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精选5篇)
一、为了充分发挥审判委员会的职能作用,使审判委员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更好地指导各项审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特制定本规则。
二、本院审判委员会是法定审判组织,负责讨论决定重大、疑难案件及其他事项,总结审判经验,指导审判工作。
三、审判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是审判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
四、审判委员会办公室设主任一名,秘书若干名。
五、审判委员会秘书按照审委会办公室的安排,负责案件登记备案、转送分发材料、通知和记录审委会会议以及其他涉及审委会会务的工作。
六、审判委员会委员履行下列职责:
1、严格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清正廉洁、忠于事实和法律,客观公正地研究决定审委会职责范围内的重大问题。
2、不断加强对法律政策的研究和学习,加强理论研讨,提高自身法学理论水平和各项审判业务能力,并结合审判工作实践积极撰写学术理论文章。
3、认真搞好新型案件的调查研究,解决审判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重大、疑难案件,把好案件质量关。
七、审判委员会依法享有下列职权:
1、安排、调整本院各项业务工作,总结推广审判经验。
2、监督指导全院审判业务的岗位练兵和各种业务竞赛、集训等活动。
3、组织新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上级法院布臵的有关审判工作的计划、规定、要求的贯彻实施与督促落实。
八、审判委员会实行例会制,由院长(或院长指定的副院长)召集,时间定于每周星期四,根据情况可适当变更或增加研究案件的时间。
九、审判委员会必须遵守如下纪律:
1、按时参加例会和其他活动,不得迟到和无故中途退出,更不得无故缺勤,请假须经主持人批准。
2、会议期间,任何委员不得随意接待来人来访,必须接待的,须经主持人同意。
3、讨论案件和议事,每个委员都应认真听取汇报,积极发表意见,不得讨论与议题无关的事情。
4、审判委员会委员必须严守秘密,任何人不得将审判委员会议讨论情况向无关或无权得知内情的人泄露。
5、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和议事实行民主集中制。决定案件由全体与会委员集体表决,少数服从多数,不同意见记录在案,表决时,不得弃权,审判委员会一经形成决议,任何人包括缺席者或持不同意见者都必须无条件执行,不得有否定的言论和行为。
十、审判委员会委员有下列情形之一,予以警告或提请免职:
1、工作消极,不起表率作用;
2、业务水平不能胜任审判委员会工作的;
3、泄露审判委员会秘密的;
4、违法违纪受法纪处分的;
5、其他情况不宜再做审判委员会委员工作的。
十一、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被上级法院发回、改判或审判监督程序改判的,由审判委员会集体负责(发表正确意见者除外)。属错案的,按错案责任追究制执行。
十二、审判委员会研究案件范围
1、刑事、民事、执行案件中属重大疑难或影响较大的案件,刑事管制、缓刑、免予刑事处罚、宣告无罪的案件和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交通肇事案件无逃逸情节拟判缓刑的除外)。
2、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工作和执行中的新型案件。
3、行政案件中撤销、变更行政部门处理决定的案件。
4、本院按审判监督程序提起再审的案件。
5、合议庭在适用法律方面有重大意见分歧或合议庭、庭长、主管院长意见分歧经复议达不成一致的案件。
6、民事案件审理中发现刑事犯罪,应依法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移送的案件。
7、审判委员会讨论后,判决前需要再次复议的案件;
8、要求上级法院复议的案件;
9、需强制执行的重大民事、行政案件和非正常终结执行的案件;
10、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合议庭批准的民事、行政案件;
11、案卷复查中认为应定二类、三类卷和错案的;
12、院长或主管院长认为应提交审判委员会研究的案件。
十三、下列案件,审判委员会不予研究:
1、合议庭意见一致的案件;
2、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
3、适用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
4、合议庭议而未决的案件。
院长、主管院长认为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研究的上述案件不受此限。
十四、拟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承办人应当在审委会例会召开前三天写出书面审理报告或其他汇报材料,送交审委会办公室登记备案。审理报告或汇报材料应文字简练,概括全面,争议焦点明确,并提出处理意见,写明法律依据,打印成文。
十五、需提交审委会研究的案件,承办人应认真填写《审判委员会研究案件登记表》,报主管院长批准,交审委会办公室登记备案。临时急需审委会研究的案件,由院长提交。
十六、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时,承办人应当就所汇报的案件进行系统全面的陈述,提出处理意见及其依据,说明需要提请审委会研究的事项及理由。承办人对所汇报的事实负责,审委会只对基于所汇报的案情而作出的结论负责。
十七、审委会讨论案件实行轮候制,按照审委会办公室登记的顺序研究讨论。等候汇报案件的承办人应当在会议室外等候,未经主持人批准不得随意进出会场。
研究案件时,承办人所在部门负责人和主管领导应当在场。主管领导不在场的,除主持人决定进行讨论外,原则上不予研究。
十八、审委会办公室主任列席审委会会议,并可对所汇报的案情进行说明或补充,院长或主管院长安排对所汇报案件进行审查的,可提出审查意见或案件存在的问题,供审委会讨论时参考。
十九、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形成决议的案件,承办人至迟在三日内请审判委员会与会委员签名,特殊情况下经主管院长同意,可以延期。案件审结后,承办人应将裁判文书副本报审委会办公室备案。
审判委员会是当代中国法院制度体系中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制度(1)。近年来,随着“同世界接轨”的口头的流行,随着法院各项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现行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学者同仁对现行审判委员会的工作职能提出了质疑,甚至有的认为应该废除这一制度。其主要理由是,虽然《人民法院组织法》确定它是一级审判组织,但它却从来不开庭审理案件;虽然它从不开庭审案,而它却又有对各类案件下判的权力。这种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现象,有悖于当代司法理念,有悖于审判中的直接言词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影响了办案效率,有碍于公开审判。那么,审判委员会这一审判组织是否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呢?笔者的观点是否定的。在当前形势下,它的存在必将会对法院的各项审判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问题的关键是要对其中与当今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进行改革,予以完善。笔者现就如何改革与完善现行的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现行审判委员会制度存在的弊端
《人民法院组织法》明确规定,独任庭、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是人民法院的审判组织。而作为法院内设的最高审判组织的审判委员会,它担负着对重大疑难案件的研讨,对审判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其他与审判工作相关事宜的指导。自设立至今,在抵御司法干预,保障司法独立,
(1)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苏力《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考察与思考》,见《北大法律评论》第1卷・第2辑第320页。
把好案件质量关以及统一司法尺度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但
是,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化,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的选任,合议庭作用的有效发挥,现行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其主要表现为:
1、审判委员会委员资格的确认不尽合理。审判委员会是审判组织,应由符合其自身特点和职责要求的人员组成,而现有的审判委员会则沿袭了我国行政管理机制的传统模式,委员们基本上是由院长、副院长、审判业务庭庭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如负责纪检的、党务的等人组成,即看其是否具有相应的行政领导职务,有者,一般可取得委员资格,很少考虑其法律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高低,委员成了一种政治待遇;而取得了资格的又是终身“享用”,除非是退休或调出;并没有去根据审判委员会的职能作用而选用现有法官中的优秀者,而是依职权论资排辈,甚至为平衡而将委员资格作为一种荣誉授予一些老同志,这些委员往往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接受新知识慢,法学理论水平较低,仅靠老经验办事,难以胜任飞速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如某基层法院现有委员9人,真正具有法律本科学历或具有法律知识的其他本科学历的仅为1人;50岁以上或接近50岁的却为8人,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低下。另据调查,各级法院基本上将纪检干部作为法定委员,使审判委员会的工作增添了几分神密感,严肃感。其实,我们发现大部分纪检干部虽然干事顶真,但是他们大都是由纪检部门派驻的或是已不再适应审判工作新形势而“改行”的,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讨论案件,是为了把好案件质量关,而不是要查处承办案件的法官有无徇私枉法等行为,就是办案法官有徇私枉法行为的,也不属审判委员会管辖之事,应有纪检部门另行查处。
(2)《人民司法》第2期第21页朱建新的论文《浅论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的改革与完善》
再者,分管副院长和业务庭庭长相互轮岗、换岗较少,往往导致一些委员可能只熟悉或精通其分管领域的有关法律和审判,而对其他门类的法律和审判知之甚少,专业领域相对挟窄,委员们的自身素质与审委会的工作职责不相适应(3)。
2、讨论个案的随便性很大。根据规定,审委会的职能之一是讨论重大、疑难案件,即讨论个案并作出处理决定。也就是说,只有独任审判的法官觉得有疑难问题的案件,合议庭意见不一致的案件和重大案件才需要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但是在审判实践中,许多法院并没有规定何谓重大、疑难案件,对重大、疑难案件的理解、掌握各不相同,往往是庭长或分管副院长不同意合议庭的意见而提出予以讨论;有时因案件承办人案情吃不准,或者是怕负责任而将案件推向审判委员会讨论;还有一些案件十分简单,如一般交通肇事案件,因审判委员会规定凡需判缓刑的案件一律要向审判委员会汇报,结果象这一类的案件汇报只是等到开会那天,走走过场,一个人发言,几个人附和,三五分钟就定案。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实行错案追究制的鼓噪下,由于各级法院对错案的判断标准不统一,且有层层加重的倾向,从而给法官造成相当的压力,使得改革以来向审判委员会汇报的案件本来已逐渐减少的趋势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逆转。一些法官一旦遇到有点疑问的案件或新型的案件,为了避免承担责任或损害自己的利益,就请示主管副院长乃至将案件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4)。由于审委会管得过宽,讨论的案件过多,平时忙于讨论具体案件,没有精力研究决定哪些真正具有普遍意义和指导意义的案件,既影响了审委会自身其他工作的
(3)《人民司法》20第2期第21页朱建新的论文《浅论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的改革与完善》
(4)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苏力《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考察与思考》,见《北大法律评论》第1卷・第2辑第349页。
正常开展,也影响了合议庭审理案件的`效率。
其次,委员们对疑难案件讨论把关的质量还不是很高,难免也有显失
公正、不符客观实际情况的发生。一方面,疑难案件大多由于事实难以认定,证据难以取舍,适用法律难以确定,裁判难以作出,而现在的委员们往往只注重精通或熟悉某一方面的法律业务知识,对其他门类非常陌生,讨论到自己熟悉、关心一块的案件时,发言尚能积极,可讨论到其他门类的案件时,冷眼相观,人云吾云,没有主见。有时看院长、分管副院长的脸色、眼神行事,领导表态后,随后来个简单附和,既使办了错案,也有领导先在前面扛着,最后谁也不用承担责任;甚至有的委员为了避免错案追究,总是等到最后才发言,并刻意持少数人的意见,因为审委会最后是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定案。案件办对了,虽然自己投的是反对票,但自己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案件办错了,那是多数人的意见,要追究的是他们,与自己无关,耍了一个极大的滑头。另一方面,有的案件汇报人不能及时提交案件审理报告,也有的委员事前根本没有看案件审理报告,往往是临阵磨枪,打无准备之仗。在运作方式上,许多法院都是集中一段时间安排若干案件讨论,有些案件考虑到审限问题,往往在快下班时还未讨论议决,不得不草草收兵,匆忙定案,如此这般,大大影响了案件质量。
再者,有些地方的审判委员会只注重了开会形式的表态,而忽视了参与庭审或旁听庭审。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往往以开会形式进行,由于许多委员事前既不查阅案卷材料,也不参与庭审或参加旁听,委员获知案情的唯一途径就是听案件承办人的汇报,很难搞清
诉辩双方的意见,争论的理由及焦点,而有的承办人汇报本身就没有抓住案件的重点、焦点和难点,委员们听汇报自然也就成了“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难以全面了解案情;也有的承办人汇报时故意带有主观偏片性, 往往将委员们引入“歧
途”,难免使委员们的表态出现误差。
另外,部分委员专业知识不全,综合能力不强,还有少数委员对案件的认识,对法律的理解,还不如案件合议庭的审判人员。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对审判委员会的工作没有一个相应的考核约束机制,出了问题,往往是由审判委员会这个集体来承担责任,而实际上谁也不负任何责任(5)。
3、没有真正当担起总结审判经验的责任。
总结审判经验是审判委员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是在审判方式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今天显得更为重要。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委员们在很大程度上忙于应酬待人接物,忙于对个案的讨论,没有真正静下心来,认真地总结一下以往审判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应该吸取的教训。有的审判委员会年初虽然也确定了总结经验的计划,但是到了具体的工作中,委员们没有去留心观察,去深入收集审判实践中的好做法,一年下来,两手空空,但他们却以长年累月忙于行政事务为借口而感到未完成总结经验计划是理所当然,心安理得。有的委员虽然有总结审判经验的这种想法,却因自己的年龄偏大,素质偏低,难当此任。也有的委员虽有这份能力,也有这份热情,但他们既怕落个好出风头、好显露自己的“坏名声”,又怕一次提交了总结经验材料,下次还得“能者多劳”,不得不也缩起头来。长期以往,大家也都习惯于只讲个案指导,很少搞审判经验总结了。
二、现行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已势在必行
随着现行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弊端的不断显现,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化和审判长、独任审判员选任工作的落实,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的时机
(5)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陈瑞华《正义的误区--评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见《北大法律评论》第1卷・ 第2辑第387页。
也日趋成熟。一方面,审判方式的改革,为审判委员会机制改革打下了良
好的基础,庭审方式由过去的纠问式逐步过渡到现在的诉辩式,抗辩式,法官重在庭审驾驭,居中裁判,“先定后审”、“暗箱操作”的现象基本消除,取而代之的是整个庭审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有话讲在法庭,有证举在法庭,有理辩在法庭,法官做到公开认证,公开评述,公开宣判,力争实现审判工作的“阳光工程”。由于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迫切要求审判委员会要依法还权于合议庭,还权于独任审判员,有力地冲击了原有审判委员会的工作机制,过去那种由承办人员负责案件事实,由审判委员会或个别委员负责判决的做法逐步得到改变。另外,现代司法理念中的审判直接原则也要求没有直接参加审判全过程的审判委员会委员无权决定案件。同时,随着合议庭功能的不断强化,当庭宣判的案件在增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在减少,有一些重大疑难的案件已由院长等其他委员直接担任审判长在审理,或者参与审判和旁听。因此,审判方式的改革,必然会带动审判委员会机制的改革。另一方面,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的选任,也为审判委员会机制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的选任,改变了过去那种僵化的模式,不仅使许多优秀法官脱颖而出,也是依法还权于合议庭的必然前提,有利于消除审判人员对审委会讨论决定案件的依赖性,使一些素质较高的优秀法官有了施展才华的天地;有利于通过明确审判长在合议庭中的核心地位,使其负责组织合议庭开展审判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合议庭只审不判的现象,从而弱化了审判委员会对个案的裁决功能。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的选任机制,必然会促动审判委员会的工作机制的改革。
另外,目前法官的素质,经过几年来几上几下的各种业务培训,学历教育,大部分法官的理论水平和办案能力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已基本具备了恰当行使审判权的能力,为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的改革创造了一定的资源条件(6)。
三、审判委员会所应改革的内容及其工作机制的完善
综上所述,现行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曾在我国审判实践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也显露出种种弊端,我们应该要把握好契机,积极稳妥地建立起新的工作机制,切实当担起实现人民法院世纪主题的重任。
从目前的形势看,审判委员会改革与完善的内容主要是,一要把好委员资格关,努力培养、选拨精英型的委员;二要缩小个案讨论的范围,切实放权于合议庭;三要经常开展审判调研,及时总结审判经验;四要及时解决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并可尝试设立专业化审判委员会制度。
1、关于严格委员的资格。
审判委员会委员资格的限定应以审判委员会职能作用的有效、全面发挥为前提。《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由院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法律并没有规定委员一定是由行政长官当任。因此,要提高审判委员会的工作效率,发挥审判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必须要从提高委员的审判决策能力抓起,从委员们的任职资格抓起,对于难以适应审判委员会工作的应予及时免职,不能再将委员一职视为一种政治待遇。
在具体的选任时,一方面,委员的人数不宜过多,基层法院应确定在7人左右。人太多了,难以选出专业化的、精英型的委员,且开会时人人发言耽误时间;人太少了,又难以集思广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确定一个相应明确、标准较高的任职条件,如任职对象必须具有丰富的法学知识,优良的道德品行,较高的公信度;已取得审判长资格且有
(6)《人民司法》年第2期第21页朱建新的论文《浅论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的改革与完善》
担任审判员3年以上的经历,法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文科类其他专业本科学历且具有法律知识;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调研能力,且在近两年内在省、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过审判调研文章;具有较强的庭审驾驭能力和应变能力,且通过院长推荐,民主测评,经党组研究决定,最后报人大正式任命。
同时,要建立考核机制,加强对委员的考核。除业务水平、素质考核外,对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时,出席情况,发表意见情况也进行汇总,考核其到会率和发表意见正确率,对不适格者应报请人大予以免职,及时补员。
另外,对现任委员要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委员履行职责的能力。司法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很多,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新类型案件将层出不穷,与此相应,法律法规也在不断补充、修正、废除,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不断出台,要求委员在增加知识积累的同时,要实现知识的更新,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审判委员会职能发挥的需要。学习培训包括政治理论、法学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审判能力,特别是调研能力的培训,因为审委判员会职能作用的发挥离不开调研。
2、关于规范重大、疑难案件的讨论。
首先应明确界定讨论案件的范围,明确重大、疑难案件的标准。重大案件一般包括:在本地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上级法院指定管辖或指令再审的案件,依审判监督程序立案再审和抗诉的案件。而疑难案件一般包括:新类型的案件,法律无明确具体规定的案件,合议庭意见有重大分歧的案件。
其次应制定明确的
审判委员会讨论个案的规程,如讨论的提起应由院长或分管副院长把关,对审理报告的分发应由研究室负责,汇报人一般应提前5天将审理报告按规定数额和格式要求交研究室,研究室审查登记后应提前3天将审理报告分发给各位委员,包括特邀的列席者。委员们收到审理报告后,应认真阅读,设立专门笔记,理出发言提纲,不打无准备之仗,发言要有针对性,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讨论案件时,应让合议庭成员列席参加审判委员会,以补充承办人汇报中的不足,或有意不汇报的内容。必要时还可特邀一些审判骨干或检察长列席会议,允许他们发言,认真听取他们对个案的具体处理意见,但不赋予他们最后对案件处理的表决权,改变过去那种仅让案件所在庭庭长列席会议现象,因为原来的做法实际上是混淆了行政权和审判权的概念和界线。
3、关于加强审判工作经验的总结。
审判委员会的职能应从目前的个案讨论为主转变成总结审判工作经验与讨论重大、疑难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问题并重。审判实践中,审判委员会在讨论裁判个案时,已经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有些案件讨论过三、四次还是拿不下来,特别是在适用法律定性,裁量上有许多许多拿不准的问题,有时遇到同类案件,却由于讨论时间有先后,裁量尺寸没有统一好,造成了制判后的许多尴尬现象。随着新类型重大、疑难案件的不断出现,这些困难和问题将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审判委员会应该高度重视审判经验的总结工作,每年都应确定总结经验的计划,并落实到每个委员,每年按不同的审判专业,每个委员或几个委员共同完成一定数量的针对性的经验总结。同时,注意学习借鉴上级法院,兄弟法院的先进审判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结合本院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对总结出的不同类型案件的审判规律,各类案件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应归纳汇总,建章立制,真正发挥总结经验的作用。使审判规范、科学、合理,确保司法公正高效。
4、及时解决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并可尝试设立专业化审判委员会制度。
其他有关与审判工作的问题还有很多,诸如审限跟踪问题,公开审判问题,管辖异议问题,合议庭成员回避问题(7)。审判实践中人们普遍感到,程序不公很难保证实体公正,而迟来的实体公正同样也是司法的不公。因此,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在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改革中应予全面具体的落实,既强调实体公正,又强调程序公正,力求达到公正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另外,面对法律法规的日趋庞杂和细化及其案件类型的变化和增强,审判工作专业性的日益加强,为了使人民法院的各项审判工作真正能够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世纪主题,为确保审判委员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笔者认为还可尝试设立刑事审判委员会、民商事审判委员会和行政审判委员会等专业性审判委员会,各审判委员会除分管副院长、庭长外,可选拨相应业务庭的优秀法官为委员,分别讨论不同类型的个案,并作出决定。有了专业审判委员会具体负责讨论本专业重大、疑难案件,总结该类案件的审判经验,指导该类案件的直接审判,确立该类案件的法律适用及裁判基调,必将有利于对重大、疑难案件作出及时、恰当的裁判。同时,还可成立咨询性质的审判委员会,使其成为具有顾问和咨询性质的机构,这种审判委员会的成员由法院资深法官、法学家和著名律师组成,其职能是只讨
(7)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陈瑞华《正义的误区--评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见《北大法律评论》第1卷・ 第2辑第387页。
论案件,不作出实体性判决(8)。
当然,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改革必将带来合议庭甚至法官个人审判权逐步扩大的问题。人们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担心:在中国目前的司法体制下,法官个人权力的增大会助长枉法裁判、恣意武断甚至司法腐败现象的发生。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事实上,助长司法腐败的因素不仅仅有扩大法官个人的权力问题,而且还包括其他方面的程序设计,如改革辩护制度,扩大辩护人的参加范围,也会带来律师向法官实施贿赂的问题。而且,司法实践的情况表明,律师以赢利为目的进行的违规行为已经对司法腐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恐怕没有人因此而提出废除律师制度和辩护制度的建议。同样,法官个人裁判权的扩大会使其违法裁判的机率增大,这也不能成为永远将法官作为审判委员会的附庸的正当理由。在笔者看来,克服司法腐败的有效途径应当是进行有效的政治改革,使滋生腐败现象的政治因素得以消除。同时在司法制度的设计中增强案件当事者的参与能力,扩大其参与范围,使法官作为裁判者的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
(8)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陈瑞华《正义的误区--评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见《北大法律评论》第1卷・第2辑第408页。
参加书目:
1、《北大法律评论》第1卷.第2辑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苏力的论文《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考察及思考》
2、《北大法律评论》第1卷.第2辑北京大法律系副教授陈瑞华的论文《正义的误区――评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明确关联交易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方法,根据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特制订本规则。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二条 组织机构
关联交易委员会为公司董事会下设机构,对公司董事会负责。
关联交易委员会委员设主任1人,委员2人,均由董事会成员担任。其中主任委员由公司独立董事担任;关联交易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合规风控部。
第三条 主要职责
(一)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制定完善公司的关联交易规则、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
(二)在董事会领导下对关联方进行认定,对关联交易行为进行界定,对其合法性、合规性和公平性进行审核;
(三)组织确定关联交易定价方法、定价标准;
(四)在董事会领导下对涉及关联交易的各类业务进行审批。
第三章
议事规则
第四条 关联交易委员会建立关系人回避制度,凡参与被审查关联交易的前期调查的人员以及与该关联交易的关联方有密切关系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其直系亲属控制的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该笔关联交易的审查会议上发表决策意见。
关系人回避分为自行回避和指令回避。自行回避指参与被审查关联交易前期调查的人员主动提出回避。指令回避指参与被审查关联交易前期调查的人员未主动提出回避时,关联交易委员会主任有权做出决定,指令相关人员回避。
第五条 会议召开
关联交易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召集并主持(主任不能出席时可委派一名委员主持),由关联交易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安排会议场所,并通知各委员。
第六条 会议应由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出席方可举行。
第七条 委员因故不能出席会议,可委托一名代表出席。受委托出席会议的代表享有表决权。
第八条 会议程序
会议召开由主任委员主持。委员有权就会议议程提出建议,以书面形式在会议召开前提交。
负责前期调查的人员将项目尽职调查情况向各委员做出汇报,各委员对项目调查报告中的关联方情况、定价原则、定价依据、定价方法、交易金额及与该关联方的交易余额等内容进行审查,对关联交易的公正性、合法合规性研究审核,发表意见并形成决议。
第九条 委员会秘书须将每次会议内容形成会议记录和《关联交易委员会关联交易审批表》,由委员会成员会签后,呈报主任委员签批,秘书负责将相关资料存档。
第十条 委员会可采取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非会议形式讨论有关议题并做出决议。
第十一条 表决
每一委员有一表决权。委员会通常以举手的方式进行表决。
第十二条 重大关联交易由关联交易委员会以会议表决的方式审批,非重大关联交易可以采取会议表决或会签方式审批,决议须经出席会议的委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第十三条 委员会主任对关联交易享有一票否决权。
第十四条 每笔关联交易除进行关联交易审查之外,仍须履行投资决策审查和风险控制审查程序。涉及投资的关联交易还应当由具体业务部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并经投资决策委员审查批准。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规则由董事会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十六条
XX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员任命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行政复议员的管理,提高行政复议员的整体素质,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行政复议员队伍,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XX县本级行政复议员的任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行政复议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和业务能力;
(二)身体健康;
(三)已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或者2017年9月1日前已从事行政复议工作。
第四条
行政复议员由县司法局提名,报县人民政府任命,颁发行政复议员资格证。
行政复议员资格证由县司法局统一印制,加盖XX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专用章。
第五条
行政复议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与行政复议案件的评议;
(二)依法办案,不受非正当因素干预;
(三)依法查阅、复制、调取与案件有关的文件和资料,询问相关人员;
(四)履行职责期间人身安全受法律保护;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六条
行政复议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秉公办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四)保守在履行职责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七条
未取得行政复议员资格证的人员,2021年1月1日后不得从事行政复议工作。
第八条
行政复议员因工作变动或者其他原因不再从事行政复议工作的,县司法局应当及时收回行政复议员资格证。
已被收回行政复议员资格证的人员再次从事行政复议工作的,按照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重新申领行政复议员资格证。
第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XX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工作规则
第一条为规范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办案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县人民政府设立行政复议委员会,作为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案件的最高办案组织,负责审理特别重大、疑难、复杂的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行政赔偿案件。
第三条行政复议委员会主任由县长担任,副主任由分管副县长和县政府办主任、县司法局局长担任,委员由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县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
第四条
行政复议委员会通过召开案件审理会议的方式开展工作。
第五条
案件审理会议由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以下简称“行政复议办公室”)按程序报请行政复议委员会主任同意后召开。
第六条
行政复议办公室应当在召开案件审理会议5日前将案件审理报告和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办公会的意见分送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以下统称“成员”)。
案件审理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一)案件基本情况;
(二)案件的争议焦点;
(三)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办公会的意见。
第七条
与会成员应当事先审阅案件审理报告,了解案情,按时出席案件审理会议并发表审理意见。
第八条
案件审理会议应当有半数成员出席,各成员充分发表个人意见,最后由会议主持人进行归纳,形成行政复议案件讨论结论。
第九条
行政复议办公室负责记录案件审理会议内容。会议记录要完整、准确、全面、客观地反映议事情况和与会成员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归档。
第十条
行政复议办公室应当根据行政复议委员会的决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第十一条
与会成员及记录员对案件的审理情况应当严格保密,不得对外泄露。
第十二条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切实履行好自治区、通辽市委政府赋予的职责,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工作规则》和 《通辽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结合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全体工作人员在行政工作中,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牢固树立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坚决执行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和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的决定,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努力建设执政为民,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机关。
第三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工作准则是,依法行政,民主公开,务实创新,勤勉清廉。
第二章 人员职责
第四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实行委主任负责制。委主任 领导全面工作,召集和主持全委会议、委主任办公会议。委主任离通辽市出差、出访、安排休假前,确定在此期间代其主持工作的委负责同志。
第五条 其他委负责同志协助委主任工作,按照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 委主任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者专项任务。
第六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机关各科室,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由其负责本科室的工作。委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协调各科室工作。
第七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机关各科室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顾全大局、协调配合,切实维护团结统一,政令畅通,坚决贯彻落实委员会各项工作部署。各科室决定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应事先请示分管委副主任,重大事项向委主任报告。
第三章 科学决策
第八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工作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并增强卫生计生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必须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必经程序。
第九条
全通辽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措施、通辽市卫生计生委部门预算和卫生计生管 理重要事务、规范性文件制定等,由委主任办公会议讨论决定。
第十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报请通辽市政府和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委机关各科室提请委主任办公会议或委专题会议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事前必须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进行合法性、必要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涉及其他部门或委内相关科室的,应充分协商;涉及地方或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应通过一定形式事先征求意见;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公众权益、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采取适当形式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
第十一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对委直属单位重大事项要做到“三不插手一管住”,即不插手基本建设、不插手医疗器械采购、不插手药品采购推销,按照组织原则管好干部队伍建设。不插手不等于不管,而是坚持定期听取直属单位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行业作风改进及“三重一大”情况汇报,不定期组织明察暗访和专项督查。
第十二条 在重大决策执行过程中,要跟踪决策的实施情况,了解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效果,及时调整完善。
第四章 依法行政 第十三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全体工作人员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坚持依法行政。按照合法合理、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承担责任。
第十四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要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自治区及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有关规定,符合卫生计生工作实际,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
涉及其他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与其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或报请通辽市政府制定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其中,涉及公众权益、社会关注度高的事项,应当事先请示通辽市政府;部门联合制定的重要规范性文件要报通辽市政府批准后方可发布。
严格实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前置性审查制度,委发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事项,不得违规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文件印发后应及时报送通辽市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文件目录。
定期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发现与现有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部门规章、政府规章或通辽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规定不一致或相抵触的,应当及时修改或者废止。
第十五条 卫生计生行政执法应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和工作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内部制约机制,建立岗位轮换制度和执法回避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强化服务意识,保护和尊重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 严格实行卫生计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健全规则,规范程序,强化监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
第十七条 加强卫生计生法制宣传教育,鼓励卫生计生法制研究。开展与深化医改、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深入全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卫生计生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第五章 政务公开
第十八条
切实把公开透明作为机关工作的基本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健全卫生计生政务信息发布制度,推进行政权力行使依据、过程、结果公开,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发挥卫生计生政务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第十九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信息,除依法需要保密外,应主动向社会公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申请信息公开,符合规定的,应及时公开。
第二十条 凡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需要广泛知晓的事项和社会关切的卫生计生工作以及法律法规和通辽市政府规定需要公开的事项,均应通过通辽市政府信息公开网、通辽市卫生计生委门户网、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依法、及时、全面、准确、具体地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一条
推进行政权力行使过程公开化、透明化,主动公开卫生计生行政职权目录和运行流程,明确行使权力的主体、依据、运行程序和监督措施等。实行机关内部岗位办事流程公开制度,编制机关公务员岗位办事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办事依据及办事流程。
第二十二条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时公布和调整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完善卫生计生行政审批办公室工作制度,推行窗口首席代表制,依法将审批职能和事项集中到通辽市政务服务中心卫生计生窗口公开办理。
第六章 监督制度
第二十三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要自觉接受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领导;自觉接受通辽市人大监督,认真负责地报 告工作,接受询问和质询;接受通辽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要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接受司法监督,同时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项监督和新闻舆论及群众监督,对各方面反映的重大问题积极主动地查处和整改,及时向通辽市政府报告整改结果,必要时依法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
第二十四条 严格执行行政复议法,加强行政复议指导,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依法及时化解行政争议。
第二十五条 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委负责同志及各科室负责人要坚持阅批重要的群众来信、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处理信访问题等制度,督促解决重大信访问题。
第二十六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推行绩效管理制度和行政问责制度,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科室职责履行、重点工作推进以及自身建设等方面的考核评估,健全纠错制度,严格责任追究,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第二十七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办公室行使机关内部督办职责,负责对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领导批办件,通辽市政府交办件,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有关部门会办件,委主任办公会议和委专题会议议定事项,委负 责同志重要批示和交办事项等进行督办,并及时通报各科室的办理情况。
第七章 会议制度
第二十八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实行全委会议、委党组会议、委主任办公会议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召开委主任工作例会和委专题工作会议。
第二十九条 全委会议是委领导向委机关传达重要会议精神、通报情况、部署工作的例会。会议由委主任主持,也可由委主任委托的委负责同志主持。出席会议人员为委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人员为委机关全体人员和委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必要时可扩大到委直属单位负责人。全委会议根据情况确定是否召开,委主任确定会议议题,委办公室负责组织会务。
第三十条 委党组会议由委党组书记或书记委托其他党组同志召集并主持,由委党组成员组成,一般每月召开1次,遇有重要情况可以随时召开。根据工作需要可召开委党组(扩大)会议,安排有关人员列席会议。
委党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讨论需要向上级党组织请示报告的重要事项;研究内部机构设置、职责、人员编制等事项;讨论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事 项;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的重要事项;其他应由党组讨论和决定的重大问题。
委党组会议由委党办负责组织、记录和编发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由会议主持人签发。
第三十一条 委主任办公会议是委负责同志集体讨论、研究和决定通辽市卫生计生委重大事项的例会。会议由委主任主持,也可由委主任委托的委负责同志主持。出席会议人员为委负责同志,与议题有关的科室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讨论贯彻通辽市委、通辽市人大、通辽市政府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的重大政策和决定及交办的重大事项;讨论确定需要报请通辽市政府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及有关部门审定的重大问题;讨论通过通辽市卫生计生委重要工作事项。
委主任办公会议原则上每月召开1次,特殊情况可临时安排,具体时间和会议议题由委主任确定。有关科室拟提交会议研究的议题,须事先向委分管负责同志汇报并征得同意,在会议召开前将书面材料报委办公室汇总后呈报委主任审定。未准备书面材料的议题、会前未经委主任审定同意的议题一般不提交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列席会议的科室由委办公室列出,经会议主持人审定后,办公室提前通知有关科室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
委主任办公会议由委办公室负责组织、记录和编发会议 纪要。会议纪要由会议主持人签发。
第三十二条
委主任工作例会由委主任召集和主持,也可由委主任委托的委负责同志召集和主持,委负责同志出席,委有关科室负责人列席,根据需要适时召开。委办公室负责通知参会人员和会议记录。
会议的主要任务:沟通交流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安排阶段性重点工作任务及推进措施;通报和讨论其他重要事项。
第三十三条 委专题工作会议由委负责同志根据工作需要召集并主持。会议议题由召集的委负责同志确定,专题工作会议的通知、记录和会议纪要编发由承办科室负责。会议纪要由会议召集人签发,承办科室送委办公室统一编号、缮印并存档。
第三十四条 根据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的指示和卫生计生工作需要,召开全通辽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委办公室会同有关科室做好会议准备工作。
第三十五条
委负责同志不能出席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全委会议、委主任办公会议、委主任工作例会和委主任召集的专题工作会议,向委主任请假;科室主要负责人不能参加上述会议的,向委办公室请假,由委办公室向委主任报告。科室负责人不能参加委负责同志召集的专题工作会议,向召集会议的委负责同志请假。第三十六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机关实行会议计划制度。业务工作会议计划由各科室提出,委办公室汇总报委主任办公会议审批后执行。需各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参加的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全市卫生计生委主任会议或确需临时召开的会议,应报通辽市政府分管领导同意;未列入会议计划的,需各市或部分市卫生计生委分管负责人参加的专项工作会议,应报委主任办公会议审定或委主任同意;科室组织召开的其他会议、培训,应报委负责同志同意。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或全市卫生计生委主任会议、专项工作会议,每年原则上只开1次。未经审批的会议,委财务科不得报销费用。
以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名义召开的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或全市卫生计生委主任会议,一般只开到市级,不请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参加,会期不超过1天;专项工作会议,会期一般不超过半天。严格控制会议规模,除电视电话会议、视频会议及套开的会议外,与会人员一般不超过80人。
除了必须进行座谈交流、集中讨论或当面对接等内容的全市性会议,一律用视频会议或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时间一般不超过90分钟。全市性工作会议一般不到基层召开。对国家、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召开的视频会议或电视电话会议,需要以会议形式进一步贯彻落实的,尽量在会后直接召开进行安排部署,不另行开会。
第八章 公文制度
第三十七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机关公文应当符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以及《通辽市人民政府公文形式、使用范围、审批程序有关规定》《通辽市人民政府公文格式细则》要求,按照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公文处理有关规定进行办理。
报送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的公文,应当符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规定。除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领导交办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绝密级事项外,一般不得直接向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领导个人报送公文。报送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的请示性公文,凡涉及其他部门职权的,必须主动与其他部门充分协商,由委主要负责同志与其他部门负责人会签后联合报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审批。与其他部门之间有分歧的,委主要负责同志要主动协商;协商后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主办科室应列明各方理据,提出办理建议报委主要负责同志同意,与其他部门负责人会签后报通辽市政府决定。
第三十八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收到的公文,由委办公室负责提出拟办意见,按照委负责同志分工呈批后转有关科室办理。在公文办理中,科室之间应加强协调,如意见有分歧,主办科室负责人要主动与协办科室协商。协商后仍不能 取得一致意见的,主办科室应列出各方理由,提出办理建议报委分管负责同志进行协调或裁定。
第三十九条
以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名义制发的上行文,由委主任或主持工作的委负责同志审签。以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名义下发的涉及多位委负责同志分管内容的或文件内容涉及全面工作的,须经委主任或主持工作的委负责同志审签。与有关部门会签涉及委多位负责同志分管内容的文件,须经委主任或主持工作的委负责同志审签,仅涉及一位委负责同志分管内容的,可由委分管负责同志审签。
委机关各科室起草文件应先送委分管负责同志审签,再由委主要负责同志审核;各旗县市区卫计局、各直属单位的请示、报告,应按程序报委办公室办理,不得直接报送委负责同志或多头报送。
第四十条
凡能通过电话、传真、网络传达办理的不印发文件。除密级文件外,所有下行文件均通过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公文传输系统发送。
第四十一条
拟制公文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内容简洁,文字精练。报送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的请示、报告一般控制在1000字以内,特殊情况不超过3000字。
报送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的简报,原则上只保留一种,重点反映重要动态、经验、问题和工作 意见建议等内容。未经委办公室登记备案的简报,不得向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自治区卫生计生委领导报送。
第九章 工作纪律
第四十二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机关工作人员要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工作部署及自治区、通辽市卫生计生委的各项决定,严格遵守纪律,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第四十三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坚决执行以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名义作出的各项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在没有重新作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代表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发表讲话或文章,个人发表涉及未经委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及事项的讲话或文章,事先须经委主任同意。
第四十四条 对通辽市卫生计生委的重大决策、各阶段的重点工作和委负责同志批示交办的事项,各科室要抓好落实,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委负责同志报告落实情况。委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令通畅。
第四十五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全体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假期及种类按国家、自治区和通辽市有关规定执行。
委主要负责同志离通辽市出差、出访、安排休假前,提 前由委办公室向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报告,因紧急事项临时出通辽市的由委办公室及时报告,并确定在此期间代其主持工作的委负责同志。委其他负责同志出差、出访、安排休假,应事先向委主要负责同志报告,并告知委办公室。
委直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委机关负责同志、委机关副调研员外出(离开科尔沁区),必须向委主要负责同志报告,并向委办公室报备;委机关各科室科长外出(离开科尔沁区),须分别向委分管负责同志和委主要负责人报告,同时向委办公室报备。
委机关副科长外出须向分管领导请假,请假3天以上者,由委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科员请假半天的,由科长审批,请假1-3天的,分别报委分管领导和科主任批准,超过3天的,应向委主要负责人报告。
委机关所有工作人员外出均须填报《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工作人员外出事由报备单》,并交办公室备案,假期结束,请假人必须向准假人及办公室销假,否则超假按照旷工处理。对于外出不请假者,一律按照旷工处理。
第四十六条 各地、各单位邀请委负责同志参加公务活动,一般应至少提前1周报送请示,由委办公室统一安排;不得直接向委负责同志发出邀请。
第四十七条 委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考察等活动,委门户网站可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 新闻报道要压缩篇幅,优化内容和结构,简化对领导的职务称谓,把主要内容留给基层一线和人民群众,字数一般限制在300字以内。在通辽市级(含)以上媒体刊载活动报道,须经委分管领导同意,重大事项须经委主任同意。
第四十八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全体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和外事纪律,严禁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等。
第十章 廉洁行政和作风建设
第四十九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全体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通辽市相关配套规定以及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
第五十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机关各科室要从严治政。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负责地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坚持原则不得办理;对因推诿、拖延及失职、渎职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第五十一条 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委机关工作人员要认真贯彻落实机关效能建设各项规定,大力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推进信息化管理,建设效能型机关。
第五十二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机关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决制止奢侈浪费,严格执行 住房、办公用房、车辆配备等方面的规定,严格控制差旅、会议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
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相关规定,并按照有关外事审批规定办理。改革和规范公务接待工作,不得违反规定用公款送礼和宴请,不得接受基层送礼和宴请。严格控制和规范论坛、庆典、节会等活动。各类会议、活动经费要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第五十三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领导班子及科室负责人要廉洁从政,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不得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违反规定干预或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
第五十四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全体工作人员要切实加强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
第五十五条
委负责同志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注重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到基层考察调研,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减轻基层负担;各旗县市区负责人不到车站、机场及辖区分界处迎送。除工作需要外,不去名胜古迹、风景区参观。
第五十六条
委负责同志不为各旗县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计生单位的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不 题词,因特殊需要发贺信、贺电和题词,一般不公开发表。
第五十七条 本规则适用委直属事业单位。委办公室负责会同人事科、财务科、市直卫生计生系统纪委等对本规则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发现有违反本规定的现象,应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并向委负责同志报告,强化责任追究。
【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推荐阅读:
法庭审判流程管理工作规则01-19
业主委员会工作规则10-23
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12-02
民事审判工作总结10-11
通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工作规则07-10
审判管理工作心得体会10-31
对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建议07-10
法院2009年上半年审判工作总结09-19
教授委员会议事规则10-14
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12-08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