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的工作职责
2、负责组织、指导全市拥军优属活动;督促落实重点优抚对象优待、抚恤、补助标准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亡抚恤标准;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审核申报革命烈士和有关人员伤残等级;指导全市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审核申报全国、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承担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全市双拥工作。
3、负责拟定全市退役士兵安置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接收安置复员干部、移交地方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和军队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负责指导全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站的建设和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协调全市军供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指导军地两用人才的培训和开发使用工作。
4、负责救灾救济工作;组织协调救灾工作;核查并报告灾情;拟定并组织实施减灾规划,开展减灾合作;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组织、指导救灾捐赠活动。
5、负责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和管理工作;组织和指导扶贫济困等社会救助活动;审批、管理全市社会福利募捐义演活动;贯彻执行城乡医疗救助政策,核查救助对象,督促检查救助资金的管理使用。
6、负责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基层政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指导村民委员会依法开展村民自治工作,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导协调社区建设和社区自治工作,制定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和促进社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7、负责拟定全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指导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审核申报社会福利企业,监督落实社会福利企业扶持保护政策;承担老年人、孤儿、五保户等特殊困难群体权益保护的行政管理工作。
8、负责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工作;管理本级福利资金并监督使用;承办本级福利资金资助项目的评审工作。
9、负责拟定全市行政区域总体规划;承办行政区域的设立、撤销、调整、更名和界线变更及政府驻地迁移的审核申报工作;负责市内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和管理;负责县级边界争议的调查和调处;承办与邻地州市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管理和边界争议的调处;负责全市行政区划资料图册的审定,管理制度《民政局的工作职责》。
10、负责地名命名、更名和审核批报;指导全市地名管理工作;依法规范全市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负责全市标准地名图书资料的编纂和审定。
11、负责指导全市婚姻登记管理工作;管理监督全市婚姻服务活动;指导婚姻习俗改革;负责指导全市收养登记管理工作;负责指导全市殡葬管理工作;推行殡葬改革;负责全市经营性公墓的审核申报和管理。
12、负责全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保护工作;指导救助站建设。
13、负责全市性社团、跨县社团和市直单位所属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和年度检查工作;依照国家法规、政策,规范和监督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活动,查处其违法行为以及未经登记、擅自以社团名义开展活动的非法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指导全市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
14、负责管理省和市拨民政事业经费,指导、监督全市民政事业经费的使用。
15、贯彻党和国家关于老龄工作“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方针,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宣传老年社会保障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提高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意识。
16、有计划地、系统地调查研究全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时提出正确的科学对策,为市委、市政府决策老龄工作当好参谋。
17、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老龄事业发展,举办老年教育、老年科研、老年保舰老年社会公益福利事业,指导老年人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
18、积极组织老有所为,发动和倡导老年人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为全市脱贫致富奔小康奉献余热。
19、会同有关部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理老年人来信来访;在农村办好村老年协会,协助搞好养老保障和养老基地建设,签订赡养老年协议书;在城市推广以社区服务为中心的老年服务网络建设,搞好老年人的特需服务。
20、协调配合搞好老年文化和专题节目,指导全市老龄工作和各类主要活动,总结推广老龄工作先进经经验,表彰老龄工作先进单位、集体和个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道德风尚。
一、与民生问题紧密相连
民政部门包含大量的社会服务性工作, 例如行政区划管理、退伍兵以及军烈属的安置、结婚登记、赈灾救济、民办非企业管理、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等。民政部门从中央到地方档案的种类繁多, 数量偏大, 民政部门除了包括和其他部门相同的档案信息以外, 还包括了大量和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档案信息, 例如退伍兵以及军烈属的安置档案、结婚登记档案、赈灾救济档案、民办非企业管理、殡葬管理档案、最低生活保障等等。这些档案信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最基础的利益。尤其是婚姻登记和死亡档案特别重要, 它和所有的家庭人员密切相关, 真实的记载了人生重要时刻的详细信息, 这样的档案紧紧的联系着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 这是所有档案信息里最为重要的档案。
二、提高工作方法
(一) 开展基础工作
民政部门的工作直接构成了民政档案, 包含了所有的民政工作如文件、电子信息、照片和影像资料以及科技信息档案等等。民政档案是民政部门的基础信息, 民政档案整理的完整可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能, 对于民政工作良性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伴随着国内经济的变革, 民政部门的工作职责也发生了变化, 民政档案内容繁杂, 形式多种多样, 所以这就给民政档案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民政档案信息整体化管理的方式, 给民政档案的搜集整理造成了巨大的考验。综上所述, 这就要求民政档案要提高思想认识, 档案的搜集要有理有据, 确保搜集的民政档案及时、准确无误, 加大民政档案的基础工作平稳的推进。对于那些搜集上来的民政档案信息要认真探究, 确保真实性, 对于民政档案的搜集范围加以明确划分, 确保搜集上来的档案具有保存的价值, 同时保证搜集的档案信息安全、可靠。搜集整理的档案电子信息一定要保管妥当, 防止丢失或者泄露。
(二) 管理办法与管理机制
制定民政档案管理细则, 可以保证民政档案的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上级有关单位一定要做好民政档案的监管工作, 随时学习上级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 提升民政档案管理者的思想认识水平。依据民政档案的不同类别制定有关的制度和条例, 使其了解所有的规章制度细则, 进行造册编辑, 使所有的档案管理人员有明确的学习准则。在推行综合考评的时候, 把民政档案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涉猎进去, 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工作人员的主动性, 可以更好的进行民政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带动了民政工作的推进, 民政档案工作是民政工作的基石, 一定要做好民政档案的搜集、整理、建册、保存等工作, 告别传统的工作方法, 提升工作的效率。数字化的进程制约着资源的使用, 创建良好的民政档案管理体系, 做好民政档案的管理工作, 使所有的信息能够网络共享, 提升办事的效率。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那些具有开放性的信息一定要公布在网络上以便于人民知晓。定期增加民政档案的信息含量, 可以加大档案资料的查找力度, 尤其是那些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 一定要做到双轨运行。这样保存的方式, 对于今后的工作也会带来很好的效果, 无论发生怎样的状况, 都会有一份档案信息的存在, 确保了民政档案的安全性。
(三) 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过去民政档案管理部门的办公条件相对较差, 然而档案信息的保存又对环境有较高的需求, 要做到防潮、防火等等, 这就要求民政档案管理的环境需要改变, 增加投入的力度。民政部门要安排专门的档案室, 配备各种设备, 提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四) 提升综合素质与法律观念
民政部门要配备专业档案管理人员, 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 有利于较好的搜集、整理、装订档案信息, 那些具有很高价值的档案信息立即反应给上级领导, 帮助领导更好的决策问题。民政档案的管理员要有积极的态度, 主管单位定期的组织学习, 总结以前的工作经验, 创建优良的工作方法, 提升民政档案的管理水平。民政档案管理遵循国家档案管理办法, 随时提升档案管理法律意识是一项十分关键的档案管理工作。在民政档案管理的时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依法办事, 在日常工作中提升档案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把民政档案管理和法律有机的结合, 那些机密的文件, 档案管理员遵循保密法规, 提升依法行政的力量, 实现有法可依。提高民政档案管理员的综合素质, 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民政档案建设。
三、结语
总之, 民政部门负责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民政工作事关民生、民权、民利, 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 要做好民政档案工作, 促进民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从而构建和谐社会坚实的基础。
摘要:民政档案工作在全体人民的社会生活里表现的十分重要, 它关系着民生问题, 所以一定要做好民政档案这项工作, 切实落实其责任目标, 让民政档案可以全力的为人民服务, 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民政档案,服务水平,措施与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沂滨.如何提高民政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J].人力资源管理, 2012 (08) .
[关键词]社会工作;中国特色;关联民政工作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也相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我国农民工问题、老龄化人问题、单亲家庭问题等矛盾尖锐,如果处理不好,一定会造成一些列社会问题,不要说是什么和谐社会,就是基本的社会稳定都不好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吸纳多种不同的社会工作人才,提高社会化服务,更好的促进中国特色民政工作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关系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和民政工作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疾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民政工作则是各级民政部门及其主管的服务机构。他的职责是党和政府赋予的,运用行政手段和服务方法,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服务。民政部门发挥着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平,维护特殊群体的职能,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二)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的关系
根据二者的定义表明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有着密切的关联:
1.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有着相同性。从二者的使命来看,两者是相同的。社会工作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来提供服务的。民政工作是保障人的基本生存发展权的永恒工作。所以,不管是在民政工作中还是在社会工作中,都应该体会人的需要。
2.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社会工作遵循“和平”“关爱”等业务,更强调服务对象是相互平等的,使被服务的人能够坚强独立。从理念来看,民政工作代表的是党和政府依法行政;从对待人主体看,民政部门还有大量其他社会事务,如婚姻登记、社会管理职能。
3.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本质是相同的,二者密切相联系。社会工作它本身就是慈善事业、社会救助事业。而民政工作发展,不管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一切的社会秩序建立及其正常运行,都离不开对民众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在现代社会,使用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领域很广,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到青少年服务、医疗服务、家庭综合服务等多个领域,涉及到的部门不少,目前还没有一个领域像民政工作领域那样广地需要社会工作,并且把它作为核心专业支撑,在教育、卫生等多方面领域也需要社会工作,起到的作用不是主力,而在民政业务和民政范围领域,不但需要大量社会工作者,而且是把社会工作作为核心工作来做,社会工作在民政业务和民政范围领域起着制定政策、组织实施等核心和基础作用。
二、中国特色民政工作对处理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的民政工作如何更好的处理社会工作重要性,必须做到:一是使民政工作的内容进一步充实。在已有民政业务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会大大丰富扩展原来的业务工作。如在社会福利服务领域引入社会工作,可以使我们把服务从服务群体的本身的生理需求发展到关注服务群体的心理,让我们在金钱物质救助为主的救济行使中跳出来更多的关注灾害对灾民心理和物质的伤害,更好的为灾民提供更多的服务。二是要充分认识到民政业务工作领域引入社会工作理念方法的重要性。民政工作是检验各种社会制度优越的基础工作。把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引入到既有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业务中去,不断的改进民政工作为人服务观念,以便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三是对民政工作的服务群体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认识到社会工作是民政工作的主题和中心,在具体服务中起着主导、策划、组织、协调和推动实施的作用,这就需要组织所有民政服务人员,进行社会工作知识、方法的培训,让民政工作人员掌握先进的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更好的用理论指导实践。
三、积极做好社会工作促进中国特色民政工作可持续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民政工作的内容也常有变化。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吸纳多种不同的社会工作人才,提高社会化服务,更好的促进中国特色民政工作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做到:一是积极做好社会工作,对促进中国特色民政工作的业务拓展有更好的动力。进入到社会工作后,可以使我们用社会工作的眼光去观察当前社会的需求,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更好的多元化服务。当前我国农民工问题、老龄化人问题、单亲家庭问题等矛盾尖锐,如果处理不好,一定会造成一些列社会问题,不要说是什么和谐社会,就是基本的社会稳定都不好说。必须用长久的社会工作的眼光看,在政府财政支持的前提下,中国特色民政工作必须进一步持续的拓展各方面服务领域,为所有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服务。对于老龄化问题、单亲家庭问题、家庭暴力问题、留守子女问题等棘手问题,努力能把社区服务中心改造成为主要的社会工作机构,努力开展可以针对大部分家庭需要的有规模的社会工作。二是大胆创新,大力发展民办非营利专业社会服务机构。经济在不断发展着,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新的需求,更使当前的人们对专业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民政工作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当我们面临大气污染、水污染、食品和药物污染这些负外在性,我们能体会到社会工作的管理性太差,为了更好的收拾残局,需要由国家和民政力量来提供帮助。必须进一步深化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化的改革,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管理体制。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缩小社会发展不平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怀;社会转型期民政行业高职人才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伍晓斌;和谐社会视角下构筑弱势群体支持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陈小平;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我国社会救助工作的转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作者简介:孙海燕(1972-12-),女,汉,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科员,社会工作师中级,大本,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常委会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全区民政工作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为民解困为宗旨,大力实施“六心工程”,谱写了一篇改革民政、创新民政、发展民政、务实民政、和谐民政的新篇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和谐峄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实施“舒心工程”,为五保老人构筑温馨家园。全区敬老院始建于八十年代初期,到乡镇合并前夕,多数已破烂不堪。本世纪初开始,全区掀起了长达十年的以敬老院合并、改造、扩建、新建为主要内容的二次创业,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完成建筑面积42100㎡,绿化面积32600㎡,硬化面积15500㎡,拉院墙5480米,五保供养规模达到80%以上,敬老院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受到省、市政府的表彰,7处院有5处达到省一级院标准。目前全区敬老院各投资三十万元左右,均安装了暖气,建有澡堂,配备了医护室和老年健身器材,每个房间都有一台彩电,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为,五保老人安度晚年的幸福乐园。
二、实施“贴心工程”,让低保对象切实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规范操作,热情服务,严格申请、审核、审批、发放程序,城乡低保工作稳步推进,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全年共发放低保金1695万元,城乡低保人数达到16875人。为近6000名城镇低保对象优惠办理了城镇医疗保险参保手续;共拨付低保取暖补贴70余万元,使1994户、5695人受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三、实施“暖心工程”,带着感情抓好特困群体的救助。区慈善总会成立三年来,累计募集和争取慈善资金1100万元,及时支援了地震灾区,有效的救助了困难群众。仅去年就发放救助资金400余万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6326户。重点组织开展了“情暖万家”、“大病救助”、“圆梦工程”、“ 银屏惠老”四大慈善救助精品工程:“情暖万家”50万元,使1000户困难家庭受益;“大病救助”152.5万元,救助大病患者815人;“圆梦工程”40万元,使200名贫困生梦圆大学;“银屏惠老”44万元,购买彩色电视机661台,全部送给五保老人;为45名低保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实施了免费手术,减免医疗费100多万元。伴随着救助活动的开展,多次召开慈善救助新闻发布会,制作了《峄城慈善》专题片,设立了峄城慈善网站,将慈善捐赠、慈善救助、慈善活动向社会通报,扩大社会影响,确保慈善救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提高了慈善事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今年将探索企业“留本付息、合同捐赠”的新模式,计划劝募爱心企业建立XX万元的慈善基金,力争实现四个“50万”的捐赠目标。即区直“慈心一日捐”50万元,镇、街道“慈心一日捐”数额达到50万元,“福兴慈善救助专项基金”50万元,“丰源慈善助学专项基金”50万元,为慈善救助建立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不断开创慈善事业新天地。
四、实施“安心工程”,用感恩情怀做好双拥和烈士褒扬工作。峄城是革命老区,著名的鲁南战役、沙路口战斗、巨桥惨案和鲁南阻击战等都发生在这里。经普查,全区共有散葬烈士墓697座。为牢记历史、告慰先烈在天之灵,我们提出了在东部峨山、中部榴园、南部阴平,新建或改扩建烈士陵园各一处,将全区散葬烈士墓集中到烈士陵园管理维护,届时将形成覆盖全区的三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继去年投资150余万元完成塔山烈士陵园重建之后,今年又投资260余万元完成了阴平烈士陵园改扩建工程,并于四月一日举行了隆重的祭扫活动;峨山烈士陵园正在规划中。去年筹资20余万元,广泛开展了对驻军、拉练部队和军烈属的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积极推行“阳光安置”,探索政府安置与自谋职业并举的退役士兵安置新途径,使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全部得到妥善的安置。三年来,共发放自谋职业补助金100多万元。每年投保70万元,为1800余名重点优抚对象办理了医疗参保、参合手续。
五、实施“称心工程”,强化民政为民服务功能。近年来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了两处总共近XX㎡的区级社区服务中心。去年通过建立区级领导、区直部门帮包社区和以奖代补、考核奖惩制度,各级各部门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加强和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已建成26处社区服务中心,全年累计办理各项便民服务2万余件。今年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将规划建设40个农村精品社区,计划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降低准入门槛,提高办事效率,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使全区75家社会团体、8家民办非企业单位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头雁,促进了峄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去年我区27个福彩站点共销售福利彩票2199万元,累计为福利事业募集资金2500余万元。
六、实施“遂心工程”,加强社会行政事务管理。累计投入200余万元建设了婚姻登记处,去年又投入20余万元对区婚姻登记处进行了改造升级,分设了候登区、结婚登记区、离婚登记区、档案室、颁证室等,为婚姻当事人提供了温馨、舒适、优质的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依法办理婚姻登记手续,去年办理结婚登记3800多件,登记合格率100%。加大殡葬改革力度,广泛开展殡改宣传和综合整治,严格实行责任目标、风险抵押、奖惩考核,不断巩固提高火化率,去年全区共化尸2307具,火化率达到99%以上。区级莲花山生态公墓建设进展顺利,至墓区道路已完工,停车场、墓区桥涵、大殿等工程正在施工,一期工程可望年底竣工。全部工程建成后可容纳福位34000个,泊车位200个,使用年限30年左右,绿化覆盖率80%以上。配合“三城”同创,投入30余万元在城区和7处镇(街道)主要道路设置了130余块路标路牌,率先在全市完成了镇(街道)驻地主要道路的设标工作。
春华秋实结硕果,和谐发展谱新篇。仅2010年度,区民政局先后被授予“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全省婚姻登记达标单位”、“平安枣庄建设先进单位”、市级“文明机关”、“全市福彩销售先进单位”;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先进集体”、“政协提案先进承办单位”、“平安峄城建设先进单位”、“法制峄城建设先进单位”、“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单位”;区慈善总会被授予“2010年度全省慈善工作先进集体”;我区被评为“全省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区”。
长期从事民政工作,我们有三点深刻的感慨与体会: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人大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心,是我们做好民政工作的不竭源泉和无限动力。正是这些源泉和动力,才有全区民政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和长达十年敬老院的二次创业,才有我们年复一年的坚守、默默无声的奉献,促使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为党分忧,为民解愁,用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去诠释人生,书写青春,干事创业。
二是长期从事民政工作让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更加乐于牺牲与奉献。民政工作面对的是基层,服务的对象多是弱势群众和特殊群体,在与他们长期的接触中,对他们的生存状况有了更深的了解,面对他们生活的艰辛、求助的眼神、感激的话语,每个人的感情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党性得到了不断的升华,灵魂得到了进一步的净化,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正是带着对弱势群体的深厚感情,对烈士的感恩情怀,促使全区民政人像孺子牛一样,披星戴月,风雨同行,不计名利,不计得失,默默无闻,甘愿奉献,无怨无悔,用我们的真情为他们排忧解难,用我们的服务为社会创造公平、均等与和谐。
三是民政工作面广量大,弱势群体的救助任重而道远。面对全区2万多名低收入家庭、近3000名五保老人、一万多名优抚对象和大量的婚丧人群和社会化管理、社会性服务,我们深感担子沉重、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深感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任重而道远。尤其是救助弱势群体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只是党委、政府的事情,仅靠民政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与呵护,需要唤醒全社会的道德感、使命感和慈善意识、爱的奉献,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区的慈善救助才有可靠的物资基础,我区的福利事业才会不断普惠,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阳光、灿烂、和谐。
一、根据国家、省民政事业发展和林区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提出林区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指导林区民政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二、负责林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简称民间组织)的登记和检查,查处林区民间组织的违法行为和未经登记的民间组织;指导林区系统内的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
三、组织林区系统内的拥军优属活动;负责优待抚恤工作;负责革命烈士的审核上报、因公伤亡人员的褒扬工作及森工林区烈士纪念建筑设施的管理。
四、负责林区辖区内的退伍义务兵、退伍志愿兵和复员干部的接收安置工作。
五、组织、协调林区系统内的救灾工作,接收、管理、分配林区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
六、林区与辖区地方政府共同建立实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组织和指导扶贫帮困等社会互助活动,指导林区的社会救济工作。
七、指导林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推进林区社区建设。
八、负责林区内婚姻法的贯彻实施,承担林区婚姻登记和婚姻管理工作。
九、负责林区殡葬改革的宣传管理工作。
十、负责有关边界争议调查处理和地名管理工作。
十一、负责林区困难户的临时救济及特殊救济对象的救济工作;指导各类福利设施建设工作
十二、负责林区内有奖募捐和社会福利彩票发行工作。
一、基本情况
(一)城乡低保
截至**年12月,全区城省低保对象共有4123户6570人,占全区城省总人口的1.92%;累计户均保障人数1.59人/户;**年10月起城省低保标准由330元/人.月提标到350元/人.月;全年累计发放城省低保金2191.1万元(不含重大节假日临时生活补贴263万元),平均月发放低保金182.6万元,人均补差269.4元,人均补差同比提高了27.3元,人均补差水平达81.7%。
截至**年12月,全区农村低保对象共有12909户20428人,占全区农业总人口的3.23%;累计户均保障人数1.75人/户;**年10月起农村低保标准由185元/人.月提标到200元/人.月;全年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2965.3万元(不含重大节假日临时生活补贴597.4万元),平均月发放低保金247.1万元,人均补差118.4元,人均补差同比提高了50元,人均补差水平为64%。
(二)医疗救助
长寿区着眼于多样化救助和规范化管理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切实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体“看病难”问题。全年资助城乡困难群众4.95万人(不含动态)参加城乡合作医疗保险,资助参保259.7万元。住院救助1.8万人次1508.4万元,住院救助率达37%;门诊救助5.5万人次405万元,门诊救助率达100%;全区医疗救助达11.4万人次,支出各类医疗救助资金2173万元,同比增长900多万 元。
(三)临时救助
长寿区采取抓好资金筹集、适时调整救助政策、规范救助程序、抓好救助效果监测等一系列措施,通过与低保制度有效衔接,探索建立以临时救助为主体,征地农转非困难家庭救助、慈善援助、街镇稻草援助和区专项临时再救助四个救助制度为补充“五位一体”的临时救助工作新体系,构建困难群众救急救难保障网络全覆盖。**年我区临时救助6570户次1050万元,切实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各类临时救助问题,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抓法与亮点
(一)夯实基层基础,提升低保“服务力”。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确保有场所办事。区民政局成立了“区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认定中心”,各街镇建立了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站并设立低保便民服务窗口,确保了“一区一中心”、“一镇一窗口”,充分发挥街镇低保受理、审核主体作用。充实基层工作队伍,确保有人员办事。各街镇民政办、社区居委会落实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有效解决基层低保工作队伍人员少的难题。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有经费办事。联合区财政局制定了最低生活保障实绩考核办法,加大资金投入,每年预算安排专项经费200余万元,确保保障对象“应保尽保”和补差水平全面落实。
(二)创新工作手段,织密出入口“筛选网”。建立四种平台,实现核对科学化。形成了以区政府 为主导、区民政局牵头、相关部门协作的核对工作机制,出台了低收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办法,成立了区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认定中心与个街镇核对中心两级核对工作机构,建立了低收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系统平台,有利于救助科学化。依托四种载体,实现公示纵深化。采用传统三级公示、居务公开栏公示、网络公示、报纸公示四级公示制,提升政策知晓度。**年通过核查比对,查处“骗保”人员599户,为国家追回低保金数十万元。
(三)实现城乡统筹,科学建立医疗救助模式。一是提高救助比例,关爱重大疾病救助和特困群体救助。经过充分论证,在**发〔2012〕号文件救助比例基础上将普通疾病和重大疾病救助标准提高了10—20%。其中重点优抚对象救助比例提高10%;农村五保对象、城省“三无”人员和贫困精神病人救助比例提高20%。政策调整后的农村五保、城省“三无”和贫困精神病人在一、二级医院住院基本能全额救助;重大疾病和大额救助政策得以全面落实,**年我区通过后台结账给予**镇村民**10万元的救助,真正做到救急救难,实现了惠民便民。二是签订管理协议,实施动态管理。与18个街镇签订了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监管责任书,与45家定点医疗机构签订了城乡医疗救助定点医院监管协议,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实时救助无一例死角。三是探索救助模式,发挥兜底保障。全区形成了基本医疗、住院救助、高额医疗费用再救助、街镇临时性医疗补助、民政局专题救助多合一的城乡医疗救助模式,充分发挥民 政部门“兜底”保障作用,全方位、多层面、宽领域的城乡医疗救助的模式已然形成。
(四)加大资金筹集力度,提高临时救助水平。我区重视临时救助的资金筹集,资金规模逐年增长,为临时救助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把临时救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为主,省级补助、征地拆迁费、福彩公益金中按比例计提为辅的筹资模式,确保了资金来源持续稳固。**年我区共筹集临时救助资金1050万元,其中省级补助资金235万元,区财政本级筹资654万元,从征地拆迁费计提130万元,福彩公益金计提35万元。建立了兼顾“收入型”、“支出型”的贫困救助,将城乡低收入人员等六类民政对象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开展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临时生活困难救助、意外伤害救助、突发性意外救助、贫困学生助学救助、其他困难救助6种类型救助,救助对象覆盖范围和救助种类及水平得到提高。在重大疾病救助条件上,针对重大疾病救助实行分类救助,不同民政对象设定合理的起助线与自负费用救助比例。
(五)建立慰问长效机制,及时做好节日慰问工作。做好六大节日慰问困难群众工作,合理安排慰问资金,及时送达慰问物品,全年共慰问受灾困难群众、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12类困难群体共12万人次,发放慰问金978万元,慰问品折款103万元。
三、存在的困难
(一)支出型贫困人员的救助难题
因重大疾病、残疾等家庭支出过大但是收入超标的 支出型贫困人员的救助存在难题。这些人员严格按照收入核算办法核算收入往往超标,但实际上这些家庭有可能比享受低保的家庭还更加困难,这些人员拼命挤低保的原因往往并不在意低保金额的多少,而是更加看重低保户可以享受医疗救助等低保附带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不纳入低保,这些人员信访不断,基层矛盾大,基层民政人员需要花费很大一部分精力处理这些人员的信访;纳入低保又违背低保政策;纳入特殊困难建档家庭,又会出现医疗救助次均住院救助水平低,省民政厅对区县考核没法达标;纳入临时救助,将需要一笔巨大的资金,区县、街镇恐将无力承担,需要上级最大限度予以资金支持。
(二)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难题
新的低保审批规程要求救助申请人签署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授权书,授权街镇、区民政局负责对申请者的对申请人的家庭成员户籍、住房、就业、社会保险、养老金、存款、证券、车辆、个体经营、住房公积金等收入和财产信息与公安、人力社保、国土房管、税务、金融、工商等部门和机构的信息进行核对。此项工作能否真正解决房产、存款等信息的核查难题还存在可操作性问题,一是经济状况核查涉及众多方面,工作量巨大,但是却缺乏全省统一搭建的比对系统;二是有些部门不配合,尤其是银行,根本不可能让人去查客户的账户存款信息,再则即使银行同意查询,存款人随时都可以取走存款,以存款使用完目前无存款为由。
(三)社会救助资金缺口大
一是医疗救助资金严重不足。我区贫困群体较多,**发〔2012〕78号文件要求扩大到民政部门建档人员后,我区今年救助已达11万人次,支出救助资金2173万元,医疗救助资金缺口大。二是临时救助资金缺口大,我区**年需安排临时救助资金1500万元,资金缺口较大。
(四)基层社会救助工作队伍仍然薄弱
基层民政工作队伍人员少、任务重,街镇民政队伍薄弱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低保工作的主要瓶颈。一方面,新低保政策进一步强化了街镇审核责任主体,但街镇低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的最主要还是靠街镇民政办,街镇民政办的任务更加艰巨;另一方面,街镇民政办力量仍然较为薄弱,街镇民政工作压力大、事物繁杂、兼职多,但专职民政工作人员普遍不足,人财物配置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直接影响基层救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几点建议
(一)探索改进完善相关政策
1.建议上级取消对下级不合理的考核指标。建议**民政局取消低保补差必须达到低保标准的60%、医疗救助次均住院救助水平达到70%以上等不合理的指标,低保理应坚持应保尽保、坚持收入补差的原则,该享受多少低保金就吃多少低保金,硬性要求补差达标,违背收入补差的原则,也让其他群众心里更加不平衡,客观上造成更多群众去挤低保。
2.做好建档贫困人员建档与救助工作。建议有关部门更加重视建档贫困户的建档与医疗救助,逐步提高建档贫困人员的医疗救助报销比例,让因病致贫人员有效分流 出低保,也有效化解群众矛盾,缓解低保压力。
3.建议相关部门不将救助政策与低保挂钩。低保不是解决一切社会保障问题的法宝,低保不该与其他附带政策相挂钩,解决社会保障问题还得从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源头上着手。目前低保户子女上学费用减免、在校生午餐补助、公租房廉租房优先申请、水电气费用减免、殡葬费减免、节日慰问等一系列附带优惠政策众多,难免让吃不到低保的群众心里不平衡,建议考虑取消这些附带政策与低保相挂钩,实在无法取消的话,建议有关部门不再将各自出台的优惠政策与低保相挂钩。
(二)加大救助资金支持力度
一是请求上级2014年增拨医疗救助资金900万元,解决我区医疗救助资金严重不足问题。二是请求上级增拨2014年临时救助资金500万元,解决我区临时救助资金缺口。
(三)加强基层救助队伍建设
全面推行“街镇社会救助业务办理大厅”,由街镇统一受理社会救助申请,充分发挥街镇的主体作用。根据动态管理的要求,按照街镇人口规模,科学确定低保工作人员比例,保障中等人口规模(人口5万以下)的街镇保障民政办专职人员达到2人以上,人口大镇(人口5万以上)达到4人以上,从根本上解决街镇专职民政人员不足问题。
(四)建立统一的经济状况核对平台
一、财政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尤其, 对于白银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 当年财政收入只能保证工资发放及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资金需求, 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环保、基层政权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2004年5月份, 我区财政异常困难, 原本15号左右就能金额兑现的工资, 到20号还迟迟不能发放, 导致部分退休干部连续几次跑到财政局追问工资为啥不能及时发放。作为一名基层财政工作者, 我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 因为他们要生活、要就医, 工薪事关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只能耐心解释, 但同时保证决不跨月发放。这件事对我感触很深:收支矛盾突出, 增收潜力十分有限, 促进财政增收的财源还很脆弱。因此, 要调动各方面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狠抓财源建设, 促进财政增收, 努力提高财政运行质量。今年, 白银被国家列为资源枯竭型经济转型试点城市, 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计划、经贸、商务等部门, 凝炼一批好项目, 建设新兴、后续财源, 为财政增收奠定基础、注入活力。对于财力有限的白银区, 控制支出也是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以来, 我们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办公费、电话、车辆等消费性支出一直实行定额包干, 节约了资金, 增强了支出透明度, 收到了明显成效。2006年, 在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管理工作中, 我们和人事、教育等部门, 深入企业小学进行调查摸底, 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但在企业提交人事档案时, 比我们调查了解的人数多出了将近600人, 双方一度处于僵持状态。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积极协调企业移交办的人员, 认真学习、领会国务院办公厅 (国发办[2005]4号) 关于《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政策解答》, 取得了公司领导的理解和支持。通过认真审核档案、确定教师资格, 严格按政策办事, 做到了不多报、不漏报, 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可靠数据。
二、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 我觉得干好基层财政工作, 要努力抓好以下几点
(一) 创新管理机制, 推进财政改革
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机制, 以改革促进财政摆脱困境, 才能推动财政工作顺利开展。近年来, 白银区财政运行十分艰难, 财政资金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财政发展步履维艰, 要缓解财政收支压力, 只有培植后续财源, 要在以前财源建设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 集中力量抓项目, 切实要把项目选的准、选的优, 实现“规划一批发展项目, 包装一批储备项目, 抓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 推进一批重大前期项目, 实施一批招商引资项目”的目标。为了加快收入进度, 确保财税均衡入库, 要将各年度收入任务进行细化、量化, 层层落实到部门和个人, 并实行严格的督促考核机制, 才能促进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 健全制度, 强化内部管理
1.管理出效益。
在严格队伍管理、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方面, 财政干部队伍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努力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竞争型、服务型”财政机关, 注重全面提高财政干部政治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 牢固树立财政服务经济、服务改革与发展的大局观念, 经常开展勤政廉政和职业道德教育, 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财政干部队伍。财政干部要“对上多争取、对外多联系、对下多鼓励、对内多通气”, 时刻想着群众, 无论财政改革措施的制定, 还是财政政策的实施, 都要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以服务促进改革和管理, 在改革和管理中强化服务。
2.制度出效益。
以制度来约束人, 从管理中出效益始终是我的工作理念。为了实现财政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我们先后制定了《财政工作规则》、《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政务公开制度》、《机关工作作风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 经过逐步健全和完善, 各股室岗位职责清晰, 目标明确。
(三) 建设工业财政, 促进收入增长
1.以建设工业园区为主体,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对财政税务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
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做到财政资源向园区集中、财源项目向园区集中, 把园区建设成为支柱产业的集群地, 财政收入的增长地。
2.扩建设公共财政, 提升保障水平。
一是保障工资福利支出。把干部的工资福利作为第一支出, 做到足额预算、及时拨付、按月发放。同时, 认真落实好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发放工作, 切实保障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
3.保障弱势群体支出。
增加社会保障投入, 确保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一系列制度全面深入的落实。
4.保障新农村建设支出。
以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为重点, 集中财力办理省、市、区政府确定的各项实事, 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5.落实惠农支出。
对各种涉农补助资金。以及上级转移支付给农村的资金, 坚持一分不少地拨付发放到位, 保证做到不截留、不抵扣、不挪用。
6.
利用集中支付网络平台, 建立起预算单位信息体系, 实现收入的动态管理, 支出的实时监控, 提高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 强化预算执行全过程监督。
(四) 扩建设制度财政, 维护财经秩序
一是加强预算执行监管, 进一步强化预算意识, 严格执行部门预算, 加强单位拨款和报账管理, 严肃财经纪律, 增强预算执行的合法性。二是加强乡债务监管, 加强政府举债管理, 规范举债行为, 严禁乡村新增债务。加大欠款往来的清收力度, 缓解财政还款压力。
(五)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稳步推进综合预算改革
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行政立法形成的授权行政职能单位或委托有关部们收取的财政性资金, 与税金一样, 它是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资金。但是, 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在收取该项资金的部分单位和个人的思想意识中, 形成了一种预算外资金支配权属于自己的意识误区, 使预算外资金的收取和使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财政管理和各级人大的监督, 乱支滥用现象严重, 不仅造成了国家财政资金分散和政府公共分配秩序混乱, 而且加剧了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膨胀, 助长了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的发生。近年来, 在执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的财政改革、管理工作中, 按照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 要不断加强工作力度, 使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进一步理顺了公共财政秩序。一是利用新闻媒介、印发宣传资料、召开会议、开展培训等形式, 加深了各单位和部门对预算外资金的认知和理解。二是全面推行了“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票款分离”管理方式, 实行单位执收罚与资金收缴分离, 款项直接纳入财政统一专户进行管理。三是加强和规范票据管理, 实行票据在市级财政内部由收缴管理部门管理, 在单位和部门由其财务部门管理, 在乡镇由财政所统一管理使用的办法, 坚持票据管理与征收管理相结合, 严格执行“票款同行、限量发放、销旧领新”制度, 实现票据发放、核销和资金监缴入库的“三位一体”。四是将各单位预算外资金捆到一起, 统筹安排, 统一调配, 形成一个完整的收支总预算, 在保证各单位实现收支平衡的同时, 确保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对预算外资金的归并模式, 首先要突出效益型、综合型原则, 正确引导了资金流向, 压缩和削减消费性支出,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利用预算外财力缓解预算内资金财力不足的矛盾, 实现财政预算的综合平衡。其次, 加强计划型、节约型原则, 将预算外资金的收支计划纳入单位财务和财政综合预算计划, 使其取之适度、用之合理, 提高财政对预算外资金的调控力度, 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管理的法制化。
(六) 积极培育新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点, 促使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稳步增长
财政收入是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财力保障, 制约地方财政调控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也在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不足。积极培育新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点。一是培育效益性财源增长点, 控制初级加工业规模的扩大, 使产品向深加工方面转变。二是寻求政策性财源增长点, 清理税收优惠政策, 完善县乡分税体制, 理顺税费关系。三是选择替代性财源增长点, 通过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分流, 促进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向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向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向自负盈亏的企业转变。
(七) 整合政府财力, 实现财力资源结构优化和调控资金壮大
财政调控力的保障不仅取决于财政收入规模的扩大, 还与财力的整合有关。特别是在特定财政收入规模水平下, 财力的整合对财政调控力的保障尤为重要。整合财力就是财政部门要拓宽理财思路, 动员政府所有的财力资源, 通过不同类型资源的内部调整和相互转化, 来实现财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和财力的集中, 为发挥财政宏观调控力提供充分的财政资源支持。
(八) 深化财政改革, 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
创建“全民民政”新理念
“全民民政”就是“让全民参与民政,让民政惠及全民”。民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为民解困,要想做好民政工作,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牡丹区虽地处山东,但属欠发达地区,财力比较紧张,仅依靠政府的财力是远远不能满足民政工作现实需求的。吴进岭积极拓展民政思路,在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大力动员、引导和利用社会力量,鼓励全社会参与到“爱心”民政中来,把民政工作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民政、人人参与民政的新民政氛围,全力实施全民友爱、互帮互助的大民政战略,由政府民政向全民民政延伸,从而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民政工作的新路子。
构建“全民民政”大网络
实施“全民民政”,必须让群众了解民政,从基层基础抓起。吴进岭就任民政局长后,立足长远,夯实基础,着力建立区乡村三级民政网络。
建立区民生服务中心。设立便民服务电话,开通能够进行三方通话的热线6220110,受理群众咨询、求助等,目前已受理群众来电3300余人次,办结率100%;设立便民服务公开栏,将局长,副局长和各科室负责人的照片、办公楼层及房间号、办公电话对外公布,方便群众办事;开通民政服务网站,将群众关注的民政政策法规放在网站突出位置,设置便民留言版栏目,大家足不出户就能查询、办理民政业务,目前已通过网络为群众办实事660人次。设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室,广泛收集社情民意,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
建立乡,村民生服务站、室。乡服务站平均使用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配备3~5名专职人员,聘请5~10名社会监督员。村和社区服务室平均使用面积50平方米以上,积极吸纳志愿者,主要为群众提供政策服务、困难救助、生产帮扶等。
民生服务网络的建立,有效整合了基层民政资源和社会资源,特别是民间资源,畅通了民生诉求渠道,实现了民政工作由“被动解决困难”向“主动上门服务”的转变。
搭建“全民民政”大舞台
吴进岭紧紧抓住“全民民政”这个核心,从调动全民积极性人手,创新民政工作载体,搭建全民共同参与民政的大舞台。
开展“闲物送人”活动,搭建爱心互动平台。“自家小闲物,他人大用场。”在吴进岭倡导下,牡丹区民政局和牡丹晚报社联合,在全国第一个开展了“闲物送人”爱心救助活动。建立了1个“闲物送人”收发中心、21个收发站和76个收发点,每周六举办一次“闲物送人”进社区活动。热心群众将家中闲置的物品捐给收发站点,需要的居民从中选其所需。活动开展以来,共接收闲物6万件、价值110万元,救助特困家庭6500户。
建立“爱心救助超市”,承载扶贫新关爱。吴进岭多方筹资建立了4处“爱心救助超市”,先后发放“爱心购物卡”800张,让1100户特困低保家庭持卡根据家庭所需,到“爱心救助超市”利用“爱心价”自行选择物品,实现了贫困居民的按需帮扶、对口支持。
设立慈善医院,搞好医疗救助。经吴进岭多方协调,以区中心医院为依托,设立了区慈善医院。优抚对象、低保对象、退役士兵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凭医疗救助证到慈善医院就医,可享受20%~40%的医疗优惠。慈善医院设立以来,共为3500人次减免医药费60多万元。
组建民营企业拥军协会,爱洒军营谱新篇。2006年9月,在区民政局的倡导、支持下,牡丹区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民营企业拥军协会,拥有会员160多家。协会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先后为驻军赠送物品价值100万余元,救助困难军属821户,为优抚对象免费查体32000余人次,举办军(警)民联欢活动26次。
组建各类民间协会,扩大民政阵地。建立了全省第一家教育慈善分会,广泛开展了“爱心一元捐”活动,先后募集资金40余万元,救助贫困大学新生和特困教师、中小学生3600人。成立了全省第一家红盾慈善分会,专门救助农村困难学生。现有会员60多名,先后筹资13万元救助贫困中小学生600多人,为全区4万多名学生免费检测视力,赠送近视眼镜1000副。培育农村经济协会60多家,参与农户2万多家,占全区农户的10%,助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政协原副主席、省慈善总会会长谢玉堂对牡丹区创新慈善救助形式在全国第一个开展“闲物送人”活动,扩大慈善阵地在全省率先建立系統外慈善会分会——教育慈善分会和红盾慈善分会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全省慈善机构予以宣传和推广,并要求省慈善总会在省域内成立教育慈善分会和红盾慈善分会。
谱写“全民民政”新篇章
全民参与民政给牡丹区的民政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在全民参与下,“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的社会目标,正一步步化为现实。
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展现“全民参与民政、民政惠及全民”的成效:牡丹区募集的款物由2006年的300多万元,到2007年的600多万元,再到2008年的1000多万元。靠这些钱,1500多名大病患者、5100多名特困师生、4600多个困难户得到及时救助,并且没有发生一起因救助不公平上访事件。
在家里,吴进岭是个出了名的孝子;在牡丹区,他是尊老敬老的楷模。他一年完成了省里规定的敬老院三年建设任务,并且全部达到省等级管理标准,其中9处达到省一级院标准。投资1800万元改扩建的17处乡镇敬老院,总建筑面积38600平方米、房屋1880间、床位3149个,集中供养率超过了省规定的70%。
吴进岭一到民政局,就启动了“千户安居”工程。在多方支持下,几年来他争取资金1400多万元,为1782户特困户新建、修缮房屋5251间。“筹建一座房,温暖一个村”、“为父建房子受益,劝子敬老谢民政”、“老人走,房子走,新房建到女儿家”、“民政帮我建新房,我把干部写到房椽上”。这些感人的建房故事表达了困难群众住上新房的喜悦和对民政部门的感激。
“全民民政”的理念和实践,极大地促进了牡丹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上水平、上台阶。近年来先后筹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1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600多平方米的社区服务综合楼;投资23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多平方米的区军休所;投资3000万元、占地50亩、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的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正在紧张筹建。这些看似简单的数据,却浸透着吴进岭的大量心血和汗水。
【民政局的工作职责】推荐阅读:
民政局老龄工作科职责05-26
民政局年度工作总结05-29
民政局党务工作总结07-05
民政局工作计划书07-16
民政局工作总结报告07-21
民政局工作人员行为规范09-08
“民政局消防工作整治计划”政府工作计划10-30
河津市民政局工作情况汇报06-15
如何做好形势下的民政工作06-09
民政工作通知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