教育。
第二,激发青年创新创造。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有一种观点认为“创新不单是天才的专利,也不完全是突然的灵光闪现,而是一系列循环往复的工作”,对此我深以为是。通往创新的路径只有执着的信念和实在的行动,对于银行基层青年人来说,突破一个技术难题是创新、找到一个商业模式是创新、发现一个客户需求是创新、开拓新的增长点也是创新。所以,基层团组织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我们的青年人主动对标新业态、新模式、新机遇,有针对性地开拓实践、创新创造,形成一批完善流程、提升体验的创新成果。我们要在制度上、流程上、激励上为青年人创新
创造提供支持保障,目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深入融入我行“青年智库建设”,汇聚青年人才智。
第三,引领青年建功立业。基层青年员工最贴近一线,听得见“炮火声”,压力也不言而喻。今年以来,受疫情因素、国际局势等叠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凸显。所以,基层的团组织要教育引领青年员工永葆奋进姿态,做好金融报国、为行分忧的准备,参与各项重点工作和战略重点业务的推动,顺应趋势,重点突破。困难现实存在,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青年们既要充满信心,同时也要以务实的措施在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将个人“小我”融入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我”、银行事业发展“大我”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基层团组织要积极实行典型引路,选树一批“有实绩、树得起、叫得响、能示范带动”的青年先进典型,在全行营造干事创业、争优创先的浓厚氛围。
第四,助力青年成长成才。鼓励青年建言献策,探索倾听青年声音的常设渠道;与人力资源等条线协同,通过人力资源政策解读、典型示范引领、前辈答疑解惑,为青年职业发展搭建沟通平台;持续完善青年导师制度,加强对青年员工“传帮带”;通过业务竞赛、风采展示等活动,为党委发现和选拔青年人才提供平台;深入开展廉洁从业、职业道德、依法合规等教育活动,引导大家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2009-01-04 15:32:15|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由于现在我们的操作规范书已经非常的详细,而且已经发到门店里面,所以这次的培训建议不象以往一样照着菜单念每道菜的操作程序,参加培训人员就照着抄一遍的方式,而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详细的讲解在做
菜过程中的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研发部准备从以下几点给厨师进行培训
一,培训的背景,目的,内容和方式和我们所发放的规范书的作用
二,做一些本公司没有的菜品的和一些现在餐饮流行东西的概述,让大家身在红玫瑰也能了解更多外面烹
饪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让大家对这次培训的产生兴趣,达到预期效果
三,对菜的调味要点和一些相关的知识做详细概述--分为:
1,平时做菜的一些忽略的技术细节
2,厨师在炒菜时候的习惯,动作
3。菜肴成品的装盘效果等等
四,对我们现在公司所配送的一些主要调味品和加工好的半成品做一个讲解,让他们都了解平时他们所用
到的一些酱料的基本组成有个些什么成分
五,对现在门店里面销量比较不错的几个产品进操作要点讲解。希望通过培训能让他们在对做菜上有更深
刻的理解,也让菜品达到更好的效果,包括
1,水煮鱼的鱼片上浆和回收油的处理
2,香辣菜的操作要点--举例:香辣牛蛙进行分析等等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政策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育骨干的后备军, 是高校教师队伍中最活跃的一支生力军, 是高校能否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是高校未来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的支撑军, 是高校教师的主体。但由于青年教师走向工作岗位的时间不长, 经验不够丰富, 掌握的理论也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教学、科研方面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很多, 很多方面有待改进和提高, 因此青年教师培训需求很强烈。但由于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压力, 很多高校青年教师成为为教学而教学的机器或者成为拼凑科研成果的机器。很少有机会进行知识更新, 这与青年教师在高校中承担的角色极其不相吻合。
1 社会转型期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政策
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教师法》第七条规定 , 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第八条规定, 教师有“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同时在第四章中还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培训规划, 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
为了贯彻落实《教师法》中关于教师进修和培训的规定, 教育部于1996年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 (以下简称《规程》) 。《规程》对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培训的组织与职责, 培训的主要形式, 培训的考核与管理, 以及培训的保障与有关待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是我国首次以法规的形式规范高校教师培训工作行为。《规程》中关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点规定:第五条规定, 培训对象以青年教师为主, 使大部分青年教师更好地履行现岗位职务职责, 并创造条件, 及时选拔、重点培养在实际教学、科研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教师, 使之成为学术骨干和新的学术带头人;十三条第三点规定, 凡新补充的具有学士学位的青年教师, 符合条件者可按在职人员以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或在职攻读研究生等形式取得硕士学位。
1997年教育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依据《教师资格条例》和《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 决定在全国实施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 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 是为了让青年教师在上岗前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技能, 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制定的教师培训政策。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1999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教人[1999]10号) 中再次强调“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
2 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政策问题的分析
2.1 培训政策缺乏实施细则
虽然《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对高校青年教师培训作出一些政策性的规定, 但规定与真正实施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在《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第二十八条规定, 教育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 要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 根据需要和计划安排教师培训的费用必须予以保证, 各高等学校的教育事业费中, 按不同层次和规模学校的情况, 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教师培训。在规定中, 对专项教师培训经费应该占教育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经费比例的多少、学校中用于教师培训的费用占高校教育事业费的比例是多少, 而高校青年教师培训费用应该占教师培训费用总额的比例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而缺乏专门的高校青年教师培训经费方面的明确规定, 可能导致原则规定在现实中由于经费的缺少而落不到实处。
2.2 培训政策缺乏时间规划
促使发达国家青年教师培训政策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就是他们普遍将进修制度作为教师培训的基本制度之一, 并作出具体的培训时间规定。如英国规定新教师至少用五分之一的时间进修, 正式教师连续工作满七年者可带薪进修一学期。法国、美国、德国和日本也都有类似制度。在我国, 对于高级职称教师有一些规定, 如我国《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第十九条规定, 连续担任教授工作五年, 且能履行岗位职责的教师, 必须给予至少半年的学术假时间, 并提供必要的保证条件。但是对于青年教师培训时间方面作出的规定远远满足不了高校青年教师培训需求, 这与发达国家教师培训政策的主旨有很大差别。
2.3 培 训内 容陈旧 , 无法适应高校青年教师增强教学科研能力需要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第四条规定 , 岗前培训工作的内容以《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指导纲要》) 为依据, 包括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第八条规定, 岗前培训教材由国家教委有关部门根据《指导纲要》组织编写或推荐, 各地原有教材可供学员学习时参考。在承担培训任务的学校和教师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 不愿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推出与时俱进的培训教材, 造成受训的教师只能学过时的知识。例如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开设的这些课程, 都是高校青年教师在接受高等教育时已经学过的理论课, 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吸引力, 没有针对青年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知识整合能力较弱、科研能力不强等特点设置补充学术养料、拓展学术视野、更新学术知识和增强科研能力的培训课程。
3 完善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政策的建议
3.1 重 视教 育立法 , 促使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制度法律化
教育法制化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世界各发达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了青年教师培训制度, 保障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实施。如美国《高等教育法》规定, 资助的主要项目之一就是用于继续教育。但我国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培训由于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制度, 导致许多高校青年教师的培训成为一个随意的事情, 各高校在对青年教师培训时, 不注意从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情况来考虑教师的培训, 使师资培训工作成为部分教师的个人行为, 没有针对性、缺少整体规划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培训的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 用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高校青年教师接受培训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同时国家对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教材设置、青年教师培训经费等方面都应有制度规定, 确保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有法可依。
3.2 规范高校青年教师内容 , 建立青年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教师培训制度应根据高校青年教师培训目标, 提出其培训内容的基本标准, 明确规定青年教师培训的基本内容, 使之规范化、系统化 , 尤其要规范好教师培训课程的基本结构, 所谓课程结构是指教师培训课程内部各要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形式, 科学的课程结构有助于实现青年教师培训的目标, 使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培训内容要不仅包括师德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专业知识等, 而且还要涵盖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内容。需要指出的是, 高校青年教师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的时间不长, 很多教师还不能很快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 可能导致工作中产生焦虑、急躁心理。
3.3 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
我国过去的教师教育体制, 实际上是一种“终结性教育”, 具有很大的弊端:一是资源配置不合理。处于这种条块分割的师范教育体制内的各类学校如师范院校与教育学院相互难以沟通, 不仅在管理上带来一定的困难与障碍, 也造成教师培养培训资源的浪费与闲置;二是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分离, 造成教学内容、教学技能培养等方面与教育实践相脱节;三是青年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还存在“倒挂”现象, 高水平的师范毕业生进入教师岗位后, 却接受相对落后的教师进修院校的在职培训, 这即不适应青年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要求, 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德国在这方面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 值得我们学习。德国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是旨在通过大学里的学术教育培养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学术上的基础能力;第二阶段则是通过见习期的教育专业训练养成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第三阶段成为正式教师后的继续教育是在形成教师顺利适应急剧变化的教育、教学各项条件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借鉴这种做法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把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是一个从大学阶段的培养开始直至退休结束的一个连续过程, 在政策的制定上也要体现这种一体化的思想。
参考文献
[1]胡光华.制约高校青年教师成才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J].现代大学教育, 2005 (2) :92-94.
[2]梁忠义, 等.教师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8:271.
[3]徐今雅.论新时期中国教师培训政策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 2003 (5) :113-114.
[4]闫月勤.从中美加比较看我国新世纪高校教师队伍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 (3) :120-124.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趋于年轻化,高学历教师比例增速加快;学缘结构不够合理,影响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国际化进程比较缓慢,国际化程度总体偏低;教学能力培养比较欠缺,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为培养创新型青年教师,建议:
1.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凸显青年教师培养的层次性、系统性和目标导向性,促进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与支持体系。教师培养与人才遴选制度相结合,加强定向性的职前培养,从源头优选、精选新教师;教师培养工作与择优支持相结合,对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2.实施面向全校青年教师的“跨学科交叉学习培养计划”。交叉学习计划,目的是通过组织全校青年教师跨学科课程的学习,使他们针对各自专业发展需要,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拓展学科思维,开阔研究视野。
3.为教师创造更加宽松的学术环境。如为教师创造更加便利舒适的科研环境,鉴于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在地方院校普遍存在,可考虑建立区域性的科研平台,避免科研设施的重复投入,为有志青年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简化科研申报活动手续,指标控制以提高学术水平为根本目标。
【“青年文明号”培训提纲】推荐阅读:
在五四青年节上的讲话提纲06-03
青年就业培训基地05-31
青年干部班培训心得09-22
青年干部培训小结09-23
小学青年教师培训内容06-22
青年后备干部培训心得09-21
青年菁英干部培训心得11-13
第二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体会11-04
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心得总结06-04
青年教师研修班培训心得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