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诗一首(精选10篇)
从中国地图上教科书里
“台湾”两个字从繁体到简体
今日从简体又读到繁体
终于越过台湾海峡
看到你的真饮繁荣美丽
一海之隔啊
真正分别了半个多世纪
睡里梦里你烙入我的记忆
你是一艘天然的航空母舰
是祖国大陆的钢铁前卫
平衡着中华大地的躯袜
相辅相成命运相侬
台湾啊我见到你
六十年的风风雨雨
对着中国地图凝视
直至没有了距离
在长城的守望台上
伫立在福建的防堤坡
日落又升起潮涨到潮退
望你啊!盼你!
乱云从头顶飞过只听见
台湾海峡生生叹息
想啊盼啊久违的兄弟
一切都是人为
弟兄不和强盗就会趁机
弱肉强食是自然的道理
强权政治从来不讲民心公义
每一个炎孙都心知肚明
心里啊!都憋着一口
气卧薪尝胆等来了良机
台湾啊自古就是中国的土地
可以数到亘古开天劈地
世世代代
住着勤劳的炎黄后裔
你是中华巨人
伸出的一条腿
十三亿条钢铁神经系着你
任何力量都不能将你分离
葡萄牙人不能
日夲强盗不能
美国人也不敢
违背民心天意
台湾从古就是中国
福建省的轄地
闽南人、广东人、客家人
历代中华守疆的軍队
守护着台湾这块宝地
谁想改变炎黄子孙的基因
除非你是强盗魔鬼?
冒天下之大不韪
不能,一千个不能!
一万个不能
中国有句老话
“多行不义、必自毙”
台湾啊!我今天见到你
踏上祖国这块宝地
见到了久别的兄弟
处处中华情、血浓于水
台湾宝岛更加日新月异
勤劳、善良、爱国的兄弟
创造着现代化的奇迹台
不愧为坚强的炎黄子孙
骨子里洋溢
着复兴中华的毫气
宝岛啊!我看你山山水水
充满魅力、充满神奇
滚烫的热血又腾飞
你比说的美、唱的美
祝福你台湾全体兄弟!
为振兴中华建立了攻绩
日月潭流下我激动的泪水
阿里山托下我
汗津津的印记
1 0 1大厦录下我祝福的话语聪明
智慧的人民神圣的土地
从台北到台南、高雄、嘉义
目睹了你多彩绚丽
山好、水好、人更好啊
激情似火汇聚希望的晨曦
不容易啊!我们的台湾兄弟
熬过多少辛酸苦累
捍卫着宝岛、英勇不屈
终于盼来了今天扬眉吐气
增光添彩、展翅腾飞
标志着中华崛起!
“一国两制”的大门
早己开啟
“三通”架起共赢的金桥
一家人亲密、和气、互利
凝聚才有和谐美满社会
造福中华和平人类
谁敢说这不是民心天意
谁敢错失这天踢良机
孙中山先生在天有灵
也会说
我呕心沥血、三民主义
为达到复兴中华之目的
要想胜利诸公更需努力!
国共前辈感慨涕流
本来我们是同宗兄弟
千不该万不该窝里斗
错过复兴的好时候
邓小平走出春天的故事
一挥手:过去的一切不在乎
我们的后辈更优秀
当今就能展宏图
台湾同胞啊!好兄弟
抓住民意就是天机
十三亿中国人捏紧拳头
精诚团结无坚不摧
和平一统竭尽全力
我们的家务事要自理
和谐凝聚天经地义
共升一面旗、和平统一
繁荣富强属于中华民族自己
大团结、大复兴、大崛起
计日有期!计日有期!
数竿毛竹的婀娜之态,
那是毛竹的一生,
毛笋啊,刺痛春雷,
冒出来,
一座土黄的塔。
他是一道黝黑的埂,
一道围拢着水田的埂,
红砖房,
像无数个孔雀蓝的镜子,
接纳了温婉的新娘。
老祖父佝偻着身子,
拄拐杖像老槐树拄着烟囱,
当年也是红砖房啊,盖着青瓦。
从夜色跑进黎明的壮年,
猎枪在山谷滴着枪声,
比一口水井滴着的水还要绵长。
那头丧偶的狍子,长成小镇的身子
老祖父望着那道埂啊,
默不作声。
在南方的泥泞里,
鸟是爱干净的少女,
是爱惜自己羽毛的受孕的姑娘。
在南方的泥泞里,
“多少楼台烟雨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
受孕的姑娘,
像被风鼓起来的蓝色的伞,
像被地壳运动隆起的瓢虫的背。
从三月踏来的女子,
绿色的衣裙,她依偎于红山,
依偎于宽阔之男子的胸怀。
胎动的映山红,
一动不动…
再不就是噤若寒蝉…
再不就是暮色深深的鼓……
山脚的爱情呐,
瘦的像,
他入睡的心跳,
夜雨如鸟,睡得昏沉。
故 乡
“落日,吊在鸡冠上。
下弦月,晒弯一捆稻草。”
鸡蛋是月亮黄,搅的故乡瘦了,
几条水,淌着,
源头是山。山却高了。
父亲说:“儿子,回来喝点。
烧酒,绍兴的。”
我说,二十多个除夕
最交心的,就是那杯酒了
还能做个孩子,
还能,是个晚辈,
还能缝补,两片云彩,
淡淡的不着一色,
如两盏清油的灯。
责任编辑 何冰凌
没有格律、仿格律这种外在的诗歌标识,我们如何向大家证明我们写的分行文字――也就是今天讨论的自由诗――是“诗”而不是其他呢?让我们直接越过“诗言志”、“歌咏情”这些层面,直接讨论“诗意”,因为有了“诗意”,我们才认定一首“诗”是诗。
一个经常性的误解是,诗意等同于“真”、“善”、“美”,或者类似于新月派主张的“三美”,以为只要描述了美的事物、善的行为和真的感情,或者使用了“美丽的句子”、“匀称的结构”等,分行文字就成为了“诗”。事实是,作为非虚构文体,作者,诗人、隐含作者/理想诗人、叙述者/书写者高度统一,“真情实意”是诗意产生的必要条件,虚伪或者浮夸徒增笑柄。“真理”、“善”也不是诗意产生的充要条件,因为是诗歌不是科学,而过分的“善”反而会形成道德压迫。同理,“美”也不是诗意,描写、歌颂美的东西不一定能产生诗意,“病的事物”进入诗歌未必不能产生诗意,例如《恶之花》。
什么是“诗意”?诗意不是什么玄之又玄、说不得碰不得的东西,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种通过修辞与反修辞、远取譬与反取譬的形象思考,杂糅眼耳鼻舌身意等陌生化的手段,改变或颠倒观看世界的角度,深思事物之间可能或不可能的联系与秩序,进而发现新世界,刷新旧世界,重新感知生活和自身,获取一种生理与心理的愉悦。永远第一次,永远是奇观,这应该就是诗意。简单说,所谓诗意,就是诗人通过对内心世界的精粹提炼与外部世界的敏锐观察所传达给读者的独特意义与新鲜感受。从逻辑上说,诗意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来自文字对情感、认识、生活信息的着意安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与其他文体相异的“抛字”、“断句”、“跳转”、“分行”等写作惯例、有意味的形式设置,让它们获得一种超越日常本身乃至有异于其他文体成规的陌生化效果。“太阳下山了,黄河向东流。要想看得远一些,得再上一层楼”,这个日常经验我们很难说是“诗”,但它们确实就是《登鹳雀楼》的表现内容,特殊的形式让它们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味,成为了“诗”。“长者问:‘你愿意嫁给玉素甫吗?’/她说:‘正合我的心愿。’/长者问:‘你愿意娶吐拉汗吗?’/他说:‘早就盼望这一天’”(闻捷:《婚礼》)。如果反向“破译”上述被转化为“诗”的信息,它们其实就是大白话。如此看来,我们称之为“诗”的分行文字,它们与生活信息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日常的语言选择和形式运用,比如押韵、对等句式、装饰性的词汇等等,正是这些形式装置让让它们具有了“诗意”。
这种现象在格律诗与仿格律诗上看得更清楚,但也并非仅仅如此。实际上,自由诗对格律诗、仿格律诗的继承要远远大于它对前者的否定,二者在反日常化方面是一致的。从信息上说,自由诗也好,格律诗、仿格律诗也好,它们传递的信息差不多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识或者是关于某些现象的共识,但是形式赋予这些常识以特别的力量,从而产生了“诗意”。比如,“我”从江南某个地方经过,引起一个美丽女子的误会,以为“我”是她思念的良人,结果不是。她很遗憾,我也很遗憾――这就是《错误》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但是郑愁予把这个美丽女子的失望、希望与再次失望用“莲花”、“莲花的开”与“莲花的落”系列主动修辞,将这个简单的和日常的情绪与心理戏剧化、陌生化了,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信息之外的东西,像是从未经验过这样的生活。而作为背景的“江南”、“莲花”、“三月”等具有特定意味的时空、意象,又给它们增添了文化与宗教之丰富、神圣。
格律是对日常与口语的违反,自由诗是对格律诗的违反,同样,“口语诗”乃至“口水诗”是对自由诗的违反,它们都在形式上争夺“奇观化”、“陌生性”。实际上,模拟日常、表现日常、并赋予日常以存在论的意义和反日常的审美,历来是高难动作,我们能想到的,大约只是“自去自来堂前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出门一笑大江横”等这样不多的诗句,而当代“口语诗”、“口水诗”的写作,绝大多数将“诗”写成了“屎”,其原因就在于那些“口语诗”、“口水诗”诗人,往往在不自觉的状态下选择了困难的写作模式。在许多以日常生活事件为题材并用日常语言写就的诗歌中,我们注意到,诗歌语言的“日常性”、“口语化”只是一个让步修辞,它一定有一个在意义和语感方面大大的飞跃、突进、翻转,形成另一种精致,其效果绝非是日常所能比拟。仿口语、仿日常之下,其实是严格的“技术”与“艺术”。
第二个方面,诗意来自于对生活与事物新的意义和价值的认知,超越日常、尘俗的感受,“永远第一次”“发现”或者“重新发现”这个世界。诗意把捉并非要一味追求新奇,日常生活、现象世界、熟悉的事物也能产生诗意。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重要书》中写道:“天/重要的是/它永远在那边/真的”。仅仅因为一个陌生化的角度和儿童思维,让我们重新“发现”了天,熟视无睹的“天”突然焕发出光彩。华莱士?史蒂文斯《坛子的轶事》这样写一只坛子:“我把一只圆形的坛子,放在田纳西的山顶。”这样的坛子平淡无奇,它几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样的动作也不算怪诞荒唐,因为坛子不放在这里就要放在那里。但是诗人接下来的感知改变了它们的性质:“凌乱的荒野/围向山顶”,刹那间荒野活了过来,开始行动:“荒野向坛子涌起,/匍匐在四周,不再荒凉。/圆圆的坛子置在地上,/高高地立于空中”,此时的“坛子”,“它君临四界”。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坛子”给荒原赋予了秩序和意义,以它为中心重建了一种社会。因此,这只坛子不同凡响,“这只灰色无釉的坛子/它不曾产生于鸟雀或树丛,/与田纳西别的事物都不一样”。诗人发现了坛子与田纳西荒原之间秘密联系的一种并揭示出来,因此赋予了这些日常事物焕然一新的美感。当然,重要的不是坛子,而是发现“坛子”的眼光。通过这样陌生化的描写,全世界记住了“田纳西”这个大名鼎鼎的“坛子”。雷平阳的《荒城》以物观物,将本来我们以为很荒凉、很杂乱、没有自主性的事物,突然变得生机勃勃;韩东的《大雁塔》、伊沙的《车过黄河》等将本来很重要的事物变得没有那么重要,而且我们发现,这样也对。育邦的《你也许叫中国》将以此一次普通的太阳运行一天比附或者联想为一个宏大的主题,突然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了深度。陈先发的《前世》追问一个问题,并试图还原一个过程:梁山伯与祝英台如何“化”为蝴蝶的?他们“化蝶”成功之后,作为昆虫,是否还保留爱情的记忆,遵守彼此的许诺?如果是这样,它们“痛”吗?在梁祝“化蝶”之前,蝴蝶这个“物种”早已存在,所以,他们“化蝶”其实就是“进入”蝴蝶。“进入”蝴蝶,要伴随着如下动作:放弃自己的肉身,“脱掉了自己的骨头”;放弃自己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脱掉了蘸墨的青袍脱”,“脱掉了内心朝飞暮倦的长亭短亭”,“脱掉了云和水”。如果这就是“死去”,那么“死去元知万事空”,倒也罢了,但是,他们在双双化为蝴蝶之后,依旧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依旧没有忘记“前世”的往事,以及“脱”不尽的优雅。到此,这个爱情故事的悲剧性和刻骨的美丽就真正展露出来。――这就是《前世》“诗意”产生的过程,它通过陌生化的形式,抖落掉梁祝故事在千百次转述过程中累积的灰尘,让我们感知痛,感知人性,感知建立在痛之上的爱情,我们像是第一次聆听梁祝的故事。
“城市,让生活更美”,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不只是一句口号,它也是一种物质追求和审美理想,人类如此大规模的迁徙,不能仅仅被解释为被迫、盲目;城市带给我们的,也不仅是“现代主义”的情绪和回望田园的乡愁。过去,我们只承认“田园”、“山水”是好的,“隐逸”与“乡愁”是值得赞美的,它们是诗意的故乡。只要提到了它们,诗意便源源不断的生成。但是我们也要承认,“城市”也是美的,也是诗意源源不断产生的地方。过去,赞美乡村的诗是诗,批判城市的诗也诗,就像我们的古典诗与现代主义诗所作所为。今天,赞美城市的行为也是值得赞美的,它们也可以成为诗,因为它们首先是诚实的,说出了一个生活事实;其次它们提供了新的审美内容与形式,这些元素我们永远不可能在李白、杜甫、陶渊明诗歌里找到。看到的是外滩,想到的是南山,写出来的是田园,无论如何这样的诗算不上诚实,也不可能提供更多的阅读愉悦。
五湖四海齐相聚
知名学府同学习
教室中 鼾声续续
宿舍里 神游天地
考场上 苦心作弊
打扑克 谈恋爱
办舞会 做生意
书没读多少
银子日渐拮据
讲团结 树班威
拿奖状 争第一
我们都还争气!
算今天
分别已十年
他乡的朋友
可记得上铺的兄弟
出校门
才知空气并非清新如意
水平能力未必决定职务高低
美丽丑陋说明不了善良卑鄙
热爱生活 理解生活装扮生活
加上手中这面青春大旗
风雨后彩虹昭示胜利
离相聚已有期
蓦然回首
有痛苦也有甜蜜
只要无愧时代无愧自己
我们一定碰杯交臂!
第一,先选好你的立意。这个至关重要,关系到你写的是人文还是自然,叙事还是心理,小清新还是荤段子。一般诗人都是那么的敏感,自然要写一些内心戏,比如离愁思乡搞对象,家国天下搞对象,雄心壮志搞对象,哀怨民生搞对象等等。选择好的立意,就像造了一艘好船,哪怕没有方向,至少不至于沉没。第二,选择好你的行文。这个就很自由了,什么比拟夸张借代象征互文排比等等你能拿出手的并且擅长的优先。行文的时候要注意你写的是个作品,不能是断片,要有头有尾有鼻子有眼,所谓的修辞啊什么的只是枝叶,枝干是内容。有了好的行文,就像大海的船上有了舵手,到达目的全靠它。
第三,选择好你的内容。内容是主题,不过还是排在了第三,因为,它最难。你写的东西让人联想到了小桥流水还是弦乐丝竹,都是能力的体现。文字就是这么神奇,现实中的眼耳口鼻以及触觉都能体现到,要看你的水平还有读者的联想力是否丰富。想了好的内容,就像大海航行中有了食物和水,不至于飘到终点只剩下骨架。
总之这个排序有利于新手写好一首诗。
好了,方法是有了。可是万世开头难啊,怎么写出来呢?依葫芦画瓢是会,但是-----葫芦太圆,放不到纸上啊?哦哦哦,原来是照着它的样子画啊,这下我明白了。好的,咱们开始第一首。1,立意:劈腿 2,行文:排比 3,内容:如梦 以下是正文: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是的,这是一首诗。初恋时美好,最后劈腿后心碎,感觉像是一场梦。对了,这首诗的作者是徐志摩。
2011年9月17日, “四川大学皮革工程系创建90周年庆典”活动在蓉城川大校园隆重举行。四川大学皮革工程系已今非昔比, 拥有恭座一代宗师张铨教授铜像的皮革大楼和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还有诸多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 以及众多资深望重的学术大师和领军人物, 作为我国皮革行业人才培育的摇篮和科技创新的基地, 实至名归, 人心所向。值此庆典, 不克躬临, 遂吟拙诗一首致贺志盛。
回首学科九十年, 如梦如真意绵绵。
燕京星火燃南北, 川大学子遍中原。
为学当思源头水, 建业毋忘后生贤。
关键词:清明;杏花村;酒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291-01
千古名诗《清明》众所周知,并且是小学语文(语文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3课的第一首诗,标明作者是唐朝杜牧。我总是下意识的感觉这是一首广告诗。诗文“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是说:哪有卖酒的啊?牧童随手一指——那边的杏花村。这不就是明显的广告语吗?意思简单明了,它符合广告语的特点:简洁凝练、明白易懂、主题突出、朗朗上口。于是从网络上搜索,发现近年来对此诗的考证评论颇多,“有学者考证推断杏花村是哪个省的;有人考证此诗是不是一首伪诗”。但没有一个学者说是广告诗。
本人相信《清明》是一首伪诗。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施爱东博士2010年3月29日在作客人民网文化《金台会馆》时指出,学界基本上肯定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一首伪诗。
晚唐的杰出的诗人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著名的官家子弟,才华出众,少年得志,尤以七言绝句独步天下,因其追捧者众多,每有新作,往往广为传诵,遗失甚少。杜牧去世之后,他的外甥裴延翰搜罗编辑了《樊川文集》整二十卷。北宋时,又有一些新追捧者做了拾遗补编的工作,补编为《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不过,经学者考证,由于追捧者们爱屋及乌,以致将别人的诗作也收到樊川名下了。可即便如此,查阅杜牧这“三集”中,均未收录“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首诗。
宋代有个大学者叫洪迈,编了一部上百卷的《万首唐人绝句》,不仅把当时能搜罗到的唐人绝句搜遍了,为了凑个“万”数,甚至把一些律诗从中间裁开,分成两首绝句,或者将宋人绝句改头换面混入其中。就算如此,该书也没有收录“清明时节雨纷纷”。可以推断此诗还没出现。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列举了十二条“辨伪鉴别法”,第一条即为:“其书前代从未著录,或绝无人征引而忽然出现者,什有九皆伪。”其实,这条辨伪法早就在古代为学者所用着,自从“清明时节雨纷纷”出世以来,从来没有哪位严肃的学者将它视作杜牧的诗作。清初曹寅、彭定求领衔的清朝重点文化工程《全唐诗》,共九百卷,收录唐诗五万首,收录杜牧诗八卷,却坚决不收录此诗。清人冯集梧曾专攻杜诗,其《樊川诗集注》也绝不提及此诗,所辑《补遗》亦不录此诗。到了当代唐诗研究家陈尚君教授编纂《全唐诗补编》,就更不可能指鹿为马了。所以肯定《清明》是一首伪诗。大胆推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一首广告诗。
据卞东波博士考证,“清明时节雨纷纷”第一次出现在南宋末年的《锦绣万花谷后集》卷二十六,但是,当时这首诗的标题并不是《清明》,而是《杏花村》。更可疑的是,该书收录的诗作,大多直书作者,而这首诗却只注“出唐诗”,并没有标明具体作者。由此可见,根本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若是杜牧这个大名人的诗,为什么谁都不知道啊?猜测作者可能是个不知名的人,或者是几个人共同凑编的,或者是杏花村酒家编的广告。
“清明时节雨纷纷”第一次挂上杜牧之名并改题为《清明》,也是南宋末年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该诗列在清明类首篇,旧题刘克庄主编。这是一本发行量很大的普及性诗歌选本,问题非常多,据李更和陈新考证,这是福建书商盗用刘克庄之名编就的商业畅销书。刘克庄本人的《后村诗话》对杜牧存诗有许多精当辨析,却只字未曾提及这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说明当时盗版书盗用名人之名,还是很出名的。以此诗至当今而论,盗版书也是可以传名于世的,一首《杏花村》改名为《清明》,挂上名人杜牧,即可流传千载,经久不衰啊!
由此可见,名人的广告效应不可忽视,据中国广告史说,宋朝时期正是广告业蓬勃发展的时期。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多像是一首广告诗啊。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这种情绪之下,“请问哪里有酒家啊?”就连牧童都知道:喝酒就到杏花村。看这种广告效应多好,也证明这首广告诗编的好。插一句:北宋年间是最早将杏花村明确为饮酒场所的。清明的时候,人们上坟、祭祀需要用酒,合家团聚需要喝酒,这都能证明清明时期,是一年当中酒销量最好的时期之一,所以打出广告也是理所当然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酒家或酒厂编一首诗宣传自己的酒也是很正常的事了。
另外,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为什么有个孤身赶路的行人呢,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着笔锋一转——写这首诗的主旨:往哪里找点酒喝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几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烘烘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直指中心了。于是,向人问路了。向谁问路的呢?问谁更合适呢?莫名其妙的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下雨呢,牧童还放牧啊?!还不回去避避雨,避雨怎么会在路上?这也符合广告杜撰的手法,相同的,“杏花村”连牧童都知道,就可谓是妇孺皆知啊!所以断定“杏花村”是一首广告诗。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师用书(五年级下册).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 编著.语文出版社,2009.12.
[2] 严治理.(语文A版)鼎尖教案.延边教育出版社,2009.12.
共筑中国梦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或斑斓,或静谧,但都承载着一份美好的念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为之奋斗的过程或激烈,或漫长,但永远抹不去梦在心灵最深处的那丝声音。我曾寻找梦的足迹,在那温馨的家中; 还是在父母的银丝里?
又或者寄托在我的下一代身上…… 我为自己想了好多,但最后发现,原来我的梦在家里;
我的梦就是能幸福快乐地生活在家庭里。但当我准备为我的梦而前进的时候,我的心又开始犹豫,为了我的小家庭,我该做出什么样的努力? 找一份清闲的工作?
但是我的内心深处好像在呼喊,不,我不要这样的生活,至少我还年轻,我要有个让我无怨无悔的梦想…… 可是我去哪里找这个梦,我的梦里都是我的家啊。家?家!
我突然惊醒。我有我的小家,可是我还有我们共同的大家。我的祖国,我的母亲,我永远不变的家。
我的梦里就是因为缺少了你,才显得苍白,我的梦也会因为有你,而变得色彩斑斓。祖国,母亲,你的梦,是我的梦; 你的梦,是我们的梦; 我们的梦里有你的巍峨山峰; 我们的梦里有你的蓝天白云; 还有那勤劳的人民; 还有那无私的公仆; 更多的是那拔地的高楼; 更多的是那崛起的科技; 最后还有,有祖国坚固的城墙;
这首禅诗的意思是说:如果说自己是出家的和尚,却又留着头发;如果说自己是俗家子弟,却又脱离凡尘;我在梦中做了一个比梦还奇异的梦,我从中体会到自己好像还有身外之身。关键是末句“悟身外身”。后来,明朝的大诗人、大才子袁枚读到这个故事后,写下“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名句,意思是说,像黄庭坚这样集诗、书、画三绝的大人物,当然不是今生才开始读书的,前世已经读了很多书了,如果今生才开始读,是不是已经太晚了呢?
袁枚的话似乎有一点故弄玄虚,或者说是以“禅”对“禅”。但是,黄庭坚在对自己进行一番“自省”后悟出的道理“悟身外身”我们却不能不借鉴。“悟”不仅“想”了,而且是“想通”了,“想明白”了。黄庭坚说的“身外身”具体指的是什么,当然只有他自己知道。佛家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吴承恩算是中国最明白的一个明白人,他把《西游记》里的男一号取名“孙悟空”是有深意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能够“悟身外身”的人不多;但是,耳闻目睹“似僧有发,似俗脱尘”的人却不少。比如:师者,礼之教化者也,为人师表者也。可是,体罚学生者有之,打骂学生者有之。官员者,马克思说他们应该是“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毛泽东教导他们要为人民服务,见荣誉就让,可是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官商勾结,利家利己。医院,本应救死扶伤,现在也变成与过去的衙门一个样:有病无钱莫进来。其他行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谁也奈何不了他们。
尽管有“悟身外身”的人,但是,他也不可能生活在世外桃源;按照“物质决定意识”的原则,现在要想找几个“清清白白”的人实在是难于上青天!三千年前,渔翁问屈原何以整天愁眉不展?屈原说皆因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当然,那个渔翁未必理解屈原的苦闷根源。屈原还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三千年前的屈原没有找到这样的“沧浪之水”;现在的吾辈,也同样找不到这样的“沧浪之水”。我们的要求只是严于律己、洁身自爱,如此而已!
天问离骚史未忘,先贤卓著韵悠长。
黎民纪念诗人节,户户家家粽子香。
二、
寄祭心潮逐浪高,汨罗洒酒酹滔滔。
屈原亘古诗词祖,名震寰球堪自豪!
三、
食粽吟情怀杰士,端阳节日赞三闾。
九章天问离骚赋,四海名扬夺盛誉。
四、
离骚天问九章传,卓著惊人一圣贤。
百世流芳寰宇敬,屈原辞赋绝无前。
五、
端阳包粽抛江里,志士忠魂入九霄。
爱国精神传万代,笑看海域贼难刁。
六、
千古悠悠豪气在,汨罗仍荡大夫魂。
而今若有三闾志,南海纠纷怎积存?
【端午节诗一首】推荐阅读:
写端午节的现代诗01-07
端午节英语作文:端午节04-25
端午端午节优秀作文03-25
端午节的文章故乡的端午节10-19
端午节优秀作文:快乐的端午节09-24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端午感怀》06-09
关于端午节的诗歌——《和端午》04-06
幽默的端午节短信,端午节搞笑短信06-10
小学端午节作文_快乐的端午节作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