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课题报告(精选8篇)

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篇1

课题结题报告

一、物理探究性学习提出的背景:

我国基础教育对现行的课程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革,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理念即将走进中小学校园,走入师生的生活,并正在改变着中小学师生的生活方式。此次改革给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使整个社会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建立具 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整个教育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教学改革仍然显得十分缓慢,如何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 个紧迫课题。面对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我们作了认真思考,采用探究式可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它改了传统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将物理假设为一种可以直接灌输让学生学到的一堆知识,将学生假设为 一种品质良好的容器,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吸纳这些真理的过程,教师更多地只是将这些知识理清头绪,尽可能清楚地告诉给学生并使他们能重现。而探究式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 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物理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物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研究目的、意义:

初中物理课程首先顺应国际改革潮流,设计了31个“探究与做一做”的学生实践活动,意图是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研究学习的途径,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物理研究的方式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物理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探索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和发展有一个切实的的落脚点。这就意味着在物理课程中,探究既是教师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又是课程目标的重要方面,也是选择教材内容的一个依据。物理探究活动有别于传统教学:

1.物理在哪里。物理在书本,在实验室,在电子网络,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生产实践中,学习物理与学生生活、生产实践互相联系,将学生生活经历与广阔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学习内容建构在事实情景之中,学习具有启发性、趣味性、探索性,实现认识与情感的统一,物理与人文的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探究无处不在。

2.物理如何教。传统教学关注学生“知道什么”,突出教师“教”,上课大多采用讲授法,知识被作为一个结果告知学生,强调知识点考核和死记硬背,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学生得到了“鱼”,物理素养不高,学生的观察和实践探究能力差。现代物理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怎么才会“渔”,在让学生自己学会并进而会学方面下功夫,教学方法提倡采用学生分组探究等实践活动。

3.物理怎么学。学科的本质决定了物理的学习方法,人类具有探究的天性,探究是物理学习的有效途径。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探究中学,在探究中建构知识,促进学生对物理的理解。笔者认为开展初中物理小课题探究活动,以教师提供的或学生自主选择的小课题进行设计和研究活动,给学生在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上构建一个平台。这样的探究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能力、态度和情感在学生自身人格中内化,使学生的物理素养得到全面发展。本课题旨在通过物理学科探研性学习方式研究,改变学生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多样性的学习方式。

三.物理学科探究性学习研究的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05.4----2005.5)

A成立课题实验小组

B.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C.确定实验班、对比班及实验评价方案;

2).实验阶段:(2005.9-----2007.5)

A.通过对《物理》教材内容的整理、论证,采用用教课书去教而不是教教课书,适当增补、联系实际、引进设计开放性题目等手段,改革教学内容,课堂上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倡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努力开放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

B.建立以小组学习为主的课堂组织形式,把握小组学习的应用时机,加强合作教学,在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的基础上能够独立设计实验和解决方案并亲身体验和参与实验过程,使学生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自觉参与课堂学习。

C.调整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使课堂结论和结果开放,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结构,检测采用小组和全班互评的方式,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优势,及时检测,及时反馈。

D.设计部分电教教材,自制CA I课件。

E.组织一些学生的课外调查、课外实践等课外活动。

3).总结阶段:(2007.5----2007.9)

A.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检测。

B.整理教学设计系列,做好成果汇编。

C.写出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实验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

四、课题研究方法和措施

1.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了保证本实验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方式能对目前的物理学习方式的改革起到参考和促进作用。本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基本以国家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本实验的目标为依据,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征询有关物理教研员和初中物理教师的意见,我们将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能力分为“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能力”4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这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尝试性行为,表现为弱的物理探究性学习能力。

搜集信息能力 坚持用网络、电视、图书馆、资料、学校、相关部门或社会调查访问等方式搜集物理资料自己设计问卷、确定取样过程和研究对象,搜集第一手物理资料 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问卷、确定取样过程和研究对象,搜集第一手物理资料 尝试设计问卷、确定取样过程和研究对象,搜集第一手物理资料处理信息能力 独立地对资料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并确定哪些信息适合于回答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资料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并确定哪些信息适合于回答所要解决的问题。尝试对资料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并确定哪些信息适合于回答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 独立地选择探究方法,设计并探究途径 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探究方法,设计并探究途径 尝试选择探究方法,设计并探究途径独立地开展探究,解决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探究,解决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模仿探究,解决问题参与能力 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言,主动地要求回答老师的提问 不提出问题,跟着教师或同学的问题思考,较少举手发言 从不主动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极少发言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校内外活动,产总想表现自己 较少参加各类校内外活动,并有时表现自己 从不参加各类校内外活动,并畏缩极少表现自己的交住能力 善于与他人沟通 喜欢与他人沟通 不喜欢与他人沟通在群体中有一定的凝聚力 在群体中有凝聚力 在群体中没有凝聚力追求理想和目标,克服困难和挫折 遇到困难和挫折,经鼓励、督促才能坚持 害怕困难,遇到挫折就退缩适应能力 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善于理解不同观点尊重他人 愿意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善于理解不同观点尊重他人 拒绝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善于理解不同观点尊重他人在群体中乐于助人,善于合作不自私 在群体中有时乐于助人,互相合作,但自私 在群体中自私、霸道主持公道,敢于批评不良行为 逃避矛盾,做和事佬 不辩是非,纵容不良行为语言能力 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解释、分析并记住他人所讲的内容 有时倾听他人的讲话,说出他人所讲的内容 对他人所讲的内容一无所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有效地表述观点,并具说服力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有效地表述观点 表述

观点时,语无伦次评价所读材料 解释、分析、概述所读材料 描述所读材料灵活动用文字、图表撰写研究报告或总结或方案,表述观点 采用文字、图表撰写研究报告或总结或方案,表述观点 尝试运用文字、图表撰写研究报告或总结或者方案,表述观点读图能力 灵活地观察、分析、比较、筛选图表信息 独立地完成观察、分析、比较、筛选图表信息 尝试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分析、比较、筛选图表信息善于抓住关键词,将文字、语言、灵活地转化成各类正解的信息 能抓住关键词,将文字、语言转化成各类正解的信息 尝试将文字、语言转化成各类正解的信息

思维能力 灵活地运用各种数学技能、统计、氏解释数据和信息 能采用各种数学技能,统计、解释数据和信息 尝试采用各种数学技能,统计、解释数据和信息使用一些特殊的现象,分析归纳一般的物理规律、原理 能从一些特殊的现象中分析归纳一般的物理规律、原理 尝试从特殊的现象中分析归纳一般的物理规律、原理运用一般的物理规律、原理推出和解释一些特殊的现象 能运用一般的物理规律、原理推出和解释一些特殊的现象 尝试运用一般的物理规律、原理推出和解释一些特殊的现象灵活运用各种事物、现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展开联想 喜欢运用各种事物、现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展开联想 尝试运用各种事物、现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展开联想

发展能力 有明确的目标,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目标不明确,有上进心,不甘落后 没有目标,自甘落后坚持听取他人意见、吸取他人的长处,客观地评价自己,看到不足 重视他人的意见、吸取他人的长处,客观地评价自己 拒绝听取他人的意见骄傲自大对各种事物和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喜欢对各种事物和问题作出判断 不能辨认各种事物和问题坚持采用将他人有益的建议,及时纠正、补充自己的不足,并转化到行动中 重视他人有益的建议,纠正、补充自己的不足 对他人有益的建议不不重视,我行我素灵活运用各种方法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 重视运用各种方法,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 不能认识事物发展的趋势

养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关注可持续发展 不关注可持续发展当然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也有其一定的原则,那就是评价应重在学习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2、探究,就是探讨追究。从大的方面看,能在生产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分析解闷问,是探究;从小的方面看,追究一个词一个句子的意思或用法,也是探究。探究,是过程,是探究者发挥主体积极性去学习或创造的过程。通过探究,获取直接经验和体验,养成物理精神和物理态度,掌握基本的物理方法,提高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的结果,或是学到新的知识,或是产生独特的见解。对于学生来说,探究能力的形成,也就形成了独立学习的品格,有了开拓创新的基础。可以说,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创新的必经过程。

3、物理探究性教学,就是重在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理念,强化实践意识,培养物理精神。学生了解了科学规律,具备独立探究的能力,今天或将来他们就能够自学物理、自主灵活地运用知识,能更大程度上发挥才智。由此,我们采取行动研究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力求探寻物理探究性教学的意义、原则和方法,探寻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互动特点,探寻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时空的运行规律。也寻找切实可行的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

4、实验前的学生探究活动情况

1)学生调查:

(1)你喜欢教师采用什么方法上物理?

A.示范的方法,如讲授例题.B.研究的方法,如研究二力平衡条件.C.实验探究的方法,如测一墨水瓶水的质量.(2)问题:在“大气的压强”新课学习刚一开始,教师就演示了“雪碧瓶变瘪”的实验: 你的想法是:

A.希望自己亲自演示一下这个实验.B.教师马上解释雪碧瓶变瘪的原因.C.自己迅速阅读课本开头的一段话,以明了其原因.D.教师稍候一会儿,让自己猜想可能的原因.(3).运用多媒体,揭示事物本质,优化教学过程

1)多媒体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能力,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再现各种事物的细节和变化,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提高教学效果。

2)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时空变换、大小变换、速度变换、虚实变换,把许多宏观和微观的、瞬间的和漫长的、简单和复杂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揭示事物现象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侓,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从感性向理性飞跃。在物理课教学中,有很多章节内容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观察。特别是“宇宙”,用实物是难以展示在学生面前的,而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3)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将文字、画面、声音有效地融为一体,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4)应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对一些装置和操作学生感困难的实验,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先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实验操作技能,然后再进行真正的实验。

(5).选择合适的探究活动的内容:

我们课题组在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在物理探究中,通过创设情境,启发思考,组织讨论,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争辩与反思,质疑和释疑,激励与评价,开放思维,开放

课堂,开放时空,构筑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小课题探究平台。

1)物理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运用。从重力学习联想到大气压,液体压强和浮力知识,链接“神舟”5号飞船、潜水艇的基本原理。

2)参加一个探究活动,获取一个技术性成果感受。探究自然界和生活中光和电现象,自行车增大摩擦力的措施等。

3)自然观察探究,实验探究,文献调查探究等探究方法的学习。观察学校桂花生活习生;探究我们的地区气候特性;SARS病原体、禽流感是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文献和网络调查,展开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4)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综合研究一个问题。水对生命体及经济的发展的意义;洗洁精的污染试验。

5)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废电池对水质的污染;化工厂和度假村的选址。看美国NBA,话青少年的运动和能量需要。

6)增进对物理技术的理解和评价能力。学生物理实验中应用数据图表进行评价的方法等等。

五.值得注意的问题

1.实验中的学生有许多不可控因素影响着实验。

2.外显程度较高的物理探究性学习能力特征容易被观察到,但外显程度较低的物理探究性学习能力特质则不易掌握。

3、实验中的教师由于条件限制和各自的能力水平,对学生的了解和施评难免有一定的主观性。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总结经验,编制一套更能体现该评价指标、可量化、可操作的试题,更科学地让学生对其物理探究性学习能力进行自评,然后将教师的评定与学生自评相结合,得出更为合理的指标体系。

作者单位:湖北省保康县后坪中心学校

作者姓名:兰海军

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篇2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教学目标。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彻底改变学习方式, 由过去主要听从教师讲授, 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通过各种事实发现概念和规律的一种方式。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品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1]。因此,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优化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下面笔者就如何优化初中物理学习过程问题进行了探讨。

1. 创设情境, 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情景教学, 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 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创设适当的情境,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如何利用情景教学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课堂表演等方法。例如, 在学习“摩擦力”这部分内容时, 学生总是很难弄清楚摩擦力的方向。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详细的幻灯片进行演示, 一遍不行还可以演示第二遍。幻灯片中还可以加入有趣的声音和图片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 在学习声音时, 我们可准备一些乐器, 乐器的声音千奇百怪, 先吸引学生, 再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是如何产生和变化的;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时, 电灯发光, 但是我们并不能观察出它是直线传播的, 此时, 我们可以应用别的发光体, 比如手电筒。将教室的灯关掉, 打开手电筒就可以明显观察到光的直线传播。实验虽然简单, 但是要在大规模的背景下完成, 不仅吸引了学生, 还让学生身临其境, 学到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学习热情。

2. 以学生为主体, 开展探究性学习

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探究性学习相比, 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缺点是整堂课是教师的“独角戏”, 只是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 没有互动和过多的交流, 这样根本没法保证一堂课的教学质量。然而, 探索性学习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互动、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和创新[3]。

例如, 教师可以把讲台让给学生, 让学生当老师, 使整个课堂完全成为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场所。这样, 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 讲课的同学会力所能及地把知识讲明白, 不仅自己学到了知识, 还练习了胆识, 锻炼了自我表达能力;听讲的同学可以提出一些不懂的问题, 也可以提出上面同学的不足, 帮助其改正。这样, 全班同学互相帮助, 互相监督, 不懂的问题共同讨论, 不仅都参与到了学习中, 还激发了学习热情, 调动了积极性。另外, 教师还要对该活动进行适当的总结,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指正和鼓励, 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3. 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开展探究性学习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基础阶段, 也是关键阶段。要想利用探究性学习优化物理学习过程的作用, 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物理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很多物理实验,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性。

实践表明, 探究存在于科学的前提下, 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就是探究。科学是什么?科学不仅是大把大把的理论知识, 更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物理作为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的一门自然学科, 它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观察力、一定的实践能力。然而, 思想和心态都不成熟的初中生该如何以正确的心态、科学的态度对待这门学科?可见, 初中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与科学的学习态度是互利共生的: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开展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总之, 物理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综合学科, 学生应该做到实事求是, 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学习;自己独立思考、积极主动、脚踏实地地研究问题。

4. 把握探究性提问的方法和时机

探究性学习往往是在探究性问题的指引下开展的。然而, 教师在提出探究性问题时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时机。例如, 在学习平衡力这一部分内容时, 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例, 比如讲桌上的黑板擦是静止不动的, 教师就可以提问:为什么黑板擦在桌子上是静止不动的?它所受的力有哪些?这些力有什么关系?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平衡力的概念。相比开门见山就讲知识点更有吸引力, 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 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总之, 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如果不亲自参与探究, 学生就无法理解科学探究的艰难, 无法体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 参与探究可以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初中物理教师应切实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 注重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并对教学方法加以不断完善与创新, 优化初中物理学习过程。

摘要: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 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 树立科学观念和科学精神。作者根据实践教学经验, 就如何优化初中物理学习过程, 从情景教学、选择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及注重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探究性学习,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魏世平.育人成才:探究性教学法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 2013 (6) :44-45.

[2]姚仁海.物理教学中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能力[J].神州, 2012, (10) :146.

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篇3

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

(1)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

(2)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思维开放特征,所有问题应启迪学生充分思考,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3)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统计、读书、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访问、调查、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探索活动,一是要组织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于“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等等问题,都不是先公开结论,而是指导学生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三是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查访问等方法。探究式学习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

(4)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的特征,对学生适时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潜存着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速度概念的引入”“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中的控制变量法;“密度定义引入”中的类比法;“研究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中的推理法;“研究力的概念”中的归纳法等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上述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如,在设计研究某个问题的方案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在完成某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践探索能力;在研究某个物理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联系的问题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二、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

(1)发现式探究。主要过程是:教师提供相关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猜想——设计解决问题或验证猜想的方案,——实验操作——讨论、归纳与反思。发现式探究学习常用于一些重要的概念、规律课的学习。

如“牛顿第一定律”一节,用多媒体或实验提供一个情景,一辆小车在平面上慢慢停下来,然后提问“小车能不能晚一点停下来或不停下来呢?”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然后每桌提供三块粗糙层度明显不同的木板,一个小车,一块可固定在木板上的斜面,让学生操作;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最后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与结论进行反思,鼓励提出新的问题,如“能有没有摩擦的平面吗?”或者“没有摩擦的平面上小车还能走吗?”等等。

(2)接受式探究。主要过程是:教师提供有关知识和背景材料——操作或讨论——得出结论——应用反思。接受式探究学习主要用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或操作技能的学习,如“质量”一节,教师讲解“一座钢铁大桥比一个铁钉含的铁多,一桶水比一杯水含的水多,那么一個物体里所含的物质有多少用什么来表示呢?”然后指导学生看书、天平挂图与天平实物,让学生分组讨论天平使用的顺序和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得出使用顺序与注意事项都是科学的必然要求,最后进行作业。接受式探究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主动的接受知识。

(3)混合式探究。它是指在某些环节是接受式探究,在某些环节是发现式探究。如“重力”一节,用接受式探究学习“重力的概念”:组织学生观察图片,提出探究问题,“这些东西为什么都落向地面?”让学生进行讨论、归纳,自主解决问题。用发现式探究学习“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提出既然重力也是一种力,那么它就有大小。提出探究问题,“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对问题提出猜想,引导学生设计出小实验,如把不同质量的钩码依次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其所受的重力。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学生很快得到“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篇4

结题报告

王磊 交斜镇初级中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物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要教授学生的物理知识外,还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物理课教学模式过程中忽视情感教学的目标,忽视了学生在传统观念中的地位现象,无意中加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造成学生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科学探索和创新意识匮乏。因此,我们决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配合学生的个性探索,探索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体,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等。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深化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让学生真正回归到课堂,本着对学生的发展负责,教育已成为每个人的责任所在,因此,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以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如何将课堂上的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研究意义:学生之间的合作相互学习,减少差异,提高学习质量,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学策略问题研究

2、学生合作性学习策略的探究。

3、研究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过程评价策略的探究。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2015年6月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组成员会,制定课题的实施方案,会上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和一些有关文章,并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学习,对实施方案中的具体工作进行分工,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2、2015年8月—2015年12月开展初步的实施阶段

在此阶段,我们采取深度访谈,参与式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了解课堂教学状况,深入了解当前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学习小组建设的研究。①优秀小组长培养策略的研究。②合理分组策略的研究。③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2)合作学习建设的研究。①合作学习任务设计、过程监控方式方法的研究。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评价机制的研究。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伸和后延学习方法的研究。

3、第二阶段开展的研讨工作:

(1)在第一阶段确定小组合作策略的基础上,对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2)进行《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汇报

2016年1—3月份,对《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进行了阶段性研究成果汇报。通过本次成果汇报,总结了成功的研究成果及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确定了解决研究问题的各项措施。

(3)2016年4月之后各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提出的策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实践,形成对本课题研究总结性的成果。

4、课题结题阶段完成的工作

课题组各员对自己研究的策略进行了整理、总结,形成了对课题研究结题性总结成果。

(三)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基本的研究思路:

作为一线工作者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课堂是我们研究工作的主要阵地,对于我将深入探究课堂教学,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鼓励所有的物理研究的参与。具体落实情况,首先找出关键问题,确定研究方案;其次,对教师认真学习“合作学习”理论,把握其内涵;再次,从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入手,加强教师的指导、引导的能力;最后,强调学习的课程,多交流,多实践,多在交流中提高实践,并紧密联系课堂实践。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认真研究合作学习的有关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行动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践,总结、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3)调查法: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确定调查对象,制定详细调查内容,采取观察、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撰写调查报告。

(4)个案研究法: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针对某一个学生、某一个学习小组、某一节课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

五、实施情况:

本课题拟于2015年6月开题研究,预计为期一年的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一个月,2015年6月—7月)

(1)成立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组由4人组成,王磊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并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刘丽等同志负责查阅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及资料,并整理归类。

(3)雷金龙老师负责制定本校参与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十个月:2015年8月—2016年6月)分三步:

第一步初步实施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2月)

在这个阶段,我将进入课堂观察同时配合问卷调查法,广泛了解课堂教学现状,深入了解当前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学习小组建设的研究

1、组长的培养策略。合作学习小组是确保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个优秀的小组长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2、合理分组策略研究。分析班级内的学生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个性、人际关系技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对分组成员的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配研究,合理的班级学生分组,提高参与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效率,提高合作学习群体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2)合作学习建设研究

1、合作学习任务设计的研究。设计的课程和课外合作学习任务,使合作学习任务的层次结构,研究合作学习的任务设置,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习惯的成员不同的基础上,以确保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发挥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评价机制。研究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评价长效机制,采取组长评价、团队成员形成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政策评价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与课堂整体考核机制相结合,引入有效的评价机制,提高合作学习小组的有效性。

第二步小结改进提升阶段(2016年1月—2016年2月)

在初步实施的基础上,反思验证我通过分析整理出的的方法、方式,提出不足与问题,更加完善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的策略。

第三步全面实践阶段(2016年2月—2016年4月)

将初步研究的理论付诸于实际教学中,从对比及观察中找出“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形成一定的理论。

3、总结阶段(2个月:(2016年5月—2016年6月))

(1)撰写研究报告

由课题组成员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撰写研究报告。

(2)撰写论文

总结课题实践中好的方法、经验、撰写论文。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效:

(一)科学合理分组,分组相对稳定适度调整

1、平衡配比原则。根据学习能力强弱,男女平衡原则,沟通能力强、弱的基础上,按优秀生,学困生,中等的学生的比例。

2、充分利用灵活原则。根据课堂教学的变化,灵活地形成一个临时的合作学习小组。目的是创造一个更加自由和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探索合作的激

情,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获得更广泛的思维碰撞,例如:当一些学生对某一特定问题或有兴趣时,允许这些学生形成一个临时合作学习小组,或按照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类别组成。

3、适度调整原则。当小组内部发生冲突时,发现很难解决和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小组学习水平或技能的不平衡,当公平竞争的影响时,应及时对团队成员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创设情景,培养合作意识

1、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补短,发挥学习的最大效率。

2、自我体验,树立合作意识。可设计为通过多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或玩,也给合作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日常生活中实现的微不足道的个人力量,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三)学习方法,掌握技能

1、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与指导结合起来,使学生建立合作学习方法。

2、教师指导和学生的理解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自我理解、自我反思的技能。

(四)把握教材,了解学习情况,选准合作点

1、合作点明确适当具有探索性、开放性、挑战性。

2、关注学情,挖掘合作点,调整预案,顺学而导。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超出了教师的预案,而“问题”又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而学生个人能力又无法解决的,或是学生意见不统一、且有争论的,教师应及时调整预案,挖掘新的合作点,顺学而导,让学生合作探究。

(五)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合作热情

1、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合作热情,是促进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

2、做到课堂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小组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小组成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七、合作学习的效果

(一)学生的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学习的方式明显转变。

以前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喜欢听老师讲解,不想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去获取知识,特别是当更困难的问题或不开放的问题时,更多的依赖。现在,明显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试着通过问同学问老师来解决了。

(二)学生掌握合作的方法,合作明显增多。在团队成员之间建立一个相互依存关系,在学习小组,谁主持,谁记录,谁发言,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积极团结。

(三)科学素养明显提高。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倾听别人的尊重和沟通,而且善于倾听,善于思考,也提高了回答问题的技巧。

(四)学生相互了解,关系和谐了。由于很多学生在互动式学习中讨论问题,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得到沟通,从而增进友谊。

课题组成员在初中物理教学运用这些策略组织,班级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

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鉴于我们理论知识有限,研究内容还不全面。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成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希望总结出一套适合我校初中合作学习的课堂新模式。

九、课题研究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一)自我评价

(1)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新课标中提出“合作学习”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学生自主的进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采取合理的策略进行引导、组织,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2)具有课操作性和推广性,课题在这几年的实验过程中,虽然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不但能在课题组中进行操作实施,还能得到学校乃至其它学校一些教师的青睐。

(3)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反思

(1)在利用课题研策略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小组操作活动等环节都是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率先完成,从而或多或少造成对其他学生的消极影响,故应在教学时重视合作学习策略的逐步引导、培养。

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篇5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虽然从理论上讲小组合作学习,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常出现以下情况:有的小组热闹一阵子后,常常却解决不了讨论的问题;有的小组成员互相埋怨,渐渐地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变得冷漠;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合作过程中往往被优秀学生“垄断”;有些学生把合作探究的时间当作是一段休息、聊天的时间,出现课堂过于喧哗的现象。更有甚者有好的思路,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探究。

针对上面的现象,更深入思考、探究,还会发现许多问题:

(1)学习的内容是否适合合作探究;

(2)合作探究的目标不明确,合作探究时学生各自的任务不明白;

(3)教师的角色把握,有些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时穿流各组,做做样子。

因此,合作探究学习处于低效的学习程度。为了进一步优化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迎合当今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我们提出了《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使合作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真正使学生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人,使教师成为物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上世纪初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开始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杜威所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其中之一就是是小组合作。到了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学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领域的研究已非常普遍。我国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如山东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江苏省的“合作教学操作初探”、浙大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上海市的“分组教学的构想和实践”等众多有关合作学习的课题,出现一些具有建设意义的理论成果。在这一时期有关合作学习的一些理论专著也开始大量出现,如《合作学习导论》与《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等。而本世纪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新的思路。

三、课题的提出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旨在研究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去获取较多的学习收获。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已经两年多了,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依据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

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1、分析目前在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意义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减少差异,提高学习质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精神和责任感.五、研究对象

初三、四全体学生

六、研究的内容

(一)课题的界定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旨在研究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帮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去获取较多的学习收获。

(二)、研究内容

研究课上学生合作学习新内容如何实现高效的策略。

研究课后学生学习如何实现合作,巩固学习效果的策略。

研究如何通过评价来衡量和检测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物理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物理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物理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物理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物理探究实验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

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四)、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七、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初三、四学生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

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八、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2年2月

1、我们从新目标教材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性着手进行分析,认为新教材倡导合作探究。提偿在活动中学,由此得出结论合作学习更适合新课改的要求。

2、确定课题

依据烟台差异教育课题,我们确定了《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旨在通过小组合作发挥学生互教优势全面提高探究、表达、交流技能及合作精神。

3、成立了课题实施小组

确立了xx为物理课题负责人。并确立研究对象为全体初三、四学生,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成员具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

4、大量查阅了有关合作学习方面的书籍并积极参加课题培训。

(二)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3年7月)

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并详细给出小组合作评价,进行起步阶段的具体操作:

(一)进行小组合作分组,选拔组长及成员分工

(二)课上实施

(1)小组会话,互帮互助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2)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全班共享与互教。

(3)知识点互考,小卷互批,作业互相监督,形成组内互相制约,互相帮助的良好风气。

(4)课堂评价策略的有效运用为促进学生物理学习的自觉性,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习题随堂跟踪测评,取数次成绩之平均为其平时成绩,同时进行小组的捆绑评价。

(三)总结阶段(2013年9月)

1、在总结前阶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调整实施方案,并按新的方案继续开展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2、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老师学习借鉴。

3、总结经验,形成论文向各级刊物推广。

九、课题组成员

组长:xx

组员:刘晓棠、王绍荣、张学波

十、保障措施

1、关于本课题,在这之前许多的报刊杂志上都有或多或少的阐述,这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2、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上可收集到很多的信息,查阅到很多的资料,既快捷又方便。

3、课题主持人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获得多次优质课,在省市发表过多篇教学设计和论文。

4、我校有较浓厚的科研氛围。

十一、成果形式

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篇6

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2011年11月10日

我们县物理学科的教师在教研员禹桂芝老师的带领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确定下列研究性子课题,在全县物理老师的努力下,本着自主合作的原则,以《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为子课题进行有效的探索。

子课题探究

实验教学的目的研究、实验原理研究、实验设计研究、实验步骤研究、实验数据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观念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的倾向。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机会;用“做实验题”代替“做实验”等现象。

初中物理新课程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注意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引入物理课程。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课题呢?

第一、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而实验教学活动是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并处于上位的内容,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基础课的实验课堂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实验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实验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实验教学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实验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器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重视人的发展和培养,注重人文主义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仅注重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是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是课堂上教师为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时俱进的形势要求我们冷静思考,如何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第三,科研应该为实践服务,我们的实践是实验教学,也就是说,要通过我们教师的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们整体水平,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的好成绩,那就不会辜负父老乡亲对我们的厚望。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地去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

2.发展心理学理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

3.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4.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

5.“做中学”理论。

6.初中生的心理思维逐渐开始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富有创新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向导,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美国科学家曾对人的大脑遗忘率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以下各种学习方式的遗忘率分别为:阅读90%,听课80%,应用70%,看电影60%,看展览50%,讨论30%,讲话30%,自己动手做10%,学生教学生5%。由此看来,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是一种终身难忘的过程。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是能否积极思维和具有求知欲望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学生在刚接触物理时,都有一种新奇感。这种好奇心如果得不到及时培养,可能很快就会消失。所以,应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将学生的这种新奇感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实验魅力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学习兴趣。成功的创设演示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维,激励学生放大标新立异,提出富有新意、与众不同的实验方案,以此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通过实验可以使物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掘问题,激发其求知欲望,从而调动他们学好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热爱科学。

(2)通过加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导出规律,掌握理论,正确而深刻地领会物理知识。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方法以及基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应当具备的严格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作风,逐步学会物理研究中基本的科学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设计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2.设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

3.设计物理实验课堂的组织与实施

4.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实验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5.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

6.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7.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

8.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实验教学的目的研究、实验原理研究、实验设计研究、实验步骤研究、实验数据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可实施性

1.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对本课题的研究寄予厚望。

2.学校丰富的第二课堂资源:全县十三所初中有着丰富的校园课程文化,倡导教师发挥自身特长发现自我潜在能力和价值。

3.本课题组成员:十三个校区一线物理骨干,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意识。

4.规范的管理制度:学习交流制度、档案管理制度、量化考核制度等,确保课题正常开展。

5.可供利用的平台:杜蒙物理教研室QQ群、杜蒙初中物理教研室博客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措施:

(一)时间规划

本课题总体时间约为3年(2008年3月~2011年10月)

(二)研究步骤和措施

1.课题研究的准备(2008年3月~2008年5月)

(1)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加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进行人员的分工,明确责职。

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

2.课题开题报告会(2008年5月)

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3.课题实验(2008年9月~2010年6月)

(1)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近两年的实践中,课题组成员除了正常的工作外,经常挑灯夜战,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带病工作,为教研课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2)活动的开展。发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热情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指导教师则更要在课题方案的设计与提出,自身的参与,过程的调控,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上精心准备,积极投入,研究探讨上下工夫。

4.汇报成果阶段(2010年6月~2011年9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材料、数据等。

5.修改完善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6.上交专家评审(2011年10月)

7.进行课题结题报告。(2011年11月)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多区域、多层次、多类别、多特征的课型状况进行充分地调查与研究。创新:通过听 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搞清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并经过综合分析,构建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

2.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关于课型的大容量相关文献作以收集、梳理、研究和综述。

3.理论建模法——对实验课型的理论加以系统性研究,对课型的模型加以系列化构建。

4.资源推广法——开发课型优秀资源,对课堂问题与现象加以集成,为课型实施与优化搭建平台。

5.实证分析法——把传统课型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在多样本实证研究中完善课题成果。

6.网络动态法——通过课题研究网,呈现研究过程、开辟课题博客、动态修订成果。

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开放、动态、灵活,实践探索性强:即由参加课改的教师共同合作,共同探讨,在平时的教学中边实践、边探索、边进行经验总结。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突破性成果

1.通过对整个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案例的梳理,拿出一套体系完整的物理实验探究的校本教材、校本学材和校本习材。

2.与各校的校本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3.初步形成物理实验课的评价标准。

4.物理实验课的优质课范例。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研究负责人:禹桂芝

2.理论研究负责人:杨伟星 包晓春

3.实践研究负责人:鞠立卫 刘国秀 霍忠金 陈彦章

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篇7

在教育教学中, 我们要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 向学生讲清探究性学习的巨大作用, 并教会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 要求学生凡事多问个为什么, 使学生逐步养成探究性学习的好习惯。一般来说, 有问题就有收获,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问的问题多了, 自然而然地, 知道的也就多了, 从而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物理学科也是如此, 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让学生养成探究的好习惯, 然后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其所发现的问题, 学生就一定会很好地学习和掌握物理学科所学的知识。下面, 就如何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探究性学习能力, 我结合平时的经验教训, 发表一下我的见解, 和各位同仁一起切磋。

一、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更重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有了兴趣, 学生就能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所以, 我们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扮演导演的角色,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可以是同桌, 也可以是前后桌, 然后教师提问, 让小组进行讨论再回答, 或者是让小组中的同学之间进行互相提问。最后,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互动的情况进行总结表彰, 肯定学生的价值, 让学生切身感受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找到自信, 从而提高学习物理主动性, 兴趣盎然。总之,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把探究性学习当做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 坚持不懈, 不断改进, 就能使学生逐渐地形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从而达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

探究性学习, 必须要有问题来探究才能称得上探究性学习, 所以, 在平时的物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多培养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能力。学生仅仅能提出问题还不够,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提问题, 不能瞎提、乱提问题, 提得要有针对性, 具有代表性, 保证提出问题的质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迄今为止的好多发明创作, 都源于问题, 成功于问题的解决。物理学科更是如此, 更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吸收、掌握和实践所学物理知识的过程。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 大家都会动脑筋去思考、去回顾, 运用所学的知识, 就不得不认真研究教材, 自己不能解决的, 不得不和同学一起研究、探讨, 直至找出问题的答案。通过问题的提出, 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 对知识的印象会更深, 掌握得更牢固。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 就证明他们在创新学习、探究学习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所以,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爱提问题, 能提问题, 会提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大胆地实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学生才会感觉无拘无束, 才能够畅所欲言, 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才能培养出创新能力。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从心理上感觉和教师没有距离。学生才敢于提出问题, 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活, 创造的火花将不断闪现。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充分肯定和耐心讲解,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问题根本不能成立的时候, 我们千万不要去嘲笑和打击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性。即使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或可笑, 甚至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 教师一定要去制止, 和蔼可亲地、耐心地去解释、引导, 并且要表扬该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 找出该学生的闪光点让其他同学看到, 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只有这样, 才能够让学生敢于提问、喜欢提问, 久而久之, 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会越来越高, 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推理的能力

所谓推理能力, 就是从已认知的知识和条件来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得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分析—综合—推理—判断, 是认识过程中的高级阶段。从物理学发展来看, 许多客观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都凝聚着无数科学家的辛勤劳动成果, 同时也展示了科学家们创造的天赋。首先说一下正向推理, 也就是说, 从已知的条件和结论, 依照相应的物理规律推出在特殊条件下的另一结论的推理过程。所得到的结论也叫推论。其次是逆推法, 也叫逆向思维或逆向推理, 是正向推理的反过程。即从某条件的结论入手, 按一定物理规律反推到原始状态, 这个过程往往是先把结论作为假设条件进行逆推的。再有是外推法, 外推法的一般要领是, 由已知的经验实事, 从连续性原理出发, 把研究的现象或过程逐步外推到理想性极值, 使其规律性迅速暴露出来, 从而得到规律性的认识或正确的判断结果的科学思维方法。外推法是将一个物理过程逐步按一定规律无限推理到理想化状态。例如, 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我们周围的物体, 都要受到力的作用, 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这一定律。但是, 从这个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 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因此, 牛顿第一定律已经成为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

总之, 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 从而营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始终是倡导者、引导者、组织者, 从而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实验稿) .

[2]邢红军.论科学技术发展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中学物理教考.

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情境

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初中物理教师的引导下,用类似科学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初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而达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答疑解惑的学习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高中物理知识,更要让学生形成一种科学探究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各类教学科研活动,掌握自主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和能力。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应试教育的巨大影响,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沦为学习的机器。不仅加重了学习的负担,还丧失了自我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影响了学生本来的综合素质成长。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推行探究性学习势在必行。

一、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想实行探究性教学,必须发挥好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学生在其中主要根据教师引导和创设的教学情境来完成学习探究的任务。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每个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展现出的学习素质不同,因此更加需要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自身的引导能力,创设有助于学生理解和研究的问题式教学情境。

在问题式教学情境中,教师首先要提出关于教学的问题,然后帮助学生理解该问题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而后得出学生自己的答案。教师在其中要注意因材施教的教学基本理念,针对不同学习素质的学生提出适合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发挥和提高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在具体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中,可以通过以下实例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天花板上悬挂一个铁球。然后将线悬着的铁球拉开一个弧度贴着自己的鼻子,松开手。然后问学生:这颗铁球是否还会撞到自己的鼻子?如果不是自由落体而是给铁球一个初始速度,当铁球回到原来的位置的时候,教师为什么又离开了原来的位置?通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并且学生还能通过自我实践的方式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效果,也就能培养他们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利用初中物理规律进行教学

很明显能够发现,在初中物理知识中掺杂着大量已知的现实规律。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关高中物理知识,还是让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明白和对这些生活中出现的规律进行探究的过程。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物理规律进行比较、总结、想象和区分。把现象和本质拿到教学研究活动中进行分析和考察。

探究式学习更加注重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这些初中物理学中展示的规律。首先要做到的是教师要对其规律有一个充分的认知,并且能够对这一规律进行外部的延伸和拓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对规律和定理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此达到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初中物理学的概念,真正做到让学生彻底掌握初中物理知识的效果。

三、实践出真知

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实验学科,通过实验来进行模拟情景的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探究欲和求知欲。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更加关注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并且大大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行探究式学习也要注意和高中物理实验相结合。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初中物理课程中相对较为简单的知识进行实验研究,将课堂学习的内容和实验制作、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相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动能守恒定律”中,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体现动能守恒的实验。教师在其中更多的是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在其中选择向学生解答较难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的内容,达到充分掌握这一学习内容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是一个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主的学科。初中物理教师在实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多方面通力配合。在教学实践中,要着力分析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心理因素,选择最适当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遵从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并且发挥了初中物理教师的引导积极作用。在教学中也要和学生以及家长进行配合教育,努力给初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现代初中生都能够在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对初中物理知识的科学探究,达到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并且做到开发自身学习潜力的效果。

参考文献:

钟华明.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实践[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06).

上一篇:我的快乐节作文下一篇:广州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