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集体企业改制的途径(通用11篇)
大中型集体企业改制的途径
我国集体企业,即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企业,它是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它在一个集体范围内,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平等。
大中型集体企业改制的途径
1、对于大型集体企业,可根据国有资产多,企业资产比重较大的实际情况,通过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明确产权。把国有股资产部分或全部转化为国有股份,企业集体资产部分或全部转化为职工集体股,组成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可以把其中的国家股出售或租赁给企业职工,实行租股结合,国有民营。
2、对于中型集体企业,可把国有资产和企业集体资产部分或全部出售给企业职工,改组成由国家股分资产、企业职工集体股份资产和本企业职工个人股份组成的股份合作制公司。或全部由本企业职工股份资产组建的股份合作制公司。
3、对小型集体企业可通过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明确产权,把企业资产转化为企业职工集体股份,把企业职工个人资产转化为职工个人股份,改组改造为股份合作制公司。对资产构成单一的纯集体资产的小型集体企业,可全部出售给本企业职工,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也可公开拍卖出售给个人,改为私人经营。
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平等只局限于一个集体的经济内部,而不能扩展到全社会,这是集体所有制经济同全民所有制经济相区别的显着特征。
1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主导力量和财政收入的中流砥柱, 承担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主要成本, 目前中国国有企业约22万家, 经营性的国有资产约6.2万亿元。中国500强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的比重继续攀升, 500强的入围门槛也突破百亿大关, 收入利润率等绩效指标也首次超过世界和美国500强。但中国企业的500强只能定义为500大, 规模大、成本大、效率低。尤其在前几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下, 部分企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局面, 例如民航业有6家企业进入了500强, 却仅有两家企业盈利, 其余企业亏损达145亿元, 这充分说明国有企业隐藏的弊端太多, 被称为“大而不强”“效益低下”等劣势暴露的越来越明显, 国有企业的改革不能流于表面, 不能在口号上下工夫, 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 从思想上彻底领悟, 要想改变口袋必先改变脑袋,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是国有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
2 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的途径
2.1 建立科学决策体系并完善和加强监督管理
目前, 国有企业的管理经营者多是上级任命, 使用集权管理, 国有企业负责人往往是全抓大管, 各种决策集于一身, 决策是否科学、是否有利于公司发展, 一般职员无法监督, 而且这些决策者们工资多是固定年薪制, 与其决策的公司利润没有长远关系, 所以会出现投入管理不够或扭曲的决策行为。同时集团公司领导, 身兼子公司和控股公司和集团本部数职, 各种不同机构和公司的决策权也往往集于一身, 但所有的经营工作还得靠普通职员去完成, 普通职员甚至下属公司、分支机构的领导都无权参与决策, 也不用承担决策带来的风险, 这样就形成了决策的人不了解实际情况, 了解实际情况并参与实施的人不参与决策, 造成决策不规范、不科学, 甚至是决策失误, 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和风险。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解决途径:一是建立企业经营者的人才队伍, 通过人才库和人才市场的作用和效能的发挥, 按照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促进企业管理者人才合理流动, 逐步实现企业管理者的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 增加企业管理者的危机感和责任心。二是建立科学决策体系, 采用职责分明的分权式决策, 明确公司领导、各子公司以及职员的权利和义务, 明确各自的职责, 吸纳普通职员参与管理, 提高决策的可行性和透明度。三是加强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党内监督和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 加强企业管理者在资金运作、生产经营、收入分配、用人决策和廉洁自律等重大问题上的监督, 加强企业管理者的调任、离岗等方面的审计监督。
2.2 通过建立企业链条进行资源整合重组
我国正处在一个开放的时代, 不要干什么事都得自己干, 卖豆腐的不一定非要建一个豆腐坊。看一看淘宝直接买卖产品吗?小米直接生产手机吗?支付宝直接存钱取钱吗?携程自己组建宾馆酒店吗?现在企业竞争的都是一个链条和另一个链条之间的竞争, 一个企业再强大能打过一个链条企业吗?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多元化发展, 在企业内部打通纵向产业链, 将多元的业务连贯起来, 在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 采用多种形式实现产业链整合重组,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善于利用别人的优势借船出海。比如生产能力弱的和生产能力强的合作、营销能力弱的和营销能力强的合作、研发能力弱的和研发能力强的合作, 实现效益最大化;在企业外部打通横向产业链, 按照“外引内联、互为依托、大小兼容、共同发展”的思路, 依托自身产业优势, 积极实施资源招商, 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拉动内部原材料和其他深加工的生产。积极与国内外龙头企业采取合资合作、重组并购的方式, 对上下游企业有效整合, 使企业资源配置更合理、更科学, 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配套企业为基础、专业化分工为纽带的产业链, 建立起企业的竞争优势。
2.3 充分发挥市场对企业的调配作用
市场面前人人平等, 企业的成与败, 地位的高与低, 归根结底都是由市场说了算。过去一些大中型企业创造过骄傲的业绩, 取得过辉煌的成绩, 但是太过于沉淀与历史的情结中, 就会滋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思想, 就会养成靠资历吃饭、靠经验发展的惯性思维, 就会形成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对企业有致命的打击, 最后经不起市场的考验, 在经济危机来袭时, 有多少企业相继破产。所以要充分利用市场在企业发展中的杠杆作用, 看企业的机制和管理是不是符合市场要求、看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不是市场所需、看企业的经营理念能否跟上时代步伐。无论在什么条件下, 企业要围着市场转、随着市场变、跟着市场干, 因为市场是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者, 你占领市场、赢得市场、征服市场, 市场给你分配的资源就多, 你的销售额、利润也就多。所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唯有抓住机遇、快速发展、拥有市场, 企业才能在市场中拥有话语权, 在社会上受到尊重。
3 结束语
关键词: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区;扶持;杭州市
基金项目:浙江省民政厅课题 (合同号ZMYB201544)
中图分类号: F299.2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2.062
杭州市现有大中型水库17座,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34万余人,占全省后扶人口总数的1/4,是浙江省的移民安置大市。按照水库类型划分标准,杭州市行政辖区内的中央直属水库新安江水库、富春江水库和地方管理的15座水利水电工程,属于大中型水库范围。余杭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富阳市和临安市既有大中型水库又安置了规划中的移民,属于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萧山区虽然无大中型水库,但安置了三峡工程农村外迁移民,属于移民安置区。
大中型水库的兴建与运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库区内地质地貌变化、自然资源减少等问题,直接淹没和损毁了大量农村基础设施,制约了库区和安置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1]。由于国家财力有限,水库移民的前期安置补偿标准较低,又缺少有效的后期扶持,致使移民安置区生活生产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长期存在,因移民形成的贫困现象至今依然十分突出。保障新时期水利水电事业和浙江省水电支柱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库区、移民安置区和地方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2]。
1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1复建投入力度较大
国家高度重视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农村基础设施复建。199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解决新安江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通知》(国办函[1995]32号),为解决新安江水库移民遗留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从1998开始,国家先后实施了以解决中央部属新安江水库和富春江水库移民历史遗留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复建事关民生的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的“三年扶贫攻坚规划”和“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六年规划”。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解决水库移民存在的遗留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有限的库区维护资金,另一方面切实加大地方资金投入力度,逐年分批复建与移民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目前,余杭、桐庐、淳安、建德、富阳、临安6个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在公共基础设施复建上共投资11.74亿元,其中区、县(市)和村级经济投入2.19亿元;复建项目1万余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4098个、投资额为5.85多亿元。
1.2 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较快
农村基础设施的复建,缓解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困难。新安江水库和富春江水库,是杭州市行政区域内2座中央部属大型水库,有国家后期扶持人口27.5万余人,占全市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人口总量80%。在实施“三年扶贫攻坚规划”中,这2座水库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共投资2.1多亿元,建造自来水、抽水站、机井739处,1256个村、20余万人受益;修建机耕道路494条、1128千米、桥涵59座,860多个村、13.8万人的行路困难缓解;安装变压器75台,改造输电线路235条、8320千米,受益群众4.1万多人;改造低产田2361亩,增加有效灌溉面积近4万亩;扶持移民迁建新房和改造危房5853间、18.9万多平方米,2万余人受益;修建校舍、醫院78所、4.7万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余杭、桐庐、淳安、建德、富阳、临安6个库区和安置区铺设供水管道879.85千米,83%的移民村基本通了自来水,28万多移民受益;建成通村低等级公路901千米,95%移民村的交通有了新改善;新增防洪和灌溉面积3.5万多亩;76.3%的移民村建起了简易卫生室。库区和安置区的农村移民行路、就医、用电、子女上学、人畜饮水等生活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1.3 水库功能发挥和库区发展成效较好
目前杭州市行政区域内的17座大中型水库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生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水库年发电38.5亿度、供水210亿立方米,灌溉受益面积近41万亩,防洪面积767万多亩。
在发挥水库基本功能的同时,各地紧紧围绕水库独特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休闲旅游、特色效益农业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产业区和产业基地,在保护库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突破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1959年新安江水电站蓄水形成的573平方公里水面和409平方公里山场,经过库区所在地淳安县和建德市人民几十年的保护、管理和建设,成为了“峰峦成岛屿、平地卷波澜”的千岛湖旅游休闲景区。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富春江原本有着丰富的河蟹资源,由于水库大坝建设阻隔了河蟹洄游通道,库区内河蟹资源逐年衰减。富春江水库主库区所在地的建德市不失时机地抓住水域生态条件适宜河蟹生长的这一环境优势,进行河蟹人工养殖、放流,增加河蟹资源,既保护了库区水域环境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1 事关民生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几十年来,国家为促进大中型水库移民特别是中央直属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发展,实施了多种扶持规划,一定程度改善了移民的生活生产条件。但由于移民安置地普遍地处山区、半山区,自身存在耕地少,土质差,自然环境脆弱,交通相对不便,解困能力低下等先天不足,加之国家后期扶持政策滞后和地方财力投入力度不够,客观上造成了库区和安置区之间、同行政区域内不同水库之间、同一水库不同安置地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不均衡,形成了一些事关民生的生活生产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的现状。在基本生存条件上,移民还属相对弱势群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农村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建设目标与现状矛盾突出,建设任务仍然很繁重。
2.2 建设资金缺口依然较大
目前,国家政策明确直接与移民、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相关的资金有三块:(1)按用电量每度加8.3厘提取的移民后扶资金,主要用于移民每人每年600元的移民补助;(2)按用电量每度加价不超过0.5厘的小型水库基金,主要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提取用于解决小型水库移民困难问题;(3)将原有的库区维护基金、后期扶持基金并入大中型水库发电收益每度提取8厘库区基金,其中6厘可用于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扶持。在上述三块资金中,真正能用于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其实只有库区基金。全市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虽然有一定保障,但数额上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存在很大缺口。
2.3 资金使用绩效依然有待提高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离不开一定财力的支撑。目前,国家对于农村建设的投资是通过不同部门、不同渠道和不同途径而体现的。正是这种资金获得的途径不同,因而不同部门在投资去向上具有不同的标准。当移民扶持资金投向某一个乡镇、一个村的某一个具体基础设施项目时,其他部门的建设资金就可能不投向这个项目上。这往往造成国家移民扶持资金投资的“孤军作战”、扶持资金不能满足项目实施需求的现象,资金投入产出比不高,效益低下。
3 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途径
3.1 加大投入力度
按照国家下拨资金的额度,以1∶1的配套比率,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纳入年度地方财政预算,每年投入资金增长要高于地方财政实际增长幅度。就杭州市来说,可以考虑按每个后扶人口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支持区、县(市)移民机构有效开展工作。
3.2 创新资金运作机制
项目扶持资金直接核定到村,不能跨村安排使用,不利于资金效益最大化。在不违背基本政策的前提下,要允许区、县(市)适度统筹安排项目扶持资金。项目扶持资金结报现行实行县级报账制。要改变县级报账制中资金拨付的方式,由现行的扶持资金直接拨付给项目施工单位,改为拨付给项目建设责任主体。
3.3 创新效益提升机制
根据富村帮穷村、大村带小村的原则,杭州市行政区域内的村规模调整已结束。而另一个现实是,国家扶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也没有所期待的那么多。因此,应根据资金量的大小和行政村规模调整的现状,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以绩效为目标,适度调整《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控制总量,注重质量,把握时间与进度。
目前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不同,使用时“各自为政”,客观上造成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复投资、投资分散、规模减缩、建设周期拉长见效慢等现象。应该尽快改变这种旧的传统模式,在同级政府的统一规划和领导下进行适度资源整合,将扶持项目向事关民生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将扶持资金向农村移民项目倾斜,相对统筹安排人力、物力、财力,早出、快出建设成效。
就移民体系而言,各级移民管理机构也应本着有利于推动产业形成、有利于项目绩效的提升,对现行的项目及资金加以必要的、相应的调整、整合,将现在的移民项目、资金“点人头分馒头”改变为“看块头分馒头”,形成“项目跟移民走、資金跟项目走”,有效对接新农村建设,发挥移民资金效益最大化,提升移民扶持项目绩效。
3.4 创新监测评估机制
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是一项基本原则。在实施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时,应该创立、创新比较完整、规范的监督、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快项目实施民主化进程,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这一监督、监测、评估体系应该包括民主立项制、项目招投标制、民主监督制、绩效评估制、资金使用公示制、信访督查制等多个子系统。
参考文献
[1]李丹,白月竹.水库移民安置的社会风险识别与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06):145-147.
[2]杨子生,贺一梅,等.我国西部水电移民安置的土地资源需求与保障研究一以云南省为例[J].水力发电学报,2007,(06):9-13.
“十五”以来,市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发展,以努力打造“一城两基地”为目标,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全市工业发展迅猛,工业企业进一步壮大。尤其是通过深化改革和技术创新,培育了一批产值过亿的企业,大中型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有了显著提升,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最重要的支柱,强有力地拉动全市经济平稳增长。
一、大、中型工业企业现状
1、大型企业数量增加。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工业企业规模划分标准》,市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法人企业数量为41户,占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26.6%。其中,大型企业6户,比增加3户;中型企业35户,比20减少4户。其中,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法人企业有35户,具体分布情况见下图:
2、大中型企业资产增长。截止20底,市规上大中型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达到908.2亿元,同比增长15.3%,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84.2%。其中,大型工业企业资产总额为414.7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资产的38.5%;中型工业企业资产总计为493.5亿元,同比增长18%;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资产的45.7%。
3、非国有经济贡献显著。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规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年底,市非国有经济大中型企业已发展到33户,占全部大中型企业户数的80.5%;产值达到206.2亿元,占到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0.2%;实现增加值113.5亿元,同比增长11.1%,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31.3%,对全市规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2%。
4、以能源生产为主。2012年,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基本覆盖了市工业六大主要行业,但主要以能源行业为主。原煤开采、炼焦及火力发电大中型企业共有29户企业,占大中型企业的70.7%。
二、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特点
1、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2012年,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3.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5%;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1亿元,同比增长16.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72%,拉动全市规上工业经济增长11.1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7.8%,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6.4%。占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26.6%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了近7成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和近半的地区生产总值,产值总量逐渐向大中型企业集中。规上工业企业产值总量的高度集中化,体现了我市规上工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骨干企业带动整体经济正向又好又快方向发展。
2、成效率较高。2012年,市规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407.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销总值的63.7%,其中:大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22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销总值的35.9%;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177.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销总值的27.8%。大中型工业企业销售产值过十亿的有11户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01.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销总值的47.2%。这11户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全市的工业发展起到了主导性的影响。
3、市场份额较大。从产品生产情况看,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部分主要产品在全市工业产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2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15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占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量的六成以上,5种产品更是达到了100%。PVC、洗煤、焦炭等产品在自治区同类产品中占有重要的份额,分别达到47.1%、31%、34.9%。
4、提高了社会就业率。我市多数大中型工业企业都属于资源生产型企业,就业容量大,工资福利较为稳定,吸引着大量劳动者到大中型企业就业。2012年,我市规上工业共有从业人员7.05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5.7%。其中,大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76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1.1%。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从业人员3.56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13.0%,占全部规上工业从业人员的50.5%;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2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8.0%,占规上工业从业人员的31.2%;小型企业有12828人,占规上工业从业人员的18.2%。
三、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行业结构单一,资源依赖性强。我市工业经济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结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行业结构较为简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性较强。大中型工业企业更为明显,企业生产皆依靠资源和能源,且企业门槛低,产品多属于初级产品,技术相对简单,缺乏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现有的产业链不长,企业缺乏增长动力,受市场影响严重。
2、应收账款增幅较大,企业资金回收困难。截止2012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到82.8亿元,同比增长45.3%,存货达到78亿元,同比增长16.6%。这两项资金占到企业流动资产的42.1%,对企业生产现金流影响较大,对企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负债经营,企业偿债能力降低。截止2012年,全市大中型企业的负债合计664.7亿元,同比增长36.6%,资产负债率高达73.2%。负债率偏高,将影响到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科技投入力度还不够。企业的科技投入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国际上衡量一个企业科技创新程度的指标。2012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投入为4.9亿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2%,按照国际上比较一致的看法,如果企业科研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于1%的,企业将很难在市场中生存,2%方可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5%以上才有市场竞争力。据此表明我市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缺乏市场竞争力。我市的大中型企业主要是大型集团在我市的能源生产基地,缺乏自己的研发基地,科技投入的不足,会制约企业的发展。
四、促进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的建议对策
1、推进集团化发展,加强企业交流合作。要充分认识集团化发展的重要性,集中优势培养和壮大一批产品过硬、技术领先的、具有优势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以支撑全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培育大中型企业集团的过程中,要遵循工业企业的发展规律,加强企业间的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减少企业间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正确处理好企业间的`效益关系,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的骨干带动作用,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2、打造名优名牌产品,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直接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经过多年培育,我市拥有了蓝星玻璃、草原水泥、黑猫炭黑等一批名牌产品。大中型企业不仅要保护好现有的名优名牌产品,还应该不断创新,大力打造更多更强的名优品牌产品。只有树立企业的优质形象,保证品牌的质量和信誉,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地位。
3、加大企业的科技投入,努力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积极推动和引导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用各种政策措施吸引工业大中型企业加大研究和开发投入的力度,提高科技投入在企业销售费用中的比重,提高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强度。并且要重点引进一批成长潜力大、技术含量高,对我市发展形成良性增长的高新技术项目和企业,如华油天然气等项目,对我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要:本文对西部大中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剖析西部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西部;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7)07-0014-04
西部地区是解放后中国工业化战略和国防“三线”建设的重点布局区,通过中央政府高度集中的资源计划配置方式的扶持,在50多年的时间内建立了一大批以钢铁、机械、化工、电子、航空航天、建材、能源为主的规模比较宏大、门类比较齐全、体系比较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改变了西部工业落后的生产方式,为西部及全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尽管如此,西部大中型企业与东部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仅体现在产量差距上,而且体现在产业结构、产业技术水平的差距上,更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差距。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战略部署的提出及国务院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政策的出台,西部大中型企业尤其是电力、钢铁、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将面临国家更为严格的环境控制要求和来自全社会增进环境保护的压力,以自主创新推动工业进步和产业升级将成为西部大中型企业发展的出路。
一、西部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特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和国家统计局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2004年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中提出的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我们对2005年西部各省大中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具体评价结果如下表所示。表1的具体指标如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人)A1;企业工业增加值(亿元)A2;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亿元)A3;(科技活动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B1;研究和试验发展(R&D)活动经费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B2;申请专利数量占全国专利申请量比例(%)C1;拥有发明专利数占全国拥有发明专利量比重(%)C2;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C3;财政资金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D1;金融机构贷款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D2。
从上表可看出,西部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呈现以下特点:第一,从潜在创新能力资源看,西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企业工业增加值和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低下。2005年,西部大中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工业增加值和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60542人、7085.22亿元和19687.2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5.57%、14.74%和11.63%,远远低于东部。从西部内部看,西部各省潜在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四川创新潜力最强,陕西次之,青海最差。第二,从技术创新活动看,西部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虽较大,但R&D活动经费明显不足。2005年,西部科技活动经费为3428815万元,R&D活动经费为1216792万元,科技活动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74%,高于东部(1.56%)和全国平均水平(1.58%),但R&D活动经费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为0.62%,低于东部(0.78%)和全国平均水平(0.73%)。从西部内部看,重庆、四川和陕西三省的技术创新活动最为活跃。第三,从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看,西部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低下,西部各省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差别悬殊。2005年,西部申请专利数量和拥有发明专利数量分别为6681件和2726件,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2.09%和11.90%:西部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分别低于全国和东部3.26和4.57个百分点。从西部内部看,重庆、四川和陕西在科研能力方面优势十分明显,但新产品转化能力不强。第四,从技术创新环境看,西部技术创新环境不够完善,金融机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不够。2005年,西部由财政支出的科技活动经费为233389万元,占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的6.81%,远远高于东部(2.19%)和全国平均水平(3.07%),由金融机构贷款的科技活动经费为158344万元,占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的4.62%,低于东部(6.64%)和全国平均水平(6.36%),表明西部大中型企业的科技经费主要由企业自筹,企业融资渠道非常有限。
二、西部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改革不到位,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自主创新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若缺乏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企业便会失去自主创新的内在冲动。西部大中型企业是国家计划经济的产物,虽然经过50多年的发展,但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仍占相当大比重,大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结构极不合理,运行机制十分僵化,大大抑制了自主创新内在动力机制的形成。由于自主创新内在动力不足,企业内部极少设置科技机构,得到国家认定的技术中心更是寥寥无几。据统计,2005年西部大中型企业所办科技机构(国家认定技术中心)共67个,仅占全国361个的18.56%。而这些数量极少的科技机构还经常处于闲置状态,造成科研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创新资源稀缺,制约自主创新的深入发展。西部大中型企业创新资金和人力资源都十分稀缺。首先是创新人才严重缺乏。西部科研人才的配置与全国一样,主要集中在政府设立的研究机构和院校,特别是高级科研人才多滞留在科研院所中,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数量极少。2005年,西部大中型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仅为160542人,相当于100人当中仅有2名工程技术人员。这极为有限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往往由于激励机制和分配制度不尽合理,其潜能未能充分得到释放,甚至导致人才流失。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部大中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流出量是流入量的两倍以上。其次,企业研发经费不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国家对西部大中型企业投资逐年减少,而西部大中型企业由于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负担,自身积累能力和引资能力较差,加上缺少正常畅通的融资渠道,创新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2005年,西部大中型企业的科研经费仅为3428815万元,其中88.57%为企业自筹资金,金融机构贷款比例仅占4.02%。
(三)对外部技术的吸收能力差,形成低水平的自主创新局面。西部大中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重引进、轻消化、少创新的倾向十分明显。据统计,2005年西部大中型企业引进国内外的技术支出额为487237万元,可消化吸收经费仅为49474万元,消化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之比为1:0.102,这不仅大大低于同时期东部地区消化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1:0.204的比例,更与工业化成长时期日本和韩国消化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的1:5至1:8的比例相差甚远。重引进、轻消化的后果导致用大量资金引进的先进技术却不能得到
很好的推广应用,西部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只能在低层次的水平上徘徊。
(四)产学研严重脱节,抑制科研成果的转化。西部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功能定位、目标的差异使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院校和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基础性研究和战略性研究,且科研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还停留在以发表论文尤其是基础研究论文为主要考核指标的阶段。企业由于从建设初始就有明显的国防化特征,已形成封闭性的自主创新模式,排斥与其他部门合作。另外,由于科研机构、院校、企业进行联合创新的体制尚存缺陷,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往往由于缺乏信任而导致合作的破裂,造成科研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大大降低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以四川为例。2005年四川省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达4445项,其中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项目仅为900项,仅占项目总数的20.2%,有205家企业在项目合作中对国内的高等院校及料研院所投入R&D经费支出2.87亿元,仅占R&D经费支出的3%。
三、提高西部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制定激励性政策,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要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提高西部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把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作为增强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目标,为自主创新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快捷的信息通道、充裕的资金来源以及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制订产业政策为手段,引导、支持、鼓励企业走上自主创新之路;运用税收、信贷、财政等经济杠杆对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进行资金支持,解决企业的科研资金瓶颈问题;大力发展各类信息服务、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投融资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切实维护创新企业和创新者的权益;实施有效的政府采购政策,激励企业不断自主创新。
(二)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西部大中型企业要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及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建立真正的公司治理结构,消除科研投入的体制性障碍,激活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决策、投资和收益主体;切实加强企业科研机构的建设,力争在数量上和科研项目上要有所突破,改变传统的以单项技术为主的自主创新活动,注重选择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自主创新战略,促进各种相关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集成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由于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光机电一体化、精密仪器仪表为代表的行业在企业管理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均处于西部大中型企业的领先地位,西部可在这些领域首先实现突破性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向其他领域推广。
(三)加大创新经费投入,建立稳定的自主创新投入增长机制。经费投入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主创新活动的空间规模和时间的持续性,是反映企业自主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科技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贷款为补充、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多元化投入的自主创新投融资机制。四川、重庆和陕西等科研强省可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科技研发和科研成果产业化上,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新疆、内蒙古、云南和贵州等科研资金短缺的省份,国家可用财政补贴和财政担保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向企业贷款,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科学的人才资源管理体制。首先,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通过多种分配方式取得合法收入,激发科技人员的自主创新、创业激情和活力。其次,不断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制定和实施对科技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政策,用良好的机制、政策、环境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再次,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为依托,培养和发现一批学术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群体。
(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走追赶型的自主创新之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绝不是排斥先进技术的引进。西部大中型企业由于原始创新能力低下,缺乏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所以,应将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学习和再创新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加强后发优势的发挥。要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引进技术和跟踪研究向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相结合的转变;提高有效组织各种技术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吸收和集成多方面的知识、技术和产品,实现最终产品自主创新;把提高集成创新能力作为自主创新的关键环节,依托重点工程打造集成创新平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南通市启秀中学程丽华
中文摘要:班集体是一个微观的社会体系,是学生参与社会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沃土和摇篮。班集体建设要倡导 “以生为本”、“和谐发展”的新理念,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用“系统管理”的方法看待班主任工作。
关键词:班集体以生为本和谐发展系统管理整体效能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着深刻地变化,班集体建设也呼唤着新的思维,渴望着新的管理智慧,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更新班集体建设的理念,调整班集体建设的思路,创新班集体建设的途径,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学生的实际,顺应时代的要求,顺应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所以对班集体建设的研究和探讨仍然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以生为本”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前提
在传统教育学理论体系中,班集体属于学校德育的范畴,把班集体理解为学校德育的工具和手段,忽视了学生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班集体建设在整合优化班级各种教育和文化因素中的独特价值。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学生发展观,“以生为本”就是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个体,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生为本”是班集体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以生为本” 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班集体建设就是要“以生为本”,重视每位学生的价值,为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形成和发展开辟广阔的天地,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展示其天资、才能与个性。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让他们做集体的主人,在集体活动中唱主角,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班集体建设中。让每位学生感到在班集体中,自己对于他人来说非常重要。让每位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课堂学习的主体,相互感染,相互激励,如同磁场,其辐射和穿透对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和全面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最终构建一个满足每位学生发展需要和“以生为本”的班集体。
“以生为本”就是以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高价值。新时期,我们的教育进入一个“人”的世纪。人的发展、个性解放成为教育的核心价值。“以生为本”的管理,就是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人,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视为有生命的个体来尊重,坚持把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学生全面的、自在的发展为核心的一整套班集体管理模式。通过班集体建设达到改变人的状态,开发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力量,发展人的能力,张扬人的个性,提高人的价值的目的。学生发展目标:“六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交往、学会创造,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终生发展的能力。
“以生为本”就是从人才强国定位教育的功能。班集体建设与学生的人生维系紧密,是为学生的将来人生有准备的教育。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以生为本”就是一种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 1
主义的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实践表明,在班集体里通过自律、互律、互助、共进,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创造性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可促进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中学阶段是学生求知习能、懂事明理的关键期,是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黄金期,班集体在学生的一生中至关重要,“以生为本”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前提。
二、“和谐发展”是班集体建设的根本任务
班集体是社会的一个微观体系,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参与社会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沃土和摇篮。一个好的班集体,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完善、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和谐发展”就是人的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统一。班集体具有积极的价值导向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目标和教育内容,拥有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班集体具有社会化的功能。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使一个自然的人变为社会的人。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从“生物人”逐渐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即个体习得社会文化规范和适应社会环境,成为社会合格学生的过程。学生在班集体中要遵从和依照集体规范行事,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和责任。班集体的每位学生都来自不同的社区和家庭,拥有各自不同的社会知识,经验背景,通过集体活动相互交往可以习得各种社会经验和处世能力,从而养成一个社会公民的基本品质,使班集体中的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和谐发展”。
“和谐发展”就是调控教育系统中诸要素的关系。“和谐发展”自然跟学生的自身素质有关,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要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设和谐的教育条件和氛围,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首先,要广开交往渠道,促进人际交流。交往和交流是和谐发展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通过交往与交流,才能促进思想与感情的接近、沟通与理解,才能进一步密切联系,增进友谊。组织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是促进“和谐发展”的主渠道。其次,优化人际关系,能提高“和谐发展”的质量。“和谐发展”实质是价值观念的一致,因此群体价值观念的正确与否决定着班集体“和谐发展” 的质量高低。我们在班集体中需要建立的人际关系是平等、友爱、团结、互助、共同进步,为此,让学生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让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
“和谐发展”就是有效地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一个好班集体,在开展活动时要善于依靠全体学生的共同支持和参与,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给个性各异的学生提供较多的选择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通过班集体活动和积极和谐的人际交往,引导学生自觉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又充分发挥和发展了学生智力和能力。这样不仅尊重个性差异,完善每位学生的个性,而且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和谐发展”和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的个体目标与班级共同目标和谐,既保证完成班集体共同目标,又实现了学生个体目标。
所以说,“和谐发展”是班集体建设的根本任务。班集体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学生们跨向理想的彼岸。班集体像一条挺长的船,乘着它,学生们越过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社会大舞台。很多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多年,仍念念不忘当年的班级,可见班集体对学生个体影响之深远。
三、“系统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保证
班集体是在教学班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协同体,它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生自主教育共同的基层组织。班集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班集体建设的系统就是开发利用班集体建设的所有资源,协同各种力量与要素,充分发挥班集体自组织功能的最优化管理系统。
“系统管理”就是为协同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班集体建设是协同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生自主教育。班集体建设要发挥任课教师的协同作用,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班集体建设的核心指标。班集体建设要创造条件,让除班主任、学生以外的家长及社会更多人员进入系统,同时利用多种资源,使得班集体得到物质、能量、信息保证;使更多的人参与班集体建设,调动多方面力量的积极性,通过竞争、合作,使班集体产生新的模式和功能;组织一系列突出主题、注重实效的活动,使得班集体建设得以维持和发展;运用好的组织方法,创造有序发展的良好路径,在班集体建设系统中让所有的发展都成为一种充满爱意的、自发的、和谐的集体行为。
“系统管理”就是为素质教育的目标“育好人”提供平台。班集体建设属于非线性协同系统,更多地关注学生个性之间的协同发展,班集体建设中学生的互动体验、共同成长、全面发展等多维建设目标包含了班级管理的目标。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全体学生的参与下,制订合理且可行的条例与规定,以引导和规范集体学生的日常道德和学习行为习惯。学生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进行管理的主体。既要使制度条例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集体规范,又要使制度管理与学生的自我管理相结合。重要的是让学生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成为建设班集体这座大厦的“设计师”,而不是成为班集体这座大厦的“房客”。只要学生把班集体建设当作自己的事情,才能将自己的才干奉献给集体,与班集体同呼吸共命运,把自己融化在班集体中。
“系统管理”就是建立和完善班集体建设的体系。班集体是由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构成的体系,班集体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是班集体建设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生群体是班集体的主体参与力量,是班集体中的学习群体;教师群体是班集体的价值引领力量,是班集体中的导学群体;家长群体是班集体的资源开发力量,是班集体中的督学群体;社区群体是班集体的社会促进力量,是班集体中的助学群体。建设充满文化气息的集体,逐渐形成富有特色的班集体精神文化,是班集体建设重要方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宽容、理解和合作的处世态度体现了班集体特有的发展理念,也是一个班集体感召力、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体现。
班集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单位,班集体建设有利于整合学校各种教育因素,提高学校和班级教育的“整体效能”。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班集体是满足学生精神需求,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场所。综上所述,在班集体建设中“以生为本”是基本前提,“和谐发展”是根本任务,“系统管理”是重要保证。
关键词:国企改制,演进,治理问题
1 蜎行——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前公司治理问题的现状及存在弊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权力结构上, 多数企业都确立了“实际控制者全权决策”的体制。这也就使得这些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产生了某些特殊性。
有调查表明:以我国国资委直接管理的169家国有独资企业为例, 无论是采用总经理负责制, 还是董事长负责制, 公司内部都存在一个作为实际控制者的“一把手”。而“一把手”的完全控制使得公司呈现出“三角型公司治理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很不完善, 直接导致企业内部出现了一些原始和低级的公司治理问题, 主要分为:
(1) 实行总经理负责制, 一个总经理带着经理班子进行经营。资产所有者“虚位”, 从而产生“类代理”问题。
(2) 虽然设置了董事会, 但董事会和公司的经理班子高度重合, 本质上是董事长负责制。董事长代表一个或几个集团或组织的利益, 从而产生“类剥夺”问题。
虽然国有大中型企业这种“实际控制者全权决策”的体制有权责明确、决策高效的优点, 但是不可否认它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重大缺陷, 即:企业内部无法产生出比较有效的制衡机制, 甚至是外部的派出监事制度、传统的纪律检查制度和监察制度以及职工参与制度, 都有可能最终达不到“制衡”的目的而成为一纸空谈。这种体制严重阻碍了企业继续发展和做大做强, 因而损害了国家的经济利益, 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 是非改革不可的。
2 转承——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中公司治理问题的变更及关键因素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之初的重点, 在于引入除国有资产外的外部资本, 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的公司治理机制, 形成了“花瓶型公司治理结构”。
由于社会环境和公司发展的复杂性, 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种最为棘手的剥夺问题——小股东控制。诸如引入民营资本进行改制, 就是典型的此类问题。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过程中所引入的小股东会通过各种方式搭建属于自己的企业集团, 然后用非常隐蔽的手段进行剥夺, 令人难以防范。更可怕的是, 小股东还会利用公司制度中“有限责任”这个要素。一旦产生损失, 由于存在有限责任原则, 控制性产权所有者的损失可以被限定在最初的投资额度内。
尽管我们发现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改制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上述的剥夺问题, 这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使一些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甚至个人中饱私囊, 从而产生民众非议, 激发社会矛盾, 但是在国企改制之初, 在我国的金融和资本市场还不太完善的情况下, 毕竟这种制度改革方式还是颇见成效的。就像小虫化为蝴蝶必须要经过蛹的阶段一样, 吸收外部投资, 加强公私合作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的必由之路。所以,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废止这种手段, 而应当努力寻求公司治理的有效措施, 最大限度地防控剥夺问题的发生。
对比国外的研究先例, 结合我国的改制实践, 要想有效地防止小股东控制, 除了建立更加独立的董事会制度外, 政府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一是增加信息的透明度, 对控制性产权所有者进行约束;二是建立声誉机制, 使其在个人和公司追求盈利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三是增加对小股东的法律保护, 这是限制剥夺的有效手段;四是在立法中建立“揭开公司面纱”制度, 其操作可以简单概括为:当公司的实际控制者企图通过关联交易, 利用公司“有限责任”外壳, 为自己谋取私人利益的时候, 法官可以根据具体的案例情况, 不承认公司的法人身份, 而让他承担连带责任。
3 臻熟——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后公司治理问题的发展及优化措施
我国的国有企业经过十数年的改制、发展, 日趋成熟。国资委一直大力推进大中型国企上市, 并以此为核心整合国有资产, 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通过这条途径改善企业治理。
依靠企业改制上市来提升公司治理和市场竞争力, 标志着大中型国企改制的完善程度。而将国有产权交易全部纳入市场交易, 才使国有大中型企业变为真正意义上的“上市公司”。
一个成熟的上市公司应该存在诸多分散的小股东, 形成“沙漏型公司治理结构”。诚然, 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所形成的上市公司, 还存在发展不一、良莠不齐的情况, 绝大多数改制后的大中型国企还不能成为完全成熟的上市公司, 但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制度的不断完善, 立法的不断规范,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成为的上市公司其治理机制也要与世界接轨。所以, 在可预见的将来, 这些上市公司更加完善和成熟。
对于一个股权分散化的现代上市公司而言, 为了提高决策效率, 更有效地利用信息, 层层授权的体系就会因此产生。而最高经营者不按投资者的意愿来经营企业, 就会出现典型的“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
由于代理问题是股东与经营者利益有分歧、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管理腐败”。具体表现有:
(1) 经理直接侵占投资者的财产。
(2) 经理不断地把公司营造成自己的“个人帝国”。
(3) 经理会通过短期行为为自己牟利。
(4) 经理会通过减少公司债务降低经营难度。
(5) 经理会通过不同的契约形式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6) 经理还会通过买入或售出资产来增加相对利润。
(7) 经理所作出的投资决定可能反映了他们的个人兴趣, 而不是投资者的兴趣。
虽然代理问题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出现, 但是我们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美国公司经过100多年的发展, 形成了“五道防线”式代理问题治理体系, 是很值得我国借鉴的:一是经理报酬;二是董事会制度;三是股东大会制度;四是社会并购和接管活动;五是整个社会舆论的监督和证券监管机构的规制。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相信我们在未来的实践过程中, 一定能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司治理问题解决办法, 使我们的上市公司冲出束缚, 蝶舞华章。
参考文献
[1]宁向东.公司治理理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6, (9) .
[2]金占明.战略管理——超竞争环境下的选择[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8) .
[3]刘玉平.国有资产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3) .
关键词:风险分类影响因素大中型企业
1 财务风险的分类
在大中型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一般有以下几种:
融资安排风险:大中型企业并购是抽调本企业宝贵的流动资金用于并购,可能导致企业正常周转困难。融资安排在整个并购链条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融资超前会造成利息损失,融资滞后则直接影响到整个并购计划的顺利实施,甚至可能导致并购失败。
融资结构风险:大中型企业并购所需的巨额资金面临着融资结构风险。合理确定融资结构,一要遵循资本成本最小化原则,二是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三是短期债务资本与长期债务资本合理搭配。在杠杆井购后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时,将可能产生利息支付风险和按期还本风险。在以股权资本为主的融资结构中,当并购后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时,会使股东利益受损,从而为敌意收购者提供了机会。
资金使用结构风险:在大小型企业并购资金的使用安排上,企业首先支付的是并购费用,这在并购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小;其次是支付目标企业的买价,买价可一次性支付,也可分期支付。在分期支付的情况下,不但可以暂时缓解企业融资的压力,还可以在目标企业一旦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所造成的损失使并购方难于承受的情况下,通过毁约以减少损失的程度;最后是支付增量投入资金,尤其是生产经营急需的启动资金、下岗职工的安置费用等。在大中型企业并购所融资金的使用方面,不但在时间上要按照顺序保证三个方面的资金需要,而且要求在空间上做出合理的分配。因此大中型企业并购资金不但有量的要求,而且还有使用结构的要求。任何安排不当,都将影响到大中型企业并购效果的如期实现。
2 支付方式和影响因素
在确定了并购价格后,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支付方式的不同将向市场投资者传递不同的信息,是影响并购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2.1 现金支付:并购方通过现金支付迅速完成并购过程,有利于并购后企业的重组和整合,被并企业股东获得现金后,也规避了合并后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这种方式的不利之处在于,并购规模要受并购方现金流量和融资能力的约束,而被并方股东不能分享合并后企业的发展机会和盈利能力。此外,被并企业股东也不能享受延迟纳税的优惠。现金支付多被用于敌意收购。
现金收购的一种变通形式是承担债务加现金收购。这种方式下,承担出让方的一切债务,并按扣除所承担债务后的应付股权款以现金支付。这些变通方式对收购方来说大大减少了并购时现金的流出,而对出让方来讲则不会对可收回的现金产生太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中,这些方式的应用也较多。
2.2 换股并购:并购方或新设公司以其新发或增发的股票,按照一定的换股比例交换被并企业或双方企业股东持有的股票,被并企业或并购双方宣布终止,进而实现企业合并。换股购并虽然成本较低,但程序复杂。对于主并方而言,换股可使其免于即时支付的压力,把由此产生的现金流量投入到合并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对于被并方来说,换股可以使其股东自动成为新设公司或后续公司的股东,分享合并后企业的盈利增长,此外,由于推迟了收益确认时间,可经延迟交纳资本利得税。但换股并购也有—些缺陷,如改变了企业的股权结构,稀释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可能摊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如果主并方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较低,而被并方又股权较集中,则可能出现主并方为被并方所控制的情况。
2.3 卖方融资:并购方以承诺未来期间的偿还义务为条件,首先取得被并方的控制权,而后按照约定的条件进行支付。其典型形式有:分期付款、开立应付票据、或然支付等。这些支付方式通常是在被并方盈利状况不佳、急于脱手的情况下而采取的有利于并购方的支付方式。对于主并方而言,卖方融资不但可以减轻企业即时支付的压力,而且还可以和主并方有充足的时间,核实被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避免可能存在的“并购陷阱”。对于被并方来说,延期支付可以获得延期纳税的优惠。
2.4 混合支付:并购方以现金、股票、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和公司债券等多种支付工具,向被并购方股东支付并购价格的一种支付方式。混合支付将多种支付工具组合在一起,如果设计合理、搭配得当,可以克服单纯以现金或股票等方式支付的缺点。对于主并方而言,既可以使其减轻过多的现金支付压力,也可以防止由于股权的稀释可能产生的控制权转移。对于被并方来说,既可以延迟交纳资本利得税,又可分享并购后企业的发展和增长带来的各种机会。从融资成本角度来考虑,对于主并方,可转换债券、公司债券利息通过计入成本而少付所得税,认股权证可延期支付股利。对于被并方股东而言,可转换债券具有债券的安全性和股票的收益性双重特点,因为可转换债券可以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按照一定的条件和比例转换为并购方的普通股股票;认股证比股票便宜,认股款可延期支付。正是由于上述种种优点,目前混合支付方式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3 影响支付方式选择的因素
选择支付方式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但要受国家的法律制度、资本市场和并购市场的发育程度、主并公司财务状况和目标公司股东要求的影响;还要考虑并购方融资渠道、融资成本的约束和并购后企业的资本结构、股本结构的制约;甚至还要兼顾主并公司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
3.1 主并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资本结构:如果主并企业拥有充足的自有资金和稳定的现金流量、同时在本企业的股票被低估的情况下,主并企业更愿意选择现金支付方式,因为采取换股并购方式需要增发股票,有可能导致每股收益被摊薄,对本企业股东不利。主并企业并购前后的资本结构也对支付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主并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财务风险较大,主并企业往往采取换股方式,以降低负债水平,优化资本结构。如果主并企业发展潜力较大,而且通过对目标企业有效地重组和整合可以获得更大的盈利增长空间,主并企业往往愿意通过举债的方式、以现金作为支付工具,这样可以通过提高的财务杠杆降低资本成本,分享更多的并购后收益。
3.2 税收安排:对于主并企业而言,以借款或发债方式筹集现金来支付,其利息成本可以在税列支,而股权资本成本则必须在税后列支,不能收到合理避税前的效果。对于目标企业而言,若主并公司支付现金,则必须在收到现金后立即缴纳所得税,若采取换股方式,则可通过推迟收益确认时间延迟缴纳。因此,只有当以现金支付的并购价格足以弥补目标公司股东税收方面的损失时,现金支付才是可接受的。
3.3 会计处理方法: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购买法和联营法。在购买法下,主并企业账面或其编制的合并报表上,被并购大中型企业的资产、负债均是按照购买日的公允价格、而非历史成本进行反映的。与购买法相比,联营法虽然报告期收益较高,但主并企业却难于获得税收方面的好处。正是由于报告期收益和税收优惠不同,我国很多企业为了夸大收入而滥用联营法。
参考文献:
[1]投资银行法.
[2]常振明.投资银行的魅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宋国良.投资银行学.人民出版社.
【发布文号】辽政发[1995]14号 【发布日期】1995-06-15 【生效日期】1995-06-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保卫工作的通知
(辽政发[1995]14号一九九五年六月十五日)
为适应企业事业单位公安机构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保障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现就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保卫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把国有大中型企业保卫工作当作重要任务来抓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物质基础。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由于受资金严重短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将会出现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产生许多不安定因素。如何强化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保卫工作,净化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保证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国有大中型企业保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以国防军工、重点工程、电力通信、金融机构、油田矿山等大企业为重点,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维护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政治安定和治安稳定,为其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企业保卫部门要密切掌握企业内部动态,发现各种不安定因素和闹事苗头,要及时报告,提供预警性信息。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及时化解各种不安定因素,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单位内部,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注重抓好国家和省里确定的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严重亏损企业、搞活无望、破产倒闭等矛盾较多企业的保卫工作。
二、二、强化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各处侵害企业的不法行为
各级公安机关对哄抢、盗窃、诈骗、贪污企业资财和破坏生产的重大案件,要快侦快破。对企业内的严重刑事犯、重大经济犯罪活动和滋扰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厂棍厂霸要严厉打击,决不心慈手软。对集体哄闹、请愿游行示威、怠工罢工等重大突发事件,要本着早介入,快反应,重疏导的原则,积极工作,果断处置。对阻碍企业厂长(经理)依法行使职权,威胁、恐吓、伤害企业领导人的案件,要及时受理,认真调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严禁打击滋扰、报复企业领导人的不法行为,切实保障企业厂长(经理)依法行使职权及其人身安全。要严密大中型企业周边地区的治安管理。各级政府要以治安问题为重点,搞好整顿治理工作。各级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清理整顿大中型企业周边地区的废旧金属收购站点、熔炼厂点,严禁非法经营,堵塞销赃渠道。对因征用土地、环境污染、历史遗留等问题引起的纠纷,有关部门要主动做好疏导、调处工作,防止酿成重大治安事件。对哄抢物资、阻碍生产、群体械斗等重大事件,公安机关要迅速赶赴现场,制止事态的发展。
三、三、加强指导,强化大中型企业内部保卫工作
公安机关要加强对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指导企业建立健全治安保卫责任制,严密防范措施;督促企业开展治安防范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堵塞漏洞;协助企业考核、培训保卫人员;指导企业保卫机构开展刑事、治安案件调查工作。
企业要加强保卫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保卫工作责任,实行保卫工作目标责任制。各企业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第一责任人,应切实加强对企业保卫工作的组织领导。企业各部门、各基层单位也要逐级建立治安保卫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任务和目标,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把治安保卫措施落到实处。
要加强企业法制宣传工作,增强职工遵纪守法观念,严格治安管理,落实防范措施,及时疏导、化解不安定因素,确保要害部位安全。要开展安全检查,认真整改,堵塞漏洞,避免或减少各类案件及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对因治安保卫措施不落实而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应依法追究企业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四、理顺公安机构管理体制,加强企业保卫队伍建设
要按照《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企事业单位公安机构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发[1994]1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理顺企业公安机构管理体制。企业公安机构撤销的,其内部的治安保卫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本单位负责。各单位应有一个部门负责企业的治安保卫工作,大型企业可以恢复保卫机构。
要配齐配强保卫人员,保持保卫队伍的稳定。加强经济民警队伍的建设,并不断提高其政治、业务、军事素质,充分发挥其在维护企业内部政治安定、治安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要提高保卫干部、经济民警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对保卫干部、经济民警的表彰、记功、奖励和专业职务评定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给予积极支持。对保卫工作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企业应给予保障。要充分考虑保卫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合理确定其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对他们的超时限工作,应按《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给予必要的报酬。
中国××××××(集团)总公司文件
×××发×[201×]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事由)的决定
各综合管理部门,(京内、京外)全资、控股子公司,分公司(主送单位):
为了×××××××(目的),根据×××××××(依据),经研究,决定××××××××××××××(决定事项)。
一、×××××××××××。
二、×××××××××××。
三.×××××××××××。
……(决定的具体内容)
(印章)
大中型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过程,与跨国公司相比,本质上没有明显差异,都有一套严谨的管理体系,有若干份标准作业程序(SOP)。尤其是对于外部标准,比如法律、法规等,要求十分严苛,不得越雷池半步,甚至擦边球都不能打。但国内大中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不同领导人的个人风格和企业文化理念,会为新产品的开发增添不少灵活性和独特性。因为拥有“灵活性”,不少企业有惊人的应变速度,在中国市场上先入为主,把体型庞大的跨国公司远远甩在后面;因为拥有“独特性”,一些企业诞生了梦幻级大单品,让跨国公司目瞪口呆。
新产品开发的组织责任单位,一般都是事业部(Business unit),也有个别大型企业干脆成立一个新产品委员会,由最高领导人担纲委员会主席。
产品创意和概念形成阶段是新产品开发最富创造力的阶段,也是新品开发过程中最富想象力、智慧力和艺术力的阶段,本文将在这个阶段着力泼墨。
创意的生发与筛选
我们首先看看创意来源。通常而言,大中型企业都设置有一个创意库,里面的创意满坑满谷。笔者所在公司,新产品创意就不下四位数,随便一折腾就有几十个新产品创意萌发出来。
新产品创意大体有如下几种类型:一、改变产品功能或者物理性能:比如果汁,有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含维生素的、含汽的、无添加剂的等。二、规格创新的:比如饮料,200ml\350ml\500ml\600ml\1000ml\1200ml\2000ml等。三、包装创新:比如饮料就有PET、TP、CAN、BOTTLE等。四、设计创新:比如女包,每年仅靠改变设计和颜色来变换样式和风格。五、配料创新:比如洗手液,润肤的、除菌的、花香的、果香的。六、运用组合、混合、搭配、反转等水平思维而形成的创新:比如娃哈哈的咖啡可乐、玩具巧克力(巧克力中间包含一个玩具)、健力宝爆果汽(果汁+汽水)、旺旺米面(米+面)、汽车情侣宾馆等。七、全新的发明和创造。
产品创意收集进创意库房后,需要对这些林林总总的创意进行筛选。切记:生发创意容易,筛选创意不易,且筛且珍惜。筛选创意的标准如果保守,会错杀好创意,据说微信就是被华为当成垃圾舍弃的,如今任正非先生的肠子都悔青了;筛选的标准不当,又会使用错误的创意,酿成大错,比如曾经有一个区分性别的饮料,叫作“他她水”,创意胆大包天,销售却抱恨终天。
创意筛选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其艺术性体现在决策者的直觉,许多科学家都认为直觉是发现和发明的源泉。有意思的是,一些获得巨大成功的产品,并不都是经过“天龙八部”、“九阴真经”这样的工具产生的,而是“一阳指”——直接由最高层人员凭借惊人的直觉拍板决定,据说营养快线、爽歪歪、格瓦斯等产品均出自宗老板一人之手。
但读者朋友也不要因此就以为创意筛选是个想当然的主观事情。直觉虽然是个难以解释的内心感应,但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那就是准确的直觉往往建立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如果没有宗老板每年200多天在市场上的浸淫和60多年的人性洞察,你千万不要学习娃哈哈的“一阳指”,还是老老实实练习“天龙八部”为好。
从创意到产品概念
筛选后的创意需要发展成为产品概念。消费者不会去购买虚无缥缈的产品创意,而是购买产品概念,购买一个对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构思。一个完整的产品概念需要回答三个问题:我是谁(功能描述)?我为谁而生(目标消费者)?我如何赢得消费者的芳心(带给目标消费者的利益)?
当然,任何一个产品创意,都可以从不同的产品包装、不同的价格带、不同的消费者等维度,通过排列组合方式,发展成好几个甚至几十个不同的产品概念。显然,我们需要遴选出两三个,通过消费者量化调查,进行测试,最终选出对消费者最具吸引力的产品概念。概念测试的纲要如下:
1.消费者是否相信产品概念中的核心利益?(比如那些宣称防脱发的洗头液)
2.消费者是否认为解决了他的某个问题或者满足了某个需要?(比如,小孩发烧药,妈妈最需要的是退烧快又很可靠)
3.消费者试用后,认为实际产品与产品概念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就叫认知失调,只能欺骗消费者一次)
4.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如何?(五度量表中,如果“非常愿意购买”以及“比较愿意购买”的比例低于60%,应该坚决淘汰)
……
如何才能产生一个让消费者心动又愿意行动的产品概念呢?这是一门需要惊人感知力的艺术。通常而言,产品经理如果有心理学背景,或者有柳永、秦观的“幽闺善缘、骚客工愁”文字功夫,那他的作品十有八九会“一剑封喉”。
选定产品概念后,就可以转移到开发部(或者是研究部、技术部、工程部等),把产品概念发展成实体产品。
从概念到产品开发
产品开发阶段有三大重点需要研发经理统筹兼顾:资金资源、技术资源、时间资源。
除了统筹三大关键资源外,研发经理要格外关注两件事:
一是通晓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食品行业,头上悬着食品安全的利剑,一个原料配方不当,一个物料来源不明,都可能让企业陷入食品安全的危机公关旋涡。
与产品经理或市场经理密切合作,进行一系列严格的功能测试和消费者测试。
在管理层对产品功能测试和产品测试感到满意后,这个产品就要确定品牌名称、包装设计和制定营销方案。有些企业还要进行市场试销,以了解消费者、渠道商对产品的反应。但是,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中,试销有时也是一件备受争议的事情,所以很多企业把这个环节给省略了。
当试销大体上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信息后,企业将开始进行最后一个收官程序——全面生产、全面上市。
【大中型集体企业改制的途径】推荐阅读:
国有大中型企业融资策略分析10-26
大中型企业公文写作-决定-嘉奖决定10-26
大中型企业公文写作-请示-请求解决问题12-15
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12-12
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15
大中专毕业生到合资企业面试技巧07-16
大中专毕业生培训通知05-26
黑龙江省大中专毕业生05-30
新团员入团宣誓词 占大中学06-22
大中中学2012学年校本培训工作计划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