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三国文化征文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精选6篇)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 篇1

【三国文化_范文1】

在以前刘禅给我感受是无能甚至是弱智的代名词,但是经过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和体会,现在我又有了新的感悟,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我觉得刘禅才是三国真正的大赢家。理由如下:

辛弃疾有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里的曹操,一辈子东征西讨,鞍马劳顿,一直到死的时候还在算计身边的人,真是机关算计!都说巧者多劳,智者多忧,曹操聪明过人,但是曹操一辈子多累呀!

而刘备呢,前半生东奔西走,寄人篱下,投吕布,投曹操,投袁绍,投刘表,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落网之鱼。处处谨慎小心,时时提心吊胆,好不容易当了皇帝,还被陆逊一把火烧的无颜见江东父老,最后病死白帝城。一辈子多累呀!

孙权呢,自从父兄手里接管政权以后,就开始忧虑不已,怎样驾驭群臣,怎样对付曹操,殚精竭虑,用尽心思,直到死之前还在为子孙打算,而杀害手下的文臣武将,他一生也是积心处虑,万般算计。一辈子多累呀!

诸葛亮呢,从初出茅庐,到火烧新野,从舌战群儒,到赤壁大战,在到取南郡,江东吊孝眼泪汪汪,再到后期的七擒孟获,六伐岐山,一辈子用尽脑筋,死之前还在算计魏延,还在想着接班人是谁,他脑细胞都快用尽了!一辈子多累呀!

而三国里那些文臣武将呢?文臣出谋划策,用尽脑筋,“莫到文臣无用处,头颅掷处血斑斑”!武将呢,冲锋陷阵,效命疆场,“将军百战死,征战几人回!”,那些将军有几个能得到善终呢?一辈子多累呀!

与之相反的刘禅,虽然被后世垢之为“败家子”,“傀儡”,阿斗也成为懦弱无能的代名词,可是客观上,他的一生过的怎么样呢?

从襁褓的时候,刘备为了收买人心摔孩子,这一摔可能把刘禅的大脑神经摔坏了!刘禅可谓是“富二代”,典型的纨绔子弟!“自古纨绔少伟男”,他从小就在呵护中长大,没有吃过什么苦,也没有遭过什么罪!到了青年时期就开始结接班了,当了天子,也无需操劳,因为有相父诸葛亮事必躬亲,早替他把事情做完了。即使有那么一次魏国五路伐蜀发愁,也让诸葛亮安居平了五路。刘禅贵为天子,富贵以极,而且他是真正的在享受富贵!他过的是无忧无虑,整天养猫逗狗,吃喝玩乐,周围的人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心情顺畅,他骄奢淫逸,可谓极尽人生之享受!国家灭亡了,刘禅在魏国还说“此间乐,不思蜀”,最后还被封为“安乐公”。“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父亲给的财富都消费掉了,可他也享受到了!相反诸葛亮为了军费的`五两银子开支,为了打几十军棍去算计,“有那时间喝点酒,唱会儿歌,找几个美女聊会天”多好啊!呵呵。。客观的说诸葛亮活地多累呀!虽然刘禅看起来是没心没肺,但是客观上刘禅过的是逍遥自在。在事实上,刘禅和那些三国里英雄人物比起来不知道过的有多潇洒,活的有多惬意!三国那些英雄人物也是为名利活着,而刘禅却是真正的在享受“名利”!也许有人认为刘禅他很单纯,或者说很愚蠢。可是就是这样的人过的也许才幸福!《圣经》上说,单纯的人有福了!此话真是有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禅一辈子过的真是幸福!三国里那些英雄人物基本上劳累一辈子而没有几个善终,他们又有几个真正像刘禅活得潇洒自在,活的快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禅才是三国的里的最大赢家!

从三国的“大赢家”刘禅身上给我的感受是是什么呢?

人是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生追求的是什么?

人活着,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大事业,就像曾国藩对幕僚说的话,“天下有几个人能像我一样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呢?,百姓的追求无非是挣点钱过点儿安稳快乐的生活而已!”其实人活着就是为了有个好心情!亦如有人所说,“关于生活,我相信命运;关于生命,我相信过程。人生,没有终极意义。活着,如果一定说意义,说在有生命的日子里,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事就是织梦”!“单从生命形态角度讲,世上最美的字眼儿莫过于“痴”、“癖”、“迷”、“醉”了,那些进入境界的科研者、垂钓者、吸毒者、赌博者、饮酒者、书写者、坐牢者都是幸福的。”刘禅对生命和生活的享乐和享受也达到了‘“痴”、“癖”、“迷”、“醉”!’最后在“此间乐,不思蜀”的心情里走完他快乐的人生!刘禅的命运太好了,他“贵为天子”,刘禅的生活幸福到了极点,“无论是精神享受还是物质享受”。正如毕淑敏所说的:“正因为生命根本没有什么意义,我们才要认真地赋予生命意义。”刘禅的生命也没有意义,但是他赋予了生命意义,!他在过程中的享受幸福!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生命短暂,一个人死后又能带走什么?晚年的张学良有感慨赋诗道:“白发催人老,虚名误人深,主恩天高后,世事如浮云!”刘禅一辈子也在“织梦,织他享乐的梦!”“但求好梦留人睡!”刘禅一辈子过的那么快乐,从这一点上说,我认为他是三国里最大的赢家!

【三国文化_范文2】

荀彧,字文若,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彧二十九岁。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荀彧多次推荐优秀人才给曹操如戏志才、郭嘉等,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时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因为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因此荀彧又愁又怕,终于在寿春病亡,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1、挽狂澜于既倒的曹魏谋士—荀彧

曹操的父亲曹嵩,被陶谦部属所杀。曹操为报父仇,两次征讨陶谦。195年,陶谦病死,刘备代为徐州牧。曹操想乘机夺取徐州,再战吕布。荀彧竭力劝阻,让他权衡利弊,不要因小失大,如果此时攻打徐州,吕布一定会乘虚而来夺取兖州。当前最好集中力量对付陈宫和吕布,击败他们,建立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然后再去经略别处。曹操认为荀彧言之有理,便放弃攻打徐州,而趁麦熟季节,储备了足够的粮食。195年,曹操与吕布两度交锋,曹操以少胜多,大败吕布,迫使他奔投刘备。曹操乘胜追击,攻陷定陶(今属山东),然后分兵平定诸县。曹操采用了荀彧的策略,基本上平定了兖州,于是朝廷任命他为兖州牧。曹操有了兖州这一巩固的根据地,就为以后战胜对手,进而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辅佐曹操二十年的荀彧为何自杀

建安十七年(公元2),被曹操誉为有“巍巍之勋”的荀彧离世。关于他的死,袁宏《后汉纪》卷三十、陈寿《三国志》本传称其“以忧薨”,而裴注引《魏氏春秋》则记为“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范晔《后汉书·荀彧传》所载与《魏氏春秋》略同。尽管诸史对荀彧之死的记载不一,然而不论是认为他死于“忧”抑彧是认为他死于“药”,均是将荀彧之死看作他反对曹操晋爵魏公、加九锡的必然后果。荀彧自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背弃袁绍而投奔曹操,二十年间为曹操统一天下不遗余力,其兄弟子侄皆仕曹氏,又与曹操结为儿女亲家,可以说是曹操的核心成员,且深知曹操之为人,又何以在曹操即将走上人生顶峰、踌躇满志之时坚决反对,从而自陷于死地呢?

3、从荀彧之死出发谈性格决定命运

以荀彧的威望,仅仅只是对曹操称魏王稍稍表示了一下不满,谁知竟惹动了统治者的杀机:曹操先是将荀彧置于自己配下,使他处于尴尬地位,又在合适的时机送去一个空盒,示意一场空,荀彧会意,遂服毒自杀——还有一说是忧愤而死,但总之他是被曹操给逼死的。(荀彧虽是重臣,但只是名望上尊崇,手中并无多少实权,所以应该不存在功高震主的原因,被人构陷倒是大有可能,更有一说——荀彧之死主要是在许昌跟袁绍的书信有关...)

纵观整部三国志,曹操最爱干的两件事无非是借刀杀人和排除异己,除掉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人:就说荀彧,本质上是一个好人,处事公正,人缘也好,个人的廉洁奉公也是大家公认——但一个老好人顺从了许久却想要抗争一下。

4、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的伟人:荀彧

近乎完美的荀彧,不仅“瑰姿其表”,是出众的美男子,而且以自己的道德风范和高贵人格感召天下,不贪功不贪财,曾经无数次拒绝曹操亲自向天子提出的封赏,可谓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荀彧略不出世,而且任人唯贤,知人善任。曹操的人才班子,曹操的“内阁”成员,几乎都是荀彧一手推荐和提拔的。戏志才、荀攸、郭嘉、陈群、赵俨、杜袭、荀悦、辛毗、钟繇、华歆、王朗、杜畿等人,或是独当一面守土一方,或是不离曹操左右,或是成为朝廷重臣,这些人都对荀彧赞赏有加,心悦诚服,他们称呼荀彧为荀令君,既有对荀彧汉朝重臣身份的尊重,也有对荀彧名士风范的认可。这一批人才,扶持曹家延续了两代或三代,随着这批人的逝去,曹家走向了陌路.

5、荀彧仕途轨迹:动荡漩涡中的良知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 篇2

要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提高国际竞争力, 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

首先是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现代旅游现象”实际上是一项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为基础的, 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国际交流等内容的综合性大众活动。文化因素渗透到旅游的各个方面, 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源, 是旅游业的灵魂, 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其外出旅游的动机和目的在于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而旅游经营者要达到赢利的目的就必须提供一种能满足旅游者文化享受的旅游产品。因此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

其次, 旅游文化是一个国家旅游业保持自身特色的决定性因素。人们常说:民族的东西是独特的, 文化的流传是久远的。一个国家的旅游业若缺少了传统文化底蕴, 便失去了特色, 也便失去了强大的吸引力。实践表明:举凡旅游业昌盛之国, 莫不以旅游文化取胜。因此旅游文化是一个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必然要求。

再次, 旅游文化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能。“旅游是以一国一民族独特的文化招揽旅客赚取外汇的文化经济。”为此, 世界上许多国家先后实现了“文化经济”的新战略。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来看, “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已成为发展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主要经验之一。

二、许昌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现状

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 黄淮平原西侧。有着悠久的历史, 禹治水有功, 舜授禹以夏伯, 夏启建都在禹县境内, 商朝这里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熊氏 (今长葛) 、昆吾 (今许昌县) 等;西周分封时有许、鄢、康、郏等诸侯国;春秋时期有鲁、许、鄢、胡等诸侯国;战国时分属楚、韩、魏国;秦并天下, 行郡县;汉兴, 承秦制, ;东汉献帝刘协迁都许昌, 许昌进入鼎盛时期, 距今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经过历代战乱, 几经沧桑, 许都遭到严重的破坏。历史悠久的许昌最负盛名的莫过于三国文化。

(一) 建安文学

“闻听三国事, 每欲到许昌”。许昌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是汉魏帝都所在, 是曹魏集团同吴蜀抗衡的军事大本营, 也是当时我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曹氏集团雄踞许昌25年之久, 终于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 而且为一统全国奠定了基础。曹氏父子还开创了“一带风骨, 百世流芳”的建安文学。

建安, 本是东汉王朝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刘协的年号 (公元196--220) , 由于世积乱离, 风衰乱俗的时代特征, 造就了这个时期独特的文学风貌, 由于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家大都活跃在建安年间, 因而后世把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学统称为建安文学。

(二) 三国古迹遍许昌

1、许昌的三国遗址, 大体都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 、三国时期遗存至今的古迹, 亦即真迹。有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的许都古城遗址和汉献帝祭天的毓秀台遗址, 许下屯田 (军屯民屯) 的营、屯遗址, 许田围猎的射鹿台遗址, 曹丕登基的受禅台遗址, 受禅碑等。

(2) 、虽源于三国历史, 却掺入了《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的内容, 历代为纪念三国名人轶事而兴建的名胜古迹, 如汉献帝的衣冠冢愍帝陵, 曹操论事城和议事台遗址, 关羽夜读《春秋》的春秋楼, 关羽挑袍的灞陵桥等。

2、许昌的三国名胜古迹, 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 、分布广。遍布许昌县, 鄢陵县, 禹州市, 长葛市和魏都区, 尤其从许昌县和魏都区为最多, 相对比较集中。

(2) 、真迹多, 如汉魏许都古城遗址, 曹丕受禅台遗址和受禅碑等。

(3) 、品位高, 如汉魏许都古城遗址出土的战国玉璧、四神柱础和榆林出土的辟邪等, 均属国家一级文物。又如论述曹丕受禅过程的“受禅碑”, 称“三绝碑”, 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三、许昌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和构想

(一) 、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 发展特色旅游。

要充分发挥许昌市旅游资源的特点, 精心打造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一是大力提升三国文化旅游品牌的形象和质量。要在强力开发三国文化园的同时, 丰富景区内涵, 提升景区品位。二是着力打造休闲旅游产品。要紧紧抓住当前休闲观光旅游热的机遇, 完善景区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 使之成为周边城市假日休闲的主要目的地。四是推出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高校修学游等特色项目。

(二) 、拉长产业链条, 增强带动功能。

旅游业发展空间大, 产业关联性强, 要紧紧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 对旅游资源进行多层次、综合性开发, 为游客提供方方面面的服务, 实现旅游产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 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多种功能。围绕旅游开发, 要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民和有关企业大力发展有特色的绿色旅游食品;鼓励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 挖掘开发能够反映新郑地域文化特征的旅游商品;引导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 在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服务中求得自身的更大发展。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 要与旅游业紧密结合, 互相渗透, 共同发展。文化、娱乐、保健等行业要围绕旅游业, 做好促进自身产业发展的大文章。

(三) 、提高服务质量创名牌旅游产品

品牌的创建必须以旅游产品的质量为基础, 一个优质的产品未必就是名牌, 但真正的名牌必定是优质产品, 劣质产品是断然无法成为名牌的。

创旅游名牌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不仅要以游客为本, 更要以一线服务人员为本, 这一点在旅游业尤其重要。很多时候, 服务人员态度不好、不尊重游客, 是因为经营者、管理者不尊重员工。旅游企业应该是遵守劳动法的模范, 否则, 很难从根本上保证服务质量。

创旅游名牌必须突出特色。特色和质量一样是打造名牌的前提, 旅游是差异吸引, 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要大力引导有特色的旅游企业, 提高质量, 占领市场, 形成品牌效应。

创旅游名牌必须规范宣传。名牌是优质的代名词, 是信誉的通行证, 是引导消费者选购的指路灯。应当规范旅游广告市场, 是名牌可以使用什么标志, 不是名牌应该严厉禁止使用类似标志和模糊语言, 以防劣质企业钻了空子。

创旅游名牌必须倡导诚信。授予名牌资格的政府机构, 要严格把关, 不随意降低标准, 维护其权威性, 诚信对待消费者, 树立较高的公众信誉度。要引导名牌企业建立诚信体系, 确保其品牌的长效信誉度。

(四) 、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努力打造许昌旅游的服务品牌。要坚持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精细管理, 开展文明服务、人性化服务、细微服务。大力推行和实施旅游管理和服务质量标准, 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旅游景区创A、旅游饭店创星活动, 不断提高旅游经营单位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切实推进旅游行业诚信建设, 建立旅游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等级评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构建旅游诚信体系。

(五) 、加强旅游教育, 培养旅游管理人才

河南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泽民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国际和从业人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旅游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旅游行业也成为全国的十大高收入行业之一, 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600多万个。”目前,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毕业生人数远远满足不了旅游市场迅速增长的需要, 旅游人才缺口很大。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全面实施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要利用我市高校教育资源优势, 建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 培养不同层面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对在职旅游骨干人员进行强化培训, 不断培养旅游行业职业经理人员和高端服务人员, 特别要注意加快培养高端导游人员。要积极引进高层次旅游管理服务人才, 提高旅游行业的管理素质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建安文学概论》

[2]《许昌三国大观》中州古籍出版社周孟史、进德文

[3]《旅游与中国文化》旅游教育出版社

[4]《许昌学院学报》

许昌——绿染“三国” 篇3

许昌古称“许地”,历史悠久,有众多的“三国”胜迹轶事,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辖禹州市、长葛市、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魏都区六个县(市、区),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总人口450.5万,是闻名遐迩的“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腊梅文化之乡”。

近年来,许昌市坚持把“建设森林城市、打造生态许昌”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先后投入20多亿元用于造林绿化,初步建成了分布合理、景观优美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目前,全市林业用地绿化率86.6%,农田林网控制率91.5%,林木覆盖率26%,市区林木覆盖率33.5%,绿化覆盖率42.6%,绿地率37.8%,人均公共绿地9.3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6.5平方米;乡镇所在地、小集镇和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3.5%和41%,所辖6个县(市、区)平原绿化全部达到省定高级标准。全市花卉苗木面积60万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销售基地,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协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许昌市相继被命名为“河南省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荣获“河南人居环境奖”,2005年、2006年两度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许昌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而这些让许昌离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近年来,许昌市在“创森”过程中一直坚持“许昌特色”,秉承“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理念,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城乡一体,建设蕴含‘三国文化’特色的森林城市”,并把生态园林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来抓,通过生态园林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为了使将要建成的许昌森林城市具有本地特色,在树种选择上,种植一定数量的本地特色树种——“鄢陵蜡梅”、“河南桧柏”,特别是享有盛誉的“桧柏造型”,同时,也栽种一定数量的南方的雪松、棕榈、石楠、枇杷等,使许昌森林城市在具有浓郁的中原特色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南国情调。

在把森林引进城市的同时,让园林下乡村,使绿色遍布城乡,逐渐形成了集城市和乡村绿化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的城乡绿色生态圈。目前,通过实施国家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建设各类生态公益林47万亩,初步建成了覆盖城乡的生态屏障。

值得一提的是,许昌市在建设森林城市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历史遗迹众多,“三国文化”积淀深厚,国内外久负盛名的独特优势,结合汉魏古城、春秋楼、灞陵桥等历史遗迹,改建、新建了西湖公园、灞陵公园、春秋广场、鄢陵中原花木博览园、禹州森林植物园、钧瓷官窑遗址博物馆、紫云山风景区等一批3A、4A级历史文化景区,实现了对现存古树名木和文物古迹的保护性开发。

在建设森林城市的过程中,许昌坚持靠特色林业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目前,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已成为许昌市的“名片”,总面积已达到4万hm2,“十一五”末要发展到6.67万hm2。在坚持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开发原则基础上,最终要使木本中药材基地达到1.33万hm2的建设规模以及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

同时,许昌市以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结合自身实际,在林权制度改革和造林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实现了土地、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购买者真正拥有了林地使用权、经营权和收益权,调动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拓宽了集体和群众增收的渠道,使闲置多年的沟、渠、路边荒地变废为宝,不仅盘活了集体资产,而且增加了集体收入,为全市的林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曹魏风三国情许昌行征文 篇4

许昌,就是我的家乡,是一个风景宜人的美丽城市,也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至今在我们许昌还保留着许多三国时期的名胜古迹,和许多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感受一下许昌的三国情韵吧。

漫步在许昌市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路名,店名,游园名,比如春秋桥、建安大道、华佗路、魏文路、魏武路、议台路、春秋广场、魏武游园、三国大酒店、桃园大酒店等等,让你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浓厚的三国文化气息呢!

被称为三国故都的许昌,城市中至今还有很多三国时期的遗迹,霸陵桥、春秋楼、华佗墓„„,屹立在城市的不同位置,每次来到这些地方都好像看见了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画卷。霸陵桥,相传是三国名将关羽辞曹挑袍处。桥旁有《汉武帝挑袍处》的石碑。在石碑的旁边,威武的关公丹凤眼,卧蚕眉,手拿青龙偃月刀,骑着跃起的赤兔马屹立桥头,坚毅的眼神让人们好像看见了,当年关公放弃荣华富贵追求仁义的决心。关羽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许昌人学习。

说到许昌啊,你一定要来曹丞相府魏武帝广场游玩一番。来到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魏武大帝—曹操的雕像。雕像看上去有几十米高,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不禁让人感受到了曹操威武雄壮,博大恢弘的气势,让人望而精神振奋,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我从书中知道曹操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还是一代枭雄,胸怀天下,忧国忧民,非常有抱负。我这个小三国迷,就非常的敬佩这位魏武大帝呢。

在去年的三国文化周,我所在的舞蹈学校,参演了说唱舞蹈《华彩建安》,讲得就是许昌三国名人的历史轶事。正如歌词中所唱的,许昌人杰地也灵,世世代代出精英,民族文化历史长,三国文化最辉煌。我爱许昌,我爱我的家乡。

三国文化征文 篇5

通过对三国文化知识的学习,使我深刻的感受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取长补短,发扬团队精神,因而构成了一支出奇制胜的坚固队伍。

刘备“仁”、“智”,关羽“忠”、“傲”,张飞残暴而又细腻。

后人评价说:“刘备的江山是靠哭出来的。”当然,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他只看到了刘备的“仁”,而未见他的“智”及关羽、张飞的协助。

正是“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刘备的“智”掩盖了关羽的傲气、张飞的残暴;一句“玉可碎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关羽的忠,使生刘关张的队伍更稳固;彭德怀上书,以张飞自比,而又自愧不如,可惜“却有其粗,而一无其细”,是张飞细腻的一面给队伍又加了一层保护网,使其更强大。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况如今是刘关张三大将,顶的就不只是一个诸葛亮啦,而是开创了令人震惊的雄霸天下。

古代人杰尚且懂得充分利用团队精神,况吾辈乎!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有高度的集体主义感,维护班集体的利益,为班争光,让我们的集体强大起来。集体强大了,自己自然就进步了,因为集体是大家的集体,自己是集体的一部分。有丰富饵料的海洋自然会蕴育出肥大的鱼儿。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更需要人们具有团队精神。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家企业招聘职员的八项要求,其中有一项要求就是职员要有团队精神。一个大企业要想办成功,需要企业中职员们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取长补短,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处使,才可能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才可能创造出今天的雄霸天下。

团结就是力量,团队精神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三国文化征文

去年暑假,妈妈就安排我每天看两集《三国演义》。里面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和许多有名的人物,比如说:刘备、张飞、关羽、曹操、孙权、孙策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刘备能识破许多计谋,并且对人彬彬有礼;关羽英勇无比,特别是在温酒斩华雄中,许多人出战,都被华雄一刀砍死,无一幸免,可关羽毫不畏惧华雄,出战前别人为他准备了一杯温酒,关羽还未等就冷却,就将华雄之头挂于帐下;张飞是一个既勇猛又鲁莽的人,他有勇无谋,经常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宛城之战中,因得罪了吕布,致使吕布攻打徐州,从而丢了徐州。除了这些英雄以外,我最敬佩的是赵云,因为他英勇善战,并且做事十分沉稳。

赵云身高八尺,姿颜雄伟,早年在郡衙当差。初平二年,袁绍称冀州牧后,与公孙瓒相争,常山郡人公推赵云为头目,率领大伙去投奔公孙瓒。也在这一年,刘备亦来投奔公孙瓒。刘备对赵云非常亲热,常给以帮助。赵云亦视刘备为长者,为知己,有心相依。经过几年的奔波和反复观察,赵云对公孙瓒的表现明显感到不满意,感到他胸无大志,不识大体,只顾自己,不是可以依靠的主人,便寻机离去。不久,赵云因兄丧请假回家。刘备知道他不会再回来了,依依不舍。赵云告辞时说,我终不会背叛您对我的恩德。建安五年春,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去投袁绍。当时,刘备单身逃出,狼狈不堪。在邺城遇见赵云,与赵云同床眠卧,密派其外出招募队伍数百人,对外皆称刘左将军部曲。从此,赵云追随刘备,转战南北,终身不渝。

三国文化征文

三国,那个纷扰**的年代,有无数分不清对错的征战与纠葛,有战场上无情的刀戟和淋漓的鲜血,有场外的尔虞我诈机关算尽,当贪婪吞噬了恩情与孝义,我感叹历史是一支凄婉的歌。慢慢走进“三国”,它将不再是一个个的故事片段,而是至今绵延不绝的长河。尤其是那些“蜀中人”不时萦绕在我的心头,不知何时,我开始为他们的胜利而欢呼,为他们的危局而担忧,为他们的失败而扼腕叹息。是的,我迷上了那“结义”的桃花,爱上了不离不弃的忠义,喜欢上了孔明的智慧, “蜀中人”的智勇忠义深深地打动了我,感染着我。

花香悠悠沁人心脾,情义浓浓涌上心头。花树间兄弟结义,携手共兴汉室江山。

一声“大哥”发自心田,面对曹操的欣赏无动于衷,面对美女、宝马与金银,他心依旧,“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了和大哥团聚,他日日祈祷;担忧大哥的安危,他夜夜难眠,他执著地坚信着重逢的到来。这就是关羽,是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关羽,是在大哥面前低头听令的关羽,是刮骨疗毒不皱眉头的关羽,是面对强敌傲骨依然的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面对死神的降临他毫不畏惧,放不下的是:与刘皇叔的桃园结义。关羽去了,张飞、刘备一个醉酒中为部将所杀,一个伐吴失利郁郁而终。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一个悲惨的结局,而在我想来,这大概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绯红的桃花悄然落地,无声无息,化入泥土滋养大地,他们的情义有口皆碑代代相传,无形中已经化作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信仰。

我们生于九零后,长于零零后,成于一零后,少有服从与追随,更多的是对人际和谐的努力,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对家国民族的关注,生活中你会看到不计得失的帮助,敞开心扉的倾诉,彼此默契的合作。或许竞争的压力让我们有些沉默,但这并不表示我们缺少力量,有“义”的支点,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一样可以撼动世界。

小学时《草船借箭》里,我结识了足智多谋的他,初中时《出师表》里,我结识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他,高中时《挥泪斩马谡》里,我结识了有情有义,却又军法严明的他。他就是诸葛孔明。与他我一次又一次的相逢,一回又一回的崇敬。生不逢时,只愿隐居草庐,仰观俯察间了却此生,这又何尝不是乐事呢。 “茅庐三顾”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下决心、保明主、谋大业。这不变的承诺融入了那颗炙热的心。喜欢他手执羽扇的悠然,那份宠辱不惊,使我感到蜀汉的发展不可限量,曹魏大军是多么的渺小,东吴水师是那么的不堪一击。不是他呼风唤雨,是他的潜心观察与思考,顺应自然,揣度人心罢了:算定了曹操疑心太重,算定江中必有大雾,就算定了草船足可以借箭。这是一种态度,叫做自信,这是一种实力,让人深不可测。

有多少赞美就会有多少 。有人说他心胸狭隘,气死周瑜;我却不以为然,如若周瑜之前宽厚待他,同心协力,又怎么会有气死之说;夺取荆州只是一个军事家的谋略,为了蜀汉的他是对的,所谓“在商言商”嘛。有人说他小题大做“斩马谡”,挥泪亦是“作秀”,我还是要固执的为他平反:街亭乃要害之地,由于马谡的疏忽落入敌手,使蜀国陷于困境——马谡该斩,为了让蜀军重整旗鼓,只有严明法纪。马谡是马良的弟弟,孔明怎忍杀之;马谡饱读兵书也颇有才学,诸葛怎愿杀之。这不是小题,更不是大作,这是一种长远的政治目光——完成先帝遗愿,匡扶汉室。

孔明带着遗憾睡去了,有谁看到他眼底那颗晶莹的泪滴,有谁还依然记得他的曾经——如果此生事事皆已算定,又何必麻烦再来世上走这一遭,正是这种无常,才让人生是这样的多彩诱人!

事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叫做追求。

一线希望百倍努力,这叫做奋斗。

为了信念永不放弃,这叫做坚持。

孰为蜀中人?蜀中人有情有义有才具。

孰为蜀中人?蜀中人敢想敢为敢成功。

我们为何不做蜀中人,扬帆起航,去追寻那个“未曾遗忘却会在某些时刻丢掉的梦”。合上发黄的书页,心头绽放出朵朵灿烂的桃花,抬头望去,我的`路还很长,深邃里我看到了那智慧的目光。我知道我并不孤单——“蜀中”有我也有你。

三国文化征文

“历史使人聪明”。这是历史学家庞朴先生的一句名言。

因为历史是前人成功和失败的记录,由成功而失败,由失败而成功的经验教训的积累。无数英雄呕心沥血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形成了厚重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这种积淀是无形的,无处不在的,无处不起作用的。它们有关于友情亲情的忠诚,也有关于臣子对国家的孝忠。这些优秀的文化无一不深深的薰陶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位炎黄子孙。

厚重的优秀的三国民族文化积淀便是这历史长河中灿烂的一幕。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更是我们应大力发掘,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三国文化重在“信义”二字。诚信、仁义、道义自古至今都是应当作为人生的准则。刘关张兄弟三人也都是凭此信念才结下了“以天下苍生为已任,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人生信条。

现在已进入21世纪,在知识爆炸、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达的今天,“诚信”二字尤为显得重要。如果你是企业家,你要靠诚信来树立国打造你的品牌,纵横商场。如果你是处交家,你要靠诚信来树立国家形象,驰骋列国。诚信,在人们生活中无时无刻起着重要作用,纵观历史,古人尚能做到,更何况我们呢?

在三国历史文化积淀中也涌出了许多优秀的人物,他们在推动历史进步方面也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虽然他们各自也有性格上的弱点。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看待一个人应当像苏轼看庐山一样,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评价,才能跳出历史看历史。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 篇6

第二天,吕布率军迎敌。李傕西凉军的前锋,不是吕布的对手,一下子就被打败了。李傕知道吕布有勇无谋,便留下两路人马拖住吕布。另外两路人马直奔长安。吕布果然中计,当他听说长安城被西凉军兵围攻时,急忙撤回去一路上不断遇到西凉兵的追杀,损伤许多人马。等他赶到长安城下时,西凉兵已经团团围住城。吕布连战几次,无法进城,军心大乱。

吕布左冲右突,阻拦不住,只好带领百名精兵去救王允,王允执意不肯离开,吕布再三相劝,还是没有结果。

上一篇:挺身式跳远说课稿下一篇:《琥珀》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