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作文600字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雾凇作文600字(共10篇)

雾凇作文600字 篇1

隆冬时节,一张特殊的名片,为我的家鄉吉林市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就是——雾凇。

说起吉林雾凇的形成,那看似大自然的杰作,但其实也有一部分人为的原因。据说,气温下降到零下20℃以下时,从松花江上游电厂里排出的水温度却在0℃以上,这样江水不会结冰,江面上便弥漫起阵阵水汽。

水汽涌上岸堤,凝结成冰晶状的雾凇。看吧,松针上的雾凇一簇堆着一簇,竟像菊花般傲然绽放;柳条上的雾凇一根挨着一根,像银条似的闪闪发亮;就连矮矮的灌木树枝上,也满是玉屑似的晶体,犹如一颗颗晶莹的宝石。在阳光的照射下,枯萎的树木仿佛焕发了新的生命。轻风吹来,一个个小精灵抖动着身上的水晶,仿佛在跳着欢快的舞蹈,让人不禁有些恍惚,怀疑自己进入了梦中的仙境。

正在你入迷时,轻盈的雾凇还会牵着雪花的手,撒下一串水晶,如天女散花一般。伸出手,想要接住它,可它却调皮地吻住了你的脸,跳进了你的嘴巴,顿时一股清凉之气回荡在你的心间。雪本是凉的,心却是热的,和雾凇融为一体,怎能不让人心旷神怡呢!

次年2月,雾凇开始轻轻地脱落,簌簌地扑入大地的怀抱。人们都伸出手,想挽留它,可又有什么用呢?美好的事物往往短暂,但不必担心,它一定会和你再次相遇!

雾凇作文400字 篇2

放寒假后,我随着爷爷奶奶回到了故乡——郊区杨家庄,期待着春节的到来。大年初一的早晨我正做着美梦,爸爸跑进来,高兴地说:“别睡了,快出来看呀,地上有霜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很兴奋,于是我赶快张罗着穿好衣服,跑了出去。

我来到门外,第一眼就看到了从未见到的景色。枯黄的小草、树上以及大地上都“长出”了白白的、亮晶晶的“白花”,这不是我刚刚在课本上学到的雾凇吗?怎么会说是霜呢?于是我把疑问告诉了爸爸,爸爸经过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的说法。这就是雾凇啊!我心里别提有多兴了。

我已经看不到远处的群山了。眼前见到的高高的杨树、槐树也只能隐隐约约看见灰色的树干,而且只是有细细的一条,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粗壮。

我们家大门外的邻居的房顶上有厚厚地土,土上生长着的小草也都枯萎了,在枯草和大地上也都染上了白色,毛茸茸的小草好像也在欢庆春节,穿上了过年的银色的新装。

爸爸告诉我,雾凇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地面湿度足够大,二是大气温度足够低,有了这两个条件,才会形成雾凇这种自然现象。

南岳雾凇作文 篇3

最初听到“雾凇”这个词时,我还以为是指雾中的松树,可妈妈给我解释后,我才明白,雾凇又称“树挂”,是雾气积聚冻粘在植物体上才出现的自然景观,很难得一见,它一夜之间,飘然而至,太阳升高,又悄然离去。逢时而来,随时而去,变化莫测,颇有神奇色彩。了解之后,我的心中就有了一点对雾凇的盼望。

然后,我们开始了旅程。

在山脚,我们坐着大巴车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驶,周围只能微微见到一些雪色,看着太阳的升起和屋檐上融化的雪水,我的心紧紧的:难道我们就看不见雾凇了吗?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让这雪融得再慢些,再慢些,要不然,这美丽的雾凇,我可能看不到了。我心情有些小小地低落,不过,我又马上想:不,我一定要看雾凇!一定会有雾凇!我盼望着,期待着。

到了半山亭,我们下车,步行登山,顺着山路向上爬,周围的积雪是多了起来,可还是迟迟不见雾凇,我心里急了,终于,在绕了无数次弯后,我们看见了松树上的一点点冰晶,我们兴奋地马上冲了上去,随着海拔的增高,大片大片的雾凇出现了,这时空气清新了许多,那些蒸腾的雾气,慢慢的,轻轻地,一层又一层的给松针、松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越往上越粗,逐渐变成银条。越向山顶上走去,那雾凇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厚。走着走着,下起了“雨”,确切地说,这并不是什么雨,而是冰雪融化成的水滴从树上打下来,它们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打在脸上,流入口里,然后就排着队从食道滑了下去,不知怎么的,感觉还有一些甜。用力的深呼吸一次,就感觉我的整个身体都充斥着一股新鲜的空气。然后再往前走,一股雾气就不知不觉的冒了出来,就如袅袅的炊烟,又仿佛是梦中的那一位美丽而又虚无缥缈的仙女,还有那挺拔的松树,他们就像一个个屹立在寒风中的士兵,一动不动的如一座雕像一样站着。

满山遍野都是银松了,寒风吹拂,雾气缭绕,游客们漫步在林海间,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花,心情便可好许多,他们在尽情的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时,同时也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太阳慢慢的升起来了,阳光射在那白雪中,那白雪夹杂着一点淡淡的红,如美丽少女脸上的红晕,多少有点羞答答的感觉,那些松树上挂的雪亮晶晶的,十分惹人喜爱,看到这我们十分高兴,于是,我们更加努力的向山顶进发。

终于,我们站在了山顶上,山顶上的雾凇又更奇特,更美丽了。看,那点雪雾沾在松树上,就如厚厚的岩石。回头往山下一看,那雪白,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平静了下来,因为在那一刻,我想安静的领略一下雾凇营造的奇境。

优美作文:纯洁美丽的雾凇 篇4

早晨,雾盖满了整个城市,每一颗树上都戴上了装饰品。

树上好像戴满了银色的钻石,闪闪发光;电线好像一条银白色的项链。从远处看,东胜就是个雪白的城堡,每棵树都被装饰的非常漂亮,松树变成魔术大师, 把自己变成圣诞树,柳树扎起了一条条白色的小辫,小草像个白色的不倒翁在风中摇摇晃晃,花朵好像穿上了雪白蓬松的羽绒服……有了雾松,所有的一切都变得美好了。

雾松像个化妆师,去每一棵树上把它打扮起来,像要开舞会似的,一切东西都变的漂亮而神奇了。

雾凇(第二课时)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景色之奇以及雾凇形成之奇,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3 教会学生运用描写颜色和形态的方法描摹景色,准确运用动词的方法揭示事物的变化过程,体会描写事物变化注意先后顺序的重要性。学会用“慢慢地、渐渐地”词语造句。

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齐背第1段。

2、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雾淞?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妆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图片、音乐)

1、过渡:瞧,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你能说说你看到的雾淞是什么样的吗?(指名回答)

2、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你也来赞美一下,好吗?

出示: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

3、那漫步在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么赞叹它的呢?(生回答)(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4、你说得真好,老师感受到你欣喜惊讶的感情了,同学们感受到了吗?

5、让我们一起去漫步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齐读一下第三小节,好吗?(齐读)

6、看来同学们已经深深地喜爱上雾凇这奇特的自然景观,这完全得益于作者优美的语言,让我们把这有没得语言永远留在记忆中。(练习背诵)

三、精读雾凇形成

过渡:吉林雾凇的奇观很美,但令五洲四海慕名而来的无数中外宾朋感到奇怪的是:这闻名遐迩的自然奇观——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形成)仔细读读第二自然段,认真体会雾凇的形成之奇。

1、老师这有两个思考题,谁来读读?(指名读题)

a、什么是雾凇?(用“---”表示)

b、雾凇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用“﹋”表示)

同学们先自己在课文第二节中找找答案,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2、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雾淞是怎样形成的?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2)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具备哪两个条件吗?(饱和的水汽、遇冷而凝结)

“雾”雨字头说明与水汽有关,“凇”是两点水,和温度低、寒冷有关,雾凇的名字就暗示了它的形成条件。

出示图片:雾凇就是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在树枝树上所形成的冰花。(3)我国北方吉林冬季的室外气温常常低至零下三十摄氏度,这就符合了雾凇形成需要寒冷的条件,那这“过于饱和的水汽”有是从何而来呢? a、“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

这些过于饱和的水汽能遇冷凝结吗?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b、“每当夜幕降临„„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两个前提条件都符合了,也就可以形成雾淞,而且他们形成的过程也是非常美的。

3、老师请同学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读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每当„„灯光、树影模糊了„„镀上了白银。”)你看到了吗?

4、是的,雾越来越浓,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但是这个过程的速度是很——慢的

(1)你是从哪些词感受到它的慢的?(指名回答)(2)你能把这种缓慢的过程读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

好的,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下!(齐读)

(3)同学们,就是这样,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在这过程中,雾凇先是什么样的,慢慢变成什么样,最后又是什么样的?

5、谁来读读这句话的?(出示句子:最初像银线„„银松雪柳了。)(指名读)

6、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美了,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7、读这句话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的,缓缓的,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谁再来试试?

8、这么美丽的雾凇原来是这样形成的啊,我们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出示第二小节)

9、小结:雾凇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形成的过程又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板书)

三、指导赏背

1、同学们,《雾淞》这篇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2、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你喜欢的语句?

四、总结全文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

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我们学过的《九寨沟》,还有和吉林雾凇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老师希望大家回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五、作业设计

1、背诵全文。

2、小练笔。

请选用其中的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枝玉树

板书:

雾凇 形成的条件: 饱和的水汽 遇冷凝结

雾凇教学设计 篇6

执教者:曹颖

第一课时

一、课程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近一个奇妙的自然现象,来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请大家拿出笔跟着老师一起把这个课题写一遍。(雾是上下结构,上面的雨字要写得扁一些;凇是两点水,松的撇捺要写得舒展一点。)2.有同学知道“凇”的意思是什么吗? 两点水通常与什么有关呢?(冻)

幻灯片出示:云雾或水气凝结而成的冰花

二、初读课文

1.相信同学们课前都进行了预习,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本课中的生字词。幻灯片出示:

十里长堤

寒风吹拂

雾气缭绕 琼枝玉树

洁白晶莹

缀满枝头 树挂

饱和水汽

遇冷凝结 弥漫雾气

夜幕降临

摄氏度 淹没

树影模糊

镀上白银 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同学们词语读得很好,但是词语还要放到具体的语境当中去读,下面大家来挑战一下,看看这些段落你还能不能读好。2.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指名学生朗读,提醒学生读出停顿,读出感情。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同学们读得非常好,下面老师奖励大家来欣赏一组雾凇的美景。(播放一组雾凇美景图)

三、再读课文

1.请大家自己再把课文自由朗读一遍,请你找出雾凇形成的条件,用笔画出来。板书:严寒季节

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

遇冷凝结 2.大家都找出来了这三个关键的条件。

我们先来严寒季节这个条件,你能在文中哪些地方找到,用笔画出来。(三九严寒、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零下30摄氏度等)

3.我们再来看“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这个条件,有同学知道“饱和”是什么意思吗?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饱”在字典中的意思。幻灯片出示:

① 吃足;无饥饿感,跟“ 饿 ” 相反:饱餐一顿|酒足饭饱|吃得饱,穿得暖。② 使满足:大饱眼福。

③达到最高限度;充分:充足|饱学之士|饱经风霜。

那么“饱和”的“饱”就是达到最大限度,也就是空气中的水汽达到了最大限度。我们想想平时生活中有哪些这样的现象呢?(澡堂里的水汽,可乐摇晃后瓶内的水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哪些地方显示出空气中有过于饱和的水汽的,请你再读第二自然段,用笔画出关键词,这些词表明空气中有过于饱和的水汽的。学生交流。教师依次板书:

弥漫

随风飘荡

涌向

笼罩

淹没 模糊

4.从这些词我们可以看出空气中的水汽已经达到了最大限度了。看黑板,你还能从这些词中感受到什么?(程度越来越深,雾气越来越浓)下面我们一起把空气中水汽变化的过程齐读一下。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熟读课文 2.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指名读。

十里长堤

寒风吹拂

雾气缭绕 琼枝玉树

洁白晶莹

缀满枝头 树挂

饱和水汽

遇冷凝结 弥漫雾气

夜幕降临

摄氏度 淹没

树影模糊

镀上白银 2.请一个学生回忆雾凇形成的条件。

严寒季节

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

遇冷凝结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中饱和水汽的变化过程,雾气越来越浓。下面我就要来看看大自然这个魔术师是如何变出神奇的雾凇的。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雾气是怎样遇冷凝结成雾凇的?

幻灯片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请学生朗读,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这个过程就叫“凝结”。

2.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上、柳枝上的?圈画出有关词语。慢慢地(凝结的速度慢,是个缓慢的过程)轻轻地(凝结是个无声无息的过程)

一层又一层地(雾气不断,逐步凝结而成)

教师总结:作者只用一句话,运用上这几个词语,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生动具体,又十分精练。

3.作者仅仅写到这里就结束了吗?

幻灯片出示: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吗?

最初、逐渐、最后-----雾凇形成有一个缓慢的过程 银线、银条、银松雪柳----雾凇的美,过程很奇特。4.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出雾凇形成过程的神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你站在松花江边,你会看到怎样的雾凇奇观呢? 出示: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你还能想到其他词语来形容这个美丽的场景吗? 出示:

玉树凌空

琼花烂漫

朵朵银菊

排排雪浪

轻盈洁白

玲珑剔透

清秀典雅

婀娜多姿

2.面对这样的场景,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的呢? 出示: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学生齐读。

同学们,你们见过梨花吗?是什么颜色呢?

“梨花”比作雾凇,这些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的梨花那样美丽。让我们再次饱含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雾凇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他们晶莹夺目、珍奇斗艳,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雾淞形成的两个条件吗? 形成雾淞不仅需要——,还需要——。(出示句子)

两个前提条件都符合了,也就可以形成雾淞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

二、精读感悟:

(一)、形成:

1、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b、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你是从课文第二小节中哪些句子看出来?请用“——”画一画。

同学们可以先自己找找答案,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2、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雾淞是怎样形成的?

(1)、那么著名的吉林雾淞是怎样形成的呢?谁来说说?(指名说)(出示句子:“ 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 „„十里长堤。”)

A、这雾气怎样?(浓)

B、这雾气非常浓,已经到了最大的限度,达到了饱和状态,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划一划相关的词语吧!(多媒体显示)

弥漫:谁愿意读读这个词语的?(指名读)教师评价:雾气可真大呀!能再大些吗?

老师听出来了,三九严寒、大地冰封,其他地方冰冻三尺,而松花江沿岸充到处是雾,真是雾气弥漫呀!

还有哪些词语?

涌向、笼罩:是呀,夜深了,人们都进入了梦乡,只有雾气象笼子一样 罩在十里长堤上。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三个词语!

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的?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给你配上音乐(配乐)

C、可是有了饱和的水气还不行,他们能遇冷凝结吗?(能)你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自己读读这句话,找一找。

零下30摄氏度:对,温度越来越低,雾气娃娃们遇到冰冷的松针、柳枝便凝结起来。

D、这些雾气遇冷后又是怎样凝结成雾凇的呢?(指名回答)(将重点字词注上红色符号)

4、指名读。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慢)

5、你能把这种缓慢的过程读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

6、同学们,就是这样,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下!(齐读)

(4)在这过程中,雾凇最初是什么样的,逐渐变成什么样,最后又是什么样的?

(出示填空题: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指名回答,填上词语。

5、谁来读读这句话的?(指名读)

6、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美了,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7、读这句话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的,缓缓的,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谁再来试试?

8、这么美丽的雾凇原来是这样形成的啊,我们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出示第二小节)

9、小结:

松花江畔的银松雪柳是壮美的,他的形成过程也是十分有趣的,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二)景观

过渡:那现在同学们,你们想看雾凇吗? ①精读第一自然段

1、那就让我们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淞!(播放图片,音乐)

2、多美的雾凇啊!大家想不想再看一遍(想)

这次看,老师可要有任务了,大家边看边想,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雾凇?

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雾淞?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你们的词语可真多呀!老师也忍不住想来凑凑热闹,谁愿意来读一读老师送给同学们的这些词的?(配图送词)(指名读)(齐读)

3、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122页,自己来读读第一小节。

(1)多美的雾淞啊!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呢?

(2)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感受到雾凇的美丽?

b、指名回答,(投影出示:晶莹洁白,银光闪烁,美丽动人)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4、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好吗?(指名读)

5、真美,老师请女同学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这句话。(女生朗读)

6、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施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②精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图片)

1、过渡:同学们,欣赏雾凇奇观还很有讲究呢!当地有俗语叫:“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也就是说,观赏雾淞的最佳时间是清晨。瞧,清晨的松花江畔,寒风吹拂,雾气缭绕,只见洁白晶银的霜花缀满枝头,晶银闪亮,把大地点缀得繁花似锦,(多幅图展示)看了这几幅图,你还看到了怎样的雾凇?让我们来看一看!(指名回答)

2、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你也来赞美一下吧!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谁来读读)雾淞真是千姿百态啊,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同桌讨论一下

(出示图片)是呀,江岸雾气缭绕,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一片晶莹洁白,但这雾凇不仅色彩美,更是千姿百态,人在其中,犹入仙境,相信你们也感受到他的美了。

3、那漫步在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么赞叹它的呢?(生回答)

(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3、你说得真好,这雾淞是一夜之间产生,这银松雪柳像白色的梨花那般美丽,那般婀娜多姿,多么奇特呀!难怪人们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4、谁愿意来读一读的!老师感受到你欣喜惊讶的感情了,同学们感受到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赞叹一番!(齐读这句话)

5、最后让我们一起去漫步松花江畔,再次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齐读一下第三小节,好吗?(齐读第三节)

三、指导赏背

1、同学们,《雾淞》这篇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2、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你喜欢的语句?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同学们,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难怪1990年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吟诵了一首诗,大家想不想知道?

(出示多媒体)“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1、我们一起来把江爷爷的诗读一下好吗?

2、小结:

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我们学过的《九寨沟》,还有和吉林雾凇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老师希望大家回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七、下课!

板书:水汽

饱和的水汽

最初

逐渐

最后

遇冷凝结

(银线)

(银条)

教案雾凇 篇8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东郭镇党山小学 徐子营

学情分析:

四年级小学生已初具自我阅读能力,基本能够结合语言环境、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的表面意思,基本能够概述自然段意,理清文章脉络,也基本能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但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以及语言文字的体会理解还不够准,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挖掘还不够深,这些还需老师点拨指导。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的奇特景象和奇异的形成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描写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第三自然段写人们清早观赏雾凇及其感受。全文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教学设想:

从教材来看,第一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说出了雾凇的奇特壮美以及人们观赏后的感受;第二自然段主要说出雾凇形成原因及过程。全文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因此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生词,进行知识点教学;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熟读第一、第三自然段,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通过关键词语(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缀满、千姿百态)体会想象雾凇景象,体会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进行阅读能力指导和情感教育。第二课时体会雾凇的奇特壮美、学习雾凇的形成过程及原因:通过描写先后顺序的词语如:每当、渐渐地、慢慢的、最初、逐渐、最后等体会形成过程。通过第三自然段人们清早欣赏雾凇赞叹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进行阅读能力指导和情感教育。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的10个一类字,认读5个二类字,理解“奇观、缭绕、弥漫、缀满”等词语意思,并通过具体的语言训练进行适当应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品味“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美丽冻人”,“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千树万树梨花开„呀!”两个句子,抓住“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等关键词语展开想象,体会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通过“最初、逐渐、最后”等词语让学生了解吉林雾凇形成过程。品悟“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镀”等人性化的语言。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并能尝试运用。重点、难点:

1、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2、感悟雾凇的景观之美,感悟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资源: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的10个一类字,认读5个二类字,理解“奇观、缀满”等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地用普通话(去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熟读第三自然段。

3、通过品味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雾凇奇特之美,体会字里行间作者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近雾凇(4分钟)

1、师:(有哪位同学喜欢旅游),你曾经到过哪些地方啊?这些地方的哪处景观最吸引你啊? 学生述说

师:看来**地方确实很吸引人,现在老师再给你们推荐几处旅游胜地,展示三峡、石林、桂林图片,老师边展示边简单介绍,(此处简洁,很好)它与雄奇壮丽的长江三峡、神奇险峻的云南石林,“奇、秀、险”的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板书“奇观”)它每年的12月至第二年的2月间总是能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游览观赏,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吉林雾凇。(板书雾凇)(边写边说)举起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边写边说)雾是上下结构字形上面的“雨”字头要写的扁一点。“凇”的意思是:严寒季节里,地面上物体表面凝结的小冰晶。和“霜”差不多。板书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走进雾凇(14分钟)

1、写完后,师:课前大家都读课文了,生字词都会读了吗? 生:(预设:会读了)师:那好,我来考考大家。出示课件“雾凇、十里长堤、俗称、凝结、夜幕降临、模糊、零下

摄氏度、淹没“

同位之间互相读,读错的相互纠正。(学生读生字词)师:谁愿意来读。从你开始,一人一个。

(预设:后鼻音:凝、零、琼;前鼻音:淹、畔;平舌音:俗;翘舌音:摄、氏、缀;需强调的音:堤【易读成tí】、模【易读成mú】)

读准之后,及时的领读。错误的出示拼音,纠正之后,教师领读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师:看来生字掌握的不错,相信相信课文读的会更好。先自己练读一遍,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读不好的地方多读两遍。学生练读。

检查读书情况,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思考,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随文认识“畔、缀、镀、缭、琼”五个二类字。

指导把课文用普通话流利的读下来,学会长句子的停顿。

三、走入课文,品词入句,感受雾凇景象的奇特壮美(16分钟)

1、检查问题,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印象中的雾凇?

(预设:千姿百态、美丽动人、神奇、晶莹夺目、粉妆玉砌„„)(同学们读得正确而又流利,老师决定奖励给你们一下你打算奖励学生什么?【课文读完了,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奇特而有美丽的雾凇啊?】)出示有关雾凇美景的图片。边看边思考,说说看到的图片后的感受。不要限制孩子用一句话,限制多了就不敢举手了,让学生畅所欲言为好

2、师:大家说得真好,课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第一小节。思考;这段中哪句话具体描写了雾凇景象的奇特。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美丽动人”

师:轻声朗读这句话这句话或默读(默读利于思考):你从这句话中那几个词语感受到雾凇景象之奇特?标出有关词语 集体交流(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缀满)指导学生想象画面朗读,【这个词,说出了雾凇的?】【为什么要变出这个词啊?】问的笼统,你从这些词能读懂什么? 同学们的感受一定和刚才不一样了,那就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句话。同桌之间互相练读,看谁读得最美。

4、指导朗读。

师:谁能通过朗读这一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雾凇的神奇之美呢?(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豪的语气。)

(教师指导语言预设:想像一下你脑海中的雾凇美景来读,老师相信你能读的很美;对啊,就是要突出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啊;对,语速放慢一点,就更美了;想像一下,这是我国的美景啊,要挺起胸来,读出自豪的语气„„)(多样化的评价很好)第一段背诵环节没有设计,与教学目标不符

5、同学们,雾凇之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特。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出示)教师解释:这句话中“挂”就是树挂,也就是雾凇,它说出了欣赏雾淞的最佳时间是在?(预设,清晨)——清早,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又会欣赏到怎样的景象呢?默读第三小节。找出属于你自己的答案。

(预设:千姿百态、琼枝玉树)【你的眼睛真准,这就是说雾凇的样子--(多),能“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下吗?】【看到这个词,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啊?】集体交流理解、想象画面。那漫步在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么赞叹她的呢?

(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教师引导:雾凇的奇特还在于一夜之间原来光秃秃的树干就会有个大变样,变成什么呀?】 引导认识比喻的巧妙。

6、指导包含赞美之情朗读第三自然段。(凸显层次性)

四、指导书写生字(6分钟)

师:书读好了,我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写字。请看课后田字格,我们来看“凝”这个字第三笔是什么笔画(撇)?第九笔呢(点)?“摄”第十一笔是什么笔画?十三笔呢?“氏”总共有几笔?笔顺是?现在认识了,用钢笔描红。要求笔顺正确、注意坐姿、然后在田字格上再写一遍。

师:写完的同学坐好,谁愿意来展示展示?(先后请两名学生把写的字放在展台上展示,老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同学们谈谈最欣赏的字。)

五、总结、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奇特美丽的吉林雾凇景象。其实雾凇的形成也是很奇特,课下请同学们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继续体会。课下让学生去接着学习第二段吗?下课以后,背诵第一、第三自然段。下课。

板书设计 雾凇

十里长堤

多 缀满

奇观

洁白晶莹

美 银光闪烁

雾凇评课 篇9

在《雾凇》一课中,教师始终紧扣文本,以学生为主体,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有效的学习环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长进,兴趣盎然,从而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感受这一美丽而又奇异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以多媒体尽情展示了三九严寒、大地冰封,吉林市壮观景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雾凇。聆听着动听的音乐,欣赏着美妙的景观,学生仿佛置身于河畔,在雾凇间穿梭。

二、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课改下的课堂应该是多维互动的,师生双方都应允对方的主观能动性,并给予激发、肯定和鼓励,探究雾凇形成的原因,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可以以文字的形式,也可以是画画,还可以是复述的形式,通过多种形式的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将被动的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活动,课堂成为心灵共舞的地方,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家园的主人。

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用优美的语言赞一赞,用巧妙的画笔画一画,用流畅的语言介绍介绍等等,都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

【2】

听了李岩老师的《雾凇》一课,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给予者,而是一个引路人、组织者,所以整堂课在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对话中层层递进,深入核心。本课李老师以“奇观”为核心,先让学生领略雾凇奇观的美,再体会奇观形成的原因,最后由雾凇奇观引入祖国风光无限好,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整课条理清晰,线索明确,课堂结构完整。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利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朗读训练,学生的读书效果也很好。

但我仍觉得有些问题值得商榷,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首先,关于朗读,我认为是学生在对课文真正领悟、体会,对文本语言文字之美真正感受之后情感的迸发。在教学时老师将重点字词在课件中出示,是不是将学生体悟过程简化了,是不是将文本的作用弱化了。学生虽然感受到了语句之美,但我觉得感受得不够深入、不够透彻,学生可以自己感悟,词语的出示少一些为好。

《雾凇》教学设计 篇10

设计理念: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的吉林雾凇,重点和难点是要让学生理解雾凇是怎样形成这样一个过程。由于学生生活在南方,根本没有见过雾凇,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知道雾凇是什么,因此,在学习中,学生无法找到建构的旧知,给教学带来了困难。要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样一个物理变化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读代讲,通过读来理解和感悟,能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力体现“尊重学生主体,着眼学生发展”的理念,立足于自能读书,着眼于自主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读中入境,读中悟境。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文章。因此重点应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读得充分、悟得深刻、述得到位。

2、巧设情境,激发灵感。由于学生生活在南方,根本没有见过雾凇,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知雾凇是什么,因此,在学习中,学生无法找到建构的旧知,给教学带来了困难。为此,教师用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丰富真实的情感和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构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

1 雾凇很美,大家想不想亲身去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播放录象,老师作讲解)

它,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晶莹闪烁。

它,像高山上的雪莲,韵味浓郁。

它,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壮丽多娇。

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把神州点缀得繁花似锦。

【教师富有感情的描述,渲染了课堂气氛,为学生起到很好的情感铺垫,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雾凇获得了更加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二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己来读读第一小节。

(1)多美的雾淞啊!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呢?

(2)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这句话中哪儿感受到雾凇的美了?

b、指名回答 (课件)板书:(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2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3真美,老师请女同学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这句话。(女生朗读)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施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三、学习第三段

过渡:是呀,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相信你们也感受到他的美了。

1 、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你想赞美一下它的美,好吗?

2、、那漫步在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么赞叹它的呢?(生回答)

(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的?能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吗?

【课件制作精美,充分展现雾凇洁白晶莹、千姿百态等特点,使学生直观形象感受到了雾凇的美丽多姿,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你说得真好,老师感受到你欣喜惊讶的感情了,同学们感受到了吗?

4、让我们一起去漫步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齐读一下第三小节,好吗?(齐读第三节)

小结:松花江畔的雾凇有的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有的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有的像精美的艺术品,有的似烟似雾,真是……(投影并板书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四、形成

过渡:吉林雾凇的景观很美(板书:景观),它们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但令五洲四海慕名而来的无数中外宾朋感到奇怪的是:这闻名遐迩的自然奇观——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形成 课件)

1、老师这有两个思考题,谁来读读?(指名读题)

a、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b、吉林雾凇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同学们可以任选一个先自己在课文第二节中找找答案,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让学生根据目标,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做到心里有数。这个过程,让学生练习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

2、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雾淞是怎样形成的?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板书)

a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条件吗?(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2)、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

a、“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些过于饱和的水汽能遇冷凝结吗?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b、“每当夜幕降临……树木被雾气淹没了。”(课件)

(3)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我国的三峡水库同样有饱和的水汽,但在它附近能形成雾凇吗?(没有一定的低温)

吉林并不是我国最寒冷的地方,为什么在东北三省的其他地方没有雾凇呢?(没有饱和的水汽)

所以只有这两个前提条件都符合了,才可以形成雾淞。而且他们形成的过程也是非常美的。

3、是的,雾越来越浓,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但是这个形成的过程的速度是很——慢的

(1)你是从哪些词感受到它的慢的?(指名回答)

(将重点字词注上红色符号) 课件

(2)你能把这种缓慢的过程读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

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

好的,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下!(齐读)

(3)同学们,就是这样,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在这过程中,雾凇先是什么样的,慢慢变成什么样,最后又是什么样的?

4、谁来读读这句话的?(出示句子:最初像银线……银松雪柳了。)(引读)

【引读,有助于学生体会雾凇形成的逐渐过程,也有助于课文的背诵。同时在实践中指导朗读,点在关键处,抓住“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最初”“逐渐”“最后”读出雾凇形成的缓慢。教师指导朗读,不是生硬地要求学生读得高些、重些、慢些,而是要学生用心去读,读出感悟,受到感染。读,也是理解。】

5、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美了,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6、读这句话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的,缓缓的,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谁再来试试?

7、(出示课件)这么美丽的雾凇原来是这样形成的啊,我们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以境诱读。通过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通过音乐、图片等生动的各种媒介,营造学生读的情景,从而诱发学生读的热情,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更好的感悟语言,引起感情的共鸣。达到“语语悟其情”的目的。】

8、小结:

雾凇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形成的过程又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板书)

五、总结全文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1990年1月9日前xxxx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吟诵了一首诗,大家想不想知道?

寒江雪柳日新晴,

玉树琼花满目春。

历尽天华成此景,

人间万事出艰辛。

六、作业布置 请选择一题,认真完成。

1、摘抄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选择一段课文背诵。

4、为《雾凇》编一段广告宣传词。

5、试着给课文中的插图配一段解说词。

【注重对学生进行词句积累训练,读写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内化、运用。】

评点作业

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我们学过的《九寨沟》,还有和吉林雾凇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老师希望大家回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板书设计:

晶莹洁白 银光闪烁

景观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奇观

29 雾凇

上一篇:地理必修二试题及答案下一篇:医院外科门诊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