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管理的通知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管理的通知(精选16篇)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管理的通知 篇1

【发布文号】湘政发[1997]17号 【发布日期】1997-06-11 【生效日期】1997-06-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管理的通知

(1997年6月11日湘政发〔1997〕17号)

各行政公署,自治州、市、县人民政府,省直机关各单位:

近几年来,我省自然灾害频繁,因灾造成的损失很大,严重制约了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加强防灾减灾研究和抗灾救灾管理,对于减轻灾害损失,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管理,根据国务院国发〔1997〕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作如下通知:

一、一、明确抗灾救灾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一)坚持防御为主、救助为辅、自力更生、生产自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方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自然灾害的防御工作,灾后要不等不靠,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迅速开展生产自救、互助互济、重建家园。提倡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积极参加保险,建立多层次、相互联系的农村专项保险基金和农村灾损补偿制度。民政部门要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进一步办好农村救灾合作保险、扶贫储金互助会、储粮会。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支援灾区。

(二)坚持地方自救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各地要确立自救为主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做好抗灾救灾资金、物资的准备工作。要根据历年的灾型损失情况,在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抗灾救灾资金,并根据本级财力增长情况逐年有所增加。今后发生特大自然灾害所需的抗灾救灾资金、物资,中央和省给予适当补助;发生较大自然灾害所需的抗灾救灾资金、物资,原则上由行署和州、市、县政府负责解决;发生一般性自然灾害所需的抗灾救灾资金、物资,必须立足依靠当地集体和群众自行解决。

(三)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的原则。中央和省用于特大自然灾害的抗灾救灾补助资金、物资,各地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突出重点,在逐级核实灾情、摸清底子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救灾救济方案。

二、二、规范抗灾救灾工作行为

(一)明确报灾程序。各地灾情统计口径必须一致,不得任意夸大或缩小,上报灾情必须实事求是,统一由各级政府核实后,以文电的形式逐级向上级政府或政府救灾办公室报告,并分别抄送上级政府的有关主管部门,报灾文电,必须由政府领导签发,严禁越级上报。要建立灾情调查审核制度,对于虚报灾情的要严肃查处。

(二)健全灾情汇报审批制度。各地原则上不要组织汇报团(组)来省汇报灾情,应集中主要精力抓好本地的抗灾救灾工作。如确需派人向省政府汇报,须先由行署和州、市政府报告省政府办公厅,经批准后,由省政府办公厅或省政府抗灾救灾办公室,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共同听取汇报。进京汇报灾情,由省政府组织安排。

(三)确定灾损补偿办法。当特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本地、州、市、县上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比例或农作物绝收面积(指减产八成以上)、倒塌房屋间数、死亡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时,省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救灾能力,先由民政、水利等部门提出具体意见,再由省政府办公厅或省政府抗灾救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报省政府领导同意后,确定给予适当的资金、物资补助。省直有关部门安排给各地的抗灾救灾资金、物资,可由省直有关部门单独或联合下达,并抄送省政府办公厅和省政府抗灾救灾办公室。

(四)归口救灾募捐工作管理。各地因救灾须在当地开展救灾募捐工作,必须报请同级政府同意,全省各地、州、市、县(市、区)需出省募捐的必须报省民政厅批准。所有募捐款应归口民政部门统一接收、分配,实行专户储存管理。

(五)增强抗灾的科学决策能力。各地要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逐步建立灾情信息网络,完善灾情管理制度,提高灾情测报和灾情信息处理的能力。气象、水文、水利、农业、电力、地震等部门要加强灾情预测预报工作,及时、准确地为当地政府指挥抗灾救灾提供依据。要加强灾情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建立健全灾情档案制度,研究和探索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总结抗灾救灾经验。

三、三、健全抗灾救灾监督管理机制

(一)加强对抗灾救灾资金、物资的管理。抗灾救灾资金、物资要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办法,做到专款专用,专项拨付,重点使用,坚决杜绝平均分配或挪用、截留。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健全科学的救灾款物分配制度,建立严格的五保户、特困户台帐。救灾款必须用于解决灾民无力克服的吃、穿、住和因灾引起的伤病治疗困难以及紧急抢救、转移和安置灾民,在保障灾民基本生活的前提下,适当扶持灾民开展生产自救。

(二)确保救灾款物及时足额到位。各行署和州、市政府在接到下拨抗灾救灾资金、物资的文件后,要在20天内将分配使用情况报省政府抗灾救灾办公室,并抄送省直有关部门。省政府抗灾救灾办公室要定期汇总有关情况并向省政府报告。各地要对抗灾救灾款物的分配使用情况及时检查、全面监督,确保抗灾救灾款物按时足额发放到灾民手中。

(三)建立救灾款物监督处罚机制。各级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大对本级安排的抗灾救灾资金、物资使用情况的监察、审计执法力度,每年须向同级政府报告监察、审计结果,并予以通报。对于挪用、截留抗灾救灾款物的地方和部门要严厉处罚;对直接责任人要严肃处理并追究其领导责任;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归口管理抗灾救灾宣传报道和灾情信息传递。要突出报道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和对救灾工作的支持,报道灾区广大干部群众、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广大民兵奋力抗灾、生产自救和各级各部门互相支援的先进典型和事迹,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团结抗灾。公开报道灾情不能道听途说,要实事求是,掌握分寸,有利于社会安定和抗灾救灾工作,防止产生消极影响。重大灾情在国内报道,由省新闻中心或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核实后方可发稿;局部灾害一般只在当地报道;灾情在境外报道,一律由省政府新闻办公室负责管理和审稿。各地灾情信息传递,必须严格经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审核后方可逐级上报,不得越级滥报。

四、四、加强对抗灾救灾工作的领导

抗灾救灾工作时效性强,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各级政府要统一部署,加强综合协调。

(一)成立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由庞道沐任组长,肖求如、谢康生、陈学军任副组长,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省农村办办公),谢康生兼任主任,于运兴任副主任。有关具体工作以省农村办为主,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和省民政厅积极配合,并同组织实施,省政府办公厅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省直各有关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抗灾救灾工作,分配和管理各项抗灾救灾资金、物资,指导、检查本系统防汛包干责任单位的抗灾救灾工作,积极主动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争取对我省的支持。

(二)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综合协调。各行署和州、市、县政府要明确承担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工作的机构,负责做好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服务工作,加强抗灾救灾的综合管理。各地对每年的抗灾救灾款物的分配使用情况要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查,对全年的抗灾救灾工作要全面进行总结,并于次年1月底前书面报省政府办公厅和省政府抗灾救灾办公室及省直业务主管部门。

(三)立足于抗大灾、打恶仗。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长期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思想,不断增强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任何时候都不可麻痹大意,任何情况都不能持侥幸心理,要把防灾、减灾和抗灾、救灾工作与国民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共同做好抗灾救灾工作。

省直有关部门和行署,州、市、县政府要根据本《通知》精神,制定和完善抗灾救灾管理办法及资金、物资的分配使用办法。凡与本《通知》精神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管理的通知 篇2

一、加强活禽市场和流通监管。

各地畜牧兽医部门要强化与公安、交通和工商部门的协作, 加强活禽市场及流通环节的监管。对省外进入我省的活禽, 尤其是广东、浙江、上海等省 (市) 进入我省的家禽要求做到批批有记录并采样检测。密切关注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和农业部疫情通报, 加强对来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省份和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地区活禽及家禽产品的监管, 必要时可采取限制销售、押送回产地或就地强制扑杀等措施;对从已关闭活禽市场的地区调入活禽的要依法予以查处。

二、加大宣传告知力度。

各地要采取召开贩运户座谈会、发放宣传单、上户走访检查等形式, 广泛向当地活禽交易市场的经销户、贩运商宣传禽流感防控知识, 及时通报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监测病毒阳性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等信息, 告知国家防控政策, 禁止贪图便宜从上述地区调入活禽或家禽产品。

三、加强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

各地要密切关注活禽交易市场的价格、交易量、家禽来源等信息, 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分析报告。要组织相关专家对调入的家禽及其产品进行疫病传播风险评估, 及时向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反馈信息。要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向当地政府提出对策和措施的建议, 按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

四、加强应急值守, 正确引导舆论。

要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 实行疫情日报告制度, 一旦发生禽类疫情, 要迅速报告, 规范处置, 防止疫情扩散。要加强舆情监测, 归口信息发布, 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 积极主动地引导媒体, 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管理的通知 篇3

(2007年9月20日)

2007年5月,湖北麻城“5·28”幼儿校车交通事故和安徽省肥东县“5·29”幼儿被遗忘在校车内导致死亡事故发生后,我部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近期连续发生两起幼儿伤亡事故的紧急通报》(教基厅〔2007〕7号),要求各地立即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幼儿园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和集中清理整顿,切实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审批程序。近期,山东省济南市、广东省佛山市和东莞市又先后发生三起幼儿因被遗忘在校车内导致死亡的恶性事故,给幼儿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三起严重事故均发生在民办幼儿园和托儿所,暴露出当前部分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存在非法办园、审批不严、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管理,确保广大学前儿童安全,使孩子们身心健康、茁壮成长,现就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对现有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摸清本行政区域内所有民办幼儿园(招收3~6岁幼儿)、托儿所(招收3岁以下幼儿)基本情况,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区分不同情况,认真清理整顿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各类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举办资格,重新核发办学许可证,定期复核审验。对不具备基本办园(所)条件、卫生条件不达标、存在明显安全隐患且未经许可的学前教育机构,要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要坚决查禁停办,依法吊销办学许可证;对符合或接近当地基本办园(所)要求,但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可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限期补办办学许可证。

二、严格审批程序,明确监管责任。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审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要坚持“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凡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合格的学前教育机构,要实行教育部门的归口管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监督管理,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制度。未经审批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新设学前教育机构。凡由于审批把关不严,向不合格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发放办学许可证,造成重大幼兒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审批责任。

三、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严格实行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的日常管理与考核,淘汰不合格从业人员。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开展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坚决避免因管理疏漏和其他不当人为因素引发幼儿伤亡事故。

四、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校车的安全管理。各地要定期开展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校车的专项排查行动,严格检查校车车况和驾驶员资质,严禁租用拼装车、报废车和个人机动车接送幼儿,严禁聘用不合格驾驶人,严禁校车超载。使用校车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要建立教师跟车制度和收车验车制度,跟车教师负责在幼儿上下校车时清点核对人数,校车驾驶员负责在收车锁门前检查车内幼儿是否全部下车,严防将幼儿遗漏在车内。托儿所幼儿应由家长接送,并提请家长负责孩子道路交通安全。

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基础教育整体发展规划,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负责人是幼儿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用非常的细心、非常的呵护,确保学前儿童的生命安全。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覆盖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各个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教育督导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督导检查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抗灾救灾 篇4

——抗灾救灾

一是领导力量集结到位。乡领导和责任部门负责同志迅速赶赴灾情现场,组织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全面安排部署灾后重建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增强信心,战胜困难,尽快恢复家园。按照“领导包村、干部包户”的办法,将所有力量全部集中到救灾一线,全面展开各项自救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对紧急转移群众通过投亲靠友、搭建帐篷等形式,全部迁安到安全地点,民政部门紧急调运斤大米,应急资金20万元,棉被100床,保证灾民基本生活不受影响。迅速启动倒危房重建工作,能够维修加固的危房迅速组织维修加固,不能维修加固的拆除重建,捆绑计划、扶贫、民政等部门相关政策,给倒房重建户以适当补助,确保春节前全部入住新房。

三是抓紧抢修水毁基础设施。交通部门就地调运大型机械,清除塌方淤泥,支撑悬空断板,抢修水毁便道,保证主干线全部畅通,使群众必须的粮、油等救灾物资能够运送到位。村道通过群众投工投劳等形式,实行恢复畅通,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抢通。对于危险路段和桥梁要求由交通、交警部门迅速设立醒目标识,确保群众出行安全。通讯、电力等部门正全力以赴抢修通讯线路,确保电力、通讯3天内全部恢复。水毁河堤、人畜饮水工程、灾后重建工作,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并迅速编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解决。

四是切实做好应急排险工作。针对受洪水威胁的水库,迅速调运水泵、编制袋,组织群众疏通排水明渠,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确保不发生溃坝事故。进一步做好防汛防滑工作,坚决防范次生灾害发生。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管理的通知 篇5

中共中太镇委员会中太镇人民政府

关于严肃纪律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的紧急通知

各村(居)党支部、村(居)民委员会、镇属各部门:

5月12日,阿坝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波及我县并给我县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抗震救灾工作,社会各界为我镇捐赠了大量抗震救灾资金、物资,我镇也陆续接收到县委、县政府给予的救灾资金、物资帮助。根据三财监[2008]03号、县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县纪委第19号、三财预[2008]22号文件要求,为严肃纪律,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管理使用和监督检查,确保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及时全部用于灾区和群众,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管理、使用。

镇内接收县级的救灾物资,由民政办齐树茂同志负责管理,按镇党委集体研究的分配方案,进行详细登记造册,发放到灾民手中。接收的救灾资金,由镇财政所统一管理,按镇党委集体研究方案和村(居)上报的受灾户名册,以一折通足额按时发放到灾民手中。

二、严格社会各界捐赠资金的管理。

各村(居)党组织、镇属各部门党组织、镇党委、政府是我镇范围内 1的捐赠组织单位,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社会募捐,各村(居)、各党组对捐赠资金一律交镇财政所开据发票统一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擅自收支。

三、公开、公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收支情况。

镇党委、政府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分配、收入情况及时向社会和受灾群众以板报、电视等进行公开、公示,各村(居)要对接收的资金、物资收入、分配情况在村务公开栏及时向受灾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四、严格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顶风违纪的案件,由镇人大、纪委、财政、民政等部门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的全过程监督检查,及时了解其使用情况,对上报灾民数据受灾情况失真、发放受灾款物优亲厚友、贪污、截留、挤占、挪用、私分、骗取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等违规违纪行为,造成不稳定因素引起受灾群众越级上访、信访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并从严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中共中太镇委员会中太镇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三日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管理的通知 篇6

发布单位:福建人民政府 时间:2011-11-10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科学有序开发利用港口岸线资源,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港口岸线管理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港口规划管理。港口岸线管理应严格遵守港口规划,新、改、扩建港口项目必须符合港口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港口规划。禁止在港口规划区外建设港口设施,确需建设的,应当先按规定修订港口规划,经批准后实施。

二、有序开发利用岸线。按照科学、合理、节约、有序开发利用港口岸线的原则,2011年12月31日前将全省规划港区分为重点开发、适度开发、预留开发三类,并确保全省保留的自然岸线比例不低于70%。

“十二五”期间,对于重点开发的规划港区,要鼓励加快建设发展步伐,规划、建设规模可以按预测吞吐量的1.5倍适度超前;对于适度开发的规划港区,要根据临港产业和市场需求适度发展,规划、建设规模不应超过预测吞吐量的1.1倍;对于预留开发的规划港区,以保护为主,未经批准禁止开发建设。省交通运输厅应当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制定三类港区划分办法并定期对上述三类港区的开发保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三、鼓励开发公共码头。鼓励、吸引具有码头建设、管理和经营经验的大型港口经营企业来我省投资建设公共码头。投资建设5万吨级以上大型集装箱公共码头、15万吨级以上大型公共散货码头的,项目申请人必须是有实力的大型港口经营企业;项目申请人(或其企业股东合计)自有资金或注册资本金应不低于项目预计总投资的35%。除公共码头无法满足企业运输需要且自有货物吞吐量超过拟申请建设的码头吞吐能力70%外,不得批准建设项目配套码头。

四、严格项目审批制度。在港口规划区域内使用港口岸线的建设项目,开展前期工作之前应按规定申请项目预审;未经预审或者预审未通过的,不得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所在地的县(市、区)政府不得与投资人签署项目建设协议,相关部门不得出具选址意见、用地用海预审意见等审批、核准文件。对不符合港口规划的建设项目,不予预审。

取得港口建设项目预审批准文件的建设项目,应当向发展改革部门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和港口岸线使用申请。

五、加强项目行业审查。港口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应当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分工的规定,报请省交通运输厅或港口所在地港口管理局组织行业审查。

对符合港口规划并对我省港口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大型港口建设项目,要主动对接,提供优质服务,缩短审查时限,最长不得超过20日出具行业审查意见;对不符合港口规划的建设项目,不得出具行业审查意见。

六、实施岸线有偿使用制度。按照《福建省港口条例》的授权开征港口岸线使用费。涉及港口岸线使用费的征收对象、征收标准、使用管理等具体事项由省物价局会同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研究并提请省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为鼓励和加快我省港口的建设发展步伐,对重点开发港区内符合港口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可以按规定减征、免征或缓征港口岸线使用费;对适度开发港区内的港口建设项目,按全额征收港口岸线使用费。

七、规范岸线转让行为。对已建成的港口设施的港口岸线使用权,鼓励企业通过依法转让,提升港口岸线的使用效益;对已开发尚未建成的港口设施的港口岸线使用权,在符合港口规划的前提下,经原审批机关同意,企业可以采取拍卖、招标等公开竞价方式一并转让港口岸线使用权;对未开发的港口岸线使用权,严禁使用权人擅自转让。港口岸线使用权有偿转让后改变使用功能的,应当按照规定补缴所减征、免征的港口岸线使用费或撤销缓征港口岸线使用费。

八、加强岸线使用监督。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港口岸线使用工作的监督管理,不符合港口规划建设建筑物、构筑物及其设施以及擅自违规转让港口岸线使用权的,要依法及时处理;对取得港口岸线使用许可的单位和个人未在规定时限内进行投资建设的,违反规定逾期未投资建设的,要严格依法查处。

取得港口岸线使用许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自取得港口岸线使用许可之日起2年内进行开发建设。重点开发港区内符合港口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具备开工条件后无正当理由逾期三个月以上未按期开工建设的,全额征收港口岸线使用费。

九、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实行。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管理的通知 篇7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管理,保证医疗美容质量和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现就加强医疗美容管理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美容医疗机构管理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设置审批和校验美容医疗机构,同等条件下优先设置审批社会资本举办的美容医疗机构。

二、加强医疗美容从业人员管理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开展美容主诊医师、医疗美容护理管理。尚未开展美容主诊医师管理工作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开展或委托中介组织开展美容主诊医师认定工作,并加强管理。

三、加强医疗美容项目管理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美容医疗机构的不同级别、类别以及《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卫办医政发[2009]220号),核定其执业范围。对于超范围开展医疗美容项目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四、加强医疗美容广告管理

美容医疗机构发布医疗广告,应当按照《广告法》及《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凡未获得批准发布医疗广告,虚假宣传或夸大疗效的,要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五、加强美容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结合医疗机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及时将美容医疗机构的相关信息录入数据库。有条件的,应当将美容医疗机构相关信息对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管理的通知 篇8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有关要求,现就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有关预算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妥善安排购买服务所需资金

政府购买服务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从部门预算经费或经批准的专项资金等既有预算中统筹安排。对预算已安排资金且明确通过购买方式提供的服务项目,按相关规定执行;对预算已安排资金但尚未明确通过购买方式提供的服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社会力量承办。既要禁止一些单位将本应由自身承担的职责,转嫁给社会力量承担,产生“养懒人”现象,也要避免将不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的服务大包大揽,增加财政支出压力。

二、健全购买服务预算管理体系

要加强调查研究,总结试点经验,立足成本效益分析,加快建立购买服务支出标准体系,推进购买服务项目库建设,逐步在预算编报、资金安排、预算批复等方面建立规范流程,不断健全预算编制体系,提高购买服务预算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强化购买服务预算执行监控

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对购买服务提供进行全过程跟踪,对合同履行、绩效目标实施等,发现偏离目标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确保资金规范管理、安全使用和绩效目标如期实现。承接主体要认真履行合同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等达到预期目标。

四、推进购买服务预算信息公开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购买服务信息公开机制,拓宽公开渠道,搭建公开平台,及时将购买的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服务要求、服务内容、预算安排、购买程序、绩效评价标准、绩效评价结果等购买服务预算信息向社会公开,提高预算透明度,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

五、实施购买服务预算绩效评价

购买服务预算绩效评价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按照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要求,强调结果导向,大力推进购买服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将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贯穿于购买服务预算管理全过程,强化部门支出责任,加强成本效益分析,控制降低公共成本,节约社会资源,加强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编制预算和选择承接主体的重要参考依据,不断提高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六、严格购买服务资金监督检查

使用购买服务预算资金要严格遵守相关财政财务管理规定,不得截留和挪用财政资金。要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预算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适时开展抽查检查,确保预算资金的规范管理和合理使用。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财政部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管理的通知 篇9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救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桂政发[2002]39号)

各地区行署,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区直各委、办、厅、局:

我区自然条件差异大,气候复杂,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成灾强度大。特别是洪涝灾害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给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切实做好救灾工作,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灾区的社会稳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救灾工作的领导

救灾工作是密切党与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重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救灾工作的重要意义。为切实加强对救灾工作的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已决定成立自治区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各级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救灾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组织领导本地区的抗灾救灾工作。各地要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方针,建立并实行救灾工作分级负责和救灾经费分级负担的制度,层层落实救灾工作责任制,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做好救灾人员、装备、资金和物资的准备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有病得到医治,灾区不发生疫情,确保灾区社会稳定。

二、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救灾应急预案

救灾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灾害的工作制度和行动方案。制定救灾应急预案是做好救灾各项工作的基础,关系到灾害来临时整个救灾工作能否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力量,抓紧救灾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工作。救灾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是:紧急状态下灾民转移安置和生活安排。包括警报发布、动员号召、转移路线、安置地点、安全保障、生活安排、物资调集、分配供应、医疗救护等。各地围绕这些内容,规范和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救灾职责,建立起快速反应和综合协调机制,在制定救灾应急预案时,要从实际出发,针对本地区危害群众生命财产程度大,并且经常、反复的自然灾害来制定预案。沿江沿河的地、市、县,必须制定洪涝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沿海的市、县,要制定风暴潮救灾预案;山地、丘陵地区要重点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的应急预案;形成自治区、地(市)、县(市)三级救灾应急预案体系。灾害一旦发生,要立即启动预案,组织群众转移避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三、做好防灾救灾各项工作

做好灾害发生前后的各项救灾准备工作是我们开展救灾工作的重点。每年进入汛期后,各级人民政府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重大灾情要在24小时内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救灾主管部门。灾害发生时,根据掌握的受灾程度,预测受灾人数、紧急转移安置人数和救济粮食、衣被及其他救灾物资的数量,确保灾害发生24小时内将救灾物资送到灾民手中;要保障整个救灾工作的信息、道路交通畅通无阻,使各级投入救灾的人员、物资及时到位,将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在整个救灾过程中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组织有关部门及时抢修公路、水利、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确保道路、通讯、电力畅通。在防灾救灾中,要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的突击作用,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四、认真抓好灾民生活安排和卫生防疫工作

做好灾民生活安排和卫生防疫工作是灾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各地救灾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各级人民政府务必高度重视灾民生活安排,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自治区下拨和当地预算安排的救灾款,要实行专户管理,并按照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用与灾民生活安排和民房倒损修建的补助,一律不能挪做他用,违者依法追究当事人的主任。灾后要迅速组织力量逐村逐户对灾情进行核查,并登记造册,分类排队,做到心中有数,实事求是的逐级上报;救灾粮要实现分段安排,按月供应;救灾灾民的口粮要迅速落实到户、发放到灾民手中。

在救灾过程中要加强对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及时组织医务人员深入灾区,组织、指导灾民喷洒消毒药品,净化饮用水,为灾民治病,以防止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五、积极组织灾民开展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工作

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是整个救灾工作的核心。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抓紧水毁道路、桥梁、通信、电力、水库、涵洞、堤防等基础设施的修复工作,要把直接影响工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作为修复的重点,保证工农业生产不受影响。灾区各级人民政府要指导、组织灾区群众抢收抢种,广开生产门路,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副业生产;组织灾民进行劳务输出,以工代赈,增加收入,增强度荒能力。要加强对灾民住房重建的领导,制定优惠政策,使灾民住房能得到尽快修建。对连片倒房较多的村、屯,在征得群众同意的基础上,兴建灾民新村;灾民新村的建设,要严把选址,规划和设计关,既要考虑群众当前的应急,更要考虑农村的长远发展和建设的需要;有条件的要与小康文明村结合起来规划设计,分步组织实施。修建灾民新村的同时,当地政府要认真组织好对面上零星倒房的修建工作。灾民住房修复重建,要采取建房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社会资助等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加以解决,确保灾民有房住避风雨。

六、加强检查督促,确保救灾工作落到实处

为使各项救灾工作落到实处,灾区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力量,对当年上级下拨到灾区和当地预算安排的各项救灾款物到位使用情况,救灾捐赠款物的接收、管理和分配使用情况,以及各项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特别要注意检查基层发放救灾款物是否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在各地自查的基础上,自治区将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抽查,以确保各项救灾资金、物资真正落实到灾民手中。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00二年七月三十日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管理的通知 篇10

遂宁市安居区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级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应急管理工作,关系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各乡镇、各部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和提高行政效能的具体体现。各乡镇政府、区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充分认识加强应急体系建设

品、台侨旅游外事等牵头责任部门每两年组织对各类专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并组织各专项应急预案成员单位修订完善《部门应急预案》;区教育、卫生、经委、商务、文化、建设等行业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对各类学校、医院、工矿商贸企业、大型商场、娱乐场所、施工工地等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各乡、镇政府负责本辖区各类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做到职责明确,任务到人,增强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战性。

(三)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预警制度。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遂宁市安居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规定》(遂安委办〔2008〕85号)要求,尽快落实突发事件信息情报员,负责所在乡镇(单位)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报告工作。2010年底前实现国家、省、市、区、乡(镇)和各类专业应急指挥平台的对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制度,准确把握突发事件的分类标准和报告标准,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工作程序和时限要求,确保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准确。

(四)提高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应对处置能力。各牵头部门要在2008年10月底前完成全区危险源及危险区域的调查、登记和风险评估,全面掌握我区各类隐患风险情况。逐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及应对处置专家队伍、抢险救灾骨干队伍、应急救援物资、应急处置装备数据库。按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要求,密切跟踪事态发展,加强分析研判。严肃紧急

(三)严格监管应急救灾款物。严格按照中、省、市、区关于救灾资金、物资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救灾款物使用、分配制度,做到公开透明、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合理分配。区纪委监察、财政、审计、应急办等部门要形成监管合力,对救灾款物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及效果进行全程跟踪督查,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切实保证救灾款物全部用于受灾群众。

四、及时开展应急管理宣教和预案演练活动

按照《遂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遂府办函〔2007〕392号)和《遂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将“5·12”确定为全市防灾宣传日和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的公告》(遂府公〔2008〕5号)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宣教活动,营造公众关心、支持、参与应急管理的社会氛围。区广电局和遂宁日报社〃安居周刊等新闻媒体要定期开办应急宣传专栏、专题、专访,刊播应急知识、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动态和应急公益广告。各乡、镇要把应急知识宣教工作推进到社区、乡村。区教育局要负责应急知识进学校、进书本、进课堂,力求教育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区经委、民政、国土、公安、水务、卫生、农业(气象)、林业、环保、畜牧、安监、商务等部门要加强岗位培训,及时开展应急演练,定期举办应急知识专题讲座,增强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附件:

安居区应急管理工作考评细则

一、考评对象

各乡、镇,区级各部门。

二、考评方式

采取动态监管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区政府应急办负责对各乡、镇及区级相关部门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动态监管,年终由区目标办统一考核。

三、计分办法

实行倒扣分制,倒扣分直接进入目标管理总分。

四、考评内容

(一)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乡、镇及区级有关部门相关领导不按应急处置程序规定赶赴现场指挥处置,未及时启动相应预案实施规范处置或处置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每发生1次扣2分。

(二)信息报送。对未按《遂宁市安居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要求》报送突发事件信息的,每发生1次扣0.5分。

(三)体系建设。对未整合应急资源,无专门机构、人员,没有制订和按要求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或应急预案体系不健全以及机构运行不正常、工作不力的,视情况扣0.3—1分。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管理的通知 篇11

各市(州)农委:

为推动食品整顿工作开展,省政府日前发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集中开展食品安全整顿专项行动的通知》(吉政办明电[2010]66号),从2010年6月份开始开展一次为期3个月的食品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专项行动,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本次专项行动,积极配合、认真落实,做好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相关工作。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检查、指导生产基地的生产工作,加大技术培训和质量安全宣传力度,指导投入品的科学使用,严查在农产品生产中违规滥用农业投入品行为,利用有效手段开展农产品上市前农残监测,严防不合格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二、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和执法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市场流通监管力度,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集中开展食品安全整顿专项行动的通知》(吉政办明电[2010]66号)相关要求,在本次专项行动期间,主管领导要亲自负责,落实专人,认真组织开展农药等投入品流通市场逐户排查工作,加大检查频次,严查高毒违禁农药经营行为,争取无一遗漏,杜绝死角。发现问题要严肃处理,严格执法、绝不姑息。

三、加强整治行动信息报送工作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管理的通知 篇12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7]77号 【发布日期】2007-06-13 【生效日期】2007-06-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7]77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今年以来,我省中东部地区发生了大范围干旱,局部地方干旱持续五年之久,而且目前旱情仍在蔓延。为了切实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确保灾区群众生产生活不出问题,维护全省经济社会稳定,特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抗旱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高度重视抗旱救灾工作,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抗灾救灾目标责任制和抗旱救灾责任追究制。要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投入到位,确保抗旱救灾取得实效,确保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同时,要做好暴雨洪水、冰雹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加强值班,提高防范意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努力形成抗旱救灾工作的合力。

要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抗旱救灾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灾区的支持力度。要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开展捐助活动,帮助灾区群众。要把保险纳入灾害防范救助体系,积极支持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充分发挥保险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联系与沟通,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民政部门要严格按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的规定要求,认真做好灾情的统计、核查工作,及时、正确、客观地反映灾害损失和抗旱救灾工作开展情况。要明确专人负责灾情报送工作,对缓报、漏报和谎报、瞒报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旱灾重点监测县每10天要向省民政厅报告旱情监测数据。救灾款物的发放要严格程序,保证重点,做到救助对象公开、拨款数额公开、救助标准公开。要加强对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救灾款“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各级财政必须确保救灾、低保资金的下拨,把救灾粮款和低保资金及时落实到救助对象手中。农牧和供销社等部门要切实做好小秋作物种子、化肥、农膜、农药等各项物资和技术的准备工作,及时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如有有效降雨,及时指导帮助群众做好小秋作物的抢种工作。水利部门要加强各类水利工程的管护维修工作,加强节水和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抗旱救灾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河东地区要坚持“三水”齐抓,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挖掘小水资源,建成一批小型水利工程,抓好集雨节灌工程建设。要以保障城乡群众饮水为重点,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正确处理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关系,制定应急供水方案,保证居民生活用水和重点企业生产用水,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活秩序。要抓好人饮解困工程、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护好现有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要广泛动员和组织有条件的厂矿企业、机关单位、驻地部队为困难群众拉运送水,组织农民开展自救和互助互济。气象部门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工作。发改委和经委等部门要协调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的电力供应。劳务输出管理部门要把劳务输出当作抗旱救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

三、妥善安排好受灾困难群众的生活。

当前抗旱救灾工作的当务之急是解决灾区群众的饮水吃饭问题。要突出重点,分类救助,把连年干旱受灾群众多的县区以及局部暴洪等灾害严重的县区确定为救灾重点,把五保户、残疾人、孤儿、特困优抚对象和因病因祸致贫的缺粮、缺钱、缺劳动力的“三缺户”纳入重点救济范围,把学校和卫生院等作为保证用水的重点对象。要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水喝。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严格落实各项支农补助政策。要把兑付农村低保资金、春荒救助款、退耕还林补助款作为抗旱救灾、消解燃眉之急的有效措施,及时准确发放到户。要全面落实教育资金减免政策,保证困难家庭学生不因旱灾辍学。要鼓励群众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患病群众特别是重大病患者能得到及时医治。

四、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要采取多种形式,实事求是地报道我省干旱灾情,争取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受旱地区要及时向社会公布灾情,通报抗旱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同时,要注意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坚持及时准确、主动引导的原则和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深入报道灾区干部群众抗旱救灾的顽强精神,广泛宣传抗旱救灾先进典型事迹,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激励斗志,为抗旱救灾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七年六月十三日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管理的通知 篇13

(宛政办〔2010〕4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推进“六创一迎”工作深入开展,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2010-2012年进一步加强村镇建设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村镇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改革、改善农村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等精神,村镇建设管理工作出现了全民参与、你追我赶、群策群力、狠抓快上的良好局面,村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逐步改善,为打造和谐生态宜居南阳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0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六创一迎”工作的关键年,村镇建设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由于规划建设水平和资金筹措等多种因素,当前全市村镇建设管理发展还不平衡,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重眼前轻长远等现象。一是“星级小城镇”创建工作短期行为明显,晋星前抓一阵,晋星后不能保持,脏乱差现象严重,影响了全市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二是农村大部分村庄基础设施尚待完善,“六乱”现象比较突出,整体面貌没有明显改观;三是2009年省政府为全市121个建制镇投资建设了生活垃圾中转站,部分建制镇应配套建设的“三通一平”工程至今没有完全落实,导致垃圾中转站不能正常运行,造成新的垃圾围村、围镇,基层群众意见较大;四是2009年农村危房改造个别试点县对危房改造工作重视不够,组织不力,工作滞后;五是全市村镇绿化率和绿化水平较低,急需在短时间内提升。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村镇建设管理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村镇建设管理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调查了解和解决村镇建设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扎实做好村镇建设管理的各项工作,以“绿、洁、畅、亮、美”的新形象,迎接第七届全国农运会顺利召开。

二、主要工作和目标

(一)全面落实“星级小城镇”动态管理工作

以“六创一迎”工作为目标,以“星级小城镇”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星级小城镇实行动态管理的通知》为标准,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抓纲带目、以点带面、各具特色”的原则,全面落实“星级小城镇”动态管理工作。各县市区要做到乡镇建设管理工作年初有计划目标、季度有讲评排序、年终有考核总结,确保今后3年每年有1-2个乡

镇进入星级镇行列,30%以上的五星级以下乡镇晋级;部分地域广、人口少、经济总量小、建设质量高、管理规范的三、四星级小城镇设立“示范镇”,享受与上一星级同等优惠政策;环境卫生差、管理秩序乱、城镇建设水平低的乡镇要按规定和程序进行降级。

(二)狠抓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各县市区要继续深入抓好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所辖15%以上的行政村建成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示范村,2010年底前所有行政村完成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基本消灭“六乱”现象。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制度规范”的原则,加快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展示农村建设新风貌。根据《南阳市“六创一迎”工作指挥部〈关于印发2010年县乡村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宛创建〔2010〕3号)要求,至2012年,3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试点村和示范村的标准,70%的农村集镇达到村镇创优标准。

(三)搞好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运行和管护工作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的意见》(豫政〔2009〕43号)和省政府的通知,2010年,全市要建成85个乡级生活垃圾中转站。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县市区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选址、建设、运行和管理维护的第一责任人,要充分认识到抓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抓紧时间完善2009年建制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收尾工作,确保2010年6月底前全部投入运行。积极做好乡级垃圾中转站的选址工作,垃圾中转站选址要符合乡镇总体规划,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方便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运输,方便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扎实做好开工前“三通一平”和人力物力准备,待省政府任务下达后,立即投入施工,确保2010年底前完工并投入运行,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建立“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打好基础。

(四)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根据省政府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要求,2010年,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在6000户以上。淅川县、桐柏县、南召县、社旗县5月份以前要做好2009年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收尾工作,完成2010年危房改造的前期调研,选准危房改造对象,摸清明后两年危房改造的底数。严格资金管理,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危房改造资金;强化技术服务,对危房改造施工现场开展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完善档案与产权登记,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信息化建设,改造后的农户住房产权归农户所有,并根据实际做好产权登记;建立信息报告制度,有改造任务的县要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将改造计划、改造进度、竣工情况、资金安排等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确保今后3年危房改造工作如期完成,并力争走在全省前列。

(五)继续抓好村镇绿化美化工作

要抓住春季植树植绿的黄金季节,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绿化美化工作,不断提高村镇绿化率和绿化水平。坚持不懈抓好乡村围村林、行道树、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和村镇游园等公共绿地建设,形成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与景观效果俱佳的村镇植被系统。同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及时指导、帮助移民新村、迁村并点村、整体搬迁村等新村的绿化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力争一次设计到位,分步实施,力争到2012年全市乡镇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5%以上,农村绿化率达到40%以上。

三、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县市区要进一步提高对村镇建设管理工作的认识,把加强村镇建设管理作为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建设和谐南阳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督查。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村镇建设管理各项工作的督查落实,及时掌握情况,上报、通报工作进度,表彰先进。对工作落实不力,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要严格进行问责。

(三)加强宣传。各县市区要根据村镇建设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危房改造及绿化美化建设等工作开展情况,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村镇建设的成果和典型,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推进村镇建设管理向更高层次迈进。二○一○年四月八日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管理的通知 篇14

【关键词】政府经济管理;绩效;问题;措施

政府绩效管理指的就是进行政府绩效评估,应用科学的方法、标准、程度,尽可能准确的评价政府机关的业绩、成就、实际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实施措施对行政管理水平进行改善和提高,主要包括绩效评估、管理、监察。强化政府绩效管理促使政府提高成本、服务、效率、责任意识。

一、政府经济管理占用和耗费的资源核算

为了对政府在提供给社会服务和达到经济管理目的的过程中占用和耗费的社会经济资源进行检验,明确政府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效率和社会效益,也就是政府经济管理的绩效,需要核算和分析开展经济管理社会活动的成本,对政府的经济管理活动是否增加了社会财富和经济效益进行衡量。

二、对政府经济管理消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

(一)评价人力资源的耗费。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官员的比例上升很大。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政府官员的数量和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多出很多,主要是体现在政府管理职能的恢复和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等方面,例如,原来的社会保障和治安等问题时由非政府组织承担的,现在是由政府组织承担,增加了人才的需求。此外,因为政府调整了组织管理的结构,例如增强了政府维护社会市场秩序的职能,致使需要的金融监管、财务通讯、工商管理的人才增加。人力资源增加了,在办公费用和其他方面的开支也会增加,进而社会进行经济管理活动增加了占用和消耗的资源。还有就是官员增加了,致使政府进行经济管理时组织和个人角色对口之间出现了矛盾,所以有些人就会敷衍了事,导致经济管理的效率降低。

(二)支配社会经济资源。在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支配的财力资源逐渐下降,可是官员与民众的比例上升,促使政府为了维持正常的经济管理活动将支配资源的自用比例提高,所以政府反馈给社会的可支配的资源降低。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速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完善,积极的推动政府转变经济管理的职能,并对政府的组织制度进行完善,可以有效的提高政府经济管理的效率,促使政府为政有效,确保政府实现经济管理的目标。以此为基础,政府在进行经济管理活动时的改革方向就是分权和市场,创新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有效的将政府的决策和执行能力提高。

(三)政府综合评价经济管理。政府进行经济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进一步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政府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资源利用率,同时随着不断提高的人力资源,耗费和占用的社会经济资源也在不断提高,即使提高了经济管理的效率,也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转变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创新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制度是大势所趋。

三、强化政府经济管理绩效的措施

(一)加强绩效管理的立法工作。法律可以保障政府经济管理的绩效。通过对我国政府经济管理绩效的政策和立法进行完善,促使我国政府经济管理的绩效更加的规范、制度化、常规化。首先要从法律上确认经济管理绩效的地位,促使所有的政府都可以进行评估工作,以此提高经济管理的水平。其次从法律上树立的政府经济管理绩效的权威性,明确绩效管理部门的调查、评估权力,同时可以及时的传递和反馈评估的结果,从根本上对政府的管理进行改进。最后还要清理现行的相关制度。

(二)对评估机构进行完善。建立完善有效的评估体制可以大大推进评估事业的发展。首先,要成立一个综合性和权威性的评估机构,接着以此评估机构为主体,设置三个相互协调的分支机构:政府内部评估机构、专业评估机构、企业和公正评估机构。

(三)引进企业和公众参与的机制。引进公民参与的机制及解决了评估主体多元化的问题,也体现出了民本意识。评判政府经济管理绩效的最好裁判就是公众。政府经济管理绩效本身就是为公众服务。对政府经济管理的绩效进行改进可以得到公众的关注和参与,而公众的关注和参与一定会对政府经济管理绩效的改进有帮助。首先,公众的参与表明公众可以对政府经济管理的绩效提出要求,监督和协助政府负责自己的开支、行为和承诺。从经济管理绩效的角度来说,公民的积极参与促使政府运作和努力的目标就是满足企业的需求,并实时接受公众的监督。

(四)对经济管理绩效的评估信息保真机制进行完善。开展经济绩效管理的基础就是合法和完善的评估资料。经济绩效管理需要大量的信息,涉及的部门也很多,信息来源也很多,操作起来有难度。首先对绩效评估依据的各种信息资料的合法性来源进行完善,所以确保评估依据的信息是合法和真实的,要树立法治行政的理念,依照各种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还要和政府机构的改革相结合,将统计部门归为中央管理。接着还要组织专门的量,对全国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信息。

四、结语

通过上述论述,政府在经济管理中投入了更多的人力成本,可是并没有提高管理效率,自用资源的上升,相对来说占用和耗费的社会经济资源上升,所以经济管理绩效的水平没有明显的提高,我国政府一定要从立法、评估机构、参与机制、信息保真机制方面进行改善,加快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王石朋.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府绩效管理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J].商场现代化,2010(20).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管理的通知 篇15

【发布文号】黔府发〔2009〕7号 【发布日期】2009-03-20 【生效日期】2009-03-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黔府发〔2009〕7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林地保护管理工作,实现我省生态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贵州省林地管理条例》相关规定,现将加强林地保护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林地保护管理工作

近年来,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扎实推进,我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优势进一步显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但我省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特别是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占用征用林地的情况增多,对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林地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要途径,充分认识加强林地资源保护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意义,增强林地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开发利用与保护林地资源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提高节约和保护林地资源意识,规范林地资源利用行为,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各级人民政府要把保护林地放在与保护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和完善林地资源保护任期目标责任制。把森林资源是否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是否稳步改善等作为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落实责任。

二、切实加强管理,严格规范占用征用林地行为

(一)加强占用征用林地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对占用征用林地实行定额管理制度。国家下达的占用征用林地定额,必须严格执行。勘查、采矿和修建道路、水利、电力、通信、建筑等各项建设工程,有建设用地可以利用的,应当充分利用,尽量不占林地;确需占用征用林地的,应当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合理供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尽量少占林地,尽量避免占用征用现有的乔木林地、竹林地、国家重点公益林和古树、大树、珍稀野生植物群落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

建立和完善占用征用林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预审制度和专家评审制度。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涉及占用征用林地的,项目业主单位应当就项目选址征求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选址未征得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预审同意的,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核准或批准项目建设。建设项目拟占用征用林地面积较大的,建设项目业主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森林资源调查设计单位调查编制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进行评审。具体办法由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二)加强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和监管。

各类建设项目确需占用征用林地的,按规定向林地所在地的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使用林地申请和相关材料;项目占用征用林地涉及两个以上县(市、区)的,要分别向林地所在地涉及的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使用林地申请和相关材料,经具有法定审核权限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按规定标准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领取《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用地单位凭《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占用征用林地未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建设用地申请和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建设项目确需占用征用林地的,建设单位要根据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一次申请,办理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严禁为规避法定审核审批权限,将单个建设项目用地分拆报批。分期建设的项目,可以根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方案分期申请使用林地、分期办理占用征用林地有关审核审批手续。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的监管。对已依法办理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的,要严格按照批准的地点、范围和面积进行拨交,跟踪检查用地过程,防止超审批面积占地、擅自变更地点等非法使用林地行为。需要采伐被占用征用林地上林木的,在取得林地使用手续后,必须按规定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涉及到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大树、名木的,按批准的处置方案执行。

各地在调整城市发展规划时,需要将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林地纳入相应的城市发展规划范围的,原则上不能改变林地的用途、林场性质。要坚决防止借调整城市发展规划之机,随意肢解分割甚至将国有林场大量林业用地规划为非林业建设用地。禁止将林地开垦为耕地,违法开垦的必须退耕还林。

(三)加强对采石、采砂、取土使用林地的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采石、采砂、取土场的清理整治工作。在下列地域林地内禁止开设采石、采砂、取土场:1.大江、大河两侧和大中型水库及其他重点水源区周围第一重山脊内;2.高速(高等级)公路、国道、省道、铁路等交通干线两旁可视范围内;3.城镇和居民密集区周围可视范围内;4.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城市公园、国家重点公益林区域内;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其它禁采区域内。

县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林业、环保、旅游等相关部门,在兼顾生态、环境、景观、森林资源保护和建设对砂石料、土料的需要,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科学合理编制砂石、土料开采规划。规划报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各主管部门必须严格依照实施。凡不符合规划的,林业、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林地、土地的审核审批手续。各项工程建设均应在规划的开采地点和范围内开采砂石,因对土质、石质有特殊需要的,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独立的开采点,但应在工程结束后及时进行封闭并造林绿化。对规划前已在规划开采区域外取得相关许可开采的砂石、土料场,要采取适当措施调整迁建到规划开采的区域内。

三、稳定和维护林地权属,保障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各级人民政府要重视稳定林地权属工作,依法保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不得以平调、无偿划拔等方式改变集体林地或国有苗圃、树木园、植物园、种子园等场圃林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对林地权属明确并已核发全国统一制式林权证书的,要切实维护林权证书的法律效力;对权属明确但尚未核发林权证的,要尽快核发;对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要抓紧调处明晰。对已经验收合格的退耕还林地,在颁发林权证书工作基础上,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上相应的地块进行变更或注销登记,将退耕还林地依法纳入林地管理,以维护林权的稳定和退耕农户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对农村林地流转的引导、监督和管理,坚决防止在流转过程中发生乱砍滥伐、改变林地用途、改变公益林性质和集体森林资源资产流失等现象。各类国有林地资源在国家没有出台流转办法前,一律不准流转。

项目建设单位在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时,涉及到林地的,要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把占用征用林地的森林植被恢复费和各项补偿补助费足额列入投资预算。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建设项目业主足额兑现有关补偿补助费用,使林地、林木权利人依法得到应有的补偿。各类建设项目临时占用林地的,占用期满后,项目业主单位应当及时恢复林业生产条件并交还原林地权利人,对于逾期不归还的,应当按照非法改变林地用途坚决予以查处,保护好被占用林地权利人的根本利益。被占用征用林地上林木的所有权不变,采伐的林木归被占用征用林地的林木所有权人,用地单位需要留用的,应当与林木所有权人另行协商。

四、加大执法和队伍建设力度,严厉打击毁林占地行为

要进一步加强林地管理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将基层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工资和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其依法行使监督管理职责。同时,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林地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业务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林地管理执法队伍。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加大对破坏林地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少批多占、不批也占林地的乱占滥用行为,擅自减免、截留、挪用占用征用林地补偿补助费和森林植被恢复费的行为,非法采伐占用征用林地内林木等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对违法占用林地造成森林植被破坏的,要按照“谁批准、谁负责,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并责令非法占用者限期恢复森林植被。要建立和推行破坏森林资源重大案件责任追究制度,对久拖不决的重大典型案件,要限期办结;对因玩忽职守,致使本辖区发生重大毁坏林地、非法采伐林木等案件,或对案件查处不及时,对上级通报、督办的案件不按期查结,造成森林资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贵州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三月二十日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管理的通知 篇16

尊敬的民政部领导、各位同志们,大家好!

苏布台乡抗灾救灾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乡各单位、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乡在灾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未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现将我乡抗灾救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苏布台乡位于尼勒克县城以西45公里处,属自治级首轮重点扶持贫困乡,地貌沟梁纵横,地势北高南低,土壤贫瘠,大部是旱地丘陵,水土流失严重。全乡总面积41万亩,其中草场35万亩(人工草场8000亩),耕地5.97万亩,退耕还林地9807.1亩。下辖四个行政村,总人口1412户7288人(其中贫困人口602户2535人,含特困户124户419人),低保户274户(其中农村低保197户,城市低保77户),五保户27户27人,由维、哈、汉等六个民族组成。2009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34元。

二、受灾情况

今年1月中旬至月底,苏布台乡境内暴风雪肆虐,最低气温达零下30摄氏度,山区路面积雪平均厚度达70公分以上,是40年来不遇的一场暴雪,属历史罕见,暴风雪致使该乡40余公里乡村道路、80余公里牧道、通迅设施及部分电力中断。全乡受灾草场面积达164806亩,受灾人口107户,462人,牲畜21681头(只)(其中马405匹、牛374头、羊20902只),死亡146头(只)(其中马5匹、牛11头、1

羊130只),倒塌棚圈5座,因灾累计造成各类经济损失78万余元。

自今年2月份以来,全乡气温迅速回升,融雪速度大大加快,加之连续多日的中量雨,致使全乡80%以上贫困户、特困户、低保户的土坏房变为危房,已无法再居住,而且已有部分房屋倒塌。截止目前,全乡因雪融水及降雨致使4000余人受灾,造成危房464户,坍塌房屋355间,合计17750平方米,倒塌棚圈358座,死亡牲畜21头(只)(其中小畜15只),鸽子135只,累计搬迁转移群众197户,556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86.4万元。

三、抢险救灾情况

灾情发生后,乡党委政府迅速组织力量抗灾救灾、防洪防汛,根据县委要求,乡党委、政府进行安排部署。主要做法如下:

(一)迅速启动防汛抗灾救灾应急预案

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任总指挥、乡长及包村领导任副指挥,包村干部为成员的防汛抗灾救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认真研究部署防汛抢险工作,提出各项应对措施,及时传达上级部门对防汛抗灾救灾工作的指示精神,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积极筹措资金30000余元,储备各类防洪救灾物资,以防不时之需。

由乡武装部牵头,成立了33人的救灾应急分队,24小时待命。

四、采取的措施

一是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将房屋已经坍塌的家庭户迅速安臵到邻居亲戚家、村委会、卫生院、武装部等地,并为暂时安顿的困难家庭发放面粉、煤炭等生活必须品,保证受灾家庭有住处,不受冻,有食

物,不挨饿。

二是每天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入户摸排调查,对摸排出的危房户家庭积极引导搬迁至安全的地方,对排查出的受灾情况及存在的困难逐一登记造册,做到情况清、底数明,掌握灾情动态数据。

三是适时对辖区内汛期易发生险情的地方和地质灾害点进行巡查,对巡查出来的易洪沟及易发生险情的地质灾害点,安装危险警示牌,迁移易发生险情地段的居民,并派专人24小时进行监控,防止搬迁居民返回原住房。

四是组织干部及河道两边的村民疏浚河道、桥涵,维修受损防洪渠,保证在雪融水和降雨混合型洪水到来之时,能够顺利排洪,确保河道两岸及河流下游人畜的安全。

五是由包村领导定点负责,加派预警员不间断24小时密切注意易洪及地质灾害点的监控,遇险情在第一时间向防汛抗灾救灾领导小组汇报情况。

六是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由于此次受灾面积大,受灾人数多,临时安臵点不够用,党员干部们把自己家的住房让出一两间安臵受灾家庭,并为安臵户免费提供食物,成立由农村党员组成的应急救灾先峰队,冲锋献阵在抢险救灾第一线。

七是加大宣传力度,破除麻痹思想。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不间断向辖区百姓宣传县气象局每日天气预报及尼勒克县及我乡融雪型洪水的自然特点、暴雨洪水的突发性和严重性,宣传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由小区干部入户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提高防汛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坚决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学校校长为学校第一

责任人,加大在校学生的宣传教育力度,认真组织开展各类自然灾害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避险、报警、自救、互救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八是积极协调上级相关部门及对口帮扶单位,援助防洪物资,煤炭、面粉、帐篷、塑料布等救灾物资。

五、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

一是因灾造成煤炭、面粉、清油等生活必须品的缺乏,牲畜饲草料的严重不足。

二是辖区内百姓经济条件差,无力储备充足的防洪物资。乡政府自身财力匮乏,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防洪物资及人员经费的投入。

三是倒塌的房屋多数为土坏房,为众多贫困户所拥有,他们穷途四壁,没有资金进行重新建房。

我们坚信,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民政部门及各对口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乡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同舟共济,最终会赢得抗灾救灾的全面胜利。

苏布台乡人民政府

上一篇:办公室公文习题下一篇:青岛市房地产买卖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