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桥》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共11篇)
教学目标 巩固汉语拼音,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通过看图、读文了解彩虹有七种颜色。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了解彩虹有七种颜色,朗读课文。
教学措施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课时安排 1至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雨过天情,彩虹出现的录象带或课件。
学生:彩色笔和图画纸。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自渎自悟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自己一边看图,一边读文。
小组内同学互相帮助,学习字词。
小组内讨论交流: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
引导读中体会
全班讨论: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
自己再读课文,对照图认一认七种颜色。
请小朋友把写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生字卡,贴在对应的颜色下,再读一读词语。
请学生试读课文,大家评议。
齐读课文,理解“赤”、“绘”的意思。用“、、、、、、和、、、、、、”说一句话。
分小组比赛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
学了课文,你知道七彩桥是什么吗?
请根据自己读课文后体会,拿出纸笔画一幅画,然后在班上交流评比。
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请小老师来教读生字,大家评议、纠正。
看卡片读生字,口头组词语。
组织学生进行猜谜语游戏:请甲生上台,背向黑板,教师任指一词,甲生便开始猜“是不是、、、、、、”其余学生回答“不是、、、、、、”甲生猜对了,其余学生拍手答“对对对,请回答!”
指导书写,适时纠正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七彩桥
彩虹的图片
赤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教学反思
一、字理识字的方法
根据具体汉字的特点,字理识字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借助字形表意识字,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构造分析,还有的需要将二者相结合。
1.说明字形表意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有一些汉字的字形通过描摹指示的对象形成,这样的字可以通过字形分析识字。在字理识字中,分析字形表意的汉字通常是象形字和指事字。如“中”,从字形上看,竖画从“口”中间贯通,表示正中、中间的意思。
这一类汉字,往往越是早期的字形,象形意味就越明显,所以常常需要联系古文字形来了解字形的来源。比如“月”字甲骨文作像一轮弯月。“目”字甲骨文作像眼睛的形状,后来在字形演变过程中变成了竖向,变成现在的“目”字。这些汉字的字形都来源于所指示的事物的形状,但经过字形演变后,象形的程度下降,大多看不出字形来源了,通过联系古文字形,可以让学生找回字形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识字。
进行字形表意的分析时常常需要借助的古文字形有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其中,甲骨文、金文的象形程度高,但是与楷书字形差距比较大,小篆的象形程度较低,但与楷书字形差距小,教学时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古文字形。
2.分析汉字构造
分析汉字构造是一种更常用,也更容易被学生掌握的识字方法。字理识字中,进行构造分析的通常是会意字和形声字。会意字由表意的构件组成,如“歪”,不正就是歪,“不”和“正”两个构件合起来表示“歪”的意思,也组成了“歪”的字形。形声字则更为常见,如“枯”,“木”是形旁,表示和树木有关,“古”是声旁,声音和“枯”相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几千年来汉语的演化,很多形声字的声旁与形声字的读音变得不同,所以形声字声旁的读音与形声字相同或者相近,而不是完全相同。
汉字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构件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在进行字理识字时,要以通行的简化楷书字形作为字理识字的依据。如在《丁丁冬冬学识字》中有“齿”字,甲骨文字形作像人的门牙,明显是象形字。然而在演化中,人们在这一象形的构件上加上“止”作为声符,字形变作则是一个形声字了。当我们分析“齿”的结构类型时,不能因为最早写作是象形字,就认为“齿”也是象形字,而应就“齿”的字形进行分析,是形声字。
3.综合运用
有的汉字需要在分析构造的基础上说明构件表意,如《秋天到》一课中有“歌”字,这是一个学生极易写错的字,很多学生容易把右边的“欠”写成“攵”,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分析“歌”字的构造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形声字,“哥”是声旁,读音与“歌”相同,“欠”则是形旁。然而“欠”与“歌”的意思有什么联系呢?这是一个象形的构件,需要联系古文字形来说明。“欠”的甲骨文字形作像一个跪坐的人形张大嘴巴的样子,小篆字形作《说文》:“欠,张口七悟也。象气从人上出之形。”所以“歌”字从欠,表示的正是张大嘴巴唱歌。通过这样的字理识字,既让学生了解了字形来源,又区分了易错的偏旁,一举两得。
二、字理识字的原则
根据汉字本身的特点和小学阶段学生理解接受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字理识字时还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1.不确切的不讲
汉字学是一门相对比较专业的学科,需要系统的学习才能建立相关的知识。如果教师本身对于某个汉字的字理把握不确切,那么就不应当传授给学生。还有的汉字的字理众说纷纭,没有定论,这样的字也不适合讲给学生。
2.讹变后的汉字,不适合进行字理识字
汉字在演化过程中伴随着讹变,讹变指的是汉字形体在演变过程中,由于误解字形或为了书写的方便而破坏原本表义结构的形变。如“桑”,甲骨文作,像桑树之形,后来人们把树枝和树干割裂来看,将三个树杈误认为是三只手,把桑写成了并由此演变为楷书的桑字。像这样经过讹变后的字形跟字义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教学时不适宜采用字理识字。
3. 对于简化字进行字理分析时要慎重
这里的简化字指的是实行文字改革时颁布的简化字,与其对应的是繁体字。从字理识字的角度来看,汉字的简化有这样几种情况,接下来一一进行分析,并指出相应的字理识字的策略。
一是简化后汉字的形体构造与繁体字基本相同,这样的汉字不需要联系繁体字甚至古文字字形,可以直接通过简化字进行分析。如“门”,繁体作“門”,像门的形状,简化后的“门”同样像是门的形状。再如一些通过简化同类偏旁形成的简化字,如“让”“讶”等字通过简化言字旁而来,学生只要了解“讠”和语言有关,就可以知道它们是形声字。
二是简化后的汉字形成了新的字理依据。如“种”,繁体作“種”,是形声字,“禾”为形旁,“重”为声旁。简化后,声旁简化为“中”,声音与“种”相近,“种”依然是形声字。再如“宝”,繁体作“寶”,《说文》云:“珍也。从宀从王从貝,缶声。”则“寶”是一个形声字,简化后,“宝”字从宀从玉,家中有玉就是宝,变成了一个会意字。像这样的字还有“泪”“从”“尘”“双”“云”等,它们经过简化后形成了新的字理依据,那么在识字时应该按照简化后的字形进行分析。
以上这两类汉字虽然经过了简化,但是依然可以进行字理分析。有些简化字则丧失了字理依据,不适合进行字理分析,如:“鸡”,繁体的“鸡”写作“雞”或“鷄”,是一个形声字,左边的“奚”是声旁,右边的“隹”或“鳥”是形旁。简化的“鸡”字从“鸡”而来,“鳥”简化为“鸟”,仍可表义,但是声旁“奚”简化为“又”,和“鸡”的声音毫不相关,所以“鸡”已经不再是形声字了。在教学这样的汉字时,可以告诉学生“鸡”字右边“鸟”表义,但是如果引入繁体字讲解“奚”表音,再与简化后的“又”建立联系,反而增加学生识字的负担。还有的简化字与繁体字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的字需要教师在讲解时格外注意。
4. 汉字本义与使用义差异大的不适宜采用字理识字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
2、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背诵《春天的手》、《插秧》。
教学重点
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
发现提手旁表示的意思并体会带提手旁的动词词义。
教学时数
6课时
春天的手
教学目标
1、认字15个,运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识字。
2、发现提手旁表示的意思并体会带提手旁的动词词义。
3、阅读、背诵《春天的手》,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
发现提手旁表示的意思并体会带提手旁的动词词义。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我们来听一首歌,看谁能听出歌中唱的是什么季节.
放录音《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好听吗?你喜欢春天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歌唱春天的儿歌《春天的手》。
二、听录音,读课文:
1、先让学生说出自己以前已经认识的字。
放录音。
2、谁愿意再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人一段。)
3、要求:其他人认真听,想一想,春天的手都做了什么?
4、小组内互相学习读课文。
5、一组一段,根据课文词语模仿抚摸,掠,拂,排,拍
6、比赛:看哪个组学得最快最好。
7、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提问:读了这篇文章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三、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学生来说一说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找出其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偏旁部首以及一些笔画。
春温暖轻柔抚摸
传拍肩膀泼健壮
2、学生观察后说说应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春天的手
春温暖轻柔抚摸
传拍肩膀泼健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生字、儿歌、学会本课7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春天的手》。
二、复习:
朗读《春天的手》。
开火车读生字。
指五名学生分段读一读。读音请学生自己纠正。
学生读后说说春天到了,你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学写字:
1、出示生字卡,请学生来说一说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找出其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偏旁部首以及一些笔画。
2、你认为这个字怎样写好?
3、学生自由讨论字的笔顺师纠正并在田字格里示范:
春乐树拍朋友
学生观察后说说应注意什么?(乐字第二笔是竖折;树字左中右结构,每部分要写得细长才好看。)
4、学生在练习本上每个字写2个。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师生沟通: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我们应该走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的变化。学完课文你还了解到哪些?说给大家听好吗?
板书设计:
春乐树拍朋友
插秧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田、照、蓝、农、民”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然后进行续写。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插秧》这首儿歌,认识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春姑娘回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你画的春天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好吗?
春天是播种插秧的季节,让我们一起看看农民伯伯在干什么?
二、新授
1、(放音乐,老师朗诵儿歌)
要求:边听边看,标出你还不认识的字。
2、分组读课文,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3、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音。
4、找一个你记得最牢的生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5、谁想当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6、游戏:我说你对。
7、小组合作进一步学习生字。
8、谁能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生字的。(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字分析生字)
9、开火车读课文,小组比赛。
想一想,城市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10、朗读挑战赛:
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可以边读边表演。
四、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插秧
水田是镜子,
映照着蓝天,
映照着白云,
映照着青山,
映照着绿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背诵儿歌、复习生字、学会写本课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读生字卡片。
背诵课文。
二、学写生字:
读生字,纠正字音,
出示“农、民”,学生自己交流谈区别及书写规则。
结合语文天地中,描一描、写一写。
出示“田、照、蓝”:
你能说出这些字的笔顺吗?
小组同学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你能把这些字写的漂亮吗?
学生自己独立写,然后小组评议。说说这些字的笔顺,先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再指名说说。
学生可就难写的字书空或描一描后再书写。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板书设计
田、照、蓝、农、民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写好农、民、心三个字。
2、体会动词的意义。
3、背诵《春晓》。
4、能恰当搭配词语。
教学重点
体会动词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恰当搭配词语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语文天地中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抄一抄:
齐背声母、韵母。
默写声母、韵母。
抄写gkhjqxzcs
zhchshr
注意:抄写音节时字母要间隔距离。
同桌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好看。
二、想一想,填一填:
进行看图猜字。
写出日字旁的字:日时暖
读一读。
分组交流写字,推选一个最好的,说给全班听。
评选最佳写字小组,奖励。
三、连一连
温暖的快乐的
节日家小朋友阳光小鸟手
小组讨论完成,集体订正。
扩展练习,还能说出什么样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语文天地中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请同学们说一说假期里,你都学会了哪些儿歌?听过哪些故事?又多认了多少字?说给大家听一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几首课外的小儿歌,多认几个字。
二、读一读,唱一唱: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歌唱春天的歌曲也有很多,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首非常美丽的歌曲,先请同学们听一听,有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这首歌的名字?
谁会读?会读的学生读一读。
从儿歌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唱出这首歌吗?
大家一起加上动作表演。
金钥匙
丁丁又告诉我们什么啦?谁为大家读一读?
(一边阅读,一边想象,读起课文来特别有意思。)
这些字你都认识吗?
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学习古诗《春晓》
请会读的同学朗读古诗
学生自己朗读,找出不明白的字小组讨论。
谁能将整首古诗的意思说个大家听?
四、指导朗读
小组进行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奖。
五、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春天的古诗或者儿歌,说给大家听,看谁知道得最多,评出一名小博士。
单元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3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
(一)》。第五单元“加与减
(二)”,第七单元“加与减
(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清净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探索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1)出示老师带给同学们的新朋友。(多媒体出示松鼠图片)
(2)请同学们说说松鼠最喜欢什么食物。
(3)从小松鼠爱吃松果,引出松鼠妈妈为了让小松鼠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能为自己准备过冬的食物,决定带它去采松果这一情境。
2、揭示课题:采松果(板书)
二、合作探究 激活思维
1、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小松鼠的表现如何?(2)观察主题图,从图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3)请同学们根据它们采松果的个数,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最想知道什么?并试着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4)鼓励同学们在与同桌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设法解决问题,列出算式。
2、探讨计算方法。
解决问题一: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25+4=? 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和小松鼠采的松果,和起来就是一共采的松果。(1)摆一摆、算一算。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试着摆一摆、算一算。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想一想在摆的过程中自己学会了什么,讨论算理。(一名同学边演示边叙述)
(3)总结方法:①数数:从25开始一个一个地往后数4个。②借助小棒:一捆十根小棒,25是两捆5根,再摆4根,将5根和4根加到一起。③利用计数器:十位上有2个珠子,个位上有5个珠子,再往个位上再拨4个珠子。④数的组成: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把两个一位数相加,最后把所得的结果与整十数相加。
(4)自主探索方法:自主探索其他计算方法。
解决问题二: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从松鼠妈妈采的松果25个松果中,减去小松鼠采的4个,剩下的就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的个数。
(1)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2)总结方法:①数数:从25开始一个一个地往前数4个。②借助小棒:一捆十根小棒,25是两捆5根,再拿走4根。③利用计数器:十位上有2个珠子,个位上有5个珠子,从个位上拨走4个珠子。④数的组成: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一位数减去减数,最后把所得的结果与整十数相加。
三、实践应用 体验乐趣
1、分组进行开火车游戏
老师将书上53页第4题中的口算题分别写在4张口算题卡上,然后请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引领下开展开火车游戏。
2、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多媒体出示书上53页第1题的主题图)
(1)说说从图中你能看懂是让我们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试着用完整的语言跟同桌说一说。
(2)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3、想一想,填一填。
(1)算出答案,填到方块里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相同的两组加数,虽然调换了位置,可是它们相加后所得到的得数却相同。
(3)鼓励同学们仿照发现的规律自己再想出一组这样的算式。
4、谈收获,说体会。
组织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遗憾?
1、识记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读中体会春雨的情趣,进而感受春天带给世界万物的勃勃生机。
学情分析:
1、认知特征分析:
(1)一年级小学生喜欢形象、直观、有趣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中仍以无意注意为主。
(2)学生想象力丰富,乐于进行口语表达,但语言需要教师和同伴帮助规范。
2、基础分析:
(1)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多数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了合作的意识。
(2)多数学生认识了四、五百字,并初步掌握了听读识字、拼音识字、看上下文猜字等识字方法,并初步形成了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铃铛课件板贴画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游戏:猜猜看
1、猜铃铛。(1)教师介绍游戏名称:猜猜看。同时出示一个装有金属铃铛的茶叶桶,请学生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随意猜测。(2)教师晃动铃铛发出声响。学生根据声音的提示猜出是铃铛。伴随着“丁零当啷”声,教师随机展示铃铛。学生用拟生词来形容铃铛的声音。
2、猜偏旁。教师指出这个铃铛是金属做的,猜铃铛的名字会有什么偏旁?学生凭借前面的积累可以猜到是“金字旁”。教师板书“铃铛”学生认读。教师板书“líng dāng”,学生同时书空。教师指出“铛”单独出现读一声,跟“铃”组成词语读轻声。学生再读,体会轻声。
3、教师在“铃铛”前板书“雨”,学生读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见过“雨铃铛”引入儿歌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认准生字、读准字音。
(一)认字
1、学生自由读儿歌。在充足的时间里读书,标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小组合作认生字。
(1)合作前教师指导:在小组里用生字卡片互相教一教,让小组里的每一个人都读准字音。可以小组长领读,可以轮流读,也可以一起读。
(2)合作中教师指导:①随机指导:巡视中,根据个别情况指导合作方法;②跟进式指导:在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后,指导盖住拼音,独立认读)
3、学生小组合作检查生字。
4、挑读易错字。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将自己小组在合作中识字中发现的容易读错的生字,给大家提醒儿。
5、检查反馈。
课件:生字闯关
第一关:你是我的好朋友(房檐上挂着11个小水珠,点击每个小水珠就会出现相应的生字)
游戏规则:每出现一个生字,学生齐读,随机请学生用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话。
第二关:火车开动呜呜呜(每节小车箱上都有一个生字,依次点击,依次出现带有生字的小车箱,点击11次,小火车开走。可重复进行。)
游戏规则:学生按顺序依次读生字。
(二)读文
1、同桌互相读课文
要求:同桌互相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一个在读,另一个认真听,读对表杨,读错帮助纠正。
2、指名读,整体感知儿歌。
课件展示:整篇课文。
(1)指名一对同桌读课文。读后其他学生做小评委,听的要求:听听字音读得准不准,句子读得通不通顺,听后评价。
(2)再指名一对同桌读课文。听的要求有两个:①继续做小评委。②边听边想,从儿歌里能看见哪些景物?
(3)学生各抒己见:看到的景物有小燕子房檐水珠(小铃铛)雨丝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贴或板画
三、品读感悟、随文识字,熟读成诵。
(一)自由读书,画出儿歌中表示声音的词语。
1、学生自由读儿歌,在表示声音的词语下面画条横线。(教师边交待要求边板演画线。)
2、生边汇报,教师边出示课件:在沙沙响和丁零当啷两个词下面画横线。
(二)第一句:沙沙响,沙沙响,春雨洒在房檐上。
课件:沙沙响,沙沙响,
春雨洒在房檐上。
1、初读。学生齐读句子。
2、随文借图识字“房檐”,了解房檐的位置。
课件:展示春雨洒在房檐上的情景。
(1)学生到屏幕前指一指房檐的位置。找到书上插图中的房檐,同桌互相指、看。
课件:在房檐旁边出示生字“房檐”
(2)学生齐读生字“房檐”
3、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沙沙响,沙沙响,
春雨洒在房檐上。
(1)指名学生读句子。
(2)教师适时评价,还可以将春雨和夏雨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读出春天雨的特点。
(三)第二、三、四句“房檐上挂水珠--丁零当啷”
课件:房檐上挂水珠,
好像串串小铃铛。
丁零当啷……
丁零当啷……
1、初读。
(1)学生看准每个字,齐读。教师评价。
(2)教师读。故意把“串串”读成“一串”,学生评价,找出问题。
2、随文识记“串”,并了解“串串”是指很多串的意思。
课件:一串
串串
(1)指名学生说“一串”和“串串”的不同。
(2)借助相应的情景图进一步体会“一串”和“串串”的不同。
3、指导感情朗读“串串”和“丁零当啷”的多元化理解。
(1)指名学生读。
(2)通过教师、学生的相互评价,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3)学生同桌互相读。
(四)第五句“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来盖新房。”
课件:它在招呼小燕子,
快快回来盖新房。
1、初读。指名学生读。
2、随文认识“招”,巩固“呼”,了解“招呼”的意思。
课件:招呼
(1)学生同桌互相打招呼;师生互相打招呼。
课件:“招”和“呼”的偏旁分别变红。
(2)教师小结,指出“招”要用手,“呼”要用口。
(3)学生齐读“招呼”
3、感情朗读。
课件:它在招呼小燕子,
快快回来盖新房
(1)师生共同表演。教师表演“小燕子”,学生表演“雨铃铛”,并用自己的语言招呼小燕子。从中体会“雨铃铛”的热情。
(2)学生感情齐读句子。
四、回归整体,背诵积累。
课件:展示全文
(一)整体美读全文
1、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边读边想象,加上动作表演读。
2、指名配乐读。
3、学生集体配乐表演读。
(二)背诵积累
课件:雨铃铛
沙沙响,_______,
_______洒在房檐上。
______________水珠,
_______串串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招呼_______,
_______盖_________。
1、学生借助生字提示自由背诵儿歌。
2、指名配乐背诵。
3、能够背诵的学生集体配乐背诵。
五、课内拓展,课外延伸
1、儿歌再创。
课件:配乐呈现春雨里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
(1)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边欣赏边仿照儿歌里的语言,描述见到的情景。
课件:沙沙响,沙沙响。
春雨洒在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指名学生自编儿歌。
2、分层次布置作业
背诵儿歌(或表演背诵)仿照儿歌自编搜集有关春雨的诗歌读一读
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郭运兰
2014春季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就这一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思想工作方面:
首先我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就要自己以身作则,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育工作方面
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虚心请教,提高教学水平。做好备课上课。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生活更加贴近,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讲课时加入生活元素。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法,习惯。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
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教学中,4教学中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提高 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上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4、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三、培优补差工作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一年级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针对折种问题,我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我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例如我班的丘志武同学,课堂上无心听讲,针对这一情况我经常找他谈心,课后进行辅导,期末考试中成绩有所提高。
四、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班级发展不平衡,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2、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时常有变更;
3、继续更新观念,努力实践主体教学;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继 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一学期期来,工作有得有失,今后我一定会取长补短,力争做到更好。
1.指导学生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汉字,学习两个新偏旁“人字头”“四点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观察,并通过观察与学习,了解大熊猫,认识大熊猫,喜欢大熊猫。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由图入手启发谈话
1.出示大熊猫,让孩子们看图画,简单说说大熊猫的样子。
2.师:大熊猫真可爱。那我们今天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吧!
板书:大熊猫
(二)自读感悟,读通全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要求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要读准字音。
2.数一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知道每个自然段讲什么?
(课文共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大熊猫是动物园里最吸引人的动物。它是珍贵的动物。
板书:珍贵
第2自然段,写大熊猫的样子。
第3自然段,写大熊猫的活动情况。
第4自然段,写大熊猫的饮食。
板书:样子活动饮食
(三)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1.再读全文。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小组合作,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小组同学听。
(2)读给全班同学听,大家评议。
(3)试着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3.播放大熊猫的生活录像片。
感受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形象,学习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描述片中的大熊猫。
(1)大熊猫的样子:
板书:身子胖尾巴短毛很光滑
四肢黑身子和头白黑眼圈
(2)大熊猫活动情况
板书:小:活泼爬上爬下
长大:不爱活动爱睡觉
(3)吃什么?
板书:竹叶竹笋
(四)巩固练习
1.以“开火车”的游戏方式,读词语卡片,巩固认识生字。
2.用生字开花的方法,给生字组词,巩固识字生字。
(五)指导书写生字
1.结合写字教学要求,学习新的偏旁“人字头”“四点底”。
2.指导学生在《写字》本上练习写生字。
(六)实践活动
1.有到过动物园或从电影电视上看到大熊猫的同学,或从网上下载的有关大熊猫的资料,说给大家听听,并在小组交流。
2.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自主选择,填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七)课外阅读
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我是国宝》《丹顶鹤》,让学生加深认识大熊猫和丹顶鹤,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板书设计:
大熊猫
(珍贵)样子 身子胖 尾巴短 毛很光滑
四肢 黑身子和头白 黑眼圈
活动 小:活泼爬上爬下
长大:不爱活动爱睡觉
吃竹叶竹笋
教学目的:能正确抄写双音词音节,练习给音节标调;复习带金字旁和绞丝旁的字并填写偏旁表;积累词语;续写《下雨了》。
教学过程:
一.1.抄写音节。
Chūn yǔ shǔi zhū cǎi hóng zǒu guò yáo yuǎn měi lì
学生独立抄写,自己检查。
2.给音节标调号。
Shui you zhe yang ju da de bi
谁有这样巨大的笔
二.复习带有金字旁和绞丝旁的字,并填写偏旁表。
1.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看谁写得多。
金字旁:()()()
绞丝旁:()()( ) ()
2.填写偏旁表。
偏旁表示的意义例子
钅
三。给“雨”扩词。
1.读词语:倾盆大雨雨过天晴泪如雨下挥汗如雨
2.自己扩词,看谁说的多,说得好。
例:雨霖霖 雨萧萧 雨蒙蒙 牛毛细雨 狂风暴雨 零星小雨 ……
四.续编诗歌。
下雨了,蜗牛说:“不怕,我把房子背来啦。”
下雨了,蘑菇说:“不怕,我有。”
下雨了,说:“不怕,我。”
分组完成,回去思考,在班上讨论。评委评定。
例:下雨了,蘑菇说:“不怕,我有小花伞一把。”
下雨了,甲虫说:“不怕,我有一件防雨褂。”
板书设计:语文天地
给音节标调号
Shui you zhe yang ju da de bi
谁 有 这 样 巨 大 的 笔
第七、八课时
教学目标:自读《伞》,复述,能搞清人物之间的关系;背诵《春夜喜雨》;总结自己的热字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自读《伞》。
1.自己读一遍。
2.提问:这个故事里说了几个小朋友呀?
3.再读,然后复述。
二.读背古诗。
1.自己读,自己背。
2.提示:你看,杜甫发现下雨了,一夜没睡,静的几乎听不见雨声,真实‘春夜喜雨’啊!
3.讨论:诗人为什么高兴的一夜未谁?
4.说一说你还读过杜甫的那些诗句。
三.总结自己的认字方法。
读金钥匙的一段话。
课堂总结:这一单元你有学会了什么?
板书:伞
小宝和同学 小丽和同学
教学目标:
1、初步发展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
2、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正确熟练的计算能力。
3、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4、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教学难点 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
教学方法 探讨法 合作交流法 教学流程
师讲规则:(孩子在静息的时候)闭上眼睛认真听余老师宣布课堂规则:发现一个数学问题为你们组挣得一颗☆,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为本组挣得两颗☆。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春天
师:春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田园里的小动物们玩得可高兴啦,你们想去看看吗?(板书课题:美丽的田园)生:想
师:(课件出示13页主题图)现在咱们跟着笑笑和淘气一起去田园看看吧!师:在这个田园里,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咱们一起去开动我们的小脑袋去发现他们并解决他们,好吗?(板书:解决问题)孩子们,准备好了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寻找数学信息,记录数学信息 师:看田园图,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生1:空中有11只小鸟。生2:树上有5只小鸟。生3:岸上有6只鹅。生4:河里有8只鹅。生5:地上有7只绵羊。生6:地上有5只山羊。
师:孩子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咱们把他们记下来怎么样?我们怎样把他们记下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生:按顺序
(师板书:学生发言信息)师:现在请你把发现的数学信息填在书中的方框内。(师巡视)
师:刚才余老师发现孩子们在写字的时候坐得很端正,现在余老师也把这些数学信息填进去,跟你填的比比看,你是不是填对了。(订正后齐读一遍)
2、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对它们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能
师:那咱们先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好吗? 生: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师:很棒,咱们把它补充完整,是空中和树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板书问题在黑板左边)
师:你能列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生:11+5=16(只)(师板书)师:还有孩子列出的算式不一样的吗? 生:5+11=16(只)(师板书)师:孩子们,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生:11表示空中有11只小鸟,5表示树上有5只小鸟,要求一共,用加法,所以这样列算式。
作答,师口头问,生口头答,师板书
师:刚才咱们是看到问题列算式,你能看到算式想问题吗?这是淘气列的算式,想想表示的是什么问题?(板书:8+6=)
生:8表示水中有8只鹅,6表示岸上有6只鹅,+表示合起来,所以8+6表示水中和岸上一共有多少只鹅?
师:孩子们表达非常完整,奖励每个组一颗☆。
师小结:哪个孩子能告诉我,我们解决的这两个问题属于什么问题。生:求一共有多少的加法问题。(板书:加法)师:解决了加法问题,你能不能提出一个减法问题呢? 生1:空中的小鸟比树上的小鸟多几只? 生2: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
师:这两个问题都是一个意思,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哪个孩子愿意来试一试? 生:11-5=6(只)
作答,师口头问,生口头答,师板书
师:那你又能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问题吗?(板书:8-6=)
生:8表示河里有8只鹅,6表示岸上有6只鹅,-表示比多少,所以算式表示河里的鹅比岸上的鹅多几只?还可以表示岸上的鹅比河里的鹅少几只? 师:诶,刚才那孩子表达真清楚。
师:我们现在解决的这两个问题又属于什么问题? 生:是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减法问题。(板书:减法)
师:我们解决了加法问题和减法问题,孩子们表现都很积极,你们还能再提出一个跟刚才不一样的数学问题吗? 生:能(师提示:对绵阳和山羊提问)师: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师:请大家翻开书第13页,把你提出的问题写在算式的前面,写完问题马上列算式并作答。(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孩子,纠正学生的坐姿)
三、实践应用,巩固练习(14页练一练)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寻找数学信息,完成第(1)小题。(2)解决问题,列算式口答。(3)让孩子们说一说。(4)同桌互提问题并解答。
2、完成第2题。
(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
学生:
1.自制问卷表,在家庭成员中开展“我长大了吗”的问卷调查活动。表格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亲爱的________:(可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A.您认为长大的意思是什么?
B.您觉得我长大了吗?为什么?
C.请您讲讲我小时候的事儿,讲一讲我是怎么长大的,好吗?
(对于完成该项任务有困难的学生可改为口头进行。)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调查时,提醒学生注意几点(也可在学生调查失败后再相机指导)。
(1)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家人谈,最好能提前约定时间。
(2)要用认真的态度、仔细的准备,告诉家长: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比如:给被调查者准备好一杯水,放好纸笔。谈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并切忌撒娇。
(3)谈话中要有礼貌,对长辈要尊敬。
(4)如果家长有时间谈,但又并不当回事,就明确提出你希望他(她)能认真配合你。
(5)要有多次调查的打算和决心。
2.收集自己出生到现在的照片,看看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回顾过去,发现自己的变化。】
3.想像并画出自己成人以后的样子、职业等等。
【让学生展望未来,预见自己的变化。】
然后课堂上集中讨论现阶段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总结得失。
教师:
1.收集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加以整理。
2.制作课件,内容为与长大有关的文字资料、儿歌、故事,等等。
二、课堂教学。
1.课件展示学生不同时期的照片,通过观察引出话题:我们长大了。
2.分组交流,听我________说,我小时候……(可填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大家一起评评,推选讲得最生动的人做小组代表。
【感性认识阶段,学生之间分享成长经历。在分组交流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充足的指导和灵活自然的帮助。必要时可帮组员做一些安排,最大限度地鼓励每一位学生和同学的合作。课堂上教师必须细致地捕捉到组内的“风云变幻”,给予巧妙的影响,让能说会道的学生畅所欲言,让跃跃欲试的学生有机会表达。】
3.精彩片断回顾。让各组代表把自己的成长经历讲给全班同学听,教师从他们的发言中捕捉讨论的切入点,给予画龙点睛式的评价,将事例概括到理论高度,对其有一个准确界定,并将其成长归纳为生理变化、心理变化两类。
【下一阶段讨论的内容来源于本阶段学生的谈话,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引发出来的学习内容,是吸引他们继续讨论下去的前提。】
4.教师参与讨论,教师以自己的照片、成长故事做学习媒介,参与到这次谈话中来,补充说明成长的含义。
【此项视课堂上学生讨论的情况而定,教师可讲也可不讲。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学生如果认识得较全面,教师不必画蛇添足。如果因为家庭、认识水平、应变能力等种种因素的制约,学生谈得不够充分,教师则以自身的例子来感染学生,对学生的想法给予必要的提携。】
5.“我们长大了,对于‘长大’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以后才能更迅速地成长起来。”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长大。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会不加整理地把各种方面问题混在一起说,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以总结性的语言将其纷繁的材料整理、点拨得有一定条理。】
6.在说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欲言而又表达不清的想法,教师运用课件中的诗歌事例加以说明,再次以感性材料来支撑其尚未成形的想法。
【这一环节对教师备课量要求较大,教师需提前对“成长”有一个较为清晰、全面的认识。资料力求生动、儿童化。而在课堂上教师能否灵活地应对,又是一个考验。】
7.在讨论中,随时归纳并板书,板书设计如下:
在黑板的两端分别画上幼儿园的“我”和小学时的“我”,之间连接着一串脚印,“成长的足迹”一直伸向远方……
学生发言的观点简要板书在“成长的足迹”旁边。
学生观点总结为:我们长大了。
1.个子高了,力气大了,跑得快了……(生理)
2.懂事了,会关心人、体谅人、爱人了……(心理)
3.将课堂体会延伸到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展示未来:长大后,我们会是什么样儿?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展示自己的想像画,大家互相看一看。
教师总结性发言,点明今后努力学习的方向。
【《七彩桥》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推荐阅读:
《大家都快乐》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01-17
五年级语文下册《桥》教学设计09-08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早操》教学设计09-30
咏鹅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01-1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09-14
动物餐厅 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12-1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桥》教学设计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