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教案反思(精选7篇)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感知乐曲的结构,感受音乐的欢快和幽默
2.能根据音乐的变化,用简单的符号、动作、表情及嗓音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3.体验、参与和表演创造的快乐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蚂蚁和蝈蝈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的准备:音乐,PPT课件,蚂蚁和蝈蝈的图片、蚂蚁和蝈蝈的头饰若干张,英文子母卡ABA、大沙带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起幼儿欣赏的乐趣,1.以律动《郊游》进入活动室,引导幼儿坐好。
2.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二、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特点和内容
1.完整欣赏音乐,欣赏完了以后向幼儿发出启发性的提问:“听了音乐后你有什么感受?”允许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表述对作品的理解。
2.对孩子的回答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并引出活动课题“你们真聪明,小耳朵真灵”,这首音乐的名称就叫《欢乐颂》,它里头有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3.结合课件,有表情的像幼儿讲述故事(讲述故事:秋天到了,果树成熟了,住在树下的三只蝈蝈可高兴坏了……)从而激起幼儿的感知欲望
三、再次欣赏音乐,采用图谱教学法,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获得对乐曲的经验。
1.再次欣赏音乐,教师利用图谱帮助儿感知乐曲结构,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小朋友,听完音乐你们知道这个音乐有几段吗?
2.运用对比欣赏法,引导幼儿感知AB乐段的不同,提问”A段和B段有什么不同,A段是怎样的,B段是怎样的“"你认为那一段是蚂蚁,那一段是蝈蝈”
3.教师引导幼儿用声势或律动来表现音乐的形象“我们用拍腿拍手表现蝈蝈号还是表现蚂蚁好呢?”
四、尝试游戏表演,加深对音乐的记忆
1.鼓励幼儿根据音乐内容自愿担当角色表演,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在游戏的过程中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对能力较弱的孩子及时予以帮助
2.熟悉游戏以后,把幼儿分成2――3组同时游戏活动结束评价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活动延伸:
1.学习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2.在角色扮演区分角色表演
3.在歌唱活动中学唱这首歌曲的歌词版
教学反思:
整堂课有两个知识目标,但时间分配的还不够合理。其中在知识目标(1)——体会歌曲情感,正确演绎歌曲中。整堂课的音乐出现的频率还是少了点,时间还不在一半之上。在歌曲演唱、演译方面,情感处理的还不够详细。如果能从贝多芬的生平事迹,人生坎坷引入,在情感方面调动学生的情绪,感受作者内心的情感,让学生多去演唱或是听老师范唱,让学生的情感随音乐进入平等、互爱的境界。这样可能学生在最后演绎出来的效果会更好的。二是在讲旋律的进行方式乐理知识时,老师讲的稍微多了点,其实这里可以让学生之间以多参与讨论、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这样可以既可以提高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在讲音阶时,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各种例子,如我们可以把音阶中的每个音看成是一级一级的楼梯,形象地向学生介绍音符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掌握和理解。三在歌曲的强弱处理方面,老师也不需要讲得太多,重要的是让学生多听音乐,教师可以吹奏笛子,让学生辨别强弱的地方,这样学生演绎起来更容易点。一堂课下来,我觉得不在乎用了什么方法或手段,重要的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
一、行动研究与教师教学实践
行动研究一般被定义为:“由社会情境 (教育情境) 的参与者, 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 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美国学者麦克纳指出:“行动研究是一种运用科学方法解决课程问题的系统的自我反思探究, 参与者是这种批判性反省过程中和反省探究结果的主人。”[1]行动研究的实质是要求行动者在实践中反思, 一切为了实践。
在行动研究中, 教师要以研究者的视角来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 立足于教学实践中的需要和问题来关注课堂, 针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分析、诊断以及寻求改进的措施。一般被分为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阶段。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 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而这一过程要求通过行动找到问题的答案, 要把“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这种螺旋式的自我反思行为一般通过列出问题清单、跟踪研究、持续评价、分析备忘录、自我成长档案等进行。
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 行动研究是欧美发达国家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 教师面临着不同学科整合对教师综合知识能力的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由教书匠向具备课程开发研究、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教师转变。这就要求教师成为一位反思者、研究者和行动者, 从而推动其专业成长。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梳理和反思, 而行动研究作为一种应用研究, 它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它有助于教师面对和解决这些转变和挑战。
二、基于教师行动研究视角对教案的审视
自20世纪80年代起, 出现了“教案形式过于僵化”、要“零教案”、实现“教案与学案一体化”等讨论, 人们开始审视教案的设计与编写。特别是新课改的实施, 它强调以学生、活动、任务为中心, 这强烈地冲击了传统的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观, 这些发展变化要求重新定位教案。为此, 本文立足于教师行动研究视角进行探究。
首先, 全面认识教案:教案是教师反思和行动的有效途径。
教师行动研究中教师首先是实践者, 然后是反思者和研究者。教师开展反思和行动需要一个载体, 一个能够记录教师教学实践活动和变化轨迹的载体。
教案是教师教育和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它蕴涵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教材组织的构思、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步骤的建立、学生特点及对其学习评价和检查、师生互动方式的设定以及各种教学要素的安排等。然而, 教师教学实践却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和完成的, 课堂教学进程中出现种种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的情况, 往往超乎教案预设。因此, 教案设计中往往隐含着教师对以往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不断修正。然而, 以往对教案的定位中更多的是强调它是教师教学的蓝本的作用, 而忽视教案的其他功效。在这种教案观下, 教案具有过强的预期性和预设性, 它往往被局限为教师教学的方案。因而, 在教案中看不到教师对教学实践不足的反思、修改和丰富的痕迹;看不到教师基于不同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法思考和对教学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设;看不到教师因缺乏教学情景的思考而导致对教学条件准备的忽视;同样, 也看不到教师在解决这样情况的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转变只把教案视为备课结果、教学设计的观念, 应把它看作记录教师教学活动的具体材料, 呈现教师教学实践的不足和经验, 既体现教师教学经验的个性化特点, 又成为教师对以往教学经验吸取和不断完善教学的途径。要使教案切实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活档案。这种特质决定它能够成为教师反思和行动的有效途径。
其次, 重新定位教案:教案是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的关键环节。
教案作为教师进行反思和研究的载体, 需要被重新定位。传统的教育和教学观注重知识传授, 强调知识传授的系统性, 使传统的教案观强调针对特定教育目标、教材的设计。因而过去把教案仅定位为服务于教师的教, 忽略了教师的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研究表明, 大量的教案内容囊括了教育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时间等, 却缺乏备学生的结果、缺少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设计等。这种定位使得教案的设计和编写出现了一些弊端:一是教案设计强调教师的教、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实践的计划性, 从而拘泥于计划设定, 教案出现封闭性、狭隘性和单向性的弊端, 不能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的、学科单元内容的不同而区别对待。二是大多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过于注重教材, 忽视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教案设计没有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联, 而导致教案中教学目标写的比较抽象,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三是教案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如同“万金油”使用于所有的学生, 没有考虑不同班级状况、学生特点等。四是因传统上它的编写要包括特定的内容和按照特定的形式, 这使教案编写的形式趋向单一、容易僵化。
教案最终要为什么服务?表面看起来教案是在为教师的教服务, 但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教师行动研究看起来是聚焦于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经验, 但其探讨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学什么和如何让他们学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行动研究视角下的教案就是要关注学生、整个教学实践方案应该围绕着学生来设计。教案不仅要涵盖教学各个因素, 合理、科学地有机安排, 更要立足于学生的学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理念。因此, 教案应该看作呈现教师所理解的课程, 同时, 也要把它变成学生要理解的课程, 它应该是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的中介。
第三, 丰富教案内容:教案是对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不断补充和完善。
现在的教案一般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小结、作业和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 但存在内容欠缺和编写形式僵化的问题。因此, 要发挥教案的作用, 就要基于教案的认识和定位来丰富和完善教案内容, 使教案成为教师教学实践活动不断补充和完善的载体, 成为教师自我评价、分析和持续行动的自我成长档案。
为此, 编写教案时就要做到改变、增加、充实和形式灵活, 体现教师自主性和个人风格。一是叙述方式要改抽象为具体。以教学目标为例, 易写得比较笼统和抽象, 也没有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如果一开始有些困难, 可以把二者相对并列来设计。二是增加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方面的内容, 把它有意识地融进各部分内容的构思和设计中。以教学重难点设计为例。增加对不同学习准备状态和学习特点的学生面对教学重难点可能出现问题的预设、能够掌握不同程度的预期等。三是内容的充实。以课后反思为例, 这部分内容不仅体现教师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和改进, 还可以是为改进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尝试和针对不同类型学生采取的策略等具有反思、分析和持续行动的记载。同时, 形式要根据需要灵活多变, 例如在教学过程设计的旁边留有空白处, 以能够及时记录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种种不确定情况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当然, 也可以根据不同教师的实际需要, 在教案设计中增加评价模块, 以借鉴其他教师的做法或了解学生看法等。
总而言之, 以教师行动研究视角来审视和重新定位教案意义重大。传统教案观消解了教案应具有的特点和功效。在以往的教案中看不到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行为的总结和反思, 教师很难从中看到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变化, 他们所得到的评价可能仅来自学生的反应和同伴, 这不是说来自外界的评价无用;问题在于教师如何把这种外在的反应和自我内在的思考连接起来, 并进而发现和思考自己日常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以在实践中去改进和完善, 从而获得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 在国内最近进行的教师行动研究过程中, 大多学者往往舍弃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 而热衷于引导教师另外准备自我成长档案袋来记录和思考教学中的问题, 笔者并不是否认这种方式的作用, 但这会给教师带来额外的负担或出现教师不易聚焦教学中的问题等情况。而若把教案视为一种教学实践成长档案, 会有助于避免这种情况。因此, 从教师行动研究视角对教案的审视, 可以解除教案存在的弊端、还原教案功效, 有益于推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行动起来, 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和反思, 在实践中不断谋求改进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出示中国地图)
小朋友们,在这张中国地图上,你们看到云南省了吗?今天我们就要去位于云南省西南端的西双版纳。
(出示西双版纳风景图,配乐——《月光下
的凤尾竹》)师简介西双版纳。
2.西双版纳是傣族之乡,这几天,傣族人民正在过他们的新年,让我们和傣族人民一起过一个(齐读课题):欢乐的泼水节。(指导学生读准“泼”,师板书,生书空)
(在动听的音乐声中,在美丽的画面里,教师深情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小朋友们,想不想更深入地了解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请你们自由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
(生字词的听、说、读、认以自主学习为主)
三、精读指导,融情于文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展示课件)
A.读准了这些词语,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吧!看,浓绿的椰树,高高的佛塔,宁静的村寨,还有那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到了。谁来朗读第一自然段?
B.听了他的朗读,你们知道了什么?
C.什么叫“一年一度”?
D.从“迎来”这个词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E.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这欢乐的节日,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第一自然段。
(创设情境,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A.盼望已久的泼水节终于来了,咱们这回来西双版纳,正巧赶上,大家开心吧!想去感受泼水节的快乐吗?请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B.读完课文,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对第二段整体感知,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过渡:大家想参加吗?老师刚刚接到一个邀请,傣家人民要我们去过泼水节呢。大家快去准备准备,读好1-2两句话,我们就去。
(2)A.你做了什么准备?(理解“提、端、滴、
撒”“早早”,加上动作,有感情朗读1-2两句)
B.开始泼水了,自读3-4两句,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此时你的心情怎样?(观看泼水节录像)观看后、体验后,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带进句子里再读一读。
(这个环节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象,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实现师生和文本的对话过程)
C.(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的,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谁来读一读?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呢,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去幸福啊!带着新的感受再读一读第5句。这个“!”在这里传递着人们怎样的心情?让我们带着高兴、幸福的心情齐读这句话。参加泼水的人可多啦,有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再加上你的老师、同学,你最想把这吉祥如意的水泼在谁的身上?最想送出你的什么祝福?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地突破难点,同时升华情感,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D.请用你们的声音把这种快乐传递给大家,齐读第二自然段。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A.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还举行了许多喜庆的活动呢!到大街上走一走,别忘了举起你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拍下那美好的瞬间。
B.你拍了什么照片?
(载歌载舞)
C.喜庆的活动还在继续,欢乐也还在继续。清晨,你们早早地就来到了大街上,而现在已经夜深了,怎么还不肯回去啊?让我们把这些美好的瞬间、欢乐的时光留在心中,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D.参加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你现在的心情如何?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一次齐读课题。
四、实践练习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傣族有泼水节,其他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这个实践活动在课文与课外读物、课堂与课外、语文学科与艺术学科之间架起了桥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
五、知识迁移
请你来当小作家,模仿本学期的《识字1》,编写有关傣族泼水节的词串。
(这是个复习旧知、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孩子们经历思维训练、发挥创造力的综合过程)
【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记叙了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读题就知道“欢乐”是全文的主线。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和泼水的象征意义。在教学中,我以突出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为主进行教学,贯彻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由于我们的小朋友对泼水节比较陌生,因此,如果仅靠朗读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就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基于这点,我在教学中运用了现代化教育手段,将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放给小朋友们看,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以文为本,举一反三。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教会一两篇课文上,而要凭借教材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如果说这节课中对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是“举一”的话,那么教学第三自然段的阅读就是“反三”。学生们循着读第二自然段时我指点的路子——“寻找欢乐,感受欢乐”,自己花费心力去摸索门径——寻找喜庆活动中的欢乐。虽然他们打破了课文的叙述顺序,但是将他们找到的那些看似琐碎的“欢乐”穿起来,便是一串闪亮的珍贵的项链:他们获得了真知识,掌握了真本领,养成了好习惯。
如果说课文是“举一”的话,那么本堂课末尾的“实践活动”——交流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就是“反三”。这个实践活动在课文与课外读物(课前下发了相关的阅读材料)、课堂与课外、语文学科与艺术学科之间架起了桥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
教材中课文篇与篇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本册教材的《识字1》介绍了春节等四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本课讲的泼水节是少数民族——傣族的传统节日。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把所得知识进行学习迁移,创设“请你来当小作家”的情境,让学生编写关于傣族泼水节的词串。这个复习旧知、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孩子们经历思维训练、发挥创造力的综合过程。
目标:
1、感受乐曲欢乐的气氛,运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2、感应乐曲中的特定节奏型,并尝试对音乐进行顽固伴奏。
3、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准备:
CD铃鼓图片
过程:
一、入场
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我们一起去果园玩玩吧,出发喽!(师引导做顽固节奏)
二、感受乐曲、节奏
1、我们到喽,哇!苹果都成熟了,红彤彤,金灿灿的,我们一起来摘果子吧,你是怎么摘果子的?(欣赏乐曲)
2、摘了这么多的水果,我们来榨果汁喝吧,你榨过果汁吗?是怎样榨果汁的?
3、出示图谱:师幼讨论榨果汁过程
1)老师这里有个榨果汁的秘方,只要按照这个秘方榨就一定能榨出美味的果汁,谁来试一试?
2)教师指图,幼儿拍打出塔、塔、踢踢塔的节奏型。
3)我们来榨果汁喽(播放音乐)
三、道具律动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榨汁机,只要轻轻地拍出密码就能榨出美味的果汁了(出示节奏卡),谁会拍出密码?
2、我们一起用神奇的榨汁机榨榨看
3、你们喝饱了吗?我们榨点给客人老师喝一喝,客人老师帮我们看看谁能榨出最美味的果汁。
4、神奇的榨汁机不仅可以榨出美味的果汁,还可以和我们一起跳跳舞吧!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设计意图:
五一长假后李蕊小朋友带来一包喜糖,孩子们都围着看,小雨说:“这种糖我以前吃过了的是牛奶味的。”罗灿说:“这种糖是巧克力的,上面还有花纹。”有个孩子突然说:“我最喜欢吃糖了,可妈妈总不让我多吃,还说吃多了会长虫子。”
这时候,我突然感觉到孩子们对糖果很感兴趣,也是孩子们非常熟悉、喜爱的食品,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接触过各种味道、形状、颜色的糖果,糖果的基本特征都有一定的感知。而我们土家族的特色小吃中也有各种各样的糖,例如:苞谷糖、红苕姜糖等,他们也有必要了解、认识我们本土的特产。同时也可增强孩子们的民族意识,培养孩子们热爱恩施、热爱家乡的情感。于是有关“糖果”的主题便产生了。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从这个主题可能指向的内容出发将活动整合化,以社会领域为主,渗透语言、科学领域,希望在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帮助幼儿进一步完善对各种糖果的认知,并通过活动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及对社会角色的体验。激发幼儿探索、求知、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就如《纲要》中所说的“既符合幼儿园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欣赏、交流、探究等过程中了解不同的糖果;和家乡的名小吃(苞谷糖)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2、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乐于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体验与朋友分享、交流的乐趣。
3、通过打造“欢乐糖果专卖屋”体验社会角色,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及自主交往,自主创造的能力,萌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参观超市的糖果专柜,和家长一起完成《糖果研习调查表》
2、物质准备:课件、糖果若干、糖果铺角色饰品
3、情景创设:欢乐糖果屋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课件直观导入
二、在“糖果小精灵”的引导下交流、分享知识经验
三、游戏“送糖宝宝回家”,了解土家特色小吃(苞谷糖)
四、制作《糖果专卖屋工作记录表》
五、分配游戏角色,体验游戏快乐
六、活动延伸,品尝糖果,以糖果的包装为下次活动做铺垫
活动特点:
1、活动内容整合化
2、生活、游戏、学习的一体化
3、活动方式的生活化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游戏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阶段性复习或期末复习时使用。适用内容为①偏旁与肚体字组成生字;②拼音—音节词与生字— 词语配对;③生字与生字组成新词。因为该游戏的形式接近于游园会上猜灯谜形式。故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热情高涨。有效地将拼音、生字、词语的复习完美得融和一体。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尝试按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初步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愿意与同伴一起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游戏准备:
1、准备三根长绳以及三种不同颜色制成水果形状的小卡片若干张。(用红色卡片做草莓,黄色卡片做香蕉,绿色卡片做雪梨。)在教室的三面墙上各拉一条绳子,用以系绑这些小卡片。
2、将同颜色同形状的卡片按照数量等分,分别写上两组内容,如: 红色卡片:一半写偏旁、一半写独体字。绿色卡片:一半写拼音或音节词,另一半写生字或词语。黄色卡片:写上不同的生字。
游戏操作过程:
导语:秋天到了(期末到了),瞧,我们果园里的果子也快丰收了。(师手指绳子上挂着的小卡片)让我们一起去果园摘果子吧。可是,这些果子有个奇怪的特点,不能一个一个地摘,需要给他们找到合适的同类朋友配成一对后一起从树上摘下来。生齐:“果子高高挂,欢乐对对碰!”
1、以游艺园的活动方式,全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组水果进行配对游戏。
2、学生独立完成一组配对后,从“树上”摘下两个果子,拿到“领奖处”,说明配对理由。若是红色卡片这组(偏旁加独体字)的,可以说:“提土旁和‘里’组成‘埋’,埋葬的埋。”若是绿色卡片(拼音或音节词配生字或词语)的,可以分别读一读拼音和词语。若是黄色卡片(不同的生字),可以说:“‘地’和‘球’组成词语‘地球’”。
3、学生汇报后,若配对、朗读都正确的,即奖励印章一枚,继续游戏。
4、若配错对,请学生把果子送还原位,不得奖章,但可以继续参赛。
5、在规定时间里,比比谁获得的奖券多,按照先后顺序,设一、二、三等奖分发相应活动奖品。
教学反思:
找朋友,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本次活动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按照物体特征找朋友,能把成对的物体进行一一对应的匹配。也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找朋友的快乐,活动开始,我用帮我的手套宝宝的形式导入课堂,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活动中,我让幼儿帮我找朋友,之后利用互动游戏《碰一碰》让小朋友边唱儿歌边找自己的好朋友,音乐游戏导入的形式符合幼儿心理特点,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一节数学活动课,要让幼儿观察的同时然后有机会说、能说、大胆说,幼儿在先,教师在后。在我的教学活动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解这环节要非常清晰,详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整节活动虽围绕活动的目标,但也有不足:
1.对于藏在小椅子下面的手套可利用实物,不用另画;
2.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围绕目标多讲讲物体的特征(图案、颜色等),并多给予幼儿自主阐述的机会。给予幼儿自主机会的同时,更要及时回应幼儿的问题;
3.整节活动对幼儿的提问较少,针对性较欠,在数学的中小结部分比较重要,在教学活动中也漏掉了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与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给幼儿恰到其分的指导,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参与教学,融入孩子;
4.在讲评环节应让幼儿自己动手用小棒顺着投影仪连一连,多给予幼儿主动去纠正的机会。
最近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热播的42集电视剧《欢乐颂》将广告植入做到了极致,在该剧幕后鸣谢的31家单位中,24家为广告客户。在此,本文将从电视剧《欢乐颂》植入广告的手段、效果以及展望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欢乐颂》中的广告植入手段
电视剧植入广告的手段多种多样,精巧的植入能恰当融合剧情与产品品牌,获取商业和艺术的双赢。《欢乐颂》中的广告以道具植入、对白植入、剧情植入、场景植入等多种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使受众在不知不觉中接收植入广告的信息。
(一)道具植入
道具植入是把产品充当道具融入广告中,较为隐蔽,会让受众不自觉地接受这件产品的宣传信息。最好的道具植入广告是让受众感觉不到品牌植入,因为主角在生活中本就应该使用这件产品。电视剧《欢乐颂》剧组在道具植入广告上定位清晰,既考虑品牌的曝光机会,又尊重故事逻辑和受众感受,基本上可以使品牌与人物形象相互匹配,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客户,什么收入的人用什么产品,算得上合情合理,易被受众所接受。例如:来自小城市的平凡姑娘邱莹莹的居家必备是“三只松鼠”,在剧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邱莹莹和关雎尔全集都在喝“香飘飘”奶茶,樊胜美拨到白主管床上的也是“香飘飘”奶茶,作为一种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饮品,受众很容易注意这一道具。干练的CEO安迪每每紧张时必喝的“依云”矿泉水,能恰如其分地烘托她如白水般单纯的性格;而安迪的身份设定——纽约归国的高级商业精英、投资公司高管,也很好地展示出“依云”这一高端矿泉水的消费人群。苹果手机是这部都市剧中人物的标配,安迪跑步时用的IWATCH,白主管诬陷樊胜美时被砸的IPAD,奇点和安迪聊天时用的Macbook air,新颖的植入技巧强烈地突出“苹果”这一品牌。
(二)对白植入
对白植入是指产品或品牌信息以演员独白或对话的方式出现在电视剧的台词中,是当前电视剧中最为常见的广告植入形式之一。如果说道具植入只是视觉层面上的,那么台词植入就是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更易于被观众发现。在《欢乐颂》中,樊胜美是公司白领,喜欢穿大牌,但又没钱,“唯品会”是一家专门做名品特卖的网站,樊胜美有一句口头禅:“我在唯品会上买的”,真实地反映了社会上以樊胜美为代表的受众群体的消费状态,为电视剧增加了真实感。关雎尔找文章、邱莹莹查巧克力、樊胜美帮安迪开门都会说一句:“我拿搜狗搜一下。”这句台词的设置符合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台词出现的频次能有效刺激受众对“搜狗”产生条件反射,从而强化受众的认知和品牌联想。当剧中人物感冒时,就会有人接上一句:“喝999感冒灵吧!”樊胜美生理期时喝“999红糖姜茶”,邱莹莹失恋后,樊胜美也给她冲了一杯红糖姜茶,还强调它具有养颜的功效,但这样的对白植入略显生硬。
(三)剧情植入
剧情植入是指广告产品或品牌与电视剧情节相关,甚至产品或品牌已经成为电视剧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非特定的道具。电视剧《欢乐颂》中的广告与情节的结合也很自然。邱莹莹最初在唯品会打工,樊胜美在希尔巴赫的外企工作,后来跳槽到宜信财富,应勤是搜狗的工程师。这些广告植入都融入特定的角色之中,既丰富了故事情节,又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从而由角色展示出公司的理念,达到品牌的文化渗透。故事主角要解决饥、渴问题,就为餐饮品牌提供了机会。当她们不想做饭时,理所应当地就用到了“到家美食汇”,这个APP在该剧中的植入就比较成功,而“丫咪高端私厨定制”虽也在剧中出现多次,却因表现得不明显且自身品牌知名度太低而被观众忽略。
(四)场景植入
场景植入是指利用电视剧中特定的场景进行广告信息的宣传。场景是电视剧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如果能很好地运用好场景,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欢乐颂》中的电梯里,可以多次看到“唯品会”和“香飘飘”的广告,钟汉良的特写镜头也让他成了这部剧的隐藏男主,无时无刻不在为特定产品做宣传,体现着场景的广告植入。安迪家的装修风格简约、复古、轻奢,客厅和开放式厨房、餐厅连在一起,全套博西家用电器——红酒柜、冰箱以及那个用来蒸大闸蟹的带蒸汽的烤箱,一直在剧中出现,虽然没有演员对该品牌进行口头播报,也没有该品牌名称的特写,但利用厨房这个场景植入,通过生活细节不断提升品牌的形象,同时,该品牌的价值更加烘托了剧情。
当然,不是所有的品牌在电视剧中都可以找到曝光点,考评一个品牌是否适合在一个电视剧中植入,关键在于该品牌在植入过程中能否使剧情与观众之间产生心理感应,形成生动的品牌记忆。
二、高收视率助推品牌传播效果
电视剧《欢乐颂》自开播以来话题不断,收视率一路攀升,至收官时已稳坐全国电视剧收视排行榜第一名,网络播放量超过50亿,在网络影响力上居于微博话题榜第一名,剧中八位演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庞大的收视基数保证了植入广告的传播效果,随着该剧的热播,受众开始关注“三只松鼠”的淘宝店铺,下载“到家美食汇”APP,尝试“依云”高端矿泉水品牌,对比“搜狗”与“百度”的区别,查看“唯品会”上商品的价格,关注主演的服饰(女装品牌XG、欧陆天使服饰/D-HARRY服饰,Cindy Q.服装品牌,POLLYANNA KEONG,CHEN YIYUAN)和配饰(She’s品牌的发夹)。在高收视率和明星效应的拉动下,广告产品得到大力推广,品牌形象得到良好塑造,与此同时,广告商和电视剧制作商之间也实现了“双赢”。
该剧的制片人侯鸿亮在自己的微博中表示,其实该剧已经拒绝了一半的招商广告,只有符合人物,跟台词、情节能有机结合才会用,“现在广告已经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剧里大家看那么多各种类型的车都以为是广告,其实不是,就是根据人物身份需要用什么样的车,我们就给什么样的车。后来导演想我们生活中真能用得到的一些东西,把它加进去,你不给我找这个广告,我也要加。后来就造成了大家都以为有这么多广告,其实不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该剧的热播,A股市场的红星发展(600367.SH)因与该剧中股票同名,且在电视剧中涉及被收购而在现实市场上于5月13、16、17日这3天连拉三个涨停,市值从26.95亿元飙升至35.88亿元。尽管红星发展并非该剧的植入广告企业,但这一现象的出现也足以展示出电视剧的高收视率助推品牌传播的强大效力。
三、对第二季品牌植入效果的展望
“不像广告的广告,才是最好的广告。”如果电视剧植入广告定位准确、投放明确、贴近生活、融入剧情,受众就不会厌烦,甚至有些品牌还会为电视剧加分,增加流行感。《欢乐颂2》将于今年下半年开拍,目前剧组为达到更好的广告植入效果,剧组在开拍前,甚至从剧本创作阶段就已经开始招商。面对这样一个广告植入的优势平台,笔者认为剧组如能从哪些人喜欢看这部电视剧入手,考虑植入广告品牌的类型和数量,观众就能耳目一新。新浪娱乐独家发起在微博上提及《欢乐颂》的观众人群属性调查,在微博上提及《欢乐颂》的女性占84.2%,男性仅占15.8%。从年龄维度上来说,90后占据46.7%,95后占据26.4%,85后占据15%。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据了82%。从以上数据来看,《欢乐颂》的“忠实粉丝”应该是90后女性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虽然这样的数据结果与微博的用户年龄段有关,但作为一部接地气的都市剧,《欢乐颂》中的人物设定多面、立体,年轻的女观众能在“五美”身上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的影子,会对剧中场景、剧中人物的行为、穿戴进行观察,如邱莹莹背的“芙拉”的包,樊胜美用的蕾丝面膜、艺妓面膜,曲筱绡包上高端奢侈品Fendi的挂件、王柏川使用的无线耳机、曲筱绡送给2202室的歌帝梵巧克力(这些未必都是剧组作为广告植入的产品)。笔者认为,受她们喜爱且能彰显她们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的优质产品品牌,完全可以借助明星效应,在《欢乐颂2》的广告植入平台上收获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这些忠实粉丝期待《欢乐颂2》的精彩剧情的同时,她们更希望剧组能注意广告出现的数量,避免造成审美疲劳;能灵活地将产品的特性和诉求点,融入到整个故事情节中,避免植入痕迹过于明显而造成的单调乏味;能把握植入的尺度,不让观众出戏;能使产品的品牌内容成为剧情的焦点或情节开展的主线,达到“广告不像广告”的最佳境界。让那些植入广告既不破坏电视剧本身的艺术性,又兼顾到广告信息的有效传播,使得电视剧制作方、企业和媒体达到某种利益的平衡。
参考文献
[1]曹国东.当前我国电视剧植入广告现状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4(2).
[2]王艺.探求电视剧植入广告的成功实践[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3(9).
[3]与电视剧《欢乐颂》中股票同名红星发展连拉三涨停[EB/OL].http://finance.caixin.com/2016-05-17/100944596,2016-05-17.
【欢乐颂教案反思】推荐阅读:
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欢乐舞曲》含反思11-09
《在欢乐的节日里》课后反思07-03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欢乐的曲线》11-03
《欢乐颂2》的经典台词05-25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欢乐颂》09-27
欢乐的日子10-22
欢乐的暑假作文09-20
欢乐家庭初二作文09-27
欢乐的小学作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