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心理暗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暗示,区分积极的心理暗示
和消极的心理暗示,以及学会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暗示。
2、能力目标:在了解心理暗示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学难点 】
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学方法】举例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ppt)【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游戏:气球与铅球
正式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首先有请全体同学起立,闭上你们的眼睛,静心,深呼吸。
好,同学们都已经准备好了,现在请将你的双手伸直平放在胸前,并使双手保持在同一高度。我看到同学们都做得很好,现在我将在你的左手腕上系一个氢气球,你的右手腕上系一个铅球。请同学们跟着我的话语在脑海中静静地想象着,左手的氢气球在慢慢膨胀着,变得很轻,越来越轻„„右手上的铅球也在慢慢膨胀着,变得很沉很沉„„(许多学生的左手和右手的高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好,不要动,请同学们睁开双眼,看看自己的手和周围同学的手,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呢?(一高一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个游戏呈现了一个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心理暗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心理暗示的话题。(板书:神奇的心理暗示)那到底什么是心理暗示呢?
(二)新课讲授
案例:纳粹对战俘所做的实验
二战期间,纳粹把战俘捆绑起来,蒙上他的眼睛后,对他说,你要接受的刑罚是缺血死亡,然后假装用匕首在他的手腕上轻轻划了一下,当然,这不可能造成任何伤口。这个犯人的手腕旁边,有一个容器向下‘啪嗒,啪嗒’滴着水。一天过后,这个犯人果然死掉了,解剖他的尸体,竟然是缺血而死。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案例,让学生说出自己认为心理暗示是什么? 1.心理暗示的定义:指人或周围环境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识地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一定的心理或行为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举例:身边的心理暗示 1.一个人如果故意对他人说心情不好,比如他见一个人就说“我心情不好,别碰我”,说得多了,他真的就心情不好了,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
2.你有幸运数字吗?“6是我的幸运数字,我比赛是6号,肯定会赢的”。
3.新买的不太漂亮衣服被人肯定,你觉得你的你的衣服真的变漂亮了。
4、一到考试就紧张着老往厕所跑
5、广告中的暗示: “怕上火,就喝王老吉”
6、成语歇后语中的暗示:望梅止渴、三人成虎、四面楚歌、杯弓蛇影、画饼充饥、疑邻窃斧、草木皆兵、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 „ 2.心理暗示的分类:
根据心理暗示所造成的结果来分:消极的暗示和积极的暗示 消极的心理暗示——触电而死的工人
消极的自我暗示----消极的心态-----消极的结果 积极的心理暗示——罗森塔尔效应
心理学家的暗示----老师的暗示-----我智商超常很优秀----积极的暗示----积极向上、自信勇敢加倍努力------积极的心态-----走向成功 活动:体验暗示
刚才我们对心理暗示有了感性的认识,那接下去呢,我们来真实 的体验一下。
1.在本上写上三个字:我无法,要求每个人至少写出三句“我无法做到的„„我无法实现的„„我无法完成的„„” 2.再反复大声地读给自己、读给周围的同学听。
3.要求每位同学把各自的所有“我无法”三个字划掉,全改成“我一定要”,继续读。
4.请学生自愿谈感受和体会,并把自己的暗示语大声地念出来。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消极的心理暗示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我们的不同的心理感受。消极的暗示导致负面的情绪体验和破坏性的行为,而积极的暗示能产生正面的情绪体验和建设性的行为。但是要使积极暗示产生效果,是需要一定技巧和方法的,接下去我们一起来探讨积极暗示的技巧和方法。
三、积极心理暗示的技巧和方法 小组讨论——探讨方法,快乐实践
以就近原则分组,一起来讨论一下日常学习生活中常用的积极心理暗示有哪些呢?写下讨论结果。
同学们的方法都挺好,下面是老师的一些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1)简洁有力
你给自己制定的暗示语言要简洁有力,不要太长、太啰嗦。例如:我越来越自信!我很健康!我很聪明!我一定成功!而不要说:“我要好好学习,每天抽出2小时学外语,学好外语,可以出国,干一番 事业,挣一笔大钱。”
(2)积极肯定
不要用消极、否定的词语。避免说消极语言,而用积极的语言来代替。
(3)目标可行
你的暗示语要有“可行性”,令你心理不会产生矛盾与抗拒。也就是说,暗示语的选择,要考虑到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是否经过努力可以办到。经过努力办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去暗示。如果你觉得“我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排到班级前20名”是不太可能的话,选择一个你心里认同能够接受的目标,例如:“我争取比期中考试进步10名。”
(4)配合想象
默诵或朗诵自己定下的暗示语时,你要在脑海里清晰地看到自己变成理想中的那个人。要想成功,你就必须在脑海中看到自己成功的模样。
(5)用心投入
暗示自己健康,你要有浑身是劲的感觉。暗示自己成功,你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当你朗诵(或默诵)你的暗示语言时,要把感情灌注进去,否则光嘴里念着是不会有结果的。
(6)不断重复
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第二层,是每日内多次进行。早晨起来后,要先想想自我暗示语。晚上睡觉之前想一下等等。最后一层意思是,每次默念时,最好重复几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重复的态势。当你不想它时,其实它一直在你的潜意识中重复着。
课堂练习——学以致用
1.把你最近想要完成却觉得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或者让你不高兴的事情写下来?
2.同桌之间相互交换写好问题,你觉得怎样暗示会把事情做得最好?写出具体的暗示语言。教师找学生分享,并总结活动。
感悟心知——十二个很准的心理暗示 课堂总结
通过这次课学习,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心理暗示,也了解了生活中有关心理暗示的一些现象,我们也总结出了积极暗示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大家能在自己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加以运用。让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我们更多的成功体验!
八、板书设计
神奇的心理暗示
一、心理暗示的定义
三、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
一、各种心理暗示作用其表现
(一) 自我暗示压力
很多学生平时表现好, 学习成绩不错, 在人生目标与方向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临近高考时, 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产生怀疑, 变得焦虑不安, 心神不定。这时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 服用维生素C, 吃一定量的洋葱、菜花、水果、菠菜等食品。
(二) 比较暗示压力
每年高考前的诊断考试是学习成绩的测验, 但很多学生把成绩看得较重, 部分学生成学绩好, 而自己落后, 迫使心理素质差、稳定性不强的学生产生不安、焦虑压抑的心理。产生学习“高原期”问题, 感觉自己使不上劲。这时家长要学会倾听, 领会学生的意图, 使孩子正确认识高考, 确定合理的目标, 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三) 成绩暗示压力
各个学校在高三诊断阶段, 都有意无意把成绩公布, 然后和几年录取成绩相比, 让学生自己对比, 使很多心理素质差、个性有差异的学生, 偷偷失落, 进而使心理负担加重。特别是教师, 出于对学生的关心及责任, 说“你的潜能还没有发挥出来, 你会做得更好, 考得更高”等鼓励话语, 使学生为挖潜力而焦虑、紧张。比如, 有考生就谈到, 差不多每科教师都找自己谈过话, 让自己放松点, 可作用仍不大。在学校隔三岔五的失眠, 回到家里补觉。
(四) 时间暗示压力
学校、各班都有高考倒计时牌, 很醒目挂在显著位置, 以督促学生更快更好地复习, 结果使部分学生的神经系统紧张、大脑刺激增强, 产生高压状态, 容易导致身体疲劳, 心中产生焦虑不安, 学习效率不高, 继而觉得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复习。
(五) 家庭关注压力
这主要是高考临近, 家长对孩子每天都“嘘寒问暖”忙前忙后, 以学生为中心, 对孩子全方位地照顾, 潜心为孩子服务, 由于家长的关心关爱使孩子心中产生报答的思想, 这种思想诱发产生高考的过程、结果, 促使大脑高度兴奋、神经异常紧张。家长采用转移减压法、运动减压法、环境减压法。科学安排学习、运动, 陪孩子听音乐、聊天、逛商店, 听孩子讲学校的事情等。
(六) 亲友暗示压力
高考接近很多亲友有意无意会打听关心孩子的学习及以后上学的方向, 他们定时或不定时去打听, 去关心学生, 特别是直系亲属, 每天都要打听、关心。结果使学生产生焦虑。这样家长及亲友要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 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和表扬。
(七) 社会暗示压力
社会过分关注高考, “以高考论英雄”“在成败定命运”的社会价值观给学生带来压力。同时高考前紧张的气氛也严重影响孩子的大脑神经。电视、报纸大肆宣传, 满街的巡逻车和警察, 校门人山人海的家长都刺激学生的神经, 加速学生心理的焦虑。这时要调整心态, 做几次深呼吸, 暗自暗示自己“我能行, 我有能力取得好成绩”。考前一个人安静, 不讨论任何有关的问题。
二、缓解心理暗示作用的方法
著名教授王极盛研究高考学生心理多年, 他提出了“强化信心, 优化情绪, 进入状态, 充分发挥”的要诀, 并且介绍了五种方法。
(一) 学会深呼吸
早上或者晚上, 一个人, 很安静的时候, 打开窗户, 坐着或者躺着, 闭上眼睛, 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 要缓慢地吸气, 然后停住几秒, 再慢慢地吐气, 重复多次。
(二) 全身肌肉放松法
肌肉放松训练时, 考生要保持心情轻松, 并舒适地坐在椅子上, 训练最好在遮光且隔音设备较佳的房内进行, 直到感觉到紧张到达极点, 方可完全松弛下来, 让有关部位的肌肉显示出十分无力, 特别要用心体验放松后的一种快乐感。
(三) 按摩内关穴
考生可以攥一下拳头, 攥完拳头之后, 有两根筋, 实际上, 内关穴就在两根筋的中间。考生可以用右手的大拇指顺时针按摩左手的内关穴, 每回36次, 能起到消除疲劳保护心脏, 调节情绪的功能。
(四) 自我宣泄法
心情不快却闷着不说会闷出病来, 首先可以向朋友倾诉, 把心中的苦处能和盘倒给知心人并能得到安慰的人, 心胸自然会像打开了一扇门一样明朗。除此之外, 我们可以向亲人倾诉, 学会把心中的委屈和不快倾诉给他们, 也常会使心境立即由阴转晴。
(五) 积极想象
积极想象技术是分析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技术, 积极想象时你历历在目地魂游太虚, 还可以通过与音乐引导意象的结合, 扩大积极想象的运用领域, 发挥激发意象和促进放松的效果。
三、家长应该注意的问题
心理暗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暗示分自暗示与他暗示两种。自暗示是指自已接受某种观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例如,有的人早晨在上班前或出去办事前照照镜子、整整衣服、理理头发。有的人从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太好看,并且觉得上眼睑浮肿“,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这时马上有不快的感觉,顿疑自已是否得了肾病,继而觉得自己全身无力、腰痛,于是觉得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到医院就医。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自我暗示作用。而有的人则不是这样。当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好,由于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发黑时,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并且暗示自己:到户外活动活动,做做操,练练太极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会好的,于是精神振作起来,高高兴兴去工作了。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身心健康。
他暗示,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别人使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如古代魏国曹操的部队在行军路上,由于天气炎热,士兵都口干舌燥,曹操见此情景,大声对士兵说:”前面有梅林“。士兵一听精神大振,并且立刻口生唾液。这是曹操巧妙地运用了”望梅止渴“的暗示,来鼓舞士气。暗示对人的作用是很大的。它有时也给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例如”假孕“,它是指有的女同志结婚后很想怀孕,由于焦虑而十分害怕月经按时来潮,使怀孕失败。由于这种迫切心情,所以当自已月经过期未来,就觉得自己怀孕了。很快又觉得自己开始厌食,恶心、呕吐,喜吃带刺激性的食物,于是到医院就诊。但经医生检查和化验后,发现并不是怀孕。这是因为想怀孕的强烈愿望及焦虑的心理因素,破坏了人体内分泌功能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影响下丘脑垂体对卵巢功能的调节,使体内的孕激素增高和排卵受到抑制,从而出现暂时闭经的结果。
暗示也能对人体产生积极作用。比如,暗示可以发掘人的记忆潜力。有人作过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在朗读前,主试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这就是一种暗示。对第二组,主试不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是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6%;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1%。这说明权威的暗示对学生的记忆力很有影响。
我是一个这样的人:
我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我将无愧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良苦用心;
我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我不会甘于平庸,碌碌无为,我将通过百倍努力,改变人生,创造辉煌;
我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我决不会言苦言累,头悬梁,锥刺股,将是我学习上永远的榜样;
我是一个惜时如金的人,我决不会浪费分秒宝贵时间,三更灯火五更鸡,将上我刻苦学习的写照;
我是一个潜力无穷的人,我的潜力在于我始终不渝、坚持不懈的努力;
记得不久前,是本学期体育的究极测试:1000米长跑。之前已经训练过多次,我的排名总是起伏不定,哮喘一发作就更加糟糕,因而测试前,不知是因为暗示作用,还是其它原因,我的心脏跳得极快,是我不得不仅仅揪住自己的前胸。
很快,所有人站在跑道上,哨声想起,跑道立刻就被甩出了几十米远。紧接着,耐力赛就开始了。
我是个耐力极差的人,若遇上哮喘发作则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我不停祈祷自己,身边的风呼呼地吹,我不禁裹住了自己的棉袄。
不知过了多久,嗓子似乎渐渐有了些什么东西在蔓延,紧接着,整个嗓子都变得有些难受。这时我骤然发觉:哮喘又发作了!我下意识按住前胸,也许又是因为暗示作用吧。
此时我已经跑完了整整600米。回头一望,那些落后的同学见我体力不支,都开始加速了。
“不行,怎么可以在这儿倒下呢!”此时我猛然想起了《火影忍者》里的一句话。是啊,怎么可以因一时的痛苦而放弃眼前的目标?我想着想着,力量竟又回来了。我像一头发了疯的公牛,向终点冲了过去。最终拿了全班第8名的成绩。不得不承认,这也是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的力量是强调的,它可以摧毁一个人,也可以造就一个人的辉煌,就看你到底“人品”怎么样。
从最新的北非政局动荡, 到之前的幼儿园系列惨案、拆迁户自焚事件、扔皮鞋事件……这些事件存在同样的逻辑线索:最初是个体事件, 经新闻媒体报道后, 引发相同或类似事件的出现, 甚至演变为严重后果, 如同多米诺骨牌, 一旦倒下第一张就一发而不可收拾。
新闻报道消极心理暗示的严重后果
2010年3月23日福建南平发生幼儿园惨案后, 4月12日广西合浦、4月28日广东雷州、4月29日江苏泰兴、4月30日山东潍坊、5月12日陕西南郑相继发生血案, 不到两个月, 伤害对象和作案情节惊人相似的六起惨案接连发生。媒体不是凶手, 但相关新闻报道客观上产生的心理暗示和放大效应是不容置疑的。
当南平惨案发生后, 其令人发指的暴行震惊了全社会, 而部分媒体为了收视率和发行量, 推波助澜大肆渲染, 甚至详细描述犯罪细节, 在向社会传递新闻信息的同时, 对某些心理阴暗的危险分子已经无意识地传达了极强的心理暗示。当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危险分子看到相关报道后, 无疑给其已经极度扭曲变态的心理注入了兴奋剂, 他们通过阅读、收看、收听相关媒体报道, 随之模仿前述凶手对幼小的生命举起屠刀。
近些年, 拆迁户与施工方纠纷不断, 当第一名拆迁户举火自焚, 媒体报道引起全国关注后, 各地相继发生多起类似事件, 最后导致少数拆迁户死亡的严重后果。媒体的最初本意是关注弱势群体, 初衷和出发点都是善意的, 可惜面对复杂的社会转型和利益纠纷, 之后引发的一连串严重后果就不是媒体所能掌控的了。
心理暗示在新兴媒体传播中的巨大能量
当今, 新兴媒体 (主要指基于电脑、手机、PDA等接收互动终端的互联网、网站、博客、Facebook、Twitter、手机报、电子报刊等) 的发展日新月异, 新闻信息传播的渠道、路径更具多样化和变异性。比如网络媒体, 绝大多数商业网站是没有新闻信息采编首播权的, 其新闻信息必须转自传统媒体。某些网络编辑为了吸引眼球、为了点击率, 就对新闻报道断章取义、刻意猎奇, 以种种不良心理暗示来影响受众, 既造成负面传播, 又损害了新兴媒体的公信力。
浏览现今很多新闻网站, 发现一条原本平常的新闻信息, 经过网媒编辑的“移花接木”甚至颠倒黑白, 确实吸引了受众的点击, 点击过后才发现这纯粹是网媒编辑的“无厘头”;上当后的网友通过留言和跟帖来斥责和贬损网站和网媒编辑, 就充分证明了这种炒作策略的不可持续, 通过新闻报道对受众灌输不良心理暗示虽逞一时之快, 但迟早是要被受众和社会抛弃的。
近期, 新兴媒体所蕴藏的超强心理暗示和现实破坏力量在北非政局动荡中展现无遗:一名突尼斯街头小贩自焚身亡导致突尼斯和埃及两位强势总统下台, 利比亚领导人岌岌可危, 阿尔及利亚、也门、约旦、巴林等地发生示威和流血冲突, 整个北非和中东地区随之动荡不安, 国际油价和世界经济起伏跌宕。传播学当中著名的蝴蝶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北非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危机传播中心理暗示的度与量
危机传播 (Crisis dissemination) 是现代媒体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 指企业、政府或媒体在面对重大危机事件时所应采取的旨在减少危机损害程度, 实现信息畅通, 树立良好公共形象的策略和措施。
媒体对受众的心理暗示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网页等介质来实现的, 是一种有意识的影响和引导。要把握好心理暗示的度与量, 可从以下方面来解决: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正常情况下, 负面新闻比正面报道的工作量要大很多, 需要更多更准确的求证与审核程序;如果媒体人工作浮躁或为了抢时效, 采编刊播环节就会出现失实或部分失实, 所以在危机传播中更要一丝不苟地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危机传播要有利于化解矛盾, 促进社会进步。报道负面新闻的主要目的是惩恶扬善。这就要求报刊的版面语言、广播电视的表达方式要得体得当, 使受众从负面事件的化解中看到光明、看到正面效应, 增强信心。因此, 媒体应用积极正确的心理暗示引导受众, 而不是刺激和误导受众。
发掘负面新闻的正面效应。比如说幼儿园惨案发生后, 就有少数媒体把报道重点放在犯罪情节的描述上, 绘声绘色地再现血淋淋的凶案过程, 甚至把凶手如何准备、如何潜伏的细节展露无遗, 这样只会给下一个凶手提供犯罪参考。而发掘正面效应应该是去分析罪犯的动机与堕落过程, 去寻求社会尽可能对每个人 (包括罪犯) 的公平与正义, 去杜绝其他人采取这种鱼死网破的极端方式。通过这种正面的心理暗示, 化解矛盾避免悲剧重演。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坚持完善新闻工作的党性与群众性原则, 坚持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事业发展道路。在新闻传播实践中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将新闻报道可能对受众对读者产生的不良心理暗示控制到最小程度, 以良好的新闻传播环境和积极的舆论引导, 营造繁荣健康、导向正确的媒体生态, 谱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新闻事业新篇章。
(作者单位:周亚娟, 贵州财经学院教育管理学院;孟率宇, 贵州省人口信息中心)
于是一天晚上男孩早早的下班便蹲在了自己家的厨房的面缸后面等待着那个潜入自己家中的人出现。
可是等到那个人出现的时候男孩却呆住了,因为出现在自己家中的那个人正是自己死去的奶奶。
奶奶此时也发现了男孩,奶奶生气的说了男孩一句,男孩便觉得自己的眼前一黑倒在了地上。
梦中男孩再次见到了奶奶,奶奶告诉男孩自己在下面住的非常的不舒服便回到家里住几天。
随后奶奶便消失了,醒过来的男孩发现自己还躺在厨房,而奶奶之前的话却还一直回荡在男孩的脑海中。
后来男孩找村子里的村民将棺材挖了出来打开才发现不知为何棺材竟然破了一个洞,而在棺材里到处都是老鼠屎,甚至还有一窝小老鼠在里面睡觉。
一、引言
暗示法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医学家和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扎诺夫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创立的。暗示法作为一种颇具特色的教学方法,自创立以来就引起激烈的争论。本文就暗示法的心理基础进行探讨,以此评析暗示法的价值所在。
二、暗示法简介
暗示法强调通过暗示,开发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潜力,激发高度的学习动机并创造最佳学习条件,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活动结合,让学习者在放松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理状态下进行高效学习。其创立者罗扎诺夫还进一步针对以往教育中所存在的不符合人的生理、心理功能的做法,提出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心理、生理规律的三个原则:第一,学习活动应由整个大脑组织参与;第二,教学中的分析与综合应同时进行;第三,学习者的意识过程和超意识过程应同时地、不可分割地进行。暗示法总的说来就是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心理生理因素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暗示法的心理学基础
1.暗示的概念
暗示,《心理学大辞典》上是这样描述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抵制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2.暗示的种类
暗示按其对人的身心的影响作用不同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顾名思义,对人的身心产生积极作用的暗示,称为积极暗示;对人的身心产生消极作用的暗示,就称为消极暗示。俄国著名学者别赫捷列夫认为暗示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现象,是人类心理方面的正常特性。暗示也可分为自我暗示和他暗示。他暗示是指将某种观念给被暗示者;自我暗示是指自己把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暗示和自我暗示常常是相互伴随的,积极性的自我暗示和消极性的自我暗示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
3.暗示的作用
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让10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10个人都成功地穿了过去。然后,心理学家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暗的灯光下,这些人看清了房子内的一切,这间房子的下面是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十几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小木桥上走过去的。当心理学家再次问还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的时候,没人回答。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进行了一次实验,这就是后来享誉全球的罗森塔尔效应实验。罗森塔尔效应成功的原因何在,即空话是怎么变成事实的呢?分析起来,只能是暗示产生了神奇的力量。教师把心理觉察当作权威,接受了心理学家的暗示,从而对被指定的学生产了深切的期待,期待他们“将在学业上有很大进步”“他们将表现出智力上的成熟”。教师接受暗示后,态度和行为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他们的改变也影响到学生,学生更多地接受肯定的评价,于是,他们的自我暗示发生作用,暗示自己朝着老师指定的方向努力,因此,预言也就变成了现实。
4.人为何容易接受暗示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人很容易接受暗示,为什么呢?关于“自我”进行决策和判断的心理过程的论文指出: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自我”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作出的。但是,人不是神,没有万能的自我,更没有完美的.自我,这样一来,“自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对的。“自我”的部分缺陷,就给外来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但是,外来影响空间的存在,以及易受暗示的机会,只是暗示成功的一个条件。另外一个条件,也是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受暗示者必须存在着对外来的暗示的自卑,即觉得自己不如暗示者,觉得暗示者比自己高明,自己应该向其讨教,自己必须接受暗示者的影响。其实,这样的暗示作用,在本质上,就是用自己认为比自己强的别人的指挥代替或者干脆取代自己的思维和判断。
5.课堂上暗示法是怎么进行成功的心理暗示的
第一,权威的教师形象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心理暗示的实施者,必须有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学识,让学生在敬佩、信任的情感体验中产生崇拜感,从而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另外,心理暗示要在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和维持与学生融洽协调、相互依赖的关系。
暗示法里讲到两个概念:威信和稚化。威信是指教师的威信和信息来源的威信;稚化指把学习者看作是小孩,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好像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由教师组织他们参与各种对话、游戏、唱歌、体育;扮演各种角色,形成轻松愉快、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气氛,使他们重新获得学习的自信和自发性。教师威信对形成稚化的气氛又起重要作用,而威信与稚化结合,再加上音乐的运用,就形成了一种在放松和平静中全神贯注的心理状态,学生对从老师那里获得的信息会全心全意地去接受,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乔治·罗扎诺夫经过长期探索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出现于“心跳、呼吸频率和脑波流畅的同步之时”,此时身体是放松的,而头脑的注意力却是非常集中的,并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信息。暗示法对课堂环境的布置有特殊要求,把教学环境作为间接教材的一部分。要求教室有可调节的柔和光线、有播放音乐的设备,墙上贴有目的语国家美丽的图片,舒适的软椅排成半圆形,甚至可以用沙发、地毯和床来代替课桌椅。
第三,充分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习者多表扬、肯定,少纠正错误,错误由教师正面示范,让学习者自己改正。没有强制性的课外作业,更不要给学习者考试的压力,以免造成紧张的心理。鼓励学生大胆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
第四,在消除学习者的心理障碍,使其充分发挥潜力的情况下,扩大语言材料的输入量。暗示教学法大纲所规定的语言材料比一般第二语言教学法要多出好几倍。大量语言材料的输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结语
暗示法是在功能主义语言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形成的,与其他也是在人本主义影响下出现的教学方法有很大不同,比如团体语言学习法、默教法、全身反应法、自然法等。暗示法从学习者心理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这样一种教学方法,从而把心理因素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在大放异彩的同时也受到了猛烈的争议。它大力提倡学习环境的舒适,课堂环境的轻松愉快,但过于强调也有很大的弊端。试问,语言学习中能完全排除焦虑和紧张吗?因此,我们应该吸取其中合理的部分,把心理生理因素放在一定的位置,给予它们足够的重视,来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5.
[2]白洁,马惠霞.对暗示的心理学分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2.
[3]陈平.心理暗示的影响有多大?[J].心理导航.
[4]董平.提高教育质量的心理分析及应用[J].阴山学刊,.5.
[5]纪筠.试探塔尔效应.心理万花筒[J].心理百花园.
一、心理暗示概述
心理暗示来源于心理学的研究, 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但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应用到学科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1. 心理暗示的由来
越南战争期间, 美国一所新兵训练营从劳教所接受了一批新兵, 这些新兵肚子里的墨水不多, 身上恶习却不少。怎样把他们训练成为合格的军人显然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训练营的军官们有计划地精选一些家信发给大字不识的几个新兵, 让他们学着读, 照着抄。信的内容是告诉家人自己在军队养成了新的生活习惯, 如每天早上刷牙、晚上睡觉前洗脚、不酗酒、不打架, 还特别告诉家人自己在战场上是如何的勇敢、如何的遵守纪律。一段时间下来, 出人意料的结果出现了, 这些新兵身上的坏习惯变得少了, 作战也真的如他们的家书上所描绘的那样, 军容整齐、精神焕发、勇敢顽强。
训练营军官们的成功在于巧妙运用了攻心术, 用心理暗示带来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 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 从其内心心理需求来看, 并不全部是很乐意学的, 特别是一些小科目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不愿意以一个接受者的角色去接受教育者的“有意施教”, 而往往对自己有意无意活动中所获知识及接受的教育影响却欣然接受。比如在音乐欣赏课中无意听到的一些音乐知识远比在正式的音乐理论课上学到的要记得牢固。因此, 使用心理暗示, 教育就如一场春雨, 在随风潜入夜中润物细无声, 其教学效果也一定非常有效。
2. 暗示方法的分类
教学过程中心理暗示的方法很多,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 环境暗示。学校、班级是知识和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 建设一个良好的学校、班级环境,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教育管理者来说, 是必不可少的。营造良好的校园和班级环境, 创设的方法很多, 但是有一点最为重要, 就是必须符合学生心理需求, 能使学习、求知成为学生的内在思想要求和自觉行为。例如, 在教室的墙面上张贴名人名言、各类学生获奖证书等, 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耳濡目染, 从而激发其奋发向上, 勇于求知探索, 专心练技成才。
(2) 言语暗示。“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莫始乎言, 莫切乎声, 莫深乎义”。充满感情色彩的言语交流, 使学生不仅从形式上而且能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不但作用于学生感观, 而且更作用于心灵。其一, 对于能力较强、性格外向的学生, 依靠言语的语气节奏变化能表达教育信息内涵, 会在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反响, 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其二, 能力不太强、性格内向的学生对批评反应较差, 他们最需要表扬。在这些学生出现问题时, 首先对他们平时一些好的言行加以表扬,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 放松戒备心理。然后再采用打比方、讲故事等方式, 委婉、含蓄地暗示, 容易触及学生心灵, 乐为学生接受。
(3) 榜样暗示。管理者要热爱学生, 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弟、妹或子女, 施以全面的关心、呵护和尊重, 并通过信息网络准确把握每个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 教师的思想言行、处世方法就有可能成为仿效的对象, 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今后的人生。
二、在教学中的作用
心理暗示在众多领域的运用所取得的成果是令人欣慰的, 但是在教学中它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笔者认为它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的作用:
1. 心理暗示能够挖掘人的心理潜力, 调动积极因素
人的心理潜力非常大, 暗示是挖掘人的心理潜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心理学对暗示的研究表明, 即使最强烈的观念, 也必须与个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结合。因此, 充分挖掘学生情感和智力等方面的潜力, 启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倾向, 让学生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活动在课堂中发挥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多种暗示手段,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如对一个自尊心很强或一个胆怯的学生来说, 教师用责备的目光看他一眼, 比点名批评几句效果更好。对成绩偏差的学生, 教师若用热情、期待的目光示意, 会产生一种有利于继续学习的心理状态。
2. 心理暗示影响师生间的信息交流
不同的信息传递状况, 往往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上课时, 不仅语言有暗示作用, 其神态、表情、动作甚至是站立的位置都会对学生形成不同的心理暗示, 从而产生效果迥异的信息交流。
比如, 教师在讲课时, 是一直站在讲台上还是经常走下来站在学生中间, 带给学生的暗示却是完全不同的。教师一直在讲台上, 给学生的是“教师是领导者, 监督者”的暗示, 容易在课堂上造成师生对立的紧张气氛, 不利于信息的传递;如果教师经常走下讲台, 站在学生身旁, 这样的身体语言给学生“教师是可亲的, 是我们的朋友”的心理暗示,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只有这样, 才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保证师生间信息交流的通畅。
3. 心理暗示影响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通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同学间相互影响, 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占优势的情绪状态。课堂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性、积极性、满意程度及师生之间的关系, 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 教师认为这个班级课堂气氛不好的话, 那么在此后的教学中就会有意无意把这个班级的课堂气氛与其他班级进行比较, 并且有可能强化自己原有的思维, 形成心理定式。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将不可避免地呈现一种厌烦情绪, 上课时就会经常埋怨该班课堂气氛不好, 学生反应迟钝。从而给学生造成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你们班级真差, 我对你们很失望!”学生在接受了这样的心理暗示后, 心里紧张, 思维迟缓, 有一种压抑感, 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学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不是成功的喜悦, 而是苦恼和失望。这种消极和悲观的情绪反馈给教师, 带给教师的又是一种消极、对抗的暗示, 这更加剧了教师的不悦和厌烦情绪。这样的课堂气氛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长期下去甚至导致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厌学情绪。
4. 心理暗示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 对心理主宰系统产生影响的第一要素是当时的内心情绪与状态。教学效果如何与学生当时的情绪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 僵化、刻板的教学方式, 不可避免地扼杀了有些科目本身所具有的磁性, 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烦躁、逆反和厌学等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如何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自信心等, 对此暗示具有诱导情绪的任务和功能。教师可根据时机, 通过语言暗示和非语言暗示的行为, 如表情、动作、眼神、假设标志及奖惩手段等, 将这些暗示施加给学生, 从而产生一种有利于继续学习的心理状态。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对学习的积极心态, 激发起主动、进取的精神, 克服对学习的消极因素。
现代电光源日新月异的进步,促使室内设计不但要完善光环境的质量以适应人们的视觉需求,更追求光影艺术的效果要满足人们的视觉心理要求。室内光影的重要性以及光照明的设计原则和灯光的表现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室内空间的构成,直接影响到人的感觉,对体现环境特征及其内容具有重要意义。食物的形式之美总是引发人们去欣赏和探索它显示的内在精神美。光影是构成室内空间要素之一,是空间造型和视觉环境渲染表现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光影的构成及其质量上衡量空间环境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今年,多所高校部分专业分性别投档,且分数线女高男低。前日,长期关注性别平等的公益人士吕频质疑此举涉嫌性别歧视,并向教育部申请信息公开:2012年高考(微博)招生中批准了哪些高校的哪些专业可以限制男女生录取比例?依据是什么?
目前,该信息公开申请已通过特快专递方式寄出,预计今日可送达教育部。吕频说,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教育部应在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后15日内给出回复。(来源:7月11日《新京报》)
从现象本身来说,确实是有性别歧视的嫌疑存在,但是从学生个体的发展来说,这会影响这些凭借比男生高很多分的分数进入大学的女生今后的发展。
现代社会压力和竞争并存,伴随着产生的便是心理健康问题,心理状态的好坏会影响一个人各方面的表现。高校分数线女高男低就是是一种心理暗示,让女生觉得自己天生就不如男生,必须有更高的分数才能和男生平起平坐,会让她们从一开始就有一种自卑感,这会影响这些女生今后在学校的表现甚至是以后的就业都会有偏差。
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它是指一个人在无意识中接受了一定的`诱导, 并作出与之相一致的行为的现象。 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暗示影响,只是受暗示的程度有高低之分而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会使人对自己或他人以及周围的世界和人生产生怀疑,失去信心,缺乏动力,进而影响生理和心理状况。
我们不能一边高喊着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一边却在给学生潜意识里增加压力,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关注心理健康,要从源头抓起,不能等出了问题才修补。
★ 理想是当医生范文
★ 收入证明模板
★ 收入证明
★ 年度收入证明
★ 关于光棍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和一些女生交流了解到她们对体育厌学的原因。一是高中阶段的女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由于认识不清,总担心因过多参加运动而暴露自己的生理特征,精神上反映出倦怠情绪,随着时间推移就形成一些学生对运动毫无兴趣。二是体育课的运动量和强度相对较大,从而使她们产生畏难情绪,怕苦、怕累、怕脏,身体和心理承受力明显下降,以及对体育课产生恐惧心理,导致“厌学”情绪产生。三是处于高中阶段的一些女生,因为对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还比较差,在课中会常因抓不住动作的要领而产生错误动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认定自己运动能力差,从而不喜欢上体育课。上述几种自我暗示心理一旦形成就会造成女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逃避上体育课。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有必要帮助这些女生克服这些障碍,于是我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觉得“自我暗示”能影响她们的情绪,那我们也可以通过暗示来提高她们的积极性。首先,我们要从生理的角度暗示她们生理特征的出现是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女生的生理特征其实是美的体现。而体育锻炼对身体的柔韧性、力量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健康的美。比如演员陶红就是体育运动员,通过体育锻炼她的体形更美了。还有平衡木运动员刘璇、跳水运动员郭晶晶等。其次,高中女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学”是因为缺乏学习的动力,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体育老师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因此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节奏感、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在针对高中女生的教学中可以倾向于一些竞争性、对抗性不强的项目,如健美操、武术、排球、羽毛球等。同时,还要注意创建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精心设计,形成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锻炼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极大的兴趣,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比如,在教学前可以让学生先看一段健美操表演,让她们感受到美感并激发她们的兴趣,然后趁热打铁让她们也参与进去。再次,教学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同时还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比如,在排球教学中,我在给高二女生教排球时,以打基础为主。如教排球移动时,我没有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而是在教之前,用绳子绑住球,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于排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基础打好了,她们就会不满足,自己就会要求学习较难技术。在跳远的教学中,在沙坑边画上几条线,每条线间隔几厘米,每条线边上放一块标语牌,由近及远,每块牌上写一些激励的话,如:“要努力”、“还可以”、“有提高”、“有水平”、“你是高手”,等等。
总之,在这些年的体育教学生涯中,我发现学生的自我暗示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有着至关重大的影响,有好的,有不好的。如果老师不能发现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可是及时发现并加以引导就能实现良性发展。所以,每一位教师都要心中装着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并且通过教师的心理暗示、语言暗示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的乐趣和重要性,那么学生一定会对体育感兴趣并且主动融入体育锻炼之中,使她们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从而保证她们的高考备考顺利进行。
摘要:高中体育课上,女生由于“自我暗示”心理的影响,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语言暗示、心理暗示和情境暗示等来增强女生对体育的兴趣。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品质也在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住宅条件不断改善,我国人居住宅面积约为29 . 3平方米;但受城市实际可利用土地资源以及居民实际购买力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以河北省会城市石家庄市为例看,通过调查统计发现,60%的居民仍旧生活在上世纪70-80年代建造的50-80平方米的住宅中。这样的住宅受当时经济、设计理念、材料及结构的限制,户型结构不科学,室内空间比例欠佳,空间狭窄,采光通风效果差;因此在有限的装修资金成本下,如何在不伤动老旧住宅建筑墙体结构的前提下,结合设计学和心理学研究一套科学的针对于城市9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住宅装饰设计方法,来掩盖此类住宅在房间高度、面积和比例及结构上的缺陷,营建出视觉效果开敞、居住感觉舒适的温馨环境是本文研究的根本任务和主要目标。
小户型住宅最大的问题就是使用面积相对狭小,如何在不伤动墙体结构的前提下,使有限空间看上去更开敞、宽阔是本文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以一个常见的15平方米的房间为例,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如果将房间里面的家具全部搬走,把墙面刷成白色,当我们再走进这个房间时,会发现它似乎变大了很多。这是因为房间内的生活物品和家具没有了,没有任何可以将空间分割开来的物品,减少了空间的占用,也就减少了视觉空间上的障碍,也没有了可以形成视觉效果的中心;此外统一的色彩使室内顶棚、地面、墙面消除了色差室内没有了清晰的分界线,家徒四壁的房间如同一张白纸,给人从心理上感觉空间被放大了很多;这也恰好符合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少即是多”的设计哲学。
从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房间要想看上去更敞必须要做到的一条准则就是“简洁”。但真实的生活是无法离开家具和日用品的,一个空旷的没有家具的空间是决不会有人生活的,脱离了实际生活简单到丧失基本使用功能则是违反功能至上的设计基本法则的,必须在遵循“功能、简洁”的前提下,来寻找各种实现我们设计目标方法。
小户型住宅室内装饰设计的加减法
首先,可以利用提高室内家具的明度和墙体色彩的方法,统一室内各元素色相的方法来达到视觉上扩大空间的作用。其次,要想获得开敞的室内空间效果,在小型住宅的装饰与陈设方面应该力求精简,减少空间的占用率。此外,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小型住宅中可以采用一些低矮的家具。最后还可以采取弱化墙面边角交界的办法来获取延展视觉空间。
小户型住宅室内装饰的视觉转移设计方法
方法一:注意力转移法。我们可以经常看见某些较小的房间在其中央位置安放一幅很大水银镜或者油画,甚至某些相对较小的房间内也会挂上一幅相对体量较大的绘画饰品。从逻辑上看,这种设计手法是与常理相悖的,按照“以小衬大”对比构成法则,体量大的装饰品会增加小空间的拥堵感。但是通过多次试验表明,在狭小空间墙体上放置大型的装饰画、装饰镜这样的反差、对比非常强的的饰品,可以强烈吸引人的目光和注意力,进而淡化人们对于空间原有的印象,降低观者对所处房间在空间高度、宽度、深度上的注意力,从而忽略房间本身存在的不足。
方法二:室内空间界面线性引导法。室内的顶面、墙面、地面是由一个水平面,两个垂直面的六体组成。通过对这些界面中的线条做文章也能达到在视觉上扩大空间的目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知道同向排列的直线会产生很强烈的视觉导向性作用,利用直线的这一特性,在室内墙壁装饰上在视觉上也可以起到延展空间的作用。上世纪末建造的住宅大部分空间较为低矮,室内净高度往往在2.5--2.6米左右,在这样的房间中生活久了会产生很强的.压抑感。我们在装饰墙壁时可以使用带有竖条形图案的壁纸,将壁纸竖状花纹垂直于顶棚裱贴,这样与地面相垂直的线条会产生极强的垂直拉伸效应,以此来缓解顶面过低产生的压抑感。
小户型室内陈设设计的错觉法
小户型住宅空间紧凑,尤其视觉感到较为阻塞。我们虽然无法让一个房间从物理意义上真正变大,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可以利用一些视觉上的错觉设计手法来弥补空间的缺陷与不足。为了使房间内更加的温馨,也为了抑制生活中的噪音,通常会在客厅地面上铺设软质的地毯等织物。对于光线地毯织物也能产生类似的吸附作用。究其原因是这些织物是由数以万计的纤维材料编织而成,光线照射进入错综排列的纤维中不断被其吸收、反射、再反射、再吸收,优如海绵吸水的效果一样,使得光线强度不断衰减。实验证明,同样面积的房间内,相同的光线照射强度下,纤维质的地毯、纺织物卷材地面对光线的反射系数比硬质光滑地面材料:复合地板,陶瓷地砖、木地等板要低90%左右。所以小户型住宅室内更适宜铺设硬质、光滑的高反射地面饰材,这就如同在地面上放置了一面巨大的反光镜,既改善了室内的采光,也放大了房间。生活中许多家庭都喜爱在室内挂一个高大的水银镜,只要放置得当,可以令人错觉上使空间增大,其利用的就是光线的反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心理学暗示利用适合的设计、陈设法则与方法,我们可以从视觉效果上对小户型住宅、公寓的各种先天的不足加以弥补,采用线条、色彩、构成学的基本元素结合户型房间的实际情况,利用一系列设计的手法来欺骗我们的大脑,让它感觉自己所在的空间不再感觉狭小与拥堵,拓展视线,延伸空间层次,创造空间的气势。使狭小的室内空间里获取更大且富有变化的视觉效果,为狭小的室内空间增添一份活力。
★ AutoCAD 新功能介绍
★ 阳台惬意散文
★ 我家小白兔的新功能作文
★ 春晚节目《阳台》观后感
★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
★ 秋天的阳台作文
★ 阳台的牵牛花五年级作文
★ 阳台是名片作文500字
★ 刚需最爱 小户型装修的十个误区
【神奇的心理暗示教案】推荐阅读:
教案神奇的身体06-12
神奇的电话教案11-02
神奇的鸟岛教案11-16
神奇的飞盘教案12-10
《神奇的指纹》大班教案06-18
神奇的信息世界教案09-25
神奇的关节 健康教案10-06
大班语言神奇的树教案06-10
神奇的小工具大班教案07-17
幼儿大班主题教案《神奇的电》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