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通用8篇)
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
梁光烈,四川三台人,1940年12月出生,1958年1月入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司令部作训科参谋、武汉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师长、集团军军长,北京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等职。上将军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60年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军经过艰苦奋斗,逐步由过去单一军种发展到现在的诸军兵种合成,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为祖国安宁、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梁光烈说,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些成就表现在6个方面:
一是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我军与西方国家军队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有党的领导、有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特有优势。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确保我军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始终保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幅跃升。我们十分注重适应形势的发展,依据国家安全的需要,加强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近几年,针对战争形态的演变,军委明确提出,要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进一步转到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上来,实现了军事战略指导的与时俱进。我军遵循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要求,大力提高核心军事能力,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三是体制编制不断调整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军总员额550万,后来最多时达600多万。经过多次调整改革,我军朝着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不断迈出新的步伐。目前,我军总员额230万,军兵种部队比例趋于合理,部队编成结构得到优化。
四是武器装备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军陆军装备大多是从敌人手中缴获的“ 杂牌”,海、空军装备数量很少,性能也很落后。现在,我们在天上有军事卫星、先进战机,地面有新型主战坦克、各种火炮、导弹,海上有先进舰艇、潜艇,可以说西方发达国家拥有的各类装备,我军基本都有了,而且不少装备的性能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既体现了我军现代化水平,也反映了国家科技实力的巨大变化。
五是军事外交成果丰硕,较好地服务了国家政治外交大局,服务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六是国防动员建设全面推进,国防动员能力显著增强,国防动员体系在平时服务、急时应急中发挥了特殊的优势和作用。
不断丰富和创新的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
梁光烈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归根结底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正确指引。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新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强大思想武器。
梁光烈说,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指引我们建设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实行人民战争,夺取全国胜利的基础上,又指引我们正确解决了取得全国政权后建立现代国防的重大课题。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指引我们正确解决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重大课题。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指引我们正确解决了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兴起、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保证人民军队打得赢、不变质的重大课题。胡锦涛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主要回答了在世界战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我军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重大课题。实践证明,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一切成就和进步,都是认真学习实践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结果。
我军武器装备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军队的装备发展历来备受瞩目。梁光烈在接受采访时专门介绍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军装备发展的历程。
梁光烈说,60年来,我军装备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世纪50年代末,通过引进仿制,基本实现了我军武器装备制式化。二是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坚定不移走自力更生之路,成功研制出歼8、强5飞机和导弹、驱逐舰等大批常规武器装备,创造出“两弹一星”的奇迹。三是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后期,军队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装备建设收缩战线,多研制、少生产。同时有重点地启动一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为后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四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军由半机械化向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转变,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形成了以二代装备为主体、三代装备为骨干的现代武器装备体系。
“目前,三代主战坦克、歼10飞机、预警机、巡航导弹、新型驱逐舰和新型战略核导弹等高新技术装备已在一些部队列装。”梁光烈强调,“我们还将适应国家安全需要,继续发展更先进的武器装备,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支撑。”
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战略威慑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
武器装备与军队的战斗力息息相关。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能力如何?梁光烈说:“军队建设就是要提高战斗力,这是一个基本要求。我军经过战争年代的千锤百炼及和平时期的长期建设,在衡量战斗力最基本的人和物这两个方面建设上都有很大提高。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我军是有强大战斗力的。特别是近年来,我军围绕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大力提高官兵素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扎实开展实战化训练,信息化条件下的战略威慑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尤其是战略预警能力、机动能力、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和信息化对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陆海空军和第二炮兵的联合作战能力明显增强,确保了有效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谈到近期举行的“跨越-2009”军事演习时,梁光烈介绍说,演习是和平时期部队的“磨刀石”,通过演习,能够检验部队的训练成果、提高部队战斗力。这次大规模跨区实兵检验性演习,沈阳、兰州、济南、广州4个军区有数万名官兵参加,机动距离远,演练课目多,设置的电磁环境复杂,对抗难度较大,既检验各级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又全面检验部队的远程机动、火力打击、信息对抗和综合保障能力,对部队是一次很大的锻炼和提高。类似的机动检验性演习,近几年各军区、军兵种都组织过,特别是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演练活动开展得比较活跃,标志着我军进一步兴起了大抓军事训练的热潮,正在加速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
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将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良好形象
即将举行的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国内外十分关注。梁光烈介绍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14次国庆首都阅兵。届时,数十个徒步和装备方队、上百架飞机、数百件新型主战装备,将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
“受阅人员和装备方队训练水平很高,场面壮观,气势雄伟,令人振奋。”已经到阅兵村看过2次合练的梁光烈认为这次阅兵主要有4个特点:
——参阅力量齐全。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武警、民兵预备役部队都有方队参加,涵盖了我国武装力量体系的各个方面。
——参阅装备先进。全部是中国自主研制,其中大多数是新型主战装备,技术战术性能先进,有的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阅兵准备充分。从5月份受阅人员和装备进驻阅兵村起,阅兵方队至今已进行了4个多月的封闭式训练,经过多次合练。
——官兵精神面貌好。尽管天气炎热,但受阅官兵士气高昂,训练非常严格,在单个动作、方队排面和整体协调等方面始终坚持了最高标准。
“我们相信,这次阅兵,一定能够向党和人民汇报好,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壮我国威、军威。”
在参加抢险救灾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60年来,人民子弟兵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哪里有重大险情和灾害,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其中两件亲身经历的事情,梁光烈印象深刻。“一是1998年抗洪,当时我在沈阳军区任司令员,军区参加抗洪的部队,有的已被确定撤编,有的拟由师改为旅,但命令一下,从军师团领导干部到普通士兵,都冲到抗洪第一线,哈尔滨市一些复员退伍的老兵也纷纷赶回连队,参加抢险救灾。在松花江大堤出现管涌的危急时刻,那些十八九岁的战士,背着一两百斤的填塞物堵管涌,谁也不甘落后,一干就是一昼夜,提前完成了堵管涌的任务。”
“二是2008年我到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一线慰问部队,亲眼目睹了广大官兵全力救助群众的感人场面。在德阳受灾群众安置点,一位老大娘拉着我的手,连声感谢解放军,最后泣不成声。这个场景,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军还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支援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军各大单位积极筹措资金,为西部地区对口支援了105所县级医院,沿长征路援建了112所‘八一爱民学校’等。”
军事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格局
近年来,我军军事外交十分活跃,人们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多看到人民解放军的身影。对此,梁光烈认为,军事外交是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坚持军事外交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的原则,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军事关系,为国家外交作出了应有贡献。
梁光烈说,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我军军事外交工作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一是广泛开展高层交往和互访,加深友谊,增进军事互信。二是不断深化与外军务实性交流与合作,互派留学人员、专业团组考察,学习借鉴有益经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是积极参与多边安全对话,宣示政策,扩大影响。特别是在军事透明问题上,我们做了许多增信释疑的工作,先后发表了6版国防白皮书,建立了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制度,最近又开通了国防部网站,这些都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四是认真履行国际义务,坚定支持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和人道主义救援活动,先后派出官兵1.3万多人次参加了联合国18项维和行动,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之一。从2008年12月开始,我们先后组织3批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为700多艘船舶实施了护航,成功救援了9艘遇袭外国船只。
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展望国防和军队建设,梁光烈说,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高瞻远瞩,准确把握我国安全环境的发展变化,敏锐洞察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及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国防和军队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梁光烈强调,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强大人民军队,建设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强大国防。
“我们要坚持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全面加强、协调推进军队各项建设。尤其要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我军的性质、本色和作风。”
梁光烈说:“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按照‘三步走’的战略构想,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基本实现机械化并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根据这一战略构想,陆军要从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海军要具备较强近海防御能力以及一定的远海作战手段,空军要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第二炮兵要真正成为一支精干有效、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
“我们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关键词:改革,创新型军事人才,军民融合
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1.“创新”是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已经席卷而来。在军事领域, 高科技武器装备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改变了战争形态。网络战、舆论战、心理战使国家军事安全面临着更复杂的挑战。
正如恩格斯所言:“当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在四周汹涌澎湃的时候, 让这些保守的偏见在军队中占统治地位, 是没有好处的。我们需要更新、更勇敢的头脑。” (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提升军事实力, 促进军事变革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 但我军装备武器的研发能力与美俄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网络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 我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是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这一背景下的大势所趋。
2.“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
人类每一次的技术时代和战争形态的根本变革, 都伴随着军事人才内涵和外延、素质与数量的深刻变化。在信息时代, 信息成为战争行动的基础, 信息战场瞬息万变, 军人思维的敏锐性、灵活性、创造性和科学、果断的决策能力成为制胜的关键。 (2) 功以才成, 业由才广。习主席强调,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 加紧集聚大批高端人才是推动我军改革创新的当务之急。战区成立之后, 联合作战、联合指挥已经成为最为紧迫的任务, 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我军建设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过程中, 一些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亟待突破, 大批新型武器装备需要快速形成作战能力、保障能力, 亟须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军事人才队伍。” (3)
二、弥补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
1. 军队创新氛围不浓, 机制不全
目前, 我军缺乏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军队创新氛围不浓。此外, 一些军队高官当太平官、当享乐官思想严重, 仍存在“官本位”等不良传统思想, 广大官兵在改革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制度保障, 需要将创新观念落到实处。在具体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 目前我军创新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完善, 官兵的才能与创新思维缺乏施展的平台以及制度政策上的有力支持, 不利于官兵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激发。
2. 军校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我国学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是“应试教育”模式。关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教授总结为“教师讲、学生录”。 (4)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地区发展不平衡, 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平竞争, 但是这种教育模式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强调应试教育而忽略素质教育, 军队院校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在我国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下, 军队院校办学的教育思想是向满足部队当前需要倾斜, 存在着“重专业轻基础、重眼前轻发展、重共性轻个性、重功利轻素质”的现象。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总体不高,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弱;学科专业设置的更新速度慢, 研究方向比较陈旧, 缺乏前瞻性, 不适应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要求。 (5)
3. 人才层次偏低, 军民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
一方面, 现代军队是知识密集型军队, 但我军整体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尤其是缺乏高学历军事人才。长期以来, 我军的军事人才都是通过军队院校教育来培养补充的, 人才培养的层次较低, 以专科和本科为主, 研究生学历为辅, 而现行的军队院校教育资源存在不足, 不利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另一方面, 与军队院校相比, 地方高等学校具有学科专业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能力强大等综合优势。但我军对国民教育资源利用不足, 造成国民教育资源的浪费。并且, 我军主要依托国民教育培养本科生层次人才, 研究生培养主要还是依托军队院校来完成。总体看来, 我军对依托国民教育培养的高学历、高技术、高科技人才的比重偏低, 更多的是一般通用型普通干部的培养。 (6)
三、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1. 以人为本, 弘扬创新文化
信息革命发展到今天, 需要的是个性化、差异化的人才, 随着网络虚拟空间的发展, 人和武器平台都被极大地解放出来。一名营长、一名舰艇长、一名飞行员的创新思想, 如果给以足够的重视和实验的平台, 就能带动整个军种的信息化转型。 (7)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培养创新型军事人才, 需要以人为本, 尊重每一名官兵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针对其特点实行人性化管理, 对其差异性、不完善性和自我改进愿望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积极的引导, 使之拥有足够的空间施展抱负和才华。
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军队应当以强军目标为引领, 继承和发扬重视创新的优良传统, 学习官兵相关先进事迹, 大力弘扬创新文化。按照习主席要求的那样, 尊重官兵主体地位, 发挥官兵首创精神, 激发官兵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
2. 解放思想,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 在教育观念上, 可以借鉴国外军校的办学理念。美国国防大学鼓励学生“在一种不明确的未知条件下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做出严密的判断和采取果敢的行动。” (8) 军校应当在保持军队特色的前提下, 尊重学员的个性和差异, 因材施教, 还可以适当开放办学, 请社会各界甚至是国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来校开办讲坛, 传递学术研究成果, 使军校学员在学习交流中开阔眼界、活跃思维。
其次, 在专业设置上, 应以军队的职业岗位对象为背景, 以前沿知识为先导, 以相邻学科知识为辅助, 使培养的人才既适应现职和现有装备的要求, 又能适应任职岗位的变迁和武器装备的更新。专业调整上应该减少专业种类, 拓宽专业基础。 (9) 同时, 在专业教学上, 及时补充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的前沿知识, 增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3. 军民融合, 多渠道培养高等人才
首先, 拓展国防生、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培养方式, 由军队派出专家全面参与教学、管理、授课, 提升军民融合度, 提高培养质量。在军队院校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同时, 提高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层次, 充分利用地方的前沿科技和尖端人才。对于现役军官, 也应当根据其发展需要与工作实际, 为其提供更多到普通高等院校进修的机会。
此外, 重大工程项目是催生和锻造创新型军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在研发“两弹一星”、研究“神舟”系列飞船等高技术工程项目中, 都曾经进行了很好的军民融合培养军队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催生了一大批高新技术, 也促进了一大批军事人才的成长, 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10) 我军应以重视建设重大工程项目融合培养军队人才的平台, 以此为契机锻炼军事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
注释
1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 (第2卷) [M].北京:战士出版社, 1982:489.
2 郭萍.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培养军事人才的必要性[J].人力资源管理, 2014 (12) .
3 人才集聚, 助力改革创新加速推进[N].解放军报, 2016-3-16 (5) .
4 朱铁稳, 陈宏盛, 黄菊香.对构建创新军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1-24-02.
5 陈伟, 孙博, 曹中华.对军校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思考[J].教研, 2010-02.
6 孙渝红, 陈熙.国民教育体系下中美军事人才培养模式之比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2016-01.
7 “互联网+”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N].光明日报, 2016-1-6 (11) .
8 刘政.外军院校高级任职培训的主要特点与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4-37-04.
9 陈伟, 孙博, 曹中华.对军校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思考[J].教研, 2010-02.
3月4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傅莹例外地没有直接谈及2013年军费的具体数额,而是强调,观察一国国防力量的方向,主要是要看其国防政策的内涵、政策的性质,而中国的国防政策一贯是“和平的,防御性的”。
“像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保卫自己的安全,这对世界不会是一个好消息。”她說。
如何看待军费问题,如何看待武器装备与人的关系,应该树立怎样的现代战争理念——围绕这些话题,本刊记者专访了战略学者、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余爱水少将。
中国军费应继续调高增幅
《瞭望东方周刊》: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军费开支都会成为关注焦点。军费规模是否适度事关重大,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国家利益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如何从战略高度科学理性地加以把握?
余爱水:军费规模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根据诸因素对军费进行调整很正常,也是军事与经济互动规律的内在要求。
军费的增减是军费存在的基本趋势。但是,军费增减的幅度及持续时间,必须依据理性原则来确定。在极特殊情况下,诸如经济严重衰退或安全压力增大,迫于生存需要,采取偏重一方的政策,以解危机、危亡,是完全必要的。但这种偏重应是短时期的,而不能成为长期的政策稳固下来,待到危机、危亡基本消除,必须迅速转入正常状态,即同步、协调、平衡发展状态。同时,对未偏重的另一方要实行弥补性举措,使之大力加快追赶步伐,以适应国际综合竞争的形势,保持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世界大多数国家军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都在2%~5%之间,而中国则大大低于这个比例,其军费规模在较长时间内一直处于底线状态。对中国而言,需要深入思考、总结军费规模变迁历程中的经验教训。
军事与经济不是单向服从服务关系,不仅军事要服从服务于经济,经济也要服务于军事,必要时,经济还得服从于军事,两者相依互动,共同服从服务于国家最高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整体利益最大化。
在一定历史阶段,军事可以而且必须有所削减、压缩,以确保、促进经济更快发展;同时在特定背景和条件具备情况下,经济某些方面也有必要控制、紧缩,以向军事领域大幅倾斜,强力超速推进军力跃升。
目前,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已到了迫切需要加倍补偿和强化的关键时期。如果错过这个时期,不仅与一些国家军事实力对比会出现更大差距,同时给国家整个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也将是无法挽回的。中国军费近几年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还很不够,今后还应继续调高增幅。这既是经济决定军事的直接体现,又是军事驱动经济的客观要求。
根据需要与可能,在今后5~7年内,中国的军费占GDP比例可控制在4. 5%左右。此后,再逐步回落到3%~3. 5%。因为现在是军费补偿期,而不是正常期、发展期,按照军事与经济互动原理,军费投入需要经历一个正常加弥补的过程,然后再转入正常状态,才能获得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综合利益最大化,使国家保持可持续发展。
不能用牺牲生命的思路节省军费
《瞭望东方周刊》:怎么看军队的职能?和平时期,军队的职能似乎增加了。
余爱水:解放军为人民服务的最高表现就是保卫和平,为国家和人民提供和平的劳动生活环境,这是军人最神圣、最崇高的使命,其他方面做多少事都无法与之相比。能打仗、打胜仗是军队和军人的根本职责和职能所在。
在信息化战争中,不可沿袭以大量牺牲将士生命来换取胜利的作战思想。牺牲了几十万甚至百万人换取战争的“胜利”,这是不可思议的。军人的生命也应珍惜,也要得到保护,哪怕是在战争中,也需要尽一切可能把伤亡降到最低。这就需要对作战理论和指导原则进行重大调整,使之产生革命性变化。
《瞭望东方周刊》:解放军的光荣传统是不怕牺牲,怎么看“为了胜利不惜伤亡代价”的观念?美军强调“零伤亡”,我们能做到吗?
余爱水:零伤亡不是美国人的专利,是战争发展的规律,是我们应该谋求的一个思想,也是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
我们的零伤亡不仅要体现在战争中、战场上,更要表现在推迟战争的发生、延长和平时间上。推迟战争发生、延长和平时间,要靠我们具备打赢的能力。打赢的能力越强,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就越低,和平持续的时间就越长。
要用经费换生命,用投入换信念。要用加大国防投入、大力发展先进武器装备来换取和平,从而换取低伤亡、零伤亡,而决不能用勇于牺牲生命的思路和办法来节省军费投入,那样太残酷了。
再勇敢的人也比不上无人武器装备的“勇敢”
《瞭望东方周刊》:如果一个国家、一个军队武器装备很好、很先进,军人的素质很高,在世人心目中这支军队很强大,可能它永远不会打仗。
余爱水:军队可以起到慑战、止战、消战的作用。
人和武器的关系,要科学理性加以分析。从即时和现实的角度讲,当作战双方武器装备先进程度比较接近的时候,人的决定性因素就显示得更充分。当武器装备差距拉大特别是出现代差甚至隔代差时,人的决定性因素就会发生明显而重大的变化。武器装备处于明显劣势的一方,企图用所谓人的决定性因素去改变战争的结局几乎不可能,尤其在信息化战争的背景下。
相反地,武器装备明显占优势的一方,其意志力将会随着装备的强势而增强,智慧力也必然增强,因而取胜的把握更大。这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的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个战争规律。
我们不能把人的决定作用变成一种幻想,拔高到一个不切实际的状态。不能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要拿到战争规律中来检验,拿到战争游戏规则中来考验。
nlc202309011219
《瞭望东方周刊》:这个时候的武器已经不是单纯物质性的了,已经把人的智慧凝结在里面了?
余爱水:这个时候的武器已经成为“超人”,武器上已经附着了人的“灵魂”,已经展现出人性、人格,装进了人的智慧、人的意志,其意志力、智慧力远远超过了人本身的意志力和智慧力。再勇敢的人也比不上无人武器装备那样的“勇敢”。
新的军事革命首先是人的革命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对人的决定作用、决定因素,多年来大家都是认可的。但具体到推进军事变革,如何关注人,如何充分发挥人的决定作用,有人认为推进军事变革是一种物质的变化,一种体制编制的变化,一种武器装备的变化。那么,人在其中是怎样变化的?
余爱水: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目前存在的一个最大的误区。
新军事革命或叫新军事变革,首先是理论上的变革、思想上的变革、观念上的变革,所有这些都直接来源于人。理论和思想观念上的革命是一切革命的先导,科技革命、装备上的革命、物质上的革命,都是思想理论革命的执行者、落实者、体现者。一切革命都发生在人的身上,都是由人引发的,都是人的意志的体现,都是由人操作的、评估的。新的军事革命第一位是人的革命。
《瞭望东方周刊》:历史上,中国人最强调人的因素第一。你怎么看?
余爱水:我们以往讲人的因素第一,一个很大的偏差和误区,主要是讲人的精神、人的思想政治因素的第一,而没有很好地包含甚至排除了人的智力因素的第一,人的综合素质的第一。
在信息化背景下,人的科技素质、文化素质、战略素质往往是占主导地位的,同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构成人的综合素质。我们用人的勇敢精神、牺牲精神、吃苦精神来包容和替代人的所有因素,这就发生了偏差。人的因素第一,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在当今世界,乃至未来、永远的未来,都是一个始终不变的定律。人类社会的一切社会历史,都是围着人来展开和运动的,人不能成为第一因素,就没有人类历史的运动。
失去智慧的勇敢精神将一事无成
《瞭望东方周刊》:在今天新军事变革不断深入、不断掀起高潮的时代,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从来没有这样高过,仅有一种吃苦的精神、不怕死的精神,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今天军事变革的需要。
余爱水:是的,它们甚至会成为负面的东西。人在没有获得科学素质之前的牺牲精神、吃苦精神,往往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人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综合素质不高的情况下,越不怕吃苦、不怕死,越容易打败仗,越容易给事业和建设带来损失。这种吃苦和不怕死精神,只有在智慧的力量主导下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挥正确作用。
武器装备处于机械化状态之前,以人力为主的时代,不怕死、不怕苦的精神,对战争的胜利具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装备比较差的时候。越是武器装备现代化、信息化程度高的时候,人的勇敢精神与智慧相比,其份量就越来越显现衰减,而智慧的力量越来越上升。
勇敢精神要寄托在智慧上,以智慧为平台、为载体。失去智慧的勇敢精神,将一事无成、茫然无措、无能为力。
以劣胜优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瞭望东方周刊》:怎么看现在的武器装备?
余爱水:武器装备是人的意志力、智慧力的結晶。很难想象,一个国家武器装备长期落后,能说明这个国家军人的创造力、积极性和人的第一因素、人的决定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一个军队人的决定因素得到很好发挥,既使现在武器装备有些落后,未来的武器装备也一定会是先进的。
人类战争的规律,主体方向从来不是以劣胜优,以劣胜优是违背客观规律和竞争规律的。我们可以找到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战例,但是这种战例在所有战例中所占比例很小很小。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过去批判唯武器论,但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唯意志论,好像一强调以劣胜优,就不需要发展武器装备。
余爱水:我们过去曾经以劣势装备打败过优势装备的敌人,但那是无奈的选择。如果我们能够获取优势装备,再加上人的第一因素和决定作用,是不是比劣势装备取胜的把握更大?
人和武器有四种关系,第一种是武器优人也优,第二种是武器优人不优,第三种是武器劣人优,第四种是武器劣人也不优。作为一个国家进行战略策划的时候,一定要谋求双赢,武器优人也优。只有这样,才有全胜的把握,对于中国来说尤其如此。
一: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强调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平发展就没有保障,强国的梦就难以真正实现。强国才能卫国,强国必须强军。面向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和平安宁,必须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当前,国际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世界形势总体稳定的大环境没有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总体和平态势可望保持。但天下还很不安宁。国际体系进去加速演变和深度调整时期,各种国际力量加快分化组合,大国关系进入全方面角力新阶段,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世界依然面临着现实和潜在的战争威胁。我国周边安全的复杂性、多变性趋于明显。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计划将60%的海军军舰部署到太平洋地区,还将把其本土以外60%的空军部署到亚太地区是亚太地区日益成为国际战略和博弈的焦点;日本积极谋求摆脱战后体制,大幅调整军事安全政策,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事端;个别海上领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采取挑衅性举动,在非法“占据”的中方岛礁上加强军事存在;一些域外国家也极力插手南海事务,和别国家对华保持高频度海空抵近侦查,海上方向维权斗争将长期存在;地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活动猖獗,我国周边生乱生战的可能性增大;“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仍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威胁,“东突”、“藏独”分裂势力危害严重,反华势力图谋制造“颜色革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更多挑战;随着国家利益不断拓展,海外能源资源,战略通道安全以及海外机构、人员和资产安全和海外利益安全问题凸显;机械化战争形态向信息化形态加速演变,世界主要国家大力发展军事高新科技,抢占太空、网络空间等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积极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和防务政策,加紧推进军事转型,重塑军事力量体系。在这种复杂的安全态势中,军事力量处于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只有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才能有效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安全,才能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断然出手、决战决胜。
努力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们的军队不仅要保卫传统的领土领海领空安全,而且要保护海洋、太空、网络电磁空间等新型安全领域安全;不仅要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也要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做到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军事力量就要达到哪里;不仅要维护自己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而且也要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为国际和地区提供公共安全产品。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埋头苦干,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缩小与军事强国的差距,为最终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人民解放军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是党独立领导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人民军队在党领导下,走过了光辉的道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为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人民军队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邓小平指出“从井冈山起,毛泽东同志就为我军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树立了非常好的作风。”这些好的制度和作风,在和平建设时期,仍要继承和发扬光大。
2013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一目标,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不懈追求,明确了加强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适应了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发展变化,抓住了军队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党在新形势建军治军的总方略。
第一,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人民军队是党缔造的,一诞生便与党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始终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行动和战斗。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军队的性质。80多年来,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就是靠党的坚强领导。这是我们军队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系我军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久治安。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激烈。一些敌对势力极力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就是妄图动摇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这个根本政治原则问题上,我们要头脑清醒,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最紧要的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权威,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要靠一套制度作保证。这些制度主要包括:坚持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实行当位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实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实行支部建在连上。要坚持把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政治自觉,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基础,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第二,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力,是为打胜仗而存在的。新形势下人民军队的只能使命不断拓展,但作为战斗队的根本职能始终没有变。历史经验表明,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直接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中国人民解放军素以能征善战著称于世,创造过许多辉煌的成绩。同时也必须看到,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是随着战争实践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军队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战争能力不够,这些问题依然很现实的摆在我们面前。习近平在广州地战区考察时强调,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这个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军队能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根本标准,坚持把战斗力标准贯穿到军队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全军各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是否有利于提高战斗力来衡量和检验各项工作;要推动军事战略创新发展,坚持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立足最复杂最困难情况搞好应对强敌军事干预的战略筹划;要坚持不懈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牢固树立练兵打仗、带兵打仗思想,牢固树立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牢固树立立足现有条件打胜仗的思想,真抓实备、常备不懈,努力把军事斗争准备推进到新阶段;要坚决贯彻战训一致原则,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摔打锻炼部队,是部队都练就过硬的打赢本领。
第三,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作风优良市人民军队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古往今来,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为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在长期实践中,人民军队培育和形成了一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把这些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代传下去,关系军队建设全局,关系军队形象和战斗力建设。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民军队的性质永远不能变,老红军的传统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永远不能改。随着社会环境变化,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部队也有所表现。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自毁长城,必须以踏实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坚持按照标准更高、走在前列的要求,把军队的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以作风的根本好转为强军兴军提供坚强保证。要继承和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践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纠治发生在士兵身边的不正之风,保持人民军队长期形成的良好形象;从严治军是建设强大军队为核心,下大气力整肃军纪,坚决克服管理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弛现象,坚决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想象;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强化强基固本思想,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把党支部建设作为基层建设的重点来抓,推动集成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第五十九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着眼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以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为根本着力点,深入推进军事训练转变,坚持科技强军,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加紧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加强科学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优化领导管理体制,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推动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执勤处突和反恐维稳能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第六十章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坚持国家主导、制度创新、市场运作、军民兼容原则,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充分依托和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国防实力和军事能力,大力推进军地资源开放共享和军民两用技术相互转移,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满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的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体系。
——全军和武警部队贯彻落实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指示述评之三
作者:解放军报记者 胡君华
2013-05-09 04:06来源:解放军报
阳春三月,西太平洋,我海军远海训练舰艇编队砺剑波峰浪谷。
战舰如犁铧,蹈海如春耕。这,只是一个序幕——2013年,我军将举行远海实兵对抗、常规导弹火力突击等近40场军事演习。
一年之计在于春。3月11日,习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执干戈以卫社稷。三军将士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吹响了战斗的号角,扬起了奋进的旌旗。
枕戈待旦,时刻紧绷打仗这根弦
三九时节,塞外大漠,风吼雪舞。北京军区万余官兵云集朱日和训练基地开展冬季实战化训练。
中国军队向“和平积习”开刀!一条电讯吸引世界关注,引来外电热评。战车碾过冰雪,狂飙卷过草原,铁流滚滚回应统帅号令——
去年11月,习近平刚刚担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就要求全军部队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去年12月5日,习主席在会见第二炮兵党代会代表时强调,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真抓实备、常备不懈,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之后,习主席在考察广州战区时,要求全军官兵牢记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
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洞察世界风云变幻和我国安全发展新挑战,作出睿智判断——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
史册如鉴: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00多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万多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养兵千日,备战千日。保卫祖国靠军队,军人天职是打仗。唯有箭在弦上,才能不辱使命。
一令动三军。从军委领导到普通士兵,以“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的昂扬状态关注战场。
习主席率先垂范,在破浪航行的战舰上,他登甲板、进舱室,深入战位了解训练;在炮声隆隆的演兵场上,他上战车、入班排,观摩实兵实弹演练;在滴水成冰的戈壁滩上,他冒严寒、迎朔风,视察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统帅身体力行,产生强大示范引领作用——
2月9日,农历除夕。这一天,急促的战斗警报在西太平洋远航训练的“青岛”舰上骤然响起。这一天,舰上官兵享用的年夜饭是自热式野战快餐。同一天,西北戈壁,战机雷霆出击;江南丘陵,战车轰鸣驰骋;大山深处,长剑直指苍穹„„万家团圆之时,三军枕戈待旦。一个战斗的春节,引来一个沸腾的春天,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在风雪中强化,在春风里扎根。
实战锤炼,坚持战斗力唯一标准
西北大漠,来自空军14个航空兵部队的100多名飞行员驾驶先进战机,参加空军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
高天流云,战机呼啸,远程拦截,近距格斗„„考核惊心动魄,酷似实战。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实现强军目标的战略布局中,能打胜仗是核心。习主席强调指出,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2月4日,习主席在兰州战区视察时再次强调,要着力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不断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新年伊始,总参谋部颁发《2013年全军军事训练指示》,对今年全军军事训练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全军部队大力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实战化训练,演兵场上风险课目更多了、硝烟味更浓了、训练作风更实了。
——紧贴实战练精兵。南京军区空军组织实兵实弹对抗演练,不同兵种近百个作战单元在多维空间展开厮杀。南京军区某装甲旅新型坦克列装半年,首次进行实弹训练打出了“满堂红”。刚刚完成“和平-13”多国海上联演的海军舰艇编队,一路航渡,一路练兵,昼夜兼程向亚丁湾护航海域疾驰。
——紧盯对手磨利剑。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在黄海某海域摆兵布阵,运用一体化作战指挥平台对多型舰艇实时动态指挥,开展全系统、多课目海上防空反导实战化对抗演练。
——紧盯强敌砺血性。空军航空兵某团团长郝井文海上超低空训练,一次飞行三破纪录;海军舰艇编队18天远航,100余次拉响战斗警报。
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这一幕幕练兵场上的活剧昭示: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我军这支在战火中诞生、从战争中走来的英雄军队,作为战斗队的根本职能始终没有改变、永远不会改变!
凝神聚力,各项建设聚焦未来战场
蛇年春来花枝俏,金戈铁马气象新。步入新春,国人惊喜地发现——
在海上,我军最新型导弹驱逐舰“长春”舰和最新型导弹护卫舰“蚌埠”舰相继入列;被誉为“海上骏马”的某新型气垫艇刚刚入列,就开始在远海与母舰进行配合训练。在空中,运-20大型运输机试飞成功,一批新型机载弹药让国产新型战机如虎添翼„„
我军新型武器装备的集中列装,是军事斗争准备长期扎实奋斗的结果,也是统帅部凝神聚力,将各项建设聚焦未来战场带来的新变化。
列宁说:“我们在前进,敌人也没有睡觉。”军事斗争准备是一场不见终点的长程赛跑,稍稍懈怠一点,就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目前,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起来、赶上去。1月29日,习主席视察武警部队时鲜明提出,各项建设都必须向提高战斗力聚焦用力。
领袖的决心,迅速转变为三军将士的坚强意志和落实举措——
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十二五”规划出台,将国防建设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大盘子,做到水涨船高,协调发展。
四总部联合下发《厉行节约严格经费管理的规定》,确保经费投向投量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
在总部工作筹划中,强调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
各部队雷厉风行。春节后,我军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停靠功能完善的青岛母港,第二炮兵某部构建的“云方阵”数据库提前投入运行;新学期伊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制订的新一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正式颁布实施,着眼能打仗、打胜仗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1.军民融合发展的含义
冷战结束后,随着各国军费开支的大幅缩减,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调整了国家国防安全策略,即在加快经济发展建设的同时强化国防能力建设,以实现二者的双赢,“军民融合”应运而生。就目前来看,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定义是由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在《军民融合潜力评估研究报告》中给出的:军民融合,是把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同更大的民用科技工业基础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的过程。[1]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由于在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化战争中,国防军事工业在高科技技术,特别是尖端技术上有着很大的应用和需求,单纯依靠国防科技工业自己的技术力量和研发能力远远无法满足这一需求,而民用科技工业却有着极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优秀的人才储备,但是由于传统的体制和政策制约,两者不能充分结合,造成了科技、经费以及人力资源的浪费。
2.军民融合发展的必然性
我们通过英国的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可以发现,在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里,军队中可能拥有最为优秀的人才、最好的设备和装备、最前沿的技术力量,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尖端技术都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因此这一时期的军队建设可以完全依赖自身的能力,并且其发展势头要领先于民用领域。但随着世界步入信息时代,军队中不再拥有曾经最为优质的资源了,人才、设备、技术乃至资金等,民间的整体力量要强于军队,这是信息时代的必然结果。信息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是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这就给传统模式下军队建设发展提出了一个难题,即军队科技发展的速度无法跟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例如,美军信息化技术更新,硬件大概以十年为一个周期,软件五到六年,而现在美国的民间计算机更新速度是以两年到三年为一个周期。此外,军队还需要经历装备的验证、定型、生产和订货等几个阶段,完全赶不上现在技术更新和发展的速度。现代战争不同于以往的战争模式,而是基于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其根本就是两个国家高技术整体力量的比拼,因此,军队的科技工业发展必须依托民间高技术力量的技术支持和人才的智力支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富国强军的必然之路。
二、外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先进经验
随着国际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和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各国军队也都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其中“军民融合”成为发达国家加强国防建设的一个新特点、新思路,许多国家在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上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资料显示,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事研发经费占美总经费支出的一半,到20世纪70年代下降到1/3,而目前还不到15%,[2]但是,美国的军事技术反而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新型体制,其中有三点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以技术为导向,推动科技层面的军民融合。
为了推动在科技层面的军民融合和军民两用技术的一体化建设,许多国家改组国防科研机构或成立新机构。例如,美国国防部将其直属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改组为“高级研究计划局”,使其担任开发军民两用技术的任务。根据克林顿政府提出“两用技术应用技术”,成立了“联合两用技术办公室”,使其致力于与私营企业共同开发军民两用技术。[3]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科技革命,信息技术无论在军用和民用领域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替代的首要力量。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军用与民用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起来,两者在广度上的结合层面越来越多,在深度上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也越来越深,军用技术对于民用技术的依赖性空前增强。据统计,85%的现代军事核心技术,同时也是民用关键技术;80%以上的民用关键技术,同样可以直接运用于军事目的。以坦克为例,它是由火炮系统、动力系统、装甲防护系统、火控及通讯等电子系统在内的多个分系统组合而成,涉及机械、材料、电子、化工、精密仪器仪表与计算机等多个技术领域,技术综合程度高,模块化系统结构复杂。另据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武器装备涉及的工业行业技术门类尚不足20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扩展到160种左右;到海湾战争时期,已扩大到上千种。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动用了国内80多个经济技术部门和全国近1/3的企业。[4]由此可见,要在信息化条件下形成军事优势,无论是单独依靠军队的高技术系统,还是单独依靠民用高技术系统都是不可能的,而必须由军用高技术系统和民用高技术系统共同来支撑。
2.以资本为杠杆,实现军民资源优化配置
上世纪冷战结束后,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俄罗斯、西欧等许多国家对国防工业实行大规模调整改革,开始组建大型军工集团,实行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在军工集团组建过程中,资本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量,得以实现以最小的阻力,在兼顾各方利益的情况下完成巨大的变革,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5]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美国波音公司的发展。1997年,波音公司以换股并购的形式兼并了本国的麦道公司。麦道公司在美国军工界的地位毫不逊色于波音公司,美军著名的F-15战斗机就是麦道公司的产品。而正是通过股份制资本运作的手段,使这两家企业实现了更强的整合,资本运作也成为波音公司发展的重要支柱。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后,又连续并购了十多家公司,其资本与金融业务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进而为开发高精尖技术、促进商用飞机和军用飞机等军民两用技术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并为企业新的价值链重构打牢了坚实的经济基础。[6]
3.以社会为基础,建立兼容式军队保障体系
在传统的军队结构中,后勤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有时后勤系统的人数要远远超过直接参与作战的人数,这使得军队的后勤结构十分臃肿,制约了军队的发展建设。因此,伴随着高技术的发展而引发的新军事变革,世界上一些军事强国,提出由社会力量为军队提供保障的新模式。例如,美军提出“后勤保障民间化”的思想;俄军认为,军队后勤具有一定的非军事性职能,因此可以利用民力来完成一部分保障任务;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军队,更是将民力志愿看做军队后勤保障的“第二条腿”。在20世纪末期的几场局部战争后勤保障中,这种利用社会化的保障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英阿马岛战争,英军征用商船71艘,占特混舰队舰船的60%以上,征用的商船占运输船只的2/3,同时还征用民航运输机向阿森松岛空运物资350多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参战的50多万人中,有23万是被征召的民工;征用的民用商船占全部运输船只的17%;租用了国内20家航空公司的近200架大型民航运输机,总出动量超过1.3万架次,运送了50万吨物资和40余万人员。美军只有17所随军作战医院,其他都是战时征用。政府与26家合同商签订合同,由它们承担主要的维修工作,另有数十家合同商提供物资保障。[7]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军队的很多先进武器系统就是由私人承包商维修的。现在,美国海、空军飞机的保养和修理任务有35%由私营企业或公司承担。在今后几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40%以上,可望节省维修费15%~30%。[8]
三、我国军民融合存在的问题
1.技术条件相对落后,起点低
西方国家军队的装备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以美国为例,陆军装备的53%已实现信息化,海、空军的信息化装备已达70%。[3]而我军正处于摩步化向机械化、机械化向信息化的双重跨越阶段,信息化起点较低,技术条件落后,在信息化建设和军民融合过程中的困难和瓶颈问题较为突出。
2.军工技术和民用技术融合程度差
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军民两用技术占军事技术的比重高达80%,可以对军民融合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因而美军的军用装备标准可以直接大量采用民用标准。而我国军民两用技术占军工技术的比重很低,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分属两套体系,融合程度不够,并且不少军用标准已失去了先进性,落后于民用技术标准。
3.受经济环境和政策影响大
发达国家的军民融合发展,是以成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平台,因而与国家社会经济转型之间不存在较大矛盾。而我国的军民融合发展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转型期,由于经济环境不稳定、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因而会受到很大影响。
四、具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的对策
1.从思想层面深化军民融合发展理念
为了更好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要从思想层面认识到军民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破除传统思想的束缚,用发展眼光看待两者间的关系。以往的军工企业由于自成一个独立的生产、销售和保障系统,并由于保密和竞争的原因不愿与民营企业接触,导致信息闭塞、发展缓慢、缺乏竞争力。而一些民营企业则认为国防建设就是军队的事儿,与自己的企业无关。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根本基础,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切实保证,要看到国防现代化建设同经济社会建设是相互促进、互为基础而不是对立的,要看到各自在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要使军队和地方在思想层面上达成共识,充分认识到军民融合对军队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从而为军民融合发展奠定强有力的思想基础。
2.从深层次进行军民融合,形成优势互补
摆脱单纯意义上军民融合就是军转民用、民为军用的发展思路。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两大体系要由以前简单的整体模块对接,向多系统、深层次、大范围的相互适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结合方式过渡,即由传统物理性质的结合向深层次的化学结合过渡。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可以充分调动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各自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军工企业可利用自身的技术积淀和强大统筹组织能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积极推进经济转型步伐;民营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特点投身国防建设,为军工生产和国防建设注入活力。两者的有效融合必然会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产生更大的合力,在减少相应技术和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实现富国和强军的双赢。
3.制定有效战略规划,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离不开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支持。首先,要结合世界形势,立足我国的现实国情,军工、民营企业的特点,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军民融合发展的整体战略规划,兼顾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充分发挥军、地两方的优势和特点,使两者在形成发展合力的基础上避免国家资源的浪费。其次,要制定完善的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法律法规,着重解决军民融合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证,成为两者紧密联系、迅速融合的桥梁。最后,要针对现行军品标准和民用标准的特点制定一套合理的国家标准体系,进而加强两者之间的通用性,减少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和资源的浪费,提高军民两用技术和装备的发展效率,为进一步的军民融合打下坚实的政策基础。
军民融合发展是我国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军民融合发展可以减轻国家经济负担,有利于社会建设和经济转型,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脚步,提高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效益,极大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真正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摘要:随着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军民融合式发展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加强国防建设的一个新特点。将国防建设与经济的发展协调起来,既保证了军事实力的相对增长,又取得了经济的较快发展。我国在军民融合上存在技术起点低、融合程度差、外因影响大等问题。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的对策是:深化理念;深层互补;完善法制。
关键词:军民融合,经济发展,国防建设,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游光荣.坚持军民一体化,建设和完善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J].中国软科学,2006(7):70.
[2]叶选挺,刘云.美国推动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防技术基础,2007(4):41.
[3]彭真怀.科技强军:建立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EB/OL].(2003-07-23)[2009-07-15].http://www.cas.cn/xw/zjsd/200307/t20030723_1684248.shtml.
[4]舒本耀.科技资源涵待军民融合[N].人民日报,2010-04-12(4).
[5]郑杰光.国外国防工业集团化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对策[R].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2004:3.
[6]宇文.国外军工行业军民融合现状扫描[N].中国航天报,2009-06-11(4).
[7]库桂生,黄成林.军事后勤新变革[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161.
让军队更加透明的努力的一部分
“中国国防新理念”,俄塔社以此概括对中国新国防白皮书的“读后感”。这部名字有点陌生的白皮书吸引了世界媒体的关注。英国广播公司(BBC)说,这是自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发表的第8个国防白皮书,却是首个专题型国防白皮书,对和平时期中国如何运用武装力量进行了系统介绍。
中国国防部每两年一次定期发布国防白皮书,此前都是综合性报告。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孟祥青表示,专题型白皮书脉络清晰、主题鲜明、焦点突出,更能回应国内外的重要关切,“以后可能综合性和专题型报告交叉发布”。
“世界规模最大的现役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公开军力”,印度报业托拉斯用这一标题进行报道。该报称,根据白皮书披露的情况,解放军陆海空军作战部队分别有85万、23.5万、39.8万人,但这148.3万人的总数不包括二炮导弹部队。所以此前预估的中国军队总规模230万人应该是个比较现实的数字。
在不少媒体看来,这部白皮书是“中国让军队更加透明的努力的一部分”。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评论说,中国不仅首次披露陆海空的编成情况,还首次公布全部18个集团军的番号和驻地,并首次披露二炮的主要武器型号。新加坡《联合早报》引述白皮书的内容称,中国陆军机动作战部队包括18个集团军和部分独立合成作战师(旅),分别隶属于7个军区:沈阳军区下辖第16、39、40集团军,北京军区下辖第27、38、65集团军,兰州军区下辖第21、47集团军,济南军区下辖第20、26、54集团军,南京军区下辖第1、12、31集团军,广州军区下辖第41、42集团军,成都军区下辖第13、14集团军。路透社报道说,二炮是中国国家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据白皮书披露,其下辖导弹基地、训练基地、专业保障部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等,目前装备“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
“这是习近平就任中央军委主席以来的第一部白皮书”,法国欧洲新闻电视台打开了另一个视角。俄塔社称,中国在新国防白皮书中重点强调,将坚决击退任何破坏国家主权的挑衅行为,并提出建立在互信、互利、协作基础上的安全新概念。韩联社评论说,中国通过发表国防白皮书对外宣布了顺应G2时代的中国之路,“建设与国际地位相称的强大军队”的说法引人侧目。对此,中国网络空间战略研究所所长秦安表示,这部专题型国防白皮书的最大亮点是对军队多样化任务的突出性表述,这是对十八大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理念的延续和承接,展示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新的执政理念和治军思路。
《韩国经济》称,似乎担心外界对中国强化军队投来忧虑的目光,国防白皮书强调将坚持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国防政策,永远不追求霸权和军事扩张。《菲律宾星报》报道说,为了再次平息对中国国防力量增长的担心,白皮书包括了中国军队对联合国维和行动和减灾救灾的贡献。韩联社则注意到,在今年的白皮书中,有关核裁军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内容不见了。报道援引外交人士的话,中国在核不扩散上的原则没有改变,只是因为不想过度刺激朝鲜,因此淡化了相关内容。
日本对华提强烈抗议
“有的国家深化亚太军事同盟,扩大军事存在,频繁制造地区紧张局势。”国防白皮书中的这句被西方媒体认为剑指美国。英国《卫报》称,在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北京几天之后,中国国防部对美国发出了含蓄攻击。路透社评论说,美国亚太地区“再平衡军力”令中国感到不安,中方认为,正是这一战略挑战让日本、菲律宾和越南在长期的领土纠纷中胆子越来越大。法新社援引白皮书的话称,亚太地区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大国战略博弈的重要舞台,军队将把维护主权和领土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
韩联社报道说,不仅是针对美国,对有领土纠纷的周边国家中国也发出了“露骨”的警告。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称,中国在今年的国防白皮书中设立了“维护海洋权益”专节,并在陈述“新挑战、新使命”时说,“个别邻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上采取使问题复杂化、扩大化的举动,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事端”。韩联社评论称,海洋纷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国防白皮书特别强调要守护海洋权益,这预示着中国今后将采取“更具有攻击性”的对外政策。
对此,日本媒体纷纷进行报道。《朝日新闻》称,中国通过国防白皮书谴责日本,并称建设海洋强国,坚决守卫国家海洋权益是人民解放军的重要职责。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说,中国首次在国防白皮书中提到钓鱼岛,在谴责日本的同时,明确了要强化海军力量的方针。日本外务省中国及蒙古课课长石川浩司召见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参赞,提出强烈抗议,并称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毫无疑问是日本的固有领土”。
欧盟主流媒体《新欧洲》周报称,虽然白皮书明确指出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麻烦”,但强调最大安全威胁是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并继续将“台独”分裂势力称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威胁”。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说,在表示“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时,中国强调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秦安表示,国防白皮书承载的最大任务是答疑解惑,回应外界对中国军队透明度的关切。但除此之外,发布白皮书也隐含着展示国防力量的意味。不管你怎么做,中国威胁的论调都会存在。国防白皮书是中国军队迈出的自信一步,这种自信足以应对外界种种质疑和非议。
军队建设“正常、合理、合法”
中国提高军事战略透明度的做法并没能改变一些西方媒体的偏见。德国新闻电视台评论说,亚太地区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大国战略博弈的重要舞台,中国军事力量不断扩张必将把本就火热的地区军备竞赛再次推向高点。这也意味着,该地区的冲突和危机将更进一步。持同样观点的美联社为此提供论据称,中国国防预算居全球第二,仅排在美国之后,这使它能够获取从更好的潜艇和导弹,到最先进的战斗机、航空母舰和电子战系统的每件东西,引起整个亚洲争相追随。
俄新网称,尽管中国军队拥有数量上的优势,但中国政府爱好和平。中国政府直接表示,永不称霸和不进行军事扩张。孟祥青表示,中国军队当下发展是对过去20年忍耐期的补偿,而即便补偿到现在,中国国防开支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仍算不上高,“在其他大国,这一比例通常为2.5%至3%,中国不到2%”。且作为海陆兼备的国家,中国面临突出的多元化威胁,从现实需求来讲,中国军力发展和军队建设“正常、合理、合法”。“俄罗斯之声”评论说,如果中国的邻国声称因中国军事实力和意图不明朗而增加自己的军费开支,那么对中国来说,其他国家和美国的意图也同样不透明。
“此次国防白皮书对网络空间的专题突出不足,略有遗憾”,秦安认为,网络空间已是公认的作战领域,网络国防应得到强化。他说,对中国军队来说,要真正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强军梦”,强调“能打仗、打胜仗”,从根本上加强核心军事能力建设,还需要坚决发展网络防御力量,建设网络国防,这也是中国武装力量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必要组成部分。(本报综合报道)
【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推荐阅读:
中国国防力量的构成07-20
中国国防教育现状10-15
2024中国国防白皮书07-12
国防建设思考题06-21
为国防教育月活动设计的宣传标语 国防建设宣传标语横幅07-20
加强国防建设的必要性10-22
中国军队陆军介绍06-08
中国的军队改革与发展07-26
国防动员任务06-19
国防教学教案09-08