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复习课教学反思(精选8篇)
大岭山中学 周凌燕
在本节《溶液》复习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让学生课前对第九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绘制思维导图,课堂上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由此引入复习要点。在巩固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练习,讲练结合,对知识进行强化、迁移。练习由浅入深,尽量达到分层教学的要求。反思本节课教学,我有以下体会:
1、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复习,但贵在坚持,偶尔一次,只会让学生觉得新鲜,要让学生形成知识归纳整理的习惯,需要经常地让学生利用这一工具,也要增加思维导图利用过程中的趣味性。
2、学生要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强化,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练习要精,要能充分反映教学重点,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很好的筛选。
3、把握好练习的难度会对各层次学生都有所收获,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4、展示学生的练习答案,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专注度。
5、本节课以下几点需注意:
(1)课堂上有请学生回答问题,但可以将更多的说话权交给学生,比如让学生去展示他们的思维导图、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
1.90%以上学生准确说出滴定各阶段溶液中存在的三种守恒关系。
2.90%以上学生能准确区别“pH=7”与“完全中和”的含义。
3.85%以上学生清楚何时考虑水解平衡何时考虑电离平衡。
4.80%以上学生准确判断混合溶质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
5.初步学会从离子平衡的角度分析有一种弱电解质参加的中和滴定过程。
二、问题与活动
(导入) 问题之一:请写出Na2CO3溶液中存在的三种守恒关系。
学生活动:查阅资料、讨论、书写。
老师活动:指导、反馈、矫正。
问题之二:“pH=7”与“完全中和”的含义有什么区别?完全中和时溶液一定呈中性么?
老师活动:提供在常温下, 用0.100mol·L-1的盐酸滴定20.00mL0.050mol·L-1氨水过程的pH曲线图如下, 请同学们针对图中四个特殊点认真思考:1.每个点的溶质是什么?2.每点存在的守恒关系?3.每点存在哪些平衡?主次如何?
学生活动:完成下列填空
1.PH=11———起点:含_____种溶质, 化学式_____, 存在_____平衡, 微粒_____有, 电荷守恒式_____, 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
2.PH=7———中性点:含_____种溶质, 化学式, 存在_____平衡, 微粒有_____, 电荷守恒式_____, 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
3.PH=5.6———完全中和点:含_____种溶质, 化学式_____, 存在_____平衡, 微粒有_____, 电荷守恒式_____, 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
4.PH=1.5———完全反应后盐酸过量点:含_____种溶质, 化学式_____, 存在_____平衡, 微粒有_____, 电荷守恒式_____, 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
问题之三:何时考虑水解平衡?何时考虑电离平衡?
老师活动:启发学生阅读自己的填空, 完成填空5。
学生活动:完成阅读、反思并填写下列结论。
5.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A.pH>7时:___________, 存在__________平衡, 以__________平衡为主;
B.pH=7时:__________;
C.pH<7时:__________, 存在__________平衡, 以__________平衡为主。
问题之四:混合溶质的溶液其离子浓度如何分析?
老师活动:启发学生反思PH曲线图中两个PH点之间各种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并完成填空6。
学生活动:完成填空
6.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起走势 (变大、变小或不变) 。
A.PH=11至PH=7__________;
B.PH=7至PH=5.6__________;
C.PH=11至PH=5.6__________;
D.PH=5.6至PH=1.5__________。
三、课堂检测活动 (学生练习并举手反馈结果)
1.向体积为Va的0.05mol/L CH3COOH溶液中加入体积为Vb的0.05mol/L KOH溶液, 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A.Va>Vb时:c (CH3COOH) +c (CH3COO-) >c (K+)
B.Va=Vb时:c (CH3COOH) +c (H+) =c (OH-)
C.Va<Vb时:c (CH3COO-) >c (K+) >c (OH-) >c (H+)
D.Va与Vb任意比时:c (K+) +c (H+) =c (OH-) + (CH3COO-)
2.下列溶液中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室温下, 向0.01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
c (Na+) >c (SO42-) >c (NH4+) >c (OH-) =c (H+)
B.0.1mol·L-1NaHCO3溶液:c (Na+) >c (OH-) >c (HCO3-) >c (H+)
C.Na2CO3溶液:c (OH-) -c (H+) =c (HCO3-) +2c (H2CO3)
D.25℃时, pH=4.75、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c (CH3COO-) +c (OH-) <c (CH3COOH) +c (H+)
四、课堂小结活动
老师活动:请大家针对教学目标说出本课收获与疑问。
学生活动:小结并说出收获与疑问。
五、课后作业
关键词:小结与复习课;尺度;意见;讨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19-01
小结与复习课,中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课型之一,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呢?小结与复习课要求学生巩固本章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解题方法,了解本章经典题型。同时要求老师通过小结与复习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自己应用知识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为后段知识的学习做好一定的铺垫。
《空间几何体》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的内容,2012年5月我参加“湘鄂边”部分省级重点中学的研讨活动。通过亲自参加比赛和现场观摩学习,笔者认为要上好本章的小结与复习课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一、准确把握考纲要求,帮助学生明确重点难点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空间几何体中要求学生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和利用斜二测法画出的直观图。了解球、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立体几何初步的重点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对几大块的整体的把握,分清楚重点和难点,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让学生上完一节课后变得无所适从,轻重不分。
二、明确教材编排思路,注重知识形成网络
《空间几何体》本章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展开的。例如,对于棱柱,在义务教育阶段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棱柱的结构特征及其体积、表面积。在教材内容安排中要特别注意与前面学习的“空间与图形”相关内容衔接。本章内容先让学生观察大量实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几何体的分类,从而概括归纳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在平面上表示空间图形,能画出简单图形的三视图,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画出三视图和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会使用材料制作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直观图。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不要求记忆公式),并能计算简单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本章中的一些概念都是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找到几何体的共同特点,再抽象本质属性得到。本章知识的形成是一个从识图,画图到用图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本章知识时,一定要注意由直观模型过渡到几何体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来,充分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化归能力。
三、关注学生心理过程,联系生活应用实际
比赛过程中一个老师是这样引入的: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空间几何体》这章的内容,首先请问同学们,这些图片你们认识吗?
引导学生认识图片,轻松进入课题。
然后该老师问道:我们把这些图形当成我们的新朋友,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之后,最想了解这个同学的什么呢?
学生回答:了解这个学生有什么特长,兴趣爱好等等;
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些几何体之后,也一样是了解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这样非常自然的过渡到了对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的知识。该老师使用类比的方法,充分把握学生的知识形成心理,让学生轻松的自我总结相关的知识,这种方法使用非常巧妙!
四、题型训练具体经典、例题讲解详细规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哈尔莫斯),解题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活动,数学复习课教学离不开题型训练,但绝不能题型训练等同于解题的简单重复,不能将解题的目标只定位于“知识的巩固”,更要追求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所以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课教学中,在题型训练中要求具体经典,一节复习课45分钟,面面俱到不可能,以偏概全又不行。
复习课是一种重要的课型,由于时间的紧促,不允许我们像讲授新课一样开展教学,这就对复习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教材“双基”,注重生活实际,开展创新教学,教学效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在教学过程中,甘老师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综合应用。充分体现学习不仅仅是只注重结果,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整理知识点后进行进一步的概括(意义、分类、运用等),使学生明确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甘老师在课堂里注重创设民主氛围,突出主体。开放教学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运用的过程。教师始终是参与者和合作者。课始引导学生产生整理的需要,整理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推荐优秀作品,选代表介绍,然后让其他同学点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反思一:抓住孩子们的心。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习近平两年的时间,我扮演的不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我更多的时候扮演着朋友的角色。我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站在他们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反思二:认真准备复习课,形成框架。只有你的复习内容条理清楚,结构明了,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这需要老师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有很强的概括能力。讲的时候,抓住重点,抓住题型,让孩子们觉得听课的价值所在。
反思三: 恰当的放手自学,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
反思四:情感教育的渗透,自觉习惯的培养。六年级的孩子们基本上懂事了,知道一定的道理。我们可以站在未来的角度去分析,给他们前进的动力。
反思五: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不管复习的内容是难是易,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要给学生思维活跃的空间,要让学生有想跳一跳去摘桃子的冲动。适当的课外延伸是很有必要的,书本知识的变式需要老师平时的积累。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学生独立思考或独自不能完成的学习内容的一种有效方法。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效呢?
在课改的路上,我将跟队生努力编入每一个组,越能干的组长,跟队生就配得差些。一堂课上下来,课堂气氛很好,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效果很好,可是在作业中,那些后进生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因为我看到的是大部分的同学,而跟队生则分步在教室的各个角落。
在进行了复习课的尝试之后,发现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转变。以《触摸春天》复习课为例,来看一下学生的表现:
一、直接入题,学生根据题目质疑。
根据这一单元课文的实际,每一课都可以根据课题提炼出统领全文的问题。学生质疑如下:
安静是盲童,她用什么来触摸春天呢?为什么要触摸春天呢?
由这个问题,直入中心,引导学生自己用心读书。
二、读书。
1、自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2、小组内合作读,正音。
3、展示读,集体正音。
4、用心读文,根据统领全文的问题,进行批注准备。
5、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学生在谈“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用力”时,学生发现,课文其实是从两方面来写的,“生活的权利”和“多姿多彩”。进而再进行全文内容的梳理。(我想,这正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优等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自己能力得到提升的最有力的证明。)
6、小组内总结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7、交流。
三、整理复习笔记。
1、按汇报顺序,按:生字偏旁、形近字、多音字、四字词、词组、句子的内容划分,将十个小组分为两部分,进行板演。(总结相同内容的小组,内容可以进行互补)。其作同学整理在复习本上。
2、组长上台订正。师巡视,保证组长订正的正确。
其他同学,根据板演内容,改正整理自己的。完成之后,放声朗读。
3、组长带领、强调。
这一环节,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后面的小组交叉出题检测,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四、根据能力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背诵三段。
2、背诵一段。
课堂上,带着学生重新走向知识,巩固、总结已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通过多种方法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的的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同时,尊重孩子们对教材、对问题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堂课下来,程序不同的学生,有了不同的提高和收获:“优等生”在课堂上锻炼更多的是总结能力,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实质,相当于学习一篇新的文章;“中等生”在前面学生的带领下,也提升了一个高度,并逐渐主动去发现,去质疑;“跟队生”有自己的收获,最好的证明就是关于基础知识的交叉出题中,出错的很少。这样的课堂,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每个孩子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2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成为一个细心的人。教师所提供的知识信息要力求准确。尤其是在复习时,对学生的语言积累、知识的呈现更要认真关注,及时为学生纠错、指导,把词语说准确,意思表达清楚。
语文课堂教学无论何时何地何内容都要针对中下等生设计。因为好学生大多是靠自我学习觉悟的.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上复习课的目的就是巩固所学知识,查缺补漏。因为一个差生能把你的全班平均分落下一两分,但一个优生顶多帮你提高零点几分,所以只有把差生成绩提高了。才能整体提高教学成绩。语文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不自觉就针对上中等学生进行教学了,因为这样的教学比较容易展示老师的功力和风采.表现老师的高超水平和渊博知识。检查差生作业的质量是考核复习课实效的抓手,让差生有实实在在收获的复习课才是真正有实效的。
在复习课上,学生的合作交流空间应该再大一些。尽管是复习,但也绝不等同于完全的旧知识的巩固,它还是知识的整合和重构的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关注到知识的特点和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体现知识的学习以温故的方式而知新的规律性;同时,复习课也应该有重难点,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突出体现重点的突出及难点的突破设计,使课堂学习的目的性更强。
复习课要合作交流,忌枯燥讲解,反对老师一言堂一讲到底。没有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很难精彩的.学生不喜欢总是老师在讲解。自己能讲解的也不需要老师越俎代庖。是问题驱动了课堂教学.一节课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学生可以在老师授课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再提出更深刻的问题。而且每节课下课前老师更应向学生询问:还有什么疑惑,还存在什么问题。老师能在复习课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是有教学思维深度的体现。
当然,练习量不宜偏大。教师应该巧妙设计精而突出的练习,应注重实践的过程,多留意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适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是否考虑在出示练习的时候,注意规范练习的题目,并加入对学生的一种审题的训练。审题指导是否到位,往往决定了答题的质量。很多学生在考场失分的首要原因就是审题不仔细不到位,很少是视觉原因,多为思维不缜密所致。所以每次大考前都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审题训练。通过审题来研究命题意图。例如命题作文审题方法:一是诠释题目中的每个字或词语,明确底线要求;二是弄清楚写谁:三是将题目中概念化解(化大为小)为可操作的短语或事迹,进而确定中心;四是回忆写过的相近的好作文材料,落实选材。
复习课后,教师要明确指导,你指导后的训练是否落实了老师指导的思路方法。学生掌握教师的指导有个从“懂”到“会”到“用”的过程,这是要反复训练的,复习课上一定要趁热打铁让学生按照老师指导的思路技巧方法进行一步一步的操作,老师及时指导解决操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指导去学以致用,那么复习的实效就会大打折扣。
课堂上是绝对会有适当的复习测试的。这里要强调的是是否有好中差答案的对比性讲评。是否揭示了将错答案演绎成好答案的过程。
试卷讲评课是师生教学双方的一个“反馈一矫正”的过程。试卷讲评课既要“讲”,更要“评”。“讲”,既要讲考查的知识点,又要讲答题思路。“评”,既要评“不足”,评“误解”,又要评“好”的。讲评课前三要。一要及时。二要统计:讲评之前应做好有关数据统计,包括全班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各分数段人数,各题得分率,本次测试中进步明显者,明显不足者。一方面要掌握学生在各考点的得分、失分情况以及典型错误,另一方面还要按人按题统计学生的得分情况和出错人数。教师要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把出现的问题归类,找出失误的集中点,分析出错误原因和知识的遗漏欠缺,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评。三要备课:需要讲什么,哪些不需要讲.要重点讲什么,重点内容怎么讲。教师只有对这些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评时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扩展和提高,使讲评成为一次知识的巩固、更新和收获。
课堂上老师领着认真研究错因,再对症下药将它一点一点地改成正确答案,这个渐变思维演绎的过程一定要让失误学生有亲身体验。比较法是澄清是非的高效方法之一,有对比才有差距.失败的有差异的教学素材是复习课的重要资源.因为课堂就是纠错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讲。复习的重要目的就是纠错,以便减少差错。
1.梳理——本册教材的知识点2.检测:摸清知识能力现状
3.贯通:建立系统的知能体系4.补缺:弥补过去教学的不足
5.比较:促使认识的深化6.强化:提高训练的深度
7.拓宽:多侧面地讲解相关知识8.升华:提高原有教学层次
9.分层:取得各自的理想效果10.迁移:推动综合能力训练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3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内容很多很杂,对于复习,一直让我很为难,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要听,学得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定心听,老师觉得上复习课很痛苦,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一直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我:复习课我该给学生些什么?难道仅仅就是一些题海战术吗?我想应该给学生系统的复习方法,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事实上,每一门学科有自身的特点,而同一学科的不同类型的课也各有特色,阅读的复习重在强化转化思想,基础知识复习课重在计算的策略与实际运用,学生能对之整体把握,进而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我觉得“浪费”点时间,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复习课的重点在培养学生学会复习语文知识的方法,所以课堂教学中以学法指导和知识梳理为主,主要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
一、导入实际,不求花样
导入直接切入主题,同学们,课前你们梳理本册书的阅读知识点,整理举手示意,愿意小组交流吗?组内交流分工明确。
二、重视知识点的梳理
我在复习时,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梳理知识要点,学生表现得热情高涨;采取学生轮流当小老师上台讲解自己梳理的知识点,学生不亦乐乎;充分利用课件讲解阅读中的难题,让学生在欣赏情景画面时解决不懂之处,可谓是一举两得。总之,在复习任何功课时都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学、爱学。
三、学法指导到位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梳理知识时,让学生梳理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能力。
需要加强的地方:
1、学生在学习中举例子有难度,在备课时备学情不足,以后备课要充分考虑学情。
2、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特别强的基础学科,内容庞杂,头绪繁多,复习时给师生带来不小的压力不小。要改变这种状况,要求我们在安排复习时,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结构体系都应该呈现出新的势态。本课这一点做的不够。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4上周我上了一节复习指导课,这节课的目的和重点是帮助学生归纳、疏理、总结零散知识点。
学生往往对测验卷或试卷上出现的题目只知其存在而不知其出处,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还只是零散的而没有构架起来。通过指导学生对课文中知识点的提炼,使学生知道原来试卷中的考查点不是老师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课文中都出现过的,是我们天天在读课文时见过面的。学生再读书时就不会“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了。
期末复习的时间短,内容多。怎样有针对性,有实效地科学得进行复习呢?我运用了语文精细测评表对每一单元测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目的是使我自己和学生对目前的学习状况有较清晰的认识。其实老师们常对学生的确实状况较模糊,我自己在教学中也存在盲目性,常常眉毛胡子一把抓。例如我一向认为学生的词没有字掌握的好。但是通过测评表的分析,我发现原来学生的词无论是填充还是理解都掌握得不错,反而生字的失分率很高。这说明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识记生字的重视不够,因此在总复习时就要对这一方面进行加强。当然这只是“面”的分析,具体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我通过指导学生看测评表,使他们了解自己字词句段篇哪方面较弱,并制作一个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语文复习计划,这样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效率才能提高。
通过这一节复习课,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还欠规范,我的言语行为也就影响了学生的行为习惯,今后我和学生还要在这一方面改进。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5课后随笔上课片段: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把课本翻到第43页,让他们用手指指着字母读。读完两遍以后听范读,再跟读。经过几分钟的学习以后,部分学生开始走神、开小差,没留心听,读起来声音小。课堂开始有点冷场了。怎么办呢?情急之中我想到了之前看过的某特级教师在教学类似的拼音时用的“激趣”的方法。于是跟学生说:“拼音宝宝当中有几对双胞胎,他们都长得很像,比如ie-ei;iu-ui;ei-er。你们能认出他们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吗?能准确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能说出他们哪里不一样吗?”这次学生都来劲了。一个个紧张地盯着大屏幕看,争着第一个说出这三对拼音字母的不同之处:ie和ei,iu和ui都是i的位置换一下……于是发言踊跃,课堂气氛也热烈起来了。
【课后反思】: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是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的。尤其是拼音的教学,因为拼音教学从来都是重点,也是难点。作为一名经验尚浅的教师来讲,我的教学手段是比较单一。综观本堂课,感悟有三:
1.教学的进程不是单凭自己主观想象或猜测,脱离学生实际的学习。所以备课不仅要备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包括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动机等等。
2.对于低年级的教学,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得特别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只有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才能吸引住低年段学生,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其中教学语言也是知识呈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还有限,抽象深奥的概念还不会,对形象化的语言反应就比较积极灵敏。这一点从“拼音宝宝”“双胞胎”对我班学生学习相似拼音字母的积极作用可以看出。
3.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自身的积极性,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生就不是单纯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学习者。因此,我们在展示知识点之前不妨先提个问题,打个问号,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开动脑筋,自己观察、想点子、总结归纳,这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效果会更好。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6本学期是小学学习的最后阶段,而且教学时间紧,所以,总复习要体现省时高效的特点,一方面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平时的教学工作争取做到“堂堂清,课课清”;另一方面要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本,本着“突出重点,简化头绪”的指导思想,有的放矢地作好知识的归类、整理工作,减轻师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率。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1、找准薄弱。
复习过程一方面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更加有连贯性,系统性和规律性,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查漏补缺。所以,我们教师在复习之前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既要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又要发现个别的不足,针对这些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这样的复习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如,可以设计一个表格来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各个知识点的薄弱环节,把它作为复习重点,与教材重难点结合起来复习,既避免了撒网式的题海战术,又提高了复习效率。
2、善于归类。
通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在基础知识、阅读方法、习作方法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复习阶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提炼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呈现给学生的练习要有代表性,内容要“精”,形式要“全”,方法要“活”,切实做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以获取“省时高效”的复习效果。
3、注重运用。
知识的积累最终是为了运用,因此,复习中要创设各种语言情境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去运用,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是否恰当、科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得以充分调动。
复习课,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学习不是特别好的学生,学习主动积极的学生平常的知识学习和积累都很扎实,更甚者他们自己就会找机会请教老师,解决自己的学习疑问。但是学困生,他们基本不会理会自己的知识学习和积累,所以我在想,复习都要分层次,“培优扶差”两手都要抓。复习课,内容安排和时间安排都有待加强,学生反应不积极,这都是我在往后复习课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学生马上就面临小学毕业考试了,我发现他们心都散了,学习欠缺主动性,这种情况蔓延得很快,究竟如何有效地上好这两周的总复习课呢?老实说,我自己都很疑惑!这次的毕业班复习课,我只想实实在在把自己平常上的模式和想法,都展示孩子们的面前。通过复习整理,让孩子们的知识更系统,还有几周的复习时间,我要好好备课,好好引导学生,真正地针对学生的薄弱处入手,尽量做到每一节的复习课,学生们都各自有所收获!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7复习一个星期以来,我一直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检查一下学生的复习效果,结果让我很吃惊。本以为学生会掌握得很好。但事与愿违,就是基本的知识点也没有掌握扎实。提问字词,结果学生写得乱七八糟,没有全对的。更不用说其他的知识点了。本来讲得很清楚的知识,学生想着的没有多少。有些知识,讲过多次,学生也分不清楚。如表达方式的种类,学生竟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此不好?对此,我进行了深深地思考。学生之所以掌握不好,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去复习。没有把老师的要求当回事。要求他们好好的复习,结果他们复习得不扎实。一检查就不会了。所以,今后再复习,就要充分备课,严格要求,跟上检查。学生毕竟是学生,缺乏自制力。
无论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对学生都要严格要求。并且要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优等生带动差生。共同提高,共同学习。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8古诗的理解对中学生来说难度在于:一是诗歌创作的时代久远,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二是古诗中的特殊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三是古诗中某些词义与现代汉语中的词义偏差较大,需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时代背景来理解。因此,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应分三步走:
课前预习自学清障
针对古诗的上述特点,课前可布置学生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扫除学习上的“拦路虎”。预习需完成的任务:(1)了解诗人的生活朝代、生平事迹、历史背景;(2)利用工具书理解难懂字词的意思;(3)读通诗歌,大致了解诗意;(4)试译全诗,运用勾画圈点读书法和生疑发问读书法找出问题;(5)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归纳诗歌主旨,找“诗眼”,找艺术手法。通过预习,学生基本扫除了学习障碍,变过去的被动听取知识为主动索取知识,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教师组织分组式讨论,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彼此的预习成果,互相弥补预习漏洞,解决一些问题,交流思想打开思路。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及难点问题进行点拨教学。
授之以渔 指导点拨
加强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授之以渔,“渔”即学法,译诗有“释、留、补、调”四步法。释:解释难解字词;留:保留字词愿意;补:把诗意跳跃、压缩、省略的地方连缀起来,引申出来,补充完整;调:遇到诗中词序变换的地方,译时把它们的位置进行调换。理解诗意有“分、释、理、连”四步法。分:将诗句划分成一个个词或词组;释:解释字词;理:解释诗句意思;连:说说整首诗的诗意。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的具体步骤应该是:挖掘教材,钻研学法---精心讲授,渗透学法---回顾过程,揭示学法---自学实践,运用学法。
如高二选修中杜甫的《登岳阳楼》,教师的教学设计第一步,请学生介绍杜甫及本诗写作背景;第二步,初读全诗,交给学生古诗“释、留、补、调”四步法,指导学生释词句,说诗意;第三步,激疑品词,带领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宽阔宏伟的意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体会杜诗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第四步,带领学生展开想象,反复吟咏,感受老杜品格,穷而愈坚,悲而能壮,在自怨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第五步,回顾学习过程,揭示学法----知作者→解题意→译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对比阅读 探索发现
接下来,布置学生自学《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及《旅夜书怀》,主要让学生运用从第一首诗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自学实践,教师可安排如下步骤:明确目标---运用学法自读实践---讨论汇报---评议点拨---总结整理。学生自学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独立学习,第二阶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学生自学时,教师进行巡视,随时了解学情,进行必要地点拨指导,放手让学生阅读、品味、想象,入情入境。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带学生“入境”。如《旅夜书怀》可提问,这首诗与《登岳阳楼》在哪些方面有相同之处?又如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在写景抒情方面与杜甫的《登岳阳楼》又有哪些不同?就第一个问题,学生能想到从写作时间、作者境遇、诗风、缘景明情等方面思考。而对第二个问题,学生能想到从诗人性情、艺术手法等方面探究。教学效果表明,此种自主学习的方式,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明确了解读诗歌的基本方法,不再茫然无绪且乐于去讨论探究,学习兴趣盎然,知识掌握得很牢固!而且记忆深刻,能更深刻地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感受祖国文化瑰宝的无限魅力!
新课程强调“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确立教学目标尤其重要,特别是对单元目标的准确构筑把握。以必修课为“点”,“点”上求精求深,“点”上求辐射;以选修课为“面”,“面”上求广博,“面”上求补充。“选修”是必修的辅助与变通,是更有弹性的发展性教育的延伸。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是教材配套的读本,是极好的阅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讲读课学到的方法进行自读实践的机会。教师应深入钻研赏析指导,精讲赏析示例,引导学生自主赏析,并向学生推荐作品。当然,课外阅读的面是很广的,不应只局限于教材和读本,可组织学生搜集不同类型的诗歌做对比研究,或者鼓励学生就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分时期、分风格的搜集整理,将古代诗歌的鉴赏类别化、体系化。我想如果教师能将学生被动式学习提升至自主性学习,将事半功倍地提升教学效果,而如果能将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到研究性学习的水平和高度,就可以肯定的说他践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9复习三个星期以来,我一直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检查一下学生的复习效果,结果让我很吃惊。本以为学生会掌握得很好。但事与愿违,就是基本的知识点也没有掌握扎实。提问字词,结果学生写得乱七八糟,没有全对的;到现在竟然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文章的论点是怎么回事,其实关于议论文的三要素不知在课堂上强调了多少遍了;小说的三要素和记叙文的六要素竟然也混淆起来;更不用说其他的知识点了。本来讲得很清楚的知识,学生想着的没有多少。有些知识,讲过多次,学生也分不清楚。如表达方式的种类,学生竟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本以为自己的课堂效果还不错,竟然还是出现了这种惨局。为什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此不好?对此,我进行了深深地思考。学生之所以掌握不好,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去复习。没有把老师的要求当回事。要求他们好好的复习,结果他们复习得不扎实。一检查就不会了。所以,今后再复习,就要充分备课,严格要求,跟上检查。学生毕竟是学生,是缺乏自制力的。
无论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对学生都要严格要求。并且要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他们小组内和小组之间相互监督,并且制定一些激励措施,让优等生带动差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0随着期末脚步的临近,我们的语文课也进入了复习阶段。看了很多复习课的复习方法,用到自己的课堂上还是不尽如人意,或许印证那句话: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上周四,我复习了第四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做人需具备的优良品质。我的思路是:以题带知识点(联想法:由一个题引出本单元相关联的知识点,然后由优生带学困生共同回忆所学知识。)师生共同梳理出本单元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网络。
在教学中我发现优生很喜欢做这样的梳理(字、词、句)而学困生在课堂上也收获不小,对于原来掌握不太好的字音、字形能加深印象,补全词语、根据意思写词语等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好的巩固复习。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在找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时:很多同学都把“十万火急”这个词语当成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这一节课要复习的内容安排的太多,以至于学生真正练习书写的时间不充分,比如:把词语补充完整这环节的练习,前20个词语找同学到黑板上书写,其他同学在纸上写,然后集体订正。后面的练习也应该是这样进行,可是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我就改为让学生说,而没落实到写,这样处理太草率,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就不得而知了,只能通过下一节课的词语小测进行补救了。这样的不足在接下来的环节还是存在。比如关于诚信的名言、陆游的《示儿》。只是流于形式的让学生说一说,实际上起不到什么作用。时间把握的不好,本来课内阅读应该能够在课堂上处理,可是由于我看错了时间,而改为重温课后重点句子。后来又去处理课内阅读,时间就不够了,感觉后半部分的处理太过混乱。
通过这样一节漏洞百出的课我认识到了:1.单元复习课一定要扎扎实实的来,任何环节都不能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2.内容的安排,一定要考虑到大多数同学、照顾全面,不能片面追求知识点全覆盖。解决学困生“消化不好”的问题,给他们时间去消化吸收。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1高三语文学习是个苦海,高三语文教学是个苦差。但高三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是埋头苦干,高三语文教学也需要实践中思考,思考中总结,总结后提升。连续六年的高三语文教学体味了艰辛,也收获了快乐,但更多的是感悟。下面是我近年来高三语文复习的几点感悟:
20xx年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曾展现过这样一个动人的画面:一群大学生正在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进行一次饶有兴味的对话。一个学生问丁肇中先生:“您在研究中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丁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兴趣,兴趣会推动你一直向前走!”
兴趣,最好的老师!但习惯认为高三的学生目标明确,不用再象高一、二学生那样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人们认为高三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成绩,不必在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其实不然,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大多是一练一讲,一讲一记的枯燥循环。学生在两轮甚至三轮的题海中摸爬滚打极容易诞生厌学情绪,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少他们的枯燥感觉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语文不仅仅是充满实用的工具学科,更是饱含美感的人文学科。一位优秀的高三语文教师,他的课堂应该充满生机,应该彰显语文特有的人文之美;一位优秀的高三语文教师,他不是对学生做裁判性的引导,而是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努力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积极培养他们健全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中能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甜美的感受。所以,调动兴趣永远都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因素。
创新是现代教育特别强调的一个内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需要创新,高三的语文教师和教学更需要创新。离开创新高三的语文课堂会沉闷如一潭死水。
我所指的创新是指高三教师在复习时,不要囿于传统的教法,而应该多思考求创新。以诗歌鉴赏为例,诗歌鉴赏教学历来提倡并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知人论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了解其创作背景,通过时代背景与创作背景鉴赏文学作品。“知人论世”的方法为历代评论者所推崇,也为今天的诗歌鉴赏教学所推崇。现今高考鉴于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为了避免猜题押宝所带来的负面性,鉴赏所选诗歌回避名家名篇。对于陌生诗人的陌生诗作,学生如何做到知人?如何做到论世?所以我认为“知人论世”的方法不太适应现在的高考;所以教学诗歌鉴赏时,我们要勇于突破“知人论世”的常规教学柜架,敢于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敢于总结出一套真正可行的鉴赏方法,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高考。
其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应该是教师本身具有创新性。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我们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只有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我们的教学才能适应这个时代,我们教出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立足。
高三复习除了题海式强化训练,还应充分开发利用课本。实践证明,回归教材是提升高考分数的有效途径,“以本为本”是高考复习的有效策略。
平常考试,我们常说“万变不离其宗”,还说 “题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话适用于高考,也适用于当今极具灵活性和时代性的高考语文。我们手中的复习材料尽管是精心挑选的,但其宽度与深度都不及教材。一是其涉及面不会比教材更全面,二是其深浅度的把握上不比教材更适中。所以对那些掌握教材不是非常透切的学生而言,教材应该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现今的高考命题坚持以教材为依据,所以学生要想考出好成绩,在高三的复习中仍不可脱离教材。下面以写作为例谈回归教材的重要性。
在写作中,许多学生总是因素材太少太肤浅,从而导致“言之无物”。所以高三阶段,教师和学生依然会在积累写作素材上下大功夫,通过网络,通过报刊,通过各个途径积累方方面面的素材。殊不知,我们的教材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或者说没有有意识地去开掘罢了。历年的高考话题都没有在教材中出现过,但是,均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直接、间接的写作材料,找到分析问题的方法,获得有益的借鉴或启示。20xx年高考话题“感情的亲疏与事物的认知关系”这一话题在《邹忌讽齐王纳谏》里就能找到素材获得启示。同时,历年高考的优秀作文相当一部分是得益于“活”读“活”用教材的,如20xx年高考满分作文《哀痛者与幸福者》(话题是“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就是由《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演绎而来。还有大家熟悉的《孔雀东南飞》一文,曾在多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中被采用被演绎。仅从这个角度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材是一座富矿,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如果能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既能解决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又能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2一节设计精美、环环相扣的课会让我们欣喜,一节师生互动、群情沸腾的课会让我们赞赏,一节声情并茂、如沐春风的课会让我们动容……而这样的课,似乎向来与复习课无缘。它可以是含英咀华的讲读课,可能是生动有趣的活动课,也可能是妙笔生花的写作课,却往往不敢戴上“复习”这一镣铐。
复习课同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科学方法,才能把学生大脑皮质中处于潜意识状态的已学知识唤起全部记忆,牢固掌握,并进一步形成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复习就是“学生做练习,教师讲答案”,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有时由于复习紧、任务重,教师讲得又要“面面俱到”,结果成了“满堂灌”,课堂时间大部分被教师占用了。而为了解决“学生练”的问题,课后便硬塞给学生大量的练习,学生就成了习题的“奴隶”。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加重了他们的学业负担,而且也不能真正提高复习的效率。但是,复习课本身具有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等特点,这就如一副镣铐般困住了教坛上的舞者,令其无法随心所欲大展身手。那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习课就真的舞不出优美的感觉吗?实践告诉我们:戴着镣铐的舞蹈同样精彩!
一、舞出优美弧线。以往的复习模式总是将一个单元的内容分解为字词、作家作品、重点句段、主题思想、写作训练等几大板块,分类进行加强型“集训”,基本上都无法逃脱题海式战术的窠臼,复习课也变成了机械式训练而丧失了语文课堂应有的魅力。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找出这些复习内容之间内在的联系,用一根主线将这些知识点巧妙地链接在一起,再将有关知识生发出去,那复习课不也成了一支旋律优美、张弛有度的舞蹈了吗?比如,在制定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复习方案时,我先针对该单元五篇散文诗的文体特征,提炼出分散和包含于每篇课文中的知识点,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等,再将涉及该知识点的内容整合起来,理出一条贯穿整个单元的主要线索,整堂课就沿着这条主线来开展深入。这样,既没有脱离教材,知识由学生从课文中习得,又避免了一味灌输,方法由学生在归纳中总结,还脱离了纸上谈兵,成果可以马上让学生到实战中检验。这样的复习课,不但形式优美,而且内容充实。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3大家知道,语文复习阶段是初中学生进行系统复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初中学生参加毕业和升学考试的冲刺阶段,总复习效果如何至关重要。现将本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介绍一下,谈不上经验,只是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认真研究大纲和考试说明
大纲是我们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语文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是确定复习要点的依据。在复习前,应认真的分析大纲和考试说明,大胆的取舍复习内容,选准复习侧重点,尤其注意中考的一些新动向,也就是一些最新的信息要了解,避免难易不分,避免一些无用的复习,这样能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理计划,分阶段复习
在吃透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制定可行的复习计划是很重要的。各阶段的复习侧重点要选好,要注意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切不可孤立的复习。
(一)课本知识的复习阶段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教师帮助学生过好课本关,掌握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复习时间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首先,我大胆的取舍复习内容,打破逐册复习的方法,确定好重点的册,然后再分体裁复习。分体裁复习时确定好重点的单元、重点的课文以及语文知识(当然非重点的内容也能涉及一些),然后师生应进一步明确哪一些内容是应了解的、哪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了解到什么程度、掌握到什么程度,一般运用什么复习方法都要有明确的要求,避免学生盲目复习。同时就这些内容一般怎样考查、一般会出现那些问题以及怎样应对,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例如,文学常识中的作家作品,内容繁多,就要让学生明确哪一些是应了解的、哪些是一般掌握的、哪些是应详细掌握的;字词内容除了集中记忆以外,课文中的预习提示、课后练习,一些阅读材料甚至一些学生作品,在讲解之前都要求学生准确朗读,让学生平时就养成借助工具书记忆字词的习惯,这比强行记忆效果要好得多;修辞方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表达方式、词语的感情色彩以及刻画人物的方法等一些学生易混淆的内容要让他们分清;课本重点语段的阅读训练,及时引入相关的课外材料,注意了知识的强化和迁移的训练等等。
(二)综合复习阶段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阅读理解和写作题就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这些能力,因此,我重点训练了这些内容。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4每到期末,内容繁杂的复习课往往令老师头痛,令学生厌烦。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少教师认为上复习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因此忽视了对复习课的深入研究,导致复习效率低下,复习效果差。其实,就语文复习课来讲,只要潜心设计,同样可以很好地体现语文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要上好语文复习课,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复习内容的整体性。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因此,要把复习课与新授课区别开来,切忌逐课逐段地把字词句像回放电影镜头似的重复一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册教材。在期末总复习之前先把全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按照字、词、句、文学常识、古诗文、综合性学习、名著知识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把课文中出现的练习题类型分别列出来(可提示学生参照课本中的“积累运用”和课后练习题,同时注明各题型出现在课本的哪一页);再把阅读思考题的类型、作文训练的不同内容等也分门别类地列出来。这样,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全册内容,复习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采取恰当的复习形式,有些内容可以整册教材为整体复习,如生字、多音字、诵读课文等部分基础知识及作文训练等;有些内容也可以单元教师为整体复习,如阅读能力的训练等。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着眼于各类知识的整体性,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2、复习过程的开放性。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复习时,教师不再布置学生多读多写,而要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复习生字:“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难写,应重点复习哪些字;你可以反复练,可以同桌合作听写,也可以出一份自测题。”复习阅读部分:“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然后在小组内容交流。”每复习一类知识或一个单元让学生写一份“复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复习中的新收获和成功的复习方法。复习完整册教材后,让学生每人出一份测试题,在全班内互相检测。这样的开放式复习,学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学生受益,教师也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
3、知识之间的互融性。在复习过程中,还应还注意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一般情况下,以复习课文段落的阅读为载体,把基础知识和写作的复习融入其中,三者兼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就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课文中蕴含的训练因素,是复习“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阅读为核心,融“双基”于一体,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总之,要想上好语文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5从本周开始,教学已经进入了总复习阶段。如果说以前的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播撒知识种子的过程,那么现在就到了要为这些幼苗浇水、施肥、除虫的阶段了,这是学生能否获得大丰收的关键。因此,复习过程中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基础知识要扎实、扎牢。如字的音、形、义,古诗的背诵默写,积累运用中的读背内容,要求会背诵的课文等,必须让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
二、训练方式灵活多样。平时学生看的题样少,练的题型也少,现在,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年,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如连词成句,把句子写具体,如何区别运用形近字、同音字,句式怎样互相转换等,都应让学生勤练。
三、阅读训练要从课本中走出来。多给学生提供不同题材的课外短文,设计多样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去完成。在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一、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
1. 研读考纲。
研读考纲这一环节进展顺利, 学生浏览考纲, “1、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2、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快划出关键词“区位、工业地域条件特点、对环境的影响”。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高考考点, 从而明确复习的重点, 做到有地放矢, 心中有数。我让学生了解、研读考纲, 也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这一点现在看来是成功的, 对成绩好的学生益处更大。
2. 填写学案, 落实到位。
我把学案设计为一页以主干知识为主的知识提纲, 大部分由学生自主完成, 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目的。由于我省使用的是湘教版教材, 知识系统性不突出, 而高考复习强调知识系统性要强, 所以我整合人教版和湘教版教材, 整理成知识提纲, 方便同学们学习。而本节课关于工业区位因素等重点内容, 是在学生结合教材和我准备的素材相互交流之后, 师生共同总结完成的。这样做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 而且很有竞争感和成就感, 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牢固地掌握。
3. 跟进练习, 恰到好处。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练结合, 边复习边习题训练, 进一步强化学生知识点, 学生掌握较好。练了一道2011年山东考卷工业区位题, 我走下讲台巡视学生时, 看到同学们写得很好, 学优生的答案很完整, 基本能得满分。当然, 不能只因为一道题答好了, 就认为学生这部分就掌握好了, 能力的提高还需要课下继续不断练习, 从中自己感悟出答题方法与技巧。跟进练习挑选适当, 难度有梯度, 我精选了部分高考原题, 学生做下来, 感觉收获很大。
4. 讲解清晰, 案例教学。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 许多知识都是学生学过的, 如果单纯照本宣科再讲一遍, 学生难免会厌烦, 课堂效率会打折扣。所以我在讲课时, 只是提个开头, 剩下内容充分交给学生, 让他们去说、思考、举例。例如讲到“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的相关内容时, 可先以鲁尔钢铁工业区为例, 让学生回忆影响该工业区产生、衰落、再度崛起的主要区位因素, 从而了解到工业布局是多种区位因素作用的结果, 而且这些作用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会随着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从而说明影响工业区发展的因素是发展变化的。因此, 本节重点之一要找出知识联系, 像把珍珠穿项链一样, 学生一提到工业内容时, 马上能想起来哪些知识点;之二是通过案例教学, 使旧知识能有新意, 让学生感到一节课下来, 收获颇大。
二、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知识讲解的重复, 学生掌握的知识一再强调, 浪费时间, 导致跟进练习没有能按计划进行, 有些学生不是很清楚的知识却一带而过。主要原因是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转移、工业地域几个概念没有明确说清, 因此学生这里掌握不好。
1. 学案总结琐碎。
因为总是怕学生掌握不好, 学案总结得琐碎, 把所有书上的知识点都罗列出来,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条理不清, 主次不分, 使学生思路不清晰, 抓不住重点。在下一个班的教学中, 我及时进行知识的删减, 找出内在联系, 条理性就清晰多了, 重点也突出了。在这里也适当补充人教版教材内容, 使知识点更加脉络清晰。
2. 讲解的趣味性稍差。
尽管地理是高考科目, 而且又是高三, 学生很重视, 努力认真听讲, 但是如果枯燥无味的话, 学生听课效率就会下降。这点我一定要向本组马老师学习, 她的课生动活泼, 风趣幽默, 很受学生欢迎。自己本身不是一个幽默的人, 我今后更应该有意识地注意, 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活泼, 使学生享受听课。
3. 热情度不够, 感染力欠缺。
这节课自我感觉激情还不够, 虽然知识讲解还算清晰, 但感染力稍差, 这和自己目标太大而实际完不成而产生失望有关。最初教学设想不合适, 学生能力的提高不是一两天能达到的, 不是通过一节课的讲解就什么都明白了, 百分百得分, 那是不可能的, 只有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 才能提高。所以说以后的教学设计更加针对我的学生, 目标放低, 不能有急躁心态, 一步一个脚印, 争取每节课都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4. 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
一节课上下来只想着是否按照既定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让学生按照自己预先设定的环节一步步进行下来, 而缺乏平等的教学态度。学生是主体, 他们是否占据课堂的主动性, 考虑的很少;学生层次参差不齐, 上课时只关注了一部分同学, 另一部分忽略了;怎样让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合适的目标和任务, 这是今后教学中思考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本次汇报课, 我既知自己的优势, 也发现自己的不足, 在今后教学中, 尽量扬长避短, 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成为一名学生热爱的老师。这次撰写教学反思, 也是自己现有教学活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这也促使自己提升理论水平和拓展知识层面, 由“学科型”教师逐渐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摘要:工业区位因素是高中地理比较基础的人文地理知识, 连续多年的高考中有相关习题。通过本节复习, 系统整理出知识结构, 解题思路;课后充分自我反思:成功之处体现有几方面, 遗憾之处有哪些, 今后如何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单元复习 锌和硫酸 教学反思
【内容分析】
本课题是新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的单元复习课,本章内容包括:1. 化学反应与能量 2.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以初中化学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初步认识化学反应是有快慢和限度的,是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必不可少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没有形成知识体系,知识点散乱甚至有缺漏。
【教学重难点】
从不同角度认识锌和硫酸的反应并形成本章的知识网络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关系;初步认识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不同角度分析锌和硫酸反应,形成知识网络图;2.能对化学学习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学会自我总结,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量观。
【教学方法】
引导 、小组讨论、 归纳、 整合。
【设计理念】
以锌和硫酸这个学生很熟悉的反应为主线,引导学生利用本章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同时总结了本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熟悉本章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图。体会理论研究的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指导实际应用,感受到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教师做“锌与硫酸反应”实验,设问:“请大家对该反应从能量变化、反应本质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2.板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小组讨论、展示成果。这样安排的意图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复习本章知识。3.教师提问:①该反应是否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若可以,请画出装置图,标出电解质溶液、电极材料、电子流动的方向,写出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②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后,反应速率有什么变化?若要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若2分钟内,硫酸的浓度由2mol/L变为1mol/L,则用硫酸表示的反应速率是多少?用氢气表示的反应速率是多少?③该反应是否存在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果你是制氨厂的总工程师,你如何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第二环节:开展活动探究、交流研讨。1.教师布置任务:分组讨论,归纳对锌和硫酸不同视角的整体认识,并形成知识网络图,继而引导学生:可用框图、图表等方式尽量创造性设计不同体现格式。2.学生对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进行思考、讨论、整理并形成文字。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整合知识的能力,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三环节:成果展示师生互动。1.教师要做好如下三步工作:①请小组代表上台通过投影仪展示分组讨论结果;②教师引导点评学生展示的研究成果;③展示教师示范的框图、图表。2.学生讨论结果。3.师生共同点评。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由参与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感,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
第四环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1.教师在知识网络图基础上总结考点,并布置学生做一些针对性的练。2. 学生认真练习、总结、反思。这环节的意图是“学以致用,巩固知识”。
第五环节:知识的拓展应用。1.教师引导,布置思考题。2.学生思考。其目的是通过学生完成作业情况,查阅复习效益或成果,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文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新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单元复习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教学设计以锌和硫酸的反应作为主线,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从能量变化、反应快慢及限度等不同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并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避免了复习课中“炒旧饭”的尴尬,收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必修2教师用书.
[2]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必修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溶液复习课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溶液pH值计算教学设计09-16
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11-07
复习课《图形与变换》教学反思10-24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溶液06-05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10-17
高三政治复习课的教学反思10-21
溶液上海中医药大学06-26
《方程解应用题复习课》的教学反思06-12
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大小的判断07-12
修辞手法复习课反思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