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书九年级全一册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治书九年级全一册(精选5篇)

政治书九年级全一册 篇1

【目录】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第三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

第四课 走向小康

第五课 财富之源

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第七课 关注弱势群体

第八课 日月无私照

第九课 和你在一起

第四单元 又到两会时

第十课 聚集两会

第十一课 神圣的一票

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

第十三课 我们的“议案”

第五单元 国策经纬

第十四课 小平,您好

第十五课 三个代表

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

第六单元 漫步地球村

第十七课 战争与和平

第十八课 东西南北

第十九课 天涯若比邻

第二十课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第七单元 新的旅程

第二十一课 时间的足迹

第二十二课 第一次选择

第二十三课 走向未来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什么样的历史?

2-3 中华民族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2、怎样认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3、中国人民历经百年沧桑的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由强变弱的主要原因)?5 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②国家的落后

③外国侵略者的侵略。

4、青少年应从中华民族百年抗争史得到什么启示?(补充)

①青少年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力争使自己成为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

②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勇于维护国家的荣誉、尊严、主权与领土完整。

③青少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④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1、什么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什么?

含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作用: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中生生不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2、什么是爱国主义?它的表现在哪些方面?含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表现: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体表现是什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铁人精神、雷锋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救灾、抗震救灾、抗雪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

4、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和政策是什么?在对外交往中,中华民族历来奉行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继承和发扬热爱和平的传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5、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3、14 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始了新的历史纪元。

⑵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⑶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幸福生活、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4、15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7、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15、16 ①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探索救国之路,失败原因归根结底是:①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 ②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②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表明: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其内容是什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历史给我们的昭示是什么?(补充)

① 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②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祖国的繁荣富强。③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④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⑤ 树立忧患意识,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第三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青少年为什么要树立忧患意识?

17、18(1)历史经验证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患可以使人居安思危,励精图治,迎头干上。

(2)我国基础差,底子薄,人口众多,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

2、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三大差距为:①制造技术创新能力不强;②制造技术基础薄弱;③制造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3、为实现时代赋予的振兴中华的使命,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19、20 ①我们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时代相传。

②青少年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几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 】

第四课 走向小康

1、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是谁提出的?具体指的是什么? “小康”一词源于《诗经》。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最早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具体是:到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2、我国现阶段小康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补充)目标: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全面小康含义: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六更加)。

5、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有什么新特点?

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6、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是什么?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人民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

第五课 财富之源

1、如何正确理解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

31、32 ⑴要创造财富,不只要靠劳动,还必须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敢于冒险和开拓的胆识与勇气。

⑵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要想发展经济,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必须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⑶只有积极开拓,锐意进取,才能不断地超越原有的发展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为个人和企业乃至国家创造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2、如何理解科技创造财富?(或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3、34 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⑵在我国,科学技术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

3、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

劳动、科学技术、智慧、开拓精神、资本、管理和信息等。

4、怎样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35、36 ⑴为了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⑵为了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还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一制度有利于广泛、充分地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调动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活力,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6、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分配原则是什么? 36 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

1、如何理解“合法致富”? 37、38 ①财富的获得有多种办法和途径。然而,无论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走合法的生财之道。每个人要获得财富,首先必须做到遵纪守法。

②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才是最有效的。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应将“义”放在重要位置,符合“义”的利益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2、税收的含义、作用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⑴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⑵作用:国以税为本。

①国家铺铁路、架桥梁、建机场、离不开税收;

②国防、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都需要税收; ③公务员、警察、教师等从事公共事业工作的人员的工资来源于税收。⑶特点: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39

4、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是什么?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

5、为什么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40、41、42

⑴“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⑵“吃水不忘挖井人”,回报社会、奉献社会是“富而思源”的高尚境界。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们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

⑶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前迈进,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拓展更宽更广的道路。

6、为什么必须要勤俭节约?

43、44 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⑵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

⑶勤俭节约是现代企业家取得成功的法宝。⑷勤俭节约是做人的美德。

7、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对青少年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做?)

⑴中学生应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美德。

⑵作为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能够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必然有益于个人的成长;相反,如果从小就追求奢华,不但对国家和家庭不利,而且对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不良的影响。

⑶在日常生活中,应衣着朴素,不追求名牌时尚;不乱买零食;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第七课 关注弱势群体

1、我国存在弱势群体的原因有哪些?

⑴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⑵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⑶一些人在生存、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困难。

2、弱势群体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⑴含义:弱势群体,是指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⑵弱势群体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社会弱势群体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 二,社会弱势群体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

三: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

3、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哪些人?其主体是什么人?

⑴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以及遭遇灾祸的人群等。

⑵主体: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

4、我们同龄人中有哪些困境? 49、51 1)在简陋的教室里上课的学生; 2)课余打工的中学生;

3)过早地背负起家庭生活重担的孩子; 4)因家庭变故,面临许多困难的孩子;

5)跟随父母进城务工,离开家乡,居无定所,生活条件十分困难的孩子。6)世界其他国家生活在困境中的少年儿童:疾病的折磨,失学的痛苦,贫穷的困扰,战火的蹂躏。

第八课 日月无私照

1、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基础和体现是什么? 52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的平等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

2、平等的真谛是什么?

52、53 ⑴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的平等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

⑵人人生而平等,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在种族、民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利和人格尊严。⑶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平等地拥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

⑷维护社会所有成员,特别是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使社会每一个成员享有均等的发展机会,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合理社会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只有维护这些权利,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⑸一些处境不利的人,用自己的奋斗诠释了平等的真谛,捍卫了生命的尊严,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3、我国社会存在不平等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⑴受到自然和历史等方面条件的限制,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⑶我国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⑷社会资源的分配上还存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不均衡。

4、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产生弱势群体的原因有哪些?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市场竞争要“优胜劣汰”,竞争中一部分人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势人群和富裕者,而另一部分人则成为竞争中的失败者和贫困者; ②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些在没有竞争力的产业中工作的职工,在调整过程中成为低收入者甚至成为下岗职工。

5、为实现共同富裕,我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富民政策: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带动和帮助其他相对落后的个人和地区,携手共进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第九课 和你在一起

1、为什么要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意义)60 ⑴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⑴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

2、我国政府在帮助、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我国政府在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方面所做的努力)60、61、62、63 ⑴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⑵我国政府实施了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⑶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政府致力于社会平等的一项重要举措。⑷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权益的保障问题。

⑸我国通过法律援助,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减免费的法律服务。⑹政府通过帮助残疾人康复、入学和就业,对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实施救治和关怀政策,为每个公民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3、我国和世界各国,有哪些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民间组织?

64、65 我国:⑴“春蕾计划”

⑵中国扶贫基金会

⑶中国红十字总会

⑷中华慈善总会

世界:⑴联合国难民署

⑵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4、我们应该如何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弱势群体有哪些需要?)66、68、69 ⑴社会上处境不利的人们,首先需要的是来自社会的实际帮助。只要有人帮助,就可能获得生存的机会。扶弱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的传统文明和民族精神。⑵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特别需要大家的支持与尊重。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5、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69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6、“关爱”品行对学生个人有什么意义?

⑴爱,不仅是一种付出,还是一种分享。

⑵帮助他人,我们会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付出的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内心的安宁与快乐,在关爱他人的同时,我们也赢得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第四单元 又到两会时】

第十课 聚焦两会

1、两会指的是哪两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是什么?(补充)72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的根本途径和有效形式。

4、正确区分下列概念:(补充)

⑴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⑵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⑶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⑷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⑸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⑺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⑻我国的分配原则: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5、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和职权)

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国家权力,再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行政、审判和检察等机关都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因此,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作过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任期、制度和主要职权分别是什么?

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任期:每届任期五年。

会议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决定当年的大事。

主要职权:①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②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 ③制定或修改基本法律; ④增选或罢免国家领导人等。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的职能(三大职能)是什么?

①政治协商

②民主监督

③参政议政

8、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组成分别是什么?

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组成:人民政协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9、人民政协的主题是什么?

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

第十一课

神圣的一票

1、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什么?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2、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有哪些?(补充)77 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中国人)②年满18周岁。

3、选举的法律程序是什么?

①选民登记;②推荐候选人;③候选人产生;④代表选举。

4、我国基层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四大民主):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5、我国基层民主主要有哪些形式?80、81、82 村民自治委员会,城市社区居委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6、我国城乡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是什么?采用的选举制度是什么?

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确定了村民委员会采用直接选举制度。

7、加强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直接提名候选人、差额选举、匿名投票,是加强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

8、健全基层民主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

⑴健全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⑵它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基层民主生活,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素质。

⑶基层民主政治搞好了,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

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2、为什么要实施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意义?)84 ①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离开了法制建设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可靠保证。

③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法治。

④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及其相互关系?84、85、86 ⑴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⑵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严肃、严格,做到认真准确、不枉不纵; 违法必究,要求对一切违法行为都追究其法律责任,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享有法律规定以外的特权。所有公民,不论是国家公职人员还是普通群众,只要违反法律,就应依法受到应有的处罚。

⑶关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实现了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社会主义法治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可靠保证。

4、如何实施依法治国?

(补充)

⑴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⑵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

⑶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⑷公民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5、依法治国的知识点(联系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补充)⑴主体:广大人民群众; ⑵前提:有法可依; ⑶中心环节:有法必依; ⑷有力保障:违法必究; ⑸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⑹根本依据:宪法;

⑺核心:依宪治国;

⑻基本要求:见第4题;

⑼含义:见第1题。

6、如何才能做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

(或:作为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87、88 ⑴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⑵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⑶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7、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②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任何人都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也不能只尽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8、我国的民主监督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①党的监督

②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③人民群众的监督

④社会组织的监督等

9、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 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途径:①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由人大代表向人大提交议案。②给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写信,拨打联系电话,或当面反映情况。③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注意问题: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和陷害,更不得采用张贴大字报或聚众闹事等方法。

10、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与法同行,树立法制观念。⑵掌握法律武器,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⑶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

第十三课 我们的“议案”

1、人大代表的性质和身份:

⑴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是人民权利的受托者和人民意志的表达者。

⑵各级人大代表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忠实代表。

⑶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是参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具有先进性、代表性和感召力的重要队伍。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意义)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从根本上保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

3、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义务是什么?

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承担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大职责。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他们代表人民行使神圣权力,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他们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到工厂车间,到农户田头,调查研究,了解民意。

4、政协委员的职责是什么?

深入了解社情民意,认真反映群众呼声,维护法律尊严,推进民主进程尽职尽责。

5、政协委员的作用有哪些?

⑴我国各级政协委员认真履行委员职责,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政治协商,充分发挥广泛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成为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政协委员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广纳诤言,集中民智,参政议政,传递着可贵的政治信息,饱含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展示了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6、人大代表行使民主权利和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提交议案,是人大代表行使民主权利和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

人大代表提交的议案体现了其议政的水平高低、参与管理国家事务能力的大小。

7、写议案的方法有哪些?

第一步:发现问题,并将最有价值的问题确定为议案主题。第二步:想出解决方案。

第三步:整理成文。内容要具体,不要讲空话、大话。最后(第四步):郑重地签名。

附议案范文:关于建立诚信社会的议案 Ⅹ Ⅹ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社会无诚信不稳。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是不可能和谐稳定的。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药店售假药,商场卖假酒,学生还有假成绩„„诸如此类的制假售假作假现象已经严重地危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甚至败坏了社会风气。通过我们的调研,我们认为,政府很有必要提出建立诚信社会的措施。以下几点措施,谨供参考: 第一,要建立“信用政府”。市长要有“市长信箱”,县长、乡长也应该设立“信箱”听听人民群众的呼声。

第二,要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对失信企业进行公开曝光,不允许其再办企业。还要建立个人信用档案,通过制度约束来保障诚信社会。

第三,诚信教育,要从中小学教育抓起,从小培养公民诚信和遵纪守法的优秀品质。

第四,要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构建诚信社会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班全体同学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这份议案,现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Ⅹ Ⅹ中学

初三Ⅹ班班委会 Ⅹ Ⅹ年 Ⅹ 月 Ⅹ 日

【第五单元 国策经纬】

第十四课 小平,您好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的标志是什么?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或主要特征、表现)是什么?

⑴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还不平衡

⑵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不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⑶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就发展阶段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是什么?

从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到2050年左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1956年 -2050年左右)

5、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最大的实际)是什么?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6、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既然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就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既然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就必须从这个国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国家发展的正确道路,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7、基本路线的制定依据、内容、核心内容是什么?

⑴制定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⑵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⑶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⑷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原因(意义):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决策。

③20多年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归根到底在于我们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切工作都围绕着经济建设而展开,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从而使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9、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或为什么说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内容(“四个坚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原因:①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国家,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保障,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不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陷入混乱的深渊。②四项基本原则犹如四根支柱,支撑者共和国的大厦,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③补充: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10、改革开放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①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整体面貌。

②坚持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是将进一步破除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

③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11、改革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改革是将进一步破除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

12、改革的实质和目标是什么?

(补充)

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目标,是在各个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13、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①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②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封闭就会落后,开放才能发展。③当前,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不但大量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而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14、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证明,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严峻考验、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最可靠保证。⑵在新世纪的正程中,我们仍然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第十五课

“三个代表”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和历史地位是什么?

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地位(作用或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为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

2、我们党为什么要提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08、109 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由党的性质和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⑶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⑴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⑶当今世界,教育和科学的力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者人类的生活,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与教育质量的竞争。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政府从民族复兴的高度,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⑷只有实施这一战略,才能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国家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目的是什么?

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扩大科技工作者在全社会的影响力,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勤奋工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更大贡献。科学技术奖励制度已经成为国家对技术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有力杠杆,对科技创新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5、什么是先进文化?其特征是什么?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10、111 含义:先进文化是健康、科学、向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人的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

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111、112 ⑴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⑵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⑶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重要的体现。

⑸发展先进文化既要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大胆地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并有效地抵制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落后文化,消除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大力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主阵地。

7、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补充)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针; 对待外来文化,要大胆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8、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怎样做?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9、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重点分别是什么?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10、历史的创造者是谁?一个政党、政权兴衰存亡的关键是什么?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政党、政权兴衰存亡的关键。

11、检验各项工作成败的最高标准是什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政府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败的最高标准。

113

12、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外国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3、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事例:(补充)

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根本上解放了生产力。

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⑷重视解决“三农”问题。

14、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事例:(补充)⑴2001年10月颁布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⑵199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倡导并组织实施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⑶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事业。⑷深化教育、科技、文化体制改革。

15、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事例:(补充)⑴2006年起取消农业税。

⑵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⑶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⑷下岗职工再就业。⑸扶贫开发。

⑹西部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国情是什么?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之一。

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是什么?:

基本特点:①人口基数大 ②新增人口多 ③人口素质偏低。其它特点:④农村人口多 ⑤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⑥人口分布不均衡 ⑦男女性别比失衡等。

3、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带来的影响有哪些?(补充)

①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沉重的压力; ③人口过多过快增长,为社会就业带来沉重的压力。

4、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 118 ⑴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挥之不去的矛盾与问题,都与人口太多分不开。⑵人口问题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⑶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是在目前条件下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5、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主要内容:①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②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 ③说服农村有实际困难、希望生两个孩子的夫妇实行适当间隔生育;

④少数民族实行计划生育的具体做法由所在自治区或区(市)决定。

6、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是什么?

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7、为了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对待人口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增强人口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自觉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8、自然资源有什么重要作用? 119 能源、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

9、我国的资源现状是怎样的? 119 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从总量上看,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资源类型齐,是一个资源大国。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相对数来看,我国在世界上是一个资源小国。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

10、环境有什么重要作用?我国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有哪些? 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21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十大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垃圾围城;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物种缩小、水资源短缺、耕地资源减少、森林资源供不应求等。

原因:由于人们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尊重自然规律,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恶果。

11、我国的环境现状是怎样的?

(补充)122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2、为什么我国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如何实施这一基本国策? 122、123、124 原因:我国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如何实施:⑴依法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⑵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工作力度。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⑶充分运用法律和教育手段保护资源和环境。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

⑷保护资源、改善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部门间加强协调与合作,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13、作为青少年,面对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我们应该怎样做? 124 保护环境是法律赋予每一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青少年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热爱自然、热心环保,培养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意识。

14、青少年怎样以实际行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⑴积极向社会和自己熟识的人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⑵垃圾分类处理,废品回收利用; ⑶使用节水装置和节能电器;

⑷一水多用,随手关闭水龙头,随手关灯等。

15、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 125 含义: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要求:树立一种新的道德观念——生态道德观,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认识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16、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⑴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在现代化建设中,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战略。

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补充)

⑶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国情,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补充)

17、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26 根据我国的国情,党和政府始终将环境保护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积极探索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逐步提高环境保护的技术水平,不断调整和改善经济结构,实施大规模生态恢复工程,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治理重点地区的环境和生态,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8、列举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补充)

基本国策: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对外开放

③计划生育

④保护环境

⑤节约资源

发展战略: ①西部大开发战略

②科教兴国战略

③人才强国战略 ④可持续发展战略

⑤资源节约战略

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⑦中部崛起战略等

【第六单元 漫步地球村】

第十七课

战争与和平

1.战争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128、129、130

(1)战争对人类生命造成极大的摧残和伤害。

(2)战争消耗大量的资源,造成可怕的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威胁到附近地区居民的生命与健康,甚至人类的生存。

(3)战争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4)少年儿童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战争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2、人类为什么向往和平?

和平,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的目标。和平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和平的世界才是人类栖息的家园。

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只有维护世界和平,人民才能幸福,人类社会才能文明发展。

3、人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哪些努力?

世界各国领导人、各种国际组织与志愿人员等为人类共同创造和平、美好的未来而呼吁、奔波,他们无私地奉献着,甚至为和平付出了生命。

一些国际组织,像无国界医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等,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联合国在协助解除国际危机和解决长期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联合国有什么作用?

联合国是世界上最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其首要宗旨之一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在协助解除国际危机和解决长期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当前,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134(1)局部战争一直没有停止。

(2)核武器扩散、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等依然存在。

第十八课

东西南北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136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造成国家贫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37(1)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是造成一些国家贫困的主要原因。

(2)战争和**也是造成一些国家贫困的重要原因。

(3)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长期饱受殖民国家侵略扩张和殖民掠夺,这也是造成这些国家贫困的重要原因。

3.贫困和落后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138(1)贫困和落后让世界贫困人口受到饥饿、疾病的威胁,其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严峻的挑战。

(2)贫困和落后也是导致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因素。

(3)贫富悬殊不断扩大,直接威胁到世界各国的稳定,严重阻碍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4.消除贫困有哪些途径?

139(1)需要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胆改革,承担起发展本国经济的主要责任。

(2)需要国际社会加强交流,扩大互利合作,尤其需要发达国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对发展中国家公平开放市场,减免债务,通过增加资金和技术援助,提高发展中国家自我发展的能力。

5.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是什么?

140、141(1)利:经济的全球化使各国和各地区间的资本、资源、科技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技术和信息的全球共享,有利于提高国际合作的质量,促进各国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良机。

(2)弊:加剧了国际竞争,使竞争更加激烈和残酷。

6.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各国应该怎么做?

各国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平等、公正、合理的基础上,实现各国之间的互惠、共赢和共同繁荣。

各国要共同遵守国际法律规则,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共同建立和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第十九课

天涯若比邻

1.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价值观、宗教、教育、科技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

2.世界有哪三大宗教? 145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3.在世界文化融合的洪流中,中国文化为什么仍然要保持自己的个性与特征? 145

中国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传统,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世界文化融合的洪流中,中国文化仍然要保持自己的个性与特征,凸显独特的魅力。

4.为什么要加强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

146、147(1)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中,接受不同的文化信息,受不同的社会信息的影响。如果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交流,彼此不够了解,就容易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产生冲突。

(2)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要和睦共处,必须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消除民族间的冲突与仇恨的重要手段。

(3)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与接触中,一方面,不断地产生不同文化的相互摩擦或冲突;另一方面,也使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世界文化正是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中,相互汲取营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5.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国家、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149(1)尊重彼此的文化,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与对话,是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往来的基本前提。

(2)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我们应以一种世界的、开放的眼光,尊重每个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个性,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二十课、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1.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国际安全方面有哪些作用? 150、151(1)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裁军和军控方面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3)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160多个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和平外交关系,同绝大多数邻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了边界问题,维护了周边的和平与稳定。

2.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经济建设方面有哪些作用?

151(1)我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连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无限商机和活力,让其他国家也分享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各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3)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与国际社会在扶贫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力所能及范围内增加对贫困国家的发展援助,为世界范围内缓解和消除贫困做出了贡献。

3.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文化建设方面有哪些作用?

152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文化在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中,显示出勃勃生机。

4.青少年应该怎样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153、154、155、156

(1)树立和培养平等、开放的国际意识,与世界各国人民和谐共处、互相尊重。

(2)要吸取前人的教训,学会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和争端,尽最大努力为人类的和平做出贡献,以积极的心态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

(3)要学会理解、沟通与共处,学会接纳多元文化,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俗,互相理解、彼此沟通。

(4)要从小学会关心,学会爱,让爱的种子扎根在我们心中。

(5)积极行动,主动参与,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给世界人民以力所能及的关怀,要为世界的和平安宁与发展尽一分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责任。

【第七单元 新的旅程】

二十一课

时间的足迹

1.回顾成长的历程,我们有什么收获或感受?158、160、164(1)成长,是身体发育的过程,也是心理成熟的过程;成长,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能力提高的过程;成长,更是获得友谊、责任感增强、理想形成的过程。

(2)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关爱,我们要感谢关心和支持我们成长的人们

(3)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前途息息相关。社会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党和人民。

(4)我们为民族的腾飞而自豪,对祖国的强大充满信心,我们应肩负起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责任和使命

2.为什么要感谢关心和帮助我们成长的人们?

160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关爱,我们要感谢关心和帮助我们成长的人们。

3.为什么要感谢社会?

164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前途息息相关。社会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党和人民。

二十二课、第一次选择

1.影响我们选择职业(学业)的内因和外因有哪些?

166 内因: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性格类型。

外因:生活环境、机会、时代、社会需要。

2.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学业)?166、167、168(1)兴趣是成功的起点。兴趣和爱好是我们作出选择的依据。

(2)事业成功与否,不仅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有联系,更与自己能否发挥优势和特长有关。要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全面考虑自己的客观情况,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

(3)在选择时还需考虑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客观的社会需要,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选择更符合实际,从而使自己的理想更易于实现。

(4)选择也与个人的机遇有一定的关系。即使在个人的主观条件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也会因为客观条件或机会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选择。

(5)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直面差别,做出理性的选择。

3、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升学或就业选择?(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择业观?)

169、170(1)“条条大路通罗马”,无数事实证明,通向成功的路有无数条。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付出努力,就有可能成功;无论在哪个领域,只要肯钻研,都有成功的机会。

(2)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都同样有发展、有前途。不论升入哪所学校,都有可能取得好成绩,都应该珍惜机会、努力学习。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有可能获得成功,都应该谦虚好学、诚信敬业、开拓创新。

(3)人生的选择不是一次性的。在现代社会,人的一生充满选择,一次选择的结果并不能决定终身。只要把握机会,不断进取,努力向上,每个人都有可能成功。

(4)我们现在面临的只是人生的第一次选择,虽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一次,更不是最后一次。未来有更多机会和选择在等待着我们。

(5)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既需要大批的高科技人才,也需要大量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的新型工人和农民。不管什么职业,只要是社会需要的,就有价值,所以更应该结合社会的需要作出正确的选择。

二十三课、走向未来

1.青少年为什么要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173(1)人生理想和目标决定着人前进的方向。一个人的理想有多高远,他的人生就会有多精彩。

(2)青少年应理智地思考自己的理想、设计自己的人生,对自己一生的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2.怎样正确看待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175 理想和现实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1)理想和现实的对立在于:理想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现实是理想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

(2)理想和现实的统一在于: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就是艰苦奋斗,积极实践。理想实现的过程就是改变现实的过程。

3、怎样确定自己的理想?

175 在确定理想时,要以现实为基础,反对脱离实际的好高骛远,也反对过于实际,毫无志向的思想。

4.青少年应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175(1)艰苦奋斗,积极实践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2)要使理想成为现实,就需要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路。

政治书九年级全一册 篇2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初中阶段的英语语言技能主要分成听、说、读、写四项。在紧密联系的四项技能中,听的技能位于首位,说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听的能力。人教版Go for it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听力教学,以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全一册(2014版)为例,每个单元的Section A 1a—2c部分和Section B1a—1e是听力教学。杭州市中考英语试卷中25分分值的听力测试,占了不容小觑的位置。

然而,在初中英语听力实际教学中,问题依然是层出不穷。例如,有的教师备课时只是单纯地关注单词、语法、词组等;上课采用的是“听录音―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公布答案并讲解”的模式,使听力训练课变成听力测试课等,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折射出初中英语教师把文本解读的重点放在了语言点上,对听力文本本身的解读不深入、不到位,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目标定位的偏移与缺失,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多元解读文本,综合施教,是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立足点。所以,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准确解读文本是高效教学的基础。听力教学到底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什么呢?为了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点?获取信息?拓展学生思维?还是为了其它别的什么?显然,听力教学不仅仅只是对语言知识点的理解,也不仅仅只是为获取听力文本中的信息。我们明白: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就会导致教师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必须透过教材表象,正确认识到教材提供的听力文本要教给学生的是什么,在备课时候要有意识突出文本的重点目标。只有教师明白了教材听力文本的定位,备课、上课才会有明确的方向,才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二、关于“文本多元解读”

1.“文本”与“解读”。“文本”是用来进行英语教学的文章或段落,为了更好地学习,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文本进行“分析、理解”,也就是说文本需要“解读”。多元解读文本才能使英语教学更有效。文本解读的核心关键在于帮助教师做好基于文本解读的目标定位与教学决策。对同一个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教师从不同层面去分析理解文本内容,如文本所包含的语言知识、听说读写的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去走进文本,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才能了解自己的教学目标究竟是什么,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评价、获取文本的过程。

2.多元的听力文本解读视角。对于听力文本应该从哪些视角去进行解读呢?笔者查阅了很多书籍和著作,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听力文本解读视角分类方面的资料。但是,根据听力文本的特点和对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笔者认为可以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方面对听力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教师要在反复听文本的过程中去理解、挖掘编者的意图及文本中所涵盖的所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信息(包括插图、标题等)。从编者意图、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教材处理、活动建议等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和处理。

三、基于多元解读文本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实践

在此,笔者以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全一册(2014版)Un8 1a—2c为例,在多元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设定确切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1.从语言知识视角解读听力文本并设计教学活动。初中英语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任,听力课堂中,学生不仅要准确理解听力材料内容,还要学习材料中蕴含的语言知识,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新的情景(赖朝晖,2011)。如果从语言知识角度出发,解读文本并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的同时,能在语境中学习词汇,理解句义,在实践中提高语用能力。

本单元的主要语法知识为能正确运用must,might,could,can’t进行推断,语言功能为学生能根据相关信息做出推断。本课例1a—2c部分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共有两个听力文本,分别是1b和2a&2b,话题是关于推测物品的主人。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情态动词muscan’t might和could表猜测时的用法及对物品归属的表达,使学生能正确使用It must be…’s和It must belong to…,了解whose作为形容词的用法,还复习了与话题有关的物品名词、表达观点的动词等。同时,两段听力文本在语言知识点的呈现上是有层次性的,1b听力文本中强调的仅仅是must表猜测的用法,而2a&2b中还渗透了can’t、might、could等其它同类情态动词的用法。

基于以上语言知识视角的文本解读,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听前阶段,读图说话,在图片中初步感知语言。

教师借用电影《怪物史莱克》的主题曲You belong to m导入新课,接下来学生与学生交流,探讨生活中的趣事,导出单词picnic,而后在PPT上呈现教材中1b部分的图片,引导学生读图,看看图中有什么。

T:Look at the picture,what can you see?

Ss:A T-shirt,a volleyball…(学生七嘴八舌)

此时教师在图片下方呈现一段文字:

There is some clothing like a cap,____ and some kitchen things like a plate,_____.There are also some fun things like a volleyball,_____.

学生根据引导填入相应的物品单词。而后教师引导学生看到图中有四个空白的对话框(如图一),推测他们肯定在进行谈话。此时,教师要求学生猜猜看他们可能在谈论什么内容。学生在猜测了几种可能性后,教师播放针对空白对话框的录音,学生听音后,把他们说的话重复出来(如图二)。

同时,教师板书上述句子,并用彩色粉笔突出must be Carla’s和must belong to Jane’s little brother。

-Whose volleyball is this?

It must be Carla’s.She loves volleyball.

How about the toy truck?

-That toy truck must belong to Jane’s little brother.He was the only little kid at the picnic.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片中物品的特点,预测这些物品分别可能是哪些人的。

而在1b听力训练后,教师告知学生,还有两位同学也碰到了类似的情况,他们在公园里捡到了一只背包,从而导入新的情境。在听2a录音前,师生一起谈论了包里可能有些什么。

设计说明:基于教师自身对教材提供的图片和情境充分解读的基础上,以上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了目标语言,继而通过板书呈现的目标语言,使学生渐渐清晰这两句目标语言的差别,为解决本课重难点打下了基础。

(2)听中阶段,填写表格,在语境中充分感受语言。

教师在带领学生根据图片进行充分的预测后,下发讲义(见附件二),播放1b录音,引导学生完成讲义中的练习一即听录音完成表格。教材中1b原本的设计是学生听材料后,只需连接人物、物品以及推断的理由就可以(如图三)。但是笔者认为对九年级学生而言,这样的活动过于简单,因此,把这份表格进行了再设计(如图四),即把所有的空格都挖空,要求学生在听的基础上把这三栏信息的所有空格都填写出来。根据教师巡视观察,在播放第一遍录音后,大部分学生能把任务和物品写出来,播放第二遍后学生能把第三列推断的理由也写出来了。填完表格后,教师采用让两位学生一问一答的形式,与学生确认表格内容。例句如下:

--- There is a volleyball on the grass.Whose volleyball is it?

--- It must be Carla’s,because she loves volleyball.

或:

--- It must belong to Carla,because she loves volleyball.

Person Thing Reason

Carla volleyball She loves volleyball.

同样,针对2a的情境,在引导学生预测背包里可能有什么物品后,教师播放第一遍录音,要求学生完成讲义中2a的任务,即听出书包里有哪几样物品;播放第二遍录音时要求完成讲义中2b的任务(如图五),这个任务也是在书本任务设计的基础上改编过的,教师设计了一个表格(如图六),把书本中的五个句子归类为opinion,再增加了一个栏目reason,要求学生以听录音填写表格的形式完成任务。在确认答案阶段,针对部分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以播放单句录音的形式给予帮助,学生可再听一遍相关录音,感受2b部分较之1b部分增加的几个表猜测的情态动词can’t、could、might。

设计说明:通过对文本的深入挖掘,进行多元解读,针对1b的听力文本,通过听录音并填写表格,学生在此深入感知并区分本课的两句目标语言。而2a&2b部分的听力活动也使学生明确了文本中较之于1b部分,增加的can’t、could、might等几个情态动词的用法。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均是让学生通过听力活动在语境中感知重点内容,感受语言。

(3)听后阶段,归纳总结,在实践中拓展运用语言。

在完成2b部分的听力任务后,教师在让学生跟读录音,而后呈现了几张PPT(如图七),其中有一些物品如:排球、女式衬衣、发带等以及四位人物Cindy、Carla、Victor和Jerry,请学生猜测这些物品是谁的,学生运用must、can’t、might和could等情态动词表达自己的观点。

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讨论这四个情态动词的不同用法,最终请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并归纳总结。

而后教师设置一个情境(如图八),假设两个学生在图书馆看到了一只粉色的笔袋,他们就想找到这个笔袋的主人,打开笔袋后发现了两支粉色的笔和一支发夹,随后发现笔袋里面还有一个夹层,打开以后找到一张学生证,他们就知道笔袋的主人是谁了,最终想办法归还给笔袋的主人。要求学生参照2a&2b的听力文本,能运用must、

can’t、might、could等情态动词表达自己的猜测,两人一组编一段对话。5分钟的准备后请两组学生展示他们的对话。

设计说明:通过讨论归纳总结这四个情态动词的用法,使学生能更清晰地区分并加以运用。最后,教师设计了角色表演的拓展活动,这一活动是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使学生在本课文本中所学到的知识得以迁移,在其它情境下也能运用这些表述,真正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的活动设计使拓展活动与听力文本形成了有机的结合。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情态动词的用法。

2.从语言技能视角解读听力文本并设计教学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改对学生素质教育要求的提高,听、说、读、写四种基本的技能成为了英语课堂的重点。传统的观念认为英语听力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听的技能,其实不然。听、说、读、写是不可分割的,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就听而言,听力技能的发展需要说和读提供的语言输入,也需要写来整理和培养英语语言思维,听力的提高也能促进其他三项语言能力的提高。听提供说和写的语言输入和质量保证,训练读的速度和感觉,从而最终全面提高整体语言能力。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在训练学生听力技能的同时,也要培养说和读的技能。而因为是第一课时,培养写的技能似乎要求高了一些。因此,技能培养的重点就落实在说和读这两方面。基于以上语言技能视角的文本解读,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1)不同的阶段,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在1b部分的听前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解读课文中提供的插图,要求学生谈谈图中有些什么,而后又让学生猜猜这些物品的主人可能会是哪些人的;而在2a&2b部分的听前阶段,教师也引导学生猜猜书包中有些什么。1b部分的听中阶段,教师采用让学生一问一答的形式,与学生确认表格内容的正确性。在听后阶段中,教师呈现了几张PPT,请学生运用must、can’t、might和could等情态动词猜测图中物品是谁的。而后又设置了一个情境,要求学生参照2a&2b的听力文本,能运用目标语言解决问题,两人一组编一段对话。5分钟的准备后请两组学生展示他们的对话。以下是一组学生的对话:

A:Oh,look! There’s a pencil case on the desk.

B:Whose pencil case is it? Let us see what’s in it.

A:Oh,there are two pink pens and a hair pin.

B:Then it can’t belong to a boy.

A:You are right.Its owner must be a girl and she must have long hair.

B:I remember Melissa seems to have such a hair pin.

A:Could it be hers?

B:Maybe.…You see,here is an inner bag….Oh,look,what is it?

A:A school ID card.Here is the name of the owner,…Alice Green,and there is also her telephone number.So it mustbe Alice Green’s.

B:Right.Then let’s call her and give it back to her.

A:OK.

设计说明:教师在不同的听力训练阶段,设置了不同的活动,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教师积极地组织活动促使学生利用课内外一切机会说英语,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口语练习过程同时也是听力锻炼和熟悉的过程,学生在加强听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说的能力。

(2)听后阶段,听音辨音,培养读的能力。

在2b部分的听后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在不看文本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一句一句listen and repeat的听音训练,引导学生关注其语音语调和重音等。而后再呈现整个对话文本,学生大声齐读。

设计说明:对学生进行听音训练、反复模仿和培养学生适应不同口音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在这一训练的过程中能对不同语音语调所代表的的语义有一定的敏感度,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自己的语音语调,培养了他们读的能力。

3.从学习策略视角解读听力文本并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学习策略于听力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合理引导,结合文本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相应的学习策略。如有的听力文本涉及英美文化,教师在听前应给学生扩充内容,使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有的听力文本涉及大量数据,教师在听中应该加强引导,让学生学会简要笔记,强化瞬时记忆;有的听力文本涉及的内容逻辑严谨,环环相扣,教师在听后应该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提炼总结,以听促说,提升概括能力等。

Go for it教材中对于本课内容提供了丰富的图片,针对听力训练设计了表格和填空的形式。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听前根据图片和表格进行充分预测、听中速记、听后听音辨音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使听力活动更有效。基于以上学习策略视角的文本解读,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1)听前阶段,充分预测,培养预测能力。

设计本课的教学活动时,笔者在多处设置了预测活动。在1b文本的处理阶段,教师先引导学生读图,同时看到图中有四个空白的对话框(如图一),推测他们肯定在进行谈话。此时,教师要求学生猜猜看他们可能在谈论什么内容。

T:Can you guess what they are talking about.

S1:Maybe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 food they ate.

T:Well,maybe.Do you have other ideas?

S2:Maybe they are talking about how to deal with thethings on the ground.

T:Well,what do you actually mean?

S2:We can see that the things are everywhere and maybethey are thinking about how to put(应为put away) their things.

在听了图中人物的对话并导入目标语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片中物品的特点,预测这些物品分别可能是哪些人的。师生经过仔细分析图中物品的特点后,分别预测了书的主人肯定是Harry Porter或者J.K.Rowling的忠实粉丝、杂志的主人肯定是喜爱动物的人,CD肯定是一个音乐爱好者等等。

而在2a听力训练前,教师告知学生,还有两位同学也碰到了类似的情况,他们在公园里捡到了一只背包。首先师生一起猜测了包里可能有些什么,对其有了一定的预测。

设计说明:通过对教材中图片和情境的充分解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提炼信息,从而进行听前预测。这样,学生在听录音时就可以排除杂乱信息,集中精力去捕捉相关问题所涉及的主要信息。这个活动为接下来的听力活动做了充分铺垫,也使学生在有一定思想准备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听,某种程度上扫除了一些心理障碍,极为有效地渗透了听力技能的培养。

(2)听中阶段,巧设表格,培养速记能力。

在1b和2b听力训练阶段,笔者认为仅仅是连线或填写几个单词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太过于简单,因此均根据对文本的解读重新设计了表格,提高练习的难度,如:针对1b文本的表格,要求学生把三栏的信息全部自己填写,而针对2b部分增加了一栏,要求学生填写如此判断的原因。在进行这些听力活动前,教师均引导学生关注要听些什么内容,并渗透速记的技能。在听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听力材料播放太快了,学生很难一下子把整个句子写完整,这时学生要学会简要笔记,如:记录数字,记录关键词语或者是记录每个单词的首个或首两个字母。

设计说明:边听边记、快速记录都是非常重要的听力学习策略,通过这类策略的培养,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听力文本的信息,有效地记录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平时注重这类策略的培养,使学生到了考场上也能应用自如。如在应对杭州市中考的各类听力题型,尤其是听独白回答问题中,学生能先根据材料完成一定的任务,图表中连线,记录相关数字等,顺利完成相关问题选项的选择。

(3)听后阶段,提炼总结,培养概括能力。

在2b部分的听后阶段,教师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讨论这四个情态动词的不同用法,最终请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并展示PPT归纳总结(如图九)。

设计说明:在前面所进行活动的基础上,学生能在语境中感受本课的目标语言,在课堂结束前有必要请学生自己进行信息整合,整理并归纳总结出要点,以提升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4.从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视角解读听力文本并设计教学活动。Go for it教材听力文本涉及话题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话题,教师可以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目标来解读、处理文本,构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情感渗透的课堂,从而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形成跨文化意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活泼开朗的个性,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本课的两次听力训练后,学生能清楚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文本内容要引导学生不要乱放自己的物品,养成有序管理自己物品的习惯,同时倡导拾金不昧的优良品德。因此,在1b听力训练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涉及的人物都太粗心,没有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同时,在2b部分拓展活动结束后即本课的结尾阶段,教师在PPT上呈现谚语--- Although it rains,throw not away your watering pot与学生分享,同时赞扬同学们拾金不昧的优秀品德。

设计说明:基于情感态度文化意识方面的文本解读,在课堂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要正确管理自己的物品,不要随意乱丢,同时在捡到别人的物品时,能积极主动地寻找失主,归还给物品的主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总结与反思

本堂课的输出阶段,学生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学会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除了在口头表达方面了解了学生对目标语言的掌握情况,还落实到笔头练习,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下课前两分钟,教师下发一份小讲义,练习的主要内容反馈了学生对目标语言的掌握情况,以下是练习结果统计:

1.— Do you know _____this dictionary belongs to?

— Let me see.Oh,it’s mine.

A.who(23.7%)B.which(2.6%)

C.where(0%)D.whose (73.7%) (正确选项:A)

2.— Good morning.I’ve got an appointment with Mrs.Kingin her office.

— Morning.You _______ be Mr.Jones.This way,please.

A.will(0%)B.must(94.7%)

C.can(0%)D.might(5.3%) (正确选项:B)

3.The Greens haven’t lived here for very long.They ______know many people.

A.can’t(73.7%) B.mustn’t(15.8%)

C.needn’t(0%) D.shouldn’t(10.5%) (正确选项:A)

4.--- Does this tennis ball belong to ________?

A.Mary’s(0%) B.Mary (100%) (正确选项:B)

5.--- It __________ hers.She never plays tennis ball.

A.mustn’t be(7.9%)B.can’t be(84.2%)

C.can’t belong to(7.9%) D.could belong to(0%)

(正确选项:B)

随堂练习的结果表明,除了第1题学生答题情况不尽人意,其它四题的情况较好,而第1题考查的知识点也不完全是本课的重难点,有待在日后的课堂中把这个知识点再强化处理。因此,以上的教学实践和随堂练习表明,本堂课在教师多元解读听力文本的基础上,设定了确切的教学目标,设计了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不但引导学生掌握了本课的语言知识要点,培养了听、说和读的技能,渗透了听前根据图片预测、听中速记、听后概括等学习策略,还渗透了情感态度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效地进行了听力教学的实践。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觉得有一些感受值得总结:

1.多元解读文本,关注教师自我提升。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教师自身首先要准确把握文本文字信息以及透过文字信息所反映的深层内涵;备课过程中,教学设计不要背离文本,活动的设计一定要基于对文本准确的解读;上课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文本所要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那样的活动才是合理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2 . 多元解读文本,关注学生学习主体。文本解读应从学生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解读才是真正的“教学解读”。我们一定要了解到学生可能读到哪一层面,哪些地方可能是难点,从而确定教学的出发点。

3.多元解读文本,关注知识性和文化性的统一。解读英语文本不仅仅是解读当中的某几个词或短语,不仅仅是讲解这些词或短语的用法。多元解读文本,实际上就是文本解读的知识性和文化性的统一。不仅有利于知识教学、技能和策略培养,还有利于文化渗透、思维训练和人格熏陶。

政治书九年级全一册 篇3

一、选择题

1.(2017·福建中考)近年,央视“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受到观众热捧。这主要是因为()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富有魅力 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C.文化习俗能表现文化的多样性 D.只有电视节目才能传播中华文化

2.(2017·广州中考)2016年,中国“二十四节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名录。“二十四节气”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是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还广泛影响到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二十四节气”入遗()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②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见证 ③凸显了农耕文明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④有利于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认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2017·成都中考)G20杭州峰会会标是别具匠心的桥的图案(如图所示)。桥是杭州特有的文化符号,桥作为连接双边、构建对话的载体,代表了文化和经济的开放、包容、理解和沟通,很好地诠释了G20峰会的精神。会标图案的寓意包括()

①互信互敬 战略结盟 ②沟通交流 携手前行 ③深化合作 互利共赢 ④凝聚共识 互学互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7·沈阳中考)2017年辽宁省第六届全民读书节期间,省图书馆围绕“书香辽宁·逐梦同行”主题,连续推出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开展此类活动有利于()①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②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③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④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017·南京中考)面对丰富多彩的外来文化,我们应该()A.辨识来源,自由取舍 B.加强沟通,消除差异 C.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D.开放包容,弃同求异

6.(2017·郴州中考)近年来,我国在50多个国家举办了200多个文化节、艺术节,已同世界上130多个 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良好的文化交流。这意味着

()①不同国家的文化能够和谐发展 ②中华文化比其他国家文化更优越

③中华文化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可以沟通、交流 ④要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17·海南中考)近年来,中央电视台陆续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这类节目有利于()①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②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

④宣传中华文化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7·新疆中考)《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它用流行的方式引导国人传承中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该节目的播出()①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③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④说明中华文化优于其他国家的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9.(2017·成都中考)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贡献中国智慧,是我国面临的重要抉择。阅读材料,运用《漫步地球村》的有关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形成广泛国际合作共识。“一带一路”始终以“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线,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支撑、人文交流、生态环保和海洋合作等重要领域进行广泛和深入的探讨。

(1)联系上述材料,从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角度,说明“五通”的重大意义。

(2)联系上述材料,从文化交流角度,说明民心相通、文化交融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

(3)“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已拉开帷幕。我市某校准备以“走进‘一带一路’”为主题办一期小报,请你以该校学生的身份为这期小报设计几个板块,并拟定版块主题。(要求:写出版块主题即可,个数不低于两个)示例:“一带一路”知多少、“一带一路”之风土人情。

10.(2017·黔东南中考)端午节,是传统节日,在民间流传许多喜迎节日的习俗,如镇远、下司的龙舟竞渡;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喝雄黄酒、插艾草……端午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闻名世界的中华文明瑰宝。

回眸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眺望建国百年时民族复兴,习近平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结合材料,请你回答:

(1)我州有着丰富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请你举出至少两个有名的民族风情旅游景点。

(2)结合习总书记所说,我们该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选择题

1.(2017·历下一模)在中外文化交流中,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是()A.珍视本民族文化的价值,漠视甚至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B.以世界的、开放的眼光,尊重每个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个性 C.全盘接受发达国家的文化,全盘否定落后国家的文化 D.外国的文化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应该排斥

2.(2017·市中一模)我们在和“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打交道时,面对不同的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

()①尊重民族差异,包容多样文化 ②倡导文明宽容,促进互学互鉴 ③坚持汉族特色,强化自身优势 ④搁置文化交流,埋头开拓市场

A.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3.(2017·天桥一模)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喝茶而比利时人喜欢喝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这说明()A.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B.要保护民族文化,抵制外来文化 C.不同文化可以相互交流、和谐发展 D.世界文化丰富多样,没有必要交流

4.(2017·槐荫二模)“一条丝路两城歌”中西合璧文化交流主题活动在西安上演,来自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西班牙的艺术家同台表演,实现了东西方表演艺术的现代“混搭”。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①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

②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已经消除 ③文化是沟通的纽带,能增进了解 ④开展文化交流,以我为主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5.(原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热衷于过圣诞节,人们互送礼物,互送祝福;同样,很多西方国家的人们也开始放鞭炮、吃水饺,过起了春节。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B.中国失去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C.世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和融合 D.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已经消除

6.(原创)2017年春节期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的千年“诗心”。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①具有独特魅力 ②是中华民族的魂 ③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④一枝独秀,大放异彩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7.(改编)下边漫画《老树生新叶》的寓意是告诉我们要()

①以开放胸怀发展各种文化 ②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 ③坚守和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 ④以正确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原创)“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①文化的多样性,通过各具特色的习俗表现出来 ②面对不同的文化习俗,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 ③我们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④不同国家和民族,习俗不同,甚至相反,应摒弃外来文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9.(改编)民心相通是实现合作共赢的根本。东非某国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点。该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境内原始部落众多,宗教信仰多元,民风民俗、饮食习惯和社会心理差别也很大,现代文明和古老的部落文化并存。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进入该国,文化碰撞在所难免。

运用“多元化文化交往”的有关知识,就如何实现“民心相通”提几点建议。

10.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他在《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中指出:“2013年秋天,我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

演讲中,习近平展望了“一带一路”建设的美好未来: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 第一,和平之路。“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

第二,繁荣之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第三,开放之路。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

第四,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五,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阅读上述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我国实际,怎样准确理解“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一论断?

(2)怎样才能在国家、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中达到“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理想境界?

参考答案

【真题精选】

一、选择题

1.A 2.B 3.D 4.D 5.C 6.C 7.A 8.A

二、非选择题

9.(1)有利于区域内国家加深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推动共同发展;有利于搭建合作平台,实现共享、共建、共赢;有利于适应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2)民心相通、文化交融有利于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相互理解,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有利于“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加深各国人民之间情感,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3)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围绕主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有据即可。

10.(1)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以阳河和云台山为代表的山水风光;以凯里、台江、雷山为代表的苗族风景和以黎平、从江、榕江为代表的侗族风景;还有施秉杉木河、黄平野洞河、剑河温泉、岑巩龙鳖河等景点。

(2)①要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②抵制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落后文化。③消除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模拟原创】

一、选择题 1.B 2.D 3.C 4.D 5.C 6.A 7.C 8.B

二、非选择题

9.①文化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我们应承认文化的差异。②每个国家的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要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③平等对待不同国家的文化,积极进行交流沟通。④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分。⑤不卑不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0.(1)①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②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③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封闭就会落后,开放才能发展。⑤当前,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不但大量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而且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件 篇4

学习目标: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及产生的原因,知道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2.知道大气压强的变化。

3.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大小。

4.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

学习重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及产生的原因

学习难点:

解释生活中大气压强现象

教具学具:

自制气压计、气压计、塑料挂钩吸盘、弹簧测力计。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叫做 ,简称 ;

2、著名的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该实验中管内水银柱上方为 。

3、物理学把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1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 _____ Pa。

4、 是测量大气压的仪器,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 。

二、合作探究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大气压强是由于 产生的。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请自己动手做课本86页观察: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几个小实验。

举例:

请举出我们生活中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事例:

2、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如何做的(课本第90页第2题)?你能否模仿这个实验 ?用生活中的皮碗试试看。

(二)大气压强有多大

1、你能估测大气压的.值吗?请说说你的方法并和大家一起分享。(课本第87页)

2、请说说托里拆利实验的做法(课本第87页图14.3-3)

3、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请计算出76 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这样大小的大气压规定为 。

(三)应用:(课本第89页)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三、自我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大气压强

1产生的原因:

2著名的测量实验

3著名的验证实验

4一标准大气压值

5特点

6应用

四、当堂训练:

1、1标准大气压的值是:

Pa,相当于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2、有甲、乙、丙三个同学在同一房间用托里拆利的方法测量大气压,实验启示结果依次是75.2cm、75.6cm、76.0cm。已知一个同学做实验时,管内混入了空气,另一个同学则没有将管子竖直放置,如果只有一个数据正 确,它

是 ( )

A、甲 B、乙 C、丙 D、无法确定

3、把装满水的杯子浸入水中,口朝下。如图1 所示那样那样抓住杯底向上提,在杯口离开水面前,杯子露出水面的 部分 ( )

A、充满水 B 、有水,但不满,水面上方是真空

C、没有水 D、有水,但不满,水面上方是空气

4、下列现象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 ( )

A、用吸管 吸饮料 B、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 液 网

C、吸盘贴在光滑的墙面上 D、墨水被吸进钢笔

5、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下列哪种情况能 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生生变化( )

A、将管倾斜 B、将玻璃管变粗

C、向水银槽中加入少量水银 D、外

界大气压发生变化

6、水银曲管气压计的构造如图所示,被封闭的一端是真空 的,开口的一端与大气相通。根据图中所示的数据,这时大气压强为( )

A、90厘米水银柱高 B、75厘米水银柱高

C、85厘米水银柱高 D、难以读出,因无刻度

政治书九年级全一册 篇5

答: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也可以说责任是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2、责任的来源 P6

答: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3、谈谈你对“不同角色,不同责任”的理解。P6-8 答:①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与他人有或远或近的关系,都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②在社会的舞台上,随着所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③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④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4、我们为什么要承担责任? P9 答:(1)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2)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脱离了社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3)

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5、对自己负责任表现及意义 P9 答:(1)承认错误并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也是对自己负责任的一种表现。(2)在人生之旅中,小到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6、谁对我负责任?如何理解“我对他人负责,他人对我负责”?P9-11 答:(1)自己对自己负责。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小到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我们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

(2)他人对自己负责。当我们在为他人、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时候,很多人也在为我们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没有他们在履行各自承担的责任,就根本无法想象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3)(我们要有责任感)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脱离了社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

担着不同的责任。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7、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P12或P6)

8、怎样正确认识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为什么说“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P 答:(1)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但同时也是在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2)承担责任的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

(3)同时,承担责任时也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还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其至受到处罚。这就是承担责任的代价。(4)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因为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9、正确选择承担责任P14 答:应该有勇气和信念,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正确的评估,做出最合理的选择。一旦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我们应负的责任。

10、努力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P

11、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怎样理解“我承担 我无悔”)P 答: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他们承担责任。

12、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履行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正因为有他们在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2 集体是答:○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集体、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5、关爱集体的表现是什么? P21 答:关爱集体,要为集体建设出力,使这成为我们依恋的家。具体表现为(1)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2)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3)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4)集体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更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与配合。“人心齐,泰山移”,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4、集体力量的决定因素是什么?(理解“团结就是力量”)P 答:集体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更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与配合。“人心齐,泰山移”,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5、公民应怎样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青少年应怎样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意识?)P2223 答:(1)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

人为我”的社会氛围。(2)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3)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4)我们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6、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及影响 P 答:在参与社会公共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己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当你参加公益活动时,也许你觉得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强大,但你的一次行动将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你的一个倡议将会得到重多人的积极响应。

7、自觉承担责任 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P28 答:自己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迫承担责任。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8、负责任的表现是什么?(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P26-29 答:(1)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我们许下诺言,也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信守承诺,也就会为自己赢得信任。失信于人,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甚至会对他人、对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失。(2)当我们做错事时,承认错误是一种负贡任的表现,而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更能考验我们的勇气。错了,就要勇于承认,并承担相应的责任。(3)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4)自觉承担责任,就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在反思中,我们将会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的责任,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责任,并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2、认清基本国情的重要性P33

3、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4、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表现、时间)P34 答:(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的特征: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各个方面。

(3)初级阶段的时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5、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P 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6、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P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P 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8、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去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

9、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用)? P36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2)原因:①回顾改革开放历史,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③当今世界和我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大于挑战,所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其制定的依据、制定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是什么?P

答:(1)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制定的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3)制定的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4)其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它?P 答:(1)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2)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12、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为什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P 答:(1)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2)原因: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3、如何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P

答: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4、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P39、P40 答: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15、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P40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①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③党的基本路线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6.如何正确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P 答: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17、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地位如何。P41、P42 答: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18、新型的民族关系是: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P42 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9、如何做到维护民族团结? P43

答: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0、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P43、P44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1、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P 答:(1)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这一基本方针简称“一国两制”。(2)含义:“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意义:“一国两制”的提出,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22、港澳回归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这说明了什么?P 答:说明:①“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港和澳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23、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具体方式是什么?P 答:(1)政治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们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 “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一天一天变得更加开放。(2)在开放的世界中,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3)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就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4)总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国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怎样实施对外开放)P49 答:(1)我国是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开放。(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又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3)总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3、我国人口现状有哪些特点? P50 答: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②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3农村人口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等。

4、人口问题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P51 答:(1)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诸如吃饭问题、就业问题,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直接关系。(3)制约了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增加了就业困难;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

5、我国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51、52 答:(1)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2)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3)实践证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之,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

6、实行计划生育的依据、目的和具体要求及意义 P52 答:(1)依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2)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4)意义:实施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

7、什么是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52 答:(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2)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等等。

8、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怎样?P53 答: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9、为什么要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什么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P

答: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我们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3)实践证明,无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总之,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10、实施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有哪些要求P53(1)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2)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11、实施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意义P53 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无

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

12、我国的资源现状怎样? P54 答:(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2)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3、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 55、56 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因为(1)同人口、环境问题一样,资源问题说到底也是发展问题。今天,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2)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3)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14、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各是什么?P56 答:(1)含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责任。

15、怎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P

1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

银河百亿次计算机、“神舟”六号、“杂交水稻” 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 】

18、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形势: 】

19、为什么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如何理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P 答:(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2)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4)在当今时代,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

20、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21、推进科教兴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P62 答:(1)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2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62

23、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不但对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67

5、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作用有哪些?

答:(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②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6、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族精神得到怎样的发展?

答: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2)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

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7、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在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的灾难,但是他们都没有动摇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意志和信心。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3)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1)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2)我们青少年要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修改宪

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都由它来选举或决定;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4.什么是依法治国?其意义是什么? P76 答:(1)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5.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哪些要求?各具体要求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P76 答:(1)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关系:①“有法可依“要求建立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②“有法必依”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③“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依照法律规定办事,严肃执法、严格执法,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④“违法必究”要求严格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这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6.如何实行依法治国? 76-77 答:(1)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组织和建立起来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3)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4)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7.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 P78 答: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8.宪法的主要内容 P78-79 答: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等,都是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只能由宪法规定。宪法还规定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9.我国现行宪法的构成 P79 答: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

是现行宪法,曾做过四次修订。它有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l0。树立宪法意识公民应如何对待宪法?(中学生应该如何维护宪法的尊严?)P80

答:答:(1)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2)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3)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宣传宪法知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ll.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如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P80-81

答:(1)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因此,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所谓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2)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与普通法律的这种关系,通常被称为“母法”与“子法”的关系,即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为子法。②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④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其目的是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1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P81

答: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3.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 P82 答:(1)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2)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权,对其违法失职行为的申诉、控告或检举权;等等。

l4.公民应当怎样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答:(1)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2)要通过合法渠道行使权利。(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15.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及意义各是什么? P83 答:(1)我们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很多。例如,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等等。(2)我们自觉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有利于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利,尽到对国家的责任。l6.公民应当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利? P84 答:①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②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17.什么是国家安全?公民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重要性)? P85 答:(1)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秘密不被窃取、泄漏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2)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18.公民应当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P85-86 答:①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泄露国家秘密,要承担法律责任。②公民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

3公民要配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4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条件和协助。○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树立

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19.青少年为何要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答:①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②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内容有哪些?

答:(1)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亨昆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什么是国有经济?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有什么重要意义? P90 答:(1)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因此,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5.什么是集体经济?它有何作用? P90-91 答:(1)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2)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因此,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6.在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或: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P91 答:①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②个体经济、私营冬济等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7.国家如何对待非公有制经济? P91 答:①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②对非公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8.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这项基本经济制度是由什么确立的。P91 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9.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答:(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①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同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

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10.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P93 答:与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11.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P93-94 答:(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根据自己的条件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在各个方面支持了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当改革和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党和政府又采取有力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先富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3)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等富裕、同步富裕o 12.怎样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P94-95 答:(1)在我们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

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也将充分涌流。(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1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有何变化? P96-97 答:(1)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商品日益丰富,人们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体现享受与发展需求的消费迅速

上升。人们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提升生活品质,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14.中学生参与社会经济生活表现在哪些方面 P97 答:目前,我们参与社会经济生活,除关注国家经济建设外,主要表现于日常的消费和理财。15.青少年应该怎样消费? P98-99 答:(1)消费:①在消费时更应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②在消费前,我们可以先作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③应该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商品;④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应该有适度的消费,但要节俭;⑤在满足基

本的物质消费需求后,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精神上的需求,在消费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内容。

5、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是什么(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意义及要求)

答:(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保证。(2)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1)重要性: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其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7.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答: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过程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

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8.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哪些? 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能不能有效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顺利实现。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

9.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11、创建精神文明的活动形式有哪些? 答:(1)在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中,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的“创三优”动。(2)在创建文明村镇的活动中,“文明户”评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万村书库”及其他各种移风易俗活动等。

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13、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作用 答:(1)

(2)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极大地推动经济

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4、中学生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中应怎么做 107 答:(1)善于辨别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并自觉加以抵制。(2)洁净而优美、热情而温馨、活跃而向上、富足而安全的社区(街道或乡村)要靠你我他来共同创造。(3)参与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更加璀璨夺目。

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理想,始终没有离开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目标。在现阶段,我们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4.什么是小康水平?如何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小康水平(历史性跨越)? P113 答:(1)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运,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2)今天,我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但是,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5.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哪些新的更高要求? P114 答:21世纪头20年的目标是什么(党的十六大 江泽民 六个“更加”)

21世纪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六个“更加”,就是对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五个新的更高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6.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意义 P114 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7.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青少年学生应该怎么做? P115 答:我们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8.怎样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什么样的? P115 答:(1)和谐社会的提出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指导原则)。

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基本内涵)P116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0、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P117 答:(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2)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3)只要既着眼长远,有立足当前,人人有责、人人有行动、人人有贡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能早日变为美好的现实。

1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P118 答: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几千年来,正是依靠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华民族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2、艰苦奋斗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民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光辉历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P119

13、艰苦奋斗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

时期,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1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P118-120 答:(1)为了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为了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P118(2)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正是依靠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中华民族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但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15、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P121

16、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

17、大力发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 P122123 答:(1)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

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18、艰苦创业精神的含义P122: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19、为什么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P121122 答:(1)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2)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20、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格甚至家庭生活方面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盼望,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2.个人理想对人生有什么作用和意义?(或:如何正确理解理想?)P126、127 答:(1)人生需要理想。理想就像罗盘,引导人生航船的方向;理想就像航船,一程一程向前推进,不断驶向幸福的彼岸。(2)理想总是指喧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如果缺乏理想,就会使人缺少一种稳定、持久的内在激励,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如果缺乏理想,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会迷失方向。(3)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理想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己,让我们充满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幸福。亿万人民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特别是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过程中,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3.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有差距 P127 答:我们都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但由于自身条件和外在环境的局限,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些差距。

4.实现理想的途径有哪些?(或:如何才能实现理想?)P128129 答:(1)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这个规划要尽可能长远,还要尽可能具体。(2)我们的具体理想是发展变化的。有时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适当进行调整,以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

离,推动理想的实现。(3)理想可以有很多,但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我们需要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还需要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5.学习生活中总会有压力 P130 答: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理想的实现打基础。来自学习的种种压力,需要我们理智的从容应对。由于学习压力而出现一些生理、心理反应,是大家经常会遇到的。6.学习压力有积极和消极影响? P131 答:学习压力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自觉适度加压,增强学习动力。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我们的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学习没有压力,可能会使我们觉得学习非常轻松,也有可能使我们失去动力,止步不前。

7、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 P132 答: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要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学会将压力化为动力。

8、什么是考试焦虑?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是什么? P132133

答:(1)考试焦虑是在面临考试时出现的紧张、担心、不安等情绪状态。考试焦虑包含三种成分:一是认知方面;二是生理反应;三是行为方面。

(2)原因:面临的考试很重要,或者考试难度过大;他人、自己的过高要求超过了个人的实际能力;仅以考试的成绩来判断个人的价值……这些都容易导致我们陷人考试焦虑。

9、考试焦虑对我们的影响。P133 答:适度的焦虑体现了我们对考试积极认真的态度,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干扰我们的学习,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10、怎样克服考试焦虑?(或: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考试?)P133134 答:(1)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2)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3)增强自身实力。

11、为什么说生活充满选择? P135 答:生活充满选择。一方面,随着年龄逐渐增长,我们的需求不断扩大,自主能力不断增强,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前人相比我们选择的机会更多,选择面更大。

12.为什么要慎重对待我们面临的选择? P136 答:漫漫人生路,有无数的选择,但关键的只有几步。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我们不同的人生道路。因此,我

们要慎重地进行选择。

13、在生活的岔路口,如何进行选择 P136-139 答:(1)漫漫人生路,有无数的选择,但关键的只有几步。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我们不同的人生道路。因此,我们要慎重地进行选择。(2)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合理的选择。

(3)要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学会辨别、筛选信息;还要考虑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4)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我们在选择中通往不同的道路。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和责任。我们要有勇气自己作出选择,并且为的选择承担起责任。(5)学会自己作出选择,我们才能做自己的主人,才能在作出合理的选择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或者在作出错误的选择时,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选择能力。通过不断的自主选择并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的选择会更为明智,人生会更加积极。

14、为作出最佳选择,应做好哪些准备 P137 答:在作出人生的重要选择之前,我们要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学会辨别、筛选信息;还要考虑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最佳选择。

15、学会自己作出选择,对于人生有什么意义 P139 答:学会自己作出选择,我们才能做自己的主人,才能

在作出合理的选择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或者在作出错误的选择时,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选择能力。通过不断的自主选择并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的选择会更为明智,人生会更加积极。

16、新世纪新特点 P140 17、21世纪队我们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P140 答:(1)创新精神(2)团队精神

【中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18、什么是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P142 答: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其终身所需的全部知识、价值和技能,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和任何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

19、终身学习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P143 答:①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②当今社会,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

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还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因此,终身学习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0、养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P144

上一篇:12年 教代会学校工作报告下一篇:小学生中国梦演讲稿,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