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十二人审判》有感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观《十二人审判》有感(通用5篇)

观《十二人审判》有感 篇1

能焕然一新。在哲学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与社会都是在矛盾的相互运动中得以发展的。日本政府并没有正视矛盾,揭露矛盾,于是更谈不上矛盾的解决,这只会使日本民族始终在现实与理想、历史与未来的落差之中畸形地发展。影片中的正父在亲身经历过侵华战争的残酷之后,大声责骂“狗日的日本鬼子”。而这正是一种无情的自我剖析。可是,当影片中的一个日本军官作为中国控方的证人出庭作证时,日本律师代表竟仅问:“请问证人,你是日本人吗?”当时,日本政府宣扬的正是这样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然而,日本律师代表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首先是一个人。日本军官对淋漓鲜血的正视,是从人类道义与人性良知出发的,是善良对邪恶的反抗,是文明对野蛮的抗争。况且,中国有句生活谚语:“打是亲,骂是爱。”日本军官这种对惨淡人生的直面,也正是对国家与民族深刻的热爱。

在影片的最后,法官们就是否以死刑来处决甲级战犯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印度与一些国家以人道主义与宗教思想为由反对死刑。有人称赞这是宗教超越了政治,施行死刑只是一种残暴征服另一种残暴。我承认宗教的精神力量与存在意义,但这是维持国家的一种软力量,法院、检察院以及监狱等都是维持国家机器的暴力机关,是硬力量。这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为维持社会的秩序与安稳而存在的。先贤孔子亦认为,以德报怨不可取,应“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对甲级战犯处以死刑,这是对日本民族的一个警醒,是迫使日本民族承担自身侵略行为的责任。

安格尔的问题真让人拍手叫绝,他让人大快人心,因为他驳回了小日本的歪理,对于有种做,而却不敢承担责任的人来说,这叫孬。说白了,日本人就是孬种??美国当时为何不多发射几枚原子弹?也好让这种残渣灭绝于人间。他们根本就不配使用“人类”这一头衔,因为他们玷污了它;他们更不配做高级动物,因为他们没有这种资格。

读完《亲爱的爸爸妈妈》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观看了《东京审判》这部令人振奋的电影。

戏中我总算是看清了日本人的丑恶嘴脸。原来所谓的大和民族之美德就是在丧尽天良地残害了他人后声嘶力竭地为自己所犯下的事实做无谓的掩护,狡辩。

大作家雨果能勇敢的批评上司,请问日本人敢吗?西德作家明赫白能坦诚地为自己民族犯下的错表示歉意,请问日本人有这样的胆识吗?日本人唯一的行动就是妄想以狡辩来掩盖那段不堪的历史。《东京审判》充分地体现出了日本人那种无耻,天真,可笑的想法。现在的生活,幸福而安宁。人们流连忘返,逐渐开始遗忘,遗忘那些曾经的泪水、鲜血,遗忘那些呐喊、那些不屈??日本人残害了我们多少中国人?而我们为什么不加倍奉还?我想这体现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大度,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但是日本人何止是侵犯了中华民族,他

们的狼子野心令之丧心病狂还侵犯了其他不同的民族。

课本中安格尔的问题真让人拍手叫绝,他让人大快人心,因为他驳回了小日本的歪理,对于有种做,而却不敢承担责任的人来说,这叫孬。说白了,日本人就是孬种?? 美国当时为何不多发射几枚原子弹?也好让这种残渣灭绝于人间。他们根本就不配使用“人类”这一头衔,因为他们玷污了它;他们更不配做高级动物,因为他们没有这种资格。

最终的战败,是上天对他们最好的惩罚。他们却在“摇尾乞求”装可怜,但试问日本人在侵略时可曾可怜过无辜的老百姓们?若干年后的今天,不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忘记,而是我们不能忘记。古人云:杀父之仇岂可不忘也?可这似乎比“杀父”更深的仇恨怎能忘怀?

至今,目睹日本人那猥琐的样子就让人不觉一阵恶心,这就叫遗传吧!

看完了电影,发泄完满腔的怒火之后,人生的哲理又打扰我,那便是:

做人需坦诚,有错必纠,这样才能求得他人原谅,融合于新的生活中。

这段血泪史人人不能忘 电影《东京审判》观后感被称为“每个中国人必看的一部电影”的《东京审判》,自从九月一日公映以来,口碑

持续走高。或许这部110分钟的电影取代不了当年摄取的那些真实的画面,或许不能完全诠释那场长达两年的世界审判,但由于它所叙述的史实和演员们出色的表演,《东京审判》不失为一部不错的历史片。我真的觉得不仅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看,去受教育,全世界的人都应该去看。就像主人公说的:“我不是一个复仇主义者,但是,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以审判二战的日本战犯为题材的《东京审判》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11个国家的法官对28名甲级战犯长达2年的审判过程。影片的结尾,各国法官在量刑问题上产生很大分歧,中国法官梅汝璈从法律角度痛斥了日本战犯大肆掠夺中国资源以及违反人道的滔天罪行,在投票决定是否执行死刑时,终以6比5的票数将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7名甲级战犯送上了绞刑架。

《东京审判》无论就故事的流畅度和剧本的结构来讲,都十分精妙,而它对日本人的刻画也遵循了客观、人性化的描写,没有顺着偏激的民族主义的观念走向一味泄愤的地步。这部电影在历史的厚重感背后让人看到了更多人性。

有这么一个场景特别震撼人心:在一个小酒馆,当美丽的老板娘轻轻哼着日本民歌,带着对战后的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带着她天性中的纯良翩然起舞时,一颗不知从何而来的子弹射穿了她的身体,她于是那样倒下去,灿烂的笑容还未来得及绽放便萎谢了,春花在战争篇二:观《东京审判》有感

观东京审判有感

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国的法官”梅汝傲的名言。

其实那段历史我想只要是中国人,就不会不知道。刚刚从电影院看完《东京审判》,耳边还回响着梅汝傲那些激昂的话。

第一次让我震撼的,是当所有法官,坚持中国法官的座位要排在英国以后,梅汝傲把本子一关,头也不回的离开会议室。从梅汝傲身上体现了中国人的骨气。但是梅汝傲也有过无奈,有过彷徨,他在自己的房位置,但是命运,不一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最后的胜利,当然是属于梅汝傲的。所有法官去远东军事法庭彩排的时候,梅汝傲走在一群外国法官中间,他很坚定的坐在了应该属于中国人的位置上。

第二次让我震撼的是当对战犯实行不实行死刑的时间里抽着烟,虽然他用“威胁”的方式,来说服大家,必须证明中国的候,梅汝傲把一杯水砸碎在地上,开始了他的说服工作。当他打开信封里的投票纸,把笔拿起来,在“yes”上重重的勾了一个圈,然后把投票纸放回信封里,叠好信封,最后投入投票箱。这是他作为中国法官,中国人,所做的一切。当最后的票数为5比5的时候,所有的人都紧张了,其中也包括梅汝傲。当最后从主法官口中念出“yes”的时候,梅汝傲胜利了,他轻轻的闭上眼睛,他如释重负。

“我只能说,我尽力了。”这是本片最后梅汝傲说的一句话。

我觉得这部片子拍的很不错,特别是在军事法庭里的戏,那种刷的声音,很有震撼力。那几个日本演员,真的演的很好,坐在我旁边的几位老人家,都说他们像真人。松哥演当然一个字形容“棒”。几乎全部的英文台词,虽然我听不懂讲什么(当然,下面有中文翻译),但是能听的出,松哥花了很大的时间在这方面。不过唯一的缺憾就是,里面松哥只有的几句中文,是用的配音,配音人的声音,本人不敢恭维。

东京审判个人觉得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如果对那段历史不了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但是有不足的就是,内容还不够多,可能因为时间关系,很多东西,只能走马观花,不能把东京审判全部呈现在大家面前。———— 其实,这样的一个题材在中国是注定要引起重视的。在中日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的形势下,中国人民必定要进行反击。影片《东京审判》在此时推出,可以说是应天理、顺民意。

对于《东京审判》,网民们愿意将它称为“第一部民间主流史诗大片”;而导演高群书喜欢用“新主流”来称呼这部电影。所以,他说:“要像《万历十五年》一样,展现一段有关亚洲,有关中国不容遗忘的真实历史。”就因为是真实的,是历史的,所以,仅用电影的标准来评价它已不足矣!

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人来说,对六十年前的那场审判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教科书的介绍上,甚至教科书上也语焉不详。以往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国产影片虽然并不少,但很遗憾的是,我们的电影人似乎对战争的兴趣要大得多,而对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那场正义审判却缺乏关注。相比起来,表现另一场对二战战犯审理工作的影片《纽伦堡大审判》却早在1961年就被搬上银幕,直到21世纪的今天,“东京审判”才被拍成电影,虽然有点姗姗来迟,但总算填补了一个空白。因此,《东京审判》应该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的。

综观全片,很明显,导演的首要目的显然是想向观众展现出东京审判的历史面貌,就反映的历史场景的广阔性和题材的重大性来说,本片具有了一定的“史

在还原历史真实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几场法庭审判戏中,大胆采用了美国“法庭片”这一类型片的诸多元素。于是,我们看到了在中国电影中难得一见的法庭交锋场景:日本律师对法官资格的质疑、战犯们或拒绝或狡辩回答质询、证人的证词、检察官的举证的。尤其是中国检查官倪征火奥 检控日本战犯板垣征四郎和土肥原贤二那一场戏,双方在法庭上针锋相对,面对土肥原贤二的沉默与板垣征四郎的狡辩,倪检察官用自己的智慧与对方周旋,不但把板垣征四郎驳得哑口无言,还指东打西,摧垮了一直沉默不语的土肥原贤二的心理防线。摄影机镜头下,倪检察官的机智与日本战犯的无赖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在检控东条英机等战犯时,检察长季南义正词严地反驳日本辩护律师蛮不讲理的辩护也是拍的酣畅淋漓,让人大呼过瘾。另外,所有的审判场景都是室内戏,但是镜头在运用上并不显呆板,而是充分运用了推拉摇移的表现方法,再加上快速的剪辑,把法庭上的激烈交锋表现的基本到位。篇三:观《东京审判》有感

观《东京审判》有感

思政课的一次补课,老师给我们放了《东京审判》的影片来看。在这之前只是听说过这部电影,但从未看过。这次是我第一次看,看完了整部片子,我心中满是激荡的震憾。

片子是黑白胶片的感觉,给人一种沉重的感——历史的沉重感。难怪之前听说 有很多人都看不下去呢!然而,对于那些曾发动过的战争的,那些置无数人的性命于不顾、置无数无辜的流离失所的罪犯的审判,这样的处理效果是最佳的。影片以法庭审判为主线,穿插着一些日本发生战争的史料和一个日军家庭在战后的遭遇民开。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看天中国法官梅汝傲先生和首席法官卫勃爵士交锋时,我心里满是震憾。当梅汝傲先生坚决不赞同出庭顺序而率先发难时,我心里不禁叫到“好样的”,但是,卫勃爵士之后的几次不采纳梅汝傲先生的观点,也让我心里捏了一把汗。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所以心里异常激动。梅汝傲先生是好样的,他以他的坚韧不屈 和一颗爱国心赢了!同时赢得的还有卫勃爵士对他的尊重和友好。这证明了,中国人从此不再软弱,也证明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将意装饰疯逃脱了罪行。即使他们不认罪,但是他们对中国人发动过的战争,对中国人造成的伤害是无论如何也不可否认的。在一次次辩论,一次次反驳日本战犯的辩词结束后,土肥原贤二等人一个个被击溃。看到这,有许多同学都情不自禁地鼓掌叫好。

影片最后,在是否对日本战犯进行绞刑的问题上,大家分歧很大。其实这是可理解的,毕竟各国的历史、现状、国情、文化、政治、宗教都不同,自然难得一致。但理解归理解,日本战犯所犯下的罪行是决不允许得到轻判的。梅汝傲先生在投票前的那段讲话,真可谓是震奋人心。投票结束后,当卫勃爵士摇动那个投票箱,一张张唱票的时候,我心里还是很紧张,总共有十一国家的法官参加投票,前十票中有五票赞同对日本战犯进行绞刑,有五票持反对意见,当卫勃爵士宣布这最后一张关键的投票时,我紧张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日本战犯是否能得到应有的惩罚全在这一票了。我专注的盯着屏幕,结果是“yes”。日本战被判以绞刑,这是对日本民族的一个提醒,是迫使日本民族承担自身侵略行为的责任,这样的结果真的是太震憾人心了。

到此审判接近尾,影片也结束了,而我内心却还满是激荡的震憾,我们终于为那些无辜死去的亡魂讨回了公道!越来越重要!

观《十二人审判》有感 篇2

影片采用罗生门式手法, 从各个角度试图还原杨丹死亡的真相。影片的主要场景集中在法庭审理, 而且庭审中的环节主要集中在法庭辩论和询问出庭证人环节两个环节。本文

结合影片和当前我国刑事审判的实际来谈谈, 刑事审判中的法庭辩论和证人出庭的理想与现实两个方面的问题。

法治是允许人说话, 即使是杀人凶手, 也要允许他说话, 而且法律和法官就是保护被告说话的这种权利, 保护诉讼律师说话说几个回合的权利, 法律和法治不允许一方如此轻易的取胜, 不能一个回合就将对手置于死地。如美国联邦法官卡多佐所言:“言论自由是一切权利之母”。法治在诉讼中的表现为, 正当的程序+当事人说话的机会+公正的审判。庭审就是给当事人说话的终极形式。“对抗制”就是法官袖手旁观, 诉讼双方争辩个你死我活, 真相也就在双方的不断辩论和反驳的碰撞火花中大白。当然, 双方的辩论必须建立在逻辑和证据的基础上, 以理服人, 法庭辩论是遵循法律逻辑的客观, 严谨的推理, 绝不是个人情绪的宣泄和空谈。当然, 能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容易, 很多实际情况中, 面对公诉人出示的书证物证和宣读的证人证言, 辩护人会默默接受, 或者顶多发表一些意见而已, 或是对个别细节做出澄清。而影片中担任辩护律师的周莉,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且当地知名的律师, 她辩护时就像一名娴熟的外科医生在动手术, 一刀见红, 削肉如泥, 面不改色心不跳, “每逢大事有静气”, 必要时打出情感牌。

影片展示了较为理想的法庭辩论场景。电影围绕着“谁导致了杨丹的死”展开, 影片几乎是直接进入法庭辩论环节, 公诉方指控林萌萌因为怨恨, 激烈争吵后, 开车撞死杨丹, 面对公诉人的步步紧逼, 律师周莉在说了两次“不反对”后, 突然发起进攻。她指出“公诉方提供的证据无非都是一些两个女人之间的争执”。在控方申请4号证人出庭后, 她走到证人席上 (林泰的司机) 面前, 开始一系列的盘问:“杨丹尊重你吗”?“表面上, 林泰是你的老板, 你尊重他。实际上, 你恨透了林泰, 是不是”?“林泰家有两部车, 一部是宝马X5, 一部是保时捷卡宴。作为一个十五年的老司机, 完全可以凭着发动机的声音, 就区别汽车的品牌, 所以你一定听得出来, 肇事的车辆就是林萌萌的卡宴车”。“你隐瞒, 是因为你要报复”。“你看到杨丹是半昏迷状态, 然后又看到她头后面有颗裸露的钉子, 然后就抓起她的头撞向那颗钉子, 是不是”?从而将“近乎定论的指控”激起浪花, 将直接导致杨丹死亡的原因从“林萌萌开车撞人”转到“司机为报复林泰的夺妻之恨而将其撞向铁钉”, 从而推翻了公诉人“林萌萌恶意杀人”的指控。

影片的另一个亮点就是证人的出庭作证。1号证人是公安机关人员, 出庭说明导致杨丹死亡的原因是, 勘验现场时找到的物证———铁钉。2号证人是在酒吧耳闻目睹林萌萌扬言要杀死杨丹的控方证人赵娟。3号证人是司机孙伟, 他也是现场的第一个目击证人。辩方证人是林泰, 他出庭作证, 证明被告人林萌萌和被害人杨丹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证人出庭作证, 有利于查明案件真相。

法律只是规定证人有作证的义务, 并未明文规定证人应当出庭作证。虽然《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询问、质证, 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 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然而, 《刑事诉讼法》第157条却又同时规定:“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 应当当庭宣读。”这就意味着允许证人不出庭作证, 而以宣读其证言笔录的方式进行法庭调查。

司法实践中, 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现象比比皆是, 广泛存在。虽然法律对伪证罪有明确规定, “在刑事诉讼中, 证人对与案情有重要关系的情节, 故意做虚假证明, 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05条) , 但是对于拒证行为并没有规定。目前现行法律对证人拒证行为缺乏实际的约束力, 法律规定也无法落实到实处。而且, 现行法律本身规定证人的义务多, 权利少, 而且虽然从法律条文上看我国法律对证人似乎提供了足够的保护, 表现在第308条, “对证人打击报复的,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 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17条规定, 如属“对检举人, 证人打击报复”, 而违反治安管理规定, 应从重处罚。刑事诉讼法第49条规定,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 侮辱, 殴打或者打击报复,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 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但是由于只是原则性的规定“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而并没有规定如何保护证人的具体措施, 从而使得该条款过于原则性。且所谓的保护, 仅仅是事后的处罚, 而不是预防性的事先保护, 而且保护的对象也从证人及其近亲属缩小为证人。同时, 立法上也忽略了对于证人的财产性保护, 即对于证人因为出庭作证而受到的经济上的损失, 包括因为作证的支出的费用以及因为作证而导致的人身伤害而导致的费用, 都没有明确清晰的规定。现行法律规范存在冲突和缺陷, 加上证人法律意识淡薄, 不了解证人在刑事审判中的地位和作用, 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甚至认为作证是不光彩的事, 能推就推, 能躲就躲, 无论如何不肯出庭作证。

抛开具体故事情节, 影片《全民目击》中展示的法庭辩论和证人出庭作证, 可以说是当下刑事审判中的法庭辩论和证人作证的理想。因为, 我们的司法实践中鲜有如此的场景。虽然自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以来, 我国的刑事审判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如吸收了对抗制要素, 大大增强了庭审中的对抗程度;通过转变起诉方式, 尽量避免法官产生预断和偏见;从“以侦查为中心”逐步向“以审判为中心”转变等等, 但是也应当清醒的意识到, 从实证的角度看, 我国刑事审判程序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理想化的审判模式并没有真正转化为现实。

摘要:虽然自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以来, 我国的刑事审判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如吸收了对抗制要素, 大大增强了庭审中的对抗程度;通过转变起诉方式, 尽量避免法官产生预断和偏见;从“以侦查为中心”逐步向“以审判为中心”转变等等, 但是也应当清醒的意识到, 从实证的角度看, 我国刑事审判程序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电影《全民目击》的主要场景集中在法庭审理, 而且庭审主要集中在法庭辩论和询问出庭证人两个环节。本文结合影片和实际来谈谈刑事审判中的法庭辩论和证人出庭作证的理想与现实两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全民目击》,刑事审判,法庭辩论,证人出庭

参考文献

[1]陈瑞华.理想与现实——从实证的角度看中国的刑事审判方式改革[A].刑事法治的理念构建.北大法学文存第3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6.

[2]许慧芳.文学中的法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4.3.

观电影《东京审判》有感 篇3

对于这部电影,我有很深的感触,但最让我作呕的并不是那些名为侵略者日本人,而是那个投敌卖国,却又在日本气数已尽时大喊无罪的中国人,他那虚伪的,卑下的言辞比起那些侵略者来,着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语文学科中那个常用到的一个修辞手法是对比,那么对比一下,在抗日战争中,日本与中国究竟哪个国家的叛徒,卖国贼较多一些呢?恐怕结果显而易见吧?!

谁都无法预料,明天,我们是否会在战场上相遇,是否会面临同多年前那样残酷的战争。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国家,究竟又会涌现多少叛徒?一切都是未知数。我并不是想要批判什么,并不是丑化自己的祖国。可,当日本孩子在思考中日如若再战的问题时,我们这些90后又在干些什么?我们在干些什么呢?吃着垃圾食品,听着暧昧的歌曲,每天泡在网吧玩着炫舞?有人说,我们是废弃的一代,我们堕落,我们颓靡,我们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古老的文

明将在我们这一代荒废,甚至消失。也许,我们可以反驳。在汶川地震期间,有许多80后90后赶赴现场,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可,这并不是我们可以功抵过的理由。

我们也可以说日本无耻,他们贪婪,卑鄙,可,那个国家的人至少不会在祖国有难时背叛自己的国家,这恰恰是我们这个民族所缺少的一种精神。

我不敢想象,若是真有那一天,中日真的再次开战,我们这些每天豪情壮语的90后,会有多少贪生怕死的“英雄”,胜利后又会有多少不知羞耻的大喊冤枉。

反思吧,反思一下我们现在的作为。在痛恨日本的同时也反思一下自己。

观《十二夜》有感 篇4

电影开始的镜头是失恋后的阿杰(谢霆锋),失魂落魄的躯壳,每个经历过爱情的人都能感同身受,而对于正在经历失恋的人,这种感觉一定更加强烈。日复一日魂不守舍,接起电话才发现是电视里的电话声这种情节一定不会陌生,嘴角撇起一笑,是可悲还是可笑.......他病了。爱情,就如一场大病。

镜头扫到冰箱,贴着他和jeannie的合照,这是我第一遍看时看到却忘记的细节,这是我第二遍看时才明白的情节,我甚至觉得这是编剧最精彩的故事设置。结束的时候,jeannie在街上为了躲避alan而偶遇的阿杰,我原以为阿杰是她下一个十二夜爱情轮回的开始。

然而,十二夜,在你以为开始的时候,其实已经结束了。

Jeannie刚结束一段感情,alan同样如此,这种瞬间,就连陌生人都变得很般配,感情就是这样,遇见,是那么偶然。然而,只有恋爱中的人才认为他们的相遇不是偶然的。而jeannie对上一段感情的信任,也只是脆弱不过一个塔罗牌的预言,脆弱不过一个没经过证实的误会。

恋爱中的人,总有说不完的情话,用不完的想念,刚说再见又想见面,每一个疯狂幼稚的举动都被对方当成可爱之处,每一个缺点都被当成优点,因为那些热恋中的人们,他们都疯了。

经过一段轰轰烈烈热恋时期,爱情这场病就会开始渐渐痊愈,两人开始互相厌倦,互相攻击对方缺点,所有甜蜜都随风而.... 男人开始觉得女人不够听他们的话了,jeannie对alan说:你认识我的时候我就是这样的......以前我怎么样你都说喜欢......就算你什么都没有,我还是一样喜欢你......以后不要再这样说我.......

jeannie开始敏感脆弱,alan开始厌烦逃避。谁都害怕在问你爱不爱我、你想不想我时,得到否定的回答,害怕在问你是不是烦了时,得到肯定的回答。而当女生得到的回答是,你好烦,我很忙,你别老是无理取闹时.......导致女生更多的抱怨和不满。

感情中最痛苦的,明知道已经快走到尽头却还舍不得放下舍不得走开,妄想会有转机,而这一切都是自欺欺人罢了,时间过了,热情冷却,变了就是变了,再也回不了。jeannie说了分手,她希望alan会挽回,而她得到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要怎么样,我不想你不开心。男人永远都这样,永远说着不要你为我做这么多,我没让你为我做什么,你做你自己就好了,你受不了就不要忍受了....而女人越爱一个男人,越想为他付出,男人就越累越想逃离,所以男人和女人在爱情上,永远都无法得到平衡。

爱情存在的.时候,就像被人蒙住了双眼,抽掉了神经,你看不到对方的缺点,你会为他读一本你原本觉得很无聊的书,打扮成对方喜欢的样子,认可所有对方所说的。爱情离开之后,你甚至开始怀疑,怀疑自己怎么可能喜欢过对方......有些心情过了,再回想起来变得不痛不痒。

jeannie和alan和好后,当她发现她和johnney之间的误会时,她突然觉得一切都是错误,她开始逃离,逃离...然而在人群中,她邂逅了阿杰,开始了她与阿杰的十二夜,而影片开始的时候,她与阿杰的十二夜,也已经结束。这是我看过最残忍的爱情电影,就连最后留下的想象空间都扼杀得这么现实和残忍,却让人不得不承认......所谓爱情,就是一个又一个的轮回。

观《刘老庄八十二壮士》有感 篇5

就是在这么美好的地方,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第3师2营4连的82位勇士在淮阴区刘老庄与3000日伪军殊死血战,他们是连长白思才、政治指导员李云鹏、副连长石学富,排长尉庆忠、蒋元连、刘登甫,文化教员孙尊明、卫生员杨林标。他们与全连共82人,作为力量悬殊弱势的一方,顽强抗击日军一千多人10多次的进攻,82名指战员虽然全部壮烈牺牲,却换来日军亡一百七十多、伤二百多的巨大战果。这里无高山丘陵,无森林沼泽,无高大建筑物遮挡,对敌实施的兵力武器****不对称的作战,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取得了超常规的战果,打了一场超限战。四连阻击牵制日军10多个小时,成功地掩护了刘老庄老百姓的安全转移,并为新四军领导机关、主力部队及当地抗日民主政权的战略机动,赢得了时间。

这部电影让我懂得了,党员的先进性不是靠嘴巴说说,也不是做了一些事情就迫不及待需要党需要群众对自己的肯定和褒奖。而是像电影中的那一幕:在马上就要战死的时候,指导员李云鹏将几个战士叫到临时指挥室,跟他们说:经过党组织的考验,你们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死亡马上降临的时候,还有比活着更重要的事情: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经过生死攸关的`千辛万苦后,加入党的各个战士们依然需要进过党组织考验,依然需要由断了右臂的连长白思才在笔记本上签名,而不是草草了事。这就是1943年发生在刘老庄的战壕里的入党的一幕。感人同时让人警醒。如今是,70年后的今天我们如何反思党员的先进性。如何看待生命和入党之间的孰轻孰重。反思是新时代两新组织党员需要具备的能力。党员先进性是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坚实基础。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副连长石学富的烟,突然想起了那条断头沟,为了群众的安全转移,他们最终选择了在断头沟里面坚守,没有怨言,只有递上一包烟的互相扶持和包容,人民群众安全转移才是比八十二条生命更重要的事,就是因为有这样坚定的信念,才能换来老爹将生命置之度外的送粮食入阵地的举动。军民鱼水情,是靠什么换来的。也许这就是最好的诠释。

看《刘老庄八十二壮士》还有很多幕想分享的,感情很感人,战争很残酷,入党很严肃,党员很光荣,这一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看了有不同的感受,然而有一种感受肯定是一致的:两新组织党员的先进性很重要,这是我们需要共同去努力、去学习的,这条路很长很长。

上一篇:社会保障工作汇报下一篇:服装企业形象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