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提纲

2024-1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济史提纲(精选6篇)

经济史提纲 篇1

古希腊衰落的经济原因主要有哪些?

古罗马帝国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中世纪时期中西方的主要贸易路线有哪几条?

中世纪行会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简要叙述商业革命时期西方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重商主义的影响有哪些?

地理大发现时期的海外冒险主要有哪些路径?它的影响有什么?

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20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地理大发现的动因是什么?

价格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马歇尔援助对欧洲和美国的意义何在?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如何理解工业革命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

20世界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的主要后果有哪些?结合中国目前的房地产状况谈谈你的看法。

近代农业革命是如何产生的?你是如何理解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首要基本前提条件这一论断的?

经济史提纲 篇2

一、加强建筑经济建设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意义

(一) 公有制的作用与意义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不仅对劳动力就业及经济发展的有重要意义, 对于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更具有关键的意义。加强建筑经济的发展, 可以有效的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 使公有制经济获得更多经济利润与空间, 特别是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都有其建筑业务, 可以有效增加社会就业, 提高国民经济收入。同时加强公有制经济的建筑经济发展力度对于私有制经济也有很强的促进与提高作用, 发展建筑经济对于提升我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二) 私有制的作用与意义

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与作用, 私营经济解决了我国80%人口的就业, 加强私营建筑经济发展,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当前劳动力就业压力较大的现状, 对于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口素质, 加速农村人口转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私营建筑经济是我国建筑经济在长期不断发展与深化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结果, 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于我国私营经济在发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加强私营经济的建筑发展对于提升竞争实力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实际现状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古代的许多建筑一直都是世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年来,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齐步发展, 在这种发展形势下, 加强对我国建筑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私营建筑经济占建筑经济的主导地位是有其非常明显的发展特点与发展方向的。建筑行业一直都是竞争行业, 将每个企业进入到市场中参与竞争是非常有必要的。国民建筑经济在建筑行业中的比重越来越低, 民有建筑经济的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大, 民有建筑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同时, 一些国有企业也在不断的进行改制, 改制后的企业将不再享有特权, 而是私营建筑经济同台竞争, 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处理, 就会在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 未来我国建筑经济的竞争格局将是非常激烈的。

三、当前我国建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公有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

公有建筑经济虽然在性质上属于国有,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建筑经济的发展。很多国有建筑企业经理以改制为名义, 将国有资产进行重组成立新的建筑公司, 并将这些新成立的建筑公司的控制权交给自身或其亲属, 在进行国有企业经营时, 将一些利益交给亲属处理, 这样就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给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 在这样的发展情况下, 许多国有资产就变成了私有资产。同时还存在着一些国有建筑企业的经理不顾企业经营, 只顾自己的私欲, 大肆贪污, 使人们受到了严重损害, 这些行为都会使国有建筑经济受到严重损害。

(二) 民营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

民营建筑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观念以及市场环境两个方面。许多民营建筑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切实有效的切实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国情, 不能够准确理解与把握私营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把自身看作是建筑经济的异体, 相互打击。同时随着民营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 一些民营建筑经济体出现了浮噪及自大的倾向, 在施工的过程中难以有效保证工程质量, 这都会影响民营建筑经济的发展。此外, 缺乏有效的外部政策环境及没有较好的公平竞争机会, 都会严重制约民营建筑经济的发展。

四、提升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一) 加强认识, 加大对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

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私营建筑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在新的发展时期, 要想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平衡可持续发展, 必须要促进私营建筑经济与国有建筑经济共同发展, 使其能够更好的参与竞争, 让更多的国有建筑经济体转化为私营建筑经济, 使建筑经济的发展更为稳定持续。

(二)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严格监督管理

要不断的通过创新, 使更多的建筑经济体通过合并、兼并、股份制等形式, 使产权能够更加清晰, 规模不断壮大,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将小企业转变为大企业, 更好的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要加强对建筑经济的监管力度, 使一些违法的企业无法藏身, 建筑经济企业也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监管, 通过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管相结合的形式, 真正使监管达到目标。同时, 要不断的完善建筑经济的发展环境, 通过制定一系列措施, 使私营建筑经济企业能够更好的参与竞争中去, 有效保护其权益。改变以往的观点, 消除对私有建筑经济的歧视, 为私营建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与社会环境。要不断的加强质量监管, 有效提高工程质量, 真正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莉.私营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思考[J].中国住宅设施.2011, (06) [1]李莉.私营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思考[J].中国住宅设施.2011, (06)

[2]张淑芳.关于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J].企业导报.2011, (11) [2]张淑芳.关于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J].企业导报.2011, (11)

产业经济学提纲 篇3

导论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了解)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

2.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政策理论。第二篇

产业组织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及其发展

1.产业组织:通常是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动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对产业组织的研究主要 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2.马歇尔冲突的矛盾(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的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止竞争机制在资源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竞争。3.SCP分析框架

哈弗学派“三分法”: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在哈弗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其基本分析程序时按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市场绩效

市场组织政策展开的。在这里,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是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别化程度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市场行为: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市场绩效:指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

产业组织政策:指为了促进资源在产业内企业间的合理配置以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制定的用以引导和干预市场结构和企业市场行为的政策。4.结构主义者

SCP分析框架所依据的微观经济理论是马歇尔以来的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将完全竞争和垄断两种市场结构作为两极,将现实的市场置于其中进行分析。因而这一分析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目的增加,市场就接近完全竞争状况,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信奉哈弗学派的也也通常被称为结构主义者。5.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哈弗学派认为,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这就是集中度—利润率假说。6.政策取向

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首先应该着眼于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

7.芝加哥学派与哈弗学派观点上的区别

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信奉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产业活动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理论及公共政策问题仍然应该通过价格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力图重新把价格理论中完全竞争和垄断这两个传统概念作为剖析产业组织问题的基本概念,从而与哈弗学派在产业分析过程中更重视价格理论难以解释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用产品差别和进入壁垒等的概念来加以说明的做法,在方法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8.芝加哥学派的观点

(1)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这种高集中度产生的高利润会因为新企业的大量进入而消失。(2)如果一个企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率,这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并不是哈弗学派所认为的产业中存在着垄断势力),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高度集中,只要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规制就没有必要。芝加哥学派特别注重判断集中及定价结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是看是否损害了竞争(效率主义者)。

(3)芝加哥学派认为市场绩效或市场行为决定了市场结构,技术和进入自由者两个因素决定市场结构。(4)施蒂格勒把进入壁垒定义为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市场中的现存企业不需要负担的成本,即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担成本,因此,在芝加哥学派看来,除了政府进入规制以外,真正地进入壁垒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

(5)坚信只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才是提高企业活动效率,保证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9.政策取向

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实施和政府规制政策,除个别部门,反对政府以各种形式对市场结构进行干预,反对哈弗学派所主张的对长期存在的过度集中的大企业采取分割政策。10.可竞争市场理论

该理论认为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哈弗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须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它可以是寡头市场,甚至是垄断市场,但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竞争的压力就会迫使任何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包括自然垄断在内的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效率并存的。

可竞争市场理论是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和沉没成本等概念的分析为中心,来推导可持续的有效率的产业组织的基本态势及其内生的形成过程。11.新奥地利学派(了解)

新奥地利学派注重个人行为的逻辑分析,在理解市场时着重过程分析,而不是新古典主义的均衡分析,其研究目标是从个人效用和行为到价格的非线性因果传递,而不是为人熟知的新古典主义数学函数的相互决定,与哈弗学派,芝加哥学派在理论基础理论上的区别构成了新奥地利学派的最主要特征。最有效的促进竞争的政策首先应该是废除那些过时的规制政策和不必要的行政垄断,实行自由放任政策。12.新制度学派(了解)

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提出了交易成本和产权的概念,制度创新的理论,在解决公共物品和外部性问题上取得了客观的成就,并以科斯定理的形式进行了总结,称为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则将研究重点深入到企业内部,从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的变异及其对市场运作绩效的影响。第三章 市场结构

1.产业集中度(了解):也叫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表示。2.集中度的衡量指标(了解)

度量市场结构的基本途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1)直接度量市场结构:主要是市场集中度指标,(2)通过考察企业行为方式来判断市场结构:主要是企业的市场支配力量,(3)从经济绩效入手来考察市场结构:主要市场效果。3.基于市场集中的度量指标

(1)行业集中度是最常用最简单的绝对集中度的衡量指标。它是指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X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该式的含义为某行业中最大n家企业的有关数值的行业比重。通常n=4或n=8。贝恩是最早使用产业集中度中度指标对产业的的垄断和竞争程度进行分类研究的学者。行业集中度综合反映了企业数量和规模这两个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方面。(2)集中度曲线

集中度曲线是市场情况更加直观的表述。集中度曲线越短越陡,市场集中度越高,但如果两条曲线相交就难以判断哪条曲线集中程度更高。

(3)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是用于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积百分比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曲线越偏离对角线凸向右下角,就表明企业规模分布得不均匀度越大,即市场集中度越高。

基尼系数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之比。

基尼系数在0~1之间变动,当基尼系数为0时,表示洛伦兹曲线与均等分布线重合,即所有企业规模完全相等,当基尼系数趋向于1时,表示企业的规模 分布越来越不均等。

(4)赫芬达尔(H)指数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H指数将等于0。在完全垄断的条件下,H指数将等于1。H指数同时反映了企业数目和相对规模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因而其作用很大。将H指数转变为N指数,即N=1/H。N是一种当量值,它等于规模相等的企业数目,而正是这些企业产生了H指数的直观值。N的值的实际意义是表示市场份额的大小。

(5)熵(E)指数

熵指数,简称E指数,它具有平均信息量的含义。

E指数与H指数存在某些共同点:二者均属综合指数,即反映市场中所有企业的情况;二者均为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4.基于市场绩效的量度指标

(1)勒纳指数

勒纳指数度量的是价格和边际成本的偏离率,一般来讲0<=L<1。如果垄断力量强时,L值就大些,反之就小些。在完全竞争时,L=0。但是却无法反映企业为谋取或巩固垄断地位而采取的限制性定价和掠夺性定价行为。常常使用平均成本代替边际成本。

(2)贝恩指数

贝恩指数的理论依据,市场中若持续存在超额利润或经济利润,一般来说市场存在垄断因素,超额利润率越高,则垄断性就越强。

贝恩指数实际是计算一种超额利润率。一般来讲0<=B<1。贝恩指数在0~1之间变动,而且数值越大表明垄断势力越大。这个指数本质上是根据绩效来计量厂商的垄断势力,它计量的是厂商获取超额利润(P-AC)的程度。5.产品差异化:是由于顾客或用户对企业产品的质量或品牌信誉的忠诚程度不同的形成的产品之间的差异。产品差异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真实的或客观的产品差异;另一类为主观的产品差异。产品差异化策略:是指企业在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是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6.产品差异的基本度量方法

(1)广告密度

广告密度=产品广告费用的绝对金额/产品销售额

(2)

需求的交叉弹性

需求的交叉弹性也是反映产品差异的指标,弹性大说明替代性大,即差异不大;弹性小说明替代性小,即差异大。

7.实现产品差异化的方法主要有:产品主体差异化,品牌差异化,价格差异化,渠道差异化,促销差异化和服务差异化。

8.产品差异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产品差异化可产生两种效应:一是移动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从而在同意价格条件下增加销售额;二是改变需求曲线斜率,从而能够适当提高价格又不过多失去客户。产品差异化能够增大卖方的市场竞争力。

9.规模经济:是在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10.反映经济规模的指标(了解)

(1)函数系数FC,函数系数定义为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比率。

即FC=AC/MC,FC>1,存在规模经济;FC=1,规模收益不变;FC<1,规模不经济。

(2)成本弹性。定义:产量变化百分之一会引起成本变化百分之几。P=MC/AC。P<1,存在规模经济;p=1,规模收益不变;p>1,规模不经济。

11.规模经济的种类

规模经济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产品规模经济,工厂规模经济,企业规模经济和行业规模经济。

(1)产品规模经济。当厂商生产单一产品时,随着生产能力与产量增加时,产品每单位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下降时所带来的效益,称为规模经济。最低经济规模(MES),一般来讲,产品的产量水平都应该在MES之上。

(2)工厂规模经济或范围规模经济。一般所说的规模经济大都是指工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又称联合生产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的生产或经销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生产的经济。X非效率,是指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工厂规模经济的来源—技术水平,要素组合比例,专业化分工,管理效率,物理规律导致的费用节省,外部成本,学习曲线的影响。这种规模经济主要是因为大批量的生产能够采用更先进的工艺,更大型,更专业化的设备,实现标准化专业化和简单化作业,从而减少单位产品的设备投资,大量节约原材料和能源。

(3)企业规模经济或多厂规模经济。企业规模经济是指生产同样产品的若干生产线(或工厂),即实现横向一体化;或出于生产工艺的不同阶段的工厂联合在一个经济体内,即实现纵向一体化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

(4)行业规模经济。当某个行业产量扩张时,如果能使行业内的企业提高专业化程度,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这就产生了外部规模经济。如果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向下倾斜,该行业就是一个规模收益递增(或成本递减的)的行业。

12.企业数目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企业的总成本函数:C=F+cq

市场的需求曲线:p=a-bQ(a-c)/b是一个特殊的产量值,它是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是,按市场需求曲线确定的需求量。将其定义为S。

所以q+Q=(a-c)/b=S

q=c+S/(1+n)所以

p=c+bS/(1+n)当n很大时,价格就接近于成本。由此可见,固定成本越大,平局成本越大,即固定成本越大,规模经济越显著。13.固定成本规模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长期利润为零时,14.最低经济规模(MES)是指一家企业的最小最优规模经济,也就是长期平均成本时的最小产出。15.(了解)规模比重系数,或者叫规模障碍系数:最低经济规模与市场总规模的比重。

d=MES/S

d<0.05,进入障碍较低;d在0.05和0.1之间时,进入障碍中等;d>0.1时,进入障碍较高。规模比重系数高的行业,一般集中程度也高。

16.进入壁垒:是指当某一行业的在位厂商赚取超额利润时,能够阻止新厂商进入的那些因素。进入壁垒可分为三大类:结构性壁垒,行为性壁垒和法律性壁垒。

(1)结构性进入壁垒,即进入某一特定产业时遇到的经济壁垒以及克服这些壁垒所导致的成本的提高,包括绝对成本优势壁垒,规模经济优势壁垒,必要资本量壁垒,产品差异壁垒。

(2)行为性进入壁垒大多是原有企业为阻止新企业进入而采取的相应策略行为,主要包括限制进入行为和驱逐对手行为。

(3)法律性进入壁垒。政府为了克服市场失效在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法律或政策手段,也会在客观上形成进入壁垒。例如各级政府实行的许可证制度,特许经营,专利制度。

17.退出壁垒:是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市场时所遇到的阻碍。

沉没成本:当某一产业的在位厂商不能赚取正常利润率(即亏损时)决定推出时所负担的成本,或者说是已经 投资还没有收回的那一部分投资在退出时依然还不能收回。即沉没成本。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

第一,沉没成本大小。一般情况下,沉没成本越大,退出障碍也就越大。

第二,职工解雇难度大小。当企业退出时,职工解雇费用越大,退出壁垒也就越大。

第三,联合生产问题。由于联合生产的原因,即使某种或某些产品的市场严重萎缩,企业作为整体也难以轻易退出。

第四,法律或政策上的限制。政府的干预、法律法规等也能构成退出壁垒。第四章 市场行为

1.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其行为的行为。

市场竞争行为包括:(1)定价行为。短期定价行为主要包括古诺模型、双需求曲线模型、垄断竞争模型、折曲的需求曲线模型、取脂定价、成本加成和目标利润定价、价格领导定价模式等几种定价模式。长期定价行为主要包括掠夺性定价,又称驱逐对手定价;限制性定价,包括短期限制性定价和动态限制性定价几种模型。(2)广告行为(3)兼并行为。企业兼并有三种类型:横向兼并、纵向兼并和混合兼并。

市场协调行为主要是指串谋与纵向贸易限制。2.短期定价行为

(1)古诺模型:每个寡头垄断厂商的均衡产量为:OQ/(m+1);行业的均衡总产量为m/(m+1)*OQ。(2)双需求曲线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小企业倾向于降价,大企业倾向于提价。

(3)垄断竞争模型:伯特兰德悖论,即使只有两个厂商,在均衡情况下,价格也等于边际成本,厂商利润为零,与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一样。

引入产品的差异性,产品有差异,替代性不是无限的,此时消费者对不同厂商的商品有不同的偏好,在存在产品差异的情况下,均衡价格不会等于边际成本。

(4)折曲的需求曲线模型:当跟随需求曲线弹性较小时,寡头垄断企业是不会降价的。除非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即使在成本有较大变化的时候,寡头垄断企业一般也不会变动价格。(5)成本加成和目标利润定价:

价格=单位成本+单位成本*成本利润率

(6)取脂定价法:又称高价法,即将产品的价格定的较高,尽可能在产品生命初期,在竞争者研制出相似的产品以前,尽快地收回投资,并且取得相当的利润。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再逐步降低价格使新产品进入弹性大的市场。一般而言,对于全新产品、受专利保护的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的产品、流行产品、未来市场形式难以测定的产品等,可以采用取脂定价策略。

3.长期定价行为

(1)掠夺性定价:又称驱逐对手定价,是某企业为了把竞争对手挤出市场和击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主要是低于成本)的策略行为。

特征:一是掠夺性定价中出现的价格下降,一般是暂时性的;二是在掠夺性定价中企业发动暂时性降价,实质目的是缩减供给量,而不是扩大需求量。三是一般情况下,采用掠夺性定价策略都是市场上势力雄厚的大企业,只有这样才具备长期忍受低价造成亏损的能力。

后果和影响:掠夺性定价行为一般发生在大企业和大企业之间,大企业采用这种策略的目的主要在于驱逐或消灭现有的竞争对手或是教训不合作的竞争对手,同时也向意欲进入市场的新企业发出了警告。

(2)限制进入定价行为

限制进入定价:是指现有企业通过制定低于诱发进入的价格来防范进入,这一价格水平使潜在进入者认识到进入市场后,预期获得回报将与克服进入障碍以及遭到报复所付出的代价正好相抵,从而放弃进入。

限制性定价与掠夺性定价联系与区别:企业采用限制性定价,直接目的是阻止新企业进入市场,但实质上这是一种牺牲部分短期利润以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因此同掠夺性定价一样,都是企业长期定价的策略性行为。所不同的是采用限制性定价的企业短期内仍有利润,而采用掠夺性定价的企业在短期内处于亏损状态。

(了解)动态限制性定价:具体做法是市场主导产业是先定一个高价,然后随着新企业进入逐渐降低价格。

(3)价格歧视行为

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同一产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的定价行为。

一级价格歧视:是根据消费者的最大支付意愿,对每单位产品索要不同的价格,以剥削消费者的全部剩余。

二级价格歧视:是厂商根据产品的不同购买数量设定不同的价格,分批定价销售,部分地剥夺消费者剩余。

三级价格歧视:它是根据不同消费群体对价格敏感程度的差异,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或产品的不同市场进行差异定价,以期在不同消费需求弹性的市场上求得利润之和最大。

4.企业兼并: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5.兼并的动机

主兼企业的动机:(1)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2)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3)降低市场进入壁垒;(4)通过混合兼并,实现多元化经营,减少企业单一经营风险;(5)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威望;(6)提高在本行业中的名次,引起股价大涨。被兼并企业的动机:(1)减少资产经营风险;(2)避免破产;(3)回收资本;(4)被恶意接管。6.横向兼并:是指对生产、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进行的兼并,它一般发生在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及销售渠道相同或相近的同一行业内。

纵向兼并:是指对生产技术、工艺、流程或经营方式上有前后关联的企业进行的兼并,发生在生产、销售的连续过程中互为购买者和销售者的企业之间,企业意在用内部的交易来代替市场交易去实现其经济目的。混合兼并:(复合兼并)指分属不同产业,生产工艺上没有关联关系,产品也完全不同的企业之间的兼并。

7.(了解)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横向兼并、纵向兼并、混合兼并的利与弊 8.广告行为:

9.研发:是指为了进行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是人们不断探索、发现和应用新知识的连续过程。

合作研发有助于改善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原因:(1)通过合作研发,能够实现研发的规模经济型;(2)合作研发能有效分散研发过程中的风险;(3)通过数个企业分别承担不同的研究项目,能够比卖弄研发的重复投资;(4)通过合作研发,能将研发的外部性部分内部化。10.大企业的研发与创新优势:

(1)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和研发活动的不确定性,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为自己的开发项目融资,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留利为研发提供资金。而大企业的利润保证了研发项目投入有充足和稳定的资金来源。

(2)大企业可利用研发具有的专业化和分工的利益,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3)大企业能够将研发的固定费用分摊到各种各样的项目中,通过同时进行多项研究项目来分散研发风险。

(4)大企业可充分利用研发与企业其他活动之间的互补关系,有效利用研发成果。

(5)大企业在过程创新上具有优势,能够降低平均生产成本的新生产工艺,在大规模生产过程中节约更多的成本。

大企业的研发与创新劣势:(1)研发过程需要管理,随着企业和研发规模扩大,管理效率低下,在研发项目之间的资源分配及创新节目的选择等方面,由于大企业的决策过程复杂而耗时,造成大企业的研发效率不高。

(2)大企业,尤其是在该产业中拥有很大市场权利的企业,由于它们有较好的技术基础,现有产品在市场上占有垄断地位,因而缺乏竞争压力和技术创新动力,大企业为了保护其现有投资的价值,通常会推迟引入新工艺或推广新产品。

11.中小企业的研发和创新优势:

(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以及对垄断利润的预期,使中小企业有充分的激励和动力来进行研发和创新活动。

(2)中小企业能及时适应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善于捕捉市场机会。

(3)中小企业组织机构较为简单,管理层次小,企业内部成员之间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较为融洽,能够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损失,组织效率高,决策更加有效。

中小企业在研发和创新上的劣势:受自身资源条件的限制,不具有研发的规模经济性,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差等。

12.市场结构与研发和创新

13.串谋:是有关企业串通一气,协调行为,以求获得最大利润,因而它对市场结构及经济绩效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卡特尔:是在寡头垄断市场上企业通过明确的、公开的协议而形成的联合体(联盟)。串谋的动因:花费少,利润高。14.决定串谋是否成功的各种结构因素

(1)卖主的数量与规模分布。(2)产品同质。

(3)订货的批量与频率。(4)销售方式与信息流动。(5)行动成熟情况。(6)成本结构。

15.(了解)纵向贸易限制:

(1)搭配销售:借鸡生蛋,价格歧视,质量控制,效率收益,逃避价格管制,欺骗卡特尔成员,制造进入壁垒。

(2)独家交易:专买合同,特许协议。(3)限定销售区域(4)维持转售价格:便于串谋,形象与服务。

第五章

市场绩效

1.市场绩效:是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产量费用、利润、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的状态。

2.经济绩效目标:效率目标、平等目标、稳定目标、进步目标。3.市场绩效的评价内容:

(1)产业资源配置效率(2)产业技术进步

(3)X非效率:是指在垄断企业的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非效率状态。(代理成本的增加、激励成本增加、管理成本增加)

4.绩效指标:

(1)勒纳指数:它本身是一种反映市场绩效的指标。对于一个完全竞争的企业来说,指数数值为零,因为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勒纳指数正好是需求弹性的倒数。

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说明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依赖性越大,即企业的垄断性越强,勒纳指数L则越大,从而说明该行业的经济绩效越糟。反之,说明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依赖性不大,即企业的垄断性较弱,勒纳指数L则越小,从而说明该行业的经济绩效越好。

(2)利润率指标:利润率是利润额与同期所用资本或资产的比率。

(3)生产率指标

生产率:可简单地定义为某一产业(产量、利润、销售额)指标与相应的一种或多种要素投入量指标的比率。按计算中所包含的要素范围可以分为按一种要素结算的生产量(如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某一种要素的生产率=产量/该种要素投入量

劳动生产率=产量/劳动力人数;资本生产率=产量/资本投入量 全要素生产率=产量/((4)技术进步率:是衡量市场绩效的重要指标,反映的是技术进步对产业产值的贡献率。

技术进步贡献率是直接反应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综合指标,它可以反应技术进步的地位和作用。劳动资金产出率是将劳动生产率和资金产出率加以组合,用来反应技术进步水平高低的一项综合指标。

(5)托宾q值:是衡量市场资源配置的一个指标,指一家企业的资产的市场价值与这家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的比率。

若q>1,即企业的市场价值大于其重置成本,意味着该企业在市场中能获得超额利润;q值越大,该企业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就越大,市场绩效就越低。

5.结构、行为、绩效关系

从短期考察,可以把市场结构看成是既定的要素,作为企业市场行为的外部环境,市场结构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产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而这种辩护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时双向的因果关系。

6.非竞争的市场结构对就业和通货膨胀的直接影响

(1)对就业的直接影响:在非完全竞争的市场中,由于价格刚性的存在,导致了需求减少时,会减少更多的就业。

(2)对通货膨胀的直接影响:对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价格的刚性,导致通货膨胀延缓;对于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导致工资和价格的螺旋,一般来讲,垄断会加大价格和工资向下的刚性,导致向上的伸缩性,由此可以出现通货膨胀棘轮效应,导致通胀的持续。

(3)价格刚性对投资的影响:在垄断的市场条件下,规模经营的企业有助于形成合理的投资计划。当然,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也会从反面影响投资的稳定性。

(4)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庇古效应,价格刚性是庇古效应减弱,价格下降,实际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总产出增加;通过收入分配效应是总消费减少,垄断行业利润下降慢,利润收入下降幅度小,而利润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低;通过对产量和就业的再分配影响消费;通过预期影响消费,衰退初期价格刚性有助于减慢消费的下降,价格预期下降将减少当期消费。

第三篇

产业结构

第七章 产业关联(重点是投入产出表的掌握)

1.产业关联: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通过产品供需而形成的相互关联,互为存在前提条件的内在联系。2.产业关联方式:是指产业部门间发生关联的基础或者依托,以及企业间相互依托的不同类型。前相关联和后向关联;单项关联和环向关联;直接关联与间接关联。

3.投入产出表又称里昂惕夫表、产业联系表或部门联系平衡表。反应国民经济各部门间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平衡表。

4.实物性投入产出表:是以产品的标准单位或自然单位计量的,用于显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主要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即这些主要产品的生产、使用情况,以及它们之间在生产消耗上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

5.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记录了全部用货币计量的中间产品价值、最终产品价值、毛附加价值以及总产值。6.里昂惕夫矩阵的经济含义:矩阵中的纵列表明每种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每一列都说明某产业为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要投入各相应产业的产品数量;负号表示投入,正好表示产出,对角线上各元素则是各产业的产品扣除自身消耗后的净产出。

第八章

产业结构理论及优化(重点产业结构调整)

1.产业结构: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

2.(了解)产业结构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度分类法和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3.(了解)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1)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人口因素,技术进步,资金供应状况,商品供应状况,环境因素。

(2)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消费需求(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个人消费结构,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资需求。

(3)国际贸易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4)国际投资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5)其他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4.主导产业:又称带头产业或领衔产业,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所依托的重点产业,这些产业在此发展阶段形成国民经济的龙头,并在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对整个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具有强烈的向前拉动或向后推动作用的产业部门。

5.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个产业协调发展、产业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地说产业结构优化就是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不断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相适应的状态。

产业结构合理化:实质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主要依据产业技术经济关联的客观比例关系,遵循在生产过程比例性需求,促进国民经济个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个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产业结构高度化:实质产业结构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向更高一级演进的过程。

7.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衡量标准:附加值衡量法,加工度衡量法,技术集约度衡量法,知识化程度衡量法,第三次产业比重衡量法。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衡量标志:(1)标准结构方法:是将一国的产业结构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产业结构的平均高度进行比较,以确定本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2)相似性系数法:相似性系数法是以某一参照国的产业结构标准,通过相似性系数的计算,将本国的产业结构与参照国产业结构进行比较,以确定本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的一种方法。

8.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机制:产业结构高度化是通过产业间的优势地位的更迭来实现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是各个产业变动的综合结构。它是以单个产业部门的变动为基础的,因为只有单个产业部门的变动才会引起并导致各个产业结构的变化。通过主导产业的选择和替代来实现。9.(了解)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动因:供给,需求,环境。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直接动因分析:创新导致了技术进步,创新带来新的市场需求。

第八章 产业政策与政府规制 第十章

产业政策

1.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为了实现其全局和长远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干预产业活动的各种政策的总称。

2.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了解)

(1)市场失灵论:该理论认为,产业政策的兴起和存续是弥补市场缺陷、完善资源配置的需要。由于垄断、公共产品、经济活动外部性、信息不完全等市场失灵领域的存在,仅仅依靠市场机制不可能实现产业资源的最优配置。于是,运用产业政策这一非市场调节手段、发挥政府经济职能去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便成为必要。

(2)赶超战略论:该理论强调产业政策是政府在市场机制基础上更有效地实施赶超战略的需要。该理论认为,由于后发优势的存在,发展中国家完全可能通过制定和推行合理的产业政策,来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缩短追赶先进国家所需的时间。

(3)结构转换轮:该理论认为,现代经济增长在本质上是一个结构问题,是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从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转变的过程,结构转换是一个重要的利益再分配过程,需要有政府的产业政策干预,才能适时顺利完成。

(4)国际竞争论:该理论强调产业政策是当今世界各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在此背景下,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各国政府都迫切需要以产业政策为基本工具,增强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3.产业政策的作用

(1)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

(3)保护和促进民族工业、新兴工业的发展,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实现超常规发展。

(5)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趋利避害,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4.产业政策的局限性(了解)

(1)产业政策的作用不是万能的

(2)产业政策对绝大多数产业的发展来说,都首先是一种外部变量(3)产业政策的实施是需要一定的成本和代价的

(4)产业政策作为政府干预行为,也存在失败的可能

5.产业政策手段:间接诱导手段,直接干预手段,法律法规。第十一章

产业政策类型

1.产业组织政策:是指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政策。

产业政策的一般目标是促进市场的有效竞争,以提高产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

2.产业组织政策的手段:控制市场结构,控制市场行为,直接改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

3.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依据本国的国情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为了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制定的产业政策。

4.产业结构政策主要包括:战略产业扶植政策、衰退产业调整政策、幼稚产业保护政策以及主导产业选择政策等。5.(了解)产业布局政策:一般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产业空间分布和组合合理化而制定的政策。

总体目标是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

产业布局的目标可分为两个,即效率目标和公平目标。第十二章

政府规制

1.政府规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实现某些社会经济目标而对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作出的各种直接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限制、约束、规范以及由此引出的政府为督促经济主体行为符合这些限制、约束、规范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2.政府规制的类别包括直接规制和间接规制

直接规制包括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社会性规制包括外部不经济规制和内部不经济规制。

3.政府规制的目标:经济性规制的主要目标是为了防止发生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确保使用者的公平利用,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通常认为需达到以下具体目标:(1)抑制企业制定垄断价格,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2)防止破坏性竞争,保证社会生产效率和供应稳定。(3)制约垄断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4)降低信息不对称给消费者可能带来的损失。

社会性规制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们的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规制的直接目标:(1)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2)保护合理竞争,提高市场交易质量。

(3)保护劣势信息方权益,提高社会安全度和健康水平。(4)保护消费者利益,提高正外部性的社会效应。

经济社会发展发言提纲 篇4

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街按照年初制定的总体工作思路,发扬“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精神,一门心思谋发展、一丝不苟抓管理、一腔热情系群众,经济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

1、经济指标持续增长。1-6月,街道完成财政总收入约800万元,同比增长13.6%。

2、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上半年,我们充分发挥主动性,选准招商定位,依托工业园区,经过多方洽谈,已有6个项目意向投资,其中在谈项目4个,申报立项项目1个,协议项目1个,合计投资金额3.25亿元。

3、重点工程保障有力。对市区重点工程,街道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工作组深入一线做好保障工作。目前工业园区征迁工作已全部完成;滨江东路延伸线和琴湖大道征迁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已完成了土地丈量、房屋评估等工作;铜九铁路新华路口扩建工程进入尾声。

4、村级经济持续发展。一是各种养殖初具规模。1-6月份,累计养猪3000多头,家禽9000多只。二是城郊型种植业蓬勃发展。三是楼院经济发展初显成效。目前,姬公庵工贸大楼已出租给鑫诚制衣,年增收入5万元;金鸡坡村工业楼院年增收入18万元;大王庙村利用工业园旁的边角地带兴建工业厂房1000平方,并产生了经济效益。

5、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2007年我街道共确定1个省级 1

示范点——大王庙村,4个市区共建点——游岭村、大塘村、姬公庵村、曹家山村,目前启动资金已基本到位。各村的 “三清六改工程” 已全面启动。

6、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一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巩固完善。目前街道共有243户604人享有最低生活保障,并办理了城乡医疗救助证,对常补和非常补对象家庭每人每年分别发放120元和60元的门诊药品救助。对10087户进行城镇医疗保险摸底调查。积极做好经济适用房申购工作,通过宣传、初审、调查摸底,第一批经济适用房有90户符合申购条件,通过摇号有17户中签,中签率达到20%,目前第二批摇号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对辖区近4万多人进行卫生服务券发放摸底,对符合条件的9700人发放服务券。二是科教文卫工作已按上级要求全面开展。三是平安创建成绩明显,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共受理矛盾纠纷10起,调处率100%,调处成功率100%。严格控制乱搭乱建违章行为,先后对8处违章建筑进行了强制拆除。四是精心组织,全力抓好计生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1-6月份,全街计划生育率99.39%,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00:110以内,环孕检率达98%以上,综合节育率达93.4%,流动人口摸底排查登记932人,持验证率达95%以上。六是扎实做好防汛工作。针对上半年防汛的严峻形势,及时调整了指挥所成员,完善了防台、防涝和防汛等工作预案,成立了抢险、突击、卫生防疫、救灾安置等应急分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观上半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队伍建设还相对较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街道底子薄、人手少、经验不足,与发展的形势还不适应,需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2、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一是农民的土地越来越少,农民经济来源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二是因城区规划限制,楼院经济的发展过于缓慢;三是区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招商引资难度加大。

3、重点工程保障任务艰巨,违章建筑管控难度增加。由于房价不断攀升,拆迁补偿款上升幅度落后于房价涨幅,造成在重点工程拆迁中工作阻力比较大;农民危房改造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导致违章建筑不断露头。

4、矛盾纠纷调处难度进一步加大。由于街道周边一些大型企业依然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邻边的老百姓与企业的纠纷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5、社会公共事业设施不够完善。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们坚决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慢进是退的危机感、执政为民的使命感,以创为先,以干为要,攻坚克难,争先进位,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1、明确目标,区分责任,严密组织,想方设法寻求工作新突破。

一是强化目标分解,完善激励机制。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个人,领导人人有责任、干部个个有任务,街道上下把经济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

二是制定详细的考评奖惩制度,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年终考核、干部的使用挂钩,以此增强干部的责任心,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帮助干

部解决后顾之忧,使干部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街道重点工作之中。三是加大工作研究力度,围绕中心任务展开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将工作中心向一线前移,积极寻找突破瓶颈的有效方法,提高工作人员破解难题的能力。

2、增强信心,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全力促进街道经济的发展。

一是立足目标任务,加强领导,提高效率,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实行每周经济例会制度,采取以会代训、经验交流形式提高科室人员工作能力,做到工作周计划,业绩周通报,奖励与批评并举,激发科室人员潜能,达到人尽其能、共挑重担的目的。二是不断扩大信息来源渠道,对有价值的信息,做到及时研究、主动出击。

三是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努力建设好辖区内的三个农贸市场。

四是加大对产业经济的培养,在发展楼宇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常态经济向特色经济的转变,着力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壮大行业协会组织,并加强个体企业、房屋出租等零散税收的征管。

3、振奋精神,提高效率,大胆工作,确保各项重点工程按时序推进。

我们在市区重点工程的保障上,继续做好拆迁工作,组织拆迁干部深入现场做好宣传工作,与村干部一起深入被拆家庭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加快拆迁进度,保障各项重点工程按时序推进。

4、突出重点,提高标准,严格管理,打造金鸡坡街道新形象

一是进一步转化提升社区党建“三三四”模式成果,着力实

施“升星创优”工程;创建和谐平安社区。

二是积极探索“市场化”城市管理运作模式;强化责任,加强环卫基础工作,积极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健全市容环卫考核评比制度;加大对违章建筑的管控力度。

三是继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农村困难群众生活医疗保障制度;认真做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相关工作。

四是全面完成区下达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任务;积极调处好因征迁等工作而引起的矛盾纠纷,努力实现辖区矛盾纠纷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100%;做好信访、维稳信息督查、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努力创建平安街道。

五是做好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打造好1个省级示范点,4个市区共建示范点。

六是确保辖区计划生育率98%以上,社会抚养费征收率达到60%以上;联合区法院和计生委,进一步加大处置力度,坚决遏制超生现象;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七是加强对违章建筑的管控力度。

金鸡坡街道办事处

10级《经济政治》复习提纲 篇5

《经济政治》课程复习提纲

2010级各专业第三学期用

一、课程性质

“经济政治”是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体系是开放的,其特点是内容与实践的关联性比较紧密,课程知识更新比较快,课程内容随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该课程在知识结构上分为两个部分,即政治概论部分和经济概论部分。

二、复习资料

《经济政治简明教程》,齐茵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书号:ISBN978-7-5345-7850-2。本书作为教材,同时也作为本门课程的考核复习资料,每一章节之后都配有题量、难易适中的【能力训练】,并在书后附有参考答案,供同学们巩固知识和复习。

三、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间

期末考试,由省校命题,全省统一时间开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由班级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平时作业情况评定)。

四、题型类型及分值比例

1、单项选择题:40%

2、多项选择题:30%

3、材料分析题30%

五、具体复习要求

1.本学期的教学和考核内容是前六章(政治概论部分)。

2.由于本门课程是开卷考试,考试内容的90%来自于教材的【能力训练】,而我们的【能力训练】也是附有参考答案的,所以,不宜再以具体章节知识点掌握程度列举的方式细化考核范围。请个任课教师认真组织同学们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3.材料分析题三分之二的分值也是来自于【能力训练】的,另有一题的答案要点选自教材内容,请同学们结合实践积极思考,冷静作答。

责任教师:齐茵

联系方式:***

第三、四单元学习提纲 篇6

课题一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二、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1. 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分子不会变成其他分子。 (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 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会变成其他分子。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时, 过氧化氢分子分解, 生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 故为化学变化)

2.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可以再分, 而原子不能再分。

3.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 分子裂变成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 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构成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 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 (质子数) 决定。

2.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

在原子中,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 电性相反, 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核外电子的排布

在含有很多电子的原子里, 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 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 就像分了层一样。这样的运动, 我们称为分层运动或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 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 最多的有7层。

规律: (1)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第一层排满才能排第二层, 第二层排满才能排第三层。

(2) 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n为层序数, 第一层n=1, 第二层n=2) 。

(3)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第一层为最外层时, 不超过2个) 。

4. 原子结构示意图:一个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5. 元素的种类:

(1)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是不稳定结构) , 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而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 形成稳定结构。这种性质叫做金属性。

(2)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 (是不稳定结构) , 在化学变化中易获得电子, 而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这种性质叫做非金属性。

(3)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 (He为2个) , 为相对稳定结构。

6. 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 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 非金属元素原子得到电子, 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 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互相吸引, 结合形成稳定的、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7. 离子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 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是8 (氢是0)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 离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回原子。

8. 离子符号:

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在原子团或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 (数字在前, 符号在后) , 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 1可以不写。如Na+ (钠离子) 、Ca2+ (钙离子) 、H+ (氢离子) 、Cl- (氯离子) 、O2- (氧离子) 、OH- (氢氧根离子) 等。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Mg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2O2-表示2个氧离子。

离子符号只有微观含义, 没有宏观含义。

9. 一定带正电的粒子:质子、原子核、阳离子

一定带负电的粒子:电子、阴离子

不带电的粒子有:中子、原子、分子

1 0. 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1) 原子直接构成物质。如汞、金刚石直接由原子构成。

(2) 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分别失、得电子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阴、阳离子通过相反电荷引力结合形成氯化钠。

(3) 非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各提供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 结合成分子。如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1 1. 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元素就是质子数 (即核电荷数) 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之最

1.地壳中含量 (质量分数) 排在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铝、铁、钙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2.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符号: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是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 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 则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4.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 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果物质由原子构成, 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如果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 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 只具有微观意义。

如:H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2H表示2个氢原子。Cu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铜。

5.描述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1) 宏观组成 (描述物质的组成时用元素叙述)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 微观构成 (描述物质的构成时用分子、原子、离子叙述)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描述分子的构成时用原子叙述) 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6.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共7个周期;每一纵行叫做一个族, 共16个族。

周期的变化规律:从左到右, 原子序数由少变多。除第一周期以外, 每一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 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 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一爱护水资源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 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H2O) , 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 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 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 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

a) 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 使用新技术, 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c) 污水处理之后, 循环利用。

d) “一水多用”, 如使用“中水” (生活污水处理后, 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 洗车、使用淘米水浇花等。

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

a) 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b) 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

c)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 以预防为主, 治理为辅。

课题二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方法

1.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

2.吸附沉降:常用明矾、活性炭对水中的杂质吸附而沉降。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 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对悬浮杂质吸附沉降, 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 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但需要注意的是, 活性炭不能吸附钙、镁化合物, 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活性炭净水器的入水口在净水器的下面, 可以使净水效果更好。

3.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净化程度相对较高, 得到的蒸馏水可以看成是纯净物。

4.杀菌: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药物进行杀菌、消毒。如漂白粉、氯气 (Cl2) 、二氧化氯 (Cl O2) 等。

5.自来水厂净水时, 需要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投药消毒的步骤, 但是没有蒸馏和煮沸的步骤。在净化水的方法中, 只有投药消毒属于化学变化, 其余都属于物理变化。

二、过滤

【实验器材】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

【注意事项】

1.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 (保证过滤效率) 。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否则被过滤的液体会直接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到漏斗下的接受器中, 使滤液浑浊) 。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使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防止滴下的液滴四处迸溅) 。

过滤时先过滤上层清液, 后过滤下层浊液。若先过滤下层浊液, 滤纸上将会残留着大量不溶性杂质, 再过滤上层清液时, 不溶物会阻碍清液的通过, 影响过滤速度。

2.如果两次过滤之后滤液仍然浑浊, 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三、硬水的软化

1.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2. 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

分别取少量的软水和硬水于试管中, 滴加等量的肥皂水, 振荡。有较多泡沫产生的水是软水;泡沫很少, 产生浮渣的水是硬水。

3. 硬水在加热或长久放置时会有水垢生成。

4. 硬水的危害: (1) 用硬水洗涤衣物, 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物, 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

(2) 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 因为锅炉内结垢之后不仅浪费燃料, 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 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 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

(3) 长时间饮用硬水有害健康。

5. 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和蒸馏。注意:

(1) 在烧瓶底部要加几粒沸石 (或碎瓷片) 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

(2) 加热前连接好装置, 使各连接部分严密不透气。

(3) 加热烧瓶时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 以防液体通过导管直接流到试管里。

(4) 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收集到10m L左右蒸馏水时, 停止加热。

课题三水的组成

一、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放出热量, 并有水珠产生。

在点燃氢气前, 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点燃。如果气体较纯, 气体将会安静地燃烧, 并发出“噗”声;如果气体不纯, 会发出尖锐爆鸣声。如果验纯时发现气体不纯, 需要再收集再检验时, 必须对试管进行处理 (用拇指在试管口堵住一会或更换试管) , 以免发生爆炸。检验:点燃纯净的氢气能够安静地燃烧, 并发出“噗”声, 产生淡蓝色火焰;而不纯的氢气在点燃时, 会发出尖锐爆鸣声。

二、水的组成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 Pa时, 水的凝固点是0℃, 沸点是100℃, 4℃时密度最大, 为1g/l。

二、电解水实验

【实验现象】

(1) 通电后, 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 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 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 体积比约为1:2, 质量比约为8:1。

(2)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 气体能够燃烧, 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

(1)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 发生了分解反应, 生成氢气和氧气。

(2)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在反应前后, 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

(3) 化学反应中, 分子可分, 原子不可分。

【注意事项】

(1) 通电时, 必须使用直流电。

(2) 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3) 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三、物质的分类

课题四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学式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 (如H2O) 的意义:

表示一种物质 (宏观意义) ———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一个分子 (微观意义) ———表示1个水分子;

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宏观意义) ———表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粒子构成 (微观意义) ———表示水由水分子构成;

表示某物质的分子由什么粒子构成 (微观意义) ———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化学式的写法: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 首先要弄清以下两点:

(1) 这种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2)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二、化合价

元素化合价是一个原子在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上方标出化合价, “+”、“-”写在前, 数字写在后。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 金属元素显正价, 非金属元素显负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 氢元素通常显+1价。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上一篇:公司采购模式说明下一篇:中华轿车营销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